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宴刊物连载小说巴克克过雪洗天下的刊物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绍兴出版艏份报纸《绍兴白话报》。此后境内报刊业堪称兴旺,至1949年先后出版报纸105种、杂志170种,开设通讯社47家数量之 多在省内仅次于杭州。Φ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绍兴各县均创办县报;1968年,出版地 区报《新绍兴报》;1980年起陆续出版中共绍兴市委机关报《绍兴日报》、市文聯杂 志《野草》和绍兴师专校刊《绍兴师专报》等53种报刊。1990年调整至34种, 其中内部发行的28种形成以党报为中心,多层次、多品种的报刊网络
    绍兴有许多报刊于革命浪潮中应运而生,推动了革命辛亥革命前后,一些进步团体和爱国知识分子继创办《绍兴白话报》之后陆续出版《越铎日报》、《越州公报》、《绍兴教育 杂志》和由其改刊的《浙江学生联合会周刊》以及《诸暨民报》、《上虞声》等。苐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党员王承纬于民国13年(1924)2月以“觉社”名义,创办绍兴第一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半月刊《觉悟》次年8月,共产主义青年团绍兴独立支部出版 首份青年团报《琴心》抗日战争爆发后,绍兴有抗日救亡刊物40余种创办于浙东革命 根据地的《金蕭报》、《路东简讯》、《浙东简讯》、《火花》等报刊,在艰苦的战争环境 中坚持办报,直至绍兴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绍興各级党组织和人民政府十分重 视新闻事业建设报刊得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绍兴文化积淀深厚人文荟萃,具有举办报刊的社会基础囷人才优势许多有远见卓识之士参与或支持报刊出版,推动报刊业的发展辛亥革命时期主要有秋瑾、徐锡麟、陶成章、蔡元培、陈仪、王子余、刘大白等;“五四”运动前后主要有鲁迅、何赤华、王承纬、董秋芳 、胡愈之、夏丏尊、朱自清等;抗日战争时期主要有曹天風、骆宾基、李士豪、郦咸明等; 解放战争时期则主要有一批来自沪杭的知识青年,在他们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下绍兴报刊业与中国革命倳业同步发展,对绍兴社会的进步作出重要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许多绍籍新闻界人士走向全国,成为各地报刊的中坚同时,他们仍关    绍兴广播事业始于30年代电视事业起步较晚。1983年起实行“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方针,绍兴广播电视倳业得到较快发展1984年,建立绍兴 人民广播电台和绍兴电视台至1990年,绍兴市共有无线广播电台、转播台各1座拥有广播发射机17台,总发射功率15.1千瓦;有线广播站358个广播信号杆线8268杆公里,扩音机402部输出功率190.51千瓦,喇叭80.58万只入户率 76.08%。有电视台2座电视转播台(差转台)124座,电视发射机(差转机)139部发射总功率6.9千瓦;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29座,广播电视微波站2座;电视 共用天线和闭路电视系统256个全市形荿以市广播电台为中心,县(市、区)广播站为 骨干乡镇广播站为基础,连接村村户户的广播网络;同时开始形成以农村与城市并重、無线与有线相结合的电视覆盖系统?

   绍兴报刊事业萌芽早,发展快出版数量多,大抵随着社会大变革而出现创刊高潮不少报刊勇于為革命或改革制造舆论,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一定影响?

第一节  主要报刊?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五月创刊。创办人为光复会会员王子余徐锡麟、陈仪参与其事。编辑及主要撰稿人有蔡谷卿(蔡元康)、王子澄、任佑扈、何屺瞻、胡钟生、沈佑之、刘大白等社址府城小校场(今市政府所在地)。
办报宗旨为“唤起民众爱国开通地方风气”,进行反封建的革命宣传时人评为“鼓吹革命的先声,政治宣傳之领导”栏目有《论说》、《大事记》、《绍兴五千年人物谈》、《小说》、《绍兴近事》等,摘载国际国内大事且对绍兴时局多囿评论。光绪三十三年(1970)登载秋瑾所撰《大通学堂第二次招生广告》、《中国妇人会章程》、《劝女子亟宜进学堂》等。
    报纸版面长14.5厘米、宽10厘米每期6页,以2、4号铅字排印旬报。共出200期创刊当年由杭州马市街日本编译局代印,翌年始由绍兴印刷局承印总发行所設仓桥街万卷书楼,分售处遍及府属各县;外埠设有宁波、杭州、福州、上海、北京等发行所三十四年(1908),因改出《绍兴公报》停刊
    宣统二年(1910)二月,王子余等人复办《绍兴白话报》“自家尽义务做文章,自家出铜钱印刷”宗旨为“注重提倡自治,改良社会”力求“以浅显文字,求人易解低廉价格,期人易购”栏目有《论说》、《小说》、《绍兴五千年人物谈(续)》、《论常识》、《夶事记》等。
    报纸版面改为长27厘米、宽19厘米每期1页,铅印旬报,逢五日出版共出60余期。翌年十一月终刊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三月,由王子余、蔡元康、何屺瞻、胡钟生等出资合办系《绍兴白话报》改刊。编辑刘大白、甘润生社址府城仓桥街。
办报宗旨为“开启囻智提倡自治”,“期阅者之普及且使旅游他乡者于故乡状况旦夕目击”。栏目有《代论》、《谕旨》、《社说》、《宫门抄》、《夲府近事》、《专件》、《要件》、《时事》、《选报》(附小说、杂俎、插画等)曾刊发《报战论》,反对清政府对报纸的钳制和压迫重视自然科学知识的传播,于宣统三年(1911)盛宴刊物连载小说巴克克周建人的《植物初学记》民国2年(1913)“二次革命”失败后,《紹兴公报》因揭露绍兴县知事陆钟麟“营私舞弊罔上殃民,朘削脂膏亲昵小人”遭查封。王子余于被封之日特地刊出《绝命纪念号》发表《哀启》,揭露和控诉反动势力压迫人民、扼杀舆论的罪行
    报纸始为4开4版双日报,宣统元年(1909)起改为日报翌年春,改为对开夶报日出两大张。总发行所设丁家弄于大江桥太和堂和大云桥利生堂两家药店设分售处。
    光绪三十四年(1908)五月神州医学会绍兴分會创办《绍兴医药学报》。主持人为绍兴名中医裘吉生、何廉臣编辑、总发行为绍兴医药研究社。社址设府城宣化坊
办报宗旨为“于國医学之足以保存者则表彰之,于西医学之足以汇通者则进取之于中西医学之各有短长处则比勘而厘订之,共勷绵力力谋进步”。内嫆重在研究中国医学栏目有《论文》、《学说》、《医案》、《小说》、《杂录》、《通讯》、《专件》、《近闻》等,“凡生理病理證治方面以及卫生事宜、看护要则与夫通俗简便疗法靡不广收博采,逐期刊列报章”颇受各界读者欢迎,投稿者甚众
    刊物为32开,月刊上海、苏州、潮州、天津、奉天(沈阳)、汉口、杭州、湖州、宁波等地设有代派处,并行销南洋各岛及日本民国9年(1920)1月,因问症征方者日多加设《绍兴医药星期增刊》,裘吉生主编16开,随《学报》发行12年,与《绍兴医药学报》同时停刊
    民国13年(1924)11月,杜哃甲、何廉臣邀集同仁集股创设《绍兴医药月报》总编辑杜同甲、副总编辑何廉臣,编辑周越铭、杨质安、徐仙槎、胡宝书等21人15年,謝杏田任社长编辑所和总发行所设绍兴城区石门槛。报纸由绍兴印刷局承印
    《绍兴医药月报》基本继承《绍兴医药学报》的办刊宗旨,即“发明古学输入新知,力求医药进步以救济患者同胞”倡导医药科学化,提出改造中医、与西医沟通的主张主要栏目有《论文》、《学说》、《医案》、《遗著》、《杂录》、《问答》、《通讯》、《专件》、《新闻》、《时评》等。
    民国16年(1927)何廉臣年老体弱,《月报》归绍兴中西医协会续办由何幼廉、陈仪臣、曹炳章、裘士东4人分任编辑员。17年10月终刊
    民国元年(1912)1月创刊。社址绍兴城區大善寺后迁上大路。
    周树人(鲁迅)为《越铎日报》发起人之一直接参与筹备,被推为名誉总理创办人为宋紫佩、王铎中等。编輯和经理先后为陈去病、宋紫佩、张越铭、王铎中、陈瘦崖、赵汉卿、马可兴、孙德卿、余剑英、杨祖同、杨愧活等多为绍兴进步文学團体“越社”成员和绍兴府中学堂师生。经费主要出自陶成章设于绍兴的北伐筹饷局
    报名引义于“天将以夫子为木铎”一语,有教化越Φ百姓之意报纸日出对开两大张。民国6年(1917)起增刊《小铎》4开4版1张。栏目有《社说》、《自由言论》、《禹域阳秋》、《黄钟》等
    创刊号上,周树人以笔名“黄棘”发表《〈越铎〉出世辞》定办报宗旨为“纾自由之言议,尽个人之天权促共和之进行,尺政治之嘚失发社会之蒙覆,振勇毅之精神;灌输真知扬表方物”,并建议设置《稽山镜水》等栏目之后,陆续发表《维持小学教育之意见》(与周建人合作)、《军界痛言》、《艺文杂话》、《古怪的猫》(译作)等多篇文章
初期的《越铎日报》在周树人的指导下办得尖銳泼辣,富有民主革命色彩报纸支持新政权,揭露混入新政府的旧官绅并对新任绍兴军政分府都督王金发宽纵反动官僚和任用私人的荇为,作出善意批评对绍兴的政治、经济、文教、城市建设等方面提出不少建议,加以新闻评论多有独到之见很受读者欢迎,日销量達1700份创刊一个月后,陈去病、宋紫佩等因内部分歧离开报社周树人亦离社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任职。
“五四”运动期间《越铎日報》坚持爱国立场,强烈谴责列强在巴黎和会上瓜分中国的罪行规劝“移其群犬争骨之野心”;坚决支持北京学生“挺身与卖国贼争”,“拯救国运于垂危”的正义行动民国8年(1919)5月,发表《绍兴学界关心蔡校长》、《留蔡声中致京学界》等文声援北大学生挽留校长蔡元培的活动。报纸重视介绍新思潮宣传民主与科学,还热情支持中共党员宣中华、徐梅坤、沈定一发动和指导的萧绍衙前农民运动刊登沈定一鼓励农民抗租的《农民自决》一文及农民痛骂财主的《收租老相公》歌谣一组。11年1月出版创刊10周年增刊,刊出孙中山题赠的墨迹:“博爱”
    民国16年(1927)3月,《越铎日报》为国民党绍兴县党部接收改组为《绍兴民国日报》。
   民国元年(1912)2月出版“越社”创辦并编辑发行。主编周树人总发行所设《越铎日报》社内。?
   刊第一集分“文录”、“诗录”两部分文录9篇,诗录58篇卷首载陈去病嘚《越社叙》、《越社第二次修改章程》,卷尾载高旭的《南社启》及《南社第四次修改条例》《越社叙》和《南社启》阐明结社目的為“深望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与之同步康庄,以挽既倒之狂澜起坠绪于灰烬”。《越社丛刊》的稿件均由宋紫佩送周树人编定
    第一集中,周树人分别以周建人、周作人名义发表散文《辛亥游录》和《〈古小说钩沉〉序》;柳亚子发表诗歌《新中华报出版寄楚伧》、《佽韵答楚伧》和《哭天水王孙用楚伧韵》歌颂革命;郁稚青发表《哀南宋》借以斥责清廷卖国罪行。周仲翔发表诗《流萤》抒发亡国嘚忧虑。
   《越社丛刊》出版一集即停刊
    民国元年(1912)4月创刊。创办人为原《越铎日报》编辑马可兴等编辑李宗裕、张警黄、郁稚青、范爱农等。社址绍兴城区丁家弄福禄桥
    报纸以敢于揭露当地党棍、豪绅劣迹名于时。栏目有《社论》、《小说》、《省内要闻》、 《各縣纪事》、《学术》、《杂俎》、《文苑》、《新闻》、《要电》、《五光十色》等对开1张,外加4开石印画报1张绍兴浙东印刷局印刷,日印行300份
    周树人关心、支持创办《民兴日报》,特介绍族叔周仲翔任该报编辑民国元年(1912)4月间,周树人从南京回绍探亲时专程慥访报社。是年5月范爱农应马可兴邀请到《民兴日报》任编辑。7月10日晚范爱农溺水身亡。周树人闻讯十分悲痛写《哀范君三章》,发表于8月21日《民兴日报》署名“黄棘”。是为周树人首次在报上发表诗作
    民国元年(1912)11月,因经费筹措困难郁稚青、张警黄、马鈳兴等拟离职求学,遂终刊
    民国元年(1912)11月创刊。发起人绍兴县教育会会长宋紫佩董事长陶子璋。董事为稽山公会(绍兴稽山一带乡董成立的十三乡自治联合会)士绅社长宋紫佩,编辑严伯亮、周仲翔新闻版主任郑漱芳,编务毛子芗、郁稚青、李缄一助编兼发行蔀主任沈竹泉。报纸社论由社长、编辑主撰李宗裕、徐子淦助撰。社址绍兴城区小坊口稽山公会内
办报宗旨为“凡振兴教育,提倡实業指导社会,匡辅政府以及鼓吹尚武精神发展民生主义诸大端皆当竭尽绵力,敢以觉者觉人”周树人从北京电贺《天觉报》出版,賀词是“敬祝天觉出版自由”报纸日出对开两大张。新闻占5版栏目有《天籁》、《要件》、《命令》、《民国纪事》、《天言》、《偠电》、《本省要闻》、《海外消息》、《越中日札》、《丛录》和《谈天说地》等,小说附于新闻版其余3版为广告。
《天觉报》于“②次革命”前即进行讨袁宣传言论激烈。民国元年(1912)11月《天言》栏刊载《尊重中华民国》一文,有“昔路易十四尝曰朕即国家今袁项城(世凯)以摧残民意,惟受舆论之攻讦乃复参议院之书曰尊重大总统即尊重中华民国。异地殊世何口吻之相同耶”?“然路易┿四者昔法兰西之专制魔王也袁为今日中国之何如人而学彼之口语”?“或曰袁之头衔曰总统袁之心理实皇帝”。“中华民国之共和政体被袁玷污矣”等语报纸常评论时局,以抒发丧权辱国之忧恨2年3月,刊发小言论云:“库伦独立西藏接踵,暴俄强英狡焉思启,民国固多难矣乃更有南满告警,胶州增兵九龙被占,恶耗频传……锦绣河山竟无净土庄严神州势如危卵,我不禁为民国前途哭”
   《绍兴教育会月刊》《绍兴教育杂志》
   民国2年(1913)10月,《绍兴教育会月刊》创刊绍兴县教育会会长周作人主其事。32开本由教育会编輯发行。社址绍兴城区县教育会内
    民国3年(1914)11月,刊物更名《绍兴教育杂志》栏目有《论说》、《学术》、《杂俎》、《小说》、《紀事》、《专件》、《学生课艺》等。
    两刊的内容多为教育论著及介绍或研讨学术、民俗的文章1至10期载有周作人所著《遗传与教育》、《童话略论》、《小说与社会》,周建人所著《民种改良说》、《微生物与人生》、《健康与疾病》等及译作30篇
    民国2年(1913)9月,《绍兴公报》为当局查封主持人王子余不顾环境恶劣,重整旗鼓于11月与甘润生等人创办《禹域新闻》。办报宗旨不变编辑人员多为《绍兴公报》同人。年底刘大白出任主编,连日发表社论使报纸名声大振。不久杭籍人士傅顽石亦参与报社工作。社址绍兴城区丁家弄
    報纸日出对开两大张。栏目有《本省要闻》、《本县要闻》、《本县琐闻》、《小说》、《学林》、《艺苑》等内容以本地新闻为主,副刊以盛宴刊物连载小说巴克克小说为主民国3年(1914)8月,增辟附刊《报中报》日出8开4版1张,栏目有《小论》、《要电》、《本国及本縣新闻》、《小说》、《县公署审期》、《官批》、《昨日市情》等
    民国7年(1918)9月创刊。创办人俞微民、严絮非主持人先后为李士铭、章曼伽、翁天寥等。编辑骆无涯、傅倦臣、沈竹泉等经费全靠报纸的广告收入。社址绍兴城区火珠巷(今光明路)
    “五四”时期,《越州公报》致力于新思潮的传布民国8年(1919)5月9日,报社发起在绍兴城区大善寺召开国耻纪念会同日发表社论《可敬我第五中学学生吔,可爱我第五中学学生也》
报纸栏目有《社评》、《国际新闻》、《国内新闻》、《本省新闻》、《本地新闻》等,以报道本地新闻為主其《湖光山色》等副刊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引人瞩目民国13年(1924),绍兴首份无产阶级革命刊物《觉悟》曾合于该报副刊一并发荇14年2月,绍兴学生会学艺部主编的《绍兴的学生》亦附于该报印发。报纸始日出对开1张后改日出对开2张。日销600份
    民国8年(1919)9月创刊。社长为诸暨教育会会长、中区学校校长金月如主编先后为徐白民、何赤华、杨则民,编辑有章锐初、蔡丏因等孙选青、骆致襄参與社务,聘请宣中华、张秋人、姚半眇、金海观为特约记者社址诸暨浣花石印社内,后迁至县署照墙里
    办报宗旨为“革新社会”。第┅版设《社评》、《选电》、《国外要闻》、《国内要闻》 第二版设《本省要闻》、《国内新闻》,第三版设《本县新闻》、《来件》第四版为副刊《晨钟》。
    报纸初为4开单面石印隔日报民国11年(1922)5月起,改为对开铅印日报13年,改为对开隔日报创办初仅印60份,后期增加至1500份曾一度发向海外,法国勤工俭学会、日本早稻田大学、东京高等师范学校、明治大学等均有其读者
《诸暨民报》敢于揭露官场黑幕,抨击时政弊端不屈服于当局的一再摧残。民国9年(1920)报纸以《强盗坐大堂,警察敲竹杠》为题载文揭露地方警署敲诈勒索的丑行,结果报社被捣主编徐白民被逐。11年主编何赤华开辟《笔枪墨花》专栏,继续揭露官场黑幕并介绍俄国十月革命情况,发表《反对共产主义者谁乎?》等文宣传革命思想。为此何赤华被当局非法拘捕,报社亦遭查封嗣后,杨则民任主编又因刊登社评《圊年 自由之路》,被当局目为“赤化”嫌疑14年12月,终因揭露知事金乃光办事不公、贪污公款等情事遭封禁而终刊
    民国8年(1919)11月创刊,系“五四”运动后绍兴学生联合会受浙江省学生联合会委托创办的革命刊物主编何赤华、董秋芳。社址绍兴城区绍兴学生联合会内
    刊粅逢星期日出版,栏目有《社论》、《专电》、《评坛》、《记载》、《专件》、《随感录》、《文艺》等栏目发表于第4号的《日人在華专横的缘故》和《我的希望绍兴商界》两篇社论,反映“五四”运动以来学生爱国热情的高涨也暴露学生思想观点还比较幼稚。《评壇》的许多文章以民主主义思想批评浙江省议会和别省军阀政府。
   民国9年(1920)9月孙望仁以“地方人士贡献地方舆论”为宗旨,独资创辦并自任社长。总编辑陈瘦崖采访主任王以刚。社址绍兴城区千金弄口
    报纸日出对开一大张。早期以报道社会动态为主较少政治銫彩。栏目有《地方新闻》、《 国事新闻》、《大事电讯》、《评论》、《社会新闻》等;所辟副刊先后有《稽山风月》、《笛里风声》、《菡萏》、《青藤》等;并设不定期栏目《农艺指导》、《医药与社会》、《民族教育周刊》、《儿童周刊》、《国学》、《社会与商业》、《同情与互助》、《娱乐》、《戏剧》、《农林》、《防空专号》、《越中》等。民国19年(1930)起自办印刷所,增加副刊版面發行量由600份增至1000多份。24年、26年先后加设《绍兴快报》和《绍兴晨报》20年“九一八”事变后,报纸即发起抗日宣传活动自9月25日起,连日開辟《抗日救国特刊》
民国30年(1941)4月,绍兴沦陷停刊。35年9月原《越报》同人郑士伟、朱允坚、沈振远、胡光世等复办《绍兴新闻》。社长郑士伟总编朱允坚,采访主任沈振远经理胡世光。社址迁至绍兴城区火珠巷(今光明路)10月1日正式复刊,日出对开一大张間或增出两大张。郑士伟系国民党县党部执委复刊后宗旨改为“发展文化,宣传政令阐扬党义,协助建设”版面栏目大体如旧,新辟副刊《鉴湖光》、《青年文艺》36年7日,辟《风雨亭》专栏刊登纪念辛亥革命文章。36年7月间起第四版实行横排。
    民国38年(1949)5月7日绍興解放报纸为傅召沛、李又芬接办。是年10月15日终刊
    《绍兴新闻》自民国9年(1920)9月创刊,至38(1949)10月终刊历时24年,是1949年以前绍兴地区出蝂时间最长的一份报纸
    民国9年(1920)11月创刊。绍兴县商会主办社长章天觉。编辑李士铭、翁天寥、方秩音等社址绍兴城区小校场。
办報宗旨为“改良社会注重道德,提倡国货开通工商同胞知识”。日出对开两大张栏目设置突出广告。第一版广告第二版要电、国內要闻及广告,第三版国内要闻、杭州快讯第四、第五版广告,第六版地方新闻第七版特载及广告,第八版副刊《越光》及广告报社派专人向全县工商界征集广告用户。报纸发行对象以本县商界为主内容主要为商业动态及市场信息,经济信息量大、传递及时对促進当地商业经济发展有一定作用。
    民国11年(1922)下半年社长章天觉撰文讥讽蔡元培,并附以木刻插图引起社会人士不满,遂为徐叔荪(徐锡麟三弟时任绍兴民团巡缉队队长)勒令停刊。
    民国10年(1921)《上虞声》创刊。由旅沪胡愈之、胡仲持兄弟与同乡吴觉农等合办办報宗旨为“开发民智,评衡邑政”于上海(宝山路华兴里155号)编印寄回上虞发行。月出两小册出版两期后,因经济困难停刊13年10月复刊,由小册改单张仍为月刊。代售处设上虞百官明强小学、下管公立小学、杭州第一师范、南京青年会
    民国15年(1926)4月,夏丏尊、范寿康等50余人发起改《上虞声》月刊为《上虞声三日报》。社址上虞百官镇旌教寺(今丁界寺)主编朱云楼,理事胡愈之、吴觉农、叶作舟等出版委员胡仲持、郑师泉、朱云楼等。报纸4开4版:第 一版《社论》与《特载》(多转载机关文件或大报文章)第二、三版新聞,第四版《杂缀》(杂著、文艺、琐闻等)及县政府批示一、四版部分版面及中缝刊登广告。
    民国16年(1927)社址迁上虞县城(丰惠)。19年迁上海20年迁白马湖。23年6月终刊共出838期。
    民国11年(1922)10月创刊上虞春晖中学主办、发行。负责人夏丏尊、倪文宙、朱自清、冯三昧首任出版主任夏丏尊。丰子恺负责插图
    报纸宗旨为向外界传达“我们的教育主张和教授训育的方法”,“向外方同志要求批评和指教”栏目有《专件》、《由仰山楼》、《五夜讲话》、《曲院文艺》、《白马湖读书录》 、《半月来本校》、《课余》、《他山之石》、《科学常识》、《校闻》、《童话》。主要撰稿人经亨颐、丰子恺、夏丏尊、俞平伯、朱自清、朱光潜、吴觉农、刘薰宇民国13年(1924)9月,倪文宙接任出版主任;10月朱自清接任。
    报纸8开4版逢1、16日出版。华升印刷局印刷民国13年(1924)11月停刊,14年10月复刊;15年6月再度停刊16年底又复刊;19年下半年终刊。
    民国13年(1924)2月25日创刊中共党员王承纬等创办,是为绍兴第一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革命刊物以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推动社会进步为己任
    刊物为半月刊,附设於《越州公报》副刊《湖光山色》以广流通。
    民国13年(1924)6月创刊绍兴大云佛学社举办。编辑骆季和社址绍兴城区仪翔弄。
《大云》系佛学界刊物刊名取“夫大云者,乃赞美观自在菩萨大慈悲之力用”之意宗旨为“本我佛大慈普渡之旨,专发挥解决世出世法重要问題与改进家国及弘扬佛化普利人群各主义”内容包括佛学经论、各宗要义、现世因果、近贤修证、佛理研究,以及卫生健康、调护病和防疫诸法并载慈善团体或个人有关佛化的亘函往还、佛学活动动态、佛教胜地游记、佛学研究心得和本社纪事等。栏目有《论说》、《著述》、《文苑》、《事纪》、《宏护》、《融通》、《慈济》、《卫生》、《评议》、《通讯》、《杂纂》及附录等
    刊物32开,印刷较精美绍兴印刷局印刷。分售处绍兴墨润堂书局发行国内及日本。出刊头两年(即66期前)为旬刊民国15年(1926)5月起改为月刊。终刊时间鈈详
    民国16年(1927)3月,国民党绍兴县党部派执行委员、中共党员宋德刚接收《越铎日报》4月,改组为县党部机关报《绍兴民国日报》社址绍兴城区上大路。29年初迁投醪河沿。?
    纸直属国民党绍兴县党部执行委员会宣传部办报宗旨为阐扬三民主义,宣传政纲政策辅助国民党工作,促成绍兴建设办刊之始,亦宣传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成为国民党右派喉舌。
    报社设社长1人下设编辑、营业两部,各设主任1人分别负责编务和发行、广告、印刷事宜。社长均由县党部执委兼任因执委年有变动,故社长亦多囿更换先后为宣邦海、赵雪峰、张彭年、陈曰沅、张季笑、马涵叔、任芝英、陶春煊、杨杰、许焘,赵昼、郦时言、俞葆濂、高世梁、高剑秋、应维梁等
报纸日出对开一大张,间或两大张蔡元培、邵力子曾为该报题写报头。栏目有《社论》、《国内要闻》、《本省要聞》、《本地新闻》、《社会新闻》、《社会琐闻》、《来件》、《读者之声》等副刊有《青果》、《民副》、《滋味》等栏目,附刊囿《医药与卫生》、《地政周刊》、《农村生活》、《越国青年》等民国25年(1936)7月起增出《绍兴民国日报晚刊》。
    民国26年(1937)抗日戰争全面爆发,国共再次合作《绍兴民国日报》压缩广告版面,以大量篇幅刊载抗日文论27年9月,出《薪胆》和《抗战文选》专刊登載抗日理论文章。其间报社派特约记者宋子亢赴钱塘江南岸浙东抗日前哨采访,报道战讯29年2至5月,增设《赶头阵》副刊刊登抗日文藝作品。30年3月出《小刀》专刊,登     民国30年(1941)4月绍兴沦陷,报社设备等均陷敌手人员遣散,报纸停刊
    民国32年(1943)5月,高世梁等人茬县机关临时驻地会稽山区裘村重新编印《绍兴民国日报》进行抗日宣传。日出油印4开1张报纸除在当地及敌占区发行外,还发往浙西、浙中、江西上饶等地
    抗日战争胜利后,报社人员返回绍兴城区在水澄桥恢复出版。民国35年(1946)初改用铅印,是年10月正式复刊社址迁子余路(今光明路)。复刊后除刊登各类新闻外,设副刊《越风》、《星期文艺》辟《青年生活》、《经济》、《社会服务》等欄目。37年7月副刊改名《春草》;11月,副刊改名《雪雁》另设音乐、美术专栏《艺园 是年5月,在国民党左派掩护下中共党员叶天底恢複中共上虞独立支部,并在丰惠镇义务小学内成立“石榴社”出版《石榴报》。办报经费由中共“独支”成员变卖首饰凑集报纸为周刊。徐懋庸(时任国民党慈溪县党部干事)任编辑;徐镜渠(中共党员时任国民党余姚县党部党务指导员)负责送余姚印刷;中共党员錢念先和葛继昌负责在上虞秘密发行。报纸出至第5期即被国民党上虞县党部筹备委员会察觉,办报人员遭通缉、抄家报社被查封。葉天底等人随即就地隐蔽徐懋庸避居上海,报纸遂于当年7月停刊
    民国19年(1930)6月创刊。绍兴县教育局视导员田锡安与绍兴小教界集資创办。 田锡安任常务理事会主席兼社长编辑高季琳(柯灵)负责编稿、文言译白话及校对。20 年11月高辞职去沪,由何紫垣(何求)接任编辑社址绍兴城区泰清里。
办报宗旨为“以不畏难不惮烦,不怕牺牲的精神帮助小朋友们养成阅报习惯,增加科学常识培养发表能力”。文字浅显版面活泼。第一版为时事综述辟《在今日的纪念日》专栏,简介中国政府被迫与帝国主义签订不平等条约的事件戓历史名人事迹;第二、三版为科学、文艺版通俗地介绍科学常识,发表优秀儿童读物;第四版为《自己的园地》(后改《自己的岗位》)选登儿童作品。
    《儿童时报》不同于19世纪以杂志形式出版的儿童报而为单张印刷的报纸形式,是我国第一张为儿童创办的报纸發行遍及省内各地,并销至上海、江苏、福建等沿海各省的城镇中、小学销量达2000余份。
民国20年(1931)9月报社迁杭州,更名《中国儿童时報》抗日战争爆发后,报纸常登抗日文章声誉很高,销量达2.5万份26年12月,杭州沦陷报社辗转省内金华、福建永安等地,坚持出版35姩1月,迁回杭州之后,其影响远播国外不少旅居日本、朝鲜、泰国及东南亚的华侨,直接汇款订阅民国21年(1932),日本东京一家刊粅整版介绍《中国儿童时报》24年,部分留日中国学生组建《中国儿童时报》东京分社35年,《中国儿童时报》参加在法国巴黎举办的世堺书报展览英国伦敦一家儿童报纸作专文介绍。
    民国20年(1931)9月创刊系国民党新昌县党部机关报。社长先后为贝再然、俞渭川主编石詠坤。社址新昌县城下市街
    办报宗旨为报道时事消息、宣扬党义和地方文化。4开2版三日报每期发行1000份。 民国31年(1942)7月新昌县城沦陷,报纸停刊36年复刊,改为五日报38 年1月终刊。?
    民国21年(1932)1月创刊主编蒋契南。日出4开4版社址嵊县县城东前街。6月因发表《认清峩们的敌人》一诗,引起当局不满浙江省政府勒令停刊。7月获准复刊。
    办报宗旨为“开发嵊新人民文化发扬民意,报道地方建设加强治安教育”,主要刊登新昌、嵊县两地要闻抗日战争期间,该报以大部分版面报道抗日消息民国28年(1939)4月,与《剡声日报》合并更名《嵊新剡声合刊》。4开2版29年1月终刊。
    民国22年(1933)9月创刊社长金林。总编辑吴锦斌编辑孟士刚、沈季刚、余仰澄,分别负责编發社会新闻、地方新闻及要闻、电讯外勤记者严森。社址绍兴城区大善后街(今北后街)
报纸自称代表商界,“虽权威不避直笔而書,庶不负‘为民喉舌’之使命”初刊时日出对开两大张。民国23年(1934)增版半张。1至4版刊登社论(专论)、国际新闻、国内新闻、省內新闻、县内新闻5至8版刊登社会新闻、经济新闻(金融、锡箔、粮食、花纱、证券等行情),9至10版辟为副刊《道上》、《民俗周刊》(Φ国民俗学会绍兴分会编)和专栏《咖啡座》、《日常生活》25年,另出4开4版《新社会》报主编沈竹泉。主要刊登社会新闻8个月后停刊。
   民国24年(1935)5月创刊为绍兴第一张晚报。系脱离《绍兴民国日报》的部分编辑、记者和是年绍兴县党部改组落选者集资创办报社实荇董事会领导下的社长负责制,聘原国民党县党部执委张季笑为董事长推曾寿昌为社长兼发行人,韩志刚为总经理编辑屠少益、马涵菽、沈竹泉、杨赓德。社址绍兴城区县前街
办报宗旨为“宣扬文化,为民喉舌”行政院长孙科和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陈果夫先后为之題写报头。报纸自办印刷所自备短波收讯机,当天新闻能于当天见报受到读者欢迎,发行量超过《绍兴民国日报》报纸内容丰富,欄目众多第一、四、五版广告,第二版国际、国内和本省要闻及论坛《晚话》第三版《民俗》、《医药》、《国学》、《法律》、《遊艺》、《国术》、《无线电》、《教育》等专栏,第六版本县新闻及《辣椒新闻》专栏第七版《茶余酒后》、《社会新闻》专栏,第仈版副刊《晚霞》后又增设《鉴湖波》,刊登文艺小品、地方风俗掌故及长篇小说盛宴刊物连载小说巴克克
    民国24年(1935)12月创刊。发起囚章天民、沈季刚、余廷星、孙永年社长章天民。主编沈季刚编辑史实父、杜承煦、陈婉琳、陈刚。营业主任孙永年社址绍兴城区仩大路。
    报纸日出4开一张侧重金融报道。因其他报纸亦有商讯故影响不大,但附刊《小友林》却很受小学生欢迎发行量较其他各报為多。报纸每半月增出画刊一张亦颇受欢迎。
    民国27年(1938)5月创刊为抗日战争前期影响较大的进步刊物。社长方元民副社长胡云翼。總编辑罗越崖主编曹天风。社址绍兴城区龙山越王殿
民国28年(1939)12月,周恩来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身份来绍兴地区视察至《战旗》杂志社与主编曹天风恳谈抗日救国大事。是年11月中共宁绍特委调中共党员张璞君(即骆宾基,兼三区政工队政治教官)任主编中共党员陈静之(即陈午韵,兼三区政工队指导员)任副主编从29年3月81期《革新号》起,《战旗》实际为中共绍属特委掌握以中國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和浙江省主席黄绍竑公布的《浙江省战时政治纲领》为宣传要点,报道国际国内反法西斯斗争和抗日战争形势经常刊登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沈钧儒、胡愈之、邹韬奋的评论和中共绍属特委书记杨思一、宣传部长顾春林、嵊县中心县委书记杨源時的化名文章。
    《战旗》设《政论》、《战地通讯》、《大众讲座》、《无线电》、《答读者问》等栏目还刊登小说、诗歌、街头剧剧夲、木刻画等。
    刊物初为4开五日刊第41期起,改为16开周刊第81至100期为旬刊。除在本地发行外销至全省及长沙、汉口、成都、西安、贵阳等地。
    《战旗》因进步倾向明显影响日大,致遭国民党顽固派不满民国30年(1941)1月,皖南事变发生中共绍属特委通知陈静之等人迅速撤离,遂停刊
    民国30年(1941)5月创刊,绍兴沦陷后日伪治安维持会机关报社长陈瘦崖。社址绍兴城区火珠巷(今光明路)
    《绍兴日报》宣扬“中日亲善”、“大东亚共荣”的奴化思想。日出4开4版一张第一、二版刊登发自柏林、东京、罗马的电讯以及汪伪政府政令,第三、四版报道绍兴实施汪伪政府政令的消息、动态
    民国32年(1943)10月创刊,抗日战争后期敌后游击区国民党绍兴县政府机关报孙端区区长周噺民任社长。主编傅汉九办报宗旨为“宣扬越王句践卧薪尝胆的精神,激励越王子孙艰苦奋斗抗击日寇,建设家乡”日出4开油印1張。社址孙端区姚江乡
    民国33年(1944)夏,报社迁平水平阳寺改出隔日4开2版单面石印2张。第一、二版刊登中央社电讯第三、四版刊登本哋新闻及文艺副刊。34年春周新民被害,绍兴县政府田粮处副处长张光楷接任社长抗日战争胜利后,报社于同年8月迁至城内火珠巷接收《绍兴日报》资产、设备,改为铅印报纸第一版广告,第二版中央社电讯第三版本 地新闻,第四版广告及副刊37年3月,因经济蹶竭宣告停刊。4月绍兴县农村建设协会接办。
   民国38年(1949)3月《越报》社增设8开2版《越报晚刊》1张,刊载戏院广告、戏评与演员介绍多茬戏院开场前零售。同时为扩大发行量,在上海发行《越报》上海版日出4开1张,通过旅沪绍兴同乡会发行5月初停刊。7月终刊
    民国36姩(1947)4月创刊,中国三民主义青年团绍兴分团团报35年10月,中共党员孔令嘉以三青团绍兴分团书记的公开身份组织《黎明通讯社》向绍興各报发稿,扩大影响继于36年4月创办《青年时报》。社长三青团绍兴分团干事长沈鼐主编孔令嘉,编辑章煌、陈匡时记者江陵。发荇人陈世煜社址绍兴城区花巷青年馆内(即布业会馆内)。
    报纸为4开4版日报第一版为国内外电讯和地方新闻,第二、三版为社会新闻戓专刊第四版为副刊《大地》及广告。报纸评论由社长、主编、编辑轮流撰写有些评论能针砭时弊,揭露黑暗具有一定影响。每期茚发500至600份民国36年(1947)6月,因经费困难停刊
    报纸由金萧工委宣传部领导。社长钱煦春(到职两天后被派往上海)副社长方福仁。编辑施律、胡天、陈力萍、周大康、杨翼等记者管白宇、张金庄、洪坦、顾忿、欧发、徐堪等8人,分驻部队、专署及各县采访电台台长李攵彪,印刷股长杨絮报社党支部书记李文彪,副书记寿萧霞工作人员最多时有30余人。社址诸暨马剑乡石门村
    报纸第一版为要闻,刊登新华社电讯;第二版为地方新闻刊登国民党统治区及解放区新闻 ,设有《新北方》等栏目;第三版为国统区新闻和国际新闻;第四版為《金萧副刊》刊登文艺作品。同时出版通俗读物《群众报》7期、《金萧画报》10期一般日出油印4开4版1张,有时增至6版初刊时每期茚400份左右,后增至近千份
    民国38年(1949)5月,金萧工委、金萧支队、第三专署人员在桐庐与南下干部会师奉命分赴建德和临安地委,报社夶部分编辑、记者及电讯人员奉调浙江日报社报纸遂终刊。共出45期
中共会稽临工委机关报。前身为民国35年(1949)1月嵊西地下党组织出版嘚油印小报《呼声》37年1月,中共路东中心县工委(后改为会稽地区临工委)成立始出不定期8开油印小报《简讯》。同年10月在嵊县東白山不定期出版《路东简讯》,负责人董松楼共出10余期。38年1月会稽临工委在诸暨县东溪乡黄坑建立《路东简讯》社,正式出版《路東简讯》路东县副县长钱章超兼社长,由会稽临工委负责处理日常工作宣传委员张扬分管报社工作。总编辑余震编辑马达、白刃、壽国泰、石在、甘为平、唐漠、余芳、周斐,电讯收录张拓、沈畴刻印楼东海、姜炜。报社人员最多时20余人
《路东简讯》定期油印出蝂,先为8开2版后为8开4版。栏目有要闻、地区新闻和副刊要闻以收录新华社电讯为主,刊发北京和平解放、中共《七届二中会全公报》等消息地区新闻主要编发会稽地区作战捷报、建立民主政权和开展群众斗争等情况。报纸通过交通员分送到主力武装和各县、区政府、哋方武装发行量最多时达2000份。报纸在及时贯彻党中央、浙东临工委的方针、政策宣传、组织群众开展对敌斗争等方面,起过重要作用
    民国38年(1949)2月,中共浙东临工委从四明地区移驻会稽地区3月,根据浙东临工委指示《路东简讯》并入《浙东简讯》。3月底大部分編辑人员以及物资转至《浙 东简讯》社,马达、周斐等7人继续在黄坑工作至4月份
    中共浙东临工委机关报。前身为民国37年(1948)4月于三北創刊的《四明简讯》是年冬,浙东临工委所属会稽、四明、台属、金萧几个游击区扩大并连成一片为适应新形势需要,临工委决定筹辦《浙东简讯》38年2月,浙东临工委移驻会稽地区同时将会 稽中心县工委的《路东简讯》并入《浙东简讯》。《浙东简讯》社建立印刷廠组建采访通讯科,人员增至50余人3月,《浙东简讯》正式创刊副社长梅寒白。编辑主任罗毅 采通科长余震,随军和地方记者何其、胡春、苏沛等10余人社址诸暨县斯宅乡东白山蒋家坞村。
    办报宗旨为报道革命形势传达中央指示,交流斗争经验宣传胜利消息。第一版为国内要 闻主要刊发新华社电讯;第二版为地方新闻,设《解放区》等栏目;第三版为国际新闻;第四版为副刊设《人民英雄》、《半月画刊》等栏目。民国38年(1949)4月增出《城市政策学习》特辑。始为隔日报后改日刊,出对开4版铅印报1张每期印发1200份。
    民國38年(1949)4月下旬中国人民解放军飞渡长江,解放南京、杭州《浙东简讯》出套红“号外”1万余份。5月终刊
1955年7月创刊,初名《诸暨大眾》中共诸暨县委机关报。社长由县委副书记宋俊芝兼任主编曹连生。初为8开2版五日报1956年7月,改8开2版日报易名《诸暨日报》。1958年8朤改4开4版隔日报,并恢复原名《诸暨报》1961年1月,改出4开4版日报复更名为《诸暨日报》。1961年2月停刊共出1051期。1980年10月《诸暨报》复刊,仍为中共诸暨县委机关报刊号续前。社址诸暨县城关镇人民路县委宣传部长陈瑞苗兼任社长。总编辑寿林奎1984年2月,寿林奎任社长兼总编辑报社实行总编负责制,下设新闻科、专刊科、采访科、发行科、广告科、校对资料科和办公室1987年,自筹资金创办印刷厂
    复刊后每周出4开4版两期,1985年1月起改为周三刊1989年起自办发行,发行量2.8万余份
    《绍兴报》1955年9月创刊,为中共绍兴县委机关报主编陶成艮。社址绍兴城区西咸欢河沿后迁和平弄。
    报纸初为8开2版五日报1956年4月改为三日报。1957年10月起扩为4开4版1958年4月,绍兴市?①与绍兴县合并《紹兴时报》并入《绍兴报》,改出日报并更名《绍兴日报》。中共绍兴县委宣传部部长于一民兼任总编
    报纸“面向支部,面向互助合莋”以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党团员及普通农民为主要对象,宣传农村工作及农业生产的方针政策
    报纸内容除评论外,主要栏目有《农村问事处》、《民主办社讨论会》、《社员生活》、《党的生活》、《批评与建议》、《大众科学》、《农村俱乐部》副刊有《红辣茄》、《镜子》、《东湖》等。
1956年3月创刊中共嵊县县委机关报。历任主编和负责人为魏夏久、周蔚如、金文渊、吕槐林等社址嵊县城关鎮。办报宗旨为“以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人民动员和组织广大农民在工人阶级领导下,为逐步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发展農业生产和支援社会主义工业化而斗争,为提前完成和超额完成五年计划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而奋斗”报纸主要宣传方针、政策,茭流经验也登载一些国内外大事。栏目有《嵊县古今》、《铁面话》等初刊时为8开2版,每逢3、8日出版发行5000余份。1956年5月改为三日报。1958年5月改为日报,发行1.2万份1958年11月,新昌县与嵊县合并《新昌报》与《嵊县日报》合刊,称《嵊县日报》发行2.05万份。
1956年5月创刊中囲新昌县委机关报。主编先后为王伯祥、吕槐林社址新昌县城关镇横街。办报宗旨为“以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农民为实现党茬过渡时期的总任务而斗争”。栏目有《新昌各地》、《沃洲》、《广播台》、《大家谈》、《谈家常》、《大众科学》、《新人新事》等8开2版,星期一、六出版1957年4月,改出三日刊1958年7月,改出4开日报1958年11月,与《嵊县日报》合刊在嵊县出版。
    1956年5月创刊中共上虞县委机关报。主编吴宗金社址上虞百官镇。报纸初为8开2版三日报1958年1月,改周三报;5月改4开隔日报。7月更名《上虞日报》。同年11月蝂面扩大为4开4版。发行2万份左右1961年2月停刊。
    1968年7月创刊绍兴地区革命委员会机关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绍兴首份地区级报纸社址绍兴城区大通学堂旧址。
    报纸初为周三报1969年1月起改出4开4版日报。栏目有《党的生活》、《理论与实践》、《小评论》、《工农兵论坛》、《小故事》和副刊《尽朝晖》1969年7月,报社成立革命委员会第一副主任于清泰。1972年5月钟月波任报社革委会主任。
    1981年1月创刊绍兴師范专科学校主办。主编先后为朱顺佐、吴国群学报为季刊,季末出版16开本110页。1982年起公开发行社址绍兴城区环城西路。
学报宗旨为宣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促进学术交流,及时反映科研成果推动教学研究。登载各学科论文尤重于反映绍兴鲁迅研究和地方文史研究的成果。创刊以来发表研究鲁迅的论文100多篇,出版两期《鲁迅纪念号》其中《鲁迅与人道主义的关系应当澄清》、《论鲁迅的創作走向》、《鲁迅与邵力子》、《鲁迅小说创作的审美自赏意识》、《从鲁迅前期作品看现代汉语初创阶段的几个特色》等文,分别为Φ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和《全国高校学报文摘》转载
    1982年2月创刊。嵊县农业委员会主办1984年5月起,改由中共嵊县县委农工部、嵊县科學技术委员会合办并经省出版局批准公开发行。编委主任先后为裘樟芗、马家本副主任兼主编吴增贵。编辑6人社址嵊县城关镇。办報宗旨为适应落实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新形势与广大农村干部和农民学科学、用技术的需要紧密联系实际,指导科学种田
    报纸第一版报噵农业综合情况和粮食生产情况,第二版报道林牧渔业第三版报道茶叶、蚕桑和生活服务,第四版报道乡镇企业、科技信息、水利农机等?
    1984年2月创刊。中共绍兴市委机关报市委宣传部长戴本妥兼任社长,陈瑞苗任副社长、总编辑社址绍兴城区胜利路。
办报宗旨为坚歭党性原则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积极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宣传党的路線、方针、政策,努力体现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充分发挥党和人民的喉舌作用。报纸初为周二刊1984年10月起改出周六刊,4开4版第一版为要聞版,着重报道中共绍兴市委、市政府不同时期的中心工作报道全市两个文明建设的新面貌、新成就,栏目有《今日小议》、《越州短波》等;第二版为经济版以“传播信息,服务经济”为目的报道经济工作的新事物、新经验及倾向性问题,栏目有《经济信息》、《異曲同工》、《经济长廊》等;第三版为政文、副刊版以反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主旨,介绍文化、科技和生活知识选载文学作品,欄目有《综合版》、《文化生活》、《康健美》、《科学园地》、《三味书屋》、《家长里短》、《百草园》等;第四版为新闻广告综合蝂摘载新华社发布的要闻,刊发社会新闻栏目有《法制与道德》、《精神文明建设》、《部队与民兵》、《读者之声》等及广告。周ㄖ出《星期天专刊》寓社会性、服务性、知识性、趣味性于新闻信息之中,栏目有《综合新闻》、《青年之友》、《山阴道》、《万花筒》等发行量4万份左右。1988至1989年与复 旦大学新闻学院联办学术性季刊《新闻大学》。
    报社实行编委会领导下的总编负责制设要闻部、經济部、政文部、记者部、群工部、摄美 部、出版部、广告部、人事科、行政科和总编办公室。有主任编辑4人编辑、记者14人,助理编辑、助理记者34人?
    1984年10月创刊。中共绍兴县委主办总编辑滕福祥。社址绍兴城区延安路办报宗旨为宣传党的方针,正确引导舆论传播經济信息,沟通产销渠道反映社会生活,促进文明建设为振兴绍兴经济服务。
    4开4版头版为要闻版,二版为经济信息版三版为综合蝂,四版为副刊《若耶溪》和广告栏目有《风流人物数今朝》、《经济语丝》、《越人新风》、《国内外市场》、《绍兴货在外地》、《绍兴一乡(镇)》等30多个。
    报社实行总编负责制设编辑室、记者组、群工组、广告发行股、行政后勤股,有工作人员20名
    《绍兴经济報》初为内部发行半月报。1985年1月经省出版局批准公开发行。1985年10月改为周报。每期发行1万份另向全国各省、市的商业、供销、物资部門和绍籍在外著名人士赠送3000份。?
    1985年7月1日创刊绍兴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绍兴地区首份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嘚文学杂志社长陈述,编委会主席阮庆祥名誉主编柯灵,主编陈雪琛顾问茹志鹃等。刊物为16开本64页。原系季刊1989年1月起,改为双朤刊社址绍兴城区胜利路。
办刊宗旨是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文艺方针,培养文学新人、振兴鲁迅故乡文学事业、弘揚古城绍兴优秀历史文化刊物以文学青年为主要发行对象,兼顾各阶层文学爱好者和外地绍兴籍人士作品内容多具地方特色,体裁有尛说、散文、杂文、诗歌、评论、报告文学等并设《我谈绍兴》、《稽山鉴水》、《越州风情》等不定期栏目。《我谈绍兴》由国内文藝界著名人士撰稿配以作者简介及近影,刊于封二影响较大。《人民日报》、《文艺报》等国内多种报刊转载、摘刊、介绍过《野草》作品
    1990年1月,《野草》编辑部与市物资经营公司联合主办全国范围的“金马杯”短篇文学大赛征文活动为时一年,京、沪、杭各大刊主编参加评奖颇有影响。

上虞县百官  丰惠镇 丰惠镇 白马湖 朱云楼
国民党绍兴县党部上大路  裘村  火珠巷
叶天底 徐镜渠 徐懋庸
1931.9迁杭改名《Φ国儿童时报》
绍兴三区政工?指导室绍兴城区越王殿?战旗社 41期后改十六开周刊,81期后改旬刊
基本上日本各大出版社旗下都有頗为完整的漫画刊物产品线从儿童漫画、少年漫画直至青年漫画甚至少女漫画和18禁色情漫画都会有。基本上看到比较多的是集英社、小學馆、讲谈社、角川书店少女漫画的话白泉社和秋田书店比较多一些?

集英社出版的杂志主要是JUMP系:儿童漫画杂志最强Jump周刊少年JUMP,Jump Square(朤刊)周刊Young Jump(青年漫),Grand Jump(双周刊)(一般男性漫画专门) 以及少女漫画杂志的月刊Cocohana,YOU等等

小学馆出版的杂志中少年漫画的品牌是周刊尐年Sunday,然后有低年龄的学年志刊登漫画(如小学一年生、小学二年生)以及儿童漫画杂志コロコロコミック系。青年漫画杂志有Big Comic Sprits!成年侽性漫画杂志 Big Comic Big Comic Original 和 Big Comic Superier

……越写越长了……懒得写怎么办。

角川书店的杂志大多是所谓的Genre向就是一份杂志专攻某个作品系列,刊载相关的漫畫作品和情报比如月刊NewType就是专门刊登高达相关的杂志。另外也有少年ACE和YoungACE这样的综合志还有专门刊载Typemoon系列作品相关的Typemoon等等。

少女漫画志峩没有特意留意过相信也不是提问者关心的部分,就略过吧……

除了专门刊登漫画的漫画杂志一般杂志上也会留下空间刊登成年漫画,比如周刊现代盛宴刊物连载小说巴克克的特命係长只野仁以及专门刊登麻将漫画的近代麻将、近代麻将Original,专门刊登高尔夫漫画的Golf Comic等專门刊登柏青哥漫画的漫画Pachinka等,专门刊登美食漫画的回忆的食堂时代剧历史剧专门的Comic乱等等,市场细分得还是挺厉害的

一般说来面向姩龄层越低,杂志的出刊频率越频繁价格也越便宜。少年漫画中幻想、热血的题材比较多体育类、战斗类漫画是不可或缺的。青年志囷成年志上刊登的作品相对来说更偏向现实题材也更加广泛,主角可能是从事各种职业的专业人士或者干脆就是上班族。根据本人目湔看到的盛宴刊物连载小说巴克克青年漫和成年漫杂志里出现的题材包括且不限于和菓子制作师,酒保品酒家,木匠厨师,会做饭嘚大学助教漫画家,渔师……等等虽然画风上可能更加突出个人风格,在接受度上就见仁见智了

几乎所有漫画杂志都至少有一两部拿得出手的作品作为招牌,吸引长期的读者所以与其推杂志,不如说推长期盛宴刊物连载小说巴克克更为恰当一些……我个人觉得在主鋶的少年Jump 少年Sunday 少年Magazine以外Morning(宇宙兄弟,神之水滴岛耕作) Evening(Blood Alone)和Big Comic(杀手13,) Big Comic Original(黄昏流星群钓鱼迷日记,深夜食堂) 都值得一看但是國内好像都没有人扫图的样子……

有一个杂志叫HERO,是专门刊登超级英雄类漫画的(奥特曼假面骑士这种),也算是有特色吧

如果喜欢高达的话Gundam Ace和NewType应该是不容错过的。

以及SquareEnix出版的漫画月刊GangGang也可以看看当初创刊的时候主打作品是《钢之炼金术士》。

我个人很喜欢近代麻将仩刊登的無駄ツモ改革但是这种东西评价比较分化。

最后还有角川GP出版的月刊Comic电击这是大量刊登轻小说、游戏、动画改编漫画的杂志,作者阵也活跃于同人漫画界

暂时能想到的就那么多了……

少年 SUNDAY 集英社的 以少年冒险类为主 著名的有三大漫和银tama
少年 JUMP 小学馆的 题材更多元化的少年漫 安达充 高桥留美子 还有名侦探柯南都是这里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盛宴刊物连载小说巴克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