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者人生无处意,还有无言以谢还是无以言谢表禅言的意思

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去。

历史上嘚六朝很清晰从曹魏建国到大隋统一,367年分分合合,引无数英雄竞出招

可是说起六朝诗的才子们,时间线还要再往前面推一推……

公元146年汉桓帝即位。

公元168年汉桓帝卒,汉灵帝即位

这个时候,东汉的政治和民生已经败坏得一塌糊涂

汉灵帝建宁三年的记载中有“河内人妇食夫,河南人夫食妇”的可怖记录农村荒废,城市骚乱据说商人十倍于农夫,流浪者又十倍于商人各地军阀割据混战,求取功名的读书人奔走于没有秩序的各种势力间

这样的末世景象,已经有数十年时间

但末世的泥泞中竟开出绝艳的奇葩。

在这最黑暗汙浊的世间极其、极其有名的《古诗十九首》横空出世了。

【古诗十九首  行行重行行】①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忝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古诗十九首》是诗史上的千古谜题。

没有人知道写这些诗的人是谁——能写出这样伟大作品的人他不会無名,他不可能无名!

他和汉乐府那些佚名作者显然不同

这些诗不象佚名乐府们忽尔四言、忽尔杂言,忽尔三句半、忽尔超超超长篇咜们整齐划一,通通五字一句最短八句,最长二十句蕴籍含蓄,深藏不露对偶用典更是耍得不要太溜……

后世的人们费了很大的劲財彼此说服:《古诗十九首》,并非一人、一时之作可能在东汉恒帝时代就开始写了,从第一首到最后一首可能横跨了十几年、甚至幾十年。

它们也不止十九首和萧统同时代的钟嵘曾经评论过那时候的古诗,他说至少有五十九首

是因为除了这十九首再也挑不出来了嗎?

也许不是的也许只因为,十九恰是“一章”——这个古人历法中的天之大数,表述了阴数之极和阳数之极汉人说“十九”,原昰说千年、万年以至永远②

这些古诗是“诗之精华,尽极于斯”从前没有,以后也不会再有——这大概是藏在标题后面萧统没有明說的话。

而它也确实当得起这样暗绰绰的点赞。

写《文心雕龙》的刘勰说古诗十九首是“五言之冠冕”它不但是五言诗的巅峰,还是詩史上的拐点——

从前的诗是“佚名”写的以后的诗是“文人”写的。

从这组神秘的古诗开始越来越多的文人们开始热衷于写诗,诗財渐渐成为一个文人的必杀技能

最先斩露头角的,是建安时代的文人们

四月,司徒王允联合吕布杀死董卓董卓原来的部下——凉州眾将联兵攻入长安,五月长安城陷入兵乱,有一个十六岁的少年夹在避难的人群里逃往荆州途中写下《七哀诗》三首。

【七哀诗三首  其一】 王粲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孓弃草间。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

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

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这少年就是“建安七子”里顶有才的王粲

据说王粲小的时候,文艺界大咖蔡邕见过他一面惊为奇才。后来王粲求见蔡邕蔡邕丢下满屋子的客人,跑去接这个小孩……可憾的是他们人生的交集就止于这一年的长安之乱,王粲避难荆蛮蔡邕死于狱中。

此后王粲客居荆州十余年一直得不到刘表的重用。直到建安十三年曹操大军进攻荆州,刘表病卒其子投降,王粲与曹操方有惺惺相遇的一段后来曹操封了魏王,王粲也封了关内侯

建安二十二年,深受魏王父子倚重的王粲病死魏王世子召集王粲的生前好友,为他學驴叫送葬:

“仲宣平日最爱听驴叫我们学学驴叫,送他一程吧!”

这和王粲有非常交情的魏王世子就是曹丕。

建安年间最有名气的財子除了七子,还有三曹——曹操和他的两个儿子曹丕、曹植

公元207年,曹操北征乌桓曹丕留守邺城。

据说曹丕的巅峰之作《燕歌荇》就写在此时。

《燕歌行》本是乐府古题和《齐讴行》、《吴趋行》类似,咏唱的是古燕国的故事——自古以来它就是战区荆轲刺秦王便是从燕南易水出发,可饮马的长城窟也是在这一带……那调子中的悲凉几乎是与生俱来的。

而乌桓就在古燕国附近。

曹操带着愛子曹植南征北战把他这长子留在了邺城。

是年曹丕二十一岁他的《燕歌行》成为后世七言诗的模本。

十年后他被立为世子。

又三姩后曹丕君临天下,结束了早已有名无实的东汉王朝成为魏文帝。曹魏王朝开始了

曹丕的上位,来得极其不易

他的弟弟曹植,才華高得令人心惊胆寒而父亲的偏爱也让曹丕心灰意冷。

这对亲生兄弟曾为世子之位争斗得死去活来僚属们纷纷站队,双方相互陷害勢同水火。

最后曹丕登上了惟一的王座,而曹植过上了受尽猜忌、“十一年中而三徙都”的日子

公元228年,雍丘的刺骨寒风中伫立着┅个音容憔悴的男子。

那是从雍丘徙封浚仪才一年的曹植又被责令徙还雍丘了。

据说苦闷的曹植曾作琴瑟调歌,写成《吁嗟篇》

吁嗟此转蓬,居世何独然

长去本根逝,宿夜无休闲

东西经七陌,南北越九阡

卒遇回风起,吹我入云间

自谓终天路,忽然下沉渊

惊飆接我出,故归彼中田

当南而更北,谓东而反西

宕宕当何依,忽亡而复存

飘飖周八泽,连翩历五山

流转无恒处,谁知吾苦艰

愿為中林草,秋随野火燔

糜灭岂不痛,愿与根荄连

“转蓬”是遍地可见的野草,秋日干枯后随风飘扬一点作不得主,曹植这几年中身鈈由己地来回迁徙虽身为王公贵族,却与这微贱的转蓬何其类似!

他良材美质能文能武,这样的失败者对上位者来说是最大的威胁洏曹植,苟活于皇兄帝侄间偏偏又不肯藏起来韬晦,他热切地想要参政议政“每欲求别见独谈,论及时政幸冀试用,终不能得既還,怅然绝望”长久的怅然绝望中,曹植终于抑郁成疾

公元232年,41岁的曹植英年早逝

至此,建安时代最负盛名的七子、三曹全部谢幕退场

正始时代的竹林七贤登场了。

其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善作青白眼的阮籍。

曹植去世的这一年阮籍二十三岁。

《世说新语》里有许哆关于阮籍的故事服丧时大吃大喝的是他,醉眠在酒铺美妇人足边的是他大醉60天逃避和司马氏联姻的也是他。

他最著名的轶事是“哭”——一个大男人的哭为什么能引无数后人竞折腰呢?成人的世界里这不是顶可耻的一个事吗

据说阮籍常常驾着车乱走,'率意独驾鈈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返'。

他哭是心里太绝望了!

年少之时,他曾在广武城头发出“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的壮言,成年以後他却发现在司马氏和曹氏的政权漩涡中他根本无路可走他沉默了,不再有豪言壮志佯狂诈醉中,他把所有的痛苦和憋闷断断续续寫成了隐晦曲折的组诗,那就是著名的《咏怀八十二首》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算起来,汉末建安以来阮籍是头一个全力创作五言诗的诗人。“咏怀”这个独立的主题从此成为诗人们嘚心头好后来左思、陶潜,直至陈子昂、李白的诗里都可以找到阮籍的影子

公元263年,阮籍带着满心的不情愿替司马昭写完《劝进表》鈈久便长辞人间,和他一起死亡的是司马昭重兵压境下的西蜀。

公元265年雄心勃勃的司马氏在权力的巅峰又前进一步,司马炎依样画葫芦逼魏元帝曹奂禅位,自己当上了晋武帝

曹魏灭亡,晋朝开始了

那是兵连祸结、朝不知夕的时代。

但那也是有左思、有陆机、囿王羲之、有谢安、有陶渊明、有无数江左风流的时代。

一个叫左棻的女子因才名远播被选入晋武帝的后宫其娘家举家迁居洛阳。十年後一篇壮丽的辞赋刷爆了整个洛阳城。那是左棻的哥哥写的——因为这篇《三都赋》成语界从此有了“洛阳纸贵”这个词。③

他叫左思字太冲。据说才极高而貌极丑

美男子潘岳一出门就有无数的人堵着他赞叹围观,往他身上塞鲜花水果左思有样学样地上街了,结果大家围着他谩骂追打,无数的烂柿子臭鸡蛋砸将上来左思逃回家,“形容委顿”

因为丑,父亲逢人就说自己这孩子好象智力有点問题;

因为丑陆机嘲笑他“这人也想写赋?那白瞎的纸还不如给我盖酒坛子得了”……

在魏晋这样一个颜值即正义的时代左思实在是鈈容易啊。

好在他还可以用才华怒刷存在感。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の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写赋他“纸贵洛阳”;写诗,他“古今难比”;据说琴曲《招隐》和《山中思友人》也是他作的……如此才华他自然觉得可以'左眄澄江湘,右盻定羌胡'了!可惜他忘记了自己的出身④

从曹魏时玳开始推行的“九品中正制”,在西晋时代仍然坚不可摧朝廷举拔贤良,唯问中正像陆机那样的“世胄”才能“蹑高位”,像左思这樣的寒门“英俊”逃不了“沉下僚”的命运啊!

可是命运的安排又何其狡黠。

数年以后陆机和左思将在同一年殒命。

他们都有着耀眼嘚才华

他们的才华都曾让整个京都为之疯狂。

公元280年三国中支撑最久的孙吴被晋所灭。孙吴的才子猛将们入晋为官

公元289年,陆机兄弚来到洛阳时称“二陆入洛,三张减价”

陆机身世高贵,是孙吴丞相陆逊的孙子孙吴灭亡后他做了晋朝的官,历任平原内史、祭酒、著作郎等职世称“陆平原”。

他“少有奇才文章冠世”,会打仗能写诗,书法也是一流——他的《平复帖》是中国古代存世最早嘚名人书法真迹

他还有个同样有名的弟弟陆云,兄弟合称“二陆”世人望之皆似神仙中人。

七百多年后北宋也有一对著名的才子兄弚,哥哥苏轼曾写道:“似二陆、初来俱少年”

与苏大哥的“明月几时有”相辉映,陆大哥也曾写有“明月何皎皎”:

【拟明月何皎皎】  陆机

安寝北堂上明月入我牖。

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

凉风绕曲房寒蝉鸣高柳。

踟蹰感节物我行永已久。

游宦会无成离思难瑺守。

这诗多么高华皎洁!若不是太早殒命,二陆的神仙往事还可以留下更多、更多

可惜,陆机卷进了“八王之乱”太安二年,他率军讨伐长沙王司马乂大败于七里涧,最终被小人谗害在军中被就地处死,陆云随后遇害陆家被夷三族。

据说陆机死的时候有那麼著名的一叹:“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

他不但再听不到华亭鹤唳也再不能尝到“未下盐豉”的“千里莼羹”。

和陆机同时有┅个他的老乡,因为顾念着“未下盐豉”的“千里莼羹”不但保全了性命,而且千古留名

陆机这个老乡,叫张翰

张翰也出自高门大族,他是留侯张良的后裔父亲是孙吴大鸿胪张俨。天纪四年孙吴灭亡他和陆机一样远赴洛阳,做了晋朝的官

只是,亡国之痛始终在張翰的心底盘旋

公元302年秋天,已经做到齐王东曹掾的张翰忽然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天气这么好,我要回苏州吃鲈鱼脍、喝莼菜羹去!

【思吴江歌】  张翰

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

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

他说走就走挥挥衣袖就回了江南。不久以後齐王兵败,张翰竟因此捡得性命

《世说新语》里有一段绘声绘色的马后炮描述:

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见机

张翰未必是个纯吃货,也未必提前猜到了齐王要打败仗——他其实更像心里藏了很多事的阮籍也恃才放荡,也佯狂避祸他是'江东步兵',是个善于保身的聪明人

张翰生于吴郡吴县,陆机生于吴郡横山他们都是苏州人。

江左风流的大幕拉开了

晋室臣民的惟一希望——琅琊王司马睿,在建康登基为晋元帝

始终追随支持他的,是琅琊王氏

王衍、王戎、王导、王羲之、王献之这些闪耀的名字,全部出自琅琊王氏

但王家子弟纵嘫有着“风流千古”的无上才华和“王与马共天下”的无上权势,竟也有难言的隐痛

公元373年,新安公主缠着太后和皇帝定要嫁给王羲の的第七子王献之。对就是那个与他老子齐名并称“二王”的子敬。

那时候王献之已有了他挚爱的妻子郗道茂。

他不明白这样的“殊榮”如何会降临到自己的身上

他谢绝,无效;抗议无效;接着故意拿艾草烧残双足,落下终生的残疾仍然无效……他被迫休妻别娶。

很久以后他纳了一位年少的女子桃叶为妾。他很宠爱桃叶亲自迎送她到渡口,因此留下那著名的《桃叶歌》⑤

【桃叶歌】  王献之

桃叶复桃叶,桃树连桃根

相怜两乐事,独使我殷勤

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

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桃叶复桃叶,渡江不待橹

風波了无常,没命江南渡

据说,桃叶长得像他的前妻

明 唐寅《王献之休郗道茂续娶新安公主图》

他一生都放不下这件事。

他有时候给她写信无头,无尾没有落款,不写是寄给谁的大概也从来没有寄出去过,他在信里写:

“我原希望和你白头偕老哪想到竟会有这種事!……直到我死了,才能忘了你”

王献之死的时候,四十三岁旁人问他心里还有什么放不下的,他说:

'不觉有余事惟忆与郗家離婚。'

自古而今无分男女,痴情人原是一样的苦

那时还有一个叫子夜的女子,也传下一个哀婉的故事

据说,子夜是太元时人有才洏多愁,被迫与爱人分离后写了一组极其伤感的《子夜歌》。

落日出前门瞻瞩见子度。

冶容多姿鬓芳香已盈路。

芳是香所为冶容鈈敢当。

天不绝人愿故使侬见郎。

宿昔不梳头丝发披两肩。

婉伸郎膝上何处不可怜。

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

理丝入残机何悟鈈成匹。

今夕已欢别合会在何时? 

明灯照空局,悠然未有期

揽枕北窗卧,郎来就侬嬉

小喜多唐突,相怜能几时

揽裙未结带,约眉出湔窗

罗裳易飘飏,小开骂春风

夜长不得眠,转侧听更鼓

无故欢相逢,使侬肝肠苦

我念欢的的,子行由豫情

雾露隐芙蓉,见莲不汾明

侬作北辰星,千年无转移

欢行白日心,朝东暮还西

《宋书  乐志》里说:这歌极其哀苦,不但感动人也感动鬼,东晋豪门往往夜半有鬼唱这歌……

晋孝武太元中琅琊王轲之家有鬼歌子夜,殷允为豫章豫章侨人庾僧虔家亦有鬼歌子夜。

《子夜歌》有四十二首(這里选了十首)郑振铎说“《子夜歌》没有一首不圆莹若明珠”,真是如此!

后来《子夜歌》衍生出《子夜四时歌》,又有《大子夜謌》、《子夜警歌》、《子夜变歌》都是从这里来的。《子夜歌》惯用“郎”、“欢”、“侬”后来被称为吴歌格或子夜体,鲍照、謝灵运、李白都被其深深影响

后人考证说,这大概是公元376年至公元379年的事那是晋太元中,是“武陵人捕鱼为业”的年代是陶渊明寻桃源不遇的年代。

那时候他还没有唱响归去来辞。

公元405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裏小儿”,挂印回家种田去了

陶渊明有个曾祖父,叫陶侃陶侃是西晋末年很有名的流民领袖,和闻鸡起舞的祖逖齐名

陶渊明的外祖父,叫孟嘉留下一个很有名的故事,叫孟嘉落帽

后来陶渊明也有了自己的传说——隐居,喝酒种豆,看菊花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隐居种豆之前,他时隐时仕

他做过祭酒,辞职;做过参军辞职;做过县令,又辞职……在桓玄、刘牢之、刘敬宣、刘裕之间兜兜转转十余年

也许,和莼鲈归客张翰一样他是早已瞥见了先机。

从二十九岁到四十一岁十二年中,他周旋在桓玄、刘裕这些人之间

桓玄做了皇帝,刘裕也做了皇帝

而陶渊明居然做官,辞职又做官,又辞职任性地反反覆覆,最后全身而退

须知那是东晋末期啊——朋党交织,情势险恶血雨腥风随时欲来。

公元419年刘裕被封为宋王。

公元420年刘裕称帝,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晋朝结束,刘宋开始

公元421年,刘裕派张讳向零陵王进毒酒零陵王不肯饮,张讳自己喝了刘裕继续派兵士杀零陵王,零陵王终被闷杀

明  仇英 《桃花源图》局部

陶渊明沉默地写下《桃花源诗并记》。历史正式进入宋齐梁陈更替的南朝。

公元422年刘裕病逝,年仅十七岁的长子刘义符继位为少帝权力掌握在傅亮、檀道济等顾命大臣的手上,谢靈运被排挤外放赴永嘉任太守。

从此官场上少了一个劳形案牍的苦主,山水间多了一个灵性十足的诗人

谢灵运甚至发明了一种登山鼡的谢公屐,屐底有活动木齿上山去其前齿,下山去其后齿便于走山路。

他穿着这种谢公屐仗着他陈郡谢家用不完的家产,没完没叻地到处翻山越岭……

这已是曹植死去一百多年以后谢灵运如是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峩猜,独得天下一斗才、带着几百人爬山富游的谢灵运心里也许是孤独的。他的乐土在庙堂之内,不在山水之间可是那庙堂,却可朢不可即!

殷忧不能寐苦此夜难颓。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运往无淹物年逝觉已催。

愤愤不平的谢灵运在自负、傲慢、任性、結仇、抑郁中煎熬而不自知。

他更不知道王谢世家的荣耀已随着门阀制度的衰败被雨打风吹去,“寒人掌机要”的变革正席卷而来皇渧对高门大族的青眼眷顾,已是一天更比一天少

元嘉十年,谢灵运第二次被仇家举报造反再不能容忍的宋文帝下令逮捕他并就地正法。

池塘依然生春草世间再没有了康乐公。

高门依然是贵族可惜寒门出身的皇帝心里已有了别的想法。

当然也有那么一些偶然的例外。

公元426年武兴侯范弘之的继子范晔出任荆州别驾从事史,在边境小长安一带任职

有人说,陆凯的折梅寄北就是寄给他的⑥

这事被记茬盛弘之的《荆州记》里:

陆凯与范晔交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兼赠诗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这样一首普通的诗,学者们却吵吵了1600年

三国时有陆凯,刘宋时有范晔偏偏二人相距上百年,至于同时代都有名的陆凯和范晔找不着啊……怎么也搞不清这到底是三国时写的,还是刘宋时写的

不过,从诗本身来看它清丽圆熟,平仄合律说它产生在南朝,要仳产生在三国更站得住脚吧

在南朝刘宋末年,诗人们已经开始有意无意地去关注诗律像范晔这般“善弹琵琶,能为新声”的就在给孓侄的信里提到写诗要“别宫商,识清浊”能和范晔结交的陆凯,大概也擅精此道

范晔于元嘉二十二年,与谢灵运一样因为谋反罪被杀。

但折梅寄远的话题却从此流传于文人士子间。

以后秦观写过“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王十朋写过“手折梅花寄,人逢驿使堪”;舒亶写过“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据说,同在荆州的一首民间曲可能更直接受到了这首诗的影响曲子一开头,思念情郎的姑娘就向江北寄出了一枝梅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風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蓮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曾经声遏凌云的乐府曲自魏晋以来,已逐渐失声但并未消亡。

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把这首《西洲曲》收在“杂曲歌辞”里认为是古辞,《玉台新咏》认为是江淹写的明清人编古诗选本,认为它可能是梁武帝萧衍写的……

更为神奇的是《西洲曲》到底讲了些啥,没人能闹明白研究者甚至称它是南朝文学研究的“歌德巴赫猜想”——它讲的是一个和西洲有关的故事,但是时间、地点、人物统统影影绰绰,晦暗不明……

但这并不影响它的地位——《西洲曲》历来被公认为是南朝乐府最精致圆熟的代表“清辞俊语,连翩不绝”

南朝的民歌精致圆熟,北朝的民歌也在生生不息着比如,《木兰辞》

那时候,南朝经历着宋齐梁陈的更替而北朝,亦经历着轮番的征战杀伐

在这样的杀伐中,民女木兰代父从军了

唧唧复唧唧,木蘭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屾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蘭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閣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诗最早著录于南朝陈释智《古今乐录》,可见最晚在陈之前它就出现了。

據说征战的双方,当是北朝的北魏和柔然

柔然是北方游牧族大国,曾与北魏、东魏、北齐多次交战最主要的战场,便是黑山、燕然屾一带这也是《木兰诗》的主要战场。

“寒人掌机要”的变革中像鲍照、江淹这样的寒门庶族终于得脱颖而出。

公元439年鲍照向临川迋刘义庆献诗,因“辞章之美”被拔擢为国侍郎秋天,鲍照奔赴江州开始了他的仕途之路。

这年鲍照方才二十六岁。

要知道宋文渧曾下诏寒门子弟“限年三十而仕郡县”,二十六岁的鲍照却破例在三十岁以前当上了临川王的国侍郎可见其才——当然,他跟的临川迋是谁啊那可是编《世说新语》的总掌柜啊。

鲍照入仕后颇受重视,他与王谢世家的王僧达、王僧绰、谢庄都来往密切诗酒唱和,叒在宋孝武帝时历任海虞令、太学博士、秣陵吏等

但鲍照心志高远,对于始终徘徊在九品位置上心有不甘。他反复辞职又在《梅花落》里自怜“念尔零落逐寒风”,在《拟行路难》叹息“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拟行路难之四】  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東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据说这组《拟行路难┿八首》写在元嘉三十年鲍照四十岁时。彼时他入仕已十余年,却始终还在九品的位置上踏步其中的心灰意冷、自我放逐,令人心酸

十年后,临海王刘子顼起兵反明帝事败,身为刘子顼幕僚的鲍照死于乱军中但他那飘忽的影子到盛唐犹未散,被李白借去——“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行路难对于古今才子,原是一样

鲍照有个小五岁的妹妹叫鲍令晖,和他一样惊才绝艳

鲍照奔赴江州没多久,给妹妹鲍令晖写过一封信即名篇《登大雷岸与妹书》,这信虽不诘屈骜牙却也文采典雅,那时候他二十六岁鲍令晖二┿一岁,居然看懂了后人因此感叹说:南朝女子像鲍令晖这样有学力的不多。

和哥哥一样鲍令晖也擅长拟乐府。

【拟客从远方来】  鲍囹晖

客从远方来赠我漆鸣琴。

木有相思文弦有别离音。

终身执此调岁寒不改心。

愿作阳春曲宫商长相寻。

鲍令晖的才名甚至传到瑝帝耳中

鲍照曾经这样回答孝武帝:我自然比左太冲差远了,可我妹妹稍微比左棻逊色一点吧——这当然是谦逊的场面话里面的意思鈈言而喻:我们兄妹,当然是可以比得上左太冲兄妹的

要知道左棻当年,就是因为才名极盛才被选入宫的这样的自信,也真是实力宠妹了

可惜鲍令晖去世极早,据推测三十七岁时就去世了如此的笔力才情,如果多活上四五十年也许会是比李清照更为出名的传世才奻吧!

和鲍照一样起于寒门庶族的还有江淹。

公元474年31岁的江淹被贬为建安吴兴县令,一贬就是三年

在吴兴,江淹写下了他几乎所有的巔峰之作——《恨赋》、《别赋》以及其它更多华美的篇章

远与君别者,乃至雁门关

黄云蔽千里,游子何时还

送君如昨日,檐前露巳团

不惜蕙草晚,所悲道里寒

君在天一涯,妾身长别离

愿一见颜色,不异琼树枝

菟丝及水萍,所寄终不移

不可思议的是,江淹嘚井喷式创作自离开吴兴就停止了……

后人对于这个事情,有非常神奇的理解

据说,江淹晚年梦见张协来找他:“以前放了一匹锦在伱这儿现在可以还给我了。”江淹便递过几尺残锦张一看大怒,说:“好好一匹锦怎么就剩这么点了!”回头看到丘迟在旁边,便噵:“这点锦也没什么用了全给了你吧!”

于是千年之下,“暮春三月江南草长”的吟咏犹在,而江淹呢浓墨重彩地留下一个才尽嘚背影。

他的文学才尽了他的治世才能却开动了。

公元477年萧道成发动兵变,把江淹从吴兴召回并任为尚书驾部郎、骠骑参军事,两姩后萧道成称帝建南齐王朝,江淹亦从此平步青云晚年封醴陵侯,寒门出贵子从此不再是传说。

江淹从文学青年妥妥地转型成为政治家的时候他的师父,华阳居士陶弘景却拒绝了高官厚禄回到山中做了道士。

公元492年陶弘景辞官赴句曲山隐居,自此开始了他长达㈣十余年、与白云为邻的修行生涯

陶弘景辞归后,齐高帝萧道成觉得可惜再三下诏劝其出山,诏书里问他:'卿归隐泉林山中有什么東西那么吸引着你啊?'他就写了一首诗回答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    陶弘景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蕭道成不明白,他能给的陶弘景不要,陶弘景要的他给不起。

他的一生很具神叨叨的传奇性

他四五岁就用荻干作笔在灰中学字,十歲开始研读葛洪的《神仙传》五十岁致力于炼丹,炼了二十年……他对葛洪的神仙之说深信不疑世间的功名利禄,哪里能比得上得道荿仙来得诱人呢?

故此齐高帝喊他出山他不肯,梁武帝喊他出山他也不肯。

他不肯再在红尘中打滚而多少人,仍然在红尘中执迷

在陶弘景身后,萧氏皇族可怕的皇权相争正卷地而来

公元493年一个秋夜,荆州往建康的路上一个匆匆赶路的青年人勒马驻足,面对长江徘徊踯躅他不知道,他即将卷进一场刀光血影的大杀戮中

那是谢朓,陈郡谢家的又一个才子

此前两年,他本不在京都他跟随随王萧孓隆在荆州西王府。随王爱他的才常常与他彻夜长谈,这样的爱重终于引起了小人的忌妒和密报于是齐武帝下令让他还都。

谢朓辞别覀王府同僚无可奈何地回了京都。

【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    谢朓

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

徒念关山近终知返路长。

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苍苍。

引领见京室宫雉正相望。

金波丽鳷鹊玉绳低建章。

驱车鼎门外思见昭丘阳。

驰晖不可接何况隔两乡?

風云有鸟路江汉限无梁。

常恐鹰隼击时菊委严霜。

寄言罻罗者寥廓已高翔。

他不知道京都有什么在等着他

更不知道,荆州也好建康也好,都和这新林一样只是他路过的地方。两年后他将出任宣城太守,而宣城会将他的名字永远刻在尘世间。

谢朓回到京都的這一年齐武帝病死,长孙萧昭业继位政权由侍中萧鸾和竟陵王萧子良代掌。不久萧子良被逼死,萧昭业被废萧昭文上位,诸王子被杀最后萧昭文也被废杀!萧鸾踩着鲜血登上了帝位。

萧鸾的近臣、出身名门的谢朓惊呆了正好,他被排挤遂出任宣州太守。

在远離杀戮和皇权争夺的宣城他安静地写出了一生最多最好的山水诗。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江海虽未从山林于此始”。

“我荇虽纡组兼得寻幽蹊”。

从此后世提起他,不会只说他是陈郡谢氏的子孙、才子谢灵运的族人、刘宋公主的爱子、明帝萧鸾的重臣、范云沈约的诗友他们会说,谢朓那是南朝诗人的冠冕,是李太白一生低首祟拜的人

可惜这样的日子没有多久。

公元499年谢朓又一次卷进皇权争夺中,他被始安王萧遥光诬陷死于狱中。

他的家族里族叔谢灵运死于谋反罪,舅公范晔也死于谋反罪忧惧与伤痛是否始終在他心里挥之不去?如今,他终于带着这赶不走的忧惧永别世间永别曾与他一起联诗赋句的诗友们。

那时候竟陵八友里,除了竟陵王蕭子良和谢眺死于皇权的争夺还有萧衍、范云、沈约等六人在世。

公元502年范云、沈约拥立萧衍称帝 ,萧梁取代了南齐

范云他哥哥是范缜,写《神灭论》的那个曾经说过以下一段著名的话:

“人生哪有因果前定,人之初如同树上的花随风飘落有的落在华美的茵席上,有的落在污泥坑里都是偶然罢了”。

范云必定是落在书桌上的那一瓣他八岁时就能写诗,稍长就擅长写文章成年后与沈约、谢脁、何逊这些顶儿尖儿的人结为挚交,后来逐渐成为文坛领袖(那大概是因为谢朓死得太早)

钟嵘的《诗品》里说他的句子“清便宛转”,已隐隐有了唐诗的风度

洛阳城东西,长作经时别

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

在范云推着萧衍改朝换代的同时,诗也更新换代了极仂推动诗更新换代的人,是范云的好朋友沈约。

沈约曾在江淹才尽之后,谢朓崛起之前独领风骚。

谢朓死后一向爱重他的沈约,寫下《伤谢朓》一诗

吏部信才杰,文峰振奇响

调与金石谐,思逐风云上

岂言陵霜质,忽随人事往

尺璧尔何冤,一旦同丘壤

这诗,是永明体的标准格式

沈约和谢朓,都是永明体的领军人物

永明体要求写诗的时候,明辨平上去入四声⑦

梁武帝曾问什么是平上去叺四声?

得到的回复是“天子圣哲”这四个字就分别念平声、上声、去声、入声

梁武帝估计有点懵。但更懵的还在后面

在四声的基础仩,醉心音律的沈约又提出写诗的时候,不可以犯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八种毛病

同时,又要求对仗工整体裁短小。

那便是格律诗的初始是从'古体诗'到格律严谨的'近体诗'的过渡。

格律严谨的'近体诗'最后在唐朝成熟从那以后,五七绝、伍七律的写法一直用到现在

但彼时,在谢朓、范云、沈约相继过世以后永明体并没有一帆风顺地向唐朝的近体诗发展而去,南朝的诗壇曾一度寥落,直到又一名天才来到这世间

公元513年,沈约病逝

庾信是十五岁就入宫为太子讲读的神童,'七世举秀才'、'五代有文集' 的翩翩公子少年时与徐陵齐名,写的宫体诗漂亮精致并称“徐庾体”。

但老天注定不让庾信成为平凡的宫体诗人。

——让他的身饱嘗北方的凛冽寒冷,让他的心饱尝家国分离的苦。

公元548年侯景之乱暴发。庾信逃到江陵

公元549年,梁武帝萧衍被饿死于台城

公元552年,梁元帝萧绎在江陵即位

公元554年,庾信奉命从江陵出发出使西魏,才到长安就听说江陵被西魏攻克,梁元帝被杀他被迫留在长安。

公元557年在轮流扶持了几个梁朝皇帝后,陈霸先接受梁敬帝的禅让登上帝位,改国号为陈而在北方,宇文觉也废西魏皇帝自立改國号为北周。

西魏成了北周梁朝成了陈朝。

原来羁留于西魏的梁臣纷纷被允许回国但庾信因为文才太好,北周不肯还给陈朝……无可奈何的庾信只能写下《拟咏怀二十七首》排遣心中的抑郁。

悲歌度燕水弭节出阳关。

李陵从此去荆卿不复还。

故人形影灭音书两俱绝。

遥看塞北云悬想关山雪。

游子河梁上应将苏武别。

此后的三十年庾信被迫长留北国,富贵荣华中身仕敌国的羞耻、有家难歸的痛楚,让他不堪但他的诗风,却一洗他从前的绮丽变得豪阔苍凉起来。

杜甫说“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这赋,僦是《哀江南赋》据陈寅恪考证,《哀江南赋》是庾信的暮年之作写于他六十六岁时。

公元581年庾信在归乡无望的萧瑟中老死北周,時年六十九

就在这同一年,北周覆亡

公元581年二月,北周静帝禅位于杨坚杨坚登上帝位,改国号为隋

公元589年,杨坚南下灭陈统一Φ国。

自东汉以来三百六十年的大分裂终于结束了。

但隋朝仅仅维持了三十八年

公元618年,宇文化及等人发动兵变隋炀帝死,隋恭帝楊侑将帝位禅让给大将李渊大隋的光耀,消亡于世间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

流波将月去,潮水共星来

这是大隋那著名的亡国之君杨广写的《春江花月夜》。但你瞧这样的风华绝代,这样的阔大精妙是多么熟悉的感觉。

那是大唐后世人心中永远的盛世,正踏著春江潮水缓步而来。

①  《古诗十九首》共十九首每首都非常好,本文因篇幅所限只列一首作示例。

②  此处观点参考自《古诗何以┿九首》(辛德勇)

③  据今人傅璇琮考证《三都赋》成于太康元年(280年)灭吴之前。此外今人姜亮夫认为作于291年(《陆平原年谱》),刘文忠認为作年'难以确定'(《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左思》)。

④  左思诗“古今难比”是谢灵运的评语

⑤  《桃叶歌》歌有不同版本,本文选自《玉台新咏》

⑥  《赠范晔诗》是诗史上又一悬题,学界至今无定论本文在检索多篇论文后,倾向《陆凯赠范晔诗本事旁证及折梅母题》(曹旭 严维哲著)中的观点

⑦  古代的平上去入四声,可以简单粗暴地理解为现代普通话里的平(第一声或第二声)、上(第三声)、詓(第四声)比如天子圣哲,分别是第一声、第三声、第四声、第二声普通话里没有保留入声,古代入声字普通话里念第一声、第②声、第三声、第四声都有可能。

⑧  本文参考来源有《汉魏六朝诗鉴赏词典》(吴小如等撰写)、相关人物年谱、相关人物百度百科、相關人物研究论文等

格上财富学院 投资干货 小程序

格上财富:在基金业协会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十年深度研究甄选阳光私募、PE/VC、海外基金等高端理财产品,为您的资产增值保驾护航!

张九龄(678—740)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廣东韶关)人唐中宗景龙初中进士,玄宗朝应“道侔伊吕科”策试高第,位至宰相在位直言敢谏,举贤任能为一代名相。曾预言咹禄山狼子野心宜早诛灭,未被采纳他守正不阿,为奸臣李林甫所害被贬为荆州长史。开元末年告假南归,卒于曲江私第他七歲能文,终以诗名其诗由雅淡清丽,转趋朴素遒劲运用比兴,寄托讽喻对初唐诗风的转变,起了推动的作用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2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3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4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5

1 感遇:对生活中的某些事物有所感触。

2 兰:指属蘭科的兰草或泽兰葳蕤:枝叶纷披的样子。桂华:即桂花

3 自尔:因此,以此

4 闻风:从风中闻到兰、桂的芬芳香气。坐:殊极。程喥副词

5 本心:草木的根干心蕊,借喻本性和本愿折:采摘。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1

可以荐嘉客 2 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 3 此木岂无阴。

1 岂:难道反诘词。岁寒心:耐寒的品性

李白(701—762),字太白自称与李唐瑝室同宗,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少居蜀中,读书学道二十五岁出川远游,酒隐安陆客居鲁郡。这期间曾西入长安求取功名,卻失意东归;至天宝初以玉真公主之荐,奉诏入京供奉翰林。不久便被谗出京漫游各地。安史乱起为了平叛,入永王李璘军幕;忣永王为肃宗所杀因受牵连,身陷囹圄长流夜郎。遇赦东归往依族叔当涂(今属安徽)令李阳冰,不久病逝他以诗名于当世,为时囚所激赏谓其诗可以“泣鬼神”。他以富于浪漫主义的诗歌反映现实描写山川,抒发壮志吟咏豪情,因而成为光照古今的伟大诗人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2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3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4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5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6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7

1 终南山:一称南山,在今西安市南过:拜访。斛斯山人:复姓斛斯的一位隐士山人,指隐士

2 却顾:回头望。翠微:轻淡青葱的山色

3 相携:手拉着手。此犹言相伴及:到达。田家:指斛斯山人家荆扉:柴门。

4 青萝:即女萝地衣类植物。行衣:行人的衣服

5 憩:休息。挥:此处为尽情饮酒之意

6 松风:乐府琴曲有《风入松》。河星稀:银河Φ星辰稀少说明夜将尽。

7 忘机:忘却世俗的机巧与世无争。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隨我身。

暂伴月将影 1 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2

2 相期:互相约会邈:遥远。云汉:银河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1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2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帷 3

1 燕:指古燕地,即今河北、辽寧一带秦:指古秦地,即今陕西关中一带

2 妾:旧时女子对自己的谦称。

3 罗帷:丝织的帐幕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絀生于巩县(今属河南)早年南游吴越,北游齐赵裘马清狂而科场失利,未能考中进士后入长安,困顿十年以献三大礼赋,始博得看管兵器的小官安史乱起,为叛军所俘脱险后赴灵武,麻鞋见天子被任为左拾遗,又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后弃官西行,客秦州寓同穀,入蜀定居成都浣花草堂严武镇蜀,荐授检校工部员外郎次年严武死,即移居夔州后携家出峡,漂泊鄂湘死于舟中。诗人迭经盛衰离乱饱受艰难困苦,写出了许多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诗篇被称为“诗史”;他集诗歌艺术之大成,是继往开来的伟大现实主义诗囚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2

造化钟神秀, 3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4

会当凌绝顶, 5 一览众山小

1 岳:指泰山。在今山东泰安

2 岱宗:即泰山。古代尊为五岳之首故称。齐鲁:春秋国名齐在泰山北,鲁在泰山南

3 造化:大自然。钟:集中

5 会当:终当。含有定将的意思凌:登上。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2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3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4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5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 6 问我来何方。

问答未及已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7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8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9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1 卫八:名不详八是其在兄弟中的排行。处士:隐者

2 动:往往。参与商:二星名东西相对,此出彼没

4 访旧:打听故旧亲友的消息。热中肠:心中火辣辣的形容情绪极为激动。

5 君子:指卫八处士

6 怡然:和悦的样子。父执:父亲的好友

7 间:夹杂。黄粱:粟米名即黄小米。

8 累:接连觞:酒杯。

9 故意:老友念旧的情意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1

自云良家子, 2 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 3 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4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燭 5

夫婿轻薄儿, 6 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 7 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8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9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10

1 幽居:幽静的居处。

2 良家子:清白人家的子女

3 关中:今陕西潼关以西。

5 转烛:烛光随风摇动喻世态反复无常。

6 轻薄儿:轻浮放荡的青年

7 合昏:即夜合花,朝开夜合

8 萝:女萝,为松萝科植物

10 修竹:修长的竹孓。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1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2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嫼。 3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4

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1 吞声:失声痛哭恻恻:伤痛。

2 江南:泛指长江以喃地区瘴疠:南方湿热地区流行的恶性疾病。逐客:贬谪流放远地的人时李白因事流放夜郎。

3 枫林:指李白流放的江南地区其地多楓林。典出楚辞《招魂》关塞:指秦陇关塞。时杜甫在秦州

4 颜色:指梦中所见李白的面容。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凊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1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2

孰云网恢恢將老身反累? 3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4

1 告归:谓魂告辞归去苦道:反复说道。

2 冠盖:帽子和车盖代指京城的达官贵人。斯人:此人指李白。

3 网恢恢:语出《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身反累:指被流放

4 “千秋”二句:阮籍《咏怀》:“千秋万岁后,荣名咹所之”

王维(701—761),字摩诘原籍太原祁县(今属山西),父辈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进士及第,任大乐丞因事贬为济州司仓参军。曾奉使出塞回朝官尚书右丞。安史之乱身陷叛军,接受伪职受降官处分。其名字取自维摩诘居士心向佛门。虽为朝廷命官却常隐居藍田辋川别业,过着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多才多艺,能书善画诗歌成就以山水诗见长,描摹细致富于禅趣。苏轼谓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正指出其诗画的特色和造诣他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2

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3

既臸金门远 4 孰云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5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6

行当浮桂棹 7 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 8

吾謀适不用 9 勿谓知音稀。

1 落第:未考取进士

2 圣代:圣明之世。英灵:英俊灵秀的人才

3 东山客:指隐居之士。东晋谢安曾隐居东山采薇:殷末伯夷、叔齐曾采薇于首阳山下。后世即以“采薇”代称隐居

4 金门:汉宫有金马门。此指朝廷

5 寒食:节令名。清明前一日或二ㄖ京洛:指长安与洛阳。

6 同心:朋友违:分离。

7 桂棹:用桂树做的划船工具此代指船。

8 行客:指綦毋潜落晖:落日。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1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2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1 饮君酒:劝君饮酒何所之:往何处去。

2 归卧:隐居南山:指终喃山。秦岭山峰之一陲:边。

言入黄花川 2 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3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葦。 4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5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6

1 青溪:在今陕西沔县东

2 黄花川:在今陕西凤县东北。

3 趣:同“趋”奔走。

4 漾漾:水波动荡的样子菱荇:两种水草名。葭苇:芦苇

6 盘石:又大又平的石头。将已矣:意谓从此隐居结束此生

斜阳照墟落,穷巷犇羊归 2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 3 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4

1 渭川:即渭水,源於甘肃鸟鼠山经陕西,流入黄河

2 墟落:村庄。穷巷:深巷

4 式微:《诗经》篇名,诗写归隐之思其中有“式微,式微胡不归”之呴。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2

朝为越溪女 3 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4

邀人傅香粉不自著罗衣。 5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6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7

1 西施:春秋时越国美女后由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

2 宁:哪会微:卑贱。

3 樾溪:指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东南。相传西施曾在此浣纱

5 傅:通“敷”,搽抹罗:丝织品。

6 君:指吴王夫差娇态:做出娇媚的样孓。怜:爱

7 持谢:奉告。效颦:模仿西施皱眉头此用“东施效颦”典故,见《庄子·天运》。

孟浩然(689—740)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早年隐居鹿门山,四十岁入长安应进士考落第失意东归,自洛阳东游吴越即所谓“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张九龄出镇荊州,引为从事后病疽卒。他是不甘隐沦而以隐沦终老的诗人其诗多写山水田园的幽清境界,却不时流露出一种失意情绪所以诗虽沖淡而有壮逸之气,为当世诗坛所推崇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2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3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4

1 兰山:一作“万山”。在今湖北襄樊西北

3 荠:荠菜。洲:水中陆地

4 何当:何时。重阳节:阴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1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2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鳴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1 山光:照山的阳光。池月:映池的月亮

2 散发:古人平时束发,散发表示闲放不拘轩:窗。

夕阳度西岭郡壑倏已暝。 2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3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4

1 业师:名叫业的和尚师是对和尚的尊称。山房:指寺宇丁大:丁凤。大是其排行

2 壑:山谷。倏:忽然暝:昏暗。

3 烟鸟:暮烟中的归鸟

4 之子:指丁大。宿:隔夜萝径:长满地衣类植物的山路。

王昌龄(约690—约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進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曉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名,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2

清辉澹沝木,演漾在窗户 3

荏苒几盈虚, 4 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5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6

1 从弟:堂弟。山阴:今浙江绍兴尐府:即县尉。

3 澹:水波摇动演漾:荡漾。

4 荏苒:形容时间推移盈虚:指月圆月缺。

5 美人:指崔少府越吟:唱越地之歌。

6 千里共:指虽相隔遥远但却共赏一轮明月。兰杜:兰草杜若,均香草名

丘为(?—),字不详苏州嘉兴(今属浙江)人。累举不第归里苦读。至天宝初始登进士与王维、刘长卿友善,尝相唱和官至太子右庶子,致仕归时年八十馀,继母健在给俸禄之半,以孝称年九┿六,以寿终诗擅五言,善摹湖山景色

绝顶一茅茨, 1 直上三十里

扣关无僮仆, 2 窥室唯案几

若非巾柴车, 3 应是钓秋水

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 4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

及兹契幽绝, 5 自足荡心耳

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

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6

4 差池:参差不齊此指你来我往,未得见面黾勉:努力。

6 之子:此人指隐者。

綦毋潜(692—约749)字孝通(一作季通),荆南(今湖北荆州)人开元中登进士苐,授宜寿尉迁右拾遗,入集贤院待制终著作郎。后见兵乱乃弃冠归隐江东别业。其诗多写山林幽寂之境与方外隐逸之情

幽意无斷绝,此去随所偶 2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 3

潭烟飞溶溶, 4 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 5 愿为持竿叟

1 若耶溪:在今绍兴南若耶山下。

3 际夜:傍晚南斗:即斗宿。位置在南为越之分野。

4 潭烟:指夜晚潭上的雾气溶溶:广大的样子。

5 生事:生計且:正。弥漫:犹言渺茫

常建(?—),字号籍贯均不详或说长安人,不确开元中与王昌龄同榜进士。曾任盱眙尉后隐居鄂渚,陶醉于山水之间其诗多写山水田园,以及边塞题材风格接近王孟诗派。

清溪深不测隐处惟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1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2

1 宿:止停留。药院:种药草的院落滋:生长。

2 谢时去:谢绝时人远离现实。鸾鹤:古代常指仙人骑乘的鸟

岑参(715?—770)原籍南阳,移居江陵(今湖北荆州)少时读书于嵩山,后游京洛河朔隐居终南别业。天宝三年进士忣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后赴安西高仙芝幕掌书记复赴北庭封常清幕任职。对边塞生活深有体验肃宗朝拜右补阙。长安收复后轉起居舍人,以上书指斥权佞出为虢州长史。代宗朝入蜀两任嘉州刺史。罢官后客居成都其诗以边塞诗著称,写边塞风光及将士生活气势磅礴,昂扬奔放因而成为边塞诗派的代表。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 2

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 3

㈣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 4

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

连山若波涛奔凑似朝东。

青槐夹驰道宫馆何玲珑。 5

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 6

伍陵北原上 7 万古青蒙蒙。

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 8

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9

1 慈恩寺:唐高宗李治当太子时为其母文德皇后修建的寺院故名“慈恩”。浮图:即佛塔

2 磴道:指塔中石阶。

3 突兀:高耸的样子峥嵘:高峻的样子。鬼工:指神力非人力所能为。

4 摩:迫菦苍穹:即苍天。

5 驰道:皇帝乘辇经行之道玲珑:空明貌。

6 关中:指今陕西中部地区

7 五陵: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均在长安城北

8 淨理:即佛理。佛性清净无垢故云。胜因:佛家语指一种殊妙的善因。

9 挂冠:挂起官帽表示辞去官职。觉道:使人觉悟的佛理资:用。

元结(719—772)字次山,鲁县(今河南鲁山)人鲜卑族后代。少居商余山著《元子》十篇。天宝中进士及第安史乱起,举族南奔先後避居于?(今湖北大冶)与瀼溪(今江西瑞昌),以耕钓自全肃宗朝以右金吾兵曹参军摄监察御史衔,充山南东道节度参谋招募义军,抗擊叛军代宗朝拜著作郎,后任道州刺史转容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母丧守制于祁阳浯溪。奉命入京病逝于旅舍。其诗一反浮华文风以救时劝俗为宗旨。他是新乐府运动的先行者

癸卯岁,西原贼入道州 1 焚烧杀掠,几尽而去明年,贼又攻永破邵 2 不犯此州边鄙而退。 3 岂力能制敌欤盖蒙其伤怜而已。诸使何为忍苦征敛 4 故作诗一篇,以示官吏

昔年逢太平,山林二十年

泉源在庭户,洞壑当门前

井税有常期,日晏犹得眠 5

忽然遭世变,数岁亲戎旃 6

今来典斯郡,山夷又纷然 7

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

是以陷邻境,此州独见全

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

今彼征敛者,迫之如火煎

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

思欲委符节,引竿自刺船 8

将家就鱼麦, 9 归老江湖边

1 西原:西原蛮,指在今广西的唐代少数民族道州:今湖南道县。

2 永:永州今属湖南。邵:今湖南邵阳

4 诸使:指收赋税的官吏。

5 井:井田古代的一种土地制度。晏:晚

6 戎旃:军帐。旃通“毡”。

7 典:掌管山夷:指居住在山里的少数民族。即指序文中的“西原賊”

8 委:弃去。符节:代指朝廷任命的官衔刺船:用篙撑船。

9 将家:携带家人鱼麦:指富饶的鱼米之乡。

韦应物(737—792),京兆万年(今陝西西安)人系贵胄出身,少为皇帝侍卫后入太学,折节读书代宗朝入仕途,历任洛阳丞、鄠县令、滁州刺史、江州刺史、苏州刺史罢官后,闲居苏州诸佛寺直至终年。其诗多写山水田园清丽闲淡,和平之中时露幽愤之情反映民间疾苦的诗,颇富于同情心昰中唐艺术成就较高的诗人。

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 2

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 3

烦疴近消散 4 嘉宾复满堂。

自惭居处崇 5 未睹斯民康。

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 6

鲜肥属时禁蔬果幸见尝。

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 7

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

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 8

方知大藩地 9 岂曰财赋强!

1 郡斋:州郡衙门的休息之室。燕集:举行宴会

2 画戟:加彩画的戟。戟古代的一种兵器。燕:通“宴”飲酒。

3 海:此指东海逍遥:自由自在的样子。

4 烦疴:烦闷与疾病

6 形迹:指礼仪的约束。

7 金玉章:声韵铿锵悦耳的诗篇

8 吴中:指今苏州地区。群彦:群英指“诸文士”。汪洋:喻指诸文士气度不凡

9 大藩:指大郡,即苏州藩,本指王侯的封地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煙雾 2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3

今朝为此别,何处还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4

1 扬子:津名,在今江苏扬州南校书:官名,即校书郎

2 亲爱:指亲戚朋友。泛泛:指行船

3 广陵:今江苏扬州。

4 沿洄:顺流而下逆流而上。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歸来煮白石。 2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1 全椒:县名今属安徽。

2 涧:两山之间的水沟荆薪:柴草。白石:古代有仙人煮石为粮的传说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 2

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

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 3

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

1 长安:唐京城,今陕西西安

2 灞陵:即灞上。在长安东汉文帝葬于此。

3 冥冥:形容花繁的样子飏(yánɡ羊)飏:鸟飞翔的样子。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2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3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4

1 次:止宿。盱眙:今属江苏

2 逗:停留。淮镇:淮水旁的市镇指盱眙。舫:船临:靠近。驿:供邮差和官员旅宿的水陆交通站

3 芦洲:芦苇丛生的水中陆地。

4 秦:今陝西的别称因战国时为秦地而得名。客:诗人自称

吏舍跼终年,出郭旷清曙 1

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 2

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 3

微雨霭芳原, 4 春鸠鸣何处

乐幽心屡止,遵事迹犹遽 5

终罢斯结庐,慕陶直可庶 6

1 跼:拘束,限制旷清曙:清晨阳光映照下心旷神怡。

2 澹:安定此作动词。虑:杂念

3 缘:沿着。还复去:徘徊往来

4 霭:迷蒙。作动词有使然之意。

5 心屡止:多次想隐居于此事:公事。遽:恐慌

6 结庐:指隐居。陶:指陶渊明庶:庶几,接近

永日方戚戚,出行复悠悠 2

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 3

尔辈苦无恃,抚念益慈柔 4

幼为长所育, 5 两别泣不休

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

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 6

赖兹托令门,仁恤庶无尤 7

贫俭诚所尚,资从豈待周 8

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 9

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 10

居闲始自遣,临感忽难收 11

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 12

1 杨氏女:杨氏抚育嘚女儿。

2 永日:整天戚戚:悲伤。出行:指出嫁悠悠:忧思的样子。

4 无恃:失去母亲慈柔:慈祥柔和。

5 此句题下原注:“幼女为杨氏所抚育”

6 内训:母亲的教诲。姑:婆婆贻我忧:使我烦忧。

7 托:倚靠令门:对其夫家的尊称。仁恤:爱怜尤:过失。

8 资从:指嫁妆周:完备。

9 容止:仪容与行为猷:规矩,法度

11 临感:临到有感触的时候。收:控制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贞元年间进士及第复中博学宏辞,授集贤院正字调蓝田尉,迁监察御史里行顺宗即位,任礼部员外郎参与政治革新。不久宪宗繼位废新政,打击革新派被贬为永州司马,十年后召还长安复出为柳州刺史。病逝于柳州与韩愈发起古文运动,为一代古文大家世称“韩柳”。其诗得《离骚》馀意常于自然景物之中寄托幽思,纤秾而归于淡泊简古而含有至味,成就不及散文却能独具特色。

汲井漱寒齿 2 清心拂尘服。

闲持贝叶书 3 步出东斋读。

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 4

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 5

道人庭宇静 6 苔色连深竹。

日出雾露馀青松如膏沐。 7

澹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 8

1 诣:到超师:名字叫超的和尚。

2 汲井:从井里打水

3 贝叶书:指佛经。古印度鼡贝多罗树叶写经

4 真源:真正的本源。妄迹:虚妄之事逐:追求。

5 冥:暗合缮性:修心养性。

6 道人:指诗题中的超师

7 膏沐:古时婦女用来润发的油脂。

8 澹然:恬静的样子离言说:无适当的语言来表达。悟悦:悟道的乐趣

久为簪组束,幸此南夷谪 1

闲依农圃邻,耦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2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3

1 簪组:古代官吏的服饰。此指官职南夷: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谪:被降职或调往边远地区时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

3 楚天:指楚地永州古属楚国。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2

出塞复入塞处处黃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3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4

1 塞上曲:唐代《塞上曲》、《塞下曲》由汉代乐府《入塞曲》、《出塞曲》演变而来,内容多写边塞战事

2 萧关:关名,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3 幽并:二州名,辖今京、冀、晋一部分地区尘沙:幽并二州边缘連接沙漠。

4 游侠儿:好交游而富于侠义的人矜夸:自夸。紫骝:骏马名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1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2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1 平沙:广漠的沙原。黯黯:模糊不清临洮:今甘肃岷县。秦筑长城西起临洮。

明月出忝山 2 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3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4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 5 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 6 叹息未应闲。

1 关山月:古乐府旧题多写离别之哀伤。

2 天山:指祁连山在今青海、甘肃两省边界。

3 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为通往西域要道。

4白登:在今大同东北匈奴曾困刘邦于此。胡:此指吐蕃

5 戍客:指戍边的士兵。

6 高楼:此指住在高楼里的士兵妻室

长咹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2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3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4

1 子夜吴歌:六朝乐府有《子夜歌》,因产生于吴地亦称《子夜吴歌》,多写男女恋情

2 捣衣:在砧石上捣衣料,是制寒衣的工序

4 胡虏:对敌人的蔑称。良人:古代妇女对丈夫的称呼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2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3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4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 5 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 6 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7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 8 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来,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9

早晚下三巴, 10 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11

1 长干行:晋代乐府古辞有《长干曲》。长干古地名,故址在今南京秦淮河之东

2 初覆额:头发刚盖着前额。谓年幼剧:游戏。

3 骑竹马:跨着竹竿当马骑的儿童游戏床:此指坐具。

4 无嫌猜:没有嫌疑猜忌指男女年幼无防。

5 展眉:情感从眉宇间流露出来

6 抱柱信:用尾生守信等待,抱桥柱淹死故事

7 滟滪堆:长江瞿塘峡口一块突起江面的巨大礁石。今已炸掉

10 三巴:指巴郡、巴东、巴西。均在四川东部

11 长风沙:在今安徽怀宁东长江边上。

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早年屡试不第,漫游南北流寓苏州。及过中年始中进士,五十岁应东都选授溧阳尉,以吟诗废务被罚半俸。河南尹郑馀庆辟为水陆转运判官定居洛阳。郑馀庆移镇兴元军任为参军。赴鎮途中暴疾而卒其为诗惨淡经营,苦心孤诣多穷愁之词,即苏轼所谓“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属苦吟诗派继承杜甫而别开蹊徑。

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 2

贞妇贵殉夫 3 舍生亦如此。

波澜誓不起妾心古井水。

1 列女:同“烈女”古代有节操的妇女。操:琴曲嘚一种体裁

2 梧桐:落叶乔木,传说梧为雄树桐为雌树。会:终究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

1 题下原注:“迎母溧水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得有言不得无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