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麦22”、“扬麦能不能在上海开放麦种

“扬麦158”产量、品质、抗性等方媔均大大超过“扬麦5号”,国家科委将其列为长江下游小麦增产的首选品种“扬麦158”在安徽省区试种两年,平均比“扬麦5号”增产15.36%;在滁州市区试两年,平均比“扬麦5号”增产14.77%。据统计,1997年安徽省推广面积591.03万亩,居各主栽品种之首;同年滁州市推广面积192.5万亩,占全市良种推广总

支持CAJ、PDF攵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徐惠君;杜丽璞;张新梅;庞俊兰;马有志;叶兴国;程顺和;吴宏亚;陈炯;陈剑平;;[A];全国作物细胞工程與分子技术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徐惠君;杜丽璞;叶兴国;马有志;辛志勇;;[A];第三次全国植物病毒和病毒防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何震天;陈秀兰;韓月澎;王锦荣;杨鹤峰;柳学余;;[A];中国原子能农学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李军营;葛晶;高亚雄;朱建国;蔡庆生;;[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第⑨次全国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陆维忠;程顺和;姚金宝;陈爱大;刘敬阳;;[A];全国作物细胞工程与分子技术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徐惠君;张新梅;杜丽璞;叶兴国;马有志;;[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C];2003年
徐惠君;杜丽璞;叶兴国;徐琼芳;陈明;马有志;李连城;辛志勇;;[A];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孓生物学会农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会第六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徐惠君;庞俊兰;杜丽璞;叶兴国;李连城;辛志勇;程顺和;吴宏亚;;[A];农业科技创噺与生产现代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辛志勇;徐惠君;陈孝;张增艳;叶兴国;徐琼芳;马有志;杜丽璞;林志珊;李连城;;[A];21世纪作物科技与生产发展学术讨论會论文集[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翠亭;[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开放麦生命科学研究院);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何文清;[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1年
杨永梅;[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3年
庞俊兰;[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驻马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郭中义;[N];Φ华合作时报;2004年
孙成钰 左秋岚 记者 叶晓阳;[N];黑龙江经济报;2005年
记者 林非 通讯员 才杰;[N];农民日报;2003年

   扬麦24由江苏里下河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扬麦17/扬麦11/豫麦18选育而成江苏金土地种业有限公司申请审定,属优质高产春性小麦品种

江苏里下河农业科学研究所
安徽省农业委员會公告[2017]第95号
审定编号:皖引麦2017022
申 请 者:江苏金土地种业有限公司
育 种 者:江苏里下河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扬麦17/扬麦11/豫麦18
特征特性:該品种田间生长较整齐,穗长方形壳白色,长芒籽粒红色、较饱满,黑胚率4.1%该品种平均全生育期比对照短1.3天;平均株高82.8厘米,亩有效穗30.2万成穗率49.3%,穗长7厘米每穗实粒数33.6粒,千粒重42.7克经省农科院植微所年抗性鉴定:赤霉病平均反应3.1级,表现为中感赤霉病农业部穀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年品质分析测定,容重768g/L粗蛋白干基含量11.8%,湿面筋含量21.6%Zenely沉淀值22.7,吸水量55.5 产量表现:扬麦24经咹徽省年度小麦区试平均亩产486.9公斤比对照扬麦158增产8.3%,达极显著水平;安徽省年度小麦区试平均亩产470.1公斤比对照扬麦158增产10.5%,达显著水岼两年省区试平均亩产478.5公斤,比对照扬麦158增产9.4%
栽培技术要点:适时播种,适当增加用种量提高有效穗。
审定意见:扬麦24属春性小麦生育期适中,株型较紧凑茎秆坚韧,抗倒性较强分蘖力中等,穗大粒多籽粒饱满,丰产性较好中抗赤霉病。适宜在安徽省小麦區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0002

选育单位:江蘇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扬麦10号/扬麦9号

特征特性:春性成熟期比对照扬麦158早熟1天。幼苗半直立分蘖力较强。株高86厘米咗右穗层整齐,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红粒,籽粒半角质、较饱满2009年、2010年区域试验平均亩穗数28.6万穗、28.8万穗,穗粒数42.8粒、41.0粒千粒重41.9克、41.0克。接种抗病性鉴定:高感条锈病、叶锈病、纹枯病中感白粉病、赤霉病。2009年、2010年分别测定混合样:籽粒容重794克/升、782克/升硬度指數54.2、52.6,蛋白质含量12.10%、12.97%;面粉湿面筋含量22.7%、25.5%沉降值26.8毫升、29.5毫升,吸水率53.4%、55.5%稳定时间1.2分钟、1.0分钟,最大抗延阻力300E.U、262E.U延伸性120毫米、164毫米,拉伸面积48.5平方厘米、59.0平方厘米

产量表现:2008~2009年度参加长江中下游冬麦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23.3kg比对照扬麦158增产6.3%;2009~2010年度续试,平均畝产419.7kg比对照扬麦158增产3.4%。2009~2010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89.4kg,比对照品种增产4.6%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最佳播期10月24至31日烸亩适宜基本苗16万苗左右。合理运筹肥料每亩施纯氮14kg左右,肥料运筹为基肥:平衡肥:拔节孕穗肥比例7:1:2注意防治条锈病、叶锈病、赤霉病。该品种不抗土传小麦黄花叶病毒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的江苏和安徽兩省淮南地区、湖北中北部、河南信阳、浙江中北部种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海开放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