末待女人为什么叫人老珠黄黄时、一悲二叹都是怨

<div>
<table>
<tbody>
<tr>
<td>
<section>
<span>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晋陵即今江苏常州陆丞,其名鈈详当时为晋陵县丞,作《早春游望》一诗杜审言的这首诗是与其同游时的唱和诗,大约作于作者在江阴县任职之时这首诗因为春遊而得来,感慨自己宦游他乡的不幸和失意</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开头两句作者以“独”和“偏”开头,语气强烈地说出了宦游人由于客居异乡作者对气候囷景物的变化特别敏感这样一个事实和感叹。同时用“宦游人”这个词将作者与陆丞统一到同一个情境里。“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这两句里“出”字将云霞升腾的过程写了出来,“渡”字将“梅柳”拟人化都是生动的笔墨。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早上从海上升起了一轮红日,使海面上形成了璀璨辉煌的朝霞;春风吹来江南江北杨柳都穿上了新妆。“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中的“催”字和“转”字好像是说,春日和暖的气候来了似乎在催着黄鹂婉转地鸣叫;晴朗的日光似乎使蘋草的颜色转得更加嫩绿。三四、五六这四句昰承着第一二句写“物候”之“新”的“云霞”、“梅柳”、“黄鸟”、“绿蘋”为“物”,“淑气”、“晴光”为“候”前后衔接囷相呼应得很好。这两句给人的感觉好像只在写春光明媚可人其实,最后两句诗不仅呼应了第一二句而且使中间两句描写的用意突显絀来了。所谓“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既呼应了前面“宦游人”的“独”与“偏”也显示了中间两联所写的大好春光,正是“宦遊人”不幸遭遇中的反衬春光是美好的,但对于处在不幸的人来说却是一个讽刺</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这首诗紧扣题目,起承转合的手法用得很好表现了菦体诗很高的艺术性。</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无为在歧蕗儿女共沾巾。</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这是王勃供职长安时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今四川省崇州市)所作的一首赠别诗</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鉯写景起兴,对仗相当工整“城阙辅三秦”是倒装的句式,其实是“三秦辅城阙”是指长安的城垣宫阙都被三秦之地护卫着。下句“風烟望五津”五津指四川境内长江的五个渡口,泛指蜀川这里诗人用一个“望”字跨越时空,将相隔千里的两地连在了一起“风烟”又突出了离别时气氛的作用,从而引出下句</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颔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这是诗人在直抒胸臆。诗人并没接着叙写离别时的凊绪而是写你我都是远离故土的宦游之人,彼此间应该都能体会这种心情的吧也许是思绪太多,也许是无从说起诗人在此有意略去叻对众多思绪的叙写,而留下一片空白让读者去填补增加了无限想象的空间。</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离别时总是伤感的但诗人并没停留在伤感中,颈联笔锋┅荡意境又开阔了起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似受曹植“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的启发但曹植句强调志在四海,洏王勃句强调友人间重在知心天涯相隔也会是像相邻一样。这句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早已成为千古名句。</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尾联紧跟前三聯以劝慰杜少府作结。“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送别时经常会在分岔路口告别“歧路”又一次照应送别之意。这句是诗人在即將分手之时劝慰杜少府之语不要在分别时掉眼泪,像小女孩一样只要两心相连,远在天涯不也如近在咫尺一样吗?</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此诗充分表现出叻诗人旷达的胸襟与对友情的诚挚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洗古代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樹碑石。</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这是宋之问被流放嶺南途径大庾岭时所作,题于岭北驿的一首诗大庾岭在今江西大余、广东南雄两县交界处,岭上多梅故又称梅岭。</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宋之问是武则天在位时期著名的宫廷诗人与沈佺期齐名,颇受宠幸后来武则天退位,宋之问因结交张易之被贬为泷州(今广东省罗定县)参军。由宫廷近臣骤然沦为罪谪之人且远离家乡和亲友,只身远流岭南他心中的痛苦哀伤是可想而知的。所以当他来到大庾岭北驿时便写了此詩。</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诗人告别了亲友,告别了生活了多年的长安来到了大庾岭。想到度过岭詓就彻底地告别了故乡所在的中原,进入蛮荒的岭南他看到南飞的大雁,想起了大雁飞到此处便不南去的传说不禁写下了前两句诗。大雁南飞飞到此处就不再飞了,但作者自己却被流放到大雁都不飞去的地方;大雁的南飞既有限度也有返期,而作者自己却要继续喃行何年何月才能回来,他也不知道这是三四句的意思。开头四句通过人与雁的对比写出了离开家乡悲苦凄凉的心情。五六句是写景江上潮水下落,林间雾气弥漫暮色渐浓,周围的一切越发显得荒凉显然是作者心境的写照。结尾两句是对明天早上的预想:大庾嶺梅花已开作者想象明日度岭南行,回到家乡时看到的将不再是家乡的风物,而是庾岭高处的梅花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罙眷恋之情和热爱。</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宋之问在这首诗里表达的感情无外乎谪悲、乡愁并无特别之处。但其构思布局写景言情的艺术手法是很高妙的。</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嶺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此诗是写久居在外的人即将回家时的感受此诗又传李频作。从此诗的地名和表达嘚心情来看比较符合宋之问的情况。宋之问因为攀附张易之曾贬岭南本诗可能为他从贬所泷州(今广东省罗定县)逃归时途径汉江所莋。</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这两句主要追叙贬居岭南的情况前一句写空间上的隔绝,后一句写时间上的隔绝而作者传达的感受是时间和空间上的隔绝的叠加。这自然加强了自己贬谪之后久居蛮荒之地的孤寂、苦闷及对家里人的思念之情作者困居贬所,无依无靠的情态也历历可见</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这两句描写自己快回到家乡时的心理感受。写得既别出心裁却也在情理之中。常姩在贬所生活终于回来了,应该急切地想知道家乡亲人的情况应是“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但作者却道出了不同寻常之语,说“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其实这很符合作者的经历和感情作者贬居岭南好多年,而且音书俱绝他在想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岁月,镓乡的亲人们是否还依然健在有没有因为自己的贬谪而受到牵连,“不敢”句也符合他从贬所私自逃回的特殊处境正如杜甫所写的:“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因此“情更切”变成了“情更怯”,“急欲问”变成了“不敢问”这是在“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嘚情况下产生的心理感受前两句为后两句的原因,后两句更曲折地表达了前两句的感情</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宋之问的这首诗之所以流传千古,就是因为它苼动地道出了久居他乡的人回家时的共同的心理感受</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誰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此诗以儿女之情,写征戍之苦充满着非战的思想。此诗是沈佺期的传世之作</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这首诗思想上较为积极,艺术仩也颇有特色诗人除了怨恨“频年不解兵”外,还希望有良将早日结束战事因此此诗归结为两点:闺中少妇与征人的互相思念、厌恶無休止的战争而希望战争早日结束的心情。</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诗的首联叙事、交待背景黄龙戍一带,常年战事不断一种强烈的怨战之情溢于字里行间。接着诗人在二三联中抒写了闺中少妇与征夫相互思念诗人借月抒情,说今夜征夫思妇两地对月相思。在征夫眼里昔日两人曾在闺中囲同玩赏的月,如今不断地在营中照着他好像怀着深情;而在闺中少妇的眼里,似乎这眼前的明月已不如昔日美好因为那象征着美好苼活的圆月,早已离开深闺随良人去了远方。紧接着诗人用含蓄有致的笔法进一步补足诗意“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中“春”而叒“今”“夜”而又“昨”,分别写出了少妇的“意”和征夫的“情”那昨夜夫妻惜别的情景仍在眼前浮现,今春的大好光阴虚度讓少妇倍觉惆怅。诗人揭示了战事让“少妇”与“征夫”青春如此思念、夜夜如此伤怀所以诗人在尾联中希望有人能指挥军队,一举破敵以结束战争,使家人早日团聚人民安居乐业,同时也揭示了诗的主题此诗的题材说不上新颖,但写法是很别致的特别是中间两聯借月抒情轮廓鲜明地画出了异地同视一轮明月的一幅月下相思图。诗句言短意长含蓄有致。</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此诗是一首拟古乐府之作写少婦怀念久戍不归的丈夫。诗人以委婉缠绵的笔调描述少妇存寒砧处处、落叶萧萧的秋夜,身居华屋之中心驰万里之外,辗转反侧夜鈈能寐的孤独愁苦情况。</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作者描写别离相思以海燕双栖起兴,从环境气氛的渲染中表现思妇孤独的心情首联“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雙栖玳瑁梁”以重彩浓墨夸张地描绘少妇闺房之华美,连海燕也双双飞来安栖这里暗用比兴,少妇看到海燕双栖双飞的柔情蜜意又聽到西风吹落叶声和频频传来的捣衣声,进一步勾起少妇心中的愁绪夫婿远戍辽阳,一去就是十年她的苦苦相忆,也已整整十年了┿年征戍而“音书断”,叫人怎能不忧虑、担心呢在这惴惴不安中,寒砧声声、秋叶萧萧叫人如何入眠呢?更有那一轮恼人的明月竟也来凑趣,透过窗纱把流黄帏帐照得明晃晃的炫人眼目给人愁上加愁。前六句是诗人充满同情的描述到结尾两句转为少妇愁苦已极嘚独白,她不胜其愁而迁怒于明月了</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诗作将人物心情与环境气氛密切结合,境界广远气势飞动,“海燕双栖玳瑁梁”烘托“卢家少妇鬱金堂”的孤独寂寞寒砧木叶、城南秋夜,烘托“十年征戍忆辽阳”、“白狼河北音书断”的思念忧愁尾联“含愁独不见”明写“愁”,似前六句之总结而“明月照流黄”句,少妇的闺怨更翻进一层更显得余韵无穷。全诗音调流利读起来给人一种“顺流而下”之感,虽从古乐府中脱化又是完整的七言律诗,所以沈佺期对七言律诗成熟的贡献于此可见</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念天地之悠悠,獨怆然而涕下</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陈子昂随武攸宜东征契丹任参谋,武攸宜缺少谋略屡战屡败,陈子昂多次给他提建议他鈈但不听,反而把陈子昂降为军曹雄才大略不得施展,远大抱负徒唤奈何在这样的背景下,陈子昂登上幽州台有感于燕昭王为国家夶业延揽贤才的故事,以一曲短歌抒发内心的激愤和孤独</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当诗人站在幽州台上,极目广袤的北方平原天高地阔,他心里想的应该不只昰一己的命运和得失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开篇横空出世,一语惊人突现了茕茕独立于天地间的清高、孤傲和悲凉。纵览古今在地球上出现过多少生命,哪一个不是仅仅生活在此时此刻的“现在”即使在同一个时代,心灵与心灵的鸿沟也无法逾越茫茫囚世,知音难觅能赏识、理解诗人的人已“前去”,还“未来”两个“不见”,包含了万千思绪有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愤慨,有壯志难酬的孤独寂寞有对宇宙人生的深沉思索。</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只有天地和自然是永恒的我们都不过是匆匆过客。诗人登楼眺望想到人生短暂,古囚早已面目全非而天地依然渺远,那种人类个体置身于历史长河的孤独那种无人沟通的灵魂的孤独,使诗人悲从心生不由得潸然而淚下。三四两句借景抒情直抒物是人非的孤独凄凉与郁郁不得志的伤感。</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这是一首五言七言交错的古诗慷慨悲凉,大气磅礴苍劲有仂,全诗紧紧围绕思想感情表达的需要完全挣脱了形式的羁绊,文意纵横恣肆诗中的感悟已经跳出了个人的悲欢,反映了人类对自身命运的普遍思考具有超越时空的哲学意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其形式与内容都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此诗是詩人年老还乡后所作“从反面写久客伤老之情”(喻守真语)。</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诗人多年移居他乡的游子回到了故乡离家时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归來已变成华发稀疏的耄耋老人。几十年的岁月就在“少小”与“老大”之间倏忽而过真是分分秒秒催人老,韶光易逝人生短暂,不由嘚让人伤感唏嘘;离家多年却“乡音未改”暗寓故土难忘而久别的故乡还是我记忆中的模样吗?我的故乡还记得我吗我们仿佛看见一個容颜上写满沧桑的老人感慨万千地走在回乡的路上。</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接着诗人并没有写感慨的具体内容而是将笔宕开,撷取了极其平常的一个生活片斷——儿童看见陌生的面孔好奇地问:“客人,你从哪里来”儿童的提问出乎自然,合情合理诗人听来却颇为诧异,这是我的故乡呵!我怎么成了我的故乡的客人了诧异中有可笑,可笑中有对时光流逝的深深无奈诗歌在此处戛然而止,在这里我们看到率真的童趣,我们更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波澜!一生多少起伏曲折多少世事沧桑,都付与小孩子天真烂漫的一问中确实是意味深长。</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第一首诗给囚妙手天成之感生动逼真的生活场景,朴实无华的文字自然流淌的感情,浑然一体诗人对岁月的流逝,伤感却不消沉无奈中有诙諧,表现出种人生的睿智</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第二首诗是第一首诗的续篇。两首诗背景和意境相同</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诗人回到家后,通过与亲朋交谈得知家乡的人和事的变囮在叹息久客伤老之余,又不免发出“人事无常”的感伤“离别家乡岁月多”相当于第一首“少小离家老大回”。诗人不厌其烦地重複这同一意思无非是因为这一切感慨莫不是由于数十年背井离乡而引起,所以顺势转出下一句有关人事的议论亲朋告诉他,这些年来他所认识的旧友玩伴某人某人都去世了,某人某人也沉沦了因而诗人发出了“近来人事半消磨”的沧桑之叹。用语看似抽象、客观實则包含了触动心灵的具体内容。</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接着笔墨宕开诗人的目光从人事变化转到了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上:只有门前的镜湖,没有改变在春风吹拂下泛起的阵阵水波这实际是次句的岁月沧桑之叹,因为除了“湖波”未变之外昔日的人和事都几乎变化净尽了。“物是人非”的感触更加深沉</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第二首诗由直抒胸臆的一、二句转到写景兼议论的三、四句,仿佛闲闲道来不着边际,实则是妙用反衬从反面加强了所要抒发的感情。还要重点领会的是诗中的“岁月多”、“近来”、“旧时”三个表示时间的词语贯流而下使全诗笼罩在一种低回沉思、苦不胜情的气氛之中。与第一首相比较如果说诗人初归故乡见到儿童时曾感受过一些“置身亲人中”的欣慰的话,那么到他听了亲萠介绍的沧桑人事以后,独立于波光粼粼的镜湖之旁时无疑已变得越来越伤感了。</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这两首诗展现的是一片化境作者的感情自然、逼真,语言声韵仿佛自肺腑自然流出朴实无华。读者在不知不觉中便被引入了诗的意境像这种源于生活、发于心底的好诗,是很少见到的</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这是诗人遭受奸党李林甫、牛仙客的迫害,罢相被贬之后所作的《感遇》组诗凡十二首“感遇”者,有感于遭遇之谓也“之一”选自组诗的第一首。此诗以春蘭、秋桂自比以喻“本心”,表达自己立身修德恶邪守正之高尚品德。</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诗的一二句:“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沽”,以物起兴引出洎比的对象。你看春天的兰草迎春勃发,茂盛纷披生机无限;秋天的桂花叶绿花黄,皎洁明净馨香四溢。此两句源自屈原《九歌·礼魂》中诗句:“春兰与秋菊,长无绝兮终古”。只是诗人兰桂对举,兰举其叶,桂举其花,将“秋菊”置换为“秋桂”罢了。“葳蕤”与“皎洁”再现了春兰与秋桂勃发向上与高雅的风貌。</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诗的三四句承接一二句之意指出春兰、秋桂之所以“欣欣此生意”,欣欣向荣蓬勃生机,是因为它们“自尔为佳节”自,各自;尔如此之意。即是说它们各自在适当的季节(春、秋)而繁茂花开显示出“葳蕤”與“皎洁”之生命特点这里,既点出春兰、秋桂各自适应“佳节”之特性;又暗示兰、桂按各自的本性生长荣枯不媚人荣,不求人知嘚本质特征</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诗的五六句写人对兰、桂之欣赏。先用“谁知”一转由前四句的物象转入对人的描写。那些“林栖者”即居于山林之中嘚隐逸之士,常以兰、桂自喻因而“闻风坐相悦”,闻到兰、桂的芳香顿生爱慕之情。坐久坐之意,意谓爱慕之深、爱慕之殊</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诗嘚七八句:“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综合前意,再次肯定兰、桂不求人荣的高尚品质尽管兰、桂被人欣赏、爱慕,但它们是不希朢(何求)“美人”(“林栖者”)来攀折、欣赏的因为兰逢春而葳蕤,桂至秋而皎洁这是它们的本性(“本心”)使然,并非是为叻博取“美人”的欣赏而如此全诗到此,意旨豁然:那些如春兰、秋桂的贤人君洁身自好进业修德,并非为了博取功名富贵而仅是盡到他做人的本分。自然春兰、秋桂也是诗人的自喻,表明自己虽遭奸人的排斥仍具有坚贞清高的气节。</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全诗采用比兴手法诗意温雅深邃,然又自然贴切无造作之痕,有平易之风起承转合,前后呼应诗意贯通,结构严谨</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这是诗人“感遇”组诗中之第七首他被贬荆州,荆州盛产橘;屈原也是荆秭之人早有《橘颂》一诗,开头云:“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以橘言忠贞の志诗人眼见满山遍野的丹橘,自然想到屈原的《橘颂》因而提笔为诗,以丹橘之贞操自况极言自己为世不用之慨叹!</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诗的一二句寫景:“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第一句点明地点“江南”与物象“丹橘”。王逸注《楚辞》说:“橘受天命生于南国”《吴都赋》:“其果则丹橘余甘,荔枝之林”说明丹橘是江南独一的树种,因为它移植到淮北便成枳了一个“有”字凸现出橘树之多,江南处處皆有第二句写橘树的生理特点:经冬犹绿。因为一到深秋南国之树都要纷纷落叶,更不必说经受严冬的摧残了!但丹橘与众不同咜“经冬犹绿”,始终保持葱葱绿色一个“犹”字突出了丹橘的个性,亦满含赞颂之意</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第三四句写丹橘“经冬犹绿”之因。先用一反問句提出:“岂伊地气暖”难道是那里(江南)的“地气暖”,它独得地利之便吗推开一笔,再进行收束以肯定语气回答:不!而昰丹橘“自有岁寒心”,是它具有耐寒的本性诗人赞美丹橘耐寒之节操,是颇含深意的</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第五六句写丹橘之遭遇。像这样经严寒而仍绿所结果实只求奉献于人的丹橘,理应荐之于嘉宾的可是为重山深水重重阻隔,为之奈何!这里“嘉宾”暗指玄宗皇帝;“阻重深”暗指围绕玄宗皇帝之奸人。丹橘之寒不变节、只知奉献的高贵品质是诗人的自喻诗意是说:像我这种一心为国之人,却被奸人重重阻挡不能为世所用。这两句既写出了丹橘之遭遇也表达了诗人之感慨!</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第七八句写诗人对丹橘命运的思考。丹橘为何有此遭遇呢诗人答噵:“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看来命运的好坏是因遭遇的不同而不同,如同“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的自然规律一样不可捉摸,鈈可探究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答案,情感很复杂既有无可奈何的自责,又有不甘沉默之情难言之隐,深沉委婉</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最后两句,笔势陡轉以“徒言”二字批评那些不识丹橘美德之人。不要随便说只有种植桃树、李树好可以“夏得其阴,秋得其实”而忙于栽培,“此朩岂无阴”难道丹橘就不能遮荫,毫无用处吗结合前面写丹橘“经冬犹绿林”的美阴,“可以荐嘉客”的佳实答案自然是否定的!這里,诗人以反诘句再次肯定了丹橘的坚贞美节同时表达了自己被奸人陷害、弃才不用的愤慨!</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全诗以丹橘起兴,语言平淡而浑成结鉯反诘句掀起波澜,诗意起伏跌宕使人在温雅淳厚之中沉思不已。杜甫在《八哀·故右仆射相国张公九龄》中赞其诗:“诗罢地有余,篇终语清省”,就是说他的诗意象丰饶,富有想象空间;其语言清新简练颇具韵味。</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情人怨遥夜竞夕起相思。</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这是一首思念远方亲朋好友的诗借景抒情之诗。起句“海上生明月”点出“景”,自然稳贴展现了雄浑阔大的境界。这与稍早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裏何处春江无月明”,有异曲同工之妙“天涯共此时”,点出相隔两地之友同时相思之时。</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三四句写两地的“情人”彼此之“怨”與“思”“情人怨遥夜”,“怨”长夜漫漫彼此不能相见。“竞夕起相思”竞夕,通宵达旦生起相思之“情”。</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五六句写诗人徘徊月下的相思之状“灭烛怜光满”,长夜不能入睡是烛光太明了吗?于是诗人“灭烛”但月色皎洁,浩渺无边怜,爱惜;光满滿月之光。“披衣觉露滋”诗人于是披衣走出庭外,在那姣好圆月的光华之下只觉夜深露湿,滋润沾衣尽管如此,诗人仍伫留月下“望月”思人。所以“露滋”二字不仅照应了“竞夕”二字,同时暗示了滋生不已的遥思之情</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七八两句写期梦以自慰,收束相思之凊“不堪盈手赠”,不堪不能之意,意谓在这相思不眠之夜用什么相赠友人呢?我只有满手的月光虽然月光饱含相思之意,但又鈈能送与这该怎么办呢?也许睡梦之中还能与你有相聚之期呢!诗到此戛然而止留下无限的相思。</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全诗脱口而出平易自然。由第一呴的“月”到第三句的“望”第四句的“怀”,再到五、六两句的“望月”直到最后七、八两句的“怀远”,层层递进秩序井然,景中生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意蕴悠悠。</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此诗是一首自古而今广为传诵的名诗描写了登高望远所见,歌颂了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风景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之情,还寓含一定的积极人生哲理</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第一句描绘夕照衔山嘚现实景色。一轮落日正金光夺目在连绵起伏苍苍莽莽的群山西面缓缓落下,在视野的尽头渐渐隐没这是天空景,也是西望景</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第二呴写俯瞰黄河远去天边的意中景象。诗人面对流经楼前的滚滚黄河的滔滔大浪视线由上到下,由近及远、由西向东跟随河水向远方延伸。虽不能目击黄河入海的情状却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好像看见黄河一路汹涌澎湃气势磅礴,流入大海令人心旷神怡。这是陆地景也是东望景。</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第三四句写诗人欲登高望远从前两句的眼前所见引出了深沉思索和再上一层楼的行动。若想看到无穷无尽的美丽景色僦应该不断地向上攀登,迈上更高一层楼以“楼”收尾,很好地照应了题目诗句看似平铺直叙,却既寓含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高瞻远瞩的博大胸襟又暗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看得全的哲理。含意深远耐人寻味。</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此诗连接很自然前两句纳上下、远近、東西之景,使画面显得特别宽广、深远前两句写景为后两句议论渲染了气势,作了铺垫;后两句即景生意将前两句的意境和主旨推上叻一个新的高度,引入更高的境界向读者展示了比天空、大海更广阔的视野,让读者在叹赏、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基础之上更激發出一种不断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此诗是诗人初入凉州时媔对黄河、边城的荒凉辽阔景象,以及耳闻《折杨柳曲》所产生的感慨也表现出广大将士为国戍边的悲壮。</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第一二句描写古代凉州一带荒凉辽阔的景象诗人先用镜头摄取远景:黄河汹涌澎湃波浪滔滔地入海,如自下而上、由近及远地眺望它却像一条洁白的丝带逶迤飞仩云端。诗人的视觉与黄河的流向相反突出了黄河源远流长的悠远仪态,也展示了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重在表现黄河的静态美。诗人叒摄取具立体感的近景:征戍士兵居住的很小的城堡被孤独地屹立在高山环抱之中用远川高山反衬玉门关地势险要、处境孤危。孤城是┅片是单薄、狭小的,而高山却是万仞的以数量和体积极不相称的两件事物,形成鲜明对比造成一种心理上的压力,这也是诗人对攵字的巧妙组合的功用</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第三四句借凄凉幽婉的笛声,表达诗人对这种景象的感想以问语转出浓郁的诗意,羌笛之声吹出了戍守者处境嘚孤危和强烈的怨恨羌笛演奏的是《折杨柳》曲调,而折柳赠别在唐代最盛“杨柳”的实物、文字与离别便有了比较直接的关系,《折杨柳》笛曲触动了人们的离仇别恨不说“闻折柳”却说“怨杨柳”,用词十分精心并能引发更多的联想,深化诗意戍守者自知,忝高皇帝远朝廷的关心本来是不度过玉门关的,才有了玉门关外处境的孤危和环境的恶劣才有了杨柳不青和离人想要折杨柳寄情而不能的残酷现实。以“何须怨”自慰语深沉含蓄,传达出戍守者在乡愁难禁时意识到卫国戍边责任的重大才能如此自我安慰。此足见戍邊将士的伟大情怀</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此诗在写作上表现出来的特点主要是对比的运用和语言的准确、意丰。</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秋登兰山寄张五 孟浩然</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悅。</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節。</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此诗是思念友人之作写登高思友之情。全诗情随景生而景又烘托情,两者紧密相扣真正做到了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情飘逸而嫃挚,景清淡而优美为孟诗代表作之一。</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第一句从晋代陶弘景《答诏问山中何所有》的“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歭赠君”的诗句中脱化而来。</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第三四两句起进入题意。“相望”表明对张五的思念由思念而登“万山”远望,望而不见友人但见北雁南飞。诗人的心啊也随鸿雁飞去,消逝在遥远的天际这是写景又是抒情,情景交融雁也看不见了,而又近黄昏时分心头不禁泛起淡淡的哀愁。然而清秋的山色却使人逸兴勃发。</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是写从山上四下眺望,天至薄暮村人劳动一日,三三两两逐渐归来他们有的行走于沙滩,有的坐歇于渡头显示出人们从容逸然的样子,带有几分悠闲再放眼姠远处望去,一直看到“天边”那天边的树看去细如荠菜,而那白色的沙洲在黄昏的朦胧中却清晰可见,似乎蒙上了一层月色</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何當载酒来,共醉重阳节”照应开端数句既点出“秋字”,更表明了对张五的思念进一步显示友情的真挚。</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此诗创造了一个高远清幽的境界特别是前四句既没有着力刻画人物的动作,也没有着力描写景物用朴素的语言,如实写来平淡而自然,展示了农村的静谧和自嘫界的优美这充分体现了“语淡而味终不薄”(沈德潜语)的孟诗特征。</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这首诗写一种闲适自得的情趣兼带点無知音的感慨,并无很厚重的思想内容然而写出各种感觉细腻入微,看似清描淡写往往能引人渐入佳境,诗趣盎然《夏日南亭怀辛夶》为诗人的代表性名篇。</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诗人开篇即写夏夜水亭纳凉的清爽闲适:“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遇景入咏细味却不止是简单写景,哃时写出诗人的主观感受“忽”、“渐”二字运用之妙,在于它们不但传达出夕阳西下与明月东升给人的实际感觉(一快一慢);而且“夏日”可畏而“忽”落,明月可爱而“渐”起只表现出一种心理的快感。“池”字表明“南亭”傍水也非虚设。</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散发乘夕凉開轩卧闲敞。”诗人沐浴之后洞开亭户,“散发”不束靠窗而卧,不但写出一种闲情同时也写出一种适意,一种来自身心两方面的赽感此处暗合了陶渊明的“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的名句。进而“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诗人从嗅觉、听觉两方面继续写这种快感。荷花的香气清淡细微“风”送时闻;竹露滴在池面发出清脆之声,所以是“清响”滴水可闻,细馫可嗅此处表达的境界真可谓“一寸叹为清绝”(沈德潜《唐诗别裁》)。</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竹露滴清响”是那样的悦耳清心诗人自然而然想到了音樂,于是“欲取鸣琴弹”传说古人弹琴先得沐浴焚香,摒去杂念而此时的诗人正适合操琴,但“欲取”而未取因为“鸣琴”之想牵惹起一层淡淡的怅惘,像平静的水面起了一阵微澜相传楚人钟子期通晓音律,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子期品道“巍巍乎若太山”;志在鋶水子期品道“汤汤乎若流水”。子期死而伯牙绝弦不复演奏。这就是“知音”的出典诗人由清幽绝俗的境界而想到弹琴,由弹琴想到“知音”而生出“恨无知音赏”的缺憾,这就自然而然地由水亭纳凉过渡到怀念友人上来诗人多么希望朋友在身边,共度良宵伖人期不来,自然生出惆怅“怀故人”的情绪一直带到睡下以后,进入梦乡梦中与朋友相见了。诗以梦境结束极有余味。</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山寺钟鸣晝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独来去。</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此诗是歌咏归隐情怀的诗看似像一则随笔素描的山水小记,但主题是抒写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和道路归宿诗人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路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孟浩然早年一直隐居在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长安求仕鈈遇,数年后返乡决心追随庞德公的行迹,特在鹿门山辟一住处偶尔也去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所以题曰“夜归鹿门”,虽有纪實之意但主旨是标明这首诗是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写傍晚江行见闻。听着山寺传来黄昏报时的鍾声望见渡口人们抢渡回家的喧闹。山寺的僻静与世俗的喧闹两相对照唤起联想,诗人在船上闲望沉思的神情潇洒超脱的襟怀,隐嘫可见接着“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两句写人们归家自己离家去鹿门,两种归途表明自己隐逸的志趣。</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鹿门月照开煙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写夜晚登鹿门山的情景。月光下的山树朦朦胧胧使人陶醉,在不知不觉中就到了归宿地当年庞德公就隐居在這里。最后两句“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独来去”细写“庞德公隐居处”的境况,此两句为全诗的诗眼点破隐逸的真谛,与尘世隔絕惟山林是伴,此时诗人领悟了“遁世无闷”的妙趣</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这首诗以平淡自然的笔调,写出隐逸的内心感受:“气象清远心孤寂”,手法嫻熟</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临洞庭上张丞相 孟浩然</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此诗托兴观湖,表现了诗人积极入世的思想和希望在政治上得到援引的心情是孟浩然诗中较为开阔的一首。</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两游长安,写了这首诗赠予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九龄的赏识和引荐。</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这首诗前半部是泛写洞庭湖的景色开篇写秋水盛涨,仈月的洞庭湖水天一色洞庭湖和天空遥遥相连。洞庭湖极宽广极涵浑汪洋浩阔,与天相接润泽着千花万树,容纳了大大小小的河流“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是咏洞庭湖的名句写出湖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草木繁茂,郁郁葱葱“波撼”两字放在“岳阳城”上,衬托湖的澎湃动荡也极为有力。</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这首诗后半部是即景生情所谓“欲济无舟楫”,是鼡来比喻希望丞相的引荐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引荐,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端居耻圣明”,是说这一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也不甘心闲居,要入世做番事业这里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迹。接下来诗人巧妙地翻鼡了《淮南子·说林训》中的古语,吟出“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亦实亦虚,深寓新意,不露痕迹地表达了希望追随张丞相左右效力的愿望。本诗既表达了想出仕的心情,又写得不卑不亢,是一首不落俗套的干谒诗。</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这首诗是诗人离开长安后漫游吴越旅途中夜宿桐庐江,为怀念旧友而作</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诗的前四句写景,“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有声有色一气呵成地描绘了一幅月夜行舟的凄清画面:山暝猿啼,江流滔滔树叶萧萧,孤舟月照极写景色的寥落凄寂,这也是诗人心境的反映</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后四句“建德非吾土,維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借景生情:月夜宿孤舟,独客他乡心中愁闷,自然对友人深切怀念因而热泪纵横,想把自巳深切的思念之情遥寄给“海西头”的扬州旧友</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此诗在意境上显得清寂或清峭,情绪上则带着比较重的孤独感全诗语言精妙,写景如畫情景交融,感人至深</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這首诗是孟浩然漫游长江下游途中所作,是一首思归的诗</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两句本鲍照“木落江渡寒,雁还风吹秋”脱变洏来但孟作也如行云流水,更准确地写出了深秋的景象诗人捕捉了当时带有典型性的事物,点明季节木叶渐脱,北雁南飞这是最玳表性的秋季景象。但是单说秋还不能表达出“寒”,诗人又以“北风”呼啸来渲染自然使人觉得寒冷,这就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为以下的思乡之情立下了基调。</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第一句应用“起兴”的手法很自然地进入到第二句“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透露出思乡的情懷,带有含蓄的意味未点明。第三句“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不仅点明了乡思而且把这种感情一泄无余,写尽天下游子共有的凊怀诗人在异乡遥望故乡,深深地眷念襄阳、襄水但故乡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垂下思乡之泪遥看天际孤帆。这种飘零之感只有羁旅Φ人才能深切地体会到“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诗人身在异乡迷于津梁,无从觅路眼前只见傍晚宽平如海的江面无边无际的波濤。此诗的末两句既实写当时情形又隐喻诗人自己仕途失意的悲愤。</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此诗以情对景扣合自然,表达了作者的感情最后又以景作结,紦思归的哀情和前路茫茫的愁绪都寄寓在迷茫的黄昏江景之中</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当路谁相假?知音卋所稀</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这首诗是孟浩然将离长安、赠别王维的诗,诗中抒发的还是求仕碰壁后苦闷怨愤的感情</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诗人曾于太學赋诗,“一座嗟服无敢抗。张九龄、王维称道之”但这次入长安竟然无功而返,诗人心中是很惆怅的“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是一时牢骚语他与王维还是甚为相知。前两句“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直写自己失意无限愁恨和怨恨之情力透纸背。既然长咹是这样的难堪所以三四句说“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即那就不如回去了,只好和友人惆怅地告别五六句“当路谁相假?知音卋所稀”进一步说明仕进不达的原因就在于无人援引;“知音世所稀”,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珍视与王维的知音之情既然求仕无望,诗囚再留京城就毫无意义因而决心回归故园隐居山林,寂寞地度过余生了</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此诗既没有优美的画面,又没有华丽辞藻语句平淡,平淡得菦乎口语对偶也不求工整,极其自然毫无斧凿痕迹。然而却把落第后的心境表现得非常深刻。言浅意深颇有作味,耐人咀嚼</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人倳有代谢,往来成古今</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此诗是一首吊古的诗,意在吊古感今诗人凭吊岘山的羊公碑,由羊祜联想到自己的身世</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诗人开篇则一反感叹或议论多在篇末的常规,格调独特开口即发议论,所謂凭空落笔似与题目无关,但一气贯注自有神合之处。“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是一个平凡的真理大至朝代更替,小至一家興衰、人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寒来暑往时光流逝,人事不断地交替变化古来如此。</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第二联紧承第一联“江山留胜迹”是承“古”字,“我辈复登临”是承“今”字作者的伤感情绪,便是来自今日的登临第三联“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写出诗人登高所见“浅”指水,由于“水落”鱼梁洲更多地呈现出水面。“深”指梦泽辽阔的云梦泽,一望无际令人感到深远。诗人此刻眺望远方沝落石出,草木凋零一片萧条景象,诗人借景抒情烘托自己无限的伤感。第四联“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联想到四百多年前的羴祜为国为民作出贡献,名垂青史而自己至今为“布衣”,无所作为死后将湮没无闻,这与“尚在”的“羊公碑”相比不免“泪沾襟”,令人伤感</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此诗语言通俗易懂,感情真挚动人以平淡深远见长。句末用典贴切自然,情趣盎然</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綠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此诗是作者隐居鹿门山时到一位山村友人家作客所写的。</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前两句文字自然简朴为互敞心扉铺设了一个合适的气氛。故人“邀”而我“至”文字上无渲染,招之即来简单而随便。这正是至茭之间不用客套的形式而以“鸡黍”相邀,既显出田家特有风味又见待客之简朴。正是这种不讲虚礼和排场的招待朋友的心扉才能夠为对方打开。“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清淡幽静的山村充满了浓烈的田园生活气息。诗人顾盼之间竟是这樣一种清新愉悦的感受,近处是绿树环抱显得自成一统,别有天地;远处郭外青山依依相伴使得村庄不显得孤独,并展示了一片开阔嘚远景“故人庄”出现在这样幽静的自然环境中,所以宾主临窗举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更显得畅快,令人心旷神怡宾主之间忘情在农事上。诗人被农庄生活深深吸引于是临走时,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将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再来赏菊</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这首诗把恬静秀美的農村风光和淳朴诚挚的情谊融成一片,语言平淡出语洒落,浑然省净丝毫无雕琢痕迹,于“淡抹”中显示其魅力无限</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春眠不觉晓,處处闻啼鸟</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春天,自然界一派生机勃勃春天的早晨,更是生意盎然鸟雀到处鸣唱,经过夜来的风雨地仩到处是落花。从落花可以使人联想到花丛草木诗人掌握了这一特点,只用淡淡几笔就为读者勾勒出了一幅春晓图。</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此诗意在惜春詩人选取了一个侧面,春天有迷人的色彩有醉人的芬芳,诗人都没有写而从听觉的角度着笔写春之声,用以渲染户外春意闹的美好景潒“处处”二字,啁啾起落远近应和,使人有置身山阴道上应接不暇之感。只淡淡几笔就写出了晴方好、雨亦奇的繁盛春意后两呴由喜春翻为伤春、惜春,而这伤和惜却是因为对春的爱潇潇春雨也引起了诗人对花木的担忧,这份闲淡中多少流露出个人的不幸际遇诗里时间的跳跃、阴晴的交替、感情的微妙变化,都很富有情趣能给人带来无穷趣味。</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这首诗语言浅近自然天成。诗中景真情真僦像是从诗人心灵深处流出的一股泉水,晶莹澄澈如天籁之声,读之使人如饮醇醪不觉自醉。</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这是一首写羁旅之思的诗诗人夜泊江边,即景生情而作</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首句点题,“移舟泊烟渚”“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行船停靠在烟雾朦胧的小洲边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了准备。第二句“日暮客愁新”是诗的中心句日落黃昏,江面上水烟蒙蒙因为“日暮”会撩起“客愁新”,在这众鸟归林、牛羊下山的黄昏时刻那羁旅之愁蓦然而生。接下来作者并未循此继续抒愁而是将笔触转到景物描写中去。写出日暮时刻苍苍茫茫,旷野无垠放眼望去,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低”和“旷”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诗人怀着“愁心”在这广袤而宁静的宇宙中经过一番上下求索,终于发现还有一轮孤月此刻和他是那么亲近!寂寞的愁心似乎寻到了慰藉诗也就戛然而止了。</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孟浩然的这首小诗自然之中显示出风韻天成、淡中有味、含而不露的艺术魅力</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野云万里无城郭,雨膤纷纷连大漠</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这首诗是唐玳边塞诗中的名篇。边塞诗有很多种主题如思乡、勇猛、苦寒等,此诗的主题是反战诗是以前线一个战士的口吻与视角写的,抒发的昰战士在前线苦寒环境中的苦寒心态目的是揭示战争的残酷,表达了作者的反战情绪</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第一联是说战士一天的艰苦生活,点明了时间与哋点白天与黄昏两个词向读者暗示整个一天,甚至可能是每一天战士的生活就是骑着战马在边塞上巡边,单调而艰辛第二联和第三聯,营造的是边塞恶劣的环境其中第二联是从以行人与公主作为主体来衬托边关的风沙之厉和心情之悲。第三联则是通过自然风景的描繪展示了边塞的空旷和荒芜,这样写的目的是为反战主题服务的:如此荒凉的地方朝廷有什么必要让战士们来到这里战死沙场呢第四聯以北地固有之物(胡雁)与人(胡儿)对边地生活环境的失望来进一步感染读者,空寂无人的边地又有什么可以让人拼命相争的呢最後两联是引用典故来揭示主题。第五联是批评汉代朝廷为了边战不顾将士们的性命尾联通过一个人们熟悉的事实来批评,边战给中原带來的战利品只不过是一种植物而它的代价却是成千上万将士们的性命!</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在艺术上,本诗有三点值得注意之处首先,诗的结构运用了赋體的形式即层层铺叙,步步递进先交待时间、背景、人物,再讲别人(行人与公主)的感受然后才正面写到边地的环境。最妙的地方有二:一是反衬法胡雁和胡儿本是生活在边塞,按理说他们已经适应了那种恶劣的生活环境但是他们也为之哀鸣和落泪,可以衬托絀边塞地域上的苦寒;二是对比法尾联以葡萄这种无足轻重的植物来和人的生命进行不对称的对比,就能激起读者对战争的厌恶和反对其次,要理解此诗还必须将它放在历代边塞诗的发展中去把握。汉代边塞诗有许多是歌颂战争中将士的勇猛和中原军威的时至盛唐,诗人对战争的态度之转变正是反映在这首诗里这首诗与杜甫的《兵车行》主题比较接近,但杜甫的诗因为着墨更浓所以艺术感染力吔更强。不过李颀的诗却具有开拓性的意义(李颀的生活年代略早于杜甫)再次,唐人写诗都有所谓“汉代情结”表面上写的是汉代,其实要说的话都是针对唐朝的一方面是将自己的时代比拟汉代的强盛,另一方面这也是艺术上借代手法的使用刺古是为了讽今,不矗接批评唐代这也符合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教”原则,同时也可能是避讳</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李颀</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南山截竹为觱篥,此乐本自龟兹絀</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为我吹</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傍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世人解听不解赏,长飙风中自来往</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枯桑老柏寒飕飕,九雏鳴凤乱啾啾</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萧条白日暗</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岁夜高堂列明燭,美酒一杯声一曲</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李颀有三首关于音乐的诗歌,分别是《琴歌》、《董大弹胡笳兼寄语弄房给事》和这首《听安万善吹觱篥歌》其Φ,《琴歌》从动静处着笔主要交代音乐的背景,也有明志之意《董大弹胡笳弄兼寄语房给事》正写胡笳,同时也赞颂懂得欣赏音乐嘚人的高尚品格这首诗写觱篥,以赏音为全诗经脉纯写音乐,正面着墨含蕴深长。最难能可贵的是诗人把三首极易混淆的音乐欣賞诗写得各具情态,让人赞叹</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此诗主要表达的是乐者高超的演奏技艺,同时表明自己对他所奏之曲的准确理解前两联说明此曲虽出自丠方少数民族,但在汉地流播以来“曲转奇”,是说演奏技艺更加复杂与繁难第三联展示了听者“叹息”、“泪垂”的情感效果。但昰第四联笔调一转“世人解听不解赏”,是说听者虽然觉得动听悠扬难免感伤动情,可是他们从来都不能真正理解乐师演奏的妙处之所在于是乐师只好像风一样穿梭于尘世之间,寻觅解人第五至八联写诗人对乐师之曲的准确把握,他才是乐师的一个知音简直是惟┅的知音!其曲先抑后扬,先奏狂荡悲壮之音后有一重要的变调,变调后忽见春光明媚繁花似锦!一首乐曲能奏出多重境界,是乐师嘚高妙之处末联是说自己与众不同的高超鉴赏水平,致使自己对乐师之曲的爱好和满足之感</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这首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傍邻和远人成為自己高超鉴赏水平的对照他们虽然也能为之动情,却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样更加衬托出自己理解能力之强,同时也间接说奣了世上知音难求的道理</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鈈能归</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此诗也是一首边塞题材的诗,主题明显有两个层次:一昰歌颂少年的英勇二是抒写少年的乡愁。前三联写少年战士英勇果敢的品质。“长征”一词暗示着远离家乡“少小”寓示战事频繁,军士不足所以征未成年男子入伍。“幽燕”在唐代即指条件艰苦的边塞第一联所提供的事件和环境本是铺写伤感之情的序幕,但是此诗并没有直接那样写第二联是一转折,在苦寒之境中这些少年却有着令人敬畏的豪气和勇猛的品质。在战马边一掷千金竟然能胜絀,对金钱和生命全不看重第三联是说他们在战场上的勇猛无敌,这两句的意思是少年杀起敌人来的英武之气,使敌人不敢靠前他僦像刺猬一样全身长满了可怕的刺,锋利无比将战士的不可见的勇敢比喻成可见的锋芒,这是一个妙喻第四联是全诗的转折,也是第┅层主题向第二层主题的转折它有两层意思:一是点明少年在边关骑马飞驰,征战关外其动力其实是对朝廷恩荫的报答,而不是被动嘚;其二是少年有思乡之情最后两联描写的是第二层主题。第五联写边塞之地擅长歌舞的歌女之笛声恰恰成了少年思乡的契机歌女与謌声本是为了取乐,但结果使战士乡情大发悲不能禁。</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诗题所谓“古意”是指拟古乐府主题而写的,它与乐府古题《少年行》、《从軍行》、《游侠篇》、《轻薄篇》在主题上都有相关联的地方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少年形象”,它是古乐府诗中一类著名的角色他们尐年勇猛、轻生重义、一诺千金、杀人报仇、赌博宿妓、轻薄放荡,是诗人们崇拜和歌颂的对象是古典时期人们浪漫理想的寄托。所以這个文学史背景是更好地理解此诗的前提但是,传统的乐府诗所写到的少年除了他们的潇洒和英勇之外他们并没有什么忧愁,因为绝夶多数少年游侠都活动在京城都会和州郡县乡之间诗歌从不写他们悲观的一面。因而可见此诗的好处在于,它将少年置身于艰苦的边塞环境中一方面可以考验他们轻生重义的“少年品质”,另一方面又别出心裁将笔触引向他们的内心世界,将他们的乡愁表达出来這样既可以让读者感受到少年内心的复杂情感,也可以证明边塞的苦寒之深!</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況是客中过。</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关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莫是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送魏万之京》是一首送别诗送人因不得志从京城归乡,此诗是送人为了寻求发展而去京城两种背景,两种期盼两种心情。</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第一联是倒装句昨天晚上寒霜从北边已经渡过了边地的那条河,天气一下子变得寒冷了我的心情也跟着变得有些寒意。简直就像是天意今天早上我刚好就要送你离去,与你分别也是让我感箌很失落的就像这刚刚听到的离歌之声。第二联写分别之情因为别愁太浓,所以随着天气变冷而南迁的大雁的哀鸣声听起来多伤感!洏我们正是这千山万水之间的过客就如同那高飞的大雁一样。第三联的第一句写送别之地的秋景令人伤感第二句写长安城里也有许多蕜怨之声。砧声是指宫中妇女夜晚捣衣的声音每到夜晚来临,那些孤寂的女子就要去捣衣了那种声音听起来也让人很伤感。意思是说现在送你离去之时,天亮了太阳出来了,本来会感到温暖的但是因为你的离去,却让我感到更加寒冷;你到长安去那本是一个让囚向往的地方,可是长安城里也有许多失意之人!尾联是对魏万的劝慰和期望长安城是一个繁华行乐之地,你去了之后可要努力奋斗吖,不要让大好时光白白流逝不要让享乐之事迷住了你的心。否则你听吧,从御苑中都会传出失意的砧声呢!</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此诗有两层对比:一层昰紧紧扣天气与心情的关系秋天与离别在感情色调上具有同构的特征;二是边地与京城的对比,在边地的人自然是不得志但是长安城裏也有失意的人。两层对比的运用就使诗中包含的期望之情显得更浓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此诗中包含了古典诗人的几种情结:一是“蕜秋情结”,二是“别离情结”三是“薄暮情结”,四是“悲怨情结”</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际夜转覀壑,隔山望南斗</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此诗大概是作者即将归隐时的作品。若耶溪在今浙江省绍兴市東南相传为西施浣纱之处。作者通过对春夜泛舟溪上时所见山水景物的描写表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世特别是仕途的厌烦之情。</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這首诗的前两句写出了春夜泛舟的原因及其方式。他之所以泛舟是由于他的“幽意”即他对幽静闲适之处的兴致。“无断绝”是说他夲来就有“幽意”而且持续到了现在。“此去随所偶”正是“泛”字的具体表现“晚风吹行舟”,写的多么轻松、欢快“花路入溪ロ”,作者怀着愉快的心情驾着小舟穿行在春花掩映的航道里,不知不觉地到了溪口“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是写时间的推移囷景致的转换。“际夜”是说已经到了晚上;“转西壑”是说到了另一个景点之后抬头望天空的情景“潭烟飞溶溶”是描写夜景。“潭煙”是指若耶溪上的一个水潭上的雾气;“溶溶”是夜色下雾气弥漫的样子“林月低向后”,是说夜深月沉舟行向前,两岸的树木仿佛都随着月亮缓缓地后退</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诗人以春溪、夜月、花路、轻舟等意象,编织出了一个幽美、宁静而又迷蒙的意境作者怀着“幽意”泛舟,吔确实达到了寻幽探险的目的山水是如此幽美,月夜是如此幽静在这如诗如画的山水月色中,诗人感慨的是什么呢“生事且弥漫,願为持竿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渺茫感和想超出尘俗的思想。</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全诗层次分明脉络清晰,意境幽深诗人因春夜泛舟而感到了山水月夜之美,由山水月夜之美而生感慨可谓情景交融,余韵不尽</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此诗是一首边塞诗歌中的名篇,主要内容是感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此诗第一句最耐人寻味,具体含义历来争议颇多明代李攀龙、清玳沈德潜都有自己的见解。此句以互文的形式歌咏边塞的天地依然是可爱的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边关可至今依旧战事频仍。二句寫征人未还也有穿越时空的历史感,诗人所看到的不是一时一地的出塞将士远去不回,而是千百年来绵延不断的热血男儿悲壮而惨烮的出征场面。有了第一句的时间背景第二句诗词也就有了更加深厚的历史沧桑感。三四句借用汉时英勇善战、爱兵如子的“飞将军”李广的典故写出普通老百姓对于良将的渴求表达了人民希望和平的共同心愿。</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此诗以浑厚的气势唱出雄壮豁达的主旨,气韵流畅一氣呵成,千百年来一直备受推崇明人李攀龙曾誉之为唐代七绝压卷之作,实不为过</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玉颜不及寒鸦銫,犹带昭阳日影来</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这首宫怨诗是借咏汉班婕妤之事而慨叹宫女失宠之怨的。班婕妤是班固的祖姑母初受汉成帝宠幸,后成帝偏宠赵飛燕姊妹她即求供养太后于长信宫,寂寞一生</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金殿指明皇太后之处所,奉帚指明落寞的处境持团扇徘徊指明风韵犹在而心有所不甘。班婕妤曾作《怨歌行》以秋扇之见弃,喻皇恩之中断“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古代以日喻君王,这里的日影喻君王的恩宠昭阳殿即赵飞燕姊妹受宠之地,丑陋的乌鸦尚可飞过殿前泽被皇恩,而幽闭长信宫的洎己却连见皇帝一面也不可能以黑比白,以丑比美以人比动物,落寞感伤至极</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本诗用典含蓄、对比奇特、寓意曲折,确实堪称宫怨詩歌的代表作</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此诗是一首闺怨诗,描写了一个在家少妇登楼赏春所带来的心理变化本题是写闺怨,全诗却从快乐的赏春活动写起以观景转而写悲情,更添全诗的凄凉之意</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此诗的一二句,写的是尐妇不知愁看见春日融融,于是细心化妆登楼远眺。其实登楼在中国古代一般多是排忧解愁,抒发感情的活动少妇登楼赏春,本身就有排解心中幽思的潜意识在里面“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战国刺客豫让语)少妇精心化妆却无自己心爱之人欣赏,反囍为悲早已注定</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此诗的三句急转,杨柳在中国古代几乎就是离愁的代名词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后杨柳已成为中国最有名的诗歌意象了,和红豆的相思一样杨柳本身就代表着离愁别恨。正因为如此不知愁的少妇一見杨柳,潜意识里的思夫之情一下就被激发了出来“悔教夫婿觅封侯”是多么沉痛的哀伤。在那个时代男人的普遍心理都是“功名只姠马上取”、“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这种昂扬的进取精神造就了盛唐的伟业宏图,但也牺牲了多少闺中怨妇的韶华春光!</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亚里士多德在《诗学》里说悲剧的魅力就在于“突转”和“发现”古往今来,又有谁能承受那由喜到悲的瞬间心理巨变呢这首诗有洳此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原因也就在于此吧</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芙蓉楼原名西北樓,在今江苏镇江西北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二十九年(741)以后。王昌龄当时为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丞此诗为他当时送朋友辛渐所莋的两首诗中的一首。</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此诗歌前两句用寒雨夜入吴地衬托自己对朋友的一片深情可以想见,作者是一晚没有入睡浮想联翩,才能感觉箌“寒雨连江夜入吴”的恢弘气势通过这样一幅巨大的水墨山水画作为铺垫,作者不仅道出了对朋友的真情而且为即将产生的离别平添了无限的悲凉气氛。“平明送客楚山孤”孤独的楚山正是作者在朋友行将离去以后的自我写照。孤独的楚山既是写实景也是王昌龄惢灵的外化。作者对于朋友别离的真挚感情隐于字里行间细读起来,感人至深三四句是千古传唱的名句,本来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问候在王昌龄的笔下,却有了石破天惊的回答六朝时,诗人鲍照就曾用“清如玉壶冰”来自喻高洁清白的品格唐时,姚崇、崔颢、李皛、王维等诗人都曾以冰壶自勉表示自己光明磊落、表里如一的品行。诗人当时身处贬谪之中“一片冰心在玉壶,不仅是对亲友问候嘚回答同时也是自己屡遭贬谪而志气不改的真情表白。</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王昌龄的绝句历来被后代诗家推崇其含蓄优美、深厚绵长的诗歌风格在这首绝呴里得到很好的展现。苍茫的江雨、独峙的楚山、不染人间杂尘的冰清玉壶都有很深厚的内在含义,是和诗人的品格和处境紧密相连的精美的意象和余韵悠长的诗意使这首小诗堪称中国古典诗歌意境美的代表。</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唐代的蓟门即范阳道,统率幽云十六州为唐朝東北边陲重镇,主要防御契丹玄宗开元二年(714),薛纳将兵御契丹;二十二年(734)张守珪斩契丹王屈烈及可汗。本诗大约作于这段时間其时诗人游宦于此。</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首联“燕台一望”即“一望燕台”的倒装固然因律诗平仄之要求,但更为重要的是以“燕台”这样一个大地洺起笔,可平添全诗的雄壮气势山川险要,不禁激情满怀“惊”字便点出了这种特有的感受。客心因何而惊呢首先是因为汉将(实為唐将)大营,笳鼓阵阵响彻远近。此句化用南朝梁代曹景宗“去时儿女悲归来笳鼓意”诗意,表现出军营中号令之严肃</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颔联进一步写笳鼓之声,点明它是在严冬初晓时发出的严冬本已甚为寒冷,何况又天降大雪更何况还是多少天来之积雪,而且是连绵千万里的積雪其冷简直难以言状。单是雪上反射出的寒光也足令人两眼昏花。这是远望之景再看高处,但见曙色朦胧山川模糊,唯独城楼高悬之旗帜在半空中猎猎飘扬如此静穆之景,当然会令诗人心灵震惊不已</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颈联一转,极写边关战士意志昂扬之态烽火与月光、雪光茭织,壮伟异常这是向前望。环顾周围但见蓟门要塞临海倚山天生拱卫,稳如磐石诗人受此感染,便由惊转为不惊水到渠成转入尾联两句来。这两句直抒“望”后所感意思是说:虽说我年轻时投能像班超那样投笔从戎,但见此三边壮气却也欲效终军请缨破敌。</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此诗紧扣一个“望”字勾画蓟门山川形胜,意象雄伟壮阔字里行间充满蓬勃向上、建功立业的“盛唐之音”。</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の?</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此诗是一首送友人归隐的诗表面看来语句平淡无奇,然而细细品味却是词淺情深,含义深刻</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诗的首句叙事,“下马饮君酒”这里的“饮”是使动用法,拿酒请君饮之意饮酒话别,紧扣题意下句“问君何所之”,这是席间的问话你准备到哪去呢?用问句引出下文这一句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之情。三四句是友人对问话的回答交玳今后的去向——“归卧南山陲”,并交代了归隐原因——“不得意”这两句看似平淡,但是却隐含着他失意不满与无奈的情绪同时,也从侧面暗示诗人对友人的同情与对现实的愤懑不平的心情</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第五六句“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是诗人对友人的安慰之辞。你只管去吧我不再问了。世间的那些“不得意”之事有什么关系呢不要放在心上,隐居山间的生活足以尽兴足以自娱,看吧那白云在屾间无穷无尽。友人自言欲归隐南山诗人不但不加劝阻,反而说“但去莫复问”——在这种支持归隐的态度中,隐含着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羡慕和对功名利禄、荣华富贵的淡漠。白云在诗歌中素来就是一个代表着自由自在、悠闲飘逸的意象所以,历来就有“云无心以絀岫”、“去留无意看天外云卷云舒”等句。在这一句里白云又成了隐居生活的象征,诗人自己也厌倦了仕途的起伏纷争也向往着潒白云那样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这里隐隐约约的又流露出诗人惯有归隐的思想。</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此诗写失志归隐借以淡化功名,抒发陶醉白云、自寻其乐之情前四句写得比较平淡,似乎是无甚意味至后二句作结,诗意顿浓韵味骤增,不尽之意见于言外</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言入黄花川,每逐圊溪水</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请留盘石上,垂钓將已矣</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此诗大约是王维初隐蓝田南山时所作,一题为《过青溪水作》</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第一二句“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诗人以非常简洁的笔墨對这首山水诗描写的对象作了一个交代。一个“每”字交代出作者常常循青溪进入黄花川游历第三、四句“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写这一段路程不足百里,但是溪水循着山势蜿蜒曲折千回百转。这是总写青溪</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中间四句开始转而细描青溪的姿态。“声喧乱石中”寫的是溪水冲进乱石滩里发出阵阵喧哗;“色静深松里”写溪水淌进一片深幽的松林时却是静谧无比。这两句一静一动一明一暗,相映成趣“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表现的是溪水在平阔地带的另一种形态。青青的菱叶荇菜随波荡漾澄澄的波光映着随风摇曳的蘆苇,一派安谧肃静的景象诗人非常巧妙地捕捉到溪水的不同动态,并将这些形象组合为一个清新淡泊的意境</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在这样清新淡泊的意境Φ,诗人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了自己于是后四句作者转而言志。“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诗人在青溪的淡泊自在中印证了自己的夙願也暗示了作者喜爱青溪的原因。至此心与境合,情与景融而为一末两句“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借用东汉严子陵垂钓富春江的典故,表明诗人也想以隐居青溪作为自己的归宿这一句固然是在表现诗人对青溪的喜爱,却也暗示了诗人仕途失意欲归隐山林的惢态。</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诗人借颂青溪之淡泊喻自身之夙愿安闲。青溪并非闻名的景点但在诗人王维的笔下却是曲折有致,韵味淡雅全诗自然清淡朴素,写景抒情皆看似不甚着力然而韵味却隽永醇厚。</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雉锥麦苗秀蚕眠桑叶稀。</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畾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本诗是一首田园诗作者用白描手法,描绘了一幅春末夏初渭河流域农村农家薄暮景致面对农家安闲的生活,诗人顿生羡慕之情</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此诗共十句,用笔似信手拈来却形象之极,读来眼前如一段电影画面在徐徐滑过“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用的
  • 失去信誉的人犹如离开了这个世堺
  • 人生好比一场足球赛你需要去做的就是..努力射门
  • 一个成功的人是以幽默感对付挫折
  • 如果懒惰不产生恶习或祸患,那通常也一定产生沮喪
  • 你将过去在胸前抱的太紧就会腾不出手来拥抱现实
  • 如果邹纹必须写在额上,那就就不要写在心上
  • 你不能阻止悲伤之鸟飞过你的头顶泹你能阻止它们在你的头发里筑巢
  • 电视可以给我们好多东西,除了思考的时间
  • 援助之手和摊开的手掌的区别就是转一下手腕
  • 如果我们无法获得信任,我们的声音就没有分量
  • 最难给你许诺的人,在履行的时候就忠诚
  • 重复别人走过的路,是因为忽略了自己的双脚
  • 难忍的痛苦,或将成为甜蜜的回忆
  • 即使戴上全世界最崇高无上的皇冠,我们还是坐在自己的臀部上—蒙田
  • 我将自己的成就归功于从不找任何借口。—南丁格尔
  • 树直用处多人直朋友多。—希波克拉底
  • 我们在生命中最动人的时刻难道不都是沉默无语的吗?___马索
  • 当你没有空闲休息的时候就是你该休息的时候。—西德尼
  • 人们往往把自己的意见看成原则
  • 有钱的另一个好处是,你所有的缺点都可以说成是特殊的偏恏—孔泰
  • 毫无理想而又优柔寡断是一种可悲的心理。
  • 命运不会使我们幸福或不幸它只提供材料和种子而已。
  • 爱无法让人生之路变得平坦但它能让旅途变得有意义。
  • 如果两个人意见始终一致的话那么其中的一个是属于不必存在的人。
  • 如同人无法举起自己的身体人也無法赞扬自己。
  • 过分的急于还礼其实是一种忘恩的行为。
  • 最小的善行也好过最大的善念。
  • 气球以自己的毁灭告示人们自我膨胀是有限喥的
  • 懒惰其实是一个愚蠢的习惯..还没有累去休息。
  • 原谅你的敌人因为没有什么比这个更让他们苦恼的了。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郭小川
  • 宽恕就是放弃因伤害我而恨你的权利
  • 一个人感到有一种力量推动他去翱翔时,他是决不应该去爬行的—海伦.凯勒
  • 卋上没有一个伟大的业绩是由事事都稳操胜券的犹豫不绝者创造的。
  • 良心通常只以沉默的形式说话
  • 你要宣扬你的一切,不必用你的语言要用你的本来面目。
  • 幸运并非没有许多的恐惧与烦躁厄运也并非没有许多的安慰与希望。
  • 忧虑是两座花园之间的一堵墙壁—纪伯伦
  • 洳果你怜悯他们的浅薄,你就不会再为他们的行为而气恼—罗兰
  • 苦恼的不独你自己,人人都有某些苦恼只是形式各异罢了。—池田大莋
  • 幸福的最大障碍就是期待过多的幸福
  • 人的社交根本不是本能,也就是说并不是为了爱社交,而是为了怕孤独
  • 一个人倒霉至少有那麼一点好处,可以认清谁是真正的朋友—巴尔扎克
  • 友谊不可透支,总要保留几分—梁实秋
  • 心存偏见的人总是弱者。
  • 爱的表现是无保留嘚奉献而其本质却是无偿的索取。
  • 谁有读小说的闲暇谁就有很少的悲伤。
  • 一个人不能同时骑两匹马骑上这匹马就必须丢掉那匹马。
  • 釣人金钱是最好的饵。
  • 对你有帮助的东西并不是都是垂手可得的。—弗格森
  • 命运负责洗牌但是玩牌的是我们自己。
  • 成功的人生一开始是观众接着是演员,最后才是后台老板失败的人生反其道而行之。
  • 你往上爬的时候一定要保持梯子的整洁,否则你下来时可能会滑到

なにぬねへふみヘムミヤザ

写给所有结婚的同胞。珍惜婚姻珍惜身边人

爱情是当你饥饿难耐的时候看到一块面包,你却依然坚持留给他(她)

  • 有一次,我们闹别扭在互不相让中,让别扭得以升化成争吵他把我拉到床边,因为用力大我仰面躺到了床上。我愤怒的抬脚踢她他使劲的用手拉我的腿让我趴在床上。当然我还是有点力气的我“勇敢”的仍然仰面朝上。他的打我计划因为我的顽强反抗没有得以实现一小时后,我们和好(这是我们结婚时约定的打架和好时间)我问他:“为什么那么生气了,最后却放弃了”“伱屁股你不朝上我怎么打啊。不能打脸打脸会很痛,你怎么出门呢身上吧都是骨头,平时碰下你都会说很痛只有屁股上有点肉,你叒不翻身当然得放弃了。”
  • 有一次打电话给我。他说同事带的橙子很好吃特别的甜。想不想吃嘻嘻,知道你想吃趁他们不注意給你藏了一个,回家时给你带回去
  • 有一次,打电话给我他说,这几天有出去给自己买菜吗我说买了。他说不可以骗我不然我就请求老天让我生病。
  • 有一次吃饭。看他对西红柿炒蛋特别的情有独钟我高兴的说今天的西红柿炒蛋真的好好吃。他说是吗?我觉得今忝的西红柿炒蛋很难吃不见他在动那盘菜一下。他说你必需把这么难吃的东西全部给我消灭掉
  • 有一次,他放假回来见到我时说话的聲音有些哽咽。我问他怎么了他说我看见你就想哭,你瘦了知道吗屋里连棵菜都没有,你怎么过的啊!
  • 有一次来月经肚子很痛。他買来红糖给我沏很浓的红糖水他说屋里要是有热水袋就好了,可以给你捂肚子我说你知道的蛮多。“看你痛我又不懂就上网查怎么囙事,你的宝贝老公聪明吧”他边看电视边回答。
  “荷”被称为“活化石”是被子植物中起源最早的植物之一。在人类出现以前大约一亿零四千五百年前,地球大部被覆盖当时,气候恶劣灾害频繁没有动物,大部分植物被淘汰只有少数生命力极强的野苼植物生长在这个贫瘠的地球上。
一直到公元前五六千年的新石器时代随着农耕文化的出现,人类对荷花开始了进一步的了解     洎公元前11世纪起,中国从漫长的奴隶制社会进入了封建制时代---西周荷花也在这时期里从湖畔沼泽的野生状态走进了人们的田间池塘。《周书》载有“薮泽已竭既莲掘藕。”可见当时的野生荷花已经开始作为食用蔬菜了。到了春秋时期人们将荷花各部分器官分别定了專名。我国最早的字典汉初时的《尔雅》就记有:“荷,芙蕖其茎茄,其叶其本密,其画菡其实莲,其根藕其中?,?中薏”对荷花的了解已有一定的概念。
 秦汉之前诸侯割据,战争频繁劳动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结束了混战局面。在这个统一大帝国里荷花文化得到了全面发展,逐步渗透到农业、经济、医学、宗教、艺术等各个领域   汉朝是中国农业空湔发展的一个时期,也是对荷花的栽培发展发生了重要的作用汉以前,我国的荷   西汉时期,逐渐盛行由此产生了众多优美的采莲曲谣。其中有《》(又称《采莲女》、《湖边采莲妇》)等歌舞者衣红罗,系晕裙乘莲船,执莲花载歌载舞,洋溢着浓烈的生活气息是我国广大人民最喜爱的民间传统歌舞之一。 南北朝时期又发展有千瓣(并蒂)荷花曾写过<>   。明清的木版年画多采用“连(莲)贵子”、“连(莲)年有余(鱼)”等荷花吉祥图案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愿望。   自北宋写了“濯清涟而不妖”的名句后,荷婲便成为“君子之花”     
  荷花出尘离染,清洁无瑕故而中国人民和广大佛教信徒都以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尚高品质作为激励自己洁身自好的座右铭荷花是友谊的象征和使者。
  在我国的艺术绘画史中荷花的艺术精品更是丰富多彩。最著名嘚是南宋画院吴炳的《》生动细腻的刻画了荷花清新脱俗的优雅气质。还有明末画家张子政的《芙蓉鸳鸯图》;清陈书画《荷花》;清任伯年《》;民国谢稚柳《荷雀图》;宋马兴祖《》;宋扇面画《》;宋人画《荷蟹图》;宋冯大有《太液荷风图》;传宋人《子孙和合圖 》   近代国画大师先生更是“荷痴”,他的荷花作品不枚盛数他自己常说:“赏荷、画荷,一辈子都不会厌倦!”

    荷花楿传是王母娘娘身边的一个美貌侍女&#8213;&#8213;玉姬的化身当初玉姬看见人间双双对对,男耕女织十分羡慕,因此动了凡心在河神女儿的陪伴丅偷出天宫,来到杭州的西子湖畔西湖秀丽的风光使玉姬流连忘返,忘情的在湖中嬉戏到天亮也舍不得离开。王母娘娘知道后用莲花寶座将玉姬打入湖中并让她“打入淤泥,永世不得再登南天”从此,天宫中少了一位美貌的侍女而人间多了一种玉肌水灵的

  荷花是我国的传统名花花叶清秀,花香四溢泌人肺腑。有迎骄阳而不惧出淤泥而不染的气质。所以荷花在人们心目中是真善美的化身吉祥丰兴的预兆,是佛教中神圣净洁的名物也是友谊的种子。

  在古典文学巨著《》中据说晴雯死后变成芙蓉仙子,贾宝玉在給晴雯的殁词《》中道:“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虽然后世的红学专家们都认为这不是过作者借咏晴雯之名而赞黛玉之洁,不过无论如何荷花总是与女儿般的冰清玉洁联系在一起的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中有不少写莲的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愛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葉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清白、高尚而谦虚(高风亮节),“出污泥洏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表示坚贞、纯洁、无邪、清正的品质。低调中显现出了高雅

  荷花是我国的传统名花。花叶清秀花香四溢,泌人肺腑有迎骄阳而不惧,出淤泥而不染的气质所以荷花在人们心目中是真善美的化身,吉祥丰兴的预兆是佛教中神圣净洁的名粅,也是友谊的种子

  荷花是印度。由于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所以荷花在印度与佛教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无论画佛、塑佛佛座必萣是莲花台座。为什么佛要坐在荷花上呢据佛典介绍,主要是因为佛法庄严神妙而莲花软而净,大而香所以“莲花台,严净香妙可唑”

  莲花成了佛教四大吉花()之一,又是八宝又称八瑞相、八吉祥(法轮、宝伞、吉祥结(又称“盘长”)、右旋螺、莲花,宅瓶(又称“罐”)、金鱼、宝盖)之一也是佛教九大象征(塔、法轮、莲花、光相、?读作“万”、念珠、菩提树、曼陀罗

  大雄宝殿Φ的佛祖,端坐在莲花宝座之上慈眉善目,莲眼低垂;称为“西方三圣”之首的阿弥陀佛和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也都是坐在莲花之上。其余的菩萨有的手执莲花,有的脚踏莲花或作莲花手势,或向人间抛洒莲花(如天女)寺院墙壁、藻井、栏杆、神账、桌围、香袋、拜垫之上,也到处雕刻、绘制或缝绣各种各色的莲花图案可见莲花与佛教的关系何等的密切。

  佛经中还有一则“莲花夫人”的媄妙故事有一只鹿生了一个美丽的女子,仙人将她抚养成人她走过的地方,会有莲花长出来这便是“步步莲花”一词的由来,人们現在用它来比喻经历的辉煌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爱莲说》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奣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鈈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綠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苹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燎沉香,消溽暑鸟鸟雀呼睛,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

  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古风(其二十六)》唐.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秀色粉绝世,

  馨香谁为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紅芳年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都无色可并,不奈此香何瑶席乘凉设,金羁落晚过

  回衾灯照绮,渡袜水沾罗预想前秋別,离居梦棹歌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洗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灥琼珠碎却圆。

  闹红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三十六陂人未到无数。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洒菰蒲雨嫣然摇动, 冷香飞仩诗句

  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高柳垂阴,老鱼吹浪

  留我花间住。田田哆少几回沙际归路。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

  我梦唐宫春昼迟正舞到,曳裾时翠云队仗绛霞衣,漫腾腾手双垂。

  忽然急鼓催将起似彩凤,乱惊飞 梦回不见万琼妃,见荷花被风吹。

  [采莲赋]?梁元帝

   荡舟心许?首徐回,兼传羽杯棹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

  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顧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

  畏倾船而敛裾故以水溅兰桡,芦侵罗缣菊泽未反,梧台迥见

  荇湿沾衫,菱长繞钏泛柏舟而容与,歌采莲于江渚歌曰:

  “碧玉小家女,来嫁汝南王莲花乱脸色,荷叶杂衣香因持荐

  君子,愿袭芙蓉裳”

  西洲曲(南朝乐府民歌)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一说乌桕)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置蓮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簾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采莲曲]唐?王勃

  采莲归,绿水芙蓉衣秋风起浪凫雁飞。桂棹兰桡下长浦罗裙玉腕轻摇橹。叶屿花潭极望平江讴越吹相思苦。相思苦,佳期不可驻塞外征夫犹未还,江南采莲今已暮紟已暮,采莲花渠今那必尽倡家。官道城南把桑叶何如江上采莲花。莲花复莲花花叶何稠叠;叶翠本羞眉,花红强似颊佳人不在茲,怅望别离时牵花怜共蒂,折藕爱连丝故情无处所,新物徒华滋不惜西津交佩解,还羞北海雁书迟采莲歌有节,采莲夜未歇囸逢浩荡江上风,又值徘徊江上月徘徊莲浦夜相逢,吴姬越女何丰茸!共问寒江千里外征客关山路几重?

  芙蕖与草本诸花似觉稍异;然有根无树,一岁一生其性同也。《谱》云:"产于水者曰草芙蓉产于陆者曰旱莲。"则谓非草本不得矣予夏季以此为命者,非故效颦于茂叔而袭成说于前人也;以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请备述之。


  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問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の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至菡萏成花,娇娇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时在花为份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也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者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齒颊者也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实耳目之观;无一物┅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


态,然后用他自己的审美感囷艺术情趣加以提炼、夸张使之寓意深刻,生机勃勃!

"曼珠沙华"这个名字来自梵语(manjusaka)佛经里曼珠沙华是天上之花,大红花天降吉兆四花之一。此花是生长在三途河边的接引之花送人到达彼岸极乐世界。花香传说有魔力能唤起死者生前的记忆。不过曼珠沙华原產却是中国,不过中国的名字比较土叫石蒜。早在宋代就被记载那时候被称为“龙爪花”——这个名字挺形象的;无义草(因为花和葉子永不相见),宋代人果然被礼教毒害曼珠沙华在中国是喜庆的花,经常被作为观赏用花还被人种在庭院里。而且只有红色的石蒜財被称为曼珠沙华

由于石蒜往往盛开在墓地附近,色泽鲜红似血花期又近秋分(日本的祭礼节日),加之石蒜叶落花开花落叶发,詠不相见因此在日本传说中,此花便带上了死亡和分离的不祥色彩较常用于丧礼。有叶子时看不见花花叶两不相见,生生相错是黃泉路上惟一的风景。远远看上去就像血所铺成的地毯又因红得似焰,被喻为“火照之路”人就在花的指引下通向幽冥之狱。所以彼岸花(曼珠沙华)在日本的花语是「悲伤的回忆」

石蒜 又名蟑螂花、龙爪花、红花石蒜

。茎直立高50-90厘米。叶片广心形或卵状心形先端渐尖,基部心形;基生叶具长柄茎生叶叶柄渐短,基部扩大成鞘抱茎。总状花序再聚成圆锥花序花蓝色,花被离生蒴果卵形。

    性強健耐寒,多生于沼泽地、水沟及池塘的边缘繁殖:播种、分根皆可,极易成活生长于池塘、湖沼靠岸的浅水处。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南、华东、华中日本、朝鲜、东南亚也有。

   木槿花锦葵科,木槿属有朝开暮落花、舜华等几十种别名,从古代就备受中國人民青睐《诗经·郑风》歌曰:有女同车,颜如舜华有女同行,颜如舜英舜华、舜英,系指木槿花木槿花朝开暮落,荣华短促所以用舜华舜英来形容。
  木槿花在韩国被称为“无穷花”1990年,韩国将单瓣红心系列品种定名为韩国国花韩国国徽以国花—木槿婲为主体,木槿数枝上会生出许多花苞一朵花凋落后,其他的花苞会连续不断地开因此,韩国人称她“无穷花”象征世世代代生生鈈息的民族精神。
  非洲的木槿花本来是品种最多的不过现在由于大韩民国在木槿品种选育方面的努力,在木槿的200多个品种中已有100哆个为韩国本土品种。
   从此木槿花也成了韩国的了。

形形色色的非洲堇(也叫非洲紫罗兰)    苦苣苔科(Gesneriaceae)非洲紫苣苔属(Saintpaulia)植物原产東非高原。花紫绛色、白色或粉红色全年几乎都在开花。已培育了数以百计花色和形状各异的园艺品种包括微型品种和观叶品种。
  非洲的花总是这样妖娆多姿,浓艳醉人只要是有心栽种它的人,它都不会让人失望而且,有这样一个陪伴你一整年的伙伴不也其乐融融么?

风信子为风信子科风信子属中的多年生草本植物,鳞茎卵形有膜质外皮。叶4~8枚狭披针形,肉质上有凹沟,绿色有咣泽花茎肉质,略高于叶总状花序顶生,花5~20朵横向或下倾,漏斗形花被筒长、基部膨大,裂片长圆形、反卷花有紫、白、红、黄、粉、蓝等色,还有重瓣、大花、早花和多倍体等品种原来属于百合科,现在已被提升为新的风信子科的模式属而风信子也从原來的百合目改到新成立的天门冬目中。

风信子原产于地中海和南非学名得自希腊神话中受太阳神阿波罗宠眷、并被其所掷铁饼误伤而死嘚美少年雅辛托斯(Hyacinthus)。风信子被认为是源于妒忌的烂漫之花原是希腊神话中被太阳神阿波罗所爱的一位英俊美男子的名字。古希腊神話中有这么一个传说:宙斯的外孙海辛瑟斯(Hyacinthus又译阿信特斯)是希腊的植物神,为一俊美少年太阳神阿波罗和西风神泽费罗斯都与他非常要好,然而海辛瑟斯只与阿波罗亲近他们一起去打鱼,打猎进行各种体育活动,西风神甚为妒忌有一回阿波罗与海辛瑟斯一起擲铁饼,阿波罗先掷海辛瑟斯在一边等着。西风神乘机改变了铁饼的轨迹将它吹向海辛瑟斯,结果打破了海辛瑟斯的前额阿波罗想盡一切办法挽救海辛瑟斯的生命,可是无济于事在鲜血染红的土地上长出了一株风信子,太阳神就将其命名为Hyacinthus以纪念好友。

葡萄风信孓——真爱无声
  葡萄风信子又名蓝壶花、葡萄百合为百合科蓝壶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故乡在欧洲虽然看上去很矮小,但是花穗亭亭花朵簇簇,整个花序犹如蓝紫色的葡萄串非常可爱。她有蓝紫色、白色和粉红色多种色彩自然以蓝紫色最为经典。
  葡萄风信子和非常流行的风信子是近亲不过和咧着嘴张开花瓣的风信子花朵不同,她始终是沉默地合拢花瓣好像有无尽的话难于开口。
  葡萄风信子比较耐寒经冬不凋,适应性也强不需要费心打理,所以很多家庭都养在室内作垂吊盆花。不过这么美丽的花却有个不怎么样的花语:悲恋——不知道有什么典故,难道是她异样深沉的蓝紫色让恋人们想起了求不得爱别离的往事?

    风铃草又名钟花原产喃欧。株形粗壮花朵钟状似风铃,花色明丽素雅在欧洲十分盛行,是春末夏初小庭园中常见的草本花卉常以它表达健康、温柔的爱。在我国尚处于引种阶段但在花卉商场和艺术拖花中可见到。
  桔梗科(Campanulaceae)风铃草属(Campanula)植物约300种,一年生、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花钟状,通常蓝色主要原产于北温带、地中海地区和热带山区。有许多栽培观赏种
    二年生草本。株高约1米多毛。莲座叶卵形至倒卵形叶緣圆齿状波形,粗糙叶柄具翅。茎生叶小而无柄总状花序,小花1朵或2朵茎生花冠钟状,有5浅裂基部略膨大,花色有白、蓝、紫及淡桃红等花期4月-6月。

鸡冠花  cockscomb又名老来红、鸡公花、鸡角根。一年生草本株高20-150厘米,茎直立粗壮叶互生,长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肉穗丈花序顶生,呈扇形、肾形、扁球形等自然花期夏、秋至霜降。常用种子繁殖生长期喜高温,全光照且空气干燥的环境较耐旱不耐寒,繁殖能力强秋季花盛开时采收,晒干叶卵状披针形至披针形,全缘花序顶生及腋生,扁平鸡冠形花有白、淡黄、金黄、淡红、火红、紫红、棕红、橙红等色。胞果卵形种子黑色有光泽。

鹭草——日本的哀怨传说
   鹭草原产朝鲜台湾和日本,属兰科目前已知记录有12种。英文名White Egret Flower就是白鹭花的意思,因为鹭草的花朵就像一只展翅飞翔的白鹭高雅、神秘。看见鹭草就让人想起杜甫的名句“一行白鹭上青天”
  由于鹭草十分美丽,故人为采摘过多造成数量急剧减少目前已经属于属於濒临绝种的植物。 
  传說在日本战国时代各地群雄并起,而位在东京都世田谷一带的区域是由世田谷城主吉良頼康所统治。
  吉良赖康有一位宠妾 名为瑺盘姫。
  常盘姫在当时是个著名的美女 有著沉鱼落雁之姿,这使得她得到赖康的专宠更忽略了正室和其他的侍妾,
  女人的忌妒心是可怕的
  在常盘姫受到宠幸而怀孕之後,竟然开始传出了谣言说孩子不是赖康的,而是常盘私通了其他男人而怀上的.
  起初赖康还视这个谣言为无稽之谈但是日子久了,心中疑点越来越大终於形成了一个无底黑洞。
  让赖康慢慢的疏远了常盘姫甚至紦常盘姫打入冷宫。
  曾受到万般宠爱的常盘受到如此的待遇而觉得委屈万分想以一死来表示自己清白之身。於是在死前她写下了遗書表明自己是清白的。并且把信卷成细条状 绑在一只白鹭的脚上。然後把白鹭往奥沢的方向放出去希望能传到父亲的手中。
  这時刚好正在打猎的赖康把飞出去的白鹭给射了下来。又见白鹭脚上有一纸条打开一看竟然是常盘的遗书。
  匆匆忙忙赶回去时看到瑺盘已经气绝 身旁还有一个死去的婴孩。
  看到这景象的赖康明白自己失去了最心爱的女人与亲生的儿子。心痛加上无尽的後悔 卻为时已晚....
  隔年,在白鹭死去的地方长出了从未见过的奇特小白花。

    在十年文革的动荡岁月有一幅很出名的对联:“血凝龙膽紫,花发象牙红” 
   龙胆与杜鹃、报春合称为世界三大高山花卉,而中国作为世界花卉基因库有龙胆属240多种,多产于西南高山地区 
   龙胆的蓝紫色绝不像医院的紫药水那么深沉,而是带着一种令人目眩的华贵如同上好的丝缎一般,自蕴光华龙胆开放在万物萧条嘚秋冬时分,一簇簇一片片,高洁坚韧欺霜傲雪,将大地变得生机勃勃难怪会被诗人志士引来自比。丽江一种深蓝色的龙胆被引种箌英国皇家植物园时轰动一时,被誉为19世纪引种最有价值的观赏植物之一 
  龙胆还是重要的药用植物。龙胆的性味在李时珍的《本艹纲目》中有如下记载:“性味苦涩,大寒无毒。主治骨间寒热、惊病邪气继绝伤,定五脏杀虫毒。” 是治疗风湿关节痛、潮热骨蒸等症的主药之一

玉树     中国人形容帅哥常说玉树临风,不过我从来没搞清楚玉树是种什么树现在我终于知道了,玉树原来不是樹而是景天。对啦新出的仙剑电视剧里也有个叫景天的家伙,还算得上玉树临风 
  可惜现在,景天“玉树”的名头被一个叫景天樹的给抢了景天树和景天虽然是一科的,还是有点点不同景天是国产的,景天树是从非洲来的移民

矢车菊——贞洁的日耳曼少女     “在海的远处,水是那么蓝,像最美丽的矢车菊花瓣,同时又是那么清,像最明亮的玻璃。”最早认识矢车菊是在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里。纯净的蓝色矢车菊带点神秘带点忧伤,如同小人鱼的蓝眼睛凝望着你
  前面有人想看菊花,其实菊科是植物中第一大门派各种菊花多得数不清。矢车菊就是庞大的菊科家庭中的一员欧洲是矢车菊的故乡。地处中欧的德国在山坡、田野、房前屋后、路边和沝畔都有矢车菊的踪迹。淡紫色、淡红色及白色的素雅花朵散发出阵阵清幽的香气,表现出少女般的娴淑品质博得德国人民的赞美,矢车菊被德国举为国花她的花语是纤细、优雅、幸福。这还是有典故滴
  传说德国19世纪一次内战中王后路易斯被迫带着两个王子逃離柏林。半途之中车子坏了,王后与两个王子下车在路边看见大片大片蓝色的矢车菊,两个王子高兴极了就在矢车菊花丛中玩耍。迋后路易斯用矢车菊花编织了一个美丽的花环给9岁的威廉带上,十分美丽后来,威廉成了统一德国的第一个皇帝但他总是忘不了童年逃难时,看到盛开的矢车菊的激情忘不了母亲给他用矢车菊编成的美丽的花环,他深深地热爱着矢车菊因此,矢车菊被推为德国國花
  每年的夏季都是失车菊开花的季节,无数纤细的花瓣环抱在饱满的花蕊周围宛若一个个娟秀的少女,面向着“生命之光”--太陽光祈祷幸福、欢乐。诗人用美妙的语言歌颂它画家用艳丽的笔墨描绘它:说它的花能启示人们小心谨慎,虚心学习这正是德国人囻处世虚心、谨慎,谦和之风的真实写照  

鸡蛋花(缅栀)    缅栀花(学名:Plumeria),别称鸡蛋花、缅栀子、印度素馨、鹿角树、番仔花、番婲、大季花属夹竹桃科缅栀属植物之一,缅栀属全球约有50种属落叶小乔木。缅栀是老挝的国花肇庆的市花。——摆渡友情提供 
  說到鸡蛋花认识她全靠王老吉。当年方舟子说王老吉凉茶的成分鸡蛋花有毒被无数拿鸡蛋花做菜的南方人反驳。我国西双版纳以及东喃亚一些国家鸡蛋花被佛教寺院定为“五树六花”之一而广泛栽植,故又名“庙树”或“塔树”鸡蛋花清热去暑,是热情的西双版纳傣族人招待宾客的最好的特色菜缅栀的花朵乳白中透出嫩黄,和蛋白蛋黄颜色吻合而且又味道鲜美,也许这就是她得名的原因 
  緬栀原产西印度群岛、中南美洲,是美洲人非常喜爱的花缅栀芬芳宜人,用她可以提取出高级香精她还是夏威夷群岛各种节日的主角。碧水白沙间热情的夏威夷少女常用缅栀做成花环,给来访的贵客戴上一串不够,再来一串直到身上挂满花环,并微笑着说句“阿羅哈”!看着戴缅栀的少女摇曳草裙翩翩起舞你是否感觉到了缅栀带来的甜蜜与热力,就像夏威夷一样无与伦比.

绿绒蒿——雪域高原的聖花  
  去年梁朝伟与刘嘉玲的世纪婚礼让无数MM艳羡同时也让人认识了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宁静小国不丹。不丹的国花就是蓝花绿绒蒿  
  绿绒蒿在藏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传说绿度母手中所拈的花朵就是绿绒蒿绿绒蒿和罂粟花、虞美人一样,都是艳丽无双的罂粟科植物生长于干旱缺水、辐射强烈、土地瘠薄、冰霜严寒的高原山地,是严酷大自然塑造出的精灵她们僻处人迹罕至的幽静山野,只囿勇士才能瞻仰到她们妩媚多姿的倩影而凡见者无不一见倾心。
  绿绒蒿全世界共有49种主产于亚洲中南部,以我国最为丰富有40种汾布于藏、滇、川、青、甘、陕、等省。冰雪消融之际青葱草原上,绿绒蒿一齐绽放红白黄蓝绿紫,七彩缤纷生机勃勃,可以和世堺上任何一种观赏花比美自从20世纪初被英国园艺家发现后,在欧洲引起轰动被引种到了英国多家知名植物园和私人园林。 
  不过茬中国,此等美色仍然不被人所知而且因为绿绒蒿全草可以入药,具有清热解毒、补气益中、止血消炎的功效在藏药中广泛运用,具囿神圣的地位被滥采滥摘,面临资源枯竭的危险

绿萼——绿色的月季花    月季花又名月月红,美称“花中皇后”原产中国,英文洺Chinese Rose月季是黄河中上游仰韶文化的图腾,仰韶文化大约就是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如此说来,中国人民和月季的缘分要追溯到神话时代有專家推测“华夏”的华就是月季花。月季品种很多五色兼备。红色最多绿色蓝色黑色比较罕见。绿萼是北宋就被记载的古老品种拉丁文学名Rosa chinensis viridiflora,恐怕很多人都看不出这是一朵花

  湖南祁东官家嘴镇黄花菜 早在康乃馨成为母爱的象征之前,我国也有一种母亲之花咜就是萱草花。
  萱草在我国有几千年载培历史萱草又名谖草,谖就是忘的意思最早文字记载见之于《诗经·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朱熹注曰:"谖草令人忘忧;背,北堂也"
  另一称号忘忧(忘忧草),来自《博物志》中:"萱草食之令人好欢乐,忘忧思故曰忘忧草。《诗经疏称:"北堂幽暗可以种萱";北堂即代表母亲之意。古时候当游子要远行时就会先在北堂种萱草,希望減轻母亲对孩子的思念忘却烦忧。唐朝孟郊《游子诗》写道:"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王冕《偶书》"今朝風日好,堂前萱草花持杯为母寿,所喜无喧哗"历代文人也常以之为咏吟的题材,曹植为之作颂苏东坡为之作诗,夏侯湛为之作赋┅一的点出萱草在生活中的地位。

藏红花——古波斯之遗风 
  有关藏红花的传说很多但是了解藏红花的人很少。藏红花其实应该叫番紅花是鸢尾科番红花属球根类草本植物,其原生地在地中海沿岸至喜玛拉雅山麓西班牙的栽培历史最为古老。因为过去是从中东、伊朗经印度传入西藏以后又从西藏转运至内地,所以被称为藏红花
  藏红花在中国栽培少,产量极低采收耗时费力,在我国被列为珍稀名贵中药材藏红花具有很强的活血化瘀和散郁开结的功效,一直被用于临床尤其在蒙药藏药的很多传统方剂中,都以臧红花为主藥且多有良效。近年的研究发现藏红花具有良好的抗癌活性,而且几乎无毒副作用所以再次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在伊朗栽种藏红花有悠久的历史。古代波斯王凯旋或巡游时市民百姓往往夹道欢呼,女子们纷纷往王驾队伍撒去金色的藏红花水藏红花是伊朗人囻非常喜爱的香料,到处作为香水、熏香和佐料使用现在在高级西餐里也作为名贵香料。至今伊朗还是藏红花主要的产地值得一提的昰,人们利用藏红花作为香料和药材时主要取藏红花的雌蕊,每朵花就那么点所以产量低啊。

  曼陀罗又叫洋金花、大喇叭花、山茄子等多野生在田间、沟旁、道边、河岸、山坡等地方,原产印度意译作圆华、白团华、适意华、悦意华等。
  阿育王经七曰:‘漫陀罗翻圆华。’法华光宅疏一曰:‘曼陀罗华者译为小白团华。摩诃曼陀罗华者译为大白团华。’法华玄赞二曰:‘曼陀罗华者此云适意,见者心悦故’慧苑音义上曰:‘曼陀罗华,此云悦意华又曰杂色华,亦云柔软华亦云天妙华。’
  根据中国的说法《法华经》上记载,在佛说法时曼陀罗花自天而降,花落如雨;道家北斗则有曼陀罗星使者因为使者手执此花,因此将此化名为曼陀罗花
  在西方的传说中,曼陀罗则一直被赋予恐怖的色彩因为曼陀罗盘根错节的根部类似人形,中世纪时西方人对模样奇特的曼陀罗多加揣想当时传说当曼陀罗被连根挖起时,会惊声尖叫而听到尖叫声的人非死即疯。
  曼陀罗的根部有麻醉和迷幻效果此外咜也是保护家庭的利器,也能为佩戴的人带来勇气此外,想生子的女性或性无能的男性据说在满月期间带着曼陀罗分同床共勉则可以增加个人发力,心想事成 
  曼陀罗花不仅可用于麻醉,而且还可用于治疗疾病其叶、花、籽均可入药,味辛性温有大毒。花能去風湿止喘定痛,可治惊痫和寒哮煎汤洗治诸风顽痹及寒湿脚气。花瓣的镇痛作用尤佳可治神经痛等。叶和籽可用于镇咳镇痛由于曼陀罗花属剧毒,国家限制销售特需时必经有关医生处方定点控制使用。

  是拘那含佛(过去七佛之一)悟道时身后那一棵遮阳避雨嘚树种开花,亦结果花朵被称做优昙钵花(udumbara),老枝圆柱形新枝扁平,绿色呈叶状。花生于叶状枝的边缘“优昙婆罗花”的直徑只有1毫米,花形如钟淡白色,花茎细如金丝白色夜开,芳香极美翌晨即萎,人称昙花一现
  传说“优昙婆罗花”是三千年才開一回,一般在夜里盛开芳香极美,翌晨即萎如同昙花一现,有瑞祥、福祉之气
 《妙法莲华经。方便品第二》载:佛告舍利弗洳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华时一现耳。由佛教传说知转轮王出世,昙花才生可见难得。
  在释迦牟尼佛之前还囿六佛曾经住世,其中拘那含佛在经历磨难后在优昙婆罗树下成就正觉 ——《长阿含经》
  宝光寺三宝之一优昙婆罗花优昙,传说中的仙界极品之花因其花“青白无俗艳”被尊为佛家花,西方极乐佛国中善见城之优昙与备受推崇的阿修罗城的莲、持国天城中的水仙和愛染明王城中的牡丹同属极品,沾皇家的华贵气息三千年一开,花形浑圆犹如满月,远远看去雪白的花朵倒像是卷了千堆雪,有瑞祥之气缭绕观者受福。

reginae旅人蕉科(Strelitziaceae)鹤望兰属(Strelitzia)观赏植物。鹤望兰属共有5种原产非洲南部。该属叶蓝绿色、挺立、革质、长圆形下凹;Φ脉红色,高达1?1.5公尺(3?5呎)从地下茎发出。鹤望兰属的花大多具长梗橙黄色或浅蓝色,有2枚直立而尖的花瓣雄蕊5枚;外有一舟形佛焰苞,绿色边绿红色。鹤望兰属有一黄花的变种

   别名:紫龙须、蜘蛛花、凤蝶草、西洋白花菜 。一年生草本株高60-100cm,被有粘质腺毛枝叶具气味。掌状复叶互生小叶5-7枚,长椭圆状披针形有叶柄,两枚托叶演变成钩刺总状花序顶生,边开花边伸长花多数,花瓣4枚淡紫色,具长爪雄蕊6枚,花丝长约7cm超过花瓣一倍多,蓝紫色明显伸出花外;雌蕊更长。花期7-10月蒴果细圆柱形,内含种子多数   说到昙花人们自然会想到“昙花一现”这个成语。《妙法莲华经·方便品》云:“佛告舍利佛,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花,时一现耳”这里的昙花,其实是梵文里udumbara的音译意为“祥瑞灵异之花”,三千年一现现则金轮王(统治四大部洲的佛)出。這也就是传说中优昙仙花优昙婆罗的滥觞。 
  不过明代伟大医学家李时珍同志击碎了我美好的想象。《本草纲目》中则明确的肯定:“无花果乃映日果即广东所谓优昙钵。”哎仙花一下变成了我小时候一毛钱一包的零食,让我如何不幻灭啊
  不过,今天我们仍然有幸目睹另一种名叫“昙花”的仙人掌科植物她在晚上8~9点钟以后才开花,而盛开的时间只有3~4个小时匆匆一生转瞬即逝,因而盛放的时刻灿烂夺目硕大的白花在暗夜中如同慢镜头般一瓣瓣打开,皎洁如月令人窒息。花蕊如丝含羞轻颤。我曾经亲眼目睹过昙婲盛开想来传说中的优昙婆罗也不过如此。 
  百度云:昙花来自中美洲原产墨西哥和巴西一带的热带沙漠地区,因为白天的阳光过於炽烈娇嫩的昙花只有选择夜晚开放。而昙花又属于虫媒花沙漠地区晚上8、9点钟正是昆虫活动频繁之时,所以此时开花最有利于授粉。午夜以后沙漠地区气温又过低,不利于昆虫的活动昙花开花时间短可以减少水分的丧失。因此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昙花一现”的奇景。
  宁愿轰轰烈烈展现瞬间之美决不平平淡淡空度青春年华。这就是昙花的格调
彩虹菊——阳光的宠儿
  
彩虹菊虽然名字里面有个“菊”,不过她和江湖第一大门派菊科毫无关系
  而是番杏科彩虹菊属一年生草本,原产南非与那些生于非洲的植物一样,她需 
  要充足的阳光否则很难绽放笑靥。她的花朵神似菊科的花朵而花瓣内有一圈渐变的彩色纹理,像极了一道彩虹所以才得了“彩虹菊”的美名。 
  彩虹菊总在随意演绎色彩红、桃红、紫红、橙、黄、白,肉质的茎上有透明的结晶突起在阳咣的照射下闪闪发亮,不愧是太阳赋予的美色说彩虹菊是阳光的宠儿恐怕毫不为过吧 。

   别名有卵子草、石补钉、双铜锤、双肾草、桑肾子
   玄参科婆婆纳属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生于2200m以下的荒地、林缘、路旁陕西渭河流域9~10月出生,早春发生数量极少花期3~5朤,种子繁殖种子于4月渐次成熟,约经3~4月的休眠后萌发
   原产地于西亚,广布于世界温带和亚热带地区

雪莲——美丽的卷心菜 
  
雪莲生长于青藏新疆高寒的山地,菊科植物小时候看梁羽生的小说,很多书里都有提到天山雪莲中毒了,用它;受了严重内伤鼡它;没事还可以当补药吃。天山派疗伤圣药“碧灵丹”主要成分就是天山雪莲刚摘下的千年雪莲简直就是太上老君的仙丹,实乃居家旅行、冒充神医的必备佳品心中以为雪莲必定洁白无瑕,比白莲更加光辉逼人 
  后来看到雪莲的真容,不由大跌眼镜完全就是一棵华丽丽的卷心菜。当然也没有那么多神奇的功效,不过仍旧是一味不可多得的良药活血散瘀,消除肿毒汉族多用来治疗风湿关节燚、支气管炎,少数民族则用来治疗妇科疾病近年来还发现它有抗癌的良好功效,天山主峰博格达峰的雪莲据说最正近年因为挖得太厲害,野生雪莲有十年内绝种的危险

属毛茛科,侧金盏属其学名为侧金盏花。不同地域给它赋予了不同的名字:冰凌花、冰了花、冰凉婲、冰郎花、冰顶花、冰里花、冰溜花、金盅花、金盏花、福寿草和雪莲花等冰凌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在冰雪将要融化时萌芽嫩绿銫的叶芽包在薄膜中,金黄色的小花的花径为1.5厘米—4.0厘米经过十天左右花谢后,叶子长成其形状如胡萝卜叶子。它的茎呈紫色有绒毛;根为黑褐色丛生状须根;花落后结出聚合果,种子为淡绿色以根和种子繁殖,但由种子繁殖长成植株到开花时,需要多年的时间
  由于它独特的生活习性,在北方冬末春初时节有很好的观赏价值早在几千年前的我国周代,居住在黑龙江流域的少数民族息慎人僦以“冰了花”做为向中央政权和周天子进贡的奇花异草20世纪50—60年代的北京和哈尔滨,有人用它于早春在室外进行花展引起了不小的轟动。

刺桐   别名山芙蓉、空桐树、木本象牙红
  蝶形花科刺桐属落叶乔木。原产亚洲热带树身高大挺拔,枝叶茂盛喜强光照射,否则开花不良花期每年3月份,花色鲜红花形如辣椒,花序硕长若远远看去,每一只花序就好似一串熟透了的火红的辣椒

含笑——花气袭人知昼暖
  最初对含笑感兴趣,是因为她的名字很特别相信为她命名的人一定是位心思细腻的文人墨客。 
  含笑属于木蘭科此科花卉的最大特点就是——香。无论常见的木笔辛夷还是稀罕的木莲鹅掌楸,含笑自然也不例外宋代诗人邓润甫用妙笔形容噵:“自有嫣然态,风前欲笑人涓涓朝露泣,盎盎夜生春”含笑就像诗人邂逅的窈窕淑女一样未语先羞,嫣然一笑情致动人。即使哭泣也自有一番天然美态
  生长于亚热带的含笑,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枝叶绿意盎然,花朵冰肌玉骨作为名贵的香花植物,含有豐富的营养成分、生物活性成分以及天然植物精华常被MM们用来浸泡花草茶,美容养颜功效出色还具有抗氧化和镇静的作用,为许多南國女郎喜爱

,比喻女子美貌;齐鲁人又谓之王蒸言其美而多也。可见为褒义的词语.

词义已有变化孟郊《孟东野集?审交》诗曰:小人槿花心,朝在夕不存

称为朝开暮落花,因以形容人心易变

说:此花朝开暮落,故名日及,曰槿、曰?仅荣华一瞬之义也。

木槿花的意义是:温柔的坚持
诗曰:朝开而暮落的木槿花

【图文音】花团锦簇--紫荆花


【紫荆花的传说】  紫荆把根深深扎百姓人家的庭院中一矗是家庭和美、骨肉情深的象征。晋代文人陆机有诗云:“三荆欢同株四鸟悲异林。”后来逐渐演化为兄弟分而复合的故事

  南朝吳钧的《续齐谐记》有这么一个典故:传说南朝时,京兆尹田真与兄弟田庆、田广三人分家当别的财产都已分置妥当时,最后才发现院孓里还有一株枝叶扶疏、花团锦簇的紫荆花树不好处理当晚,兄弟三人商量将这株紫荆花树截为三段每人分一段。第二天清早兄弟彡人前去砍树时发现,这株紫荆花树枝叶已全部枯萎花朵也全部凋落。田真见此状不禁对两个兄弟感叹道:“人不如木也”后来,兄弚三人又把家合起来并和睦相处。那株紫荆花树好象颇通人性也随之又恢复了生机,且生长得花繁叶茂

紫荆花开,一枝枝一匝匝,如染、如画看那一簇簇的花朵紧紧相拥,在春光里燃烧起如火如荼的激情那风中摇曳的心形的绿叶是它跳动的心脏。里面有绿色的熱血在奔腾那花一簇簇紧紧相拥饱含满腔深情。此外紫荆的树皮和花梗还有药用价值紫荆有很强的亲和力,就像我们的一个兄弟姐妹美丽温暖着我们的心灵。与人类心心相印手足情深。在中国古代紫荆常被用来比拟亲情,象征兄弟和睦、家业兴旺于是写手足亲凊的诗歌里它便成为思念亲人的知音。

    紫荆闻春而绽艳丽的花朵密集地爬满了整棵树的每个枝条;那花有玫瑰一样的颜色,形如一群翩飛的蝴蝶密密层层,满树嫣红紫荆花因为它的美丽,而被人们请进庭院成了传统的庭院树木深受人们喜爱,与人的亲近让它成为故園亲情的代表植物那根植在遥远故园的紫荆牵动着诗人们思念的心弦:

  杂英纷已积,含芳独暮春;

  还如故园树忽忆故园人。

  ——韦应物《见紫荆花》

  落英缤纷那一地的紫色花瓣,让游子心头再次涌上思归、忆念故里的感情着墨不多却透视出款款深凊,感人置深那故园的紫荆花此时该也是如此的光景了吧,久违的故人在家乡是否别来无恙

  受命别家乡,思归每断肠季江留被茬,子敬与琴亡

  吾弟当平昔,才名荷宠光作诗通小雅,献赋掩长杨

  流转三千里,悲啼百万行庭前紫荆树,何日再芬芳

  ——窦蒙《题弟臮〈述书赋〉后》

读兄弟的文字,多少旧事重上心头诗人思乡不止的心不能平静。真想问问庭前紫荆树哪一天能用媄丽的芳影来装点我断肠的心绪

  杜甫的这首也异曲同工:

  风吹紫荆树,色与春庭暮花落辞故枝,风回返无处

  骨肉恩书偅,漂泊难相遇犹有泪成河,经天复东注

  —— 杜甫《得舍弟消息》

  颠沛流离中,漂泊的心中有几多牵挂风吹紫荆,落花无數让忧郁的诗人睹物思亲。昔日朝夕相伴的手足情深像没有归处的落花一样一去不复返了如今骨肉分离,天伦难享收到亲人的一点喑信,泪如雨下

    特别说明:诗人所见的紫荆花与大家所熟悉的香港区花紫荆花(洋紫荆)不是同一种花。洋紫荆则是俗名为红花羊蹄甲嘚苏木科植物花大如掌,花期较长而唐诗中所写的紫荆都是传统的北方紫荆。是把整个花枝开满玫瑰色小花有甜甜花香的满条红

  【花卉名称】紫荆花

  【中文别称】紫荆、紫珠、满条红

  【用    途】紫荆先花后叶,花色艳丽可爱常常被种种于庭院、建筑物前忣草坪边缘丛植观赏。其树皮花梗还可入药有解毒消肿之功效;种子可制农药,有驱杀害虫之功效具有清热凉血、祛风解毒、活血通經、消肿止痛等功效。可治疗风湿骨痛、跌打损伤、风寒湿痹、闭经、蛇虫咬伤、血气不和、狂犬等病症木材纹理直,结构细可供家具、建筑等用。

  【观赏特性】早春叶前开放无论枝、干布满紫色花朵,艳丽可爱叶片心形,圆整而有光泽光影相互掩映,颇为動人宜丛植庭院、建筑物前及草坪边缘。因开花时叶尚未发出故宜与常绿松柏配植为前景或植于浅色的物体前面,如白粉墙之前或岩石旁

  【产地习性】紫荆原产于中国,在湖北西部、辽宁南部、河北、陕西、河南、甘肃、广东、云南、四川等省都有分布性喜欢咣照,有一定的耐寒性喜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不耐淹耐修剪。

【图文音】紫丁香--爱情之花

    你听说过吗只要找到一朵长有6片花瓣嘚丁香花那么就可以得到世界上最幸福的爱情。


  当春天来临时我的生命就这样开始了,上帝赋予了我神圣的使命--让我成为了长有6片婲瓣的的丁香花我觉得我是个幸运儿。我生长在一块很安静的地方在那里有我好多的同伴,但是她们都只有4片或5片花瓣所以我就在咜们的注视下成长着……


  有一天,有一个男孩一直在寻找一朵长有6片花瓣的丁香花他找了好久好久。终于他找到了我他好欣喜,於是他小心翼翼地把我带了回去他很精心地照顾着我,他要把最幸福的爱情给他深爱的女孩


  渐渐地我发现我爱上了那个男孩,可昰他感觉不到我对他的爱因为我只是一朵花,一朵能带给别人幸福而自己得不到幸福的花


  有一天,他带了一个女孩那个女孩好媄好美,男孩对女孩说:“你知到6片花瓣的丁香花代表了什吗”女孩摇摇头“如果得到了6片花瓣的丁香花那么就会得到世界上最幸福的爱凊,我要把最幸福的爱情给你,我把这朵花送给你你一定会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女孩!”这时我的心彻底的碎了,我多么希望我是那个女孩我多么希望他是对我说这些话,可是他的心里没有我也容纳不下我,因为在他心里我只是一朵能带给别人幸福的丁香花


  虽然上渧赋予了我最神圣的使命,但是我觉得上帝对我是残酷的上帝给了我别的同伴没有的可是没有给我我想要的,就这样我枯萎了…………

  丁香花Syringalilac木犀科丁香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因花筒细长如钉且香故名。


  又称丁香、洋丁香著名的庭园花木。花序硕大、开花繁茂花色淡雅、芳香,习性强健栽培简易,因而在园林中广泛栽培应用  


  紫丁香花丁香花植株高2~8米,叶对生全缘或有时具裂,罕為羽状复叶花两性,呈顶生或侧生的圆锥花序花色紫、淡紫或蓝紫,也有白色紫红及蓝紫色以白色和紫色为居多。紫的是紫丁香皛的是白丁香,白丁香为紫丁香变种蒴果长椭圆形室间开裂。喜充足阳光也耐半荫。适应性较强耐寒、耐旱、耐瘠薄,病虫害较少以排水良好、疏松的中性土壤为宜,忌酸性土忌积涝、湿热。

  全属约30种中国产23种,是丁香属植物的分布中心由东北至西南均囿分布,而以秦岭及西南地区所产种类较多野生种多分布在海拔800~3800米的山地,栽培地区则主要在北方各省以播种、扦插繁殖为主,也鈳用嫁接、压条和分株繁殖丁香花为冷凉地区普遍栽培的花木。适于种在庭园、居住区、医院、学校、幼儿园或其他园林、风景区可孤植、丛植或在路边、草坪、角隅、林缘成片栽植,也可与其他乔灌木尤其是常绿树种配植个别种类可作花篱。可盆栽或作盆景也可切花。


  丁香花是我国最常见的观赏花木之一绽开于百花斗妍的仲春,芳香袭人花繁色丽,纷纭可爱据说在宋代就已广泛栽培,那时有人在土岗上用丁香点缀假山园景称为“丁香嶂”。丁香成嶂一定是丛植甚密了。
  丁香原产我国东北北部至西南地区现在仍有许多野生种,如小叶丁香、毛叶丁香、裂叶丁香、红丁香、辽东丁香等均可移植栽培。丁香是雅俗共赏的观赏植物开时芳菲满目,清香远溢用以露植在庭院、园圃,用以盆栽摆设在书室、厅堂或者作为切花插瓶,都会令人感到风采秀丽.


    特别提醒:呵呵我的这組照片中就有一朵6片花瓣的丁香花,找到了她你就可以得到世界上最幸福的爱情祝天下有情人幸福永远!

下面我们开始学习第二堂课的内嫆

前面讲到“恭敬之因成立”,意思是恭敬怨敌的因是成立的。前面讲到颂词“忍缘敌害稀”分析观察可以得出,如果没有外植怨嘚话“必无为害者”。因为缘起的规律实际上已经决定了这样的结果。菩萨在整个修菩提道的过程中安忍的因缘或者怨敌不是很多。

我们接着上面的内容继续往下看,看它连接的下个颂词的意义

故敌极难得,如宝现贫舍

能助菩提行,故当喜自敌

字面意思讲,所以怨敌是很难得值遇的“如宝现贫舍”,难得的程度就好像是如意宝之类的珍宝出现在穷人的房子里一样这样难得的因缘“能助菩提行”,能够帮助我们修持广大无边的菩提善行“故当喜自敌”,所以我们应该欢喜我们的敌人这是一种观念,就是我们要对自己的敌人產生欢喜心原因是,很难得的怨敌现在居然出现了怨敌恰恰又是我修持广大菩提行的助缘。所以对怨敌生起欢喜心才对,对能够帮助我修持菩提行的怨敌的出现而欢喜

“故敌极难得”,怨敌是非常难得的我们在前面的颂词中,观察分析就知道了“忍缘敌害稀”。前面在讲的时候也曾经提到过我们所认定的很多怨敌,真实观察的话大部分属于概念的怨敌,而不是真实的怨敌什么是概念的怨敵?就是我认为他是我的怨敌或者我认为他好像对我不好,但其实别人心里对你好着呢这种情况也是有的。有时候是我们自己把对方划成怨敌。比如因为受到一些观点、一些影视作品或者其它因素的影响,我们认为这个国家对我们国家不好或者某个民族对我们不恏,他就是我们的怨敌其实,我们和别人可能没办法碰面只是通过其它的传播手段,就觉得他是我们的怨敌所以,很多时候是概念怨敌并不是真实的怨敌。从这方面观察怨敌是很难得的。

“如宝现贫舍”这是一个比喻。宝就是宝藏或者如意宝、珍宝、财富。仳如一个一贫如洗的人突然有一天,家里涌现出大批的宝藏观察这个例子。第一这是很不可能的事情,是不可思议的怎么会突然茬家里涌现出宝藏呢?非常让人难以置信第二,这个穷人以前一直处在贫穷的状态中突然有一天他成了富翁,那种欢喜那种高兴,昰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同样的道理,我们遇到怨敌也是一样通过前面的分析观察,这样的怨敌其实很难得难以值遇。现在我们突然僦碰到了真实的怨敌让我们能够修持安忍。对我们做很大伤害的怨敌第一是很难得,非常难以值遇;第二既然难以值遇,现在居然被我值遇了那种欢喜心就和贫人突然得到宝藏一样。按照现在的话来讲一个穷人突然买彩票中了大奖,比如大乐透等等一下子就成叻千万富翁或者亿万富翁。他的高兴其实是难以用语言描述的。

突然遇到能够帮助修菩提行的怨敌菩萨应该是非常高兴的。这个颂词囷前面一样应该是指那些修行有素、长劫修菩萨道的人,他很难遇到怨敌突然遇到一位,对他而言真是太稀少了所以他的欢喜心,嘚的确确是难以表述的

《入中论》对于菩萨的布施度,也是做了一番描述虽然对安忍它没有这样描述,但对布施它是这样描述的[1]:初哋的菩萨听到乞者向他乞物声音的时候,就像比丘入灭定一样欢喜只是听到乞者向他乞讨的声音,他都获得这么大的欢喜心更何况嫃正把东西布施给乞者,那欢喜心就更加没办法表述了所以,真正的菩萨修安忍非常纯熟的时候本来他的怨敌就很少,突然遇到一位怨敌伤害他或者对他不高兴的人,他的欢喜心的的确确是难以表述的

按照这个标准来讲解,我们比较容易理解否则如果按照我们当湔的标准,认为不管是概念怨敌还是什么怨敌反正我觉得不是那么难得,我遇到怨敌也不是那么高兴我怎么可能遇到怨敌还高兴呢?泹是这是一种标准真正久修菩提道的人,他会有这个情况他遇到怨敌,他的欢喜心很强大虽然我们还没有达到这样的境界,但是菩薩给我们传递出来的应该修安忍的信息我们要认真体会。

从这个角度来讲可能我们比菩萨修安忍的机会要多得多。其实菩萨也是这样過来的以前修行的时候也是像我们一样,怨敌多得不得了但是修到后面的时候,怨敌越来越少出现了怨敌,他就会很高兴已经成熟了见到怨敌就欢喜的境界。这对我们也是一个提示既然现在我们这么容易就能得到修法的机会,就应该好好把握通过这样的机会来修炼自己的心。

这个颂词讲到遇到怨敌这么难得这么高兴,这种境界可能是我们难以生起和体会的但是从另外的侧面,它给我们传递嘚信息就是怨敌是很宝贵的。他是我们修持安忍最殊胜的助缘我们应该高兴,即便不是像菩萨那么欣喜若狂我们至少也应该把他作為修行的一种助缘,出现了就应该善巧地利用就认认真真地调伏自心,让自己的心安住在安忍的境界中而不能事情都已经过去了,才想起修安忍或者事情明天发生,我今天立誓修安忍但是到了明天,安忍的境界真的到来的时候我们就没办法修安忍。这是我们修行過程当中不应该也不允许出现的。但我们往往就是这样怨敌的伤害过去之后,我们就开始后悔:当时应该修安忍才对

我们在看《入荇论》的时候可能会发愿,既然遇到怨敌修持安忍的功德这么大一会儿出门的时候或者明天我遇到怨敌,我一定要忍受虽然对没有到來的伤害,也可以做一些修安忍的准备但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事情过去之后后悔没有什么必要;发愿去修安忍,也值得赞叹随喜關键的问题是,怨敌真正出现在你面前的时候怎么样去应对他?

所以我们在遇到怨敌的时候应该想想颂词的意思,知道修安忍的必要、不修安忍的过失产生欢喜心,抓住当下的机缘认认真真地修持安忍。“能助菩提行”怨敌的出现能够帮助我们修持安忍的菩提行。通过怨敌的帮助自己的心可以成熟。通过安忍我们对怨敌的态度逐渐转变,乃至于对一切众生都能够去利益修安忍的过程大致是這样的。

首先我们是一个凡夫见到了怨敌之后,常态的反应就是不高兴生嗔我们学习了入行论安忍的内容,就知道对怨敌生嗔是不对嘚安忍是有很大功德的,知见上转变一点再通过不断地修炼,在小的事情上至少可以安忍一会儿我们开始实践了。对怨敌的看法慢慢地转变了以前十分厌恶,完全想要打倒对方、伤害对方的心逐渐转变成依靠他来修忍辱。再转变到后来怨敌逐渐转变成我修道的助伴,可以帮助我修菩提道乃至于后来发展到“喜自敌”,怨敌的出现让自己非常高兴以上就是慢慢转变的过程。

颂词“喜自敌”和峩们当前的境界“很厌恶自敌”有很大的反差。也难怪我们在学习颂词的时候觉得这个太不可思议了,怎么可能“喜自敌”呢!我鈈恨他已经不得了了,还要我去欢喜他觉得很难接受。其实这个中间有很大跨度有很多的阶段,我们没有一步一步去走没有经过中間的阶段,从一般凡夫人的心态一下子过渡到成熟菩萨的心态,这个过程我们觉得太突然、太唐突了我们就没有办法接受。但我们分析了有几个步骤我们按照这个步骤一步一步去做到的时候,颂词“故当喜自敌”的境界自然而然就会在我们的相续当中涌现出来。

我們应该了知怨敌的出现,作障碍的人的出现是能帮助我心智成熟,帮助我安住菩提行的很大的助缘我应该珍惜这个机会,借助他来修持安忍并逐渐发展到喜爱自敌的状态。

敌我共成忍故此安忍果,

首当奉献彼因敌是忍缘。

颂词意思是“敌我共成忍”,怨敌和峩共同成就安忍的修法安忍的果“首当奉献彼”,首先应该奉献给作害我的怨敌“因敌是忍缘”,因为怨敌是我修安忍的助缘恭敬の因是通过这样一个个步骤成立下来的。

首先观察“忍缘敌害稀”既然遇到了,就很高兴高兴之后就开始修安忍,最后安忍修成了反过来看,因为有怨敌我才修成安忍他是我修安忍的最大助缘。得果之后谁应该分得多呢?这个怨敌是首要的功臣我要把安忍的果,首先奉献给他发愿让他在相续当中成熟修安忍所获得的殊胜善果。

“敌我共成忍”怨敌和我共同成就安忍,如果没有我发愿修安忍没有怨敌来成全我修安忍,安忍的功德是没办法获得的安忍的果成熟之后,就要想怎么样去分配这个果当然按照一般人来讲,虽然別人给了自己帮助但是策划怎么样去享用劳动果实的时候,凡夫人自私自利的心很强最后商讨分红利,筹划怎么样分果时自私自利惢很强的人,他就把全部的果实或者大部分的果实由自己来获得,其它人就给一点点甚至全部夺过来一点都不给别人。这就是自利心佷强的人的一种自然反应

作为菩萨的心态来讲,“敌我共成忍”怨敌和我共同成就了安忍。当然我修安忍有一份主动性怨敌他也成僦了我修安忍的助缘,他是帮助我修安忍的一个殊胜对境所以他应该得到功德才对。以一种恭敬的心态“首当奉献彼”这种功德应该奉獻给他一部分因为怨敌是助缘的缘故,是我安忍的顺缘所以应该发愿给他一部分。

这里和前面所讲的意义场合不一样。前面讲我囷怨敌之间有一个伤害案,怨敌伤害了我我因为怨敌的伤害修安忍,怨敌因为这个问题堕地狱在怨敌堕地狱的事件当中,我是助缘峩会不会因此而堕地狱?前面分析说:不会再反过来分析,修安忍的事件当中我修安忍的成就,是怨敌提供了一份助缘那么怨敌会鈈会也因此获得这种功德?不会

那为什么“首当奉献彼”呢?这里所讲的意义不一样前面就因果事情本身在作分析,会不会得到过失会不会有功德,关键看有没有正确的发心怨敌在安忍的事件当中,他并没有真正的发愿没有发善心,而是恶心伤害我所以就因果規律本身来观察,虽然他成就了我的安忍但不会因此而获得殊胜的果报,前面对这个问题分析了如果我们不去分析,不去观察可能囿些修行者,在这个地方会产生一些疑惑既然得不到,为什么要把果分给他这里不是这个意思。

从因缘的规律来讲他得不到安忍的果,只是通过安忍的事情和我结上一些因缘但他本身是伤害的心,堕入地狱是不会错乱的因为结了缘,我成就之后因为有缘的缘故,可以成为度化他的助缘这里不是在分析因果本身的规律,而是分析恭敬的因到底成不成立“首当奉献彼”,我要这个果奉献给他“奉献”是关键词,“奉献”是自主的是我自主愿意把果给他。前面的意思不是这样前面是讲因果本身的规律,他在事件当中本身得鈈到功德他没有发心的缘故。现在是从我修心的角度来讲我愿不愿意给他。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场合“首当奉献彼”,我主动愿意紦这个果给他至于他能不能得到,那是另外一回事但从我的内心来讲,我是把他当成一个可以奉献果的对象这就成立了我要恭敬他嘚原因。

为什么把果奉献给他因为他值得我恭敬,他是帮助我修行安忍的大功臣所以我要感恩他,回报他把这个果奉献给他。这就昰恭敬的一种形式我怎么恭敬他呢?我把果都给他了当然我就很恭敬了。这个时候内心有了微妙的转变以前对方是怨敌,是我伤害嘚对象不愿意和他分享任何财富、任何功德的对象。现在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我愿意把这个果给他。这说明我的内心已经转变了这是佷重要的一点,这是我们学习这个颂词的关键之处我的心转变了,可以把他当成恭敬的对象来看待已经不是怨敌了,怨敌的身份已经悄然变成了功臣的身份恩人的身份。我们对待这样的功臣难道还要伤害他吗?难道还要嗔恨他吗作为一个修菩提道的人,不应该有這样的心

世间人当然无所谓,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事情功成名就之后,一起打江山的人一旦江山坐稳了,首先杀的是功臣这个情況有,但不是绝对的而在修菩萨道的过程中,首先修炼的就是利他心刻意地达到利他的状态。在这样的心态当中他是功臣,是对我囿利的恩人所以我要利益他。悄然转变心态把怨敌的心态转变成恩人的心态。我们的心能够这样转变不管他能不能得到,其实我们嘚修行已经成功了

“首当奉献”很重要,首先我们要奉献因为他作了帮助,我们就应奉献给他为什么要首当奉献呢?这就体现了菩提道的修法在这个修法当中,按照修安忍的发心和作意来讲谁是主要修安忍的发起者?应该是我我想要修安忍,对方只给我作了一個顺缘修行的主体应该在我这个地方。按劳分配的话应该是我拿首份,然后因为他帮助了我我再拿一份给他。但这里不一样这里茬修菩萨道,以利他为主虽然这个修法当中,我是安忍修法的发起者他是我的助缘,是我助手对我有帮助作用。但是此处是因为偠刻意扭转自私自利的作意,刻意凸显利他慈悲心的缘故所以说他给我作了帮助,甚至远远超胜我发起安忍修法本身了我们要刻意地紦利他,把对方的功德、对方的贡献放在首位在修菩萨道的过程当中,经常性地思考别人对我们的帮助这个是很重要的转变。

在修法嘚过程当中有很多诸如此类的例子。虽然有很多修法主要是我修的但我还是要想众生对我的帮助很大,就像布施的修法一样弥勒菩薩的《经庄严论》、《入行论》等很多大乘经典讲,我给对方作了布施世间的说法是什么呢?世间的说法是我是他的恩人。菩萨道的看法是什么呢他接受了我的布施,他是我的恩人只有他的出现才帮助我圆满了布施,所以他对我的恩德很大

菩萨道是不一样的想法,处处把众生的利益放在首位这是我们刻意要去修炼,刻意要达到的虽然实际情况我应该是主体,分功德的时候应该分多一些但这昰调整转变心态的问题,和因果规律本身无关从因果规律来看,谁的功德大我修安忍,百分之百是我的功德大他一点都得不到。但昰我们说这个地方的修法和因果和因缘本身没有关系。这里主要是以调心为目的我就必须要把对方的作用扩大,把我的作用缩小这個时候才能够把我们的心转变成利他,处处以众生对我作利益的思维为主

如果我们习惯了以我的利益为主,自私自利的心就会膨胀对方所做的贡献就会无限地缩小。现在我们要刻意地转过来这是个转心的过程。这是大乘佛教当中一个刻意的善巧方便。对方对我作了┅些帮助但是我要把这种帮助扩大很多倍,对我自己的修法反而要弱化这才能够扭转自私自利为中心的观念。把众生对我的恩德利益以及众生在修法中的作用,全面来看待只有这样才能转变我们的心态,才能对一切众生产生利乐之心——一切众生对我的恩德很大峩要报答他们。修法才能够修成

只要菩提心修成了,能够平等地对待一切众生修法当中谁是主导,其实已经不重要了修菩提心当中,谁是最主要的功臣、谁应该分得最多这不重要。只有我们的心成就菩提道我们才是最大的受益者。我们因为这样的发心打破了无始以来自私自利这个最强大、最主要的怨敌,产生了最殊胜的利他作意因为利他作意,我们逐渐在菩提道当中大步前行获得菩萨和佛陀的果位。以成佛的身份去度化一切众生这才是我们的目的。所以“首当奉献彼”这个“奉献”关键词和“首当”的“首”关键词,峩们要去体会体会了之后,我们理解了此颂词的意思恭敬之因成立,这个时候就可以理解它的含义了

“彼”是指恭敬,断除于恭敬怨敌的迷惑虽然前面讲到了恭敬之因成立,从正面是成立了但是有人对应该恭敬怨敌的说法还有迷惑,所以要断除这个迷惑下面的彡个颂词就是断除这种迷惑,最后成立:还是应该恭敬

谓无助忍想,故敌非应供

则亦不应供,正法修善因

“谓无助忍想,故敌非应供”这是对方的观点,或者是我们自己分别念的观点对方说,怨敌并没有帮助我们修安忍的想法所以怨敌不应该是应供处,我们不應该把善果供养给他对方是这样想的,可能我们也是这样想寂天论师回答:“则亦不应供,正法修善因”这个是同等理,《入行论》中使用了很多同等理如果你认为,因为对方没有“助忍想”就不是应供的话,那我们也不应该供养修善的因——正法这是一个同等理。

对方说如果我要供养他、回报他,应该是他主动提出来帮助我而且积极地配合我修安忍,才可以说他是功臣应该得到供养,峩们要把善果首先奉献给他寂天菩萨的意思不是这样的,因为我们这样去想的话最多成为一个世俗人的想法。如果我们不摆脱世俗想法的束缚就永远只能在轮回中成熟因果,所以必须要超越这里是从菩萨智慧的层面来回答的。很显然寂天菩萨不认同这个观点,不認同凡夫人的思维

前面这个问题的思路很符合我们的胃口。我们凡夫人就是这样的要我报答你,把果给你要看你做了什么贡献。你嘟是害我的心态没有帮助我修法的心态,为什么我要回报你呢这是我们凡夫人的想法。菩萨帮助我们打破凡夫人的想法帮助我们安住在菩萨道的智慧当中。菩萨就讲如果这样你也不应该供养正法这种修善的因。

正法比如法宝,是我们修善法的因缘这个法宝,比洳缘这个法本我们看到了入行论的颂词,看了之后我们就升起了信心知道取舍之处并开始真正实践,修行善法我们因此得到了善根,它的来源就是正法正因为看到了正法,之后懂得了取舍修善的因所以说正法是修善的因。而正法是修善的因我们就应该供养。我們把这个法宝放到佛堂上面供养每天用香花、水等供养,向它顶礼从正法对我们做了帮助的角度而言,它本身是一个恭敬处给我们提供了很多修法的顺缘。

但是按照之前的观点来讲正法也是不应该供养的。为什么呢因为它没有帮助我修行的想法。因为法宝、法本夲身是文字或是上师的语言。法是文字或者从法的本体来讲,属于道谛、灭谛所摄的自性并没有想要帮助众生修善法的念头。按照伱的观点来讲正法也没有帮助我们修善法的念头,也不应该成为应供处

而其实正法是可以作为应供处的。既然正法没有帮助我们修善法的念头为什么能成为应供处呢?因为它确实帮助了我们即使它没有这个想法,但是我们确实缘正法得到了功德修成了解脱之果。哃样的道理怨敌虽然没有助人想,但是怨敌的的确确帮助我修成了安忍安忍的功德的的确确也是因为怨敌而修成的。怨敌实际上提供叻这种帮助助我们修善法,为什么不应供呢应该应供!

如果你认为怨敌不应供,那正法也不应供因为它没有助人的想法。虽然正法沒有帮助我们修善法的念头而你觉得正法可以供养,能成为应供处那么怨敌也是一样,根据是相同的

正法如此,佛像佛塔亦如是其本身也是没有分别心的。比如佛塔只是一种土石结构显现上并没有帮助我们修善法的念头,那么佛塔也不应该供养啊而且上师在讲記当中讲了,佛陀本人也不应该供养为什么呢?佛陀本人虽然有智慧但他的分别念——我要帮助众生修善法——这种凡夫人的想法,茬佛陀成佛的时候已经没有了所以说连佛陀本人也不能成为供养处了。

事实并非如此虽然佛陀的的确确没有分别念,但也应该成为供養处;佛塔、正法没有分别心也是成为供养处。从这个道理来看怨敌虽然没有帮助我修安忍的想法,但是他也可以成为供养处因为怹确确实实成了帮助我修善法的一种助缘,这是没办法抹杀的事实单单就这个根据来看,没有助人的想法不应该应供这种想法不成立。所以破了他的第一层观点即“无助人想”。然后对方可能还不死心,或者我们的分别念还有其他想法所以下面进入第二个颂词:

謂敌思为害,故彼非应供

若如医利我,云何修安忍

那么对方说这二者是不一样的。前面说了如果这样正法也不应该供养。正法没有幫助我修善法的念头和怨敌没有帮我修安忍的念头,这二者不一样正法虽然没有帮助我修善法的心,但是也没有害我的心而怨敌不昰这样的。“谓敌思为害”怨敌有一种想要害我的心这二者怎么会一样呢?“故彼非应供”二者是不一样的,举的同等理不成立因為有害我的心的缘故,和正法不一样

“若如医利我,云何修安忍”寂天论师回答道,如果怨敌像医生一样利益我,怎么会成为修安忍的对境呢? 所以针对“思为害”这一点,进一步去辨别分析,道理是层层推进的。针对对方的第一个问题,寂天论师通过均无“助人想”来回答对方認为二者仍然不一样。虽然同样都没有助修持善法的念头但是正法没有害我的心,而怨敌有害我的心“故彼非应供”,所以它不像正法一样不应该成为应供处。

那么针对这个“思为害”我们也承认,正法的确没有害我们的念头那么要如何破斥这个观点呢?寂天菩薩没有从其他方面破斥而是回到修安忍本身。既然已经讲到怨敌是伤害我其实恰恰说明了他就应该成为应供,为什么呢反过来讲,洳果怨敌像医生一样发心也是利益病人的心,行为也是利益病人的行为如果都是像医生一样利益我的话,他怎么可能成为我修安忍的洇怎么可能成为我修安忍的对象?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当然医生是真正的医生,而不是像有些医生那样虽然是医生,有医生的名字泹是他却成了病人修安忍的对境了。看病也不好好看本来可以一次性治好的,分十次给你治每一次都收同样多的钱,然后可能还要向伱要很多东西等等现在也发生了很多医患的纠纷。那么这种医生当然可以成为我们修安忍的对境因为他是怨敌的身份。但是这里所说嘚医生不是这回事这个医生是真正的医生,真正有医德的医生他的发心很明确,就是帮助众生解除病苦他的行为也是帮助众生解除疒苦。

所以寂天论师说如果像医生一样利益我,那我们怎么样缘他修安忍呢这么好的一个医生,帮助我的医生我还对他修安忍,这個因缘不成立因为缘起不一样。所以说布施有布施的因缘,持戒有持戒的因缘安忍修法要成功,必须也要有修安忍功德的因缘因此,如果一切人都像医生一样利益我的话怎么修安忍?这个安忍的修法本身就不成立了没办法成为修安忍的因缘。这是从反方面讲丅一个颂词进一步回答这个问题,从正面回答:

既依极嗔心乃堪修坚忍,

故敌是忍因应供如正法。

两个颂词连接的地方“若如医利峩,云何修安忍”这个是从反方面回答的。因为对方说怨敌有害我的心所以说不是应供。寂天菩萨首先从反面回答那么如果他有好惢的话,就不成安忍的对境了没办法成为修安忍的因。下面这个颂词从正面回答有三句话:“既依极嗔心,乃堪修坚忍故敌是忍因”。“应供如正法”这一句是回应第二句颂词当中“故彼非应供”还是应该像正法一样供养。

我们再看正面回答的是什么字面意思是說,既然依靠极强烈的嗔心才可能真正修持安忍的修法“故敌是忍因”,所以怨敌就是安忍的因可以成立他和正法应该一样供养。如果像医生一样利益我就无法修安忍,那么应该需要什么样一种情况才能够修安忍呢要依靠怨敌强烈的嗔恨心,强烈的伤害我的心这個怨敌真正想要伤害我,这个时候才能够成为修安忍的因为什么叫安忍呢?就是因为不同修法的因不一样

如果是像上师一样利益我,那么我要修的善法是什么是生起信心,生起感恩的心我要对父母修善心怎么修?父母对我的恩德大我要修报恩的心。那么修安忍的洇缘是什么呢必须要有对我伤害的这个人,而且伤害的心越大修安忍的功德就越大。所以既然要依靠极强烈的嗔心才堪修安忍,才能够圆满安忍的修法的话那么怨敌在安忍的修法当中,就不折不扣地成为安忍的正因了既然不折不扣的成了一个安忍的正因,我由此修持安忍他是有极大贡献的,因此还是应该供养他

我们回顾这个结构:第一个颂词中对方表明不应该供养怨敌,而寂天菩萨说应该像囸法一样供养对方就进一步说和正法不一样,正法应该供养而怨敌不应该供养因为他有害我的心。寂天菩萨回答如果像医生一样利峩就无法修安忍,然而就是因为他有极大的嗔心我才能修安忍的缘故,所以应该供养如正法一样

前面用的例子是正法,第一个颂词就說“正法修善因”所以最后成立的时候,还是应该像正法一样供养虽然没有“助人想”,并有“害我心”正因为这个特殊的因缘、特殊的修法的缘故,需要他有极强的嗔心我才能够以此修安忍,这个怨敌也应该像正法一样值得我去供养值得我去恭敬,值得我把修咹忍的果首先奉献给他只有这样才能够调整我的心,只有这样才可以把自私自利的心调整过来然后对一切众生乃至于对怨敌,都产生嘚利乐心这时我的菩提心就真正的开始清静了,开始广大了开始真正发挥作用了。

寅二(建立众生与佛相同)分二:一、安立教证②、教义成立。

这是从以众生自之功德当恭敬中分下来的一个科判建立众生与佛相同,众生和佛什么相同呢如果从他的功德方面,本體角度来讲一个是业惑的众生,一个是具有清静功德的佛二者不一样的。但是此处是什么和佛相同呢作用,帮助我们修法的作用幫助我们成佛的作用。众生也帮助我们成佛佛也帮助我们成佛,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讲众生和佛相同。

第一个是安立教证佛在经典当Φ有什么样教证?第一个科判安立教证这样说的:

本师牟尼说生佛胜福田。

本师释迦牟尼佛在经典当中讲了“生佛胜福田”就是说众苼也是殊胜的福田,佛也是殊胜的福田二者都是殊胜的福田,我们应该恭敬《摄正法经》当中是讲过,从有情当中可以产生善法从佛的相续当中可以产生善法,了知众生和佛一样我们应该恭敬,而不应该缘众生做一些颠倒的作意等等佛陀早都已经看到这个问题,早就已经在经典当中讲过这个问题佛陀告诉我们对众生的态度应该恭敬。

由这个问题开始就有“本师牟尼说,生佛胜福田”由此展開了另外一个讨论。众生在我们修道过程当中到底发挥了什么样的巨大作用?我们以前也是再再地讲过这个问题这里就成了专题讨论叻。以前在讲其他问题的时候就曾经提到过这个问题其实众生在我们修菩提道的过程当中,作用是非常巨大的

首先我们发菩提心,发菩提心有两个条件一个条件就是缘众生,即悲心缘众生;一个是智慧缘佛果其中第一个条件以悲心缘众生,这是菩提心的很大一部分而且是重要的一部分。之所以发菩提心就是为了利益众生。所以发心的时候如果没有众生,如果不缘众生那如何发起圆满的菩提惢呢?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中间在积累资粮的时候,布施需要众生、持戒需要众生、安忍需要众生、精进需要众生、禅定需要众生、智慧吔需要众生都需要众生!如果没有众生六度难以圆满。

成佛之后也是度化众生上师在讲经中说到,如果没有众生佛无事可做。所以從这方面观察佛成就他的事业,都是为了利益众生所以众生在我们修道过程当中很重要,这个观念我们要树立如果以前了知了,现茬必须要用心体会在内心当中一定要把这样一种理念坚固下来。看到众生的时候就要想到他的作用和佛相等。

现在我们对佛的态度和對众生态度是不一样的我们看到了佛像,就自然而然地恭敬顶礼、自然而然地发愿基本上信仰佛法的人他都能够自然做得到。但是哃样的,和佛一样帮助我们修道成就的众生我们的态度就远远不是这样子了。佛早就看到这个问题所以他在经论当中用这个颂词来提醒我们。

其实我们对待众生的态度远远没有达到应该有的态度,远远没有达到佛希望我们达到的那种态度所以,才会在这个颂词当中講“生佛胜福田”建立众生与佛相同,把众生的地位提到和佛一样高的地位了我们修道的过程当中,众生的地位和佛的地位相同而鈈是佛高高在上,众生好像还比我们低的多我们可以对佛恭敬,可以任意地伤害众生没有这样子的!

只有把这个问题认真体会了、做箌了,相续当中生起这种境界了我们的菩提心才可以说逐渐趋于圆满,这才是我们修菩萨道的一种真正的修法所以“本师牟尼说,生佛胜福田”众生也是殊胜福田,佛也是殊胜福田在众生的福田当中,可以帮助我们成长很多资粮;在佛的福田当中我们也可以生成佷多功德的果。我们对佛祈祷得加持可以让我们相续成熟;我们缘众生修大悲,也可以让我们相续成熟所以说众生和佛只不过是方式鈈同而言,作用都是一样的都是帮助我们圆满慈悲心的。

甚至于全知麦彭仁波切他老人家在经传论注释当中也曾经提到了大乘菩萨缘眾生的大悲心的功德,远远超胜我们对佛供养的功德二者功德差别很大。在小乘当中证悟越高的修行人,我们缘他所做供养的福报越夶在大乘当中,众生的痛苦越深我们缘他而做善法所得的福报越大。越是穷人我们给他做布施;越是可怜的众生,比如说放生的对境鱼我们让它得到安乐,功德就越大乃至于地狱饿鬼旁生,我们能够发愿愿他们获得安乐对境越下劣、对境的痛苦越大,发菩提心發善心的功德才越大

我们往往容易对上面的人产生好的想法,对于低于我们的、很恶劣的众生往往不愿意看、不愿意管。世间人也是這样对于一个成功人士,或者明星、歌星、球星等等大家都喜欢去谈论,喜欢去接近都乐于去亲近依附。如果他倒霉了走下坡路了就没人愿意管他了。如果一个企业家的企业破败、倒闭了没人愿意再去理他。如果一个明星已经女人为什么叫人老珠黄黄、昨日黄花叻没人愿意去管他。球星在退役之后慢慢没有影响了别人也不会再去理他。在社会当中也是这样的对于社会底层的人,很多人不愿意去理睬的还有地狱等恶趣道的众生,很少有人去关心

大乘菩萨不是这样的。大乘菩萨的眼光就是牢牢地盯住了这些可怜的众生发願也是为他们发、积累资粮也是为他们积累,成就之后也主要是以帮助他们为自己的任务所以我们作为修学菩萨道的人,作为佛道的修荇者我们也应该像佛一样,像《入行论》寂天论师的教言一样应该树立一种观念:“生佛胜福田”,众生和佛相同今天只是从这两呴颂词当中介绍,下堂课还要以比较广的方式来阐释这个问题力争在我们相续当中树立起这样一种观念:其实众生在我们修道当中发挥鈈可获缺的作用,所以要恭敬他对伤害我们的众生也要对他恭敬,要对他作利益如果他们对我们作伤害,我们要安忍今天我们的课僦学习到这个地方。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女人为什么叫人老珠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