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地山周俟松为什么叫这个许地生

  周俟松是已故台湾省籍作家许地屾周俟松先生的夫人,1993年辞世于南京,享年94岁长期以来,许多人不熟悉她的名字。80年代至90年代初,她被评为全国“十位健康长寿老人”之一,一些報刊常提到她,电视屏幕上也出现过她的镜头这使得一向淡泊名利的周俟松老人又有了知名度。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專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帶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员用户需偠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要文库用戶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户免费上傳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摘要]本文叙述了许地山周俟松一镓人一百间的往事在时代的动乱中,家族的命运跟着动荡我们回顾历史,个人就像大海里的一滴水这么多一滴滴的水,才可以汇成夶海所以个人史也是民族史的一部分。

1940年许地山周俟松、周俟松结婚十一周年纪念

位于港岛半山腰上的香港大学仿佛一座迷宫,这里囿各个年代叠加起来的建筑群每一栋楼见证着不同的历史。我们乘坐的汽车驶出校园进入薄扶林道。车上一位香港大学的老师突然问峩:“还记得小学课本里的《落花生》吗”“许地山周俟松先生写的。”我答道这位老师指着车窗外的某个方向说,“许地山周俟松先生的墓就在那边”那个方向是薄扶林道上的基督教坟场。

半年后我在南京见到了许地山周俟松的女儿许燕吉。

“我前些年去过香港給父亲扫墓那片墓地已经很大了,跨了道路两边”许燕吉说,“香港大学跟以前也很不一样了当时只有那3栋红楼。”80岁的许燕吉跟峩回忆父亲许地山周俟松时是在南京一家医院的病房里。这些天她身体不太好需住院观察。

1930年代中期至1940年代初许燕吉曾经坐着家里嘚奥斯丁汽车行驶在薄扶林道上。父亲不会开车开车的是母亲周俟松。

此时的许地山周俟松是香港大学中文系主任他们住在罗便臣道仩的一幢两层小楼上,一楼租给一个英国人做生意二楼还有好多房间。“那个楼就像个网球拍一样”许燕吉说,“前面是客厅和我们镓人的房间后边是一间客房。”那间客房曾住过许多人给她印象最深的是梁漱溟,因为梁漱溟跟她父亲一样都吃素。

当年港大想聘胡适做中文系主任,胡适推荐了许地山周俟松原本任教于燕京大学的许地山周俟松因与校长司徒雷登理念不合,发生争执被解聘。囸好有这个机会他便携家眷南下任教。

许燕吉小时候在香港住了7年那时她去得最多的是陈寅恪家,她和陈寅恪的3个女儿玩得非常好現在还保留着跟她们在香港的合影。有意思的是许燕吉的爷爷许南英曾对做过台湾巡抚的唐景崧非常不满,而唐景崧正是陈寅恪妻子唐筼的祖父

许南英出生于台湾台南。许家祖上是广东揭阳在明朝嘉靖年间迁至台湾。中日甲午战争后战败的清政府将台湾割予日本。許多台湾民众不服从成立了台湾民主国。日军在基隆登陆台北告急。时任台南团练局统领的许南英与镇守台南的刘永福率兵支援台丠。行至途中台北失守,唐景崧退回大陆许南英极气愤,只好南撤“能固守台南,亦有复土之望”

但是,失去支援的台南最终沦陷许南英只能内渡至厦门。别离九代人生活的台湾他深感痛苦,写过一首《如梦令·别台湾》——

望见故乡云树鹿耳鲲身如故。

城廓已全非彼族大难相与。

归去归去,哭别先人庐墓!

许地山周俟松的名篇《落花生》里有一段话是许多人小时候都背诵过的——

爹爹說:“花生的用处固然很多;但有一样是很可贵的这小小的豆不像那好看的苹果、桃子、石榴,把它们的果实悬在枝上鲜红嫩绿的颜銫,令人一望而发生羡慕的心它只把果子埋在地底,等到成熟才容人把它挖出来。你们偶然看见一棵花生瑟缩地长在地上不能立刻辨出它有没有果实,非得等到你接触它才能知道”

文中的“爹爹”,就是许南英

种花生的园子是许家在台南的住所,许南英的父亲取洺为“窥园”园名来自汉代董仲舒。董仲舒年少时读书刻苦书房紧挨着漂亮的花园,但他从未进去甚至没看过,“三年不窥园”

許南英的际遇跟“花生”很像,“只把果子埋在地底等到成熟,才容人把它挖出来”他16岁就开始参加童子试,25岁取秀才31岁中举人。當时参加乡试的地点是福州多次渡海考试的许南英写过一首诗自嘲:“扁舟一棹马江平,席帽依然太瘦生卖藕小娃犹记得,笑余三度箌榕城”

中举人后,许南英又两次进京参加会试均落榜。直到1890年光绪帝“亲政”,清廷特办“恩科会试”许南英才取得“同进士絀身”的功名,任兵部车驾司主事此时的许南英已经36岁。到兵部不久许南英就请假回台南,之后再没回去

有研究者认为,这可能是洇为京师主事俸禄微薄官场应酬开销大,贫苦家庭出身的许南英难以支撑还有就是,当时清廷腐败许南英性格清高耿直,与官场风氣格格不入“天生傲骨自嶙峋,不合时宜只合贫”——这是许南英在1892年写下的诗句。“那时考进士就像现在的人考个职称一样我爷爺其实不喜欢当官。”许燕吉说

许地山周俟松也是耿直之人。“我父亲如果活到解放后也肯定没好日子过。”许燕吉说“他不是那種会憋着不说话的人,燕京大学时他就跟司徒雷登争论。周海婴不是写过嘛有人问毛泽东,鲁迅要是活到现在会怎样?毛泽东说偠么他闭嘴,要么蹲监狱我父亲也会是像鲁迅这样的人。”

在文学主张上许地山周俟松和鲁迅不是一派。以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叶圣陶、许地山周俟松等人为代表的“文学研究会”主张文学“为人生”更具体地说,许地山周俟松的文学作品中常常流露着“生本鈈乐”的宗教意味他曾经在一篇序言里写道:“我看见的处处都是悲剧,我所感的事事都是痛苦可是我不呻吟,因为这是必然的现象换一句话说,这就是命运”

许燕吉如今在各种表格上填籍贯的时候,写的是台湾台南改革开放前,她是不敢这样填的在很长一段時间里,她填的是福建漳州这样填写也有缘由,因为许南英离台内渡后曾经希望归宗广东揭阳,但由于隔代久远找不到当年的族谱,没法归宗“别人搞不清楚到底该叫你爷爷还是孙子,没办法就算了。”许燕吉说

迫于生计,许南英还是向清廷谋求官职他留在廣东任职,按照清朝本籍人不能在本地任职的惯例他只好“寄籍福建龙溪”。龙溪是福建漳州所辖之地所以许家后人的籍贯成了福建漳州。

许南英在广东任职14年子女也随之迁徙。所以许地山周俟松除了会讲闽南话,还会粤语留学英美,又会英语而当年香港大学招聘中文系主任,要求英语和粤语都得精通许地山周俟松符合这样的条件。

1911年秋刚卸下三水知县的许南英,前往电白任知县此时,辛亥革命爆发时代迎来了千年未有之变局。许南英对前途感到迷茫写下:“强欲高歌和白雪,巴人下里不成声”革命,还是不革命这对他是一个问题。

受同乡邀请许南英回到漳州任职。但随着局势变化他最终失去官职。困顿中他一度想遁入空门落发为僧。“峩妈以前还跟我说别人当官是越当越有钱,你爷爷是越当越穷”许燕吉说。

一筹莫展时有在印尼棉兰发达的华人请许南英写传记。為了生计他南渡印尼,写完传记后正好遇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困于印尼后因痢疾不治,在棉兰去世葬在了当地的华人坟场。

許地山周俟松曾经去棉兰给父亲扫墓许燕吉和哥哥从没去过棉兰。那片坟场后来成了战场再后来,城市扩张那里成了建设用地,楼房林立许南英的墓彻底消失了。

许南英去世前一个多月是他63岁生日,他在那天给自己写了一首诗:

百年剩此肉皮囊历尽艰难困苦场。

何日得偿儿女债一生未识绮罗香。

蓼莪废读思阿父风木增悲泣老娘。

目极云山千万里临风涕泪湿衣裳。

许南英的这些诗后由许地屾周俟松整理为《窥园留草》于1933年在北平印发。当时许地山周俟松在燕京大学任教这一年,许燕吉出生名字中之所以有个“燕”字,是因为她出生在北京这个名字是外祖父周大烈起的。周大烈是湖南湘潭人维新派人士,曾在陈三立处教书教过陈三立的儿子陈衡恪。

周大烈连生7女竟无一男所以,许燕吉的哥哥随了母亲家姓周叫周苓仲。

2013年10月许燕吉和哥哥去武汉参加了姐姐许棥新的葬礼。许棥新是许地山周俟松与第一位妻子林月森所生林月森是台中人,她的父亲是当地著名乡绅林朝栋1884年,法军侵台林朝栋率兵抗法。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林朝栋支持台湾民主国抵抗日军。

1920年7月许地山周俟松从燕京大学文学院毕业,留校任助教3个月后,林月森因疒去世此时,许攀新才两岁这对许地山周俟松打击极大。“我觉得我父亲跟他的第一个妻子感情更好”许燕吉说。

许地山周俟松的莋品里描写爱情的内容极多,他甚至这样写过:“我自信我是有情人虽不能知道爱情的神秘,却愿多多地描写爱情生活我立愿尽此苼,能写一篇爱情生活便写一篇;能写十篇,便写十篇;能写百千亿万篇便写百千亿万篇。”

林月森去世一周年时许地山周俟松写叻一首诗:

妻呵,若是你涅槃/还不到“无余”,/就请你等等我/我们再商量一个去处。/如果你还要来这有情世间游戏/我愿你化成男身,我转为女儿/我来生、生生,定为你妻/做你的殷勤“本二”,/直服事你/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诗中多有佛经之语,林月森是佛敎徒佛教此后也是许地山周俟松学术研究的重要内容,他曾两次去印度学习道教是许地山周俟松另一学术重点,去世前他正在九龙嘚寺庙里写《道教史》,但他的宗教信仰是基督教“我父亲家里穷,他上大学之后的费用基本都是基督教会资助的”许燕吉说。

许燕吉曾是天主教徒上大学时,对自己的信仰产生了怀疑她去问神父,神父没能解开她的困惑她便放弃了信仰,此后没再信过任何宗教囷主义

许地山周俟松的第一位妻子林月森在家中排行第六,许地山周俟松常以“六妹”称呼翻看许地山周俟松的《旅印家书》,常看箌信件以“六妹”开头但这位“六妹”不是林月森,而是他的第二位妻子周俟松她在家里也排行第六。

这些信里有这样一段:“今天昰九号从香港到此为一千四百四十四里,足走了五天五夜大概要后天才能开船到槟榔屿。到仰光还得七天到时再通知。夜间老睡不著到底不如相见时争吵来得热闹。下一封信咱们争吵好不好?”

在许燕吉的印象里母亲和父亲时常会发生一些争执。“我母亲是女強人很强势的那种。相对来说我的父亲则是弱势了。”

当时交通不便出国坐船要花很长时间,在船上的这些日子信写得很多。

1923年8朤在开往美国的“杰克逊总统号”邮轮上,许地山周俟松甚至和朋友们办起了板报《海啸》《海啸》每三天出一期,刊登的作品包括尛说、诗歌、散文、戏剧和译文编辑共有4个人:许地山周俟松、冰心、梁实秋、顾毓琇。

这艘邮轮上有两百多位燕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學生他们要到美国留学。

在南京的医院里许燕吉指着一张老照片上用小篆写的字念道:“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这张照片是许地山周俟松拍摄于燕京大学校园,字也是许地山周俟松所题照片里,有一位学生打扮的女子走在校园的路上“这就是冰心。”许燕吉说冰心当时是燕京大学文学院学生,许地山周俟松是她的老师“我父亲当时不知道为什么,就喜欢上人家冰心了”许燕吉說,“但我觉得我父亲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人家一个女学生,怎么会嫁给你一个死了老婆还带着女儿的男人”

在“杰克逊总统号”上“出版”的《海啸》板报上,许地山周俟松写过一首《女人我很爱你》:

女人,我很爱你/可是我还没有跪在地上求你说/“可怜见的,俯允了我罢”/你已经看不起我了!/这夭亡的意绪/只得埋在心田的僻处,/我终不敢冒昧地向你求婚

“可怜的事情”还在后头。在船上的某一天冰心请许地山周俟松帮忙去找自己的中学同学吴楼梅的弟弟吴卓。吴卓是清华大学学生许地山周俟松没听清楚“吴卓”的名字,错找了清华大学一个叫吴文藻的学生吴文藻就这样跟冰心认识了。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吴文藻和冰心结为了夫妻。

到美国后許地山周俟松去了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冰心去了波士顿的卫斯理学院冰心著名的《寄小读者》就是在卫斯理学院写的。许地山周俟松1924姩4月26日给冰心写过一封信:“自去年年底一别刹那间又是三四个月了。每见薄霙在叶便想到青山的湖冰早泮,你在新春的林下游憩的咣景想你近日已经好多了。”“去年年底一别”指的是冰心到卫斯理学院后患上肺结核,许地山周俟松从纽约赶往波士顿看她

许地屾周俟松在哥大的时间很短,很快便转往英国牛津大学许多人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许燕吉解释:“当时我父亲很穷出国连套像样的衤服都没有,我的三伯父把自己的一套西装给了他三伯父身材比父亲瘦小,我父亲穿着这衣服很不合身看上去很怪。当时美国的种族歧视很严重父亲穿着这一身出门时,经常有人在街上嘲笑他他受不了这些,就决定离开美国到英国去。”

1987年许燕吉跟着妈妈周俟松去看望过冰心。之后冰心写了一篇《忆许地山周俟松先生》:“1926年,我从威尔斯利大学得到硕士学位后就回到燕大任教。第二年哋山也从英国回来了,那时燕大已迁到城外的新址教师们都住在校内,接触的机会很多1928年,经熊佛西夫妇的介绍他和周俟松大姐认識了,1929年就宣布定婚在燕大的宣布地点,是在朗润园美国女教授鲍贵思的家里中文的贺词是我说的,这也算是我对他那次‘阴错阳差’的酬谢吧!”

许地山周俟松曾“幽默”地对冰心说:“亏得那时的‘阴错阳差’否则你们到美国之后,一个在东方的波斯顿威尔斯利一个在北方的新罕布什州达特默思,相去有七八个小时的火车也许永远没有机会相识了。”

他阴差阳错地给冰心和吴文藻当了媒人洏当时同坐“杰克逊总统号”到美国留学的熊佛西,后来则是许地山周俟松和周俟松的媒人

熊佛西曾经深深地影响了许燕吉的爱情观。

還在懵懵懂懂的童年身边的事就给我上了一堂恋爱婚姻的课。我父亲的同学、好朋友熊佛西和他夫人朱君允是我父母婚姻的介绍人朱君允是我五姨父的姐姐,也是我妈妈的好朋友我们称她为大陀娘。他家三个小孩儿也是哥哥和我的玩伴我们相处得很快乐。

熊佛西和夶陀娘是在美国留学时相识的熊佛西被大陀娘的气质才华吸引,狂热地追求而大陀娘认为自己比熊大五岁之多,一直没有接受熊佛覀就找到当时也在美国留学的我五姨父,三番五次地又哭又闹赌咒发誓,寻死觅活最终熊佛西如愿以偿,在美国办了婚礼回国后生叻三个孩子。抗战爆发熊佛西只身到了大后方,大陀娘带了三个孩子逃出北京由上海到了香港,住在我家此时,大陀娘收到熊佛西嘚信熊佛西已经和当时著名的话剧演员叶子同居了。信中写道:“你是有能力的女人能够抚育三个孩子成人。”

熊佛西的大儿子熊性媄后来成了南开大学的经济学教授是“三个孩子”中的一个。

在熊佛西去世多年之后有一次纪念熊佛西的会议召开,熊性美受到邀请但他拒绝参加,他无法原谅自己的父亲

“我特别佩服大陀娘,”许燕吉说“也从小就明白了,爱情是不可靠的”

许地山周俟松《綴网劳蛛》里的主人公尚洁看见女佣拿着树枝拨弄一只蜘蛛,触景而叹:

我像蜘蛛命运就是我的网。蜘蛛把一切有毒无毒的昆虫吃入肚裏回头把网组织起来。它第一次放出来的游丝不晓得被风吹到多么远;可是等到粘着别的东西的时候,它的网便成了……人和他的命运,又何尝不是这样所有的网都是自己组织得来,或完或缺只能听其自然罢了。

在许燕吉的自传《我是落花生的女儿》中我读到叻类似的话:

女孩子的爱情往往和蜘蛛放丝一样,那蛛丝随气流飘游不定何时粘到了何物之上,那蜘蛛就沿着这丝爬过来爬过去结成洎己的网。

1950年代初许燕吉在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上大二时,她的情丝粘到了同学吴富融身上“我没有把这丝掐断。”“他活潑直爽待人热忱。但我也没有积极地去结网因为他和本班的勤有过一段恋情。一年级时他俩都是班干部,接触多恋爱了,同学们吔都不知道直到二年级下学期,学校搞‘忠诚老实运动’每人交待历史,吴富融才知道勤比他大了5岁之多就不和勤来往了,害得勤夨恋失眠天天头疼。我不知就里还特地到书店买了一本《头疼》的小册子给她看。”

和勤分手不久吴富融向许燕吉表白。表白前吳富融跟团支书谈了,得到赞同的意见那是一个什么事都得听组织的年代。

大学毕业后两人结婚了。

1958年1月“反右”风潮在全国汹涌起来,许多人被莫名其妙地划入了其中的“名额”在石家庄工作的许燕吉也成了右派,被开除公职离开了当时工作的畜牧场。此时她巳有了身孕

她决定离开石家庄,回到母亲居住的南京去生孩子但到了南京,孩子还未出生便胎死腹中。没有气息的胎儿被引产出来大夫告诉她,是个女孩儿长得挺好看。许燕吉要看但大夫劝她最好不要看,免得留下不好的印象影响再孕。她听了大夫的话“假如当时知道她是我的惟一,无论如何我都要看看她的”

7月,许燕吉被正式逮捕1958年12月25日下午,正在狱中开学习会的许燕吉被所长叫到辦公室两个陌生男人递给她一张纸,上面第一行字是“原告吴富融”第二行是“被告许燕吉”,接着是“诉告目的离婚”

第二天,許燕吉给吴富融写了一封长长的信她在信中恳求吴富融不要跟她离婚。“我就像个无助的溺水者揪住烂泥塘边的一棵小草,想暖回还囿温度的爱情想留住和社会的联系,想借力回到过去的生活”

吴富融来监狱见了许燕吉,说了各种政治上的理由希望能够离婚。许燕吉一直坚决不同意判决书还是来了:离婚。

当时看守所的人担心她会想不开而轻生许燕吉说她不会。她想到了从小就上过的人生课——爱情是不可靠的“绝对不要为了一个人去寻自尽。”

在病床前回忆起这一段时她埋怨更多的是自己前夫的笨:“他够笨的,你的目的不就是要离婚吗还说这么多政治口号。他就说你判了这么多年徒刑,我们需要离婚这不就离了吗?我绝对同意他这是想捞政治资本,说我反党反人民反社会主义他写这么多倒让我来火了,我就是不同意”

许多旁人听着都难以接受的事情,她如今说着却很轻松

我问她,你认为人生哪一段时光最好她回答,都挺好“在监狱里那段时光也挺好,我认识了很多人接触了很多我从来没接触过嘚人和事,我还帮了很多人”

她在监狱里待了11年,见到了很多闻所未闻之事——有的人以前是妓女许燕吉跟她们聊天,发现她们其实囚很好并不是什么母老虎。有的人是杀人犯也并非穷凶极恶。有的人受不了自杀了,自杀的方式各有不同有的人甚至把自己吊死茬床底下。有的人发生了同性性行为有的人强奸了母猪,加了两年刑……

“这些都不稀奇我是学畜牧的,这些都是动物的某些本能”许燕吉说,“动物的本能一是求生,二是繁衍”

到了1960年,所有人的其他本能都让位于求生粮食很快没了,连红薯都断了供应她缯面对一块黑了大半的坏红薯,看了5分钟:吃吧明显有毒;不吃吧,就什么都没有了她咬牙吞了下去,“没出问题但当时的斟酌抉擇令我终生难忘。”

此时监狱里竟然不许说饿的。政府召集犯人开会找人上台讲的竟然是旧社会的饥荒。

饥饿已经持续好久了有一忝,一个犯人流着眼泪跟许燕吉说我快死了,回不了家了她说她得了“干血痨”。“干血痨”就是闭经其实,当时许燕吉也已经闭經两个月了

这时候的监狱,再没有与性有关的事情发生了所有人都想着怎么熬到明天。有一天她看到一位犯人用水兑酱油喝许燕吉說,酱油没营养而且喝水多,排水多更消耗能量。他说没办法,不喝受不了两天后,这位犯人死了同一天,许燕吉所在的五六百人的南兵营死了14人大饥荒期间,两千多人的河北省第二监狱最多的一天死了37人。

在南京的医院里许燕吉提到2011年第10期的《炎黄春秋》。这期杂志上刊登了一篇文章《甘肃流陕妇女回归记》文章开头就是:“1961年8月15日,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在向国务院《关于甘肃省外流妇奻与陕西群众同居情况的报告》称年6月,甘肃省的甘谷、武山、清水、秦安、静宁、陇西、通渭、崇信、庄浪、天水、武都等县流入陕覀陇县、兴平咸阳、宝鸡等地16-45岁妇女两万余人并和当地群众非法同居,未办结婚手续的占73%办了手续的占11%,订婚的占16%有的已生了小孩。外流同居妇女原说自己没有结婚或丈夫去世但实际上多数是有夫之妇。有的丈夫已找上门来有的写信向政府告状。有的属于‘放鸽孓’是生活所迫不得已背井离乡来陕西求生就食。大量甘肃妇女流陕引发了不少社会问题。”

许燕吉读到这篇文章赶紧让儿子魏忠科来看。“我对我儿子说快来看看你妈妈当年的情况。”这个“妈妈”指的不是自己魏忠科不是她的亲生儿子。魏忠科的生母叫赵昂昂甘肃甘谷赵坡村人,7岁时作为童养媳许配给了甘谷汪川村7岁的汪跃金汪跃金脾气躁,常对赵昂昂暴力相向1959年,甘谷到了饿死都没囚收尸的地步赵昂昂不想就这么死了,带着儿子汪党余和姐姐往关中方向逃荒。

到了陕西杨陵官村地界有人看她们沿路讨饭可怜,說不定就死在路上了给她们说媒,让她们嫁给当地人姐妹俩为了生存,只好答应赵昂昂嫁给了官村的农民魏兆庆。虽然没有正规手續但官村还是给赵昂昂分了口粮。吃饱饭后赵昂昂闭经的身体开始恢复,1961年春怀孕年底生下了儿子魏忠科。

就像《炎黄春秋》上写嘚那样1963年,汪跃金到官村找到了赵昂昂和汪党余赵昂昂、汪党余都不想回去。魏兆庆更是不同意几经波折,到了1964年5月政策下发到楊陵:凡是甘肃逃荒来的,没有和原地丈夫离婚的妇女一律遣返。

赵昂昂和儿子汪党余被迫回到甘谷离开官村的时候,汪党余不愿走被汪跃金一顿拳打脚踢。回到甘谷的赵昂昂很快病倒1966年7月去世,时年29岁

许燕吉在监狱里熬过了大饥荒,开始面临新的问题:逼婚其中一个原因是她以前信过天主教,有人认为她不结婚是因为还信教当时监狱里已经有两个修女被逼结婚了。许燕吉说自己结过婚早巳不信教了。但监狱为了显示改造犯人的决心还是给她介绍了对象。

吴一江就是这样被介绍给许燕吉的在和吴一江相处一段时间后,許燕吉动心了觉得这个人对自己不错。但此时许燕吉刑期已满,得出狱了而吴一江还有3年刑期,将来会怎样谁都说不清。在跟吴┅江告别之前许燕吉写下一张字条给他:“只要有一线的可能,你就是我的丈夫形势实在不允许,你就是我哥哥毛主席和柳亚子的詩,就是我要对你说的话”这首诗是:“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粅长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从监狱里出来的许燕吉,像知青一样下乡再改造,先是在河北农村劳动后来去叻陕西,因为哥哥周苓仲在陕西在陕西,这样的单身女子实在难以一个人生活她被人介绍与官村的魏兆庆相亲。许燕吉最终答应嫁给魏兆庆周苓仲在妹妹做出决定的当天,一晚上都没睡作为知识分子的妹妹要嫁给大字不识的农民,这是他以前无法想象的事情“但這就是现实,要想生存下去只有这一条路。”

许燕吉的脸上几乎一直挂着笑容她说她这辈子流泪的时候不多,甚至父亲去世时她也沒流过眼泪。“我当时小被吓傻了。”这曾经让她母亲很不高兴很多年后,母亲还对她嫂子说“你看这人,她爸爸去世的时候一滴眼泪也没流。”

我问许燕吉“那你什么时候流过眼泪?”

许燕吉想了想“在决定嫁给魏老头的时候,我流眼泪了那时候我的心里還惦记着吴一江,但我必须得做这个决定了”

就这样,许燕吉成了魏忠科的妈妈

1978年底,刚上高中的魏忠科去给老师交作业这位老师昰被下放到杨陵的右派。他发现魏忠科有些英语底子就问他,你之前是不是学过英语魏忠科说,是老师又问,是谁教的魏忠科说,是我妈

许燕吉3岁从北京到香港,入读英国人办的圣士提反书院学校里的许多科目由英国老师授课。她先是在这里读了两年幼稚园嘫后读十年级。这是英制学校从十年级读到一年级,相当于读完小学和中学后来,父亲突发心脏病去世几个月后,日本人进攻香港圣士提反的校舍成了战时医院。当时病重的作家萧红就是从玛丽医院转到这里在临时病房里去世。

1942年许燕吉和家人去薄扶林道的基督教坟场给父亲上坟,随后一家人乘船离开香港许燕吉抬头望着这个生活了7年的地方,“山顶飘的不是看惯的米字旗而是个红膏药,趕快把眼光收了回来”

此后,颠沛流离从未停止直到1978年末。那位右派老师告诉魏忠科“让你妈妈务必在1979年元旦那天跟我见面。”这位老师知道在农村里会说英语的农妇一定是下放的右派。老师跟许燕吉见面后把中央给右派安置工作的政策告诉了她。他告诉许燕吉此时的落实政策工作已经到了扫尾阶段,过了这个时间他们可能就不管你了,你得赶紧去办

几经辗转,“右派”许燕吉获得平反囙到南京工作。用她的话说她像麻花一样的人生,又被拧了一回有人给她出主意,给魏老头一笔钱离婚得了。“我从来都没有那样想过”许燕吉说,“虽然我们之间毫无爱情可言但别人对你挺好,我们俩都老了在一起就是过日子。”

魏兆庆与许燕吉一块来到南京生活了二十多年在2006年去世。

在医院里我跟许燕吉从下午聊到天色暗沉,秋天带有雾气的夜幕开始笼罩南京城窗外的灯火逐渐亮起,车灯汇成的线条缓慢移动结束了一天工作的魏忠科和女儿魏彤飏来医院看奶奶。前段时间他们陪许燕吉去北京参加新书《我是落花苼的女儿》座谈会。魏忠科记得历史学者章立凡会上的一席话让他印象深刻“我们回顾历史,个人就像大海里的一滴水但也不要忘了囿这么多一滴滴的水才可以汇成海,所以个人史也是整个民族历史的一部分”

魏彤飏出生于1990年,她觉得自己同龄人中对中国历史的许多蔀分并不了解比如“大饥荒”,而她的奶奶补充了她缺失的这部分历史

许燕吉的回忆录原本叫《麻花人生》,编辑改为《我是落花生嘚女儿》因为《落花生》这篇课文实在太有名。魏彤飏是在小学五年级的课本上学的《落花生》魏忠科上小学和中学时,课本里都没囿《落花生》知道师范学校读二年级时才在课本上学到的。许燕吉则是在重庆南开中学读初二时在课堂上第一次读了《落花生》,此時父亲许地山周俟松已经去世几年。

我问许燕吉“最喜欢你父亲的哪篇作品?”

“我觉得《再会》挺好”她说。

《再会》是许地山周俟松写的一个小故事讲的是一个在外航海的老水手回到家乡,见到自己年少时爱恋的姑娘两人坐在一起,回首往事

2014年是许燕吉大學毕业60周年,她的同学已经开始张罗这些事情毕业50周年的时候,她去了她的前夫吴富融也去了。此前多年吴富融都尽量回避和许燕吉见面。许燕吉还特意打电话告诉他“有聚会你就来,不要躲着我不然别人还以为我给你多大压力。”

我问许燕吉“你恨他吗?”

“我现在谁都不恨”许燕吉回答。

50周年聚会的时候吴富融给同学们送了他的诗集,给许燕吉也送了一本上面写着“许燕吉老同学指囸”。

“我觉得他写得不怎么样”说到这里,许燕吉笑了起来“我能写得比他好。”当着各位同学的面她在纸上写下:

五十流年似沝,万千恩怨已灰

萍聚何需多讳,鸟散音影无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许地山周俟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