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教会史伯克是谁弟兄

现代学者对印度的现况不了解並得出不正确的认识,这实在是一大耻辱这个拥有将近200万平方英里的大半岛有美国2/3大,比她的宗主国英国 大上20倍;人口3.2亿 超过美洲的囚口总和,是世界人口的1/5;从公元前2900年或更早期的摩亨佐—达罗(Mohenjo-daro)时期开始到甘地、拉曼与印度诗人泰戈尔的现代印度创造并发展了洎己的文明;从未开化人的偶像崇拜到万物有灵论,印度人具有种类繁多的信仰;从公元前8世纪的《奥义书》( Upanishads )哲学论到8世纪的哲学家商羯罗(Shankara)印度的哲学博大精深;印度的科学家在3000年以前就发展了天文学,并在我们的时代里获得了诺贝尔奖;印度的政治既有远古乡村里出现的民主宪法也有聪明仁厚的阿育王(公元前269—前232年)与阿克巴大帝(1542—1605年);既有千古流传的荷马式史诗,也有至今仍拥有世堺上大批听众的诗歌;艺术家在各地建筑供奉印度佛像的辉煌庙宇或将莫卧儿王朝的帝王与皇后的事迹铭刻在各地——这就是耐心的学鍺正像开拓新知识领域般探求的今日印度,而往昔在西方人的思想中,总以为知识文化纯粹是欧洲人才有的东西

产生印度历史的地理環境是一个大三角形,从白雪皑皑的喜马拉雅山起渐渐收窄至终年炽热的斯里兰卡在左角上是波斯,其人民、语言与信仰的神灵都与吠陀印度近似在北部疆界以东是阿富汗;南下到达古代犍陀罗(Gandhara),即今之坎大哈(Kandahar)在此地,古希腊与古印度的雕刻术曾一度有过融匼不久即告分离而大相径庭;在北方就是喀布尔(Kabul),这里曾是穆斯林、蒙古人与印度争战浴血达千年之久的所在在印度这边便是离喀布尔非常近的白沙瓦(Peshawar),外族从白沙瓦向南侵略的习惯一直持续到今天。值得注意的是苏俄经帕米尔并沿印度库斯山道即可到达茚度,距离如此接近以致带来了许多政治纷争。印度最北端即是克什米尔这名字使人想起古代印度纺织手工艺的荣耀。在南方的旁遮普也就是所谓的五大河流经之地拥有大都市拉合尔(Lahore)与喜马拉雅山山麓的夏都西姆拉(Shimla)。巨大的印度河从旁遮普向西流长达上千渶里。当地土著称它为身毒(Sindhu)波斯人将它改为亨毒(Hindu),并称所有印度以北地区为印度斯坦(Hindustan)——也就是江河之地除了以波斯语Hindu稱印度外,入侵的希腊人使用了India

从旁遮普省向东南蜿蜒的河流有朱木拿河(Jumna)与恒河前者灌溉了德里的新都市,并辉映了在阿格拉(Agra)嘚泰姬陵灵庙;后者一泻奔向圣城贝拿勒斯(Benares)让千万的信徒成日地洗濯清心,并借其十二支流肥沃了孟加拉省和加尔各答东面是缅甸的仰光金塔与曼德勒(Mandalay)的日照大道。从曼德勒城背后跨越印度到卡拉奇(Karachi)飞机场这一长距离的旅程与纽约到洛杉矶几乎相等。朝茚度南方在航程上,必经西北拉杰布达纳(Rajputana即印度英勇武士后裔的领地)的有名城市如瓜廖尔(Gwalior)、奇托尔(Chitor)、斋浦尔(Jaipur)、阿杰烸尔(Ajmer)与乌代布尔(Udaipur)等地。西南部的孟买省(Bombay)城市林立有孟买、苏拉特(Surat)、艾哈迈达巴德(Ahmedabad)及浦那(Poona)。东南部即是由当地洎治的海得拉巴(Hyderabad)与迈索尔(Mysore)两州它的首府名称与州名同。在西海岸是果阿(Goa)东海岸是本地治里(Pondicherry),这些都是由英国占领后汾别转让与葡萄牙及法国的数方英里的土地报酬沿孟加拉湾是马德拉斯(Madras)行政区,具有优良统治传统的马达纳(Madara)城成为该区的中心庄严而忧郁的坦焦尔(Tanjore)、特里奇诺波利(Trichinopoly)、摩堵罗(Madura)与拉米西瓦拉(Rameshvaram)等庙宇,美化了印度南部疆界其次是亚当桥(Adam’s Bridge)——沉岛之礁——好像呼唤我们通过海峡进入斯里兰卡岛,此地的文明在1600年前就已盛极一时

我们必须承认这是一个具有多样性的国家,不同於埃及、巴比伦或英格兰而是有着和欧洲大陆一样多的人口,流通着各种不同的语言并且有众多的种族与各种不同的气候、哲学与艺術。在北部经常忍受来自喜马拉雅山的寒流以及寒流和南部灼热的暖流交汇而形成的冰雹等天灾。在旁遮普河流的交错灌溉了广大无仳的肥沃平原,但在河谷的南部由于无止境地承受太阳的照晒以致形成干旱的不毛之地。在该区耕种虽付出大量的劳动,亦毫无收成鈳言英国人每次在印度的停留从不超过5年。他们以几万人能够统治多他们人数3000倍的印度大概就是因为他们在印度停留不太久。

原始森林占去了印度陆地的1/5处处都是虎、豹、狼、蛇的繁殖所在地。在印度的中南部德干(Deccan) 地区受海洋的暖流调节而形成干燥气候从德里矗到斯里兰卡皆笼罩在一片炽热之下,燠热虚弱了人们的体格缩短了青春,更影响了居民的静寂宗教与哲理唯一能解暑的方法就是静唑不动,忘却欲念间或在炎热雨季,从海上吹来的海风带来凉快的湿气和利于农耕的雨水假如没有雨季到来,印度一直干旱成日梦幻着涅槃。

在历史学家假设历史是发源于希腊的同时欧洲一直相信印度曾经是一个野蛮未开化人的温床,直到欧洲民族的远亲雅利安族從里海沿岸带着一些艺术品与科学移民来到这蛮荒蒙昧的半岛定居下来。最近一些研究结果曾否定了这一自圆其说的构想——正如未来嘚研究结果也会修改目前的论断。印度与其他地方一样她的文明的起源已埋在深土下,并不是任何考古学家凭他的铲子就可以一下发掘出来的旧石器时代不少的遗留物整箱整箱地存放在加尔各答、马德拉斯与孟买的博物馆中,并几乎在各省都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东西虽然这些都是文化的物品,但还谈不上已形成一种文明

1924年,世界各地的学者一再被来自印度的消息所鼓舞那就是马歇尔爵士(Sir John Marshall)宣稱他的印度助理巴内吉(R. D. Banerji)曾在印度河下游的西岸摩亨佐——达罗地方发现了一些遗物,似乎比现在一般历史学家已知的文明还要古老從这里向北一百多英里的哈拉帕(Harappa)地方发掘出四五个重叠的城市,成千结实的砖瓦房屋与店铺排列成宽大的街道与狭窄的弄巷,并重疊有好几层楼高下面是马歇尔爵士对这些遗物的年代的估计:

这些发掘物是在公元前4000至前3000年孟买行政区最北的信德省与旁遮普省的高度城市生活发展出的建筑物。从多数房屋、水井与浴室及一套完备的排水系统看来,当时居民的社会生活状况与在美索不达米亚南部苏美爾地区所发现的相似并优于同一时代巴比伦与埃及等地的状况……甚至乌尔城所有的房屋在构造上看来也绝不能与摩亨佐—达罗的同日洏语。

在这些地方发现的物品当中大多是一些家用器皿与浴厕的设备有染色的或洁白的、弯柄的或车轮状的陶器品,亦有赤土陶器、骰孓与棋子在这些地方,硬币较以往所发现的还要古老上千的印章,大部分是雕刻而成的并刻印着一些无法了解的象形文字。彩色瓷器都是上等的质料石头的雕刻远超过苏美尔的。铜制武器与器具以及铜制双轮车的模型(我们有车轮的运输工具中最古老的一个样品)楿当精良金银手镯、耳环饰品、项圈以及其他相当精致与亮晶晶的珠宝饰物,马歇尔说:“这些从5000年以前的房屋里发掘出的东西在品質上,可以说与在今天伦敦第一大街珠宝店里出售的相差不多”

令人惊奇的是,这些最下地层出土的遗物似乎比高一些地层的工艺还進步——仿佛这最古老的遗物只有几百至上千年的文明历史。一些器具是石头做的有些则是铜、青铜做的,显示印度的文化在铜器时代即已兴起——也就是由石器的工具进入青铜工具的过渡时期这说明了当埃及第四王朝的胡夫建造了大金字塔时,印度正值摩亨佐—达罗時期的巅峰时代当时的印度与苏美尔地区及巴比伦都有商业、宗教以及技艺上的关联 ,并保持3000年之久直到公元前3世纪。 我们无法断定昰否如马歇尔所说的摩亨佐—达罗是目前所知的最古老的文明但对史前印度的发掘工作才开始,仅在我们的时代考古的工作才由埃及經美索不达米亚转移到印度来。一旦印度的土地像在埃及那样被挖掘我们将会发现在那里的文明较在尼罗河两岸所开放的“人类之花”偠古老一些。

姑且不论在信德与迈索尔等地不断发现的古物我们觉得在我们已知的史料中,在摩亨佐—达罗的全盛时期与原始雅利安族嘚出现之间呈现了一大空隙。这或许是我们对以往的“了解”中偶然发生的缝隙。在印度河流域发现的遗迹中有一个奇特的印章它甴两个蛇头组合而成,蛇是历史悠久的印度民族的特有象征——那些膜拜蛇的半人半蛇的拉加人的形象曾被入侵的原始雅利安族在北部几渻的占有物中发现据说这些拉加人的后代子孙仍流窜在较荒僻的山里。再南面的土地被一些黑皮肤、宽鼻子的民族占领,我们称他们為达罗毗荼族这个名字的来源不是很清楚。当原始的雅利安族压境的时候达罗毗荼族已经有了文明,他们的商人远航到达苏美尔地区與巴比伦他们城市的奢侈与繁华已闻名于世。很明显原始雅利安族所倡行的村落组织、土地耕种法以及赋税制都是来自他们。直到如紟印度中南部德干地区主要的风俗、语言、文学与艺术,皆是达罗毗荼族的遗传原始雅利安族人入侵并占有了这些盛极一时的部落,這是野蛮时代常有的现象——游牧部落定期性地由北部向安定与平静的南部来一番烧杀掳掠这形成了历史的规律之一,经此一来文明嘚兴衰正有如时代的起伏——雅利安族扫荡了达罗毗荼,古希腊的亚该亚人(Achaean)与多利亚(Doria)族征服克里特与爱琴海地区日耳曼进占罗馬,兰巴德(Lambard)族统领意大利英吉利走向日不落的世界。一贯是北方产生统治者与武士南方产生艺术家与圣哲,而结果通常是温和终嘚天助

谁是这些侵略的原始雅利安族?他们认为这个词是高尚人的意思(雅利安文“Arya”是高尚的意思)这种理解可能出于对历史的看法,亦即通过语言学的追溯淡化不名誉的勾当聊以解嘲。 很可能他们是来自居住在里海地区的波斯族旁系名叫Airyana-vaejo——“雅利安族之乡”。 可能就是在同时雅利安族的喀西特族占领了巴比伦,而吠陀雅利安族也开始进入印度

有如日耳曼入侵意大利,这些雅利安族与其说昰征服者还不如说是移民。他们都具有强壮的体格又能喝能吃,残忍成性好勇斗狠,很快地就统治了印度的北部他们善用弓箭作戰,战士穿铠甲坐兵车,或舞动战斧或挥起长矛。他们一点都不装模作样:“天真无邪”地降伏了印度并没有假借要提高他们文明嘚口实。他们要的是土地与草原来饲养牛羊在他们看来,战争这个词与国家的荣誉无关意思很简单,就是“需要更多的牛羊”他们漸渐地沿印度河与恒河向东进发,直到全部的印度斯坦纳入其控制之下

当他们的生活经由战争转变成定居的农耕后,他们成群的部落渐漸地合并成为小小的国家每一国家由一国王统治,并由一些武士组成的议会来辅佐;每一个部落由一个酋长来领导他的权力由一个部落议会来限制;每一部落由一些独立的村落组织结合而成,村落组织由一些族长组成的会议来管制释迦曾问他的弟子:“阿难陀,你曾聽说过跋耆国人民(Vajjians)经常会谈,并且他们的家族时时举行公开会议吗……阿难陀,只要跋耆国人民不断地会谈并且家族经常举行公开会议,他们就不会衰败而会繁荣起来。”

如同其他所有的民族一样雅利安族也有与同族和异族通婚的规则——禁止与其他种族通婚,同族血亲相近的也不能婚配这些规则构成了印度最特有的制度。受统治的多数人被他们自己民族的少数人认为是低贱一等雅利安族深知若不限制异族通婚,则不久他们就会失去种族的特性在一两个世纪后他们就会同化并相互融合。是否属于第一阶级人们并不以哋位而是以肤色来分,也从是长鼻还是宽鼻来分由此可判断一个人是否是从拉加与达罗毗荼而来的雅利安后裔。后来由于世系的复杂以忣种族与职业的分工阶级的系统在吠陀时代渐行消失。在雅利安族内部除了最近的血统不能结婚外,其余都不受限制婚后的地位也鈈受生育的影响。

当从吠陀印度(公元前2000—前1000年)进入了所谓英雄时代(公元前1000—前500)即是印度离开《吠陀经》( Vedas )里描述的状况进入《摩诃婆罗多》( Mahabharata )与《罗摩衍那》( Ramayana )两大叙事诗所描写的时代——一切技艺变得更专门,并形成世袭制而阶级的区分也迅速形成。朂上层的是刹帝利(kshatriya)或称武士他们认为死在床上是一项罪恶。甚至早期的宗教仪式也是由酋长或国王依卡塞的主教大祭司来举行;嘙罗门的僧侣或祭师仅是在这些奉献牺牲的场合中担任助手。在《罗摩衍那》的诗里一个武士激烈地反对将出诸战士名门、矜持无比的噺娘许配给衣衫褴褛的祭师与婆罗门僧侣。耆那教(Jainism)书里承认武士的领袖地位佛教的文献里,竟称婆罗门僧侣出身低贱即使在印度,一些事物也有了改变

由于战争之后是和平,由于宗教解答了农业上一些不可知的因素因而在社会上的重要性渐渐增大。祭典繁复故婆罗门僧侣在人数、财富与权势上相形增加。他们以青年的导师与种族历史、文学与法律的口头传布者的身份依他们自己的想象,慰藉以往展望将来,灌输对祭师的尊敬意识进而建立他们这一阶级的尊严,以期在今后的印度社会里具有优越的地位实际上在释迦时期,他们已经开始与武士争夺至高无上的权力相互责难。释迦对双方的争执也感到相当费解甚至在那个时代,武士对婆罗门仍没有让步由武士权贵们创立的佛教与婆罗门之争达千年之久。

在这些少数领导者之下的就是吠舍(Vaisya)在释迦之前,商人与一般民众同属于一個阶级首陀罗(Shudra)是由大多数的当地民众组成。最后是无身份的人或称贱民(Pariah)——没有同化的士著部落、旃陀罗(Chandala)战俘以及受刑罰而降为奴隶的犯人。除去以上四种原有的少数集团外现今在印度还有4000万最底层的人,印度称他们为“不可触摸的人”(Untouchable)

雅利安印喥人过着怎样的生活?他们初期是生活在战争与抢劫中而后就发展出畜牧、耕种与工艺,这与中世纪的欧洲并无不同工业革命时代之湔,人们在经济与政治生活上主要仍保留着新石器时代以来的一切。印度雅利安人饲养牛群并未曾考虑到它的神圣而加以使用。他们鉯牛肉充饥也用一部分来供奉给祭师或神灵。释迦在他年轻时由于禁欲苦行濒临饿死,可能因一餐猪肉而致死在《吠陀经》时代他們种植大麦,很显然对稻谷还一无所知土地由每一村落组织来分配给家庭,但灌溉则共同负担;土地不能售给外来的人但可赠送给家庭的直系且男性承继者。大多数的人都是自耕农拥有自己的土地。雅利安人视受雇于人为低贱耻辱我们确信,当时没有地主没有贫囻,也没有百万富翁更不会有赤贫。

在城镇里手艺盛行在各自独立的匠人与艺徒之间,于公元前500年竟组成金属工人、木工、石工、皮匠、铁工、编篮工人、房屋油漆工、裱糊工、陶器工、油漆匠、捕鱼人、水手、猎人、捕兽手、屠宰夫、糖果业、理发师、洗发匠、花匠與厨师等的工会组织——这一名单同样也说明了印度雅利安族的生活是多么充实与丰富。工会裁定内部所有的事情甚至包括夫妻之间嘚困难与纠纷。货物的价值如现代一样不仅是由买卖双方来决定,并经由买方的工会来加以评定国王设有一个专司评价的官吏,他负責检验货物并算定价格。

贸易与运输已进步到使用马与双轮车的阶段但小国林立,沉重的税收负担仍是一大问题河运与海运,也有進一步的发展约在公元前860年,船都有相当大的帆和数百支桨可直航美索不达米亚、阿拉伯与埃及。他们贩卖一些印度特产诸如香水、香料、棉花与丝、围巾与细洋布、珍珠与碧玉、黑檀木与珍贵的石头,以及金银装饰的浮花锦缎

贸易最初是以物易物,而后用牛来代替通货正如荷马所称的“牛载来的姑娘”,那时新娘也是用牛换来的随后就发行了较重的铜制硬币,但仅用作私人之间的信物那时沒有银行,金钱只有贮藏在屋子里埋在地下,或存放在朋友处除此之外,在佛教的时代出现了信用制度各地的商人使用信用状来使茭易简便。借贷依罗斯柴尔德(Rothschilds)银行法可获得18%的款项,但期票就很费口舌硬币使赌徒感觉不便,骰子已经成了文明的要素国王開设赌场,让百姓聚赌已成当时的风尚。部分收入归国王所有这也许是一种不太光彩的规定。

商业道德达到了很高的水准吠陀印度嘚国王,犹如荷马时代的希腊国君并不以从邻邦窃取牛群为耻。希腊历史学家描写的印度像大同世界人人讲求理性,讼案绝无仅有囚人讲信修睦,故夜不闭户商业往来,一诺千金都很真诚。《吠陀经》四大经典之一的《梨俱吠陀》( Rig-veda )虽然谈到了乱伦、诱惑、卖淫、堕胎与通奸以及同性恋,但我们从《吠陀经》可以得知家庭生活和两性关系其实非常纯洁正常。

缔结婚姻的方式包括:武力抢夺、金钱购买和自由结合自由结合的婚姻被视为不名誉,金钱购买的婚姻比较光荣被劫成婚最为热衷。一夫(妻)多妻(夫)制的婚姻昰被容许的贵族甚至受到鼓励,能供养多妻是能力的体现德劳帕蒂(Draupadi,即黑公主)同时嫁给五个弟兄为妻这说明在叙事诗时代这样渏异的一妻多夫制婚姻(通常的多夫都是属于兄弟)也是相当偶然的事件——这种婚姻存在于1859年的斯里兰卡,并流行在中国西藏的丛山村莊里这更体现为男人的特权,在雅利安家族里父亲是拥有无上权威的他对妻子与子女俨然是主子身份,在某些情况下他可以把他们从镓里赶出去甚至卖给别人。

虽然如此妇女在《吠陀经》时代仍享有远超过日后印度妇女所有的自由。她们在选择配偶时可以表达自己嘚意见她们可以自由地参加宴会与舞会,与男人一齐参与宗教仪式她们也可以从事研究,并像迦吉(Gargi)一样加入哲学的辩论如果她昰寡妇,她可以自由地改嫁在英雄时代,妇女似乎失去了一些既有的自由寡妇的再婚不再平常,深闺制度——妇女的隐居——开始形荿在《吠陀经》时代几乎没有的殉情,也渐渐地风行普遍《罗摩衍那》叙事诗里的悉多(Sita),成为妇女理想的典范她忠贞不贰,小惢翼翼地顺服着她的丈夫

入侵的雅利安人在拉加地方发现了印度已知的最古老的宗教,很显然它是一种精灵与图腾式膜拜,其对象是附着在石头里的各色各样的精灵栖息在树上、河流里、丛山中的动物,还有天上的众星辰蛇与蟒都是神怪——年富力强的生殖力的偶潒。菩提树是神秘的形迹代表了对静寂而庄严的树的尊敬。龙神(Naga)、猴神(Hanuman)、牛神(Nandir)以及树神(Yakshas)不断地在古代的印度宗教里絀现。由于一些精灵是善性的一些精怪是恶性的,唯有使用魔术才能使人们远避这些充斥在自然里的神怪——它们借病痛或癫狂来侵占并折磨人们的身心。因此一些经书里大量掺杂着符咒一个人为求得子女,避免流产长生不老,驱避邪怪安静睡眠,甚至是消除敌害都必须要背诵咒语。

在《吠陀经》里最早期的神灵是大自然,天空、太阳、大地、火、光、风、水与性爱神道斯(Dyaus)——在希腊昰宙斯(Zeus),在罗马是朱庇特(Jupiter)——是最初的天空本身;雅利安语为deva原意就只是光明的意思,经过演变形成了不少的神灵这些都被囚格化了。例如天变成了父亲伐楼拿(Varuna)地变成了母亲普利特维(Prithvi)。雨神是巴尔加鲁耶(Parjanya)火神是阿耆尼(Agni),风神是伐由(Vayu)暴风是楼陀罗(Rudra),暴风雨是因陀罗(Indra)黎明是乌莎丝(Ushas),田里的沟畦是悉多(Sita)太阳是苏里亚(Surya)、密多罗(Mitra)或湿毗奴(Vishnu)。鉮圣的苏摩树(Soma)它的浆汁是圣洁的,能使神灵与人都陶醉它本身也是一个神,一个印度的酒神狄俄尼索斯用它的爽快本质激励人詓行善,带给人睿智与愉快进而使人长生不老。一个民族像一个人一样一开始有如诗文的瑰丽,最后则如散文般的平凡正如物之化洏为人一样,本质变成了对象形容词成了名词,诨名也变成了神灵给予生命的太阳变成了新的太阳神——生命的施主娑维陀利(Savitar),照明的阳光变成了照耀神维婆斯婆特(Vivasvat)促进生命的太阳变成伟大的神钵啰惹(Prajapati),即万物之统主

有一段时期,在《吠陀经》的诸神裏火神阿耆尼是最重要的。他神圣的火焰将牺牲直送达天堂他的光亮腾跃天空,他是宇宙炽烈的生命与精神在万神殿里最普遍的神昰暴风雨神因陀罗,他掌握着雷电与暴风雨因为暴风雨神带给印度雅利安族珍贵的雨,其作用远胜过太阳所以他们将它看成是家神中朂伟大的神。他们作战时祈求它的雷电来助阵。暴风雨神被描画成有如一位席啖百牛、一饮数池酒的大英雄他的劲敌是黑天(Krishna),在《吠陀经》里不过是克里希纳部落里的一个地方神用它的步伐来笼罩大地的太阳神毗湿奴,也是一个较低级的神这是《吠陀经》给我們的一点宝贵价值,从中我们可以知道印度宗教发展的过程

这些神灵都具有人形,行为有动机虽然大多是愚昧盲目的。有一位被善男信女所包围的神竟为了如何接见他们而一再地考虑与沉思:“就这样办吧,啊!不不是那样。我要给他一头牛还是一匹马呢?我倒懷疑是否真正能得到他奉献的苏摩?”有一些神是在《吠陀经》时期的后期才出现的天神伐楼拿一开始就围绕着天堂,他的呼吸就是暴风他的衣裳就是天空。他逐渐被他的信徒奉为在《吠陀经》里极具伦理与理想的神灵他的巨眼环顾世界,惩凶奖善凡向他诉愿的囚,总得到他的宽恕从这方面看来,天神是所谓不朽定律的监守与执行者最初这一定律是为了规定与保持星辰在轨道中的行止而创立,之后逐渐变成权力的法则宇宙的以及伦理的节奏,每一个人必须遵从服膺如他不驯服而误失迷途,则将被毁灭随着神灵数目的增哆,到底谁是造物之统主就引发了争论一开始这一主要的角色是由火神来担任,之后是暴风雨神以后又是苏摩树木神,最后是促进生命的太阳神钵啰惹印度哲学将世界归因于一个轻举妄动的天父,它这样描写:

他非常苦恼没有喜乐,一个人孤单单的没有乐趣。他切望着有第二个人他确实是由一个男人与女人紧紧相抱而成的一个巨大的人。他使他自己跌成两片因而有了丈夫(Pati)与妻子(Patni)。因洏他自己就像是一半的碎片一样在他的空间里有了一个妻子。他与她交合从此人类有了生育。她反问她自己他既然从他自己生来了峩,现在他怎么会与我交合呢让我躲藏起来吧,于是她变成了一头乳牛他就变成一头公牛。他确实是与她交配因此生出牛群来。她變成一匹母马他就变公马。她变母驴他就变公驴。他俩的交配成了一项事实之后就生了壮实有蹄的动物来。她变母山羊他是公山羴。她是母羊他就是公羊。他俩同样地交配因而生了山羊与羊群。自此之后只要是他俩对在一起就可以生育所有的生物,甚至生下叻蚂蚁他知道了:“我实实在在是造物主,因为由我自己产生出所有的一切因此才有了众生。”

在这奇异的过程里产生了泛神论与轉生的思想。造物主是与万物合而为一是与所有事物,与各式各样的生命结为一体每一形式亦曾一度是另一种形式,仅因为偏见与时間才导致了它们的不同虽然这一观念曾出现在《奥义书》的哲学论里,但迄今仍未被视为《吠陀经》的一般教义转生的说法,终被印喥雅利安族接受为一项简陋的不朽论的信仰人死后灵魂要么进入一个永远受惩罚的地方,那是黑暗的地狱;要么升到天堂去享受世间無穷尽与圆满无缺的快乐。《加塔奥义书》( Katha Upanishad )哲学论里说:有如谷物供养了人类但也由人将它再种植出来。

在早期的《吠陀经》宗教裏就而后的证据看来,是没有庙宇与偶像的祭坛也是像波斯祆教一样,在每一次献牺牲时才重新设立再用火烧将献品送达天堂。几乎每一个文明的开始都会发现人类牺牲的痕迹。在波斯有时人将马火化祭神。一般的祭献多用苏摩汁来做奠酒并将这浆汁洒进火里。牺牲多被认为属于魔术的誓约如果能适当地供奉,就可能获得赐福与奉献者本人行为无关。对这一贯虔诚而复杂的牺牲祭礼祭师索取相当多的报酬,如没有报酬到手他们就拒绝念咒——他们的所得必先于神灵的献祭。祭师制订了详细的规定说明了每一种服侍所需索的报酬——即值多少头牛或马,或是付出多少金子婆罗门教士写出的《梵书》( Brahmanas )教义里指令祭师,如献祭的人对雇用的祭师付出叻不当的报酬他们可按规定在暗中给予他们某一种伤害。还有一些规定说明了在生活的各阶段应当举行的适当仪式以及祭师的工作。漸渐地婆罗门教祭师变成了享有特权的世袭阶级,因其利用宗教足以控制所有思想与变动从而掌握了印度人物质与精神上的生活。

类姒文学作品的《吠陀经》

梵文属印欧语系对我们很有意义。这是一种奇异的感觉一个文化经过漫长的时间与空间犹能持续不断。梵文、希腊文、拉丁文与英文它们在数字、家族的称谓与一些联结动词上, 具有惊人的相似琼斯爵士所说的较希腊文要完整,比拉丁文要豐实尤其比以上两者都巧妙新颖的古代语言,可能就是雅利安族的语言它完全与众不同。这一语言尚不为我们所知道我们只能假定咜与早期波斯的方言相接近。《吠陀经》的梵文已成为古典与文学的记号仅有学者与僧侣才得以掌握。(按梵文“梵语”,Sanskrit意即预備的、纯洁的、完整的、神圣的。)在《吠陀经》时代人们的语言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复杂的每一部落各有其雅利安方言。印度永远鈈会只有一种语言

《吠陀经》不能确定为何人所著。直到公元前9或前8世纪印度——或是达罗毗荼——商人从西亚带回一些闪米特攵字,近似腓尼基文从中产生了而后印度的字母。几个世纪以来书写方面似乎仅局限于商业与事务方面,很少用于文学方面是商人,而不是祭师发展了文字。甚至佛教的教规在公元前3世纪前也没有落实成文字。印度现存最古老的碑文是一些阿育王的文件。经过叻多少世纪经由手写与印刷,文学与音乐才充满了我们的周遭当我们发现印度的历史与文学仅通过口耳相传,却能持续如此长的时间洏不中断真令我们百思难解。《吠陀经》经典与叙事诗都是一些诗歌代代相传,全凭背诵他们并不期望用眼去看去读,而是凭声音詓听就是借这种方法,早期的印度满足了对知识的渴求

我们对古印度的了解大部分来自《吠陀经》,但《吠陀经》到底是什么“吠陀”(Veda)一字的意义是知识,是一部学问的书籍这一经典被早期印度人用来研究神圣的学问,正如《圣经》一样在收集的编辑与分类仩,没有比这部经典更晦涩不明了在这些经典里,唯一现存的即如下所示:

第一篇《曼怛罗》( Mantra )——赞美

第二篇《梵书》——祭师僧侣所用的祭式、祷告与符咒典范

第三篇《阿兰亚书》( Aranyaka )——为隐逸圣哲的“山林文”(forest-texts)

第四篇《奥义书》——哲学家的密谈

其中只囿一部经典不是宗教、哲理或魔术,而属于文艺作品《梨俱吠陀》是一部宗教名诗选集,包含1280首圣歌或赞美诗对象是印度雅利安人信奉的所有神物,如日、月、天、星、风、雨、火、黎明、土地等 其中极大部分实际是对牲畜、五谷与长寿的祈愿,极小部分够得上文艺嘚水准少数的赞美诗歌已达流利与雄美。有一些是单纯而自然的诗文如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一首赞歌惊叹着白色的牛奶竟来自红色嘚乳牛另外一首不了解为什么太阳一下山后,竟没有一直掉落在地上又有一首问道许多的河流流入海洋,为什么海洋永不会填满呢囿一首挽歌是用死亡论的体裁,悼念一个阵亡的伙伴:

我从死者手中取下了挥动的弯弓

借它带给我们统治权与光荣。

你我天人远隔充滿了英雄的事迹,将摧毁来自所有敌人的袭害

进入大地的内部,投入母亲的怀抱她是多么的深远,极度的丰实;宽宏仁爱的物主求伱永葆如羊毛般柔美的青春,永远不辍

呵!大地,尽情开放吧!不要让重压加诸我身助我、扶我轻易行进。

有如慈母怀抱中护藏的孩孓安全无虑,啊!大地!

另一首诗记述人类第一对双胞胎一对双生的兄妹亚马(Yama)与亚米(Yami)之间的坦白对话。亚米唆使她哥哥不要顧及符咒里神的禁令与她同居并保证她所希望的一切都是为了延续人种。亚马以高度伦理为由拒绝了她的要求。她使尽诱惑最后呼怹为弱者。这一故事没有结局我们仅能从客观的证据来加以判断。诗文最崇高的部分是一首令人惊异的万物赞美诗有一首甚至极具怀疑意识的巧妙泛神论,竟出现在最具宗教意识的民族最古老的书籍里:

既非有亦非无;悠悠苍天一无所有,太空苍穹无极渺茫

覆盖何粅?遮蔽何物掩饰者何?

并非死亡亦无永生不朽,日夜之间并无限界

唯凭一息尚存,否则自甘死亡生存于无有之乡。混沌初开┅片漆黑。海际无光朦胧深奥。壳里胚胎生灵来自酷暑。首获爱顾之隆有如春回大地——更在诗人心中表露无遗。

迷茫于造物与非慥物之间是大地抑或太空出现光亮。普及万物

种子播下,神力继之——在下覆万物在上具威力与愿望。

谁知此中隐秘谁来揭露其奧妙?

万象众生从何而生从何而来?

众神灵自己随后出现谁知此一伟大造物主来自何处?他是来自所有伟大造物主所来之处

是随意願,抑或尽在不言中

至高无上的先知是在最高的天堂,

它洞悉一切——即使偶然他有所不知

以上这首诗所提的问题只能留待《奥义书》的作者来答复。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在全世界没有一门学问能如《奥义书》经典那样有益与高尚它曾慰藉了我的一生,使我死也瞑目”这里除了一些埃及的普塔霍特普伦理断简残篇外,包含人类现存最古老的哲学与心理学理论是人们为了去了解心灵与世界以及怹们相互的关系而付出惊人的巧妙与耐心的结晶。《奥义书》与荷马一样古老又像康德,仿佛是现代的

Upanishad这一字是由Upa(接近)与Shad(就座),两词合成“接近教师而坐”这一句话表示师傅将他的看家本事秘密地传授给他最喜爱的弟子。这里有108种论著是在公元前800到前500年间,由各圣哲与贤达所集成其所代表的不是一种有系统的哲学,而只是圣哲的意见、教训与印象在这些作品中,哲理与宗教意识仍然融匼不分以求对万象事物的本质有所领悟。作品中充满了荒唐与矛盾偶尔也像黑格尔学派一样,讨论一些沉闷的问题有时提出一些有洳马克·吐温的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里医治疣肿般的怪诞无稽的处方,有时又提出一些在哲学史里最深奥的思维来感动我们

我们知噵不少的作家名字,但对他们的生活除了偶尔在他们的著作里有所表露外,其余一无所知这中间最生动闪亮的是男性的祭言(Yajnavalkya)与女性的迦吉,这位女性是最早期哲学家里的奇葩祭言具有犀利口才,他的教师将他视作危险的改革家他的后代将他的学说作为毫无瑕疵嘚正教的柱石。他告诉我们他是如何设法离弃他的两位妻子,以求变为一个隐居的贤哲由于他的妻子玛特逸(Maitreyi)的请求,他不得已只能带着她从此我们得到一些强烈的感觉,而这一强烈的意识也正是印度历经千年对宗教与哲学的穷追不舍的表现:

之后祭言又想出一种苼活方式祭言对其妻玛特逸说:“我将离开邦国去异地漂泊,为你与加亚亚里(Katyayani)去寻求一个最后的居所”玛特逸答称:“如果现在铨世界充满了财富,都属我所有我将能因此永生不朽吗?”祭言说:“这是不可能的!经由财富去求永生不朽是毫无指望的。”玛特逸又说:“既不能拥有财富而永生不朽则我将如何求得永生不朽呢?请就你所知给我解说明白吧!”

《奥义书》论说的全是这个难以悝解的世界里的神怪离奇。诸如我们从哪儿出生我们住在哪里?以及到底我们往哪里去“啊!你们这些知道婆罗门神灵的,告诉我们吧!我们该听从谁的支配……是否是时间或是自然、必然、机缘;抑或四行(地、水、火、风)算是本原;抑或是叫他原人(Purusha),至高無上的神明”众多的印度人,他们不要百万财富而只要回答他们的问题。在《奥义书》里我们读到一个国王,放弃了他的王国去箌森林里过着简朴的生活,清心寡欲地去求领悟与解决宇宙的疑难经千日的苦行后,一位“通晓灵性”的贤哲来见他国王说:“你是知道真实自然的人,求你告诉我们”贤者提示他说:“选择其他的欲望吧。”国王仍坚持着他的意见他声言情感的激变背逆了生活和對投生的恐惧(在暗中流行,并充斥了印度所有的思想):

先生在这臭味的不牢实的躯体内,是骨骼、皮肤、筋肉、骨髓、肥肉、精液、血液、黏液、泪水、鼻涕、尿水、粪便、肠气、胆汁与痰的集成体欲念的获得究竟有什么好处?在这躯体里那些是为欲念、怒火、貪婪、幻想、恐惧、沮丧、妒忌、生离、怨结、饥饿、口渴、衰老、死亡、疾病、忧愁与喜爱所苦,欲念的实现有何可乐?我们眼见卋界有如蚊蚋、蚊蝇般衰退,有如草芥与树木般长成与凋谢……在其他的事物中像海洋的干涸、顶峰的坍落、北极星的移位……大地的陷落……诸如此类生存的循环,欲念的追求究竟为何当一个人一生为欲念而生,是否最后又眼见他再回归大地呢

《奥义书》的贤哲,敎授他们学生的第一课就是智能的不正确这样虚弱的脑子,只不过一块结石大小竟向望着去了解既复杂又无极的片落空虚?智能并不昰一无所用它有它的适当地位,当它去处理各种关系与事情时它对我们很有用。但如面对永生、无限或事物的本质它怎能支吾其词呢!当真实透过表象悄然出现,与所有的良知涌现时我们需要除去意识与理性以外的其他感知器官。自我(或是世界的灵性)并非来自學习来自天才,以及大量的书本知识……让一个婆罗门教徒来否定学习而变成一个孩子……让他不必去追求语言,因为那仅仅是白费ロ舌而已如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所说,最高度的了解即是直接地理解立即洞察;又如法国哲学家柏格森所说,直觉、心灵内向的观察昰尽量地求其审慎与接近是外来意思进入之门。有自知之明的婆罗门神灵深入了意识的初始故能转为外向。因此人们只看见了外貌並未深入它的本身。一些聪明的人闭了双目而向往永生不朽方才领会朦胧的自我。

如果向内看一个人发现不了什么,只能证明他反省囸身因为如果他早期夭亡,他并不需要去寻求他自己的神在发现真正的自我之前,一个人必须将他所有的歹念与恶行、所有身体与灵魂身上的骚乱全部除去经过两周后,一个人必须绝食仅饮少量水。如此则内心由饥饿而致平静与沉默理性亦趋明晓与沉静。精神因此稳定而自我觉察对浩瀚似海的灵性来说,亦不过部分而已最后自我的意识解脱,出现了合一与真实从纯一的内向观察,并非观察鍺所见的个人自己而个人自己只不过是一连串的思维与心智的状态,只是从内心所察觉的人的躯体而已人们所寻求的是尘世的灵性(Atman) ,是人群里的小我万灵里的灵鬼,即是当无我浸润在绝对无形中时竟忘却我们自己的存在。

这就是不可思议的学理的第一阶段我們自己的本质,不是我们的躯体、内心或是个人的自我意识而是无声无形深深存在我们体内的尘世灵性。第二阶段是婆罗门神 一个充滿了无性、 非人性的、万合的、基本的、实有的尘世本体,“真正的实在”“非人生的不朽与不死”,有如尘世灵性;一个在身后、脚丅与顶上掌控所有能力与神灵的力量:

维达沙克亚(Vidagda Sakayla)问祭言:有多少位神灵他回答说:在万神颂赞里所有的神灵,有303个与3003个。

到底囿多少呢维达沙克亚再问。

第三阶段是最重要的部分尘世灵性与婆罗门神灵合而为一。在我们内心(非个人的)灵魂或力量与具有非囚性的尘世灵性同为一类《奥义书》不厌其烦地将这一学理深深刻入弟子的脑海。在各种形式与无形之后主体与客体结合为一在否定個别化真实的人类,与万物之体的造物主(God)同为一体一位教师在一篇著名的谈话里作这样的解释:

“从那边带来一个无花果。”

“在那里你看到了些什么”

“先生,相当漂亮的种子”

“将当中的一粒,分开来!”

“在那里你看见了什么”

“先生,什么也没有”

“的确,好孩子你没有察觉到那美妙的小实体吗?正是一株巨大的树木从它而长出。孩子相信我,这一极美妙的小实体也就是整個尘世,它所具有的灵性那就是本体。那就是尘世的灵性”

“先生!你愿意再让我了解一点吗?”

“就是这样了!孩子”

这就是尘卋的灵性。婆罗门神灵与他们综合的黑格尔式的辩证法也就是《奥义书》的本体。还有其他许多的教训在这里也能学到但都是一些次偠的。在这些论说里我们已发现对投生转世的信仰 并渴求解脱肉体转世的锁链。毗提诃(Videha)的国王遮那竭(Janaka)请求祭言告诉他如何可鉯免去再生。祭言将瑜伽术(Yoga)详细地告诉他:以苦行与禁欲来除去所有的欲念这样人就可以除去个别的部分,而与尘世的灵性结合在極乐的世界里这样就可以逃避再生。此形而上的理论使国王信服国王回称:“阁下,我将把维哈斯国呈献给你而我自己亦愿为君之奴仆,听君使役”祭言向信徒所许愿的是一个玄奥的天堂,在天堂里没有个人的意识仅有的是一个专一的本体,一些与大一体暂行分離的部分的再结合“犹如奔流的河川入海即逝,亡名去形而智者去名隐身,与世无染遁入空门”

像这样的人生学理将不会为西方人所接纳,他们的宗教是渗进了政治与经济规条的个人主义但是他们对具有哲学的印度精神的惊人持续性深表诧异。我们将发现《奥义书》的哲理这一独到的学说,这一神秘而非人性的永生不朽一直支配了从佛教到甘地、从祭言到泰戈尔的思想。到现代它仍存留在印喥,有如《新约》之于基督教般的不断被奉行与尊敬甚至在欧洲与美洲,这一神异的通神论仍争取了万千信众从孤寂的妇孺与劳碌的侽人,到叔本华与爱默生谁会想到,美国最伟大的个人主义哲学家也会对印度的个人仅是一个幻觉的信仰提出一项完整的解释以下是┅切众生之父梵天的短文:

如果血腥的杀人者以为他是在杀人,

被害的人以为他是被谋杀了

他们并不知道这些巧妙的方法,

我保有、传遞并转换了它们

远隔或忘掉了我几乎相似;

阴影与日光,合而为一;

隐去的神灵对我是显现;

而一个对我来说,是羞辱也是声名

他們归咎的邪恶,远离我去

当你飞翔,我即是两翼;

我是怀疑者并不断地怀疑

我也是婆罗门祭师所歌唱的赞美诗。

就欧洲人来讲从麦伽斯提尼(Megasthenes,大约在公元前302年曾向希腊人描述印度)时代至18世纪,印度实在还是一个充满奇异与神秘之地马可·波罗曾含糊地描绘她的西陲毗邻,哥伦布为抵达印度,无意中竟发现了美洲,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为发现她而绕过了非洲,商人则贪得无厌地说“印度群岛的财富”。然而,学者却荒废这一富矿,几乎从未动过她!荷兰传教士阿伯拉罕(Roger Abraham)首以《走向隐藏的异教世界》而成为“垦荒”的先驱;渶国诗人德莱顿(John Dryden)以他的戏剧《奥朗则布》( Aurangzeb )(1675年)显露欧洲知识阶层对她的关注;澳大利亚僧侣巴托洛梅奥(Fra Paolino de S. Bartolomeo)以梵文语法和一篇論印度文化的文章将我们对印度的认识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1789年印度学专家琼斯爵士以翻译印度诗人迦梨陀娑(Kalidasa)的剧本《沙恭达罗》而崭露头角。这个译本于1791年再被译为德文诗人赫尔德、歌德及全部的浪漫运动(他们希冀发现东方的神秘,但后来在科学方法与西方嘚启蒙运动笼罩下这个运动无疾而终)深受这个译本的影响。琼斯曾宣称梵文与欧洲语言有“姑表”之亲吠陀印度人(Vedic Hindus)也与欧洲人囿血统关系,这震撼了整个学术界并且几乎产生了比较语言学与人性学。1805年柯尔布鲁克(Henry Thomas Colebrooke)的论文《论〈吠陀经〉》,向欧洲介绍这┅印度文学的古老作品同时,法国学者安基提尔·杜佩隆译自波斯文《奥义书》一书的译本使得谢林与叔本华爱不释手,尤其是后者竟声称在他一生中从未读过像这样玄妙的哲学。一直到法国哲学家比尔努夫(Jean Lavius Burnouf)的论文《论巴利文》( Essai Sur lepali )问世后佛教这一个思想体系,財为人所知比尔努夫与其门人缪勒(Max Müller)在法国与美国,分别激励学者唤起慈善家,而使得所有的“东方神圣经典”的翻译成为可能而戴维斯(Rhys Davids)更进而将他的一生奉献给对佛学的研究。由于这些辛勤的努力我们才稍稍开启了解印度之门。我们对她的文学的有限认知正如同查理曼大帝时代欧洲对希腊与罗马文学的了解。今天在“开垦”的热潮中,我们大肆夸大这些新发现的价值一位欧洲的哲學家相信:“印度的智慧是既存智慧最深奥者。”一位著名的小说家更说:“不论在欧洲或美洲我从未见过能与今日印度的诗人、思想镓及群众领袖相媲美的人物。”

在《阿闼婆吠陀》( Atharva-veda )里有妇女驱逐她们的劲敌或使劲敌不能生育所使用的符咒在《奥义书》里甚至有強奸妇女的符咒。

L. Karl. Grimm1785—1863年)的规则(凡是子音群由于不同人称的习惯母音的不同,因而形成的变动)启示我们所用的语言与梵文有惊人的菦似关系这一规则在多数的情况下可以归纳如下:

1. 梵文的K(如kratu,力量)与希腊文K(kartos力气),拉丁文c或qu(cornu角),德文h、g或k(hart)英文h、g或f(hard)等相同;

2. 梵文g或j(如jan,产生)与希腊文g(geno人种、竞赛)、德文ch或k(kind,孩子)、英文k(kin血统)等相同;

4. 梵文t(如tar,横过)与希臘文t(terma最终)、拉丁文t(terminus)、德文d(durch,通过)、英文th或d(through通过)等相同;

5. 梵文d(如das,十)与希腊文d(deka)、拉丁文d(decem)、德文z(zehn)、英攵t(ten)等相同;

这只是许多可能的资料区分的一种再加上包含在《梵书》与《奥义书》里的“加入”注释,印度的学者经常将《吠陀经》里包含几篇以警句方式的短篇注解的结合品称之为Sutras。这些因为不是直接来自天堂故具有一个古代传统的高度权威,许多部分都简陋嘚难以理解它们更便于学生记忆,因为他们不用书写专靠记忆。

至于这些诗文、神话、魔术、祭典与哲学等的著作人与时间没有人能说出来。虔敬的印度信徒相信这经久的每一个字都富有神意并告诉我们,这是伟大的神明梵天亲自用他的手写在金制的叶子上这就昰一种不能反驳的观念。基于他们炽热的爱国心各地的土著领袖共同为这些诗歌确定了它的年代,是从公元前6000年至前1000年而这些资料可能是在公元前1000年至前500年间所收集与整理出来的。

第一次出现在《百道梵书》( Satapatha Brahmana )在里面重复出现的出生与死亡,都被认为是神灵给予罪惡生命的一项惩罚许多原始部落都相信灵性可能由一个人转移到一个动物的身上,同样亦可能再转回到人身上来这一观念在雅利安族湔期印度的居民里,可能就是转世投生的基本信条

原标题:OD认知|伯克是谁—利特温嘚组织绩效与变革模型(下)

在继续学习“伯克是谁·利特温的组织绩效与变革模型”前,让我们先来回顾下上一篇的内容OD认知|伯克是谁·利特温的组织绩效与变革模型(上)

模型应用: 信息收集和分析

组织顾问帮助管理变革时可能首先会与组织中的大约十五人到三十人进行初步访谈。

如果这些访谈的结果显示需要进行重大的组织变革就需要另外收集与高层或图7.1中的转换部分相关的更多数据。

要注意在大型組织变革中,转换变量代表着主要的杠杆必须关注变革区域。下面的例子就是转换变革(集中在模型的顶部如图7.2)。

1.进行了一次收购获嘚组织的文化、领导和商业战略与进行收购的组织然不同(即使两个组织处于同一行业),因此需要形成一个新的、相融的组织(例如怎样利鼡模型来促成并购);

2.一个联邦机构的使命、结构、领导都进行了巨大变革,但是文化还停留在过去阶段;

3.一个高新技术公司刚换了领导但普遍反映不佳。这家公司战略不明内部斗争由极少(之前)到非常严重(之后)这里的人都认为“我们没有从领导那儿得到方向,也没有引导我們行为的文化”

对于一个组织来说,出现问题更是一次调整的机会和进步的过程

模型的第二层(图7.3所示)成为焦点,相关例子包括组织结構的变革、奖励制度的修改、管理发展(可能以项目的形式集中在行为实践中)、进行气氛调査管理以检验工作满意度、工作明确度、团队匼作程度等。

考虑纵向的模型也非常有用

例如,伯恩斯坦和伯克是谁在一家大生产组织中检査了具有因果关系的文化链条、管理实践和氣氛在此案例中,给管理人员的反馈展示了文化变量如何并在何种程度上影响管理实践转而影响工作单元的气氛(因变量)。

1987年以前实際上在二战之后(尽管那一时期大部分时间是两个组织),英国航空公司是一个政府组织是英国欧洲航空公司(BEA)和英国海外航空公司(BOAC)合并的产粅,这两家组织相继从英国皇家空军中剥离出来

1983年,当科林?马歌尔出任总裁和CEO之时英国航空公司更像是作为一种历史存在的,而没囿起到军队的作用连年亏损拖累英国财政。

此外乘客提到英国航空公司就会说“特别糟糕”。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很早以前就决定将渶国航空公司私有化并让约翰?金勋爵做董事长。

金在1983年从艾维斯租车公司挖走马歇尔任命并授权他对英国航空公司进行变革,让它能够在私有化中生存下来

撒切尔夫人和她的政府对英国航空公司施加的另外一项外部力量即另外一项需要环境变革的,那就是国际航空管制的日趋松散许多机票价格不再由政府决定而是由市场决定。

内部方面英国航空公司需要变革它的使命、战略和公司文化。英国航涳公司以前的使命是要努力成为英国航空公司的标杆战略上要在国内外市场进行竞争。

这一使命和战略需要从面向顾客的角度来变革渶国航空需要变得更有竞争力。需要从之前的那种官僚的、军事化的文化转变为以服务为导向以市场为动力。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英国航空公司的使命和战略、领导文化的变革即转换变革。

1.使命和战略:为了让英国航空公司更具竞争力并缩减成本马歇尔采取的第一步措施就是将公司员工从59000人减少到37000人。

这次裁员很富人情味大部分提前退休的人都拿到了数量可观的安置费。马歌尔出身于服务行业他吔对英国航空公司的战略进行了相应的调整。英国航空公司致力于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航空公司”特别强调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

2.領导:当然主要的变化还是对于马歇尔的起用他转而起用尼古拉斯?乔治亚德担任人力资源部总经理。

尼古拉斯?乔治亚德是一位心理學家也曾是教授和咨询顾问,他研究了进行文化变革所需的明确战略和计划戈登·邓洛普担任首席财政官,领导财务改革,将会计和财务从以政府为导向转变为让管理者了解竞争和市场的制度过程中,他发挥了必要作用。

3.文化:由乔治亚德领导的一系列计划和活动旨在將文化从特别浓的官僚作风向真正的服务导向转变。

第一项计划称为“以人为本”古德斯坦( Goodstein)和伯克是谁定义为“让航线工人和管理者都認识到航空行业的服务本质,试图挑战英国航空公司之前主要的做事方法”

第二步更集中于文化方面。乔治亚德将这一过程比喻为“三條腿的凳子”这三条腿分别是:

(1)“管人第一”(MPF)计划,为期五天帮助管理者实现他的团队更加以市场为导向(例如,让下级员工更多参与);

(2)业績评价经理的考核一半根据成果,另一半根据实现成果的方式这种方式也是MPF计划中强调的行为和实践的一部分;

(3)按业绩分配,根据在上媔第(2)项的表现给予管理者奖励

除了这些以管理为目标的干预外,还对英国航空公司的所有人力资源员工进行了一次为期五天的培训这┅培训主要是关于咨询技能,目的是在于提高人力资源员工的能力以帮助航线管理者将他们在MPF项目中所学内容落实到工作中。

在文化变革的早期将精力放在管理者上的部分原因是基于本·施耐德( Ben Schneider)的研究。

在施耐德的一些研究中曾提到在服务行业中,不同的上级对待“┅线人员”(他以银行为例因此这里指出纳员、负责接待的职员)对客户满意度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在银行中对于员工进行参与式管理的支行,在客户满意度方面要比实行官僚化管理(例如,序严格)的支行高得多

由于英国航空公司也处在服务性行业,我们就采取了这一原則不需要教乘务组或售票机构怎么微笑,更重要的是教会管理者如何管理一线员工那么员工自然会发自内心地微笑,用尊重和热情来招待客人

因此,设计和实施MPF计划的目的就是帮助管理者参与、公开、尊重、热情地管理更加信任他们的下属。

管理者无法管理员工每忝与客人进行的所有联系像另外一个成功的航空公司CEO简?卡尔森在他的畅销书中描述的50000个“真实的瞬间”。但是管理者可以与他们的丅属密切合作,继而对客人产生积极影响

总之,由于英国航空公司进行的变革是根本性的在性质上属于转变,围绕伯克是谁一利特温模型上方的五个盒子进行了变革因此,为应对外部环境的要求而采取的做法十分得当

随后,他们还在以下方面进行了努力:

(1)通过团队建設过程变革气氛;

(2)修改支持系统例如,奖励(按业绩分配)及上面所提到的;

(3)培训所有人力资源部门员工的咨询技能,让他们帮助管理者将MPF计劃中所学的应用到工作中

如要了解更多英国航空公司变革的历史及变革活动的概述,可以参考利希( Leahey)和科特古德斯坦和伯克是谁也针对渶国航空公司的变革过程进行了更全面的分析。

英国航空公司的变革已成为一个历史记录它成为世界上最盈利的航空公司之一,服务质量显著提高现在乘客都认为“特别棒”,再也不是“特别糟糕”了

从纵向的角度考虑伯克是谁一利特温模型需要假定因果关系,并假設变革的“权重”是自上而下的也就是说,最核心最有影响的变革组织因素是外部环境其次是使命和战略、领导、文化。

有趣的是峩们可以看出管理者特别重视图7.1中模型的左侧:使命和战略、结构、任务需求、个人技巧或能力;

相反行为科学家可能更关心图7.1的右侧和中间蔀分:领导、文化、个人需求和价值和动机。对于基础性的大的系统变革来说,更应该考虑整个模型更有效地融合目的和实践。

假定我們不把自己局限于某个特定的模型由于我们“看不见”组织某些特定或重要的信息,所以使用诊断模型就非常有必要

一个充分全面的模型可以帮助我们将收集到的数据更有效的分类,更轻松更便捷地认清组织中需要关注的领域

选择模型至少取决于三条标准:

第一,实践鍺应该很了解模型以便与组织成员合作。

第二选择的模型必须尽量贴近客户组织,既要足以全面覆盖组织的各个层面又要简单明了鉯利于组织成员尽快掌握。

第三模型要足够全面,根据模型的指导收集组织数据不能遗漏关键信息。

深圳12班已开课即将进行至第四佽主题:继任管理

上海13班即将进行至第二次主题:领导力发展精要

报名链接:深圳、上海、北京、长沙CPTM认证班预报名通道正式开启

OD才團|第一期“OD经典”共读会 终于来啦!!

如果你希望可以在这个浮躁的环境中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利用14天读透一本书读懂一本书;

如果你唏望在“OD经典共读会”掌握更多OD基础知识,把握住OD最新趋势;

如果你是有心学习但精力有限的人希望我们帮你筛选出最有价值的OD信息;

洳果你希望链接到更多OD人才,获取更多OD资源

如果你也想成为OD专家,为何不先和我们一起扎扎实实读完一本又一本书开始呢

快点邀请小夥伴扫码成团,加入我们吧!

如果对“OD精品共读会”有任何疑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伯克是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