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竹心灵佛法书居士联系方式

114网址导航佛心处世妙喻人生&赵文竹居士专访
佛心处世妙喻人生 赵文竹居士专访
  编者按:赵文竹,何方居士?少小失学,苦志奋斗,独创之玻璃画、水泥画称绝于世。四十岁时适逢佛经法宝,叹为稀有至宝,遂放弃海内外之名声、艺术经营之利,杳然退隐燕山,深入经藏,有意无意间又创作出大量诗词、杂文、小说和书画作品,以一颗平常心将佛法道理融入诗文绘画艺术,雅俗共赏,豁达澄明。赵文竹居士已经十年未接受外界媒体采访,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其佛禅、诗画之境,亦为充实新改版的《菩提心》佛刊,在征得其许可后,我们于丁亥年十一月三日上午,驾车驶出繁华喧嚣的京城,午时,进入昌平,由于带路友人的遥指百合村,我们曾一时误入廖无人烟的山水环抱之燕山山麓。观一路世外桃源之景,恍然记起大珠慧海之智慧譬喻:“法身无相,应翠竹以成形,般若无知,对黄花以显相”。
  观慧:真正的禅佛意趣难以言传,而心灵却能够以心会心,因此有机锋有棒喝之禅宗源流。对于个人的禅悟,您如何将汉字的魅力与修行体悟结合起来?悟道文字在您的创作过程中是自然地流露还是经过反复思量推敲后的深沉表达呢?
  赵文竹:作品一种是想出来的,一种是流出来的,想出来的是大脑思维的产物,流出来的是本人的一种灵动的智慧,佛法最后要得到的是一种流出来的智慧。知识与智慧的区别也是一样:知识是从书本学来的,一点点积累出来的——积累的是知识。智慧则打破你既有的储备,是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的。汉字的魅力我是通过修行才逐渐悟到,比如《论语》典籍中有“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我原以为是指人懒散,通过修行才知道“无所用心”是一个很高的境界。我们天天都在用心,但那是妄心,看似有所用之心是脑在用。然而“无所用而用心”,这是在很空灵的状态——自然而然的状态下的心在用,这就提出一个很高的境界问题,是非常难以达到的境界。由此我就找到了文词的“活法”。再如“愚不可及”这个词,原以为是贬义,后来才恍然大悟这可是了不起的境界:愚才不可及,聪明可以达到,愚的最高境界却难以达到,你通过修行就知道了!想聪明的人很多,聪明人学佛难,真正学佛的人很单纯,表面很愚,这是大智若愚,大智若愚的愚很难达到,不愚难以表露真自我,自我必须朴实。
《论语》中有“聪明可及,愚不可及”,由此我忽然发现,已经是我们对传统文化进行重新思考的时候了,我所说的思考不是从书本上找依据,而是自己的体悟,是本能的思考。
  社会中有些人满口是佛,但一接近一观察发现这个人根本不是佛,他说的东西似是而非。就像喝茶水,有的人句句都是茶,对茶名、特质也倒背如流,可是他却没喝到茶。真正喝到茶的人,可能一句相关的评论也没有,他可以用一切语言来说明其中的滋味,学佛要求若此,惟此才能真正解脱通透。你说佛是在讲佛法,说道也是佛法,说汉字也是佛法,把老百姓的口语拿来也是说佛法,禅机无限。任何一个字都可以将佛法讲透,不需要表面的比喻。比如我们说“般若”是指“大智慧”,仅这样讲对很多人而言还是不清楚,因为怎样才算是“大智慧”呢?再比如,讲“般若波罗蜜”是指“大智慧到彼岸”,你说清彼岸在哪里了吗?别人还是不清楚彼岸的究竟含义。我们惟有通过修行解决问题,认识到这个问题、达到这个状态最后嬉笑怒骂皆文章。我很少引经据典,我的诗书画是面向社会广大读者的,众生平等。我想,佛若是现在回到人世间一定会用现代的语言说佛法,他的形象和身份也不会格怪,遇到杀猪的人他的教言会让杀猪的人明白,遇到不同类别的人,他会说不同的话,很善巧灵活才对。
  观慧:您有一首诗如下云:
“心头镜/慢慢磨/学问功夫细细做/谁信世间炒作客/飞蛾扑火自投锅/抱元守一/不温不火/躁什么?”您将禅宗
  “随机运用、理事为一”的参与悟化人有生活意味的语言,亦诗亦禅无有隔阂,颇有些顿渐在机的味道。从诗中对炒作客的譬喻足以看出您绝非是一个“听松涛阵阵,观逸鸟嘤飞”的隐者形象,那么,对修行途中时常抵挡不住繁华诱惑、为无明烦恼障碍而退转的行者,您可否给予一些应机警示?
  赵文竹:有些事情只有跳出来才能看清楚。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诗歌是更深层面的进入。有些人表面看悠哉游哉地走了两年他还是这样走,十年、二十年都是这样地走,别人都去做买卖了,他还是这样地走,最后是他走到了,其实他内心什么都清楚。对于退转的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尽可能远离杂境。我儿子在出家前问我,有的人说在红尘中修行是不是更好呢,不是说大隐隐于世吗?我告诉他这要看人的基础,若现在的你对有人抢你两万块钱和给你两万块钱的心态是不一样的,这说明我们的心还是不行,在未脱离我执之前,还是远离红尘的为好。
  观慧:现实中您如何实践“不拈不着,不尘不染,心念不起”的中观心态。如何从纷杂喧嚣的尘世中超脱出来,澡雪精神,走向新的晶莹剔透澄澈清明的宁静的心灵世界?又如何真正做到识自本心见白本性的?能不能谈谈您的修行体会。
  赵文竹:首先要有真正的出离心,真正发心修行、真正出离。其次,如何心念不起呢,其实做不到心念不起,在起的时候就是不起。
  观慧:亦如一句现代禅诗所云“花开于第一朵花未开之际”。
  赵文竹: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心是平等的,没有分别,禅法其实就是要将分别打掉,世俗中如何不灭不离不烦恼?我认为要时时“观照”,永远知道自己干什么,永远看着自己。比如刚才那些人,因为你们来了就走了,走了我就不去想他们,这样与你们交流就比较专注;再比如你们担心下一批人来会打断你们的访问,而我只顾当下,不管谁什么时候来去,就是观住现在。
  观慧:亦如“当下者不住”。
  赵文竹:别人说好与不好,你就听着,自己不起分别,喜忧不怕,要在观照上下功夫。比如有烦恼,莫名地别扭,这时要马上观自己,·原来是自己有分别,回头一看就没有烦恼了,如何对峙烦恼?比如早晨起来很烦恼,自己找为什么烦恼,找来找去发现原来烦恼来没来,去没去。所以说烦恼无根是空的,世界一切都是空的,但一切又作用,断不了烦恼是二乘法,我们要在烦恼中体会,体验中修行,体验人生,在体验中知道一切是幻法,幻法是本体的知识与妙用,一切都是妙用。聪明人就是观照,比如,观自在菩萨精神,观自在菩萨一开口是观,世间一切都是观,观谁呢?是观自不是观别人,山河大地唯心造。观者自在,能观的都是自在的,不生不灭的,这是观自在的真实含义。由此说开,讲佛法一字也通两字也通,宇宙天地小中见大大中见小,这是真实不虚的,你要通达的看,任何事物现象都是通达的,你看任何一个东西都能将宇宙看得通达。宇宙也是通达的,一个事情看明白一切都通达了。
  观慧:由此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什么说佛可以了知一切真相,无论是喻指的八万四千法门还是历劫万象通达后全部了无障碍!
  赵文竹:经典没开口就说完了,说佛法应该句句不离本,不能说了半天不知道在说什么,你看,任何经典说到最后都可说到根本处,正如《华严经》所示“知三界唯心,三世唯心”,世间万象,观一个字就说完了,这个世间就是一个“观”,能观之身、可观之体都是观来的,说到最后也是一个“观”字,修行最后就是观。佛还没开口,经典还没开口,就说完了。你比如念“阿弥陀佛”,这是往生法门,末法时代烦恼多,念佛法门,在口念“阿弥陀佛”时,心念却跑了,这就需要回头重新观自心,念从哪起来的,要观,观自在。我们说,耳根圆通法门,什么是耳根圆通?要心耳相通,不在内不在外,听就是观。
  观慧:因为解脱不能仅仅着眼于语言形相,而是念念不断的自性之用,也不能停留在六根之用上,正所谓“真如即是念之体,念即是真如之用。真如自性起念,非眼耳鼻舌能念”,
“六根虽有见闻觉知,不染万境”后真性常自在。
  赵文竹:对。怎么理解世间就是一个“观”呢?比如我们做梦,梦就是我们观出来的,我们做梦不在内不在外,有的人梦中还在与人争论:“世界就是唯物的,不是唯心,你说山河大地就是唯心的?不可能!”说到这,他就醒了,突然明白山河大地就在心。佛法都是比喻,佛是大比喻者。世间有几种师,法师前提是能讲清楚佛法,禅师前提是开悟,最高境界的是比喻师,他完全活了,用任何语言从任何方面说都能指向佛法精要根本。佛就是比喻师,佛法是活的,这是佛法要点,为什么有些禅师嬉笑怒骂皆文章?禅师开悟后他说什么都是,没过来说什么都不是。所以讲佛法要观对方的机缘,对农民你能上来就开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吗,不如从他种地所熟悉的领域人手善引,不种地能收果实吗?不种福慧能成就吗?对文化人就讲文化。
  观慧:不是有这样一种说法嘛,最高层次的金刚师是善巧方便,您说的正是这一点。接下来我想请教一个问题:李叔同曾强调“修净土者,第一须发大菩提心”。
《无量寿经》中所说三辈往生者,皆需发无上菩提之心。亦有佛经言“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
《菩提心》主编陈泉州在最初为刊物起名时也注意到菩提心的无量意义。那么,您是如何看待菩提心的呢?又是如何修持和实践她的呢?
  赵文竹: “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菩提心是真正解脱的法,究竟解脱了才叫
  “菩提心”,不究竟不行,起心动念都是造业。不管是菩提心修持还是其他法的修持,要真正达到解脱必须先“自杀’’,先把自我杀死,自我杀死后把刀扔掉。众生都有法执,所以给众生讲佛法对治自我,比如罗汉解脱了还有法执,最后要把法执也扔掉。佛没有涅槃的,他本来不生不灭,因为你不解脱,他才说有涅槃,涅槃后他还是回来广度众生,自我杀掉后和众生就是一体的了,所以说自我就是众生。
  观慧:冒昧打断一下您的谈话,我们修行人经常会值遇“究竟”这个词,您如何解释?
  赵文竹:我们说的究竟就是一点造作都没有了,所有的造作都不是究竟,如果究竟了就什么事情都没有了,如果有一点嗔惑、有一点造作都不是究竟。究竟解脱不是让你不回来了,是让你明明白白地做人,知道怎么生怎么死,本来我们都没死过,但你要知道根本的现象。知道了根本的现象就不怕生也不怕死了。对宇宙生命的真相完全明白了,你的心完全平和了,甚至连求解脱的心都没有了,因为求解脱都不是究竟。我们只能这样打比喻。为什么说不究竟会留下恶业呢?世上的恶业有两种,一种是上世的恶业,一种是来世的恶业。我们多知道现世的恶业而不知道来世的恶业,轮回本来就是涅槃。我们说普劝众生做好事,要清楚不是为了做好事而做好事,是为了让你解脱;通过做好事达到一种消除恶业。当你究竟了知真相后,对这个世界就充满了慈悲,因为你知道真相,就不会分别谁好谁不好了,而且自己也不怕生死了,下一世回来也不怕了,西方净土和东方琉璃世界也不分了,过去未来不可分,一切都是圆融的了。
  观慧:就如同禅宗所说的“寂照圆融”四个字。
  赵文竹: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圆融的,之所以不圆融是因为起了分别。一分别就不是寂照了,寂照才能圆融,说到最后寂照还是“观”,了了分明,圆觉诸相。
  (编者注:本文是录音采访的节选)
已投稿到:大德赵文竹京郊潜修:怎样做居士?
香港《文汇报》中国佛教专版&&&作者&刘宝珠&&富义
&&&&&&&&&&&大德赵文竹京郊潜修:如何做居士
&&&&&&&&&&&&&&----拈平实阐释佛理&&擎画笔慧显禅机
文竹先生其人:
文竹先生居住在一个典型的北方乡村小院落里,走进村巷的尽头,一扇紧闭的木板门,门上赫然地贴着“谢绝来访”的字条,由于来前陈达居士已经和文竹先生约好,我们直接拍门而进,文竹先生微笑的站在院落迎接我们的到来,简陋的房子里奇香扑鼻,挥散着佛家道场般的芳声,房间正堂供奉着多尊精美的佛像,丰满的佛脸充溢着唐朝的贵气,让记者倍感神圣与庄严。
&&&&儒雅的文竹先生长髯飘飘,双目清澈,脸庞清矍尖削,中式衣衫大方得体,举手投足是那样的气定神闲。浑身透着“五四”时代中国知识分子的那种沧桑正气。隐士风采翩然跃出,记者不禁为之动容。和蔼可新的文竹先生亲手为我们泡茶,他那浓重的胶东语调,爽朗的笑声瞬间和记者消除了距离,坦诚的文竹先生向记者娓娓的道出他的过去人生。
&&&小时候,我读书很出色,但赶上了个不可理喻的年代,我因家庭出身罪而被迫辍学,做我最不擅长也最头痛的职业——农民,多年来,我的志向一是当作家,二是当歌唱家,三是当画家。可我深知自己的秉性,不会写违心的东西,在那个年代只好把这个梦想埋在心底。唱歌唱戏也出过几次风头,但当文工团考察出身时又被堵了回来。
&&&&三条路只剩下画家一条,然而也很难,一是无师,二是无书,三是无时间,四是无本钱,还不能画人物,画人物和写文章一样危险,最后只好画山水花鸟,虽有资产阶级情调之嫌还不至于犯罪。想学国画搞不到宣纸,后来就在玻璃片上做文章,终于从人生的夹缝中挤出一个头来,被称为玻璃画家。
&&&十年拼搏,如愿以偿,终于打到了北京,在中国画研究院开了玻璃画展,这很具新闻性,一个农民,几块玻璃,竟堂而皇之地招摇于中国艺术的最高殿堂,于是不用运作,新闻界就有了响声,中央电视台还给搞了个叫中国一绝的专题。后来,我又搞出了一种水泥画,仍是独创,新闻界称赵文竹又创一绝。
&&&&&我知道自己的处境,只能和绝干上了,玩不出绝活,就只剩绝路。这叫背水一战,绝处逢生。世间英雄的奋斗,就是这样。多年追名逐利,和世界较劲也和自己较劲,在接近事业顶峰时,人也累了。
&&&&尽管在人前还是一如既往的牛气,可当偶尔静下来面对自己时,忽然有一种陌生感:你是谁?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当时四十岁,正是该不惑的年龄,然而我却惑了。
&&&&迷茫中,我写了一篇似悟非悟的《人生十二悟》,不曾想这套诗歌竟不径而走,引来了几位对我生命转折起了至关重要作用的人。最不该忘记的是有位朋友送我一套讲佛法的书。起初由于先入为主的成见,我不肯看,后来出于礼貌翻看了一下,结果一下子看进去了,佛缘,就是这样。
&&&&我决定远离名利场。我对妻说,咱们进山吧,生死的事情都没弄明白又折腾个什么劲呢?妻说好,咱们进山。我发誓从此不再谈生意,饿死也不为生计出山。为了友好无伤害地解除合同,我费了好大劲说服那老板,人家认定我找到更有钱的主了,死活不相信我真会归隐山村。最终能重还我自由,完全是由于人家的大度。
&&&&那送佛书的朋友帮我在京城正北的山中找到了一个幽静封闭的山村,并为我买下了一所农舍,又多年为我提供生活所需,这一住,就是十年。进山后的头几年,我对天地间的一切都充满着疑情,长期处于如梦如幻的状态当中,也不知该去向谁请教,便拜观音菩萨为师,因为我根据种种迹象断定自己和观音菩萨缘深。观音菩萨无刹不显身,因此拜观音菩萨为师便相当于拜天地万物为师。万物在说法,说了什么?只能参。
&&&&这期间,当然也少不了做一些所谓的功夫,什么诵经呀,打坐呀,闭关呀,还做一些自以为是善事的事,搞得心力交瘁,都是折腾,最终折腾累了,心如死灰,念头起不来了,轰!无意间踢翻了银河,撞到了天地未生之前。噢!生命,原来是这样!
&&&&人生如梦,自迷自醒,本来没什么好说的,既然有一些人愿意听,愿意读,我也乐得过一把笔墨瘾。文竹何幸,赶上了一个政治昌明的盛世,终于可以说真话了,我也乐得过一把笔墨瘾。
&&&&有人说如今是读图时代,文竹自小爱画又爱写,习气使然,勿需和什么人合作,想写就写,想画就画,率性而为,没有什么想法。若无意间和某潮流相应,那是潮流追我,或天意如此。
&&&&&我喜欢朴实,喜欢简单,故而不太讲究小节,生活如此,作品也如此。这些零散言句,多由生活中观察感悟而来,力求让人看得懂,主要是为了和人交流思想,因为在我看来共性是每个人的内在,找到这个,就能和一切人沟通了。
&&&&在这个层面上说话,是会引起磁场共振的。阳春白雪的境界,若用下里巴人的腔调唱出来,何愁知音不多?把最高深的佛法道理用最大众化的语言说出来,何愁化人不广?
&&&&当然,这很难。说成佛实在不简单,实是众生心太复杂,自己不肯简单,正可谓:“也不和简单也不杂,说破修行笑掉牙,有心八万四千法,无心闲处且喝茶”。
&&&&在文竹先生的朗朗笑谈里,记者如沐春风般的感受到了一个真正佛教徒的超脱和淡泊,同时也体会到了佛陀的伟大。
文竹先生的创作理念和作品&&&
&&&&&文竹先生,法名仁文,1955年生于山东烟台农村,自号“天涯逍遥客”,堂号“草香庐”。
&&&&&在创作上,文竹先生倡导“艺术为人生,人生即艺术”的现实理念,多年来与人为善的性格,对众生充满了慈悲与关怀,或许是这个原因,当文竹先生以吉祥和关爱为基调的系列诗画文集面世以来,很短时间,便获得了广大读者的强烈共鸣和认同。
&&&&&再加上文竹先生长期隐居山中,潜心修佛,远离名利场,观世角度理智清晰,再辅以禅者的大般若智慧,深入浅出地把佛陀的教诲以及历代圣贤的闪光思想不留痕迹地融会在他那些平易幽默、生动活泼的艺术作品中,让读者在笑声中体会佛学的精深,在笑声中体会他那独具魅力的禅意禅风,因而得到各种文化背景和各个年龄层段读者的一致喜爱和推崇。
&&&&人们竞相背诵,复印和转赠,很多诗句以其琅琅上口成了诸多书法家的书写内容,还有些诗句如《居士歌》系列更被当成警世华美艺术品展示在众多文化场所、名刹道场、高档素食餐厅等,现已逐步形成了一种趋势性的文化现象。
&&&&正如文竹先生所讲:“一盏灯光微不足道,但当您用它点亮千万盏灯,大家都辉煌。一句箴言微不足道,但当您用它开启千万颗心,大家都高尚。一声祝福微不足道,但当您把它转达给千万人,大家都吉祥。”
&&&&文竹先生目前已经正式出版的书籍有:《百劫尘缘》、《在家出家》、《汉字禅解》、《常怀感激》、《梦想成真》、《啼笑人生》、《就是这样》、《一万年前你惹了我》,即将准备出版的有《七彩心光》、《吉祥百合》、《墨韵祥趣》、《老先生》、《财神敲门》、《居士歌》、《魏老爷》等著作。
&&&&离开文竹先生居住的那个燕山小山村,天色已近黄昏,车子驶出很远,先生还在向我们招手,远望着文竹先生那消瘦的身影,记者的视线模糊了,同车的朋友们,也是泪流满面,文竹先生的简单几近寒酸的生活,让记者流泪;文竹先生身居陋室心装须弥的境界,让记者流泪;文竹先生处逆境无怨无悔真情爱国的热诚让记者流泪。
&&&&淳朴善良的文竹先生,分明是用自己飞蛾之躯,来熄灭躁动环境的欲望之火,他用画笔向宗教信众诠释佛陀的智慧,用艰苦身修探索人生的真谛。
&&&&文竹先生无物质所求,每天与青菜豆腐为伍,作为宗教栏目的记者,参加过诸多佛门豪华盛会,看过了诸多法师们的绚丽奢侈,瞻拜过诸多锦似皇宫般的弘法道场,两相对照,倍感中国佛教任重道远。
&&&&&2008年3月下旬,江西的天气细雨蒙蒙,凉气刺骨,记者驱车到云居山里一个寺庙探望一个在佛教界毫没名字的老和尚,小庙掩映在深山里,几乎与世隔绝,车只能开到半山,剩下的山路只能攀爬了,五个小时,记者终于到了这个只有三个和尚的寺庙。
&&&&庙内香火沁鼻缭绕,钟罄委婉声声,小小的大雄宝殿拉着横幅“为西藏暴乱无辜丧生的亡灵超度法会”,记者惊呆了,被这三位衣衫褴褛只*禅农维持生存的老法师的举动惊呆了,伴随着如歌如诗如泣如诉的感人经诵,记者流泪了,心灵的震撼无法用语言表达,百感交集。
&&&&中国有大德的居士!中国有高尚的法师!中国佛教越走越好!中国佛教前途光明!
&&&&&&以上文章摘自日香港《文汇报》中国佛教专版&记者刘宝珠&&富义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赵文竹选段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赵文竹选段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赵文竹居士语录
赵文竹居士语录
赵文竹居士语录
( 10:53:21)
(1)燕山窝,向阳坡,野老筑巢在百合。无车简出少生事,陋室常守安且乐。生灭是相,来去是客,挂什么?
(2)白天坐,晚间卧,每餐能食两碗多。世态炎凉经历过,得失是非已看破。对的是他,错的是我,争什么?
(3)紧铺纸,慢研墨,兴来五彩凌空泼。纵横张驰开乾坤,参差枯润立山河。玉皇非他,盘古是我,忌什么?
(4)邻里睦,乡党和,人肯吃亏善缘多。李翁郑婆常赠果,张兄王嫂每送禾。有茶且喝,有话直说,虑什么?
(5)日落息,日出作,春播夏锄秋收获。早熟命短素质差,顺天应时总没错。水到渠成,瓜熟蒂落,急什么?
(6)但行善,莫思恶,遵纪守法爱祖国。新殃旧债担当着,心中无鬼不招魔。天地公道,昭彰因果,怕什么?
(7)高官显,大款阔,富贵如云眼前过。青菜萝卜品真味,琴棋书画自得乐。穷通有数,各得其所,比什么?
(8)尽心为,努力作,汗水换来金银垛。勤劳致富财运久,巧取豪夺必招祸。大方不少,吝啬不多,算什么?
(9)忍让安,知足乐,身外之物当施舍。儿孙有志不靠咱,后代无知财是祸。教子明德,以身作则,积什么?
(10)父母恩,忘不得,师长教诲牢记着。羔羊尚且知跪乳,人无孝行算哪个?奉师养老,尽分尽责,逆什么?
(11)法非法,佛非佛,拜遍江湖又如何?命由我造莫问人,自性莲台自性坐。无心合道,净意解脱,求什么?
(12)乐清净,甘寂寞,远离是非自无过。频挖耳孔拒闲话,常叼烟斗堵口舌。大道无言,张口便错,说什么?
(13)离该离,合该合,世间因缘当看破。一世夫妻百世恩,今生憎会前生错。无情不来,冤亲难躲,烦什么?
(14)忍讥讽,让苛刻,好事难做也该做。自种福田自收获,庇荫后代当积德。神明不惑,天地看着,显什么?
(15)自在歌,逍遥乐,虚空飞来一野鹤。明天未到昨日过,今日有食今得活。生死如幻,四大非我,愁什么?
(16)填饱肚,即不饿,粗茶淡饭百年活。营养过剩失平衡,贪味伤身犯不着。动物尸体,怪病多多,馋什么?
(17)得缘舍,福倚祸,天理法则何曾错。书到今生读已迟,位尊相好前生德。见贤思齐,斗私悔过,妒什么?
(18)身外物,求不得,替人保管瞎忙活。聚财无道命难全,百万买得弹一颗。来去赤裸,哪个属我?贪什么?
(19)世事凉,人情薄,美妇眨眼变丑婆。豪宅瞬间易主公,高位顷刻别人坐。粘缚执着,大碍解脱,恋什么?
(20)历坎坷,经曲折,人生之路无假设。天堂地狱随业造,各具因缘都没错。大道通天,脚底踩着,悔什么?
(21)看得破,忍不过,心火难灭因有禾。君子难遭君子成,小人自有小人磨。吃亏积福,欠债难躲,嗔什么?
(22)山逞强,水守弱,海底曾淹大西国。位尊财旺休得意,名流倒台倍落魄。时运无常,高升必堕,傲什么?
(23)心头镜,慢慢磨,学问功夫细细做。谁信世间炒作客,飞蛾扑火自投锅。抱元守一,不温不火,躁什么?
(24)法界大,菩萨多,有个众生即是我。世智难测如来意,超脱三界当念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疑什么?
附注一:赵文竹居士简介
赵文竹,法名仁文,1955年生于烟台农村,自号“天涯逍遥客”,堂号“草香庐”。能诗,能文,能书,能画,能隐,能行。其皈依师即为法源寺能行老和尚。
少年失学,苦志奋斗,自学起家。主张艺术为人生,人生即艺术。曾以独创之玻璃画、水泥画称绝于世。四十岁时适逢佛经法宝,叹未曾有,遂退隐燕山,淡泊自守,有意无意间又创作了大量诗词、杂文、小说和书画作品,风貌大变。正可谓:“也不简单也不杂,说破修行笑掉牙,有心八万四千法,无心闲处且喝茶”。出版有文竹禅艺丛书:《百劫尘缘》、《在家出家》、《汉字禅解》、《常怀感激》、《梦想成真》、《啼笑人生》、《就是这样》、《一万年前你惹了我》,准备出版的有《七彩心光》、《吉祥百合》、《墨韵祥趣》、《老先生》、《财神敲门》、《居士歌》、《魏老爷》等著作。
阅读(225)┊
评论 (2)┊
已投稿到:
发表评论:
馆藏&50957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清心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