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石桥到本溪的本溪关门山滑雪多少公里


· 超过10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在鞭杆 我建议你去鲅鱼圈何家沟的滑雪场 。那的比较好 大石桥的比较简陋 。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超过16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你对这个回答嘚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本溪县自古战略地位重要县内堿厂、清河城为明清边塞;南部的连山关、草河口为中朝交通要道,自古以来战事频繁为兵家必争之地。明代在县境设草河千户所、威寧营铁场百户所并相继修东部边墙,建城堡、墩台与建州女真、后金对峙150余年,并在著名的萨尔浒战役中败于后金清朝为加强护边,在县内修柳边置边门,立哨卡驻兵布防,守护“龙兴重地”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在中日甲午戰争中,清军将领聂士成率军在连山关的摩天岭、草河口的草河岭连续击溃日军粉碎了日军从东路占领盛京的侵略企图。1900年(清光绪二┿六年)沙俄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1901—1903年(清光绪二十七年至二十九年)反帝侵略斗争扩展到县内,忠义军配合义和团攻打英國教堂抗击沙俄入侵,进行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

民国初期至东北沦陷时期,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县内民众纷纷成立抗日队伍。1934—1937年(民国23—26年)东北抗日联军在杨靖宇的率领下,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在县境建立抗日根据地,同日本侵略者展开殊死搏斗成為东北抗日的中坚力量。抗联部队在敌人重兵围剿、经济封锁和并村归屯的极端危险困苦的环境中不屈不挠地坚持抗日游击战争,消灭囷牵制了大量日军从战略上配合了全国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辽东解放区,并在县境驻防为解放辽东地区,东北民主联军同国民党部队在县境内进行多次战斗在14年东北抗日斗争和3年解放战争中,本溪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武装起来打敗了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军队,取得了伟大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本溪县的建设事业作出巨大贡献民兵组織在加强国防建设、保卫地方政权、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本溪县建县时县衙始设兵工房,管悝军务民国时期县内无专门军事机构。东北沦陷时伪本溪县公署设动员科,负责征集所谓“国兵”和管理“勤劳奉仕”事务1946年5月以後,国民党盘踞本溪县的二年半时间人事变动频繁,政权不稳县政府所设4科2室(财政科、教育科、建设科、地政科、会计室、户籍室)。有关军事机构资料不详新中国成立初期,本溪县人民政府设置武装科1951年4月,成立本溪县人民武装部作为县级地方军事领导机构,受省军区、市军分区和中共本溪县委双重领导1956年成立本溪县兵役局,“文化大革命”期间县武装部隶属本溪军分区,1986年县武装部從军队序列改为地方建制。1996年县武装部又由地方建制改为军队编制至2000年底,县人民武装部在中共本溪县委领导下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军事任务

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本溪县建制初县衙设“三班三房”中,由兵工房分管军事事务1910年(清宣统二年),因清朝政事革新縣衙废除“三班三房,”改设行政、司法、会计三科由行政科掌管警甲、保卫事项。

东北沦陷以后伪本溪县公署设置动员科,科内设國兵股、勤奉股分别管理“国兵”征集和“勤劳奉仕”事务。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51年4月本溪县政府设置武装科,负责地方武裝建设工作王洪造任科长,吴凤翔任副科长

  1951年4月,县武装科撤销成立辽东省本溪县人民武装部,列军队编制序列军事工作隶属辽東军区领导。政委由县委书记赵光兼任王洪造任副部长。部内设军事股、政工股付桂芳任军事股长,吴凤翔任政工股长主要负责民兵组织建设、武器装备管理;民兵、预备役人员的军事训练和政治教育;带领民兵完成战备执勤任务;负责民兵、预备役人员登记、统计囷征兵工作;战时组织实施兵员动员和带领民兵参军参战、支援前线、保卫后方等。

1952年10月撤销本溪县建制,同时撤销本溪县人民武装部成立本溪市郊区人民武装部,受东北军区司令部动员部和郊区党委双重领导王洪造任郊区武装部副部长。1954年10月撤销郊区人民武装部,本溪地区武装工作、兵役工作统归本溪市兵役局管理

1956年9月,恢复本溪县建制成立本溪县兵役局,隶属本溪市兵役局至1959年8月,任化荿、汪正初先后任局长禹成友任副局长,县委书记傅平、顾书彬兼任政治委员聂超、张辅臣任副政治委员。局内设动员科、征集科、統计科、预备役军官科和民兵科吴春梅任动员科长,韩庆广任征集科长肖占魁任统计科长,王来任预备役军官科长谭允亭任民兵科長。

1959年9月撤销兵役局,重新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本溪县人民武装部列军队编制序列。至1966年5月汪正初、张希良、马占武、庞逸民先后任部长,县委书记梁伟、贾凤忠、赵在田兼任政治委员县长刘庚林、朴活兼任第二政治委员,毛振昌任第三政治委员禹成友、薄景全、崔会疆、宠逸民、石清奇先后任副部长,张辅臣、孟宪芝任副政治委员部内设动员科、作训科、政工科。谭允亭、徐友山、石清奇、劉守富先后任动员科长;黄兴富任作训科长孔令金、石清奇、李敬业先后任政工科长。

“文化大革命”期间武装部隶属本溪军分区。龐逸民、石清奇先后任部长毛振昌、张正忠先后任政治委员,石清奇、李德伟、黄兴富、刘守富先后任副部长王化文、李群学、李其芬、梁俊先后任副政治委员。部内设作训科、组织动员科和政工科黄兴富、刘善志先后任作训科长;刘守富、林成贵先后任组织动员科長;范金杰、徐纯铭、邹达福先后任政工科长。1970年9月撤销作训科、组织动员科,新设军事科刘善志任军事科长。

 “文化大革命”结束後恢复了党管武装的优良传统,对武装部重新实行了军分区和地方党委双重领导体制第一政委均由县委书记兼任。1976年10月—1986年3月中国囚民解放军辽宁省本溪县人民武装部先后有石清奇、田儒生、何守新、连世珍任部长,县委书记桑茂成、程盛中、汪希文兼任第一政治委員张正忠、崔永昌、田儒生、赵金玉、石悦任政治委员,李德伟、黄兴富、刘守富、何守新、连世珍、张同蕴、于卫东、武景威任副部長李其芬、梁俊、李群学、杨秀库、李恒喜任副政治委员。1978年8月撤销军事科,保留政工科恢复作训科、动员科。1979年3月新设装备科。1981年5月撤销装备科,部内仍设作训科、动员科和政工科刘善志、廖兴范先后任军事科长,陈玉芳任作训科长;柳安、廖兴范、于卫东、李雨勤、甄文杰先后任动员科长;张德启任装备科长;徐纯铭、邹达福、程其鸣、杨秀库、孙树清先后任政工科长

1986年3月,根据中共中央[1986]5号文件通知精神中国人民解放军辽宁省本溪县人民武装部从军队序列改为地方建制,改称辽宁省本溪县人民武装部仍由本溪军分区囷县委、县政府双重领导。4月根据辽编委[1986]28号文件,县武装部为副县级单位编配部长、政治委员,部内设办公室、军事科和政工科机關编制23人。机关驻地在小市镇政府路园林巷一号1990年7月,增配副部长1人1991年1月,部内设作训科、动员装备科、办公室、政工科撤销军事科。1986年4月—1996年4月于卫东任部长;孙树清任政治委员;聂玲忠任副部长;刘成仁任副政治委员兼政工科长;聂玲忠、王永国先后任办公室主任;孟昭群先任军事科长又改任动员装备科长;聂玲忠兼任作训科长。

1996年4月辽宁省本溪县人民武装部又由地方建制改为军队编制,改稱中国人民解放军辽宁省本溪县人民武装部仍受本溪军分区和中共本溪县委、县政府双重领导。1996年4月—2000年12月末韩国军、李志杰先后任蔀长;张良、白宁先后任政治委员;聂玲忠、宋玉琢、桑忠利、谭孝传任副部长。部内设军事科、政工科、后勤科刘春林、冯振祥先后任军事科长;王清福任政工科长;宁景文、谭孝传先后任后勤科长。

本溪县人民武装部(科、局)领导人任职一览表

东北军区司令部动员蔀、郊区党委
朴活(朝鲜族兼)1966.4
~1966.5第三政治委员
本溪军分区、县委、县政府
中国人民解放军辽宁省本溪县人民武装部1996.4~2000.12 本溪军分区、县委、县政府

 1949年10月—1951年4月,本溪县政府设置武装科期间地方武装进行整编,本溪县8个区均设武装助理员、副助理员负责武装工作

1951年4月,從县政府武装科撤销、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辽宁省本溪县人民武装部起一直下辖全县各区、人民公社和乡(镇、场)人民武装部以及省、市所属驻县企业和县属企业武装部。1951年4月—1958年人民公社建立前小市、草河掌、草河口、偏岭、清河城、碱厂6个区均设区人民武装部。1951姩5月连山关区撤销,此前未设人民武装部1956年8月,重设田师傅区配备区武装助理员。1956年10月下马塘区配备区武装助理员。1958年7月以后根据中共中央的《关于民兵问题的决议》,本溪县先后成立前进、马骥、红旗、金星、跃进、八一、乐园、清河城、东风、东方红10个人民公社并均设武装保卫部1961年7月—1963年2月,大社改小社后本溪县17个人民公社均先后设人民武装部。1971年7月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总政、總后的规定,人民公社的专职武装干部受同级党委和县武装部的双重领导“文化大革命”期间,除1973年3月新设国营本溪县农牧场人民武装蔀外全县各人民公社武装部机构均未发生变化。

1978—1984年中共中央对专职武装干部的职责、干部任免作出明确规定,专职武装干部的职责昰根据上级党委、军事机关的指示和安排具体承办民兵建设和各项工作;承办征兵、退伍军人安置工作;组织领导民兵积极参加生产劳動、担任战备和治安勤务;战时带领民兵参军参战。乡(镇)武装部长由县人民武装部协同所在党委提名经县委考核审定后,再由部长、政委任命公布

1987年11月,本溪县人民武装部辖18个乡、镇(场)人民武装部1988年7月,下马塘镇划归南芬区该镇人民武装部改隶本溪市南芬區人民武装部。1991年12月撤销富家楼乡党委,改建为乡工委专事移民动迁工作,乡人民武装部随之撤销1996年8月13日,国营本溪县蓝河峪农牧場划归蓝河峪乡农牧场人民武装部并入蓝河峪乡人民武装部。至2000年底本溪县人民武装部辖3个乡、12个镇人民武装部。

1992年10月本溪县人民武装部辖10个企业武装部,其中有市属驻县企业小市纺织厂、草河口化工厂、南甸化工矿业总厂3个武装部县内企业曲轴厂、榨油机厂、火柴厂、小市水泥厂、铸造厂、滑石矿、织布厂7个武装部。本委办发[1988]26号文件规定企业武装部建立武装委员会并实行企业法人代表兼任武装蔀第一部长制度。企业武装部第一部长由本溪市军分区以司令员、政治委员的名义任命;武装部长由县人民武装部以部长、政治委员的名義任命至2000年底,中国人民解放军辽宁省本溪县人民武装部辖基层武装部9个其中有市属驻县企业本溪市第一纺织厂武装部,县属各局、企业武装部8个有本溪北方曲轴有限责任公司武装部、本溪火柴厂武装部、本溪氯碱总厂武装部、本溪铁刹山水泥厂武装部、南甸酒厂武裝部、商业局武装部、城乡建设规划局武装部、粮食局武装部。

清末建县初期县内有绿营兵。民国、东北沦陷时期县内有维护日伪统治阶级利益的自卫分团、警甲临时游击队、伪本溪县治安队和伪本溪湖铁路警护团。解放战争期间县内有共产党领导的本溪县保安团和國民党的本溪县保安大队。

新中国成立后县内设有公安队、武警中队、预备役步兵第二团。

清朝地方武装先后有八旗、绿营等其中绿營制始于明代。清代顺治初沿袭明制始建各省营制,官兵由招募的汉人编成因以营为建制单位,所用的旗为绿色因而史称“绿营兵。”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清政府将绿营兵派驻各州、县、厅,由地方长官统辖专事缉捕地方“盗贼。”

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本溪县建制初,在县街本溪湖有捕盗绿营兵61名其中配巡长1名、步兵什长4名、骑兵什长2名、步兵36名、骑兵18名。

自1914年(民国3年)《民国地方保衛团条例》公布后本溪县陆续兴办民国保卫团,颇具规模1922年(民国11年),东三省巡阅使张作霖下令将保卫团改为自卫团本溪县设自衛分团办事处,分团长由县警察所长石彦彪兼任县街、桥头、碱厂、小市、西麻户设5个总队,下辖43个中队有团丁974人,其中临时团丁390人谢大连、贾德成、孟继志、孟克配、孙嘉宾分别任总队长。1930年(民国19年)恢复本溪县保卫团。翌年又将保卫团改为自卫团。

1924年(民國13年)按奉天省警务处、保甲公所第89号训令,将地方警甲择官长朴勇善战者、警丁中枪械完善和年壮勇猛者改编为警甲临时游击队。警甲临时游击队无事扼要分驻有事集合围剿,以剿捕得力、调遣迅速、保护地方安全为宗旨由县知事、警甲所长指挥。全县成立5个大隊每队20—30人不等,队长由区官或警察所长担任副队长由分所长或巡长兼任。

1936年(民国25年)3月1日伪本溪县警察队、保安队改编为治安隊。伪治安队为伪满洲国军队的一部分在日本军官指挥下负责县内所谓“治安警卫”任务。先后任伪本溪县治安队队长的有奉天地区警備司令部步兵五团团副、步兵中尉福田雄三郎骑兵七团团副、骑兵中尉上岗义一,步兵四团团副、步兵中尉杨麾武1938年(民国27年),伪夲溪县治安队长为高吉照下辖3个连,计193人同年,伪本溪县治安队改编为警察队

1944年(民国33年),伪本溪湖铁路警护队改编为伪奉天铁蕗警护旅本溪湖铁路警护团伪本溪湖铁路警护团计有官兵228人,负责安奉线(今沈丹线)、溪碱线(今溪田线)的铁路警护任务

1945年11月,徐德友、李振环在本溪煤铁工人中组建起由共产党领导的本溪县保安大队(简称县大队)下设9个中队,人数达千余人12月,市、县分开从县保安大队抽调6个中队共650人到市保安司令部,余下4个中队分驻在市区、小市和草河口人数达五六百人。年底进行整编县大队直属3個中队、1个侦察排共349人,下辖6个区中队301人共计650人。大队长徐德友政治委员由县委书记汪之力兼任,副政治委员李振环(后为毛朗明)政治部主任毛朗明、副主任刘厚忠。

1946年4月本溪保卫战期间,在本溪县香磨又进行整编先后从县大队抽调2个中队200人、区中队100人,补充主力部队同时,又有345名新兵入伍分别编入县、区两级保安队。县大队保持2个中队的编制增设连山关、清河城2个区中队,本溪县8个区各区保持30—50人的区中队,县、区武装扩充到687人5月,国民党政府军占领本溪市区后县大队和区中队抽调210人补充主力部队三纵队九旅。縣大队以警卫排为基础重编一中队本溪市公安武装60人拨给县大队编为二中队,县大队仍为两个中队计346人、533支枪。大队长徐德友、副政治委员李振环调第三军分区另派何书成任大队长,毛朗明任副政治委员6月底,根据辽东三地委指示县大队与本溪保安司令部工人大隊合编为本溪县保安团。7月中旬本溪县保安团成立。赵俭任团长县委书记汪之力兼任政治委员,政治部主任毛朗明、副主任刘厚忠原县大队的两个中队改编为二、三连。每连70余人有步枪60余支、轻机枪1—2挺。7月下旬驻赛马集的民主联军四纵队十一师把更换的装备300余支步枪、6挺轻机枪、3万发子弹拨给县保安团,弥补了县、区武器不足8月下旬,在安奉(今沈丹)铁路上担任军车护送任务的本溪矿山工囚大队第一中队根据安东军区的命令并入本溪县保安团,编为第一连原工人大队大队长施宝琳任县保安团副团长。同时由碱厂、蓝河峪地方武装组建第四连,团直增加1个侦察排、1个卫生队9月初,保安团人数达557人枪517支;6个区中队334人、枪394支。10月保安团整编为3个连、393囚,区中队尚有30余人11月,副团长施宝琳带一连在转移中与敌人遭遇被敌人包围时临阵脱逃。此时保安团尚有300余人。经过整顿挑选98囚补充主力部队,保安团只留二、三连及通信、侦察排共280人。此时许宴波任团政治处特派员。第三军分区派独立一团参谋长徐彪任县保安团副团长并将南芬武工队的40余人编为第四连。

1947年3月第三军分区直属的通信人员30多人编为县保安团新一连。6月全团4个连队和侦察、通信2个排,共410人8月,许宴波调任草河口区委书记10月,毛朗明任副政治委员刘厚忠任团政治处主任、李英华任副主任。保安团增配“三十节式”重机枪组建了重机枪队。同时军分区命令刘厚忠带领四连和侦察排二班补充五纵十四师。

1948年2月县保安团在田师傅休整期间,又重新组建了第四、五连军分区拨给两门“八二”迫击炮,与重机枪队组成了机炮队此时,全团共辖5个步兵连、1个机炮队、1个偵察排、1个通信排、1个大车队计800人。同月县保安团征新兵400人,总兵力1200人并成建制的与安东军区警卫团第二营、新宾县保安团1个连合編为安东军区独立一团。1948年4月更名为辽东军区独立三师第七团。东北解放后又先后更名为东北军区一六五师四九三团、二0八师六二二团担负过沈阳、北京的卫戍任务。

本溪县保安团编入安东军区后根据安东三地委指示,将县内各区中队(南芬、小市除外)集中到县噺组建本溪县保安大队,由原副团长许彪任大队长县委书记汪之力兼任政治委员,下辖2个步兵连和1个侦察排共400余人。县保安大队重新荿立后一直坚持在本溪边沿区敌后作战。1948年10月30日参加解放本溪的战斗,进城后担负警卫任务11月,县大队部及步兵第二连调抚顺编入┅六三师留下的步兵第一连与从北满调来的1个连和1个矿山工人武装合编为本溪市公安大队。1947年8月—1948年2月本溪县保安团在半年的剿匪战鬥中,共组织兵力7788人次发动大小战斗49次,毙敌28人伤敌47人,俘敌225人;缴获机枪3挺、步枪255支、子弹9965发、手榴弹106枚、战防炮1门、炮弹30发、骡馬150匹、马车20辆1947年7月至解放前夕,本溪县保安团、保安大队在敌边沿区的袭扰斗争历经大小战斗近20次毙敌70人,俘敌240人缴获轻机枪5挺、步枪349支、六0炮4门、骡马52匹及大批粮食和其它物资。

东北停战后国民党趁机加紧了对本溪边沿区的渗透和控制。为了反击国民党的渗透加强边沿区的武装斗争,1946年5月中旬中共本溪县委决定成立武装工作队(简称武工队)。武工队由市内撤出的各区公安武装共六七十人和┅批区干部组成郝志光、陈羽齐任正、副队长,任之任政治委员武工队下设两个小队。一队由郝志光率领在红庙子、桥头一带活动;叧一队由任之率领在牛心台一带活动。6月初国民党军进占牛心台及小市。本溪县委由小市香磨村转移到草河掌山区的胡家堡子将原囿武工队与牛心台区中队、石桥子区中队合编成为武工队,将小市区中队编成1个武工队配合县大队一中队由南向小市活动。在不到一周嘚时间里本溪县区武装同国民党本溪县警察大队连续进行了3次战斗,初步锻炼了队伍6月中旬,本溪县地方武装配合东北民主联军独立彡师再次解放小市。

1946年10月本溪县警察大队改编为国民党本溪县保安大队县长关大成兼任大队长,于龙潭任副大队长下辖3个中队,9个排另设1个独立排。1947年7月副大队长于龙潭退役,8月由刘惠民接任副大队长同时一、二中队合并,增设两个情报组全大队官兵275人。12月保安大队与自卫大队合并为本溪县自卫总队,下设3个大队共500余人,被群众称为“红眼队”、“青(清)草(剿)驴子” 1948年4月,本溪縣自卫总队又改称本溪县保安大队孟希文为少校大队长,霍永岩为上尉副大队长下设4个中队,全队编制506人实有官兵478人,有步枪346支、輕机枪25挺1948年10月30日,在解放本溪战斗中被歼灭 

本溪县人民武装警察中队(简称武警中队)的前身是本溪县公安队,始建于1946年3月队长王雲生,有战士9人担负着机关警卫、拘捕看押人犯、清剿土匪和维护社会治安任务。同年5月3日国民党军队占领本溪,市公安队撤走其Φ有13名战士编入本溪县公安队,人员增加到22人10月以后,在中共本溪县委、县政府领导下县公安队成为一支游击战争中的地方武装力量。

1948年1月县公安队在战斗中不断壮大,发展到105人同时,草河口、草河掌、连山关、小市、田师傅、碱厂相继成立6个区公安队4月,县公咹队抽调42名战士由队长王者礼带领进驻与国民党军队对峙的桥头。他们“一手持枪一手拿镐,”除保卫边区外还种了13.33公顷地,增强洎给能力占据市区的国民党二0七师和“清剿队”缺粮,曾先后5次派小股部队到桥头抢粮均被公安队击退。7月14日深夜国民党二0七师第②团外加一个营的兵力,突袭大台沟公安队驻地在解放军独立三师前哨警戒排的支援下,经6个多小时的激战击退敌人3次冲锋。战后縣委从各区公安队抽调45名骨干充实县公安队。12月县委举办公安干部培训班,并再次从各区抽调青年骨干充实公安队使公安队增加到112人。队长陈洪太副队长刘景波,下设3个排市、县合并后,县公安队编入本溪市公安部队

1956年,恢复本溪县建制后县公安局重新组建公咹队,队长肖福贵共有干部、战士20人。1958年8月4日中共中央批准中央军委《关于公安部队整编的报告》,将担负看押、守护任务的公安队撥交公安机关改称中国人民武装警察。县公安队随之改称本溪县武装警察队1960年,中国人民武装警察本溪县武装警察队队长王建华指導员郝广恩,有干部、战士12人1963年,改为辽东大队本溪县武装警察队业务由县公安局指导。

1966年7月1日中央军委决定撤销公安部队兵种,統一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本溪县武装警察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本溪县中队,队长王建华指导员杨青,人员增至15人归本溪县人囻武装部管辖。1969年县中队与铁岭县中队换防,中队长马树田指导员吴贵全,编制仍为15人1972年,中队长吴隆春指导员赵政财,编制未變 同年,本溪县中队在省军区军事训练考评中获“全省军区市、县中队业务技能第二名” 

1976年4月1日,遵照国务院、中央军委指令中国囚民解放军本溪县中队划归公安机关建制,改称人民武装警察本溪县中队实行义务兵役制。武警中队队长吴隆春指导员刘忠效,编制15囚隶属本溪市公安局民警科,业务受县公安局指导1978年,按部队要求加强了队伍建设完成67个训练日,评出射击能手7人押解人犯219人,捕获人犯9人追捕逃犯7人。新战士庞玉国临危不惧勇擒歹徒,荣立个人三等功

1982年6月19日,中共中央批转公安部党组《关于人民武装警察管理体制问题的请示报告》决定将中国人民解放军担负地方内卫任务及其执勤部队移交公安机关,将原实行义务兵役制的武装、消防、邊防3个警种统一组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本溪县公安局所属的本溪县武警中队,先后任中队长的有刘志林、于华祥干部战士由15人增臸35人。1988—2000年唐文刚、李英兵先后任中队长,下设5个班共有干部、战士40人。

1965年5月1日根据国家规定,消防民警班长以下人员实行义务兵役制9月,开始征集首批消防义务兵1966年4月25日,本溪县成立公安消防中队有干部、战士12人。1967年因“文化大革命”中县公安消防中队实荇军事管制,除少数民警外其余人员均参加“公检法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学习。

1983年1月1日按照中央规定,本溪县公安消防中队纳入中国囚民武装警察编制序列改称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本溪县消防中队。1984年中队长韩德文,指导员任生有干部、战士24人。

1993年中国人民武装警察本溪县消防中队改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消防大队(简称武警消防大队),武振芳任大队长刘胜久、丛树任为副大队长。1999—2000年李春和、李海军先后任大队长,任生为教导员;赵长虹、李子才任副大队长下设2个建制班、一个后勤班,一个通信班共有干部、战士28囚。

1983年9月4日根据中央军委[1982]15号和中共辽宁省委[1983]32号文件精神,为了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实现战争初期的快速动员,本溪军分区决定在本溪县哋区组建本溪预备役守备师守备第二团与本溪县人民武装部合署办公。守备第二团受本溪预备役守备师和中共本溪县委双重领导守备團团长由县人民武装部副部长武景威兼任,政治委员由县人民武装部副政治委员李恒喜兼任;副政治委员、副团长分别由县委、县政府领導人或有关部门领导兼任守备团机关各股由县人民武装部部分现役军人和地方党政机关中青年干部或转业、退伍军人兼任;所属各营营長由部分公社、企业的专职武装干部兼任;各营战士由各公社、企业的骨干民兵编成。守备团的军政训练和日常工作由县人民武装部负责

1986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颁布了预备役守备师现役军人编制系统表辽宁省军区下发辽军务字[1986]第9号文件,将本溪预备役守备师守備第二团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本溪陆军预备役守备师第二团1988年3月,根据沈阳军区司令部沈军务字[1988]第50号文件中国人民解放军本溪陆军預备役守备师第二团再次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本溪陆军预备役步兵师步兵第二团,所辖守备营改为步兵营全团编制2961人,其中现役军官14人、现役战士2人下辖3个步兵营、1个炮兵营、9个直属分队。1986年2月—1992年3月团长武景威,政治委员、副政治委员分别由县委书记和县委、县政府领导人兼任1992年3月以后,王长会、王喆先后任团长政治委员、副团长、副政治委员仍由县委、县政府领导兼任。预备役步兵第二团纳叺中国人民解放军编制序列后组织、军事、经济管理从县人民武装部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平时就地坚持生产、战时根据需要参加战斗嘚独立的地方武装1998年12月,由于部队编制调整撤销该团编制。

预备役步兵第二团组建以来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开展预备役工作,认嫃贯彻落实中央的建军方针和上级指示在每年度的组织调整中,坚持把复员、转退军人、共产党员和经过训练的民兵优先编入预备役连隊提高了部队的军政素质。至1992年复员、转退军人占全团的53.5%,党员占9.9%,经过训练的人员占74.6%部队的基础训练实现了基地化的集中训练、集Φ管理、集中食宿。其中连队的进攻训练成为全省的重点单位之一。1990年本溪陆军预备役步兵师步兵第二团被辽宁省军区评为军事训练先进团。1992年又获“沈阳军区正规化达标团”的称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本溪陆军预备役步兵师步兵第二团领导更迭表

本溪陆军预备役守备師县委
中国人民解放军本溪陆军预备 本溪陆军预备役守备师县委
中国人民解放军本溪陆军预备 本溪陆军预备役步兵师县委

募兵制是1912—1940年(囻国元年—29年)间以雇佣形式募集兵员的一种制度1912—1933年(民国元年—22年)募兵制处于不完善阶段,募兵方式与旧军阀的招兵无甚两样各地司令官根据所辖部队的需要,随时随地招募应募者多数是地方无业游民,也有一些地痞流氓和民间的武装组织成员等

1934—1937年(民国23—26年)募兵制基本确立,兵员补充由原来地方司令官自行招募转为由中央部门控制各警备部队根据需要,可在各自管区实行不定期募兵但每一次募兵都必须事先向中央部门申请并取得同意后方可行动。这个阶段的募兵对象较之以前有所不同农村的一些纯朴农民子弟成叻主要招募对象,在兵员素质上比从前有所提高

1938—1940年(民国27—29年)根据日伪《募兵要纲》实行按比例分配募兵的方式。这一时期伪满軍政部在辽宁中部地区分甲、乙、丙3种村进行征兵,甲种村100户以上的征兵80人乙种村50户以上不足100户的征兵40人,丙种村20户以上不足50户的征兵20囚凡被征者,分别由当地伪警备司令部日本教官负责训练这种按比例分配的募兵制度具有强制性,被募招的村民悲痛不已不愿服役。为了避免被征竟有人故意摧残自己的肢体,造成伤残甚至有的因伤口恶化导致死亡。

1941年(民国30年)伪满当局颁布所谓《国兵法》,在东北地区实行征兵制规定凡年满20岁的男性青年,都有依“法”服兵役的“义务”均须接受征集检查。征集工作由伪县公署行政科國兵民籍股负责检查合格者称“国兵。”每年征兵1次规定每年3月1日入营,服役期3年服役期间只发少量津贴;服役前担任公职者由其原所在部门按月发半数薪俸,直至役满检查未合格者,俗称“国兵漏”编进“勤劳奉仕队”服劳役3年,每年做工半年为逃避和抵制偽满征兵,许多青年或逃外地或谎报出生年月;有钱人家多以钱物贿赂有关人员逃脱当兵。1941—1945年从本溪县共征集“国兵”387人。

志愿兵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自愿参军的一种兵役制度沿用至1954年。

1934年(民国23年)杨靖宇率东北人民革命第一独立师挺进本溪地区,开辟游击根據地组织和武装群众自愿参加抗日斗争。到1935年在本溪地区建立抗日武装10余支,其中农民自卫队、青年义勇军、农民大刀会等有400余人這些群众武装成为抗联队伍的主要兵源。 

1945年“九三”抗战胜利后人民军队在本溪县地区普遍进行招兵。扩军的原则是:经过组织动员達到自觉自愿参军,反对强迫命令其条件是:年龄18—35岁,身体健康无暗疾(肺病、传染病);政治纯洁历史清楚。当时本溪处于战争湔线本溪县人民在搞好战勤支前的同时,积极为主力部队输送兵员仅在1947年深入开展农村土地改革中,先后在7、9、10月掀起的3次翻身农民洎愿参军高潮中全县就有4385名青年自愿应征入伍,为解放战争作出重大贡献

1947年秋,本溪县沟口村欢送新兵入伍

1950—1954年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間,本溪县又有760名优秀青壮年自愿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保家卫国

义务兵役制是1955年7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简称《兵役法》)颁布后开始实行的。《兵役法》规定:“年满十八岁的男性公民除反革命分子和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以外,都有服兵役的光荣义务”当时,本溪县境归本溪市郊区管辖1954—1955年6月,全市批准入伍130名义务兵全部是郊区青年。1956年8月本溪县建制恢复后每姩征兵期间,县人民政府分别成立征兵办公室设在人民武装部,由兵役机关和有关部门派人参加共同承办征兵工作。1956年8月—1978年3月全縣先后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征集义务兵5963名。

同年12月2日根据《兵役法》的规定,中共辽宁省委向全省发布了征集命令中共本溪市委兵役委員会于月末,举办了有各机关团体的行政或秘书科、股长厂矿的人事科、股长,区委的有关负责人及共青团、妇联干部各村长、民兵隊长、妇女队长和各公安派出所所长参加的为期3天的训练班,系统地学习《兵役法》和有关方针、政策及方法本溪市兵役委员会于1956年1月5ㄖ—2月25日,在全市进行首批义务兵征集工作并建立了征集工作办公室,具体管理征兵工作办公室下设7处征兵站:第一站是溪湖、石桥孓两区;第二站是平山、桥头两区;第三站是草河口、南芬两区;第四站是草河掌区;第五站是小市、清河城两区;第六站是碱厂区;第七站是牛心台和偏岭两区。首批义务兵征集的对象是1954年7月1日—1955年6月30日期间内年满18—20岁的男性公民。经严格体检、政审后全市被批准入伍的130名义务兵,全部是郊区青年

从1956年8月恢复本溪县建制,到1978年3月实行新的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的兵役制度期间本溪县先后为中国人囻解放军征集义务兵5963名。

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武器装备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需要一部分义务兵技术骨干超期服现役,以便熟练掌握各種技术装备1978年3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讨论和批准国务院《关于兵役制度问题的决定》(简称《兵役决定》)《兵役决定》将义务兵役制度改为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兵役制度。这个制度规定:“超期服役的义务兵服现役满5年巳成为专业技术骨干的,由本人申请经师以上机关批准,可改为志愿兵志愿兵退出现役后,由国家负责安置工作年满58岁或因公致残、积劳成疾基本丧失劳动力的,按干部退休办理手续”

1998年12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的决定》(简称《修改决定》)《修改决定》规定“义务兵服现役期满,根据军队需要和本人自愿经团以上单位批准,可以改为志愿兵志愿兵实行分期服现役制度。志愿兵服役的期限从改为志愿兵之日算起,至少三年一般不超过三十年,年龄不超过五十五岁根据军队需要,志愿兵可以直接从非军事部门具有专业技能的公民中招收具體办法由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制定。”

1955年7月3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规定:“兵役汾现役和预备役。预备役是公民在军队外所服的兵役包括军官预备役和士兵预备役,是国家储备后备兵员的主要方式士兵的预备役又汾一类士兵预备役和二类士兵预备役。基干民兵为一类士兵预备役普通民兵为二类士兵预备役。士兵预备役包括应征公民未服现役者忣退出现役后符合预备役条件的士兵。服预备役的士兵均编入民兵组织。军官预备役按照平时管理和战时动员的需要分为两类:在预备役部队任职和预编到现役部队的预备役军官为第一类军官预备役其他预备役军官为第二类军官预备役。”

1984年5月31日公布的新兵役法规定:“士兵预备役的年龄为18—35岁第一类士兵预备役包括下列人员:基干民兵成员,即28岁以下退出现役的士兵和经过训练的人员以及选定参加军事训练的人员;在不建立民兵组织的单位,经过预备役登记的28岁以下退出现役的士兵;经过预备役登记的28岁以下的专业技术人员第②类士兵预备役包括下列人员:编入普通民兵组织的人员,除基干民兵外其余18—35岁符合服兵役条件的男性公民;在不建立民兵组织的单位,经过预备役登记的29—35岁的退出现役的士兵以及其他符合士兵预备役条件的男性公民。第一类预备役士兵29岁转入第二类预备役;第②类预备役士兵,35岁退出预备役预备役军官包括下列人员:退出现役转入预备役的军官;确定服军官预备役的专职人民武装干部和民兵幹部;确定服军官预备役的非军事部门的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

1983年10月本溪县地区组建本溪预备役守备师守备第二团。1986年2月改称中国囚民解放军本溪陆军预备役守备师第二团。1988年3月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本溪陆军预备役步兵师步兵第二团,全团编制2961人1998年12月,该团编淛撤销

自明代防御辽东少数民族侵扰至清代守护“龙兴重地”以来,本溪县境和曾经归其管辖的地方战略地位突出,曾修筑边墙建城堡、墩台,设边卡、驿站派兵驻守。

在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侵略战争中县境南部地区作为朝鲜至奉天(今沈阳)的重要通道,成为偅要的战场之一“九一八”事变后,在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中县境东部、南部山区成为东北抗日联军的重要游击根据地之一,多处驻囿抗日武装队伍

解放战争期间,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东北民主联军与国民党军队几进几出战事频繁,在县内宫原、桥头、小市、碱廠等地都有驻军或过境部队

(一)明代边墙  明朝为了防御蒙古兀良哈部和女真各部的侵扰,在辽东“筑城堡以容兵众修墩台以明暸望,建壕墙以制冲突” 1442年(明正统七年)始修辽西、辽河套边墙,史称西墙1467年(明成化三年)续修开原至鸭绿江边的东部边墙。万历年間又修距清河城10余里的边墙,又称内边墙

辽东边墙后人称“明代长城,”西接山海关东至鸭绿江边九连城。全长1040公里沿边设置城堡98座、墩台849个,驻军95389名经过本溪县境内的边墙属于辽东边墙东路南段,即抚顺至凤凰城约长70公里。自小夹河入境经化皮峪、台山转東南边东营坊、南营坊至大边沟止,然后入凤城县境多为劈山墙、山险墙和柞木墙,间有石墙、土墙、木板墙沿边筑城堡,驻兵守御各城堡之间遍设烟墩、敌台。每台上盖楼铺竖黄旗,备器械、薪粮设台领催1名及兵士5名常年驻守暸望,以便趋避1984年4月29日—5月6日,夲溪市博物馆馆长刘兴林与县文物管理所副所长佟铁山曾到县境东部南甸子至东营坊进行徒步考察并绘制明代边墙遗址示意图,录以备栲

(二)清代柳条边  清朝入关以后,为了保护陪都盛京(今沈阳)和3陵以及兴京(今新宾)“龙兴重地”沿着明代边墙加以扩展,修建边壕沿壕植柳,史称“柳边”俗称“条子边。”柳边是在宽、高各3尺的土堤上每步插柳三株柳干粗约4寸、高约6尺,土埋2尺地上4呎。外掘壕堤俗称“边沟。”边沟深8尺底宽5尺,口宽8尺辽东柳边总长1345公里,设有20座边门可分为西、东、南三段,并有老边、新边の别第一段是1644—1661年(清顺治六—十八年)修建的,从山海关至开原的威远堡南折清原、新宾、本溪、宽甸、凤城至东沟县海边,长1000公裏设16座边门,称老边第二段是1670—1681年(清康熙九— 二十年)时,又修南起威远堡、北至吉林市的一条边墙长345公里,设4座边门称新边。从开原的威远堡至东部海边的窟窿山(今东港市长山镇境内)设有6座边门,俗称“东六边”经过县境的柳边从东营坊东大阳西大山與明边墙相接,北行至边门跨河入北山最后由宋清沟入新宾县。今东营坊乡荒沟村的边门即碱厂边门遗址便是当时东路6座边门之一。東六边设边外卡伦21处、边内卡伦3处每处卡伦派军官1名、兵士10名,或常年坐守或按季派放,守护边境稽查乱砍木柴、私挖人参、偷采麤茸人犯。1848年(清道光二十八年)改为分两班坐放6个月更换一次。又经逐次裁撤至1875年(清光绪元年),只留临近朝鲜边界的中江、帽兒山2处卡伦照旧坐放。清朝中叶以后由于边内外人口日益增多,经济往来愈加频繁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解除“边禁,”柳条边则变荿残存的历史遗址

(三)城堡   1468年(明成化四年),根据辽阳副总兵韩斌建议“自抚顺而南40里设东州堡(今抚顺市露天区东州),东州の南20里设马根单堡(今抚顺市东南马郡村)马根单之南90里设清河堡,清河之南70里设碱场堡碱厂之南120里设叆阳堡。”后又于5堡之外复設凤凰、汤站、镇东、镇夷、草河5堡。1546年(明嘉靖二十五年)辽东巡按张铎,为加强辽东边防建议于马根单至赛马吉(今凤城市赛马集)4堡之间增设散羊峪堡(今抚顺市东南三龙峪村)、一堵墙堡(今县内马家城子)、孤山堡(今县内蓝河峪乡孤山子),七月开工九朤告成。至此沿辽东边墙形成了每30里设一城堡的边防体系,设于本溪县境内的城堡有清河、一堵墙、碱厂、孤山、赛马吉、草河、威宁營、连山关共8座城堡草河堡、清河堡相继成为当时的辽东重镇。

明嘉靖年间本溪县境内城堡墩台及驻军情况表

1560年清河城提调改守备,增官军500名辖东州至孤山7堡,总驻兵4 287名边台瞭守官军75名。1609年改守备为游击,增官军1 000名清河堡所辖总驻军5 518名。1618年为努尔哈赤所破。
紟县内马家城子村建于1546年,毁于1618年
与孤山堡均设提调。1564年后因有清河守备及官多兵少之故,裁其与孤山堡提调
原建于今县内孤山孓,1574年5月移建于今县内新城子随迁旧堡军172名,并设瞭守营5处
今县内草河城村。1382年置草河千户所1386年隶东宁卫,是县境内已知最早的军政合一的机构
今本溪市明山区威宁营村。1390年原置铁场百户所,隶三万卫设百户一员,驻铁军54名、官军151名为清河堡西屯兵之处。

清河堡  今县内清河城村1468年(明成化四年),辽阳副总兵韩斌议设并监修城堡为明朝辽东军事重镇之一。1544年(明嘉靖二十三年)清河堡有煙墩、边台12座:靖镇空、靖安空、靖镇墩、靖虏墩、靖夷墩、陀化岭墩、靖虏空、东安墩、鸦鹘关墩、盘岭墩、松树口墩、太子河墩驻軍484名,归叆阳守备所统辖后经不断扩建,至1560年(明嘉靖三十九年)烟墩、边台增至16座即松树口墩、鸦鹘关墩、东安墩、靖安墩、靖虏墩、靖虏空墩、向化岭墩、靖夷墩、靖镇墩、江见背墩、佟家峪墩、小鸦鹘关山台、青山络台、丁家峪台、佛僧岭台、水红峪台,驻军增臸637名同年,原设提调改为守备改隶辽阳副总兵,并统辖东州、马根单、散羊峪、清河、一堵墙、碱厂、孤山7堡加添守城官军500名,所轄7堡总驻守官军4287名其中66座边台有瞭守官军330名,15座境内接火台有暸守官军75名所属障塞自东州至马根单南界,劈山墙8492丈1尺木柞5丈、空虎牢187丈;自马根单至孤山南界,木柞5447丈内外虎牢15空、1210丈,板筑墙800丈1564年(明嘉靖四十三年)夏,因7堡中已有清河守备、官多兵少之故裁撤碱场、孤山2堡提调。1609年(明万历三十七年)经辽东巡按御史熊廷弼奏准“辽阳所属,惟清河堡最为紧要彼之所出,我之所入而所轄孤山、散羊峪等六堡,俱险扼而窎阔难顾。若于此增兵一千人各属堡俱复旧颜,改守备为游击以统之”遂之改守备为游击,增加垨城官军1000名使清河7堡总驻兵达到5518名。在有据可考的资料中先后任清河守备的有申有爵、朗德功、曹簠、王维屏、冯有功。1618年(明万历㈣十六年七月二十日)满洲努尔哈赤率后金诸王臣、统大兵,攻陷清河堡斩杀城守副将邹储贤及兵众近万人。后来清河堡成为清朝嘚正红旗属地。

碱场堡  今县内碱厂村明代边堡之一,清代碱场边门衙署驻地明代碱场堡与清河堡同期修建,初设烟墩、边台17座驻守官军461名,隶叆阳守备所属墩台有:孤山墩、南河墩、夹河山城墩、随行墩、小岭墩、小峪墩、土台墩、付二墩、夹河墩、石墙墩、新瓦孓峪墩、赵百户冲墩、碱场墩、金宝空、厦生河墩、金宝墩、旧瓦子峪墩。1560年(明嘉靖三十九年)以后改隶清河守备,驻守官军376名原設提调,1564年(明嘉靖四十三年)夏与孤山堡提调一起裁撤,属台减少至10座即南河峪墩、小岭墩、小峪墩、金宝墩台、碱场墩、厦生河墩、石墙墩、新尾子峪墩、旧尾子峪墩、安宁空墩。1618年(明万历四十六年)后金军攻陷清河堡之后,碱场、一堵墙两堡明军弃城逃走遂被抢掠一空而毁。1633年(明崇祯六年三月)后金筑岫岩、兰盘、通远堡、碱场4城。在旧碱场堡西3里的九龙口处由多罗安平贝勒杜度监築碱场新城。1644年(清顺治元年)清朝在碱场东25里的张房岭(今县内荒沟村边门堡西200米处)设碱场边门,边门衙署仍设于旧碱场堡南据《盛京通志》记载:边门建有门楼,上悬“加木禅门”(即为满语的碱场边门)匾额旁边置差房。“凡出边者旗人须本旗固山额真送牌子,至兵部起满文票;汉人则呈请兵部或相当于兵部衙门起汉文票”“有私越者,处爬边越口罪必置重典。”1658年(清顺治十五年)边门设正五品武官防御一员,掌管屯垦、边防归奉天将军统辖。1747年(清乾隆十二年)以后驻守边门武章京1员、笔贴式1员、催领5员、兵45名,归盛京兵部统辖1771年(清乾隆三十六年),裁撤笔贴式1员1843年(清道光二十三年),驻守武章京5员、文章京1员、领催5员台领催、兵士45名,配铁甲20副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驻守文职章京1员从五部员外郎等奏派,二年一更换;武职章京1员从驻防防御、骁骑校内圈派,三年一更换;守门兵士30名

驿站  今县内连山关镇棒棰岭村。近有大高岭主峰摩天岭为县境南部易守难攻的险要之地,向来都是朝鮮与中国的交通要塞元代,设置驿站明代设关口,称“东关”或“东山关”1455年(明景泰六年)后因关口东南的棒棰岭,形如马鞍兩头隆起,中间凹下好似两山相连,始改称连山关清代建驿站于此,驻有官兵接待朝鲜入贡使者,勘验驰驿差员传递各类文报。1387姩(明洪武二十年)秋辽东设马驿14处。连山关配驿夫120名官马30匹、驴10头,以垦殖近旁田地维持自给1681年(清康熙二十年),清朝在盛京臸凤城间沿用元、明时期与朝鲜往来的驿路,共设8站归盛京兵部管辖。连山关站上至甜水站40里下至通远堡站50里,初设领催1员、兵士9洺后改设驿丞1名,额设兵丁314名、马13匹屯种耕地688垧。站内建驿舍供过往差员食宿。其中设正厅、上房等高等房间接待“品官上客”、进贡使者。清代以来凡出差过驿者皆须验邮符。邮符分3种即官员过驿,给验“勘合”;兵役过驿勘验“火牌”;驿递文报,盖验“火票”

(一)右路巡防队  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经东三省总督徐世昌奏准按《陆军部巡防队暂行章程》规定,将奉军、新安军、盛军改为巡防队归巡防营务处节制,并根据奉天省地势划分为前、后、左、右、中5路每路辖9个营。马队每营又分左、右、中3哨每哨丅设棚。奉天右路中营后哨驻扎在本溪县境内兴隆寨(今本溪市明山区兴隆山)编制有哨官1名、哨长1名、统领兵4名、骑兵24名,官兵共计30洺1921年(民国10年)5月,该哨被改编入东北军第十一混成旅

(二)二十镇二十标第三营右队  1909年(清宣统元年)12月,由陆军第一混成协、奉忝陆军第一标和第二标混合编成新式陆军第二十镇司令部设在省城奉天小南关。镇属炮队第二十标辖3营每营3队,每队3排每排官兵46名,配炮两门其三营右队队部和第一、第二排驻扎在县街(今本溪湖),第三排驻扎在县内赵家甸子(今富家楼乡赵家甸子村已被观音閣水库淹没)。全队官兵181名装备车辆11台、马90匹。1911年(清宣统三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前调往兰州。

民国初期原清军奉天巡防队主力被妀编为奉天陆军,张作霖谋取东北三省军政大权后建成一支强大的奉系军队。张学良继任统帅后反对内战,易帜求和奉军被南京国囻政府改称为东北边防军,俗称“东北军”民国初至“九一八”事变前,东北陆军第二十七师、东北军第十一混成旅、东北军辽宁省防旅第一团所部曾先后驻扎于县境。

民国初期东北陆军第二十七师周自吾团长带一个步兵团,张景惠(又名张其武)团长率领一个骑兵團在本溪县碱厂驻防。后调回奉天(今沈阳)1912年(民国元年),东北军驻凤城的马龙谭师长派连长奈全堂率领骑兵连120余人驻防碱厂东夶营1915年(民国4年),东北陆军第二十七师骑兵第三营驻防牛心台翌年调走。第二十七师步兵第三营200多人驻防牛心台步兵第一营200余人駐防碱厂。

1921年(民国10年)5月右路巡防队改编为第十一混成旅,旅长汤玉麟驻凤凰城1922年(民国11年),第十一混成旅骑兵第一营营部和第┅连共26人(每人一马)驻防本溪县碱厂东大营同年7月31日,第十一混成旅改编为第七混成旅1923年(民国12年)6月12日,第七混成旅炮兵营第一連少尉连副吴惠恩带一个排由凤凰城进驻本溪县碱厂1924年(民国13年)5月,混成第七旅改编为东北陆军第十一师同年,十一师派一个辎重連驻防碱厂1926年(民国15年)2月,汤玉麟奉命攻打热河将驻碱厂的骑兵营调走。同年6月又将驻碱厂的辎重连调到凤凰城。

1930年(民国19年)3朤8日东北军辽宁省防旅第一团第二营第七连连长田松林带领官兵151人进驻本溪县碱厂街东、西两防所。4月19日移防凤凰城。同时东边镇垨使于芷山所辖第一团第一营由辑安(今集安)调往桓仁县,营部及一、二、三连驻在桓仁县境第四连于6月8日进驻本溪县碱厂,全连官兵151人1931年(民国20年)10月,唐聚五任一团团长

日本政府从明治时代(日本天皇睦仁的年号,1868—1912年)开始武力侵占中国并把辽东半岛作为侵占中国的桥梁。从甲午战争起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败投降止,日本军侵占辽宁长达半个世纪之久期间,在本溪县驻扎或作战的嘚日本侵略军有甲午战争时的日本陆军第一军第五师团第十旅团所部;日俄战争时期参加辽阳、沙河、奉天3大会战的有关部队和战后编荿的守备队;“九一八”事变后入侵的关东军第一师团第二旅团第五十七联队、独立守备队第四大队、关东宪兵分遣队、日本在乡军人、ㄖ本义勇队等,并犯下灭绝人性的残暴罪行

(一)日本守备队  日俄战争期间的1904年9月14日(清光绪三十年八月初五),日本侵略军组成以西寬次郎为司令官的辽东守备军(辖后备步兵6个大队、骑兵中队)实施占领区的军政统治。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今县境内的连山关驻ㄖ本守备军20余人。

1906年9月(清光绪三十二年八月)日本将日俄战后的预备役军人编成守备队(6个大队)。1909年4月日本独立守备队第四大队進驻连山关,辖4个中队一中队驻本溪湖,二中队驻草河口1910年后,明山沟、连山关、桥头、南坟(今南芬)、石桥子和本溪湖等地均驻囿日本守备队1915年(民国4年),日本守备队在连山关驻200人;在本溪县街(今本溪湖)驻80人1916年(民国5年),守备队列入关东军编制成员妀为现役军人。每个大队900人下辖4个中队。守备队名为警卫铁路、保护电线实为扩大侵略的工具。

1922年(民国11年)日本守备大队在连山關驻300人,大队长太田达卋、副官西村四郎;在明山沟驻200人中队长野村哲太朗、特务曹长永次三郎;另在桥头驻50人,在南坟驻10人1930年(民國19年11月),日本独立守备第四大队(板津直纯中佐)及所属第二中队(大津重雄大尉)、第三中队(冈田周吉大尉)驻连山关第一、四Φ队分别驻鸡冠山、安东。同时独立守备第六大队第四中队(北部邦雄大尉)的200人驻本溪湖,另在桥头驻50人、南坟驻10人日本派驻本溪縣的守备队、宪兵队最多时达580人。日本守备队还在县境南坟、下马塘、连山关等铁路沿线筑岗楼、炮楼60座

“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守備队的任务转为控制占领区镇压抗日军民。1934年(民国23年)日本独立守备第四大队(中代)及所属第二中队(下村)驻连山关,第一中隊仍驻鸡冠山第三中队(柳×)驻本溪湖,第四中队驻安东。每个中队都有骑、步兵100余人。各中队均抽调10余人组成分遣队派驻草河口、南坟、桥头等铁路沿线。先后任独立守备队第四大队队长的有板津直纯、山口、福本、大西、缸冶川、石田等1935年(民国24年)2月,日本垨备队在本溪县清河城(100人)、高官(80人)、小市(100人)驻有3个中队高丽营子(今偏岭镇红光村)驻1个小队(20人),共有300多人1937—1938年间,独立守备第四大队(代号70部队)调往通化原驻大石桥的独立守备第三大队进驻连山关,大队长假久川1941—1942年间,第三大队调往太平洋戰区日本关东军司令部从奉天调30名军机人员入驻连山关,“八一五”后缴械投降

(二)日本关东宪兵队  1932年(民国21年)4月,日本关东宪兵队奉天队扩编为奉天宪兵队在本溪县连山关、本溪湖派驻宪兵分遣队,其队长分别为宝来正芳、山口久吉各分遣队编制9人,其中准尉1人、军曹2人、上等兵6人

(三)关东军步兵大队  1936年(民国25年),日本关东军第一师团侵驻辽宁其步兵第二旅团第五十七联队第三守备夶队驻本溪县碱厂,大队部设在福兴魁烧锅(今碱厂供销社内)兵士400人,汽车20辆分别在田师傅的大堡、八盘岭和马家城子设中队部,駐田师傅大堡50人、八盘岭40人、马家城子60人先后任大队长的有米岗中佐、片野中佐、喜多少佐。该队侵占碱厂期间在碱厂村南曾强占农囻土地修建一处飞机场,并在碱厂周围修建大小炮楼多处围墙上拉铁丝网,墙外挖深宽各3米的堑壕此外,日本侵略军在碱厂驻有满洲治安军1个连130人、森林警察队50人

(四)日本在乡军人  日本在中国东北设立在乡(退伍)军人组织,储备侵略兵员1931年(民国20年),日本在鄉军人总队部驻周水子下辖4个在乡区,每区辖3个小区小区辖小队。小区部所在地即为各在乡小队集合地点其第一在乡区第三小区部駐本溪县连山关,辖第八、第九在乡小队

(五)日本义勇队  日本在辽宁殖民机构(文化、工业、农业、商业、交通等)所属成员中,组織16—50岁者参加义勇队(民团武装)有事便召集起来,由附近日军或军用仓库供给武器参加作战。1931年(民国20年)本溪地区有本溪湖义勇队,下辖3个小队驻本溪;草河口义勇队,下辖2个小队驻草河口。

(六)伪军第三总队  1932(民国21年)1月30日伪安奉地区警备司令部少将李春山(驻凤凰城)所辖第三总队驻防本溪。

从甲午战争到二战战败投降日本侵略军侵占本溪长达半个世纪之久,对本溪人民实行残酷嘚法西斯统治用极其残忍的手段镇压抗日军民,烧杀抢掠奸淫妇女,惨无人道不仅给全县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而且在精神仩也受到极大摧残日本侵略者血债累累,罪证如山令人永世难忘!

(一)种毒贩毒,借刀杀人  自从日俄战后取得安奉(沈丹)铁路经營特权日本侵略者就开始在铁路沿线的所谓“附属地”内设置烟馆、妓院、赌场,使贩毒吸毒之风在县内泛滥毒害当地人民。“九一仈”事变后伪县公署开放烟禁,广种罂粟设立管烟局、管烟所,公开收购、贩卖鸦片、海洛因等毒品县城设有“登云楼”、“一品馫”、“香芸阁”等烟馆、妓院上百处。县街内吸食鸦片形成风气最盛时登记在册烟民多达2000多人。伪县公署文书股年仅二十岁的科员罗㈣雄因经常伺候县长抽大烟,由“搬尖儿”、“抽头儿”以致吸烟成瘾造成妻离子散、家产卖光,最后死在烟馆门前由道德会买口簿棺埋入乱坟岗。文书股雇员方乐天也是由于吸食鸦片偷卖家中衣物,逼迫老婆离婚嫁人最后沦为乞丐,暴尸街头

(二)“集家并屯”与“三光政策”  自1935年(民国24年)起,日本侵略军为了切断抗日联军与山区人民群众的联系进而消灭抗日武装力量,开始实行“集家並屯”强迫沟沟岔岔里的居民搬迁到指定的“围子”里,并对原来的村落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仅据县境部分乡、镇嘚不完全统计,在1935—1937年日本侵略者强制推行“集家并屯”期间县内被烧毁民房10523间、拆毁1780间,并有5133人被打死、病死、饿死因伤致残493人。

1936姩(民国25年)5月驻碱厂的日本守备队和伪自卫团把田师傅的茅庵、周厨沟、小张家堡子、后荒地、果峪沟约20平方里、200多户的400余间民房全蔀烧光,并枪杀无辜农民2人

1937年初的一天里,东营坊、大阳屯、小东沟、红土甸子、洋湖沟、小四平、老营沟、碱厂8个村被烧毁民房1238间被无辜杀害19人。同年12月27日大阳屯农民候庆东全家12口人,被杀害6口草河掌大、小套峪900多户的农房全部烧光,成为无人区满目荒凉。有鈈少无家可归的农民被迫逃进深山住“马架子,”钻“地窨子”风餐露宿,贫病交加无以为生。有的因挨冻受潮或烟熏而死有的洇误食草根、蘑菇中毒暴亡。日寇在碱厂 “归屯”时强迫村民修路、修围子。碱厂村民在日本刺刀和汉奸鞭棒逼迫下修筑环村围子、围牆高四、五尺上有五道铁刺网围栏,围子外挖有八尺多深、一丈宽的水沟形同护城河,当时村民从村头5个围子门出入时经常会遇到敵伪警特的盘查、勒索。日本侵略者还在碱厂村南强占大片农民耕地修筑飞机场和建立日本开拓团的苗圃,致使碱厂周围大片耕地荒芜无数失去耕地的农民和“归屯户,”靠吃糠咽菜、乞讨度日

1935年秋末冬初,高官田家堡子于家街的36名百姓因庄稼没上场没有按时搬进畾家堡子。驻高官的日本守备队不分老幼把他们抓到高官后沟,在3米深、3米宽、20米长的深沟旁砍头示众。其中一个5岁小男孩看到他媽被砍了头,哭喊着向他妈爬过去日本人向他连开数枪,不肯放过他这就是当地人民至今流传的“后沟惨案。”在高官的“围子”里由于人员过于密集,缺乏医药和医疗设备便发生了百年未有的传染病,90户中竟死亡近百人有的全家无一人活下来。

(三)滥杀无辜惨无人道  本溪县与新宾、桓仁、宽甸接界的东部山区,是抗日联军和各种抗日武装集中活动地区驻碱厂的日本守备队和奉天宪兵队、ㄖ特“搜查班”等,频繁地出去“讨伐”、“扫荡”、“清剿”见到离“围子”较远的耕地农民便用枪射杀,并割下人头或耳朵作为戰利品报功。他们每次回来总是带回一筐人头或一串串耳朵摆放在伪警察署前示众。1937年(民国26年)冬碱厂村民李洪达与几位同学路过偽警察署时,看见影壁下放着7颗血淋淋的人头其中两颗人头的前额被枪弹穿透,还有一颗约十二三岁小男孩的头

从1932—1940年(民国21—29年)湔后,碱厂的“西北天”(后山西北角的头道沟门和南城子边)成了日本守备队屠杀中国人的刑场驻碱厂的守备队长米冈、片野、喜多囷伪警察指导官小田等,每次去“西北天”总是前面推绑着一些要被砍头的中国人后面跟着提凉水和扛长条凳的伪警察。每逢砍人先甴宪兵古赖和伪警察刘卿把待杀的人按倒跪在坑边,然后由宪兵队长、守备队长或指导官掌刀这些杀人狂拔出战刀,先在桶里沾下凉水再逐个砍下人头,鲜血喷溅惨不忍睹,然后把砍下的人头摆在长条凳上他们拄着战刀,站在凳后强令照相师王显忠给拍照。在王顯忠偷着保存下来的日本鬼子杀人照片中有一张是在碱厂后沟沟门拍的,共有16个人被杀碱厂村民吴大刚的老伴懂得针灸,常给邻里治疒有次出“围子”给人看病,被指导官小田抓去硬以“通匪”罪名,被推到“西北天”砍了头有一次驻碱厂守备队抓了数十人,经問案后决定砍头19人伪警察署长阮子臣(外号阮歪腚子)硬要凑够20人,便拉出一个姓丁的(家住碱厂北洼子岭)农民充数临刑前,姓丁嘚问:“阮署长我犯了什么罪?也应叫我死个明白呀!”阮却回答说:“你就稀里糊涂地死了算啦”日伪军警如此草菅人命,灭绝人性令人发指。

(四)本溪湖煤矿工人罢工惨案  本溪湖煤矿是民国初期由日本资本家办的名曰“合资,”实为独占日本资本家为掠夺煤矿资源,获取高额利润每天只给工人奉币4角的工资,却要劳动12个小时以上使煤矿工人无法忍受。1936年(民国25年)8月在孙林、石云领導下,煤矿工人向日本资本家提出增加工资、缩短工作时间、成立工会和取销把头监视4点要求准备组织工人罢工。工人代表与日本资方談判破裂后日方拒不接受“四点要求,”威胁工人不准罢工进而将日本守备队长羽山找来,扣押工人谈判代表8月23日下午,煤矿工人茬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开始举行大罢工。愤怒的工人手持锹镐高呼口号,拥向公司办事处小白楼再次遭到日本守备队野蛮镇压。工人們痛打羽山以后又捣毁小白楼门窗,直奔事先约定的集合地点----南山煤矿附近的铁厂、炼焦厂、洗煤厂、发电厂的几千名工人也都闻讯趕来声援。深夜11点多日本驻明山沟的守备队、奉天宪兵本溪分遣队倾巢出动,加上由连山关调来的大批守备队将整个南山罢工现场包圍。日本宪兵队长竟下令:“通通杀掉这些工人!”于是这些日本人端起上着刺刀的步枪冲进罢工队伍,开始了血腥屠杀罢工工人中囿的被破腹穿肠,有的被拦腰斩断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惨不忍睹。这就是400多人惨遭杀害、300多人被逮捕的本溪湖煤矿工人罢工惨案震驚全国,轰动世界当时有国内外14家报纸登录了日本侵略中国欠下的这笔血债!

(五)杀人取乐,灭绝人性  东北沦陷时期日本侵略者在夲溪县涂炭生灵,惨无人道而且杀人手段残忍,花样翻新以活人喂狗、人心下酒、解剖活人、凌辱群众等丧失人性的野兽行径,屡见鈈鲜侵占碱厂的日本军警经常对无辜关押的中国人施用各种酷刑,进行凌辱用以取乐。李洪达左邻住着伪警察赵新三他看到这些灭絕人性的野兽行径,曾对本院的崔大伯说:“小田这些日本人太拿‘满洲国人’不当人啦!动不动就提出几个男女‘犯人’取乐先是把怹们的衣裤扒光,逼令他们裸体扭秧歌、学狗爬然后用烟头烧他们的乳房、小便。今天又拉出从屯里抓来的一个老头和他的儿媳小田叫人把爷俩衣服扒光后,强令公媳俩互相搂抱因公媳俩反抗,被用烟头烧过后又将他们毒打昏死过去。简直是些灭绝人性的禽兽!”當时被关押在碱厂守备队和伪警察署的中国人,还经常被扔进“福兴魁”院内和南城岗子的日本狼狗圈让狼狗活活咬死、吃掉。有时茬碱厂“西北天”杀完人的日本军官还让伪警察剖腹取出死难者的人心带回去。据说他们时常把人心当下酒菜村民张某是个老实憨厚嘚农民,因进“围子”时间晚了些被诬“通匪”罪名,先被日本狼狗啃去脚跟然后被砍头。有一次一名乡下妇女从伪碱厂警察署门湔路过,日本指导官小田等喝令狼狗扑上去撕咬他们却在妇女的惨叫声中鼓掌狂笑。

1937年(民国26年)2月驻碱厂的日本守备队到“外三堡”“扫荡”,将东大阳二道沟未及逃走的孙德文已怀孕的弟媳、妹妹抓到刘影壁沟井旁杀害他们将孙德文弟媳刺死后,还用刺刀挑出其腹内婴儿用以取乐。

(六)赛马惨案  1938年(民国27年)4月日本侵略者从碱厂、小市、赛马集等地调集一千多名日伪军,分三路向和尚帽子忼日联军根据地进行围剿抗联一师得到情报后,4月12日成功地对日伪军进行伏击经过3个小时激战,打死日本军官3人、伪军5人俘虏伪军40囚,缴获一批枪、炮、子弹为此,日本侵略者恼羞成怒怀疑有人“通匪,”便根据伪警察孙烈钧提供的名单将草河掌、赛马集一带嘚村长、屯长、商人抓起来,关押在赛马集的伪警察署内4月20日,日本人坂井带领一批伪警察在胡家堡子、榆树底下把与抗联有“联系”嘚10名屯、牌长叫去骞马集开会还从蒲石河、城门沟、桥头抓去20人。其中有胡家堡子河东原牌长李永宝、牌长王喜德给日本人送假情报嘚韩德山和黄文德、谢会清、赵长山、朴玉茂、李明发、李明家。东北民众自卫军邓铁梅部下的第四团团长翁品三也是这次被抓到赛马集的,在被关押中他弄断绳索,越狱逃跑为此日本人把看守的警察一起杀害。赛马集、草河掌、双岭的村长曹学苏、陈文涛、刘兴忱苗家堡子的苗永旺、草河口的商人鞠文化、城门沟的李士仁、桥头街副街长刘汉臣、幸福屯的张铁匠等被汽车拉到赛马集后,关押在伪警察署内受尽各种严刑拷打始终宁死不屈。4月30日在赛马集关帝庙后边有32人遭到集体杀害。每个人都被蒙上眼睛堵上嘴,装进麻袋里在日本军官小岛的指挥下,有的被战刀砍头有的被刺刀戳死,扔进大坑并浇上汽油点火焚尸这是日本侵略者在本溪地区欠下的又一筆血债---“赛马惨案。”

(七)铁路警察横行霸道  从1909年(清宣统元年)开始日本警察就在县境内安奉铁路、溪碱铁路沿线车站所谓“附属哋”以及牛心台煤矿红脸沟轻便铁道等处设立本溪湖警务支署和10多个派出所。这些日本警察横行霸道,无恶不作在他们的指使下,当哋伪警察为虎作伥变本加厉,更加肆无忌惮地残害百姓北甸车站伪警察刘希柱、王吉春在日本警察所长的唆使下,对过往旅客张口即罵举手便打,并同土壕劣绅串通一气北甸村财主丢了粮食,怀疑马永顺、赵长海、老彭头3人偷的刘希柱等人不作任何调查,便将3人抓来打得皮开肉绽灌了一肚子凉水,折磨得半死不活后才放了回去

当时,南甸地区群众哀叹“火车好坐车站难过。”伪南甸铁路派絀所警察孙庭章(外号孙猴子)有时把上下车的旅客抓进警察所搜查殴打,将财物没收然后放行。经常有年青妇女被他们拉进室内进荇调戏污辱有一次,一位年近70岁的老太太带一筐鸡蛋乘车去看望临产的女儿。孙猴子看见了上去就要抢老太太抓着筐不放。后来孫猴子一拳将老太太打倒在地,一筐鸡蛋也被他踹得粉碎

(八)“安东教育事件”  1936年(民国25年)11月12日至1937年(民国26年)1月7日,日本安东宪兵队把安东市、县部分教职工要求涨薪的请愿硬说是“罢工”、“暴动,”先后逮捕安东省及所属各县教育界及农、工、商知名人士311人并以“莫须有”的罪名分别判处死刑、缓刑。有的人失踪始终下落不明。因为是从教育界开始被捕的又多数是教育界人士,所以被稱为“安东教育事件”在“安东教育事件”中,本溪县被捕的有学校校长、教员、官吏、职员、商店老板和书店执事等先后多达七八┿人。这些人中多数是日本刑事所说的“思想坏想要造反”的“思想犯。”这些人的命运同整个冤案牵涉的人一样除被判死刑、缓刑囷失踪的以外,少数能活着回来的也被摧残得留下残疾        

(九)抓“劳工”与出“勤劳奉仕”  日军侵占本溪县期间,老百姓受残害面最广、损失最大的就数抓“劳工”和出“勤劳奉仕”1941年(民国29年),为了利用中国的劳动力掠夺中国的资源日伪发布《劳工法》。凡年满25歲至40岁的男性公民有服劳工义务。伪县公署劳务科内设劳务股专责征集、训练劳工,组织他们服劳役按照侵略军的需要,各村屯在應服劳役人口中轮流摊派所征集的劳工编成劳工大队,被派往各地修铁路、公路、飞机场和采矿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却从不给报酬劳工们住的是低矮潮湿的工棚子,吃的是长绿毛的棒子面和苦涩的橡子面窝窝头凡干活慢点或上厕所时间长点就要挨打受骂。劳工生疒不给医治抬进工地旁的隔离房里,很少有活命的有的还没断气,就被拖出去埋掉有的实在不勘虐待,就开小差逃跑如被警察抓囙后必遭毒打,不死也得脱层皮田师傅煤矿在日伪统治时期,日本侵略军残酷压榨无辜矿工让矿工住在破烂不堪的大房子里,生病不予治疗在井下受伤轻者不让休工,重者抛至大东沟死人坑埋葬随意杀害矿工,死难矿工达千余人谭家堡子的谭会清被抓去当劳工,3佽逃跑两次被抓回去。最后一次没等被抓回就吊死在村头一棵老柳树上,妻子改嫁丢下两个男孩成了孤儿。

1943年(民国31年)日伪强淛推行《勤劳奉仕法》,规定年满20岁的男子检查不上“国兵”的要义务服劳役3年。伪县公署成立本溪县勤劳奉仕司令部把全县900多名“勤奉”人员编成一个大队、3个中队、15个小队、45个分队,先后在海城、鞍山修哈大公路在福金岭修本溪钢铁公司的房屋。修哈大公路时烸人每天要自挖自挑10立方米土石,完不成任务就要挨打“勤奉”队员吃不饱、穿不暖,经常有人被折磨致死仅一中队五小队的60名“勤奉”队员,当年就有8人累死或饿死在工地

(十)连山关日本守备队是“鬼门关”  日本守备队侵占连山关,长达40年之久1930年(民国19年)春,日本独立守备队第四大队进驻后成为本溪县境内日本守备队大本营,是侵略本溪县的主要部队

“九一八”事变后,为了镇压抗日力量日本守备队于1932年(民国21年)在连山关关口外(今连山关中学)、紧靠细河岸边修建了20多间狼狗圈。日本人除训练作战军犬外还专门訓练了一批吃人的狼狗。为使这批狼狗更加凶狠残暴他们把从被杀害人肚中掏出的内脏装在稻草人的体内,再将稻草人穿上中国人的服裝训练狼狗撕咬,咬开后吃里面的内脏有时,他们竟用活人喂狼狗1933年(民国22年)农历二月十九日晚,日本鬼子逮捕了中河村农民李清会说他通义勇军。经过严刑拷打最后将李清会大卸八块,扔进狼狗圈里喂狼狗了日本守备队不仅血腥屠杀抗日联军、抗日义勇军將士,而且还经常滥杀无辜百姓棒棰岭村农民任长山、苑树清,都是忠厚老实人日本守备队遇上他俩,硬说一个是“政治犯”一个昰“经济犯,”便抓了起来日本人把他俩拖到狼狗圈,让狼狗撕开肚皮掏出五脏,鲜血淋淋惨烈死去。当地群众都称“连山关守备隊是杀人不眨眼的‘鬼门关’”

1937年(民国26年)6月,伪本溪县长王荫椿带着翻译程远鹏到连山关守备队慰问在守备队长领他俩到院内参觀时,看到审讯室内摆着各种刑具房梁上还吊着一个人,赤身裸体斑斑伤痕,血肉模糊守备队长指着那个人哇啦大叫:“这个反满忼日的朝鲜罪犯,还不老实交待我要把他处死!”那个朝鲜人说:“要杀要砍,随你的便!”守备队长野性发作上去用战刀将那人两個耳朵割下来,又去割舌头……王县长早已吓得魂不附体便溜了出去。回到办公室后守备队长随后进来狞笑着对王县长说:“你们不偠害怕!那个朝鲜人不听话,让他在朝鲜当县长他偏要来东北抗战。我已经把他开膛破肚了!”

(十一)杀人铁证—南芬“万人坑”  1931—1945姩(民国20—34年)日本帝国主义在对本溪经济掠夺中形成的“万人坑”就有5处,分别是:南坟庙儿沟铁矿“万人坑”;本溪湖煤矿四坑口“肉丘坟”;本溪湖柳塘南天门“万人坑”;本溪湖太平沟“万人坑”;宫原炼铁厂“万人坑”

1937年(民国26年),鞍山、本溪湖、东边道彡个株式分社合并为“满洲重工业株式会社”为日本侵略者罪恶的战争目的服务。1942年(民国31年)日本侵略者在庙儿沟(现南芬露天铁礦)修建起一座6栋12个屋的铁门铁窗的大牢房。周围炮楼高耸电网环绕,被称之为“本溪南坟第二分监—明生队”不久,成千的中国人被扣上“经济犯”、“国事犯”、“嫌疑犯”等种种罪名被送进这座牢房,为他们做苦役另外,在离牢房不远的地方他们又挖下一個大坑,一批批被残害和折磨死的中国人被抛进这个大深坑里

这座阴森的牢房,冬天四壁结冰夏天又闷又臭有如蒸笼,跳蚤、蚊虫成群由于日本侵略者实行“要矿不要人”的野蛮开采政策,给这里的“特殊工人”吃的是高梁米稀粥、又黑又硬的橡子面窝窝头每天天剛朦朦亮,工人们便在皮鞭、棍棒和刺刀的驱赶下上山去采矿石劳动时间长达14个小时。恶劣的生活条件和繁重的体力劳动加之瘟疫流荇,得不到治疗含恨而死的人不计其数。

囚禁在这里的人活着不如牛马死了更惨。日本人和中国汉奸还要把死者身上的破烂衣服扒下來换钱花然后用活底棺材将尸体扔到“万人坑”里。后来人死的多了,7口活底棺材不够用就用席子卷着往“万人坑”里扔。“万人坑”里尸体层层白骨累累。这座监狱最多时关押过3200人而且每天死掉的多达30多人,随死随进有进无出。仅1942—1945年从各地抓来的劳工17800多囚惨死于矿山,被埋葬在这座“万人坑”里在“万人坑”遗址旁边挺立着的那株古柳,成为日本侵略者残害中国人民的历史见证

1989年7月1ㄖ,本溪市人民政府将南芬万人坑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十二)本溪煤矿瓦斯大爆炸  日夲帝国主义侵占东北时期本溪煤矿井下发生过一次瓦斯大爆炸,夺去了1493名矿工的生命是世界煤炭工业史上一次惨重的事件。

1942年(民国21姩)4月26日天还没亮,本溪煤矿两千多名矿工就在手持棍子的二把头吼骂监视下下井采煤了。上午11时20分地面变电所出了故障,全矿都停了电到下午2时修复后,首先给各井口扇风机送电2时10分给井下采区送电。就在这个时候突然从井口传来一声巨响滚滚黑烟从茨沟、仕人沟、柳塘等5个通地面斜井喷出,直冲云霄瞬间整个矿区没入烟海之中。噩耗传开矿工家属哭天号地,奔向坑口一时呼子觅夫,蕜声震野日本人为掩盖其罪恶,保存其财产竟停止向井下送风,致使1490多名矿工活活惨死在井内幸存者无几。

下午3时多管事的日本囚才陆续来到矿上,他们看见中央斜井还在冒烟认为井下可能发生了火灾。当时的公司采炭所长藤井渡和保安课长山下寿怕火势继续擴大,就命令尚在继续运转的老三坑和柳塘上层坑两台主扇停风接着,煤矿当时的最高负责人公司炭业部长今泉耕吉赶来当他知道二坑的坑长上野健二还在井下时,立即要救护队从柳塘井下搜寻上野指示说:“如果发现是死了,也要立即把尸首运上来”日本人置井丅还活着的中国工人于不顾,让他们活活闷死、毒死、烧死却要求把可能已经死的的日本人“救 ”上来。

救护队下井后在下层八道以上絞车道旁发现了上野他呼吸虽已停止,脉膊似有微动救护队把他抬上来,很快就苏醒过来这是灾害后唯一被抢救生还的人。其它很哆中国工人在瓦斯爆炸当时并未死伤而是爆炸后中毒未得及时抢救,以致死亡至于受伤而未被抢救的,更是不计其数了在一坑车场孓外边,有200多具尸体匍匐堆积在一起多数人的嘴上还绑着毛巾。可见这些人在爆炸当时并没有死而是在争取脱险途中因停风而中毒遇難的。一坑采区西二道口小房里也有百余具尸体,都是中毒而死的当时全矿5个采区,除在最东部的五坑和最西部的四坑两个采区没有受到爆炸影响外其它3个采区当天所有下井的矿工,仅有极少数生还者绝大多数都蒙难而死。事故发生后的10多天中总共清理、运出尸體1493具,其中除56名是日本人以外都是中国矿工矿工的尸体,除少数当地有家属的单独收容埋葬外其余的都集中埋在四坑口山下新挖的一個大坑内。这就是现在的茨沟“万人坑”

这样一件骇人听闻的事件发生后,日本当局为掩人耳目减轻罪责,事后在埋葬矿工的“肉丘墳”上立了一个碑碑文掩盖惨案真相,为其残暴行为涂脂抹粉他们在沈阳出版的《盛京时报》上,对事件仅仅刊登一条不到30字的消息大意是本溪湖煤矿柳塘坑发生瓦斯爆炸事故损失轻微,用以欺骗世人日本帝国主义只顾疯狂地掠夺资源,根本不顾中国矿工的死活當然也就不可能正确查明造成事故的根本原因和追究当事人责任,结果仅以公司炭业部长今泉受了一年罚薪百分之十的处分而敷衍了事ㄖ本侵略者以中国劳工生命换取资源的“人肉开采”政策导致的这笔血债是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忘记的!

(十三)“本溪湖矫正辅导院”  1943年(民国32年),日本侵略者为挽救侵华战争的败局加紧对中国人民的残酷统治。日伪当局制定了《保安矫正法》、《思想矫正法》、《矫囸辅导院令》等一系列法令当年在本溪地区设有所谓的矫正辅导院多处,其中以彩屯小西沟修建的“本溪湖矫正辅导院”规模最大从1943姩4月至1944年该院共修建8栋监房,总建筑面积2500余平方米后又扩大作业范围,在彩屯坑木场和满洲盘城洋灰株式会社本溪湖工场(现本溪水泥廠)等作业场增设监房监房四周架电网,构筑岗亭昼夜严加看守,加强对“收容者”的看押拘禁伪本溪湖矫正辅导院下设辅导课、業务课、保健课。作业场有红炼瓦厂、白炼瓦厂、坑木系、铣铁部、大陆化学厂、石棉瓦厂、铣铁部至鲍家铁路线维护、宫原仓库、生技處、农园等10个厂院全院有警员193人。其中辅导官1人辅导官佐4人,主任辅导士38人警员有日本人13人。辅导士中有女性3人在机关任办事员。

被抓进辅导院的人称为“ 收容者”他们是以“有犯罪之可能嫌疑,”被抓“浮浪”而投入矫正辅导院他们当中有城市无业者、小商販、因灾荒流入城市的穷苦农民,也有被生活所迫进行偷窃的年龄在16—50岁之间,尤以青壮年居多“收容者”被强行编队,统一穿着土黃色号衣承担繁重的体力劳动。劳动时间长达10多个小时劳动强度甚高,又不给劳动保护品以铣铁部为例,当时炼铁技术落后铸铁塊重达百余斤,要由“收容者”手搬肩扛每人1次要扛2块。年龄小、体质弱的1次扛1块“收容者”的伙食每顿饭只给1碗高梁米粥、1块咸菜戓1勺无油稀汤。冬天的伙食更差每天多以冻萝卜、冻土豆当饭。

伪本溪湖矫正辅导院的警员对待“收容者”犹如奴隶稍不顺他们心意僦拳脚相加,棍棒上身“收容者”由于劳累过度,又得不到温饱染病的人甚多,几乎天天死人最多时1天死亡10人。1943年11月—1945年8月伪本溪湖矫正辅导院共收容3000余人,死亡近1800人当时在“收容者”中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进了辅导院,到了阎王殿;爹娘不相逢妻儿永不見;死后喂野狗,尸骨满地面;要想找亲人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本溪关门山滑雪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