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十二老母简介师赵志江简介

欢迎您访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网站!
&&&&参展企业数量、展位数量、参展面积均创历届之最9月20日,第五届中国—亚欧博览...&&
第十二师党委书记、政委:鲁旭平 第十二师党委副书记、师长:宋 骏第十二师党委常委、纪委书记:李永康第十二师党委常委、副政委:徐秀玲第十二师党委常委、副政委、政法委书记:张小一第十二师党委常委、副师长:田长青第十二师党委常委、副师长:文国辉第十二师党委常委、副师长:郭 军第十二师党委常委、副师长:李 旭第十二师党委常委、副政委:杨国强第十二师党委常委、副师长:赵志江第十二师党委常委、武装部政委:黄 海
职务:新疆兵团党委组织部副部长、人事局副局长。现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正师长级)
简介:鲁旭平,男,2014年1月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正师长级)
兵团第十二师前身为乌鲁木齐农场管理局(乌鲁木齐市农垦局),由兵团和乌鲁木齐市双重管理,2000年11月经中央编办批复更名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建设第十二师,2012年12月更名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全师下辖7个农牧团场、7个集团公司及学校、医院、农科所等25个团处级单位,57个基层连队,49个城镇社区,308个基层党支部(党总支),党组织覆盖率100%,党员6405名。除221团位于吐鲁番地区、222团位于昌吉州阜康市外,其余5个团场呈扇形环绕于乌鲁木齐市南、西、北面,是乌鲁木齐实施城市南控、北扩、东延、西进的重要战略地带,也是乌鲁木齐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城市功能优化区;北疆铁路、乌奎高速公路、乌昌大道、城北主干道以及地铁线路贯穿辖区,区位、地缘、交通优势明显。辖区土地总面积440余万亩,农业种植面积30万亩,草场总面积330万亩。总人口15万余人,其中常住人口10万余人,包括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32个少数民族,占常住总人口22%。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议以来,在兵团党委、兵团的坚强领导下,十二师党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把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为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按照兵团党委全力推进“三化”建设的部署要求,坚持“开放、包容、创新、融合”的工作理念和“提升三产、强化二产、优化一产”的发展思路,发挥优势,抢抓机遇,多措并举,加速推进城镇化,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全面推进现代服务业,强力推进对外开放,切实推进民生事业发展,着力提高维稳戍边能力。目前,全师体制机制更加优化,城郊型经济初具规模,生产要素聚合力大幅提升,综合实力和维稳能力明显增强。
2015年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现价)1541960万元,其中:第一产业79648万元, 第二产业617810万元,其中:工业572309万元, 建筑业45501万元, 第三产业844502万元;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010价,速度按2010年可比价计算,以下类同734214万元,比上年增长14.1%,其中:第一产业60164万元,增长11.6%;第二产业477379万元,增长18.2%,其中:工业441836万元,增长36%,建筑业35543万元,增长-54.9%;第三产业196671万元,增长5.9%。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5:40:55(按国家统计制度要求农林牧渔服务业调至三产服务业)。按全师平均人口98385人计算,人均占有国内生产总值156727元,比上年增长10.3%(2010价)。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的前身是1963年7月自治区党委为了推动自治区国营农场的发展,规划设计建立的乌鲁木齐西郊农场管理处。自成立以来,管理体制几经变更。
1964年1月成立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国营农场乌鲁木齐西郊管理处,当时属于自治区农垦厅管辖。
1970年4月更名为乌鲁木齐市西郊垦区总场,划归乌鲁木齐市管辖;1973年8月更名为乌鲁木齐市西郊垦区管理处;日根据乌鲁木齐市委的决定,撤销西郊农场管理处成立了乌鲁木齐市农垦局更名为乌鲁木齐市农垦局,成为乌鲁木齐市政府主管的一个部门。
1982年4月更名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乌鲁木齐农场管理局,划归兵团管辖,但由于当时兵团建制刚刚恢复,条件还不够成熟等原因,移交工作一直未能全部进行,垦区同时接受兵团和乌鲁木齐市的双重领导。
日,更名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建设第十二师,升格为正师级建制。日,兵团党委与乌鲁木齐市委共同宣布关于&撤局建师&的决定及相关任职决定。自此,十二师完全转入兵团体制序列。
2012年12月,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正式批准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建设第十二师&更名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
2015年,十二师在兵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乌鲁木齐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按照师党委三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的总体部署,全师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职工群众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求变、提质增效”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持续加强和改善民生,不断深化改革开放、融合发展,顽强拼搏,砥砺奋进,认真履行师党委三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各项工作取得新成就,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顺利收官。
2015年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现价)1541960万元,其中:第一产业79648万元, 第二产业617810万元,其中:工业572309万元, 建筑业45501万元, 第三产业844502万元;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010价,速度按2010年可比价计算,以下类同734214万元,比上年增长14.1%,其中:第一产业60164万元,增长11.6%;第二产业477379万元,增长18.2%,其中:工业441836万元,增长36%,建筑业35543万元,增长-54.9%;第三产业196671万元,增长5.9%。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5:40:55(按国家统计制度要求农林牧渔服务业调至三产服务业)。按全师平均人口98385人计算,人均占有国内生产总值156727元,比上年增长10.3%(2010价)。
一、第一产业&&
2015年,十二师农业增加值86866万元,比上年增长9.6%,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6 %。
2015年全年农、林、牧、渔业产值209208万元,比上年增长9.8%,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84888亩,比上年减少4%;其中:粮食作物53555亩,比上年下降3.1%,棉花2058亩,同比下降61%,蔬菜75560亩,比上年下降2.8%。粮食每亩单产461公斤,比上年增长9%;棉花每亩单产137公斤,比上年上升45.7%;蔬菜每亩单产4290公斤,比上年上升12%。
二、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
第二产业增加值617810万元,比上年增长18.2%,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0%。
(一)工业
2015年,全师工业完成增加值572309万元,比上年增长36%。
2015年全师完成工业总产值1623857万元,比上年增长了23.6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35981万元,比上年减少1.53%,实现利润总额11991万元;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及产业活动单位实现工业总产值1345156万元,比上年增长30.01%;个体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2720万元,比上年增加10.61%。
&(二)建筑业
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45501万元,比上年下降54.9%。全社会全年完成建筑业施工产值 193619万元,比上年下降54.9%,其中:资质内建筑企业完成施工产值193619万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82.15,比上年下降63.42%,房屋建筑竣工面积 86.82 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54.83%。
(三)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35238万元,比上年增长15.32%。
从产业投向看,第一产业投资40152万元,占总投资的3%;第二产业357648万元,占总投资的26.79%;第三产业投资937438万元,占总投资的70.21%,其中:房地产业投资388785万元。
本年新增生产能力:新建公路38.98公里;住房建设面积79.9万平方米;太阳能发电2.04万千瓦。
三、第三产业&
2015年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844502万元,比上年增长5.9%,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5%。
(一)农林牧渔服务业
2015年,师农林牧渔服务业完成增加值7218万元,同比下降9.9%。
(二)公路运输业
全年完成交通业增加值34930万元,比上年增长14.4%。全年客运量2313万人, 比上年上升19.3%;旅客周转量35154万人公里, 比上年上升18.5%;货运量6626万吨,比上年增长12.0%;货物运输周转量184622万吨公里,上升12.9%;运输总收入76617万元,比上年上升8.3%。
全师年末拥有各类机动车16485辆,其中:各类汽车11266辆(含其他车辆696辆),各种拖拉机1175辆。在全师各类机动车辆中,个体拥有12968辆,占78.7%。
(三)批发、零售贸易业
2015年,批发、零售贸易业全年完成增加值542162万元,比上年增长20.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2亿元,比上年增长45.9%;商品销售总额799.8亿元,比上年增长29.8%,其中:零售额47.4亿元,比上年增长52.6%,批发额752.4亿元,比上年增长28.6%。
(四)住宿及餐饮业
2015年住宿及餐饮业完成增加值20038万元,同比增长5.2%。餐饮业完成营业额70197万元,比上年增长16.4%;住宿业营业额3599万元,比上年增长1.8%。
(五)金融业
2015年,师各类金融机构实现增加值30165万元,同比下降33.4%。
(六)房地产业
全年完成房地产业增加值89575万元,比上年增长7.8%。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87593万元,比上年增长25.31%。其中,商品住宅投资316177,比上年增37.54%;办公楼投资958万元,比上年增长312.93%;商业营业用房投资22239万元,比上年下降62.48%,其他投资48219万元,比上年增长142.12%。
(七) 卫生和社会福利事业
2015年末,全师共有各类卫生机构72个(含营利性卫生机构),其中: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师食品药品安全和卫生综合监督执法局、师医院各1所,食品药品安全和卫生综合监督执法驻一〇四、三坪、二二二团分局各1所,团场医院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5个,连队(社区)卫生服务室21个,个体诊所24个。现有在编人员385人,开放床位368张,每千人拥有床位3.7张。
(八)教育、文化和广播电视事业
2015年,我师现有各级各类学校27所,其中:幼儿园17所,完全中学1所,高级中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6所,中心小学1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在校生12249人(其中小学6898人,初中3416人,高中1696人,职校239人)。中小学教职工人数1005人,专任教师978人。我师各团场达到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初步均衡验收标准,分别覆盖小学学生数100%、初中100%。继续巩固“两基”成果。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巩固率100%,初中生毕业率100%,体育达标率97.8%。
2015年,师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有线广播电视用户数4.3万户,广播电视从业为员数为170人,调频转播发射台7座,电视转播发射台1座,团级广播电视台7个,师级广播电视台1个,传媒公司3个。
2015年全师共执行各级各类科学研究与开发项目61项。其中:列入国家、自治区、兵团科技项目31项,争取上级科技经费872万元,师本级科技投入872万元,同比增长25%。全师申请专利和授权量达到24项(累计发明专利14项),20项科技成果获得师科技进步奖,1项成果获兵团科技进步二等奖。科技之冬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培训职工人数达24.81万人次,发放科普资料3万份,建设科普活动室3个。新疆兵团五一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被科技部认定为第六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三坪农场蔬菜协会获得“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协会”称号。新疆希望电子企业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兵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润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被授予“兵团创新型企业”
五、人口、职工生活
全师年末人口10万人,比上年上升2.6%,其中:男性 5.17万人,占总人口数的53.6%; 年末人口中:汉族7.61万人,占总人口的76.3%;回族1.55万人,占15.6%,哈萨克族0.3万人,占3.1%;维吾尔族0.39万人,占3.9%;其他少数民族0.09万人,占0.9%。全师出生人口为502人,出生率为5.10‰,死亡人口420人,死亡率为4.2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83‰。
全师在岗职工年平均人数24842人,实发工资总额129619万元,与上年相比增加9.6%;在岗职工平均工资52177元/人年,与上年相比增加10.7%。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103元,比上年增长15.11%,连队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41元,比上年增长8.30%。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兵团时,从治国安邦和边疆治理的高度,对兵团工作作出新的部署,要求兵团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同时,更加注重发挥推动文化交流的作用,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先进文化,用先进文化凝聚民心,共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动兵地文化交流,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成为兵团新时期维稳戍边的重大使命。
十二师下辖7个团场和7个集团公司及学习、农科所等事业单位,分别分布在乌鲁木齐、吐鲁番地区、阜康市及奎屯地区广阔的区域内,具有先进的现代经济及文化优势。与当地各族人民朝夕相处,在共同的生产生活中结下了深厚友谊。对推动兵地文化交流,充分发挥兵团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示范区产生了积极作用。我师把推动各族群众文化交往交流交融作为屯垦戍边的重要任务和重要实现形式,加强自身文化建设,占领思想文化阵地,筑牢文化交流平台,担当起&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示范区&的光荣使命,做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倡导者、践行者、示范者和推动者。
为推动各团场、企业积极主动与周边县、市、乡村共办文化体育活动。师党委宣传部带头加强与乌鲁木齐市委宣传部的交流协作,将形成兵地文化交流的总体框架协议,五一、三坪农场与头屯河区,头屯河农场与八钢,西山与永丰乡,104团与沙区,221团与艾丁湖乡,222团与阜康市,各集团公司与邻近街道、居委会,分别以请进来、走出去、结对子的的方式,建立常效的交流共建机制,广泛开展互访联谊和文明共建活动,大力推进兵地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
2014年我师将221团作为兵地文化交流的试点团场,在我师其他团场及企业当中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221团地处维吾尔族高度聚居的吐鲁番地区,是兵团在该地区的唯一团场。长期以来,团党委高度重视兵地间的文化交往交流,以交往增感情,以交流促共识,实现兵地感情融合、体制融合和利益融合,为发挥&稳定器、大熔炉、示范区&功能奠定了基础。
一、建立长效机制,构建兵地交往交流格局
221团毗邻吐鲁番市三个乡镇,一直以来,团党委坚持把弘扬兵团精神,传播兵团文化作为重大使命,把增进民族团结、兵地团结作为履行兵团职责使命的一项重点工作给予高度重视:一是坚持在职工群众中广泛开展&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五观&教育,不断凝聚兵地一体、民族繁荣发展的思想共识,提升融入民族团结、兵地团结的主动性;二是激发兵地产业互补优势,实现互助共融。221团山南瓜果种植、设施农业常年存在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每年来自周边乡镇的数百名民族群众利用农闲时间主动到团场帮助连队职工除草、植苗、压蔓、售瓜,有效化解了团场农业生产燃眉之急。同时,团场科技示范户每年坚持到村民地头为民族群众讲授育苗、嫁接、管理等技术,有效带动了两地产业发展,推动了职工群众和民族兄弟共同致富增收。三是注重&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品牌建设。通过召开兵地干部座谈会,举办文艺演出、篮球、拔河比赛、民族联谊、少先队员结对互赠礼品,为少数民族群众送医赠药,为困难村民送去温暖等活动,切实使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覆盖面更广、参与人群更多,影响力更大,平台纽带作用更加突出。
二、认真贯彻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切实发挥团场&稳定器、大熔炉、示范区&功能
2014年下半年以来,221团与吐鲁番市着眼&宣传思想联心、经济发展联动、矛盾纠纷联解、社会治安联防、基础设施联建、生态环境联保、旅游产业联手、干部人才联培、科教文卫联做&的&九联&目标,共同研究制定了《吐鲁番市与221团兵地互学共建融合发展实施方案》,并认真落实各项工作。
1.推动连村结对共建。2014年在艾丁湖乡举行吐鲁番市与221团&兵地互学共建融合发展&启动仪式,团场四连与吐鲁番市艾丁湖乡花园村共同签订《吐鲁番市兵地连队和村互学共建融合发展协议书》。随后,221团其他5个农业连队与艾丁湖乡琼库勒村、庄子、也木什村、干店村也分别签订《兵地互学共建协议书》。团场成立了兵地互学共建工作领导小组,与艾丁湖乡共同研究制定了《二二一团与艾丁湖乡&双百结对&工作实施方案》,力争用两年时间达到221团为吐鲁番市艾丁湖乡培养100名懂汉语和会汉民间舞蹈的少数民族同志;艾丁湖乡为221团培养100名懂维吾尔语和会维吾尔舞蹈的汉族同志;兵地连队和村相互传播农业技术知识,提高农业发展水平;共同改善生态环境的目标。目前221团先后4批次组织两地职工群众开展语言、舞蹈交流互学活动,有力推动了&双百&结对工作持续深入开展。
2.推动产业技术互助交流。221团一直注重连队职工与周边乡镇农民进行生产技术交流,坚持每年选派科技示范户深入民族村民田间地头,讲授农业科技知识,帮助少数民族群众掌握先进的农业管理技术,促进致富增收。2014年先后四次组织兵地群众产业观摩、技术交流,帮助40余名职工群众掌握了西甜瓜育苗、嫁接等技术,推动了大田作物规范管理,并认真学习了民族群众发展畜牧业、建设养殖小区的经验,有效推动了两地产业互助发展。
3.推动文化交融共同发展。221团职工群众97%以上是汉族,艾丁湖乡90%以上是维吾尔族。多年来的交往交流,使221团与艾丁湖乡达成了文化交流是根基的思想共识。他们注重兵地融合发展的广度和深度,注重兵团文化与维吾尔族民俗风情相互交流互动、有机共融。221团与艾丁湖乡建立了互学歌舞、互学语言等文化交往互融机制,借助湘吐两地工会送文化进团场活动、艾丁湖乡与221团&庆元旦、迎新春&共叙兵地情、一家亲联谊活动和2015年&家和万事兴&主题文艺晚会有效实现了兵地之间、民族之间文化紧密互动。
4.推动民族互访思想共联。坚持每逢重大节日与周边乡镇少数民族群众实现互访,通过座谈、送医送药、扶贫帮困,进一步增进团场职工与少数民族群众的深厚感情。221团与吐鲁番市携手开展&五共同一促进&活动,推动民族互访思想共联。先后3次走访慰问艾丁湖乡也木什村、琼库勒村、花园村等友好共建村,也木什村、琼库勒村也先后2次到团场连队开展走访慰问活动。为友好共建村群众赠送乒乓球、篮球等文体器材,深入少数民族困难家庭访贫问苦,进一步加深民族情谊,密切共建关系。
在推动连村结对共建、产业技术互助交流、文化交融共同发展、民族互访思想共联的同时,221团在社会事业发展过程中也充分考虑相邻乡村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相继投资修建了二连至亚尔乡一小队公路1公里、山南经济区至艾丁湖乡公路2.3公里、五连至庄子村公路3.5公里;还有为地处艾丁湖乡团结四大队的3小队、4小队及团结五大队支援农业用水,增进了兵地之间、各民族之间&同饮一渠水,共行一条路&的深厚情谊。在此过程中,兵地之间涌现出了像221团四连职工葛留俊与花园村村民阿里木&和文之间的&兄弟情&,也涌现出了夏依马尔当.阿不力孜的胖子饭馆、麦苏提毛驴车、买尼克的经济账、我的名字叫团结等互帮互助,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感人故事。
2014年,人民日报、兵团日报、当代兵团、兵团电视台等主流媒体以《交往增感情,交流促融合》、《艾丁湖畔民族情》等一批重点策划进行宣传报道。 &边疆同守、政策共用、资源共享、经济共融、和谐共建、优势互补、成果共享、共同繁荣&,这是兵地间互相学习、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互相促进的经验总结。
   十二师部门
   区市政府网站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电子政务外网
乌鲁木齐之窗
   兵团政务网站
兵团政务网
第一师阿拉尔市
第二师铁门关市
第三师图木舒克市
第六师五家渠市
第八师石河子市
第十师北屯市
   其他网站
兵团监察局举报中心
兵团住房公积金帐户查询
兵团职业技能鉴定证书查询
兵团单位招聘职位及人才查询
兵团组织人事考试类成绩查询
兵团考试信息网
版权所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 地址:乌鲁木齐市常州街189号网站管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网络信息中心网站备案号:新ICP备号
您是本网站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的介绍_百度知道欢迎您访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网站!
>>>>>>正文
十二师西山农牧场简介
发布时间: 作者:admin&点击量:
1.建制沿革。成立于1959年12月,是自治区农垦厅直属国营农场。此后,隶属关系几经变革:1965年归属乌鲁木齐西郊农垦管理处,1969年归属乌鲁木齐西郊总场,1975年归属乌鲁木齐农垦局,1982年改为由兵团和乌鲁木齐市双重领导。2001年2月成立兵团农十二师后,划归兵团统一管理。
2.地理位置。场部距乌鲁木齐中心城区25公里,东与一○四团相连,西以八钢公路为界和萨尔达坂乡接壤,南与乌鲁木齐县永丰乡为邻,北到乌鲁木齐西山公路。南北相距24公里,东西相距2.5-6公里。
3.辖区面积。团场总面积9120.95公顷(亩),其中:耕地2366.78公顷(35501.7亩),园地223公顷(3345亩),林地529.96公顷(7949.4亩),牧草地605.13公顷(9076.95亩),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101.28公顷(16519.2亩),交通用地362.49公顷(5437.35亩),水域126.25公顷(1893.75亩),其他农用地80.51公顷(1207.65亩),未利用地3725.55公顷(55883.25亩)。
4.管辖单位。团场有各类核算单位34个,其中,连队7个,农牧单位1个、工交商建企业9个、行政机关1个,事业单位12个(含学校1个、医院1个、幼儿园1个)、社区4个。
5.人口状况。辖区总人口6272人,其中:男性3215人,女性3057人;少数民族1568人,占总人口25%;人口出生率3.8‰,死亡率为2‰,自然增长率1.75‰,年末从业人数2873人。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880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272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721人。
6.民族状况。团场共有汉、哈萨克、维吾尔、回、蒙、壮、8个民族,共计6272人。其中:汉族4704人,占总人口的75%,回族1387人,占总人口的22.1%;维吾尔族84人,占总人口的1.3%;哈萨克族67人,占总人口的1.1%;其它少数民族30人,占总人口的0.5%。
7.党组织情况。团场现有基层单位34个,基层党(总)支部18个,其中:农牧连队党支部6个,社区党支部4个,工交建商企业党(总)支部4个,事业单位党支部5个,机关党支部1个,老干(老龄)党支部1个。
8.领导班子情况。团场现有班子成员8人,其中,正职2人,副职5人,常委7人,另有总工程师1人,皆为本科文化程度,班子总有女性1人,40岁以下1人。
9.党员情况。团场共有党员人数300人,其中女党员80人,占26.7%;少数民族党员73人,占24.3%;35岁以下党员72人,占24%;在岗党员204人,占68%,离退休党员74人,占24.7%;大专以上学历178人,占59.3%。
10.干部情况。团场共有干部288人。其中:按级别划分,有处级干部8名,科级干部33名,一般干部247名。按性别划分,有女干部133名,占46.18%;按民族划分,由少数民族干部61人,占21.18%;按学历划分,大专以上学历干部264人,占91.67%;按具体构成划分,机关59人、农业连队干部39人、事业单位干部93人、企业单位干部 39 人、街道社区干部20人、其他单位干部10人。
11.职工情况。团场职工人数717人,其中:一产职工 240 人;二产职工43人;三产职工200人;行政事业单位职工234人。离、退休人员961人(含“五七”家属工82人)。连队常住居民人均17600元。
12.支柱产业。于2011年起相继成立了以房产公司为龙头的热力公司、水务公司、园林公司、物业公司、旅游公司、资产管理公司七大公司,逐步发展成为团场支柱产业和利润大户,五年累计创造利润1.16亿元。2013年底成功摘掉兵团级贫困团场帽子,2014年获得争先进位第二名表彰。
13.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截止2015年底,实现生产总值32532万元,同比增长23.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689万元,同比增加3.7%;第二产业增加值6650万元,同比增长37.3%;第三产业增加值21193万元,同比增长24.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87亿元;三次产业比重15:20:65。连队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完成1566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7930元。
西山农牧场机关楼
   十二师部门
   区市政府网站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电子政务外网
乌鲁木齐之窗
   兵团政务网站
兵团政务网
第一师阿拉尔市
第二师铁门关市
第三师图木舒克市
第六师五家渠市
第八师石河子市
第十师北屯市
   其他网站
兵团监察局举报中心
兵团住房公积金帐户查询
兵团职业技能鉴定证书查询
兵团单位招聘职位及人才查询
兵团组织人事考试类成绩查询
兵团考试信息网
版权所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 地址:乌鲁木齐市常州街189号网站管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网络信息中心网站备案号:新ICP备号
您是本网站第农十二师一○四团_百度百科
农十二师一○四团
农十二师一0四团,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西山路465号。该团地大物博,物产丰富,有煤炭、白云石、大大理石、铜矿、砂石料、膨润土、石英砂、冰洲石等矿产。有原始森林、广袤的草原、野生动植物、文物古迹。可耕地面积大、日照充足,沿西山路两侧二、三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法制宣传活动
法制宣传活动
一〇四团法制宣传活动
全国规划面积340.4万亩,其中垦区17.4万亩,耕地为2.48千公顷,草场面积323万亩。全团现有总人口17877人,农业生产连队九个,牧业生产单位七个,工业生产单位十一个,商业单位四个,乡镇企业八个。运输单位三个,团属农业技术推广站、水管所、直辖单位50个。2002年全团国内生产总值15481万元。牲畜存栏8.41万头(只)。
自1956年建团,现已建设成为农林牧副、工交商建综合经营、国有、集体、个体经济全面发展的新型兵团农牧团场。以开发资源和肉、菜、蛋、奶、瓜果蔬菜基地为重点,以地理优势招商引资,开辟第三产业为突破口;以技术、人才、融资为中心,以全方位、高起点、高效益、跨越式推进区域特色经济的发展方向,以提高团场综合能力为目的发战略,农业上由传统农业向城郊特色农业转变,蔬菜、甜菜、枸杞、黄芪、蟠桃、葡萄、酱西红柿、瓜类等经济作物面积逐年扩大,形成规模生产。
企业信用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十二星座简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