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提议建立帝国内阁,被俾斯麦号战列舰拒绝

德意志帝国首任宰相----俾斯麦晚年的醒悟
奥托·爱德华·利奥波德·冯·俾斯麦(:Otto
Eduard Leopold von Bismarck,日-日),,首相(-),首任,人称“铁血宰相”(:Eiserner Kanzler;“铁”指,“血”指)、“德国的建筑师”及“德国的领航员”。被称为“铁血宰相”的俾斯麦
俾斯麦是德国最卓越的,担任普鲁士首相期间通过一系列铁血战争统一德意志,并成为德意志帝国第一任(又译“帝国总理”)。俾斯麦是,维护专制主义,镇压了80年代的运动;但他通过,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工人养老金、健康和医疗保险制度,及。由于其对德国统一的贡献,加上卓越及伟大成就,俾斯麦最后获升任为德意志帝国陆军上将。1871年,就任德意志帝国总理的俾斯麦
德国统一后,俾斯麦一下子成了人们无比崇拜的民族英雄,这促使他欲望的烈火熊熊燃烧。他根据自己的“身段”,定做了1871年德意志帝国的第一部宪法,把宰相规定为“一人(皇帝)之下,万人之上”的大权独揽者。他只对皇帝一人负责,不对议会两院低头,议会不能提出对宰相的信任或不信任的决议案。各部大臣事实上是由宰相任命。宰相不仅是皇帝之下的帝国最高行政长官,还是议会的领袖。因为他兼任联邦议会主席,监督议会工作,皇帝公布帝国法律时,须由宰相部署。这种政体既非标准的议会内阁制,又非典型的君主立宪制,集中体现了俾斯麦的意志。中年時代的俾斯麦
  但是,俾斯麦的权力毕竟来自于皇帝对他的信任,取决于皇帝的好恶。这样他就难逃人类历史上皇权与相权演进规律的制约。中外君权与相权的关系主要具有两大特点:一是由于相权源于君权,宰相人选必然会随着君主个人的喜怒哀乐而不断变化;宰相权力也必然会随着君权的不断加重而削弱。二是宰相作为百官之长、政府首脑,在长期运行中必然形成一些稳定的习惯规则,必然具有一些相对独立的自主性。这种自主性难免不与皇帝的多变性情发生摩擦和对抗,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宰相凶多吉少。少年时期的俾斯麦
  俾斯麦的铁血政策之所以能够呼风唤雨20年,最根本的是靠威廉一世的信任。然而,且不说古今中外的皇帝与宰相都很难做到亲密无间、持之以恒,更何况像俾斯麦这样极度自负、专横的人!好在威廉一世是个性格软弱,为了事业不计个人得失的君主,能够宽恕俾斯麦的野性。每当威廉一世不听俾斯麦的意见时,他就以辞职相威胁。他曾得意地对别人说:“当我以辞职恐吓的时候,老头子就会呜咽流泪地说:”现在连你也不理我了,我怎么办呀?‘“然而,皇帝不可能都像威廉一世这般模样。1889年3月,30岁的威廉二世继位。年轻气盛的新皇帝不能忍受俾斯麦的趾高气扬,一场权力之争就开演了。
俾斯麦是19世纪德国政治家,经一系列战争统一德国  
普鲁士过去有项法令,规定内阁大臣不得越过宰相直接向国王反映情况。俾斯麦一直用这项法令禁止大臣与皇帝的接触。威廉二世要俾斯麦立即废除它,俾斯麦则坚称这条法令必不可少。图穷匕首见。不久,一个穿着雍容华贵的陆军将军奉皇帝之命,登门询问俾斯麦,那项法令何时取消,俾斯麦傲慢地答道:“这个阁令不能取消!”第二天早上,汉克军长带着皇帝的命令来了,要他立刻取消旧的阁令,“不然的话,皇帝要你立刻辞职,而且必须于今日下午两点亲自入宫面呈!”
晚年的俾斯麦
  下午开完会,俾斯麦回到家,才知道他刚才不在时,皇帝又派人登门催促他递交辞职书。俾斯麦此时的脑子清醒了许多,客气地说道:“我做了28年的官,为国家做了很多事,我要在历史的审判台前表白我自己!”随后他便口授辞职书,第二天早上略加润饰,将它送入了宫中。皇帝根本不睬俾斯麦信中的哀求与表白,马上批准了他的辞职。念及舆论的压力,皇帝本想重用一下他的儿子,可俾斯麦遗传给儿子的死要面子的秉性,使他与父亲一起打道回府。
俾斯麦号战列舰(Bismarck)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艘闻名于世的德国战列舰,为俾斯麦级的一号舰。名称的来源是19世纪的德国铁血首相奥托·冯·俾斯麦,而俾斯麦号其中一个成名原因是在1941年5月的丹麦海峡海战中击沉了被称为英国皇家海军的骄傲-胡德号战列巡洋舰
  威廉二世并没有放弃对无职无权的退休老臣的防范。他派密探监视到夫里特利士鲁看望俾斯麦的人,以致许多胆怯的客人为躲开密探,只好在布肯下车,换乘无人监视的本地火车并步行一段路。凡寄给俾斯麦的公函,威廉二世都要到邮局亲自拆开审查。在1897年庆贺威廉一世百年冥寿时,二世向先皇的许多旧臣表示诚意,但却只字未提俾斯麦。晚清重臣李鸿章与俾斯麦的合影。1896年李鸿章访问欧洲,会见了已退休的前首相俾斯麦,并进行了会谈
  这时的俾斯麦终于明白了,离开了皇权的支撑,他什么也不是;对皇权的制度约束是必不可少的。他在回忆录中写下了最后的忏悔和期盼:“我过去的尽职行为也许恰巧是造成德意志走向衰落、没有骨气的原因。现在我们最要紧的事情就是巩固帝国议会,使它不再退化。若是继续放任它的退化,前途不堪设想,危机即将到来。我赞成真正、普遍、独立的选举,赞成民主共和政体。也许上帝会赐给德意志新的光荣时代,但这个光荣时代必将以民主共和为根基。”
  晚年的俾斯麦经常徘徊于森林小道,酷爱森林,直言树林是他的祖先。在宦海沉浮一辈子的他此时大梦方醒:“森林里有自由的空气、温暖的阳光以及和煦的微风,那里就是我最后的休憩之所。”日,他最后的愿望实现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英国人Sir John Tenniel所画的历史漫画《Dropping the Pilot(俾斯麦下台)》(1890年)非常有名。根据当时的法律,免去俾斯麦职务的应该是A.帝国皇帝B.内阁成员C.帝国议会D.联邦议会 - 跟谁学
跟谁学学生版:genshuixue_student精品好课等你领在线咨询下载客户端关注微信公众号
搜索你想学的科目、老师试试搜索无锡
跟谁学学生版:genshuixue_student精品好课等你领在线咨询下载客户端关注微信公众号&&&分类:英国人Sir John Tenniel所画的历史漫画《Dropping the Pilot(俾斯麦下台)》(1890年)非常有名。根据当时的法律,免去俾斯麦职务的应该是A.帝国皇帝B.内阁成员C.帝国议会D.联邦议会英国人Sir John Tenniel所画的历史漫画《Dropping the Pilot(俾斯麦下台)》(1890年)非常有名。根据当时的法律,免去俾斯麦职务的应该是A.帝国皇帝B.内阁成员C.帝国议会D.联邦议会科目:最佳答案A解析
知识点:&&基础试题拔高试题热门知识点最新试题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关于跟谁学服务支持帮助中心论“铁血宰相”俾斯麦;张玉凤;(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09级学号:105;摘要:德国历史上的“铁血宰相”俾斯麦用其铁腕将四;关键词:俾斯麦;“铁血政策”;德国的统一;日,威廉一世在凡尔赛镜厅被立为;一、有利的国内外形势;就国际环境而言:首先,普鲁士的最大阻碍――俄国,;①镇压太平国运动;同沙俄争夺中亚;国内发生政治危;际上被孤立,国家
论“铁血宰相”俾斯麦
(东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 2009级 学号:)
摘要:德国历史上的“铁血宰相”俾斯麦用其铁腕将四分五裂的德意志改革为一个统一的发达的德国。他用“铁”与“血”实现了普鲁士的霸主地位,成就了德意志民族的统一。同时,俾斯麦既维护了容克地主阶级的利益,又保护了资产阶级的权益。他巧妙地使两个阶层互相妥协。他高喊民族主义的口号,使国内人民万众一心;在国外,发动三次王朝战争。最终俾斯麦成就了德国的统一,而德国亦成就了俾斯麦这位“铁血宰相”。
关键词:俾斯麦;“铁血政策”;德国的统一
日,威廉一世在凡尔赛镜厅被立为帝国的皇帝。一个统一的德意志民族重又屹立与欧洲大陆上。在德意志的统一进程中,“铁血政策”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当时有利的国内国际环境下,俾斯麦审时度势,通过普丹、普奥和普法战争,一步步实现了德国的统一。
一、有利的国内外形势
就国际环境而言: 首先,普鲁士的最大阻碍――俄国,由于其盟友奥地利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的背板,导致战争失败导以及由此引起的国内政治经济危机。借此机会,俾斯麦发挥他在外交上的才干,利用俄同英、法、奥在中东和巴尔干的矛盾, 实行亲俄政策, 稳住沙俄, 牵制英、法、奥, 使俄不干涉德志内部事务, 在俾斯麦发动对丹、奥、法国战争时保持中立的。英国, 忙于对拉丁美洲国家进行经济侵略; 在中国建立半殖民地, 与清政府勾结
①镇压太平国运动; 同沙俄争夺中亚; 国内发生政治危机。法国拿破仑三世穷兵黩武,在国
际上被孤立,国家整体实力下降,也就不会去干涉别国的斗争。
在国内,19世纪中叶,德意志的工业和经济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有了长足的发展。资产阶级的力量不断壮大,他们需要更多的原料产地和统一的商品市场,因此,他们要求民族统一。1858年成立的德意志经济学家协会,1861年,成立了全德性的商会“德意志商会”,都鼓吹德国的统一。在政治方面,1859年9月成立了德意志第一个跨邦的政治组织。这个民族主义组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性质。它的会员大多数来自于中层和上层的资产阶级。资产阶级提出政治上独立,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要求。但因其最终未能提出一条独立的统一道路,他们的政治愿望未能实现。由此,他们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与贵族结成同盟。在1848年的革命中出现的“大德意志道路”与“小德意志道路”,60年代时都已分别成为奥地
②利和普鲁士君主国手中的工具。到底是由普鲁士还是奥地利领导统一的国家呢?
历史证明,普鲁士取得最后的胜利。在19世纪50、60年代,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德意志的经济发展迅速,德意志资产阶级的力量增长迅速,其中普鲁士的资产阶级发展得最为① 张淑贤:论俾斯麦在德国统一中的作用,长春:长春师范学院学报,第19 卷第1 期,2000,第24 丁建弘:《大国通史――德国通史》,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第201页。
突出。伴随而来的是容克地主阶级的衰退。因此,19世纪的普鲁士的社会性质逐渐发生变化,资本主义经济成分越发浓厚,不断向资本主义社会过度。资产阶级要求统一市场的愿望转变为要求民族的统一。另外,普鲁士的关税同盟扩大为国内市场,这就使得小德意志国家的经济同普鲁士的经济逐渐融合,这促成了普鲁士的经济实力增长以及群众基础的不断壮大。最后就是,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失败后,失去了霸主地位,并与奥地利决裂。奥地利失去了靠山,且俄国与普鲁士结成了同盟。这再次增强了普鲁士的信心。普鲁士在经济和军事的势力都胜于奥地利。
此外,普鲁士能统一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功不可没。
二、“铁血思想”的形成
1815年,奥托?冯?俾斯麦出身于勃兰登堡省的一个贵族家庭。父亲是一个容克地主,母亲出身于书香门第,有资产阶级家庭背景,俾斯麦在柏林就读大学期间,受到了资产阶级思想的教育和影响。在家庭和教育的影响下培养出一个资产阶级化了的容克地主俾斯麦,他代表了普鲁士的两大支柱――贵族和官僚。然而,在工业革命的侵袭下,俾斯麦代表的容克地主阶层“家道中落”,为资产阶级所打压。
俾斯麦曾担任候补文官,但他多次违反规章制度,对官僚政治及其作决定时采用的会议形式十分反感。他所以最后辞去国家公职重返克呢帕霍夫家庭庄园当农场主,可能有一些外部原因,实际上这是这位乡村贵族的追求独立的决心作出的反叛行为,也是一种禀性的优越
①感对限制和监督的反抗。这可以视作他身上的资本主义自由因子的影响,为后来俾斯麦实
行与资产阶级相妥协的政策埋下了伏笔。
在俾斯麦的政治思想中,“铁血政策”是最重要的,影响也是最深远的。“铁血政策”的形成共经历三次转型。
最初,作为一个容克阶级的代表,他的使命是维护君主制政体。俾斯麦进入联合邦议会,被称为“头号保守派容克”。当时俾斯麦受到一些好友的影响,与波拉美尼亚的一些虔诚派教徒建立了紧密的联系,这一教派相信对圣经的逐字逐句的讲解。把宗教上严格的正统观念
②和政治上一成不变的保守主义结合在一起。这个时期的俾斯麦极力主张保护传统的社会制
度,乃至保护领主裁判权和狩猎权。
到了50年代,特别是俾斯麦提任普鲁士驻法兰克福联邦议会公使之后,他的政治思想从极端保守主义转变为现实主义。他的立场放大,从容克地主阶级利益扩大到国家利益。他企图奠定普鲁士在德意志的霸主地位,以此来维护容克地主的权利,巩固其地位。
俾斯麦见证了资产阶级权势的一步步扩大。资产阶级要求改革和参政的呼声也越发高涨。俾斯麦意识到资产阶级势力的强大,他主张应与其携手并进,共同合作以实现德意志的统一。这就要求资产阶级与容克地主相包容,相妥协。另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俾斯麦代表的宫廷党的政治势力正日渐衰弱,而自由主义贵族的《周报》党势力却不断上升。俾斯麦不得不拉拢资产阶级以扩充普鲁士的革命力量。1856年俾斯麦在周密的考察了普鲁士内政外交后,提出了系统的普鲁士对德意志兰和欧洲的政策备忘录。这项政策的出发点是所谓“普
③鲁士国家利益”,要求把“国家利己主义”作为大国政策的“唯一健康基础”。这样容克地
主和资产阶级就拥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普鲁士国家的权益,就有义务打退他们共同的敌人――奥地利。
【联邦德国】卡尔?艾利希?博思等:《德意志史(第三卷上)》(张载扬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第216页。
② 【德国】卡特?拉夫:《德意志史》,波恩Inter Nationos出版,1987,第124页。
③ 丁建弘:《大国通史――德国通史》,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第210页。
约从1862年起,俾斯麦的政治态度再次发生转变,他从一个普鲁士的强权政治家变成德意志政治家。他的野心再进一步,企图统一整个德意志民族。俾斯麦深受意大利战争的影响。意大利自由的民族运动既战胜了民族主义者的过火行动,有战胜了欧洲列强的不信任,
①并且不顾重重阻力通过斗争建立了一个民族额宪政国家。从意大利国家的建立中,俾斯麦
领会到只有通过战争才能实现民族的统一意志。他看到了民族统一的巨大力量,坚定了俾斯麦利用德意志人民的民族力量的信念。
1862年,47岁的俾斯麦被任命为内阁临时首脑,在9月30日的普鲁士议会预算委员会上,他提出了统一问题上的政纲“普鲁士必须积聚自己的力量并将它掌握在手里以待有利时机,这种机会已被错过好几次。维也纳条约所规定的普鲁士国界是不利于健全的国家生活的。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与多数议决所能解决的――这正是1848年和1849年所犯的大
②错误――而是要用铁和血来解决。”俾斯麦要求用武力和战争的手段实现德国的统一,同时
他提倡的民族主义为他招揽来资产阶级的力量支持,为他实现统一的目标减少了一道障碍。这场演说成为日后俾斯麦“铁血政策”一词的来源。
三、“铁血政策”
俾斯麦的“铁血政策”的具体表现是三次王朝战争。
普丹战争,这是为了巩固俾斯麦自身在普鲁士的地位而发动的一场战争。作为容克地主阶级的代表,资产阶级对俾斯麦十分排斥,因此俾斯麦必须为自己打好基础,在普鲁士站稳脚跟。俾斯麦以丹麦于1863年颁布的新宪法不利于德意志民族的利益为由,发动了普丹战争。
普奥战争。1866年,俾斯麦将矛头直指劲敌――奥地利。战后,普鲁士成立了一个北德意志联邦国家,并且成功地将奥地利赶出德意志。普奥战争是德意志迈向统一的一大步。
普法战争,是实现统一的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拿破仑三世将南德意志诸邦划入自己的势力范围内。所以俾斯麦必须打败法国才能将南德并入北德,实现统一。
日,在普鲁士胜利引起的一片狂欢声中,在拿破仑帝国倾覆后的废墟上,
③在饥饿和准备战斗的巴黎人民面前,俾斯麦正式宣告成立新的德意志帝国。这是俾斯麦“铁
血政策”赢得的战利品。
德国的统一是一个必然的历史事件,俾斯麦顺应历史的潮流,以自己独到的思想引领德意志人民加快统一的步伐。把德国带入现代发达国家的行列。我们应该对俾斯麦在德国统一中发挥的作用加以肯定。事实上,德国早已回报给俾斯麦“著名的现实主义政治家和民族统一的英雄”的实至名归的称号。
② 【德国】卡特?拉夫:《德意志史》,波恩Inter Nationos出版,1987,第130页。
【英国】艾伦?帕麦尔:《俾斯麦传》(张连根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第98页。
丁建弘:《大国通史――德国通史》,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第221页。
参考书目:
⑤ 张淑贤:论俾斯麦在德国统一中的作用,长春:长春师范学院学报,第19 卷第1 期,2000年。 丁建弘:《大国通史――德国通史》,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年。 【联邦德国】卡尔?艾利希?博思等:《德意志史(第三卷上)》(张载扬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年。 【德国】卡特?拉夫:《德意志史》,波恩Inter Nationos出版,1987年。 【英国】艾伦?帕麦尔:《俾斯麦传》(张连根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幼儿教育、小学教育、高等教育、中学教育、生活休闲娱乐、文学作品欣赏、专业论文、俾斯麦85等内容。 
 美国二战衣阿华级战列舰跟德国俾斯麦级战列舰谁强_军事/政治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美国二战衣阿华级战列舰跟德国俾斯麦级战列舰谁强 俾斯麦级没有和美国海军的战列舰...  德意志帝国时期俾斯麦的外交战略小组成员:___ 完成日期:___ 内容摘要本篇文章第一部分对于德意志帝国所处的背景做了简要的分析阐述, 点明了 德国当时面临的一些问...  而俾斯麦对君主的回话,确是更为出名:“是呀,到了那个时候,我们都会死 [1] [2] [5] [德]鲁特维克,《俾斯麦》,韩洁等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9 年版...  俾斯麦系列保健食品浓缩本草精华,萃取天然营养俾斯麦致力于从全球引进新技术、采购好原料、生产好 产品,恪守一套近乎苛刻的原料来源审核制度,在全球范围 内精选最合适...  俾斯麦的沉没 德国战舰俾斯麦号生死存亡淹没回放!! 当年英国人并没击沉她,只是击中了四个弹孔 二战时期,德国战舰俾斯麦号被以为是其时最具杀伤力的海上死神,也是最...  【关键词】俾斯麦模式/贝弗里奇模式/全民医疗服务/社会医疗保障 Bismarck model/Beveridge model/NHS/social health insurance 1998 年以来,我国医疗体制中以“看病贵...  浅析德国统一战争中俾斯麦的外交思想摘要 奥托?冯?俾斯麦() ,十九世纪德国最伟大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是 普鲁士王国的首相() ,德意志帝国宰相(...  俾斯麦的外交政策【摘要】 :俾斯麦在位时,运用灵活的外交手段统一了德意志,重建了欧洲秩序, 维护了德国的利益。他的外交政策具有很大的实用性。 【关键词】 :...  铁血宰相俾斯麦_政史地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俾斯麦 当代的重大政治问题不是用说空话和多数派决议所 能决定的,而必须用铁和血来解决!――俾斯麦。 俾斯麦全名奥托?...俾斯麦同盟下的欧洲
&&&&写在前面:随着俾斯麦的下野,一战基本上已经不可能避免了现在的和平只是俾斯麦留给欧洲的政治遗产,今后的局势加上东方的变化,这是一个绚丽而残酷的大棋局&&&&就政治格局来说,本熊也只是个菜鸟而已,如果在今后的书有什么大家不喜欢的变化,请多多提出来指教&&&&以下为转贴资料:&&&&德国首相俾斯麦建立的欧洲秩序&论保加利亚危机期间的俾斯麦外交&柏林会议后五年的时间里,德国首相俾斯麦建立了一个包括俄国、奥匈、意大利、&罗马尼亚等国的复杂的同盟体系,欧洲的国际政治一时为俾斯麦同盟所左右,柏林成为欧&洲外交舞台的心1885年爆发的保加利亚危机却使俾斯麦同盟濒临破灭的边缘,本拟就危机期间欧洲各大国间展开的激烈外交角逐,探究19世纪晚期欧洲大国外交和国际环境的某些特点&&&&(一)&&&&普法战争后,统一而强大的德国在欧洲崛起,完成了对欧洲国际政治环境革命性的&改造,同时却造就了困扰世界达一个世纪之久的德国问题:德国的天然优势和其他欧洲国&家不接受这一优势的矛盾1战败不仅使法国失去了阿尔萨斯和洛林,剥夺了它在欧洲大陆&的主导地位,更大大恶化了它的地缘政治环境这样法国对德国来说就成为一个无法和解&的国家法国单凭自身的力量难以对付德国,无论是为了自保,还是准备复仇,法国都需&要同任何与德国敌对的国家结盟这就使得涉及德国的危机均会加剧,而很难局部化,因&此也就限定了德国外交的基本走向在俾斯麦看来,孤立法国、维护欧洲现状与保障德国&安全是一回事俾斯麦面临的国际环境极其复杂:为了孤立法国就必须保持俄国、奥匈和&德国三个君主大国的保守联合,为此他还需要对俄奥关系发展施加影响,俄奥关系过于密&切以致于撇开德国,或者为争夺巴尔干发生冲突都会损害德国在欧洲的外交地位在把俄&德友谊视为德国外交基石的同时,他还不能得罪在近东、亚与俄国尖锐对立的英国18&75年-1878年的近东危机,反映了俾斯麦政策相对于历史环境的局限性:俄奥矛盾的激化&,使俾斯麦难以长期回避在俄奥间作出选择的问题俾斯麦通过1879年的德奥同盟暂时找&到了出路同盟的真正归宿是1881年6月结成的俄奥德三皇同盟,这就使德国得以继续保持&对俄奥关系的牵制及在两者之间的调停地位&&&&1885年9月,土属东鲁米利亚省发生革命,并宣布与保加利亚公国合并素来以保加&利亚保护者自居的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不能容忍经由不听命于他的亚历山大大公之手实现两&地的统一,从而巩固大公在保加利亚国内的地位俄国试图通过大国协调迫使保加利亚取&消合并,但保加利亚统一的既成事实,已不可逆转俄国的保加利亚政策面临空前失败,&巴尔干酝酿着新的危机&&&&1886年1月,狂热的沙主义者布朗热就任法国陆军部长,在法国掀起了一场要求向&德国复仇的狂潮,德法关系骤然紧张两场危机同时发生,俾斯麦同盟面临严峻考验与此同时,被俾斯麦视为德国外交根&基的三皇同盟即将期满,而且续约无望国际局势有完全失控的可能,俾斯麦做梦都害怕&的东西夹击之势眼看就要成为现实德国如果在俄奥巴尔干竞争采取支持奥匈的政策,就要承受俄德关系破裂,并因此向法国提供潜在盟友的后果而在当时环境下又完全排除&了放弃奥匈的可能性保存奥匈帝国的**与大国地位,是俾斯麦欧洲秩序的重要环节奥匈一旦在外部压&力下解体,不仅会危及欧洲均势,使德国外交失去回旋余地,也将打破德意志帝国内部微&妙的政治平衡&&&&年的保加利亚危机,重新打开了东方问题,造成了俄奥对抗的前景俄土&战争俄军浴血奋战,二十万将士丧命疆场,收获的却是难以下咽的苦果1886年9月,亚力&山大大公在俄国压力下被迫逊位11月,沙皇特使考尔巴斯未能迫使保加利亚摄政当局推&举出俄国意的大公候选人,铩羽而归,俄保断交,俄国在保加利亚的影响丧失殆尽,沙&皇的“尊严”被践踏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巴尔干形成了俄军即将入侵,并引发大国冲突的危殆局面&&&&俄国一旦进军保加利亚,势必控制罗马尼亚届时匈牙利将处于俄属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的三面包围之奥匈的多瑙河生命线也有被切断的可能保持在巴尔干的势&力和影响,既是奥匈大国地位的象征,也是帝国生存之所系11月13日,奥匈外相卡尔诺&基在匈牙利议会发表演说:俄国无权占领保加利亚并单独决定其命运,否则兵戎相见俄&国舆论大哗,普遍认为俄奥协调已失去意义,俄军方和泛斯拉夫派考虑对奥匈实施军事打&击&&&&俾斯麦同盟最直接的目的是约束俄奥,防止两国冲突他此时的基本策略是对两国实&施双向抑制,敦促两国在三皇同盟框架内解决分歧针对奥匈在英国怂恿下可能采取的强&硬政策,他一再发出警告,保加利亚是俄国的势力范围,德奥同盟只具有防御性质,要帮&忙找英国去3对于俄国,他再三表示,德国愿意支持俄国的保加利亚政策,但奥匈的大国&地位不容牺牲,出路在于俄奥就划分巴尔干势力范围达成妥协&&&&俾斯麦扮演“诚实的掮客”,虽然暂时回避了在俄奥间作出选择的问题,却暗含着&同时疏远两国的危险奥匈不由要问:“德奥同盟究竟还有什么价值?”“德国有两个盟&友,奥匈只有半个”5如果说德奥同盟在1879年的缔结加剧了俄国的孤立感,迫使它回到&与德奥结盟的轨道上来的话,那么在此时,它只能加深俄国的敌意1886年11月,沙皇在&接见新任法国驻俄大使拉布莱时表示:俄国希望法国强大,两国需要并肩携手,共度难关这番表示,一方面是考尔巴斯使命失败,沙皇挫折感加深的结果,也是对卡尔诺基国会&演说的回应要想按俄国的意愿解决保加利亚问题,就得排除奥国的阻挠奥匈的实力并&不构成威胁,关键是德奥同盟如果俄国要发动对奥匈的战争,或使俄国的战争威胁产生&效果,必须预先阻止德国的介入唯一的希望在法国有迹象表明,俄**方和泛斯拉夫&派,通过著名报人、保守的民族主义者卡托科夫从10月末起已对沙皇的决策倾向施加了重&大影响为了牵制德国,沙皇有可能急剧改变其欧洲政策,法俄结盟的前景已隐约可现&&&&俾斯麦同盟体系面临崩溃的危险布郎热运动为俾斯麦摆脱困境提供了良机&&&&(二)&&&&第三共和国成立后,法国政局一直动荡不宁80年代上半期,费理内阁当政期间,法&德关系还有过一段“殖民协约”的好时光但是阿尔萨斯、洛林问题始终是两国关系难&以弥合的创口1885年费理“殖民内阁”倒台,标志着法国复仇主义势力的抬头以著名&诗人戴鲁莱德为首的民族主义团体爱国者联盟到1886年7月成员已逾十万,成为法国政治和&社会生活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布郎热进入夏尔.费雷西内阁任陆军部长后,一时成为&法国复兴、收复失地、对德复仇的象征1886年秋季起法德关系趋于恶化&&&&俾斯麦并不惧怕法国的实力,哪怕是一个复仇主义的法国它的目光始终注视着东方问题的复杂性在于两场危机几乎同时发生一旦德国卷入奥俄巴尔干冲突,很难指望法&国会袖手旁观那时德国就必须正视两线作战的冷酷现实了&&&&1886年夏,戴鲁莱德访问俄国,鼓吹法俄结盟6月,卡托科夫在《莫斯科新闻》上&撰,批评外相吉尔斯的欧洲政策,呼吁从根本上改变俄国的外交路线他指出俄国将抽&象的君主团结原则置于自身的国家利益之上,是犯了历史性错误俄国必须摆脱束缚,在&外交上恢复行动自由时称‘卡托科夫的攻击‘&&&&在当时的情况下,法俄政体悬殊,战略利益和战略重点存在严重分歧,两国并没有立&即结盟的可能法国不会以牺牲自身在近东地区的长远利益,来支持俄国当下的巴尔干政&策俄国更不可能帮助法国收复阿尔萨斯和洛林,而冒破坏现状并与德国交恶的风险但&是如果压力和受挫感过强,法俄为了摆脱困境,就有可能形成利益的契合点谁也不能保&证两国最终不会走到一起1887年1月,俄国特使舒瓦洛夫为弥合分歧,修补俄德关系访德&后,来自俄国方面的沉默进一步证实了俾斯麦对俄国可能改变政策的猜疑俾斯麦调整策&略,决心利用德国现有的外交资源和法国的事态发展,为重新组织德国的外交阵容寻求契&机保加利亚危机发生后,英德间展开了激烈的外交角逐两国都不愿率先出面干预而结怨俄&国,同时又都需要避免在未来欧洲的外交竞技场上陷于孤立若能造成对方与俄国的相互&制衡之势,本国外交将获得空前的主动权英国首相索尔兹伯里对俾斯麦的意图深感疑虑&,担心英俄一旦为巴尔干问题发生对抗、冲突,而深陷于巴尔干事务,俾斯麦将趁机击破&法国英国的策略是催促奥匈充当巴尔干的反俄先锋,以使对奥匈承担同盟义务的德国无&路可遁俾斯麦则大肆渲染德法边境的紧张局势,制造战争迫在眉睫的舆论,恫吓法国政&府,扩军备战不要过分,与德国为敌不会有好结果同时借此向英奥和俄国表明德国必须&全力应付法德危机,无暇东顾,巴尔干危机只能靠那些在&&&&该地区有切身利益的国家自己去&解决&&&&1882年缔结的德奥意三国同盟,1887年5月即将期满,缔约方对同盟的兴趣都不大但随着&法德危机和保加利亚危机同时发生,意大利在俾斯麦心目的重要性明显上升俾斯麦利&用1887年2月同盟续约的机会,以支持意大利北非扩张政策为代价,加强了三国同盟内部的&团结,阻止了敌对国家对意大利的拉拢,同时为奥匈对付俄国争取到了安全稳固的后方&&&&更意味深长的是,这就为以意大利为桥梁,建立同意大利在殖民地问题上有共同利益,并&保持密切合作的英国与三国同盟国家的联系创造了条件&&&&当时,英法间由于1882年英国单方面占领埃及后形成的埃及问题,存在尖锐矛盾布郎热&运动的沙主义鼓噪也同样针对英国英国若能在埃及问题上争取到三国同盟国家的支持&,将大大加强其与法国谈判时的地位如果能促使英国在巴尔干采取一项坚定的维护现状&的政策,并在近东地区调动起足以遏制法俄的力量,奥匈的安全就有了保障,德国也就能&够避免直接卷入近东事务而与俄国发生冲撞为了向英国施压,俾斯麦表示:德国在大陆&上看住法国,英意就获得了行动自由,英意在北非联合遏制法国,并与奥匈合作在近东共&同对付俄国,欧洲的均势及和平就可能保住但是如果英国不参加欧洲政治,势必陷于孤&立,而德国也就没有理由要去反对法国在北非和俄国在近东的扩张原望在俾斯麦的策动&下,1887年2月,英意互换照会,3月奥匈也以照会形式加入,三国订立了《第一次地海&协定》,承诺共同维护地海现状&&&&地海联合结成后,法国政府进一步认识到与俄国结盟政策的非现实性和危险性法&国的结盟愿望越迫切,俄国的要价也就越高,一旦不能满足俄国的要求,反而会招致无谓&的怨恨更有甚者,还会诱发德国发动“预防性”战争如果法国支持俄国的保加利亚&政策,就需要承受与所有欧洲国家对抗的后果11法国政府必须主动缓和法德关系,以免&跌入俾斯麦设下的外交陷阱5月,法国政府解除了布郎热的职务,法德危机趋于缓解&&&&(三)&&&&德国地处欧,一面临海,三面被围积极有效的东方政策是德国外交的基石如果&德俄长期对立,德国外交就是一盘死棋反之,德国就可以在东西方之间操纵自如,进退&有余在俾斯麦眼里,孤立法国与联合俄国,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保加利亚危机发生&后,&俾斯麦一方面鼓动俄国在巴尔干推行前进政策,一方面以此来动员抵制俄国扩张&的地海联合同时向深感孤立的俄国证明德国友谊的可贵俄国外相吉尔斯认为,无论是保障俄国黑海地区的安全还是解决保加利亚问题,俄&国都需要保留俄德奥三皇同盟,至少要维持与德国的友好合作在目前,法俄结盟对俄国&不利,法国也不可能同俄国结盟俄国如果失去了德国,将意味着彻底孤立至于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的态度,正如德国驻圣彼得堡大使施魏尼茨当时指出的那样:“沙皇从外交&政策的需要考虑,必须保持与德国的联合,从顺应民意和国内稳定考虑,他又必须在公开&场合表现出对德国的憎恶”&&&&卡托科夫3月发表的社论深深刺痛了沙皇,置沙皇于非常尴尬的境地,章披露了三&皇同盟这个秘密,并予以猛烈抨击这就迫使沙皇要么放弃与德国的联合,要么公开表态&支持三皇同盟,而这正是沙皇要竭力避免的结局沙皇在震怒之余对卡托科夫提出惩戒卡托科夫影响的缩减,反衬出吉尔斯地位的巩固&&&&鉴于沙皇断然拒绝续订与奥匈的条约,5月,俄德在柏林重开谈判,准备以俄德双边协&定取代原先的三皇同盟在讨论立条款时,俾斯麦试图通过全面支持俄国的近东政策诱&使俄国同意,在俄奥冲突的情况下,德国有条件的立为此俾斯麦向俄国谈判代表宣读&了1879年德奥同盟条约本,以期表明德国无意承担与德奥同盟条约内容相悖的义务&&&&日,俄德在对立条款涉及法奥遭缔约方进攻时情形均作了保留的条件&下,签订新约,即《再保险条约》在俾斯麦看来,条约虽然未能确保在俄德冲突的情况下&俄国无条件的立,鉴于法德两国对于1871年以来现状的不同态度,法国需要的同盟,必&须是进攻性的,《再保险条约》至少排除了这种可能而法国若不能在事先争取到俄国的&支持,也就不可能独自挑战德国现状、和平、德国的安全都有了保障&&&&通过《再保险条约》与先前的《德奥同盟条约》两相呼应,俾斯麦又重新确立了对&德奥的双向抑制俾斯麦借此向俄奥表明,德国将始终与被进攻方站在一起,共同对抗侵&略谁破坏欧洲和平,谁就是德国的敌人但是,俾斯麦还必须正视另一个危险,俄国如&果挑动奥匈率先发动进攻,德国将怎样应付?15围绕《再保险条约》签订问题俄国内部的&争斗,沙皇立场的动摇,条约签订后俄国在保加利亚问题上对德国无休止的索求,使得俾&斯麦对条约的价值大打折扣他对沙皇和德俄友谊的信心,从此不可挽回地动摇了&&&&1887年7月,在违背沙皇意愿的情况下科堡的斐迪南被推选为保加利亚大公,俄国诉&诸武力的可能增强俄国报界充斥了对德国的谩骂8月,戴鲁莱德借出席卡托科夫葬礼之&机,再次访问俄国俾斯麦对时局深感忧虑俄国既已靠不住,德国必须另谋出路,以防&万一17&5月,法俄共同迫使苏丹放弃了英国特使沃尔夫与土耳其达成的,有关英国从埃及&撤军的方案法俄合作之势,引起了了英德的共同警觉索尔兹伯里担心,如果奥匈因得&不到援助而被迫同俄国妥协,就可能回到三皇同盟时期对英国极为不利的孤立被动局面&&&&18俾斯麦趁势将《德奥同盟条约》本送交伦敦,并在11月22日致信索尔兹伯里信表&示:“如果奥匈帝国之**受到俄国侵略的威胁,或者英意遭到法国入侵的危险,德国始&终有责任采取进入战线的政策”19在英国确认了德国对奥匈支援的程度后,1887年12月&12日,和16日,英、奥、意三国互换照会,达成《第二次地海协定》,基本上排除了俄&国占领保加利亚,或挟持苏丹,控制土耳其海峡的可能俄国如果向奥匈挑衅,将遭到英&奥意围攻在这一背景之下,俄国开始退却1888年1月俄国在德国的支持下要求土耳其政&府宣布斐迪南当选为非法,遭到英奥意的联合抵制4月土耳其满足了俄国的要求俄国挽&回了一部分面,此后保加利亚问题也就不了了之&&&&(四)&&&&《再保险条约》和《地海协定》造成了英奥意与法俄在近东和地海地的相互牵制之势&,同时又阻遏了法俄结合,保证了德国在欧洲大陆的主导地位然而俾斯麦的体系却包含着极大复杂性和矛盾性,其促成的对德国有利的均衡局面本质上是脆弱的20因而他的外&交归根结底仍&只是一种拖延问题的权宜之计&&&&作为现实政治的大师,俾斯麦将外交艺术发挥到了极至现实政治促成了德国的统一&和巩固,俾斯麦对现实政治的迷恋,却最终使统一后的德国自食其果尽管随着德国的统&一,俾斯麦由现状的破坏者转变成了现状的维护者,但形势已今非昔比在民族主义浪潮的冲击下,他鼓吹的君主团结原则已失去了维系力对强权**裸的追求已成为各国维护&自身安全与利益的基本手段,国际关系增添了新的不稳定因素21“卡托科夫的攻击”就&是对俾斯麦富有讽刺意味的回敬&&&&在俾斯麦的时代,欧洲大国关系日趋僵化紧张德国的统一,使欧失去了历史上&的缓冲作用,它不再能为大国间争夺霸权的斗争,提供警戒和补偿的空间,以至于彻底改变了欧洲强权结构22均势外交所赖以运作的大国关系的松散性正在消失,标志便是1879&年德奥同盟的缔结事实上,德国已很难做出其他选择俾斯麦的同盟,正是对这一变化的本能反映,它反过来也巩固强化了这一趋势大国关系紧张,是俾斯麦同盟成立的缘由,也是它得以维持的必要条件俾斯麦的外交风格,集体现了自负与焦虑结合的心态为了阻止敌对力量的联合,确立德国在欧洲大陆不可动摇的领导地位,保持大国关系适度的紧张是必要的盟国间如果关系紧张,他就鼓励合作,一旦它们和睦相处,他就撤回支持,并制造摩擦然而,俾斯麦的策略也许会为德国争得盟国,却也往往使德国失去了朋友23当时的德国,从本质上说是属于现状的国家,对于正在崛起的德国,不诚信的恶名,可能比好战更危险欧洲国家对德国政策的信心、信任是保持德国外交地位的前提而俾斯麦的谋略往往产生相反的效果随着欧洲局势逐步紧张,一个充满敌意、猜疑和不安全感的国际环境已初现端倪与大国关系开始僵化紧张同步的是德国政策逐渐丧失平衡和弹性1886年&10月,俾斯&麦在给儿的信就已暗示:俄奥一旦开战,不论谁是进攻方,德国都别无选择,只能站&在奥匈一边投入战斗&&&&俾斯麦在台上时,尚可凭借自己高招的外交技巧和崇高威望,抵&消其政策的消极后果,在他之后,便后继无人了&&&&1890年俾斯麦去职,德国新当局放弃《再保险条约》,四年后法俄结盟,俾斯麦的欧&洲秩序也随之崩解
网友推荐排行榜
最新上架的小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战舰帝国俾斯麦垃圾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