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世界上发现中国发现的古人类遗址址最多的国家之一,主要是因为

原标题:中国泥河湾盆地发现百萬年前古人类活动新证据

裴树文研究员介绍展示泥河湾盆地麻地沟遗址最新研究成果 孙自法 摄

中新网北京6月10日电 (记者 孙自法)记者10日從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该所裴树文研究员通过与国内国际科研机构合作对泥河湾盆地麻地沟遗址地层、年代和古人类活动留下的石制品与动物化石等遗物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出百万年前古人类对当地自然资源和环境的适应行为

由裴树文研究员聯合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和北京自然博物馆等单位完成的这一古人类研究重要成果,近日已获国际专业期刊《古地理、古气候和古生态》发表

裴树文介绍说,位于河北张家口市阳原县的泥河湾盆地地处黄土高原东北部边缘、蒙古高原向华北平原过渡带是早期人类扩散至东北亚最早且最集中证据所在地,以密集分布百万年前古人类活动遗址为国际学术界广泛关注被誉为“东方的奥杜威峡谷”(奥杜威峡谷位于东非坦桑尼亚,有早期人类演化的“摇篮”之称)然而,泥河湾盆地不同时期古人类生存年代序列、技術与行为以及对环境的适应等学术问题尚有待进一步揭示

麻地沟遗址出土部分石制品。 裴树文供图

近年来裴树文研究团队在泥河湾盆哋进行持续调查、发掘和研究工作,其中麻地沟遗址群埋藏于泥河湾古湖滨相砂、粉砂和黏土层内年的系统发掘共获取3000余件古人类活动留下的石制品和动物化石,是揭示和完善泥河湾盆地早期人类活动年代序列和古人类适应行为的难得材料通过古地磁年代测定分析,麻哋沟所在的泥河湾层剖面记录了距今约130万年至40万年左右地层沉积序列古人类在遗址活动的时间发生在约120万年前。

对于麻地沟遗址出土的石制品组合研究人员采用西方技术类型学体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麻地沟早期人类石器技术属于相对原始的“石核-石片工业体系”,但在优质原料获取和精致加工、针对不同原料采取多样化的石器技术等方面显示出早期人类复杂化的适应策略麻地沟遗址出土的動物群和相关环境指标分析表明,早期人类生活在以稀树草原至荒漠草原为主的相对开放的泥河湾古湖滨环境

裴树文研究团队对泥河湾盆地内目前发现和报道的多处百万年前早期人类活动遗址进行了梳理,重点对不同遗址环境信息和石器技术演化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虽然早期人类在上百万年的时间内大都采用相对简单的“石核-石片工业体系”技术但是在距今120万年-70万年时期,遗址数量明显增哆多个遗址的环境指标存在较大变异,与中更新世气候转型期的气候特点相吻合;早期人类在原料选择、剥片策略、精致加工等多方面顯示了多样化的策略是古人类针对当地资源和气候波动背景下而采取的积极应对方略。

裴树文表示泥河湾盆地古人类活动遗物的最新研究,不仅揭示该盆地是东亚早更新世人类演化与适应行为的理想区域也为进一步探讨早期人类对麻地沟及相关遗址的不同地貌景观的適应策略奠定基础。研究团队后续将在全球视野下对泥河湾盆地与奥杜威峡谷进行早期人类迁徙、生存行为等比较研究,以构建一个百萬年前人类技术扩散、交流及其环境适应的生活场景(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发现的古人类遗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