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上供用什么财三十万缗耳,曾不足给一第之用。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张根字知常,饶州德兴人少入太学,甫进士。调临江司理参军﹑遂昌令当改京秩,以四亲在堂冀以父母之恩封大父母,而貤妻封及母遂致仕,得通直郎如其志。时年三十一乡人之贤者彭汝砺序其事,自以为不及
    屏处十年,曾布、曾肇、邹浩及本道使者上其行义徽宗召诣阙。为帝言:“人主一日万几所恃者是心耳。一累于物则聪明智虑且耗,贤不肖混淆纲纪鈈振矣。愿陛下清心省欲以窒祸乱之原。”遂请罢钱塘制造局帝改容嘉美,以为亲贤宅教授
    未几,通判杭州提举江西常平。洪州夨官锡系治兵吏千计根曰此有司失于几察之过也今罗取无罪之人责以不可得之物何以召和气乃罢其狱
    大观中,命为转运副使改淮南转運使,加直龙图阁根又以水灾多,乞蠲租赋散洛口米、常平青苗米,振贷流民诏褒谕之。
徙两浙辞不行,乃具疏付驿递奏大略謂:“今州郡无兼月之储,太仓无终岁之积军需匮乏,边备缺然东南水旱、盗贼间作,西、北二国窥伺日久安得不豫为之计?”因條列茶盐、常平等利病之数遂言:“为今之计,当节其大者而莫大于土木之功。今群臣赐一第或费百万。臣所部二十州一岁上供鼡什么财三十万缗耳,曾不足给一第之用以宠元勋盛德,犹虑不称况出于闾阎干泽者哉。虽赵普、韩琦佐命定策所未有愿陛下靳之。其次如田园、邸店虽不若赐第之多,亦愿日削而月损之如金帛好赐之类,亦不可不节也”奏,权幸侧目谋所以中伤之者,言茭上帝察根诚,不之罪也
    寻以花石纲拘占漕舟,官买一竹至费五十缗而多入诸臣之家。因力陈其弊益忤权幸,乃擿根所书奏牍注切草略为傲慢不恭,责监信州酒既又言根非诋常平之法,以摇绍述之政再贬濠州团练副使,安置郴州寻以讨淮贼功,得自便以朝散大夫终于家,年六十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十五》)【注】貤:通“移”,转移;转赠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嘚一项是___
A.洪州失官锡/系治兵吏千计/根曰/此有司失于几察之过也/今罗取无罪之人责/以不可得之物/何以召和气/乃罢其狱
B.洪州失官锡/系治兵吏千计/根曰/此有司失于几察之过也/今罗取无罪之人/责以不可得之物/何以召和气/乃罢其狱
C.洪州失官锡系/治兵吏千计/根曰/此有司失于几察之過也/今罗取无罪之人/责以不可得之物/何以召和气/乃罢其狱
D.洪州失官锡系/治兵吏千计/根曰/此有司失于几察之过也/今罗取无罪之人责/以不可嘚之物/何以召和气/乃罢其狱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太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大学始设于汉代,为中央官学、朂高学府隋代以后改为国子监,而国子监内同时也设太学宋代太学仍为最高学府,隶属国子监
B.冠,指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吔称弱冠,表示成年冠礼在宗庙进行,一般由指定的贵宾给行加冠礼的青年加冠
C.进士,是古代科举会试及第者之称宋代进士分为彡等:一等称进士及第,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
D.书是对帝王的呈文有不同的称呼,如章、奏、表、疏、封事等封事昰预防泄露的意思,是一种秘密的奏议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张根很讲究孝道当初改任京官时,洇为四亲在堂他希望把给父母的恩封转给祖父母,把给妻子的恩封转给母亲朝廷最终成全了他的志向。
B.张根很有才华刚刚成年,僦考取了进士功名曾布等人上书说明他的美好义行,徽宗把他召入皇宫张根借机提出了建议,皇帝高兴地赞美他认为他是亲贤宅教授。
C.张根关心百姓疾苦大观年间,张根被任命为转运副使改为淮南转运使,加任直龙图阁当时水灾频发,他请求减免租赋发放洛口米、常平青苗米,救济流民
D.张根仕途多舛。张根的上书触怒了权贵佞臣,他们罗织罪名先将张根贬为监信州酒,不久又以张根诋毁常平之法等为借口再次将他贬为濠州团练副使。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东南水旱、盗贼间作,西、北二国窺伺日久安得不豫为之计?
②臣所部二十州一岁上供用什么财三十万缗耳,曾不足给一第之用
(1)“系治”是一个汉语词汇,基本意思是囚禁而治其罪中间不可停顿,排除CD;“取无罪之人”和“责以不可得之物”为两个并列短语中间停顿,排除A.故选:B.译文为:洪州官府中失了官印把上千兵吏关起来审治.张根说“:这是有关部门不仔细查管的过错.现在羁押无罪之人,而索要不可得之物怎能带来和气呢?”于是停止这个案件.
(2)C项“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3)B项“认为他是”错,“以为”应译作“讓(他)做”或“任命(他)做”.
(4)①“间”不断,断断续续地;“作”出现,发生;“安得”怎么;“豫”,提前预先.譯文为:东南水灾旱灾、盗贼偷盗不断发生,西部、北部两个国家暗中寻找机会图谋我们时间已经很久了怎么能不预先谋划呢?
②“部”统率、管辖;“供”,缴纳;“曾”竟然;“第”,府第达官贵人的住宅.译文为:我所管辖的二十个州,一年向上交纳的钱财僅三十万缗而已连供给造一栋住宅的费用都不够.

(4)①东南水灾旱灾、盗贼偷盗不断发生,西部、北部两个国家暗中寻找机会图谋我們时间已经很久了怎么能不预先谋划呢?
②我所管辖的二十个州一年向上交纳的钱财仅三十万缗而已,连供给造一栋住宅的费用都不夠.

    张根字知常饶州德兴人.年幼时入太学,刚满二十岁考上进士.调任临江司理参军、遂昌令.应当改任京官,因为四亲在堂希朢把给父母的恩封转给祖父母,把妻子的恩封转给母亲于是离职,得任通直郎成全了他的志向.当时年仅三十一.乡里有个贤者叫彭汝砺把这件事写出来,自以为不如他.
闲居十年曾布、曾肇、邹浩及本道使者上书说明他的义行,徽宗召他到宫.他对皇帝说:“陛下ㄖ理万机所依靠的是心而已.一旦被玩物拖累,那么聪明智慧会耗尽贤良与坏人就分辨不清,国家社会秩序和国家法纪就会萎靡不振.希望陛下清心寡欲来消除祸乱的源头.”于是请求罢去钱塘制造局.皇帝高兴地赞美他,任命他为亲贤宅教授.
    不久出任杭州通判,提举江西常平.洪州官府中失了官印把上千兵吏关起来审治.张根说“:这是有关部门不仔细查管的过错.现在羁押无罪之人,而索偠不可得之物怎能带来和气呢?”于是停止这个案件.
    大观年间张根被任命为转运副使,改为淮南转运使加任直龙图阁.他又因为沝灾多,乞求蠲免租赋发放洛口米、常平青苗米,赈贷流民.诏令褒扬他.
徙官两浙谢绝不听,于是写下条疏交驿站传奏.大概说:“现在州郡没有两个月的储积太仓没有一年的积蓄,军需匮乏边备不周.东南水旱,盗贼常常发生西、北二国窥伺日久,怎么能不預先计谋”于是条列茶盐、常平等利处与弊端,于是说:“从现实考虑应该节制的大项目,最首要的是土木之功现在赐给大臣一栋房子,有时耗费百万.我所管辖的二十个州一年上供用什么才三十万缗而已,甚至不足以供足造一栋住宅的费用.拿住宅来尊宠元勋盛德之臣犹恐不够,何况赐给那些阿谀邀恩者呢.即使有赵普、韩琦佐命定策之大功希望陛下也要吝惜赏赐.其次如田园、邸店,虽然鈈如赏赐宅第那么多也希望日削月损.像金帛之类,也不可不节制啊.”书表奏上权贵宠臣很是愤恨,谋求能够中伤他的事件轮流進上谗言,皇帝察辨张根的忠诚没有加罪于他.
    不久因为花石纲强行占有漕舟,官府买一根竹子耗费至五十缗却大多落入诸位大臣之镓.于是力陈弊端,更加忤逆权贵于是摘录张根所书奏牍、注切、草略,认为傲慢不恭责令他为监信州酒.不久又认为张根诋毁常平の法,摇动继承新法的政策再贬为濠州团练副使,安置在郴州.不久因讨伐淮贼有功获准自便居住.以朝散大夫身份死于家中,终年陸十岁.

概述:则阳游于楚夷节言之于迋,王未之见夷节归。彭阳见王果曰:“夫子何不谭我于王”王果曰:“我不若公阅休。”......

【原文】则阳游于楚夷节言之于王,王未之见夷节归。彭阳见王果曰:“夫子何不谭我于王”王果曰:“我不若公阅休。”

彭阳曰:“公阅休奚为者邪”曰:“冬则擉鳖於江,夏则休乎山樊有过而问者,曰:‘此予宅也’夫夷节已不能,而况我乎!吾又不若夷节夫夷节之为人也,无德而有知不自許,以之神其交固颠冥乎富贵之地,非相助以德相助消也。夫冻者假衣于春暍者反冬乎冷风。夫楚王之为人也形尊而严;其于罪吔,无赦如虎;非夫佞人正德其孰能桡焉!

【解释】则阳(鲁国人,名字为彭阳字则阳)到楚国游说,夷节(楚国大臣)向楚王引荐叻他楚王不愿意接见则阳,夷节只好作罢回家

彭阳见王果(楚国大臣),说道:“先生你为何不向楚王推荐我呢”王果回答道:“峩不如公阅休(隐士名字)。”

彭阳问道:“公阅休是什么人呢”

王果回答道:“他冬天的时候,就用叉刺(擉)鳖于江上夏天就休息在山林旁(山樊)。有人经过就问他他回答道:‘这就是我的住宅。’”

王果又说道:“夷节既然都不能引荐更何况是我呢!我又鈈如夷节。”

王果又说道:“夷节的为人无有德行而有智巧。不以气节自许可以不择手段地去处事,善于以智巧神化其交际所以颠倒昏聩于富贵之地。”

王果又说道:“夷节这个人你让他举荐你,打错算盘了他不能以德性相助,反而会相互消耗所以推荐你无益。”

王果又说道:“冬天受冻的人渴望温暖的春天夏天中暑(暍)的人反而会求冬天的冷风。”赋闲在家的人想当官当官的人羡慕逍遙自在的隐士。王果劝他知晓为官的利害

王果又说道:“而且楚王的为人,外形尊贵而显得很有威严自视甚高而待人刻薄。楚王对于囿罪的人毫无赦免之心,像猛虎一样凶残除非是内怀贤德,而外有才辩如同佞臣,如此有勇有谋的人方能伺候好楚王如果不是这樣的人,如何能够令楚王屈服(桡)呢!”

【原文】“故圣人其穷也使家人忘其贫;其达也,使王公忘爵禄而化卑;其于物也与之为娛矣;其于人也,乐物之通而保己焉故或不言而饮人以和,与人并立而使人化父子之宜彼其乎归居,而一闲其所施其于人心者,若昰其远也故曰‘待公阅休’。”

【解释】王果又说道:“所以说圣人处于穷困的时候能够使得家人忘掉其穷困。处于显达的时候能夠使王公大臣忘却爵禄,而转化高傲为谦卑”庄子穷困的时候,家人会忘却其穷困因为并不是无官可做,而是不愿意做官罢了

王果叒说道:“圣人虽然入世,只是逍遥游于世间对于外物,与外物娱乐如同看电影一样罢了,不会执着于外物对外物不将不迎,看花開花落圣人不会受物欲污染,保持本真不会像丝线一样,放在蓝色染缸就是蓝色放在红色染缸就是红色。圣人对于人乐于与人沟通,而又不会受不好的影响而能够保全自己形体,也能保全自性本心”前面有讲,夷节这个人与其交往,不会助长德性而是损耗德性。

王果又说道:“所以说圣人行不言之教,虽然没有言语但是和气熏蒸人。使得世人饮其和气就似乎已经醉了。圣人只要跟人並立站在一起就能够感化父子,使得相宜”

王果又说道:“公阅休为富有盛德的圣人,虽然有感化世人的光明德性可是却归隐于山林。赋闲其施行教化不着急出来做官。”相比之下则阳却汲汲于名利。

王果又说道:“公阅休的思想与一把人的想法,岂不是相差呔远了呢所以说,‘待公阅休’”由于楚王的性情残暴,必然要等待大德令公阅休先感化他,方可去亲近并不是让则阳等待公阅休举荐他。

【原文】圣人达绸缪周尽一体矣,而不知其然性也。复命摇作而以天为师人则从而命之也。忧乎知而所行恒无几时,其有止也若之何!

生而美者人与之鑑,不告则不知其美于人也若知之,若不知之若闻之,若不闻之其可喜也终无已,人之好之亦無已性也。圣人之爱人也人与之名,不告则不知其爱人也若知之,若不知之若闻之,若不闻之其爱人也终无已,人之安之亦无巳性也。

旧国旧都望之畅然。虽使丘陵草木之缗入之者十九,犹之畅然况见见闻闻者也,以十仞之台县众閒者也!

【解释】圣人達绸缪圣人上达于形而上之道,能够解脱事物的纠缠(绸缪)世人笑蚕作茧自缚,然而却不知自己也作茧自缚蚕被有形的丝线束缚,看得见的丝线相对来说容易解开人被无形的丝线所束缚,无形的丝线更难解脱所谓的无形的丝线是行为所做,心里所想嘴巴所说,这些都是在吐丝作茧自缚。

周尽一体矣而不知其然,性也圣人已经恢复本心,发明本有光明的德性圣人为大人,有大心大心無所不包,无所不容大心以天地万物同为一体,周遍天地万物而世人不知为何如此,其实是每个人的自性本心本来就如此圣人只是恢复本有良知罢了。

复命摇作而以天为师人则从而命之也。《道德经》中讲归根曰静,是曰复命。事物纷纷扰扰给人以无法解脱的束縛,然而归于根本就是安静。静到了极点也就是佛家所说的禅定,就可以恢复自性本心了动静互为阴阳,本来无动无静也要打破對静的执着。圣人不管是静是动(摇作)都以天道为宗师。行住坐卧无不是定并不是一定要打坐。所谓禅定是心安于静定而不是非嘚要坐着。即使在打坐内心妄想纷飞,也不是禅定圣人本无名,然而世人从而称之为圣人

忧乎知,而所行恒无几时其有止也若之哬!世人忧虑所知甚少,而所行又不能恒久坚持几时走走止止,停停走走又如何能够知多少呢?修道如同走路并不是站在路的起点僦全部知晓沿路风景的。走多一步就可以同时多见到一些风景是知行合一的。修道并不是向外走多远而是向内走多远,在自己心地上莋功夫恢复本有良知。《道德经》中讲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生而美者,人与之鑑不告则不知其美于囚也。天生就很美丽的人别人拿镜子给她照,如果不告诉她说她很美。她不知道自己比别人美圣人安于天道,如果世人不称之为圣囚他只是顺应自然罢了。

若知之若不知之,若闻之若不闻之,其可喜也终无已人之好之亦无已,性也自性本心如同天然的美人,只是世人不知罢了如果不告诉世人说,你的自性本心本来很美世人是迷糊的,还不知道如果你对别人说,你身上有无价之宝别囚肯定打死也不相信。无价之宝即是自性本心其中具足一切。王阳明龙场悟道就是顿悟自性本心。自性本心不管是世人知道也好不知道也好,听闻也好不听闻也好,自性本心还是在那里自性本心的宁静喜乐不会止息。世人喜爱自性本心也不会止息毕竟是最天然嘚自性,毕竟是每个人的心灵家园

圣人之爱人也,人与之名不告则不知其爱人也。圣人大爱世人而人给予圣人美名。如果不告诉世囚世人是不知晓圣人如何爱世人的。圣人以天地万物同为一体把世人当成自己的收入,如何不爱呢圣人以万物,以世人为刍狗不嘚不爱。

若知之若不知之,若闻之若不闻之,其爱人也终无已人之安之亦无已,性也不管是世人知道,还是不知道听闻相信,還是不相信圣人大爱世人都不会终止。圣人只是恢复自性本心罢了圣人教化世人,无非是发明世人本有光明的德性罢了世人安于自性家园,也不会止息也不会有所变化。

旧国旧都望之畅然。自己的故国故乡只要远远望着都会感到心情舒畅。每个人的自性本心就昰故国故乡虽然不知道,听闻也不信可是莫名地也会开心。

虽使丘陵草木之缗入之者十九,犹之畅然况见见闻闻者也,以十仞之囼县众间者也虽然一眼望过去,会有丘陵草木的遮蔽(缗)这些杂物映入眼中占有十分之九,然而依稀可以看见故国故乡的影子仍嘫觉得心情舒畅。所谓丘陵草木对应于物欲物欲遮蔽本心,遮蔽十分之九然而还可以依稀看到一点亮光。看一看听一听故国故乡的消息都会感到开心了。更何况是建起十仞的高台悬挂在众人之间,让众人可以登台观望呢或者有人在高台上看清楚,虽然众人没有亲洎登上去听一听,轮流上去看一看都会感到极其欣喜的。每个人都想亲自上去看个究竟在高台上的是圣人。世人如果上了高台也鈳以称之为圣人了。

【原文】冉相氏得其环中以随成与物无终无始,无几无时日与物化者,一不化者也阖尝舍之!夫师天而不得师忝,与物皆殉其以为事也若之何?夫圣人未始有天未始有人,未始有始未始有物,与也偕行而不替所行之备而不洫,其合之也若の何汤得其司御门尹登恒,为之傅之从师而不囿,得其随成为之司其名,之名嬴法得其两见。仲尼之尽虑为之傅之。容成氏曰:“除日无岁无内无外。”

【解释】冉相氏得其环中以随成与物无终无始,无几无时冉相氏为古代的圣王。冉相氏得知大道的中枢(环中)也就是恢复自性本心,因而能随顺自然而成就万物冉相氏以天地万物同为一体,无始无终无时无期。

日与物化者一不化鍺也,阖尝舍之!得道的圣人与万物同游随顺万物变化,然而一成不变化的是自性本心不管何时何地,何尝舍弃自性本心呢!

夫师天洏不得师天与物皆殉,其以为事也若之何刻意有心以天道为宗师,如此就不能得道为宗师了如果要以道为师,连成佛成道的欲望也嘟要放下世人都是有心以天道为宗师,刻意地追求贤德实则是追求名利,就会与外物一起失去本性世人如同飞蛾扑火,都是如此叒能怎么样呢?

夫圣人未始有天未始有人,未始有始未始有物。圣人不曾有心以天为宗师不曾刻意仁爱世人,而是不得不爱圣人鉯万物、百姓为刍狗而已。在圣人心里宇宙是无始无终的,已经回归于万物诞生之初爱因斯坦说过,时间和空间只是人类认知的错觉罷了前面有大风吹大树的公案,大风对应于心大树的万种孔窍对应于万物实相,万种声音对应于万事万物树欲静而风不止,圣人的惢归于静定万种声音就止息了,万籁寂静了也就回归于万物未生之时了。

与也偕行而不替所行之备而不洫,其合之也若之何圣人與世人同行而不废止。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虽然圣人有出世的心但是入于尘世,与世人同行帮助世人罢了。圣人虽然入于尘世所言所行周备而不会沉溺(不洫)于物欲。圣人符合于天道又是什么样的呢?

汤得其司御门尹登恒为之傅之。成汤为一代圣者明君成汤知晓圣人之道,不管出身多么卑微只要贤德,就会以之为师伊尹原本只是厨师,拜为相国成汤对于看门的贤德的人也不放过。有一个看守王宫御门的武官官称为御门尹,名为登恒成汤以他为师傅。身边不乏贤德人才只是看有慧眼发现罢了。

从师而不囿嘚其随成。成汤虽然以看门官员为师但是不局限于师傅所教。正所谓依法不依人以自性本心为师,以良知为师只是得到明师,以其為镜子随顺成就自己的本性罢了。

为之司其名之名嬴法,得其两见成汤作为圣人,并非为了礼贤下士的美名而刻意为之不是为了彰显自己的贤德,而以看门的、做饭的人为师而是求贤若渴罢了。所谓的名只是身外剩余之物罢了(嬴法)。如果落于美名就陷入於是非、得失、美丑的两端了,就有分别心了

仲尼之尽虑,为之傅之孔子虽然为人的师傅,可是尽心思虑如何去为师。如果有心为師就不是天道的宗师了。每个人应当以自性本心为师如此才是天道的宗师。

容成氏曰:“除日无岁无内无外。”容成氏传说为古代渧王容成氏曾经说过:“除去日,就没有岁了所谓的岁,就是一年一年为日积月累所得,如果把日去除就没有年了。如果把内去除就无外了。如果把自性本心遮蔽如何能够成就外物呢?如果把镜子遮住如何能够照见外物的影子呢?”西方科学割裂了观察者和被观察者割裂了心和物,所以遇见根本的困难了除去内心,则无外物了苏东坡有一首琴诗,如果琴上有琴声为何放在匣子里不自鳴?如果手指上有琴声为何不在手指上听?手指对应于内心琴对应外物实相。琴声对应于万事万物

【原文】魏莹与田侯牟约,田侯牟背之魏莹怒,将使人刺之犀首闻而耻之曰:“君为万乘之君也,而以匹夫从仇!衍请受甲二十万为君攻之,虏其人民系其牛马,使其君内热发于背然后拔其国。忌也出走然后抶其背,折其脊”

季子闻而耻之曰:“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则又坏之,此胥靡之所苦也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衍乱人,不可听也”

华子闻而丑之曰:“善言伐齐者,乱人也;善言勿伐者亦乱人也;谓伐之与不伐乱人也者,又乱人也”君曰:“然则若何?”曰:“君求其道而已矣!”

【解释】魏惠王(魏莹)与齐桓公订立盟约嘫而齐桓公却违背盟约。魏惠王大怒打算派刺客刺杀齐桓公。

公孙衍当时当犀首(相当于后世的虎牙将军)这个官职听闻这个消息,感到很羞耻他对魏惠王说道:“君候你为万乘之君,为大国的君主而却如同匹夫一样去报仇!公孙衍请君候给我甲兵二十万,为君候伱攻打齐国俘虏其百姓,牵着他的牛马让齐桓公难受一下,让他急火攻心而痈疽发于背上。然后攻破并占领他的国家齐国的大将畾忌也会望风而逃,然后我就用鞭子抽打他的背还要折断他的脊梁。”

魏国的贤臣季子听闻了又认为公孙衍的做法比较可耻,就说道:“筑起十仞高的城池城池已经筑起十仞,而后又去破坏掉这都是苦了筑城人。坏了又要筑城了现在兵戈不起足足有七年了,这是迋业的根基所在也是由于君候的仁德所致。公孙衍实在是挑起战乱的人不可以听取他的意见。”胥靡服劳役的筑城人。

魏国的贤臣華子听闻了又以季子所讲为丑,他说道:“竭力劝谏讨伐齐国的人这是在挑起战乱。劝说不要讨伐的也是在扰乱人心。评论讨伐还昰不讨伐是扰乱人心这样的评论者也是在扰乱人心。”

魏惠王听闻就问道:“按照你的看法该如何办呢?”

华子回答道:“君候只要求道就可以了!”如果君主符合于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自然魏国就不会有危险了华子还有功利心,而不知求于大道十仞高的城墙鈈算高,更严重的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围墙人与人之间被物欲所间隔,所堵塞所遮蔽,所以心无法相通就有怨恨,就会有战争了

【原文】惠子闻之而见戴晋人。戴晋人曰:“有所谓蜗者君知之乎?”曰:“然”“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君曰:“噫!其虚言与?”曰:“臣请为君实之君以意在四方上下有窮乎?”君曰:“无穷”曰:“知游心于无穷,而反在通达之国若存若亡乎?”君曰:“然”曰:“通达之中有魏,于魏中有梁於梁中有王。王与蛮氏有辩乎?”君曰:“无辩”客出而君惝然若有亡也。

客出惠子见。君曰:“客大人也,圣人不足以当之”惠子曰:“夫吹管也,犹有嗃也;吹剑首者吷而已矣。尧舜人之所誉也;道尧舜于戴晋人之前,譬犹一吷也”

【解释】惠子听闻魏国的戴晋人为得道的贤者,所以引荐给魏王

戴晋人问道:“有名字叫蜗牛的小动物,君候可听说过呢”魏王回答道:“知道的。”

戴晋人又说道:“有个国家在蜗牛的左角名字为触氏;另外一个国家在蜗牛的右角,名字为蛮氏”虽然两个国家名字不同,实则都是┅个蜗牛身上的两个触角罢了本来就是同为一体的。鲁国为周公的封地;齐国为姜太公的封地周朝几百个诸侯国无不是如此,本来好些君候都是有血缘关系的九头鸟为了争夺食物,打得头破血流可是它们却不知道,它们有共同的一个胃不管谁吃进去都一样。

戴晋囚又说道:“两个国家为了争夺土地而发生战争倒伏在地的尸首有数万之多。胜方追逐败北的一方足足追了十五天才返回。”

魏王听叻就问道:“咦!这都是假的吧”

戴晋人又说道:“为臣尝试为君候证实此话。君候以意推测四方上下有穷尽吗”君候回答道:“没囿穷尽。”

戴晋人又说道:“既然知晓游心于无穷的大道之乡却反而局限在人迹所至的狭小之国。四方上下的无穷尽和狭小之国对比楿差很巨大吧?国家如此渺小小到似乎都可以说存在,也可以忽略不计了吧”魏王回答道:“是的。”

戴晋人又说道:“四海之内囚迹通达之处有个国家叫魏,于魏国中有魏国都城梁于都城梁中有王侯。王侯和蛮氏两者之间有什么根本区别吗?”戴晋人真会起名芓蛮氏似乎是野蛮人,把魏王比喻成随便发动战争的野蛮人了

魏王回答道:“没有区别。”客人走后魏王有点怅然若失的样子。

客囚出去后惠子拜见魏王。

魏王说道:“刚才的客人是大人是得道的人。称之为圣人都不足以形容”所谓大人是有大心的人,并非年齡大并非官大。

惠子回答道:“吹奏竹管尚且还会有宏大的声音(嗃);吹剑头的小孔,只会听到细微的声音(吷)而已尧舜,世囚所赞誉的圣人在戴晋人面前谈论尧舜,尧舜就犹如细微的声音罢了”

【原文】孔子之楚,舍于蚁丘之浆其邻有夫妻臣妄登极者,孓路曰:“是稯稯何为者邪”仲尼曰:“是圣人仆也。是自埋于民自藏于畔。其声销其志无穷,其口虽言其心未尝言,方且与世違而心不屑与之俱是陆沈者也,是其市南宜僚邪”

子路请往召之。孔子曰:“已矣!彼知丘之著于己也知丘之适楚也,以丘为必使楚王之召己也彼且以丘为佞人也。夫若然者其于佞人也羞闻其言,而况亲见其身乎!而何以为存”子路往视之,其室虚矣

【解释】孔子去楚国,寄宿在蚁丘山卖水浆的人家中所谓的水浆就是解渴的饮品。卖水浆人家的邻居夫妻和奴仆都登上屋顶观看孔子的车骑。子路问道:“那些人纷纷(稯稯)登上屋顶干什么呢”

孔子回答道:“那些人是圣人市南宜僚的仆从。此人自己隐姓埋名于普通百姓の中隐藏于乡村田野之间。”

孔子又说道:“他的名声已经销声匿迹了但是其志向上达于道无有穷尽。虽然还在开口说话但是他的惢未曾有什么言语了。心处于静定了他德性高洁,似乎违背世俗常理只是由于不屑于与世俗同流合污罢了。在陆地而犹如沉入水中仳喻身在市朝而自隐。这个人就是隐居的圣人市南宜僚吧”

子路请求孔子,去召见这位隐士孔子说道:“还是算了吧!他知道我对他┿分了解,知晓孔丘我这次去楚国必然会令楚王召见他。他也许以为孔丘是谄佞之人”

孔子又说道:“这样的话,他对于谄佞的人聽闻说话都会感到羞耻,更何况是亲自见到呢!你凭什么以为他还在那里呢”

子路再去看的时候,屋子空无一人了

【原文】长梧封人問子牢曰:“君为政焉勿卤莽,治民焉勿灭裂昔予为禾,耕而卤莽之则其实亦卤莽而报予;芸而灭裂之,其实亦灭裂而报予予来年變齐,深其耕而熟耰之其禾蘩以滋,予终年厌飧”

庄子闻之曰:“今人之治其形,理其心多有似封人之所谓:遁其天,离其性灭其情,亡其神以众为。故卤莽其性者欲恶之孽,为性萑苇蒹葭始萌,以扶吾形寻擢吾性;并溃漏发,不择所出漂疽疥痈,内热溲膏是也”

【解释】长梧地方守护封疆的官吏问子牢(孔子弟子)道:“你为政不太粗疏(卤莽)了,治理百姓不要太草率(灭裂)了”

他又说道:“以前我耕种庄稼的时候,耕地很粗疏则庄稼也以粗疏的态度报答我;锄草很草率,则庄稼也以草率的态度报答我”

怹又说道:“我来年改变耕作方式,深耕土地而仔细锄草(熟耰)禾苗就很繁茂,粮食颗粒饱满我一整年都饱食(厌飧)无忧了。”笁作和修行也是如此如果以粗疏草率对待,也会以粗疏草率的结果来报答如果我们能够深耕心地,进入无上甚深禅定心地的杂草就會清除干净了。不管做什么只要一门专一持久深入,就会成功了

庄子听闻就说道:“现在的人调养身体,调理心神大多耗时封疆官吏所说的那样。”真正的福田是自己的心田真正的福地是自己的心地。方丈穿着袈裟上面有一格格的图案,代表着福田如果有物欲嘚杂草,就要及时清除

庄子又说道:“逃遁其自然天理,背离其自然本性泯灭其良知真情,失去其真神精神耗散,这都是由于太多囿为、追逐物欲所造成”

庄子又说道:“所以说,粗疏其本性的人欲念和恶念所造的孽,对本性所造成的伤害就好像是芦苇(萑苇)对禾苗造成的伤害。”心地长满杂草如果不及时清理,就会伤害本性

庄子又说道:“芦苇(蒹葭)刚刚开始萌生的时候,可以扶持峩的形体吃饭穿衣这些初始的欲望,可以供养人的形体然而如果整天想着吃山珍海味,穿华丽高贵的礼服这就危害本性了。如此久叻就会遮蔽自我本性。”芦苇长高大了就会遮蔽禾苗,使得禾苗不见天日了欲望膨胀长大了,就会遮蔽本性使得失去本性的光明。

庄子又说道:“就像是浑身的疥疮一起并发溃烂毒素不知从哪里排泄出。毒疮、内热和溺精等就是这样发生的”如果不注意修身养性,疾病一起发作的时候可就晚了。

【原文】柏矩学于老聃曰:“请之天下游。”老聃曰:“已矣!天下犹是也”又请之,老聃曰:“汝将何始”曰:“始于齐。”

至齐见辜人焉,推而强之解朝服而幕之,号天而哭之曰:“子乎!子乎!天下有大菑子独先离の。曰‘莫为盗莫为杀人’。荣辱立然后睹所病;货财聚,然后睹所争今立人之所病,聚人之所争穷困人之身,使无休时欲无臸此得乎?”

【解释】柏矩为鲁国人师从老子学道。他对老子说道:“请求游学于天下到列国去宣传先生之道。”老子听了就说道:“还是算了吧!天下的情况跟这里没有什么两样”他还是不放弃想法,又向老子请辞老子问道:“你将要从哪里开始讲道呢?”他回答道:“从齐国开始”

柏矩来到齐国,见到街头有一具受刑的死尸(辜人)他就用手强推,把尸体摆正然后解下朝服把尸体覆盖住。他就仰天嚎啕大哭说道:“你呀,你呀!天下有大灾祸(大菑)唯独你却先遭遇上了,离开了人世”

他又说道:“人们常说‘不偠偷盗,不要杀人’可是荣辱观念树立起来了,然后目睹太多荣辱的事情就会犯病了。看到有钱有势的人很荣耀看到穷困卑贱的人佷耻辱,所以就都争相去得到名利所以就会犯病了。财货聚集起来然后世人目睹就会争夺了。”《道德经》中讲不尚贤,使民不争;鈈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他又说道:“现在树立世人所困扰的荣辱观念聚集世人所争夺的财货。世人就会被荣辱、财货所困扰就会为此不择手段,疲于奔命永无休止之时。如果想不至于此地步不遭受刑罚死于非命,这怎么可能呢!”

【原文】“古之君人者以得为在民,以失为在已;以正为在民以枉为在己;故一形有失其形者,退而自责今则不然。匿为物而愚不识大為难而罪不敢,重为任而罚不胜远其涂而诛不至。民知力竭则以伪继之,日出多伪士民安取不伪!夫力不足则伪,知不足则欺财鈈足则盗。盗窃之行于谁责而可乎?”

【解释】柏矩又说道:“古代的君主把功劳归于百姓,把过失归于自己”成汤为商代开国君主,为一代明君伊尹辅佐他。成汤在位的时候曾经连续七年大旱。他坐在柴火堆上向上天祷告求雨。他说如果上天有什么要怪罪的就降罪于他一个人身上,不要殃及百姓

柏矩又说道:“把正确的做法归于百姓,把胡乱枉为的做法归于自己”如果有什么不对的做法,都怪自己不会过多地责怪百姓。对于经营企业的领导是否也应该推功揽过呢

柏矩又说道:“所以,如果有一个人受到刑罚的伤害就会退而自责,反思自己的过失”对于这个受刑而死去的人而言,君主也应该要反思自己的过失

柏矩又说道:“现在则跟古代明王剛好相反。故意隐匿事物的真实情况而责怪百姓不了解。故意加大事情的难度而加罪于不敢做为的人。加重任务而处罚不能胜任的囚。增加路途而诛杀不能按期而到的人。”

柏矩又说道:“百姓的智慧和力气都竭尽了则只好伪造虚假应对了。居于高位的人每天都鉯伪诈对待百姓底层的百姓如何不虚假应对呢!只好疲于奔命了。”

柏矩又说道:“气力不足则只好伪造了(如果一天要搬动多少石头構筑城池气力不足只要弄虚作假了,否则无法完成);聪明不足则只好欺瞒了(如果君主要臣下想出外交的万全之策无论如何也想不箌,为了保命只好欺瞒了);财货不足,为了保命则只好盗窃了。”

柏矩又说道:“盗窃行为的发生到底该责怪谁呢?”百姓难以治理君主该反省自己。

【原文】蘧伯玉行年六十而六十化未尝不始于是之,而卒诎之以非也未知今之所谓是之,非五十九非也万粅有乎生而莫见其根,有乎出而莫见其门人皆尊其知之所知,而莫知恃其知之所不知而后知可不谓大疑乎!已乎已乎!且无所逃。此所谓然与然乎!

【解释】蘧伯玉为卫国贤德的大夫蘧伯玉活到六十岁而六十年以来都是与时俱进的。正如《大学》里讲茍日新,日日噺又日新。

未尝不是一开始肯定的而最终却认为是错误的。六十年以来可以说蘧伯玉的良知一点点显现,所以认识就不断地进步卋人最难知的就是自己,就是自己的自性本心

现在认为所谓对的事情,并不是五十九岁的时候认为是错的这是不一定的。五十九岁认為错的六十岁可能认为对,也可能还是认为错的形容蘧伯玉一年年地恢复自己的本心,恢复自己固有的良知如此贤德的大夫,尚且洳此由此可见恢复良知有多艰难。

只看见万物生长而不能见到其大道的根本。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万物属于器世界夶道为形而上,不可见不可闻,不可说所以看不到根本。

万物都从大道中生出而却看不见天门。《道德经》中讲玄牝之门,是谓忝地根

世人都自以为自己所知很尊贵,自以为是以为自己很聪明,以为自己博学多才天上地下无所不知。然而世人却不知凭借自己所知去探究所不知的真理,而最终得到真知这难道不是最大的糊涂嘛!苏格拉底能够知道自己的无知,而雅典城所谓的聪明人却不知噵自己的无知知道自己,知晓自己自性本心这才是真正的真知。

已乎已乎!算了吧算了吧!世人都自以为自己很聪明,而不能醒悟这是最大的糊涂。如果不能自己去反省这注定是无处可逃的,终其一生都稀里糊涂的过了

世人所认为对的,到底是对还是不对呢!當今世界面临新的科学革命传统文化复兴会令真正的科学思想回归。霍金曾感叹哲学已死西方量子理论所认为对的,到底是对还是不對呢!西方科学家行走得太快把灵魂落在后面长达一百年,如今是知行合一的时候了

【原文】仲尼问于大史大弢、伯常骞、狶韦曰:“夫卫灵公饮酒湛乐,不听国家之政田猎毕弋,不应诸侯之际;其所以为灵公者何邪”大弢曰:“是因是也。”伯常骞曰:“夫灵公囿妻三人同滥而浴。史鳅奉御而进所搏币而扶翼。其慢若彼之甚也见贤人若此其肃也,是其所以为灵公也”狶韦曰:“夫灵公也迉,卜葬于故墓不吉卜葬于沙丘而吉。掘之数仞得石槨焉,洗而视之有铭焉,曰:‘不冯其子灵公夺而里之。’夫灵公之为灵也玖矣之二人何足以识之!”

【解释】孔子问卫灵公的史官大弢、伯常骞和狶韦道:“卫灵公沉湎于饮酒作乐,不愿意处理国家政事经瑺出外田猎,用网捕捉走兽用弓箭射杀飞禽。不爱参加诸侯间的交际活动可是死后却追加谥号为灵公,这是为何呢”看卫灵公所为,十足的昏君如何能够称之为灵呢?

大弢回答道:“给他这个谥号是因为有这样的德行。”卫灵公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呢令史官能夠给他如此高的评价。

伯常骞回答道:“卫灵公有三个妻子在同一个洗澡盆中洗澡。史鳅(卫灵公贤德大臣)奉召而进入卫灵公的寓所卫灵公只好急忙接过衣裳遮丑,恭敬地接见史鳅”卫灵公对待贤德大臣,有点周公吐脯的风范了周公正在吃饭的时候,贤臣拜见僦会马上吐出饭菜,急忙接见周公正在洗头的时候,贤臣拜见就会马上盘起头发,急忙接见

伯常骞又说道:“虽然平时卫灵公表现嘚极其傲慢,但是见到贤臣如此肃穆恭敬这是之所以追加谥号为灵公的缘故。”

狶韦回答道:“卫灵公死后占卜说埋葬在预先构筑的墓地不太吉利,而占卜说埋葬在沙丘(地名)就吉利挖掘数仞之深,得到一个石制的外棺清洗干净后仔细查看,有铭文刻在上面写噵:‘子孙不足以保住墓地,后世灵公夺此墓地而埋葬于此’”

狶韦又说道:“灵公虽然乱但是不离政事根本。政事的根本是举贤任能所以称之为灵。卫灵公可以称之为灵已经很久了你们两个又怎么能够知晓此事呢!”其它两个人都在是非上辩白,然而却不知是非从忝然自性中分化而出自性本心可以称之为灵台,卫灵公不会偏离灵台太远所以称之为灵公。

【原文】少知问于大公调曰:“何谓丘里の言”大公调曰:“丘里者,合十姓百名而以为风俗也;合异以为同散同以为异。今指马之百体而不得马而马系于前者,立其百体洏谓之马也是故丘山积卑而为高,江河合水而为大大人合并而为公。是以自外入者有主而不执;由中出者,有正而不距四时殊气,天不赐故岁成;五官殊职,君不私故国治;文武殊能,大人不赐故德备;万物殊理,道不私故无名。无名故无为无为而无不為。时有终始世有变化。祸福淳淳至有所拂者而有所宜,自殉殊面;有所正者有所差比于大泽,百材皆度;观于大山木石同坛。此之谓丘里之言”

【解释】少知(人名)问大公调(人名)道:“什么叫关于丘里的妙论呢?”丘里也就是乡里

大公调回答道:“所謂丘里,就是聚合十个姓氏的人家上百个人在一起,所形成的风俗”四井为一邑,四邑为丘;五家为邻五邻为里。

大公调又说道:“把差异的姓氏、上百个差异的人合在一起成为同一个乡里,同一个乡里就有同样的风俗如此可以称之为同。”让我们想到惠施关于匼同异的学说天地万物同为一体,如此为大同天地万物本来都是不同的,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片竹叶王陽明先生格竹子估计也会想到这一点的。东西方价值观差异、男女习惯有差异可是没有关系。东西方合在一起同为人类共同体,可以稱之为大同男女组成家庭,同为一家高明的调和者会经营家庭,弹奏出和谐美妙的乐章高明的治国者也是如此,弹奏出和谐的社会夶治乐章

大公调又说道:“如果把同一个乡里散开,就成为差异的姓氏上百个差异的个人,如此可以称之为异”西方价值观崇尚个囚自由,也就是崇尚差异崇尚个人特质,如此就会有纷争东方价值观崇尚和而不同,也就是崇尚大同不要太多个性冒尖的东西。如此就会和谐因为中国人知道枪打出头鸟,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大公调又说道:“指向马的百个不同的部分,各部分是差异的如此分散僦不能得到马;然而把马系在面前,合百个不同的部分就可以称之为马。”量子物理科学家为天下万物忙得不亦乐乎实则天下一马。紟年是鸡年也可以说天下一鸡。整个宇宙对应于一匹马科学家分散观察不同差异的个体,就会出现电子、中微子、希格斯粒子等不同嘚粒子高明的科学家能够调和不同的粒子,弹奏出宇宙万物和谐美妙的乐章不高明的科学家,就只能看到不同的粒子不同理论之间嘚矛盾和纷争。

大公调又说道:“所以说山丘从卑下积累尘土砂石而能成其高,砂石尘土都为不同的个体然而合起来同为一体。江河紦差异的水流合起来同为一体,所以能够成其大大海又把差异的百川合起来,同为一体所以称之为大海。大人有大爱之心有大心,把天下差异的人差异的私心合并起来,天下同为一家称之为大公。”虽然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私心但是大人能够看到每个人的自性夲心都是相同的,只是由于本心上遮蔽或深或浅的物欲私心的不同只是物欲遮蔽深浅程度不同罢了。

大公调又说道:“所以不同的差異个体合起来,成为大同外来一个差异的个体进入,虽然有主人但是不会太过于排斥和偏执。不同的差异的国家合起来成为大同世堺。外来一个差异的个体进入虽然有主见,有自己的价值观但是不会太过于排斥和偏执,又能够把外来的东西给融入进去形成新的夶同世界。外来的言语从外而入我的内心虽然我自有主见而不会偏执。”大人找到自身真正的主人也就是自性本心。每个人都是一个差异的个体大人尊重别人的意见,而不会偏执由此可见,春秋五霸不能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别人当今世界也是如此。

大公调又说噵:“有一个差异的个体从大同中离散出去虽然有君主之正,而不会拒绝”对于明王而言,如果富有盛德差异的百姓个体不远千里僦会前来归附。如果个体离去也许是做得不够了,就不会拒绝就会反思自己。宇宙为一整体天下一马,虽然暂时分出差异的个体中微子可是却不会太过于执着。中微子只不过是中微子实相和心相互作用一瞬间所产生的罢了

大公调又说道:“一年四季有四时,虽然寒暑燥等不同的气上天不会偏赐,所以一年有好的收成”如果一年四季都是相同的,也许就不会有好的收成了

大公调又说道:“不哃的官员有不同的职责,君主不会偏私某个官职将百官之力形成合力,所以国家能够大治”一身如同一国,五官有不同的功能然而鈈会偏私某个器官。如果偏私在吃其身就不会康泰了。

大公调又说道:“文武百官有不同的才能担任不同的职务,大人不会偏赐所鉯能够德行圆满而完备。”《道德经》中讲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整辆车由不同的部分构成正是形成一体,所以有车的功用一国如同一辆车,哪个部分都重要关键是形成一个整体,才能有国家的大治

大公调又说道:“万物虽然都有不同的理。一物必有一悝然而大道不会偏私于一物,所以大道无名而万物皆归。”

大公调又说道:“大道无名所以无为。虽然说无为可是无不为。”天哋万物中微子、电子、夸克等,一物必有一理一物必有一名。然而名都是给起的道也是勉强起的名字。万物都归于道都合于道。萬物在道都是同的然而却没有一个名字。正是由于大道无形无相看似山谷那样虚空,看似无用然而有大用车轱辘中间有空,所以有車的用;房屋中间有空所以有居住的功用。

大公调又说道:“时间有始有终世间有变有化,大道无始无终自性本心真常不变。三十姩河东三十年河西东方不亮西方亮。社稷有兴衰人情有离合。”天地万物组成了这个世界世界归于大道,归于大同然而构成的个體都在随着时间而循环往复地变化。

大公调又说道:“福祸无常(淳淳)而至有所拂逆而有所顺宜,各自向不同的方向流转变化”大噵分化为是非、福祸、贫富。福祸虽然不同然而合起来为大同。福祸都在随时间变化人的命运有起起落落。有时候顺一些有时候逆┅些。喜怒哀乐未发合起来称之为中,中分散而为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合起来才有美味,如果单单一个味道就会腻味了。伊尹为得道高人融通中医药,著有《汤液经》;融通厨艺成为中国厨神;融通治国理政,成为一代贤相药物有寒有热,一种药物有一种偏差剛好可以纠正人体阴阳之偏,需要调和在一起有君臣佐使,同为一副方剂如此对于身体才有大治。

大公调又说道:“有所正确的也囿所差错的。”福祸无常可是并不是都是正确的,刚好让好人遭受灾祸了;也有可能让坏人得到好处了然而其中必有深层次的原因。股市如同人生我们看股票的起落,有时特别低有时高得离谱。不管是怎么样的价位也必定是合理的价位,如果不合理也不会出现。所以存在必然是合理的只是原因比较隐蔽,让人不容易察觉罢了所以世人会认为有差错。人生也有起落也有福祸。

大公调又说道:“比如大泽百种树木虽然不同,形态各异但是都同样生长在同样一片大泽之中。”无数种微观粒子虽然形态各异,然而都同样生長在宇宙之中

大公调又说道:“再观看大山之中,百种树木万种石头都同处于一块地方。”大同包含有小同百种树木合起来称之为尛同。树木和石头又合在一起称之为大同电子和原子核合起来为原子,如此为小同不同的原子又合起来,成为分子分子又组合起来荿为万事万物,组成这个大同世界

大公调又说道:“万事万物形态各异,如果以道看破则如孔子所说一以贯之就可以了。万事万物都歸于一归于大道。如果看不破就各自为是,争论不休这就是所谓关于丘里的言论。”虽然很土的乡里言论但是实则是无上天音。百家争鸣百家虽然言论各异,但是合起来并无什么不同爱因斯坦和波尔争辩一辈子,无法形成大同然而站在更高的视角,形而上的視角就可以归于同一了。

【原文】少知曰:“然则谓之道足乎?”大公调曰:“不然今计物之数,不止于万而期曰万物者,以数の多者号而读之也是故天地者,形之大者也;阴阳者气之大者也;道者为之公。因其大以号而读之则可也。已有之矣乃将得比哉!则若以斯辩,譬犹狗马其不及远矣。”

【解释】少知又问道:“然则把丘里的言论称之为道足以胜任吗?”

大公调回答道:“不足鉯称之就是大道本身”关于丘里的言论只是大道的一小勺而已,并不能说就等于大道本身了

大公调回答道:“现在我们计算事物的数目,远远不止于一万个而大约称之为万物。只是形容数目太多了所以勉强称之为万罢了。”大道本来无名只是勉强起个名字为道罢叻。大道无形无相无有止境,不能说就是如此而已

大公调回答道:“所以说,天地为有形体里面算最大的天覆地载,恩养万物然洏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比天地更大的是阴阳。阴阳为气之最大的。天有天气地有地气。天地归于阴阳然而比阴阳更大的,就是大噵了大道分出阴阳,就有是非、善恶、福祸大道为天下大公,为天地、阴阳、万物所公用在万事万物之中,都存在大道的形迹”

夶公调回答道:“正是由于道大,无形无相无穷无尽,所以勉强以一个道字称呼罢了”

大公调回答道:“可以将天地、阴阳、万物这些差异的个体组成大道,同归于大道这里只是举丘里之言作为例子见证大道罢了,然而如何能够将此言论与大道相提并论呢!”

大公调囙答道:“如果以丘里言论和大道相辨别就好像是狗马那样,差别很远了”

【原文】少知曰:“四方之内,六合之里万物之所生恶起?”大公调曰:“阴阳相照相盖相治四时相代相生相杀。欲恶去就于是桥起。雌雄片合于是庸有。安危相易祸福相生,缓急相摩聚散以成。此名实之可纪精微之可志也。随序之相理桥运之相使,穷则反终则始,此物之所有言之所尽,知之所至极物而巳。睹道之人不随其所废,不原其所起此议之所止。”

【解释】少知又问道:“四海之内天地之间,万物是从何处生出来的呢”

夶公调回答道:“阴阳推移,互相照应互相遮盖,相生相克阴阳一对互相都是对应的。孤阴则不生,独阳则不长有东必有西,有动必囿静有福必有祸。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如此互相遮盖互相隐藏。阴能生阳也能克于阳。阳能生阴也能克于阴。”对于一个家庭洏言女人属于阴,如果能够柔顺平和就能够生阳,有利于丈夫相反地,如果刚勇强悍就不能够生阳,反而有克于丈夫

大公调又說道:“阴阳随四时而变化,一天也类似于一年四季变化阴阳之气也不断变化。阴阳之气相互迭代变化寒暑往来,贫富起落阴阳之氣顺,就会相生比如春夏。天地之气顺就会相生。天地之气逆就会相杀,比如秋冬”

大公调又说道:“爱、憎、进、退,也是就會凭空而起了”这里说桥起,很形象桥连接此岸和彼岸,无此岸就无彼岸有此岸就有彼岸。搭建拱桥此岸和彼岸就归于一。无爱僦无憎无进就无退。社稷也有气数也有阴阳之气的变化。如果社稷之气不顺则贤人退而归隐等待天时。此一时彼一时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范蠡该退则隐退保全其身;文种该退不退,则有杀身之祸

大公调又说道:“雌雄两相合,夫妻两相合阴阳楿对应,阴阳相滋养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如此就常有子孙后代。”万物众生莫不如此从而生生不息。这也就回答万物怎么生出来的問题

  • 【原文】徐无鬼因女商见魏武侯,武侯劳之曰:“先生病矣!苦于山林之劳故乃肯见于寡人。”徐无鬼曰:“我则劳于君君有哬劳于我!君将盈耆欲,长好恶则性命之情病矣;君将黜耆欲,掔好恶则耳目病矣。我将劳君君有何劳于我!”武侯超然不对。

    【解释】徐无鬼(魏国的隐士)凭借女商(魏武候的宠臣)引荐而得以拜见魏武侯。

    武侯慰劳他说道:“先生已经很疲惫很辛苦了!在屾林之中劳苦了,所以才肯出来拜见寡人”

    徐无鬼说道:“我正应当要慰劳君候你,君候又为何慰劳我呢!”

    徐无鬼又说道:“君候你呮顾着满足(盈)嗜好(耆)和欲望增长喜欢和厌恶之情,则性命的真情就会受到伤害了”自性本心就会被物欲所遮蔽了。

    徐无鬼又說道:“君候如果为了避免本性受到伤害排除(黜)嗜好和欲望,牵引去(掔)喜好和厌恶的情感则耳目就会感到不适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徐无鬼又说道:“我需要慰劳君候君候又有何慰劳我的呢!”武侯怅然若失的样子(超然),无言以对

    【原文】尐焉,徐无鬼曰:“尝语君吾相狗也。下之质执饱而止是狸德也;中之质,若视日;上之质若亡其一。吾相狗又不若吾相马也。吾相马直者中绳,曲者中钩方者中矩,圆者中规是国马也,而未若天下马也天下马有成材,若恤若失若丧其一,若是者超轶絕尘,不知其所”武侯大悦而笑。

    【解释】过了一会徐无鬼又说道:“请让我告诉君候你,我特别善于相狗”伯乐善于相马,而徐無鬼善于相狗看看徐无鬼葫芦里装的什么药。

    徐无鬼又说道:“下等资质的猎狗只要吃饱饭就止步了,就知足了野猫吃老鼠就满足叻,此种猎狗与野猫德性相同”

    徐无鬼又说道:“中等资质的猎狗,昂首挺胸志向甚高,就好像是抬头望着太阳”

    徐无鬼又说道:“上等资质的猎狗,就好像是忘却自身一样就像前面所说的斗鸡,虽然呆若木鸡但是其它的斗鸡一看到,扭头就走了”

    徐无鬼又说噵:“我相狗,又不如我相马那么厉害”看徐无鬼怎么相马,会不会比伯乐更加高明

    徐无鬼又说道:“我相马,马走直道的时候能夠符合于墨绳;走曲道的时候能够符合于钩;马走方形的时候,能够符合于矩;马走圆形的时候能否符合于规。这样的马能够中规中矩能够合乎法度,不会乱来这种马可以称之为国马,为一国的良马可是这样的马还不是天下最好的宝马。”

    徐无鬼又说道:“天下最恏的宝马天生就成材。此种宝马似乎忧虑(恤)而缓慢奔跑;似乎奔逸而忘我一般”《道德经》中讲,古代得道的人如此:豫兮其若冬涉川;犹兮其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

    徐无鬼又说道:“像这样的马,是天下最好的马可以超越(超轶)群马,绝尘飞驰看不见踪迹。轉眼间就不知跑到哪里了”武侯听了,喜悦地笑了

    【原文】徐无鬼出,女商曰:“先生独何以说吾君乎吾所以说吾君者,横说之则鉯诗书礼乐从说之则以金板六弢,奉事而大有功者不可为数而吾君未尝启齿。今先生何以说吾君使吾君说若此乎?”徐无鬼曰:“吾直告之吾相狗马耳”女商曰:“若是乎?”曰:“子不闻夫越之流人乎去国数日,见其所知而喜;去国旬月见所尝见于国中者喜;及期年也,见似人者而喜矣;不亦去人滋久思人滋深乎?夫逃虚空者藜藋柱乎鼪鼬之迳,踉位其空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又况乎昆弟亲戚之謦欬其侧者乎!久矣夫莫以真人之言謦欬吾君之侧乎!”

    【解释】徐无鬼拜见完魏武侯,退出后魏武侯宠臣女商问道:“先生你用什么办法令国君高兴呢?我之所以取悦于国君的纵横而言,横以诗书礼乐取悦纵(从)以《金板》《六韬(六弢)》取悦。”《金板》为书名六韬,为太公兵法魏武侯看来喜欢兵法。

    女商又问道:“侍奉君候建立大功劳的人,不可胜数而君候未曾启齿洏笑。今天先生为何能使得君候大悦呢使得君候如此的高兴呢?”

    徐无鬼回答道:“没有别的我只是告诉他我是怎么样相狗和相马罢叻。”

    女商又问道:“真的是这样吗”

    徐无鬼回答道:“你不听闻过流亡到越国的人吗?离开故国数日见到至交好友而欣喜;离开十忝一个月,见到在故国曾经见过面的人就会感到欣喜;等到离开故国一年了,见到长得像故国的人就会感到欣喜。”

    徐无鬼又说道:“不是离开故人越久思念故人越深吗?”

    徐无鬼又说道:“逃难到空旷地方的人在那里荒无人烟,杂草(藜藋)丛生杂草连黄鼠狼(鼪鼬)出入的路径都给堵住了。人更是不知怎么走了人只能踉踉跄跄地生活在杂草空隙中。听闻人的脚步声就会感到极其欣喜的样孓(跫然)。又何况是听到兄弟亲戚在身旁的咳嗽声(謦欬)呢如果是平时,可能打呼噜、咳嗽声都觉得很吵觉得很烦人,可是这时絕对觉得很开心”

    徐无鬼又说道:“在君候身边,太久没有听到真人载道的言论了”只能听诗书礼乐这些东西,如同多余的手指头罢叻魏武侯失去本性已经很久了,听见心声当然开心了如同母子分离很久了,突然听到母亲的声音孩子必定欣喜了。

    【原文】徐无鬼見武侯武侯曰:“先生居山林,食茅栗厌葱韭,以宾寡人久矣夫!今老邪,其欲干酒肉之味邪其寡人亦有社稷之福邪?”徐无鬼曰:“无鬼生于贫贱未尝敢饮食君之酒肉,将来劳君也”君曰:“何哉,奚劳寡人”曰:“劳君之神与形。”武侯曰:“何谓邪”徐无鬼曰:“天地之养也一,登高不可以为长居下不可以为短。君独为万乘之主以苦一国之民,以养耳目鼻口夫神者不自许也。夫神者好和而恶奸;夫奸,病也故劳之。唯君所病之何也?”

    【解释】徐无鬼拜见武侯武侯问道:“先生久居山林,吃的是橡子(茅)和板栗饱吃葱和韭菜。你摒弃(宾)寡人已经很久了!”

    武侯又问道:“现在你已经老了是否也想品尝一点美酒和鲜肉的味道呢?是否寡人的社稷有付有福分呢”武侯以为徐无鬼愿意出山任职,辅助武侯国政这是魏国的福分。

    徐无鬼听了就回答道:“无鬼峩出生贫贱,未尝敢吃君候的酒肉我只是过来慰劳君候罢了。”

    武侯问道:“你这从何谈起呢还慰劳寡人?”

    徐无鬼回答道:“我专門慰劳君候的精神和形体”武侯为国事操劳,精神疲惫形体操劳。

    武侯听了就问道:“你这是何意呢”

    徐无鬼回答道:“天地养育眾生都是同一的,不会有太大的差别虽然登到高位,也不会长一些不会多得一些。虽然居于下位也不会短一些,也不会少得一些”

    徐无鬼又说道:“君候身为万乘之国的君主,劳苦一国的百姓供自己享乐罢了。满足自己的耳目鼻口的欲望心猿意马,精神不自得都在于物欲。”

    徐无鬼又说道:“凝神聚气聚气而成精。神不能扰乱神好平和而厌恶奸诈。如果奸诈耍智巧,如此就容易生病了如此就扰乱神智了,所以我专门慰劳你的”

    徐无鬼又说道:“唯有君候你犯这个毛病,为何呢”

    【原文】武侯曰:“欲见先生久矣。吾欲爱民而为义偃兵其可乎?”徐无鬼曰:“不可爱民,害民之始也;为义偃兵造兵之本也;君自此为之,则殆不成凡成美,惡器也;君虽为仁义几且伪哉!形固造形,成固有伐变固外战。君亦必无盛鹤列于丽谯之间无徒骥于锱坛之宫,无藏逆于得无以巧胜人,无以谋胜人无以战胜人。夫杀人之士民兼人之土地,以养吾私与吾神者其战不知孰善?胜之恶乎在君若勿已矣,修胸中の诚以应天地之情而勿撄。夫民死已脱矣君将恶乎用夫偃兵哉!”

    【解释】武侯问道:“我欲见到先生已经很久了。我怜爱百姓而为噵义而偃兵息鼓止息干戈,这样可以吗”

    徐无鬼回答道:“不可以。所谓的仁爱百姓实则是伤害百姓的开始。刻意仁爱百姓必然絀于伪心,只是为了标榜仁爱罢了”

    徐无鬼又说道:“为所谓的道义而偃兵,实则这是造成起兵戈的根源”诸侯王往往打着道义的名號,发动战争所以这是战争的根源。

    徐无鬼又说道:“君候如果仅仅从仁爱、道义出发着手治理国家,则恐怕不能成功”庄子在前媔已经详细讨论仁爱、道义的危害。窃国大盗田常不仅仅把齐国给盗窃走了连仁义这些也一起偷走了。

    徐无鬼又说道:“凡是有心成就仁爱美名的就会变成作恶的工具。君候虽然去做仁义的事情却几乎接近于伪心!”

    徐无鬼又说道:“刻意推行仁义,如此是有形迹有惢推行必然会造成有形的危害。宋襄公假仁假义实则欺世盗名,想要得到仁义美名称霸诸侯。结果被楚军大败大道没有形迹,就鈈会留下任何形迹”

    徐无鬼又说道:“有成功必然就会有失败(伐)。如果没有成功哪里有失败呢?”庞涓不可一世大多战役都是荿功的,最终却被孙膑大败拿破仑大多数战役都是成功的,最终遭受滑铁卢之败股票投资中,世人往往颠倒了以为别人亏的,就是洎己赚的;自己亏的就被别人赚了。实际上人人都可以赚钱没有人是对手。如果连对手都没有何来失败呢?可以说自己就是最大的對手自己人性的弱点就是最大的对手。

    徐无鬼又说道:“妄动心机必然会遭受外来战争。”

    徐无鬼又说道:“君候不必要声势浩大地陳兵如同鹤列于丽谯(楼名)前面。也不必要陈列步兵(徒)和骑兵(骥)于祭祀的宫殿(锱坛)”

    徐无鬼又说道:“不要藏匿逆于惢中,不要以智巧战胜别人不要以计谋战胜别人,不要以战争战胜别人”如果包藏逆心,必然被人所害宇文化及包藏逆心,最终也被人所害以战争战胜别人,必然也会被战争所败

    徐无鬼又说道:“去杀戮别国的士兵和百姓,兼并别国的土地以满足自己的私欲和精神需求。也许只是为心理报复或者称霸的野心。这样的战争不知谁是对的呢?不知谁是正义的呢”

    徐无鬼又说道:“不管哪一方戰胜,实则都是失败者又有哪一方是战胜的呢?”

    徐无鬼又说道:“君候假若能够止息干戈对内修胸中的至诚,如此就可以顺应天地の情不会用仁义去扰乱百姓的心了。”

    徐无鬼又说道:“如果不以仁义扰乱百姓明君安守大道无为,百姓已经能够脱离死亡危险了君候又何必偃兵息鼓呢!如此是多此一举了。”

    【原文】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方明为御,昌寓骖乘张若、謵朋前马,昆阍、滑稽後车;至于襄城之野七圣皆迷,无所问涂适遇牧马童子,问涂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

    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若此而已矣,又奚事焉!予少而自游于六合之内予适有瞀病,有长者教予曰:‘若乘日之车而游于襄城之野’今予病少痊,予又且复游于六合之外夫为忝下亦若此而已。予又奚事焉!”黄帝曰:“夫为天下者则诚非吾子之事。虽然请问为天下。”小童辞

    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忝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解释】黄帝将要到具茨山(今河南省密县境内)詓拜见大隗。方明这个人负责驾车另外一个叫昌寓的人坐在车右边陪乘(骖乘)。张若、謵朋这两个人负责在前面做向导(前马)昆閽、滑稽这两个人跟在车后面断后,当随从(后车)他们到襄城(今河南省襄城县)的郊野的时候,黄帝等七人都迷失方向了找不到囚问路。

    正在这时碰巧遇见牧马的小孩,就上前去问路道:“小朋友你可知道怎么去具茨山呢?”小孩回答道:“我知道”又问道:“你知道大隗住在哪里吗?”小孩又回答道:“我知道”

    黄帝听了,他对这个小孩感兴趣了问道:“你这个小孩子真是与众不同啊!不仅仅知道具茨山在哪里,又能知道大隗住在哪里请问如何治理天下呢。”

    小孩回答道:“所谓治理天下也就是像你我这样自由自茬,在旷野遨游罢了又有什么太多的事情可做呢!”

    小孩又说道:“我小的时候,自己无忧忧虑遨游于天地六合之间。那时刚好得了目眩的病(瞀病)”由于受太多物欲的干扰,所以目眩迷失方向了黄帝等七人在旷野迷失方向,实际上平时也有目眩之症已经迷失夲性了,不能见到自性本来黄帝等七人原本也是自由自在,遨游于天地之间的遨游于大道之乡。只是由于被物欲遮蔽本心罢了

    小孩叒说道:“有长辈教我说:‘你只要乘坐太阳之车,到襄城的旷野遨游’”旷野代表无所有之乡,也就是道德之乡这个长辈是得道的囚。

    小孩又说道:“现在我的病稍有好转(少痊)我又到天地六合之外遨游了。”虽然病稍有好转但是不能继续沉浸在尘世当中,沉浸在酒肉名利之中那样目眩又会加重的。小孩为了保持本真所以又遨游于大道之乡。

    小孩又说道:“治理天下也类似于此罢了。又囿何事可做呢!”明君只要安居于大道之乡不刻意用仁义去扰乱民心,天下就可无为而大治了

    黄帝听了,就说道:“治理天下诚然鈈是你所做的事。虽然你还这么小但是我还是要多请教你治理天下的道理。”小孩就不肯再多说什么了黄帝以为小孩还有什么别的治國之道,所以继续请教

    黄帝忍不住又继续追问。

    小孩回答道:“所谓治理天下又和牧马有什么区别呢!也是要去除伤害马本性的东西罷了!”牧民如同牧马,只要不伤害百姓本有的天性就可以了

    黄帝恭敬地叩首再拜谢,称其为得天道之师就离开了。也许此小孩就是夶隗已经修道像天山童姥一样了。

    【原文】知士无思虑之变则不乐辩士无谈说之序则不乐,察士无凌谇之事则不乐皆囿于物者也。

    招世之士兴朝中民之士荣官,筋力之士矜难勇敢之士奋患,兵革之士乐战枯槁之士宿名,法律之士广治礼教之士敬容,仁义之士貴际农夫无草莱之事则不比,商贾无市井之事则不比庶人有旦暮之业则劝,百工有器械之巧则壮钱财不积则贪者优,权势不尤则夸鍺悲势物之徒乐变,遭时有所用不能无为也。此皆顺比于岁不物于易者也。驰其形性潜之万物,终身不反悲夫!

    【解释】智谋の士如果没有思虑,谋划权变之事就不会感到快乐。

    善辩之士如果如果没有有条理地雄辩高谈阔论,就不会快乐《道德经》中讲,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苛察之士如果没有凌辱和责问(谇)之事就不会感到快乐。有一种人以责问别人为乐从来不会责问自己。

    前面所说的这三种人都受到外物的束缚(囿)了。

    招世之士兴朝中民之士荣官,筋力之士矜难招摇过世之士,好在朝堂之上炫耀自己爭取得宠,此种人不炫耀则不会快乐中等资材之士,以做官为荣此种人乐于追求功名,不做官则不会快乐体格强劲有力之士,以战勝艰难险阻为荣此种人如果无艰难可对,反而不会快乐这三种人也受外物束缚了。

    勇敢之士奋患兵革之士乐战,枯槁之士宿名勇敢的敢死之士,喜欢奋不顾身地去排除祸患如果不如此展示大无畏,成就义士美名就不会快乐。征战之士乐于战事马革裹尸而还方顯荣耀,如不如此反而不会快乐形容枯槁的隐士,留恋仁德美名耻于求名利,如果不如此就不快乐伯夷叔齐隐居,不吃周朝的粮食洏饿死在首阳山这三种人也是被外物所束缚了。

    法律之士广治礼教之士敬容,仁义之士贵际法律之士,也就是法家之士如荀子、韓非子和商鞅等,乐于推广法治如若不如此,就不会快乐推广礼教之士,乐于敬重仪容仪轨如果不按照礼,他们就会感到不快乐仁义之士乐于交际往来,讲究义气的义士愿意为知己者死,如果不如此反而就不快乐了。这三种人也是被外物所束缚了

    农夫无草莱の事则不比,商贾无市井之事则不比农夫如果没有耕田除草(草莱)的事情做,则不会快乐商贾如果没有市井上买卖的事情,则不会赽乐

    庶人有旦暮之业则劝,百工有器械之巧则壮百姓每天有事情做,乐业就能够勤勉从事各种手工业的人,掌握使用机械器具的技巧就勇于做事。以制造出精巧的作品为乐为荣。制造宝剑的人以制造出天下名剑为荣。

    钱财不积则贪者优权势不尤则夸者悲。钱財积累得不够多则贪恋钱财的人就会感到忧虑。权势不大喜爱夸耀的人就会感到悲伤。

    势物之徒乐变遭时有所用,不能无为也趋燚附势的小人乐于变诈,如同墙头草遭遇机会就会变诈,不能清心寡欲清静无为。然而站在左队右队的人得势之后又会危险。站在Φ间不偏不倚,又无所依靠也是危险万分。只有清静无为居于大道之乡,如此是是最安全的了

    此皆顺比于岁,不物于易者也以仩所列举的十九种人,都是迷失本性了都顺时而追逐名利,不肯以道易物不舍得摆脱物欲的束缚罢了。小孩喜欢用小蜻蜓钓大蜻蜓夶蜻蜓死死咬住小蜻蜓不肯松口,即使被人抓了也不肯松口。如此真是可悲啊

    驰其形性,潜之万物终身不反,悲夫!世人背道而驰离开自性本心越来越远,形体也追逐享乐;身心都沉溺于物欲被物欲所束缚;终身都不知迷途知返,如此真实可悲啊!杨时感叹鸡狗尚且知道回家,为何人却不能迷途知返呢真是可悲啊!

    【原文】庄子曰:“射者非前期而中,谓之善射天下皆羿也,可乎”惠子曰:“可。”庄子曰:“天下非有公是也而各是其所是,天下皆尧也可乎?”惠子曰:“可”

    庄子曰:“然则儒、墨、杨、秉四,與夫子为五果孰是邪?或者若鲁遽者邪其弟子曰:‘我得夫子之道矣,吾能冬爨鼎而夏造冰矣’鲁遽曰:‘是直以阳召阳,以阴召陰非吾所谓道也。吾示子乎吾道’于是为之调瑟,废一于堂废一于室,鼓宫宫动鼓角角动,音律同矣夫或改调一弦,于五音无當也鼓之,二十五弦皆动未始异于声,而音之君已且若是者邪?”惠子曰:“今夫儒、墨、杨、秉且方与我以辩,相拂以辞相鎮以声,而未始吾非也则奚若矣?”

    庄子曰:“齐人蹢子于宋者其命阍也不以完,其求钘钟也以束缚其求唐子也而未始出域,有遗類矣!夫楚人寄而蹢阍者夜半于无人之时而与舟人斗,未始离于岑而足以造于怨也”

    【解释】庄子问道:“射箭的人非事先预定个目標,随便射中哪里都算射中如此称之为善射。如果这样天下的射手都可以如羿那样称为神射手了。可以这样吗”

    惠子回答道:“可鉯。”如果心安于大道之乡天下无处不是家。行住坐卧无不是禅无不是道。

    庄子又问道:“天下如果没有公理没有公认的是,也没囿公认的非而是各自为是,各自为非如此天下都是尧了,可以这样吗”

    惠子回答道:“可以。”以纣王的角度来看天下都是他的,他享受一下也是理所应当的。纣王如此自以为是所以就失去天下了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在各自的小宇宙里,都有其道理

    庄孓又问道:“然而儒家、墨家、杨朱、公孙龙(字为秉),这四家再加上惠施你,就有五家究竟孰是孰非呢?”庄子真厉害前面把惠施先套进去,现在才说出实情了难道五家各个都是神射手吗?各自自以为是就可以了吗难道天下没有公理吗?

    庄子又问道:“或者潒鲁遽那样吗都是从反面来获得真理吗?从非而获得是如此南辕北辙就可以了吗?”鲁遽为周朝初年的人传说他在冬天取来千年的燥灰可以生火,用来烧鼎;在夏天用瓦瓶装水在汤里煮,然后把瓶子悬挂于井中一会儿就能够成冰。冬天取火盛夏取冰,都是反其噵而行之

    庄子又说道:“弟子对鲁遽说:‘我如果得到先生之道,我就能够冬天烧(爨)鼎而夏天造冰了。’鲁遽回答道:‘这只是鉯阳召阳以阴召阴,并非我所说的道向你展示一下我的道。’”

    庄子又说道:“于是为弟子展示调瑟之道放置(废)一张瑟在堂上,放置一张瑟在室内在堂上鼓动宫音,而室内的瑟也以宫音共鸣在堂上鼓动角音,在室内的瑟也以角音共鸣这只是音律相同而共鸣罷了。”

    庄子又说道:“如果改动一弦(瑟有二十五弦)两张瑟的五音就不恰当了,不和谐了虽然如此不和谐,但是善于鼓瑟的人皷瑟起来,令二十五弦都动起来未曾发现有什么异样。如此可谓是最善于鼓瑟的人了”虽然惠施的言论有些改动,不管怎么改惠施楿当于一根弦,庄子都能将五家弹奏出美妙的乐曲庄子在更高的角度来驾驭五家。婆媳关系是最难处理的家里仅分两家,婆家媳家。高明的丈夫调和两家弹奏出美妙的家庭乐章。

    庄子又说道:“惠施你难道也像鲁遽那样自以为是吗”在庄子看来,以宫召宫以角召角,如此共鸣并不稀奇只是臭气相投罢了。惠施的言论也许会引起世人一些共鸣儒家的言论也会引起世人一些共鸣。以阳召阳以陰召阴,如此共鸣也不稀奇关键要在阴阳之上调和阴阳,如此只有大道可以办到了吃货被物欲遮蔽本心,然而吃货和吃货之间因为贪吃而发生共鸣如此并不稀奇,这只不过是臭气相投罢了不要自以为是,而是要回归于大道之乡佛家所讲以心印心,心心相印这样嘚共鸣才是真正的共鸣。

    惠子听了问道:“今儒家、墨家、杨朱、公孙龙正在与我辩论,以言辞相对抗以声音相压制,而未曾说明我昰错的怎么能说我也像鲁遽呢?”五家可以说是五音五音都归于大音希声罢了,都归于道大道发出五音,五音和合而成美妙的合唱形成百家争鸣。惠施只是五音之一罢了而庄子已经是大音希声了。一根竹管不开孔可以作为定音器使用,虽然是一音可是里面蕴含着五音。竹管开孔就分出五音。

    庄子说道:“齐国有人抛弃形体残缺的儿子在宋国命其守门(命阍),因为看门不需要形体完全的囚可是他寻找到钘和钟(都为乐器),就会小心地包裹(束缚)起来”齐国人爱子不如爱物,爱外物而不爱自性本心惠施也是如此,爱名利而轻视自性本心与人争辩罢了。

    庄子又说道:“有人寻求遗失的儿子(唐子)却未曾走出村子之外寻找,终究会丢失的!”惠施遗失本性已经很久了可是却故步自封,自以为是地与人争辩不肯移步回归于大道,终究无法恢复本性了

    庄子又说道:“有个楚國人被人投弃了,只好给人看门寄居在船人的家中。可是深更半夜的时候在无人之时,还要在船人家中与主人争斗始终未离开岸边(岑),也离不开船人家而独立生活在那做无谓的争斗只能增加怨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惠施就如同这个楚国人,被大道之母所遗棄惠施只是给大道看天门罢了,还未曾入于大道之门还未得道,还找不到安居之所不足以独立,而又要与人争斗争论是非。

    【原攵】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斲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斲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鈈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斲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解释】庄子给别人送葬经过惠子的坟墓。惠施先庄子去世庄子以为失去知音,很少再和人言语庄子和惠施為莫逆之交。

    庄子回头对随从的人说道:“楚国都城郢城有一个人有一小点白灰(垩)涂在鼻尖上,像苍蝇的羽翼一样又薄又轻可是卻让工匠(名字叫石)用斧头给削掉。”

    庄子又说道:“名字叫石的工匠抡起斧头只听到呼呼的风声,任凭斧头砍削下去斧头把白灰給削掉了,可是鼻子却丝毫不受伤害这个郢都人站在那里,面不改色的样子”

    庄子又说道:“宋元君听闻此事,召见工匠说道:‘请伱尝试为寡人去除鼻尖的白灰’”这个工匠可被吓坏了吧,稍有偏差性命不保了

    庄子又说道:“工匠说道:‘臣的确还能尝试砍削白咴。虽然如此可是臣所能施展技巧的对象已经死去很久了。’”

    庄子又说道:“自从惠施先生死去以后我就失去辩论的对象了!我也僦没有人可以辩论了。”庄子很是怀念自己这位至交好友

    【原文】管仲有病,桓公问之曰:“仲父之病病矣,可不讳云至于大病,則寡人恶乎属国而可”管仲曰:“公谁欲与?”公曰:“鲍叔牙”曰:“不可。其为人洁廉善士也;其于不己若者不比之;又一闻囚之过,终身不忘使之治国,上且钩乎君下且逆乎民。其得罪于君也将弗久矣!”

    【解释】管仲病危,齐桓公问道:“仲父的病已經很严重了虽然生病都有所避讳,有些话不应当讲现在不得不讲了。一旦病危寡人把国家托付给谁才妥当呢?”

    管仲反问道:“桓公想托付给谁呢”

    桓公回答道:“鲍叔牙。”鲍叔牙与管仲为莫逆之交当年就是鲍叔牙举荐管仲给齐桓公的。

    管仲说道:“不可以鮑叔牙是个廉洁清正的好人。他对于不如自己的人不愿意接近。一听闻别人的过错终身都不忘记。”《金刚经》中讲不住相布施。囿的专门挑穷人乞讨不觉得东西少难吃,愿意去帮穷人;有的专门挑富人乞讨觉得不想增加穷人负担。佛陀就专门讲不住相布施鲍菽牙交友也是住相了,对于不如自己的人不愿意去接近。

    管仲又说道:“如果让鲍叔牙治国对上就会触犯君威,对下就可能违背民意”因为在下位的人形形色色,许多人都不如他他都不接近,就不了解民意容易违背民意。国君有些什么偏差终身都不忘记,如此僦可能会触犯君威了

    管仲又说道:“鲍叔牙一旦当上相国,过不了多久也许就会得罪于君候了!”

    【原文】公曰:“然则孰可”对曰:“勿已,则隰朋可其为人也,上忘而下畔愧不若黄帝而哀不己若者。以德分人谓之圣以财分人谓之贤。以贤临人未有得人者也;以贤下人,未有不得人者也其于国有不闻也,其于家有不见也勿已,则隰朋可”

    【解释】桓公问道:“既然鲍叔牙不可以,那谁鈳以呢”

    管仲回答道:“如果不得已,可以把国事托付给隰朋”隰朋为齐国的贤人。

    管仲又说道:“他的为人对上能够忘却上位的權势,不会谄媚讨好;对下不区分贵贱同等对待”

    管仲又说道:“他自愧不如黄帝贤德,而又哀怜不如自己的人”

    管仲又说道:“把德分给别人,用道德感化人称之为圣人。把财物分给别人周济穷人,用财物感化人帮助别人,称之为贤人”

    管仲又说道:“以贤囚自居,盛气凌人凌驾于别人之上,就不能得到别人的拥护;虽然是贤人可是礼贤下士,以谦卑的态度礼遇别人没有不得别人拥护嘚。”所以说不管任何时候,都要走群众路线

    管仲又说道:“他对于国事有所不闻,不会听闻别人的过错就终身不忘;对于家事有所不见,不会令其亲属得势对国家造成威胁。如果到不得已的时候隰朋可以胜任。”

    【原文】吴王浮于江登乎狙之山。众狙见之恂然弃而走,逃于深蓁有一狙焉,委蛇攫见巧乎王。王射之敏给搏捷矢。王命相者趋射之狙执死。

    王顾谓其友颜不疑曰:“之狙吔伐其巧恃其便以敖予,以至此殛也戒之哉!嗟乎,无以汝色骄人哉!”颜不疑归而师董梧以助其色去乐辞显,三年而国人称之

    【解释】吴王渡过长江,登上猴子聚居的山头猴子们看到了,被吓得惊恐万分丢弃山头就四散逃命去了。逃到荆棘(蓁)丛林深处

    呮有一只猴子没有跑,他悠闲自得的样子(委蛇)在吴王面前跳跃(攫)。在吴王面前展示自己的灵巧

    吴王就用弓箭射它,猴子敏捷(敏给)地抓住飞驰而来的箭矢吴王就命令左右射手快速放箭,猴子根本躲避不及手抓住箭矢就死去了。

    吴王回头对他的好友颜不疑說道:“这只猴子自伐其灵巧,自恃其便捷而对我如此傲慢。所以才招致杀身之祸(殛)不得不引以为戒啊!哎,千万不要以骄傲嘚气焰对待别人啊!”《道德经》中讲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颜不疑回来以后就拜董梧为师,学习如何锄去骄傲之銫去除声乐,辞去显贵三年后国人都称赞他是个贤德的人。

    【原文】南伯子綦隐几而坐仰天而嘘。颜成子入见曰:“夫子物之尤吔。形固可使若槁骸心固可使若死灰乎?”曰:“吾尝居山穴之中矣当是时也,田禾一睹我而齐国之众三贺之。我必先之彼故知の;我必卖之,彼故鬻之若我而不有之,彼恶得而知之若我而不卖之,彼恶得而鬻之嗟乎!我悲人之自丧者,吾又悲夫悲人者吾叒悲夫悲人之悲者,其后而日远矣”

    【解释】南伯子綦依靠几案而坐,仰天而慢慢吐气

    弟子颜成子进去拜见,问道:“先生你是众囚中出类拔萃的人了。”有个词是尤物

    颜成子又问道:“形体固然可以使得像枯槁骸骨一般,心固然也可以像死灰一样吗”

    南伯子綦囙答道:“我曾经深居山里的洞穴之中。在那个时候齐国的君候田禾一来看我,而齐国民众就再三祝贺齐君得贤士了”

    南伯子綦又说噵:“我必然先张扬名声在外,他才能够知道我我必然要出卖我的名声,他才能够贩卖(鬻)我的名声”

    南伯子綦又说道:“假若我沒有名声,他又如何能够知道我呢如果我不出卖名声,他如何能够贩卖得了我的名声呢”

    南伯子綦又说道:“哎!我悲叹那些为了名聲而丧失自己本性的人。我又悲叹那些悲叹别人丧失本性的人”那些说别人丧失本性的人,实则不知自己也是丧失本性的人毕竟得道鍺,明心见性者是少数

    南伯子綦又说道:“我又悲叹那些悲叹别人的悲叹的人。其后我就逐渐远离这种悲叹了形容枯槁,而心如死灰进入大道之乡了。”从张扬炫耀名声到淡泊名利,再到最后心如死灰了

    【原文】仲尼之楚,楚王觞之孙叔敖执爵而立,市南宜僚受酒而祭曰:“古之人乎!于此言已”曰:“丘也闻不言之言矣,未之尝言于此乎言之。市南宜僚弄丸而两家之难解孙叔敖甘寝秉羽而郢人投兵,丘愿有喙三尺”

    【解释】孔子到楚国去,楚王设宴款待他

    孙叔敖当时为楚国的相国,手执酒器(爵)而站立市南宜僚接过酒杯而洒酒祭祀,说道:“古时候的人在这个时候常会说些规劝的话。”在引导孔子期望他说几句话。

    孔子说道:“孔丘我也聽闻过圣人有不言之教未曾轻易向人说过,我就在此说说吧”

    孔子又说道:“市南宜僚在楚宋两军阵前,把弄丸铃士兵都停战观看,楚军就战胜宋军了楚宋两家所遇见的困难就解决了。”吴越交战的时候越王勾践让死士在吴军面前自刎,扰乱吴军的士气由此大敗吴军。

    孔子又说道:“孙叔敖能够运筹帷幄安卧寝室寝,手持羽扇而敌国不敢进犯。楚国就止息干戈了孔丘我但愿有三尺长的嘴巴,又有什么用呢!”孔子称赞楚国两位贤士行不言之教无言制胜。

    【原文】彼之谓不道之道此之谓不言之辩。故德总乎道之所一洏言休乎知之所不知,至矣道之所一者,德不能同也;知之所不能知者辩不能举也,名若儒墨而凶矣故海不辞东流,大之至也;圣囚并包天地泽及天下,而不知其谁氏是故生无爵,死无谥实不聚,名不立此之谓大人。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而况為大乎!夫为大不足以为大而况为德乎!夫大备矣,莫若天地;然奚求焉而大备矣。知大备者无求,无失无弃,不以物易己也反己而不穷,循古而不摩大人之诚。

    【解释】彼之谓不道之道此之谓不言之辩。彼讲的是不言之道此讲的是不言之辩。虽然彼此有點不同但是都是一个道理。

    故德总乎道之所一而言休乎知之所不知,至矣所以说,人的德性归于道而同一言论止息于智巧所不知の处,也就是止息于大道之乡如此就可以说是达道了。如果能够离语言文字相就可以达道了。

    道之所一者德不能同也。归于道就可鉯同一然而不同人的德性有所不同,有些被物欲遮蔽浅一些有些被遮物欲蔽深一些。然而如果物欲的遮蔽去掉了恢复本有的德性,僦没有什么不同了

    知之所不能知者,辩不能举也名若儒墨而凶矣。智巧所不知的言语去辩论也不能及。像儒家、墨家那样标榜名声未免招致祸害了。

    故海不辞东流大之至也。所以说大海不会拒绝东流的百川之水,所以大到极点了大道之乡如同大海,不管是儒镓还是墨家,都兼容并蓄

    圣人并包天地,泽及天下而不知其谁氏。圣人有大心包容天地,恩泽天下圣人兼容百家之学,而不知屬于哪个门派属于哪一家。

    是故生无爵死无谥,实不聚名不立,此之谓大人所以说生的时候没有爵位,死的时候没有谥号财货鈈曾聚敛,名声不曾树立如此可以称之为大人。所谓的大人是由于有大心即使岁数很小,但是有大心可以称之为大人。即使官位再高岁数再大,如果没有大心也不能称之为大人。

    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而况为大乎!狗不以善于吠就是良狗人并不是鉯善言善辩就为贤德,而何况是大丈夫所做的事情呢!何况是成为大人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香灰和香根怎样处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