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查一下武汉东西湖吴家山山26期最新规划。

东西湖区“十二五”卫生发展规划
文章来源:
文章作者:
更新时间: 15:24:41
字体显示:
东西湖区“十二五”卫生发展规划
“十二五”(年)时期是我区卫生工作向纵深发展的关健时期,为了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我区卫生事业持续发展,谋划好该阶段卫生发展战略、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建立投资多元化、以公有制和非营利性为主体,与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能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医疗需求的医疗体制。东西湖区“十二五”卫生发展规划,根据《东西湖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武汉市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而编制,本规划提出“十二五”时期全区卫生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明确工作重点,指导今后五年全区卫生事业的发展。
第一部分&&“十一五”卫生发展现状
一、自然、社会概况
东西湖区与江岸、江汉、桥口三区接壤,土地面积493.09平方公里,全区共设有8个行政街道、3个办事处、86个城镇社区居委会、60个农村村民委员会。2010年末全区户籍人口为269464人,其中农业人口184980人。辖区内常住居民人口达48.99万人。
二、卫生发展状况
1、医疗卫生机构。辖区内现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共179个。其中三级专科医院1所、二级优秀综合性医院1所、二级专科医院2所、一级医院15所(其中:卫生院1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0个、村卫生室52个、门诊部18个、诊所65个、防治防疫机构2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戒毒机构3个、卫生所(医务室)7个。
2、医院床位。辖区医疗机构编制床位1765张。其中:政府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床位为1380张、非政府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床位110张、营利性医疗机构床位275张。全区平均每千人口拥有6.55张。
3、卫生人力资源。现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547人,其中医生954人,护士1256人,其它卫生人员337人。全区每千人口拥有医生数3.54人,每千人口拥有护士数4.66人。
4、居民健康水平。全区居民人均期望寿命75.71岁(其中:男性72.70岁、女性78.97岁),心脑血管疾病是影响我区居民健康和导致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孕产妇死亡率为“0”,婴儿死亡率5.35‰,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5.94‰,均控制在市级目标值以内。
5、传染病疫情管理。以国家疾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为平台,己建成覆盖区、街(办事处)的二级疫情直报网络体系,达到了法定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履盖率100%。
6、艾滋病防治。2010年新发现病人25例,其中常住病人8例,网络直报率为100%,2010年末我区累计发现病人或携带者95例,其中常住病人19人(含死亡3例)。主动监测、母婴阻断工作、自愿咨询检测、吸毒人员美沙酮治疗工作、100%安全套项目都取得长足进展。
7、病毒性肝炎防制。对15岁以下儿童新发的肝炎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从2008年8月起,甲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范畴。
8、结核病防治。我区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DOTS)覆盖率达到100%。肺结核病治愈率保持在88&%以上,其中:初治涂阳治愈率91%、复治涂阳治愈率为60%、初治涂阴治愈率为87&%。肺结核病免费治疗率为100%。
9、免疫规划。2010年全区1岁以下的常住儿童2057人,7岁以下常住儿童16339人。2009年各类疫苗接种率:乙肝疫苗99.69%、卡介苗99.76%、脊灰疫苗99.52%、百白破疫苗99.58%、麻疹疫苗99.63%、流脑疫苗99.76%、乙脑疫苗99.65%、甲肝疫苗99.58%。
10、血吸虫病防治。血吸虫病疫区人群感染率为0.08%。较2005年全区人群血吸虫病感染率(0.15%)下降46.67%。目前,我区已达到国家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全区街(办事处)已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6个、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6个。
11、妇女儿童保健。依照“一法两纲”,落实高危产妇的跟踪管理和转诊制度,完成了孕产妇急救网络建设工作,保证了母婴安全;全面降低了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孕妇住院分娩率达到100%,孕产妇管理率达到了98%;广泛开展优生优育宣传活动,在围产保健工作中,对早孕妇女进行唐氏综合症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率达到95%,艾滋病母婴传播筛查率达100%。
12、卫生监督。2006年以来,监督检查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64户次,对全区有证医疗机构的监督覆盖率达100%。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的有关要求,加强了对全区托幼机构和282个公共场所经营户、2个市政水厂、1个自备水厂及35个二次供水单位的专项重点监督检查。全面开展了职业危害因素调查,同时加强职业病预防业务指导工作,并建立了职业健康管理档案。
13、疾病救治。建立了以区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病区为主、各卫生院感染性疾病门诊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及村卫生室为辅的三级疾病救治网络,开辟了急救绿色通道。
14、爱国卫生与全民健康教育。广泛开展以创建省级卫生区为中心、以环境创新和除害防病为重点、以全民健康教育为基础的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积极创导科学健康生活行为,努力改善人居环境,使居民生活质量逐步提高。
15、卫生体制改革工作。2008年4月,区委区、政府下发了《中共东西湖区委&东西湖区人民政府关于全区国有农场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和《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西湖区国有农场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2008年&8月完成了卫生院体制改革工作,优化了基层卫生院专业人员技术结构,已初现出较好的效果;2010年11月,在全区10所卫生院中,全面启动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工作。
16、中医药事业。全区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院中医科的标准化建设工作,建立和完善了“以区人民医院中医科为骨干,街(办事处)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为基础、民营中医医疗机构为补充”的中医药服务网络,提高了中医药服务水平和可及性。
1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区新农合应参尽参参合率逐年提高,2006年为95.15%、2007年为90.7%、2008年为98.11%、2009年为98.27%、2010年为99.49%。同时,全面开展门诊统筹医疗,参合农民受益面和受益率不断提高,对解决农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
18、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年,全区医疗卫生机构新建业务用房17133平方米,维修改造业务用房28139平方米,完成总投资5803.6万元。
19、卫生服务利用。2010年全区门诊诊疗1295696人次,人均3.2人次。全区医院病床使用率81.50%。
20、卫生投入。2006年全区卫生事业费拨款3827万元,占当年财政总支出的3.75%;2007年拨款6336万元,占当年财政总支出的4.53%;2008年拨款8633万元,占当年财政总支出的5.12%;2009年拨款12089万元,占当年财政总支出的5.35%;2010年拨款13509万元,占当年财政总支出的4.70%。卫生事业费拨款逐年增长。
三、卫生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经费保障不足。我区农村卫生由于底子薄,历史欠账过多,农村卫生机构的建设还需要财政持续性投入,调整农村公共卫生经费的投入标准。
2、卫生人才储备不足。目前,我区农村卫生队伍素质建设,已经成为基层卫生机构快速健康发展的瓶颈,所以,全区农村卫生队伍素质的建设需要进一步推进。
3、社区卫生服务业务用房缺乏稳定性。吴家山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常青花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1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房屋为租用房,其房屋使用权不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4、妇幼保健业务用房严重不足。区妇幼保健院于1998年开设病床30张,随着我区妇女儿童保健事业的发展,业务工作量逐年上升,目前业务用房仅2300平方米,不能满足妇幼保健业务工作的需求。
5、部分卫生经费保障落实不到位。由于监督执法经费不足,不能解决交通、通讯和取证工具等问题,不能保证经常性的全面巡回监督,难以达到规范要求。
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储备经费未落实,使我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存在一定的隐患。应按国务院颁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第二章第十六条的规定补助标准,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储备经费。
7、公共卫生人员编制严重不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含结防所、血防所、预防门诊)、区妇幼保健所、区卫生监督所现有编制人数分别为52人、37人、9人,桉照《湖北省卫生资源配置标准》应分别为130人、45人、56人。
8、卫生院专业技术人才缺乏且结构不合理。在全区10所卫生院中,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人员占28.05%,且大部分为后期教育培养;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占28.96%,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员已接近退休年龄,人才断档形势严峻;医护人员结构比例为954∶1256,其比例倒置。
9、医疗急救网络建设亟待加强。我区目前常住人口近50万,2010年底只有2台救护车,若在同一时间发生多起意外事故的情况下,医疗急救能力将面临极大的考验。
四、卫生发展面临的机遇
1、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全面启动。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2、随着吴家山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建立,我区改革开放和招商引资工作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落户,辖区人口加快增长,这也对辖区的医疗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区域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区级综合经济实力增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卫生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源动力。
3、随着我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为基层卫生院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也为全区基层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利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二部分&&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群众健康需求为导向,以坚持公共医疗卫生公益性为核心,以加强内涵建设为重点,通过全面提升卫生服务能力,把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作为卫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促进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十二五”期间,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疾病救治体系、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建设,改革现有的卫生管理体制,坚持“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依靠科技教育,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重点要加强农村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大力推进公共卫生均等化的进程。强化农村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规范化管理和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人人享有与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使全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有明显的提高。
(二)主要指标
主要健康指标
1、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7.8岁
2、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6/10万以下;
3、婴儿死亡率控制在6‰以下;
4、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8‰以下;
主要疾病控制指标
5、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单苗接种率达到90%以上;
6、艾滋病感染率控制在5/万以下;
7、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覆盖率达到100%;
8、血吸虫病感染率控制在1%以下;
9、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率达到70%以上;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者职业健康体检率达到60%以上;
医疗保障制度发展指标
10、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应参尽参的参合率100%;
医疗卫生资源发展指标
11、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3.58人;
12、千人口床位数达到7.0张。
第三部分&&主要任务
一、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
1、加强区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做到设施齐备、人员到位、保障有力、信息畅通、反应快速、指挥科学、处置有序。
2、加强重大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开展日常监测,及时准确地分析疫情,预测流行趋势,并加强横向交流和合作,有效预防和控制重大传染病的发生。
3、建立健全艾滋病预防与控制管理体制,普及艾滋病和性病防治知识,做好高危人群的主动监测,减少新发病例,改善艾滋病感染着和病人生存质量,降低其对社会、家庭和个人的危害。有效干预措施覆盖95%以上高危人群,高危人群安全套使率≥90%,90%以上病人获得免费治疗。
4、积极发现和治愈传染性肺结核病人,充分发挥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根据结核病控制项目管理要求,全面加强综合医院肺结核患者和可疑肺结核症状者的疫报和转诊工作管理,进一步减少儿童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生。
5、加强免疫规划工作,掌握免疫规划目标人群的基本情况,儿童预防接种建证(簿、卡)率≥95%,信息化管理率90%以上;流动儿童管理率90%以上。达到全市免疫相关疾病控制指标。
6、开展重点人群高血压、糖尿病筛查,两类病人登记、建档与定期随访管理,登记率≥95%、建档率≥70%、管理率≥50%。精神病病人确诊患者建档率≥60%;事态及时报告率100%,重性精神疾病登记建档率≥90%;社区精神病防治工作报告及时率100%。开展脑卒中、COPD、冠心病、肿瘤4种慢性病登记报告管理,登记报告率≥80%。
7、加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进一步提高防治效果,根据我区血吸虫病流行的态势,重点查灭垸内残存钉螺,严密控制垸外钉螺向垸内扩散,人畜感染率控制在1%以内,到2011年,全区淘汰耕牛2213头,力争早日消灭血吸虫病。
8、加强妇女儿童保健工作,建全和完善妇幼保健服务网络体系,加强孕产妇和0-7岁儿童系统管理,积极开展妇女儿童疾病筛查,降低婴儿和孕产妇死亡率。
二、加强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建设
根据《武汉市区域卫生规划》标准配备卫生执法监人员,建立主体合法、结构科学、权责明确、程序严密、执法有力、办事高效的卫生监督体系,形成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相统一的卫生监督执法新体制,保障人民群众公共卫生安全。
三、加强疾病救治体系建设
根据武汉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规划》和《武汉市卫生局转发卫生部关于二级以上综合医疗感染性疾病科建设等相关文件的通知》总体要求,完善区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病区、卫生院感染性疾病门诊、村卫生室三级疾病救治网络建设,提高应急反应和处置能力。
四、广泛开展健教和爱国卫生运动
全面开展全民健康教育,树立全民卫生观念。以创建卫生城镇、卫生社区(村)、卫生单位为重点,广泛开展全民爱国卫生运动,除害防病。全面推进城市管理进社区,改善居民人居环境。
五、加强三级医疗网网底建设
稳步推进卫生院职能转换工作,创立基层社区卫生工作,保障农民群众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需求。继续加强和完善村卫生室建设,使全区农民群众基本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区,充分发挥村卫生室的三级医疗网网底功能。
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康复和计划生育指导“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建立起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管理规范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七、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
到2015年,全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应参尽参参合率达98%以上,建立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统筹层次,完善门诊统筹加住院统筹的补偿模式,稳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保障水平。深入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构建起覆盖定点医疗机构和新农合三级经办机构的信息网络,全面提升新农合信息化管理水平。
八、深入推进基本物制度
为了保障农民群众基本用药,全区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全部配备和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率销售。按省、市主管部门的要求,实行药品统一公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减少中间环节,坚决治理医药购销中的商业贿赂行为,建立广覆盖、便民惠民的农村药品供应体系。
九、加快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不断加强区人民医院中医科专科、专病业务能力,认真落实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科标准化建设。坚持“中西医并重”、“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方针,积极开展中医药服务,引导广大群众切实体会中医药简、便、验、廉的服务特点和优势。对现有中医药卫生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有计划地引进中医药卫生专业技术人才。
十、加强医疗急救网络建设
根据卫生部《急救中心建设标准》(卫办规财发[号)和市卫生局《院前急救合作医院急救站(点)管理办法(试行)》(武卫[2010]59号)等文件的要求,院前急救机构的设置,按照急救半径5~8公里,应急反应时间15分钟标准,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院前急救网络按18~50平方公里设一个分中心或急救站,每5万人口配置1辆救护车;急救站配备办公用房不少于200平方米,急救车库不少于50平方米,并配备相应的急救设备和通讯设备;急救站按照一个急救单元配置2台救护车,二个急救单元配置3台救护车的标准,配置符合急救要求的救护车及急救设备;急救站按照一个急救单元配置4名医生、4名护士、4名驾驶员的配置标准,配置急救人员、担架服务人员和专职管理人员;急救站安装急救信息受理电话2部,其中1部必须取消主叫功能并保证急救信息畅通;急救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执业资质,上岗前必须进行相关急救知识培训,经考核合格后上岗。
第四部分&&“强基”工程
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落实省政府实施的免费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训全科医生和招聘执业医师计划,选派卫生院执业医师到省内高等医学院校进行全科医学知识与技能培训,使全区每所卫生院至少配备6名全科医生。继续开展农村各类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业务知识与技能培训,全区卫生院在职在岗人员继续医学教育覆盖率达到100%,临床医疗卫生技术人员执业资格率达到100%。
二、加强农村卫生“四配套”建设
1、业务用房建设配套。按照省卫生厅鄂卫发[2005]39号文件通知要求,对业务用房的建设和修缮,采用标准化与多样化相结合的形式,并按总平面布局要求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同时还要对环境进行综合设计,以达到最佳使用效果。
2、设备配套。要根据业务工作需要,合理配置专业设备和其他专业装备,完善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功能。
3、人员配套。根据区域卫生规划要求和我区卫生事业发展实际合理配备人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配备不低于人员总数的85%。同时,深入开展继续医学教育,促进卫生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4、管理配套。对卫生院的行政、业务、财务和新农合工作要实行制度化和信息化管理;对业务用房的修缮实行经常化管理,对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要实行常规化管理:对项目工程建设严格实行“四制”化管理。
三、加强智慧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工程建设
我区智慧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工程建设,坚持“高起点、全功能、大规模、快速度”的建设原则,以区级卫生信息平台为中心,以居民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为核心,以医疗卫生服务信息“一卡通”为重点,到2015年,建成全区标准统一、安全畅通、资源共享、管理规范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和卫生管理等多用途的数字化卫生信息网络系统,实现全区居民人人享有电子健康档案,做到一人一卡、记录一生、服务一生,为广大群众提供便捷、优质的医疗卫生和医疗保障服务。
四、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业务用房建设
按照市卫生局《关于印发解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目标考核办法的通知》(武卫〔号)文件规定“各区人民政府采取无偿提供和政府购买方式解决社区卫生务中心业务用房完成率100%”的要求,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面积与服务人口相符。
第五部分&&重点建设项目
一、区医院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1、区人民医院业务用房改扩建工程(改扩建),拟用地规模6亩,建筑面积15625平方米,计划总投资5016万元。拟建设周期(年)。
2、区人民医院中医康复大楼(院内新建)项目,拟用地规模4亩,建筑面积14870平方米,计划总投资3900万元。拟建设周期(年)。
二、区妇幼保健院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区妇幼保健院综合大楼(异地新建)项目,拟用地规模10亩,总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计划总投资4500万元。拟建设周期(年)。
三、将军路医院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根据将军路街辖区人口增长的需求,拟在将军路街卫生院北侧征地新建一所二级综合性医院(将军路医院),拟用地规模15亩,总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计划总投资6000万元。拟建设周期(年)。
四、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1、径河街卫生院综合业务大楼(院内新建)项目。拟用地规模4亩,总建筑面积2457.72平方米,计划总投资370万元。拟建设周期(2011年)。
2、辛安渡办事处卫生院综合业务大楼(院内新建)项目。拟用地规模5亩,总建筑面积2904平方米,计划总投资450万元。拟建设周期(2012年)。
3、长青街卫生院综合业务大楼(改扩建)项目。拟用地规模3亩,总建筑面积2208.75平方米,计划总投资340万元。拟建设周期(2013年)。拆除门面,在原址上新建。
4、柏泉办事处卫生院综合业务大楼(院内新建)项目。拟用地规模5亩,总建筑面积3280平方米,计划总投资500万元。拟建设周期(2014年)。
五、区公共卫生服务体制整合建设项目
以疾病预防控制为基础,通过对内部卫生资源的整合,公共卫生信息网络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全民健康教育、传染病防治、儿童计划免疫接种、职业病防治、艾滋病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制、结核病防治、血吸虫病防治、地方病防治、卫生监测检验、健康体检为一体的公共卫生综合服务体制。
六、区人民医院规模升级建设项目
按我区“十二五”期末人口规模,为了方便居民医疗需求,将区人民医院现有的“二级”标准提升为“三级”标准的综合性医院。
七、区妇幼院规模升级建设项目
根据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前景,为了保证妇女儿童健康需求,将区妇幼保健所扩展为妇女儿童医疗保健相结合的“二级”标准的妇幼保健院,编制病床设计规模100张。
第六部分&&保障措施
一、强化卫生管理职能
1、强化卫生管理职能。充分发挥卫生行政部门的卫生区域规划、行业准入和监管、经济政策调控、医疗信息发布、促进竞争等基本职能,通过卫生全行业管理,提高对卫生资源的调控能力和水平,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利用效率。
2、深化行业管理。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区卫生院的人、财、物实行监控管理,重点是对卫生院领导班子的管理,院长的任用要采取民主推荐或直接任命的方式进行,严格实行绩效目标管理考核制度,全面提高卫生院整体管理水平。
二、重点加强公共卫生管理
把加强卫生内涵建设作为第一要务来抓,工作重点,保证发展平衡;抓服务质量,坚持以社会效益为中心;抓标准化建设,突出效能作用;抓科学管理,坚持“以人为本”;抓监督检查,确保工作落实。
1、疾病预防控制。加强以病毒性肝炎、艾滋病、传染性结核病和血吸虫病为重点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既要切实加强预防网络建设,大力推进“健康城市”建设,有效预防各种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和蔓延,又要努力改善医治条件,不断提高救治水平,有效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加大监督力度,提高监测频率,大力引进和推广应用预防、诊断等方面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降低传染病的发病率。
2、公共卫生安全应急处理。通过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武汉市反恐怖袭击事件医学应急预案》和《东西湖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预案》,进一步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要平战结合,应急优先,保证指挥信息畅通,人员、设备、车辆和物资准备要随时处于临战状态,全面提升应对风险和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综合处置能力。
3、广泛开展“母婴安全”活动。加强产科建设,强化助产技术人员专业培训,严格产科准入,提高产科质量,规范孕产妇系统管理,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围产儿死亡率,保障母婴安全,通过开办孕妇学校,普及母婴安全知识,全面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三、全面加强医疗质量管理
1、严格贯彻执行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制度、职责及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做到依法执业、行为规范。
2、严格执行医疗机构准入制度,按核准的诊疗科目执业,未经批准不得设立各类诊疗中心,不得随意更改和加挂机构名称。无“承包科室”和“出租科室”。无非法性病诊疗活动。
3、严格执行医务人员准入制度。医师持有《医师资格证书》和《医师执业证书》,护士持有《护士执业证书》。医师、护士在法定时限内办理变更、注销等执业手续。不使用卫技人员从事本专业以外工作
4、建立急诊“绿色通道”,急诊服务及时、安全、便捷、有效,设备齐全,性能良好,处于应急状态。
5、认真执行首诊医师负责制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依据工作量及需求,合理安排专业技术人员,提高诊疗水平,保证诊疗质量。
6、护理管理严格实行护士长负责制,&认真落实查对制度和交接班制度,有健全的护理管理制度和护理人员职责。
7、落实院感管理制度的各项措施,重点科室应严格落实《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及保洁措施,布局合理,管理规范,医疗废物要分类收集、运送、暂存。一次性医疗器械用后毁形、消毒、回收并登记规范。污水处理每日开机并做好记录。
8、不断推进医疗内部制度建设,全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有效控制医疗运行成本,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原则,减轻人民群众医疗的经济负担。
四、加强标准化建设管理
根据区域卫生规划标准和开展医院质量管理年工作要求,重点加强对医疗护理质量标准、医疗服务质量标准、专业人员配备标准、专业设备配置标准和业务用房使用设置标准的执行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和综合评价,使卫生资源得到合理使用。
五、全面落实卫生人才政策
1、采取免费定向培养、代偿学费和助学贷款等多种方式,为农村培养适用的医疗卫生人才,充实农村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在技术职务聘任、工资福利、继续教育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鼓励高校医学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从2010年起,对志愿到卫生院工作3年以上的高校医学毕业生,落实由国家代偿学费和助学贷款的相关政策。
2、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技术人员职称评审政策,对长期在农村基层服务的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在职称晋升方面给予适当倾斜。要按照事业单位人员管理的有关规定,预留乡镇卫生院编制总数的5%,用于引进本科以上的医疗专业技术人员,或招聘执业医师到卫生院工作。
&&&&3、建立城市医疗卫生人才对口支援农村卫生工作的长效机制,按市级对口帮扶政策落实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及市级新农合转诊定点综合医院与卫生院的对口支持工作,并建立长期稳定的对口支援与合作制度,支援单位要组织医务人员到卫生院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开展人员培训和技术指导。各卫生院要主动与支援单位及新农合转诊定点专科医院联系,主动制定计划,有针对性地接受帮扶指导与人员培训。严格执行区级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晋升中高级职称前到农村服务1年以上的政策。鼓励大中型医院具有中、高级职称专业人员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组织聘用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大中型医院离退休人员到乡镇卫生院服务。认真落实城市注册医师到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多点执业的政策和措施。
4、深化卫生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以优化卫生人力资源配置为重点,建立全员聘用制度,实行定编、定岗、定员。同时,建立灵活有效的激励分配制度,在坚持社会效益优先的原则下,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坚持向一线科室和优秀技术人才倾斜原则,扩大分配自主权,充分调动卫生专业人才的工作积极性。
5、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有计划地加强在职人员技术再教育,重点加强基层卫生技术人才和卫生管理人才的培养,坚持专业培训为主、学历培养为辅的原则,按业务工作需要,建立灵活的卫生用人机制,引进卫生专业人才,特别是引进卫生技术拔尖人才。制定人才流动激励政策,鼓励区级医疗卫生机构的中高级技术人才和卫生管理人才定期到基层卫生院工作,以促进我区卫生人才的合理使用。
六、健全和完善补偿机制
1、规范财政补助政策,突出工作重点。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把卫生事业的发展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规范对卫生事业补助政策,重点增加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关注卫生事业发展的薄弱地区和领域,逐步改善农村基本医疗服务条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财政拔对卫生事业的投入要逐年增加,其增长幅度不低于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要明确责任,强化机制管理,制定并完善配套政策,做到政策落实、项目落实、资金落实。
2、明确补助范围,确定补助标准。
(1)财政补助保障范围:区级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及公用经费、艾滋病防治经费、结核病防治经费、儿童计划免疫经费、爱国卫生经费、全民健康教育经费、血防经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储备经费、卫生监督经费、合作医疗机构经费、基本医疗经费、卫生三项基本建设经费。
(2)财政补助保障标准:区级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及公用经费按国家财政预算标准补助;艾滋病防治经费按辖区人口每人每年0.2元的标准补助;结核病防治经费按项目协定标准补助;儿童计划免疫经费按国务院第434号令有关规定补助;爱国卫生经费按《湖北省爱国卫生条例》第五条的规定补助;全民健康教育经费按全区卫生事业费0.5%的标准补助;血防经费按疫区人口年人平1元的标准补助;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储备经费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第二章第十六条的规定补助;卫生监督经费按财政部、国家计委、卫生部财社[2000]17号文件的规定补助。
七、加强卫生行风建设
强化纪律,落实廉洁行医等管理制度,进一步全面加强卫生行风工作监督检查的力度,重点整顿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纠正药品、医用耗材购销和工程建设及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严格执行卫生行业“八不准”。通过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等活动,弘扬扎根基层、心系群众、无私奉献的高尚医德,不断增强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和廉洁意识,切实在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程中,形成尊重患者和自觉维护患者利益的良好风气。
相关新闻:
 武汉市东西湖区人民政府主办 东西湖区电子政务网络中心承办
   地址:武汉市东西湖区吴家山五环路特1号 邮编:430040
     电话:027- E-mail:dxh88@
         备案号:鄂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西湖区吴家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