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秦隶是篆书隶书的特点向隶书过渡的一种书体

【图文】隶书常识曹全碑笔法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隶书常识曹全碑笔法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大小:4.03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10余辆被火烧毁的单车,只剩下变形的钢丝。
“他的妈妈已经受伤了,小孩子千万不能再出事了。”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古印,是古代人们用以昭明信用的凭证,而我国的印章最早可追溯到殷商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在公文往来中已普遍使用官印。汉代是印章艺术发展成熟的鼎盛时期,其影响深远,经久不衰,至今依然是篆刻家们所追摹的典范。其用途、形制更加广泛,艺术特色更加突出。在小小的方寸之间融进了万千气象,印工们精湛的技艺,杰出的构思,创造性地发展了印章的艺术形式。
  汉代是我国最早比较系统规范地以法定形式制作颁发官印,汉制秩万石金印紫绶,秩二千石以上银印青绶,以下铜印。汉官印分铸印、凿印两种,一般文官多用铸印,军中在急需时的“急就章”颁发给兄弟民族的官印,则采用凿制,印文以白文居多,书体是由小篆演变而来的“缪篆”,这是一种从篆书向隶书过渡的文字,结体方中寓圆,按六书稍作增减,改小篆之形式,不改小篆之笔法,近隶书体势,而不用隶书之磔法。
  奉车都尉印:印面正方,印面长为2.9厘米,宽亦为2.9厘米,通高2.5厘米(图1)。印为爬行龟钮,钮龟伸脖昂头,眼嘴以阴线刻画,龟背隆起,阴刻多边形纹饰。腹下有穿孔,可穿系印绶,伸着四条粗壮的腿,威风凛凛站立于印座台上。通体锈斑质坚色美,使整个印章多了几分古朴与鲜活灵动。印面布局严整,有边栏。篆书阴文“奉车都尉”四字。字体饱满,笔画挺健,颇具汉风神韵。“奉车都尉”铜印其文,其钮制作甚精,似为生前准备之物。这类官职印,不同于服官生前所佩死后陪葬的执官印。过去不明其用途,而发生强解、误解。
  关内侯印:印面正方,印面长为2.4厘米,宽亦为2.4厘米,通高2.3厘米(图2)。印为爬行龟钮,龟背饰羽状纹、曲折纹与圆点纹组合,龟首双目圆睁前视,形象栩栩如生。印面阴刻“关内侯印”四字,阴文铸刻,布局严谨,字体笔画圆润遒劲,用笔寓方于圆,落笔收笔顿挫有力,总体呈现出庄严大度、精美浑穆之感。“关内侯”爵位名,秦汉时置,为二十等级之第十九级,位于彻(列)侯之次。有其号,无国邑。一般系对立有军功之将的奖励,封有食邑多少户,有按规定户数征收租税之权,可世袭。
  永贵亭侯印:印体扁方,印面长为2.5厘米,宽亦为2.5厘米,通高2.4厘米(图3)。印为爬行龟钮,龟背饰羽状纹、曲折纹与圆点纹组合,龟首双目圆睁前视,形象栩栩如生。印面阴刻“永贵亭侯”四字。四字印文系东汉印中常见。印文布局整齐匀称,字体疏放厚实,笔画方折有度,与东汉官印“平都亭侯”、“常乐亭侯”,文字风格甚似。“亭侯”系汉代爵位名称,它不同于同时代的“关中侯”等名号侯,仅为虚设的爵位,而是等级较低,“食禄于乡、亭的列侯”。
  部曲将印:方形,瓦钮,印面长为2.5厘米,宽亦为2.5厘米,通高2.2厘米(图4),印面文字为“部曲将印”,文字凿刻稚拙古朴,保存完好。
  汉官印总体艺术风格浑厚古朴,外拙内巧,端庄凝重,平正自然,落落大方。但亦不乏粗放雄伟、瘦劲峻峭和奇崛苍茂一路风格的,正是它的多姿多彩,使印章艺术进入了空前繁荣的阶段,汉印以它洋洋大观的形式,构成了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令人在高古新奇、生动沉稳、浑穆玲珑中,产生印章艺术美的享受。
  古玩艺术品职业经纪人 周经理 微信号: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产物!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56 158 76 17 76 3 3 150
95 100 19 35 17 0
8 3 2 6 9 6 7 3 1 0 0
6 5 11 2 17 6 0 0 0 8 0 1 4 0 0
查看: 648|回复: 5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帖子积分870主题精华0粟米544.16 石信誉26 点阅读权限200
信誉 26 / 粟米 544.16 / 恶评 0 / 不满 0 / 帖子 870 / 精华 0 / 在线 340 小时 / 注册
秦隶源流略述 秦隶身世在中国文字史上是一个千古之谜。第一个称这种书体为秦隶的人是《说文解字》的作者东汉人许慎。此外它还被称为草篆、古隶等等。但最贴切、最准确的名称应当是秦隶。因为它产生和发展于秦国,它对秦孝公时期商鞅变法的成功,秦国的迅速崛起,秦统一六国梦想的实现,对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强大封建帝国的建立及其有效运转都发挥过极大的文化支撑作用。它是秦人和秦国对中国统一文明的巨大贡献。
但可悲的是,秦灭之后,秦隶作为一种书体面临着一种极其诡异的尴尬局面:一方面,汉承秦制,普天之下皆用秦隶;另一方面,西汉社会对秦隶采取了一种有意忽视和沉默的态度。这种不怀好意的迷雾笼罩了秦隶发展历史的方方面面,造成了两千年纠缠不清有关秦隶身世的聚讼。一直到上世纪70年代,挥动在云梦睡虎地秦墓上的洛阳铲才打断了历史的惯性,解开秦隶历史真相的任务,第一次摆在了人们的面前。
唐开元时的书法家、书法评论家张怀瓘说过:“去圣久矣,百家众言,自古非一。正史之书不经宣尼笔削,未可全是,况儒者臆说耶?悠悠万载,是非互起,一犬吠形,百犬吠声,一人虚构,百人传实。”张怀瓘的话尽管不是专说秦隶,但放在造成秦隶发展史扑朔迷离的原因上,倒是很有些启发。
一 历史的迷雾,只能在对历史线索的系统梳理中寻找端倪。让我们循着历史的足迹去寻找笼罩在秦隶头上的迷雾形成的真正原因吧!秦祚苦短,来不及留下国史,无法讲清秦隶的来龙去脉。这个历史的黑洞,为秦隶历史真相蒙上了一层厚重而神秘的帷幕。
司马迁作《史记》,秦史出自西汉人之手,对秦隶,对秦人在文字上的巨大贡献只字未提。这似乎与当时弥漫在全社会的“非秦”倾向和文字学还不成气候相关。这就使战国到西汉百多年间秦隶开天辟地的辉煌历史变成了一片空白。其实,以司马迁的阅历和学识,他完全有条件讲清战国到西汉的文字演变史。《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司马迁自称“年十岁则诵古文”。王国维有“战国时秦用籀文六国用古文”的观点。其实从籀文简化衍生而成的秦隶,也应当属于“古文”范畴。司马迁的太史令身份使他有机会接触和阅读国家图书档案,而那里就有关于秦隶的确凿信息。《史记·萧相国世家》讲“沛公至咸阳……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以何具得秦图书也。”这些档案汉武帝时理当还在。司马迁作《史记》得益于此,是不言自明的。面对丰富的史料和文字实物,而没有对秦隶这一分界古今、功被秦汉的书体给予必要的关注和说明,实在是千古一憾!
如果说司马迁能解决而未解决这个问题,错过时机,留下历史空白是一憾,东汉时班固、许慎在《汉书》和《说文解字》中以轻率的错误结论遗患后世,更是一憾!
《汉书·艺文志》中说:
《苍颉》七章者,秦丞相所作也;《爰历》六章者,车府令所作也;《博学》七章者,太史令胡毋敬所作也。文字多取《史籀篇》,而篆体复颇异,所谓秦篆者也。是时始造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汉兴,闾里书师合《苍颉》、《爰历》、《博学》三篇,断六十字以为一章,凡五十五章,并为《苍颉篇》。
《说文解字序》中说:
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大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是时,秦烧灭经书,涤除旧典,大发吏卒,兴役戍,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
时(东汉)有六书。一曰古文,孔子壁中书也。二曰奇字,即古文而异者也。三曰篆书,即小篆。秦始皇帝使下杜人程邈所作也。四曰佐书,即秦隶书。五曰缪篆,所以摹印也。六曰鸟虫书,所以书幡信也。
所以不厌其烦的抄录这些文字,是因为这是距离秦朝最近,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关于文字史的最权威、对后世影响最大的观点。
两书引文观点相同:1.秦始皇帝兼并天下后,为统一文字,由李斯等人作《苍颉》、《爰历》、《博学》三篇,字体是秦篆。2.秦灭六国后,始造隶书,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
班固和许慎作为古代史学和文字学的泰斗,上述观点之缺乏根据和不符合逻辑,实在令人匪夷所思。但细想起来,这种观点的出现也有其历史原因:①东汉时独尊儒术的局面已趋稳定,自汉初开始儒者的“非秦”表演,已给自己带来了不菲的好处。面对秦的贡献时语焉不详,数落秦罪时无需举证,此种现象已经常态化;②章太炎说过,东汉人疏于史学。然而,由于频经战乱,东汉时国家档案图书的佚失已非常严重,这就使得有些情况,即使想说清也没有条件了。《后汉书·儒林列传》说:“光武迁还洛阳,其经牒秘书载之二千余两(辆)……及董卓移都之际,吏民扰乱,自辟雍、东观、兰台、石室、宣明、鸿都诸藏典策文章,竟共剖散,其缣帛图书,大则连为帷盖,小则制为腾囊。”即是明证。
历史梳理到这里,事情就清楚了:迷雾的源头就在于班固和许慎的错误观点。它被后世奉为圭臬,流传至今,造成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乱象。
很明显,班固和许慎说秦始皇帝时,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是没有历史依据的。秦的官狱职务繁不始于秦始皇,而始于秦孝公,始于秦孝公时的商鞅变法。商鞅变法是秦隶登上历史舞台的第一推动力。商鞅变法是七国中最彻底,最有成效的。秦国强大,六国覆灭,皆根源于此。变法后期秦国政治、经济、军事制度发生了划时代的根本变化。官狱多事,始自商鞅。从新法的执行的实际情况看,商鞅“以刑去刑”、“重罚轻赏”,必然带来新法实行之初的社会剧烈震荡,绝非历经百年、民自习之的秦始皇帝时可以比拟。刑公子虔,黥公孙贾,又拘公子虔而劓之,这些都说明变法过程中斗争之激烈。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於公战,怯於私斗,乡邑大治。”官狱多事的典型期,应是在商鞅变法的这段时间。说因官狱多事而产生的秦隶,不产生于商鞅变法时,而产生于秦统一六国之后,是不符合逻辑的。
春秋战国时的各国变法,一般都会带来文字的改革。山东六国的文字由籀文到古文的演变就是明证,但最典型的当属秦国。秦变法较晚,此前秦地流行籀文,字数少,难识难为,且垄断在少数人手里,为王室公侯服务,与老百姓没有多大关系。商鞅变法时整个秦国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集小都乡邑聚为县,开阡陌封疆,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行军功爵制等等,使秦国的公族和平民都处在一个全新的历史漩涡中。复杂的国家机器和特殊的运转方式需要一种介质,使整个社会连结成为一个整体。一种由籀文简化而来的文字——秦隶作为社会需要的产物,被历史大潮催生。由政府组织力量,在民间己有的基础上,规范和推行易知易为的秦隶,是保证变法顺利进行和富国强兵的有力杠杆。没有一种能满足更多人使用的文字作为纽带和载体,整个全新的国家机器的有效运转是不可能的。
逻辑的结论是这样,历史实际也是这样。近几十年的考古工作成果为我们提供了极有价值的证据;如:①秦孝公十八年(前344年)商鞅方升;②秦惠文王四年(前334年)秦封宗邑瓦书;③秦惠文王后元十三年(前312年)诅楚文;④秦武王二年(前309年)青川木牍;⑤秦昭襄王十五年(前297年)上郡守寿戈;⑥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前256年)的云梦七号墓椁室门楣上的署书刻字;⑦秦庄襄王元年至三年(前249-247年)的秦骃玉版。——这些器物上的字迹,或是秦隶,或是介于隶篆之间的字体。它们依次勾勒出秦隶在脱胎于籀文后百多年里产生发展的轨迹。应当说明的是,其中只有④、⑦两项是墨迹,其余①、⑤是刻在铜器上,②是刻在陶版上,③、⑥是刻在石条上。四种情况,由于载体、书写工具、用途和书家不同,字迹稍有不同,但都透露出秦隶的广泛使用和推动籀文简化的信息。特别是青川木牍上的字迹,不仅是秦隶,而且用笔之熟练,字形之规范,完全是成熟的秦隶。青川木牍出土地点不在秦国腹地,而是刚刚平定的蜀国,持有者是下层官吏,内容是田律。这说明秦隶已经是秦国政府办公日常用字。青川木牍上的文字是秦隶发展链条上重要的一环,它链接着商鞅方升到云梦秦简墨迹。
这些刻、写或铸在多类器物上的文字,是研究文字发展史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它们使秦隶的发展历程清晰地显现在我们面前:从商鞅变法后期到秦庄襄王三年,也就是秦王政上台前的百多年里,秦隶在秦国境内渐次推广开来,作为秦国的日常用字发挥着重要作用,秦隶本身也不断得到完善和充实。
二 王国维说过:“古来新学问起,大都由于新发现。”“纸上之学问赖于地下之学问。”自一九七五年开始,近四十年来,一大批秦墓的发掘,一大批秦文物的出土,一大批秦文字材料的问世,对秦史的研究,特别是对秦隶产生和发展的研究,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自东汉始,带有秦隶字迹的器物已曾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里偶尔出现,引起人们的关注。郦道元的《水经注》中就有这方面的记载:“孙畅之尝见青州刺史傅弘仁说,临淄人发古冢得桐棺,前和外隐为隶字,言齐太公六世孙胡公之棺也。唯三字是古,馀同今书。证知隶自古出,非始于秦。”颜之椎的《颜氏家训》中也有记载:“开皇二年五月,长安民掘得秦时铁称权,旁有铜涂镌铭二所。其一所曰:‘廿六年,皇帝尽幷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嫌疑者,皆明壹之。’凡四十字。其一所曰:‘元年,制诏丞相斯、去疾,法度量,尽始皇帝为之,皆刻辞焉。今袭号而刻辞不称始皇帝,其于久远也,如后嗣为之者,不称成功盛德,刻此诏□左,使毋疑。’凡五十八字,一字磨灭,见有五十七字,了了分明。其书兼为古隶。”尽管两处记载皆有可讨论之处,但这足以说明古时学者对秦隶的关注。
其实,在这里完全可以合理推想,类似的秦隶出现的事例,绝非仅此两端,然而,基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即使有更重要的发现也只能听其湮没无闻了。时至今日,情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历史学、考古学、文字学、书法史学以及相关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人们的历史知识、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对出土文物的重视、研究方法的科学和手段的先进都达到了前人无法比拟的高度。人们面临地下重大发现时,上述那种可悲状况一去不复返了。
云梦睡虎地的发现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一九七五年云梦睡虎地秦墓的发掘,一千一百多支秦简把绚丽多姿、美仑美奂的秦隶墨迹第一次展现在世人面前!出土的简牍断代为秦王政元年到二十年。这距离秦并天下还有六年时间。说秦并天下后程邈造隶就太站不住脚了。其中《语书》是秦王政二十年四月初二日南郡郡守腾颁发给本郡各县、道的文告。秦隶“施于徒隶”,只用于民间的说法,也站不住脚。同年,云梦睡虎地4号秦墓出土的黑夫“家信”木牍,是我国年代最早的家信。两个士兵在信中叙述了从军到淮阳一带的战况。这些实物说明了在秦王政统一六国前很早秦隶在秦国就已经普及,是官民通用的日常用字。这种情况由一九八O四川青川战国秦墓出土的木牍再次得到佐证。木牍内容是:秦武王二年甘茂定蜀更改田律后的具体执行办法。字体为成熟的秦隶,书写规范,布局从容,点画流畅。在时间上早于秦王政继位六十三年,早于秦始皇帝统一中国八十八年。可见,说秦始皇兼并天下始有隶书,根本不符合历史事实。
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发掘后的十几年里,接连又有四座秦墓出土大量秦隶简牍。一九八六年,甘肃天水放马滩秦墓出土竹简四六一枚;一九八九年湖北云梦龙岗秦墓出土竹简二九三枚,木牍一方;一九九二年,湖北荆州周家店秦墓出土竹简三八一枚,木牍一方;二OO二年湖南龙山里耶镇古井中出土三万七千多枚秦代简牍。这些秦简牍在时间上纵贯战国晚期直至汉初;地域上包括了秦朝的腹地天水和原来的楚地里耶;使用范围上既有民用也有政府公文档案;字形上除了规整的秦隶外,已有行书和草书趋势的出现。东汉的赵壹在《非草书》中说秦末有隶草,很有见地。其实秦隶的规范和成熟程度远高于后来出现的秦篆,加之经过百多年的推广和使用,秦人于秦隶早已驾轻御熟,秦隶随着战争的步伐逐步推向山东六国,应是顺理成章的事。说秦用小篆统一全国文字,不符合历史实际。事实已经证明:小篆并没有在全国推广,全国“书同文”用的是秦隶。
三 弄清秦隶源流的真相对社会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这个问题不解决,当今的学术研究和与之相关的实际工作有时会遭遇无法摆脱的困境,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在考古界,青川木牍的出土断代过程就是一例。青川木牍比云梦秦简,约早八十多年。它的字体和云梦秦简上的秦隶,极为相似。以致木牍刚出土时,参加整理的部分同志从字的形体上判断,误以为是秦始皇称帝以后的东西,从而使墓葬年代的判断走过一段弯路,耽误了不少时间。无独有偶,学界也有类似一例。近年有古文字学者著文,从文字、词语、史实等多角度对诅楚文作了综合观察,认为诅梵文三石都大有可疑。特别是将诅楚文与其他出土或传世的战国文字比较后,发现诅楚文的字体缺乏战国文字的风貌和特点。有些完全是秦汉以后的写法,有些与隶楷无异,有些同于秦汉时期的小篆。因而认为诅楚文很可能是唐宋间好事之徒的伪作。悲夫!秦隶历史真相不明,误人至深!这种误判的原因总体来源于两个方面:一,现在所能看到的三石文字都是辗转翻刻的摹本,个中误差在所难免,这种误差会给人带来困惑;二,不了解当时已开始使用秦隶的历史情况及其与秦汉文字一脉相承的关系,不了解这段时间文字承前启后的过渡性特征。王室祷文用字,传统当用籀文,但当时的写手日常既用隶书,于是就出现了隶篆相间的情况。前面提到的与《诅楚文》同时期的秦封宗邑瓦书,也是这样。这正是由商鞅变法至秦庄襄王时这类器物所用文字的常态。这也正是秦国这一时期文字的风貌和特点。以此证伪,恰是证真。由此两端,可见探索有关秦隶的历史真相,解开这个千古之谜具有何等重要的现实意义。
历史的机遇可遇不可求。千载不遇的大好时机已经随着考古工作的大发现,出现在我们面前。王国维曾说过“自汉以来,中国学问上之最大发现有三。”中国近四十年来大量秦汉简牍的面世应当是第四大发现了。这些战国晚期和秦朝时期的秦墓以及西汉初期的汉墓都出土有大量文字材料,为自商鞅变法到西汉的文字沿革提供了翔实的实物支持。这些以前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文字材料,与“纸上学问”的抵牾,必然激发人们的深度思考,使秦隶的研究提高到新的水平,并得出相应的科学结论。这种历史机遇的降临是现代学术界的福音,是理论上解决秦隶历史问题的必备的物质条件。
其次,诸多学科本身的快速发展及相关学科的相互渗透和融合,是秦隶研究工作有效进展的重要保证。隔行如隔山的学科之间的封闭状况,正在被飞速发展的信息传播的惊人能量冲击和撕裂。某一学科所获得的突破,迅速地在相关学科引起的连锁反应,正在变得越来越迅猛。上世纪七十年代云梦睡虎地开始的秦简牍的发现,像核爆破的冲击波一样,正在带来一系列相关学科前所未有的深层变化。尽管各学科反应速度不一,变化不平衡,但相应变化的出现也只是时间问题了。书法史学目前关于隶书源流问题上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状况,已不可能维持太久。代代相传的谬论终将被抛弃。大量地下出土的实物,会教人如何正确地表述秦隶从战国到西汉这段曲折生动的历史。当然,彻底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解决秦隶发展史的问题,当前仍是一个繁重的任务,有待于多学科学者的共同努力才能一劳永逸地结束这段“一人虚构,万人传实”的可悲历史。
当前,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角已经吹响。文化要大发展、大繁荣,前提是思想彻底解放。思想解放是实事求是地进行科学研究并取得科学结论的必由之路。中国人的思想解放有其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惨痛的历程,因而显得更加珍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旗帜引来了思想解放的春天。之后,“市场经济”、“以人为本”等现代社会的基本原则连同其丰富内涵不再被人们视为洪水猛兽,当它们进入社会生活和社会意识之后,带来了整个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和繁荣。学者以独立人格和自由精神进行的科学研究为社会创造了无与伦比的精神财富。辩证唯物史观的发扬,使各项科学研究顺利进入正轨。这是当代诸多课题研究取得突破的不可或缺的思想保障。
总之,只有抓住机遇,充分利用有利条件,通过多学科密切合作和不懈努力,拨沙见金,才能使秦隶各方面的研究深入下去,取得更多成果,还历史真实面目。这应当是有志于秦隶研究者的共同愿景。
古来圣贤皆寂寞 唯有饮者留其名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帖子积分870主题精华0粟米544.16 石信誉26 点阅读权限200
信誉 26 / 粟米 544.16 / 恶评 0 / 不满 0 / 帖子 870 / 精华 0 / 在线 340 小时 / 注册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评点录自《史记·秦始皇本纪》。灭了六国,秦国面临一个政体问题,分封制、还是郡县制?廷议时,王绾主张分封制,李斯主张郡县制,最后秦始皇以这段话一锤定音。在中国历史上,这是一个石破惊天的创举。一种全新型的政治结构,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秦始皇感受了战国之间的血与火,心里清楚其根源在分封制,在于“以有侯王”。要宁息、要和平稳定,只有郡县制。这是当时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集权的国家的最好形式。秦始皇知行一致,抵制了宗室的反抗,牺牲了子弟们的特权,让儿子跟平民儿子一样,没有土地、没有封国。确定了郡县制。又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修了相当于现在的高速路的驰道。这些措施都是郡县制题中应有之义,强化了郡县制的实行。
古来圣贤皆寂寞 唯有饮者留其名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帖子积分870主题精华0粟米544.16 石信誉26 点阅读权限200
信誉 26 / 粟米 544.16 / 恶评 0 / 不满 0 / 帖子 870 / 精华 0 / 在线 340 小时 / 注册
李甫运先生作品欣赏,有少量书籍出售
12:32 上传
12:32 上传
12:32 上传
12:32 上传
12:32 上传
12:32 上传
古来圣贤皆寂寞 唯有饮者留其名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帖子积分295主题精华0粟米295.40 石信誉0 点阅读权限40
从九品上.中下县主簿, 积分 29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5 积分
信誉 0 / 粟米 295.4 / 恶评 0 / 不满 0 / 帖子 1099 / 精华 0 / 在线 176 小时 / 注册
原帖由 @泾阳老李 于
12:29 发表
秦隶源流略述 秦隶身世在中国文字史上是一个千古之谜。第一个称这种书体为秦隶的人是《说文解字》的作者东汉人许慎。此外它还被称为草篆、古隶等等。但最贴切、最准确的名称应当是秦隶。因为它产生和发展于秦国,它对 ...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帖子积分69231主题精华29粟米9585.97 石信誉106 点阅读权限200
正一品.太师, 积分 69231, 距离下一级还需 30769 积分
信誉 106 / 粟米 9585.97 / 恶评 0 / 不满 0 / 帖子 69231 / 精华 29 / 在线 8714 小时 / 注册
檐下曾听春雨滴,虚空犹自染苔痕。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帖子积分870主题精华0粟米544.16 石信誉26 点阅读权限200
信誉 26 / 粟米 544.16 / 恶评 0 / 不满 0 / 帖子 870 / 精华 0 / 在线 340 小时 / 注册
古来圣贤皆寂寞 唯有饮者留其名
品藏大赛2016
品藏大赛2015
品藏大赛2010
品藏大赛2011
品藏大赛2012
品藏大赛2013
品藏大赛2014
论坛精英勋章
精华1级勋章
精华2级勋章
娱乐精英1星勋章
娱乐版发帖1万可申请
娱乐精英2星勋章
娱乐版发帖2万可申请
七夕活动勋章
七夕,守望心底那份爱...
该用户所发帖内图片精美的令人发指~勋章鼓励~
精彩推荐 /1
盛世收藏网拍卖专场出品人资格采取预约制,每年10月份预约下一年度全部场次,只有预约被审核通过并交纳相关费用后才可以成为场次出品人。
2017年拍卖预约场次于目前正式开始,直至全部场次预约完成为止,本次预约为2017年全部场次。
||服务电话: 400-813-9977
论坛所有帖子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这是个机器人猖狂的时代,请输一下验证码,证明咱是正常人~“书”本是指文字符号,现在提到的“书”不是从文字符号讲,也不是从文字学“六书”来讲,而是从书法艺术讲。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书”与“金”、“石”、“画”并称,在中国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书法是一种艺术,而且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中国的汉字刚一出现,写字的人就有“写得好看”的要求和欲望。如甲骨文就是如此,虽然字形繁难复杂,但是不论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很好看。可见,自从有写字的行动以来,就伴随着艺术的要求,美观的要求。不论是秦隶还是汉隶,都是刚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所以到了晋朝,真书(又叫做楷书、正书)开始出现并逐渐定型。真书虽然各家写法不同、风格不同,但字形的结构是一致的。在历史上,篆书、隶书等使用的时间都不如真书长久,真书至今仍在运用,就是因为它字形比较固定,笔画转折自然,并且可以连写,多写一笔少写一笔也容易被人发现。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草书另一个来源是汉朝的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草书,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到东晋以后与真书变来的草书合流。真书的书写很方便,所以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涌现,艺术风格多样,出现了各种字体,比如颜体、柳体、欧体、褚体等。在这以前没有人以专门写字并靠书法出名的,就连王羲之也不是专门写字的人,古代也没有“书法家”这个称呼。当时许多碑都是刻碑的工匠写的,到唐代开始文人写碑成风。唐太宗爱写字,写了《晋祠铭》《温泉铭》两个碑,还把这两个碑的拓本送给外国使臣。当时的文人名臣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以及后来的颜真卿、柳公权等都写碑,这样书法的流派也逐渐增多,他们的碑帖一直流传至今。其实,今天看见的敦煌、吐鲁番等地出土的文书、写经等,其水平真有超过传世碑版的。唐朝一般人的文书里,也有书法比《晋祠铭》《温泉铭》好的,但是那些皇帝、大官写出来的就被人重视,许多无名书家的作品就不为人所知了。古代称好的书法作品为“法书”,是说这件作品足以为法,“书法”、“书道”、“书艺”是指书写的方法;现在合而为一了,一律叫做“书法”。书法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从书法作品、艺术装饰到书信往来都要用到书法,同时书法活动既可以培养艺术情操,又可以调心养气,收到健身的效果。北朝人曾经说过:“尺牍素书,千里面目。”看到一封来信,感到很亲切,如见其人,书法被人作为人的品格和形象的代表,自古以来就是这样。(摘编自启功《金石书画漫谈》)小题1:下列关于“书”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汉语中,“书”既可以指文字符号,也可以是文字学的“六书”之“书”,本文则是从书法艺术上来讲,所谓“书”就是书法。B.真书书写方便,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出现,形成颜体、柳体等不同的字体,这些字体是依据“书”的艺术风格划分出来的。C.在甲骨文中,不论是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已经很好看了,可见汉字刚一出现,就有了“书”这一方面的要求。D.在历史上,“书”与“金”、“石”、“画”并称,它们同样因为影响深远,而在中国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小题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真书写得萦连就是行书,行书再快一点就是草书,这是草书的一个来源。草书的另一个来源是章草,是用汉隶笔法写章草而形成的。B.秦隶和汉隶都是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于是到了晋朝,真书应运而生,并且一直使用到今天。C.在古代,起初没有专门写字并且因为书法而出名的人,直到唐朝文人写碑成为风气,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人由此成为书法家。D.在古代“书法”是指书写的方法,“法书”是指好的书法作品,到现在则把这两者合而为一,都称为“书法”。小题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在字形的繁难复杂方面,秦隶和汉隶要超过真书,甲骨文又要超过秦隶和汉隶,可以说这是真书使用时间特别长久的根本原因。B.在唐代有些无名书法家的水平也很高,唐人碑版的书法其实并不代表当时的最高水平,只是因为它们是皇帝、大官所写,才为世人所推崇。C.古时候书法流派不多,当时甚至没有“书法家”这一称呼,而到唐代书法大盛,流派逐渐增多,看来书法的发展跟社会的崇尚有很大的关系。D.中国人自古就把书法作为人的品格和形象的代表,所以北朝人所谓的“尺牍素书,千里面目”,也就是今人所谓“见字如见其人”的意思。 - 跟谁学
在线咨询下载客户端关注微信公众号
搜索你想学的科目、老师试试搜索吉安
在线咨询下载客户端关注微信公众号&&&分类:“书”本是指文字符号,现在提到的“书”不是从文字符号讲,也不是从文字学“六书”来讲,而是从书法艺术讲。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书”与“金”、“石”、“画”并称,在中国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书法是一种艺术,而且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中国的汉字刚一出现,写字的人就有“写得好看”的要求和欲望。如甲骨文就是如此,虽然字形繁难复杂,但是不论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很好看。可见,自从有写字的行动以来,就伴随着艺术的要求,美观的要求。不论是秦隶还是汉隶,都是刚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所以到了晋朝,真书(又叫做楷书、正书)开始出现并逐渐定型。真书虽然各家写法不同、风格不同,但字形的结构是一致的。在历史上,篆书、隶书等使用的时间都不如真书长久,真书至今仍在运用,就是因为它字形比较固定,笔画转折自然,并且可以连写,多写一笔少写一笔也容易被人发现。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草书另一个来源是汉朝的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草书,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到东晋以后与真书变来的草书合流。真书的书写很方便,所以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涌现,艺术风格多样,出现了各种字体,比如颜体、柳体、欧体、褚体等。在这以前没有人以专门写字并靠书法出名的,就连王羲之也不是专门写字的人,古代也没有“书法家”这个称呼。当时许多碑都是刻碑的工匠写的,到唐代开始文人写碑成风。唐太宗爱写字,写了《晋祠铭》《温泉铭》两个碑,还把这两个碑的拓本送给外国使臣。当时的文人名臣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以及后来的颜真卿、柳公权等都写碑,这样书法的流派也逐渐增多,他们的碑帖一直流传至今。其实,今天看见的敦煌、吐鲁番等地出土的文书、写经等,其水平真有超过传世碑版的。唐朝一般人的文书里,也有书法比《晋祠铭》《温泉铭》好的,但是那些皇帝、大官写出来的就被人重视,许多无名书家的作品就不为人所知了。古代称好的书法作品为“法书”,是说这件作品足以为法,“书法”、“书道”、“书艺”是指书写的方法;现在合而为一了,一律叫做“书法”。书法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从书法作品、艺术装饰到书信往来都要用到书法,同时书法活动既可以培养艺术情操,又可以调心养气,收到健身的效果。北朝人曾经说过:“尺牍素书,千里面目。”看到一封来信,感到很亲切,如见其人,书法被人作为人的品格和形象的代表,自古以来就是这样。(摘编自启功《金石书画漫谈》)小题1:下列关于“书”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汉语中,“书”既可以指文字符号,也可以是文字学的“六书”之“书”,本文则是从书法艺术上来讲,所谓“书”就是书法。B.真书书写方便,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出现,形成颜体、柳体等不同的字体,这些字体是依据“书”的艺术风格划分出来的。C.在甲骨文中,不论是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已经很好看了,可见汉字刚一出现,就有了“书”这一方面的要求。D.在历史上,“书”与“金”、“石”、“画”并称,它们同样因为影响深远,而在中国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小题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真书写得萦连就是行书,行书再快一点就是草书,这是草书的一个来源。草书的另一个来源是章草,是用汉隶笔法写章草而形成的。B.秦隶和汉隶都是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于是到了晋朝,真书应运而生,并且一直使用到今天。C.在古代,起初没有专门写字并且因为书法而出名的人,直到唐朝文人写碑成为风气,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人由此成为书法家。D.在古代“书法”是指书写的方法,“法书”是指好的书法作品,到现在则把这两者合而为一,都称为“书法”。小题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在字形的繁难复杂方面,秦隶和汉隶要超过真书,甲骨文又要超过秦隶和汉隶,可以说这是真书使用时间特别长久的根本原因。B.在唐代有些无名书法家的水平也很高,唐人碑版的书法其实并不代表当时的最高水平,只是因为它们是皇帝、大官所写,才为世人所推崇。C.古时候书法流派不多,当时甚至没有“书法家”这一称呼,而到唐代书法大盛,流派逐渐增多,看来书法的发展跟社会的崇尚有很大的关系。D.中国人自古就把书法作为人的品格和形象的代表,所以北朝人所谓的“尺牍素书,千里面目”,也就是今人所谓“见字如见其人”的意思。“书”本是指文字符号,现在提到的“书”不是从文字符号讲,也不是从文字学“六书”来讲,而是从书法艺术讲。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书”与“金”、“石”、“画”并称,在中国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书法是一种艺术,而且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中国的汉字刚一出现,写字的人就有“写得好看”的要求和欲望。如甲骨文就是如此,虽然字形繁难复杂,但是不论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很好看。可见,自从有写字的行动以来,就伴随着艺术的要求,美观的要求。不论是秦隶还是汉隶,都是刚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所以到了晋朝,真书(又叫做楷书、正书)开始出现并逐渐定型。真书虽然各家写法不同、风格不同,但字形的结构是一致的。在历史上,篆书、隶书等使用的时间都不如真书长久,真书至今仍在运用,就是因为它字形比较固定,笔画转折自然,并且可以连写,多写一笔少写一笔也容易被人发现。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草书另一个来源是汉朝的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草书,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到东晋以后与真书变来的草书合流。真书的书写很方便,所以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涌现,艺术风格多样,出现了各种字体,比如颜体、柳体、欧体、褚体等。在这以前没有人以专门写字并靠书法出名的,就连王羲之也不是专门写字的人,古代也没有“书法家”这个称呼。当时许多碑都是刻碑的工匠写的,到唐代开始文人写碑成风。唐太宗爱写字,写了《晋祠铭》《温泉铭》两个碑,还把这两个碑的拓本送给外国使臣。当时的文人名臣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以及后来的颜真卿、柳公权等都写碑,这样书法的流派也逐渐增多,他们的碑帖一直流传至今。其实,今天看见的敦煌、吐鲁番等地出土的文书、写经等,其水平真有超过传世碑版的。唐朝一般人的文书里,也有书法比《晋祠铭》《温泉铭》好的,但是那些皇帝、大官写出来的就被人重视,许多无名书家的作品就不为人所知了。古代称好的书法作品为“法书”,是说这件作品足以为法,“书法”、“书道”、“书艺”是指书写的方法;现在合而为一了,一律叫做“书法”。书法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从书法作品、艺术装饰到书信往来都要用到书法,同时书法活动既可以培养艺术情操,又可以调心养气,收到健身的效果。北朝人曾经说过:“尺牍素书,千里面目。”看到一封来信,感到很亲切,如见其人,书法被人作为人的品格和形象的代表,自古以来就是这样。(摘编自启功《金石书画漫谈》)小题1:下列关于“书”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汉语中,“书”既可以指文字符号,也可以是文字学的“六书”之“书”,本文则是从书法艺术上来讲,所谓“书”就是书法。B.真书书写方便,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出现,形成颜体、柳体等不同的字体,这些字体是依据“书”的艺术风格划分出来的。C.在甲骨文中,不论是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已经很好看了,可见汉字刚一出现,就有了“书”这一方面的要求。D.在历史上,“书”与“金”、“石”、“画”并称,它们同样因为影响深远,而在中国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小题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真书写得萦连就是行书,行书再快一点就是草书,这是草书的一个来源。草书的另一个来源是章草,是用汉隶笔法写章草而形成的。B.秦隶和汉隶都是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于是到了晋朝,真书应运而生,并且一直使用到今天。C.在古代,起初没有专门写字并且因为书法而出名的人,直到唐朝文人写碑成为风气,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人由此成为书法家。D.在古代“书法”是指书写的方法,“法书”是指好的书法作品,到现在则把这两者合而为一,都称为“书法”。小题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在字形的繁难复杂方面,秦隶和汉隶要超过真书,甲骨文又要超过秦隶和汉隶,可以说这是真书使用时间特别长久的根本原因。B.在唐代有些无名书法家的水平也很高,唐人碑版的书法其实并不代表当时的最高水平,只是因为它们是皇帝、大官所写,才为世人所推崇。C.古时候书法流派不多,当时甚至没有“书法家”这一称呼,而到唐代书法大盛,流派逐渐增多,看来书法的发展跟社会的崇尚有很大的关系。D.中国人自古就把书法作为人的品格和形象的代表,所以北朝人所谓的“尺牍素书,千里面目”,也就是今人所谓“见字如见其人”的意思。科目:最佳答案小题1:D小题2:A小题3:B解析
知识点:&&基础试题拔高试题热门知识点最新试题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关于跟谁学服务支持帮助中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篆书到隶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