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代的文化我们生活的年代

A【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吸收国外法律文明的成果,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说明文化是世界的,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实践具有共性,①适合题意;“建设中国特色的法治体系,绝不能照搬外国法治理念和模式”说明文化是民族的,不同国家之间经济、政治等方面的情况不一样,③适合题意;②④是正确对待传统文化,说法正确但不适合材料主旨,故本题答案选A。考点: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学年湖北宜昌一中高三上学期训练卷四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单选题
“资源诅咒”是一个经济学术语,指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或地区固过度依赖资源而导致经济落后的现象。国家发展需要自然资源,但也要避免“资源诅咒”。一个国家要摆脱“资源诅咒”,应该(
)①进行技术创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②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实现资本全球化③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的转型升级④弱化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职责和作用A.①②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学年黑龙江绥化市三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单选题
财政是国家履行职能的物质基础。为应对物价上涨,我国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对优抚对象、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发放价格临时补贴。这体现出财政可以(
)A.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B.有效抑制物价上涨C.有效调节资源配置
D.促进公平、改善人民生活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学年河南焦作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单选题
2014年《国家人文历史》杂志刊登过一组百年来中国人表情的老照片:清末的麻木和沮丧,民国的希冀和迷茫,新中国的亢奋和激昂,改革时代的自信和飞扬……哲人说:“世间一切,尽在脸上。”透过国人表情这个独特的时代记录仪,我们感受国家的发展变化更为真切。这说明(
)①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③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④社会意识的性质是由给社会的上层建筑决定的A.①②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学年江苏宿迁市高三下学期开学联考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2014年,一个新的名词正为越来越多人所熟悉——“新常态”。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新常态之“常”,意味着相对稳定。这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适宜、结构优化、社会和谐。转入新常态,经济增长将与传统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粗放增长模式基本告别。可以说,“新常态”一半是描述现实,一半又勾画了理想。科学认识“新常态”,更要积极适应“新常态”。2014年,即便面临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中央财政用于民生领域的支出却不减反增。可是,我们每月的工资似乎还不太够用,开销总在增加。从以投资为主导的经济模式转向扩大消费的发展战略,鼓励消费,促进民生,但当消费支出更多了的时候,这样一个新常态,你我适应了吗?李克强总理强调,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需要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政府要给企业松绑,把该做的做起来,把该放的放掉。从给钱、给项目、给政策不好使了到市场主体呼吁 “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应各归其位,这样一个新常态,你我适应了吗?结合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1)运用“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相关知识,阐释新常态“一半是描述现实,一半又勾画了理想”。(6分)(2)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中央财政用于民生领域的支出却不减反增的原因。(4分)(3)综合经济、政治的相关知识,以“如何适应新常态 ”为主题写一篇时事评论。 (8分)要求:①论点紧扣论题,评述全面深入,合乎逻辑。②根据论题要求,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分析、论证。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控制在 300 字以内。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学年广东潮阳南侨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单选题
日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地震造成100多万人受灾、600多人遇难。地震发生后,恒大集团向灾区捐款1000万元现金及200万瓶矿泉水。这些矿泉水(
)A.是商品,因为它有使用价值B.不是商品,因为它有价值C.是商品,因为它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D.不是商品,因为它没有用于交换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学年安徽安庆五校联盟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单选题
“一带一路”是中国和亚洲邻国的共同事业,中国将周边国家作为外交政策的优先方向,践行亲、诚、惠、容的理念,愿意通过互联互通为亚洲邻国提供更多公共产品,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材料表明(
)①我国将在亚洲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②中国和亚洲邻国国家根本利益上的一致③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④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成为时代潮流A.①②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学年黑龙江绥化市三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单选题
我国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后,人民币对美元有所升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会使(
)A.我国出口商品更容易B.同样数量人民币可兑换的美元更少C.来华购物的外国游客增多D.同样数量人民币能进口的商品更多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学年湖北宜昌一中高三上学期训练卷四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告别了高歌猛进,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出现增速下滑、增幅缩小、质量提高的阶段性新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14年前三季度我国及部分地区GDP增速注: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年均增速为10.0%。(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1)请概括材料一的经济信息。(8分)材料二: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迅猛。2014年上半年,电子商务零售交易总额占全社会消费品总额的8.4%。电子商务通过利用微电脑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管理水平,加快了商品流通;将进一步引导企业投资信息网络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促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会促进物流配送、IT服务、即时通讯等行业的发展。(2)根据材料二,从《经济生活》的角度,分析电子商务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作用。(12分)材料三:小微企业在经济转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W市人大代表经过调查走访,在该市人大会上提交了《关于促进小微企业转型升级的建议》,经该市人大讨论通过后,将该议案交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等单位承办。日前,该市人大常委会第二督办组对该建议的实施进行督办,助推小微企业发展。(3)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在助推小微企业发展中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如何发挥作用的?(9分)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互联网文化与传播”论坛:“互联网时代的文化传承与创新”议程
- 嘉兴在线
您所在的位置:
“互联网文化与传播”论坛:“互联网时代的文化传承与创新”议程
&&&&&日 14:41:00&&&&&&&&&&&&&&
“互联网文化与传播”论坛
议题三:互联网时代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12月17日上午8:30-12:00 华美宫 论坛规模 300人
议题总主持人:章勋宏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社会工作局局长
子话题1主持人:王晓辉 中国网总编辑
子话题2主持人:申江婴 新华网副总编辑、移动互联网事业群总经理
子话题3主持人:汪文斌 中国网络电视台董事长
国家网信办副主任任贤良发言。浙江在线记者王坚颖摄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维基百科创始人 吉米·威尔士(王坚颖 摄)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 田进(王坚颖 摄)
以下为全文实录:
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社会工作局局长 章勋宏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参加今天上午这场论坛,我是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社会工作局局长章勋宏,有幸担任本场的主持人。
本议题将研讨如何利用互联网发展的新机遇,加强创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人类文化。今天,将有多位政府官员、国际组织代表、学者和互联网文化事业的实践者,就此和我们一起分享和探讨。
议题由致辞环节和“互联网+”与民族文化、“互联网+”与新媒体融合、“互联网+”与移动视频三个话题对话组成。今天,非常荣幸邀请到了,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任贤良先生、中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田进先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息与传播部知识社会处主任英德拉吉特·班纳吉。我们向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首先,进入致辞环节。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任贤良先生致词。
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任贤良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与大家相聚在风景如画的乌镇。在此,我谨代表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向与会的各位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
在互联网时代,如何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各国都非常关心的问题。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昨天的开幕式致辞的5点主张中特别指出要“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促进交流互鉴”。
在这个时代的起步阶段——传统的门户时期,文字是信息传递的主体;而随着宽带建设的加速,以视频为代表的多媒体越来越成为网络信息的主流,网络信息传播呈现出社交化、碎片化、可视化。网络文化从早期的“正襟危坐”到如今的“随时随地随身”,无往(网)而不胜。
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网络文化近年来随着网络普及也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统计数据表明,中国目前的网络视频、网络音乐、网络文学、网络游戏等用户的规模达4.81亿,同5年前相比增加1亿人;网络文化产业的规模达15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0%;网络原创文学作品超过当代文学纸质媒体发表作品50年的总和。仅网络视频市场规模就达240亿元人民币,累计播放超千亿次。
而就在不久前,我国提出的下一个五年规划建议,明确要实施网络强国战略。习近平主席强调网络强国“要有丰富全面的信息服务,繁荣发展的网络文化”。可以预见,未来五年,随着网络强国的建设,我国网络文化将实现更大发展。
在网络文化与信息科技同步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我们需要冷静地思考,如何更好地促进文化传承和创新。这既需要深刻把握互联网的内在规律,也需要尊重人类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互联网具有开放性、多样性,但决不是不要秩序的自由和毫无节制的个性张扬、非理性的宣泄,其包容和分享也决不是良莠共生、善恶不分。人类文化向上向善的规律总是要求必须倚正才能驱邪、激浊才能扬清。否则,互联网就不可能带来人类进步,即景生情而只能是堕落和毁灭。
在大力发展网络文化、促进文化传承和创新方面,中国作了很多努力。近年来,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与各部门联合开展多种形式的网络文化活动,带动各方共同参与网络文化建设,让网络文化更繁荣、网络空间更清朗。与此同时,针对网络文化领域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问题,我们联合相关部门持续开展“扫黄打非净网”等专项整治行动。在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连续多年的“剑网行动”有效打击和震慑了网络侵权盗版行为。目前,中国政府机关、中央企业三级以上的企业及大中型金融机构软件正版化率达到100%。总之,网络文化的发展环境正越来越好。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在互联网时代,推进文化传承与创新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使命,必须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处理好不同民族文化的关系。对此,中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曾经提出过“费式”社会学定义:“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我们认为,这是文化传承与创新需要秉持的基本原则。为了达成这种美好的愿景,最重要的是坚持以下几点:
第一,文化是多元的,应当运用互联网的力量推动世界文化多样化广泛交流。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和发展了多姿多彩的文化。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绝不是要消灭文化的多样化,而是要在多样化中促进交流,在交流中求同存异,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不同文化之间相互交流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要充分利用这种条件,推动文化交流互鉴,丰富人类文化的色彩。众所周知,在丝绸之路上有一座艺术的宝库——莫高窟。当前,借助互联网科技的发展,8K高分辨率的数字球幕电影《梦幻佛宫》将莫高窟中精美绝伦的壁画和雕塑全方位进行逼真地展现。其中最引人注目的飞天形象,就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成的。
第二,文化是平等的,应当运用互联网的力量推动世界文化平等发展。世界各民族文化没有高低之分,也没有优劣之别。文化发展创新必须打破文化的优劣论,对各种文化秉持平等的态度。历史与现实都证明,傲慢与偏见是文化交流借鉴的最大障碍。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各民族文化提供了相互交流的平等空间。运用互联网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必须坚持文化平等的理念,自觉尊重不同民族文化。中国知名的网络游戏公司完美世界,尝试将中国、欧美、日本等不同国家经典的故事或形象制作成网络文化产品,满足全球不同国家网民的“口味”,这是利用互联网平台促进中外文化平等交流的生动实践。
第三,文化是包容的,应当运用互联网的力量促进世界文化融合发展。融合是文化发展创新的重要方式,而只有相互的包容,文化之间才可以实现融合。互联网时代的文化发展创新,必须弘扬包容精神,消弭文化隔阂,理解个性,尊重差异,和睦相处,推进文化的和谐共生。中美合拍的纪录片《鸟瞰中国》,采用纪实的手法向世界展示中国元素和中国文化。该片除在国家地理频道,就是在美国的国家地理频道和中国的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播出,还同步在腾讯视频播放,短时间内播放量就达到1.3亿,帮助国内的网友重新认识传统,国外的网友对中华文化的关注度也大幅的提高。可以说,全世界的网民借助互联网平台,能够分享彼此的文化之美,自发地开展着文化的网上交流。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为促进互联网时代的文化传承与创新,结合本届大会“互联互通·共享共治——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主题,我们就互联网时代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提出如下建议:
1、以互联网时代为契机,各美其美,推动文化传承焕发新的生命力。作为文化传播的新媒介与新平台,互联网突破了时空限制,塑造了全新的文化景象,为文化的传承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愿与各国一道,促进本民族文化的薪火相传、与时俱进,推动文化在传承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2、以丰富多彩为愿景,美人之美,推动文化的合作与交流。随着互联网越来越全面地融入人类生活,各种文化相互交融的愿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烈。我们应当本着“和而不同”的精神,进一步推动不同文化在网络空间的交流,把外来文化中合理元素嫁接到本土文化的深厚土壤中,并与传统文化精华相结合进而不断丰富本土文化。
3、以网络为平台,美美与共,推动文化成果的共享。互联网的核心是共享。因为共享,互联网正成为信息的海洋、文化的海洋。基于互联网平台喷涌而出的文化产品,如滔滔江河带来绵绵不绝的文化传播。我们愿与各国开展更多的合作,汇聚各自的优秀网络游戏、动漫、影视、文学和知识资源等数字内容,建设网络交流和版权的平台,为各国文化交流开辟新渠道,使互联网成为中国与世界民心交融的新纽带。
4、以文化为载体,携手并进,推动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是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中走到今天,走向明天。世界也是在人类各种文化的交流交融中塑造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今天,“互联互通”的互联网无疑为文化的交流交融提供了更为方便、更为畅通、更为广阔的舞台。我们愿与各国一起,在互联网时代不断推动文化的互学互鉴,在相互理解、紧密合作中不断扩大最大公约数,努力让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和谐、舒畅。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当前,中国正在推进网络强国的建设,使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13亿中国人民。我们坚信,一个更高水平的互联网文化交流,必将更有力地促进人类文化的发展,也将更有利于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让我们本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理念,用共同的心血汗水浇灌出更加绚丽多彩的互联网之花,让互联网文化的芬芳惠及世界更广大的人民。谢谢大家!
谢谢任贤良先生关于多元、平等、包容促进互联网时代文化传承创新的精彩致辞。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中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田进先生致词。
中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田进
尊敬的任贤良副主任,尊敬的英德拉吉特·班纳吉主任,各位嘉宾,各位朋友,我昨天上午听了习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讲很振奋,听了各国嘉宾的发言很有收获。我认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五点主张,为推动世界互联网实现“互联互通、共享共治,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提供了重要的思想遵循。文化多样性,包括文化的多样化传播,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珍贵品质,也是信息时代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显著特征。
近年来,中国运用互联网及各种数字技术,传播民族文化的新探索、新产品不断涌现,许多经典传统文化以网络视听节目和有声读物为新载体,以活灵活现和富有现代气息的方式解读,呈现了新的表现力、生命力,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人们传承和创新文化的想象力、创造力。
网络视听新媒体成为展示我国文化传承与创新最具活力的领域之一。最近10年来,中国网络视听新媒体在与世界的交流互动中迅猛发展,惠及中国的广大人民群众,也为世界网络文化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在中国,网络视听新媒体发展至少呈现四个特征。一是传统媒体通过拥抱新兴媒体实现转型升级,成为网络文化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二是移动音视频服务成为网络新媒体产业新的增长点。中国网民通过手机收看网络视频节目的比例高达76.7%。手机视频用户规模超过3.54亿。三是网络视听内容生产创新越来越强劲。最近一年,新上线原创网络视听节目334万条,占在线视听节目总量的近三分之一。四是产业规模快速增长。目前音视频内容成为互联网流量贡献率最大的应用领域,占70%以上。
各位来宾,朋友们,随着4G应用和普及,尤其是5G时代即将到来,网络视听新媒体正迎来新的发展空间。有研究指出,宽带网络速率未来有可能再提高40倍。届时,网络视听节目生产传播的方式、范围、效率及产品数量都将呈几何倍数增长,更加移动化、泛在化,视听无处不在、无时不在。面向未来,为更好地发挥网络视听新媒体在文化传承和创新方面的作用,我们将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在以下三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也就是三个着力。
第一,着力创新优秀网络视听产品,在信息传播王国,内容永远为王,品质永远是王中王。进入信息海量的互联网时代,尤其需要把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一要创新传承理念。既要传承和采撷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要吸纳和融合现代文明的精华。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引领下发展。在数量规模中追求质量效益,从创作的高原力攀优秀作品的高峰。我们将大力实施网络视听文艺精品战略,推动原创网络视听优秀作品持续涌现。二要创新传播形式。以多样化手段承载多样化文化,以多样化的手法演绎多样化的创造。依托高新科技,丰富互联网文化形态。依托大数据,提供精准化、个性化的互联网文化服务。由我们负责管理的网络视听节目服务领域,将加大力度支持生产适配多屏、跨屏传播的节目类型和适销产品,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三要创新文化体验。互联网对文化传播的一项杰出贡献就是实现了创作生产传播与大众参与的互动。我们要充分发挥新媒体新载体的独特优势,以更快捷、更便捷、更友好方式,赋予用户对网络视听内容消费的更多参与感、更多选择权、更丰富体验,促进优秀作品多渠道传播、多平台展示、多终端推送。
二是着力建设优质网络传播平台。中国政府实施的“三网融合”“宽带中国”等战略,有力地推动了基础信息网络建设。这方面,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一步将重点强化三项措施。一是实施“宽带广电”战略,加快推进广播电视网络双向化、宽带化、智能化建设,加快全国有线网络整合和网络互联互通平台建设。二是实施“广电+”行动,抓紧推进网络视听业务创新和综合信息业务开发。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基础信息网络的优势,坚持以视听业务为核心,在保障提供好基本广播电视节目服务的同时,积极发展高清电视、超高清电视、互动电视、3D电视等新业务新业态。同时,积极发展宽带互联网的接入服务以及相关的业务,促进网络综合效益增长。三是积极推进“三网融合”,促进基础信息网络平等互联、融合发展,积极指导相关企业双向进入,丰富信息消费内容、产品和服务,加快促进融合性业务发展,服务企业、惠及社会、造福人民。
三是着力培育优良网络发展环境。中国政府同各国政府一样,一贯高度重视网络传播内容的安全。我们要创新思路,依法依规对网络视听新媒体行业进行引导、服务和管理。一是完善发展政策。重点是加强网络视听新媒体发展规划,完善网络文化繁荣发展措施,因一部规范版权交易,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对网上网下、不同业态的内容管理统一标准统一尺度,以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二是加强依法管理。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依法政治网络黑客、网络谣言、网络病毒及各种有害视听节目传播,以保护文化安全。三是强化行业自律。指导行业协会通过制定公约、发布倡议、签订责任书等方式,增强社会责任感,以引领互联网行业向上向善的新风尚。
互动百科创始人兼董事长潘海东
刚才王总问的问题,我的简单结论,我们认为百科是文化传承最基础的平台,我没有说最重要的平台。我们这种共同编撰的模式应该是文化传承最独特的方式,绝对是最独特的,没有之一。因为我是理工科出身,刚才方博士是学文科的,方老师讲的很深奥的理论我是讲不了的,但是我可以从数据角度大概做一些诠释。
我是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的“产品狗”,我自己做很多的产品,我对用户的划分分成四种。第一,没有知识没有文化。第二,没有知识有文化。第三,有知识没文化。第四,有知识有文化。分下来以后我认为自己处于有知识没有文化的这一类,我希望能够成为有知识有文化的这一类人。为什么这样讲呢?今天我们互联网大会非常高大上,来的都是腕,走的都是角,确实我们有很多90后、95后的用户们其实没有在现场,但事实上网民绝大部分都是90后、95后,我们讲的很多二次元的人群或者亚文化的人群。
举个例子,我个人虽然从事互联网创业,但是我自己是一个马拉松狂热爱好者,我10月22日刚从南极跑完马拉松回来,我自己的想法,明年一年之内希望跑遍七大洲,包括南极和北极。中国现在大约有1000万人在跑马拉松,他们在互动百科上通过百科的形式写马拉松,马拉松说42.195公里,也有人说42.193公里,起源是公元前490年,这里有很多争论,究竟是波士顿的马拉松好还是纽约的马拉松好,有很多争论。但是百科通过共同编撰的模式把我们很多冲突通过这样的方式达到一个平衡,达到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我们觉得在这个过程当中自媒体或者众包模式、共享经济在里面得到了非常好的体现。在这样一个基础上,我们的文化很好地被传播,同时很好地传承下来。举个简单地例子,比如我们网站上有一个非常火的明星,名字就不提了,不喜欢他的人说他是1979年生的,他是写1982年生的,大家知道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大家非常理性地PK,不是说骂人。文艺青年、奋斗青年、知识青年、文字青年,我们在这个平台上大家有理有据,我们要求写这些百科的时候,要引进据点,说明数据来源。最后编辑有一个结论出来,有个人把他的身份证放出来了,确确实实82年,这个事情就到此结束。但是整个过程当中大家确实有情绪化的一面,更多地是看到事实,这是我们中国的文化是一个传承的过程。谢谢主持人给我这个机会。
他不仅有知识而且有文化,潘总还是我们国家千人计划之一,1000个海归之一。
百科里面的解释是这样的,党中央为了更好地推进整个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所以从海外引进了千名海归创业者和创新人才,到今天为止最新数据应该是3423个人。
你要是没文化,能受到重视吗?晨光也是一样的,晨光做过传播媒体,又做过搜狐网的总面积,现在又做一点资讯更新一点的媒体,所以晨光这个人大家和他接触就发现,他无论做什么,他的所作所为都能体现出那种新闻情怀和新闻热情。
文化还是刚才讲到的价值观的问题,我们更多地是要传递一个主流的价值观,它是多元、包容的,但其实在这里面我们还是要有选择的。就是刚才讲到的我们要搬运什么样的东西。作为媒体包括杨总也是媒体人,我们传承一个东西都是在表达一个态度,就像我们形容一个文化,这个杯子我们形容它的时候,可以形容它是一个玻璃杯,也可以形容里面有水,你传承水或者传承这个玻璃,这是我们选择的。
下一位发言的是光明网的总裁杨谷先生,杨谷先生是我认识多年的朋友了,大家从他外表上就可以看出是一个极具诗人气质的学者型的领导,这可能和他长年为供职于光明日报有关系,有请。
光明网总裁杨谷
谢谢主持人,莱昂尼德·托多洛夫从技术角度阐释了互联网上多种语言沉浮、消长的过程,我从中国比较具像的例子印证一下他的观点。大概20年前互联网进入中国,那个时候在全球大概至少90%以上甚至可能有的统计数据更高一些,90%以上的数据以及内容都是英文的,所以那个时候全世界都有一个恐慌,可能英文要统治整个互联网进而要统治整个世界了。那个时候在中国的文化界里面也有另外一种类似的担心,那个时候大家如果还有印象的话,当时有一句话叫“诗歌死了”,80年代中国是一个诗歌的海洋,但是到了90年代以后,使人不再那么受重视,谁说自己写诗,恐怕落伍甚至是成为人们嘲笑的对象了。但是经过这20年,我们会惊奇地发现诗歌并没有在中国死亡,在中国甚至那些喜欢读传统诗,喜欢写传统诗词的人依然欣欣向荣。最近两年光明网参与和组织了两次诗词中国传统诗词的征集大赛,每一次大赛我们都征集到了1.7万首合格的传统诗词,参与的短信量达到了1.3亿次,这是天文数字,在中国手机用户也就是几个亿而已,可以说其中至少几分之一的受众参与了这次关于传统诗词的传诵以及交流。以前我们认为是一个很小众快要死掉的诗歌的文化,结果到了今天依然有那么一批喜欢它的人,欣欣向荣,通过互联网找到了自己的知己,这些小众的文化在互联网发扬光大。
昨天习近平主席在发言当中提到一句话,要用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来滋养网络空间,我想如果是从我们中国的互联网文化的发展历程来讲,以及从中国整个互联网的发展历程来讲,正好是印证了习主席的倡议。我们知道中国现在网民数是6亿多,但是我们其实在全世界所有的网友里面也就是占到几分之一而已,但是大家会看到全世界十大互联网公司有四大是中国的,这说明在中国我们通过优秀的历史文明成果用来滋养我们的互联网,使得整个中国的网民蓬勃发展,从以前的没有到一下子有,有了6亿多,而且涌现出了这么庞大的互联网共同体市场。我想这些经验不仅仅是中国的,也应该把它传承到全世界去。
我特意把郑永年教授留到最后,两个教授一前一后相得益彰,也能够凸现本次论坛的知识含量和文化价值,下面我们有请郑永年先生。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
谢谢,刚才听了前面几位的发言,想了很多,学了很多。大家就文学、人类学各个角度来谈,我是学政治学的,我是非常具有现实主义感,不会把什么东西都想象得那么坏,也不会把什么东西都想象得那么好。
我是一直研究互联网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的影响,我们到现在为止对互联网对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认识还是非常初步的,我一直在想,互联网到底是什么,我自己的感觉互联网是从资本之后影响我们人类最重要的第二大要素。第一个就是资本,第二个就是互联网。
我讲三个小观点,第一,互联网是一个机会。如果互联网和资本比较一下,从资本产生以后,改变了我们人类所有的一切,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资本产生了大量财富,奠定了近代以来我们所有文化的基础。互联网也是这样的,我们大众文化概念用了很长时间,但是人类历史上真正的大众文化就是从互联网开始的,以前所说的大众文化报纸、电视这些都是精英文化,是精英文化利用了大众传媒的工具。互联网产生以后,我们每个人都是记者,每一个人都有话筒,都是播音员。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文化没有文化都一样,能写几个字就可以,这个角度来说是一个机会。不是以前文化只是几个人,精英创造的。但是互联网文化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是把互联网作为一个工具传播我们的文化,互联网与大众精英共同创造的互联网文化是什么样的,我们还需要观察,还在早期的阶段。
第二个观点,互联网是一个挑战。为什么是挑战呢?我觉得现在互联网时代强势文化越来越强势,弱势文化越来越弱势。像英文、中文我觉得都是强势文化,随着互联网的传播会越来越强势。但是我们看一些小国家、小文化,就像以前的资本主义,消灭了多少语言,消灭了多少小的民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如果以后要用英特网来保存这个文化,或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存这个文化,我觉得这是我们文化的悲剧。就像美国的印第安人需要白人把他作为一个保护地来保护起来,那个文化就终结了。互联网时代怎么保护弱势文化。第二,互联网改变经济结构。互联网产生以后改变了以前的经济结构,互联网产生了,网上说阿里巴巴吃了万达了,确实这样。马云生意好起来了,万达广场里面那些商铺都关掉了。你喜欢也好不喜欢也好,这是事实,互联网正在改变整个经济体。从社会的角度来说,数字鸿沟还存在,有些地方还在扩大。就像中国非常发达了,但是还有一半多人口没有享受到互联网的好处。这些东西我觉得很重要。还有更不能忽视的,互联网空间也有负能量。像中东的IS,它也在利用互联网挑战我们建立起来的所有的秩序,包括文化秩序,极端文化、极端宗教他们也在利用。我们既有机会,也有挑战,也有机会。
第三个观点,我们互联网的未来是什么。我们要建立一个互联网的秩序,像以前原始资本主义对社会产生了很大的破坏,我们通过社会改革,通过各方面的改革,使得原始资本主义转化成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比较人性化的福利资本主义,这需要改革。互联网的空间需要改革,这个秩序要重新建立。这就是昨天早上习主席讲的互联网秩序怎么建立的问题。既不要悲观也不要太乐观,我们要面对很多的现实。
郑先生是知名的学者,在中国大陆和亚太地区都有很大的影响,他刚才讲的三点非常值得我们去思考。
我觉得用技术来回答你问题的人已经走了,但是我们比较荣幸的是我们有方教授,她可以从人类学的角度来谈一下。
我对他的问题不是那么明白,他的意思是互联网有没有一个共同语言的问题?我想目前来讲好像还没有一个像英语一样的互联网的共同语言,但是我觉得互联网的出现肯定会改变大家的思维和大家对语言的看法。以前我们认为互联网的出现会消灭所有的语言,刚才这位先生告诉我们的信息,就像我们人类学家考察的现象一样,其实随着互联网的到来和全球化的到来,很多传统的东西以前是消失了,现在正在重新活过来之中。你刚才讲的有没有一个统一的互联网语言,目前看我觉得不太会有一个统一的互联网语言。
现在互联网上是有共同语言,机器语言,在计算机层面上现在编码全世界已经统一了,刚才莱昂尼德·托多洛夫先生他们所做的工作,能够让每一个国家的每一个民族都用自己的语言在互联网上沟通,但是底层的机器码是相通的,至于哪一种语言,是看大家的选择的,他们是提供了一个技术手段。
技术上支持的语言,就我来看很难传递更深层次的情感,特别是你刚才讲的诗歌,如何用技术语言来传递,将来随着科技的发展,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我们也许能够达到那个境界,但是在可能预见的未来还是很难的。
下面还有一个提问的机会。
我想问一个问题,主要是想问郑永年先生。因为美国棱镜门爆发以后,其实他是世界网络秩序最大的监控者,他的双重标准让网络秩序的重新构建是一个最大的困难。从政治学的角度,我不知道郑先生能不能给我们做一些提示,我们应该怎样应对美国的双重标准和网上的霸权。
学政治学的人非常现实主义,大家刚才也在看,你看现在世界上最大的网络公司是哪些国家的就知道,不是美国就是中国,小国家一点希望都没有,这是很现实的。从技术的手段来说,哪怕可以为每一种小的语言提供一个技术支撑的手段,表明什么呢?我也可以改变这个手段。你必须用我的,从技术来说是完全可以的,操控你。美国有巨大的能力做这样一件事,除非这个国家有非常高尚的道德,你不去控制人家,如果没有这样一个高尚的道德,那只能说产生了另外一种制衡的力量,不要让它这么做,这样做你也会受到伤害。除了这样一个东西,我想没有什么可以的。中国现实来讲,我觉得互联网以后的世界就是英文和中文,现在英文还是强势,中文还是比较弱势,但是唯一能和英文相抗衡的就是中文,其他的国家做研究的人可以好好研究一下,互联网有一些抵制力量和抗衡力量的很难。
感谢各位嘉宾精采而富有内涵的讨论,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多姿多彩多元的文化,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历经千年,不断地发展融合,生生不息,历久弥心。我们中国有一句诗,“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源头活水我认为就是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对自己文化的热爱和对其他民族和文化的欣赏和好奇。我相信我们只要本着尊重差异和相互学习的心态,世界大家庭一定能像费孝通先生说的那样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民族文化也一定能够以更新更快的方式在互联网时代进行传播、融合和发展,焕发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女士们先生们,让我们以更热烈地掌声响嘉宾表示感谢。
新华网副总编辑、移动互联网事业群总经理申江婴
大家好!上一阶段探讨了互联网跟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所以刚才晓辉主持人知识渊博,非常风趣的主持风格和各位嘉宾的精彩问答给我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
我们这段的话题主要关于“互联网+”与新媒体的融合,对推动国际文化交流的新动力。这个话题虽然听起来非常高大上,但是也是非常有意思的。昨天是开幕大会,我觉得里面有非常多的精彩内容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其中有一个印象尤其深刻。习总书记跟各位嘉宾的合影,我关注到这张合影在一小时以后已经在我认识的一位在大洋彼岸的留学生的朋友圈已经传开了。所以我想如果没有互联网,没有我们的新媒体,可能这一种跨国界,连接全球的文化交流是很难想象的。所以,我今天特别高兴的邀请七位嘉宾上台,跟我们一起为大家烹制这么一场盛宴。
对话嘉宾有:新浪微博副总裁曹增辉、凤凰网新媒体总裁李亚、《今日头条》总编辑、副总裁夏勇、台湾旺旺中时媒体集团总裁蔡绍中、维基百科创始人吉米.威尔士、清华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沈阳、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金海峰。
我觉得您刚才讨论语言的问题非常有意思,涉及到了平等、不平等。我想问一下有没有互联网上开发的一些语言,这些语言谈到了技术,谈到了不断兴起的社会的趋势。有没有这样的一种语言,只是使用互联网的语言。有的人说数据移民,有些人出生的时候没有这种能够运用互联网的,后来才用了互联网,这对他们有什么影响?
文化传播在互联网上的历史有20多年了,移动互联网、移动社交网络都是近10年快速发展起来的。首先,请各位嘉宾谈对自己影响最深刻的一件事,新媒体给大家印象最深刻的关于文化传播,尤其是给国际文化传播上影响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什么?
新浪微博副总裁曹增辉
我其实自己感觉印象比较深的,那个时候在十年前我们还是在PC互联网的时代,到现在我们会发现手机已经成为大家一个生活必需的入口,不管是我们获取信息,然后或者是我们平常可能像支付等等,我觉得其实手机带给我们这十年来最大的一个变化。
凤凰网新媒体总裁李亚
我觉得十年前微博的前身博客还如日中天的时候,中国的门户最发达的时候。现在是个性化,或者叫个人化的阅读时代、传播时代开启了。像一点资讯260万个频道,在10年前的门户时代,前智能化时代是不可想象的。
《今日头条》总编辑、副总裁夏勇
给我最大的一个感受就是,科技对于整个信息传播的影响已经非常的深刻,因为科技的进步给整个传播的介质和传播方式都带来非常大的一个影响。最典型的现象就是刚才讲的文化的传播,每一个人都能成为文化内容的生产者,同时也可以成为一个文化内容的传播者。文化的传播不仅有大餐,而且有很多小炒,文化传播也进入了精准化和个性化的传播时代。
台湾旺旺中时媒体集团总裁蔡绍中
从十年跟现在比起来的话,因为即便十年前就互联网,但是其实它的应用还不是那么广泛。所以十年前对大家获取跨文化方面内容的时候,其实主要是知道、听说。但是现在在十年后的今天,其实大家都是直接自己亲眼看得到,这是有本质上的差异。另外,十年前我们的媒体透过互联网的一个方式来去做文化传播的时候,其实主要是单方面的,很多是官方的。但是现在除了官方文化传播之外,人与人之间直接的一个个体文化传播也变得非常复杂。
维基百科创始人吉米·威尔士
过去十年我看到的就是信息或者互联网,尤其是发展中世界、发展中国家互联网的爆炸式的增长。从维基角度来讲,我们有300种语言,我们发现全世界的人民共同合作,跨文化合作来共同建好这个维基网。昨天晚上我在找关于乌镇的一些信息,看乌镇的照片,很多照片都是本地居民拍的,还有不同国家的游客到这儿来了之后上传的照片,这是一种全球的合作,大家本着一种善意,一种正能量的方式来相互合作。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沈阳
十年前是信息网络,现在会变成一个人的网络,今后会变成物的网络,网络的发展和社会本身的进步两者紧密结合。互联网对多大的影响,社就会对网络有多大的回应。对于年轻人来说,宅府文化已经成为网络和社会一个双层的结果。
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金海峰
十年前,我在长春大学语言文字研究所任所长,发表的一段小的文章,就是关于网络上的火星语的问题,结果得到刘延东同志的重视,那个事还形成了一个课题,现在看这个问题已经泛化了。要想看日后的发展,我们可以回头看一看。在中国文化里面强调20年叫一代,30年叫一世,互联网经过20年发展再过10年正好是一世,经过一世从传统向互联网时代的完全转化,我们会迎接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过去十年也是一个飞速发展的十年,对国际文化来讲也是一个加深加强交流的十年。我们新的媒体,尤其是移动媒体和社交媒体的出现,它给我们国际的文化交流应该讲提供了很多新的动力。请各位嘉宾结合你们自己的工作领域,包括你们研究的领域,谈一谈新媒体的发展对于国际传播最大的动力、最大的好处、机遇是什么?先请问曹总,微博对国际文化的交流你觉得最大的动力,提供最大的机会是什么?
第一,刚才提到现在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手机已经成为了第一的媒介平台,从全球的趋势来看,越来越多会看到社交媒体平台已经成为用户分享和获取信息的一个最主要的渠道。我自己理解国际的文化传播更多还是希望去看到比如用户在哪儿,我们会发现用户在手机上,更多的我们的文化交流和传播希望更多的如何把手机,把手机上的这种传播的社交媒体平台如何更好利用起来,这是第一点。
第二,我们自己看到这种新的社交媒体平台它的传播和互动,其实很符合国际文化交流特征,我们希望看到更多的专业人士、文化学者,能够利用新的媒体平台,能够去传播他们的观点,这样能够影响更多的大众。其实我们也看到一个非常不一样的地方,在新的这种社交媒体平台上,我们看到更多的普通人,更多的普通用户有机会能够参与到文化传播当中,有了手机,有了这种社交媒体平台,让大众用户能够真正参与进来。
第三,我们也会看到,除了我们的文化学者之外,我们看到会有很多微博上有一些跨界的沟通。我们自己认为这种文化的交流,这种跨界沟通对于文化的交流也是会起到非常大的一个推动作用。
第四,我们会看到在国际的文化传播交流当中,可以看到其实微博已经在越来越多的承载一个国际间,一个跨区域的重要的一个桥梁平台。我们提到不管是文化的交流,然后或者是企业或者是名人、明星,以及我们的哪怕是一部电影,其实我们如何希望更好覆盖到中国的消费者,产生更多的沟通,其实微博几乎已经成为了第一个选择。在未来,我们也希望微博这样一个平台在承载国际文化交流这样一个重要的命题上能够发挥更大的一个作用。
我关注到李亚先生兼了一个凤凰网的副总裁,凤凰网作为比较知名的网站,你们怎么把PC和移动端的媒体融合的新手段来推动我们国际文化传播交流,跟大家分享一下你觉得最值得跟大家分享的经验是什么?
我觉得刚好凤凰网和一点资讯代表了在文化交流中两个非常重要的路径或者两条腿,一个是以内容优势取胜,一个是靠技术创新突破。9年前凤凰网曾经联合朝日电视台,还有清华大学、日本大学做了中日通宵大辩论,话题首先就是既敏感又非常热门的关系,中日关系,通过电视台网络视频的直播,再加上两所大学的几十名学生互动的参与,这样一个传播形式在当时的互联网环境发展下,当时的凤凰媒体它的这种影响力也好,所希望倡导的让全球的对话体系能够提升,这是非常极致的一个例子。从那以后凤凰网还是一直坚持,哪怕是在碎片化、快餐化甚至泛娱乐化的时代我们还坚持一种思想与智慧的传播者,高品质内容的生产者。比如说在举办首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也是把从美洲、欧洲、海峡两岸的都聚在一起来传播中国或者是挖掘传承中国优秀的文化。
回到一点资讯,因为技术的创新性使得现在资讯爆炸的时代我们需要有包括像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这样的手段来帮助我们过滤掉一些垃圾信息。像我们在依靠技术,我们在美国硅谷成立了我们的一个子公司,它依靠的也是一点资讯在全球首创的兴趣引擎,把搜索引擎和个性化推荐引擎有机结合到一起,通过用户主动的兴趣的表达与发现,来更好的为用户提供最有价值最实用的信息,我们有260万个用户所订阅的频道,并且现在每天有2000万的用户,这样一个发展实际上走的是技术创新的一条道路。这种技术创新能够让我们不仅在美国也能在全球其他地方利用我们的创新,建立一个新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内容入口,所以内容和技术的交融,我觉得未来仍然是我们这种文化传播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李亚先生刚才谈到的搜索引擎智能推荐,现在比较出名的一个新媒体就是《今日头条》,我也是《今日头条》的用户。从推进国际文化传播与交流上你们是怎么思考,有哪些经验值得跟我们在座的嘉宾一起分享?
谈几点分享,第一,从某种程度来讲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其本质就是信息的交换和互通。所以,国际文化交流一定会受传播技术的发展和传播方式的改变。《今日头条》是典型的技术驱动引领的移动互联网公司,我们是一个文科生,我到《今日头条》工作几年最大的一个直接的感受就是科技正在深度影响传播。我们会发现过去文化的传播会从精英传播开始拓展到大众传播,在《今日头条》上有一个自媒体平台“头条号”里面有2000多家是专门去写文化的内容,半年的时间有近8亿量的稿子,8万的稿子。在过去的时候,可能需要像NBA这种明星,92年在巴塞罗那那样一种情况下才能达到的效果,今天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可能每一个人都可以参与到内容的创作和传播中去。
第二,因为大数据、人工智能发展已经让信息的精准推荐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效果。虽然很多人今天还认为对机器算法推荐的效果还有一些质疑,但是事实上所取得的进展已经是非常令人振奋的一个结果,而且它的上升空间还依然很大。我们讲移动互联网时代除了高度互联以外还有一个人性彰显这么一个层次。所以怎么样能够把文化能够更精准的和精细的传播到每一个不同的受众面前,我认为这也是一个文化传播中所需要考量的问题。
第三,我们讲到国际文化传播过程中其实不可避免的话题就是中国的文化怎么走出去,这个里面其实因为文化传播的背后还涉及到一个实力的问题。19世纪英国鼎盛时期背后有莎士比亚,美国今天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大家都爱看好莱坞的电影。文化要想走出国门能够形成国际影响力很重要的一个,就是需要你在某些方面有先进的东西在做引领,至少在某个领域站在最高端。我觉得在互联网领域,过去长期以来我们主要的是模仿和跟随国外的先进理念和产品,现在我们叫“Copy To China”,看到越来越多中国的民族企业在科技上不断的创新,来影响越来越多的同行,科技的创新、模式的引领本身也是文化的传播和影响。在信息的智能分发领域,我们环顾全球的话我们觉得《今日头条》在这方面的技术应该是处于领先的地区。我们在北美、日本、南亚出现了很多类似于今日头条这样子的一些称谓,被称之为当地的《今日头条》,他们的估值上升也很快,在接触交流过程当中,发现他们所碰到的问题《今日头条》在一两年前已经碰到了,甚至成功的解决了。所以,在这个领域《今日头条》越来越多成为一个国际同行模仿的对象。所以我想,在每一个行业在自身的行业里面,如果我们能够把自己做到极致,把自己做到最好,引领业内的潮流,然后影响到更多的国际同行,本身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播和文化影响力走出去的这么一个尝试。
关于文化怎么引进来和走出去的问题,所以我跟蔡绍中先生除了刚才分享利用我们新媒体的手段去传播国际文化上跟大家除了分享经验以外,我想跟你增加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是我们夏总刚才给我出的。比如说怎么利用新媒体,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把国际上,比如其他世界各国的一些优秀文化,我们夏总刚才提到比如好莱坞的精彩大片把它引进来,同时又把我们中华文明5000年璀璨的文化,比如说像怎么更好的分享给全世界,请您谈一下。
我没有办法从技术角度来跟大家分享这些东西,但是我希望从人文,从内容的角度来去说这件事情。其实,就像我刚才讲的,过去大家都是知道、听说,但是现在大家都是自己看得到这些东西。每个人的需求,每个人的喜好不一样的情况下,其实现在内容的展现,内容、形式、信息提供给各个不同的消费者,它的方式是不一样的。从内容制造端的角度需要有更多的创意和更多的思维去想,我怎么样把这个文化能够带给大家。刚才提到一点就是现在互联网的生态里面有大量的互动,而且也不是单纯精英分子的互动,是所有广大网民的互动。在互动的内容里面其实也有非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分析的部分。
我非常认同上一个论坛刚刚郑老师提到一个观点,在网络上我们做跨文化的宣传,跨文化的传播,跨文化的保存,但是如果文化保存只是为了把它保留在网络上,有一个历史存在的意义是没有用的,应该这个文化传承能够分享和传播的,如果一个公司天天宣扬你的企业文化是大团结,但是你的行为不是这样子。在一个信息传播当中,下面的一些网民的留言、互动是一个非常负面,大家对这文化怎么看?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关于怎么样把国际内容带进来,来到国内的话,我觉得这个其实重点在理解。怎么在去理解国际包括甚至影视、娱乐方面的内容,但也不单只是这样子,包含历史和文化方面的内容,怎么样通过媒体的力量来引导他们,怎么样去理解这样的一些内容,怎么样去认识他们,这个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吉米·威尔士先生你好,欢迎你来到乌镇作客。你因为从国际来,我就给你多提一个问题,首先你喜不喜欢乌镇?
吉米·威尔士
当然,很美,是一个历史的瑰宝。
第二个问题,你觉得乌镇这么多优美的景色,像饮食文化、酒吧文化,留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点?还有人的友好、友善。
吉米·威尔士
我觉得你讲到的所有东西都令我印象深刻,不仅是建筑很美,河流纵横很漂亮,我花了很多时间来了解乌镇的一些情况,确实很美。
回到刚才大家共同的一个主问题,你觉得在国际的文化传播与交流中,比如说像维基百科,现在因为这场主题是关于“新媒体的融合”,比如像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你觉得对你在国际文化传播交流重最重要的技术,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项技术?
吉米·威尔士
尤其是非常便宜的智能手机的崛起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对于很多日来说一个智能手机花40美元就可以买到,这是很多人想不到的,尤其是人文方面的影响,特别是世界上很多的穷人,在非洲非常贫困的人口他们也能买得上一部智能手机,这对他们的生活造成很大的改变。因为他们之前对于世界的知识、信息了解基本是为零,这是颠覆了他们的生活,这是技术上的一个变化,更新了人类的生活。另外,怎么能够抓住技术上的更新,并且利用好这个信息的自由流动,把效益最大化,不仅是跟人进行沟通。要利用手机不仅接受信息,还要表达自己的文化,传播自己的文化,这个很重要。
我们国内有专家提了这么一个判断,说因为移动互联网对人的重要性越来越多,手机已经成为了一个人体的器官。如果离开手机的话人的生活、工作中就会感觉到惶恐不安。假如说你在乌镇开会这三天,如果说我把你的手机拿掉不让你带着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吉米·威尔士
你拿走的话我还有另外一个。
谢谢。接下来有请清华大学的教授沈阳教授,你是我们国家新媒体非常知名的学者,从你研究学者的角度你来谈一谈我们这种新媒体对于国际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会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整个互联网和新媒体对于中国人也好,外国人也好其实影响都非常大。像中国人在外国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好山好水好寂寞。但是有了互联网之后,我们成千上万的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随时随刻都能连接中华文化。我在美国的时候看见这些小伙子就华人出去的小孩也在用QQ、微信,包括也在看我们的优酷、土豆、爱奇艺,包括也在上新华网,这是对中国人很大的海外生活的影响。
第二个,对于外国人来说影响也很大。阿拉伯人曾经说去追求知识吧,虽然它远在中国。但是在今天来看,外国人了解中国不需要像以前那样,通过网络直接可以随时随地的,包括现在这一场论坛的直播,互联网在文化方面对于整个人类影响非常大。包括文化的传承、保存,包括对文化人马上要灭绝的一些记忆,这些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可以解决。互联网本身带来了文化很大的增值,原来可能一幅文化作品卖的价格比如说一万块钱,但是通过互联网这一幅画的价值可能会达到100万,经济方面的影响很大。
还有文化跟大数据之间有天然的结合。说分析一下宋词,宋词如果你去看它的核心几个概念就是小资喝花酒,老兵坐船头。文化跟数据一结合,马上就得到一些新的概念。也有一些研究机构做了中国对联的大数据分析,我个人觉得文化跟大数据的结合非常的深远,非常的宽广。同时,文化和互联网未来的结合,也是非常的具有爆炸性的前景。比如说虚拟增强的现实,视频网站今天都在这儿,如果我们的文化用虚拟增强现实来表现,它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加震撼性的影响。
过去十年,人际之间的交流,要组团出去组团进来。今天,尤其有了很大量的移动媒体和社交媒体信息,让世界各国通过这张网络,就像在我们今天论坛现场一样,请金老师谈一下您的体会。
我先介绍一下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这个对大家来讲还比较陌生,它是今年4月29号才成立,成立之后它有三个宗旨,一个是传统文化现代转化,一个是网络文化未来发展,还有一个就是文化海外传播,我是这个研究会的秘书长,主要负责具体工作。结合自己的工作我说两件事,我们研究会成立之后5月份我到荷兰,到葡萄牙走了一趟,实际上是跟国务院侨办到那里为华人华侨解读中国文化,随着中国崛起海外华人华侨更期望了解他的祖国文化的真实的情况。
这次名师巡讲团回来之后,成立了中外文化书院了,有了这两个国家来起头,结果回来之后法国、瑞典、比利时相继和我们一起合作做了中外文化书院,现在看我们还要在全世界搞50个国家的中外文化书院。其实之所以有这个想法,那就是因为借助互联网的平台,可以把中国文化中这种一以贯之的思想,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就可以传送给世界各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未来还会发扬光大。
五天前,我还有一个很痛苦的经历,跟中国的伊利集团到新西兰,在领导人峰会上,因为在那里边兼并了一个工厂,大西洋的乳制品工厂,到那里也是讲中国文化,我从长春飞广州,从广州飞奥克兰,从奥克兰又坐车到了基督城,又坐了四个小时车才到的工厂。一趟折腾21个小时,到那儿其实讲了两个小时的中国哲学《周易》,回来还是这样,给我折腾的身心疲惫。当时我跟集团董事长潘刚讲,如果你有一个APP,或者有一个微信号、朋友圈我们也不至于用这么大的气力干那么小的一个事儿。所以其实中国文化现在向海外传播的角度,你看我们有孔子学院,主要是从语言层面的传播,那么我们要做的对华人华侨进行中国文化的海外传统,这都是一种文化,可以借助新媒体走的更好的一种方式。但同时现在我们所有向海外走出去企业,企业出海,文化并行,如果能够借助新媒体,不仅能够把我们走出海外企业员工的素质进行一个提升,同时也能打造一个全新的企业形象,更好的是能够把中国文化跟所在国的文化进行一个很好的文明的交流与对话,让世界真正的读懂中国,让世界读懂真正的中国。
在新媒体和移动媒体发展过程当中技术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3G过去刚刚几年,现在是4G正在流行的时候,4G其实也是4G的前半期,现在5G的研究又开始出现了,可能5G的商业化进程会比4G快的多,像物联网技术、智能网络的技术、AR和VR的技术,很多这些技术的手段,可能他们融合在一起可能产生的变化有一些是想象的到的,有些也许想不到,对移动互联网的未知永远大于已知。
下面每人一分钟,刚才第一个问题是十年以前的印象最深刻的改变文化传播的一件事。第三个问题大家可以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憧憬一下十年以后这个技术我不知道发展到什么情况了,可能我们这一种新媒体的技术,尤其是媒体融合的技术,因为它很多的新媒体比如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也许无人机跟我们的AR、VR、物联网相结合,可能产生的很多的变革是我们想象不到的,要么是业内的从业者都是领导,要么是我们研究比较资深的这个专家,所以我想请你们想象一下,十年以后,这么多新的技术对国际文化的传播如果要改变的话,改变最大的最根本的是什么?比如我把这个话题再聚焦一下,比如今天在乌镇,17号上午第二节关于互联网+与媒体融合,对国际文化传播的新动力。十年以后张局长还请我们在座的嘉宾来做这场论坛,十年以后这场论坛新的技术会是真正样子?
我们对于未来的预测,其实往往有可能会高估远期的进展,低估近期的进展。我未来判断未来十年有可能第一位就是机械人,就是这个身体被机械改造过的这样一个状况,它可能会来到这个世界互联网大会的现场,有可能。
我们看到的沈教授可能不是真的沈教授。
就是人本身跟技术的一个混合体会来到现场。第二,在征服宇宙上,到火星上大概是2030年,去过火星的可能还回不来,比如说到过月球的宇航员,我们中国的是不是有可能到这个会议现场?所以这是我第二个预测。第三个预测就是虚拟现实的投影带动整个全球的网游直接把他们投影到现场,包括领导人也不一定非要到现场,直接跟网友进行沟通。相信未来十年会出现中国的互联网跟全球一个非常密切的沟通。第三个场景就是跨文化非人工翻译的直接沟通地,而是用机器翻译,当然其他的还有很多。
这个想象是非常美的。
十年,因为现在整个移动互联网发展实在太快了,所以十年以后会变成什么样也很难想象。刚才其实沈教授提到,作为一个从业者我们更多会看当下。其实谈到国际的文化交流或者我们今天这场论坛,我觉得其实现在我们会从原来的比如说PC然后到手机,从原来看新闻到现在的社交媒体其实核心还是一个互动和交流。我觉得其实十年之后可能产生新的一些变化,更多也是让交流和互动变得更加方便。比如说可能我们在这里做论坛,但是全球的网友可能已经通过视频非常实时方式能够参与进来,我们以什么形式交流,有赖于十年以后出来的一些新的技术。
今年4月1号我在微博上宣布过一年以后要宣布“一点大脑”的产品。这个产品是基于兴趣引擎的技术和“一点眼镜”这样一个设备,还有传感器、内制芯片,能够把人与信息、人与物品、人和现实连在一起。你坐在家里,戴上眼睛就感受你和梅德韦杰夫在西栅大街上散步,技术的突破是难以想象的,创新能让我们看到十年后现在一个无法想象的世界。
未来十年的交流方式一定会变得很科幻,酷炫,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有意思。有两点,第一,语言障碍,将来会有一样东西会跨越语言之间的差异,它能基本把两个不同语言之间的人之间进行一个非常通畅的交流。第二就是虚拟和现实之间的关系,具体怎么样知道。但是可能握着沈教授的影像可能会感受到他身上的温度。但是有一样就是面对面坐在一起交流,这个是改变不了,任何交流技术的进步都不能取代面对面之间我们进行这种直接的沟通和交流,这一点我觉得是不会改变的。
我觉得十年以后不管在什么时候,这个实体的会议永远会存在,但是我们对于实体会议的定义不一定是一样的。我觉得十点以后我一定要这样子懒懒躺在我的家里,有一个人帮我去开会,但是大家都会以为这个人是我。
吉米·威尔士
我觉得非常难说,很难预测,因为大家都提到了很多很好的观点,可能想到的就是我们会看到能够有更好的这种机器的翻译,这样会更好的提高人员之间的这种交流的效率。还有就是政府能够在各自的领域当中对人们互相之间的沟通进行很好的分析。
我还有一个想法想补充一下,我一直在想,当我们在追求未来的时候我们更加需要眷恋传统。所以我希望十年之后我们能不能去复原出一个古代的人物来到现场跟我们做交流,比如诸葛亮,非常有意思。
在中国文化中,他说20年一代,30年是一世。孔子说“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其实如果要是想把一个事情做的好,需要一生一世的努力。我憧憬着十年之后,互联网世界它就是我们心灵世界的一个外化。十年之后,因为乌镇是永久性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会址,期望十年再相聚的时候就像开奥林匹克那样,是整个人类的一个盛典。
谢谢。今天上午的讨论非常有意思,但是因为时间有限制,这就是自由和秩序之间的关系。所以我觉得媒体,尤其是新媒体的发展确实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想象的空间,尤其在我们国际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上,我觉得也只有这个新媒体,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当然还有AR、VR这种技术的发展,可能才有可能或者让我们很多的文化,包括一些小众的文化在全世界的传播才会得到很大的可能,这就是我们讲的美人之美,通过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让很多的文化相聚在一起。就好比有一天我们开一家餐馆,让法国意大利的大餐、中餐汇聚在一起。就像习主席昨天上午讲的,我们互联网的发展有可能让我们共同来构建一个叫“美美与共”的网上家园。
谢谢今天上场的各位嘉宾,给他们以热烈的掌声,也谢谢今天在座的各场观众。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王晓晖
各位嘉宾,我们接着进行互联网时代文化传承与创新话题的讨论,接下来我们的议题是聊“互联网+”与移动视频的话题,我们有请本次话题讨论的嘉宾: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董事长黎瑞刚先生、美国蒙纳瑞克斯好莱坞电影公司总裁、《神秘中国》导演克里斯蒂·里比先生、合一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古永锵先生、爱奇艺创始人、CEO龚宇先生、美国奈飞集团首席执行官里德·黑斯廷斯先生。有请。
我们接着“互联网+”与移动视频的话题,大家知道截止到2014年底,全球手机用户已经达到了52亿,手机普及率是73%。到今年的6月份中国手机网络视频用户规模是3.54亿,现在成人每天在网上浏览视频的时间是9.9小时,手机游览时间2.8小时,PC端2.4小时,通过互联网看视频的已经占到了50%以上。移动视频在文化传承的作用和趋势是我们第一个话题。先请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董事长黎瑞刚先生来进行第一个话题的讨论发言。我昨天注意到他刚刚一个新职务,中国足协的执委,还要选举。我们知道华人文化一直在全球的文化做投资布局,首先请问瑞刚,文化产业的商业价值在哪里,我们强调它的社会效益的同时,商业价值在哪里,投资这么多。哪些问题产品应该能够赚钱,哪些是必须免费的?
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董事长黎瑞刚
文化是一个巨大的产业,对于怎么免费怎么商业来说,今天谈移动视频,我觉得商业模式无非是收费模式、广告模式,在PC时代大量的免费模式,免费共享一直是互联网的精神所在。但是我坚定地认为收费是一个趋势,尤其是进入到移动互联网时代,进入到OTT服务的领域当中,收费是一个重要的商业模式,而且是在中国日渐成熟的商业模式。当然这些内容的需求一定是在高质量独家头部的内容,对这些内部版权的关注会成为焦点问题。当然,这里面还有其他的因素,包括用户体验的提升、收费便捷的手段、年轻用户对于付费内容习惯的养成等。这种趋势正在中国出现,这是一种良好的趋势,因为中国的视频业务、电视业务,在以往历史过程当中是错过了付费历史阶段的,中国的有线网络基本没有形成收费模式,中国的卫星平台也没有形成收费模式,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遗憾。这是整个电视产业或者视频产业当中缺失的一环。今天因为移动视频的出现,因为OTT的出现,中国很可能重新再补上这一课,重新把付费模式引入到商业模式环境当中,对于整个视频产业,对于整个OTT产业,对于整个移动互联网产业来说是一个良性的促进和发展。
收费模式对好的内容产生是一个很好的推动力。美国蒙纳瑞克斯好莱坞电影公司总裁、《神秘中国》导演克里斯蒂?里比先生,您的纪录片展现了很多文化的魅力,尤其是《神秘中国》,展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是否想过通过移动视频能够更快速的传播这些纪录片?在您的印象中,高品质的影视内容放在手机视频上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呈现?会不会影响我们纪录片的品质?
美国蒙纳瑞克斯好莱坞电影公司总裁、《神秘中国》导演克里斯蒂·里比
我们纪录片时间太长了,看手机的那些人他们集中精力的时间很短,一般5—10分钟,不会特别长。但是我们纪录片时间很长,比如《神秘中国》一开始打算只放90分钟,但是后来电视台告诉我们最好是限制到60分钟以内,所以现在我打算把它放在30—60分钟,但是移动式、便携式的电子设备他们应该有另外一种传播的模式和宣传的模式,尤其是广告的模式,而不是深入探讨某一个话题。
手机里的纪录片应该呈现什么样的形态更好?
克里斯蒂·里比
纪录片太长,没有谁拿着手机看一个小时的,因为生产纪录片是要花很多钱的,我自己就不愿意拿小屏幕看很长的纪录片,我想很多人都是这样的。所以它的成本和支出、收入不成正比,我们的纪录片看起来更像一个电影,像这样的小屏幕看起来并不舒服。还有一个问题我要问你的,讨论过程当中我没有听到一点,中国做了什么来保护知识产权,因为这其实对于影片制作商是非常关心的,因为我觉得中国现在是不是对于盗版基本上没有任何的保护措施?
我们中国现在对于保护知识产权,无论从昨天习主席的讲话还是今天上午任贤良副主任和田进副部长都谈到这一点,决心是毋容置疑的,同时我们正在修订《著作权法》,每年开展的建网行动都是在保护知识产权,打击盗版行为。现在我们在座的所有主流的正版视频网站全部的内容都是正版,包括我们爱奇艺、优酷土豆全部是正版的,而且现在我们已经把盗版进行有效地遏制。
但是由于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完全杜绝还有一个很长的路要走,但是我相信中国政府的决心以及现在我们的措施,大量的网民看到的正版影视剧,也是这个措施的显现。同时正版内容龚和古总感觉为什么越来越贵,这就是我们打击盗版的具体显现,这是现在我们的举措,应该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方面一些具体方面的交流,会后可以进行更广泛深入地交流。祝你在中国接下来各方面的合作旅行愉快。
接着问爱奇艺的龚总裁,在制作自制剧方面,您认为最优质的内容是什么?
爱奇艺创始人、CEO龚宇
我想两个层面,第一,不管是在什么平台上播出,统一有一个标准,比如说制作要精良,这是一定的。比如说要宣扬主流的价值观,这是一定的。但是因为传播方式的不同,所以导致一些最优质的标准发生了变化。看标准的变化第一是要看观众是谁,因为视频的发展特别是移动视频的发展在中国网络视频用户相对传统的媒体来讲更加年轻,思维更加活跃,这是一大特点。像筛子一样地把这批观众先筛出来。第二个阶段,让更多的用户、观众加入到人群,同时让他们的用户行为习惯发生一些变化。
在中国的情况可能和美国的情况不太一样,其实在移动视频上我们看到的用户行为习惯,看到的主要内容也是视频,电影、电视剧,但是有一些差异。一个电影或者电视剧在移动终端上会分多次观看,而且如果结构快或者某种特殊情况看不清、理解不透,会暂停甚至返回去看。所以我们内容创作,除了坚持一贯好的内容之外,有一些新的变化。比如说节奏要快,比如说在一些剧或者节目过程当中没有必要不断地反复回顾,因为用户如果看不清了,他可以回去看。比如节奏要更快,因为移动终端看的时候一个人是看一个屏幕,注意力更集中,而不是一个家庭看一个屏幕,也许在讨论也许在聊天也许在吃饭,看一个屏的时候注意力更集中,需要节奏更快。在这种新的用户人群和新的用户行为习惯的变化情况下,标准会潜移默化地发生一些变化,在这种要求下,好的视频是最好的视频。
接下来问古总,移动视频您认为通过战略实施带来了哪些变化?
合一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古永锵
我们2005年开始已经预言了这样一个多屏合一和三网合一的时代,尤其最近两三年,现在移动已经是第一大屏了,我们的播放量超过70%都是来自移动,移动互联网给视频的各个纬度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播放的角度来讲,以前从PC互联网每个人和PC打交道可能每天几次,但是手机除了睡觉和我们一直在一起的,大家观看的时长总体会增加不少,当然我也同意每一次的观看时间可能相对会短一些。
其实刚才说的观点我有一些不同的意见,在某个角度来讲我们观察在移动终端大家也会看长视频,不只是短视频。包括知识产权方面,他对国情的变化不是很了解。制作也产生很大的变化,10年前如果去分享去制作视频,在中国还是一个高门槛的事情,因为没有智能手机终端,DV的普及率在中国也非常低,但是10年之后不管从硬件的条件以及90后新一代对分享对表现方面的欲望也产生很大的变化。刚才黎总谈到的收费和分享,这些都是和移动互联网包括90、00后的生活习惯的改变带来一些新的趋势有关。移动互联网的重要性毋容置疑,对分享传播以及制作方面都有非常深刻的变化。
有人说现在大数据大量涌现的概念提出一些疑惑,文化创意的产品,迎合受众的需求和自己的创意之间,到底是不是一个必然的逻辑关系。比如说像您的竞争对手HBO,如果没有大数据的推荐,它也能够拍出好的电影和电视剧,只要有好的本子、好的导演、好的演员就可以拍出来,你怎么看待大数据技术方面在推动文化创意的独特性方面之间的关系?
美国奈飞集团首席执行官里德·黑斯廷斯
我们公司在世界上50多个国家运行,总共有7000万用户,我们有很多数据,我们看到了一些大制作的电影,人们都很喜欢这些电影,我们制作的影片,比如像《卧虎藏龙》这是与中国的合作方进行合作的。这是在世界上通过网络都可以看到的。我们的数据告诉我们情节还有剧情是观众们非常喜欢的,不管是在他们的移动网络上还是电视上都喜欢看到的。移动视频增长非常快,如果像我们这年纪更大的人,可能更喜欢大屏幕的。但是孩子们不管影片有多长,都喜欢在移动设备上看,年轻人可以说都是伴随着小屏幕观看经历长大的。所以我们现在也是越来越注重这种小屏幕,我们用数据来告诉我们哪些观众群喜欢大屏幕,哪些喜欢用小屏幕看。
接下来谈谈移动视频面临哪些挑战,现在投资冷文化热,你怎么看待这个文化产业的趋势?对你自己而言投资方面储备的资金量够不够应对现在这个局面?
文化或者传媒类的投资,过去这些年一直是投资的主题,全世界都是一样的,TMT行业市场的交易量同行当中一直是比较重要的领域。在中国这个行业有几个因素,促进了这个产业的繁荣。
第一个因素,中国经济的成长,居民也好,用户的可支配的消费收入的增长,大量的中产阶级的出现,提供了娱乐消费的巨大的需求,尤其是对高品质的内容,对于各种互联网移动终端的需求,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第二,中国快速进行的城镇化,因为快速进行了城镇化,大量的文化基础设施、大量的电影院不断建设,电影的票房来自于这些三四线城市,在基数上超过了一二线城市。包括相对便宜的手机移动终端大规模地普及,使大量的人群可以通过这些移动终端来接触到内容产品。以往这些地区的人群除了卡拉OK、游戏机房这些地方,没有更多的娱乐消费的体验场所。今天有了这么多的多厅影院、移动终端,这些现象在历史上也都出现过,美国在发展历程当中多厅影院是很多地区发展很重要的一个驱动,当然那个年代没有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今天中国是叠加式的,物理的娱乐体验的这些场所和互联网智能化娱乐体验的终端相结合,迅速地调动了大量的未被开发的内容消费的需求,这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第三,技术的驱动。迭代式的驱动,不断的终端,不断的商业模式,不断的应用新的方式,包括技术呈现的方式,包括VR等等这些。另外年轻消费人群的不断变化,90后、00后对于内容的需求地我们也有很多数据和体会,比如说我们做投资,我们也投一些传统的头部内容,像中国好声音、电视剧《琅邪榜》,都是我们旗下的公司生产的。我们也投一些B站这类的网站,会发现用户迭代的数据在中国呈现加速度的发展,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现象。新的年轻人以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在快速产生内容的需求。当然很重要的还有一点,政府在政策上的宽松和推动,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包括资本的驱动等等因素,造就了中国当今娱乐消费、文化消费成为一个亮点。
好的内容驱动,好的技术驱动,文化产业是长期看好的。说到内容,我想问问视频网站的CEO,现在我们知道文化的传播基本上要好的故事进行呈现,现在我们大量的视频方的内容现在最流行的概念是大IP、高颜值、小女生,这样能不能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
我觉得这是一个表面的阶段性的现象,未来肯定好的内容还是基本要素,比如说弘扬的是主流价值观,是绝大部分人共同认可的那些思想。从制作角度来讲,除了传统的制作方式,新的技术引进,比如说CG计算机技术的加入,虚拟现实技术的加入,会让我们的作品更加好看,更加刺激,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来观看这些内容。当然未来视频不仅是一个内容,也包括技术,我们现在已经经历了PC、移动时代的视频,未来的VR、AR技术会让我们获得更多的用户体验,再加上商业模式的丰富,原来的广告模式,单一地依赖广告模式到现在收费模式刚刚开始,爱奇艺刚过了1000万的收费用户,相信和游戏或者电商和其他产业的结合让我们这个产业更加丰厚的一种商业模式,更加健康,让我们这个产业持续发展下去。
我觉得发展方向两个大方向,一个是从大IP方向,还有网上内容自频道的方向,有结合的地方。大IP这方面,我觉得中国的网民因为这几年视频网站的普及,带来的对内容制作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包括全球最顶级的内容在中国网民都可以看到,所以他们对大IP以及大制作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是一个明显的趋势。所以刚才讲到了制作水平,包括一些剧本的水平等等,包括演出的水平,都要跟得上网民对这方面的需求。但同时以前的这些IP可能主要来自文学、影视、游戏,很多IP会在互联网先开始,甚至在互联网先播出,讲到用户收入和资费的大趋势,会看到越来越多的内容可能在互联网先播,经过收费的模式去播,然后在电视台以及其他的屏幕里面播放。
正好这个问题牵涉到商业模式,里德·黑斯廷斯先生这方面很有发言权,他们原来的商业模式是靠广告,增加了内容付费,您主流的收入模式是靠内容收费,广告是其次的。如果您现在在中国当首席执行官,您觉得您面临最大的挑战是什么?怎么解决商业模式的问题?
里德·黑斯廷斯
我觉得好的商业模式有很多,包括了广告,随着经济的发展,广告的模式增长也是很快的,比如说在美国我们有很大的ABC、CBS这样的电视台,他们的广告收入很丰富,还有其他的电视台,HBO等等,他们是收费的。关键不是哪个模式,最重要的是要有好的故事,要有好的内容,不管是广告也好收费也好,能够让用户愿意支付费用。我们现在的模式很好,比如我们现在在英国、法国、巴西,很多故事都可以重新制作。比如说我们现在重新制作了《卧虎藏龙》,我们看到有这样的可能,能够把每一个国家最好的这些内容出口出去,和全世界进行分享。并不是说要具体地模式,而是要有好的故事好的内容。
第三个话题,谈一谈每位努力的下一个方向,在移动互联网“互联网+”对文化传播下一步最想做的事情。
大制作内容特别多,其实没有一个最大的制作,是多部,其中也包括《琅邪榜2》,《琅邪榜2》在网络首播,制作的投入要比1大很多。
古总,阿里投资以后,大家一直在想你的内容方向将来会不会离现在原来做影视剧内容的方向越来越远?会向电商方面倾斜得更多吗?
应该说越来越直接,私有化之后我们对内容的布局和投资会更激进,这是我们和阿里的私有化最大的特点。两个方向,一个是围绕大数据方面,文化娱乐的这些数据第一次和购物、支付的数据打通,我觉得会发挥很大的潜在的作用。
另外刚才一直讲到用户收费包括用户的收入模式,本身视频网站如果定义为互联网电视,它有一个特点,很多人来看,但是你对他的支付以及对他的很多个人信息方面的积累并不算特别多,这点方面能够结合这方面的大数据,对于未来的用户收入、收费以及其他的一些用户收入的模式会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这点也是我们现在在努力的方向。
现在我们知道亚马逊、HBO、苹果、谷歌都进军了视频领域,您认为您在竞争当中下一步的努力方向在哪里?还有没有最想和谁结盟?
里德·黑斯廷斯
网上有很多频道和我们竞争,像BBC等等,我们发现很多用户其实同时订阅很多的频道,比如说你在手机上不会只有一个APP,你会有很多,比如我本身是管奈飞的,但是我也订阅HBO电影频道的电影,因为我觉得他们的电影很不错。就像每个人的智能手机上有很多好的APP,而且我觉得有了竞争之后才会产生更好的产品。越是有更多的APP,有更多的频道,有更多的渠道,更好的产品才会出现,有更多的创意。
对于广大的消费者用户来说是最好的事情,瑞刚总,下一步的投资方向。
我们除了投资之外也介入到很深的运营层面,对下一步来说,我们一直有这么几个思考。第一,我们仍然会关注那些头部的高品质的、独家的、权威的内容及其版权,这个方面很重要的还是去找对的团队,这也是我们这些年的心得,找对团队,跟着团队一起在内容的原创方面不断进行拓展。
第二,我们还是高度关注移动视频,尤其比较关注移动短视频的发展,用户不排除用移动终端看长视频,但是移动的状态主要还是碎片化的状态下,所以移动的短视频这块领域是我们非常关注的,但是这个领域当中我们会比较关注平台性的应用,对于移动短视频平台的投资领域。
第三,技术的发展不断地在推动着行业的变局,我们已经开始投出了第一家企业,是在虚拟现实VR这个领域的,我们接下来还会有一系列投资在VR领域,包括摄像机、VR内容制作、VR分发平台等等。当然这个领域现在还很挑战,技术还在不断拓展过程当中,VR到目前为止更多的是作为一个市场营销的手段,整场内容或者长的VR视频内容今天还是有比较大的挑战,这个和带宽的压力有关,VR使带宽的消耗成本更加增加。VR对于芯片的计算能力的挑战也是非常大,VR对于故事的叙述结构方式也是新的挑战,因为它是一种沉浸式的娱乐体验,所以对故事的结构方式和编剧也很有挑战。但这是一个趋势,这个方面我们还在不断拓展,希望始终能够站在一个比较前沿的位置对这个行业做出一些判断。
新的技术也会有很多的风险,所以需要我们资本的介入,给我们未来的探索提供更好的动力和支持。这个话题的讨论就到这里,希望移动视频在文化传播方面、人类文化的传承方面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让我们体会到人类文化的传承之美、融合之美和创新之美。以掌声感谢四位嘉宾和有事离去的克里斯蒂·里比先生的精采演讲,谢谢他们。
感谢各位出席今天上午整个论坛的话题分享,我们这个论坛就到此结束,谢谢诸位。
本次直播到此结束。
来源: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官网&&&&作者:&&&&编辑:朱喆妍&&&&责任编辑:朱喆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票证年代的日常生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