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己不珍,人不怜”的上下联左右顺序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项是

.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关联词,恰当的一组是

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

.下列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著名歌唱家刘欢演唱的蜀军为诸葛武侯举哀时响起的那首

如泣如诉,让人潸然泪下

如果秦少游想步叺仕途,为国出力有的是机会与条件,因为远的不说十分欣赏

少游诗词的清正廉洁的王安石就曾数度入相,广有羽翼

“古来磨灭知几囚此老至今元不死。”文天祥就义虽已

的品德毁家纾难、九死不悔的精神,足以使他名垂千古

刘和珍等人是在耸人听闻

的“三一八”惨案中遇害的。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鲁迅的文章,对我们很陌生学起来比较吃力,不过我相信在老师的帮助下,只

偠下苦功就一定能够学好。

我们从倾泻而下的水帘中狂奔而过

那真是充满刺激的难忘体验!

.领导班子是否廉明,能否坚持以人为本嘚执政理念是推动一个地方社会经济健康

.强强联合制作的大戏,让人们不仅看到了中国戏曲的整体进步而且看到了中国戏

曲在现代囮问题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第一节 对联相关概念
  苐二节 对联四要素


  第一节 对联的“内容相关”要素
      (正对、反对、串对)
  第二节 对联的“词性相当”要素
    一、重复用字规则
    三、词组、句式结构对应规则
  第三节 对联的“平仄相谐”要素
      (“135不论246分明”规則的相关内容)

第三讲 深入了解“词性相当”要素


  第一节 词性的工对与宽对
    一、名词中的工对与宽对
    二、词组結构和句式结构中的工对与宽对
    一、当句对的各种形式
    二、当句对中的词性工对

第四讲 深入了解“平仄相谐”要素


  第一节 关于“马蹄韵”
    一、马蹄韵及其“句中平仄规则”
    二、马蹄韵“句脚平仄规则”和“平仄杆”
  第二节 樹立整体平衡观,活用声律规则
    一、划分语义节奏灵活安排平仄交替
    二、运用整体平衡概念,保证节奏点平仄相反
    三、以联意为重允许适当“出律”
  第三节 机巧联的声律问题
  第四节 古四声问题

第五讲 深入了解“内容相关”要素


  第一节 上上下联左右顺序内容的逻辑关系
  第二节 “合掌”禁忌
  第四节 分咏格诗钟
  第五节 “内容相关”必读文章

  ●第一讲学习内容:(1)常用词性辨析(2)汉字平仄声判断(3)能做简单的对句和自撰简单成联,符合基本的对联格律(4)能判别联莋中的明显错误

  对联由两个或两段相互照应的语句组成横写时,上联在上上下联左右顺序在下;竖写及悬挂、张贴时,上联居右上下联左右顺序居左。


  古代常将对联悬挂、张贴于店堂庙宇的楹柱上所以对联又称楹联。随着社会的发展对联的形式、用途和種类有不少新的变化,“楹联”便成了对联的雅称
  由一个作者创作的上上下联左右顺序称为“成联”或“自撰联”,两个人共同创莋时先写成的一句称为“出句”,后写成的一句称为“对句”出句可以是上联,也可以是上下联左右顺序
  多分句组成的对联中,每一分句的尾字称为“句脚”最后一个分句的尾字称为“联脚”。上上下联左右顺序各有一句的对联尾字一般称为联脚。
  对联鈳以不加标点符号加标点符号时,如上上下联左右顺序各有一句则上联通常标逗号,上下联左右顺序通常标句号;多分句时上联联腳通常标分号。根据内容、语气的需要对联也可以标感叹号、问号及其他标点符号。
  对联有各种分类按字数,分为短联和长联仩上下联左右顺序各30字及以上为长联。按用途和内容(联类)分为春联、贺联(婚庆、贺寿、乔迁、开业等场合)、挽联、宅第联、胜跡庙堂联等等。按修辞格式和技巧手法(联格)划分类别很多,如:复字、叠字、顶真、拆字、诗钟、无情等
  用于张贴的春联、壽联、婚联、挽联等通常加一个4个字的横批(从右自左书写)。其他种类的对联一般不加横批

  对联的四个要素:字数相等,内容相關;词性相当平仄相谐。


  四要素所规定的内容统称为对联格律有时也称对联规则。其中“字数相等,内容相关”是基本要素“词性相当”是语法要素,“平仄相谐”是声律要素

  “字数相等”要素的主要含义:上上下联左右顺序每个分句的字数相等;上联總字数和上下联左右顺序总字数相等。通常还指“上上下联左右顺序相对应的词组字数相等”例:


  上下联左右顺序:喜上眉梢(相對应的字、词字数相等)

  “风光”和“春”虽然都是联句中的主语,但是字数不同在对联中通常是不允许的。

  上联:山明水秀八节四时颜不老;
  上下联左右顺序:日丽风和,千年万古景长春
  上上下联左右顺序第一分句为四个字,第二分句为七个字仩上下联左右顺序各十一个字;“秀、和”为第一分句句脚,“老、春”为第二分句句脚因第二分句是最后一个分句,故“老、春”称為联脚即可

  有一种所谓的“绝情对”是字数相等要素的特例:


  中国人民万岁(意为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

  还有一種“依稀对(隐约对)”也允许上上下联左右顺序相对应的词组字数不同:


  万花飞舞圣人书(郑板桥)
  “依稀对”追求上上下聯左右顺序字面的联系恰在对与不对之间的境界。“星斗”与“花”、“二三”与“万”、“落”与“飞舞”隐约调和在一起,构成完整而和谐的意境

  对联按字数分类时,上上下联左右顺序各3字称为“三言联”或“三字联”各4字为“四言联”或“四字联”,依此類推通常上上下联左右顺序各30字及以上归入“长联”(根据周渊龙、赵梦昭合编《古今长联辑注》中的观点),15言以下归入“短联”(尚无权威观点)15言至30言可权且归入“中长联”,1-3言也可称为“超短联”(1-3言联很少1-2言更少,大多在特殊环境下才能称其为对联)另外还有多至上千言的“超长联”。

  对联上上下联左右顺序内容应有关联应把一副对联看作一篇文章,要有主题和中心思想不能上仩下联左右顺序各说一件不相关的事物。如“春来眼际喜上眉梢”两句话共同表达春天到来的喜悦心情。


  悲上心头(两句话表达的意义相隔甚远不能算对联。)

  十年劳碌又一天(不仅内容对不上词性也对不上。)

  出句:一江春水向东流(上下联左右顺序)


  对句:两河秋波朝北动(字词生硬对仗内容不知所云。)

  “无情对”和“分咏格诗钟”是内容相关要素的特例将在第5讲Φ介绍。

  “词性相当”是对联的语法要素其含义是:上上下联左右顺序相对应的每个词的词性应属同一类别。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對动词,等等词性分类参考教程后所附资料《汉语词类语法表》。例:


  “词性相当”被联家认为是对联的本质特征和铁定的规则泹是也有“特例”:

  两点金焦,到山时不如望;


  一庵海岳怀古者见其人。(彭元瑞题北固山联)
  这是所谓的“字底对”“望”与“人”字面不对,但“望”是“望山”的隐略于是字底的“山”与“人”终于对应。

  (诸如绝情对、依稀对、字底对这样嘚少数例子和“高级技巧”初学仅作为知识性了解,不宜模仿)

  对联讲究用词用字精练,在创作中经常需要考察每个字的词性茬第二、三讲中我们将作详细讨论。

  “平仄”的概念:“平”指普通话阴平、阳平即第一、二声,如“妈、麻”在对联中称为“岼声字”;“仄”指普通话上声、去声,即第三、四声如“马、骂”,在对联中称为“仄声字”


  “平仄相谐”就是声调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有音韵感。除了上上下联左右顺序单边的和谐还包括上上下联左右顺序的相互协调。
  对联不像格律诗那样要求尾字押韵但要求上联联脚是仄声,上下联左右顺序联脚是平声“联脚上仄下平”是对联声律最基本的规则。例:

  上联联脚“际”普通話读去声在对联中归入仄声字,上下联左右顺序联脚“梢”读阴平归入平声字。“际”和“梢”就符合“联脚上仄下平”的声律规则而上面的病例“春来眼际,风光无限”联脚都是仄声所以此病例除了词性对仗不工的问题,还存在声律不合规则的问题
  上例中,上上下联左右顺序除尾字平仄相反外我们还注意到其他字的平仄也是相反的,这也是对联声律的要求上上下联左右顺序平仄相反也昰“对”的概念,即反向对应对联声律并不要求每个字都平仄相反,如上面的病例“春来眼际悲上心头”,虽然“春”和“悲”都是岼声但整幅联作从声律上说是没有问题的。
  对联声律要求在一个语句中(上联或上下联左右顺序的各分句中)平声字和仄声字要茭替出现。如何交替因为汉语两字词居多,这里先告诉大家一个可以应用到多数联句中的基本规则:句中偶数位的字平仄应交替上上丅联左右顺序偶数位的字平仄应相反,奇数位的字可平可仄(联脚除外)例:

  多分句联单独安排每个分句的平仄,不用考虑分句之間的平仄交替:

  红梅献岁鹊立枝头歌盛世;(“岁、立”可以不交替)


   平 仄  仄 平 仄
  绿柳迎春,莺穿陌上唱中興(“春、穿”可以不交替)
   仄 平  平 仄 平

  执法秉公,公生正气气贯长虹昭日月;(“公、生”,“气、贯”可鉯不交替)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仄
  爱民送暖暖似春风,风行大地秀河山(“暖、似”,“风、行”可以不交替)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平

  至此大家已经对“什么是对联”这个问题有了初步的认识。我们常用“对仗工整”来肯萣一副对联作品其含义就是:这副对联在内容、词性、声律三个方面符合规则。

  以下略举数例请尝试分析每幅作品在内容、词性、声律三个方面的对仗情况。


  无地不春风(春联)

  家家喜笑连天。(春联)

  庭前鹊闹客如云(春联)

  知人知面更知惢。(婚庆联)

  仙人掌上雨初晴(贺寿联)

  烟雨凄迷,万里春花沾血泪;


  音容寂寞千条流水放悲声。(挽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顾宪成题东大书院“书院”是古近代地方上设立的供人读书或讲学的场所。书院联书卷味浓厚、书生气十足自成一派,对仗工整佳作颇多。此联为经典的复字、叠字、顶针机巧联机巧联可以打破常规声律规则,将在第四讲中详细介绍)

  ●第二讲学习内容:(1)初步树立上上下联左右顺序一体观理解正对、反对、串对概念并尝试应用到创莋中(2)初步掌握“词性相当”要素的有关内容和规则,包括重复用字规则词性、词组、句式结构分类,汉字的多种词性(3)初步掌握“135不论、246分明”的声律规则

第一节 对联的“内容相关”要素

  内容不相关的毛病在“你出我对”的网络即兴对联中普遍存在网上即興对联不排除随心所欲的休闲娱乐功能,但如真心希望提高联艺内容关联问题就不能不加以重视。病例:


  上联描写身心愉悦的“踏圊”上下联左右顺序却是伤感的“辞别”。

  无须多说问题显而易见。

  (上联应是颂扬西部开发而上下联左右顺序“化冰封”很难有更深层的含义)

  出句:味醇香郁铁观音


  对句:手忙脚乱土郎中
     字正腔圆洋教授
     肢碎身残泥菩萨
     活血化瘀金罗汉
  这个例子中,第一、二个对句可谓风马牛不相及第三个“泥菩萨”对“铁观音”在内容上是对应了,但是“肢碎身残泥菩萨”和出句的“味醇香郁铁观音”所表达的意义仍是相隔太远;“活血化瘀金罗汉”是四个对句中较能匹配出句的句子泹“活血化淤”说功用,“味醇香郁”说味道内容关联度仍不够,如将出句改为“生津止渴铁观音”则关联度更强
  要想对出好句,而不是只为了一时的娱乐就不能只看到其中的部分词句,仓促应对应该对整个出句加以足够的分析,揣摩出句要表达的主题然后認真遣词造句,努力使对句和出句能构成一个整体
  对联从内容上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对应方式达到整体统一。

1、上上下联左右顺序内嫆的正向关联——正对


  上上下联左右顺序的具体内容相同或者相似但从不同的角度来说明同一事理,内容上互为补充这叫“正对”。例:

2、上上下联左右顺序内容的反向关联——反对


  通过一正一反(常使用反义词)的描写或说理表达同一个主题。例:

3、上上丅联左右顺序内容的连续性关联——串对


  串对也叫流水对就是一个意思分两句说,两句合起来是一个整体例:

  根据正对、反對和串对的特点,大致可以这样来分析出句:如果出句已经具有完整的意义对句就考虑从另一个侧面去写;如果出句含有表达正面意义嘚形容词或副词,对句就使用反义词从反面去写(反之亦然);如果出句只说了一半对句就需要顺着出句的思路写完另一半。


  如果昰自己创作成联则需要练习使用各种关联方法。

第二节 对联的“词性相当”要素

  对联特别讲究用字精炼即便是长联,也应该字斟句酌不能因长而滥用和随意用字用词。而一些千古流传的短联虽然寥寥数字,却能包容很多内容和深刻的哲理要使精炼的联句能包容更多的内容,就不能不珍惜每一字除非技巧和内容需要,否则不要轻易重复用字重复用字用词的联作简称为“复字联”,连续重複又称为“叠字联”

1、允许“同位重复”。如果上联(或出句)重复使用某个字时上下联左右顺序(或对句)必须在相同位置重复使鼡另外一个字。简称“复字”例:


  国至新元国运昌(上联重复“春”,上下联左右顺序在相同位置重复“国”)

  岁至新元国运昌(上下联左右顺序1、5位用字和上联没有对应这种情况通常是不允许的)

  另一种重复用字是连续重复,称为“叠字”或“连珠”唎:

  重复用字能强化思想感情:


  出自《清末民国讽喻联集》。这是在旧社会流传很广的一副对联联中的复字把旧社会穷苦人流離失所的痛苦处境和对旧社会的不满与抗议充分地表达在联语的字里行间。

  熙熙攘攘暮暮朝朝可怜他去去来来个个劳劳碌碌


  我我卿卿夫夫妇妇但愿得平平稳稳年年喜喜欢欢(宾馆、旅店用联)

  重复用字还能横生妙趣:

  翠翠殷殷处处花花果果


  朝朝暮暮时時鼓鼓钟钟(福州西禅寺玉佛阁)

  贪贪恋恋恋恋贪贪愈恋愈贪愈贪愈恋


  死死生生生生死死先生先死先死先生(某恋家学生妻代对塾师)

2、忌“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允许“异位互重”。


  秋福冬祥人进财(“人”同位重字)

  不教清风问浮云(“清风”┅词在上上下联左右顺序相同位置出现和同位重复单个字是一个性质,同位重字、重词都应该力图避免)

  作为特例,虚字、虚词嘚同位重字是允许的如:

  漏网之鱼,世间时有;


  脱天之鸟,宇内尚无。(“之”字可以重复)

  命运相同不恨人(“不”异位重芓此例上下联左右顺序改为“莫”字即可。)

  珠花滚滚似玉倾(“玉”异位重字应改为“雪”之类的其他字。)

  同位重字容噫发现和避免而一旦存在,即属大错异位重字在字数较多的对联中常有被忽视的情况,包括一些正规的赛事中获奖作品也偶有异位偅字,所以写作、鉴赏时须特别留意

  同位、异位单个字词的重复是禁忌,但两个字或两个词的“异位互重”作为一种修辞技巧而被聯律所允许又称“换位格”。如:

  本无月缺月圆它随顺你


  虽有花开花落,你任由它

  万法一心,空不异色


  一心万法,色即昰空

  千古一人(林森挽孙中山先生联)

  天子门生(孙家鼎自题门联)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


  实词:意义比较具体的词包括:名词(含方位词)、动词、形容词(含颜色词)、数词、量词、代词六大类。
  虚词:没有完整的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的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大类
  参考教程后所附资料《汉语词类语法表》。

  古代有“虚对虚实对实”的说法,但是古汉语虚实划分和现代汉语有很大不同古汉语的实词基本只包括名词。所以“虚对虚实对实”在现代汉语中尚需作具体分析。一般情况对“词性相当”要素的理解是:各类词汇分别对应


  汉语只有少数字不具备语法意义,如恍惚的“惚”邋遢的“遢”,大多数单个的字都具有确定的语法意义和词性所以多数单个的字也可称为一个词。对联中常需要分析到每个字的词性和詞义不少汉字和词组还具有多种词性和词义。这里推荐大家使用金山词霸软件来查阅汉字的词性和词义非常方便。
  对联创作有必偠掌握一些常用字的多种词性如以下这些字:不、有、了、红、一、香、下、东、要、着、须、好、来、如、胜、似,等等

三、词组、句式结构对应规则

  词组按语法结构共分为五类:主谓、并列(也称联合)、偏正、动宾(也称述宾)、动补(也称述补)。各类词組举例:

  主谓:面熟、性急、地震、祖传、你来、我往、春风得意、鸟兽飞腾


  并列:声音、朋友、飞腾、歌唱、甘苦、好歹、山歡水笑、山明水秀、红男绿女
  偏正:铁路、春风、晴空、狂欢、微笑、雪白、桃红、炎黄子孙、艰苦创业
  动宾:司令、革命、联系实际
  动补:鼓足、提高、好得很、交代清楚

  此外词组还可以按词性分类。举例:

  名词性词组:地震(主谓)、声音(并列)、铁路(偏正)、红男绿女、炎黄子孙


  动词性词组:祖传(主谓)、飞腾(并列)、歌唱(并列)
  形容词性词组:面熟(主謂)、性急(主谓)、山欢水笑、山明水秀

  两个字的词组有时看成一个整体有时需要分开来分析词性和词义,根据需要而定

  規则:上上下联左右顺序每个词组的结构和整个联句的句式结构应相同,简称为“结构相称”这是词性相当要素扩展到词组、语句结构仩的规则。例:


  羊毫、远志偏正结构名词舒动词,联句整体是完整的主谓宾结构上下联左右顺序结构相同,词性对仗工整

  歡歌、笑语偏正结构名词,欢歌笑语并列结构名词辞旧动宾结构(动词性词组,在这里应该分开看作两个词)联句整体是完整的主谓賓结构。上下联左右顺序结构相同

  春回主谓,大地偏正春回大地是完整的主谓宾句式(划分为“春/回/大地”或“春/回/大/地”均可,“大”形容词修饰名词“地”语法中称为“状语”),诗行偏正诗行绿主谓。具备主谓语就构成完整意义的句子故联句整体由两個完整的分句组成,前后分句是因果关系因联句字数极少,一般不作为分句看待而是看作两个节奏或者符合平仄两两交替的三个节奏。

  以上病例词性和结构问题十分明显联友不妨自己分析。

第三节 对联的“平仄相谐”要素

  第一讲介绍了“平仄”的概念并介绍了“平仄相谐”要素的基本规则。本讲继续展开讨论


  先回顾第一讲中介绍的平仄基本规则:句中偶数位的字平仄应交替,上上丅联左右顺序偶数位的字平仄应相反奇数位的字可平可仄(联脚除外)。
  这个规则总结为一句话就是“135不论246分明”。不能死搬硬套这个规则其中尚有不少奥妙,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的内容:

1、“135不论”不包括3、5、7等单言联句的句脚字再看第一讲中的例子:


  佷明显,其中的5、7言联脚必须“上仄下平”

2、尽量避免“三平尾”。

  “三平尾”指上下联左右顺序(或分句)最后三个字连平是格律诗词中的大忌,许多年来一直套用到对联中


  万户春联红(仄仄平平平,须将“春”换仄声字)

  新岁新年开新篇(平仄平平岼平平此例须将“新”换仄声字)
  上上下联左右顺序的分句中也不允许出现三平尾:

  盛世千山红祖国扬鞭已跃马(千山红三平尾)


  新春万里艳人民折桂再腾龙

  改革开红花呈中国特色(开红花三平尾)


  小康铺富路通人间天堂(间天堂三平尾)

  “孤岼”是律诗中以五言为基础提出的,指的是“仄平仄仄平”这种格式(除句脚外只有一个平声字)在前面加上“仄仄”或“平仄”后成為七言(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仍然是孤平因为后五字已经形成了孤平。

  “孤平”是诗家大忌近年对联界有不少囚提出对联不必忌“孤平”,正规赛事评选中也偶有孤平句被入选但尚未得到公认,初学对联者仍然有必要了解并尽量避免注意两个問题:

  1、单独的五、七言联作尽量避免“孤平句”,多分句联作中可以适当放宽


  2、不能将“孤平”概念扩大到其它句式中,诸洳五言句式“仄仄仄平仄”、六言句式“仄平仄仄仄平”等等都不是孤平。

  举杯庆小康(仄平仄仄平须将“举”或者“庆”换平聲)

  锦绣又添事业兴(仄仄仄平仄仄平,须将“又”或“事”换平声字)

4、上上下联左右顺序2、4、6偶数位平仄应相反如相同称为“粘律”。


  山青水绿鸟竞歌(青-和、绿-丽 粘律此例调整为“水绿山青”即可。)

  通常我们只说上下联左右顺序某字和上联粘律,或者对句的某字和出句粘律粘律是上下联左右顺序(或对句)的偶数位“平仄失替”造成的。如果出句(或上联)平仄失替而对呴(或上下联左右顺序)平仄合律,也必然出现粘律失替、粘律常被统称为“出律”。

5、带“领字”的联句不能简单套用“135不论246分明”规则。


  类似这样的例子中第一个字称为“领字”,带领字的联句应除开领字后考察后面的双字词汇的平仄情况如上面第一例应將后四字看成一个4言句,第二例将后面六字看成一个6言句。绝不能死板地划分单、偶数如“经世/上几/番风/雨”,就大错了上两例除開领字后的平仄交替和对仗情况:


  领字有两个字的,称为“两字领”也有三个字的“三字领”。通常一字领、三字领的平仄可以相對随意两字领最好和后面的句子结合起来进行平仄交替。例:

  领字起到“统领”后面句子内容、加重语气的作用在整个句子中领芓通常不是必需的部分,其后的句子已经具有完整意义有些两字词很容易被看成领字,需要按上述概念仔细分辨以下例子各位试加分析:

  中间的分句含领字的例子:

  日月循环堪喜人间换岁


   仄 平    平 仄
  风云际会欣逢世纪更新
   平 仄    仄 平

  凤舞龙飞喜看大好河山生机无限


   仄 平    仄 平 平 仄
  云蒸霞蔚遥望骨肉同胞团聚有期
   平 仄    仄 平 仄 平
  此例后八字应分为两个分句单独安排平仄,美中不足的是“肉、胞”粘律!

6、一至四字联的平仄问题

  ┅字、两字的对联很少只在极其特殊的环境中才能成其为“对联”。一字联肯定是上仄下平二字联尾字上仄下平即可。

  单独的三芓联同样是尾字上仄下平。但是在多字联中当作领字、分句或者语义节奏时可以根据联意需要适当放宽要求。例:

  四字联尽量遵循“13不论24分明”,特别是作为分句时单独的四言联因字数太少,死板地遵循这一原则束缚手脚前人作品中也时有“失替”的例子(聯脚除外,上下联左右顺序尽量避免三平尾):


  明月前身(故宫:乾隆题竹香馆)

  衡量百家(老舍赠刘子衡)

  问花笑谁(昆奣:华亭寺)

7、多分句对联的平仄问题

  此问题在第一讲中已讲过这里再重复一下以加深理解。


  多分句联单独安排每个分句的平仄不用考虑分句之间的平仄交替:

  红梅献岁,鹊立枝头歌盛世;(“岁、立”可以不交替)


   平 仄  仄 平 仄
  绿柳迎春莺穿陌上唱中兴。(“春、穿”可以不交替)
   仄 平  平 仄 平

  执法秉公公生正气,气贯长虹昭日月;(“公、苼”“气、贯”可以不交替)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仄
  爱民送暖,暖似春风风行大地秀河山。(“暖、似”“風、行”可以不交替)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平

  凤舞龙飞喜看大好河山生机无限


   仄 平    仄 平 平 仄
  云蒸霞蔚遥望同胞骨肉团聚有期
   平 仄    平 仄 仄 平
  这是前面的例子,多分句含领字

第三讲 深入了解“詞性相当”要素

 ●第三讲学习内容:(1)掌握词性工对与宽对的概念及对应规则。包括:名词的工对与宽对;词组结构中的工对与宽对(2)当句对有关知识(3)联绵词知识

第一节 词性的工对与宽对

  工对与宽对在“词性相当”要素中是个相对概念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來理解(包括第二、三节内容)。

一、名词中的工对与宽对

  名词可分为很多小类以下这种划分称为“义类”,狭义的词性工对即指義类相对:

  天文类:月、日、云、星、雪、风、雨、雾、霞、雷等;


  地理类:峰、山、谷、壑、江、湖、海、田、岭、原等;
  时令类:晓、时、夜、晨、春、夏、秋、冬、早、晚等;
  动物类:马、牛、羊、鸟、鱼、犬、鹿、猴、鸡、虫等;
  植物类:松、桃、林、桂、菜、竹、花、草、柏、李等;
  文学类:诗、词、歌、赋、篇、章、诏、檄、书、联等;
  人伦类:父、母、兄、弟、姐、妹、舅、婶、侄、孙等;
  身体类:眼、耳、鼻、舌、口、手、腰、脚、肩、背等;
  宫室类:房、廊、亭、榭、庙、寺、宫、殿、斋、闺等;
  服饰类:帽、领、袖、鞋、衫、裤、袜、巾、玉、佩等;
  器用类:笔、墨、纸、砚、剑、锄、刀、勺、钩、筷等;
  菊残犹有傲霜枝(荷-菊雨-霜,属于义类相对)

  秋听鹿鸣(春-秋,鱼-鹿义类相对。)

  实际写作中不能局限于义类楿对,“工对”和“对仗工整”并不是一回事片面追求这种死板的工对,会束缚作者的思想因此初学者特别需要注意,不能看见“春”立即对个“秋”,看见“多”只会对个“少”。这种生搬硬套的做法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单个字词对仗工整了却造成了内容不楿关的大问题。这是网络即兴对联常见的毛病比如:一江春水向东流,两河秋波朝北动这种一个字一个字生硬对仗、不顾联句是否通順的做法,是万万不可的有人会提出:“无情对”难道不是这样吗?须知无情对也必须有通畅而不生涩的完整意义。无情对的知识将茬以后讨论


  初学者尚须注意另外一个问题:简单地将固定词组拆开后放在上上下联左右顺序中,错误地认为这是一种工整的对仗洳“一江春水向东流,两河秋波朝北动”中的“流动”就因此造成联句的不通顺。因为“流向东”是通顺的而“动朝北”却费解了。詞组拆开分别放在上上下联左右顺序中是称为“嵌字格”的一种技巧,但必须嵌得通顺自然所谓“天衣无缝”。

  名词的宽对指不哃义类的对应例:


  此联中,“桂”对“杯”植物对器用;“诗”对“玉”,文学对服饰;“朋”对“月”人伦对天文。

  溪午不闻钟(李白)
  此联中“树”对“溪”植物对地理;“鹿”对“钟”,动物对器用

  树头初日挂铜钲(苏轼)
  此联中,“岭”对“树”地理对植物;“帽”对“钲”,服饰对器用

二、词组结构和句式结构中的工对与宽对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下面对苐一讲中列举的词组构成作进一步的分析

  主谓:面熟、性急(名词+形容词)地震、祖传(名词+动词)你来、我往(代词+动词)春风嘚意(再分:春-风偏正,得-意动宾)鸟兽飞腾(鸟-兽、飞-腾并列)

  并列:声音、朋友(名词性名+名)飞腾、歌唱(动词性,动+动)咁苦、好歹(形容词性形+形)山欢水笑(整体为形容词性,再分:山-欢、水-笑均为主谓)红男绿女(整体名词红-男、绿-女偏正)山明沝秀(整体为形容词性,再分:山-明、水-秀均为主谓和山欢水笑的不同点:欢、笑为动词,明、秀为形容词)

  偏正:铁路、春风(洺词性名+名)晴空、丽日(名词性,形+名)狂欢、微笑(兼具动词和名词属性)雪白、桃红(形容词性名+形)炎黄子孙(名词性,炎-黃、子-孙并列)艰苦创业(动词性艰-苦并列,创-业动宾)

  动宾:司令、革命(动词+名词)联系实际(联-系并列或动宾实-际名词性偏正)

  述补:鼓足、提高(动词+形容词)好得很(形+助+副)交代清楚(交-代并列,清-楚并列)


  丽日和春风同为偏正结构词组属於工对;但是春对丽是名词对形容词,这种词组结构内的宽对是允许的 

  言论文章放之四海皆准


  丰功伟业长与日月同光
  此唎中“放之四海”与“长与日月”也能勉强作为宽对来看待。这里主要讨论前四个字的对仗言论、文章是名词+名词的并列结构,丰功、偉业是形容词+名词的偏正结构但是言论文章、丰功伟业同为并列结构,在这样的对仗中丰对言,伟对文的不同词性对仗是允许的(或鍺说可以被忽略)然而丰功对言论单独出现时,因结构、词性的不同通常被认为对仗不工。但因两者同为名词性词组当它们组合在其他相同的句式结构中时,可以作为宽对来看待例:

  方尔谦(代小凤仙撰联)挽蔡锷联。英雄对短命就是上面讨论的这种宽对其Φ“英雄”是“形+形”构成的名词性并列词组。

  毛泽东主席的这个著名的题词是个典型的宽对例子有人认为这不是对联,因为一是“上平下仄”二是每个词甚至每个字都不同词性。但从另外的角度分析它仍然能算得上是对联。原因:一、上平下仄并非绝对不可以古今有不少这样的例子;二、整体句式结构是相同的,都是状语+动词结构;三、天天(名词)、好好(形容词)这样的叠字词可以看作┅种特殊的并列结构类似的例子:

  四面荒芜权向此间来坐坐


  一肩行李果缘何处去匆匆
  江苏南京雨花台楹联。匆匆形容词唑坐动词。

  这个例子稍有不同“处”和“年”单独看词性是不同,但是“处”连用为“处处”时已经名词化,表示“每一个地方”和“年年”(每一年)的词性是相同的。(这是在旧社会流传很广的一副对联联中的复字把旧社会穷苦人流离失所的痛苦处境和对舊社会的不满与抗议充分地表达在联语的字里行间。)

  当句对也称“句中自对”是对联格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则和技巧。当句对Φ也有工对和宽对尤以宽对最具魅力,利用当句对宽对的技巧可以大大拓宽对联创作的思路。例如嵌字、嵌名联使用当句对规则可鉯将两个不同词性的字嵌在同一个位置。

  常见的当句对是并列结构的互相对应在上一节的讨论中,我们已经知道只要同为并列结構,即便结构内部存在不同词性也是可以相对的如同“言论文章”对“丰功伟业”,用当句对规则来解释就是:上联言论对文章上下聯左右顺序丰功对伟业,只要能形成这样的“句中自对”联律也认为这是一种工整的对仗。但如果上下联左右顺序的“丰功”改为“功勳”就不工整了因为“功勋”并列结构不能与“伟业”偏正结构形成自对。

  两个字的并列词组相对是当句对的最小单位下面是大觀楼长联中的一个对仗句:

  上联“空”对“阔”,上下联左右顺序“英”对“雄”形成句中自对,如此空阔、英雄尽管词性不同吔可以放在上上下联左右顺序的相同位置。用词组结构来解释就是“两者同为并列结构”。


  短剑长枪(南北方位名词短长形容词)

  东倒西歪(七八数词,东西方位名词)

  这些都是常见的例子

  若不回头,谁替你救苦救难;


  如能转念何须我大慈大蕜。

  这是复字型的并列结构当句对“救、大”词性不同,但是救苦对救难大慈对大悲,形成句中自对


  渡上来来去去船(短短长长形容词,来来去去动词)

  活泼泼地故源源来(济南趵突泉观澜亭楹联)

  惜劳人兮草草劝君少住


  望前路之漫漫不我久留(浙江奉化广渡凉亭)

  四面荒芜权向此间来坐坐


  一肩行李果缘何处去匆匆(江苏南京雨花台楹联匆匆形容词,坐坐动词)

  以上数例是“叠字当句对”,叠字可看作特殊的并列结构在第二讲中我们讨论过复字联(包括叠字联),利用当句对规则来解释复字、叠字现象可以进一步帮助理解。诸如“匆匆”对“坐坐”除了它是叠字技巧外,还可以解释为“匆对匆、坐对坐”因为形成了句Φ自对,所以上上下联左右顺序词性可以不相同

  史君子花朝白午红暮紫


  虞美人草春青夏绿秋黄

  想吾生竭力经营无非是之乎鍺也


  问此去何等快乐不管他柴米油盐

  童子数椽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先生讲命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红面关黑面张白面孓龙面面护着刘先生


  奸心曹雄心瑜阴心董卓心心夺取汉江山

  以上数例被称为“连环当句对”,也就是连续的并列结构相对其中囿很多饶有趣味的对仗:“之乎者也”对“柴米油盐”是“虚对实”,“诗书画”对“归去来”是名词对动词“白面子龙”四个字和前媔的两组三字词形成“不等字自对”(下面将单独讨论),最后一个例子是连环复字型当句对如果不是在当句对的环境中,诸如之对柴、诗对归、一对有这样的对仗是很难出现甚至是不可想象的

  尽管字数不等,但只要自对的两个部分是相同结构的词组或句式即可

  风正民心顺(“风正”对“民心顺”)


  人和国事安(“人和”对“国事安”)

  红面关黑面张白面子龙面面护着刘先生


  奸惢曹雄心瑜阴心董卓心心夺取汉江山(阴心董卓和前面的两个三字词形成不等字自对,上联同)

  以上是词性工对的例子更有意思的昰词性宽对,以下例子各位自己分析一下:

  眼里耳里鼻孔里许你别通消息


  类堕随堕尊贵堕不可犯着锋芒

  土产有三驴子臭虫候補道


  军制无二杀人见客绝代公(嘲刘坤一镇压太平军并大量卖官)

  洋衣洋帽洋袜子头发亦有洋气


  卖国卖民卖祖宗江山也快卖唍

3、隔词、隔句当句对(以下例子上上下联左右顺序同时也是工对即横向、纵向都能成对):

  是一原非一(是一、非一自对)


  無为便有为(无为、有为自对)

  山高人自小(山高、人小自对)


  雾乱景犹迷(雾乱、景迷自对)

  黄莺歌红梅(黄莺、红梅自對)


  紫燕舞翠柳(紫燕、翠柳自对)

  地灵更喜人杰(地灵、人杰自对)


  物阜又遇年丰(物阜、年丰自对)

  隔句自对常见於长联中,下例取自“昆明大观楼长联”:

  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萍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


  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斷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
  (1、32、4分句分别为隔句自对)

  分句当句对也有结构相同者。但结构不同的当句对可将创作思路放得更寬

  世事亦何常,成固欣然败亦可喜;


  文章久零落,人皆欲杀我独怜才。(杨度挽梁启超联)

  上联“成固欣然”与“败亦可喜”成对上下联左右顺序“人皆欲杀”与“我独怜才”成对。如果单独考察“成固欣然”与“人皆欲杀”的句式结构是不同的,單独出现这样的对仗肯定是不行的

  游不遍七二峰衡岳,流不尽八百里洞庭无限吟情,如此江山容我醉;


  待谁反屈大夫离骚問谁虚贾太傅前席,苍茫古意满城风雨自西来。

  这是一个多至八言的分句自对例子前两句为自对,而上上下联左右顺序相对应的兩句结构却大不相同

  一桌子点心半桌子水果哪知民间疾苦


  两点钟开会四点钟到齐岂是革命精神(录自《清末民国讽喻联集》,湔两个分句结构不同)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愴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渚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这昰分句的连环自对,即排比句此例五个排比句上上下联左右顺序的句式结构是不相同的。除此之外此联前后分句中尚有多处词性宽对,值得玩味

二、当句对中的词性工对

  其实当句对中结构相同、词性工对的例子是很多的,上面第一部分仅为说明当句对的宽对魅力洏尽量列举宽对例子工对的例子在春联中就可以找出很多:


  建国富而强(勤俭、富强隔字自对)
  春促山河变(山河)
  人描忝地新(天地)

  雨如银线柳如烟(不等字词性工对)

  人间天上共良辰(上上下联左右顺序前四字的自对其结构、词性一样)

  囻意顺国运兴四海讴歌称盛世


  春风和日色丽九州景物换新颜(前六字的自对其结构词性一致)

  山坡植树河岸造林青峰环绿水


  街道种花社区栽草闹市荡春潮(前两个四言句的自对其上上下联左右顺序及本句中结构词性均一致,后面的隔字自对上上下联左右顺序词性结构也相同)

  联绵词在有的书刊文章中写作“连绵词”还有人认为应写作“连绵字”。联绵词的语音表现形式为双音节书面形式写成两个汉字,但这两个汉字大多只是两个语言符号拆开来便不能表达原来的意义。


  可以根据以下三种情况来判断一个两字词是否是联绵词:

  1、构成联绵词的两个汉字拆开后都不能单独表达意义如“蝙蝠”、“唏嘘”、“朦胧”、“囫囵”等,这些联绵词都鈈能拆开拆开后都不表示任何意义,它们只是一些语言的书面符号而已由于它们本身不具有任何意义,所以这些字都不能与其它任哬字构成另外的词。

  2、构成联绵词的两个汉字拆开后其中有一个字能单独表达意义,另一个字则不能单独表达意义又分两种情况:


  能表达意义的一个字就是这个联绵词本身的意义:蝴蝶的“蝴”不能单独表达意义;“蝶”可单独表示意义,指蝴蝶
  可以表達意义的一个字与该联绵词本身的意义无关:玫瑰的“玫”不能单独表达意义;“瑰”拆开后,读音由“gui”变为“guī”,读音变了,含有珍奇的意思,与“玫瑰”无关。伶俐“伶”可单独表达意义,旧时指戏曲演员,不能表示“伶俐”的意思;“俐”不能单独表达意义。

  3、构成联绵词的两个字拆开后都单独有意义,且能与别的字构成另外的词但拆开后的字义与该联绵词本身的意思没有联系,它们也不可能用双音合成词的任何一种构词方式组合成该词的意思比如,“仓促”这一联绵词拆成“仓”、“促”两字,它们的意思分别为:

  仓(1)仓房仓库(2)姓。


  促(1)时间短:短促、急促(2)催,推动:督促(3)靠近:促膝谈心。
  但是“仓”的两个义项与“促”的三个义项无论用双音合成词的哪种构词方式组合,都不能表示“仓促”所含有的“匆忙”的意思“仓”、“促”这两个字,只是该联绵词的书面语言符号罢了再如“马”单独有意义,“虎”单独也有意义但它们各自的意义同样与联绵词“馬虎”的意义无关。

  以上文字摘录自卢广庭先生的文章《怎样识别联绵字》在另外的文章中,诸如“空阔、英雄、短长、冰炭、伪嫃、今古”这样的明显属于同类单音节词组成的并列词组也被划入联绵词范围这些词超出了上述3种情况,主要特征是拆开后的字义和原來的词义均有联系这不是本节要讨论的重点。其实由于对联规则允许联绵词和并列式词组对仗,因此初学对联者可以把两个字的并列詞组看成广义的联绵词或者把联绵词看成特殊的并列词组,均无大碍


  在对联中,同词性和不同词性的联绵词、并列词组都可以在仩上下联左右顺序中相互对应联绵词、并列结构双字词的对仗也就是句中自对的最小单位。如同上面提到的“英雄”对“空阔”楹联Φ这种例子很多,故不再举例

  本讲后两节内容和第一节的“工对、宽对”概念均有关联。需要再次强调的是词性的工对、宽对在佷多情况下是个没有明确界限的相对概念,实践中应从联作的语义环境来具体分析“工对”和“对仗工整”是两个没有必然联系的概念。“对仗工整”的评语很多时候也用在有宽对的场合

第四讲 深入了解“平仄相谐”要素

  ●第四讲学习内容:(1)马蹄韵及其“句Φ平仄规则”和“句脚平仄规则”、“平仄杆”(2)整体平衡观及活用声律规则(3)了解机巧联的声律问题(4)了解古四声问题

第一节 關于“马蹄韵”

一、马蹄韵及其“句中平仄规则”

  马蹄韵是湖南大学余德泉教授在其专著《对联格律》中提出的对联声律规则,已被楹联界广泛接受和运用马蹄韵规则最基本的原理就是“平平仄仄两两交替”,因状如马蹄的节奏而得名


  马蹄韵规则包括“句中平仄规则”和多分句联的“句脚平仄规则”,句中平仄规则的主要内容就是在第二讲第三节中已经讨论过的“135不论246分明”规则的相关内容,建议联友回头再复习一遍

  关于句中平仄规则,除了前面重点介绍的“135不论246分明”规则外,有不少作品严格遵循了“两平两仄”茭替且上上下联左右顺序平仄字字相反,成为声律上的“工对”但是,“135不论246分明”作为相对意义上的声律宽对,从美学和联评角喥和工对具有同等地位。


  以下是几个声律工对的例子:

  瑞雪纷飞大地萌春意


  东风浩荡神州跃巨龙

  此外5、7言联作中还囿一种来自律诗的常见平仄格式:


  虎跃龙腾全民歌盛会


  羊欢马啸胜纪上新阶(第二分句)

  盛世长春喜看东方腾紫气


  神州夶治欢呼法制振雄风(第二分句)

  当然,也有很多在此格式基础上遵循“135不论246分明”而作了变化的声律宽对,不再举例

二、马蹄韻“句脚平仄规则”和“平仄杆”

  马蹄韵句脚平仄规则要求分句的句脚平仄应尽量做到“平平仄仄两两交替”。例如:

  申奥扬眉入世争雄,足球圆梦喜事桩桩强国力;(眉雄梦力:平平仄仄)


  促农迈步,航天斗艳科技兴邦,丰碑座座快民心(步艳邦心:仄仄平平)

  马蹄韵如何规定各种分句数量联作的句脚平仄格式?这里引入“平仄杆”的概念


  以上联为例,马蹄韵句脚平仄有兩种排列规则(上下联左右顺序平仄和上联相反即可):

  第一种“平仄杆”:……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第二种“平仄杆”:……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不管多少分句的联作每一分句的句脚字只要从上列任意一个“平仄杆”的最后依次向前取一截,即可符合马蹄韵规则

  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平仄)


  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仄平)

  爆竹知人意声声悅耳;(仄仄)


  梅花晓天时,朵朵欢心(平平)

  申奥功成,入世关通一年好景蛇辞岁(平平仄)


  兴邦业举,富民旗展萬里雄图马跃春(仄仄平)

  勤廉并行,作风转变民安国泰千秋富(平仄仄)


  法德齐治,正气弘扬地久天长四海春(仄平平)

  九州风物,荡漾胸中一任他海阔天空,鸢飞鱼跃;(仄平平仄)


  三晋溪山奔腾眼底,合归我松青柏翠鸟语花香。(平仄仄岼)

  申奥扬眉入世争雄,足球圆梦喜事桩桩强国力;(平平仄仄)


  促农迈步,航天斗艳科技兴邦,丰碑座座快民心(仄仄平平)

  五句联以上以此类推,不再举例

  余德泉教授是在对大量明清两代对联作品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马蹄韵规则的。湔人的对联作品大多数都有意无意地遵循了马蹄韵规则有些虽然不是所有分句都严格遵循两两交替,但其中部分是遵循的;有的划分为幾个部分来考察每个部分仍然遵循了马蹄韵规则。感兴趣的读者建议阅读余教授的原著

  现代对联的句脚平仄偶有打破两两交替的唎子:

  金枝玉叶双建花开艳如国色芳若天香根系防城港


     仄   平   仄   平    仄
  (2003年8月防城港市楹联學会征联出句)

  世纪坛上视际六合侍祭列祖试寄情思示计春秋事记历史誓继先烈势济中华


  (2002年世纪坛征联。句脚: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后六个分句符合马蹄韵规则。)
  必须注意:马蹄韵“平平仄仄两两交替”原理在句中平仄和句脚平仄规则中的含义是有区别的其区别在于句中平仄可以“135不论”,而句脚平仄规则要求必须“两平两仄交替”

  马蹄韵句脚平仄规则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规则,許多正规赛事都用它作评选标准建议联友在创作时尽量遵循。在联意需要时可以适当变化一般情况四个分句以上应避免一平一仄交替戓所有分句同韵。三个分句时上联“仄平仄”,上下联左右顺序“平仄平”是允许的

第二节 树立整体平衡观,活用声律规则

  由於对联字数不定内容宽泛,技巧格式多种多样因此无法用格律诗词那么严格的声律来约束对联创作,“句中偶数位应该平仄交替”只昰一个原则性的规则不能一概而论。古今流传的优秀对联作品中出律之作并不鲜见,包括三平尾、孤平、联脚上平下仄的例子都有學员在掌握一般规则基础上,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学会活用规则

一、划分语义节奏,灵活安排平仄交替

  语义节奏在朗读时有明显停顿使得完整的联句被分割,形同多分句联这种情况可以分开来安排平仄交替。带领字的联句朗读时也有明显停顿领字也可算作一個单独的节奏。这里只举一些非领字联的例子


  6言句的这种情况可以通过调换前四字的两个双字词来满足整句平仄交替的要求(水秀屾清春艳,月圆花好谷香)但是大众化的春联还是使用习惯的词汇顺序为好。因为朗读时第四字后有明显停顿并且后两字一般会降低語速,因此4、6位未作平仄交替对音韵美感的影响并不大下例类似:


  春到致富人家(2、4位没有交替,无不可)
  前三字类似领字的莋用此例决不能划分为“运来/时门/第生/辉”的节奏!

  以下例子请大家自己分析:


  东风送暖万户春(此例在大众化春联中或用语義节奏来解释无不可,赛事中建议慎用)
  八言以上一般拆分为两个以上的完整分句略举几例:

  白雪映红梅春回大地


  凯歌偕麗日福满人间

  春风得意草木增秀色


  时雨润心山河添笑颜(此例在大众化春联中或用语义节奏来解释无不可,赛事中建议慎用)

二、运用整体平衡概念保证节奏点平仄相反

  当对联中必须使用偶数位没有平仄交替的成语、成句、专用名词时,或因联意需要无法做箌上上下联左右顺序偶数位平仄相反时可将整个词看成一个节奏,尽量做到节奏的尾字(节奏点)有平仄交替上上下联左右顺序节奏點平仄相反,以求得上上下联左右顺序声律的整体平衡甚至三平尾对三仄尾也可以。


  三吴明清第一街水陆两旺驰誉五湖四海


     平  平   仄 仄   仄
  千载华夏不二地市肆双雄来朋万国九州
     仄  仄   平 平   平

  春夏秋冬仈百标兵四十年电波荧屏荟锦绣


     平   平  平   平  仄
  东西南北数千志士九万里雄关漫道铸辉煌
     仄   仄  仄   仄  平

  小康有望老百姓全凭三个代表


     仄  仄 平   仄
  大地回春新千年更看九州风云
     平  平 仄   平

  以下两例属于可以不受声律限制的机巧联(前者为异字同音技巧后者为复字叠字技巧)。下一节将專门讨论机巧联的声律问题这里仅用来说明声律的整体平衡。其中最后的四言句遵循了严格的“两两交替”规则使得整幅联语读起来仍然抑扬顿挫,琅琅上口

  羊年阳春扬州杨柳飏絮洋洋洒洒


  燕乐艳日雁塔彦英宴宾嬿嬿姝姝(2003中华世纪坛征联一等奖)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全平对全仄是一种极端的例子,原则上也认为上上下联左右顺序声律是平衡的:

  逝水载往事此去不返


  新人说真情常来重游

三、以联意为重允许适当“出律”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古今都不乏其例但以下例孓初学者仍然不宜刻意模仿。这些例子中的大部分都能找到上上下联左右顺序整体声律平衡的理由但已非本教材论及的范围。

  (联嵌“高参”“顾问”是一幅讽喻联。其中上下联左右顺序“彼”出律实因成语不可换字)

  愿作春蚕,丝未尽吐未止;


   仄 平   仄   仄
  甘当黄牛,日不落走不停。
   平 平   仄   平

  此例虽然上联2、4位、上下联左右顺序4、6位无茭替且4位粘律,但因联意需要不宜换字上下联左右顺序有“健”字的仄声过渡,无不可
  诗才天比高(臧克家题李白纪念馆)
  叶落一曲长恨歌(中楹会名誉会长马萧萧先生题杨妃墓)
  于斯为盛(有名的岳麓书院联。联脚上平下仄)

  两行北雁避风雪以喃来;


  千古西乌,冲夜月而东去(陈铧与朱熹对饮,忽见山雁南飞.陈乃为此联朱极赏之。联脚上平下仄)

  一物不知以为罙耻


  遭人而问,少有宁日(清代著名学者阉若嘘自题联脚同仄)

  以下几个例子除了声律不够严谨,连词性也有不工之处是典型的只注重联意合理、通顺的例子:

  青年,中年老年,三部人生曲;


  学习工作,事业一支奋斗歌。

  血洒老山捐躯为誰?为九州十亿幸福;


  身居猫洞吃苦为啥?为千家万户团圆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争操胜算;


  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毛泽东)

第三节 机巧联的声律问题

  机巧联也称为特殊联格昰个比较宽泛的概念。联友可以从本站楹联仓库首页左边列出的名称中有一个大致的感性认识但从平仄问题的角度,在如此多的机巧联Φ哪些可以放宽声律要求?不外乎以下这些:

  复字、叠字、回文、排列、数字、白话、谐趣、音韵(异字同音、同字异音、叠韵、雙声、拟声)等

  这些机巧联中,有的仍然可以满足严格的声律规则或者能满足上上下联左右顺序整体平衡的要求。都不能满足时只要机巧自然、联意通顺,是允许出律的以下分别举例,请学员自行分析其声律: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国事家事天下事倳事关心

  眼珠子鼻孔子珠子还居孔子上


  眉先生须后生后生更比先生强
  此联同时还运用了双关、借义、顶针的手法究其上上丅联左右顺序平仄搭配,虽然有三仄尾、三平尾问题存在仍然不失整体的平衡感。此联还有一个妙处是轻声字的存在使得同一个字读起来字音也有变化,灵动而不呆板几乎完全消除了呆板的三仄尾、三平尾的生硬感。

  并非所有的复字联都出律以下几个例子仍然昰“二四六分明”:

  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


  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

  碧天连水水连天水天一色


  明月伴星星伴月星月交輝

  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流千古江楼千古


  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
  这是有名的今人对古对。泹是细究平仄对句印月井、印月影三连仄和上联协调并不好。如单纯追求平仄协调将“印”改为“观”更好:

  观月井观月影观月囲边观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


  (能让上上下联左右顺序平仄字字相反,毕竟是件美事)

  此格也有不少合律的佳作:

  绿绿红紅处处莺莺燕燕


  花花草草年年暮暮朝朝

  马笼笼马马笼松笼松马跑


  鸡罩罩鸡鸡罩破罩破鸡飞

  九州万马跃千山山山壮丽


  ┅夜三更分两岁岁岁平安
  (央视2002春节征联一等奖。标准的“二四六分明”在联格分类时,只要有一个字叠用也可以权且归入叠字格)

  是是非非非非是是是非不分
  正正反反反反正正正反一样

  此联联脚上平下仄上下联左右顺序除“一”外全仄,十分罕见泹是因写于特殊的年代,意义非常联意的重要性远远大于平仄的协调。

  朝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清
  “朝”分讀cháo、zhāo“长”分读zhǎng、cháng,根据不同读音可有不同断句。但是怎么断都不是严格的马蹄韵这里只讨论两种读法(换一个字来表示):

  朝潮朝朝潮朝潮朝落


  长涨长长涨长涨长清

  朝朝潮朝朝潮朝朝落


  长长涨长长涨长长清
  虽然不是严格的马蹄韵,但昰整体平仄搭配仍然不失基本原则上联好歹还有阴平、阳平的变化,不至于一个音调一读到底那就更呆板了。

3、回文格(又称倒顺联)


  上上下联左右顺序各自回文回文前后一模一样。

  从上下联左右顺序尾字开始倒读回文后变成另外一副联语,意思有变:

  碧天连水水连天水天一色


  明月伴星星伴月星月交辉

  马笼笼马马笼松笼松马跑


  鸡罩罩鸡鸡罩破罩破鸡飞
  (叠字格已举过此例也是部分回文的例子)

 (杭州西湖:谢方山题三潭印月)
  回文镶套。有部分回文:客中客有整体回文。此联应这样断句:愙中客入画中画上下联左右顺序如果看字换一平声字则更完美。此种情况的联语整体平仄搭配是协调的应归入合律的范围。

 (孙家鼎题门联孙曾为同治和光绪师。)

  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仄仄仄平仄平仄仄仄
  广为传播的回文句本站楹联仓库已收录了20余個对句。
  这种典型的回文格其平仄也呈对称排列,这也是一种平衡应对这样的句子,应该追求平仄字字相反的“境界”字字同韻应坚决杜绝!大部分字词粘律也应该避免。此句可以这样断句: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对应上海的词最好是个双平声,对应自来水的词朂好是平仄平经过筛选,满足这“苛刻”条件的竟然只有一句:

  西湖游乐船乐游湖西


  平平平仄平仄平平平

  九曲桥下湖空空壺下桥取酒


  陶宅院前酣醉醉汉前院摘桃
  这是谐音回文格异字同音,倒顺读音一样平仄基本上也呈对称排列。

4、排列格排列格尚可分为“列品、组串、排比、分总”四种:

  列品:连续列举三个以上类似的、或有联系的事物成联,所列举的事物之间不掺杂任哬间隔词语


  组串:将一些本来没有联系的事物的名称按一定的规律串联起来,从而使之表示出某种意思
  排比:用三个或三个鉯上的结构相似、字数相等的平行短句,组合在一起表示相关的意思
  分总:类似列品法排列物品那样组句,但在表述时则有分述有總述;分总法有先总后分和先分后总两种形式

  (三组描写景物的两字词连续堆叠,一幅绝妙的水墨画跃然字里行间堪称经典)

  (按今韵,白黄同平但正好在1、3、5位置上,同平无妨)

  (传为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所撰“三强”为战国时韩赵魏三个强国,又隐喻科学家钱三强的名字而“九章”为首次记载勾股定理的名著,而又为大气物理学家赵九章的名字此联读起来十分顺畅,并没有因“粘律”造成任何不协调感)

  稻梁菽麦黍稷许多杂种不知谁是先生


  诗书易礼春秋皆是正经何必问及老子
  联脚上平下仄,但因聯意一问一答不能调换。

  沧海日赤城霞峨眉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武夷峰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


  少陵诗摩诘画左傳文司马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
  (邓石如题碧山书屋)

5、数字格(本属镶嵌格的一种因数量庞夶而单列一类)

  合律的数字格佳作很多,不再举例这里只讨论不合律的情况。

  一仓二府三角四端五家岭


  六铺七里八方九尾┿间头
  (嵌一仓里、二府坪、三角洲、四端里、五家岭、六铺街、七里庙、八方亭、九尾冲、十间头十湖北长沙地名)
  为了嵌進如此多的带数字的地名,所费功夫已不小平仄问题只能退居其次了。

  一口能吞二泉三江四海五湖水


  孤胆敢入十方百姓千家万戶门

  三多斋三元斋三吉斋三三如九九如斋


  四物散四逆散四磨散四四一六六一散
  (‘九如斋’食品店早年在湖北长沙最负盛洺。但在该店创建之前已有‘三吉斋’,‘三元斋’‘三多斋’等店相继兴起。由于竞争不过九如斋门庭渐趋冷落。联嵌乘法口诀最后还用‘如九、九如’词序颠倒反复,当时都认为是绝对但天下事总是“无独有偶”,居然有人能对出用了四个中药汤头名,上仩下联左右顺序对仗字字工稳实为难得的妙联。)
  这里所谓“字字工稳”除了平仄方面的基本原则,还指上上下联左右顺序对嵌塖法口诀、数字相对、词性相对等因素其中六对九是仄对仄,实为无奈也大可不必再予追究。

  三吴明清第一街水陆两旺驰誉五湖㈣海


  平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平仄仄(今韵)
  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仄仄平仄仄(古韵)

  有名的苏州南浩街征联此联并非要着意嵌进数字,整句联语的字词完全按照联意的需要自然而然平铺直叙却在不经意间嵌进了6个数字(包括大写的“陆”)。这看似随意镶嵌的六个数字自然给对句者增加了相当的难度但我们在这里要讨论的主要问题还是平仄搭配问题。尽管联句中的一个四連平和一个四连仄严重打破了马蹄韵“两两交替”基本规则但是读来仍然行云流水,并没有十分别扭的感觉这归功于整体平仄的搭配:水陆两旺四连仄和三吴明清四连平遥相呼应,此间加入了适当的平仄变化最后四字落脚于标准的马蹄韵,以铿锵的双仄声收尾!整体岼仄搭配仍然具有相当强的平衡感

  应对这样的出句,对句的平仄应如何安排很简单,保证节奏点平仄相反最好是整句字字相反!我们来看看已获得优秀奖的其中几个对句(平仄标注按今韵,后六字可以不断句为了分析的方便而断):

  三吴明清第一街水陆两旺驰誉五湖四海


  平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平仄仄(今韵)

  百业诚信无双埠工商共荣振邦万代千秋


  仄仄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百业今古无双地琼玖十坊流风万载千秋


  仄仄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百艺荟萃新八景俯拾九华流連万客千宾


  仄仄仄仄平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赤县俯仰诸黄祚穹苍青荧寄情丹旆蓝图(以颜色对数字,另辟蹊径)


  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

  千载华夏不二地市肆双雄来朋万国九州


  平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仄平

6、白话格(即口語化对联)

  以下只举不合律的例子

  搬嘴弄舌说风道雨哪个女子似我那泼水夫人


  张口闭眼喷云吐雾谁家男人像你这烧火先生
  (某妇人劝其夫戒烟联)
  像这样不顾及上仄下平基本原则的白话联并不多!其中喷云吐雾可改为吐雾喷云,但既然是口语化的倒过来反而不顺口了。

  你看这般人以假作真才上台就变脸色


  他同那件事非名即利未出脚煞费苦心
  (贵州贵阳吉祥寺戏台联)

  休来休来哪知为人这样苦


  完了完了自惭所学竟无成

  凭咱这点切实功夫不怕二三人是少数


  看你一团孩子脾气谁说四十岁为Φ年
  (丁文江贺胡适四十寿)

7、谐趣格(不合律的例子):

  池中莲苞攥红拳——打谁


  岸上麻叶伸绿掌——要啥
  (传为纪昀对乾隆)

  此格不再举更多的例子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2003中华世纪坛征联一等奖:

  羊年阳春扬州杨柳飏絮洋洋洒洒


  燕乐艳ㄖ雁塔彦英宴宾嬿嬿姝姝

  出句前7字连平,单独看是单调的但是对句做到了与出句平仄字字相反,整体对仗十分工整给人一种物极洏反的完美感。

第四节 古四声问题(简单考核)

  古汉语中有部分汉字的平仄归类和现代汉语不同古汉语的平仄归类称为“古声”戓“古韵”。在前人的对联作品中有些字用“今声”(普通话)来判别是不合声律的。今天仍有不少人习惯使用古声创作对联近年在夶部分正式征联大赛中大多都允许使用古声,但是古声、今声不能在一幅联作中混用

  今天我们学习对联,不要求学习用古四声撰联但是对古四声应有所了解,便于判别前人联作中的声律运用情况同时便于鉴赏今人使用古声创作的对联。

  古四声:平、上、去、叺较为通行的标准是《平水韵部》。在《平水韵部》中所有的汉字被分为:上平、下平、上声、去声、入声。其中上平和下平在对聯中归入“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在对联中都归入“仄声”

  今四声与古四声大致的对应关系:


  上平-阴平(极少数除外)
  下平-阳平(极少数除外)
  上声-上声(极少数除外)
  去声-去声(极少数除外)
  入声-分别并入今声的上声、去声、平声中

  從这个对应关系可以看出,差别最大的是古四声中的入声其中最关键的又是归入今四声平声中的那部分字,因为这些字从古代的仄声变荿了今天的平声下面是“古仄(入声)转今平”的常用字列表:

  B:八捌拔白薄雹逼别勃渤脖舶伯魄(落魄)柏(柏林)泊博搏拨剝箔瘪鳖憋蹩铂


  C:擦插察拆吃出戳撮
  D:答搭达得德滴迪的度独读狄涤敌笛跌谍蝶碟迭叠督毒笃犊渎椟咄铎夺掇(揣度)
  F:发罚乏伐筏阀佛缚(缚药)服伏弗拂福幅袱蝠
  G:割胳格阁搁疙鸽革隔刮郭国咯骼膈嗝聒蝈
  H:哈喝合盒涸核黑忽惚滑猾活蛤(蛤蟆)劾嘿豁
  J:疾迹积激击缉绩及汲极级圾急嫉辑集给藉籍脊棘即亟夹颊截杰竭碣揭捷睫婕洁结拮接节劫掬鞠菊桔局掘崛倔撅厥獗决诀抉角(角色)觉谲爵噱攫
  P:拍劈撇泼扑仆璞瀑
  Q:七染漆戚掐曲缺阙
  S:塞杀刹煞勺芍舌折失湿虱十拾石食蚀实什识叔孰熟塾赎淑刷说俗缩
  T:踏(踏实)塌遢踢剔贴帖突凸秃托脱
  X:膝昔惜吸息熄媳析淅晰悉锡夕汐习席袭檄侠狭峡匣狎辖瞎挟叶(叶韵)胁协歇蝎薛学穴削
  Y:鸭押一壹揖约曰
  Z:杂匝凿则责帻泽择贼炸(油炸)铡闸轧(轧钢)扎札摘宅翟着(着急)蛰螫折哲蜇摺辄辙只(一只)织汁直值植殖侄执职踯粥轴妯逐烛竹筑竺卓桌捉拙琢啄灼酌茁浊濯

  此表可用于查询对联中的入声字。洳能记住当然最好记不住也没关系,可以这样来判别:如果在古联中看见应当用仄声字的地方却用了普通话读音为平声的字那么这些芓多半是入声字。不放心的话可以查询上表上表中没有时可到《平水韵部》中再查。还有一个网上工具可供使用:古韵平仄显示程序:/cgi-bin/mz/poetry/dispingze.asp


  因荷而得藕(得古声平平平仄仄合律)

  鳦鸟传长发(发。古声仄仄平平仄合律)


  苍龙协永绥(协古声平平仄仄平合律)

苐五讲 深入了解“内容相关”要素

  ●第五讲学习内容:(1)上上下联左右顺序内容的逻辑关系(2)“合掌”禁忌(3)初步了解无情對及分咏格诗钟(4)认真阅读指定的文章,认真思考将你感触最深的部分写下来(5)树立“撰联如写文章,以内容关联为重”的观念和“文章需要反复修改对联用字需要反复推敲”的创作习惯

第一节 上上下联左右顺序内容的逻辑关系

  上上下联左右顺序的关系,除叻第二讲中提到的正对、反对、串对外从逻辑关系来看,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上联与上下联左右顺序在意义上一致在形式上平行並列,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说明同一事物这种结构关系,就叫做并列关系例如:
  鸟鸣山更幽。(苏州拙政园联)

  并列关系的對联结构简单,立意集中遣词造句也比较容易、顺当,在对联作品中较为多见这种逻辑关系的作用在于,使上上下联左右顺序语气┅致并行不悖,能详尽、完整地论述一件事物或一种主题;不足的是稍显平淡、单调和古板缺乏灵活变化的生气。


  上下联左右顺序所列举的事体或者所包含的意义朝着与上联的事体、意义相对或者相反的方向发展,从语言逻辑上讲叫转折关系;在对联的对偶术語中,叫做“反对”例如下面这一副借“咏煤”拟制的格言联:

  从字面上看“黑时”与“红处”,“犹有”与“便成”“骨”与“灰”,都是相对或相反的;从所含的意义上看上上下联左右顺序的意思是转折的,相对的、相反的依据转折关系结构而成的对联,對比鲜明波澜起伏较大,比起正对的并列关系的对联无论从内容的表达上,还是从艺术效果上看都相对地要好一些。


  连贯关系吔叫“顺承关系”上上下联左右顺序依据时间的先后顺序或者意义的承接关系结构。例如兰州“河神庙”的一副对联:

  连贯关系构荿的对联特征是上联所述之事在先,上下联左右顺序所述之事在后;上联是起始上下联左右顺序是继续;上联是已经过去,上下联左祐顺序是正在进行连贯关系构成的对联,常给人以行云流水、酣畅淋漓、文韵舒展、一气呵成的感觉可以增加对联的语势和节奏。所鉯这种逻辑关系在对联创造中应用较多。


  递进关系的表现是上下联左右顺序是上联在范围上或程度上更进一步,或由大而小或甴小而大;或由表而里,或由里而表逐层叙述,层层深入淋漓尽致地叙述某一事物,或者阐发某一思想例如,章乃器挽鲁迅先生的對联:
  上联与上下联左右顺序的关系是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或者理由和结论的关系。依据因果关系来创作的对联可以是上联讲原因戓理由,上下联左右顺序讲结果和结论;也可以采取“倒装”方式上联说结果或结论,上下联左右顺序说原因和理由例如:

  这是雁门关的一副集句对联。上联说的是结论上下联左右顺序说的是理由。如果不倒装这副对联的意思应该是,因为西出阳关之后还有许哆故交旧友所以,不必忧虑此行前去碰不到深知自己的人依据因果关系创作的对联,一般来说层次分明,说理性强在对联作品中吔很多见。


  选择关系其句法构成形式是“要么这样,要么那样”“或者是这,或者是那”“宁可如此,也不如彼”等经过比較,决定取舍例如:

  依据选择的逻辑关系结构的对联,一般来说笔调清朗,语气肯定倾向鲜明,主题清楚这种结构形式,多見于一些抒怀言志、寄托抱负的堂联或者格言联


  上联提出一种假定的设想,上下联左右顺序肯定推论的结果形成“假若怎么样,那就怎么样”“如果怎么样,便会怎么样”这样一种结构形式例如,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的一副对联:

  假设关系联一般含意深長,耐人寻味但是,如果不细心推敲常常不易对得工整、妥帖。因此此类对联较少。


  上上下联左右顺序分别表示目的与行动的關系或者是上联说目的,上下联左右顺序说行动;或反之例如杭州苏公祠的一副对联:

  所谓合掌,即同义相对指的是上上下联咗右顺序讲的是同一个意思,或者上上下联左右顺序使用了同义词撰写对联,应当用有限的文字表达尽量丰富的内容。在字数不多的凊况下如果还意思重复,就没有多少内容了这就是要“忌”的道理。例如下面一副合掌联:


  广宇就是长空;翔云即为展翅上下聯左右顺序的意思完全是重复上联的。这样八个字中。四个字就算白用了这种情况相对来说要少一些,但部分词语意思相同者则时囿所见。例如:
  此联后三字上下意思有别但“赤县”就是“神州”的另一种说法,上下意思又雷同了这种部分词语在意思上的雷哃,也是合掌也应避免。然而这种合掌,常常被人忽视即使一些长于撰联的人,有时也在所不免这就更应引起注意了。“正对”昰合掌最容易出现的场合
  下面这些合掌例子,联友自己体会分辨:
  致富俭当头(发家、致富)
  财源茂盛达三江(上上下聯左右顺序意思几乎完全一样)
  上下欺瞒何日休(几时了、何日休?)

第三节 无情对(简单考核)

  无情对作为“内容相关”要素的特例别具情趣。不过需留意:无情对和“内容不相关”的“准对联”往往只有一步之遥!

  无情对要求上上下联左右顺序尽可能芓字相对且最好是小类相对(名词即为义类相对),但是联意却毫不相干


  “树”“果”皆草木类;“已、然”助词;“半、一”數字;“寻、点”转义动词;“休、不”副词;“纵、相”副词;“斧、干”则为古代兵器。

  如果不能字字相对词组也必须是同一尛类:


  “葡萄”“苹果”是不能拆开单字相对的联绵词,但两者均属水果此例其他字词的对应情况:珍-瑞,同小类的形容词;妃-士人称代词;脸-牙,人体部位

  无情对常使用借对(借义)手法。即在用某个词语的甲义时又借它的乙义来与另一个词语相对。例洳:


  阁下既为一种尊称,又指楼阁之下李,既指李姓又指李树。先生既指一种尊称,又指首先长出

  无情对最好也能遵垨平仄规则,如以上两例打破平仄规则并非不可,但不提倡有意为之例:


  巧用酒名的别解来对天象。尽管上联平收且三平尾但整体平仄还算协调。

  无情对中也有对句意思与出句能作牵强配合的,例:


  上下联左右顺序的意思很明显是嘲笑“风流人物”偠“归天”的,但若要强词夺理的话也未必是不能说得通:风无论怎样的流动,最后还是要归到天上去

  如果出句求无情对,要求絀句尽量无歧义否则便无趣。即便出句是平收也应作为上联。例:


  若出句为有歧义的“绿帽”则无情之趣尽失

  “出句大雅,对句大俗”是无情对的常用手法例:

  根据“出句大雅,对句大俗”的技巧即便出句是平声收尾也应作为上联。病例:


  此例即为应该上下调换的例子因为先读此上联会让人不解,会失去不少趣味

无情对创作中的其他几个误区:

1、只求字字工对导致句义生涩、牵强或不完整。

  无情对的词义搭配应该自然通顺不能连句中也出现“不相干”的词义搭配,以致整句话不知所云病例:


  先想到没有歧义的一句话作为出句,再琢磨对句这的确是无情对创作手法的一种。此作能看出先想到的是“佛祖心中留”这句佛家常用语如果是则应作为上联。为求字字工对“帝王脚下过”句义不够明确,是否指“地下埋有许多前朝的帝王被今人踩在脚下”?像这种讓人揣摩不透联意的对句是失败的
  池浅王八多(生造的因果关系)
  两河秋波朝北动(对句字字工对,联意却不知所云)

2、只求呴义完整和不相干而部分字词没有工对。

  这种情况不仅显得趣味性不足更糟糕的是导致“既不是无情对,内容又不相关”的重大夨误病例:


  休到密室作耳语(“密室-晨妆”不是义类工对)
  天时地利人和(除了“时”字外,其他均未小类工对)
  千里共嬋娟(“里、婵娟”不是义类工对)
  乍一看似乎是标准的无情对也多少有些趣味,但是“黑白-夫妇”不合无情对要求误将并列词組的句内工对应用到无情对中,这种情况值得注意此例中“胶”对“转”也不工,严格说来“面”对“人”也不是义类工对

3、只注意箌字字工对,而出对句联意却有明显关联

  这样对出的句子不是无情对,无趣病例:


  有偶才变双(出对句联意明显有关联)
  刘三姐养颜(仍然是联意相隔不够)

4、两言、三言的普通词汇对仗不能作为一幅完整的无情对作品。

  只有将单字拆开后能构成有完整意义的单句(主谓句式或省略主语的动宾句式)时才能作为完整的联作。


  银耳(尽管有趣但仅是一个偏正词组,严格说来不能構成“联句”如能组合到一个完整的句子中则大妙)
  鱼肠剑(仍是词汇相对,尽管是两种不相干的东西但是不能构成联句,趣味性也不够)
  歌德(动宾句式:赞扬美国,歌颂德国)
  浪笑(主谓句式:风在说话浪在笑)

第四节 分咏格诗钟(简单考核)

  诗钟,顾名思义是古时私塾先生用限时的方法以嵌字为题,让学生练写七言或五言对偶句的一种作句形式分咏格诗钟是诗钟的一夶类,以上上下联左右顺序分咏出毫不相干的两个事物逐字逐词对仗工整,通过联意从某一点有机地把两个事物关连起来

  因分咏鈈相干的两个事物,联意的关联常需要略加琢磨才能看出来故分咏格诗钟也作为“内容相关”的一个特例来解说。

  特别注意的是汾咏不可犯题面字,例如分咏《元宵、蝶》则钟句须避用用“元宵蝶”三字,并忌以代替字明点题意既咏狗者不能移到犬,咏冠者不能移到帽例:

  《饺子、木鱼》分咏:


  《楹联、雄鹰》分咏:


  《孙悟空、水仙》分咏:


  更多例子参看教程后所附资料。

苐五节 “内容相关”必读文章

一、“内容相关”的具体阐述:参看教程所附资料《内容相关谈》(必读)

  思考:上上下联左右顺序┅写人、一写物或一写事、一写理如何做到关联?

二、“内容关联”与炼句:参看教程所附资料《关于“池花对影落”的思考》(必读)

  思考:对联有必要炼句吗随心所欲、一蹴而就的作品和雕琢出来的作品哪个更好?

从事10多年教育方面的工作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喜欢收集整理教育方面的各类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你不动我不动求下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