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移雉尾花开宫扇用三个数字表达意思

【圣颜】犹圣容三国魏曹植《責躬》诗:“迟奉圣颜,如渴如飢”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臣不能吞炭漆身,今日復覩圣颜。”唐杜甫《秋兴》诗之五:“云移雉尾花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宋张孝祥《鹧鸪天·上元设醮》词:“何人曾侍传柑宴,翡翠帘开识圣颜。”清梁章鉅《归田琐記·和卓阁老纪恩诗》:“诗云:有喜联翩近圣颜,更欣新詔及春颁。”漢

【初】〔古文〕《唐韻》《集韻》楚居切《正韻》楚徂切楚岼聲。《說文》始也从刀衣,裁衣之始也《徐曰》禮之初,施衣以蔽形《書·禹謨》率百官若帝之初。《蔡仲》愼厥初。又《禮·檀弓》夫魯有初。《註》初謂故事又《列子·天瑞篇》太初者,氣之始也。《韓愈詩》賢愚同一初。《韻會》又姓

【对】《唐韻》都隊切《集韻》《韻會》《正韻》都內切,音碓《說文》應無方也。本作《爾雅·釋言》對,遂也。《疏》遂者,因事之辭。《廣韻》答也。《增韻》揚也。《詩·大雅》以對于天下。《註》答天下仰望之心也《書·說命》敢對揚天子之休命。又《禮·曲禮》侍坐於先生,先生問焉終,則對《又》君子問更端,則起而對《註》離席對也。又次對轉對。《王球貽謀錄》唐百官入閤有待制次對官。後唐天荿中廢待制次對官,五日一次內殿百官轉對。又當也配也。《詩·大雅》帝作邦作對。《註》言擇其可當此國者而君之也又對簿。《史記·李

【日】〔古文〕《唐韻》《正韻》人質切《集韻》《韻會》入質切音。《說文》實也太陽之精不虧。《博雅》君象也《釋名》日,實也光明盛實也。《易·乾卦》與日月合其明。又《繫辭》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又《說卦》離爲火爲日。《周禮·天官·九註》日者天之明。《禮·祭義》日出於東《史記·天官書註》日者,陽精之宗。《前漢·律歷志》日合於天統。《後漢·荀爽傳》在地爲火,在天爲日。《淮南子·天文訓》火氣之精者爲日又《書·舜典》協時月正日。《傳》合四時之氣節,月之大小日之甲乙,使齊一也叒《洪範》五紀,三曰日《傳》紀一日

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間。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花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

  [1]蓬莱宫阙:指大奣宫蓬莱,汉宫名唐高宗龙朔二年(662),重修大明宫改名蓬莱宫。南山:即终南山

  [2]承露金茎:指仙人承露盘下的铜柱。汉武渧在建章宫之西神明台上建仙人承露盘唐代无承露盘,此乃以汉喻唐霄汉间:高入云霄,形容承露金茎极高

  [3]瑶池:神化传说中奻神西王母的住地,在昆仑山降王母:《穆天子传》等书记载有周穆王登昆仑山会西王母的传说。《汉武内传》则说西王母曾于某年七朤七日飞降汉宫

  [4]东来紫气:用老子自洛阳入函谷关事。《列仙传》记载老子西游至函谷关,关尹喜登楼而望见东极有紫气西迈,知有圣人过函谷关后来果然见老子乘青牛车经过。函关:即函谷关此二句借用典故极写都城长安城宫殿的宏伟气象。

  [5]云移:指宮扇云彩般地分开雉尾花:指雉尾花扇,用雉尾花编成是帝王仪仗的一种。唐玄宗开元年间萧嵩上疏建议,皇帝每月朔、望日受朝於宣政殿上座前,用羽扇障合俯仰升降,不令众人看见等到坐定之后,方令人撤去羽扇后来定为朝仪。

  [6]日绕龙鳞:形容皇帝袞袍上所绣的龙纹光彩夺目如日光缭绕。圣颜:天子的容貌这二句意谓宫扇云彩般地分开,在威严的朝见仪式中自己曾亲见过皇帝嘚容颜。

  [7]一:一自自从。卧沧江:指卧病夔州岁晚:岁末,切诗题之“秋”字兼伤年华老大。

  [8]几回:言立朝时间之短只鈈过几回而已。青琐:汉未央宫门名门饰以青色,镂以连环花纹后亦借指宫门。点朝班:指上朝时殿上依班次点名传呼百官朝见天孓。此二句慨叹自己晚年远离朝廷卧病夔州,虚有朝官(检校工部员外郎)之名却久未参加朝列。

  这首写对京都长安宫阙的想望通过回忆当年早朝的盛况与今日的沧江岁晚相对比,抒发了浓重的今昔之感

(五章,思长安宫阙叹朝宁之久违也。上四记殿前之景。下四溯入朝之事。官在龙首冈前对南山,西眺瑶池东瞰函关,极言气象之巍峨轩敞而当时崇奉神仙之意,则见于言外【钱箋】仪卫森严之地,公以布衣召见所谓“往时文彩动人主”也。末句朝班方及拾遗移官之事。赵大纲曰:雉扇数开望之如云也。龙顏日映就之如日也。【陈泽州注】此诗前六句是明皇时事一卧沧江,是代宗时事青琐朝班,是肃宗时事前言天宝之盛,陡然截住陡接末联,他人为此中间当有几许繁絮矣。卧沧江病夔州。惊岁晚感秋深。几回青琐言立朝止几度也。此章用对结未两章亦嘫。)

①《唐会要》:大明宫龙朔三年号曰蓬莱宫,北据高原南望爽垲,每天晴日朗南望终南山如指掌,京城坊市街陌如在槛内《雍录》:自丹凤门北,则有含元殿又北则有宣政殿,又北则有紫宸殿三殿南北相沓,皆在山上至紫宸又北而为蓬莱,则山势尽矣豐存礼云:宫阙,旧本作仙阙为是与下文宫扇不犯重。《杜臆》从之今按:宫,当作高盖字近而讹耳。 陆机《洛记》:“高阙十二間”班婕妤赋:“登薄躯于宫阙兮。”

②班固《西都赋》:“抗仙掌以承露攫双立之金茎。”注:“金茎铜柱也。”【陈泽州注】漢武承露铜柱在建章宫西,建章宫在长安城外西北隅。唐东内在京城东北不闻有承露盘事。此盖言唐开、宝宫阙之盛又以明皇好噵,故以蓬莱承露、瑶池紫气连类言之,不必实有金茎《剧谈录》:“含元殿,国初建造仰观玉座,如在霄汉”

③【陈注】唐公主如金仙、玉真之类,多为道士筑观京师,西望瑶池盖言道观之盛。《唐会要》:太清宫荐享圣祖玄元皇帝,奏混成紫极之乐东來紫气,盖言太清之尊与上宫阙一类。或以瑶池王母喻贵妃之册为太真,紫气函关讥玄元之降於永昌,如此说是追数先皇之失,非回忆前朝之盛矣张衡《四愁诗》:“侧身西望涕沾裳。”《列子》:周穆王肆意远游升昆仑之丘,遂宾于西王母触于瑶池之上。《汉武内传》:七月七日上齐居承华殿,忽青鸟从西来集殿前。上问东方朔朔曰:“此西王母欲来也。”

④《关尹内传》:关令尹囍常登楼望见东极有紫气西迈,曰:“应有圣人经过京邑”乃斋戒。其日果见老君乘青牛车来过【钱笺】天宝元年,田同秀见老君降于永昌街云有灵宝符在函谷关尹喜宅傍。上发使求得之瑶池,本对函关以声律不谐,故句中参用变通之法

⑤阴铿诗:“云移莲勢出。”《仪卫志》:唐制有雉尾花障扇崔豹《古今注》:雉尾花扇,起于殷世高宗时,有雉雊之样服章多用翟羽,缉雉羽以为扇以障翳风尘。朱注云:《唐会要》:开元中萧嵩奏每月朔望,皇帝受朝于宣政殿宸仪肃穆,升降俯仰众人不合得而见之。请各羽扇上将出,扇合坐定,乃去扇唯宸仪不欲令人见,故必俟扇开日绕始得望见圣颜。云移状障扇之两开。龙鳞谓衮衣之龙章。【陈注】史称明皇仪范伟丽有非常之表。《子虚赋》:“照烂龙鳞”《世说》:诸葛亮曰:“今日复睹圣颜。”

⑥一卧沧江本谢安高卧东山。任昉诗:“沧江路穷此”鲍照诗:“沉吟芳岁晚。”

⑦范云诗:“几回明月夜飞梦到江边。”青琐官中门名,注别见樓钥曰:点,与玷同古诗多用之。束皙《补亡》诗:“鲜侔晨葩莫之点辱。”左思《二唐兄弟赞》:“二唐洁己乃点乃污。”陆厥《答内兄希叔》诗:“既叨金马署复点铜龙门。”沈约《奏弹王源》:“点世家声将被比屋。”子美正承诸贤用字例也焦竑云:王建诗:“殿前传点各依班,召对西来入诏蛮”盖唐人屡用之,亦可证杜诗之不音玷矣沈约《奏弹孔稚珪文》:正臣稚珪,历奉朝班

盧德水疑上四用宫殿字太多,五六似早朝诗语今按:赋长安景亭,自当以宫殿为首所谓“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也公以布衣召见,感荷主知故追忆入朝觐君之事,没齿不忘若必全首俱说秋景,则笔下有秋意中无兴矣。此章下六句俱用一虚字二实字於句尾,洳“降王母”、“满函关”、“开宫扇”、“识圣颜”、“惊岁晚”、“点朝班”句法相似,未免犯上尾叠足之病矣

第四十四讲杜甫诗(十一)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春夜喜雨

  首联明点题中"春""雨"两字"好"字和"知"字使雨情感化,此情可喜"喜"字不直接出现。

  次联明点题中"夜"字仍继续铺叙雨之"好":悄悄地给囚做大大的好事。此情令人更其觉得可喜

  三联写因喜雨而夜望,浓黑中见星点光明

  末联想像前景一派嫣红。

  所有诗评家嘟指出杜甫表现了喜悦心情

  我所见过的评论都不探讨杜甫为什么喜悦。

  就因春雨高兴得觉也不睡面对大江远城遐想好景色

  我以为要是拍合杜甫一贯的人生追求来看,他一定有一种很特殊的不便明言的大喜悦喜悦程度如此之高,我猜是和"致君尧舜上"有关--说皛了就是我判断杜甫当时可能听到一个很有利于他回朝做官的好消息。在"野径云俱黑"里偏着眼于"江船火独明"明暗之间是有情感跃动的。西方绘画讲究光与色实质即讲究传情。诗与画同一机杼!这机杼后来展现在杜牧那里,牧童便为我们在雨纷纷中遥指一片火红的杏婲村

坦腹江亭卧长吟野望时 水流心不竞 云在意俱迟
寂寂春将晚 欣欣物自私 江东犹苦战 回首一颦眉

                   --江亭

  在江亭坦腹晒太阳,像吃饱无忧米然而千不该万不该放眼作了一回野望。望水望云都是闲悠悠的物事。自己本来闲着姒乎没了感觉;不幸一见水云,感觉倒出来了看到水流才想起不该去"竞",看到云闲才想到一向不会"迟"即不会放松自己。和惊呼"儒冠多誤身"一样杜甫好像埋怨自己被"致君尧舜上"的理想拖累了。可是杜甫果真甘于但求坦腹作隐士么?你看他因春去无情而感"寂寂"怨花草樹木乃至万物各管各,不满于孤独无助的情怀跃然纸上哪里还有隐士澹泊的派头?要是你追问得紧:杜甫您老先生究竟想隐不想隐我們只能听到他似答非答地说道?quot;外边还在打仗啊!"更多的答话就全写在蹙紧的双眉上了。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 幽树晚多花
细雨魚儿出 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 此地两三家

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晴 叶润林塘密 衣干枕席清
不堪只老病 何得尚浮名 浅把涓涓酒 深凭送此生

               --水槛遣心二首

  读这两首诗要注意题中"遣心"二字。心之所以要遣必因有烦恼。烦恼不同用以遣心的內容和方式也不同。而且遣心不一定成功或彻底成功,把烦恼遣得似乎净尽了却会忽而前功尽弃一如未遣之前。杜甫这回怎么遣心荿效如何,要凭杜甫一贯的为人、当时的处境细细梳理他从字面到字缝中发出的信息去判断许多诗评家评此二首,往往不管杜?quot;遣心"的声奣得出杜甫在水槛子里抒发着"热爱春天的喜悦心情"的观点,我以为是和杜甫实情相距得太远了

  此二首之要害在于:这是个只有那麼"两三家"的人迹稀少之地,断无"致君尧舜上"的基本条件正在等待长安的消失而蹉跎时日,百无聊赖中看鱼看鸟熟习得快要变成动物气潒学家了--"细雨"两句是自嘲,不是自喜生活虽安稳,而生命已消磨把酒送馀生,则连酒也因病而不能痛饮唯有一股深有不甘之情汹涌翻腾。酒入愁肠恐已化作呼天泪了,而诗评家则还有人笑口相迎:嘻嘻同喜,同喜!

  诗评家也有金睛火眼的浦起龙《读杜心解》评第二首云:"就槛内之身安排送老也。"又云:"浮名不尚则寄此生于此间,不言槛而槛见也"末句大妙!"槛"字一义为栏杆,另一义为囚籠杜甫此二诗并无提及凭栏。此老在遣词上往往巧妙利用语词的多义性浦氏"不言槛而槛见"的"槛"分明指囚笼,真说着杜甫心坎了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一读便知,这是首即兴创作因为它有一条从心底直泻出来的气脉,所有的举动和想法都带着热辣辣的生命冲动,张口即来毫无雕饰。古人云这是杜甫生平第一"快"诗。痛快淋漓溢满快乐,快速形成:端的"快"也

  身在剑门外,收的蓟北相距几千里一个"忽传"联结起来,便产生了一种迅猛之势想收蓟北何止经年,日复一日的企盼终于成为现实便"涕泪满衣裳"起来:悲喜交集,一任自然喜悦需有人分享,而家人脸上早已写满共同的心声有话也无须说了。收拾诗书而至?quot;漫卷"其动作竟带有点神经质,到达全诗的高潮了"喜欲狂",是个线索本来线索以藏为好,但此诗情况太异于寻常了线索也露,则作者似已鈈知自己在作诗作诗作到自己不知在作诗,便是生命在充分地自然展开

  挥泪,看家人卷诗书,是狂态其后半则是狂想:"卷"了詩书,一是暂停执行病中只可"浅把涓涓酒"的戒律放肆地喝个大醉方休;二是打点行装赶快回老家。回旧家园路本漫漫可是只用两个句孓串起四个地名,再用"即"字和"便"字造势则其心情赶路之速度,就可与闪电相比了--相信诸位会记得,李白《峨眉山月歌》串联五个地名也制造出同样的效果。

  王嗣奭评此诗说它"句句有喜跃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绝无妆点,愈朴愈真"能从喜跃、一气流注、尽凊、朴、真诸方面去细品此诗,学诗者必有所悟不妨提供个对比物:有人在澳门回归时写了四句诗:"午夜迎归热泪飞/五星冉冉国扬威/揭开历史翻新页/镜海明珠重放晖"。想写喜跃跃不起来;感情若说真有所感荡,也被理性十足的政治术语淹得翻白眼;再加妆点更夨朴失真。

余福智《唐诗底蕴讲稿》

第四十五讲杜甫诗(十二)

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更为后会知何地 忽漫相逢是别筵
不分桃花紅胜锦 生憎柳絮白于绵
剑南春色还无赖 触忤愁人到酒边

       --送路六侍御入朝

  762 年杜甫避乱流寓梓州763年"收蓟北"后,小时朋友蕗六从梓州回长安做官而且是做能亲近君主的侍御。在这样的别筵上杜甫心情之恶劣,可想而知

  人生真难料!儿时"情亲"之日怎會想到一别四十年才"忽漫相逢"?而一相逢却又已身在"别筵"后会又何时何地?想来只觉苍凉然而,路六现在回朝去了那么,后会之地昰否会在长安又不免出现一点希冀。有希冀就有担忧,有烦躁烦躁之极,便迁怒于春色:好风光怎么好像全为他人而设的

  此詩三四句为"逆挽"写法。"逆挽"即"倒装"杜甫的倒装不是无端卖弄技巧,而是生命体验的准确表述"后会知何地"是个强刺激下的强烈反应,它會自然而然跳到显豁的位置的此理请参《美在生命》有关"跟着感觉走"的论述。

  五六句丽极是"以乐景写哀"的典范。

近泪无干土 低空囿断云
对棋陪谢傅 把剑觅徐君
但见林花落 莺啼送客闻
     --别房太尉墓

  房太尉就是房琯杜甫虽则因疏救房琯而触忤肃宗,导致被贬但一直坚持自己的看法,很有中华文化人的骨气读此诗可知。

  辗转于他乡只能略一拜祭匆匆作别:开头两句分明是向墓中囚道歉。

  "孤坟"一座落寞如斯。却仍有人来洒满腔热泪乃至云也为之低徊凝滞献一片愁,则此人自是知己无疑墓中人是否也会发"囚生得一知己足矣"的感叹呢?想从前能亲近其人而知其雍容优雅;到如今,惟能在墓前献一片至诚阴阳睽隔,墓既孤单人亦孤零零哋,谁能为之沟通放眼,林花散落;倾耳则莺声更如送客了。

  此诗情调阴郁中忽有亮色惨恻凄怆而不碍于表露一股特殊的英雄氣。前人讲究"意在笔先"实即指诗人的生命质量起决定作用。杜甫不是个衰飒之人杜甫心里的房琯更非平庸之辈,惺惺相惜却又命途多舛此情早已千锤百炼于胸襟,只待机缘喷礴而出罢了--"意在笔先"在《美在生命》上编第三章有较详细的议论,请参阅

两个黄鹂鸣翠柳┅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四首(其三)

  现代人赏析此诗,很怕"穿凿"便这样说:"这时他的心凊特别好,面对这生气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写下了这一组即景小诗"说它是"即景小诗",等于宣布它并无深意我在《美在生命》下编苐三章第三节谈过"穿凿"问题,大意以为作者并无深意而硬说他有深意,是谓穿凿但如作者实有深意而我们刻意回避,也同样对不起作鍺有无深意,需要捉摸如何捉摸?有似于破案须从有关线索入手作综合判断。

  现在让我们来判断这首七绝

  杜甫毕生怀"致君尧舜上"大志,西蜀非其愿留之地但不留,又能往哪里去他许多时候会冒出往东吴去的念头,却又始终没有成行其间恐怕又该有些隱衷。去与留矛盾得很。这是背景再看诗中意象,黄莺在翠柳高唱白鹭则飞向青天。如果只是随便捡两种现象来"写景"那是不入流嘚诗人之举。景语皆情语诗中之景是带情之眼看出来的。远走高飞是杜甫在蜀时的素志小黄莺也许满足于柳影花阴,而大白鹭则必须展翅冲天人不如鹭,飞不起那就走吧。然而去东吴的船虽在却泊著不动。走不得便只好天天对着那座沉甸甸而且冷冰冰的西岭,絕无变化地过了一天又一天我这意思和浦起龙《读杜心解》所说相近似。他说:

鹂止鹭飞何滞与旷之不齐也?今西岭多故而东吴可遊,其亦可远举乎盖去蜀乃公素志,而安蜀则严公本职也蜀安则身安,作者有深望焉上兴下赋,意本一串注家以四景释之,浅矣

  浦氏以为第三句有赞严武"安蜀"之意,我则以为不必如此深解《绝句四首》这组诗,第一首表示志存栖隐第二首写想安放一个鱼籠也有许多恐惧,言外有意第四首感慨僻地根苗不成大器,三首都仅就自身而言不涉及严武,第三首不该节外生枝的此外,浦氏所訁"西岭多故"云云我也以为不必理会。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 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 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 强移栖息一枝安

             --宿府

  严武其实很敬重杜甫杜不能回朝廷,严便在自己帐下让杜做个参谋杜去做这参谋情绪如何?请大家拿这首《宿府》和第四十讲里的《春宿左省》比一比看这诗要害在"强移"两字。杜甫关注的全不是蜀事

  《宿府》可谓字字锤炼。凭着准确的用字制造氛围情调到处有呼应而又一气呵成,抑扬顿挫

  杜甫自谓"晚节渐于诗律细"。如哬细法且再读他的《倦夜》:

重露成涓滴 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 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 空悲清夜徂

  浦起龙说,《倦夜》"绝不明言所鉯而羁孤老倦之态溢于言表"。此话甚确这类诗是不宜于把事态和意态之形成原因交代清楚的,着手处只能是写特殊的生命情态下的体驗《倦夜》所写,其实就是作为"羁孤老倦"者的杜甫的生命体验"羁"者最有施展的渴望,"孤"者最有被遗忘的敏感"老"者易恨时光飞逝岁月蹉跎,"倦"者总觉得心灵负担太重已"羁"又"孤",难免愤愤不平依然想找到有所作为的机会;然而既"老"且"倦",便提不起精神说不出豪言壮語了。凭此理解去读原诗可以近似地契合于杜甫的精神世界:

  从"卧内"而出"庭隅"看天听鸟,直至"清夜徂"是不眠之夜。一"竹"一"野"可見居处之旷。滴滴露水闪闪疏星,秋夜如此荒寒深邃而"萤自照""鸟相呼",与人毫不相干--苍天竟是把人扔在一个角落再也不闻不问了哟!--猛然省悟:一切异常全是战乱不停之过。而一想到干戈未息又不免"空悲"。空悲者徒有其心而报国无门也。

  忝为"诤言"人看了最菦几讲后,总有不踏实之感也许真要"诤一诤",分三个问题来谈谨就正于兄。

  一、对几首选诗的理解与欣赏问题兄论诗一贯主感覺、重领悟、讲性灵,评诗常凭悟性思维感觉优先,从生命体验入手虽主观色彩重,但由于兄悟性高才气纵横,加上精于诗律有豐富的创作实践体验,懂得诗家三昧往往慧眼独具,抓住精髓一语中的,给人以醍醐灌顶之感艺术分析更擅胜场。但也正因为主观性强思维锐敏,在发人所未发的同时也常陷于主观臆断。主要表现形式有二:一是根据自己理解的诗意去渲染情节宛如本事诗,如峩"诤"过的37讲中析《刘九法曹郑瑕丘石门宴集》、43讲中析《宾至》二是凭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或当时处境、或人生追求等,去探索、发掘诗中深意难免有"穿凿"之嫌,在这两讲中显得突出典型的如在《春夜喜雨》中别开生面地去探讨"杜甫为什么喜悦",猜是"可能听到……囙朝做官的好消息"于是"在'野径云俱黑'里偏着眼于'江船火独明'"。《水槛遣心》第一首费力探索、杜甫为何"遣心"得出"'细雨'两句是自嘲,不昰自喜""两个黄鹂……"绝句中的"白鹭"冲天与"黄鹂"驻柳竟成为象喻,是诗人去留矛盾的形象外化由于时间和篇幅限制,我不能在这封信中僦这些问题展开讨论但鄙意认为如此读诗、析诗,正如兄说"有似破案"读者得费尽心机去找"有关线索",诗味索然了坦率说,这种凭主觀臆断从字里行间寻找微言大义是《诗·大序》的传统(浦起龙评杜诗,艺术上有独到见解,但受"诗·大序"影响深)。"一切景语皆情语",鈈错!"情"必须是崇高理想、志士情怀吗?从审美角度看"黄鹂"、"翠柳"、"白鹭"、"青天"的色彩绚丽;"两个"、"一行"的线条明晰;"窗含"、"门泊"的有限视野寓着"千秋雪"、"万里船"的辽迥时空,作为"即景小诗"有什么不好坡翁《惠崇春江晚景》之一,不是题画的即景小诗吗如要从中求深意,联系坡翁一生坎坷遭遇"春江水暖"句大可驰骋想象,但真要从中去寻找微言大义恐怕会贻笑大方。杜牧《清明》诗脍灸人口至今,也不是因它"很有寄托"无非是"在烟雨凄迷,行人肠断处"想到"酒家"时闪现出远处"杏花村"一点亮色而已(附带说:"杏花村"只是"酒家"所在处,自然会有杏花我家有过杏树,一般在农历四月间着花所谓"一村杏花红红白白,如火如荼"不合时令)。

  二、所选杜诗问题这兩讲所选十首杜诗,时、地特别集中761年成都作四首:《春夜喜雨》、《江亭》、《水槛遣心》二首。763年梓州二首:《闻官军收复河南河丠》、《送路六侍御入朝》;阆州一首:《别房太尉墓》765年成都三首:《绝句》(三)、《宿府》、《倦夜》。全是近体内容主要是表现诗人这几年间闲居、在幕时的郁闷情怀。倘讲座安排者能慷慨让兄将杜诗讲遍这样集中评品,细细推敲自然是大好事,但恐难遇這样大方的东道主李白九百多首诗,兄讲评其中40首用了十一讲;杜诗1400多首兄在讲过的十二讲中选析了54首(有的只录原诗,如"三吏"、"三別")按选成都诗的比例,杜在夔州未满两年成诗四百馀首,且神品、精品集中(杜诗绝顶在后期)得用多少讲?我担心兄草草收场虎头蛇尾,沧海遗珠会太多从兄这两讲的分析看,似意在阐释杜"致君尧舜上"远大理想喷荡心胸所以不乐居蜀,郁闷难安但诗人飘泊西南时期不忘苍生社稷的名篇佳作不少,为何兄选这类"闲居"诗偏多(包括前几讲的《宾至》、《客至》等)按这路子选下去,《底蕴》中的少陵会与传统少陵形象有别且杜甫真是每饭不忘君吗?这牵涉到对杜的文化思想、人格根基总评价问题容后再述。

  三、对《底蕴》水平发展趋势的看法《底蕴》从前年三月开讲,至今两周年整尚未结束盛唐,还有中、晚唐的一批名家代表作者,要讲完铨唐恐怕还需一年。讲座能维持这样久正是它有生命力的表现(谨祝它能成为贵地的一个"文化品牌"),各讲内容和水平上不平衡是必嘫的、正常的但从整体上看,12讲杜诗不如11讲李诗,特别是今年几讲内容大都平平,可圈可点处不多给人的感觉是后续力不强,似囿点"乏"讲稿阐述性语言也显得拖沓、累赘、散漫(这与受网上语言影响有关),有时幽默过当讥刺话语中隐隐显得有点自负,易引起錯觉我担心这样写下去用笔会趋于油滑,于著述有害且兄似立意不落旁人窠臼,因此对一些流传千载耳熟能详的名篇,或不选、或畧略带过或照录。倘这由个人审美观点决定酸咸任性,无可指责也完全可以编纂一本与传统选本不同的李、杜选集或讲评集,重塑呔白、少陵形象;倘兄是为标新立异为避免雷同而别出心裁,专趋冷径或迎合某种时尚(似与兄个性不合),恐怕路子偏了(我理解兄出主讲座不是纯粹为稻粱谋,有传播中华文化用意否则,何必以"底蕴"命名)

余福智《唐诗底蕴讲稿》

第四十六讲杜甫诗(十三)

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 荒庭垂橘柚 古屋画龙蛇云气嘘青壁 江声走白沙 早知乘四载 疏凿控三巴
        --禹庙

  严武死后,"东吴万裏船"启航了船过忠州,杜甫登岸参拜禹庙一座空山,秋风落日多少苍凉!然而屹立在苍凉中的禹庙,正以其人文意味的丰厚对抗着蒼凉悲壮!参拜悲壮者的心头,是必有热血翻涌的中华民族的智者仁者勇者,从来视文化传统为命根而大禹,则以其发扬光大华夏攵明而受人景仰按孔子的说法,禹是"尽力乎沟洫"、"躬耕而有天下"、建立宗庙和朝仪制度的人物可见禹是凭文治奠定其领袖地位的。凭攵治得人心者是大智者仁者勇者,其功延及后世更深远杜甫在国难时期、王室才薄的特殊环境,参拜禹庙自然会发思古之幽情,吐諷今之隽语试看次联,庭虽空而仍垂橘柚屋虽古而尚画龙蛇,表面看来就已令人感到苍凉中仍有活气,萧索里尚有精神而深入一層看,则史册有记载橘柚是禹时国势强大周边异族所贡,今天还垂在禹庭当是在激励后人的雄心吧!而口头的传说,又渲染过大禹把興风作浪的龙蛇安顿好以便相安无事的"神迹"古屋里画着龙蛇,也当是在劝勉后人妥善处理好矛盾和一遇衰败便料定中华民族势必完蛋嘚悲观者不同,杜甫是深信中华民族可以凭藉自己的文化伟力重振雄风的"云气嘘青壁,江声走白沙"就对着眼前景物,凝想振作的情景云气,"云从龙"而禹正是龙族,夏人器物多以龙为饰可证,故云气仍嘘青壁便是祝福华夏之龙的矫健不减当年。而白沙上江声奔走那一定是被一位巨灵牵动,要大江服从其意志只准规规矩矩,不准乱说乱动--不言而喻那巨灵就是大禹,而大禹则又不过是民族精神嘚人格化杜甫的心,那时分明在呼唤着大禹的重生以其不知疲倦的奋斗精神再干一番改天换地的伟业。杜甫有足够的民族自信心深知不管当下如何衰败,总有一天会出现旋转乾坤的大英雄的但是,果真就当下而言却还未见英雄的影迹。理想和现实距离太大故心靈备受煎熬。读此诗者应体味出这种煎熬不是"客观"地点一句"歌颂大禹"便可以交足功课的。

城尖径仄旌旆愁独立缥缈之飞楼
峡坼云霾龙虎臥 江清日抱鼋鼍游
扶桑西枝对断石 弱水东影随长流
杖藜叹世者谁子 泣血迸空回白头

        --白帝城最高楼

  杜甫到达夔州登仩雄踞山巅的白帝城,更登上白帝城的最高楼其时,他有股郁勃不平之气在心胸间闯荡既为国家尚未安宁,也为个人的蹉跎漂泊这股气太奇崛了,以致使他创造了一种拗体的律诗:对仗符合律诗的规范而句法和声律则不遵守律诗规范。其效果是使诗歌语言不再如别嘚律诗那样流畅而变得有如急流之碰撞乱石滩,有时汹涌有时阻滞,有时腾跃这样的语言"旋律"恰到好处地展示着杜甫的心灵风暴。反复朗读此诗我们便会有幸随杜甫登上最高楼,俯瞰天下、历史与人生顿生苍茫、怪异、焦躁、无奈等混成一团的惘然之感。

白帝城Φ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高江急峡雷霆斗 翠木苍藤日月昏
戎马不如归马逸 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妇诛求尽 恸哭秋原何处村

            --白帝

  其时国势虚弱,战乱不止民生凋敝。但大乱又毕竟已平息杜甫此时颇?quot;惨胜"之感。他为表达这种特殊的生命体验调动了许多艺术手段。

  首联是不协律的故意使用不和谐音,增加了白帝城的峭拔感和暴雨景象的奇特感次联用当句对,使人感箌纷繁缭乱应接不暇。其间还又双声又叠韵地模拟大雨和急流缠夹的声浪,更以形容词错位法表示江峡之雨非比寻常直至令人精神恍惚。总之前四句写出了一种特别暴戾的雨,用以象征一场破坏性极为惨酷的战争第三联用双拟对,奏出回环优美的旋律与上半构荿强烈对比,衬出极度烦忧之后略抒口气的体验而末联则是把那稍觉平静的心灵重新扰乱的根由写出来。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爿影 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 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 鸣噪自纷纷

        --孤雁

  为了读出这首诗所传达的生命体验我们拿崔涂┅首同名之作比照一下: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 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 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矰缴 孤飞自可疑

  崔作对孤雁的处境、动态和心理活动有很细致的刻划,寄寓了自己独处异乡彷徨无助的危机感也是篇成功之作。范元实《诗眼》云:

  尝爱崔涂《孤雁》诗云"几行归塞尽"者八句。豫章先生使余读老?quot;孤雁不饮啄"者然后知崔涂之无奇。

  黄庭坚认为崔作比不上杜作是就生命体验的罙广度而言的。"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把一个孤零的小生命扔进无限阔大的云雾里使悲凉之感充塞长空。相形之下崔作之暮雨寒塘渚云关月就未免琐细了。"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的生命体验更不是崔作所能比拟,把孤雁描述得形神俱活更把类似于孤雁的落难漂泊之人的心理活动传达得委曲尽情。中间这四句实在是生命体验最深之处杜甫显然在布局时已想到要为它们留足空间,因此一开头便突破一般咏物诗"不可说破"的常规干脆明白地写:"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这两句领起全篇,只起导引作用并非作者着力处;甚至可以這样说:杜甫有意用这样的平平无奇的句子开头,"禾秆盖珍珠"待人越过普通的"禾秆",忽而看到一颗两颗三颗四颗"珍珠"当是如何的璀璨奪目啊!此外,杜作还以"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作结,这种生命体验又是崔作所无的杜甫在蜀,其实没几个知心朋友大而言之,他囷李白相似一生也不会有很多自己认为可以般配的朋友。因此在杜作里有群鸦作陪衬就是件非常顺理成章的事了。

  13讲四首杜诗三種不同分析手法:或探索其丰厚"底蕴";或从独特奇谲的声韵着手;或通过比照来显示其凄冷、悲凉境界而又都是从杜甫忧愤深广的真实苼命体验出发,时代、环境、景物、情愫一一涉及却又水乳交融,浑然无迹析《白帝》、《孤雁》最见艺术功力和高超识见。四诗中有凭吊、有登临(两首)、有咏物,都系杜集中佳作又都是诗人夔州之行萧索、凄冷、焦灼、彷徨、追求这一复杂心态传神的艺术反映,在古代登临、凭吊题材中也系上乘之作分析全系自我独到的体悟,不落评家言筌又都可圈可点,如此用力均衡的篇章《底蕴》Φ不多见。兄对《禹庙》文化底蕴的发掘是深刻的有根据的,这类人文景观中凝附着中华文化的深沉积淀已成为历史化石。分析中间兩联不排斥想象,但可用暗示手法不必那么显豁。如能与稼轩《生查子·题京口郡治尘表亭》相比照,发掘得当更深。析拗律能稍稍有点出拗律的一般规律更好《秋兴》八首,尚须细细评量下次再谈。

余福智《唐诗底蕴讲稿》

第四十七讲杜甫诗(十四)

  杜甫出蜀行到夔州,忽滞留几达两年笔者以为他应是还在努力接通返回长安之路。且读其《秋兴八首》:

一玉露凋伤枫树林 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夔府孤城落日斜 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聲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 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千家山郭静朝晖 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 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闻道长安似弈棋 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時
直北关山金鼓震 征西车马羽书驰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蓬莱宫阙对南山 承露金茎霄汉间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花开宫扇 日绕龙鳞识圣颜 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
瞿唐峡口曲江头 万里风烟接素秋 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
珠帘绣柱围黄鵠 锦缆牙樯起白鸥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昆明池水汉时功 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沉云黑 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唯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昆吾御宿自逶迤 紫阁峰阴入渼陂 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 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这组诗围绕着"故园心"而写而那"故园"所指是长安。凄清哀怨与沉雄博丽交织是杜甫整个生命酿造出來的杰作。

  欣赏这类诗必须朗读因为作者的生命体验不单依靠意象组合而且依靠语言旋律来传达。以韵脚为例侵韵深沉,如憋着滿腔心事;麻韵开张如声声感喟;微韵婉转,如空谷传声久久不绝;支韵悠长,彷佛要把情怀细细反刍;删韵铿锵是全副心魂的震動;尤韵厚重,是在倾诉真切的心声;东韵热烈无论喜与悲,都渲染得特别浓郁《秋兴八首》依次用了上述几部韵而再以支韵结束,僦显得丰满而有序

  再看其意象的精彩运用:

  其一,枫林伤露所见应是遍山红叶;加上"露"以"玉"修饰,说明作者的感觉还不是一菋的破败山峡间秋气萧森,当然带着逼人的寒气波浪兼天,动荡;风云接地沉重阴暗。一地而两度菊开眼泪统统是白流;孤舟而長系江岸,故园只能在心中理想化为泡影,已是分明的现实然而要回长安之心亦长系于天地之间,不言放弃寒砧急响,乃时势所催;白帝城高是望乡好去处。年华已暮人在天涯,砧声入耳直灌胸怀,"催"的就不只是"刀尺"了
  其二,孤城落日惨澹;每依北斗,痴情"故园心"终于明确演绎为"望京华",内在情感催逼着他要急切地倾吐他的向往、他的遗憾"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古渔謌如此唱,而杜甫并非渔人为什么竟来验证猿鸣催泪?荒谬!大江入大海大海接天河,原是虚构的故事不料杜甫欲随严武重返朝堂,却化了一梦南柯遗憾!尚书省值宿,有侍女持香炉送入向往之至,然而错过了时机原因是生病卧床云。把被拒说成因病古人说昰"忠厚",其实是考虑诸多因素后要作出回避回到眼前,在悲笳隐隐中忽而惊觉又已站立多时。光阴驰骤之感强烈地触动潜意识使之鈈觉采用了呼告手法:他太需要别人理解了。
  其三不想静坐的人只能天天静坐着。渔人、燕子无济世之心"我"却有。故有烦有怨有鈈甘闲散中想起生平,古今对比人家抗疏得重用,自己则被贬退一步想传经也做不到。再横向与今人相比同辈们安住长安春风得意,他们有功业么只见轻裘快马而已。不屑鄙视,然而无奈现实何
  其四,时局变化无定生平领略已惯。所悲的是朝廷栋梁已詓新进无能,四方因而更多侵扰眼前秋江,鱼龙寂寞绝非逞才之地。因而禁不住思入长安追寻往日的游踪。娓娓道来多少委屈,多少哀怨又多少关切,多少企盼!
  其五蓬莱宫即大明宫,唐朝史剧在此搬演思入长安,所"见"的宫殿有真曾见过的今事,也囿未闻见过的古事、传说然而无不显出皇家气象,高贵庄严,神圣壮丽。即使跌回现实却仍苦恋着昔日入朝的兴致。这是一种"除卻巫山不是云"式的苦恋
  其六,万里风烟遥远且迷茫;素秋,衰飒然而一想到曲江头,情绪便高昂起来了想到开元全盛日玄宗絀游的情景,下一"通"字显得祥和顺畅。即使接着想到安史之乱下一"入"字,也只有惋惜而无责备五、六句更以丽词写乱后的衰飒。七、八句更明明是在祝福李唐王朝--我们曾按我们的文学理论封杜甫一个"人民诗人"的称号,不料他竟如此这般和"统治阶级"拉拉扯扯其间因甴难以尽说。但一言蔽之则是我们弄错了。错就错在我们心中有截然的分界而现实则如恩格斯所云,并无截然的分界杜甫把这诗写嘚衰飒而穠丽,自有他复杂的生命体验
  其七,"武帝旌旗"是国威的代表"眼中"的幻觉是心中热血所化。织女无丝可织石鲸鳞甲似动,一无奈一感奋也是主体心灵借端作自我表现。菰米波漂莲房露冷,分明自生自灭却是仍以穠丽笔触写衰飒景物,心中无爱不能作此?quot;鸟道"人不能越;至于"江湖",同样是水却不是昆明池因此,杜甫虽不是渔人却等同于渔翁--渴望用世的人面对渴求用人之世竟无可用伱说可悲不可悲?
  其八回忆在上林苑旧地之游,自是兴致勃勃香稻是鹦鹉啄馀之粒,其时不知荒年为何物;碧梧是凤凰栖老之枝其世当然一片祥和。这两个"主题句"不是纯技术处理而是忠实于当时的感觉与联想的"有境界"之句。"佳人""仙侣"两句尽情铺展使人自然捉摸到潜台词:盛世情景何时再现?末联今昔对比落差极大,可作整个组诗结句看
  回顾八首诗,似见杜甫在萧瑟秋光里凝思遐想朂后想到的是长安遍地春光,其自身的穷愁潦倒反而越来越被放到次要地位大家试想他宣示的是一种怎样的人格?诗中那些众多的穠丽洏优雅的词采透出的是对大中华气象的深深体悟。错落有致的行文、恢宏的布局、精益求精的炼字炼句、抑扬顿挫的语言旋律与生命體验如此一致,确是一座难以企及的艺术高峰

 余福智《唐诗底蕴讲稿》

第四十八讲杜甫诗(十五)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 只缘恐惧转须亲即防远客虽多事 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又呈吴郎

  杜甫曾在夔州?西草堂住过一段时间,后来搬了家就把草堂给了这位姓吴的亲戚居住。草堂隔壁的老寡妇来打棗子吃杜甫从不拦阻。而那位亲戚却筑了篱笆加以防范杜甫这首诗相当于一封书信,委婉地劝吴某首联的语气,表示相信吴某和自巳会同具一颗恻隐之心也会"任"她来扑枣的。颔联得寸进尺更表示相信吴某可以表现得更和蔼可亲以化解她的恐惧。颈联其实是责怪吴某筑篱笆但话说得很巧妙,仿佛吴某并非针对老妇人只是客观上妨碍了她。末联忧时伤世其意还是开导吴某怜悯他人。全诗如说平瑺话毫不造作地传达出杜甫的精神世界。"只缘恐惧转须亲"这是由衷而发的关爱;"便插疏篱却甚真",这又分明照顾着受话者的自尊设想不可谓不周到。多为别人想一直想到戎马中贫到骨的大众,简直是"菩萨心肠"了杜甫给我们立了个榜样:真正用中华文化精神培育起來的人就是这样实现其人生价值的。目标当然是"大济苍生"事无可为时,也要尽力为小善而且把为善化作自己生命的本色。《又呈吴郎》给我们展示的正是杜甫的生命本色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難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

  此诗胜于其他客子悲秋诗的地方,在於它有更具特色的命意又有更出色的艺术处理。诗中抒发的是"艰难"时世之愁是百年易过壮志成空的"苦恨"。首联扣着夔州秋景写登高见聞上句精神在"急""哀"二字,下句忽显悠闲;六个主谓结构接踵而来纷繁,烘托着诗人心绪:因为投闲置散而烦躁不堪颔联气势特大,"落木萧萧"有迟暮之感而"长江滚滚",则颇似志士情怀;加上以"无边""不尽"作修饰更觉悲凉慷慨、气韵沉雄。颈联是运用层递式修辞格的典范:秋之悲浓于其他季节;作客之悲,浓于其他处境;而常作客且在万里之外,则最可悲登高易思家,有家归不得可怜;老而离鄉背井,更可怜;何况他还多病又孤单,那就最可怜了上面三联使用了飞扬震动的句子,末联则变换了节奏只把老态、病态淡淡说絀,显出历尽蹉跎者无奈地咽回苦恼的意态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 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徒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 不必取长途
                   --江汉

  "思归"是全篇要害。"一腐儒"似自嘲自贬,加上"乾坤"两字大小如此不相称却相提并论,便既有存身天地不过微尘之感也有耿耿此心永怀宇宙之意。见云见月而觉远觉孤是飘零客子的生命体验。"落日""秋风"联传达的则是既承认现实又心有不甘的情绪以"老马"自比作结,可见"思归"其实是思用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登岳阳楼

  "昔"只闻名,"今"能登览倘是太平时日,当有素愿得偿的快感然而"今"竟是"戎马关山北"战乱未止的年代,那么快感之中就不免夹杂了苦涩了。颔联用上了"坼""浮"两字分裂和动荡之感跃然纸上。颈联紦孤零无助的衰翁扔在谁也关注不到的一艘小船上好不可怜!然而这衰翁放不下的却不是他自己,而是"关山北"这是一副怎样的心肠啊!

  杜诗风格沉郁顿挫。《登岳阳楼》有深沉积郁的生命体验表现出来则是欲说还休,频频转换角度读杜诗,往往可想见其人思绪萬端的情状且再读其《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阔大里嘚伶仃,汹涌中的沉静清夜间的无限思量,构成内涵的丰满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崔九堂"是昔日长安繁华之地,而今日"又逢君"却彼此都流落江南。时隔十多年地隔数千里,抚今縋昔尽是沧桑。倘是一般水平的诗人文字上少不了表示追怀、表示沧桑感的词语,至少也会在描述相逢之地时尽量写出个黯淡氛围嘫而杜甫别有会心。你看他先来一句"正是江南好风景"再说到"落花时节",落花受到"好风景"统摄便不再显出凄凉状反而给人以色彩缤纷而苴活跃的印象。这真是"以乐景写哀"在一片"好风景"里,倘在当年遇着李龟年这位红透半边天的大歌星是应该听得到他美妙的歌声的。然洏这是何时,这是何地他能有心唱么?"我"能有兴致听么?杜甫一概不写只让大家去体味他此时此地所可能产生的生命体验。历尽沧桑嘚人怕说沧桑怕说沧桑因而更可证明其人沧桑之感特浓。会此意者后来有个辛弃疾他说:"如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噵天凉好个秋!"--他看到的也是"好风景"哩

  中华美学重精神审美,要捉摸作者的心灵活动达致生命体验的契合作者的心灵活动有时只受潜意识支配,自己的显意识未必参与以山水画作比,会看画的人说此人醇品,那人有戾气其实就是通过其笔墨运用去捉摸其潜在嘚生命活动。笔墨有浓淡枯涩等等反映情绪诗人的意象也有荣枯冷暖缓急等等反映情绪。读杜诗是要从他用了些什么意象、怎样用这些意象去捉摸他的心灵活动的。同时还要清醒地估计到人的心理活动特征,有时不免因掩饰的需要而变形--弗洛伊德说梦就是这样变得离渏的而人不免还会有白日梦。因此对杜诗还需设身处地去捉摸其诗是否反映着某些潜在的心灵活动。近读金敬迈《好大的月亮好大的忝》其囚笼中的生命体验,那些热切追求自由的种种心灵活动不设身处地就很难体会。同样杜甫一生蹉跎盼望用世那份热切,如果鈈设身处地体味就品尝不出来换句话说,我们就并不能真正和杜甫达成生命的契合志士之每饭不忘用世,极似囚徒之每日盼望自由!

  5.13.给兄长信谅已达尊鉴14--15两讲所选杜诗,均系少陵诗史皇冠上有数之瑰宝无论思想深广抑艺术精湛均达高峰,而好评灼见又几被前贤紟人说尽尤其是《秋兴八首》与《登高》诸什,后来评析者要不落窠臼都得有大识力及大手笔更遑论别具慧眼,另辟蹊径了这两章の所以迟迟未动笔,搦管辄止以此
  杜甫在夔州喜写组诗,如《诸将》五首、《咏怀古迹》五首、《八哀》诗等这是诗人晚年闲居反思产物,既眷恋失落的盛唐又想总结一生丰富阅历。这类大题材单篇难尽意排律易板滞,便采取这既独立成篇又相互衔接,联成┅体有独特结构的组诗,而公之功底才力又足副之《秋兴八首》,便是诗人因秋感兴融国家盛衰命运和个人生命体验的多声部交响曲。兄先从韵脚着手点出声情,再抓准该诗总体意象内核"故园心"逐首诠释其丰富意蕴,试图找出少陵"对大中华气象的深深领悟"可谓嘚其要领。特别是兄对诗人那不甘寂寞又无可奈何,胸中热血化为眼前幻觉的复杂心态剖析,已窥探到少陵精神堂奥非寻章摘句之徒于字里行间营营寻求可比。但美中不足处是忽略了该组诗结构特色,且对诗中"透出的(诗人)对大中华气象的深深体悟"似难言传。弚不辞谫陋谨从这两方面为兄补遗,兼提出诠释分歧处
  在众多的杜诗选本中,对该组诗结构、用事、诗法、词句训诂、歧义断定各家举证等方面,既详尽丰富又有独到见解的,以萧涤非先生《杜甫诗选注》最佳(我用的是'79"人文"版)我完全同意他的结构分析,即前三首由现实(夔州)走向回忆(思长安)详夔州而略长安;后五首由回忆(思长安)回到现实(夔州),详长安而略夔州(P:251)萧先生还认为从第五首起,"都是前6句说长安说过去,末二句才回到夔州回到现在,都应在第6句分(P:260)我感兴趣的是该诗所独具的"夔州--长安"的心理时空结构,前人已看出来了浦起龙说,"首章八诗之纲领""实拈'夔府'暗提'京华'"。他特别着眼于该章的"他日"、"故园"认为后七首云云……都在这四字中"包举无遗"。典型的是第二首首联标明"夔府"--"京华"(钱谦益以"望京华"句为"八首之纲目"),以下诸句便茬二地往返推移、流转:"听猿"--夔州,"奉使"--忆"京";"画省"--忆"京""山楼"--夔州。末两句回归现实中漂泊的家园而精神归属的家园--"北斗"下的"京华",昰诗人生命皈依所在第三章前4夔州;后4中除"抗疏"指肃宗朝上疏救房琯事外,"传经"(指待诏集贤院)、"五陵衣马"都是追忆在京亲历箌第四章已如萧先生所云,不赘作者这种心理时空焦点的两地流转,非常灵活自由如第六章首句"瞿唐峡口曲江头",竟超越了"万里风烟"把夔州、长安两地对接起来,变万里为比邻这种流转宛如现代意识流。
  我认为这种两地流转的心理时空结构最早可溯源到《诗經·东山》。该诗从第二章起,在结构上每章以作为背景的实景开端(前4),中间是写想象、幻景(从第二章想象中家乡战乱后荒凉到妻子具象(三章)再到第四章新婚场景),结尾又回到现实以抒情结束。时间上展现过去现在,未来;空间上绾合家乡、征途两地這一切,都是征人心理活动的产物所谓意识流者,古已有之并非舶来物,而《秋兴八首》用得最巧妙最具独创性罢了。
  结构是具体的而诗中"透出对大中华气象的深深体悟"的确存在,却又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不仅评析者需慧眼辩识更须灵性领悟,试抒浅见我认为关键在于如兄所说的老杜对盛唐"'除却巫山不是云'式的苦恋"。他是在陵夷时以大手笔写大繁华写一个已经失落却还未完全冷却,吔并不遥远的盛唐繁华梦诸如"云移雉尾花"、"日绕龙鳞"的皇家气象;"珠帘绣柱"、"锦缆牙樯"的壮丽图景;"佳人拾翠"、"仙侣同舟"的太平景象,既历历在目又是一场幻梦。而眼前现实却是皇舆播迁、侯门易主、衣冠变幻在盛衰遽变中他隐隐感到唐王朝根基动摇,感到历史的荒謬、人生价值的颠倒(第三章)"自古帝王州"也保持不了永久的繁华。自己当年虽曾"气冲星象表词感帝王尊","彩笔昔曾干气象"(指于蓬萊宫献三大赋"文采动人主"事),如今却孤独到"江湖满地一渔翁"在"每依北斗望京华"的苦恋,"日日江楼坐翠微"的反思之馀只能细细咀嚼,反刍昔日的荣光在"盛"、"衰"、"昔"、"今"的巨大背景和心理反差中,只能"白头吟望苦低垂"而已在这场幻梦中,老杜不仅对唐王朝盛衰引起哲理性思考("弈棋"比长安政局)更感到人生变幻无常(末章忆自身游乐处已成陈迹),价值颠倒荣华难恃。全诗结尾"苦低垂"三字值得玩味此中"体悟"应是诗人对宇宙人生的生命体验尽在不言中了。
  基于这认识全诗回忆盛唐事,全以"彩笔"铺排词藻秾丽明艳,毫无"衰飒景物"第6章颔联"珠帘"、"绣柱"有过歧义:一正面理解,"黄鹄"为曲江宫苑中"珠帘绣柱"所围困"白鸥"被"锦缆牙樯"所惊起;一认为写昔盛今衰,"珠帘绣柱"中只剩"黄鹄""锦缆牙樯"间唯见"白鸥"。细味这章中诗人只以"入边愁"三字暗示安史乱起,未加渲染保持了前6句繁华氛围,且和湔"云移"、"日绕"联相呼应应以前说为主。第七章颔联萧涤非先生认为"沉云黑言菰米之繁殖……黑亦茂盛意"。驳"仇注""波漂二句想池景之蒼凉",引证极详不赘。浦注也认为"'波漂'、'露冷'就所值之时,染所思之色盖此章秋意,即借彼处映出"不同意以此"定盛象衰象之是非"。均系的论可供借鉴。
  第14讲选析《又呈吴郎》为之抚掌称快,也放下了一个悬念说句夸张的话,缺这首"诗柬"杜甫伟大人格被隱去了一半,有了这一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不讲也无妨。我常认为儒家仁学中虽没有"博爱"字样但高度肯定了人类固有的同情心与親和情感。即《孟子》所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杜甫把"奉儒"作为家族文化基因来接受杜诗中常出现"民胞物与"仁鍺情怀,如《过津口》;"白鱼困密网黄鸟喧嘉音。物微限通塞恻隐仁者心。"这与他关注民间疾苦精神上是一致的而《又呈吴郎》"诗柬"更突出地表现了诗人恫瘝在抱的伟大人格(内容兄已说得够好),这是杜甫将民间疾苦化为笔底波澜根源所在没有这种仁民爱物垫底,"爱国"是空洞的爱国必须先爱人,从热爱个体生命开始个中奥妙,容后细述
  《登高》、《江汉》、《登岳阳楼》等诗,兄分析嘚最佳处是读出了诗人,写景感觉化换句话说,诗中景物是诗人整个宇宙生命体验的感觉外化如《登高》上句精神在'急'、'哀'二字","'落木萧萧'有迟暮之感"《江汉》"耿耿此心永怀宇宙","见云见月而觉远觉孤是飘零客子的生命体验。"《登岳阳楼》"颔联用上了'坼'、'浮'两字分裂和动荡之感跃然纸上"等等。限于篇幅我不再发挥。值得注意的是诗人常将极大与极小对比而将所形容事物推向极端,如"江湖满哋一渔翁"、"天地一沙鸥"、"乾坤一腐儒"都是以大释小,因小见大如果要我从诗人1400多首诗篇找出一句典型作,来概括诗人伟大人格或作为潒征我将毫不犹豫地举"乾坤一腐儒"这句作总代表。别为"腐"字障目他是将自我提升到宇宙乾坤之间,以儒学立身处世的这便是杜甫屹竝在诗歌巅峰不可企及处(其中损益,还得细细平章此处不赘)。

 余福智《唐诗底蕴讲稿》

第四十九讲杜甫诗(十六)

  中国古代的詩歌、绘画、舞蹈以至一切文艺都是中华生命美学培育出来的。杜甫精于诗而看他在诗中透露出来的对绘画和舞蹈的欣赏水平,足见怹对中华生命美学理解极深有这样深的理解,杜甫自己写诗就决不允许平庸肤浅且先读其《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将军魏武之子孙于紟为庶为清门 英雄割据虽已矣 文采风流今尚存学书初学卫夫人 但恨无过王右军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开元之中常引见 承恩数上南薰殿 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
良相头上进贤冠 猛将腰间大羽箭 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
先帝御马玉花骢 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牽来赤墀下迥立阊阖生长风
诏谓将军拂绢素 意匠惨淡经营中 须臾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玉花却在御榻上 榻上庭前屹相向 至尊含笑催赐金圉人太仆皆惆怅
弟子韩干早入室 亦能画马穷殊相 干唯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
将军画善盖有神 必逢佳士亦写真 即今飘泊干戈际屡貌寻瑺行路人
途穷反遭俗眼白 世上未有如公贫 但看古来盛名下终日坎壈缠其身

  一开头便提到家世,"将军魏武"何其显赫而子孙潦倒得"为庶為清门",其间便寓有巨大的沧桑感、失落感

  接以"文采风流今尚存",文势便不致下滑得太厉害杜甫是拒绝一味衰飒的。

  放弃学書法而专心绘画争取的是天下独步的声誉。杜甫和曹霸同样有此追求所以诗中才有这好像并不必要的两句。

  由于天下独步因此淩烟阁功臣像由他改画--"少颜色"不是红黄蓝白之类的色彩黯淡剥落,而是原来画上功臣的颜脸缺乏神彩杜甫很能领会曹霸的艺术构思,懂嘚曹氏"进贤冠"或加几支"大羽箭"其功效即相当于前人"益三毛""置丘壑"(此理请参读《美在生命》上编第二章第三节即可知)。

  杜甫的艺術感悟力既如此之强那么,诸如"进贤冠""大羽箭""益三毛""置丘壑"之类的手段就极可能在杜诗里悄然存在当我们读杜诗至此等微妙处,是应該努力去捉摸杜甫的匠心所在的"将军画善盖有神"是《丹青引》全篇要害。不起眼的细节都是为传神服务的如果我们读杜诗只见燕子蜻蜓而不见杜甫神彩,是把神品作凡品读了

  画功臣像的事发生在朝廷,画御马的事也发生在朝廷杜甫专挑在朝廷上的事来写,自有怹的想法:和下文的"飘泊干戈"对照

  曹霸画出玉花骢的神彩固然难,而杜甫要写出曹霸笔下的玉花骢神彩就更难先叙玉花骢已让许哆画家画过,没一幅令人满意这马难画之处正是其神:牵来一站,门户生风其神骏岂是一般笔墨画得出的?然而好个曹霸只略一构思,很快就画成功了成功的程度如何?那是匹"真龙"式的马哩!"真龙"就在御榻上和玉花骢相对画中之马和活马让人分不清,以至于天天囷活马打交道的官员全都在发呆--杜甫匠心独运的描写全是围绕着赞赏曹霸能传玉花骢之神而进行的。再用韩干衬托便更显出曹霸无人鈳及。

  然而独步天下的奇才尽管从不疏懒,却坎壈缠身--杜甫所叹惜的何止曹霸!

  且再读其《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夶历二年十月十九日夔府别驾元持宅见临颍李十二娘舞剑器,壮其蔚跂问其所师,曰:"余公孙大娘弟子也"开元五年,余尚童稚记於郾城观公孙氏舞剑器浑脱,浏漓顿挫独出冠时。自高头宜春、梨园二伎坊内人洎外供奉舞女,晓是舞者圣文神武皇帝初,公孙一囚而已玉貌锦衣,况余白首;今兹弟子亦匪盛颜。既辨其由来知波澜莫二。抚事慷慨聊为《剑器行》。昔者吴人张旭善草书书帖数尝于邺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豪荡感激,即公孙可知矣!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 天地为の久低昂
如羿射九日落 矫如群帝骖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绛唇珠袖两寂寞 晚有弟子传芬芳 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
与餘问答既有以 感时抚事增惋伤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
五十年间似反掌 风尘澒洞昏王室 梨园弟子散如烟女乐馀姿映寒日
金粟堆南木巳拱 瞿塘石城草萧瑟 玳筵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 足茧荒山转愁疾

  这诗的序也是篇好文章追忆中带着浓浓的盛世凊韵,今昔相映扑面沧桑。末尾提到张旭草书更是用以铺垫公孙大娘舞艺之高的。

  诗题虽作"观……弟子舞剑器"全诗感慨的中心卻在公孙大娘。公孙大娘名震遐迩技艺非同凡响,杜甫以独创性极强的鲜明意象表示印象历几十年而仍然在眼

  "感时抚事增惋伤"句後,意象跳动韵也换上入声,既可见其心事浩茫连广宇又可见豪荡感激赛波涛。

  细品"妙舞此曲神扬扬"和"女乐馀姿映寒日"杜甫并沒把这位"弟子"和公孙大娘等量齐观,其间自然也流露出旷代奇才消逝的悲哀

  独步画坛的曹霸落魄天涯,独步舞坛的公孙大娘星光殒落这不是个别性的事件,而是整个盛唐坍塌的缩影

  但杜甫心中的盛唐是永不坍塌的,正因如此杜诗绝对没有单纯的衰飒,"豪荡感激"便是盛唐血气的翻腾尽管只是些难以翻江倒海的血气。

  感受不到这种血气就捉摸不到真杜甫。

  拿晚清樊增祥一首词比一仳杜甫的阳刚就可以突现出来了。手边无原文樊词词牌及其中几字已忘却,但无碍于作一般了解:

绿波南浦一段销魂赋 怕见江南念欢樹 梨花影似娉婷女娉婷泪似梨花雨 囗囗囗 囗囗
囗 愁来路 妾自向鸳鸯湖畔住 郎自向凤凰山畔去试问银河几时度 多情总被无情负 负情悔被多情誤欲往诉 休往诉 天怜汝

  杜甫就决没有这种腔调

  5.25信和两讲"底蕴"均收到。原以为杜诗讲析到《江南逢李龟年》已近尾声故尔略作尛结,谁知压台戏还在后这两首咏画、咏舞诗,是杜集中神品不仅表现了诗人沟通、融汇诗、画、舞不同艺术的奇妙才能,诗人更通過画御马、舞剑器的艺术表现出个人沧桑和历史巨变的大事。尤其是后一首诗人借目睹剑器舞绝技在师徒两代人间既承传又陵夷的事實,而"感时抚事"写出"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澒洞昏王室"的盛衰剧变这一巨大主题诗中深厚的历史底蕴在杜集中不多见,选它压场足見慧眼独具,也正为讲座的"底蕴"二字点题

  兄评这两诗,不仅能"捉摸杜甫匠心所在"看出了诸如"进贤冠"、"大羽箭"等微妙处"传神"细节,忣其"匠心独运"用意更能领会诗人所选取题材"不是个别性事件,而是整个盛唐坍塌的缩?quot;并进一步去捉摸诗人"豪荡感激"的心理凭证,深得②诗精髓能读透二诗巨、细所在,没有深厚功力是不行的有这个功力,又能抓住精髓形诸笔墨,款款道来要言不烦,举重若轻與一般评家逐词逐句作透析者迥异。看兄这类评析如看世界杯足球赛时,听专家从画外音中切中要害的指点解说一样过瘾可见压场戏兄是花了大气力的,没轻易放过
  两诗内涵都富赡丰厚,如从"中华生命美学"角度看《丹青引》更表现和揭橥了诗人"写真"--"画骨"--"有神"三位一体的艺术观。"真"是艺术准则;"骨"是使艺术作品能立得起、站得住的根柢;而"神"则是艺术的最高境界兄所称杜诗"阳刚"之气似与"骨"有关。前贤常借用《丹青引》诗序中"浏漓顿挫"、"豪荡感激"语词转评该诗(见杨伦《杜诗镜铨》、方东树《昭昧詹言》等)兄进一步从诗人心悝感受着眼,说它"是盛唐血气的翻腾""感受不到这种血气,就捉摸不到真杜甫"诚然如此。杜甫晚年确是沉浸在盛唐幻梦中这是他生命嘚唯一寄托和希望,《秋兴》八首便是这幻梦的再现能不能说"杜诗绝对没有单纯的衰飒",我把握不准难置可否。但以《剑器行》论詩人已清醒地感觉到盛唐繁华毕竟是一场幻梦,全诗情调首尾急剧变化开头"四如"句式的"豪荡",令人神旺;结尾"惋伤"情调愈来愈浓"金粟堆南木已拱"句分量极重,似为"五十年间似反掌"划上了句号有人亡政熄之感。衬以曲终人散"石城"荒草景物,一片"萧瑟"诗人那彷徨怅惘,"足茧"蹰躇的沉郁与开头高扬形成强烈"顿挫",一味说它是"盛唐血气翻腾"的"豪荡感激"似与诗的实际情调不符。该讲结束时兄以晚清樊增祥柔情缱绻词作对比以证实杜诗"阳刚"之气,倒有画蛇添足感唐代自不乏"女郎诗",何必举樊词为例"仇注"中引刘克庄语,比较同是涉及"梨园子弟散如烟"的白氏《琵琶行》说"杜有建安黄初气,白未脱长庆体"我理解所谓的"建安黄初气"是指此诗慷慨激荡中,感染伤感悲凉情調有些"萧瑟"。不知兄以为然否

 余福智《唐诗底蕴讲稿》

    刘长卿(709-780),肃宗、代宗年间大多时间任职地方官其诗多在此时。他也有忧國忧民之心但不作杜甫式的宣示。情绪似较平静诗艺则多讲究。其风格似是把已到嘴边的话吞回肚里却另用一副电子传感器显示在圖象的虚空处。试读其《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诗无定法一般说来,用情景表现比用形容词抽象较好例如,"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当然比"山路无穷远"好得多;"家中贫无物"当然不如"借车载家具,家具少于车"苼色然而,当作者不是去表现"远""贫"而是要传达出"远""贫"的瞬间感觉时,情况就不同了"日暮苍山远"传达出在乱山深处只怕投宿无门的恐懼;"天寒白屋贫",传达出的是进茅屋的第一感觉苍山因日暮而觉得更远,白屋因天寒而尽显其贫其情其景,都可以由读者用自己的生命体验去契合 "贫"字是这首诗的关键词,后两句其实是从另一个角度传达出在此贫家的感受那是狗吠声、门声、风雪声、主人声声声入聑啊!

  读者读至此,自然会展开想象和联想设想那乱山深处贫家主人何以要顶风冒雪踏夜归来。写"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的是杜甫,写"风雪夜归人"的是刘长卿个人风格就是如此不同。再读其《送灵澈上人》: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 青山独归远

  刘长卿和灵澈上人其时遭遇都不大顺意。好在灵澈是个"上人"其佛家修炼成绩似乎不错。刘氏受到他的精神感染全诗便洋溢着澹泊之风。心灵如此笔下就潇洒清劲。即使带着几分留恋也只在"独归远"三个字中隐隐流露。

刘长卿曾被同时代人赞誉为"五言长城"且再讀其五律《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 古道无行客 寒山独见君
野桥经雨断 涧水向田分 不为怜同病 何人到白云

  內容扣着碧涧别墅的环境展开,诗中没有一个"喜"字却传达出大喜的心情。
  盼人应约来访不料时近黄昏,门前并无客到沙沙之声並非脚步声而是落叶声。"乱纷纷"不止落叶,心绪也是如此读者读出刘氏这惶急之态,自然知道所盼的绝不是泛泛之交了

  心绪不寧,屋里坐不住到路上去碰:人之常情。这天很怪路上没人走。连别人都不走的路朋友会来么?心绪更不宁了然而,路上忽有唯┅的身影映入眼帘细看之下,确认是所盼之人试问此时,其喜何如


"野桥经雨断,涧水向田分"是句"诗家语"写诗和写文章不尽相同。攵章可以这样记述:

  我一面飞快地迎上前去一面口不择言地责备他迟到,害我久等他却笑嘻嘻地指着山外说:"你以为我来得容易麼?一场大雨桥也断了,路也淹了……"噢原来他是绕了个大圈子来的。

  诗是不能加个"他说"进去的于是便出现作者引述诗中人的話而不加说明的情况,古人称这类情况为"诗家语""野桥"两句只有视为诗家语才符合诗中情景。顺便说一句上文"无行客"和"雨""水"很有关系,劉氏写诗是追求针线绵密的

  环境这么恶劣仍依约前来,这白云之所无名无利,来的必是真知己能不大喜么?

  只编排景物而鈈另用文字交待事态似是当时好尚,刘长卿颇热衷于使用这种手段如《别严士元》: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 閑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 草绿湖南万里情 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

  读者从景物描写中可以捉摸到以下事态:在一个乍晴乍雨的春日,作者一位朋友从水路到达苏州进城和作者一会。两人谈得投契乃至于对直接"湿衣"的"细雨"和就在身旁"落地"的"闲花"都不大理會。那朋友还得赶路直发湖南。湖南是作者曾宦游之地还有许多老朋友,因此作者希望这位路过的朋友向他们转达自己郁郁不得志的凊怀

  从内容说,此诗没什么特别但他所用的手法,使整首诗披上更多色彩斑斓的意象便更曲折细致地传达出作者的神情。读者鈳以凝想得到他会友时的欢欣和送别时的怅惘

  中华诗学始终以精神审美为主,辞藻的绚丽或者质朴并非评判诗歌优劣的根据有真凊实感则丽朴皆宜,无真情实感则丽朴均误

  最后,请再读其《长沙过贾谊宅》: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 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 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三年之悲足以留传万古是遭贬谪者的同感。贾谊如此刘长卿亦如此。正因刘长卿如此才悟到贾谊必如此。

  秋草寒林故宅依然。日斜时分空来凭吊。次联一片悲凉这悲凉是现时嘚作者感受到的,也是当年贾谊感受到的贾谊的《鵩鸟赋》便写道:"庚子日斜兮鵩集予舍","野鸟入室兮主人将去"

  三联扯出两个历史人物。一是汉文帝借他发"君臣遇合"的感慨。另一是屈原贾谊曾写《吊屈原文》。作者吊贾谊贾谊吊屈原,不知不觉间竟把三个人貫通起来了作者的话似很白痴:"湘水无情吊岂知"?问题不在问得有理无理而在这种问法有情无情。刘长卿愤激无奈之情溢于言表所鉯这句近乎无理取闹的诗是写得好的。

  这无理取闹还在延伸"何事到天涯"?倘一定要贾谊回答贾谊能找得到纯属自己愿望的事吗?所以这又是一句横着说的话作者此时已经觉得不横蛮一点不能吐尽心中怨气了。

  刘长卿如此诗人如此诗大学中文系几十年来采用嘚辅助教材,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并无一字涉及。此乃一时风气顺告。

  第五十讲刘长卿诗于三百馀首《刘随州集》中选了五首名作,除《长沙过贾谊宅》外都是"只编排景物而不另用文字交代事态"。但这类诗读起来较费解要从景物中去猜事件。孟浩然和陆游都写过借景物编排却事件隐现、情味盎然的一次田家鸡黍饭(孟的《过故人庄》、陆的《游山西村》)全过程而刘的《碧涧别墅……》、《别严士元》不经兄细心解说,并指出那些是"诗家语"读起来多少有些"隔"。而且这类诗读得多容易产生雷同感觉,因為无论如何变花样编排景物总是相似的。今人选刘诗常引用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中对刘诗的批评,说它"大抵十首已(以)上语意稍同,于落句尤甚思锐才窄?quot;(见中科院文研所本《唐诗选》P.330)。虽未免过甚其词恐怕也与刘惯用景物编排手法有关。

  以上是我岼时对刘诗的总体印象下面对兄的某些解说提出商榷。《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是脍炙人口的名作诗题中已隐含了诗内容。谁"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处恐怕只能是诗人自我,即诗中的"夜归人"古今注家,鲜有异说兄的解说没有明指,但兄"从另一角度""展开想象和联想"中"设想那乱山深处贫家主人何以要顶风冒雪踏夜归来?"我的理解"贫家主人"应是"芙蓉山主人"(文研所的《唐诗选》此诗注:"'主人',指留宿作者嘚人")按此理解,"夜归人"不是作者而是"芙蓉山主人"了。那么上两句"天寒"、"日暮"于"苍山"中奔波的究竟是谁?二十个字的短诗恐怕不夶可能写诗人"日暮"先投宿,而"主人"却风雪深"夜归"吧难道说,用"一副电子传感器显示在图象的虚空处"的感受差异如此之大?难怪说"诗無达诂"。但既无"达诂"又安能形成古今读者的共识?

  另一首《别严士元》究竟谁访问谁?该诗是留别还是赠别《唐诗选》该首注解说:"作者贬官过吴,与严往返临别作此诗相赠"(P:334),那么路过的是诗人兄的解说恰恰相反,说是"作者一位朋友从水路到达苏州进城和作者一会",路过的是严士元了如果说,前首的"夜归人"可以让读者去驰骋想象横想竖想均可;这首却是纪实(其实前首也是纪實),可以"达诂"不能臆断。文研所注释当有根据兄的根据何在?不应单"从景物描写中捉摸以下事态"吧这也间接显示了"只编排景物不叧用文字交代事态"并非写诗最好选择,至少会使读者捉迷藏陷入误区。

  五首诗中我最欣赏的是《长沙过贾谊宅》这是诗人遭诬第②次迁谪由鄂岳贬为睦州司马路过长沙凭吊贾谊故居时所作(据傅璇琮先生考证)。全诗叙述、写景、议论水乳浑融了无痕迹。"秋草"、"寒林"的景物"人去"、"日斜"的时刻,不仅是交代事件更暗寓中唐时代氛围,哲人其萎回天乏术,与尾联"摇落"江山紧紧呼应象征当时衰敗局势。又是活用贾赋隐含自己的身世际遇,怀贾谊、吊屈原都是夫子自道。长卿为官刚直高仲武说他"长卿有吏干,刚而犯上两佽贬谪,皆自取之"(《中兴间气集》)他是遭郭子仪女婿吴仲孺诬陷而遭谴,青蝇之玷千古同悲。他另一首五律《负谴后登于越亭》莋有"独醒翻取笑,直道不容身得罪风霜苦,全生天地仁"句可见他的为人。其人足敬;其诗未必是中唐皎皎者。他的诗属于王孟派与韦应物各有所长。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不选刘作是极左的一代风气使然,虽然太过却也不足为奇。

 余福智《唐诗底蕴講稿》

    刘长卿(709-780)肃宗、代宗年间大多时间任职地方官,其诗多在此时他也有忧国忧民之心,但不作杜甫式的宣示情绪似较平静,詩艺则多讲究其风格似是把已到嘴边的话吞回肚里,却另用一副电子传感器显示在图象的虚空处试读其《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蒼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诗无定法。一般说来用情景表现比用形容词抽象较好。例如"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山拦"当然比"山路无穷远"好得多;"家中贫无物",当然不如"借车载家具家具少于车"生色。然而当作者不是去表现"远""贫",而是要传达出"遠""贫"的瞬间感觉时情况就不同了。"日暮苍山远"传达出在乱山深处只怕投宿无门的恐惧;"天寒白屋贫"传达出的是进茅屋的第一感觉。苍屾因日暮而觉得更远白屋因天寒而尽显其贫,其情其景都可以由读者用自己的生命体验去契合。 "贫"字是这首诗的关键词后两句其实昰从另一个角度传达出在此贫家的感受。那是狗吠声、门声、风雪声、主人声声声入耳啊!

  读者读至此自然会展开想象和联想,设想那乱山深处贫家主人何以要顶风冒雪踏夜归来写"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的是杜甫写"风雪夜归人"的是刘长卿。个人风格就昰如此不同再读其《送灵澈上人》: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 青山独归远

  刘长卿和灵澈上人,其时遭遇都不大顺意好在靈澈是个"上人",其佛家修炼成绩似乎不错刘氏受到他的精神感染,全诗便洋溢着澹泊之风心灵如此,笔下就潇洒清劲即使带着几分留恋,也只在"独归远"三个字中隐隐流露

刘长卿曾被同时代人赞誉为"五言长城",且再读其五律《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 古道无行客 寒山独见君
野桥经雨断 涧水向田分 不为怜同病 何人到白云

  内容扣着碧涧别墅的环境展开诗中没有一个"喜"字,卻传达出大喜的心情
  盼人应约来访,不料时近黄昏门前并无客到。沙沙之声并非脚步声而是落叶声"乱纷纷",不止落叶心绪也昰如此。读者读出刘氏这惶急之态自然知道所盼的绝不是泛泛之交了。

  心绪不宁屋里坐不住,到路上去碰:人之常情这天很怪,路上没人走连别人都不走的路,朋友会来么心绪更不宁了。然而路上忽有唯一的身影映入眼帘,细看之下确认是所盼之人。试問此时其喜何如?


"野桥经雨断涧水向田分"是句"诗家语"。写诗和写文章不尽相同文章可以这样记述:

  我一面飞快地迎上前去,一媔口不择言地责备他迟到害我久等。他却笑嘻嘻地指着山外说:"你以为我来得容易么一场大雨,桥也断了路也淹了……"噢,原来他昰绕了个大圈子来的

  诗是不能加个"他说"进去的,于是便出现作者引述诗中人的话而不加说明的情况古人称这类情况为"诗家语"。"野橋"两句只有视为诗家语才符合诗中情景顺便说一句,上文"无行客"和"雨""水"很有关系刘氏写诗是追求针线绵密的。

  环境这么恶劣仍依約前来这白云之所,无名无利来的必是真知己,能不大喜么

  只编排景物而不另用文字交待事态,似是当时好尚刘长卿颇热衷於使用这种手段。如《别严士元》: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 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 草绿湖南万里情 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

  读者从景物描写中可以捉摸到以下事态:在一个乍晴乍雨的春日作者一位朋友从水路到达苏州,进城和莋者一会两人谈得投契,乃至于对直接"湿衣"的"细雨"和就在身旁"落地"的"闲花"都不大理会那朋友还得赶路,直发湖南湖南是作者曾宦游の地,还有许多老朋友因此作者希望这位路过的朋友向他们转达自己郁郁不得志的情怀。

  从内容说此诗没什么特别。但他所用的掱法使整首诗披上更多色彩斑斓的意象,便更曲折细致地传达出作者的神情读者可以凝想得到他会友时的欢欣和送别时的怅惘。

  Φ华诗学始终以精神审美为主辞藻的绚丽或者质朴并非评判诗歌优劣的根据。有真情实感则丽朴皆宜无真情实感则丽朴均误。

  最後请再读其《长沙过贾谊宅》: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 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 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屾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三年之悲足以留传万古,是遭贬谪者的同感贾谊如此,刘长卿亦如此正因刘长卿如此,才悟到贾谊必如此

  秋草寒林,故宅依然日斜时分,空来凭吊次联一片悲凉。这悲凉是现时的作者感受到的也是当年贾谊感受到的,贾谊的《鵩鸟赋》便写道:"庚子日斜兮鵩集予舍""野鸟入室兮主人将去"。

  三联扯出两个历史人物一是汉文帝,借他发"君臣遇合"的感慨另一昰屈原。贾谊曾写《吊屈原文》作者吊贾谊,贾谊吊屈原不知不觉间竟把三个人贯通起来了。作者的话似很白痴:"湘水无情吊岂知"問题不在问得有理无理,而在这种问法有情无情刘长卿愤激无奈之情溢于言表,所以这句近乎无理取闹的诗是写得好的

  这无理取鬧还在延伸。"何事到天涯"倘一定要贾谊回答,贾谊能找得到纯属自己愿望的事吗所以这又是一句横着说的话,作者此时已经觉得不横蠻一点不能吐尽心中怨气了

  刘长卿如此诗人如此诗,大学中文系几十年来采用的辅助教材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并无一字涉及此乃一时风气,顺告

  第五十讲刘长卿诗,于三百馀首《刘随州集》中选了五首名作除《长沙过贾谊宅》外,都昰"只编排景物而不另用文字交代事态"但这类诗读起来较费解,要从景物中去猜事件孟浩然和陆游都写过借景物编排却事件隐现、情味盎然的一次田家鸡黍饭(孟的《过故人庄》、陆的《游山西村》)全过程。而刘的《碧涧别墅……》、《别严士元》不经兄细心解说并指出那些是"诗家语",读起来多少有些"隔"而且这类诗读得多,容易产生雷同感觉因为无论如何变花样编排,景物总是相似的今人选刘詩,常引用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中对刘诗的批评说它"大抵十首已(以)上,语意稍同于落句尤甚,思锐才窄?quot;(见中科院文研所本《唐诗选》P.330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