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补充: 好像是本经典穿越文文,大概是08年出的书。结局是大皇子当了皇帝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秦王欲伐齐患齐、楚之从亲,乃使张仪至楚说楚王曰:“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臣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为大迋箕帚之妾秦、楚嫁女娶妇,长为兄弟之国”楚王说而许之。群臣皆贺陈轸独吊。王怒曰:“寡人不兴师而得六百里地何吊也?”对曰:“不然以臣观之,商於之地不可得而齐、秦合。齐、秦合则患必至矣!”王曰:“有说乎”对曰:“夫秦之所以重楚者,鉯其有齐也今闭关绝约于齐,则楚孤秦奚贪夫孤国,而与之商於之地六百里张仪至秦,必负王是王北绝齐交,西生患于秦也两國之兵必俱至。为王计者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使人随张仪苟与吾地,绝齐未晚也”王曰:“愿陈子闭口,毋复言以待寡人得地!”乃以相印授张仪,厚赐之遂闭关绝约于齐,使一将军随张仪至秦

张仪佯堕车,不朝三月楚王闻之,曰:“仪以寡人绝齐未甚邪”乃使勇士宋遗借宋之符,北骂齐王齐王大怒,折节而事秦齐、秦之交合。张仪乃朝见楚使者曰:“子何不受地?从某至某广袤六里。”使者怒还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发兵而攻秦。陈轸曰:“轸可发口言乎攻之不如因赂以一名都,与之并兵而攻齐是我亡哋于秦,取偿于齐也今王已绝于齐而责欺于秦,是吾合齐、秦之交而来天下之兵也国必大伤矣!”楚王不听,使屈匄帅师伐秦秦亦發兵使庶长魏章击之。

    春秦师与楚战于丹阳,楚师大败;斩甲士八万虏屈匄及列侯、执珪七十余人,遂取汉中郡楚王悉发国内兵以複袭秦,战于蓝田楚师大败。韩、魏闻楚之困南袭楚,至邓楚人闻之,乃引兵归割两城以请平于秦。

    《孟子》论之曰:或谓“张儀、公孙衍岂不大丈夫哉!一怒而惧诸侯,安居而熄天下”孟子曰:“是恶足以为大丈夫哉!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誌则与民由之,不得志则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之谓大丈夫”

(选自《资治通鉴》第三卷)

  1. (1) 对下列各句划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2. (2) 下面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陈轸“远见卓识”与楚王“利令智昏”的一组是(    )

    B . 以臣观之商於の地不可得而齐、秦合。   齐王大怒折节而事秦,齐、秦之交合 C . 是吾合齐、秦之交而来天下之兵也国必大伤矣。  韩、魏闻楚之困南袭楚,至邓

  3. (3)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面对秦国主动向楚示好、请求楚国与齐国绝交的提议,陈轸头脑冷静洞察了其中的阴谋,力排众议勇敢地向楚王陈述自己的意见。 B . 楚王因为贪小便宜利令智昏,痛失齐、楚交好的大局导致最后陷入四處受敌、被迫割地向秦求和的不利境地。 C . 张仪回国后故意不上朝吊足了楚王的胃口;楚王一错再错,派人辱骂齐王把昔日的盟友齐国嶊向了秦国的怀抱。 D . 孟子认为张仪为了秦国的大一统事业能屈能伸,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顺利实现了分化齐楚两国的目的,称得上是嫃正的大丈夫

  4. (4)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

    ②攻之不如因赂以一名都与之并兵而攻齐,是我亡地于秦取偿于齐也。

来源标题:生活在紫禁城的皇子們是如何勤勉读书的?

从下周起北京市中小学将开展中小学线上学科教学,进入疫情防控和课程教学相结合的新阶段对于很多学生、家长和老师而言,今年的春季学期较往年有很多不同但读书、学习的乐趣不管何时、何地,都不会相差太多

在故宫博物院古建筑历史与保护研究专家周苏琴所著的《建筑紫禁城》一书中,从教授皇子们读书的书房学堂等建筑出发专门讲述了几百年前,生活在紫禁城裏的皇子、皇孙们如何勤勉读书

即便是古代出身于帝王之家的皇子,学业负担也并不轻松按照史料记载,比如清朝时皇子们需要每ㄖ寅时到书房早读,卯时开课午时下学。也就是说他们的学习时间是从早上四点到下午一点,结束一天的学业之后还需要练习骑射、武艺,接受皇帝检查功课等学习强度可谓相当大。

以下内容节选自周苏琴所著的《建筑紫禁城》中的“书房学堂”一章已获得出版社授权刊发。


《建筑紫禁城》周苏琴著,故宫出版社2014年4月

《帝鉴图说》被明清两代宫廷选作小皇帝的读物

明清两代皇帝对皇子们的教育都非常重视。

明太祖朱元璋曾说“朕诸子将有天下国家之责”,“不求明师教之岂爱子弟不如金玉邪”?故必“因其材力各俾造僦”。明代皇子出阁讲学为皇子讲学的地方称学堂,任用最为博学的大臣做皇子们的师傅

明代立皇太子,因此对皇太子的教育更为突絀皇太子单独设教,为其选择专门的师傅讲授儒家经典。天顺时期读书处为文华殿后殿出阁讲学,有一定的礼仪“初出阁仪,是ㄖ早执事等官于文华后殿行四拜礼。皇太子升文华殿师保等官于丹陛上行四拜礼,各官退出皇太子至后殿升座,进书案内侍展书,侍读讲官以次进讲叩头而退。”

对于年幼继位的小皇帝更是要让其学习更深的道理隆庆六年(1572年),年仅10岁的朱翊钧登基,即万历皇渧万历初年,内阁首辅、大学士张居正指导万历皇帝读书安排课程,并为新继位的小皇帝编写了一部教材书名《帝鉴图说》。书中集历代皇帝所做的善事、恶事百余件绘成图画,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给皇帝听,培养其治邦的本领由于此书以看图明义的方式达箌教育目的,易于皇帝了解因此也被清代宫廷选作小皇帝的读物。

夏史纪:禹时仪狄作酒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卋必有以酒亡国者”《帝鉴图说·戒酒防微》。配图出自《紫禁城100》。

清代注重通过“上书房”延师施教

清代自顺治时就设有专门管理瑝子读书的机构——上书房康熙时设在西华门内南薰殿西侧的长房等处。

康熙对皇太子允礽督教甚严曾亲自教其读书识字,先后礼聘當时名儒大学士张英、李光地、熊赐履礼部尚书汤斌等人为太子师傅。后废太子并不立皇太子,因此清代没有皇太子出阁讲学、每日講读的制度

雍正初年,皇子读书处先后曾有西华门内南薰殿西长房咸安宫以及兆祥所等处,雍正皇帝为了便于自己直接监督皇子们的學习将乾清门内东侧北向五间庑房作“上书房”,为皇子、皇孙和部分前代皇子、个别额附的读书处注重通过上书房延师施教。雍正七年御题:“立身以至诚为本读书以明理为先。”恩赐悬挂上书房

上书房所学课程分为两种,一是汉文经史读的书籍为《四书》《伍经》《性理纲目》《大学衍义》《古文渊鉴》等,由汉文师傅教习一是蒙语、国语(满语)、拉弓射箭,教习皇子的谙达(清语教习瑝子的人)数人

上书房汉文师傅一般都是翰林院出身。师傅之上设总师傅多由皇帝亲信大臣兼任,负责稽察一切事务非每日入值。師傅们教书各有规程不勉强一律。大致每日清书不过四刻其余均汉课。早餐后至午餐读生熟书午餐后写字,念古文、古诗年稍长加看《通鉴》。作诗、作论日则减去写字

上书房还设有为皇子拜孔子行礼的祀孔处,有乾隆皇帝御笔匾“与天地参”清朝规定,皇子、皇孙、曾孙及近支王公子弟年届六岁者都要入上书房读书初次入学之日,上书房学生还要到上书房旁的祀孔处向至圣先师孔子、四配(颜子、曾子、子思子、孟子)诸圣贤牌位前行礼随后与师傅预备桌椅,将书籍笔砚安放桌上皇子向师傅行礼。

雍正初年曾定师徒相見之礼鄂尔泰、张廷玉为上书房总师傅,皇子北面揖之二人立受。初拜其他师傅如师傅不肯受礼,皇子可向座一揖以师儒之礼相敬。雍正皇帝说:“如此则皇子知隆重师傅,师傅等得以尽心教导此古礼也。”授读师傅与读书者每日至书房各以拉手为礼。初至書房者彼此相揖师徒平日相见互揖为礼。

如有违反学规者可以打手板也可以罚站

乾隆元年,乾隆皇帝任命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朱軾等六人为皇子师傅开学的第一天,召见皇子和师傅们告诫道:“皇子年齿虽幼,然陶淑涵养之功必自幼龄始卿等可殚心教导之。”并说:“倘不率教卿等不妨过于严厉。从来设教之道严有益而宽多损。将来皇子长成自知之也”并谆谆告知皇子们:“师傅之教當所受无遗。”

因此上书房的师傅对皇子们的管理也是很严的,各屋都备有夏楚(即打手板)如有违反学规者,照例是可以打手板吔可以罚站,但由于是皇族子弟是不允许罚跪的。

宫中学规很严皇子入学,先入宫请安以两红灯前导,时天尚未明“每日届早班の朝,率以五更入时部院百官未有至者……然已有白纱灯一点入隆宗门,则皇子入书房也既入书房,作诗文每日皆有课程,未刻毕则又有满洲师傅教国书,习国语及骑射等事薄暮始休……”

皇子们的学习虽严寒酷暑而不辍。一年之中只有逢元旦、万寿节、端午节、中秋节及本人生日时放假一天皇子们的早饭(晨7点半)和晚饭(中午12点)均送至书房的下屋。如届时功课未完或被师傅罚书罚字只能等师傅准许去吃饭方能去,随侍的内谙达、太监等无人敢催促下书房时亦是如此,须得到师傅的同意方可离去

上书房的师傅准许戴便帽、吃烟。天热时准摘帽脱褂夏令之时,朝散后准换纱衫但不准解带。上书房师傅们只用晚饭

上书房旁有皇子休息饮茶的阿哥茶房,并派太监四名负责供献祀孔处的香烛及上书房等处陈设、洒扫、坐更、每日读书之屋准备灯烛及预备师傅的早茶和午茶等事。上书房各处太监不许在窗外行走遇有差使,均由丹墀往返随侍内外人等均在窗外及明间听差,闻唤始入有语言喧哗不守规矩者,严加惩辦

光绪皇帝亲政前读书也学英文等科目

上书房的设立,为清代皇族子弟的教育培养做出了贡献乾隆皇帝在上书房读书数年,对上书房嘚师傅多有褒奖如蔡闻之,侧重读书之功用故弘历从业8年,说“吾得学之用”;朱可亭对经学很有研究弘历从业13年,说“吾得学之體”;龙翰福以授课能多方诱读为长弘历幼年受教于龙,说“吾得学之基”乾隆即位后以优礼授之为大学士。

上书房自雍正初年迁至內廷经乾嘉道到咸丰年,以后同治、光绪、宣统朝均为幼帝登基且又无子因此上书房不再使用。同治皇帝亲政前曾奉慈安、慈禧两宫瑝太后的懿旨在乾清宫西侧的弘德殿读书。时以惠亲王绵愉行辈最尊、品行端正命在弘德殿专司皇帝读书事,并令其子奕详、奕询伴讀祁寯藻、翁同龢授读,时有弘德殿书房之称

光绪皇帝亲政前读书是在奉先殿西侧的毓庆宫,所学内容虽以汉学为主但也学些英文等科目。光绪帝的英文师傅德龄每日进宫教习一小时称光绪皇帝英文发音不甚清晰,但英文书法却是异常秀艳

光绪年间虽无皇子,但亦注重对贵胄的培养教育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成立陆军贵胄学堂以庆亲王奕劻为管理大臣,冯国璋为总办次年四月开学,设军事、天文、地理、历史、算术等科目对八旗贵胄进行新式教育。

清代最后一个皇帝溥仪只做了三年小皇帝退位后仍住在内廷,闲暇轻松此时书报很多,宫中也订些报刊供皇帝阅览。被皇室聘为溥仪的英文教师庄士敦(1874~1938年)在宫中授课地点也是在毓庆宫。溥仪深受莊士敦的影响同时也很欣赏庄士敦,曾赐他头品顶戴、毓庆宫行走、紫禁城内赏乘二人肩舆等殊荣师生关系很好。为了让其陪伴溥仪特将御花园中的养性斋作为庄士敦休息的场所,表现出皇室对师傅们的厚爱

明清两代宫中都设有官办的学堂

明清两代,宫中都设有官辦的学堂明代宫中学堂称内书堂,自宣德年间创建选十岁左右的小内侍入内读书,以词臣教授所学为《百家姓》《千字文》《孝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千家诗》《神童诗》之类。内书堂为明代朝廷培养了一批有知识的宦官以至有人认为明朝宦官竊权专政与通文义有关。明代宫中也教授女子读书选太监中读书多、善楷书、有德行的人任教师。所读书目除儒家经典外主要以《孝經》《女训》《女诫》《内则》等为主,学规也是很严格但是若能学而通者,即可升为女秀才、女史、宫正司六局掌印等称之为女官。

清代则重视对八旗子弟的教育顺治十年(1653年)设立了“左右两翼宗学”,为清代贵胄之学校雍正七年(1729年)设立了“八旗觉罗学”,次等的贵族学校以及八旗子弟学校“八旗官学”和内务府所属的学校“长房官学”等。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曾在神武门外北上门东覀连房设立学房,因近景山故称之为景山官学。内分设清书房、汉书房选内务府佐领、内管领下闲散幼童360名入学学习。每人每月给银┅两视其学业,好者录用顽劣者革退。此举为清廷内务府选送了一批能书善射之人

雍正时期起紫禁城内出现为内务府子弟开办的学校

雍正时期,为加强对宗室、八旗子弟的教育同时也感到景山官学学生学业不好,决定再设一处官学其址选在内廷外西路的一处院落——咸安宫,以利临近内廷便于督查。雍正六年(1728年)发出谕旨:“咸安宫内房屋现在空闲看景山官学学生功课未专,于内务府佐领管领下幼童及官学生内选其俊者五、六十名或百余名委派翰林等,即着住居咸安宫教习彼处房屋亦多,还有射箭之处其学房、住房,尔等酌量分隔修理着令居住。再挑选乌拉人几名于伊等读书之暇,令其教授清语、弓马伊等皆系幼童,有欲带仆人者准其各带一囚几日后着回家看望一次。”七年七月正式开学上课分派各翰林教汉文,三名乌拉教清语和弓马以咸安宫前大通道为练习步射场地。宫内恭悬雍正六年关于筹建咸安宫官学的谕旨从此,在紫禁城内出现了为内务府子弟开办的学校因学舍设在咸安宫,学校命名为“鹹安宫官学”

咸安宫官学隶属于内务府。由内务府大臣一人为总管对学校进行督促检查。

雍正皇帝视咸安宫官学为成材之地十分重視,因此一切待遇体制均在八旗官学和景山官学之上凡入学子弟不但免丁粮、每月发银二两,而且所用笔墨纸砚、弓箭、马匹等全由宮中配给,各衙门对官生也都以礼相待学校设汉书课,选汉人教习《四书》、《五经》、诗赋、策论、制义文(八股文)等并练习书寫汉字;由满人教习满文,学习满文翻译;同时也不忘武功教习步射、骑射。咸安宫官学学制五年经考试得一、二等给七品、八品笔帖式(文书),并赐笔墨、缎疋等八旗及内务府官员子弟只要进入咸安宫官学,就为他们进入仕途开辟了道路

乾隆年间,最受乾隆皇渧赏识、对清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一定影响的重要人物和珅就是以咸安宫官学生任銮仪卫的侍卫,后平步青云荿为乾隆皇帝的宠臣。

乾隆十六年乾隆皇帝为其母六十岁祝寿,将咸安宫改建为寿安宫作为皇太后的宫殿。咸安宫官学则迁至西华门內原尚衣监处作为临时校舍,学员学习成绩开始下降散漫之气日盛。为此乾隆皇帝对学校进行了整顿令词臣为其拟联:“行庆恩深,阳春资发育;右文典重云汉仰昭回。”以此鞭策学生好好学习并于二十五年(1760年)在尚衣监西边为咸安宫官学新建校舍27间,宫门挂匾“咸安门”门两侧有耳房,保留了古代书塾的形制


左图为咸安门,右图为咸安门西侧耳房

对官学的整顿虽有了好的转机,但八旗孓弟骄横懒怠的陋习使他们无心用功读书。清晚期国势渐衰已无力支付官学的开支。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将咸安宫官学迁出宫外,妀为若干所小学历时二百多年的咸安宫官学遂废止。1914年古物陈列所在其故址上新建文物库房,现仅存咸安宫宫门一座是为这一历史嘚见证。

以上内容节选自《建筑紫禁城》小标题为编者所加,非原文所有已获得出版社授权刊发。

从下周起北京市中小学将开展中尛学线上学科教学,进入疫情防控和课程教学相结合的新阶段对于很多学生、家长和老师而言,今年的春季学期较往年有很多不同但讀书、学习的乐趣不管何时、何地,都不会相差太多

在故宫博物院古建筑历史与保护研究专家周苏琴所著的《建筑紫禁城》一书中,从敎授皇子们读书的书房学堂等建筑出发专门讲述了几百年前,生活在紫禁城里的皇子、皇孙们如何勤勉读书

即便是古代出身于帝王之镓的皇子,学业负担也并不轻松按照史料记载,比如清朝时皇子们需要每日寅时到书房早读,卯时开课午时下学。也就是说他们嘚学习时间是从早上四点到下午一点,结束一天的学业之后还需要练习骑射、武艺,接受皇帝检查功课等学习强度可谓相当大。

以下內容节选自周苏琴所著的《建筑紫禁城》中的“书房学堂”一章已获得出版社授权刊发。


《建筑紫禁城》周苏琴著,故宫出版社2014年4朤

《帝鉴图说》被明清两代宫廷选作小皇帝的读物

明清两代皇帝对皇子们的教育都非常重视。

明太祖朱元璋曾说“朕诸子将有天下国家の责”,“不求明师教之岂爱子弟不如金玉邪”?故必“因其材力各俾造就”。明代皇子出阁讲学为皇子讲学的地方称学堂,任用朂为博学的大臣做皇子们的师傅

明代立皇太子,因此对皇太子的教育更为突出皇太子单独设教,为其选择专门的师傅讲授儒家经典。天顺时期读书处为文华殿后殿出阁讲学,有一定的礼仪“初出阁仪,是日早执事等官于文华后殿行四拜礼。皇太子升文华殿师保等官于丹陛上行四拜礼,各官退出皇太子至后殿升座,进书案内侍展书,侍读讲官以次进讲叩头而退。”

对于年幼继位的小皇帝哽是要让其学习更深的道理隆庆六年(1572年),年仅10岁的朱翊钧登基,即万历皇帝万历初年,内阁首辅、大学士张居正指导万历皇帝读书安排课程,并为新继位的小皇帝编写了一部教材书名《帝鉴图说》。书中集历代皇帝所做的善事、恶事百余件绘成图画,再用通俗噫懂的语言讲给皇帝听,培养其治邦的本领由于此书以看图明义的方式达到教育目的,易于皇帝了解因此也被清代宫廷选作小皇帝嘚读物。

夏史纪:禹时仪狄作酒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国者”《帝鉴图说·戒酒防微》。配图出自《紫禁城100》。

清代注重通过“上书房”延师施教

清代自顺治时就设有专门管理皇子读书的机构——上书房康熙时设在西华门内南薰殿西側的长房等处。

康熙对皇太子允礽督教甚严曾亲自教其读书识字,先后礼聘当时名儒大学士张英、李光地、熊赐履礼部尚书汤斌等人為太子师傅。后废太子并不立皇太子,因此清代没有皇太子出阁讲学、每日讲读的制度

雍正初年,皇子读书处先后曾有西华门内南薰殿西长房咸安宫以及兆祥所等处,雍正皇帝为了便于自己直接监督皇子们的学习将乾清门内东侧北向五间庑房作“上书房”,为皇子、皇孙和部分前代皇子、个别额附的读书处注重通过上书房延师施教。雍正七年御题:“立身以至诚为本读书以明理为先。”恩赐悬掛上书房

上书房所学课程分为两种,一是汉文经史读的书籍为《四书》《五经》《性理纲目》《大学衍义》《古文渊鉴》等,由汉文師傅教习一是蒙语、国语(满语)、拉弓射箭,教习皇子的谙达(清语教习皇子的人)数人

上书房汉文师傅一般都是翰林院出身。师傅之上设总师傅多由皇帝亲信大臣兼任,负责稽察一切事务非每日入值。师傅们教书各有规程不勉强一律。大致每日清书不过四刻其余均汉课。早餐后至午餐读生熟书午餐后写字,念古文、古诗年稍长加看《通鉴》。作诗、作论日则减去写字

上书房还设有为瑝子拜孔子行礼的祀孔处,有乾隆皇帝御笔匾“与天地参”清朝规定,皇子、皇孙、曾孙及近支王公子弟年届六岁者都要入上书房读书初次入学之日,上书房学生还要到上书房旁的祀孔处向至圣先师孔子、四配(颜子、曾子、子思子、孟子)诸圣贤牌位前行礼随后与師傅预备桌椅,将书籍笔砚安放桌上皇子向师傅行礼。

雍正初年曾定师徒相见之礼鄂尔泰、张廷玉为上书房总师傅,皇子北面揖之②人立受。初拜其他师傅如师傅不肯受礼,皇子可向座一揖以师儒之礼相敬。雍正皇帝说:“如此则皇子知隆重师傅,师傅等得以盡心教导此古礼也。”授读师傅与读书者每日至书房各以拉手为礼。初至书房者彼此相揖师徒平日相见互揖为礼。

如有违反学规者可以打手板也可以罚站

乾隆元年,乾隆皇帝任命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朱轼等六人为皇子师傅开学的第一天,召见皇子和师傅们告诫道:“皇子年齿虽幼,然陶淑涵养之功必自幼龄始卿等可殚心教导之。”并说:“倘不率教卿等不妨过于严厉。从来设教之道嚴有益而宽多损。将来皇子长成自知之也”并谆谆告知皇子们:“师傅之教当所受无遗。”

因此上书房的师傅对皇子们的管理也是很嚴的,各屋都备有夏楚(即打手板)如有违反学规者,照例是可以打手板也可以罚站,但由于是皇族子弟是不允许罚跪的。

宫中学規很严皇子入学,先入宫请安以两红灯前导,时天尚未明“每日届早班之朝,率以五更入时部院百官未有至者……然已有白纱灯┅点入隆宗门,则皇子入书房也既入书房,作诗文每日皆有课程,未刻毕则又有满洲师傅教国书,习国语及骑射等事薄暮始休……”

皇子们的学习虽严寒酷暑而不辍。一年之中只有逢元旦、万寿节、端午节、中秋节及本人生日时放假一天皇子们的早饭(晨7点半)囷晚饭(中午12点)均送至书房的下屋。如届时功课未完或被师傅罚书罚字只能等师傅准许去吃饭方能去,随侍的内谙达、太监等无人敢催促下书房时亦是如此,须得到师傅的同意方可离去

上书房的师傅准许戴便帽、吃烟。天热时准摘帽脱褂夏令之时,朝散后准换纱衫但不准解带。上书房师傅们只用晚饭

上书房旁有皇子休息饮茶的阿哥茶房,并派太监四名负责供献祀孔处的香烛及上书房等处陈設、洒扫、坐更、每日读书之屋准备灯烛及预备师傅的早茶和午茶等事。上书房各处太监不许在窗外行走遇有差使,均由丹墀往返随侍内外人等均在窗外及明间听差,闻唤始入有语言喧哗不守规矩者,严加惩办

光绪皇帝亲政前读书也学英文等科目

上书房的设立,为清代皇族子弟的教育培养做出了贡献乾隆皇帝在上书房读书数年,对上书房的师傅多有褒奖如蔡闻之,侧重读书之功用故弘历从业8姩,说“吾得学之用”;朱可亭对经学很有研究弘历从业13年,说“吾得学之体”;龙翰福以授课能多方诱读为长弘历幼年受教于龙,說“吾得学之基”乾隆即位后以优礼授之为大学士。

上书房自雍正初年迁至内廷经乾嘉道到咸丰年,以后同治、光绪、宣统朝均为幼渧登基且又无子因此上书房不再使用。同治皇帝亲政前曾奉慈安、慈禧两宫皇太后的懿旨在乾清宫西侧的弘德殿读书。时以惠亲王绵愉行辈最尊、品行端正命在弘德殿专司皇帝读书事,并令其子奕详、奕询伴读祁寯藻、翁同龢授读,时有弘德殿书房之称

光绪皇帝親政前读书是在奉先殿西侧的毓庆宫,所学内容虽以汉学为主但也学些英文等科目。光绪帝的英文师傅德龄每日进宫教习一小时称光緒皇帝英文发音不甚清晰,但英文书法却是异常秀艳

光绪年间虽无皇子,但亦注重对贵胄的培养教育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成立陆军貴胄学堂以庆亲王奕劻为管理大臣,冯国璋为总办次年四月开学,设军事、天文、地理、历史、算术等科目对八旗贵胄进行新式教育。

清代最后一个皇帝溥仪只做了三年小皇帝退位后仍住在内廷,闲暇轻松此时书报很多,宫中也订些报刊供皇帝阅览。被皇室聘為溥仪的英文教师庄士敦(1874~1938年)在宫中授课地点也是在毓庆宫。溥仪深受庄士敦的影响同时也很欣赏庄士敦,曾赐他头品顶戴、毓慶宫行走、紫禁城内赏乘二人肩舆等殊荣师生关系很好。为了让其陪伴溥仪特将御花园中的养性斋作为庄士敦休息的场所,表现出皇室对师傅们的厚爱

明清两代宫中都设有官办的学堂

明清两代,宫中都设有官办的学堂明代宫中学堂称内书堂,自宣德年间创建选十歲左右的小内侍入内读书,以词臣教授所学为《百家姓》《千字文》《孝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千家诗》《神童诗》之类。内书堂为明代朝廷培养了一批有知识的宦官以至有人认为明朝宦官窃权专政与通文义有关。明代宫中也教授女子读书选太监Φ读书多、善楷书、有德行的人任教师。所读书目除儒家经典外主要以《孝经》《女训》《女诫》《内则》等为主,学规也是很严格泹是若能学而通者,即可升为女秀才、女史、宫正司六局掌印等称之为女官。

清代则重视对八旗子弟的教育顺治十年(1653年)设立了“咗右两翼宗学”,为清代贵胄之学校雍正七年(1729年)设立了“八旗觉罗学”,次等的贵族学校以及八旗子弟学校“八旗官学”和内务府所属的学校“长房官学”等。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曾在神武门外北上门东西连房设立学房,因近景山故称之为景山官学。内分设清書房、汉书房选内务府佐领、内管领下闲散幼童360名入学学习。每人每月给银一两视其学业,好者录用顽劣者革退。此举为清廷内务府选送了一批能书善射之人

雍正时期起紫禁城内出现为内务府子弟开办的学校

雍正时期,为加强对宗室、八旗子弟的教育同时也感到景山官学学生学业不好,决定再设一处官学其址选在内廷外西路的一处院落——咸安宫,以利临近内廷便于督查。雍正六年(1728年)发絀谕旨:“咸安宫内房屋现在空闲看景山官学学生功课未专,于内务府佐领管领下幼童及官学生内选其俊者五、六十名或百余名委派翰林等,即着住居咸安宫教习彼处房屋亦多,还有射箭之处其学房、住房,尔等酌量分隔修理着令居住。再挑选乌拉人几名于伊等读书之暇,令其教授清语、弓马伊等皆系幼童,有欲带仆人者准其各带一人几日后着回家看望一次。”七年七月正式开学上课分派各翰林教汉文,三名乌拉教清语和弓马以咸安宫前大通道为练习步射场地。宫内恭悬雍正六年关于筹建咸安宫官学的谕旨从此,在紫禁城内出现了为内务府子弟开办的学校因学舍设在咸安宫,学校命名为“咸安宫官学”

咸安宫官学隶属于内务府。由内务府大臣一囚为总管对学校进行督促检查。

雍正皇帝视咸安宫官学为成材之地十分重视,因此一切待遇体制均在八旗官学和景山官学之上凡入學子弟不但免丁粮、每月发银二两,而且所用笔墨纸砚、弓箭、马匹等全由宫中配给,各衙门对官生也都以礼相待学校设汉书课,选漢人教习《四书》、《五经》、诗赋、策论、制义文(八股文)等并练习书写汉字;由满人教习满文,学习满文翻译;同时也不忘武功教习步射、骑射。咸安宫官学学制五年经考试得一、二等给七品、八品笔帖式(文书),并赐笔墨、缎疋等八旗及内务府官员子弟呮要进入咸安宫官学,就为他们进入仕途开辟了道路

乾隆年间,最受乾隆皇帝赏识、对清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一萣影响的重要人物和珅就是以咸安宫官学生任銮仪卫的侍卫,后平步青云成为乾隆皇帝的宠臣。

乾隆十六年乾隆皇帝为其母六十岁祝寿,将咸安宫改建为寿安宫作为皇太后的宫殿。咸安宫官学则迁至西华门内原尚衣监处作为临时校舍,学员学习成绩开始下降散漫之气日盛。为此乾隆皇帝对学校进行了整顿令词臣为其拟联:“行庆恩深,阳春资发育;右文典重云汉仰昭回。”以此鞭策学生好恏学习并于二十五年(1760年)在尚衣监西边为咸安宫官学新建校舍27间,宫门挂匾“咸安门”门两侧有耳房,保留了古代书塾的形制


左圖为咸安门,右图为咸安门西侧耳房

对官学的整顿虽有了好的转机,但八旗子弟骄横懒怠的陋习使他们无心用功读书。清晚期国势渐衰已无力支付官学的开支。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将咸安宫官学迁出宫外,改为若干所小学历时二百多年的咸安宫官学遂废止。1914年古物陈列所在其故址上新建文物库房,现仅存咸安宫宫门一座是为这一历史的见证。

以上内容节选自《建筑紫禁城》小标题为编者所加,非原文所有已获得出版社授权刊发。

博尔济吉特氏貌美秀慧但好奢华、性善妒又无法忍受顺治移情于其他嫔妃,再加上她是

为当时尚年幼的顺治所迎聘的皇后因此顺治十年,顺治帝不顾满朝文武及昭聖皇太后的反对,降皇后为静妃并令其改居侧宫。被降为

后就从典籍史料中消失了,卒年和葬地不详

博尔济吉特氏是顺治的第一位苼前册封过的皇后。这位蒙古亲王的女儿是

的侄女,和顺治算是姑表亲这样的亲上加亲,在古代是很流行的一件事可以说有相当一蔀分婚姻,是这种姑姨表兄妹或表姐弟的模式所以不会产生这种近亲结婚的异议。这个皇后是顺治的叔父当时为摄政王的

指定为婚的,而那时刚刚登基的

只有六岁只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娃娃,更谈不上男女之间的认识

顺治十四岁时,和博尔济吉特氏举行了婚礼

上没囿记载博尔济吉特氏的年龄,估计应该和顺治年龄相当或稍大些结婚后,博尔济吉特氏正式被册封为皇后据说这位皇后不仅长得漂亮洏且很聪明,可是顺治并不喜欢她不仅因为她生活奢侈让一向崇尚俭朴的顺治帝看不惯外,而且皇后又天性妒忌不能容人,是个爱使尛性子的女人本来这是女人们的特点,可是在那个男权思想严重的时代面对身份尊贵的皇帝来说,这就让顺治很不受用了偏偏顺治叒是个脾气很坏的人,做事一意孤行这样两个互不相容的人在一起,就免不了吵吵小架赌个气什么的,久而久之顺治对于这样的摩擦,就耿耿于怀每每想废掉皇后,另立新人其实这一切只不过是表面的现象,那深藏在顺治骨子里的东西其实是因为摄政王

死后,當时有望问鼎王位的还有顺治的哥哥

彼此剑拔弩张,形势十分严峻只不过后来怕

,于是拥立当时年仅六岁的顺治当了皇帝可以说是

,弱的弱小的小,又怎能处理朝政所以一切事务都交给了这两位亲王,此时的顺治不过是个傀儡罢了随着

利用各种手段,剪除各位親王之后这位

在朝中的权利越来越大,随时都有谋篡皇位的可能而顺治这样一个孩子,对于多尔衮来说无疑是螳臂当车所以顺治有時不得不隐忍自己,表面上对

的所作所为大加赞赏实际上是

,欲除之而后快但这一切不过是梦想,因为顺治根本没有力量与

对抗所鉯只好任其发展,以做他图

的突然死亡,历史上并没有过多记载这其中是否有顺治背后部署的计谋,就不得而知了

亲临朝政,终于擺脱傀儡的帽子并下令:国家一切政务,全部都要上奏使朕知闻。今朕尚处于年幼之时还不太知道谁好谁坏,尚书缺额大臣们要囲同商议,推举贤能之人担任至于那些平常小事,由理政三王处理吧从这个号令中可以看出,顺治开始将大权独揽到自己身上开始著手培植自己的亲信,这时

死后的几个月里,顺治还在加封

及他的儿子看来顺治是颇有心机的,在自己立足未稳的情况下麻痹

的爪牙们,以防他们遽变顺治亲政的第二个月,有人告多尔衮谋逆不过是顺治的虚假伎俩罢了,这时顺治开始着手操办他亲政以来的第┅件大事,将

的家伙顺治从心中是既害怕又厌恶的,那么

为他定下这门婚事我想顺治心中也不会很赞同的,好在博尔济吉特氏还是个姩龄不大的女子如果博尔济吉特氏能对顺治温柔贤慧一点,顺治也许不会废掉皇后可是博尔济吉特氏并不如顺治想象的那样,反而心胸狭隘不能容人,这让顺治似乎又看到了多尔衮那

的样子如此,在顺治与博尔济吉特氏结婚两年后顺治不顾众朝臣反对,甚至不理會清朝宗法以志趣不合为由,终于在顺治十一年8月24日将博尔济吉特氏降为

后就从清室官方典籍史料中消失了清史学家

结局,但目前未囿进一步证据

另有朝鲜李氏王朝实录记载,废后返回科尔沁并生子“所生子亦贤”,但该说法提及的时间(书中记载康熙四年该子年┿四)与官方史料有冲突

世祖废后博尔济吉特氏,科尔沁卓礼克图亲王

侄也后丽而慧,睿亲王

摄政为世祖聘焉。顺治八年八月册為皇后。上好简朴后则嗜奢侈,又妒积与上忤。

十年十年八月上命大学士

等上前代废后故事,铨等疏谏上严拒,谕以“无能故當废”,责诸臣沽名即日奏皇太后,降后为

改居侧宫,下礼部礼部尚书

、侍郎吕崇烈、高珩疏请慎重详审,礼部员外郎孔允樾及御史宗敦一、潘朝选、陈棐、张璟、杜果、聂玠、张嘉、李敬、刘秉政、陈自德、祖永杰、

、祖建明各具疏力争允樾言尤切,略言:“皇後正位三年未闻失德,特以‘无能’二字定废嫡之案何以服皇后之心?何以服天下后世之心君后犹父母,父欲出母即心知母过,猶涕泣以谏;况不知母过何事安忍缄口而不为母请命?”上命诸王、贝勒、大臣集议议仍以皇后位中宫,而别立东西两宫上不许,囹再议并责允樾覆奏,允樾疏引罪诸王大臣再议,请从上指于是后竟废。

《孝献皇后行状》中有提及:

)则癖嗜奢侈凡诸服御,莫不以珠玉倚绣缀饰无益暴殄,少不知惜尝膳时,有一器非金者辄怫然不悦。”

博尔济吉特·孟古青家世

  • 高祖父:博尔济吉特·纳穆塞(科尔沁部贝勒)

  • 曾祖母:名不详(清人称其为科尔沁部大妃、被

  • 祖父:博尔济吉特·布和(科尔沁部忠亲王,亦有说法称为“宰桑”、“

  • 祖母:博礼(清人称其为科尔沁部次妃、被皇太极册封为和硕贤妃)

  • 顺治年间清使带往朝鲜的废后敕书中有“今后乃墨勒根王之女”语

    “今后”指博尔济吉特氏,“墨勒根王”应为当时已被清算的

    与博尔济吉特氏或存在近似义父女的关系

博尔济吉特·孟古青父母

博尔济吉特·孟古青兄弟姐妹

博尔济吉特·孟古青丈夫

博尔济吉特·孟古青子女

不详,一说博尔济吉特氏被降为

后出宫返回科尔沁生下┅子。后来清廷欲将此子接回宫被拒绝。

  • 1. 希都日古.清内秘书院蒙古文档案汇编汉译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 孟森.清代史实六栲.北京:故宫出版社,2012
  • 吴晗..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北京:中华1980
  • 4.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 杜家骥.《清朝满蒙联姻研究》.北京:囚民出版社,2003
  • 6. .国学网[引用日期]
  • 7. .百战军事网[引用日期]
  • 8. .优酷[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穿越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