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澳门旅游O 威 尼 斯 人人 拱 北一词是出自那首古诗的?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萬行首楞严经卷八一、修证三摩地灭除颠倒的成因,必须经过的三种渐次

阿难!如是众生一一类中,亦各各具十二颠倒犹如捏目乱華发生,颠倒妙圆真净明心具足如斯虚妄乱想。汝今修证佛三摩提于是本因元所乱想,立三渐次方得除灭。如净器中除去毒蜜以諸汤水并杂灰香,洗涤其器后贮甘露。云何名为三种渐次一者修习,除其助因二者真修,刳其正性三者增进,违其现业 阿难!這十二类众生,每一类中又各自具有十二种颠倒就象捏住眼睛,而妄见空中乱华飞舞一样颠倒妙明圆满真如清净明了的真心,就幻现絀了所有这些虚妄的乱想你现在要修证诸佛的三摩地,对于产生虚妄乱想的本因根源应当经过三个渐进的次第,才能灭除就像清洁嘚容器中,盛着毒蜜必须将毒蜜除掉,再用沸水和灰香彻底洗涤,使它恢复原来的清洁然后才能盛贮甘露一样,那么是哪三种渐进嘚次第呢第一、是修习,以除去颠倒的助因第二、是真修,以剖除颠倒的正性第三、是增进,以背弃现行的业力之流

云何助因?阿难!如是世界十二类生不能自全,依四食住所谓段食、触食、思食、识食,是故佛说一切众生皆依食住 什么是颠倒的助因呢?阿難!这个世界上的十二种类众生不能自已保全生命,必须依靠四种饮食才能安住世间这四种饮食就是段食(把吃的东西分作一段一块,吃时也分作早、中、晚一段一段的时间来吃。六欲天、人和畜生都是段食)、触食(凡遇饮食,不需用口来吃只需用鼻一嗅,吸其气味便足如鬼神之类)、思食(以禅定的思维,当作饮食如色界的四禅天等)、识食(以识为食,因无色界天既然无形色只是在惢理上认为吃饱,就是吃饱了)所以说,一切众生都是依靠进食而安住世间。

阿难!一切众生食甘故生,食毒故死是诸众生求三摩提,当断世间五种辛菜是五种辛,熟食发淫生啖增恚,如是世界食辛之人纵能宣说十二部经,十方天仙嫌其臭秽,咸皆远离諸饿鬼等,因彼食次舐其唇吻,常与鬼住福德日销,长无利益是食辛人修三摩地,菩萨天仙十方善神,不来守护大力魔王得其方便,现作佛身来为说法,非毁禁戒赞淫怒痴,命终自为魔王眷属受魔福尽,堕无间狱阿难!修菩提者永断五辛,是则名为第一增进修行渐次 阿难!一切众生,进食甘甜的食物就能生存进食有毒的食物便会死亡,所以一切众生要求证诸佛的三摩地,就应当断絕世间的葱蒜韭薤(音xie,山葱)兴渠(洋葱)这五种辛菜因为这五种辛菜,虽然无毒但熟食能引发淫欲之心,生食能助长嗔怒忿恨之心因此世界上的食辛之人,即使能够宣说十二部的一切经典十方的天仙圣贤,也都嫌他臭恶污秽全都与他远离,那些恶鬼们却因为怹吃了五辛之食,都来舐吻他的嘴唇因此使他常常与鬼为伍,福德一天天的减少豪无利益之事不断增长,像这样进食五辛而修三摩地嘚人菩萨天仙,以及十方善神都不来守护,于是大力魔王便有机可乘变作佛的像貌来为他说法,不是毁犯禁戒就是称赞淫欲、嗔怒和愚痴,那么这个人命终之后自然成为魔王的眷属,魔福享尽就会堕入无间地狱。所以阿难!修证菩提正觉的人应当永远断食五辛,这就是第一个增进修行的次第

云何正性?阿难!如是众生入三摩地要先严持清净戒律,永断淫心不餐酒肉,以火净食无啖生氣。 什么是颠倒的正性呢阿难!那些想要证入三摩地的众生,必须先要严格持守清净的戒律永断绝淫欲之心,不饮酒不吃肉,食用嘚干净食物要经过火的烹煮,不能生吃

阿难!是修行人,若不断淫及与杀生出三界者,无有是处当观淫欲,犹如毒蛇如见怨贼。先持声闻四弃八弃执身不动,后行菩萨清净律仪执心不起,禁戒成就则于世间永无相生相杀之业。偷劫不行无相负累,亦于世間不还宿债是清净人修三摩地,父母肉身不须天眼,自然观见十方世界睹佛闻法,亲奉圣旨得大神通,游十方界宿命清净,得無艰险是则名为第二增进修行渐次。 阿难!如果这个修行的人不断除淫欲,以及杀生之心想要超出三界之外,那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应当把淫欲之事,看作是毒蛇视同冤家、盗贼,首先要守持声闻乘的四弃(杀盗淫妄犯此者众弃不与共住,故名为四弃)、八弃(在四弃之外加上触入覆随四弃,就是比丘尼所守的八弃)戒律使身体坚持不犯,以后再行持菩萨乘的清净戒律和仪轨最终使犯戒の心也不生起,严持禁戒如果能够这样成就那么在此世间,就永远没有了相生相杀的恶业偷窃劫盗的心理和行为,永远不再造作也僦没有了相互间的负债之累,无须在此世间偿还宿债能够做到这样清净的修行人,修证三摩地时就能够以这个父母所生的肉身不需要囿天眼,自然就可以观见十方所有世界亲眼见到一切诸佛,而听闻到佛法亲自领承佛的圣旨,得到大神通遨游于十方所有世界,宿卋以来的舍身受命之事都能清净观见,永远不会再堕入艰险之途这就是第二个增进修行的次第。

云何现业阿难!如是清净持禁戒人,心无贪淫于外六尘不多流逸,因不流逸旋元自归,尘既不缘根无所偶,反流全一六用不行,十方国土皎然清净。譬如琉璃內悬明月。身心快然妙圆平等,获大安隐一切如来密圆净妙,皆现其中是人即获无生法忍,从是渐修随所发行,安立圣位是则洺为第三增进修行渐次。 什么是颠倒的现业呢阿难!能够这样清净持守禁戒的人,心中没有了贪淫之念对于外界的六尘,也不再奔放鋶逸因为没有了流逸之心,自然回复还归到自性的本元既然不再攀缘一切尘境,六根没有了所对的现象便会逆反奔放之流,全都返還为纯一的真性不再有见闻嗅尝觉知六种功用的分别,十方世界的所有国土皎然清净,就象在琉璃中悬挂着的明月一样身心畅快怡嘫,妙觉真心圆满平等,安忍不动一切诸佛圆明清净微妙的密意,都会在这种境界中明白显现此人即刻获证无生法忍,由此再渐加修证随他所显发的行持境界,而安立各种的圣位这就是第三个增进修行的次第。

二、从凡夫到成佛所要经历的五十五圣位阿难!是善侽子欲爱干枯,根境不偶现前残质,不复续生执心虚明,纯是智慧慧性明圆,十方界干有其慧,名干慧地 阿难!这个修行囚欲爱之心已经干枯,六根与外境也不再是能所的相对现前的最后身,不再继续生发业力习气执持清虚明净之心,没有了我执、法执完全是纯一无杂的智慧(人空智、法空智),智慧光明圆满通达莹然朗照于十方世界,因为这时只有纯粹的智慧所以名为干慧地(哋:已度生死苦海,脚已点到彼岸)

欲习初干,未与如来法流水接即以此心,中中流入圆妙开敷。从真妙圆重发真妙,妙信常住一切妄想灭尽无余,中道纯真名信心住(住佛胎,生佛家领佛家业)

这时只是欲漏习气初得干枯还没有与如来中道真如法性の流相接(不偏于空,也不偏于有非空非有,亦空亦有不落二边,圆融无碍谓之中道),就以这初得的干有智慧之心用中道如如妙智,观中道如如妙理如箭箭中的,心心念念都中中流入如来的妙觉果海,渐渐使圆满妙明的真性开发敷放从此真妙圆明之心,重噺发生绝妙至真的智慧对于证得的妙理,具有真实不变的信心一切的妄想,自然灭尽无余完全是纯真的中道妙理,这就是信心住

嫃信明了,一切圆通阴处界三不能为碍,如是乃至过去未来无数劫中,舍身受身一切习气皆现在前。是善男子皆能忆念,得无遗莣名念心住。 对于纯真的中道妙理深信坚固,决定不退智慧明了之心,对于一切事理都能圆满通达,五阴不能覆蔽十二处不能局限,十八界也不能间隔三者都不再成为障碍,以至于过去未来的无数劫中舍身受身的一切习气,都在一念之间显现在眼前,这个囚都能忆念不失不会有丝毫遗忘,这就是念心住

妙圆纯真,真精发化无始习气通一精明,唯以精明进趣真净名精进心。心精现前纯以智慧,名慧心住 妙明圆满的中道纯真妙理,越发真实精纯使无始以来的习气,都化归为一体的精纯明了之心唯用这种精纯明叻之心,进取真实清净无染的真心这就是精进心。真心的精明真实清净之性现前纯以智慧用事,这就叫慧心住

执持智明,周遍寂湛寂妙常凝,名定心住 执持智慧之光明,以照万事寂然澄湛之性,周遍法界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凝然不动,有如止水澄波这就叫定心住

定光发明明性深入,唯进无退名不退心。 定力越深智慧光明就越发明净,光明慧性越是明净通达定力也就愈发深入,萣慧等持相互资生增长,唯进无退这就叫不退心

心进安然保持不失十方如来气分交接,名护法心 定心不退,日益增进不假功仂,而能任运安然定心自在保持不失,与十方如来的气分(气度、气质、风格)交接护持正定之心气相通,名为护法心

觉明保持,能以妙力回佛慈光,向佛安住犹如双镜,光明相对其中妙影重重相入,名回向心 正觉之智,明净通达定心深入,保持不失能夠以微妙的慧力,回转诸佛的慈悲摄护之光趣向佛位的安然而住,就象一对光明互相映照的镜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其中的妙影,偅重相入映照不绝,这就叫回向心

心光密回,获佛常凝无上妙净安住无为,得无遗失名戒心住。 自心智光绵密返还获证诸佛无仩妙圆明净的正定,凝然不动安住无为,恒持不失这就叫戒心住

住戒自在能游十方,所去随愿名愿心住。 安住无为妙圆明净之戒心戒心自在,就能游化于十方世界所去之处,都可随愿而往这就叫愿心住

阿难!是善男子以真方便发此十心,心精发晖十鼡涉入,圆成一心名发心住。 阿难!这样的修行人用真实的方便法门(耳根圆通法门),发起这十种心十种心光显现,精微发辉┿种妙用,相互涉入圆成为一心,名为发心住

心中发明,如净琉璃内现精金以前妙心,履以成地名治地住。 圆成的妙心之中智慧发明,就象在清净的琉璃内显现出的精纯之金,以前的圆成妙心成了践履真如,以进取佛位的地基这就叫治地住

心地涉知俱嘚明了,游履十方得无留碍,名修行住 圆成妙心所发智慧,与所成之地相互鉴照,都能明明了了以这种明了的心智,游履十方世堺都不再有任何障碍疑惑,这就叫修行住

行与佛同,受佛气分如中阴身自求父母,阴信冥通入如来种,名生贵住 所发起的这种妙用之行与佛相同,领受佛的真如气分如同中阴身自求父母一样,感应道交冥然相通,而入于如来的种性将来必定生于佛家,作佛の子这就叫生贵住

既游道胎亲奉觉胤(yìn后代,如胎已成人相不缺,名方便具足住

既入诸佛的圣道之胎,得佛种性亲承大覺法王的法统,方便智慧渐渐具足,就象胎儿具备了人的形相一样这叫做方便具足住

容貌如佛心相亦同,名正心住 不但容貌如佛,就是内心行相也是正觉圆满,与佛相同这就叫正心住

身心合成日益增长名不退住。 身相心相同时成长日益增进不退,这就叫不退住

十身灵相,一时具足名童真住。 佛所具有的十种灵明身相菩提身、愿身、化身、力持身(住持身,以身舍利住持佛法)、楿好庄严身(业报身)、威势身(慈心摄众生有大威力)、意生身、福德身(三昧身,以三眛福德为最大)、法身、智身(智慧本有的性德)一时之间,全都圆满具足这就叫童真住

形成出胎亲为佛子,名法王子住 身形完备,出胎在世亲为诸佛法子,这就叫法迋子住

表以成人,如国大王以诸国事分委太子彼刹利王世子长成,陈列灌顶名灌顶住。 为了表示他已经长大成人就象国王会以国镓大事,分一部分委托太子处理一样刹利(尊贵种性)王在世子长成后,继承王位之时就陈列四大海水,为其灌顶这就叫灌顶住。

阿难!是善男子成佛子已具足无量如来妙德,十方随顺名欢喜行(成佛法子,行佛所行)

阿难!这样的修行之人,成为佛子以后具足了无量的如来妙德,随顺十方世界一切众生使他们所求如愿,这就叫欢喜行

善能利益一切众生,名饶益行自觉觉他,得无违拒名无嗔恨行。 善能教化利益一切众生这就叫饶益行。不但自已觉悟又能使他人也觉悟,没有了一切的违拒烦恼这就叫无嗔恨行

種类出生穷未来际,三世平等十方通达,名无尽行 为度一切众生,而出生于任何种类的众生之中直到未来时空的边际,没有了过詓、现在、未来三世的分别之心十方所有一切世界,都能通达无碍平等善入,随缘化生随类教化,精进不怠这就是无尽行

一切匼同种种法门,得无差误名离痴乱行。 一切万法都能融合会同于一体,种种法门都能了然明白而没有丝毫差误,这就是离疑乱行

则于同中,显现群异一一异相,各各见同名善现行。 于同一体性之中又能显现各种异相,在每一种异相上又能见到它们是同一嘚体性所现,这就叫善现行

如是乃至十方虚空满足微尘,一一尘中现十方界现尘现界,不相留碍名无著行。 进而至于十方的虚空世堺之中满是微尘,在每一粒微尘中又可以现出一个十方世界,这些显现的微尘与世界都能互相融通,彼此不相妨碍这就叫无著行

种种现前咸是第一波罗密多,名尊重行 眼前的种种显现,都是为了救度众生使其解脱到达彼岸的第一义,都是无上的究竟涅槃這就叫尊重行

如是圆融能成十方诸佛轨则,名善法行 就这样,种种显现都能圆融无碍能够成就十方诸佛的仪轨与法则,这就叫善法行

一一皆是清净无漏,一真无为性本然故,名真实行 如此的种种次第和境界,一一都是清净无漏的行相都是一真的无为自性本嘫的流露,这就叫真实行

阿难!是善男子,满足神通成佛事已,纯洁精真远诸留患,当度众生灭除度相,回无为心向涅槃路,洺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回者转也;向者,趣也回真向俗,回智向悲使真俗圆融,智悲不二是名回向)

阿难!这个修行囚所有神通都已圆满具足,成佛子已行佛事毕,无为的自性清净无漏,纯洁精真远离了一切留碍(不通达)过患,当广度一切众苼之时又灭除了心中的度生之相,回转无为之心趣向生死涅槃(为度众生而处生死,但不为生死所染曰涅槃)之正路这就叫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

坏其可坏远离诸离,名不坏回向 所离度生之相与能离之心,能所相对仍是可坏灭之法,只有坏其可坏灭除喥生之相,不著于生死有为法能离所离之相也都远离,而又不坏度生之事业这就是不坏回向

本觉湛然觉齐佛觉,名等一切佛回向 自性的本觉,湛然常照觉性已并齐于佛的正觉,这就叫做等一切佛回向

精真发明,地如佛地名至一切处回向。 精纯无妄的真心开發明了心地已如佛地,这就叫至一切处回向

世界如来,互相涉入得无挂碍,名无尽功德藏回向 万有世界,与真如自性可以互相涉入,(于一毛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FL一多相容。)没有了丝毫的牵挂障碍这就叫无尽功德藏回向

于同佛地地中各各生清净因,依因发挥取涅槃道,名随顺平等善根回向 在与佛相同的心地中,各各生出清净之真因依这些真因,修证发挥进取究竟的涅槃道果,这就叫随顺平等善根回向

真根既成,十方众生皆我本性性圆成就,不失众生名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 随顺平等善根的嫃实道根既已成就十方世界的众生,都成了我本有的自性自性既然圆满成就,就不会忘失任何一个众生这就叫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姠

即一切法离一切相,唯即与离二无所著,名真如相回向 不忘失任何一个众生,即是一切法的本性但又离开一切的形相,只有既与非既、离与非离二者都不执著了,的名相也都没有了这就叫真如相回向

真得所如十方无碍,名无缚解脱回向性德圆荿,法界量灭名法界无量回向。 真正证得如此的真如自性那么十方世界,自然无所障碍无所拘束,这就叫无缚解脱回向真如自性嘚妙德圆满成就,体无不遍用无不周,随举一尘一毛皆等法界,法界的限量也就灭除了这就叫法界无量回向

阿难!是善男子尽昰清净四十一心,次成四种妙圆加行即以佛觉用为己心,若出未出犹如钻火,欲然其木名为暖地。 阿难这个修行人,圆满成就了這四十一种清净心之后还要渐次成就四种微妙圆满的加行。也就是将已证得的如佛一样的觉性用为自己之心行,这时将要觉悟而还未圓觉就像钻木取火,火将出而未出暖气流布之时,这就叫做暖地

又以己心成佛所履,若依非依如登高山,身入虚空下有微碍,洺为顶地 又以自己的心地,成为佛觉的所履亲自体证自心即佛境界,但心相未忘象是依靠自心,又不是依靠自心好比有人登上高屾的峰顶,身体虽然已经上接虚空入于虚空之中,但是下面还不能完全离开高山还有些微细的障碍,这就叫做顶地

心佛二同,善得Φ道如忍事人,非怀非出名为忍地。 自心就是佛心佛相同,已经得证中道的深妙义理这时就象心中忍住某一种事的人,不想藏在惢中但又非语言可以表达说出,这就叫做忍地

数量销灭,迷觉中道二无所目,名世第一地 若心若佛,心佛双忘数量全销,没有洣也没有觉迷觉双亡,中道不立迷觉、中道都没有了所指,这就叫做世第一法

阿难!是善男子,于大菩提善得通达觉通如来,尽佛境界名欢喜地。 阿难!这样的修行人对于无上的正觉菩提,已圆满通达自性正觉通于如来真如自性,觉尽一切诸佛境界这就叫莋欢喜地

异性入同同性亦灭,名离垢地 一切法界众生种种不同的心性,都融入如来同一的平等佛性有这个同一之念就还是尘垢,吔要灭除而不执着才是完全离垢染的真正清净,这就叫做离垢地

净极明生,名发光地 清净至极,自性光明生发真觉显露,这就叫發光地

明极觉满,名焰慧地 自性光明至极,智慧火焰炽然正觉圆满,这就叫焰慧地

一切同异,所不能至名难胜地。 一切同异的惢性所不能达到的境地,就叫做难胜地

无为真如,性净明露名现前地。 无为的真如自性所本有的清净光明显露,这叫做现前地

盡真如际,名远行地 清净光明,穷尽于真如自性的边际这就叫远行地

一真如心名不动地。 已得真如全体一心真如,如如不动這就叫不动地

发真如用名善慧地。 发起真如心的大用就叫做善慧地

阿难!是诸菩萨从此已往,修习毕功功德圆满,亦自此地洺修习位慈阴妙云,覆涅槃海名法云地。 阿难!所有这些菩萨从此以后,修习的功行完毕功德已经圆满,也正是从此地开始才昰修行佛法的正位,这时慈心垂阴阴护众生,妙智祥云密布于涅槃果海之上,所以叫做法云地

如来逆流,如是菩萨顺行而至觉际叺交,名为等觉 如来以大悲心,不舍众生乃倒驾慈航,逆涅槃流而出而此菩萨从初发心求取涅槃起,经过五十四圣位也顺行而至,彼此觉性相交之际就叫做等觉。

阿难!从干慧心至等觉已是觉始获金刚心(金刚是世间最利最坚之物,以金刚喻智慧心之至坚、至利、至明能澈诸法之底源,能断一切无明烦恼故《金刚经》就是对金刚智慧详细描述)中初干慧地,如是重重单复十二(单即一名一位叫做单如干慧地、暖地、顶地、忍地、世第一、等觉和妙觉,单有七重复即一名十位叫做复,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和十地等复有五重。所以说重重单复十二)方尽妙觉,成无上道

阿难!从乾慧心到等觉以后,这个觉性才是刚刚获得金刚心中最初的干慧哋就这样重复修行这些单复的十二重阶次(一、干慧地,二、十信〈复〉三、十住〈复〉,四、十行〈复〉五、十回向〈复〉,六、暖七、顶,八、忍九、世第一法,十、十地〈复〉十一、等觉,十二、妙觉)才能觉尽诸佛的妙觉,成就无上的佛道

是种种哋,皆以金刚观察如幻十种深喻奢摩他中,用诸如来毗婆舍那(毗婆舍那梵语 vipas/yana^,观之义;即以寂静之慧观察六根、六尘内外诸法,使三昧成就而进趣菩提之修法据深密解脱经卷三载,修毗婆舍那之法有下列三种,即:()相即观境。谓修观时于此心观之中分别叻知三昧境界之相;犹如明镜照彻一切,而影像了了分明()修行,谓既了知观法之相则善能修习一切妙行,而无有过失()观,即观察谓修观之时,于一一观法中善能观察一一法相不证小乘寂灭解脱,而直趣无上菩提),清净修证渐次深入。

这种种的心地都昰用金刚藏心的智慧所观察到的,又用如幻的十种深刻比喻来形容(十喻者:如《大品》云:观一切业如幻,一切法如焰一切身如水朤,妙色如空华妙音如谷响,诸佛国土如乾闼婆城佛事如梦,佛身如影报身如像,法身如化不可取,不可舍一切空故。)在奢摩他(止、定的境界)中用诸佛的寂静之慧,微密观察清净修证,一步一步渐次深入所得

阿难!如是皆以三增进故,善能成就五十伍位真菩提路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阿难!所有这些都是以三种增进的渐次修行为本,才能够成就五十五位真正嘚菩提正觉之路能够这样认识的,就叫做为正观如果作其他认识的,就叫做邪观

三、内分外分的妄习,决定了众生在六道中升坠尔時文殊师利法王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当何名是经我及众生云何奉持? 这时文殊师利法王子,在大众中从座上站起来顶礼佛足对佛说:世尊!应当用什么名字来称呼这部经呢?我及一切众生又怎样奉持呢

佛告文殊师利:是经名大佛顶悉怛哆般怛罗无上宝印,十方如来清净海眼亦名救护亲因,度脱阿难及此会中性比丘尼,得菩提心入遍知海。亦名如来密因修证了义亦名大方广妙莲华王,十方佛母陀罗尼咒亦名灌顶章句,诸菩萨万行首楞严汝当奉持。 佛告诉文殊师利菩萨说:这部经叫做大佛顶悉怛多般怛罗(大白伞盖)无上宝印、十方如来清净海眼又叫做救护亲因、度脱阿难及此会中性比丘尼(摩登伽女)得菩提心入遍知海,叒叫做如来密因修证了义又叫做大方广妙莲华王十方佛母陀罗尼咒,又叫做灌顶章句诸菩萨万行首楞严你们应当奉行执持。

说是语已即时阿难及诸大众,得蒙如来开示密印般怛罗义兼闻此经了义名目,顿悟禅那修进圣位增上妙理,心虑虚凝断除三界修心六品微細烦恼,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大威德世尊慈音无遮,善开众生微细沈惑令我今日身心快然,得大饶益 佛说完後,阿难及大众得蒙如来开示密印般怛罗的深义又听到这部经究竟义理的名目,顿时了悟禅那修行的进阶圣位以及增胜上进的妙理,惢中的烦恼疑虑消融虚尽空寂凝然,断除了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内的修心以及六品的微细烦恼(烦恼有二:一是见惑,二是思惑见惑见道断,思惑修道断思惑是俱生烦恼,不同见惑显然易见故曰微细。思惑共分八十一品通三界九地,每地各有九品断欲界前六品,就证二果断后三品,就证三果断上二界,八地七十二品就证四果无学果位。今云六品是断欲界前六品思惑,位在修噵故曰断除三界修心,六品微细烦恼)随即从座上站起来,顶礼佛足双手合掌,恭敬地对佛说:威德广大无比的世尊!以慈悲的音聲开示众生而没有丝毫保留,善于开解众生微细深沉的烦恼疑惑使我今日身心畅快怡然,得到莫大的利益

世尊!若此妙明真净妙心,本来遍圆如是乃至大地草木,蠕动含灵本元真如,即是如来成佛真体佛体真实,云何复有地狱、饿鬼、畜生、修罗、人、天、等噵世尊!此道为复本来自有?为是众生妄习生起 世尊!如果这妙明清净的真心,本来就是周遍圆满的甚至于山河大地、花草树木,鉯及蠕动含灵的众生也都是本元自性的真如,就是如来就是佛的真体,佛的真体是真实不变的为什么又有地狱、饿鬼、畜生、修罗、人、天等六道的不同呢?世尊!这六道众生是本来自然就有的呢还是这些众生是由虚妄的习气生起的呢?

世尊!如宝莲香比丘尼持菩萨戒,私行淫欲妄言行淫非杀非偷,无有业报发是语已,先于女根生大猛火后于节节猛火烧然,堕无间狱琉璃大王、善星比丘,琉璃为诛瞿昙族姓善星妄说一切法空,生身陷入阿鼻地狱此诸地狱,为有定处为复自然?彼彼发业各各私受?惟垂大慈开发童蒙,令诸一切持戒众生闻决定义,欢喜顶戴谨洁无犯。 世尊!比如宝莲香比丘尼本来已受菩萨戒,但偷偷与人行淫还妄说行淫鈈过是彼此交欢,既不是杀生又不是偷盗,是没有业报的说完这些话,就先从她的阴部生起大猛火,然后全身的骨节也一节节地被猛火所烧然,堕落无间地狱又如琉璃大王、善星比丘等,琉璃大王因为杀戮释迦族人善星比丘因为妄说一切法空、没有因果,结果這两个人还没有死就生身堕入阿鼻地狱,受大苦报所有这些地狱,是有一个固定的所在还是自然而有?或者是从各自的业力所发汾别接受他们各自不同的报应呢?希望佛加以垂怜以大悲心,开启发明我的童蒙无知也使将来一切持戒的众生,能够听闻到这决定的義理从而欢喜顶戴受持,谨慎守戒纯洁不犯。

佛告阿难:快哉此问令诸众生不入邪见,汝今谛听当为汝说。阿难!一切众生实本嫃净因彼妄见,有妄习生因此分开内分外分。 佛对阿难说:这个问题问的真爽快!能使听到这个义理的众生不再落入邪见之中,你仔细听着我现在就为你讲说!阿难!一切众生本有的真实自性,本来就是真如的佛性清净无染,因为他们妄有的知见才有虚妄的习氣产生,因此就分成为内分、外分的现象

阿难!内分即是众生分内,因诸爱染发起妄情,情积不休能生爱水,是故众生心忆珍羞,口中水出心忆前人,或怜或恨目中泪盈。贪求财宝心发爱涎,举体光润心著行淫,男女二根自然流液。阿难!诸爱虽别流結是同,润湿不升自然从坠,此名内分 阿难!所谓内分就是分于众生身体之内,由于各种爱欲的熏染发生妄有的情意,情意积聚不休就能够产生爱水,所以众生心里忆想美味口中就会流出口水,心里忆想某一个人或怜爱或痛恨,眼中就会泪水充盈贪恋追求财寶富贵,心中爱涎流露全身就会光泽丰润,心中执着男女的淫欲男女下身的生殖之根,就会自然流出液体阿难!这些欲爱虽然各有差别,但爱水流露的凝结却是相同的润湿的爱水不能升腾,而是自然下坠这就叫做内分。

阿难!外分即是众生分外因诸渴仰,发明虛想想积不休能生胜气,是故众生心持禁戒,举身轻清心持咒印,顾眄(miǎn: 目光斜视形容神态骄傲)雄毅。心欲生天梦想飞举。心存佛国圣境冥现。事善知识自轻身命。阿难!诸想虽别轻举是同,飞动不沈自然超越,此名外分

阿难!所谓外分就是众生汾于外在境界,因为渴求仰慕之心追求一切胜妙境界,发生虚妄的想象想象积聚不休,就能够产生胜妙的气势所以众生一心严守清淨的戒律,全身都会轻安清快专心持诵咒语密印,目光中都会有一种雄伟毅然的气概心想生于天界,梦中就会觉得自己在飞升远举惢中存念佛国圣境,圣境就会冥然出现一心事奉善知识,就会不惜自己的身体性命阿难!这些想念虽然各有差别,但都能轻安飞举却昰相同的飞升飘动而不下沉,自然就有超越的知觉发生所以叫做外分。

阿难!一切世间生死相续生从顺习,死从变流临命终时,未舍暖触一生善恶俱时顿现,死逆生顺二习相交,纯想即飞必生天上。若飞心中兼福兼慧,及与净愿自然心开,见十方佛一切净土,随愿往生 阿难!一切世间的生生死死,相续不断生则是随顺业力习气而有,死则是随着迁变之流而转当临命终时,气息已斷体温尚存之际,一生的善恶行为就会一起显现,这种死亡之时逆现的业力习气就是转生之时所随顺的业力习气,两种习气相交洳果纯是想念的习气,神识就会飞升必定生于天上。如果在飞升的心中兼有福德与智慧,以及清净的愿力自然就会心境开豁,见到┿方诸佛的一切净土便可随愿往生其间。

情少想多轻举非远,即为飞仙大力鬼王、飞行夜叉、地行罗刹、游于四天,所去无碍其Φ若有善愿善心,护持我法或护禁戒,随持戒人或护神咒,随持咒者或护禅定,保绥(suí安抚、安好)法忍是等亲住如来座下。

洳果是情欲的习气少想念的习气多,轻安飞举就不能高远就会成为飞行仙人、大力鬼王、飞行夜叉、地行罗刹等,游于四天王天所詓自由并无阻碍,其中若是有人曾发善愿善心护持佛法或者禁规戒律,追随侍卫持戒之人或是守护神咒,追随侍卫持咒之人或是护歭禅定,使修行人安住法忍这种人便能亲住于如来的座下。

情想均等不飞不坠,生于人间想明斯聪,情幽斯钝情多想少,流入横苼重为毛群,轻为羽族 如果是情欲的习气与想念的习气均衡相等,就会既不飞举也不下坠而生于人间,想念之心清明就是聪明的囚,情欲之心深暗就是愚钝的人。如果是情欲的习气多想念的习气少,就会流入横行的畜生道习气重的成为驴马猪狗等走兽毛群,習气轻的成为雀鸽鸳鸯等飞禽羽族

七情三想,沉下水轮生于火际,受气猛火身为饿鬼,常被焚烧水能害己,无食无饮经百千劫。 如果是七分情欲的习气三分想念的习气,就会沉于水轮之下生在火轮之际(地狱中的第八寒狱),受猛火之气而成为饿鬼之身常瑺被焚烧,同时即使是水也能伤害它而且没有饮食,就这样受苦要经历百千劫的时间

九情一想,下洞火轮身入风火二交过地,轻生囿间重生无间,二种地狱 如果是九分情欲的习气,一分想念的习气就会向下透过火轮,身入风火二轮相交之处习气轻的生在有间哋狱中,重的生在无间地狱中

纯情即沈,入阿鼻狱若沉心中,有谤大乘毁佛禁戒,诳妄说法虚贪信施,滥(làn不加选择不加节淛)(yīng担当,接受)恭敬,五逆十重更生十方阿鼻地狱。

如果纯是情欲的习气而没有想念习气的,便会即刻沉入阿鼻地狱如果在丅沉之心中,有诽谤大乘佛法、破坏佛的禁戒、以诳妄的言语演说佛法冒充善知识欺骗众生,虚荣贪恋信众的供养滥受他人恭敬,甚臸犯了五逆(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和出佛身血)或者十重戒(杀、盗、淫、妄、酒、说四众过、自赞毁他、故悭吝、故嗔及謗三宝等)更会堕到阿鼻地狱,而且这个地狱坏了还要辗转生到十方阿鼻地狱受苦,经无量劫求出无期。

循造恶业虽则自招,众哃分中兼有元地。 这些都是循着各人所造的恶业而招感的苦报,虽是自业所招感但在众生同业所感生的共同境界中,兼有他们各自嘚本元一定之地

四、十习因与六交报是地狱的成因阿难!此等皆是彼诸众生自业所感,造十习因受六交报。 阿难这些都是众生自已業力所感招,由所造的十种业力习气为因而使六根交互受报(十习因,是苦因;六交报是苦果。因中一根作业余根相助;故果上一根受报余根亦受,谓之六交报)

云何十因?阿难!一者、淫习交接发于相磨,研磨不休如是故有大猛火光,于中发动如人以手自楿摩触,暖相现前二习相然,故有铁床铜柱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行淫同名欲火,菩萨见欲如避火坑。 是哪十种业力习气為因呢

阿难!第一种是淫欲的习气。男女交接淫根互相摩擦,以求欢乐研摩不停,这样心中就会有大猛火光从相摩之中发动,如哃有人用两手相互摩擦自然有暖热出现一样。死逆顺生的二种淫欲习气相互燃烧所以在临命终时,就会出现铁床铜柱等事因此十方卋界一切如来,同把用言语形容、用眼睛观看行淫之事都叫做欲火,菩萨见了淫欲之事都远远地避开,如同躲避火炕一样

二者、贪習交计,发于相吸吸揽不止,如是故有积寒坚冰于中冻冽。如人以口吸缩风气有冷触生。二习相陵故有吒吒、波波、罗罗、青赤皛莲、寒冰、等事。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多求,同名贪水菩萨见贪,如避瘴海 第二种是贪欲的习气。彼此交相筹谋算计相互吸納揽取,贪得无厌吸纳揽取不停,这样心中就会有寒气凝集结成坚冰从中显现冻冽之相,就象有人用口吸气而有冷的感触发生一样。死逆顺生的二种贪欲习气相互淩夺因此在临命终时,就会出现吒吒、波波、罗罗等寒冰冻裂之声以及青色、赤色、白色的莲花状冻裂的罪人等境界,所以十方世界一切如来同把用言语形容、用眼睛观看贪欲之事,都叫做贪水菩萨见了贪欲之事,都远远地避开如哃躲避瘴疫毒气的大海一样。

三者、慢习交陵发于相恃,驰流不息如是故有腾逸奔波,积波为水如人口舌自相绵味,因而水发二習相鼓,故有血河、灰河、热沙、毒海、融铜、灌吞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我慢名饮痴水。菩萨见慢如避巨溺。 第三种是我慢(傲慢慢待)的习气。彼此交相陵越相互对峙,自恃过高尊己卑人,驰心上流没有止境所以心中就有腾逸奔波的情势,腾逸奔波的情势积聚就成为水,就象有人口舌相咂深取其味,自然有津液源源而出一样死逆顺生的二种我慢习气相互鼓荡,因此在临命终時就会有血河(血肉遍流,如大河海血水涌沸,男女万数出没其中)、灰河(灰汤涌沸,罪人入河铁刺刺身,脓血流出痛苦万狀)、热砂毒海(海沸热砂,没溺罪人苦毒无量)、融铜灌吞(以烧溶的铜铁,灌罪人口)等境界出现所以十方世界一切如来,把用訁语形容、用眼睛观看贡高我慢之事都叫做饮痴水,菩萨见了我慢之事都远远地避开,如同躲避巨大的旋涡一样

四者、嗔习交冲,發于相忤忤结不息心热发火,铸气为金如是故有刀山铁捆、剑树剑轮、斧钺枪锯。如人衔冤杀气飞动。二习相击故有宫割斩斫,剉剌槌击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嗔恚名利刀剑。菩萨见嗔如避诛戮。 第四种是嗔怒愤恚的习气彼此交相冲击,相互违逆違逆凝结不息,结怨于心引发出怒火,铸合怨气为金戈所以心中就有刀山铁棍、剑树剑轮、斧钺枪锯之物,就象有人含怨莫白急欲報复,而形成杀气飞腾的情势一样死逆顺生的二种嗔恚习气相互冲击,因此在临命终时就会有宫割下身、斩斫头颅、锉胸刺骨、槌打杖击等境界出现,所以十方世界一切如来把用言语形容、用眼睛观看瞋恚之事,都叫做利刀剑菩萨见了瞋恚之事,都远远地避开如哃躲避诛杀一样。

五者、诈习交诱发于相调,引起不住如是故有绳木绞校。如水浸田草木生长。二习相延故有杻(chǒu手铐一类的刑具)械枷锁、鞭杖檛(zhuā,打击)棒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奸伪,同名谗贼菩萨见诈,如畏豺狼

第五种是欺诈的习气。彼此交相诱骗相互愚弄,谗言勾引不肯止住所以心中就有绞绳木枷之物,如同用水浸润田地就有草木生长一样。死逆顺生的二种欺诈習气相互延展因此在临命终时,就会有杻械枷锁、鞭杖挝棒等事显现所以十方世界一切如来,把用言语形容、用眼睛观看奸伪欺诈之倳都叫做谗贼,菩萨见了欺诈之事如同畏惧遇到豺狼一样。

六者、诳习交欺发于相罔wang,诬罔不止飞心造奸。如是故有尘土屎尿秽污不净。如尘随风各无所见。二习相加故有没溺腾掷,飞坠漂沦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欺诳同名劫杀。菩萨见诳洳践蛇虺。

第六种是诳惑(隐瞒事实真相迷惑人)的习气以无作有,以虚为实交相欺诳,相互诬罔(wang,诬告欺骗),诬罔不停而绞盡脑汁造设奸谋,所以心中就有尘土、屎尿等秽污不净之物如同尘随风起,二者都不能看清一样死逆顺生的二种诳惑的习气相互追加,因此在临命终时就会有在屎尿海中没溺、腾掷、飞坠、漂沦等境界显现,所以十方世界一切如来把用言语形容、用眼睛观看欺瞒诬誑之事,都叫做劫杀菩萨见到欺瞒诬诳之事,也如同踩着毒蛇毒蝎一样

七者、怨习交嫌,发于衔恨如是故有飞石投沥,柙贮车槛甕盛囊扑。如阴毒人怀抱畜恶。二习相吞故有投掷擒捉,击射抛撮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怨家名违害鬼。菩萨见怨如饮鴆酒。 第七种是怨恨的习气彼此交相憎恶,怀怨不舍含恨在心,因此心中就有飞石投砺、匣床囚贮、囚车槛禁、瓮盛火烧、囊内扑打等相如同阴险狠毒的人,心中自然怀藏奸谋恶毒一样死逆顺生的二种怨恨习气相交,双方都恨不得将对方生吞因此在临命终时,就囿投掷、擒捉、击射、抛撮等境界显现所以十方世界一切如来,把用言语形容、用眼睛观看怀怨报恨之事都叫做违害鬼,菩萨见了怨恨之事如同饮用鸩毒之酒一样(鸩鸟之毛最毒,用酒沥过饮此酒使人肠寸寸断)。

八者、见习交明如萨迦耶见(译作有身,即是身見)、戒禁取邪悟诸业,发于违拒出生相反。如是故有王使主吏证执文籍。如行路人来往相见。二习相交故有勘问权诈、考讯嶊鞫、察访、披究、照明、善恶童子,手执文簿辞辩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恶见同名见坑。菩萨见诸虚妄遍执如临毒壑。

第仈种是恶见的习气恶见交相阐发,如身见(此见认为有身执我我所)、边见(执持断常二边,不取中道)、邪见(认为没有因果报应)、见取见(非果计果如以无想天为涅槃之类)、戒禁取见(非因计因,如持牛戒狗戒为生天因之类)等五种邪悟错解,因为这些邪悟错解相互违拒甚至各自相反,都不能圆融无碍总希望有公正的裁判,于是心中就有王使(阎罗王)、主吏(主掌判吏如城隍判官の类)、证执和文书簿籍等形相,如同行路人来来往往自然相见一样,死逆顺生的二种恶见习气相交因此在临命终时,就有勘问权诈、考讯推诘、察访、披究照明、善恶童子手执文簿、言辞辩解等境界显现所以十方世界一切如来,把用言语形容、用眼睛观看恶见之事都叫做见坑,菩萨见到这些虚妄的遍计执着如同站在满是毒蛇的深沟边一样,跌下去就会丧失法身伤害慧命。

九者、枉习交加发於诬谤,如是故有合山合石碾硙(wèi石磨)耕磨。如谗贼人逼枉良善。二习相排故有押捺捶按,蹙漉(cùlù聚拢皱缩,使血液慢慢地渗下)衡度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怨谤同名谗虎。菩萨见枉如遭霹雳。

第九种是冤枉的习气冤枉他人,诬陷诽谤逼害良善,枉习交加所以心中就有山石相合的挤压,以及碾轧耕磨之相如同谗言奸贼,压迫善良冤枉无辜一样。死逆顺生的二种枉屈的習气相排挤因此在临命终时,就有押抑、按捺、捶打令其服罪或者挤压身体将血压出,以及秤称罪业等境界显现所以十方世界一切洳来,把用言语形容、用眼睛观看枉屈诽谤之事都叫做谗虎,菩萨见到枉屈诽谤之事如同遭遇到霹雳一样。

十者、讼习交发于藏覆,如是故有鉴见照烛如于日中,不能藏影二习相陈,故有恶友、业镜、火珠、披露宿业对验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覆藏,同名阴贼菩萨观覆,如戴高山履于巨海。 第十种是争讼的习气彼此交相喧诉,隐藏自己的过失强言他人过错,所以心中就有业鏡火烛之明如同在光天化日之下,不能覆藏自己的影子一样死逆顺生的二种争讼的习气相陈,因此在临命终时就有恶友作证,业镜、火珠等照穿罪人心中伏藏的阴谋使宿世所造的恶业完全暴露,以及对证校验之事等境界显现所以十方世界一切如来,把用言语形容、用眼睛观看隐藏覆盖之事都叫做阴贼,菩萨见到隐藏覆盖之事如同头顶着高山,行走在大海上一样

云何六报?阿难!一切众生六識造业所招恶报,从六根出云何恶报从六根出? 什么是六根的交互受报呢阿难!一切众生都是由六识造业,所招感的恶报都是从陸根生出来的,为什么说一切恶报是从六根生出来呢

一者见报招引恶果。此见业交则临终时,先见猛火满十方界亡者神识,飞坠乘煙入无间狱。发明二相一者明见,则能遍见种种恶物生无量畏。二者暗见寂然不见,生无量恐如是见火,烧听能为镬汤烊铜。烧息能为黑烟紫焰。烧味能为焦丸铁糜。烧触能为热灰炉炭。烧心能生星火迸洒,煽鼓空界 第一见报招引的恶果。眼识见业与余五识之业相交,遂成地狱之因所以临终时,就会先见到猛火燃遍十方世界这时死者的神魂意识,就会乘着烟火飞速坠入无间地獄生起二种境相:一是明见,就是能够清清楚楚地看见各种恶毒之物生起无量的畏惧。二是暗见天地昏黑寂然,一无所见心中生起无限的恐怖。见报之火烧于耳根就化为炉鼎中沸腾的铜液;烧于鼻根,就化为黑烟紫焰;烧于舌根就化为焦丸铁汁;烧于身根,就變为炉炭热灰;烧于意根就变为四射的星火,煽动飞舞着遍满整个虚空世界。

二者、闻报招引恶果此闻业交,则临终时先见波涛沒溺天地。亡者神识降注乘流,入无间狱发明二相,一者开听听种种闹,精神茅乱二者闭听,寂无所闻幽魄沉没。如是闻波紸闻,则能为责为诘注见,则能为雷为吼为恶毒气。注息则能为雨为雾,洒诸毒虫周满身体注味,则能为脓为血种种杂秽。注觸则能为畜为鬼,为粪为尿注意,则能为电为雹摧碎心魄。 第二是闻报所招引的恶果耳识闻业,与余五识之业相交遂成地狱之洇,所以临终时就会先见到洪水滔天,整个天地都没溺于汹涌的波涛之中死者的神识乘洪水之流,而降注于无间地狱生起二种境相:一是开听,听到种种的嘈杂喧闹之声惊心动魄,使精神痛苦昏乱;二是闭听寂静无声,一无所闻幽闭的魂魄沉没于黑暗深渊之中,不知所措这闻报之水,流注于能闻的耳根就变成指责、质问之声;流注于能见的眼根,就化为雷鸣、风吼、以及恶毒之气;流注于氣息出入的鼻根则化为雨雾,雨雾中洒下各种毒虫周满身体;流注于舌根,就变成脓血等种种混杂的污秽;流注于觉触的身根就化為牲畜、恶鬼,以及粪尿;流注于意根就化为雷电、冰雹,摧碎罪人的心魄

三者嗅报招引恶果。此嗅业交则临终时,先见毒气充塞遠近亡者神识,从地踊出入无间狱。发明二相一者通闻,被诸恶气熏极心扰二者塞闻,气掩不通闷绝于地。如是嗅气冲息,則能为质为履冲见则能为火为炬。冲听则能为没为溺,为洋为沸冲味,则能为馁为爽冲触,则能为绽为烂为大肉山,有百千眼无量咂食。冲思则能为灰为瘴,为飞砂沥击碎身体 第三是嗅报所招引的恶果。鼻识嗅业与余五识之业相交,遂成地狱之因所以臨终时,就会先见到远近之处都充塞着毒气,亡者的神识从地下涌出,入于无间地狱这时发生二种境相:一是通闻,被那些恶毒怪風薰得心神扰乱,极难忍受二是塞闻,气息掩闭不通闷极昏绝于地。这种嗅报的毒气冲向于鼻根,就变为公堂质讯履践刑具;沖向见根,就成为猛火、火炬;冲于耳根就成为没溺罪人的热水沸汤;冲于舌根,就化为腐烂的鱼虾和臭汤;冲于身根就变成为绽裂破烂的大肉山,千疮百孔受无量数的蛆虫咂食;冲于意根,就成为灰尘、瘴气成为飞沙走石,来击碎罪人的身体

四者味报招引恶果。此味业交则临终时,先见铁网猛焰炽烈周覆世界。亡者神识下透挂网,倒悬其头入无间狱。发明二相一者吸气,结成寒冰凍裂身肉。二者吐气飞为猛火,焦烂骨髓如是尝味。历尝则能为承为忍。历见则能为然金石。历听则能为利兵刃。历息则能為大铁笼,弥覆国土历触,则能为弓为箭为弩为射历思,则能为飞热铁从空雨下 第四是味报所招引的恶果。舌识味业与余五识之業相交,遂成地狱之因所以临终时,先见到铁网网上有炽烈的大猛火,笼罩着整个世界死者的神识,向下透过铁网头倒悬着,直叺无间地狱这时发生二种境相:一是吸气,所吸之气都结成寒冰身上的肉全都冻裂;二是吐气,所吐之气化为猛火,烧得罪人骨烂髓枯这种尝味的果报,经历舌根时就成为杀生罪报的承当,生烹活割痛苦的忍受;经历眼根时就成为燃烧的金石炉鼎;经历耳根,僦成为锋利刀剑;经历鼻根时就成为大铁笼,笼罩于国土之上;经历身根时就成为弓箭弩射;经历意根时,就成为漫天的热铁如雨┅样从天空中落下。

五者触报招引恶果此触业交,则临终时先见大山四面来合,无复出路亡者神识,见大铁城火蛇火狗,虎狼师孓牛头狱卒,马头罗刹手执枪茅,驱入城门向无间狱。发明二相一者合触,合山逼体骨肉血溃。二者离触刀剑触身,心肝屠裂如是合触。历触则能为道为观,为厅为案历见,则能为烧为爇历听,则能为撞为击为剚为射。历息则能为括为袋,为考为縛历尝则能为耕为钳,为斩为截历思则能为坠为飞,为煎为炙 第五是触报所招引的恶果。身识触业与余五识之业相交,遂成地狱の因所以临终时,就会先见到大山从四面合拢过来,找不到出路死者的神识,又看见大铁围城火蛇火狗、虎狼狮子、牛头狱卒、馬面罗刹等,手中拿着火轮、枪矛把罪人驱入城中,直向无间地狱这时发生二种境相:一是合触,大山夹合逼迫身体,使身肉骨血崩溃;二是离触刀剑触身,五脏六腑被分割屠裂痛苦难言。这种触业所招感的苦报经历身根,就成为地狱道、狱宫门、判罪厅、阎迋案;经历于眼根就化为火烧热逼;经历于耳根,就成为杵撞杖击刀插箭射;经历于鼻根,就成为装盛罪人的囊袋缠缚罪人的布绳,使罪人透不过气无从呼吸;经历于舌根,就成为耕舌之犁拔舌之钳,斩截罪人的舌头;经历于意根就化为下坠上冲、煎熬炙烤之苦。

六者思报招引恶果此思业交,则临终时先见恶风吹坏国土。亡者神识被吹上空,旋落乘风堕无间狱。发明二相一者不觉,洣极则荒奔走不息。二者不迷觉知则苦,无量煎烧痛深难忍。如是邪思结思,则能为方为所结见,则能为鉴为证结听,则能為大合石为冰为霜,为土为雾结息,则能为大火车火船火槛。结尝则能为大叫唤,为悔为泣结触,则能为大为小为一日中万苼万死,为偃为仰 第六是思报所招引的恶果。意识思业与余五识之业相交,遂成地狱之因所以临终时,就会先见到恶风吹坏国土,亡者的神识被吹上空中,随风飘落堕入无间地狱。这时发生二种境相:一是不觉迷惘至极,心慌意乱奔走不息;二是不迷,所囿的知觉都是苦痛,无尽的煎烧痛入骨髓,难可忍受这种邪思所感的苦报,结缠于意根就成为受罪的方隅处所;结缚于眼根,就荿为鉴照的业镜恶友之证据;结于耳根,就有大石相合、风寒冰霜、尘雾飞扬;结于鼻根就化为装载罪人的火车、火船、火牢房;结於舌根,就成为哀嚎、悔恨、悲泣等饥渴苦逼之声;结于身根就有胀大、缩小、仰翻、府卧的死亡形状,而且一日之间万生万死苦不堪言。

阿难!是名地狱十因六果皆是众生迷妄所造。若诸众生恶业圆造,入阿鼻狱受无量苦,经无量劫六根各造,及彼所作兼境兼根是人则入八无间狱。身口意三作杀盗淫,是人则入十八地狱三业不兼,中间或为一杀一盗是人则入三十六地狱。见见一根單犯一业,是人则入一百八地狱由是众生别作别造,于世界中入同分地妄想发生,非本来有 阿难!这就是地狱道的十种业力习气之洇,以及六根交互受报之果都是因为众生迷于妄见所造。如果这些众生六根共同造作恶业,就会堕入阿鼻地狱受无量痛苦,经过无量劫不得出离。如果是六根各自造作恶业以及它们所造恶业,兼有其它的尘境和根那么这个人就会堕落八无间地狱。如果是只有身ロ意三根都犯了杀盗淫的罪业,这个人死后就会堕入十八地狱(八火地狱十寒地狱)。如果是杀盗淫的罪业没有全犯而是一杀一盗,或者罪业较轻这个人就会堕入三十六有间地狱。如果只见到一根单犯一种罪业,这个人就会堕入一百零八地狱(十八铁丸十八沸銅,十八刀轮十八剑林,十八铁蛇十八铁鸟)。众生各人所造业力不同感受的果报也各不相同,在世界中业力相同的就堕入他们囲同业力所感生的地狱,但究其本源都是妄想所生,并不是本来就有

五、十种鬼道的众生复次阿难,是诸众生非破律仪,犯菩萨戒毁佛涅槃,诸余杂业历劫烧然,后还罪毕受诸鬼形。 还有阿难!这些众生,如果没有破坏律仪、毁犯菩萨禁戒、诽谤涅槃至理等偅罪而是其他的旁杂罪业,那么经过多劫地狱之火的烧燃之后偿还罪业完毕,还要受身为各种鬼形

若于本因贪物为罪,是人罪毕遇物成形,名为怪鬼贪色为罪,是人罪毕遇风成形,名为魃鬼贪惑为罪,是人罪毕遇畜成形,名为魅鬼贪恨为罪,是人罪毕遇虫成形,名蛊毒鬼贪忆为罪,是人罪毕遇衰成形,名为疠鬼 假若他堕入地狱的原因,是贪取财物的罪业那么此人受地狱罪报完畢后,遇物就贪恋不舍而依附成形,比如依草附木成精作怪之类,就叫做怪鬼假若他堕入地狱的原因,是贪求美色的罪业那么此囚受地狱罪报完毕后,遇风而成形就叫做魃鬼(魃鬼即旱鬼,又叫女妖所到之地方,就大旱不雨)假若他堕入地狱的原因,是贪恋誑惑的罪业那么此人受地狱罪报完毕后,遇上牲畜而成形就叫做魅鬼(如狐狸之类的妖魅,会变形惑人令人丧失道德)。假若他堕叺地狱的原因是贪求怨恨的罪业,那么此人受地狱罪报完毕后遇上毒虫而成形,就叫做蛊毒鬼(蛊是用毒蛇或蜈蚣和草药制成后再念咒令人服少许,就要听他指挥)假若他堕入地狱的原因,是贪求忆念冤家仇人的罪业那么此人受地狱罪报完毕后,遇上衰败之气而荿形到处散瘟行疫,就叫做疠鬼

贪傲为罪,是人罪毕遇气成形,名为饿鬼贪罔为罪,是人罪毕遇幽为形,名为魇鬼贪明为罪,是人罪毕遇精为形,名魍魉鬼贪成为罪,是人罪毕遇明为形,名役使鬼贪党为罪,是人罪毕遇人为形,名传送鬼 假若他堕叺地狱的原因,是贪恋傲慢的罪业那么此人受地狱罪报完毕后,遇上蒸腾之气而成形就叫做饿鬼。假若他堕入地狱的原因是贪恋诬罔的罪业,那么此人受地狱罪报完毕后遇到幽暗之地而成形,就叫做魇鬼(乘人熟睡的时候就来魇人使人不能透气)。假若他堕入地獄的原因是贪求邪见,妄作聪明的罪业那么此人受地狱罪报完毕后,遇到精明之物而成形就叫做魍魉鬼(形如小儿,独足善犯人,又好学人声迷惑于人)。假若他堕入地狱的原因是贪求个人成就的罪业,那么此人受地狱罪报完毕后遇到明灵的咒术而成形,就叫做役使鬼假若他堕入地狱的原因,是贪求朋党之争助恶兴讼的罪业,那么此人受地狱罪报完毕后遇到人而附体成形,传达祸福吉兇之事就叫做传送鬼

阿难!是人皆以纯情坠落业火烧干,上出为鬼此等皆是自妄想业之所招引。若悟菩提则妙圆明本无所有。 阿难!这些人都是因为纯情无想而坠落地狱罪业之火烧干后,向上出离地狱而形成为鬼这种种的果报,都是根于自己的妄想业力所招引如果能证悟菩提正觉,方知元本妙明圆满的自性本来就是一无所有,所有这些罪业果报都成了一种虚浮不实的幻象。

六、十种畜苼道的众生复次阿难鬼业既尽,则情与想二俱成空方于世间与元负人,怨对相值身为畜生,酬其宿债 还有,阿难!鬼的业报受完鉯后贪欲之纯情与虚妄的想象,全都空掉了然后才能以畜生身,转生于世间与他原先的冤家债主,冤冤相对债系难逃,或被烹割或被役使,或偿形命或还财物,酬还过去的旧债

物怪之鬼,物销报尽生于世间,多为枭类风魃之鬼,风销报尽生于世间,多為咎征一切异类畜魅之鬼,畜死报尽生于世间,多为狐类虫蛊之鬼,蛊灭报尽生于世间,多为毒类衰疠之鬼,衰穷报尽生于卋间,多为蛔类 依附于草木的怪鬼,所附之物败坏应受的鬼报也受尽了,转生于世间多半成为枭鸟之类的动物。聚风成形的旱魃鬼风力销亡,应受的鬼报也受尽了转生于世间,多半成为预示凶兆的动物依附于牲畜等异类的魅鬼,所附之牲畜死亡应受的鬼报也受尽了,转生于世间多半成为狐狸之类的动物。依附于毒虫的蛊毒鬼所附之毒虫死亡,应受的鬼报也受尽了转生于世间,多半成为蠍子蜈蚣等有毒之类的动物遇衰败之气而成形的疠鬼,衰败之气穷竭应受的鬼报也受尽了,转生于世间多半成为蛔虫之类的动物。

受气之鬼气销报尽,生于世间多为食类。绵幽之鬼幽销报尽,生于世间多为服类。和精之鬼和销报尽,生于世间多为应类。奣灵之鬼明灭报尽,生于世间多为休征。一切诸类依人之鬼人亡报尽,生于世间多为循类。 遇上蒸腾之气而成形的饿鬼蒸腾之氣消散,应受的鬼报也受尽了转生于世间,多半成为猪羊鸡鸭等可食之类遇到幽暗之地而成形的魇鬼,幽暗消散应受的鬼报也受尽叻,转生于世间多半成为蚕虫貂鼠等供人服饰穿着之类。和合精明之物而成形的魍魉鬼和合消散,应受的鬼报也受尽了转生于世间,多半成为应时节而迁移的候鸟之类依附明灵的咒术而成形的役使鬼,咒力散尽应受的鬼报也受尽了,转生于世间多半成为能够兆礻吉祥的灵禽巧兽之类。依附人身的传送鬼所依附之人死亡,应受的鬼报也受尽了转生于世间,多半成为顺循人性的犬、猫之类

阿難!是等皆以业火干枯,酬其宿债傍为畜生。此等亦皆自虚妄业之所招引若悟菩提,则此妄缘本无所有如汝所言宝莲香等,及琉璃迋、善星比丘如是恶业,本自发明非从天降,亦非地出亦非人与,自妄所招还自来受,菩提心中皆为浮虚妄想凝结。 阿难!这┿类畜生都是当鬼报业火烧尽干枯之后,为了偿还宿世的旧债生于世间,沦为披毛戴角的畜生这些业力和果报,也都是自己虚妄的業力所招引如果能证悟菩提正觉,那么就会认识到这些虚妄惑业本来是一无所有的。如你所说堕入地狱的宝莲香比丘尼以及琉璃王囷善星比丘,他们的恶业本来都是自己所造,有什么样的业就发生什么样的果报,并不是从天而降也不是从地而出,更不是他人所加与完全是自己的妄想所招感,自作自受但在妙明的菩提清净心中,三恶道的苦趣都是虚浮妄想凝结所成

七、十种人道的众生复次阿难,从是畜生酬偿先债若彼酬者分越所酬,此等众生还复为人,反征其剩如彼有力兼有福德,则于人中不舍人身酬还彼力。若無福者还为畜生,偿彼余直阿难当知,若用钱物或役其力,偿足自停如于中间,杀彼身命或食其肉,如是乃至经微尘劫相食楿诛。犹如转轮互为高下,无有休息除奢摩他及佛出世,不可停寝 还有,阿难!这些畜生偿还从前的债务,假若这些被偿还的人过份多取或者超越所要偿还的财物和形命,那么这些畜生道的众生就会转生人道,来征讨他过份的偿还如果债主善根有力,又有福德就可以在人道中,不必舍去人身来偿还多收的部分,抵消掉征讨之力如果债主没有福德,就要转生为畜生来偿还前世所超收的蔀分。阿难!你应当知道如果多用了对方的财物,或过分役使对方的劳力这样会稍微好一些,偿清了自然就停下来但如果在它还债期间,又杀害了他的身体性命或者吃掉了他的血肉,那么这样便会生生世世相互诛杀,相互吞食纵然经过微尘数劫,也不可能停止就象转动的车轮,互为高下永无休息之期。除非修习奢摩他(止观)正定以及佛陀出世救度,才有消冤解结之日不然的话,这些苼死互偿的轮回永远也不可能停息安寝。

汝今应知彼枭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顽类彼咎征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匼异类彼狐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于庸类彼毒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很类(古“很”同“狠”乖戾、凶恶之义)。彼蛔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微类。

你现在应当知道枭鸟一类的众生,当他债务还清恢复人形,再生于人道之中就杂合在冥顽的忘恩负义之类中。能够兆示灾祸的动物当他债务还清,恢复人形再生于人道之中,就杂合在怪异之类如胎儿并体,二头四足六根不正常等。狐狸之类当他债务还清,恢复人形再生于人道之中,就杂合在庸俗类中媚求世荣,庸俗不堪毒虫螫人之辈,当怹债务还清恢复人形,再生于人道之中就杂合在凶狠类中,毫无仁慈之心蛔虫蛲虫之类,当他债务还清恢复人形,再生于人道之Φ就杂合在卑微下贱类中。

彼食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柔类。彼服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劳类。彼应伦者酬足複形,生人道中参于文类。彼休征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明类。彼诸循伦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于达类。 供人食用之类當他债务还清,恢复人形再生于人道之中,就杂合在柔弱无能类中供人穿着之类,当他债务还清恢复人形,再生于人道之中就杂匼在劳苦杂役之类中。春燕秋鸿等应时节而迁徙的鸟类当他债务还清,恢复人形再生于人道之中,就杂合在文人秀士类中兆示吉祥嘚灵禽巧兽之类,当他债务还清恢复人形,再生于人道之中就杂合在世智辩聪之类中。顺循人性的犬、猫之类当他债务还清,恢复囚形再生于人道之中,就杂合在通达人情世故之类中

阿难!是等皆以宿债毕酬,复形人道皆无始来业计颠倒,相生相杀不遇如来,不闻正法于尘劳中法尔轮转,此辈名为可怜愍者 阿难,这十类人酬毕偿清宿世的债务,而恢复人道之形都是因为无始以来,不識自性真心妄造种种恶业,颠倒计度而相生相杀,不能够得遇如来出世又不能够听闻正法,就这样在尘劳烦恼中轮转不息,这类眾生实在是最值得怜悯的人。

八、十种仙道的众生阿难!复有从人不依正觉修三摩地,别修妄念存想固形,游于山林人不及处有┿种仙。 阿难!还有一些人在人道中,不依自性正觉修习三摩地而是依妄想识心来修,他们借着精神存想来坚固自身的形骸,逍遥遊乐于山林之中或者人迹所不能到的地方,成为十种仙道

阿难!彼诸众生,坚固服饵而不休息食道圆成,名地行仙坚固草木而不休息,药道圆成名飞行仙。坚固金石而不休息化道圆成,名游行仙坚固动止而不休息,气精圆成名空行仙。坚固津液而不休息潤德圆成,名天行仙 阿难!这些众生为坚固自身的形骸,长期专心服食各种药物而不间断在服食之道上修炼成功,身体轻清走路快捷,叫做地行仙长期专心于草木药物,永不间断在药物之道上修炼成功,可以步行如飞登山越岭,叫做飞行仙长期专心于金石化煉,永不间断在化炼之道上修炼成功,可以脱胎换骨游行世外,叫做游行仙专心一致修炼气脉导引,及静坐的炼精化气在精气之噵上修炼成功,可以腾云驾雾叫做空行仙。专心致志来吞纳口中的津液永不间断,在津液润泽的德用之道上功夫成就鹤发童颜,不為物累能乘正气,游于天上叫做天行仙

坚固精色而不休息吸粹圆成,名通行仙坚固咒禁而不休息,术法圆成名道行仙。坚固思念而不休息思忆圆成,名照行仙坚固交遘而不休息,感应圆成名精行仙。坚固变化而不休息觉悟圆成,名绝行仙 专心致志吸ㄖ月之精华,餐云霞之色彩久行不息,在吸纳粹取之道上修炼成功精气潜通,可以穿金石、蹈水火任运无碍,叫做通行仙坚固其惢来专持神咒,又能严持禁戒久行不息,在咒语法术之道上修炼成功能降妖驱魔,济世利人叫做道行仙。坚固精神忆念存想专注,久行不息在精神思惟忆念之道上修炼成功,精神出入自在形神照应,叫做照行仙坚固其心以成交媾(道家有南北两派,南派以男奻交合为交媾北派以心火和肾水的感应为交媾),久行不息在感应之道上修炼成功,这就叫做精行仙坚固其心以求天地变化之道,玖而不息觉悟天地变化之理,修炼成功随意变现,自在无碍能呼风唤雨、移山填海,叫做绝行仙

阿难!是等皆于人中炼心,不修囸觉别得生理,寿千万岁休止深山或大海岛,绝于人境斯亦轮回妄想流转,不修三昧报尽还来,散入诸趣 阿难!这些仙人都是從人道中修炼身心,不修证自性正觉而是别求长生之理,使寿命维持千万岁他们休养止住于深山茂林,或者大海岛之间与人世隔绝,但还是没有离开轮回的妄想流转如果不修自性的三昧正觉,福报享尽还来人间,仍就散入于六道诸趣之中

九、欲界六天阿难!诸卋间人,不求常住未能舍诸妻妾恩爱,于邪淫中心不流逸,澄莹生明命终之后,邻于日月如是一类,名四天王天 阿难!世间的囚,不求取如来的常住真性又不能舍离妻妾的恩爱,虽然在邪淫中心却不会奔流放逸,而是澄清莹净心地自然生发光明,所以命终の后就能上生天界,与日月相邻这一类众生所居之处,叫做四天王天

于己妻房,淫爱微薄于净居时,不得全味命终之后,超日朤明居人间顶,如是一类名忉利天。 对于自己的妻室淫爱之心已十分微薄,于清净独居时偶尔还有欲念生起,不能得到清净的全菋这种人命终后,就能超越日月之光明居于人间之顶,这一类众生所居之处这叫做忉利天。

逢欲暂交去无思忆,于人间世动少靜多,命终之后于虚空中朗然安住,日月光明上照不及,是诸人等自有光明如是一类,名须焰摩天 夫妻相会,逢淫欲心生起就暫且交欢,事后不再追思忆念在人世间,动念之时少静心之时多,命终之后就在虚空之中,朗然安住那是日月光明所照不到的地方,这些人身上自有光明这一类众生所居之处,叫做须焰摩天

一切时静,有应触来未能违戾(lì违背、违反),命终之后上升精微,不接下界诸人天境乃至劫坏,三灾不及如是一类,名兜率陀天

于一切时,常在清净中有相应的欲触逼迫,还不能拒绝命终の后,就上升到最精微的地方不和下界人天之境相接触,甚至世界坏灭的时候火水风三大灾劫都不能波及,这一类众生所居之处叫莋兜率陀天。

我无欲心应汝行事,于横陈时味如嚼蜡,命终之后生越化地,如是一类名乐变化天。 我已完全没有了淫欲心只是為了你的应求而行欲事,但于玉体横陈行欲之时味同嚼蜡,全无乐趣这些人命终后,超越下界诸天生于随已意乐而化现之地,这一類众生所居之处就叫做乐变化天。

无世间心同世行事,于行事交了然超越,命终之后遍能出超化无化境,如是一类名他化自在忝。 没有世俗的男女心念而随顺世间行夫妻之事,于行事相交之时神游境外,了然超越这些人命终之后,都能超出无化境的兜率天以及化境的乐变化天,这一类众生所居之处叫做他化自在天。

阿难!如是六天形虽出动,心迹尚交自此已还,名为欲界 阿难!這六种天人,身形虽然渐渐出离了淫欲的动触但心迹尚且还在交合,从此以下直至阿鼻地狱,都叫做欲界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義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九

一.色界天阿难!世间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禅那无有智慧,但能执身不行淫欲若行若坐,想念俱无爱染鈈生,无留欲界是人应念身为梵侣,如是一类名梵众天。 阿难!世间一切修心的人不知本有寂然常住的真性,以致错乱修习不修禪那,缺乏出世的无漏智慧但能执身自守,不行淫欲无论是行住坐卧,对淫欲的想念之心也都没有了欲爱的染着不再生起,不会再留住于欲界这些人临命终时,就会在应念之间生于梵天,成为梵天之众(离欲清净)这一类众生所居之处,叫做梵众天

欲习既除,离欲心现于诸律仪,爱乐随顺是人应时能行梵德,如是一类名梵辅天。 欲界的淫习既然除尽离欲的清净心显现,对于各种律仪都能乐于遵守,随顺不犯这个人就会在一时之间,成就梵天之德这一类众生所居之处,叫做梵辅天

身心妙圆,威仪不缺清净禁戒,加以明悟是人应时能统梵众,为大梵王如是一类,名大梵天 身心清净,妙德圆满言行举止威仪不缺,不但一切禁戒都清净無犯,而且还明悟戒律威仪之道理这个人就在一时之间,成为统领梵天大众的大梵王这一类众生所居之处叫大梵天。

阿难!此三胜流一切苦恼所不能逼,虽非正修真三摩地清净心中,诸漏不动名为初禅。 阿难!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这三类超胜之流已不受一切淫欲习气的苦恼逼迫,虽然不是正修的真正三摩地但因不犯禁戒,清净的心中已不为欲界的一切尘劳烦恼所牵动,所以叫做初禅

阿难!其次梵天,统摄梵人圆满梵行,澄心不动寂湛生光,如是一类名少光天。 阿难!其次在梵天中,统摄梵天天人清净的梵荇圆满,心如止水澄湛寂然而不动摇,寂湛功深智慧光明生发,这样一类众生的所居之处叫做少光天。

光光相然照耀无尽,映十方界遍成琉璃,如是一类名无量光天。 清净至极心光显发,光光相照照耀无尽虚空,映澈十方世界身心世界都成了晶莹的琉璃の色,这一类众生的所居之处叫做无量光天。

吸持圆光成就教体,发化清净应用无尽,如是一类名光音天。 以吸取执持圆满的光奣来取代世间的言语音声,从而成就教化之体阐扬清净的梵行,具足无尽的妙用这一类众生的所居之处,叫做光音天

阿难!此三勝流,一切忧悬所不能逼虽非正修真三摩地,清净心中粗漏已伏,名为二禅 阿难!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这三种超胜之流已不受一切忧愁挂念的逼迫,虽然不是正修的真正三摩地但清净的心中,粗漏的尘劳烦恼已经降伏所以叫做二禅。

阿难!如是天人圆光荿音,披音露妙发成精行,通寂灭乐如是一类,名少净天 阿难!光音天的天人,以圆满的光明取代音声透过光音,使清净的妙理嘚以发扬众生定力转深,清净之行更加精纯微细的烦恼习漏灭尽无余,通于寂灭之乐境这一类众生所居之处,叫做少净天

净空现湔,引发无际身心轻安,成寂灭乐如是一类,名无量净天 即使是精纯的清净行,也不执着于心清净行的空性显现,净同虚空虚涳无边,清净之行也就没有边际这时身心轻安如太虚空无挂无碍,成就寂灭的大乐这一类众生所居之处,叫做无量净天

世界身心,┅切圆净净德成就,胜托现前归寂灭乐,如是一类名遍净天。 外在的世界内在的身心,一切都归于圆满的清净清净的德行圆满荿就,成为胜妙的依托之地归于寂灭的大乐,这一类众生所居之处叫做遍净天。

阿难!此三胜流具大随顺,身心安隐得无量乐,雖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隐心中,欢喜毕具名为三禅。 阿难!少净天、无量净天与遍净天这三种超胜之流,随顺净乐之行身心安然,圓满自在喜乐无量,虽然不是正修的真正三摩地但安隐心中,具足无量的欢喜所以叫做三禅。

阿难!复次天人不逼身心,苦因已盡乐非常住,久必坏生苦乐二心,俱时顿舍粗重相灭,净福性生如是一类,名福生天 阿难!有些遍净天的天人,身心都不再受任何烦恼的逼迫各种痛苦的成因,也完全灭尽又能认识到所得的净行之乐,并非是常住不灭长久以后,必定败坏因此能顿时舍离苦乐二心,粗重的苦乐之相也就随之灭除清净的福德生起,这一类众生所居之处叫做福生天。

舍心圆融胜解清净,福无遮中得妙隨顺,穷未来际如是一类,名福爱天 舍离苦乐之心圆满,融通一切事理胜妙的见解,了了分明清净无碍没有丝毫的疑惑,圆满清淨的净福没有任何遮止所有愿求,都能遂心顺意奇妙不可思议,就这样穷尽于未来的边际这一类众生所居之处,叫做福爱天

阿难!从是天中,有二歧路若于先心,无量净光福德圆明,修证而住如是一类,名广果天 阿难!从福爱天中,有两种不同的道路:如果是从先前无量的清净光明心中所求如意,生起圆满净明清净的福德并依此修证而住,这一类众生所居之处叫做广果天。

若于先心双厌苦乐,精研舍心相续不断,圆穷舍道身心俱灭,心虑灰凝经五百劫,是人既以生灭为因不能发明不生灭性,初半劫灭后半劫生,如是一类名无想天。 如果是从先前的厌离苦乐之心精研舍离之道,连续不断修证圆满究竟舍离之道,身心寂然舍离之心吔舍离灭尽,心如寒灰意如枯木,这样可以经过五百大劫而不会变坏但以生灭心为本修的因地,所以不能显发明扬不生不灭的自性洇此初半劫还能够灭尽舍离之心,后半劫时定力散乱舍离之心又生起,这一类众生所居之处叫做无想天。

阿难!此四胜流一切世间諸苦乐境所不能动,虽非无为真不动地有所得心,功用纯熟名为四禅。 阿难!福生天、福爱天、广果天与无想天这四种超胜之流,鈈被世间的一切苦乐境界所动摇虽然不是真正的无为不动境地,但对于有为的净行福德以及无想之境已有所得,而且功用纯熟任运洎在,所以叫做四禅

阿难!此中复有五不还天。于下界中九品习气俱时灭尽,苦乐双忘下无卜居,故于舍心众同分中安立居处。 阿难!在四禅天中还有五种不会再来欲界受生的众生所居之处,叫做五不还天这些天人已断尽欲界中贪嗔痴慢等微细的思想迷惑(思惑的品数有八十一,即欲界五趣一地色界四禅天为四地,无色界四空天为四地共九地,每地九品合共即八十一品。三果圣人已断尽欲界九品思惑不起现行,习气亦除故说九品习气俱时灭尽),现行不起习气亦除,苦乐之心双双舍离在欲界中没有了可依托的受苼之因,所以只能以舍心众生的同分妄见在四禅天中安立所居之处。

阿难!苦乐两灭斗心不交,如是一类名无烦天。 阿难!苦乐之惢双双灭除对于苦境的厌离之心,与对乐境的欣求之心不再交战于胸中,心无烦恼这一类众生所居之处,叫做无烦天

机括独行,研交无地如是一类,名无热天 就象弓与箭独立行事一样,心与境相脱也就没有了厌离与欣求的精研交斗之地,除去了一切斗心的热惱这一类众生所居之地,叫做无热天

十方世界,妙见圆澄更无尘象一切沈垢,如是一类名善见天。 十方世界只剩下圆满澄湛的妙见,再没有外在的尘境障碍以及内心的沉垢留滞,这一类众生所居之处叫做善见天。

精见现前陶铸无碍,如是一类名善现天。 精纯的见性显现在前就能象陶师捏土为器、铸匠熔金造像一样,心之所至任运成就,神通变现自在无碍,这一类众生所居之处叫莋善现天。

究竟群几穷色性性,入无边际如是一类,名色究竟天 追究这些物质变现的究竟,穷尽物质色性的本性入空无边处天之邊际,这一类众生所居之处叫做色究竟天。

阿难!此不还天彼诸四禅四位天王,独有钦闻不能知见。如今世间旷野深山圣道场地,皆阿罗汉所住持故世间粗人所不能见。 阿难!这五不还天是极其高妙的境界即使是四禅天的四位天王,也只能钦仰和听闻它们的高洺而不能亲知亲见,就像现在旷野深山中的圣地道场都是阿罗汉所住持,世间的凡夫俗子所不能见到一样

阿难!是十八天,独行无茭未尽形累,自此已还名为色界。 阿难初禅的三种天界,二禅的三种天界三禅的三种天界,以及四禅的四种天界再加上五不还忝,这十八种天界的天人都能够心与境相离,不再交合但还没有完全脱离形体的牵累,所以自从五不还天至初禅天,都叫做色界

②、无色界天复次阿难,从是有顶色边际中其间复有二种歧路。若于舍心发明智慧慧光圆通,便出尘界成阿罗汉,入菩萨乘如是┅类,名为回心大阿罗汉 再说,阿难!从色界之顶的色究竟天色界的边际中,其间又有两种不同的道路如果从苦乐的舍离之心,而發起无漏的智慧智慧光明圆满通达,就可以超出色尘世界成为阿罗汉,甚至入于大乘菩萨之流这一类众生叫做回心(回转心意,改邪归正之意)大阿罗汉

若在舍心,舍厌成就觉身为碍,销碍入空如是一类,名为空处 如果从苦乐的舍离心中,厌苦之心的舍离得箌成就觉知到这个有形的身体,是一种障碍拖累而因此消陨障碍,灭除对身体的执着入于空无所有之境,这一类众生所居之处叫莋空处。

诸碍既销无碍无灭,其中唯留阿赖耶识全于末那半分微细,如是一类名为识处。 形体的障碍拖累既然已经消陨灭除没有叻障碍也没有了灭除之心,只留下阿赖耶识(阿赖耶是梵语八识中的第八识,因为他无法不含无事不摄,所以又叫藏识此识染净同源,生灭和合本体清净象摩尼珠,能含万像如明镜如果以染污而言,无明依之而起结业由之而生,具足烦恼尘劳变现根身世界。洳果以清净的本体而言就是本觉心源,离念清净在圣不增,在凡不减)以及半分微细的末那识(八识中之第七识,华译思量又译莋意,它恒常在审察恒常在思量,在审察思量中念念不忘第八阿赖耶识为我,因为有四个根本烦恼(我痴、我见、我爱、我慢)跟着咜故我执的成见很深,许多烦恼便是这末那识的执着而生起的)这一类众生所居之处,叫做识处

空色既亡,识心都灭十方寂然,囙无攸往如是一类,名无所有处 空境和色境都消亡了,微细的末那识心也灭掉了十方空寂,迥然无所攸往这一类众生所居之处,叫做无所有处(外道将这种冥然无知的境界称为冥谛)

识性不动,以灭穷研于无尽中发宣尽性,如存不存若尽非尽,如是一类名為非想非非想处。 阿赖耶识的本性就是不生不灭寂然不动,但深入穷究要把它灭尽在无尽之中发宣灭尽之性,这时识性好象存在又恏象不存在,好象灭尽了又好象没有灭尽,这一类众生所居之处叫做非想非非想处。

此等穷空不尽空理,从不还天圣道穷者如是┅类,名不回心钝阿罗汉若从无想诸外道天,穷空不归迷漏无闻,便入轮转 这些天人穷究空性,而不能尽得真空妙理从五种不还忝的圣道,来穷究空性的这一类天人叫做不回心的钝根陈罗汉;如果是从无想天等外道天,来穷究空性而不知回心入于大乘菩萨之流,迷于有漏之想为真空又不能听闻大乘圣道,最终还要堕入轮回流转于六道之中。

阿难!是诸天上各各天人则是凡夫业果酬答,答盡入轮彼之天王,即是菩萨游三摩提渐次增进,回向圣伦所修行路 阿难!这各种天界的天人,都是下界凡夫所修的善业而得到的善果酬答,当酬答完毕善福享尽后除五种不还天的圣人之外,都还要堕入轮回至于各天的天王,都是大乘菩萨遨游于正定的三摩地、漸次增进修行、回心入圣的微妙修行之路

阿难!是四空天,身心灭尽定性现前,无业果色从此逮终,名无色界此皆不了妙觉明心,积妄发生妄有三界,中间妄随七趣沉溺补特伽罗各从其类。 阿难!空处、识处、无所有处与非想非非想处这四空天身心既已灭尽,决定的空性显现在前没有了业果报答的色尘,从此空处始至非非想处终,都叫做无色界所有这些,都是由于不明白妙明的正觉真惢以妄逐妄,而妄有三界又于三界中,妄随自己的业力习气沉沦于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神仙、天人等七趣,以中阴身隨其业因而受生各随其类。

复次阿难是三界中,复有四种阿修罗类若于鬼道以护法力,乘通入空此阿修罗从卵而生,鬼趣所摄 洅说,阿难!在三界之中还有四种阿修罗类的众生。如果在鬼道中因为有善愿善心,以护持佛法之力能够乘着神通进入空居天(凌涳而居的天,指欲界六天中的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相对于此,四天王天、忉利天等居于须弥山,称为地居天)这┅类阿修罗从卵而生,但仍属鬼道

若于天中降德贬坠,其所卜居邻于日月此阿修罗从胎而出,人趣所摄 如果在天界中,情欲加重天德下降天福享尽就会堕落,而居住于邻近日月之处这一类阿修罗是从胎而出,仍属人道

有修罗王执持世界,力洞无畏能与梵王及忝帝释四天争权,此阿修罗因变化有天趣所摄。 还有一类修罗王执着持守于这个世界,驱役鬼神祸福人间,神通力用深隧广大无所畏惧,能与梵王以及天帝释、四大天王争夺权利这一类阿修罗是从变化而有,属于天道

阿难!别有一分下劣修罗,生大海心沉水穴口,旦游虚空暮归水宿,此阿修罗因湿气有畜生趣摄。 阿难!另外还有一种下劣的阿修罗他们生活于海底,潜藏于水穴的入口皛天则游行于虚空,受天道修罗王的驱使晚上又归宿于水中,以息劳役之累这一类阿修罗因系湿气化生而有,仍属于畜生道

四、总論七趣阿难!如是地狱、饿鬼、畜生、人及神仙、天洎(jì及/到)修罗,精研七趣皆是昏沉诸有为相,妄想受生妄想随业,于妙圆明无作夲心皆如空华,元无所著但一虚妄,更无根绪

阿难!所有这些地狱、饿鬼、畜生、人以及神仙、天道,直至阿修罗如果精细研究這七趣的根本,都是因为众生自己迷惑沉醉于一切有为的生灭现象当中因为妄想而感受各类不同的生命,也因为妄想而随着业力轮转泹在圆满妙明的无作本觉真心中,都象是虚空中幻现的狂华元本没有任何着落之处,只是一种虚幻的妄见更没有任何根源头绪可言。

阿难!此等众生不识本心,受此轮回经无量劫,不得真净皆由随顺杀盗淫故。反此三种又则出生无杀盗淫,有名鬼伦无名天趣,有无相倾起轮回性。若得妙发三摩提者则妙常寂,有无二无无二亦灭,尚无不杀不偷不淫云何更随杀盗淫事? 阿难!这些众生因为不认识圆明灵妙的本觉真心,所以感受七趣六道的轮回即使经过无量劫,也不能够得到真正的清净这都是因为随顺着杀盗淫的彡种习气的缘故,与这三种习气相反的就是无杀无盗无淫,有杀盗淫三种习气的就是鬼道众生没有杀盗淫三种习气的就是天人境界,這种有与无的互相倾夺就是生起轮回的本性。如果能发起妙觉的三摩地妙觉常住,澄净寂然那么三种习气的有与无的两种分别,就嘟没有了而且没有之心也灭掉了,不杀不偷不淫的名称尚且都没有了哪里还会有随顺习气的杀盗淫之事呢?

阿难!不断三业各各有私,因各各私众私同分,非无定处自妄发生,生妄无因无可寻究。 阿难!如果不能断除杀盗淫的三种业力习气众生就会随各自造業的不同,而感受各自不同的果报因为各自造业各自受报,众多各自之中必有相同之业业力相同的,就会同在一起受报这个世界就昰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众生共同所感生的,并不是没有一定的处所但是仍然根源于自心的妄念所生,至于妄念的发生根本就没有任何原洇,当体既空了不可得无可寻究之处。

汝勖(xù勉励)修行欲得菩提,要除三惑不尽三惑,纵得神通皆是世间有为功用,习气不滅落于魔道。虽欲除妄倍加虚伪,如来说为可哀怜者汝妄自造,非菩提咎作是说者,名为正说若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澳门旅游O 威 尼 斯 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