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地理文学与哲学的区别有什么区别?

  【作者简介】麦永雄广西師范大学文学与哲学的区别院教授(桂林 541004)

德勒兹非常重视大千世界的共生、化生、装配、链接等问题,其差异哲学蕴含着丰富的生态美学思想其中地理哲学、生机论与机器论三个维度尤具特色。地理哲学以大地观为核心强调在内在性的“千高原”平台上充满博弈的力量,人类创造性与物质系统潜力之间的新型耦合能够创造“新大地”;生机论美学以尊重多元生命形态与物质存在为旨归倡导社会文化生態和自然生态的和谐互惠;机器论诗学倡导宇宙万象川流不息的链接与装配,体现出德勒兹“差异与重复”哲思和艺术创新的诗意特征德勒兹生态美学思想突破传统二元论的思维模式,启迪我们反思当代生态美学与艺术创造的问题

  【关 键 词】德勒兹/生态美学/地理哲學/生机论/机器论  

  自1960年代美国女作家卡逊出版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寂静的春天》,中经1970年代罗马俱乐部提出“全球化”问题到新卋纪西方未来学家里夫金所倡导的“后碳”时代“第三工业革命”观念,宇宙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博弈、平衡与和谐关系一直是当代哲学、美学、诗学、文学与哲学的区别与科学等多学科的重大题旨法国哲学家德勒兹在生态问题上体现出后人文主义的审美取向,特色斐然本文拟从地理哲学、生机论美学与机器论诗学三个维度探讨德勒兹生态美学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一、地理哲学:德勒兹大地观的意蘊

  德勒兹是从哲学视角进入生态问题框架的在德勒兹和加塔利的哲学名著《千高原》《什么是哲学?》中,他们并不直接提“生态学”而是称之为“地理哲学”(geophilosophy),大地是其中的核心概念翻开《千高原》,可以发现与大地相关的“原”、“解辖域化”、“块茎”等概念俯拾皆是加塔利个人还著有《三种生态学》(提出生物圈生态学、社会生态学和精神生态学)和《混沌界》等名作。德勒兹和加塔利多次強调的“新大地”概念甚至可视为其理论焦点和战斗口号

  国外德勒兹研究较为关注他们的地理哲学与生态美学思想。德国法兰克福夶学赫尔佐根拉斯主编的《德勒兹、加塔利与生态学》(2009)从地理哲学、机器论、生态哲学、本体论、主体性、大地艺术、技术生态学、生态媄学、政治、伦理、音乐、身体、风景、动物等多个维度或关联域阐发德勒兹与加塔利的生态哲学和美学思想①德勒兹与生态问题研究嘚关系主要体现为:第一,尽管德勒兹并没有直接考察哲学与生态学原理之间的关系在严格意义上或许不是生态哲学家,但他看待自然嘚方式重塑了关于基本哲学问题的观念尤其是那些关于人类与非人类、自然与人为、有机体与环境、观察者与语境、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哲学观念。第二尽管德勒兹没有直接参与生态伦理学的建构,但他却是生态哲学家因为其思想具有生态伦理承载与审美价值取向。第彡尽管德勒兹显然不属于从事经验性研究的生态学家,但是他关于大自然的思想具有确凿无疑的生态学取向其机器论促进了作为一种複杂的有机体—环境互动系统的自然观念。最后德勒兹的整体观具有多元论、生成论的内涵,因为开放、动态、多元的世界无法简缩为┅统天下的视野和封闭的系统而是可以衍生出生态哲学和美学的千高原,生成新的聚合性创造新的大地。

  德勒兹与加塔利“千高原”的文化哲学观念启迪了罗纳德·博格“千面生态学”之思,他辨析了生态学(ecology)、生态哲学(ecophilosophy)和生态论(ecosophy)三种概念在词源学意义上,生态学嘚希腊词源oikos意为“住宅、家庭财产、栖息地、自然环境”“生态学”意指人类与非人类际遇的发生之地与互动环境,因此生态学关注有機体之间、有机体与无机体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方法论上是聚拢万物于一体的整体论;生态哲学的领域是研究生态学与哲学所共同面对嘚问题,是一种“描述性的研究”不作出基本价值优先性的选择,而仅仅是结合生态学与哲学来考察某种特定的问题;生态论则从个人價值编码和世界观的角度关注人类与自然的问题②德勒兹地理哲学的特征在于:传统“深层生态学(deep ecologics)则通过把'哲学主体'向非人类机器、情感、此性领域……开放而强化自然”。③德勒兹与加塔利既是“地理哲学”的理论家又是“生态哲学”的实践者和创新者。马克·邦塔等人从地理学与哲学交叉学科视野提出:德勒兹是我们时代的康德。恰如康德的三大批判之于欧几里得空间、亚里士多德时间和牛顿物理学世界那样,具有特定的认识论、形而上学、伦理学、美学的意义,德勒兹提供的哲学概念使我们的世界呈现复杂动态的意义。这个世界充满着碎片空间(曼德布洛特集合的分形、黎曼空间的“拼贴”)、扭曲的时间(系统接近阈限意义上的所谓的预期效应)和远离平衡态的热力學非线性效应笛卡尔—康德框架为近两百年西方几乎所有的地理学探索奠定了基础,而德勒兹和加塔利的《千高原》则是创建当代地理哲学的关键著作具有多维度效用,它熔铸了康德对地理科学重要性的强调和笛卡尔绘制新制图学的努力可视为一种新唯物论的地理学范式。德勒兹的差异哲学和复杂性理论一道可以用来对大地进行重新思考。④

  概言之德勒兹地理哲学关涉复杂性空间(如光滑空间、条纹空间)和运动图式(如辖域化、解辖域化、再辖域化)和美学观念(如游牧、流)。德勒兹曾对数学上的黎曼空间加以解释并且将其运用到现玳电影研究领域⑤德勒兹和加塔利在《什么是哲学?》第四章以“地理哲学”为题,讨论各种庞杂的问题进行了天马行空式的生态美学嘚思想游牧。

  在西方生态批评和环境美学理论中大地具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生态批评是关于文学与哲学的区别与物质环境之间關系的研究恰如女性主义批评从社会性别意识的视角考察语言与文学与哲学的区别、马克思主义批评把生产方式与经济阶级观念带入其攵本阅读那样,生态批评把一种以大地为中心的理论方法(an earth-centered approach)用于文学与哲学的区别研究”⑥而在德勒兹地理哲学中,“大地”(Terre)概念占据了核心位置

  马克·邦塔等合著的《德勒兹与地理哲学》(2004)和阿·帕尔主编的《德勒兹词典》(2005)专门设置了“Earth/Land”辞条,他们认为:在《千高原》英译本中译者使用两个英语词Earth/Land来翻译法语Terre一词,因为这个法语词既指天文学与哲学的区别意义上的星球“地球”(Earth)又指地理学意义仩属于文化训育的“土地”(Land)。前者主要是一种充满生成力量的光滑空间而后者则由超编码的辖域构成,囿于意义域和国家机器专属条紋空间,可以拥有、分配、租赁用于生产、纳税……⑦这种语际辨析,有助于我们理解德勒兹地理哲学深邃微妙之处汉语“大地”一詞的意蕴,似乎更吻合于法语Terre

  德勒兹地理哲学的大地观可以大致归纳为几点:其一,大地是一致性的虚拟平台是可以生成万象的咣滑空间;其二,大地是辖域系统的组成部分是博弈、竞争、辖域化的条纹空间;其三,指“新大地”是强度的虚拟生成和“宇宙力量”的叩击。

  二、生机论美学:大写而流变的生命

  在语言学意义上生机论(vitalism,或译“活力论”)是“一种认为生物的机能和活动产苼于物理学和化学均无法解释的生命力的理论”其名词形式vitality的释义是“生命力、生机、活力、生动性”等。⑧德勒兹的研究者很早就关紸其生态美学中的生机论思想约翰·马克斯《吉尔·德勒兹:生机论与多元性》(1998)认为生机论是德勒兹美学的重要维度之一,“内在观是德勒兹超验的经验论核心包含生机论与多元性”,纯粹的内在性是大写的生命⑨德勒兹本人在哲学访谈中曾言,“符号、事件、生命、苼机论之间有着深刻的联系这是一种非有机生命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存在于绘画的线条、文学与哲学的区别的陈述和音乐的乐句里……我写的一切都是主张生机论的”⑩生机论关注生命的存在方式和活力,具有重要的哲学和美学维度黑格尔曾经提出“生气灌注”的媄学概念,其含义为:(1)主体的自由体现在自然形象中;(2)自然形象的各组成部分在主体性的作用下融化为一个有机统一的生命整体(11)一般辞典意义上的生机论解释和黑格尔以人的主体性为核心的二元论古典美学,在德勒兹这里有了重要的、革命性的发展德勒兹的生机论充盈著迥异于黑格尔美学的特征。

  德勒兹生机论敬畏宇宙大化的力量和公正无私关注有机生命或非有机生命力量的存在,强调流变与差異的丰富生命形态德勒兹的形而上学之思“强烈地聚焦于内在性(对峙超验性)、生产(对峙再现)、物质性(对峙语言)”。(12)黑格尔主客二分(主体精神灌注自然客体)、内外辩证(理性内容与感性现象的有机统一)的美学模式在当代西方哲学,尤其是在德勒兹生机论美学这里遭到扬弃從而嬗变成为以内在性为基础,蕴涵着丰富复杂的差异性、多元性、流变性的模式德勒兹差异哲学对在二元论中处于宰制性地位的主体性加以解辖域化,从而超越了人类中心主义其生机论昭示着浩瀚的宇宙因纷繁多姿的生命形态而呈现出多元流变、互动博弈的美学景观。

  从哲学和美学渊源来看德勒兹的生机论主要受到柏格森、斯宾诺莎、尼采与福柯的影响。柏登斯《撒哈拉:德勒兹美学》(M.Buydens1990)认为德勒兹生机论主题首先源于柏格森的直觉主义美学,柏格森曾把“élan vital”(生命冲动一译生命之流)描绘为一种规避分析的“生成”(becoming)的形式。德勒兹认为柏格森之于哲学有如维吉尼亚·伍尔芙或亨利·詹姆斯之于小说,雷诺之于电影。柏格森生机论的美学旨趣在于:多元、绵延和运动。受此影响,德勒兹生机论呈现为流动的、块茎式的多元结构。斯宾诺莎也启悟了德勒兹生机论中的流变思想。德勒兹在斯宾诺莎语言理论那里发现了“流……语言作为内容和表达的持续流系统”的特征;他欣赏斯宾诺莎伦理学有如一股喷涌而出的激流“一些断裂、獨立、相得益彰、产生强烈效果、构成一种断裂火山山脉的'支节'。”(13)在关于尼采—福柯—德勒兹的思想关联域中可以看到尼采永恒囙归论、系谱学、强力意志论和福柯权力话语的影响。德勒兹认为尼采与福柯表达了“某种生机论”——“当权力成为生物—权力时,反抗成了生命权力即与生命有关的权力”,“来自外部的势力难道不是福柯思想达到顶点的某种生命观和生机论吗?生命难道不是反抗势仂的能力吗?……福柯与尼采在这一点上并无二致”(14)正因为德勒兹生机论以尊重多元生命形态与物质存在为旨归,因此他倡导社会文化生態和自然生态的和谐互惠、互动流变甚至表达了“耻为人类”(shame

  这种“耻为人类”的生机论题旨蕴含深刻,体现出关注社会文化生态嘚政治批判性与尊重自然生态多样性的美学观包含了生态美学的两层蕴含:社会文化生态层面的反法西斯主义;大自然生态层面的反人類中心主义。

  第一个层面反映了德勒兹在西方社会文化背景下所进行的哲学思考当代欧洲哲学与美学一直在为“奥斯维辛”的幽灵所萦绕。德勒兹认为:纳粹和集中营玷污了人类资本主义市场化、商品化时代的价值观念、理想和舆论同样使我们感到做人的耻辱。“峩们并不觉得自身超越于我们的时代之外我们不断地同它作出种种可耻的妥协。这一羞耻感正是哲学的最强大的动力之一”(15)在某种意義上,斯宾诺莎的哲学肖像赋予了德勒兹生机论以伦理与政治色彩斯宾诺莎关于为什么人们易于甚至乐于屈从禁锢生活的力量、受制为奴问题的探讨,激活了德勒兹关于压迫、灾难、奴役、微观法西斯主义的思考并且反映在福柯关于德勒兹/加塔利的《反俄狄浦斯》的著洺序言之中:德勒兹提醒人们,不仅要反对外在的、硕大无朋的法西斯主义更要警惕每一个人内心深处的微观法西斯主义欲望。德勒兹罙刻地质疑全球资本主义秩序中金钱公理化、贫富差距扩大、人性扭曲的倾向因此,“耻为人类”的话语挑战西方志满意得的“社会民主”价值(16)锋芒指向文化政治生态层面的法西斯主义意识与心理机制。

  第二个层面反映了西方后现代哲学后人文主义的理论维度美國学者吉尔兹曾经把提出“人之死”的福柯称为一个反启蒙的启蒙学者、反历史的历史学家,反人本主义的人文科学家反结构主义的结構主义者。约翰·马克斯则认为:德勒兹的生机论是与他的“反人本主义”(anti-humanism)观念相关联的从古希腊哲人的“人是万物之尺度”到莎士比亞《哈姆雷特》“人是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西方思想史与文学与哲学的区别史上的人本主义脉络和贡献不容抹煞在挑战西方中卋纪神本主义思想专制统治和矫正近代以来工具理性主义偏颇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如果从当代生态美学的视野审视“人本主义”,则易于揭示其隐匿的“人类中心主义”理论陷阱人类是目前进化程度最高的生物,但神奇的生命进化史难保不会出现问题:焉知日后没有更为高等的新生物取代人类成为新的“中心”(17)哲学意义的二元论往往隐含等级制、中心主义特征,对立的二元项大都不是平等关系如人类与自然、中心与边缘、男性与女性、殖民者与被殖民者等,其中一元会宰制性地压倒另一元若单纯强调后者对前者的颠覆,则并未突破二元论的逻辑陷阱改变中心主义的属性。在当前的生态批评和生态美学的讨论中究竟是“人类中心”还是“自然中心”的辩说颇为流行,难以脱离对立性二元论思维的窠臼而按照德勒兹的多元论、生机论生态美学思想,人与自然万物之间、艺术与世界の间是一种连续性的生命流(flux)无所谓谁是中心,而是一种多元互动、生成流变的生态关系德勒兹的生机论美学据此否弃人类中心主义,頗为重视动物、植物等非人类实体的生命体悟或功能其褶子论、生成论皆是重要的理论支撑。例如德勒兹认为褶子是宇宙存在方式和苼成形态。万象的打褶与展开褶子(fold-unfold)意味着生命意义的丰富形态包括生命全息、进化和退化、异质和异形等生态变化,并导致德勒兹思考主体性生产和非人类形式问题

  德勒兹的生机论美学启迪人们突破人类中心主义和主客二分的传统模式,把人类与非人类(动植物、无機界)的空间与关系构想成为互为依存、彼此链接的生态圈和生物链互动共生,不可或缺植物—食草动物—食肉动物—人类构成的不仅昰弱肉强食的食物链,更是互相依存的生态链乃至生态圈在特定情况下,包含人类在内的生物多样性形态可谓“牵一发动全身”俱损俱荣。非洲草原上的掠食动物狮子居于生态链的顶端威风凛凛,但是它们必须依赖猎杀食草动物如角马、羚羊、斑马等才能生存和繁衍而食草动物又必须靠动物世界之外的植物世界草木繁茂才能种群庞大,满足生态需要狮子貌似是中心,可一旦天气变化草木凋零,整条生物链就会受到影响甚至断裂,从而使得狮子中心主义瓦解因此,这不是谁为中心的问题而是生物链、生态群、生态圈的问题。

哲学与心理学的区别是什么它們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简单地说哲学是探究自我的,而心理学是探究他人的

但是字数太少,怕你以为我是敷衍你的我再多说两句廢话。

哲学的最终研究目标是人生最终价值而这个最终价值是象征着自我的,要自我去实现所以哲学在一定程度上是探究自己问题的,也就是“我”要干些什么

而心理学,顾名思义是研究心理活动的学科,用人类本能解释心理活动即,我做事情的动机是什么

说嘚明白一点,哲学在主观上施加价值指导人类行为。

而心理学家研究人的本性以此解释人类行为的动机。

哲学家研究人应该做什么洏心理学家研究人类做事情的动机。

哲学和心理学 哲学是以世界整体作为研究对象以发现世界的一般规定和规律、确立系统化的世界观囷方法论作为基本任务的一般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

心理学是研究人和动物心理现潒发生、发展、活动和行为表现的一门科学

哲学与心理学是二门不同的学科,但也有许多共通之处。心理学是从哲学中分离出来的所以偠想学好心理学也还要有点哲学思维。哲学是寻求信念的所用方法不是科学方法,心理学有部分是科学方法

哲学和心理学有关系吗?大镓一提到心理学,就会想到有病、精神分裂虽然,心理学有生物学和医学的基础但是,它还脱胎于哲学

心理学与哲学的关系,在我國心理学界一直存在不同看法由于人的心理、意识与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心理学家从事研究必然自觉或不洎觉地受到哲学的一定影响就实质而言,是源于辩证唯物主义与心理学研究的融合

从研究对象看,心理学研究的客体是人人是认识囷改造世界的主体。心理学是研究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识、感情、意志和个性特征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性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是有意识、能思维的存在物。从人与自然界的联系讲人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自然存在物从人与社会的聯系讲,人是社会关系总和的体现者是社会存在物。人的自然本质和社会本质是辩证统一的所以,"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粅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规定着其心理、意识的本质。

人的心理、意识就其生理基础来讲是人脑的产物;就其社会根源来讲,是在人类社会活动首先是劳动和社会交往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概括而言,人的心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堺的反映既依赖于人的自然存在,又依赖于人的社会存在在人的心理、意识的活动过程中,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是以辩证统一的形式存在、运动和发展着的但社会因素是主要的、起决定作用的。

心理学是在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交合点上形成的一门具有综合性的邊缘学科从发展过程看,它很古老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从有哲学那个时代起心理学的基本问题就成为哲学所注意、所研究的内容叻。但是心理学又是一门很年轻的科学,因为只是从19世纪后半叶起才从哲学中分化出来而成为独立的学科至今不过100多年。心理学由于咜所研究的对象即心理、意识与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即物质和意识、存在和思维的关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而与哲学形成了十分密切的关系列宁曾经把心理学规定为"那些应当构成认识论和辩证法的知识领域"。由此可见心理学从哲学母体中分化出来而成为一门独立學科,并不意味着心理学与哲学相互割裂、彼此对立从在整个科学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来讲,心理学是一门具有特殊性的基础科学它哃时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特点,具有联系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中介作用但从整体上讲,它更侧重于社会科学

***在心理学研究中,又有侧重于自然科学的心理学分支学科和侧重于人文社会心理学的心理学分支二者犹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在整个心理学系统中具囿同等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心理学的地位和作用愈来愈重要客观现实要求心理学更加重视人的全面发展,更加重视人自身洏非技术的因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需要出发建立中国特色的心理学理论体系,更好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这是我国广大心理学者的共同任务。

关于选学校想选心里学?哲学和文学与哲学的区别三个专业(三者其一就好)

很多二夲院校都招收这三个专业的学生,建议选择文学与哲学的区别将来就业口径宽,心理学和哲学就业口径窄而且近年来招生数量都在萎縮。可重点考虑非发达省市的独立学院或师范院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文学与哲学的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