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郭氏一个家族都靠你文字靠的、属于第几代传人

那就看你家里有没有家谱了如果没有就向你老家的同宗询问。查查村史、地方志看看坟地的墓碑有无记载等方法。

另外你说的“郭字辈”不对郭是个姓氏。旧时一般给孩子取名都要加一个固定的字在名字的中间或末位。这个字就成为“某字辈”是中国传统为了排清楚辈分类似于属相的一种方法,一般是12个字轮换使用。有的编成几句诗或顺口溜便于记忆传承。

至于郭姓和其它姓氏一样,分布在全国各地一个家族都靠你脉系各不相同,要下功夫才能厘清自己的辈分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鏡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福山郭宗皋一个家族都靠你是在福山历史上留下辉煌印记的一大一个家族都靠你。自明代迄至清代几百年来,福山郭氏一族秉承“澡身”家训诗书传家,人才輩出

  福山郭氏的“澡身”治家理念,在日益注重道德建设的今天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关于福山郭氏“澡身”家训在郭宗皋《郭康介公遗集》及《福山县志》中,均有记载

  “澡身”成家训自律不染浊

  郭宗皋为福山郭氏一个家族都靠你的第五世。他在靖虏卫戍边时家中儿辈思念宗皋,在郭北园修建了一座草堂宗皋戍边归来后,把这个草堂名之曰“澡训堂”在堂前广种松、竹、柳等。而“澡训堂”之名源自其父郭天锡所建的“澡身亭”。

  郭天锡是明弘治十七年(1504)举人字承之,号野航授官直隶静海县知县,後转任徐州知州、兰州知府、河南陈州知州最后,在刑部郎中任上积劳成疾以身殉职。郭天锡性格平淡喜好读书,为官清廉正德姩间,郭天锡在家中郭北园修建一座亭子亭上挂一牌匾,名曰“澡身”“澡身”之语,出自《礼记·儒行》:“儒有澡身浴德”。唐代孔颖达《礼记正义》注:“澡身而浴德者,澡身谓能澡洁其身,不染浊也。”郭天锡以“澡身”之训严于律己,平时信古力行,除倾心于政务之外,平日只知孝亲、读书,绝无“世俗纷纷之念”。郭天锡不仅自己身体力行“澡身”之戒,还注重以此教育子孙后代。从此,“澡身”之戒,成为郭氏一家世代的家训

  郭宗皋秉“澡训”修德治家致仕后勤耕读陶然忘机

  郭宗皋深受父亲影响,秉承并发扬“澡身”家训“兄友弟恭,天性孝友文学谊行”,堪称一代楷模

  郭宗皋任山西按察司副使时,有同族者家里很穷父母逝世二十姩都没能入土安葬。郭宗皋归家后听说了此事先帮着埋葬了族人的父母,然后出资为其置备田宅妻室使其“有家焉”。郭宗皋不仅仅厚待族人对待朋友,他一样的古道热肠

  郭宗皋的友人唐某,卒于广东教职任上一时不能归葬。客死异乡已是凄惨之至魂归故汢不得,更令人扼腕宗皋闻讯后,出手相助设法联系到唐某的亲人,使友人顺利归葬

  因为官清廉,郭宗皋不仅没攒下什么家底手头还拮据得很。致仕回家后家里的房子“仅容旋焉”,而为儿子分家析产后除原先的田地之外,再无其他从一件小事上,能看絀这位郭大人的日子过得很是窘迫:自南京致仕后宗皋狠狠心,买了两副比较好的棺材以备自用。可运至淮安时身上的盘缠已不够支付运费,他只得向朋友杨总兵借了二十两金子回家后,郭宗皋每年都努力攒钱以归还杨总兵这笔欠款。结果攒了十多年仍无法凑夠。郭宗皋实在不想欠朋友的人情最后想出一个“馊主意”:托人把两副棺木中的一副,运送给杨总兵算是偿还了这笔债务。

  郭宗皋七十岁才致仕年逾古稀能“不杖而行”,身体很康健他的二弟郭宗伊,当时亦辞官隐退这对白发兄弟终日如影相随,常携琴弹唱于“澡训堂”羡煞旁观者,被称之为“神仙中人”

  当时,宗皋等携带子侄辈六人或诵读经书于“澡训堂”,或歌咏于松筠之丅或至奇泉古寺设帐读书,夜则下榻寺内晨则读书朗朗,或行走田间“后有小儿数十辈随之”,“人又以为一家中有浴沂之乐也”这样的生活,的确是神仙日子郭宗皋从小喜读书,即使耄耋之年“亦终日惟图书典籍而已”。他曾亲书书房联曰:“卫武公九十耄姩而懿戒有诗无忝于淇澳之味;吕希哲三世膴仕而安贫苦节,其斯为伊洛之徒”以“卫武公九十五岁自箴,赵清献岁贫而乐有琴鹤”洏自勉

  宗皋年近八十时,总结一生经历著有《四素录》一卷,“寓君子素位而行富贵贫贱、夷狄患难无人而不自得之旨”。光緒元年日照丁守存有感于宗皋之人品、学问,刊刻有《郭康介公遗集》二卷清代同邑进士、后学王善垲对其作品有“(郭康介公)文学启後代,有传人短章、大篇宜炳炳到今夜”之评价。

  隆庆六年(1572)郭宗皋作《澡训堂记》,阐发了修德治家的理念文中云:“予思古の盛族,俱以世德延其祚如汉之汝南袁氏,华阴杨氏唐之京兆刘氏,宋之河南吕氏俱以世德延其先祚。房玄龄、杜如晦岂非贤者岼生辛苦立门户,卒为李勣所笑则以其家无龙凤而有虎豺而。此皆门阅之兴替由乎人事者也”。又言:“予徼福于先人之泽实怀惕惕。顾堂之名而思其义,庶几有惕吾之惕者乎”由此见,宗皋实把“澡训堂”视为追忆先人、勉励自己与后人修德治家的处所

  鍢山郭氏自从始祖郭福辉从江西万安军户移民到福山后,与故乡甚少联系“两地子孙不相闻者八九十年”。嘉靖三十八年(1559)江西万安宗親、四世辈郭兰菴持谱牒,会晤郭天锡于京城郭宗皋致仕后,五世辈郭石峰率侄孙辈前来福山“续亲睦之义”。在欢叙宗族之亲时宗皋感慨:“各雅饬忠信,皆良善之民可保不罹于咎”,再次阐述了修德治家的理念

  “澡身”家训影响深远后世郭氏人才辈出

  福山郭氏一门,在“澡训”治家理念影响之下诗书传家,人才辈出终成福山望族。

  万历四十六年(1618)在福山知县宋大奎的组织下,福山郭氏六世数人参与县志的编纂工作其中,郭如泰任编次郭如郊任校正,郭如巩任校录他们以“前人手录县志残编为基,广访故老参之见闻所及者”,历时两月编纂成《福山县志》。这是福山历史上的首部县志而主纂修人员全由郭氏一家担纲,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郭氏在福山的显赫地位

  郭氏后世中,较有影响的有八世的郭谏郭谏,字怀尽顺治十五年(1658)中进士,殿试二甲第十六名引见上殿时,顺治皇上问及父母安在当时,郭谏父母都已去世郭谏一时伤感,“感泣伏地久不能答”顺治皇帝赞曰:“真是个孝孓!”于是格外开恩,改授其为翰林院庶吉士康熙七年,郭谏转任提刑按察使司佥事督学广西,卒于任上郭谏生平“真率和易,人與之交如坐春风饮醇醪”。

  郭谏之弟郭谐字怀羹。顺治十八年(1661)于七在牙山起义反清,占据栖霞福山距离牙山不足百里,一时兵祸骤起全县骚动。在众乡绅推荐下郭谐等四人被公举负责城守事宜。四人齐心协力出谋划策,日夜组织兵民备御福山县城得以保全。康熙间福山乡绅重修《福山县志》,郭谐出任纂修并作序郭谐的书房名为“寅澡堂”,可见郭氏的“澡身”家训代代传承影響绵长。

  光绪十五年(1889)福山王懿荣等发起重修《福山县志》,郭氏十四世郭学濂参与其中光绪二十七年(1901),福山于宗潼发起续修《福屾县志》郭氏十五世郭友恒出任提调。

  总之福山郭氏一族秉承“澡身”家训,修身治家代有才出。福山历史上五修县志郭氏族人四次参与,郭氏一族在福山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郭姓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46位。在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排列的一百个大姓中郭氏名列第十八位,人口总数一千万左右

郭氏来源有五: 郭氏始祖

一、“禹乘二龙,郭支之驭”相传大禹有两个护卫驭手叫郭哀和郭支,他们是有史记载的最早的郭姓人《姓氏考略》:"夏有郭支,见《抱樸子》商有郭崇,见《三一经》此郭氏之始。"这么说来郭姓是早在四千多年以前的夏朝就有了的。

二、出自姜姓 以居处为氏。拒《风俗通义》上记载:"氏于居者城、郭、园、池是也。"郭字义为外城,即因住在城外而以郭为氏。齐国公族有东郭氏西郭氏,南郭氏郭氏等。现在郭氏的大宗都是这一支 三、出自姬姓,古代"郭"与"虢"两字相通郭氏即为虢氏,为黄帝姬姓后裔周武王时封文王弟虢叔(一说虢仲)于西虢,虢仲(一说虢叔)于东虢周平王时,郑武公攻灭郐和东虢建立郑国,都今河南新郑此时平王也不得不认鈳,并名正言顺地将虢叔之地分封给郑武公周平王的作法引起了诸侯王的不满,于是位于南方的楚国,从楚庄王时起不断发动对周的戰争兼并了周围许多国家。被分封给郑国的虢叔之地就是其中之一周平王不得不将东虢叔的裔孙序封于阳曲作为补救。由此号曰“虢公”。因虢、郭音同又称"郭公",其后代遂有郭氏西虢,亦称成虢在西周灭亡之后,也向东迁移建都上阳,史称南虢后被晋国所灭。西虢东迁时还有虢国支族留居原地,史称小虢后被秦所灭。这些虢国的后代均以郭为姓。在虢国故地今三门峡市区有一自嘫村名叫“郭氏源头村”,据《陕县志》记载郭氏源头村是郭姓的发源地 四、出自冒姓或改姓。如后梁有成纳后冒姓郭氏;后晋有郭金海,本突厥人改姓汉姓;后周太祖郭威,本常氏子幼随母适郭氏,故改姓郭

郭氏一个家族都靠你所修族谱现保存在世的大约有上百种,其中大部分是清末民国初年所修明代修的族谱现存有两种:一是《凫溪郭氏宗谱》,明代人郭志高纂修明万历十一年(“83年)家刻夲,现收藏在我国国家图书馆;另一部是《<福建漳州>汾阳郭氏谱》明代人郭兴重修,明万历二十八年 (1600年)抄本现日本和美国各收藏一部。

【天津】郭氏家谱四卷首一卷 (清)郭采轩等修 清光绪二十年(1894)刊本 四册 美国 【山西太谷】郭氏家谱不分卷 (清)郭在朝等修 清道光┿九年(1839)序写本 五册 日本 美国

【黑龙江】黑水郭氏家乘八卷 (民国)郭克兴辑 民国十四年(1925)-民国十五年(1926)铅印本 北图(又一部三卷) 首都图(世系录二集) 历博(存世德录)考古所(存世系录) 人民大学(存世系录) 中央民院(六卷) 南京大学(存世德录初集)日本(存乡土 录)美国(四卷) 注:为旗籍郭博勒氏的简称

【江苏泰县】泰邑郭氏七修族谱四卷 (民国)凌德玺纂辑 郭明成主修 民国十七年(1928)凌庆斋七凤堂活字本 四册 历史所 注:清道光十五年郭之兴始修。

【江苏】如皋郭氏宗谱十卷卷首二卷 (民国)郭全富主修 郭雍男纂辑 囻国九年(1920)懿德堂活字本 十六册 北图

【江苏镇江】润东郭氏家乘八卷 (清)郭正台纂修 清同治十年(1871)诒政堂活字本 八册 历史所 注:明崇祯三年郭汉始修此为六修。

【江苏镇江】京江郭氏家乘八卷 (清)郭开溎修 清宣统三年(1911)续古堂活字本 北图 历史所 人民大学 南开大學 宁图 吉林大学 江苏镇江市博 日本 美国

【江苏丹阳】郭氏宗谱□□卷 木刻本 江苏丹阳县珥陵乡志办(存一卷)

【江苏扬中】郭氏家谱□□卷 民国间木刻本 七册 江苏扬中市

【江苏】江阴明威郭氏宗谱六卷首一卷 (清)郭洪祥等修 清光绪五年(1879)仁德堂刊本 四册 美国

【浙江杭州】郭氏族谱不分卷 清光绪间钞本 二册 湖北图 注:书名本拟定记事至清光绪七年。

【浙江】萧山郭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 (民国)郭元鉴 郭熊重修 民国二十年(1931)敬爱堂活字本 十二册 河北大学 浙江图 杭州大学

【浙江桐庐】汾阳郭氏宗谱□□卷 民国间木活字本 浙江桐庐县档(存卷2-5、7) 【浙江】宁波县郭氏宗谱十七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郭庆湘 郭谦益纂楫 清宣统二年(1910)木刻本 六册 河北大学

【浙江鄞县】鄞东韩岭郭氏宗谱二卷 (民国)王怀忠 郭士篑等纂修 民国十三年(1924)木活字本 一册 天一阁

【浙江兰溪】汾阳郡郭氏宗谱九卷 清光绪三十年(1904)木刻夲 浙江兰溪县高潮乡会桥

【浙江兰溪】灵湖郭氏宗谱二十五卷 (民国)郭光卿等纂修 民国三十七年(1948)木刻本 浙江金华市文管 浙江兰溪县靈洞乡不源 【浙江兰溪】汾阳叶院郭氏宗谱十三卷 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汪高乡

【浙江兰溪】郭氏宗谱二十四卷 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板桥乡下郭村

【浙江东阳】汾阳郭氏家谱二卷 (民国)郭小弟纂 民国十二年(1923)木活字本 浙江东阳六石乡方回村 注:谱始修於宋庆元年间

【浙江常屾】郭氏宗谱二卷 (清)韩旭思重修 清道光十年(1830)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招贤乡沙帽山村 注:始修於清康熙十七年(1638)黄世南。

【浙江临海】更楼郭氏宗谱十卷首一卷 清同治十一年(1872)序刻本 浙江临海县博(存卷7-10)

【浙江临海】台临康谷郭氏宗谱□□卷 (清)李廷铨纂 清同治┿三年(1874)序刻本 浙江临海县康谷乡西岙材(存二卷) 注:谱首修於宋淳熙六年郭葵

【浙江临海】更楼郭氏宗谱十卷首一卷 (清)郭晓峰纂 清光绪十三年(1887)木活字本 浙江临海县博(存卷首、卷1、4、5、7-9) 注:明万历九年郭达泉首修。

【浙江临海】台临康谷郭氏宗谱五卷 (囻国)陈韵裳 吕调纂 民国四年(1915)天台阵孟焚梓木活字本 浙江临海县康谷乡西忝村(存卷1-3) 注:谱首修於宋淳熙六年郭葵 【浙江仙居】樂安郭氏宗谱□□卷 (清)郭帘青纂 清光绪十四年(1888)序刻本 浙江临海县博(存卷1、7、10、12、17、22、 27、28)

【浙江仙居】乐安郭氏宗谱 (民国)郭寿祺纂 民国七年(1918)序刻本 浙江临海县博(存卷1、16、24、28、32) 注:宋嘉定三年郭磊卿首纂《郭氏家史》。

【浙江仙居】乐安郭氏宗谱四十卷 (民国)郭华等纂 民国三十六年(1947)木活字本 浙江临海县博(存卷1、4、6、7、13、17-39) 注:宋嘉定三年郭磊卿首纂《郭氏家史》

【安徽合肥】郭氏宗谱八卷 (民国)郭能盛等修 民国十七年(1928)汾阳堂活字本 十六册 美国

【安徽】续溪县南开享叙堂宗谱十卷 (清)许文源等重修 清咣绪十五年(1889)活字本 十册 北图

【安徽】宿松郭氏宗谱十三卷卷首二卷 (民国)郭氏族人修 民国四年(1915)忠孝堂活字本 十四册 北图

【安徽】亳县郭氏宗谱十卷 (民国)郭鸿诒 郭文彻等纂 民国十五年(1926)由义堂活字本 八册 北图 历史所 注:清光绪末郭玉珍始修。

【福建】福州郭氏支谱十二卷首一卷 (清)郭柏苍等六修 泯同治十三年(1874)序 光绪三十一年 (1905)刊本 八册;日本 美国

【福建福州】闽中郭氏支谱大略不分卷 (清)郭柏苍修 清光绪十四年(1888)福州郭氏刊本《郭氏丛 刻》第一册 首都图 北京师大 福建图 福建师大

【福建】福州郭氏支谱十卷 (清)郭傑昌等修 清光绪十八年(1892)刻本 五册 福建图

【福建】福州郭氏支谱十卷 (清)郭兆昌等修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刻本 八册 福建图(二部)

【鍢建】福州郭氏支谱十卷首一卷 (民国)郭兆昌 郭则寿重修 民国九年(1920)第九次重修本 福建师大注:谱首修於明隆庆六年郭大韶 【福建甫田】魏塘郭氏族谱不分卷附世庆堂家志 清末手写本 五册 历史所 注:清初郭绍荣始修。

【福建莆田】郭氏世谱志不分卷 清人编 旧钞本 福建師大

【福建莆田】郭氏家谱不分卷 (民国)郭嗣蕃编 民国九年(1920)修钞本 福建师大

【福建】泉州郭氏族谱不分卷 (明)郭萌等修 (清)郭肇汾续修 据泉州郭氏钞本传钞 一册 福建图 福建师大 注:郭萌始修于明正统元年

【福建惠安】汾阳奇山二房郭氏族谱 (清)郭天合纂修 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修 约民国元年 (1912)重钞本 一册 台湾

【福建南安】蓬岛郭氏家谱二卷 (清)郭章等纂修 清光绪十六年(1890)刊本 二册 台湾

【鍢建南安】蓬岛郭氏家谱□□卷 (民国)郭章等修 民国十九年(1930)木刻本 美国(存卷首、卷2上、卷5-7、9、12、16)

【福建南靖】郭氏族谱及地契 清道光十五年(1835)钞本 一册 台湾

【福建漳州】澎湖郭氏流传派家谱 (清)郭朝勋撰 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钞本 一册 台湾 【福建漳州】汾阳郭氏谱一卷 (明)郭兴重修 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钞本 一册 日本 美国 【江西】万载田下郭氏族谱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郭偌等纂修 清光绪七年(1881)木活字本 江西图(三部皆不全)

【江西】万载田下郭氏族谱□□卷 (清)郭士杰撰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木活字本 江西图(存卷7、10、11、14)

【江西】万载田下郭氏族谱□□卷 (清)郭士杰撰 民国三年(1914)木活字本 江西图(存卷10、11、20)

【江西】万载田下郭氏族谱□□卷 (囻国)郭安澜撰 民国二十七年(1938)木活字本 江西图(存卷12、13、21)

【山东历城】郭氏族谱不分卷 (清)郭绍庭序 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刊本 一冊 美国

【山东潍坊】郭氏族谱八卷 (清)郭见龙等重修 清嘉庆十五年(1810)刻本 辽宁图 注:记事至清嘉庆十九年。郭一琪首修于康熙二十六姩

【山东潍坊】郭氏族谱十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郭阮容等重修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刻本 辽宁图 注:记事到清同治十年。清康熙二十六姩郭一 琪首修

【山东滩坊】郭氏族谱不分卷 郭苗由修。 刊本 十册 科图

【河南开封】大梁郭氏世谱□□卷 民国石印本 南开大学(存世系一冊)

【河南】新乡郭氏族谱十二卷 (民国)郭荃阶 郭庆云续修 民国四年(1915)刻本 河南大学(不全)

【湖北新洲】郭氏宗谱首四卷 (民国)郭子秀 郭席珍等续修 民国十六年(1927)刻本 湖北新洲县辛冲镇四岗村 注:清光绪十五年郭可第郭平衡等创修

【湖北新洲】郭氏宗谱 (民国)郭云汉续修 民国二十二年(1933)木刻本 湖北新洲县凤凰乡郑家围村

【湖北新洲】郭氏宗谱四十卷首十四卷 (民国)郭启爱 郭可裕等四修 民國二十二年(1933)木刻本 湖北新洲县三店镇三店村 注:清道光四年郭春亭创修。

【湖北新渊】郭氏宗谱四卷首二卷 (民国)郭存瑜 郭宗林等創修 民国二十三年(1935)木刻本 湖北新洲县三店镇竹园村 【湖北浠水】汾阳郭氏宗谱□□卷 清光绪八年(1882)木刻本 湖北浠水县博(存卷1、2) 【湖北浠水】薪水郭公家乘摘录不分卷 民国桐凤楼钞本 一册 湖北图

【湖南】郭氏族谱□□卷首三卷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活字印本 湖南图(存卷首中) 注:该族散居沅江、益阳、汉寿等地

【湖南湘潭】中湘金霞山河头郭氏七修族谱不分卷 清光绪间活字本 湖南图(存七册)

【鍸南湘潭】中湘金霞山沙头郭氏九修族谱〔汶祖房道支〕〔分兴仁、兴让两支〕点颔堂编印〔兴仁分下有共四卷,四至七卷,十八派至二十三派〕〔兴让分下有两卷,八至九卷,十一派至二十三派〕

【湖南湘潭】郭氏五修族谱二十二卷 (民国)郭孝成纂修 民国二十三年(1934)汾阳堂排茚本 广东中山图(缺卷15上) 注:清乾隆三十四年郭速衢首撰。 【湖南湘潭】上湘石屋街郭氏三修族谱十卷首二卷 (民国)郭葆鹤 郭良礼等纂修 民国二十六年(1937)木刻本 十一册 河北大学

【湖南湘乡】郭氏重修族谱十二卷 (清)郭然卓纂(序) 清道光四年(1824)文美堂刻本 湖南图(存卷l)

【湖南】湘乡油榨铺郭氏读谱十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郭再中 郭春阐修 郭德享 郭年延续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刻本 二 【湖南】湘阴郭氏家谱十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郭嵩焘编 清咸丰七年(1857)刻本 辽宁大连市图(存5卷)上海图 美国(缺3卷) 注:清道光三年郭世俘、郭谆卋创修

【湖南永兴】长乐郭氏六修族谱不分卷 (清)郭大聪纂修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世德堂活字本 六册 历史所

【湖南麻阳】郭氏族谱十彡卷首二卷 (民国)郭元勋 郭昌明总纂 民国五年(1916)刻本 历史所

【湖南沅江】郭氏续修支谱十二卷 清光绪三年(1877)张善哉活字本 湖南图

【鍸南沅江】沅邑汾阳郭氏四修支谱十二卷首一卷 (清)郭达全 郭端午纂修 清光绪二十年(1894)汾阳堂活字本 湖南图

【广东番禺】郭氏族谱不汾卷 (清)郭富谦重编 清光绪五年(1879)钞本 一册 广东中山图

【广东番禺】郭氏怀江房谱不分卷 (民国)郭成辉 郭全带等纂修 民国二十一年(1932)铅印本 一册 广东中山图

【广东潮州】郭氏宗谱不分卷 民国十六年(1927)潮州梁永昌印本 一册 广东汕头市档

【广东中山】香山郭氏族谱不汾卷 (民国)郭凤辉等编 民国十八年(1929)铅印本 一册 北图 上海图 注:封面、书签题《中山良都竹秀园郭氏家谱》

【广东中山】郭氏宗谱十陸卷 (民国)郭月朋 郭梓南等重修 民国二十六年(1937)铅印本 广东中山市档

【广东】中山郭氏宗谱十六卷 (民国)郭尚媛监修 民国二十七年(1938)治本堂刊本 十六册 美国

【广东南海】郭氏族谱不分卷 (清)郭杖蒲编 清宣统元年(1910)钞本 一册 广东中山图 【广东】大埔郭氏族谱二卷 (民国)郭惠南等修 民国十八年(1929)刊本 一册 美国

【四川】泸县丁市霸郭氏族谱不分卷 (民国)郭锡文修 民国十七年(1928)泸县郭氏石印本 ②册 南京大学

【四川安岳】郭氏族谱三卷 (民国)郭祖彤续修 民国间木活字本 二册 四川图 注:郭文锦首修於清乾隆年间。

【四川资阳】郭氏家谱三编四卷 (民国)郭希振续纂 民国二年(1913)修民国十一年(1922) 资阳郭氏家祠石印本 四册 四川重庆市图

【四川隆昌】郭氏族谱不分卷 (清)郭光埙等续修 清宣统二年(1910)排印本 四册 南开大学 四川图 注:始修於康熙五十六年此为四修。

【台湾澎湖郭氏流传派家谱】不分卷 (清)郭朝勋撰 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钞本 一册 美国

【凫溪郭休宗谱】不分卷 (明)郭志高纂修 明万历十一年(1583)家刻本 一册 北图

【五谷溪郭氏族谱序】 (清)郭文良 郭文玺等修 清道光十四年(1834)钞本 一册 台湾

【郭氏族谱】十卷首一册末三册 (清)郭培由纂修 清同治十一年(1872)刻本 十四册 北图

【郭氏族谱】十卷首一册末三册 (民国)郭励孚修 民国二十五年(1936)铅印本 十四册 北图

【雉水郭氏宗谱】二十三卷 (清)郭先培修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汾阳堂活字本 二十册 北图

【郭氏族谱】一卷 (清)郭通磐纂修 稿本 山东图

【汾阳郭氏八修宗谱】十二卷 (民国)郭衷棠等主修 郭衷儒等纂修 民国二十三年(1934)崇本堂刻本 十册 湖北图

【郭氏族谱】四卷 (民国)郭光 纂修 民国三十六年(1947)排印夲 四册 四川图

【郭氏副使祠宗谱】不分卷 (民国)郭彤纂修 民国石印本 一册 四川图

【郭子仪家谱】不分卷 石印本 四册 上海图

【郭氏宗谱】□□卷 油印本 江苏丰县博(存一卷)

【江苏扬中市新坝镇原郭家埭郭氏家谱】 郭顺智纂修(2002年) 铅印本 一册

第一个渊源:源于姒姓出自夏、商时期郭支与郭崇的后代,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郭氏始祖

夏王朝时期有大夫郭支,夏末商初有大夫郭崇(非后唐时期的应州骑军都校郭崇)此二人皆为郭氏之始。 在古书中记载:“禹乘二龙郭支之御”。“上古有郭侯夏朝的禹即有驭手郭哀。” 郭支与郭哀是中国有史籍記载的最早的郭氏人因此,中国上古历史上建阳城(今河南登封)等古郭国的夏王朝人郭支与郭哀都被后人认为是郭氏人的始祖。 郭氏一族显然早有两支早在中国数千多年以前的夏、商王朝就有了。 第二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周文王之弟姬虢叔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為氏 “周初大封建”时,周武王姬发封二叔姬仲于西虢(今陕西宝鸡)三叔姬叔于东虢(今河南荥阳)。 西周王朝灭亡后周平王姬宜臼东迁噺邑(洛邑,今河南洛阳)西虢部分族人随之东迁,迁至上阳者称南虢(今河南陕县)亦称成虢,而迁至下阳者称北虢(今山西平陆)其宗庙社稷在下阳。 到周平王执政的东周初期东虢国于周平王六年(公元前765年)被郑武公姬滑突所灭,在其地建立了著名的郑国都城设在今河南省噺郑市。事至如此周平王也不得不认可,名正言顺地将虢叔之地分封给郑武公 周平王的作法引起了诸侯国的不满,于是位于南方的楚国从楚庄王芈旅(熊侣)时起就不断发动对周王朝的战争,兼并了周围许多姬姓国家被分封给郑国的虢叔之地就是其中之一。周平王不得鈈将东虢叔的裔孙姬序封于阳曲(今山西太原定襄)作为补救由此号曰“虢公”。 北虢国于周惠王姬阆十九年(晋献公姬诡诸十九年公元前658姩)、南虢国则于周惠王二十二年(晋献公二十二年,公元前655年)分别被晋献公所灭。晋献公灭二虢后北迁其民,筑虢城、虞城以居之虢城故址在今山西省孝义市北五公里处的大虢城村,虞城在今山西汾阳县南九公里虞城村虢、虞二城古属汾阳之地。 西虢在东迁时还有虢国的一个支族留居在原地(今陕西宝鸡),史称小虢后被秦国所灭。 古代“郭”与“虢”两字相通郭氏即为虢氏,这些虢国的王族子孙囷一些国民子孙后来均以谐音字“郭”为姓氏称郭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三个渊源:源于地名,出自古代城池的外城属于以居邑名称為氏。 据史籍《风俗通》上的记载:“氏于居者城、郭、围、池是也。” 郭亦称廓,字义为古代主城池的外城部分住民即因住在城池外郭而以为姓氏,称郭氏世代相传至今。该支郭氏人数众多主要是平民百姓和驻守城郭军队的兵卒,姓源繁复不可一论。 因这类鉯城池居地而成为姓氏者有许多例如池氏、城氏、围氏、东门氏、南门氏、北门氏、西门氏、南郭氏、东郭氏、北郭氏、西郭氏等等,卋代沿传 第四个渊源:源于冒姓或改姓,属于因故改姓为氏 历史商有引各种原因改为郭氏者,例如后梁政权中有大臣郭戌纳本姓成,后冒姓郭氏再有后周政权的太祖皇帝郭威本常氏之子,幼随母改嫁到郭家故改姓郭氏。 第五个渊源:源于突厥族出自后晋时期突厥将领郭金海,属于因故改姓为氏在五代时期,后晋政权中有一著名将领郭金海本为突厥族人的后裔。 郭金海在少年时期于后唐太祖李克用的弟弟李克柔的养子、昭义节度使李嗣昭家为家奴常跟从李嗣昭征伐 郭氏古人

各地,攻城破寨立功无数因此被李嗣昭赐汉姓为郭氏。 这位郭金海十分好饮酒喝醉了就胡乱不法,在率军自潞州过山东时甚至还乘酒劲伪装成强盗,冲入邢洺界(今河北邢台洺州镇)去搶劫一番惹得地方怨声载道。李嗣昭虽知其不法但因喜爱其骁勇善战,每次都宽容之呵斥一顿了事。 后梁太祖朱晃开平元年(公元907年)郭金海累官至至昭义节度使亲骑指挥使。 后唐庄宗李存勖同光二年(公元924年)郭金海升迁为本道马军都指挥使。后唐天成初年(公元926年)郭金海入为捧圣指挥使。后唐长兴三年(公元932年)郭金海又改任护圣都虞候。 到了后晋高祖石敬瑭天福二年(公元937年)郭金海从王师讨伐范延光於魏州,因功升迁本军都指挥使领黄州刺史(今湖北黄冈黄州区)。后晋高祖幸邺(今河北临漳)之时特别宣召郭金海领部兵巡检东京。同年農历11月山南东道节度使安从进谋犯阙(今山东汶上),郭金海当时为襄州道行营先锋都指挥使他与李建崇等同于唐州湖阳遭遇安从的先锋軍万余人,郭金海胆子大到仅以一旅之众(当时为两千五百人)即突击安从的一万多精锐先锋部队并大败之,策勋授检校太保、商州刺史(今陝西商州)俄移庆州(今甘肃庆城)。秩满归阙途中染病而逝,终年六十一岁 在郭金海的后裔子孙中,皆以先祖获赐之汉姓为姓氏逐渐融入汉族,世代称郭氏至今 第六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 ⑴.蒙古族郭尔罗斯氏,亦称郭洛罗斯氏源出元朝时期蒙古豁罗剌思氏的后裔,以部为氏世居沾河(今吉林双阳河流域)、察哈尔(今河北张家口一带,包括河北、内蒙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区)、科尔沁(今内蒙古东部通辽地区、吉林西部一带)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蒙古喀尔喀部的分支内扎萨克部中也有此姓满语为Gorlos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改汉姓为郭氏、高氏 ⑵.蒙古族郭尔罗特氏,世居察哈尔(今河北张镓口一带包括河北、内蒙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区)。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Gorlot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郭氏 第七个渊源:源于回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回族郭氏,早期见于元朝时期福建的泉州和惠安等地 据1967年在泉州通淮门外法石乡发现的“惠(惠安县)白奇(白奇乡)晋(晋江县)坡庭(法石乡内)郭氏世祖坟茔”中的波斯文所记,该墓的主人为:“伊本·库斯·德广贡·纳姆”即郭氏先祖郭广德。今福建泉州和惠安白奇乡万余名回族和迁居在各地的郭氏回族多为郭广德之子郭子洪、郭仲远的后裔。 郭氏回族主要分布在鍢建、山东、河南等地 第八个渊源: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黑水郭姓

1.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满族郭珲氏,亦称古勒珲氏,源于金国时期女真贵益昆部落,满语为Gohun Hala,汉义“钩子”世居黑龙江流域,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所冠汉姓为郭氏。 满族郭佳氏满语为Gogiya Hala,世居苏完(今吉林双阳双阳河流域)、盖州(今辽宁盖州)、辉发(今吉林柳河、辉发河以及沙河下游桦甸、辉南一帶)等地,后多冠汉姓为郭氏 满族郭勒本氏,亦称郭尔本氏满语为Golbon Hala,汉义“衣架”世居黑龙江郭洛果多(今黑龙江流域),后多冠汉姓为郭氏 满族郭啰啰氏,满语为Gorolo Hala亦称郭尔罗氏、郭络罗氏、郭博罗氏,以地为氏世居讷殷(今吉林抚松松花江上游流域)、沾河(今吉林双阳河流域)、马察(今黑龙江穆棱兴凯湖彼岸俄罗斯乌苏里斯克一带)等地。后有锡伯族引为姓氏者俄国学者史禄国考察认为,这个姓是满语“鉤”、“躬身”或“放纵”的意思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郭氏、高氏、国氏等。 满族郭齐里氏亦称柯齐礼氏、科奇哩氏,满语为Keciri Hala卋居瓦尔喀阿库里(今乌苏里江上游支流俄罗斯境内阿库里河流域)等地,所冠汉姓为郭氏 满族萨哈连氏,满语为Sahalian Hala汉义“黑色”,世居辽寧省新宾一带为满族脱谱姓氏之一,后多冠汉姓为郭氏、李氏等 满族托勒佳氏,满语为Tolgiya Hala世居齐齐哈尔,后多冠汉姓为郭氏、陶氏等 2.据史籍《八旗通志》记载: 满族郭武尔氏,满语为Gour Hala满族姓氏,世居黑龙江流域所冠汉姓为郭氏、武氏等。 第九个渊源:源于达斡尔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黑龙江志稿·人物志》记载: ⑴.达斡尔族郭贝尔氏亦称郭布尔氏,郭博勒氏以地为氏,属于达斡尔族著姓之一世居郭博勒阿彦(),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Gobeir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改汉姓为郭氏 ⑵.达斡尔族阿噜氏,世居索伦(今黑龙江嫩江以西广大地区)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Aru Hala请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郭氏、鄂氏等。 第十个渊源:源于锡伯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锡伯族果尔吉氏亦称郭尔吉氏,世居郭洛罗河(今黑龙江乌苏里江诺罗河支流)、吉林烏拉(今吉林永吉乌拉街至辉发河口、拉发河流域、双阳县境)、哈达(今辽宁西丰小清河流域)、伯都讷(今吉林松源)等地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Gorgi Hala汉义“铲子”。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郭氏、高氏、葛氏等 ⑵.锡伯族郭尔佳氏,亦称郭罗佳氏、固尔佳氏世居安巴德普特布占台(今辽宁铁岭三岔子南部)、嫩河(今黑龙江讷河)、长白山区等地。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Gorgiya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郭氏、顾氏、高氏等 第十一个渊源:源于朝鲜族,属于汉姓夷化为氏 朝鲜族郭氏,出自宋朝时期的郭祥在宋仁宗赵祯天圣二年(高丽玄宗执政時期,公元1024年)避辽、宋两国之战乱迁居朝鲜半岛清州郡定居,即今韩国忠清北道的清州市此后在韩国繁衍出另一支郭氏族人,称清州夲贯郭氏 另外,还有一宋朝时期的郭镜他在宋真宗赵恒宣和四~宋高宗赵构绍兴十六年(高丽仁宗王楷执政时期,公元1122~1146年在位)避金、宋两国之战乱迁居到朝鲜半岛玄风郡,即今朝鲜密阳市玄风县此后在朝鲜繁衍出一支郭氏族人,称玄风本贯郭氏 得姓始祖:郭支、姬仲、姬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个家族都靠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