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地震大理剑川沙溪古镇杨家村捐

剑川县羊岑乡杨家村――教育扶贫为孩子们插上梦想的翅膀 □ 特约记者 欧庆海
前不久,一走进剑川县羊岑乡杨家村大佛殿村陆务江家的院子,围墙上“教育改变命运,知识成就未来”的红色大字就吸引了我。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我跟陆务江大妈和她的儿子杨禄森拉起了家常。
陆务江大妈一边为我递上一杯因炙烤而散发着奇香的清茶,一边热情地告诉我,这几个大字是她家老四杨禄森写的。
大妈有四个儿子、一个女儿。儿子们只是读完小学或初中就辍学了,只有女儿杨雪花考上了大学,并且还考上了研究生。杨雪花既是村里的第一个女大学生,也是第一个女研究生。2016年,杨雪花研究生毕业,在丽江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任教。陆大妈对我说,过去家里很困难,经常为儿女们读书的费用发愁,特别是女儿考起大学后,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心里既高兴又难过,几天几夜都睡不好。正当大妈为女儿学费犯难的时候,县妇联的同志为她积极争取了5000元的资助,村里也资助了2000元,让女儿的人生有了希望。
杨禄森补充道:“妹妹杨雪花考上大学那年,我的父亲去世了,家里生活很困难。母亲靠卖地里种的洋芋、白芸豆等农产品供妹妹上学。” “妹妹在读大学和研究生期间,多次和我们兄弟交流,为我们支招,让大哥发展养殖,让二哥跑营运,让我开饭馆,现在要我们发展乡村旅游……妹妹是山窝窝里飞出去的第一只金凤凰。我要让我的孩子和侄子侄女向他们的小姑学习,好好读书,走出大山。”&&
在杨家村,陆大妈家的故事并非是个例。为了帮助更多山里的孩子们走出大山,杨家村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扶贫行动。2016年,杨家村成立精准扶贫教育助学金,挂包单位、杨家村村民和爱心人士共同募捐到教育助学金205060元,由爱心企业代管经营,年利全部用于困难学生补助救济,首次年利资助了杨家村94名学生。
杨家村还通过各种方式为村民提供进一步接受教育的机会,让36名贫困村民圆了“大学梦”,在大理技师学院精准扶贫技能培训班学到了一技之长,找到了称心如意的工作。村上还邀请老师进村讲学,先后举办了乡村旅游服务培训班、养殖实用技术培训班和高原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班,有161名贫困群众参加。
陆务江大妈家院里那两行字――“教育改变命运,知识成就未来”,或许并不规整秀丽,却表明了乡村教育观念的改变。杨家村的教育扶贫,将为村里越来越多贫困孩子插上梦想的翅膀,带他们展翅高飞,尽情逐梦。
相关文章:
主办: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大理白族自治州电子政务管理中心股票/基金&
共青团集中援建大理剑川县100件希望水窖
作者:余霞
  网讯(记者 余霞)7月12日,云南省共青团希望水窖集中援建示范项目开工仪式在大理州剑川县羊岑乡杨家村金子沟自然村举行。团省委和省属厅局的团委将30万元捐款送到剑川县羊岑乡杨家村金子沟自然村,帮助100户农户建设水窖。  据介绍,团省委启动共青团希望水窖“1+X”活动以来,组织发动全省共青团团员、少先队员和热心公益的广大青年,共募集资金2000多万元。大理州各级团组织积极响应,积极组织希望水窖“1+X”公益活动并取得了明显实效。截止5月16日,全州共募得善款442.8万元,可援建希望水窖1476件,如按平均分配,可为全州每个村建1个水窖。  共青团云南省委书记、云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会长杨军参加了仪式并讲话。他强调,当前希望水窖1+X公益活动要一手抓公益筹款,一手抓项目集中援建。在项目援建的工程中,各级团组织要加强与水利等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做到集中连片,统一规划、统一品牌、统一标识、统一标准、统一资金、统一编号进行项目管理,确保每一分钱用到实处,每一个水窖发挥应有的作用。  仪式结束后,与会领导和嘉宾在共青团希望水窖受益农户代表的带领下,分组与农户共同进行了挖水窖义务劳动,共开挖水窖8口。
暂无专家推荐本文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将自动提交到和讯看点,
请输入您的观点并提交。
请输入您的观点 168字以内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置顶我的观点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精准扶贫绘就杨家村彝家人的幸福生活
核心提示:剑川县羊岑乡杨家村委会大佛殿自然村,独特的生态环境,浓厚的彝族民俗文化,蓬勃发展的生态农业产业,探险考察为一体的彝家世外桃源......近年来越来越受到游客的青睐。&
精准扶贫下,大变样的杨家村:交通便利了,太阳能路灯也通了。
& & 剑川县羊岑乡杨家村委会大佛殿自然村,独特的生态环境,浓厚的彝族民俗文化,蓬勃发展的生态农业产业,探险考察为一体的彝家世外桃源......近年来越来越受到游客的青睐。
省州县市媒体记者走进杨家村
7月29日,记者走进了这个集山区、贫困、少数民族为一体的典型农业乡。羊岑乡世居白、彝、傈傈等少数民族,是剑川县4个建档立卡贫困乡镇之一。杨家大佛殿自然村是位于剑川县羊岑乡西部老君山脚下的一个行政村,全村均为彝族,现有72户312人。农民收入主要以养殖业、种植业、务工为主,其中以牛羊养殖和马铃薯种植为主要经济来源。
杨家村山清水秀,水资源丰富,村旁的溪流常年清澈洁净。
&据了解,在剑川县精准扶贫工作中,大佛殿自然村以实施精准扶贫为主线,以美丽乡村建设和民族特色村寨为抓手,突出&生态宜居、生态产业、生态文化、生态环境&四大工程为重点,努力打造&自然环境生态美、村容寨貌特色美、产业发展社会美、乡风文明和谐美&的美丽幸福新彝寨。计划投入1005万元,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305万元,各种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产业培植初见成效,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呈现出一派民族团结、欣欣向荣的彝寨景色。
和谐杨家村
&在此之前,大佛殿的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因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的落后,农户缺乏持续稳定的产业收入,全村贫困面大,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35户,876人,共有187户异地搬迁户,三个集中安置点,108户,贫困发生率为43%,较全乡贫困发生率30.5%高出12个百分点,为剑川县贫团发生率13.74%的3.1倍。贫困面广、量大、贫困程度深,因病返贫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个病号,一家贫困&的现象十分突出,长期以来一直难以彻底摆脱贫困状态。
生活越来越富裕的彝族同胞
&我们以农家乐的方式提供自家种的原生态白芸豆、土豆、羊肉、菌子等附加值不是很高的初级的农产品,通过农家乐的方式增加产值提高老百姓的收入,旅游收入进一步带动村子的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人们的素质,全村百姓发家致富。&羊岑乡人民政府副乡长张亚松这样告诉记者。 贫困户杨福光
去年刚刚翻修了自家的房子,&农民要学会种地,不种地干啥呢&杨福光笑着说道。1991年,杨福光查出胃出血,到大理、昆明等地求医花了很多钱。对于一个平凡的六口之家,因病返贫实属无奈。2013年,剑川县建档入户开始,杨福光作为第一批贫困农户成为帮扶对象,经过一年的努力,在2014年实现脱贫。
&今年家里种了12亩的洋芋,已经挖了6亩,收的了3万斤的洋芋,前两天刚卖了2万斤洋芋,买了11600元,听说是销往北京&,杨福光笑呵呵的说。自己务农,加上儿子儿媳外出打工,每年5-6万元的收入,让这个曾经贫困的家庭日子渐渐红火起来。去年,杨福光种植了25亩的核桃苗,县林业局每亩支持6250元补助,这让杨福光更加有盼头了,&再过两三年核桃就结果,生活好了,日子好过了&。
杨家村大佛殿村民种植的白芸豆产业长势良好&
贫困户的李凤华
脱贫的方式更加&洋气&。建档之后,李凤华在政府的扶持下养了7头西蒙达黄牛,前两个月,更是开起了网店,网店主要经营土特产,蜂蜜、白芸豆、松花粉、苦荞面、紫心土豆、玛卡,这些出自大山的农产品,现今已经在网上帮李凤华挣起了钱,&才两个月,我家网店网上成交就有2万多元&,提到喜人的业绩,李凤华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
村里的景观台
杨家村大佛殿村里学校
&常驻大佛殿的扶贫工作队队员欧庆海:对大佛殿实现脱贫致富信心满满。&美丽乡村前期投入比较多,已经见成效&。欧庆海介绍,&旅游局把杨家村规划为老君山片区旅游项目,制定了杨家村美丽乡愁大佛殿旅游规划,这里生态好、植被好、空气好、水质好、自然条件好,这些都是吸引游客的条件,通过建农家乐的方式,把旅游产业和精准扶贫结合在一起,更加有效的推进杨家村大佛殿的产业发展,最终提高村民的收入,共同富裕起来&。
扶贫攻坚以来,杨家村村容村貌得到了大大的改善。村里的道路好走了,很多的农家都买了车辆。
&如今,免费wifi已经覆盖整个村庄,方便农户用微商的形式销售土特产创收,大佛殿已经不再是以前无人知晓的贫困山村。到今年,大佛殿已经完成村内干道路面硬化687米,石材铺筑道路750m,人行道1385米,采用生态护岸措施改造和新建水渠1000米,完成危房修缮改造及房屋立面风貌彩绘66户,安装太阳能路灯20盏,新建希望水窖124口,新建具有民族特色冲水式公厕1座,新建党小组活动室1个。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崎岖小路变成了宽敞大道,漆黑山村变成明亮村庄,污水横流变成秀丽水景,破旧山寨变成美丽乡村。&
杨家村受到越来越多外来人的喜爱。Processed in 0.046598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Enabl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理剑川沙溪古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