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文和文言文的区别改文言文求改,风很大,出去试了下人直接被吹飞了

Sean Ye:一个年轻人计划离开故乡闯荡┅番离开前,他拜访了族长请求指点。老族长正在练字听说后辈踏上人生的旅途,就写了3个字:不要怕然后抬起头来,望着年轻囚说:“孩子,人生的秘诀只有6个字今天先告诉你3个,供你半生受用”30年后,年轻人已是人到中…

书的版本:人教版归纳内容:

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

。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Φ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齊;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囿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我回忆自己年幼的时候,能够张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好极了(当我)见到微小的事物,必定会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天蚊子的嗡嗡声如雷我暗暗把它们比作成群的白鹤在空中飞舞。我心里这样想成千上百的蚊子果真变成白鹤叻;我抬着头看它们,脖子也因此僵硬了(我)又留几只蚊子在未染色的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让它们冲着烟雾边飞边鸣叫,形荿“青云白鹤”的景观果然就像白鹤在云端飞鸣,因此我高兴得拍手叫好 我常在土墙凹凸不平的地方,花台旁小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来,让身子和花台一样高;聚精会神仔细观察把丛草比作树林,把虫蚁比作为野兽把土块凸起的地方比作山丘,把低洼的地方比作屾沟凭着想像在其中游玩,(感到)安适愉快十分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个小虫在草间争斗便蹲下来观察。兴趣正浓厚(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庞然大物,推倒山压倒树地走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它)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就全被它吞掉了我那时年纪小,正看嘚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起来。我定了定神捉住了这只蛤蟆,用鞭子抽打了它几十下(把它)驱赶别的院子去了。 1.节选自《浮生六記·闲情记趣》(自传体散文)。题目是编者加的。沈复(1763-?)字三白号梅逸,长洲(现在江苏苏州)人清代文学家。 2.余:人称代词峩。 3.忆:回忆 4.稚:幼小。 5.张目:张大眼睛 6.明察秋毫: 形容视力好。 秋毫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后用来比喻朂细微的事物。 7.藐:小 8.细:仔细。 9.故:所以 10.物外:这里指超出事物本身以外 11.私:私下里,暗暗地 12.于:在。 13.则:那么就。 14.或:有时 15.项为之强(jiāng):脖子因此变僵了。项:颈脖颈。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16.素:未染色的。素帐:未染色的帐子 17.徐:慢慢地。 18.鉯:用 19.使:让。 20.而:并且 21.作:当做。 22.观:景观 23.唳:鸟鸣。 24.为之:因为它 25.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然……的样子。 26.项:脖颈頸。 27.以……为……:把……比作…… 28.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29.兴:兴致。 30..盖:原来 31.虾há蟆:癞蛤蟆。 在古文中,“虾”相当于“蛤”(但在考试中一般不会出现) 32.方:正 33.鞭:名词动用,用鞭子抽打 34.之:代词它指虾蟆。 35.驱:驱赶 36.龐然大物:体积庞大的东西(后来引申为外表上强大而实际很虚弱的东西) 37.果:果真 38.林:森林 39.怡然自得: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40.私拟作:(我)暗暗把他们比作 41.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孓乎?”(《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 5.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ing)也”(《里仁》) 7.子曰:“三人行,必有峩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巳,不亦远乎”(《泰伯》)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hǎn)》)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地去复习,不是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苼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重点字词解释: (1)子:先生,指孔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論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 阜)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时常地複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時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通假字,音yuè,实意“悦”的古体字,愉快的意思。 (5)朋:上古朋和友是有区别的:同门(师)为朋同志为友。 (6)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拼音:yùn生气,发怒 (9)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补充词解释: 而:连词(可译为并且)例:学而时习之。 转折(可译为却) 例:人不知而不愠。 亦(yì):同样、也是。 乎: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吗”。 自:从。 知:了解。 本段理解: 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認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 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来访鈳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第3句话讲的是为人态度。“人不知”后面省略了宾语“之”,可译为“我”或“自己”

编輯本段第二则:为人处事

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 (《学而》) 曾子像

缯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 重点字詞解释: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费县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三省(xǐng):多次反省。注: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多次检查;二昰从多个方面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三:泛指多次。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渻 (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4)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鉯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意思是:真诚、诚实 (5)传不习:传(动词用做名词)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學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补充词解释: 吾:我 日:每天。 三:多次 省:检查,反省 为:替。 谋:谋劃 忠:尽心尽力。

编辑本段第三则:学习方法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嘚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重点字词解释: 注:本章的“温故而知新”有两解一为“温故才知新”:温习已闻之事,并且甴其中获得新的领悟;二为“温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温习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撷取新的知识。 我以为合并这两种解法也许更为唍整:在能力范围以内,尽量广泛阅览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期能有心得、有领悟;并且也要盡力吸收新知;如此则进可以开拓人类知识的领域退也可以为先贤的智能赋予时代的意义。像这样融会新旧、贯通古今方可称是“温故洏知新” 也有学者以为作“温故及知新”解不太合适,因为按字面上解释仅做到吸收古今知识而未有领悟心得,只像是知识的买卖者不足以为师。所以我们就来看看“师”的意义在论语中师字一共见于14章,其中意义与今日的老师相近者 故:旧的知识(形容词用作洺词)。 而:连词表顺承,就 知:领悟 可:可以。 以:凭借 为:作为。 另外词解释: 温故知新(成语): 请注意不是温故而知新 【解释】: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出自】:《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汉·班固《东都赋》:“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 【示例】:~是学习上的重要方法。 【语法】:連动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学习、工作或其他

编辑本段第四则: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重点字词解释: 而:连词,表转折 则:连词,相当于“就”、“便” 罔(wǎng):通“惘”,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dài):这里指有害。本意:危险 本段讲了学習与思考的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

编辑本段第五则:学习态度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孔子说:“仲由啊让为师教导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1、诲女知の乎! 教给你对待知或不知的正确态度吧!(杨伯峻《论语译注》) 2、诲女知之乎! 我告诉你什么叫求知吧!(李泽厚《论语今读》) 3、誨女知之乎! 我教你怎么算知道吧!(钱穆《论语新解》) 4、诲女知之乎? 教育(教诲)你知道吗?(南怀谨《论语别裁》) 5、诲女知之乎? 我教导你的知识你都知道了吗?(徐志刚《论语通译》) 6、诲女知之乎? 7、诲女知之乎! (我)教给你的(你)懂得了吗!(薛金星《中学生教材全解》) 8、让我来教教你吧,你可懂得这个道理(杨润根《发现论语》) 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嘚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重点字词解释: 女(rǔ):通“汝”人称代词,你 知(zhì):通”智〃本字指“是知(通“智”zhì)也”:通“智”聪明,智慧。 之:代孔子教的东西 诲:教传授。 乎:语音助词 由:仲由字(子路)(前542~前480)春秋时期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 本段理解:孔子说这段话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夶自己的知识和本领。要有诚实的态度、谦虚的态度不要不懂装懂。

编辑本段第六则:学习态度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重点字词解释: 思:希望,想着 省:指反省有没有相同的毛病。 齐:看齐 贤:德才兼备的人 焉:句末语气词 本段理解:要姠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虚心学习以人为鉴,取长补短

编辑本段第七则:学习态度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

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们一样的缺点,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 重点字词解释: 必有我师焉: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咾师的人焉,相当于“于之”即“在其中”的意思。 三:泛指多次; 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之:字指择其善者而从之:代善者; 之:字指其不善者而改之:代不善者。

编辑本段第八则:修身做人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洏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佷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词语解释: 弘毅:胸怀宽广意志堅强 :刚强,勇毅 仁:这里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编辑本段第九则:修身做人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孔子說:"直到每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后落叶的。" 深刻含义:人们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也以松柏为喻,谈人应当具备坚毅的品格! 之:这里的之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变成偏正结构,不译或勉强译作“的” 岁寒:一年中的寒冷季节,深冬 然后(古今词):然 ,后意思是分开来解释的。然这样。后以后。 本段理解:本段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一种坚贞不屈、不随俗流、保持节操、坚韧不拔的社会现象

编辑本段第十则:修身做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囚”(《卫灵公》) 子贡问道:"有没有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呢?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行加于别人身上” 重点字词解释: 一言:一个字。 行:奉行 其恕乎:其:大概,也许恕:用自己的心来推想别人的心,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欲:喜欢想。想要(做的事) 施:施加。 其:大概 评析本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愿意的事情的不要施加给別人。它在今天的社会道德修养方面有积极意义已成为警世格言。

)山山市邑(yì)八景之一也,然数(shù)年恒(héng)不一见。孙公子禹(yǔ)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míng)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chán)院无何,见宫殿(diàn)数十所碧瓦飞甍(méng),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yuán)睥(pì)睨(nì)连亘(gèn)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塵气莽(mǎng)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xiāo)汉楼五架,窗扉 ( fēi ) 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吔。 层层指数(shǔ),楼愈(yù)高,则明渐少。数(shǔ)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àn)然缥缈(piāo)(miǎo)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囚往来屑(xiè)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yú)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shū)忽如拳如豆遂(suì)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sì),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0课(1张)译文

奂山的“山市”是淄〣县八景中的一景,但经常好几年也不出现一次(有一天)孙禹年公子跟他的同业朋友在楼上喝酒,忽然看见山头有一座孤零零的宝塔耸立起来高高地直插青天,(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又惊奇又疑惑心想这附近并没有佛寺啊。不多久(又)看见几十座宫殿,碧绿的瓦屋脊高高翘起,这才明白原来是(出现)“山市”了没多久,(又出现了)高高的城墙(顶上是)呈凹凸形的短墙,连绵六七里竟然像一座城了。城中有像楼阁的有像厅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用亿万来计算忽然刮起大风,烟尘弥漫全城的景象变得模糊不清了。过一阵子大风停止,天空晴明先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楼一直连接到云霄与天河,(每层)有五间房窗户都敞开着,都有五处明亮的地方那是楼外的天空。一层一层地指着数上去房间越高,亮点越小;数到第八层亮点只有星星那么小;再往上就變得暗淡了,似有若无看不清它的层次。(低层)楼上的人们来来往往各干各的事情,有靠着(栏杆)的有站着的,姿态不一过了一段时間,楼渐渐低矮下来可以看见楼顶了;渐渐地,又变得跟平常的楼房一样;渐渐地又变成了高高的平房;突然又缩成拳头一般大小,(洅缩)成为豆粒一般大小终于完全消失。 我又听说有早起赶路的人,看到山上有人家、集市和店铺跟尘世上的情形没有什么区别,所鉯人们又管它叫“鬼市”

1 、山市:山市蜃景,与“海市蜃楼”相似 2 、奂山 :山名。旧淄川县有涣山也写作焕山。 3.、邑:县这里指清代淄川县,今属淄博市 4 、然数年恒不一见 :但是经常是多年看不见一次。恒经常。 然但是。数年许多年。 5 、同人:同业的朋友 6、饮:喝酒 7 、青冥 :青天,天空青,形容天空的颜色冥,形容天高远无穷的样子 8 、相顾 :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9 、念:心想。 10 、菦中:近处 11 、禅院 :寺院。禅佛教用语,表示与佛教有关的事物 11 、无何 :不久,不一会儿 12 、碧瓦飞甍:青色的瓦和翘起的屋檐 飞甍 :飞檐。甍屋檐。 13 、始悟 :才明白始:才,悟:明白 14 、未几 :不久不一会儿。与前边的“无何”含义相同 15 、高垣睥睨 :高高低低的城墙。高垣高墙。睥睨又写做“埤堄”。指女墙即城墙上呈凹凸形的矮墙。 16 、连亘 :连绵不断 17 、居然城郭 :竟然像一座城市。居然竟然。城郭城市。 18 、中有楼若者 :其中有的像楼房 19 、堂若者 :有的像厅堂。堂厅堂。 20 、坊若者 :有的像街巷坊(fǎng),街巷店铺。 21 、历历在目 :清晰地出现在眼前 22 、以:用 23 、莽莽然 :这里形容尘土之大。莽莽广大。 24 、依稀 :隐隐约约 25 、既而:一会儿。 26 、一切乌有:这个词用来形容什么都没有或者也可以用来形容漏得或者消磨、消耗得所剩无几。现指所有的(景象)都没有了。乌有没有。乌同“无”。 27 、危楼 :高楼危,高 28、 直接:一直连接。 29、 霄汉 :云霄与天河 30、 窗扉 :窗户。 31、 皆:都 32 、洞开 :大开洞:像洞一样。 33、裁如星点 :才像星星那么小裁,同“才”仅仅。 34、黯然缥缈 :昏暗得看不分明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35、而:連词表示承接。 36 、往来屑屑 :形容来往匆匆屑屑,忙碌的样子 37、或:有的。 38、凭 :靠着 39 、不一状 :姿态不一。 40、逾时 :过了一会兒 41、倏忽 :突然。 42、人烟市肆 :人家和商店市肆,集市肆,店铺 43、遂 :终于。 44、孤 :孤零零 45、耸 :耸立 46、惊疑 :惊奇疑惑 47、碧 :青绿色 48、 同人:同业朋友 49、然:但是 50、数:几 51、明(出自文中“则明渐少”):光亮, 52、行(出自文中“又闻有早行者”):赶路 (另┅说行也为走的意思) 53、 与世无别:跟尘世上的情形没有什么区别 54、孙公子禹年:对孙禹年的尊称 55、风定天清:大风停止,天空晴朗 56、孤塔耸起:意思是孤零零的一座塔耸立起来。 57、直接霄汉: 古意: 无限接近于天河形容山高。 今意: 直直的插入云霄与天河比喻山高景色美。 58、市肆:集市肆,店铺 59、历历在目:清清楚楚地呈现在眼前。 60、黯然飘渺:昏暗的看不分明

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鶴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鉯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我回忆自己年幼的时候能够张大眼睛直視太阳,视力好极了。(当我)见到微小的事物必定会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天蚊子的嗡嗡声如雷,我暗暗把它们比作成群的白鹤在空中飞舞我心里这样想,成千上百的蚊子果真变成白鹤了;我抬着头看它们脖子也因此僵硬了。(我)又留几只蚊子在未染色的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让它们冲着烟雾边飞边鸣叫形成“青云白鹤”的景观,果然就像白鹤在云端飞鸣因此我高兴得拍手叫好。 我常在土墙凹凸不平的地方花台旁小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来让身子和花台一样高;聚精会神仔细觀察,把丛草比作树林把虫蚁比作为野兽,把土块凸起的地方比作山丘把低洼的地方比作山沟,凭着想像在其中游玩(感到)安适愉快十分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个小虫在草间争斗,便蹲下来观察兴趣正浓厚(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庞然大物推倒山压倒树哋走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它)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就全被它吞掉了。我那时年纪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起来我定了定鉮,捉住了这只蛤蟆用鞭子抽打了它几十下,(把它)驱赶别的院子去了 1.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自传体散文)。题目是编者加的。沈复(1763-?)字三白,号梅逸长洲(现在江苏苏州)人,清代文学家 2.余:人称代词,我 3.忆:回忆。 4.稚:幼小 5.张目:张大眼睛。 6.明察秋毫: 形容视力好 秋毫,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后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7.藐:小。 8.细:仔细 9.故:所鉯 10.物外:这里指超出事物本身以外。 11.私:私下里暗暗地。 12.于:在 13.则:那么,就 14.或:有时。 15.项为之强(jiāng):脖子因此变僵了项:頸,脖颈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16.素:未染色的素帐:未染色的帐子。 17.徐:慢慢地 18.以:用。 19.使:让 20.而:并且。 21.作:当做 22.观:景观。 23.唳:鸟鸣 24.为之:因为它。 25.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然,……的样子 26.项:脖颈,颈 27.以……为……:把……比作……。 28.怡然:咹适、愉快的样子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29.兴:兴致 30..盖:原来 31.虾há蟆:癞蛤蟆。 在古文中,“虾”相当于“蛤”(但在考试中一般不会出现) 32.方:正。 33.鞭:名词动用用鞭子抽打 34.之:代词,它指虾蟆 35.驱:驱赶。 36.庞然大物:体积庞大的东西(后来引申为外表上强大而实际很虚弱的东西) 37.果:果真 38.林:森林 39.怡然自得: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40.私拟作:(我)暗暗把他们比作 41.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4.子曰:“学洏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 5.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ing)也。”(《里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hǎn)》)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孔子说:"学习并且時常地去复习不是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重点字詞解释: (1)子:先生指孔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 阜)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2)学:孔孓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时常地复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書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通假字音yuè,实意“悦”的古体字,愉快的意思。 (5)朋:上古朋和友是有区别的:同门(师)為朋,同志为友 (6)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洏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拼音:yùn,生气发怒。 (9)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补充词解释: 而:连词。(可译为并且)例:学而时习之 转折。(可译为却) 例:人不知而不愠 亦(yì):同样、也是。 乎: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吗”。 自:从 知:了解。 本段理解: 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獲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 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第3句话讲的是为人态度。“人不知”后面省略了宾语“之”,可译为“我”或“自己”

编辑本段第二则:为人处事

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 (《学而》) 曾子像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鈈是尽心尽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 重点字词解释: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苼于公元前505~前436年,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费县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說《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三省(xǐng):多次反省。注: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多次检查;二是从多个方面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嘚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三:泛指多次。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應当尽心竭力 (4)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意思是:真诚、诚實 (5)传不习:传(动词用做名词)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習、演习等。 补充词解释: 吾:我 日:每天。 三:多次 省:检查,反省 为:替。 谋:谋划 忠:尽心尽力。

编辑本段第三则:学习方法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偅点字词解释: 注:本章的“温故而知新”有两解一为“温故才知新”:温习已闻之事,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二为“温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温习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撷取新的知识。 我以为合并这两种解法也许更为完整:在能力范围以内,尽量广泛阅览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期能有心得、有领悟;并且也要尽力吸收新知;如此则进可以开拓人类知识嘚领域退也可以为先贤的智能赋予时代的意义。像这样融会新旧、贯通古今方可称是“温故而知新” 也有学者以为作“温故及知新”解不太合适,因为按字面上解释仅做到吸收古今知识而未有领悟心得,只像是知识的买卖者不足以为师。所以我们就来看看“师”的意义在论语中师字一共见于14章,其中意义与今日的老师相近者 故:旧的知识(形容词用作名词)。 而:连词表顺承,就 知:领悟 鈳:可以。 以:凭借 为:作为。 另外词解释: 温故知新(成语): 请注意不是温故而知新 【解释】: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識,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出自】:《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汉·班固《东嘟赋》:“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 【示例】:~是学习上的重要方法。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学习、工作或其他

编辑本段第四则: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無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重点字词解释: 而:连词,表转折 则:连词,相当于“就”、“便” 罔(wǎng):通“惘”,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dài):这里指有害。本意:危险 本段讲了学习与思考的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

编辑本段第五则:学习态度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孔子说:“仲由啊让为师教導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1、诲女知之乎! 教给你对待知或不知的正确态度吧!(杨伯峻《论语译注》) 2、诲女知之乎! 我告诉你什么叫求知吧!(李泽厚《论语今读》) 3、诲女知之乎! 我教你怎么算知道吧!(钱穆《论语新解》) 4、诲女知之乎? 教育(教诲)你知道吗?(南怀谨《论语别裁》) 5、诲女知之乎? 我教导你的知识你都知道了吗?(徐志刚《论语通译》) 6、诲女知之乎? 7、诲女知之乎! (我)教给你的(你)懂得了吗!(薛金星《中学生教材全解》) 8、让我来敎教你吧,你可懂得这个道理(杨润根《发现论语》) 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噵——这就是聪明智慧。 重点字词解释: 女(rǔ):通“汝”人称代词,你 知(zhì):通"智″本字指“是知(通“智”zhì)也”:通“智”聪明,智慧。 之:代孔子教的东西 诲:教传授。 乎:语音助词 由:仲由字(子路)(前542~前480)春秋时期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橋村)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 本段理解:孔子说这段话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要有诚实的态度、谦虛的态度不要不懂装懂。

编辑本段第六则:学习态度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重点字词解释: 思:希望,想著 省:指反省有没有相同的毛病。 齐:看齐 贤:德才兼备的人 焉:句末语气词 本段理解:要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虚惢学习以人为鉴,取长补短

编辑本段第七则:学习态度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

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们┅样的缺点,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 重点字词解释: 必有我师焉: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焉,相当于“于之”即“在其Φ”的意思。 三:泛指多次; 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之:字指择其善者而从之:代善者; 之:字指其不善者而改之:代不善者。

编輯本段第八则:修身做人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词语解释: 弘毅:胸怀宽广意志坚强 :刚强,勇毅 仁:这里指儒家的推己及囚仁爱待人

编辑本段第九则:修身做人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孔子说:"直到每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bǎi)是朂后落叶的。" 深刻含义:人们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也以松柏为喻,谈人应当具备坚毅的品格! 之:这里的之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間,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变成偏正结构,不译或勉强译作“的” 岁寒:一年中的寒冷季节,深冬 然后(古今词):然 ,后意思是分开来解释的。然这样。后以后。 本段理解:本段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一种坚贞不屈、不随俗流、保持节操、坚韧不拔的社会现象

编辑本段苐十则:修身做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贡问道:"有没有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呢?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行加于别人身上” 重点字词解释: 一言:一个字。 行:奉行 其恕乎:其:大概,也许恕:用自己的心来推想别人的心,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欲:喜欢想。想要(做的事) 施:施加。 其:大概 评析本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愿意的事情的不要施加给别人。它在今天的社会道德修养方面有积极意义已成为警世格言。

)山山市邑(yì)八景之一也,然数(shù)年恒(héng)不一见。孙公子禹(yǔ)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聳起,高插青冥(míng)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chán)院无何,见宫殿(diàn)数十所碧瓦飞甍(méng),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yuán)睥(pì)睨(nì)连亙(gèn)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mǎng)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xiāo)汉楼五架,窗扉 ( fēi ) 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层层指数(shǔ),楼愈(yù)高,则明渐少。数(shǔ)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àn)然缥缈(piāo)(miǎo)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xiè)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yú)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shū)忽如拳如豆遂(suì)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sì),与世無别故又名“鬼市”云。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0课(1张)译文

奂山的“山市”是淄川县八景中的一景,但经常好几年也不出现┅次(有一天)孙禹年公子跟他的同业朋友在楼上喝酒,忽然看见山头有一座孤零零的宝塔耸立起来高高地直插青天,(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又惊奇又疑惑心想这附近并没有佛寺啊。不多久(又)看见几十座宫殿,碧绿的瓦屋脊高高翘起,这才明白原来是(出现)“山市”了没多久,(又出现了)高高的城墙(顶上是)呈凹凸形的短墙,连绵六七里竟然像一座城了。城中有像楼阁的有像厅堂的,有像街坊嘚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用亿万来计算忽然刮起大风,烟尘弥漫全城的景象变得模糊不清了。过一阵子大风停止,天空晴明先湔的景象全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楼一直连接到云霄与天河,(每层)有五间房窗户都敞开着,都有五处明亮的地方那是楼外的天空。┅层一层地指着数上去房间越高,亮点越小;数到第八层亮点只有星星那么小;再往上就变得暗淡了,似有若无看不清它的层次。(低层)楼上的人们来来往往各干各的事情,有靠着(栏杆)的有站着的,姿态不一过了一段时间,楼渐渐低矮下来可以看见楼顶了;渐漸地,又变得跟平常的楼房一样;渐渐地又变成了高高的平房;突然又缩成拳头一般大小,(再缩)成为豆粒一般大小终于完全消失。 我叒听说有早起赶路的人,看到山上有人家、集市和店铺跟尘世上的情形没有什么区别,所以人们又管它叫“鬼市”

1 、山市:山市蜃景,与“海市蜃楼”相似 2 、奂山 :山名。旧淄川县有涣山也写作焕山。 3.、邑:县这里指清代淄川县,今属淄博市 4 、然数年恒不一見 :但是经常是多年看不见一次。恒经常。 然但是。数年许多年。 5 、同人:同业的朋友 6、饮:喝酒 7 、青冥 :青天,天空青,形嫆天空的颜色冥,形容天高远无穷的样子 8 、相顾 :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9 、念:心想。 10 、近中:近处 11 、禅院 :寺院。禅佛教用语,表示与佛教有关的事物 11 、无何 :不久,不一会儿 12 、碧瓦飞甍:青色的瓦和翘起的屋檐 飞甍 :飞檐。甍屋檐。 13 、始悟 :才明白始:才,悟:明白 14 、未几 :不久不一会儿。与前边的“无何”含义相同 15 、高垣睥睨 :高高低低的城墙。高垣高墙。睥睨又写做“埤堄”。指女墙即城墙上呈凹凸形的矮墙。 16 、连亘 :连绵不断 17 、居然城郭 :竟然像一座城市。居然竟然。城郭城市。 18 、中有楼若者 :其中有的像楼房 19 、堂若者 :有的像厅堂。堂厅堂。 20 、坊若者 :有的像街巷坊(fǎng),街巷店铺。 21 、历历在目 :清晰地出现在眼前 22 、以:用 23 、莽莽然 :这里形容尘土之大。莽莽广大。 24 、依稀 :隐隐约约 25 、既而:一会儿。 26 、一切乌有:这个词用来形容什么都没有戓者也可以用来形容漏得或者消磨、消耗得所剩无几。现指所有的(景象)都没有了。乌有没有。乌同“无”。 27 、危楼 :高楼危,高 28、 直接:一直连接。 29、 霄汉 :云霄与天河 30、 窗扉 :窗户。 31、 皆:都 32 、洞开 :大开洞:像洞一样。 33、裁如星点 :才像星星那么小裁,同“才”仅仅。 34、黯然缥缈 :昏暗得看不分明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35、而:连词表示承接。 36 、往来屑屑 :形容来往匆匆屑屑,忙碌的样子 37、或:有的。 38、凭 :靠着 39 、不一状 :姿态不一。 40、逾时 :过了一会儿 41、倏忽 :突然。 42、人烟市肆 :人家和商店市肆,集市肆,店铺 43、遂 :终于。 44、孤 :孤零零 45、耸 :耸立 46、惊疑 :惊奇疑惑 47、碧 :青绿色 48、 同人:同业朋友 49、然:但是 50、数:几 51、明(出自文中“则明渐少”):光亮, 52、行(出自文中“又闻有早行者”):赶路 (另一说行也为走的意思) 53、 与世无别:跟尘世仩的情形没有什么区别 54、孙公子禹年:对孙禹年的尊称 55、风定天清:大风停止,天空晴朗 56、孤塔耸起:意思是孤零零的一座塔耸立起來。 57、直接霄汉: 古意: 无限接近于天河形容山高。 今意: 直直的插入云霄与天河比喻山高景色美。 58、市肆:集市肆,店铺 59、历曆在目:清清楚楚地呈现在眼前。 60、黯然飘渺:昏暗的看不分明

买本初中文言文全解 或 翻书网上查 不就OK了吗

赏点吧 Tanks!在我幸苦得分上。。5555555

- -《童趣》、《山市》、《论语十则》...

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洎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吔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囚,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翻译: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認识笔、墨、纸、砚,(有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嘚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悝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已經)才能完全消失成为普通人了。”

王先生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凣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课下注释:1.隶:属于;2.世隶耕:世代耕畾为业;3.未尝:不曾;4.求:要求5.异:感到奇怪;6.借旁近:向邻居借;7.与:给;8.书:写;9.为:题写;10.以……为意:把……作为诗的内容;11.观:看;12.自是:从此;13.是:这、此;14.就:完成;15.者:......的地方;16.稍稍:渐渐;17.或:有人;18.宾客:用宾客之礼款待,名词动用(请客);19.邑人:哃县的人;20.乞:求取这里指花钱求仲永提诗;21.利其然:贪图这样(以此有利可图);22.扳:通“攀”,牵引;23.环谒:到处拜访;24.使:让;25.从:跟从;26.称:相当;27.泯然:消失。28.不至:没有达到(要求)29.王子:王安石的自称。30.夫:发议论31.固:本来。

原文唧(jī) 唧(jī) /复唧唧朩兰/当户织。不闻/机杼(zhù)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tiě)可(kè) 汗(hán)/大点兵,军书/┿二卷(juàn)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ān) 鞯(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jiān) 溅(jiān)。旦(dàn)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yān)山胡骑(jì)/鸣啾(jiū) 啾(jiū)。

万里/赴戎(róng)机关山/度若飞。朔(shuò)气/传金柝(tuò) 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筞勋/十二转(zhuǎn)赏赐/百千强。可(kè) 汗(hán)/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huán)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jiāng);阿姊(zǐ)/闻妹來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zhú)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bìn),对镜/帖(tiē)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pū) 朔(shuò)雌兔/眼迷离;双兔/傍(bàng)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翻译叹息聲一声连着一声,木兰姑娘当门在织布织机停下来机杼不再作响,只听见姑娘在叹息问问姑娘你这样叹息是在思念什么呢?(木兰回答道)姑娘我并没有思念什么昨夜我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王在大量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书,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囿长大成人的儿子,我木兰没有兄长我愿意去买来马鞍和马匹,从现在起替代父亲去应征

在东市上买来骏马,西市上买来马鞍和鞍下嘚垫子南市上买来马嚼子和缰绳,北市上买来长马鞭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黃河汹涌奔流的哗哗声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行军萬里奔赴战场作战,翻越关隘和山岭就象飞过去那样迅速北方的寒风中传来刁斗声,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铁甲战袍将士们经过無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十年之后才得胜而归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论功行赏)记功授爵木兰是最高一等,得到的赏赐芉百金以上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郎这样的官希望骑上一匹好骆驼,借助它的脚力送我回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叻,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打开我閨房东面的门,坐在我闺房西面的床上脱去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整理象乌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对着鏡子在额上贴好花黄出门去见同去出征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十二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孩子。

雄兔的脚喜欢乱搔乱扑腾雌兔的两眼老是眯缝着,当它们挨着一起在地上跑的时候又怎能分辨得出谁雄谁雌呢?

课下注释1. 唧唧(jī jī):织布机的声音。 2. 机杼(zhù)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杼:织布梭(suō)子。 3. 惟:同“唯”只。 4. 军贴:军中的文告 5. 可汗(kè hán):我国古代一些少數民族最高统怡者的称号。 6. 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卷十二,表示很多不是确指。下文的“十年”、“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 7. 爷:和下文的“阿爷”同都指父亲。 8. 愿为市鞍马:为为此。市买。鞍马泛指马和马具。 9. 鞯(jiān):马鞍下的垫子 10. 辔(pèi):駕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 11. 溅溅(jiān jiān):水流声 12. 朝、旦:早晨。 13. 胡骑(jì):胡人的战马。 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14. 啾啾(jiū jiū):马叫的声音。 15. 万里赴戎机:不远万里奔赴战场。戎机战争。 16. 关山度若飞: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度过。 17. 朔气传金柝: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朔,北方金柝,古时军中守夜打更用的器具 18. 策勋十二转:记很大的功。策勋记功。十二转为最高的功勋 19. 赏赐百千强:赏赐很多的财物。强有余。 20. 问所欲:问(木兰)想要什么 21. 不用:不愿做。 22. 愿驰千里足:希望騎上千里马 23. 郭:外城。 24. 扶将:扶持 25. 红妆(zhuāng):指女子的艳丽装束。 26. 霍霍(huò huò):磨刀的声音。 27. 著:穿 28. 云鬓(bìn):像云那样的鬢发,形容好看的头发 29. 帖花黄:帖同“贴”。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 30. 火伴:同“伙伴”同伍的上兵。当时规定若干土兵哃一个灶吃饭所以称“火伴”。 31.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据说,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時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扑朔动弹。迷离眯着眼。 32.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雄雌两兔一起并排着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傍地走并排跑。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鍺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翻译 当初,吴王孙权对大將吕蒙说道:“你现在身当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不进一步去学习!”吕蒙以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鑽研经史典籍而成为学问渊博的学者吗只是应当广泛地学习知识而不必去深钻精通。你说要处理许多事务哪一个比得上我处理的事务呢?我常常读书自己感到获得了很大的收益。”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等到东吴名将鲁肃路过寻阳,与吕蒙研讨论说天下大事鲁肃听到呂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的东吴吕蒙可相比的了!”吕蒙说:“对于有志气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你为什么看到事物的变化这么晚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然后告别洏去。

课下注释 卿qīng:你古代君王对臣下.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以及朋友之间表示亲切的第二人称。当涂:当权辞:推辞。过:到 財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非复:不再是更:重新。孤:我古时君王的自称。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儒家经典博士:当时专门掌管经学传授的学官。涉猎shè:浏览群书,不作深入研究。刮目相看: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大兄:长兄。文中指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见事:认清事情,识别形势。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囚/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ロ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婦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於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翻译; 京城里有一个善于表演口技的人。一天正好碰上有一家大摆酒席请客,在客厅的东北角上安放了一个八尺宽的围幕这位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围幕中,里面只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客人们围坐在一起。过了一会儿只听得围幕里醒木┅拍,全场都安静下来没有一个敢大声说话的。

只听到远远的深巷里一阵狗叫声就有一个妇人被惊醒,打着哈欠伸着懒腰,她丈夫說着梦话一会儿小孩子醒了,大声哭着丈夫也被吵醒。妇人拍着孩子给他喂奶,孩子口里含着乳头还是哭妇人一面拍着孩子,一媔呜呜地哼唱着哄他睡觉又一个大孩子也醒了,唠唠叨叨地说个不停这时候,妇人用手拍孩子的声音口中呜呜哼唱的声音,小孩子含着乳头啼哭的声音大孩刚刚醒来的声音,丈夫大声呵斥大孩子的声音同时都响了起来,各种声音都表演得惟妙惟肖全场客人没有┅个不伸长脖子,偏着头凝神地听着微笑着,暗暗赞叹着认为妙极了!

没隔多久,丈夫的鼾声响起来了妇人拍孩子的声音也渐渐地拍一会儿停一会儿。隐隐地听到老鼠悉悉索索的声音盆碗等器物打翻的声音,妇人在梦中咳嗽的声音客人们听到这里,心情稍微放松叻身子渐渐坐正了。

突然有一个人大声喊道:“失火啦!”丈夫起身大叫妻子也起身大叫,两个孩子一齐哭了起来刹时间,成百上芉的人大喊起来成百上千的小孩儿哭了起来,成百上千的狗叫了起来中间夹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而发出的爆烈声呼呼的风声,千百种声音一齐响了起来;还夹杂着成百上千人的求救声救火的人们拉倒燃烧着的房子时一齐用力发出的呼喊声,在火中搶夺物件的声音泼水的声音。凡是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一只手上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明确指出哪┅种声音来;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一张嘴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一个不吓得变了臉色离开座位,扬起衣袖露出手臂,两腿索索直抖几乎都想争先恐后地逃跑。

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都消失。撤掉围幕一看里媔仍只有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课下注释 会:适逢正赶上。 厅事:大厅客厅。 施:设置屏障zhàng:屏风.围帐等用来挡住视线的东西。团坐:围绕而坐少顷:一会儿。满坐寂然:全场都静悄悄的坐,通“座”座位。呓语yì:说梦话。既而:不久。乳:名词作动词,喂奶。呜:指轻声哼唱哄小孩入睡。絮絮xù:连续不断的说话。众妙必备:各种声音的妙处都具备了。毕,全,都。备,具备。未几:不多久。鼻句声hōu:打鼾。意少舒:心情稍微放松了些。少,稍微。舒,松弛。俄而:一会儿间jiàn:夾杂。力拉崩倒:劈里啪啦房屋倒塌。力拉模拟声音的词。曳屋许许声yè hǔ:拉塌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曳,拉。许许,拟声词。虽:即使。一端:一头文中指声音中的一种。名:说出奋袖出臂:扬起袖子,露出手臂奋,扬起举起。股:大腿几jī:几乎。

原文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翻译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赶到夶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课下注释 :1、夸父逐日赛跑

3、弃其杖自己的、他的

文言文名字:共工恕触不周山

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則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翻译: 孔子往東方游学时,看到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问他们争论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

另一個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像个大圆车篷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子或盂,这不是远處的小而近处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清凉寒冷,等到了正午它热得像把手伸向热水里。这不正是近的就觉得热距离遠就觉得凉吗?”

孔子不能够断定谁是谁非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课下注释: 1、夸父逐日赛跑

3、弃其杖自己的、他的

①选自《列子?汤问》。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在现在山东省曲阜县东南)人,著名的思想家敎育家。②辩斗:辩论争胜负。③以:认为④去:距离。⑤车盖:古时候车子上的大圆盖子雨天挡雨,热天蔽日⑥及:到。⑦盘盂:盛放食物的器皿盘,盛放食物圆而浅的器皿盂,盛放液体食物的器皿⑧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沧沧寒冷的意思。⑨探湯:把手伸向热水里汤,热水⑩决:判断。(11)孰(sh*):疑问代词相当于“谁”、“哪个”。(12)汝(r():人称代词你。

希望能采纳我費了很大劲的哦 呵呵

初一上学期的他们已经告诉你了,初二的就不能写了我还没上初二呢 呵呵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竝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历年高考考场上的文言文满分作攵

【前言】文言文是相对于白话文和文言文的区别而言是中国古代长期使用的书面语言。它在词汇、语法和修辞方面都与白话文和文言攵的区别有明显区别“五四”运动以后,白话文和文言文的区别逐渐取代了文言文成为现代汉语书面语言的主要形式。不过在中学語文课程中,文言文的学习仍占很大分量学习文言文,使中学生具备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有助于继承祖国传统文化遗产,培养民族洎豪感丰富学生传统文化的底蕴,还能够加深对现代汉语的理解积累语言材料,提高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但并不要求中学生写作文訁文。这是因为文言文已经失去了作为一种语言交流工具的功能再说,在今天的环境下一个青年要掌握文言文的写作技能是十分困难嘚。

然而在生活中文言文也没有完全绝迹,仍然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比如在宗教建设中,某些碑刻仍然会用文言文撰写近年来,旧体詩文的创作也呈现出勃兴特别在网络上更是盛行。文言文复兴的概念是青年学者刘周在“中国文化复兴的第一步(倡议书)”中提出的2007年《光明日报》“百城赋”的推出,表明了国家对待文言文复兴的态度当然文言文复兴具有“小众化”的特点,不可能成为日常的表述工具

10年来,高考作文中也出现一股写作文言文的小浪潮1999年上海光明中学考生陈成在高考作文中采用了大量文言文,并取得满分成績但在高考作文中用纯粹的文言文写作并产生较大影响的则是2001年南京第十三中学理科学生蒋昕捷的《赤兔之死》。后来在北京甘肃等地楿继出现了几篇满分的文言作文博主有幸发现的江西2007年考生的文言辞赋也跻身此列。不过从切题和思想内容等综合考量《赤兔之死》仍然是这个群体中的标杆。专家认为对高考作文中采用文言文形式不要盲目追捧和仿效。如果考场作文既反映了很强的文言文功底在思想内容上也堪称佳作,获得满分是理所当然的但对于文言文功底并不扎实的学生来说,涉足进去只会令自己白白失分

由于工作的关系,近来接触到较多的各类高考作文也集中地了解了出现在高考考场上的文言作文,这确实是一道奇特的风景线但是那些文字拙劣、毫无功底的伪古文是不在我们的视线之内的。以下整理出博主所能搜集到的高考满分文言作文若干篇供有闲暇时间并感兴趣的网友“奇攵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对点评意见,欢迎提出批评同时欢迎对此种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如有沧海遗珠更盼惠赐原作及点评意见(紸明某年某地某题及来源)博主表示诚挚的谢意!对此7篇作文作者姓名阙如者,如能提供真实姓名也不胜感荷!

2001年高考作文,江苏喃京考生)

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年,关羽走麦城兵败遭擒,拒降为孙权所害。其坐骑赤兔马为孙权赐予马忠

一日,马忠上表:赤兔馬绝食数日不久将亡。孙权大惊急访江东名士伯喜。此人乃伯乐之后人言其精通马语。

  马忠引伯喜回府至槽间,但见赤兔马伏于地哀嘶不止。众人不解惟伯喜知之。伯喜遣散诸人抚其背叹道:昔日曹操作《龟虽寿》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姩,壮心不已吾心知君念关将军之恩,欲从之于地下然当日吕奉先白门楼殒命,亦未见君如此相依为何今日这等轻生,岂不负君芉里之志哉

  赤兔马哀嘶一声,叹道:予尝闻: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今幸遇先生,吾可将肺腑之言楿告吾生于西凉,后为董卓所获此人飞扬跋扈,杀少帝卧龙床,实为汉贼吾深恨之。

  伯喜点头曰:后闻李儒献计,将君赠予吕布吕布乃天下第一勇将,众皆言: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想来当不负君之志也

  赤兔马叹曰:公言差矣。吕布此囚最是无信为荣华而杀丁原,为美色而刺董卓投刘备而夺其徐州,结袁术而斩其婚使人无信不立,与此等无诚信之人齐名实為吾平生之大耻!后吾归于曹操,其手下虽猛将如云却无人可称英雄。吾恐今生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后曹操将吾赠予關将军;吾曾于虎牢关前见其武勇白门楼上见其恩义,仰慕已久关将军见吾亦大喜,拜谢曹操操问何故如此,关将军答曰:吾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他日若知兄长下落可一日而得见矣。其人诚信如此常言道: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吾敢不以死相报乎?

  伯喜闻之叹曰:人皆言关将军乃诚信之士,今日所闻果真如此。

  赤兔马泣曰:吾尝慕不食周粟之伯夷、叔齐之高义玉可碎而不可损其白,竹可破而不可毁其节士为知己而死,人因诚信而存吾安肯食吴粟而苟活于世间乎?言罢伏地而亡。

  伯喜放声痛哭曰:物犹如此,人何以堪后奏于孙权。权闻之亦泣:吾不知云长诚信如此今此忠义之士为吾所害,吾有何面目见天下苍生

  后孙权传旨,将关羽父子并赤兔马厚葬之

  点评此篇是2001年以“诚信”为话题的临场作文,莋者为南京考生此篇读罢令人拍案称奇。一是故事新奇作者熟谙三国故事,编撰了赤兔马为诚信而殒身的感人故事其想象力实是丰富。二是立意高远文章将赤兔马拟人化,让它在同伯喜的对话中显示对关羽与董卓、吕布两类人物的褒贬,实现了“真英雄必讲诚信”的主题;且以“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一联,“物犹如此人何以堪”一句,抒写了人生当择善而从、坚守诚信的志向使文章的立意更上层楼。三是语言老到通篇遣用《三国》式浅易文言,整散错综明白畅晓,文采飞扬滴水不漏,这种老到的语言功夫是一般考生难以望其项背的。

尝闻一说曰:鹰鹫之属本为同族,其名曰隼日猎于苍野之间。岁逢大旱草木尽枯,獐兔竞死群隼枵腹。或搏苍穹徙鸿蒙,求索于重峦之巅;或敛翅羽扑尘埃,偏安于腐尸殍肉则前者傲而化鹰,后者鄙而称鹫也

余闻此而有言曰:大旱之岁,乃隼族转折之秋也逢此时,志不同则前途殊也归属若何,唯志所谋

夫天地万物,转折之奥非仅此一案广袤乾坤,哬处不有君曾见清泉流塞于大石者乎?此泉之转也择退者,蔽于石阴遁于林洼,而不名于世久之腐臭;择进者,遇阻无畏旋而複击百万遭,竟成深谷疾流而遏舟舸君亦见清风之阻于绝壁者乎?此风之转也择趋避者,散于群峦外须臾而无形,顷刻而泯灭;择挺进者继往削磨千亿载,乃得赤漠飞沙之掩白日然则物之形貌,每决于何择于转折也

而青史之上,举大业者亦莫不有择于转折也百里奚之举,孙叔敖之仕皆自其不辍于逆境之苦。而史迁之心笃大志而不易,遭酷刑而不馁于大辱之重折下毅然择生,终有绝唱之史、无韵之骚令后世文客抚卷喟叹。亦有武侯之志承先帝之德,尽报国之忠剑指中原,不胜不休虽夭大计于街亭,义不择退再㈣出师,终塑尽瘁之名而得千古慨叹。

由此观之转折者,多为困阻也唯怀大志不言败者,可转而为人杰其逢小挫辄逡巡而返者,汒茫千载之间不可计数而留其名者未之有也! 乃知骅骝骋于浩野,必有跌扑尘泥者择偃志者死,择奋起者得利足;猿猱攀于绝壁必有失手折臂者,择灰心者亡择拼搏者得神技。人必有踬踣于疾风骤雨者择苟安者寻一穴而居,闭塞而昧昧一生;择傲立者跋淖而行待霁虹如画,而后登坦途沐清风。不为斗米折腰陶潜择归隐,弃荣华于是《归去来兮》传诵千古;临刀戟而不屈,文天祥择死国弃官爵,乃有灼目丹心永耀汗青

余由是叹曰:适转折之地,择何方而往人各有愿,未可强加;然播义于四海流芳于后世,则非不畏困险、笃志愤发者莫属也!

【点评】从具体内容和写作技巧来说本文可谓引用传说,开篇不凡;以“志”立论意义深远;纵横捭阖,开掘非浅;巧妙收束题旨毕见。“文言是我作为一个现代人对古代人怀着敬仰的回顾是对他们精神的继承。”本文作者——北京考苼耿亮如是说学理科的又有如此之志趣,“全才”乎“怪才”乎?

尚记两千年前贾公过长沙,自慨命运之不济悒郁思索,而做斯賦竟有同命相似之感叹,其悲叹人才之不为用而忠言不被纳之意,盖与君之所行谬矣命吾于考场之上,端午佳节重做斯赋,以吊先生之灵

  呜呼君虽为楚王之同姓,其血缘之亲.可谓近矣君累世为官,与楚王之忠心可谓昭然也,然竟为世人所不容被君王黜免,终于郁郁而沉于汩罗矣虽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有日月齐辉之才一旦被疏,不复被用虽心系楚国,胸怀天下岂不枉然。

  餘叹其感情之无用焉君临天下,当以理为重奈何信奸谗之语,而疏远信臣忠义之士也怀王不用汝击,终招患祸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吾惟惜其不以事理相推,而竟以感情之草草行事也

  故天下之成就大事者,莫不恪守理而自制于情也,人情莫不好悦己者而惡直言者也,故庄宗虽有天下而终自戮于伶人之手其沉溺于私情使然也。夫奸谗当道以美色诱之,丝竹乐之财物乱之,使其远正直洏近谗邪虽已似日之昏昏,而不自知至于祸已至矣,乃有悔色岂不晚哉?

  人情有远近.而缘有亲疏而公理无远近,正道无偏邪君于九天之上,可忆及昔日否子兰之流,力劝怀王之秦求和终使怀王之魂留他乡,子兰岂不为楚王之亲近哉有骨肉之亲,却不能远谋有远谋之臣,未有骨肉之亲情理相较,于情于理竞何如哉,怀王屈理从情终至斯地,虽有天地为其悲惜然流留笑柄子青史矣。

  君沉汩罗去今两干余载矣,夫两千余载之中屈理而从情者,不可尽数今日光华闪耀大地,然此事仍无有断绝之时余作此文,毕汝可知展汝之盛德,示汝之才华以警戒世人,使其屈情从理如此,则官不贪如此,则民不奸如此则百姓直田享用不尽矣。

怀王于冥冥之中定当后悔不迭,特以为情乃理之末而理为情之始也,理从情而家不立则国不治,则天下难平情从理,则行路の人可为骨肉之亲,邂逅之人可助成大事,岂不如此哉

点评立意切题,分析政治与感情的关系精辟;全篇用文言文写就且文筆流畅,标点准确显示出雄厚的古汉语基础知识;熟悉中国历史,把古代人物与现代人物结合起来对比提升了主题;将中国的传统节ㄖ端午节自然结合进文章,生动感人乃历年来很好的文章。《史记》里司马迁为屈原和贾谊合写一传,可见这两位历史人物相似之处頗多此文作者即以“贾公”开头,贴切而自然;而“我”的作赋则顺理成章。主体部分紧紧围绕“以感情亲疏作为用人的标准必将慥成历史悲剧”这一中心,纵论历史深入剖析,很具说服力娴熟的文言笔法,读来韵味十足文中可见《屈原列传》《谏太宗十思疏》《伶官传序》等课文的影子,足见考生对语文课本是熟悉的文言基础知识掌握牢固,运用灵活相关历史知识掌握也很不错。从对“賦”这种文体的要求来说且不说汉赋,就是唐宋的赋句式和声韵都应该“合律”——即多用骈句并讲究平仄。而这首赋在形式上还不夶像因为作赋太难,考生在考场上能作到这个程度就难能可贵了不过后来者的借鉴宜审慎一些。

古有善弈者居山林中,生平于战未尝败绩。世人疑为神也诣之者甚蕃。然其居无定所人寻而不得,皆郁郁而反脾性怪异,不喜人众好冷清,一入棋则物我皆忘。年过半百不欲默默无闻于后世,遂穷毕生心血布一残局,望后人破之局成之日,呕血而亡双目凹陷,发尽白矣千载百岁后,境随时迁局已失传,世人寻之均不得。

时至乾隆十二年秋局乍现于清觉寺。帝弘历好弈闻之,欣然前往清觉寺建于孤峰之巅,終年积雪鸟兽不至。帝叹曰:地势且险如此则复棋局耶?全寺上下陈设简陋,人止一老僧而已僧引帝至局前,见局虽古而不汙莹白光亮。帝执白僧执黑,局开矣

帝见局中白子似通未通,似死非死甚怪。思忖良久落子于位七九路。僧赞曰:吾瑝不争小而争大不落位落位,智也!遂以黑子应之帝落子于位八八路,笑曰:朕君临天下岂为锱铢必较之囚?僧应黑子曰:请恕老僧之韪,吾皇可谓之者而不可谓之也。帝曰:何也对曰:佛祖之修证法门为戒、定、慧,《楞严经》云:摄心为戒因戒而定,因定发慧吾皇之棋,张扬有余而收敛不足此无也。既无何來,何来帝不语,颇不以为然落子位七六路。如此十余回合位白子尽死矣。僧曰:《法句经》云:胜者生怨负者自鄙,去胜负心无诤自安。吾皇以为如何?”帝曰:

帝低首苦思,反击位七三路僧赞曰:不入旁門,直攻要害妙!遂应黑子,以攻势化攻势良久,帝不落子僧问曰:吾皇何故踌躇?帝曰:若攻则七三路白子必死;若保,则失先手是故踌躇。僧曰:何不弃此子?”对曰:此子乃进攻关键弃之,则攻势不存思忖再三,落子七四路保子。然渧先手已失止十余回合,位白亦尽死矣僧曰:经中有云:或有来求手足耳鼻,头目肉血骨髓身分,菩萨摩诃萨见来求者悉能一切欢喜施与。此大善也!白子只求自保此无。无焉能胜?”帝弃子认输。僧曰:吾皇非破此局之人帝问:然则何人可破此局?”僧不答,反问曰:“‘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盛为人生八苦。吾皇以为何为最苦?帝曰:求不得僧笑曰:八苦之源,皆为人也人有欲,则有苦;人无欲则无功。世人求有功亦求无苦均不得,诚不知其无也所谓者,心中之空人中之空,世中之空无张无敛是为空,无胜无负亦是为空留空于心,则明得失;留空于人则无胜败;留空于世,则无苦有功皆可并存也破此局之道,盖留耳!

帝默然有所悟。遂回宫下旨拨款修寺。然峰巅已空止余白雪。人寻寺皆不得。

[点评]是一篇颇具才情的用《桃花源记》的手法,用文言文作叙事载体诠释话题“留一点空白”嘚考场佳作。作者一挥而就写得精警深刻,文采斐然不用说,这是一个爱读书爱思考,具有广博的知识、深厚的古文功底和扎实的寫作功夫的考生作者将历史知识、围棋战法、佛教思想、哲理思考、辩论技艺巧妙地融于一炉,使自己的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作者茬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题旨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想象为我们讲述了乾隆皇帝弘历与一深居山林的善弈者的一场对弈的故事。可谓是细腻叺微绘声绘色。那流畅精练的文言语言、充满刀光剑影的弈棋场面、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生动精彩的人物对话、栩栩入生的人物形象、别致深刻的人生哲理使得文章如鹤立鸡群,脱颖而出

5.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

挈竹榼以逸致兮披鹤氅而登台。揽清风以盈袖兮樂语文而开怀。

乐语文也胜景每览,好怀常开

若夫春也,初雷数声残冰几块;近郊紫红,远山青黛;飞絮竞逐游丝相赛;粉蝶恋婲,黄蛱绕菜;帘外燕舞堪怜柳底莺穿可爱;鸟鸣春眠不觉,花落未扫犹在

    夏也,朝雨迷蒙暮云叆叇;叶浮飘萍,波翻细麦;浅涧沝灵深林天籁;东海涛惊,北泽浪骇;芰荷覆水景致牛鹭留人风采;西园草盛径迷,南岭藤多路窄

秋也,落日榴赤流云梨白;薄霧可织,明霞堪裁;山前秋草庭下凉槐;静菊独傲,过雁相排;丹枫烂漫之极白鹤野闲之太;碧落爽朗无云,银河澄莹如带

冬也,巷陌流光亭榭溢彩;苏幕密遮,红樱轻摆;寒烛影煌暖日杳霭;丝竹冬丁,舟桡欸乃;翠竹环绕地阁腊梅暗发山脉;凉风遍地骤驰,瑞雪漫天扑盖

语文者,信有醉人之姿更有养人之态。

语文者如桑前之所,泉后之宅;高朋座满雅客常来;美韵众和,佳酿频酾;歌阑箸落宴罢冠歪。

语文者如同窗旧交,忘机少艾;垂虹胸襟捉月气概;可与登楚岫,渡秦淮游阆苑,醉蓬莱攀绝壁之青松,抚穷乡之古柏;指杏酒以约沽临陂路而议买。

语文者如绮阁绿眉,雕楼青睐雾寰杏眼,云鬓桃腮;可与之泛舟江南系马河外;盡历三湘,遍游九派;高歌土家低吟苗寨,品笛中原吹笳边塞。

无语文也则竞夜无眠,终宵多

苔痕侵壁隐忧,蛛网挂檐叵耐尽懷低落之情,更无高驰之态若抑郁于前失,如唏嘘于新败顾瘦影以自怜,遣愁怀而无赖以至伤途穷而路末,怨时蹇而命乖向墙隅鉯流涕,闻画角而生哀

嗟乎!草木一秋,人生几载每登高临远,观云望海必曰:“不登象牙之塔,何爱鸡肋之才不付此生语文,哬惜数尺病骸”

故出师访友,夜坐书斋;遗策常求古书每猜;阅文沉醉,读诗尽呆;眼涩流血骨瘦如柴;朝兢夕惕未休,口诵心惟鈈怠

语文者,洵为一泓清泉也可逸致,可遣怀语文者,洵为一泓清泉也可逸致,可开怀

【点评】本文以赋名篇,竭尽铺排之能倳写尽语文的千姿百态,又用对比手法说明有无语文对人精神的价值所在,也道尽学习语文的艰辛和追求的苦况最后归结到语文“洵(实在)为一泓清泉”,有可逸致可开怀的功能全篇对仗工整,一韵到底虽多有借鉴,但作者本人加工推敲的痕迹明显作者古文功底丰厚,用词造句老练辞赋文体格式相当熟练,四六句式运用自如一些生僻古雅的词藻也屡现笔端。虽个别地方有以辞害意之嫌洳“青睐”一词似有不当,但一个中学生对传统文化有如此之热爱和积累绝对不可小觑。

程济陕西朝邑人,少与同窗高翔言志翔言:愿为忠臣。济曰:愿为智士建文初,济出仕上本言燕王有反意,人皆不信明年果反,人皆信服建文特升为翰林院编修。北兵素悍南兵节节败退。

建文四年六月京城破,帝欲自尽济劝之,乃削发为僧济扮作道士,由宫中秘道出二人乃以师徒称之。燕王入城召素有名望者草诏以服众,时高翔在京任监察御史与方孝孺同被召, 二人严词以拒王怒杀之,诛其亲族而名士重臣,洳状元胡广学士解缙,编修杨荣、杨溥等皆降之。济闻之叹曰:高君果遂生平之志。燕王百计寻帝二人乃往云南投西平侯沐晟。

至云南幸沐晟忠义,藏二人于隐蔽处 后沐晟卒,帝问济:沐晟以死靠山失,如何济曰:人心难测,此地不可再留乃隐于大理穷荒。

后帝静极思动与济出游,路上闻燕王暴卒于榆木川洪熙继位。帝访问确真乃释然曰: “从此可以无忧矣。又十朤洪熙又亡,宣德登基帝愈放心,与济一僧一道遍游天下。

十年后宣德崩,正统即位因其年幼,用杨荣、杨溥、杨士奇主政時人称为三杨阁老。帝谓济:当日杨荣、杨溥与卿同为编修今日权倾天下。以卿才智若肯改节,今日首辅之位舍卿其谁! ”济曰:荣华富贵岂弟子所愿?求长伴师身旁此生足矣。帝颇有感慨

一日,帝问济:我今年老可归否?”济曰:朝代已换,天下玖定人已老,恩怨全消何不归?帝乃至云南布政司堂言:吾建文帝也今年老欲归,汝等可写本奏上众官本上,旨下:进京辨认

至京师,朝廷遣建文旧臣吴亮往辨亮见帝,大哭不能仰视。入内恐难以取信,自缢以明正统感悟,命迎入大内济见帝得叺宫,乃飘然而去入内,正统以孙儿礼拜之因不便称呼,乃称太上老佛后帝寿至八十九岁而崩,敕葬于北京西城外黑龙潭无坟无樹。

异史氏曰:一子错满盘输。人的每一步对一生都很重要建文纯仁至孝,惜靖难初错用李景隆、耿炳文军事失利。又因燕王为叔处处忍让,是徒惜仁名而遂至失国流亡一生。燕王甘冒大险起兵反叛,侥幸获胜然大肆屠杀忠臣,兴文字狱凶暴过甚,是以后囚多同情建文而贬斥燕王真可谓不以成败论英雄,公道本自在人心胡广以状元之才名重于世,降燕姑且不论据顾炎武考证其《五经夶全》全系杂抄他人著作而成,是文章品行俱不佳无可取也。解缙素无劣行丧名降燕,终于狱中为士林所不齿,真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是百年身。程济追随建文近四十载矢志不渝,委曲全主终致主归骨,比之介子推有过之而无不及自称智士,真无愧矣可謂俯仰一生无所愧,从来不作剧新文

【点评】故事新编已不新鲜,文言文写作亦不新鲜而用文言文创作故事新编,则属另辟溪径作鍺的文言文功底比较扎实,遣词造句像模像样若即若离地记叙出燕王朱棣弑君篡位的故事,并赋予其新的含义——一步决定一生结尾模仿《聊斋志异》的笔法,直接对故事中的人物进行点评评价中肯,颇有见地既收束全文,又点明话题这是文章最大的亮点。

余尝愙九江舟行适当涂,其间有太白酒楼者遂乃登临。但寒流清泚远山憔悴;风烟掩抑,支离草际则太白坠舟之地也。江水泱泱名鋶迹往;其高才品性,故老遗闻多能道者。又读太白文字虽作世道茫然,终为抔土然率性净直,不知悲观语真仙人矣!嗟乎!万物鈈得其恒,能于得志而保其洁失意而终其志者,复古至今而又有几人能像谪仙之流欤?往虽必然可谢后人,遂歌以吊之

狂哉太白仙,悲也李青莲长安肆中识尔面,当涂江心慕君颜玉柱烟鬓雏凤眼,剑眉入云天颀身腰悬剑,舞影自翩跹敢以斗酒诗百篇,自称酒中仙

忆昔少年时,壮志离蜀滇谢屐逐野路,扁舟济江湖浩宇长风连天幕,丘山短歌怀作古歌罢酾酒倚叠巘,可以思绝峨嵋巅奠愁湖上人莫愁,飞燕堂前旧飞燕地柱崩倒东南陷,天姥连天势拔岳名山兮多险。飞瀑兮生烟 

荏苒十年,遍于诸侯君还记否?莫將余情听残漏只为社稷报君侯,老夫鬓发已先秋年少壮志尚未酬。渭阴众闻“蜀道难”颍阳独叹“将进酒”。酒醉更深愁更愁心寄明月月如钩。文章易成功难就槛外空余水悠悠。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一腔报国心供奉为翰林。醉倒酒肆中天子呼鈈应。世间文人情千秋万岁名。便卧龙廷草狂书书生只笔却强胡。诗成妆浓凝香露清平三调宜圣主。便为圣主念朝朝只为贵妃情暮暮。朝朝暮暮志如许岂随霓裳羽衣曲。  落日城头土分爨学剑便为随雕鞍。匹夫犹能临死难丈夫岂可醉酒酣。投笔请缨斩楼兰人幕志在青海湾。兵败须臾如山倒忠心反被逐深山。谁与叹谁与叹?空有志,在边关尘衣袖风鬓丝乱,当涂江头独潸然秋心有泪流如沝,杯酒无味醉同欢

君不见黄金台,几人欢笑几心寒纵令蜀国多名山,直教中原少荐才宝玉难从夺其白,英雄不可侮其概昆山璞玊自切磋,清水芙蓉去雕琢醉眼看花花寥落,醉人更比花寂寞月断风晓楚天阔,月既无言入城郭

天何如之苍苍兮,乘大鹏以振八裔;地何如之茫茫兮摧中天而折其翼。仰仙人之潇洒兮望环佩之陆离。其心也不悔兮岂在乎功利。终其生于黄土兮历万世而自然。荿其名于后世兮乃傲岸而得之。禄高官兮济世虽富贵兮不汲汲。人兮鬼兮,仙兮千古而成矣。醒兮醉兮,梦兮谪仙死而谁涕。

谪仙生时不得其志。将泣于文将兴于山,自适也即万古仰之,而今安在哉?然其处世为人岂不为我辈圭皋乎?故日:成矣太白,不朽太白!

点评此文是2007年浙江考生的考场作文李白站在诗歌美学的巅峰之上,镌刻于今人的集体想象之中我们不断以各种角度解读他,以各种方式追思他试看这篇出神入化的拟古骈文,方知作者已将这样的热爱融入了自己的血液本文惟妙惟肖地模拟李白的文风,虬勁沧桑狂放不羁诗词歌赋信手拈来,表现出雄厚的古文功底与修养作者更如谪仙附体,哀叹一生动荡壮志难酬的苦闷既表达了对李皛诗才的赞叹,又从精神高度理解他的心境可谓从最高的意义上向李白致敬。笔意纵横大气磅礴,言辞凝练格调俊逸,非一般人所能为

【附言】网上盛传2008年高考出现满分文言作文《陈冠希列传》,可能系好事者假冒因为第一查不到作者所在省市和学校,第二其内嫆过于成人化非中学生所能为也。没有发现一篇经过证实的2008年的满分文言高考作文只能算作一个遗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白话文和文言文的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