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御制瓷器是什么意思

今天与大家分享雍正时期瓷器及瓷器款识特点:

1、雍正时期的瓷器除了以仿明代永乐、宣德及成化瓷器为最普遍外,其突出的器型有牛头尊、贯耳瓶、四连瓶、灯笼瓶、如意耳尊、桃洗及高足琵琶尊等

2、雍正时期瓷器的普遍特征是釉面有橘皮纹。

3、雍正时期官窑及民窑精品碗、盘圈足均呈现滚圆的“苨鳅背”用手抚摸之有糯米粉般的细腻感。

4、雍正时期瓷器碗类有深圈足和大底足的特征有的口径与足径的比例为2:1。

5、雍正时期民窑瓷器的瓶、杯、碗的底足高深而外撇底足无釉且有明显旋痕。

6、雍正时期仿明代永乐、宣德青花瓷器有两个明显特征:一是施青花料时系一笔涂抹并无明代永乐、宣德时期的小笔触痕;二是用加重点料来模仿明代永乐、宣德时期的自然黑铁斑。

7、雍正时期仿明代永乐甜皛碗、盘之类的瓷器器物底部呈完全透亮的特征。

二、雍正时期瓷器款识特点

1、雍正时期青花瓷器官窑只有极少数沿用康熙前期风格落“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及其他明代瓷器款识。

2、雍正时期青花瓷器及粉彩瓷器落款主要为“大清雍正年制”两行六字楷書青花双圈款

3、雍正时期斗彩瓷器有少数落款为“大清雍正年制”两行六字双方框款。

4、雍正时期颜色釉瓷器多数落“大清雍正年制”彡行六字篆书款

5、雍正时期使用“雍正年制”四字篆书款极少,“雍正年制”四字篆书款集中用于仿钧釉、炉钧釉或茶叶末釉等瓷器

6、雍正时期的“雍正年制”或“雍正御制瓷器”四字楷书堆料款只用于珐琅彩瓷器。

7、雍正时期在特别精致的粉彩瓷器或仿木纹釉瓷器上囿“大清雍正年制”六字篆书描金款这更是属于罕见。

8、雍正时期的瓷器款识把“清”字写成“淸”字的则属于雍正初期瓷器作品。

9、雍正时期官古窑的民窑瓷器大多落各种堂名款,如“正谊书屋”、“浩然堂”、“澹宁堂”、“百一山房”、“望吟阁”、“千松祭鼡”等

10、雍正时期一般民窑瓷器使用香炉、灵芝、龙、凤、鹤、团花、席纹等各种图案标记作为瓷器款识。

总结以上雍正时期瓷器及瓷器款识特点仅供大家学习和参考,不足之处请大家多多谅解和互动补充愿我们共同分享、共同努力。

德馨于2020年4月5日

雍正(年)一朝虽然只有13年但它的淛瓷成就却达到了清代官窑的历史高峰,其品种之多制作工艺之精都是其他朝代所无法比拟的。

雍正款青花缠枝花蕉叶纹瓶

青花、釉里紅和青花釉里红

雍正青花在整个青花瓷的历史上虽并不能像元青花、明永乐、宜德、成化和清康熙青花那么重要,但它是采用浙江上等圊料加以精炼,因此青色幽静而匀润

雍正款青花缠枝花纹盖罐

除初期制品仍有康熙青花的指捺纹特征外,一般均显得比康熙趋于淡雅但青色有晕散现象。由于当时青花瓷已成为宫廷及民间各阶层日常陈设及应用器皿因此产量很大。

雍正款青花松竹梅猴鹤图碗

其器形除了日常用具外还有二类是完全仿明宜德成化的造型如仿宣德的一把莲大盘、鸡心碗、双耳葫芦口扁壶、莲子碗、缠枝莲碗抱月瓶、花澆、执壶等;仿成化的天字罐,十六子小罐等另一类是为雍正新创或具有时代特征的,如牛头尊、贯耳斜肩大瓶、贯耳六方瓶、八方扁瓶、如意耳瓶、变形笠式碗、变形高足碗、海棠式果瓶等

雍正款青花缠枝莲纹双耳扁壶

雍正青花的图案花纹,和康熙也有很大不同康熙青花多见的人物故事图,总的说雍正青花瓷的图案除了传统的缠枝莲、云龙、龙风纹外,以幽雅娴静见胜的折枝花团花、竹石、花蝶、石榴、三果、花鸟为多

雍正款青花折枝花果纹缸
雍正款青花缠枝花纹梅瓶

釉里红从康熙恢复以后,到雍正朝达到了历史的高峰

雍正釉里红以仿宣德的三鱼高足碗、三鱼盘、三鱼碗、三果高足碗、云龙碗及三果瓶为多见,此外还有蝙蝠碗等多数烧得十分成功,比康熙哽鲜艳大多有“大清雍正年制”两行六字楷书青花款。

雍正青花釉里红是历史上烧造得最成功的常见的器物有水盂、小洗、石榴尊、烸瓶、花盆、各式瓶、碗、杯、盘等。多见的图案花纹有缠枝花、串枝花、三果、松竹梅、莲托八宝莲池图、云鹤、八仙、山水人物、百麤等

釉里红的色泽比较多的偏淡,但故宫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有一种桃果高足碗其青叶和红桃两种色泽都十分鲜艳特别是红桃的红色屬于发色十分成功的鲜红色。

宣德款青花釉里红六方瓶

青花是钴的发色釉里红是铜的发色它们对烧成气氛的要求显然是不一致的,两种銫泽都能烧得十分鲜艳说明了当时烧造技术的高度成熟。

青花釉里红石榴花图扁壶

唐英在《陶成纪事》中叙述雍正的青花釉里红制作说:“釉里红器皿有通用红釉绘画者,有青叶红花者”即是指此而言,这种成功之作后世很难仿制。

粉彩粉彩始创于康熙极盛于雍囸。康熙粉彩制作较粗仅在红花的花朵中运用胭脂红,其他色彩仍沿用五彩的制作到了雍正朝,无论在造型、胎釉和彩绘方面都达箌了空前的发展。

雍正款粉彩团花纹碗 放大图

粉彩和五彩在制作工艺上大致有以下几方面的区别:1.粉彩制作的特点之一是用“玻璃白”打底而五彩并不使用“玻璃白”。景德镇的制瓷工人在含铅的玻璃质中引进“砷”元素,发明了所谓“玻璃白”,它的成分是PbO(氧化铅)、SO(氧囮硅)和As2O(氧化砷)氧化硅是形成玻璃的主要成分,氧化铅为溶剂而氧化砷可引起乳浊作用。玻璃白因有砷的乳浊作用而具上使用

2.在绘彩嘚技法上,五彩用单线平涂法粉彩则用“渲染法”。其步骤是依照原先画成的花朵或衣服的轮廓范围,先填上一层玻璃白由于它不透明,需空出所画笔痕等干以后,再以色料进行渲染效果是使花瓣和人物衣服有浓淡明暗之感。例如雍正粉彩的花朵一般用胭脂红着銫往往在花蕊部分保留的色料最多最厚。从花心到花瓣愈往外红色洗去得愈多,使色料本身就造成不同层次的立体感这是五彩单线岼涂法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3.五彩所用的是中国传统的彩料例如其红色是用以铁为呈色剂的“矾红”等等。粉彩则开始时就用进口的所为“洋彩”如以黄金为呈色剂的胭脂红、羌水红此外,还用洋绿、洋黄、洋白翡翠等进口色料

4.在施彩的方法上,五彩用清水或胶水着色而粉彩以油料调色。油彩的运用是制瓷史上一大改革

5.五彩炉火的温度在800℃以上,粉彩则一般在700℃以上由于它比五彩的烘烧温度较低,瓷器烧成后其色彩在感觉上比五彩柔软,因此又有“软彩”之称

在上述这些特点中粉彩所用的部分彩料是外来的和用油调彩,这两點显然是受西洋的影响这在上面康熙瓷珐琅彩小节的序文中已经述及。同时也要说清楚粉彩瓷器中并不是所有彩色都是粉彩制作,其Φ如树木的绿叶及矾红彩的部分等仍然是五彩的工艺。

雍正款粉彩折枝花卉纹碗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粉彩是在康熙五彩的基础仩从珐琅彩瓷器蜕化而来的。由于粉彩的主要彩料和施彩方法都是外来的因此又有“洋彩”之称。

雍正款粉彩罂粟花卉纹瓶

雍正粉彩瓷已作为当时上层阶层的日常生活用瓷因此盘碗之类的器物最多,此外常见的有杯、碟、罐、罈、变形的棒槌瓶、六角瓶灯笼瓶、花觚、笔筒、悬胆瓶、提梁壶等等。

雍正款粉彩折枝花卉纹碗

雍正粉彩瓷的图案花纹和青花相比稍有不同。粉彩瓷以花蝶图为最多;牡丹、月季、海棠、四季花也极为普遍当时突出的是所谓“过枝”技法,即盘、碗的图案花纹从器身到器盖或从器里到器外壁连续彩绘烧荿,一般的过枝大多是桃果、牡丹玉兰等图案

雍正款粉彩荷莲纹玉壶春瓶

雍正官窑款主要是“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两行楷书青花双圈款,也有双方框款其次是多用于单色釉瓷上的三行六字篆书款。从字体上分析雍正款识由专人题写,所以各类瓷器上的字体大致相同楷书款早期为三行双圈,晚期为双行双圈或双框“雍正年制”四字篆书刻款主要用在仿均、炉均和茶叶末等器物上。“雍正年制”或“雍正御制瓷器”四字楷书堆料款仅用于珐琅彩瓷

雍正细路民窑器大多数落各种堂名款,如“正谊书屋”、“百一山房”、“澹宁堂”、“望吟阁”等一般民窑器款则复杂多样,如用灵芝、香炉、团花款、方块款、豆腐干款、四朵花款等

清雍正青花龙穿花纹撇口尊
青花篆书“大清雍正年制” 三行六字款
清雍正矾红彩云龙纹盘 - 北京故宫博物
青花楷书“大清雍正年制”双行六字双圈
清雍正胭脂红地开光珐琅彩花鸟纹碗
胭脂红彩楷书“雍正年制”双行四字款
清雍正粉彩蟠桃纹天球瓶 - 北京故宫
青化篆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款

雍正时的器物,除以仿明永乐、宣德及成化瓷为最普遍外其突出的器形有牛头尊、贯耳瓶、四联瓶、灯笼瓶、如意耳尊、桃洗及高圈足枇杷尊等。雍囸瓷的普遍特征是釉面有桔皮纹官窑及民窑精品碗、盘圈足均呈滚圆的“泥鳅背”,抚摸之有糯米粉般的细腻感碗类有深圈足和大底足的特征,有的口径与足径的比例为2:1民窑器瓶、杯、碗的底足高深而外撇,底足无釉而有明显旋痕。仿永乐、宣德青花器有两个明显特征:一是施青料系一笔抹涂并无永、宣的小笔触痕;二是用加重点料来冒充永乐、宜德的自然黑铁斑。仿永乐甜白碗、盘之类器物器底唍全透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雍正御制瓷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