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银川西北农资城至巴盟是什么山脉

美丽的家乡----巴彦淖尔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美丽的家乡----巴彦淖尔
上传于||文档简介
&&巴​彦​淖​尔​乡​土​历​史​。​更​多​了​解​家​乡​的​一​点​片​段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2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8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热门周边游
巴彦淖尔周边游
晴 16℃~29℃
巴彦淖尔周边游 · 目的地
最值得推荐的9个目的地
距离巴彦淖尔81公里
看长河落日,赏沙漠绿洲,品蒙古美食
距离巴彦淖尔106公里
库布齐是徒步爱好者的天堂,有着“...
距离巴彦淖尔128公里
包头源于蒙古语“包克图”,蒙古语...
距离巴彦淖尔134公里
石嘴山因贺兰山脉与黄河交汇之处“...
距离巴彦淖尔149公里
蓝天白云、茫茫大漠、青青草原、甘...
距离巴彦淖尔162公里
中蒙交界处的阿拉善拥有大漠风光、...
距离巴彦淖尔169公里
独有的回乡风情、大漠风光、塞上美...
距离巴彦淖尔205公里
黄河穿城而过,吴忠是中华文明的发...
距离巴彦淖尔212公里
塞北文化名城榆林,感受得到的西北...
巴彦淖尔周边游 · 景点
最值得推荐的12个景点
地址:内蒙古阿拉善左旗敖伦布拉格...
地址: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土默特右旗
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水库西侧
地址:包头市九原区
地址:金沙湾? 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
地址:陕西省榆林市佳县
地址: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
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兴庆区...
地址:内蒙古包头市昆都仑区民族西路
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金凤区...
地址:鄂尔多斯市库布齐沙漠腹地
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
巴彦淖尔周边游 · 游记
热度最高的16个游记
巴彦淖尔周边游 · 问答
明年你还爱我吗???
destination1
长颈鹿的向日葵
中商旅行社燕青
京公网安备号
京ICP证110318号
新出网证(京)字242号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内蒙古巴彦淖尔市_百度百科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是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一个新兴城市,位于举世闻名的河套平原和乌拉特草原上,东接包头市,西邻阿拉善盟,南隔黄河与鄂尔多斯市相望,北与蒙古国接壤,是中国恐龙的故乡,被誉为“塞上江南,黄河明珠,北方新城,西部热土”。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自然地理
巴彦淖尔市位于中国北疆,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在北纬40°13&---42°28&,东经105°12&---109°53&之间。北依阴山与蒙古国接壤,国界线长368.9公里,南临黄河与鄂尔多斯市隔河相望,东连草原钢城包头市,西邻阿拉善盟及塞外煤都乌海市,处于华北与西北的连接带上。
全市总面积6.4万平方公里,辖四旗、二县、一区,聚居着蒙、汉、回、满、达斡尔等20多个民族, 总人口176万人。巴彦淖尔系蒙古语,意为“富饶的湖泊”,因境内有著名的淡水湖乌梁素海以及众多的湖泊而得名。巴彦淖尔市属温带大陆性气候,一年四季分明,天空晴朗,多见蓝天白云,雨雪集中,日照充足。春季气温日较差大。夏季水气充沛,降水集中,雨热同步,是作物生长的旺盛季节。秋季天气晴朗,温和凉爽。冬季降雪甚微。冬季1月平均气温为-10℃,夏季7月平均气温为23℃,日照时数为小时。  巴彦淖尔市水资源丰富,黄河自东向西横贯全区,流经磴口县、杭锦后旗、临河区、五原县、乌拉特前旗,境内全长345千米。多年平均过境水流量为315亿立方米。河套灌区建有以三盛公黄河水利枢纽工程(包括引水总干渠)为主体的完整的引黄灌溉系统和以总排干沟及红圪卜扬水站为骨干的排水系统,引黄灌溉面积达57.4万公顷。  境内湖泊资源较为丰富,有大小湖泊300多个,面积约47千公顷。多数分布于河套灌区。面积在100公顷以上的湖泊就有10个,其中位于后套平原东端的乌梁素海面积3万公顷,平均水深0.7米,最大深度2.5米,蓄水量20993万立方米。以盛产黄河鲤鱼和芦苇著称,又是旅游胜地。
巴彦淖尔市处于京津为龙头的呼(市)—包(头)—银(川)—兰(州)经济带上,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交通便利,通讯发达,包兰铁路和110国道横贯东西,拉萨——丹东高速公路穿市而过。临策铁路已奠基开工,中蒙运煤铁路即将修建,巴彦淖尔市内“横五纵八”公路网基本形成;邮电通讯覆盖全境,网络遍布城乡;电力供应充足,且电价低廉;国家一级陆路口岸甘其毛道口岸已成为中蒙陆路贸易的重要通道;巴彦淖尔经济开发区(省级)已初具规模,总面积6900多亩。根据国家西部大开发有关优惠政策,市委、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同时成立了行政服务大厅,实行“一厅式”办公和一条龙服务,在政府门户网站上开辟了网上审批服务,以“公开、透明、高效”的行政办公方式,为广大客商提供周到、快捷、细致的服务。  阴山山脉呈东西横贯中部,北部为广阔的天然牧场,俗称乌拉特草原,盛产牛、羊、骆驼及肉苁蓉、发菜、黄芪等名贵特产品,年产绒毛8000多吨,二狼山白山羊绒在国内外久负盛名,有“纤维钻石”“软黄金”之美誉。巴美肉羊是巴彦淖尔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也是国内第一个通过复杂育成技术杂交培育出的肉毛兼用型品种。南部是著名的河套平原,素有“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美誉,耕地面积40万公顷,是亚洲最大的一首制自流引水灌区,水利资源丰富,是国家和自治区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阴山山脉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已探明储量的有300多处62种,主要有硫、铜、铅、煤、银、稀土、石墨、铬铁、宝石等,富矿多,矿体厚,宜于开发。铜、铅、锌、硫铁等储量在内蒙古自治区乃至全国名列前茅。有全国最大的锌冶炼、铜冶炼企业。
“十一五”期间,是深入贯彻十七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是由“十一五”向“十二五”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加快发展不可多得并且必须紧紧抓住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新时期、新阶段,我们必须立足优势,乘势而上,努力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好来势。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龙头,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扎实推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着力构建绿色特色农畜产品基地、有色金属工业基地、向北开放的重要基地和国家重要交通枢纽;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大力发展社会文化事业,努力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着力构建富裕、生态、文明、和谐巴彦淖尔。今后五年的主要奋斗目标: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按照市委的决策,抓好“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和组织实施。到2012年,使全市经济实力更加强大,生态环境更加优美,文化事业更加繁荣,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各民族更加团结进步,社会更加安定和谐,人均主要经济和社会指标达到或超过自治区平均水平。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交通状况
巴彦淖尔市地处以京津为龙头的“呼(市)-包(头)-银(川)-兰(州)-青(海)”经济带上,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北与蒙古国有369公里长的边境线,是自治区向北开放的前沿阵地。这里交通便利,通讯便捷。包兰铁路和110国道横贯东西,丹拉(丹东-拉萨)高速公路穿市而过。临哈(临河-哈密)铁路建设中,临策(临河-策克)铁路己完工通车。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陆上交通
在巴彦淖尔市,陆上交通主要分为公路和铁路两种。公路“十五”期间,巴彦淖尔市交通工作紧紧抓住国家加快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倾斜和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发展、廉政为主题,以“快、优、高、廉”为目标,稳步扩大投资规模,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规范交通市场秩序,深化交通体制改革,加强行业管理,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和精神文明建设,交通事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十五”期间,巴彦淖尔市累计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68.66亿元,其中国家、自治区项目完成49.46亿元,市内项目完成19.2亿元,交通固定资产投资比“九五”期间增长6.2倍。高速公路从无到有,等级公路增量升级。目前,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8894公里(含村道等级路),比“九五”末增加1899公里,增长27%。公里密度百平方公里达13.8公里,位居自治区领先水平。“十五”期间,巴彦淖尔市农村牧区公路建设步伐加快。市交通局在市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努力实现交通建设的“两个转变”,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乡村公路建设。到2005年底,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4629公里,占全市公路总里程的53%。其中,村道等级公路3212公里,市内乡镇(苏木)通公路率达100%,通油路率达82.3%。特别是2005年,随着哈磴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巴彦淖尔市的交通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2008年,巴彦淖尔市交通局广开渠道,多方筹资,不断加大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全市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68亿元,其中重点项目19.66亿元,市内项目4.01亿元。总投资11220万元的海五线三级公路改建为二级公路工程,经过6个多月的紧张施工,于2008年9月建成通车。此外,通过群众投工投劳、招商引资等多渠道融资方式,建设通乡油路5条141公里,全市通乡通村公路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与此同时,新建客运站场15个,完成交通客运站场建设投资512万元。全市全年完成客运周转量198092万人/公里,是上年同期的113.7%;完成货运周转量437114万吨/公里,是上年同期的153%。 在公路养护方面,加大科技投入,“桥梁防腐养护维修技术”和“盐渍土地区高等级公路路面裂缝修补”两项试验全部完成;继续深入持久地开展“两改两加强”活动,抓好公路早期预防性养护,消灭差等路,减少次等路,提升好路率,全市公路养护管理水平稳步提高,公路平均好路率达81.8%。 “十一五”仍是巴彦淖尔市公路交通持续快速发展时期。为基本适应该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2010年,全市公路交通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丹东至拉萨国道主干线临河过境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省道212线海流图至甘其毛道口岸一级公路半幅和省道312线临河至哈密高速公路半幅建成,省道215线乌拉山至靖边二级公路与省道213线杭锦后旗陕坝镇至乌拉特后旗赛乌素镇一级公路,以及固阳至察素沟一级公路、赛乌素至巴格毛道口岸二级公路建成或开工建设,以国省干线和运输动脉为重点,提高高等级公路比重,提高农村公路等级,提高路网密度和通达深度,打通断头路,打通区域通道、资源通道、山区对外通道,完善巴彦淖尔“六横三纵、十三出口”公路主骨架。重点实施“四个横线项目”、“五个纵线项目”以及“一枢纽、一航道”。形成巴彦淖尔市同东北、华北、西北经济区的交通运输快速通道,实现主干线高速化,国省道高等级化,县乡道黑色化,通村路网络化的目标。基本满足巴彦淖尔生产力布局、城镇发展格局、国边防建设和居民出行的需求,形成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与其他运输方式相协调的全市公路网系统,更好地适应巴彦淖尔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到“十一五”末,全市等级公路增加4183公里,使公路总里程达到1307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达到371公里,一级公路达到695公里,二级公路达到855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占到总里程的14%以上;高级、次高级路面达到9149公里,占到总里程的70%;乡镇(苏木)全部通油路,行政村(嘎查)通公路,公路密度百平方公里达到20.3公里,比“十五”增长6.5公里,为全区最高水平。道路客运实现临河到首府及首都班车豪华化,到旗县班车高档化。货物运输向物流化、专业化、现代化方向发展。铁路巴彦淖尔市位于连接东北、华北与西部的中心节点处,而且是处于呼市—包头—鄂尔多斯金三角及乌海—银川经济区—蒙古国资源富集区所构成的大金三角的交通运输核心部位。构建一个规模化的铁路网有助于巴彦淖尔市尽快融入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循环圈,与周边地区形成优势互补、形成产业相关的城市经济带,也有助于承接产业转移,全面提升产业分工地位,进一步增强巴彦淖尔市在西部经济圈中的影响力和辐射力。随着巴彦淖尔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通过加快铁路建设这一举措,将巴彦淖尔市建成西部重要的现代化物流中心的目标也日渐清晰。 依据巴彦淖尔市铁路发展基本思路和目标,铁路网布局的总体框架是:在2020年以前,分期建成联系自治区西部地区和东部、南部地区的对外运输通道,在市内最终形成“两纵三横”的铁路网骨架和连接相关工业园区及经济据点的铁路专用线。 “两纵”即建设两条连接蒙古国的南北走向的联疆通道,分别是甘其毛道口岸至包头(或西小召)经乌拉特前旗到杭锦旗塔然高勒煤田,巴格毛都口岸至青山镇经临策铁路至临河到东乌线巴音淖尔。 “三横”分别是东西走向的包兰铁路、临策铁路以及连接各工业园区的青山至金泉工业园区到包头万水泉铁路。 “两纵三横”铁路网络贯通巴彦淖尔市沙海煤化工有色工业基地、临河工业园区、乌拉特五金冶化工业基地、甘其毛道及金泉煤化工有色工业基地等主要工业园区,可充分发挥巴彦淖尔市及周边地区、蒙古国有色金属、煤等矿产资源和能源优势,在铁路沿线形成有色金属加工冶炼和重化工产业密集带,构筑优势产业集群,加快“3211”工程实施步伐,最终形成一条铁路沿线的产业密集带。巴彦淖尔市的农畜产品、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将这一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需要长距离、大能力、低成本的铁路来运输,但是长期以来巴彦淖尔市铁路运输十分紧张,铁路交通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要求很不适应,“一车难求”就是对这一现状最好的描述。而巴彦淖尔市所实施的铁路网规划建设,即可大大缓解铁路运输对巴彦淖尔市经济快速发展形成的制约“瓶颈”,为巴彦淖尔市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同时,铁路网规划建设对于进一步优化口岸经济,加快西部大开发,实施“南联北开、东引西进”战略,促进巴彦淖尔市与周边地区、蒙古国的经贸往来,繁荣边疆地区经济具有重大意义。 “十一五”期间,巴彦淖尔市铁路网中长期建设规划的总体思路是: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和谐畅通的铁路交通体系和向北开放的重要基地,打通华北沟通大西北的交通枢纽为目标,以建设铁路东西大通道、南北大通道、口岸通道、煤运通道和即有线电气化扩能改造为重点,全面实施“1223”发展战略,即“建成一个铁路枢纽站,建设两个铁路物流基地,构筑两纵三横的铁路网络”,将临河站建成中国及自治区西部重要的铁路枢纽站,进一步增强巴彦淖尔市在西部经济圈中的辐射能力,以铁路建设大发展促进经济大发展。 今天,美丽富饶的巴彦淖尔迎来了全新发展机遇期,社会各项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经济呈现出跨越式发展态势。临策铁路会成为一座沟通南北的桥梁,为社会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空中交通
2009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了内蒙古巴彦淖尔民用机场可行性研究报告。该期新建一条长2600米的跑道,3000平方米的航站楼,站坪机位3个,配套建设空管、供电、供水、供气、供油、消防救援以及机场辅助生产设施。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历史沿革
早在原始社会,巴彦淖尔市境内阴山以北地区就有人类居住,使用的石器多为刮削器,过着以狩猎为主的生活。夏商西周至春秋,鬼方、猃狁等民族游牧于此。战国时,赵国云中郡管辖达到阴山南,林胡、楼烦等民族游牧于阴山北。秦时,秦九原郡范围达到阴山南,匈奴民族活动在阴山以北地区。西汉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设五原、朔方二郡。朔方郡领县十(朔方、广牧、沃野、临河、临戎、三封、窳浑、呼遒、渠搜、大城、修都),其中临河县、沃野县在今临河区境内,临戎、三封、窳浑县在今磴口县境内。汉武帝下诏募民屯边,始有一定规模的从事耕种的农业。元始二年(公元2年)朔方郡有户34338户,人口136628人。五原郡领县十六(九原、临戎、河阴、曼柏、武都、南舆、固阳、西安阳、河目、宜梁、成宜、广牧),其中河目、西安阳、宜梁、成宜等县在今乌拉特前旗境内;广牧县在今五原县境内。
宋、辽、金、夏,巴彦淖尔地区东境迭次属辽、金国,西境为西夏国属地。元,阴山南属大同路云内州,阴山北属德宁路,统归中书省直辖。今磴口县则属甘肃行省宁夏路。明初分属山西东胜卫和陕西宁夏卫辖境,未几,皆入于北元。清,后套地区属伊克昭盟(今鄂尔多斯市)鄂尔多斯左翼后旗、右翼后旗地。顺治五年(1648年)设置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今乌加河以北以东)。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设五原厅。  中华民国元年五原厅改县。民国3年(1914年)设绥远特别行政区,当时境内设有五原县、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和乌拉特后旗。民国14年(1925年)设置临河、大佘太设治局,民国16年(1927年)设置磴口县。民国17年(1928年)绥远特别行政区改设为绥远省,当时境内设有五原县、大佘太设治局(民国20年7月大佘太设治局更名安北设治局)、临河设治局(民国18年10月临河改县)、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和乌拉特后旗。民国31年(1942年)绥远省在后套实行新县制,增设米仓县、狼山县、晏江县和陕坝市镇筹备处。时境内设有五原县、临河县、安北县、米仓县、狼山县、晏江县、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和陕坝镇筹备处。  1949年,绥远和平解放。1950年3月成立绥远省陕坝专员公署,辖五原、临河、安北、狼山、米仓(1953年9月撤,改设杭锦后旗)、晏江县(1953年10月撤,改设为达拉特后旗)及陕坝镇。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时属乌兰察布盟。1952年10月,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合并,改设为乌拉特中后联合旗。1954年绥远省撤销,绥远省陕坝专员公署改设为内蒙古自治区河套行政区。河套行政区人民政府设在陕坝镇,辖五原县、临河县、安北县(1958年4月撤,划入乌拉特前旗)、狼山县(1958年4月撤,划入杭锦后旗)、达拉特后旗(1958年4月撤,划入五原县)、杭锦后旗、陕坝镇(县级,1958年4月撤,划入杭锦后旗)。1956年,甘肃省所辖巴音浩特蒙古自治州和额济纳自治州划回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巴彦淖尔盟,盟政府驻巴彦浩特市,辖阿拉善旗、额济纳旗、磴口县和巴彦浩特市。1958年,河套行政区、巴彦淖尔盟合并,成立新的巴彦淖尔盟。巴彦淖尔盟行政公署迁至磴口县巴彦高勒镇,辖阿拉善旗(1961年撤,分设为阿拉善左旗和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杭锦后旗、乌拉特前旗(1958年由乌兰察布盟划归,1960年7月~1963年12月间隶属于包头市)、乌拉特中后联合旗(1958年由乌兰察布盟划归)、五原县、临河县、磴口县(1960年7月~1964年7月间为巴彦高勒市)、乌达市(1961年7月设)。1969年7月,将阿拉善左旗划出归宁夏回族自治区,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划出归甘肃省。1970年巴彦淖尔盟革命委员会由磴口县巴彦高勒镇迁临河,10月设置潮格旗,时巴彦淖尔盟辖杭锦后旗、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后联合旗、潮格旗、五原县、临河县、磴口县、乌达市(1975年8月划出)。1982年乌拉特中后联合旗、潮格旗分别更名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1984年12月,临河县改设为临河市(县级)。日,国务院批准撤消巴彦淖尔盟和县级临河市,设立巴彦淖尔市和临河区。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驻临河区,巴彦淖尔市辖杭锦后旗、乌拉特后旗、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前旗、五原县、磴口县和临河区。
巴彦淖尔历史悠久,灿烂的河套文化和多彩的草原文明承载着历史的厚重。既有极具考古价值、驰名周际的巴音满都呼恐龙化石区和阴山岩画,也有尘封久远的汉墓群、秦汉长城、鸡鹿塞、高阙塞等古城池遗址及古庙宇,千百年来在河套大地上演绎了蒙恬修长城、屯垦戍边,卫青、霍去病抗击匈奴、昭君出塞、文姬归汉、三国吕布故乡、王同春开发河套水利、冯玉祥誓师、傅作义抗日等无数动人的史话。河套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从 2005 年开始,通过连续三年河套文化研讨会及河套文化艺术节的召开,河套文化建设取得丰硕成果,河套文化已浮出水面,深入人心,成为全国重要的文化品牌。
巴彦淖尔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还有极为为丰富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旅游资源。滔滔黄河、巍巍阴山、辽阔的乌拉特草原、广袤的乌兰布和沙漠,构成了巴彦淖尔美丽雄奇的自然地貌;三盛公 黄河水利枢纽、乌梁素海、乌拉山国家森林公园、维信高尔夫度假村、希热庙、阿贵庙、纳林湖、镜湖、奇石林、人根峰、河套田园风光引人入胜,吸引着中外游客 。
巍巍阴山 滔滔黄河   茫茫草原 猎猎大漠   曾经恐龙奔突   几多大泽扬波   河套人斩石为器   狼图腾惊魂慑魄   千里画廊石可言   万牲明灭日蹉跎   女娲补天炼石玛瑙湖   鲲鹏逍遥 自在屠申泽   古长城边 鹰击长空   高阙塞外 罡风萧瑟   有昭君出塞光禄   聆胡笳奏响亲和   苏武牧羊洞箫声咽   蒙恬挥师 铁马金戈   农牧交融膏腴地   弓弯箭响金雕落   一代天骄由此西征   遗欧陆蒙语地名布拉格   二龙戏珠 小鸡出壳   惊世骇俗戈壁石   千古绝唱敕勒歌   母门洞海纳百川   人根峰冲天巨锷   走西口 憧憬多   五原大捷 军民御倭   天人合一 古今脉络   和谐共生 山水婀娜   大河套 北方人类之源   乾坤转 几度兴衰变革   河套文化 声名远播   熠熠生辉 昭示你我 (刘先普)
经济发展: 近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 经济结构转型步伐,大力推进三化进程,全市国民经济继续在高增长平台上运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更趋和谐, 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一、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结构转型实现重大突破
到 2007 年末,全市生产总值达到 355.15 亿元,增长 17.3% 。经济总量是 2000 年( 111.07 亿元)的 3.2 倍。全市人均 GDP 超过 2600 美元。
产业结构继续优化,日渐趋于合理: 2000 年三次产业的比例为 39: 25.8 : 35.2 , 2004 年为 32 : 35 : 33 ,第二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一产业。到 2007 年末,三次产业的比例约为 25.1 : 47.4 : 27.5 。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 89.01 亿元,增长 4.4% 左右;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 168.51 亿元,增长 24.5% 左右;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 97.63 亿元,增长 18.9% 左右。工业增加值约占全市生产总值的 36%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超过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主导地位基本确立,农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经济转变实现历史性突破。
二、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改善,经济效益大幅提高
工业经济在强势增长的同时,效益水平明显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效益综合指数连年攀升, 2007 年 达到 304.10 ,比上年提高 16.18% 。
随着工业化的快速推进,财政增收大幅提高,市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不断增强:到 2007 年末,财政收入达到 45.50 亿元,增长 54.6%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为 39.94 亿元,增长 46.2% 。在财政支出中,地方财政支出为 45.12 亿元,比上年增长 32.4% ,政府性基金支出 7.97 亿元,比上年增长 2.5 倍。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到 2007 年末,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10360 元,增长 15% ;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5435 元,增长 15.2% 。
三、“三化互动”稳步推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三化互动”,协调发展。 大力推进农村经济由种植业为主向养殖业为主转变,农业生产由普通大路产品向绿色特色产品转变,农业经营方式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 农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畜牧业产值占大农业的比重由 2003 年的 30.4% 提高到 36.7% ;优质高效特色农作物种植面积达到 506 万亩,销售收入百万元以上龙头企业达到 260 户, 60% 耕地成为龙头企业“第一车间”。 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启动,试点工作进展良好, 启动了 56 个生态家园示范引领型村庄建设,基本实现了乡乡通油路,建成通村油路 1913 公里 。实施了六大林业生态工程,完成林业生态建设 440 万亩,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实施退牧移民,累计转移牧民 10173 人,占牧区总人口的 22.5% 。
工业向规模化、园区化方向发展, 经济总量迅速扩张,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通过结构调整、项目带动和水权置换等方式,在发展煤化工、电力工业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四大支柱产业已经形成, 带动作用日益强劲。 2007 年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 127.64 亿元, 工业增加值约占全市生产总值的 35.94% 。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壮大了全市的经济总量,提高了财政收入。
城镇道路、园林绿化、房地产开发、供水、供暖、排污、环卫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 建成了一批标志性建筑, 城镇面貌日新月异, 城镇化率由 2003 年的 37% 提高到 2007 年的 45% 。
着力推进商贸餐饮、金融保险、房地产、旅游等服务业发展, 建成巴运物流园区、国际家俱建材城等一批服务业项目,引进了包商银行,与多家金融机构密切合作,融资 372.3 亿元,实施了一批城镇建设和农牧业产业化项目。完成了全市重点景区的旅游发展规划,乌梁素海旅游景区进入实质性开发阶段。
四、投资和消费拉动强劲,经济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到 2007 年末,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达到 271.78 亿元左右,超计划 12 亿元,增长 29.3% 。重大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投资效益逐步显现,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突显,为今后我市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攒足了后劲。
与此同时,消费结构持续升级,市场繁荣,消费活跃,货流通畅,物尽其用。 2007 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 72.7 亿元,增长 19.3% 。
五、推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力度节能减排
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 要求,在资源综合有效利用、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和节约集约用地等方面,严格把关,提高建设项目准入门槛。依托大企业、大项目,推进了矿产资源整合,使矿产资源逐步向优势企业和冶炼加工企业集中。明确了全市水资源的功能区划,禁止使用地下水,限量使用地表水,积极推进中水资源的开发与经营。严格土地管理,提高了土地的使用效率,使建设用地的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有了极大的改观。
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淘汰落后产能,开展高载能和水泥行业集中整治,依法关停了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小冶炼、小矿山企业。 2007 年,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 2.59 吨标准煤,较上年下降 5.36% ;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 5.1 吨标准煤,较上年下降 6.78% ;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 1.5 万吨,化学需氧量削减 1 万吨,均控制在自治区要求之内。
六、各项改革深入推进,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
农村牧区综合改革不断深化, 在全区率先完成了乡镇机构改革,积极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鼓励农田草牧场在市域内依法合理流转。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县乡财政管理体制, 初步建立了财政收入管理新体制, 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对非税收入实行集中收缴、集中入库。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整合大中专院校,提高了办学层次和质量。积极推进水务管理体制改革,成立了河套水务公司。 顺利完成了疾病控制与卫生监督体制改革,苏木镇卫生院实现县办县管。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深化,经济发展环境得到改善。
对外开放步伐加快,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引进了西部矿业、甘肃建新、福建紫金、深圳飞尚、山东鲁花、印尼 APP 、中粮、伊利、川化和联邦制药等一批知名企业, 一批重大项目特别是电力建设包括临河热电、乌拉山电厂、磴口金能热电以及国电龙源、富汇、鲁能等风电项目相继落地建设,规模和技术水平明显提高,有力地支撑了“三大基地”的构建和“四大支柱产业”的打造与形成。园区和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设立了乌拉特海关,甘其毛都口岸被国务院批准常年开关, 2007 年过货量达到 200 多万吨。合作开发蒙古国毗邻地区矿产资源前期工作继续推进,番茄、羊绒、脱水菜等特色产品出口旺盛。
名优产品: 天下第一瓜—河套蜜瓜
葵花之魁—河套向日葵
优质中片—河套黑瓜籽
中国丑梨—河套苹果梨
优质瓜品—河套西瓜
白雪公主—二狼山白绒山羊
滋补佳品—河套枸杞
稀有驼种—戈壁比峰红驼
戈壁双峰红驼主要分布在阴山以北和中蒙边境线以南的戈壁地区。驼毛以紫红色为主,故称“红驼”。戈壁红驼生活在荒漠草原上,对恶劣环境有较强的适应力。它兼有毛、肉、皮、乳、役等多种用途,是经济价值较高的牲畜。成年红驼平均每只年产毛量为4.2公斤,收绒量为3.57公斤,净毛率达63%。因此,红驼绒以其纤维长、绒丝细、产量高而蜚声海内外,曾获美国“安美桥第二次国际驼绒奖”。胴体重200公斤—— 450公斤,屠宰率为5.2%左右。驼掌、驼峰、驼筋是宴席上的高级美味佳肴。
中药之王—甘草
巴彦淖尔市是内蒙古的主要甘草产地之一,生产历史悠久,特别是磴口县所产的王爷地甘草,因其质坚实、皮细色红、口面光洁、粉性足、加工讲究而驰名中外。巴彦淖尔盟甘草年销量达11万公斤,其中出口约3万公斤。
高营养油科—河套胡麻
胡麻亦称亚麻,是河套地区重要的油料经济作物之一。胡麻籽含油率较其它油料作物高,一般为36.5%—— 49.5%。是生产胡麻油的佳品。胡麻油风味独特,芳香浓郁,油质清澈,是一种高级食用油。此外,在油漆、颜料、皮革、橡胶工业等方面,也有着广泛的用途。胡麻榨油后的油饼含蛋白质33.3%、脂肪8.6%,是家禽、牲畜的高营养调料。
沙漠人参—肉苁蓉
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使这里生长的肉苁蓉个大、肉厚、味甜,被誉为“沙漠人参”。肉苁蓉干燥后的肉质茎的药用价值很高,味甜、性温,有补肾阴益精血、润肠通便之功能,对治疗妇女不孕、腰膝发软等症有良好的功效。主要分布在乌拉特后旗戈壁地区,每年外销5万公斤,其中2万公斤用于出口。
优质高产油葵杂交种——F128(F4)
企业信用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北 银川 宁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