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问今生何处寻,敢问来世可做僧

  凡是树就会努力生长;凡昰人,就不会无端堕落

  凡是人,就有人的温暖;凡是树就会有树的风姿。

  菩提是印度梵文Bodhi的音译通常被认为是佛教名词,意思是指不昧生死轮回从而导致涅槃的觉悟与智慧。释迦牟尼正是因为成就这种觉悟而成正果世称佛陀。遵从佛陀的经教可修成菩提按小乘佛教 的说法即成为大阿罗汉,按大乘佛教的说法即成为佛所以修证菩提是佛教徒的崇高理念。传说修证菩提的人火化后骨灰Φ会出现舍利子,既灰质与矿物的结合晶体

  菩提树的梵语原名为“毕钵罗树”(Pippala),因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道才嘚名为菩提树(Bodhivrksha),“菩提”意为“觉悟”直到今天印度教的沙陀们还经常在菩提树下思考。

  绕过狭长的会议桌走到长长的只有┅面窗的走廊透气,从十四层的高楼俯视看到阳光正以优美的波长,投射在春天的菩提树上反射出一种娇嫩的生命之骚动,我便临时決定不再参加会议下了楼,轻轻踩在红砖路上听着欢跃欲歌的树叶长大的声音,细微几至不可听见回头,正看到高楼会议室的灯光煷起大家继续做着灵魂烧灼的游戏,那种燃烧使人处在半疯的状态而结论却是必然的:没有人敢确定现代的消费者需要什么。

  我吔不敢肯定但我可以确定的是,现代人更需要诚恳的、关心的沟通有情的、安定的讯息。就像如果我是春天这一排被局限在安全岛的菩提树任何有情与温暖的注视,都将使我怀着感恩的心情

  在我国唐朝初年,禅宗六祖慧能尚是扫地僧时写下一首关于菩提树的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首关于菩提树的诗,流传甚广所以,许多人都认为这只是一种比喻世界上夲没有菩提树。其实人们误解了六祖本意菩提树是真实存在的,又名思维树慧能所写的“菩提本无树”这一诗句,是从佛家“四大皆涳”里引申而来禅宗创建已过了两千多年,佛祖当年“悟道”的那棵菩提树经受了无数风雨因为那段神话般的经历,被公认为“大彻夶悟”的象征我国浙江普陀山文物展览馆内至今陈列着四片菩提树叶,据说是从这棵树上采摘下来的因此历来被人们视为珍宝,倍加珍惜

  据考证,我国境内的菩提树最初是随着佛教的传入而被引进的据记载,梁武帝天监元年(502年)智药三藏大师自西竺国(印喥)带回一株菩提,并亲手植于广州王园寺(后改名为光孝寺)我国自那之后便有了菩提树,并在南方各省区寺庙中广为传播广州海幛寺直到今天还有3株300多年树龄的古菩提树!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全民信奉小乘佛教,十分敬重菩提树对信仰非常虔诚。几乎每个村寨和寺庙附近都栽种了许多菩提在傣家,砍伐什么树都可以但只有菩提树是万万不能伤害的,即使是枯枝落叶也不能当柴烧否则就昰对佛的不敬,是罪过解放以前,在傣族封建领主制定了这样一条法律:“砍伐菩提树子女罚作寺奴”。在傣家人的艺术思想里菩提树象征着神圣、吉祥和高尚。每当举行婚礼时歌手总会唱:“今天是菩提升天的日子”。少女们则会在情歌里对心爱的男友唱:“伱是高大的菩提树”或“你像枝叶繁茂的菩提树”等。另外傣家人的谚语里也有“不要抛弃父母,不要砍菩提树”这样的词句在西双蝂纳,随处可见菩提树

  1954年,印度前总理尼赫鲁来华访问带来一株由从成佛菩提上取下的枝条培育而成的小树苗,赠送给我国领导囚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以示中印两国人民的友谊。后来周总理将这棵代表友谊的菩提树苗转交北京植物园养护。植物园的领导和職工都十分重视精心养护,使之生长茁壮枝叶茂盛。每当国内外高僧前来时植物园的这棵菩提树就会被请出来,接受高僧们的顶礼朝拜“文革” 动乱期间,植物园被冠以“封资修”、“花花草草”等罪名建制撤销,人员流散这棵菩提树也被迫离开植物园,流离夨所值得庆幸的是,有心人悄悄地把它藏起来并用心管理,使之大难不死十年浩劫之后,植物园的领导和职工四处寻找这棵菩提树先后访问了几十个园林单位,几经周折才最终把它找回来。目前经过植物园职工的精心养护,这棵菩提树长势良好枝繁叶茂,欣欣向荣似乎象征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永放光芒,中印两国人民友谊永存

  菩提树原产印度,也因此通称印度菩提树别名觉悟樹、智慧树,是印度国树

  在泰国、印度、斯里兰卡、缅甸各地的丛林寺庙中,普遍栽植菩提树它在《梵书》中名为“觉树”,被虔诚的佛教徒视为圣树万分敬仰。

  菩提树属桑科常绿乔木大乔木。叶互生滴水的叶尖乃该品种特征,是适应热带雨林而成此樹的根压大得惊人,在早上可以见到树叶分泌出水由叶尖滴下一般树高15米,直径2米树皮黄白色或灰色,皮平滑或微具纵棱冠幅广展;树干凹凸不平。树枝有气生根下垂如须,侧枝多数向四周扩展树冠圆形或倒卵形,枝叶扶疏浓荫覆地。叶互生近革质,三角状卵形;或三角状长圆形先端骤尖,延长成尾状基部宽楔形至浅心形,全缘或波状;深绿色有光泽,不沾灰尘被看作圣树的象征。葉形美观常用作诗画题材。花生于叶腋不见真面目,称隐头花序成对腋生无总梗,扁球形雌雄同株;雄花很少,生内壁近口部無柄,花被片3片雄蕊1枚;雌花有梗或无梗,花被片3—4片花柱近顶生。瘿花多数花被片4—5片;子房有柄,花柱线形隐花果,扁平圆形冬季成熟,紫黑色花期3—4月,果期5—6月

  菩提树树干富有乳浆,可提取硬性橡胶;花可入药有发汗解热之功。它适于寺院、街道、公园做行道树

  菩提树的种植与一般花木的养护方法基本相同,没有什么特殊要求土壤肥沃,透气良好阳光充足。浇水要求见干见湿一次性浇透。夏季两三天干透再浇水;冬季可一周浇一次盆栽两年换盆一次。土质可用原田土与腐叶土松针土都可以。囍温暖多湿、阳光充足和通风良好的环境以肥沃、疏松的微酸性沙壤土为好,冬季温度低于5℃时无冻害现象,较耐寒

  菩提树树姿美观,叶片绮丽是一种生长慢、寿命长的常绿风景树。幼苗期盆栽很有观赏价值常用来点缀会客厅、书房。

  菩提树不仅外形优媄且实际用途十分广泛。它树干粗壮雄伟树冠亭亭如盖,既可做行道树又可供观赏;叶片心型,前端细长似尾在植物学上被称作“滴水叶尖”,非常漂亮如将其长期浸于寒泉,洗去叶肉则可得到清晰透明、薄如轻纱的网状叶脉,名曰“菩提纱”制成书签,可防虫蛀;枝杆富含白色乳汁取出后可制硬性树胶;用树皮汁液漱口可治牙痛;花入药有发汗解热、镇痛之效;枝干上会长出气生根,形荿“独树成林”景观;在印度、斯里兰卡、缅甸的某些地方人们将其气生根砍下来,作为大象的饲料

  红尘中的修行,就是情感的修行转识成智,转情成慧如此而已。因此每一次情感挫伤的修补、每一次情感染着的清净、每一次情感波澜的歇息都是红尘中的菩提。

  红尘是情境菩提在自心,红尘是永远不可能澄清的有菩提的人却可以用澄澈的心来对待,就仿佛大海的波浪永不止息明眼嘚人却能看到深海无波。如果想要找一个理想的红尘来生活与修行那是永远不可能的幻梦。

  “菩提”一词为古印度语(即梵文)Bodhi的喑译在佛经中的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等在英语里,“菩提树”一词为Peepul、Bo-Tree或Large-Tree等均有宽宏大量,大慈大悲明辨善恶觉悟真理之意。而在植物分类学中菩提树的拉丁学名为Ficus religosa,有神圣宗教之意

  据传说,2500多年前古印度北部的迦毗罗卫王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乔达摩·悉达多,年青时为摆脱生老病死轮回之苦,解救受苦受难的众生,毅然放弃王位继承和舒适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寻求人生的真谛。经过多年的修炼,终于在菩提树下静坐了7天7夜后,战勝了各种邪魔诱惑就在天将拂晓,启明星初升时获大彻大悟,终成佛陀因此佛教一直都视菩提树为圣树,印度则定之为国树

  洏普通人熟悉菩提,是因神秀与慧能的一次对话唐朝初年,神秀在五祖弘忍座下修禅写下诗句: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意思说:身是觉悟的根本(菩提是觉悟的意思,以前释迦牟尼在毕钵罗树下觉悟成佛后世便将此树称为菩提树),心潒明镜一样能照万物。物象来时镜不增加,物象去时镜不减少。这里的“身”和“心”实是互文,意思相同只是为了符合诗歌嘚句法而做的安排。慧能(后来称禅宗六祖)对写了这么一首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在禅宗中,就廣义而言菩提乃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槃之智慧。即佛、缘觉、声闻各于其果所得之觉智此三种菩提中,以佛之菩提为无上究竟故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译作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遍智、无上正真道、无上菩提

  有关佛之菩提,据《大智度论》卷五十三载有伍种:

  (一)发心菩提,谓十信菩萨发心求菩提其心则为至菩提果之因。

  (二)伏心菩提谓十住、十行、十回向等阶位之菩薩行诸波罗蜜,制伏烦恼降伏其心。

  (三)明心菩提谓登地菩萨了悟诸法实相毕竟清净,即所谓般若波罗蜜相

  (四)出到菩提,谓第八不动地、第九善慧地、第十法云地等三阶位之菩萨于般若波罗蜜中得方便力,亦不执着般若波罗蜜灭除系缚之烦恼,出離三界到萨婆若(一切智),故称出到菩提

  (五)无上菩提,谓等觉妙觉证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佛果之觉智。

  以上合稱五种菩提又法华经论卷下于佛之法、报、应三身,立法佛菩提(法身菩提)、报佛菩提(报身菩提)与应佛菩提(应身菩提)等三种菩提

  《大乘义章》卷十八区分无上菩提为方便菩提与性净菩提两种。此外三菩提亦为天台宗之十种三法之一,即:

  (一)实楿菩提又作无上菩提。悟实相理之真性菩提

  (二)实智菩提,又作清净菩提悟契合理之智慧。

  (三)方便菩提又作究竟菩提。悟自在教化众生之作用

  上之三者与法身、般若、解脱三德无别。

  据《往生净土》论载远离:(一)执着自我,(二)鈈欲令一切众生得安稳(三)仅求自己之利益等三种与菩提门相违之法。称为三远离心或三种离菩提障同书又列举三清净心:(一)鈈为自己求安乐(无染清净心),(二)除众生苦而令其安乐(安清净心)(三)令众生赴菩提而予其永远之乐(乐清净心)。是为三種随顺菩提门法之心以上皆须依赖智慧、慈悲、方便等三门始可令远离或生起。

  又求无上菩提之大乘修行者称作菩提萨埵,略称菩萨求无上菩提之心,称作无上菩提心、无上道意或菩提心顺趣菩提三十七种之行品,称菩提分法佛成道之处所,称为菩提道场、菩提场其道场树称菩提树。祈祖先等成佛而修冥福,称为增上菩提结讲念佛,广祈众生增进佛道称为菩提讲。檀那所属之寺院稱为菩提寺、菩提所。

  禅宗在中国的发扬因而具有极深刻的意义它把极乐世界从遥远的西方拉回现实世界,把虚幻不可知的来生拉囙今生把清净的彼岸与混沌的此案打破了界线,甚至把山河大地、日月星辰、森罗万象乃至三千大世界于心地完全合一了。

  世人皆参禅只道禅机玄妙,只道它大彻、大悟有无上大智慧,一心想着寻得禅意便可超脱俗世凡情却终不得禅机。

  现在的人比从前哽多了几分感慨感慨生活越来越忙,忙着学习、忙着挣钱、忙着应酬、忙着收拾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这些事情占去了生命里的大多数時间,自己没时间去欢喜和忧伤没时间停住脚步看看路边的风景,甚至都没时间痛哭一场

  这个社会太浮躁、太吵闹、太冷漠、太粅欲横流,很多人感到生活空虚精神焦虑,苦痛倍增所以需要有某种东西帮助人们在喧嚣中寻得宁静,需要某种东西拭净人们被功利主义的尘埃覆盖的灵魂

  这样的“忙”在经典里早就有的,《往生礼赞》将“人于世间奔走钻营茫然无定,一旦无常侵逼则受六噵轮回之苦”称为“忙忙六道”, 善导大师的《日没无常偈》就说到:

  这正符合林清玄先生的观点他认为“忙”使得人心性浮动,惢意不专缺少了觉受与观照的能力,使得这种天生的觉照变得薄脆了而禅者是对生活专一的融入,对现代人因“忙”而丧失感受生活嘚能力是很有帮助的只有专一于一种体验,才能体验生命中的难得得其意于一刹那,才能得其意于一天才能得其意于一生、得其意於永生永世。

  这才是人们参禅、修禅的真正意义

  从前讲禅宗的人,常喜欢标榜禅的超乎逻辑、超乎理性、超乎言语道断这使嘚禅有一种神秘性,甚至变成没有道理可讲有的变成“沉默大师”,有的就胡说八道了

  想要修禅、参禅,先要理解什么是禅

  从严格的语言意义上来说,所谓“禅”这个名词是“禅那”的简称,从巴利语 Jhāna 音译而来梵语是 Dhyāna。也有译为“弃恶”或“功德丛林”者其意译为“思维修”或“静虑”,是“静中思虑”的意思一般叫做禅定。是指一种精神的集中一种有层次的冥想,小乘佛教將它分成毗婆舍那(Vipassana意为观、慧)与三摩地(Samādhi,意为止、定、心一境性)二者它是佛教很重要而且基本的修行方法,它也是大乘六波罗蜜之一安世高汉译出的经典,是最早传入的小乘禅修经典其后鸠摩罗什及佛陀跋陀罗译出更多大小乘禅修经典,但赋予它大乘的意义是指对本体的领悟,或是指对自性的彻见这是大乘禅观传入中国的开端。根据这些经典教授学习禅定方法的僧人被称为禅师。怹们可以被视为中国禅宗的先驱

  言思维修是依因立名,意指一心思维研修为因得以定心,故谓之思维修言静虑者是依体立名,其禅那之体寂静而具审虑之用者,故谓之静虑静即定,虑即慧定慧均等之妙体曰“禅那”。也就是佛家一般讲的参禅虚灵宁静,紦外缘(外在事物)都摒弃掉不受其影响;把神收回来,使精神返观自身(非肉身)即是“禅”

  禅宗主张修道不见得要读经,也無须出家世俗活动照样可以正常进行,主张“人人皆可修禅”禅宗认为,禅并非思想也非哲学,而是一种超越思想与哲学的灵性世堺禅宗思想认为语言文字会约束思想,故不立文字要真正达到“悟道”,唯有隔绝语言文字或透过与语言文字的冲突,避开任何抽潒性的论证凭个体自己亲身感受去体会。

  禅宗为加强“悟心”创造许多新禅法,诸如云游等这一切方法在于使人心有立即足以悟道的敏感性。禅宗的顿悟是指超越了一切时空、因果、过去、未来而获得了从一切世事和所有束缚中解脱出来的自由感,从而“超凡叺圣”不再拘泥于世俗的事物,却依然进行正常的日常生活

  在修行上,禅宗不特别要求特别的修行环境而是随着某种机缘,偶嘫得道获得身处尘世之中,而心在尘世之外的“无念”境界而“无念”的境界要求的不是“从凡入圣”,而更是要“从圣入凡”得噵者日常生活与常人无异,而是精神生活不同在与日常事物接触时,心境能够不受外界的影响换言之,凡人与佛只在一念之差

  現代中国禅宗基本教义主要记载在《六祖坛经》上,例如: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边誓愿断,法门无尽誓愿学无上佛道誓愿成。”

  “自心归依自性是皈依真佛。自皈依者除却自性中不善心、嫉妒心、谄曲心、吾我心、诳妄心、轻人心、慢他心、邪见心、貢高心及一切时中不善之行,常自见己过不说他人好恶,是自皈依常须下心,普行恭敬即是见性通达,更无滞碍是自皈依。”

  但如果仅凭以上一段话随随便便给“禅”下一个定义,那么“禅”也就不是“禅”了若有心问禅,总不会得到这样解释就顿时开悟理解禅的含义。

  到底什么是禅林清玄先生曾讲过一个善慧大师的故事:

  有一天,善慧大师去见梁武帝身上穿着和尚的袈裟,头上戴着道士的帽子脚踏儒鞋,武帝看到他穿的这么奇怪就问他说:“你是和尚吗?”

  “你是道士吗”武帝又问。

  “那麼你是方内的人了?”

  这个故事就很好的说明了什么是“禅”

  禅并非只是从字面上理解,也并非只从某一处得来禅综合了釋、道、儒三家,它既有佛家出世的慧解道家的自然无为观念,也有儒家的入世精神如果仅凭借穿戴或外观这些形式上的东西来判断,那是无法领会“禅”的境界的

  举凡对佛学有点儿了解的人,都能看出这问题提的有些于理不通因为禅是不能讲的。佛曰:“不鈳说”谓真理可证知,然不可以言说诠示禅的境界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是早已超越了思维言说的层次的。有些好讲禅之“神通”的人尽是在语言、声色上打转,例如自己听见佛菩萨怎么说例如见色见光,这些也许不是他自己的妄想但只要有声有色,那就鈈知道落入第几义里了然而,“妙高顶上不可言传;第二峰头,略容话会”为了把禅的境界介绍给大家,不得已仍然要借言语来說明。

  鼎州大龙山智洪弘济禅师与僧之间的一段问答也极为经典。僧问:“如何是佛”师曰:“即汝便是。”曰:“如何领会”师曰:“更嫌钵盂无柄那。”问:“如何是微妙”师曰:“风送水声来枕畔,月移山影到床前”问:“如何是极则处?”师曰:“懊恼三春月不及九秋光。”问:“色身败坏如何是坚固法身?”师曰:“山花开似锦涧水湛如蓝。”

  这是参禅者口中的禅机凣有人问禅,禅师总以佛偈作答短小几句,无限深意飘到个人的耳里,落到个人的心里便有各样的理解,每一个人便是一道禅《華严经》上载:“佛土生五色茎,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也就是说的这个意思了

  林清玄先生认为,禅虽然不可言说、不可思議但是在其中有一个“如如”。它之所以令人觉得不可言说、不可思议正是因为在它的里面有直觉、超越、独断的成分,说出来会失詓原意而不是说他里面空无一物。禅的“不可说”不是“不想说”,更不是“没有什么可说”《六祖坛经》上说:

  “善知识!冓名坐禅?此法门中无障无碍,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

  “善知识!冓名禅定外离相为禪;内不乱为定。外若着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本性自净自定,只为见境思境即乱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

  “善知识!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

  正如林清玄先生所说的“禅”是这样一种意思:外面看来像岩石刚硬,如孤峰绝壁一样的寂寥其实内在是非常宽阔清凉的,还有一股不涸不溢的甘泉在其中汹涌流动。

  当初六祖慧能得衣钵担心怹人争夺,向南方潜走被惠明追到,惠明问了法心中仍有疑惑,问说:“上来密语密意外不负有密意否?”

  六祖说:“与汝说鍺既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汝边。”

  当六祖说“秘密就在你身边”惠明顿时心安,他感慨道:“惠明虽在黄梅实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典出于此林清玄先生以为,我们饮水之时不但冷暖自知而且是洎饮自解渴。惠明的问题禅者知道,但他给出的答案只解决了惠明的疑惑并没有解决其他人的问题,所以这只是针对某一个人而言的“禅机”

  并且,禅是一种直观的开悟而不是推论得来的知识。禅的智慧与一般知识的最大不同是知识里使用眼睛与意识过多,瑺使宇宙的本体流于零碎的片段;而禅的智慧是非常主观的是心与眼睛处在统一状态的整体。

  禅是一种境界一种体验,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禅的感悟是别人无法替代的——想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必须自己亲口尝一尝真正的“禅”并不是从别人那里听到了什麼,而是自己的心中感觉到的就在某个的瞬间,你的心中感觉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澄澈空明那时便是明白了禅的真正意思。

  ……禪不是在走出因果的世界而是找到一个清明的不被蒙蔽的心灵,开启整个人生精神上的新境界

  ——《丈夫气宇如虹》

  禅道从哪里来?据说是起源于一个如此美丽的故事:

  经典上说:“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曰: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拈花微笑,便是禅的来处如此静美,只需一朵花一个微笑,世间大意便以阐明还有什么比这更优雅。但也正是因为它过于优雅和传奇因此有些人只道他是一个传说,說此公案在禅宗创立之前并未见于经典

  然而不管传说也好,史实也罢总之我们听到了这样一个如此美好的故事,考据是否有这样┅件事本就不是修禅本意,从这一公案中领会到的深意恐怕才是这传说存在的意义。

  无论如何世人皆尊摩诃迦叶尊者为西天(茚度)禅宗第一代初祖。摩诃迦叶尊者秉承世尊衣钵将法脉传给二祖阿难尊者,法脉迭传至第二十八祖菩提达摩祖师达摩祖师秉承师父般若多罗尊者的嘱咐,来到中国弘法成为中土禅宗初祖。

  因此一般都认为禅宗创始于南北朝来中国的僧人菩提达摩。他在佛教釋迦牟尼佛“人皆可以成佛”的基础上进一步主张“人皆有佛性,透过各自修行即可获启发而成佛”,后另一僧人道生再进一步提出“顿悟成佛”说

  菩提达摩于中国南朝刘宋时,乘商船到达广州从学于求那跋陀罗,后以四卷《楞伽经》教授弟子属当时的楞伽師之一。达摩闻说梁武帝信奉佛法于是至建康(今江苏南京)与其谈法。当时梁武帝一心钦慕佛法不论是建寺、造经、供僧,皆不遗餘力因而自认很有功德。达摩却一语道破告诉梁武帝毫无功德。因双方会晤不契达摩“一苇渡江”,在少林寺的山洞中面壁九年等待传人。后传二祖慧可(487—593)、三祖僧璨(—606)、四祖道信(580—651)、五祖弘忍(602—675)、六祖慧能(638—713)。唐高宗凤仪二年(677年)慧能到曹溪宝林寺(今广东韶关南华寺)弘扬禅宗,影响渐大唐朝初年,僧人慧能承袭道生的“顿悟成佛说”并将达摩的“修行”理念進一步整理,提出“心性本净只要明心见性,即可顿悟成佛”的主张

  慧能主张教外别传、不立文字,提倡心性本净、佛性本有、矗指人心、见性成佛这是世界佛教史,尤其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慧能以后,禅宗广为流传于唐末五代达于极盛。禅宗对Φ国文化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禅宗特点在于其高度的理性化,几乎完全没有神学气息禅宗修持以定慧一体为特色。

  唐玄宗开元二姩(730年)在洛阳的明定南北总是非大会上,慧能弟子神会辩倒北宗使得曹溪禅宗树立了全国性的影响。

  近代学者胡适在《荷泽大師神会传》中曾有考证印度禅的二十八祖的法脉是后人杜撰的敦煌本《六祖坛经》没有印度禅宗二十八祖法脉的记载,在梵文中也没有茚度禅宗二十八祖法脉的记载近年来,中国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六祖坛经》的基本内容代表了慧能的思想但其中可能也有后人增益的荿分。

  前面已经说过禅来自于印度佛教,以大乘禅观传入中国作为开端在佛陀时代之前,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带来了他们的宗教,称为婆罗门教雅利安人与印度当地的居民战斗,经常会呼唤神灵的协助在战胜之后,则需要感谢神灵的帮助他们并不怕死,认为咣荣战死之后可以上升天堂因此,婆罗门教之中充满了许多祭祀的仪式,以及赞颂神的赞美诗这些仪式及赞美诗都收在《吠陀》经典之中,梵文是在宗教仪式中使用的唯一语言负责宗教仪式的人,称为婆罗门负责战斗的武士阶层,则称为刹帝利

  但是印度当哋居民信奉的是土著宗教,他们的代表人物则是沙门。沙门崇尚出家苦行在原野独居,不结婚生子整日端坐不动以求进入禅定。他們不相信《吠陀》中记载的神祗以及升天之说但他们相信轮回转世,认为今生所做所为(称为业)会影响到来世的好坏。要脱离轮回唯一的方式就是通过苦行而得到解脱。《梨俱吠陀》中所说的“牟尼”也是属于沙门中的一种。

  到公元前七八世纪兴起了奥义書信仰,它与婆罗门教信仰不同受到沙门传统的影响,他们相信轮回业报崇尚禅定苦行,但是他们也相信婆罗门经典追求梵我合一。奥义书信仰以秘密传授的方式主要流传在刹帝利阶层中,后者对婆罗门阶级不满认为宗教特权不能由他们独占。在后世逐渐形成叻婆罗门六派信仰中的数论、瑜伽二派。

  在佛教兴起之前印度具有许多不同的宗教流派,但基本上属于婆罗门、沙门这两种传统佛陀本人就曾经向阿蓝迦蓝学习不用处定,向郁头蓝弗学习非非想定也曾加入苦行沙门,一天只食一颗麻麦因此佛教兴起之初,也被認为是属于沙门团体中的一个分支在教义上,佛教与耆那教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这也是因为他们同属于沙门传统所致。

  根据南传佛敎的说法现存的巴利文是摩揭陀方言,也就是佛陀所使用的语言但是古印度语言学研究者认为,巴利文应该是来自印度西部的方言與源自东部的摩揭陀语不同,但它很可能受到摩揭陀语的影响从而接受了它的某些特征。

  佛教的理论是关于解脱的理论语言只是笁具而不是目的,所以佛陀拒绝弟子要求依婆罗门传统以梵文为统一语言的传教语言而允许弟子以自己的母语来传播佛教。因此早期的佛教经典也不以梵文写成根据这些经典教授学习禅定方法的僧人,被称为禅师他们可以被视为中国禅宗的先驱,但是真正的禅宗建立鍺则是菩提达摩。

  禅宗早期的先驱者是南朝宋中天竺僧求那跋陀罗及其门下所建立的楞伽宗在宗义上,他们与南印度的如来藏学派有密切的关系在修持上,他们重视头陀行与禅定菩提达摩为求那跋陀罗门下,为最早的楞伽师之一他将楞伽宗传播至中国北方,落地生根成为一个独特的门派。

  禅宗另一个源流则是受到三论宗与天台宗影响在中国南方地区所发展出的般若南宗,其领导者为犇头法融因此又称牛头宗。禅宗四祖道信结合了楞伽宗的清净佛性说与牛头宗的中观看法,遂后形成了中国独特的宗派——禅宗

  从中国历史上看,禅宗的发展可一分为四个时期:由菩提达摩至中国开始到六祖慧能大师大宏禅宗为止,此为禅宗的开始可称为早期禅宗。由六祖慧能门下洪州、石头二宗,进而发展为五宗七派此为禅宗的发展期,时间约由晚唐至南宋初自南宋初年临济宗大慧宗杲起而倡话头禅,曹洞宗宏智正觉倡导默照禅至于明朝中晚期,此为禅宗的成熟期又可称为中期禅宗。至于明朝中叶净土宗兴起此时佛教的特色为禅净合一,儒、释、道三教合一禅净合一的影响,使得当时的僧人唯以念佛坐禅为务禅宗逐渐失去创新的生命力,為禅宗的衰落期又称为晚期禅宗,始于晚明至清朝结束为止清末民初之际,有鉴于佛教的衰微虚云大师起而中兴禅宗,为近代禅宗Φ兴之祖直至现代,禅宗仍在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进步

  楞伽宗(又称南天竺一乘宗、南宗,胡适称为楞伽宗)始于南朝宋中忝竺僧求那跋陀罗(又称跋陀)译出《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四卷,当时以楞伽经为传授经典的僧侣被称为楞伽师后菩提达摩以此四卷《楞伽》传授门徒,为禅宗的开端

  东山法门(又称黄梅禅),传自菩提达摩至四祖道信,于黄梅双峰山传授禅法道信法师受三论宗、天台宗的影响,一改以楞伽印心的传统开始以《文殊说般若经》传授门徒。门下五祖弘忍住凭墓山传法,因凭墓山在双峰山之东故号称东山法门。弘忍大师开始以《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及《大乘起信论》传授门人后由慧能大师承继其禅法,为六祖又称南宗,蓸溪宗为禅门正宗。别传神秀大师称北宗。北宗始于神秀大师。后神会大师将南宗传至洛阳此宗遂衰。南宗始于慧能大师,大弘顿法因为起初在南方流传,故称南宗又称曹溪禅。曹溪禅分为曹溪北宗和曹溪南宗

  曹溪北宗主要指荷泽宗,始于神会大师承继六祖法脉,又被尊为禅宗七祖但他的地位不被南宗各派所承认,因荷泽宗在洛阳一带传布因此又被石头、洪州认为是曹溪禅中的丠宗。

  石头禅始于石头希迁法师。希迁法师先于曹溪六祖门下出家为沙弥慧能去世时,年仅十四岁后依于六祖门下青原行思,於是成为禅宗大师荆州的天皇道悟,澧州的药山惟俨潮州的西山大颠,皆出于希迁门下云门宗,法眼宗曹洞宗,传说都是从石头系统出来的

  洪州禅,始于南岳怀让但是真正光大南岳门下的,为洪州道一道一大师住江西洪州开元寺,故称洪州宗其门下怀海,出了沩山灵祐黄蘗希运,为沩仰与临济二宗的根元

  保唐宗,始于成都保唐寺无住禅师无住禅师未出家时,从居士陈楚璋学頓教法陈楚璋为五祖弘忍门下老安和尚(嵩山慧安)弟子。无住后从六祖弟子并洲自在受法出家又从学于净众寺无相(又称金和尚),无相为弘忍门下智诜的再传弟子所以宗密认为他是由五祖门下分出的,但保唐宗《历代法宝记》则自认为六祖曹溪门下

  牛头宗,为三论宗的旁支始于法融大师,其为牛头初祖牛头宗传至六祖慧忠,鹤林玄素径山法钦时牛头禅大盛,与洛阳荷泽神会江南的洪州道一、石头希迁,并为禅宗重镇后逐渐为曹溪宗所吸收。

  六祖慧能门下悟道者共四十三人各化一方,所谓“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晚唐至北宋初期共分临济宗、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沩仰宗五宗,再加上临济门下分出的黄龙、杨歧两派合称五宗七派(或称五家七派),为唐朝以后的佛教主流但宋朝后,仅存临济与曹洞二宗

  “五家七派”,主要出于石头、洪州二宗沩仰、临济二宗出于洪州道一门下,曹洞、云门、法眼皆出于石头希迁门下主要为:

  沩仰宗。百丈怀海门下沩山灵祐及其弟子仰山慧寂創立于湖南宁乡沩山密印寺慧寂治所在栖隐寺(今江西宜春的太平兴国寺)。

  临济宗百丈怀海门下黄蘗希运禅师住持黄蘗寺(在紟江西宜丰县)初露端倪,临济义玄从希运学法33年之后往镇州(今河北正定)滹沱河畔建临济院创立临济宗传至石霜楚圆(986-1039)门下,叒分出黄龙派、杨岐派

  黄龙派。慧南创立因其住黄龙山(在今江西南昌市)而得名。

  杨岐派方会创立。因住杨岐山(在今江西萍乡上栗县)而得名后由大慧宗杲光大,传授话头禅法大行于世。

  曹洞宗由洞山良价与其弟子曹山本寂创立,良价禅师治所在今江西宜丰县洞山良价的弟子本寂(840-901)在洞山普利院学法数年,后到曹山(今江西宜黄境内)统扬师法遂使宗风大举。由于良價住洞山本寂居曹山,所以禅林中把师徒两人创立、弘扬的新禅宗称为“曹洞宗”后传于宏智正觉禅师,建立默照禅法

  云门宗。文偃创立因文偃住韶州云门山(在今广东乳源瑶族自治县北)光泰禅院而得名。

  法眼宗文益创立。南唐中主李璟赐谥其为“大法眼禅师”而得名

  至南北宋之际,曹洞宗门下宏智正觉禅师鉴于临济宗叫人看话头、看公案,流于空疏故起而倡以静坐为主的默照禅,但大慧宗杲认为曹洞宗只教人静坐不求妙悟,是“默照邪禅”对此宗大加批评。宏智正觉门下也后继无人在南宋后,影响仂就变得非常的小

  临济杨歧派门下的大慧宗杲对当时的禅宗,提出两大弊病:一种是好打高空在公案及言语机锋上逞能,另一则昰只知静坐观心的“默照邪禅”《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二十》中载:“时学道人,不问僧俗,皆有二种大病,一种多学言句,于言句中莋奇特想一种不能见月亡指,于言句悟入而闻说佛法禅道。不在言句上便尽拨弃。一向闭眉合眼做死模样。谓之静坐观心默照哽以此邪见。诱引无识庸流曰静得一日。便是一日工夫苦哉。殊不知尽是鬼家活计。去得此二种大病始有参学分。”他进而提倡所谓的话头禅(又称看话禅)以参赵州禅师的无字话头“只这一(无)字,便是断生死路头底刀子也妄念起时,但举个无字举来举詓,蓦地绝消息便是归家稳坐处也。”“千疑万疑只是一疑。话头上疑破则千疑万疑一时破,话头不破则且就上面与之厮崖。若棄了话头却去别文字上起疑、经教上起疑、古人公案上起疑、日用尘劳中起疑,皆是邪魔眷属”

  大慧宗杲的话头禅后成禅宗主流,但是到了明清之后净土宗兴起,禅宗逐渐与净土宗合流形成一股新的趋势。

  自南宋之后禅宗衰微,明末憨山德清大师已有禅宗五家不振之叹称临济宗风,独有紫柏真可大师可承续然后继无人。至于民间则以因莲池祩宏、藕益智旭大师的倡导,以三教合一、禅净双修为主流虽然说禅净双修,但实以净土宗称名念佛求往生为主已经不是原有禅宗宗风了。

  明末临济宗的高僧密云圆悟法師在浙江天童寺传授临济禅法。其弟子汉月法藏作《五宗原》介绍禅宗五家,以圆相为万佛之祖临济为正宗,但遭到圆悟法师反对作《辟妄七书》、《辟妄三录》以反驳。法藏弟子潭吉弘忍作《五宗救》为法藏申辨,并认为《辟妄》诸书为伪书加以批判。清初法藏一派在南方得到一些人的支持。清雍正皇帝自许为禅宗血脉,编集《雍正御选语录》并撰写《拣魔辨异录》,以上谕要求各地哋方官对法藏、弘忍一系的僧人严加调查取缔表面上是为了维护佛门正统,实则是对各地僧人进行清查与思想控制于是禅宗大衰。

  清末民初之际有鉴于佛教的衰微,虚云大师起而中兴禅宗为近代禅宗中兴之祖。

  禅宗至如今仍然在不断地随着时代变迁而改变囷发展着

  关于禅宗的发展,林清玄先生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认为佛教是将“此岸世界”与“彼岸世界”分离的,现实世界很苦难悝想中的极乐世界则是无瑕的。因此信仰佛教乃是对现实世界不满,转而寄希望于来生这就在“今生”与“来世”间筑起一道墙,从苦难的这一边越过墙头能达到无忧无虑的世界。但是多数人都宁可在现实世界生活,不一定渴望到极乐世界去对于这些人,怎么有堺限呢而禅宗主张极乐就在现实中,把生死、心佛、烦恼与菩提、现实与来世的界限打破注重的是现实中身心的安放,主张今生今世與来生来世都是一样的安放正是因为禅者这种活泼直观的体验,及其追求身心澄明的愿望中国禅宗才能在历史显出勃勃的生机和气贯屾河的威势。

  我们从历史上禅宗的革新与变化可以知道即使是禅这样激扬踔厉、卓越不群的法门也是随着时代在变化的,因于人心鈈同的需要禅的修法展现了不同的面目。这使我们知道古代有古代的修行方法,今人要有今人的修行态度不可泥古执着、僵化呆板,否则不但修行难以成就反使修行走向闭门造车之路。

  因为现代人和古代人在生活方式、思想习惯、居住环境、社会结构都已经夶有不同了,我们也就无法和古人用相同的方式修行

  ——《现代人的禅》

  禅宗在中国佛教各宗派中流传时间最长,影响甚广臸今仍延绵不绝,在中国哲学思想及艺术思想上有着重要的影响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铃木大拙至美国弘法因受嬉皮士运动影响,欧媄人士向往东方文化禅宗在欧美大受欢迎,遂将日本禅宗的影响力推至世界禅宗在欧美大多被认为是日本的产物,至于中国禅宗反而湮没不彰其实日本禅宗正是由中国发展而去的。

  1187年日僧明庵荣西在天台山受法,遂将临济宗黄龙派禅法带至日本;由于获得镰仓幕府支持形成日本特有的佛教禅宗系统。以武士身分取代平安时代的贵族执政幕府将军崇尚以“忠君、节义、廉耻、勇武、坚忍”为核心的思想,结合儒学、佛教禅宗、神道教形成日本武士阶层的道德规范“武士道”。日本的茶道、插花、武术、传统文学等皆受到ㄖ本禅宗很大的影响。

  1246年中国僧人兰溪道隆东渡日本,又传去临济宗杨岐派禅法

  1223年日本道元禅师入宋,从学于天童山曹洞宗洳净禅师门下传回日本,1246年建立永平寺提倡“只管打坐”,为日本曹洞宗的开始今人圣严法师,即为曹洞传人

  日本禅宗现主偠有曹洞宗、临济宗、黄檗宗(1654年福建临济宗黄蘗山万福寺隐元隆琦应邀赴日所传)。

  20世纪初铃木大拙向西方传播禅宗思想。但总嘚来说铃木大拙所传播的禅宗思想更多是一种生活哲学,而非世界观哲学更适合大众口味,因此也被一些禅宗人士认为是“皮毛禅”

  东南亚各国也受到了禅宗的影响。越南禅宗最早为灭喜禅派为从三祖僧璨受禅法之天竺三藏毗尼多流支(Vinitaruci,又译“灭喜”)所创后又有中国无言通禅派(观壁派)、云门宗、曹洞宗禅派等传至越南。

  除了传统的宗教、哲学研究之外日本还有一批民间的文艺堺人士宣扬他们理解的“禅”,例如地下音乐界的噪音禅等

  可以说,现在禅学在日本的发展更为广大

  林清玄先生在日本逛书店的时候,惊讶的发现在书店中有大量的佛教书籍讲禅的书更是多到难以计算,并且大多既畅销又长销铃木大拙的书,虽经过了几十姩还频频出现在年度畅销书榜上。由此他观察出日本禅学在国际上如此出名,绝非偶然日本佛学发展惊人,有六千万以上的居民都洎称为佛教徒就算不是佛教徒的人,也对禅学深感兴趣禅学早已深入日本的思想文化,成为了一种民族特质

  他进而又读了很多ㄖ本的禅学著作,发现了一些不同于中国禅的、极特殊的地方

  首先日本因为注重实用,所以有了“凡生活中的一切达到最高的境界鍺就是禅”的观念茶有“茶道”、剑有“剑道”、武士有“武士道”……凡事皆有道,在日本的书中总能看到“美容与禅”、“歌谣与禪”、“武艺中的禅”甚至还会有“厕所的正确使用法与禅”,可以看出来在日本人心中“禅”无所不在

  其次,日本的一些科学镓热衷于禅者体验与脑波的研究东京大学的教授就曾做过禅僧与普通人的对比,发现两者脑波的明显不同禅者的脑波缓慢而规律,不潒普通人的起伏不定高僧在五十秒之内便可以达到这种状态——这也就是禅定。于是得到坐禅对于舒缓身心紧张有积极作用这结论一洅得到印证,在日本早已深入人心因此日本许多商界巨头都喜欢坐禅修行,认为坐禅可以帮助他们在激烈的竞争中制胜

  另外,日夲人关心禅不是宗教的观念,而是把它当做生活的一部分目的不失求生死解脱,而是为在现实安顿身心所以对日本人来说,禅是对苼活的快乐追求与传统禅宗修行的空林宴坐大有不同。

  对于日本禅宗的这些特点林清玄先生有两种看法:首先,他认为如果什么東西都拿来跟禅牵扯到一块儿禅就会变得世俗功利,变得简单化、实用化就会失了禅本身的活泼生命,也缺少了解脱生死的根本意义

  但另一方面,林清玄先生又很佩服日本禅万事皆有“道”的主张将生活中的一切都做了提升、转化和清净,使万物都得以发展ㄖ本也因此成为经济文化强国。尤其重要的是他们使参禅、修禅都变得快乐积极,让人觉得禅 更可亲、可爱是值得追求的,是能使人惢生希望的

  禅宗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发展纵观整个发展进程,每一次繁荣兴盛都是在改革之后林清玄先生透过研究历史上禅宗的变化和革新,发现即便如禅学这般激扬卓越的法门也在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调整时代不同,人的生活方式、思想習惯、居住环境、社会结构各方面都会有不同人心的需求也就不同,禅的修法也就呈现了不同的面目所以修禅绝不可拘泥与过去的形式,也要“与时俱进”

  林清玄先生在这里提到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曾说到两个有趣的观点,其一是“如果一个纽约人修行,做了一百个大礼拜几乎和在尼泊尔修行的人做十万个大礼拜的功德是一样的。因为有些纽约人一天要工作十二小时甚至十八小时,他非常努仂才能在生活中找到一点点时间修行对他们来说,他们才知道什么是真的时间什么是佛法的真价值。”

  又有一个说:“佛陀在世嘚时候如果一个和尚把比丘二百五十条戒律都守得住,和现代一个和尚只守得住一条戒他们的功德都是一样的。因为在佛陀的时代外堺的引诱少得多当外界没有引诱的时候,要守戒当然是很容易”

  这虽是藏传佛教中对密法的开始,但对于禅宗也具有同样的意義。现在社会发展迅猛人们的生活显得忙碌非常,居住的地方总是烟尘滚滚听见的声音总是刺耳的汽车轰鸣,社会秩序又很混乱人惢早已不向从前那般清澈纯朴,要在这样的环境中仍旧保持一颗干净的禅心比之古人确实难上不知多少。所以现在社会就要有现代的禪意,古代的禅意只能属于古代

  日本禅之所以对现在社会有着巨大的影响,也是因为把源自中国的“曹洞宗”和“临济宗”做了很恏的改良和发展于是,林清玄先生认为中国禅宗如果要继续发展和壮大就必须吸收日本在近代禅学上发展成功的因素,用他们来教导┅般民众理解禅、接受禅使人民自觉的把禅融入到生活中,令自己成为自由人并与社会结合,与人群共同成就幸福安乐的生活并且,我们更应当了解到禅必须是不断向上前进的,必须要做一个永远的行者能够得到金刚不动的大安顿,这样才能发展才不愧是祖师嘚后人。

  一些小小泡在茶里的松子一粒停泊在温柔海边的细沙,一声在夏夜里传来的微弱虫声一点斜在遥远天际的星光……它全昰无言的,但随着灵思的流转就有了眩目的光彩。记得沈从文这样说过:“凡是美的都没有家流星,落花萤火,最会鸣叫的蓝头红嘴绿翅膀的王母鸟也都没有家的。谁见过人蓄养凤凰呢谁能束缚着月光呢?一颗流星自有它来去的方向我有我的去处。”

  灵魂昰一面随风招展的旗子人永远不要忽视身边事物,因为它也许正可以飘动你心中的那面旗即使是小如松子。

  有人问睦州大师:“峩们每天要穿衣服、吃饭——怎样才能从这一切中解脱出来”

  睦州回答说:“我们穿衣服、我们吃饭。”

  问的人说:“我不明皛”

  睦州答道:“如果你不明白,那么就穿你的衣服、吃你的饭”

  这同很多人一样,他们修禅欲求一颗禅心,然而并不知噵究竟是在做什么

  禅的功用就在训练自己的心。它让人从贪婪、敌意、野心、享乐和放纵中解脱;使自己的智慧自然地运作去过清醒、有效能的生活。同时在禅的修持中,也能看出生命的丰富意义和希望

  现代人生活在严重的情感污染之中,心不是安定的洏是扭曲的,因为人总被太多的欲望所包围把生活当手段,把工作和占有当目的结果,将生活变得乏味情绪也随之开始低落,身心健康受到摧残于是心中充满了紧张、焦虑、忧郁和敌意。

  禅的主要目的是让一个人打开自己的慧心禅坐是为了让心平静专一,而後用来观察身与心的本质用来更清楚地看清它们,不要只为短暂的快乐这才是真正的解脱之道。

  道本来没有东西南北,亦没有伱我之分别直下承当就是了。承当的一句话也是多的本来无欠无余,现现成成的

  禅就是要唤醒自己清净的心灵,去领受生活多彩多姿之处

  意无心灭,心无行绝不用证空,自然明澈

  心安即是禅;自在即佛法。

  禅是心灵救济的慈悲法门接受了禅,你的心灵就能得到解脱;发掘并确立了原本的真我你就不会再有烦恼,也不可能萌生愚昧的见解说你最后会赢得生命的永恒,也绝對不是黄叶止啼而是绝对真实的。为什么要发掘呢因为我们的真正自我,也就是我们原本的心已被六尘的罪垢所包围、埋没;如果伱不把这层由见取六尘所累积的污垢去掉,你那原本的真心——摩诃般若便不能出头,便永遭埋没不能发露,就真的被活埋了等你發掘出并确认你那个真实、原本的我,由珍惜护持而保任无失就能成长茁壮,以至法的人格化的圆成;也就是大事了毕——圆满完成了囚生的使命

  禅心或者是“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或者是“透彻玲珑,不可凑泊”但是在生活里,也可以“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在生命里若能有清净空明的心纵使是独自一人在深山中高声歌唱,没有人听自己给自己掌声鼓励,也会使千山齐响呀!

  禅昰可用的,但禅也可以不用;禅是可度世的,而禅也可自在逍遥

  可以确定的是,一个人如果有禅心或者说有清净空明的意愿,怹可以活得自在一些自由一些,快活一些幸福一些。

  ——自序《今日腾腾明日腾腾》

  林清玄认为,禅最动人的地方就在于其“有心的地方就有禅”这“心”,便是我们的思考与领悟

  世间每个人都有一颗心,善美的心有好心、善心、慈心、慧心、道心等“禅心”就是在这些心的基础上产生的。何谓禅心有人总结出四点要求:

  第一、“你我一体”的心叫做禅心:人,所以会有纷爭就是因为“你、我”的关系不协调。如果将人与人互换立场彼此将心比心,甚至把“你”和“我”看成是一体的“你”、“我”の间的关系是荣辱与共、休戚相关,是同甘共苦、不分彼此的即所谓“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如此就不会有人我的糾纷与不满了,所以“你我一体”的心叫做禅心

  第二、“有无一如”的心叫做禅心:世间上,有的人凡事求多、求好、求拥有;但吔有的人刻意远离名利躲到深山里隐居。为什么因为他要体会“无”的世界,在“无”的里面感受无名、无利的逍遥自在但是,真囸的菩萨道虽不执着“有”,但也不要太躲避世间上的“有”而刻意去寻“无”。我们应该做到即使“拥有”但不执着,而且能随緣随喜的洒脱自在这就是“有无一如”的禅心了。

  第三、“包容一致”的心叫做禅心:心是宇宙,心是虚空。世间上任何东覀都包涵在虚空里,虚空没有嫌弃渺小者所以虚空很大。俗语说:“气度盖人方能容人;气度盖世;方能容世:气度盖天地,方能容忝地”我们能够包容异己的言论、包容不同的国家、包容不同种族的人,如此才能扩大自己的心胸一个人如果有开阔的人生观,必能開展涵容天地的成就所以“包容一致”的心叫做禅心。

  第四、“普利一切”的心叫做禅心:我们对父母孝顺这是天经地义的孝心,对儿女的关心这也是理所当然的慈心。但是我们要更扩大对一切有情的爱,如清朝李毓秀原著贾存仁改编的《弟子规》所说:“泛爱众,而行仁”能以孝顺父母、慈爱儿女的心,来关心天下的一切众生如此对众生的付出自然无悭吝、无计较;能以众生之乐为乐,以众生之苦为苦如此不但能长养心量,更能提高自己的慈悲心所以,“普利一切”的心叫做禅心禅是自我的训练,时时观照念头假以时日,内在的世界宽广了自然能放下人我是非。

  这样看起来“禅心”的要求似乎很高,并非一般人可以轻易得到的

  泹是林清玄先生却只用了很简单的一句话,就说明了“禅心”的真实含义就是“不执着”。

  不执着于外在表象不执着于某种心情,就如佛教中的“游戏三昧”——证得空性的菩萨能进退一如自由自在,毫无拘束那种心境犹如无心的游戏,心无牵挂任运自如,嘚法自在

  “三昧”本是宝相庄严的,但配上“游戏”却使得庄严当中有了活泼的心意在凡人心中庄严肃穆的“三昧”,到底是怎樣的人还会用游戏之心对待呢《大般若心经》中说:

  “解了诸法:如幻、如焰、如水中月、如虚空、如响、如犍闼婆城、如梦、如影、如镜中像、如化。得无碍无所畏悉知众生心行所趣,以微妙慧而度脱之意无所碍,大忍成就如实巧度。”

  林清玄先生解释噵:当一个人知悉空性了解到一切法无不是梦幻水月,他就可以出入自在既能“巧”,又能“微妙慧”再能“意无挂碍”,也就能遊戏于诸法了他进而举了一个生动形象的例子:这就像一个演员,知道舞台上的戏码无非虚幻因此不管他演皇帝、演乞丐,心里都不會真的以为自己就是乞丐或皇帝上台时,他能表现出皇帝的威严或乞丐的贫困但是下台时并无得失,所以能在台上台下出入自在也囸是因为有“自在”,所以一个演员才能随心所欲的演出千百种不同的角色也就是《大般若经》说的“游戏出生百千三昧”。

  又引龍树菩萨在《大智度论》里说:

  “菩萨心生诸三昧欣乐出入自在,名之为戏非结爱戏也。名为自在如狮子在鹿中,自在无谓敌名为戏。是诸菩萨于诸三昧有自在力能出能入,亦复如是”

  这种“戏”被龙树称为“自在入、自在在、自在出”三种自在。

  林清玄先生认为有慈悲的人能“入”,有愿力的人能“住”有智慧的人能“出”,慈悲愿力智慧具足的菩萨就能“出入自在”了

  这种出入自在,也就是“不执着”也就是顺着因缘自然的秩序运转,是“任性逍遥随缘放旷”,有一个开朗的面对也就是禅心叻。

  有一些人认为禅是消极的是避世的,是主张无为的但林清玄先生不这么认为,他举出唐朝一位腾腾和尚的《乐道歌》:

  修道道无可道问法法无可问,

  迷人不了色空悟者本无逆顺。

  八万四千法门至理不离方寸,

  试取自家城郭莫漫寻他乡郡。

  不用广学多闻不要辩才聪俊,

  不知月之大小不管岁之余润。

  烦恼即是菩提净土生于泥粪,

  人来问我若为不能共伊谈论。

  寅朝用粥充饥斋时更餐一顿。

  今日任运腾腾明日腾腾任运。

  心中了了总知且作佯痴缚钝。

  他特别提絀“今日任运腾腾明日腾腾任运”一句,他认为这不仅仅是一种禅意更是一种生活观。“腾腾”有很多的意思它是向前的、积极的、豪放的、从容的、乐观的、有力气的甚至是飘逸飞扬的生活。又有六祖慧能的一首偈:

  菩提既在世间禅也就不能离开生活独存。苼活里如果有禅心就必须发展人的生命中的觉性、般若与菩提。

  至于觉性、般若与菩提和禅心、和生活之间的关系林清玄先生是這样解释的:

  人因有觉性,所以禅者修行的功课就在每一天的生活中对环绕在身边的风景、人物、事件,都能以清明的心眼对待

  人由于有般若,因此能够在生活用以了解和宽容的态度在每一个时空因缘中都接受到智慧的启发,这能使人们的态度始终保持着奋勇精进就算到死,也会以一个向前的姿势呈现

  人因为有菩提,因此看待生命中的一切都怀有无限的柔软悲悯能够打破差别,打破贪瞋痴澄清在心口意燃着的一切毒汁,禅定人格的纯一无杂才能展现出来

  禅里有这样一段公案:

  一日,石头希迁大师问通寶禅师:“什么是你的心”

  宝通答:“见语言者是!”

  石头禅师不以为然地说:“有见有言就是妄心!在言语的上面能到你的嫃心吗?”

  宝通回到禅房参究了十天,又来到禅师那里说:“上次回答得不对!这次我才明白什么是我的心了”

  石头禅师问:“那你说说看。”

  石头禅师说:“除去扬眉瞬目把心拿来!”

  宝通没料到这一点,低头沉思了半天然后说:“要是这样的話,无心可奉送”

  石头禅师高声说道:“万物原来有心,你却说无心这是毁谤!见、闻、觉、知虽然是妄心,但你是不用心怎麼能悟得大道?”

  不难看出案中石头禅师一再追问的“心”,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禅心世间万物的本相,人性深处的真实就是禪所要表达的真义。拥有一颗禅心才能看清自己、看透生活,摆脱一切尘烦俗扰正如石头禅师所说,禅心无所具象因此“有见有言”的言语非真心,“扬眉瞬目”的动作非真心“无心可奉送”更非真心。难道真心乃镜花水月,不可得当然不是。我们只需回归自巳的内心不拘泥于外在表象,向真正的自我问询自然就是禅心。

  真正的超越不是精神训练的结果而是一种轻松、平静、纯朴的凣心,禅者是使生活的每一现前的刹那都有生命的火焰是使饮茶吃饭都满含慈悲与温柔,是因了他了透自性无限圆满具足而不再有任哬执着,如是而已

  禅既已明,禅心既已见又当如何得禅心?

  众人之间参禅者整日深思、艰苦修行便料想参禅必得经过大苦夶难、艰苦卓绝的修行才成,以为想得禅心必得到最艰难与最困苦之地才行。然而如此想来便远不是修禅的本意了。

  也有人认为禅宗初祖菩提达摩在少林寺面壁九年,而至“打成一片”《大般涅槃经》中还说:“出家法系以坐禅为第一。”因此修禅悟道必得专惢打坐但是林清玄先生却告诉我们,“禅不在坐卧之间”并举了六祖慧能和南越怀让的见解。

  薛简曾问六祖对于京城中禅宗大德说悟道必须坐禅习定的看法。六祖这样说:“道由心悟岂在坐也?经云:‘若言如来若坐若卧是行邪道。’何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无生无灭,是如来清净禅诸法空寂,是如来清净坐究竟无证,岂况坐耶”

  也就是说,道是从心里生出来的怎么在打坐呢?佛经上说:“如果见到如来或坐或卧的样子,那就是走了邪道”为什么?如来没有来处也没有去处,不生不灭才是如来清净禪。诸法空明寂灭是如来清净坐。真正的开悟没有表象的境界何况是打坐?

  在这里六祖慧能做出了一个超乎表象的见解,意思昰对于一切善恶之境不起“心念”才叫“坐”;内见自性不动,叫做“禅”而不是说一个姿势就叫“打坐修禅”。

  这个道理在喃岳怀让教化马祖道一时,显得更加浅显

  马祖初参禅,每天在传法院里坐禅怀让问他:“你整天打坐在求什么?”马祖说:“求莋佛”怀让于是取来砖每天在院中打磨,马祖忍不住问他在做什么怀让说:“磨来做镜子。”马祖说:“磨砖怎么能做镜子”怀让說:“那你坐禅怎么可能成佛?”怀让后来又说了一段话“汝学坐禅为学坐佛,若学坐禅禅非坐卧,若学坐佛佛非定相,于无住法不应取舍。汝若坐佛即是杀佛,若执坐相非达其理。”

  因此说禅道不在坐里但为什么参禅人还总要学习打坐?林清玄先生认為坐与禅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打坐不一定能够悟道,悟道也不一定非要打坐但是打坐是参禅悟道的重要手段,可鉯使得大部分开悟者禅法精进

  林清玄先生认为,禅意与生活和自然紧密相关他曾讲过开善道谦的参禅故事。

  开善道谦很小就開始参禅也先后跟随过几位大禅师,但始终不能开悟禅旨后来又跟随大慧宗杲禅师。

  有一天大慧禅师叫道谦送一封信给湖南长沙的张紫岩居士。大慧禅师时居浙江与湖南相距甚远,道谦便不想去然而师命难为,便对好友宗元说:“我已参禅二十年到现在都還没消息,如今师父又派我去湖南送信更荒废道业,我实在是不想去”

  宗元呵斥他:“要是修禅的人在路上就失了道心,那就不能成功没关系,我跟你一起去”

  行至半路,道谦又因感慨不禁落泪对宗元说:“我一世参禅,至今日还不得力如今又在路途奔波,怕是一生也无法与禅相应了”

  宗元就说:“我建议你试着从现在开始,把过去从书本、经典以及老师那里学到的禅法统统放丅不去理会,只把全部心力都用去参禅吧!路上不管有什么事我替你做。”

  道谦破涕为笑连声答好。

  宗元又说:“但是峩有五件事不能替你做,还必须你亲自来才行”

  “哪五件?快告诉我!”

  宗元说:“就是穿衣、吃饭、小便、大便、驮着个死屍在路上走”

  道谦闻听,手舞足蹈那有什么难的。

  宗元便高兴地说:你这次可以独自去送信了我先回去了。”

  于是道謙一个人到长沙送信半年后方才回来,举止行为变得如同另一个人大慧一见,高兴的说:“恭喜呀!你大不同前了”

  林清玄先苼认为这个故事很好的阐释了“得禅道”的问题,这使人知道禅道不一定非在大师身边成就最终开悟或解脱还是个人的事。再者除去ㄖ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其实并没有叫“禅”的东西独立存在它遍布在一切时一切地。

  道谦之所以多年未曾得道就在于他曾认为禅昰有某种特定的形式或是样子。因此师父命他远行时他感到很大压力,觉得离开师父、走在路上便不能参禅倘若果真如此,那么禅便夨了灵性变得呆板枯燥了。

  后来他认识到禅离不开日常生活,即使是吃饭、穿衣、大小便在心境明清的禅师眼中,无一不是道場

  所以,禅在生活中如何从生活中得禅心,总结起来林清玄先生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要“不执着”从前的禅僧被称為“云水”,禅者的要义就是破执着,执着一破人生到处都是好消息,日日是好日在我们破除执着的时候,最平凡的事物正是最圣潔的而最高贵的也是最平常的。我们在生命中处处随名生解,以外相来作为真实的见解这是最大的要命的执着。

  生命中的“不執着”代表着一种创意假如缺少了活泼的创意,即使是禅意也会成为僵硬死板的东西什么是生活中的创意?就是不只注重外在也注重內在不只注重结果也要注重过程,禅、佛都讲道什么是“道”?就是为了到达目的地所走的路虽然最终目的很明确,但是欣赏一路仩的风景也很重要所以“不执着”就是指一个开悟之机,一个完全打开的心胸世界

  也要“会游戏”,学佛的人不要排斥游戏而苴不能失去游戏的心。如果一个人想要在生命与生活中得到大自在就一定要有游戏的心,如果一个人没有游戏之心总是死板的看待世堺,那要到哪里去谈自在呢

  观音菩萨常住于极乐世界,有三十三面相其中有一相是“游戏菩萨”,大菩萨的自在神通是“游戏三昧”我们虽然难以亲身体验,但却可以理解只需我们放开心胸,以一颗赤子之心面对世间的一切将一切看为一场游戏,才能体会到此中的真意

  亦要“心安定”,想要参禅、修禅必须要有一颗安定的心。内心安定才能不为外物所动,才能从平常事物中寻找出禪道当然了,平常人心中的“定”就是“不动”但在禅宗里,这“定”实际上说的是一种平衡和安顿。在这种意义上一辆运动的腳踏车或许会比静止的脚踏车更“安定”。

  当一个人的心不再沉浮达到一种平等安详的状态,叫做“等”

  当一个人的心专一圵于一境而不散乱,达到心一境性时就叫做“持”。

  平衡于安顿的定是不管外在环境有多少波动,都可以把心专止在安定自如的凊况就像是站在风中舞动的芒草叶上的小麻雀,自在轻盈那种样子就应该是所谓的“如如”:惟其如如清爽、活泼与洒脱,正智慧才會生起而开悟

  范仲淹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也就是这样的境界。

  还要“得自我”如果把我们所拥有的事物都看成是我嘚一部分,身心的部分称为“内在的自我”身心之外的一切衣食住行称为“外部的自我”。外部的自我都是因内在的欲望而呈现的我們可以这样说,一个人的外部自我越强化负担就越重,生命的弹性也就越小这种因为外部自我而淹没内在自我的情况,在佛教里有一個比喻就是“如蛇吞其尾巴”:一条蛇吞下它的尾巴,就会形成一个圆圈蛇越是吞咽自己的尾巴,圆圈便越缩小后来变成一个小点,最后就完全消失了蛇越努力吞咽自己的尾巴,死亡就越是快速

  这个隐喻里的死亡,指的是“完整的自我死亡”在现代社会里,外部自我的扩张使我们误以为外部的自我才是最重要的反而失去对愉在自我的体验与观察。

  有了更多的外部自我人就愈世俗化,也变成外面愈鲜彩艳丽内在更麻木不仁;外面愈喧腾热闹,内在更空虚寂寞;认识的人愈来愈多情感却愈来愈冷漠……人到最后几乎是公式化地活在世上,失去了天生的感受失去了生命的弹性。

  只有把外在自我减到最轻才能使内在自我得到革新、澄清,而显露了仿佛是云彩散后,雪初晴的天空一样

  还要“自去行”,“自去行”也就是说在参禅修禅的过程中能够从佛、菩萨、师父,甚至是经卷上学到一些东西但是那只是些表面上的、外在的东西,真正的本质和内在还是必须经由自己去寻找。

  自己寻找的路是佷孤独的在有些人的眼里又显得倨傲,但是一定要往前走只要不停的走,最终就可以超脱于孤单与倨傲到那时就可以见到自己的“夲来面目”,而一旦见着自己的“本来面目”也就是见着“佛的本来面目”,就是见着“一切众生的本来面目”心意自然开通,所谓嘚寂寞自然也就烟消云散了。

  香是用来比喻佛法的功德例如戒香、定香、慧香、解脱香、解脱知见香,一个人解脱了就有如入于馫水的大海无处不是妙香。根据佛教传说世界有九山八海,中央是须弥山其周围为八山八海所围绕,除第八海是咸水海之外其他嘟是八功德水,有清香之德称为香水海。

  我觉得一个人走向菩提道,正像从贪瞋痴慢疑的咸水中游向具有澄净、清冷、甘美、輕软、润泽、安和、除饥渴、长寿善根八种功德的香水大海。

  ——自序《小麻雀的歌声》

  禅宗可说始于菩提达摩到六祖慧能开始有分歧,慧能与神秀因对禅的悟道发不同逐渐分为南北两支,分别主张“顿悟”与“渐悟”由慧能门下,洪州、石头二宗进而发展为五宗七派,各自有各自修禅的方法就像那些禅师一样,每一个都有自己的风格绝不会有人将这一个禅师与另一个禅师混淆,因为峩们很清楚的知道达摩自有伟岸卓绝,六祖又有家风不凡马祖威势逼人,赵州滑稽有趣他们相互有别,谁都无法互相取代而且,鈈知禅师如此就连菩萨,也各有风骨面貌不同。

  学习禅道的人跟随师祖学习,聆听师祖教诲但不是模仿师祖,师祖的风骨源洎师祖的心地模仿不来,也实在无需模仿一位禅师可以教出许多不同性格的弟子。这就是因为个人有个人的心地绝无与他人相同的哋方。个人修禅个人参禅从来就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子,参禅之路也不是公共汽车没有固定的线路,无非是照着个人的心性去做罢了

  石头禅师曾经说过:“宁可永劫受沉沦,不从诸圣求解脱!”翠岩禅师说:“丈夫自有冲天志不想如来行处行!”这说明了在禅的卋界中,凡圣如一同时也体现出了修禅者自己的气概——但随己心。

  尽管修禅参禅各有各的方法和道路但是最终的目的都是一样嘚。所经过的阶段也是一样的

  佛陀把修禅之路分为四个阶段:初禅阶段,人会生出一种喜悦与欢欣感到自己已经脱离了现实的烦惱;到达二禅,就能感受到禅定本身的喜悦和欢欣就更加纯化;进入三禅因为修禅而得到的喜悦就消失了,剩下来的只是清透纯净的欢欣;最后到达四禅时就连欢欣的感觉也消失了,于是通透的智慧就显现了出来,最终达到了“般若”也就是“自性”的境界。这几個阶段是修禅的人不可避免的,只要进入禅定的人就一定会得到一种“禅喜”,就一定会感受到喜悦、欢欣、纯净、安宁修禅的人洳果没有感受到这种喜乐,反而感觉痛苦那就是走上了反面的道路,修禅本是为了使人欢欣而不应当是使人烦恼的。

  林清玄先生認为佛法无论谈得如何玄妙虚空,最终却一定要回到人间、深入人间这样才能谈“出世”的问题。禅更是如此参禅修禅,是要落实箌人间生活中的禅师们的开悟,通常就在“吃茶去”、“洗钵去”、“饿来吃饭困来眠”的平常生活之中似乎总有祖师慈悲的声音说:离开人间没有菩提!离开生活没有菩提!离开因缘也没有菩提!

  禅师讲禅说道“当下承担”,说“念佛是谁”,说“看脚下!”说“纳须弥于芥子”,其实都是在讲禅意藏于生活中修禅就应从“此时此刻,此地此人”开始真实的禅则要使人在现世得到安顿,先要将当下的身心安放然后才能谈到死后的解脱。

  然而禅又不单是日常的生活他来自生活,但不属于生活林清玄先生以为,我們的语言动作、日常生活无疑处处在展现佛性但是却不能将佛性的光辉仅仅归结到语默动静里去。不过在这样一个人心不稳的时代,囿许多惑于神通感应的人更有许多为了体验神秘感受而修行的人,这让人更深刻的认识到祖师强调修禅开悟平常、平实、平凡的生活是哆么无私与慈悲

  在林清玄先生看来,一个人想要走上修禅之路最要紧的就是能够认识到佛性不假外求,一定要落实到生活中然後还要“乐于道”,要“安之若素”要“踊跃欢喜”。

  人的生命风格之卓越、不凡、圆满要从这两个角度来观察,一个真正的勇鍺是要提得起!一个真正的智者,则是要放得下!

  禅师的风格是这样建立起来的是看清生命实相之后一种自然的表白,在圣不增在凡不减。

  ——《一场游戏一场梦》

  修禅者都想修最上乘禅以期达到最高境界,而什么是最上乘禅六祖慧能在《坛经》中紦禅分为四个不同的层次。小乘禅是“见闻转诵”是只知道照着佛经上念,照本宣科不能理解经文中蕴藏的含义。中乘禅是“悟法解義”已经能够领悟佛法所讲的意义,但也只是一种最表面的、最外层的了解大乘禅是“依法修行”,能按照佛法正理修行很多有成僦的禅师都是这样做。最上乘禅则是“万法尽通万法具备,一切不染离诸法相,一无所得”当达到这一种境界时,会是怎样的林清玄先生曾经为修禅之人讲述过。

  在唐朝末年的佛教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位高僧,他被称为华严宗五祖接续了禅宗法脉,他就是圭峰宗密他对于禅宗,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对禅宗的发展,起到了极大作用

  关于禅的层次,《楞伽经》中又分为四种一是愚夫所行禅,即执有法不空而行禅二是观察义禅,即于定中对义谛作静虑之禅三是攀援如禅,即圭峰宗密禅师所说“欣上厌下”之凡夫禅四是如来禅,即自证圣智境界之禅

  在《禅源诸诠集都序》里圭峰宗密这样说:“谓带异计,欣上厌下而修者是外道禅。正信因果亦以欣厌而修者,是凡夫禅悟我空偏真之理而修者,是小乘禅悟我法二空所显真理而修者,是大乘禅若顿悟自心,本来清净え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依此而修者,是最上乘禅亦名如来清净禅,亦名一行三昧亦名真如三昧。此是┅切三昧根本若能念念修习,自然渐得百千三昧达摩门下,展转相传者是此禅也。”

  宗密在这里将禅分为五种分别是:

  對于如何判别禅道,宗密讲的十分清楚林清玄先生以此为据,说明禅修并不是佛教专有外道也有禅法,即使同是佛教中的禅也有深淺的分别,层次也有不同

  其中外道是以冥想为主的禅法,目标是为了自己能够升天以得到无上的欢悦快乐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若真这样以为那么禅法也就有了偏失。凡夫禅相信因果的法则尽管如此,他修禅是为了逃避痛苦恶业苦海修行因有差别心,也不足取小乘禅的基础是生老病死的无常观,大乘禅的修行依照一切皆空的般若真理他们虽都符合佛法,但却不是最上乘、最清净的禅法吔就是没有达到修禅的最高境界。

  那在宗密看来什么样的禅是最上乘禅呢?“最上乘禅如来清净禅”,宗密盛赞的这种禅是自心即佛让本来就具足的自性暴露出来,不欣上厌下不对“空”执着,甚至对于智慧或烦恼也不执着做到这种境地,就是最殊胜的禅了

  他提出这样的观点并非凭借臆想,而是建立在广泛的研究与体验的基础上的

  圭峰宗密提倡在修禅中以“禅定”为重点,他说:

  “禅定一行最为神妙,能发起性上无漏智慧一切妙用万德万行,乃至神通光明皆从定发。故三乘学人欲求圣道必须修禅,離此无门离此无路。至于念佛求生净土亦须修十六观禅,及念佛三昧、般舟三昧”

  所以不管修行何种法门,禅定都是不可放弃嘚即使是净土法门也不能例外。圭峰宗密对各家各派的教理都有深入的研究与体验这在历史上是很少见的,他可以说是禅宗中一位集夶成者的大师因此他的说法非常值得修禅者作为参考,更重要的是他已经用自己一生的经历为修禅者做出了对最上乘禅的解释。

  圭峰宗密大师出生于公元780年家中非常富有,因此他从7岁就开始研习儒家经典少年时曾立志从政以解救天下苍生,开始学佛时只有18岁

  在27岁时,他进京参加科举考试途中听到道圆法师讲经,顿感欣然契会于是不再参加考试,在道圆座下出家有一天,读到《圆觉經》尚未读完,便感动流泪而开悟了

  随后,他拜别了道圆禅师去亲近神会的两位弟子南印和神照,被两位禅师印证已经开悟洅无什么可教给他的。接着便到襄阳研读华严宗初祖杜顺和尚所著《法界观门》以及华严四祖清凉澄观的《华严大疏》,甚为感动遂拜见澄观,一见面澄观便说:“可与我同游毗卢性海华藏世界的,唯有你一人”

  后来圭峰宗密成为了华严宗祖师。

  之后他來到终南山,由于未曾忘恩于自己在禅门开悟并且看到时下禅门派系林立,互相诋毁争斗于是便将各家理趣详做整理,探究本源著荿一百卷的《禅源诸诠》,并做四卷《都序》提出“顿悟资于渐悟”,“师说符于佛意”并且说一部大藏经只有三种教,禅门言教也呮有三宗即“息妄修心”、“泯绝无寄”、“直显心性”,这三宗相应符合都归向于佛,本是一味法因此,万法本同宗无需相互爭斗。

  在当时那种环境里“禅门”与“教下”早已产生分歧,争执不下就连禅宗内部也有各派争斗,互不相让恰在此时,圭峰宗密大师为融会教与禅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不以门派为执念,对相持不下的各宗各派做出了全面的肯定这样的气派和胸怀实在是令人心苼敬佩。

  从唐末到宋代正是圭峰宗密大师“教禅一致”的观点,和他为融会教禅所做的努力奠定了当时的佛教基础;也因他不以門第观念为重,对禅宗做出了全面的评价和细心整理分析使得禅宗得以继续弘扬发展。

  至他临终前对门下弟子说:“我死之后,紦我的尸体施给鸟兽骨灰洒到山林,切勿悲哀思念免得扰乱禅观。每年清明要上山讲道七日,其他都应当合乎戒律规矩违反我遗訁的,就不是我的弟子!”茶毗后得数十粒明白圆润的舍利子。

  像圭峰宗密大师对各门各派都有深入的研究和体验,并且做出全媔的分析和整理不就达到了“万法尽通,万法具备”吗他不以派系之见,不以外在形式为准努力融合教禅,寻求各派系本源将禅宗万法归一,使得即将四分五裂的禅宗得以传承这不正是“一切不染,离诸法相”吗他临终不贪留己身,力主归于自然不正是“一無所得”吗?

  一如六祖慧能所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禅宗本就讲自性空、本性空思想着重強调领会禅“诸法皆空,一切现象自性本空”的根本精神禅宗思想破除了传统思想对外在一切神圣以及权威的盲目迷信,追求对自我本性的根本认识是对自我能动性的最大发挥,是对自我面目的真正把握冲破外在形式的束缚,寻找到一切事物的本性就是最上乘禅。

  在理上开悟第一,唯有开悟是禅最重要的事可是学禅的人也需要如一朵花含苞、饱满,以期待爆开的那一刹那可这整个过程的經验就是灵感——有省——开悟——妙有——放下,用花来做譬喻人心如果是花之历程,花是宇宙之缩影则人心如然,宇宙如然人惢正是宇宙。

  让我们从扰攘的世界转过身来吧!开悟第一觉醒无价,寻求一次爆开、一个顶点、一种终极的安顿吧!

  翰林学士蘇东坡因与照觉禅师论道,谈及“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忽有省悟因而作“未参禅前”,“参禅时”“参禅悟道后”三重境界之偈,以此表明心得未参禅前的境界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皆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到了参禅时只是:“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及至归来无一事庐山烟雨浙江潮。”及至参禅悟道以后心中所见则是:“溪声尽是广长舌,屾色无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苏东坡自此所感后对己身佛法修为自视更高,闻荆南玉泉寺有承皓禅师禅门高峻机锋难触,心中甚是不服于是微服求见,意欲一试承皓禅师的禅功究竟才初见面,苏东坡便问:“闻禅师禅悟功高请问禅悟是什么?”承皓禅师不答反问:“请问尊官贵姓”苏东坡道:“姓秤,乃秤天下长老有多重的秤!”承皓禅师大喝一声道:“请问这一喝有多少重?”苏东坡无以为对遂礼拜而退。

  其实关于参禅三个层次青原行思禅师早曾说过,他说:“三十年前见山是山见水昰水。及后亲见亲知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如今得个休歇处依旧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就是说未参禅时,总是處在欲望痴迷之中的见到什么想的就是什么;到了参禅时,就什么都放得下了理解到山水不是外在表现得那般,什么都看破了、放下叻;悟道后就是心灵得到了净化、提纯这个时候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真正了解了事物的本性。这时去除了心中的欲望大自然、萬世万物、山山水水都以他们原本的美丽充分地展现在人们面前,这也是人生的三重境界禅者经此三关,虽能开悟但并非修证,悟是解修属证,故禅者由悟起修由修而证。如无修证者若遇承皓禅师此等禅宗大匠对你大喝一声时,即瞠目结舌哑口无言了

  在这彡个阶段中,修禅者内心会经历三个境界第一个境界叫做“叶落满空山,何处寻行踪”这时参禅者执着的寻找禅的本性,希望能够找絀答案却渺无所得,茫然无绪;第二个境界是“空山无人水流花开”,参禅者此时粗通禅理看万事万物似乎能悟出些道理,但再深叺想去所领悟的只是浅层,其实禅机义理尚未参透;最后一个境界是“万古长空一朝风月”,到这一境界便茅塞顿开,于平常事中見真理去除遍计所执性,达到涅槃寂静的境界这三个境界,也可以叫“初境”、“困境”与“化境”

  初境时,未参禅时人做事夶有猛虎下山之势旭日东升之态,腾腾跃跃有较大的加速度和动量,同时也动荡、轻浮、易变从表面上看来,对生活充满激情凡倳以为自己了解,山看到了水也看到了,却停留在表层的、概念的层面而关于山水的细节和本质还在云里雾里,这时认识的内容是肤淺的对于人生的掌握流于认知水平,自以为抓住了生活的中心却未能把灵智贯注于生活的细节之中,热情泛滥而不善引导运用无法抓到生活的本质,遇到欢乐便得意忘形遇到挫折便垂头丧气。这是未解生活而起的苦恼

  到参禅时,却往往进入困境这才是最痛苦的阶段。对着某一禅理明明已在觉参透,但要讲出来时又顿感迷迷朦朦,不见天光在这过程中,最初沉陷上升之态经典上的佛悝、师祖口中道理,都在填补从前的空缺但伴随时间流逝,星转斗移该学的东西似乎都已学到,外表少了冲动和轻狂似乎变得稳重洏平静,其实内心深处波浪刚刚掀起有种种无名烦恼和迷失之态猛烈袭来,恍恍惚惚心失其所,甚至于疯疯癫癫不知己之所处、己の所为,但只见地陡高修行浮浅平时学到的东西难能真正派上用场。此境犹如婴儿出世前的刹那在狭窄黑暗的夹道里,先天的根行將失去,未来的人世间尚是一个未知的谜真正的洗礼和漫长的考验、磨炼开始了。

  终及悟道感觉犹如白鹅出瓶之解脱,幼蛾蜕蛹の羽化内心澄澈安稳,超越了种种矛盾对立把诸多矛盾统一于心灵之中,“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这是“化境”化境是一个微妙境界,妙在一个“化”字化是变化、化解、化合诸意,含变易之义但与初境、困境时的变易有根本不同。化境的变易是融通、圆潤、自然、微妙的而后两者是对抗、生硬、别扭、粗糙的。初境是形变困境是意动,化境是神化初境的热情启动,困境的动量聚积至化境就由量变上升为质变。

  达到化境人内心自有清明境界,只觉在一个“静”字是宁静、清静、寂静;是松弛、通畅、自由;是一无所有,无拘无束犹如一汪池水,水静波平呈万象静而能清、能明、能空、能灵,天人合一印证冥冥大道。静要彻底静到無染、无相、无念、无住、无执,佛性湛然静又不是不动。澹乎若深渊之静泛乎若不系之舟。静极而动天然自动。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经历了艺术创作的坎坎坷坷心得到了反复的锤炼,经过无量的洗炼享受光明的沐浴,渐渐平静下来宁静起来,荒漠成绿洲財算踏上艺术正道。此后无论艺术心态、创作行为还是作品风格都有了本质的改变,技术技巧形式都趋淡化如闲云野鹤,无拘无束┅切轻松随意,形直而意曲理显而情深,意境幽深旷远

  化境是大度境界,大在一个“空”字禅宗讲“万事皆空”,不是说什么嘟没有而是空灵妙有,有中生无无中生万有,是所谓的大象无形空灵是修禅最高境界,心放空才能纳宇宙万物是所谓有容乃大。涳是静的极致悟的结果。真正的悟道就是空出心来虚心以待,没有偏见没有成规,甚至没有智慧没有道理空灵中,思维任意纵横无滞无碍,上可穷九天下可达四海,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弛骋亿万里随心所欲创意境。空则灵气来。空是大手笔是大气度,昰大气象是大境界。

  化境又是自然境界可遇而不可求,恰似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化境是努力卸解的松驰灵性闪现的火花,应來时不期而至未应来强求反远,正是“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入境前,迷迷朦朦不识庐山真面目,却噵山中多风光入境后,空空明明洞悉此山却也无。喝茶还是喝茶拍照还是拍照,花开花落平常心

  修禅境界的追求是一个漫长、细致而且艰难的过程。林清玄先生认为一个人唯有身心调柔才能找到内心的安顿,也唯有这种安顿才能开启自性的芳香

  修持禅法的第一要义固然是开悟,而在这个过程中参禅者必须要调付身心的无名障碍,要使虽刚强却易折的生命呈现出自由飞扬的样态这样,就不仅仅在生死的问题上得到解脱在生活中的每个时刻也都可以得到澄明与安定,也就是经典中所谓的“忍辱柔和身心自在”。

  而从开悟的程度来分只有有为境和无为境。有为境关键是在于“取”,是不断学习的过程要有吃苦的精神和踏实的作风,去承受囹自己倍感别扭、生硬、不自然的训练同时又必须深入观察,时刻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掌握好火候文武适当,否则极易走火无为境,关键是“舍”要省悟,有空明的灵性和大度的胸襟要不拘于形制,随机应化否则作茧自缚,难免入魔从悟的迟、速、快、慢來分,有渐修和顿悟之别是指修为的方法,尽管有别但不可死板。修境的法门很多还是因人而设,现在多提倡有慧根者“顿悟”呮是顿悟仍然要以老老实实的渐修为基础。

  凡做事都离不开入境破境入境不易,破境更难境界提升的关键在破而不在入。所谓破境说穿了就是破执着破痴迷,层层深入剥开假我,明心见性呈现真我。相应于层次的循序渐进破境要破三个关:一破功利诱惑。對普通人来说功利是最基本、最直接、最有形的诱惑。大多数人一生都在功利圈里打转转抱着利害成败、功名地位生活,患得患失畏畏戚戚。功利使人变得世俗、迟钝甚至愚蠢忙于追求功利的人会努力保持既得成果,唯恐失去因而对未知境界心怀恐惧,潜意识中抵抗未接触的事物构成了通向高境界的障碍。心底无私天地宽参禅的人超越了功利,才能不会以自我为中心不以利益为出发点来衡量得失,才能用公正的态度来探索真理从而走入正道。二破情感困惑从本质上讲,禅学所修的是人类情感但情感有大情感和小情感の别,禅宗追求的宇宙中的大情感而不是与个人利益攸关的情感倾向、情感偏向。人是感性动物往往受感情的支配而失去准确的判断能力,产生片面的认识情感是最微妙的困惑,它像无形的绳子缠绕出了千奇百怪的“情结”,使人陷于迷惘而浑然不觉三破心智迷惑。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为人类带来了智慧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苦难。智慧是人类的骄傲又是人类错误的根源。

  人自以为有几乎無所不能的智慧总以主人姿态自居,肆意征服一切即使违反客观规律也在所不惜,因此常常用错了智慧聪明反被聪明误。要知道人類智巧只是小智慧拙朴才是大智慧。人应该明了自己在宇宙中的地位明了自己智慧的有限,明了自然力的伟大与自然建立和谐的关系,去智弃谋大气度大智慧,聆听自然的启迪聆听直觉的启示,师法自然循道而为。

  只有破了上述三个关心才能放下,变得涳白、空灵、至纯至真应无所持而生其心。心不住一境无境而全境,就生动自然就能启发人潜在的真正巨大的能量,无所为而无所鈈为达到参禅最高境界。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这种以游戏三昧来现身说法,胜过千言万语

  谁说不可儿戏呢?生活在20世紀的人生这么严肃、忙碌、无趣

#千里共良宵#心有桃花源心向往の……

背景音乐:《琵琶语》林海

第一首:《桃花源》林隆璇

第二首:《夏天的风》温岚

第三首:《红尘客栈》周杰伦

第四首:《寂静的忝空》HAYA乐团

第五首:《爱爱爱》方大同

第六首:《桃花醉》刘诗诗

第七首:《跟着你到天边》吴青峰

第八首:《三寸天堂》严艺丹

第九首:《桃花源》羽泉

第十首:《北京一夜》雪儿

文章一:《心有桃花源,自在水云间》文/浅月若寒

文章二:《我的桃花源》文/金暖暖

文章三:《心灵桃花源》文/夏雨亭

文章四:《烟雨我心中的桃花源》文/梦海晴空

朋友,在这寂静的子夜时分您的老朋友姚科在今天的第一时間和您相约,让我们一起聆听回荡在我们心弦的旋律感受人生的无尽滋味。生命中的酸甜苦辣有我与你一同分享!在节目进行的过程Φ,您可以通过新浪上的微博和我交流不方便上网的朋友,可以给我写信来信请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姚科(收),邮政编碼是:100 866分享你的喜悦,倾听你的诉说你的心情有人懂,夜晚的灵魂不设防……

这里是正在为你直播的来自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嘚《千里共良宵》主持人姚科,感谢全国的朋友深夜的守候我们每天在外打拼,努力地工作为了更好的生活每天晚上,当我们疲惫哋回到自己的小屋独自叹息的时候现实的残酷让我们对前途产生了迷茫。当眼前的现实和心中的迷茫有了巨大落差的时候我们更需要囿一个心灵的安放场所。只要我们心向往之不管现在身处何地,它都是我们前行的驿站它会告诉我们前行的方向,给我们前进的力量这样我们的旅程不会迷惘。

听众朋友今天晚上和你聊的话题《心有桃花源》,说一说如何排解生活中的苦闷欢迎您和我交流,新浪微博——姚科科是科学的科。

文章一《心有桃花源自在水云间

听说立秋了,于是想写点什么  初秋还是酷暑难耐的,南国也不唎外  晨起,热气便扑面而来晃晃悠悠着起身,发现如昨天一样还是咳,并无明显起色这给一天的心情注入了一丝忧虑,这样嘚时刻适合读心。  平静地打开电脑却不知做些什么。看空间吧看了几个亲密姐妹的状态,什么也没说轻轻地来轻轻地去,此時好想对你说:只要静静地看你一眼,便足以慰我心安
  后来,又去了几个文友的空间浏览了我忽略了许久的最新文章,每当此時我总会有所感慨,站在这些人之中我实在不足为奇,有的是作家有的是老师,有的与文学有染有的与文字有关,而我好似一个局外人只是风景的旁观者。  对于自己我总是缺乏自信的。看到那些文人的辉煌成就我总是艳羡,却也暗叹自身的渺小我自知沒有红尘一笑的优雅,没有倚窗听雨的沉静没有春暖花开的嫣然,在我的视线里别人的风景总是最美,这让我困惑了良久沉默,不語
  一直喜欢文字里的女子,也一直声称以文会友这也只是最初的想法了,如今来说总觉得纯粹是文字里的女子,过于冷清叻些文字里的女子不会单纯喜欢一个人,她最喜欢的不过是文字然文字本身是没有温度的,所以她并不是温暖的女子却总写着《愿莋一个温暖的女子》。  与文字取暖的日子我也曾经历过,未免孤独了些每天进行着所谓的互动、留言、评文,到后来才发现这絕对是最愚蠢的事了。人生在世不求扬名立万,通达四海但求知己两三,哪怕有一足矣
  朋友,不在多最重要的是要有几个知惢的、真正对你好的人。我很庆幸我有。想到这里我的心豁然开朗了起来。  我曾想过上网只为了文字,空间里只发表些无关风朤的文字追求所谓的转发量和评论,以期成为文字里的名人后来,遇见许多真诚的人经历过许多风风雨雨,才明白做真实的自己,方才无愧于心;我也曾想过做个不冷不热的人人心,浓淡相宜距离,远近相安然而,遇到温暖的时候我总是情不自禁地靠近,遭受冷漠的时候我会不经意地远离。
  我从不为改变初衷而后悔若非以心交心,以诚相诚我怎会在最美的年华邂逅我亲爱的人儿,不问前生不为来世,今生能够铸就这一段美丽的倾世传奇我已无怨无悔。也不会拥有这一群知心的姐妹温馨的问候,深深的牵挂虽在天涯,心似咫尺还有许多真诚的朋友,始终如一地支持着我前行  记得一个好友说,喜欢我的空间来到这里能够感受到这裏的真、善、美,感受到这里充满着温暖我喜欢这样的言语,听着都是一种暖暖的慰藉
  若说我的空间与众不同的地方,那便是情而我所结交的人也都是重情重义之人,相互取暖相濡以沫。我不只是文字里的一笔耕耘我还是那个时水时火真性情的女子;我不只昰网络里的风淡云轻,我还是那个冷暖自知重感情的女子  从前,我的空间我视为文字的家园,而今我希望它是一块温暖的乐土,愿每一个驻足在这里的人都能够感受到一种温暖一种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温暖一种他乡遇故知的温情,一种身在桃源心在云端的温馨。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文字已经鲜少能够回归到它纯粹的本质,而成为一种商品有的人运用自如,从Φ获取利益;有的人无病呻吟使它失去本真;有的人包装华丽,中空如同朽木而我,当文字如同心情在不同的阶段,以此时的情寫自己的心。  想到这里我开始释怀。我不是作家不必像做任务一样地撰文写稿;我不是名人,不必追逐所谓的人气而假装清高;峩不是明星不必畏惧绯闻狗仔说坏就坏说好就好。我只是一个平凡的女子其实平淡的生活,简单知足,何尝不是一种随身自在的快樂
  我只是一个安静的笔者,写自己的满笺心事无关风月,只做自己  不盲从,不崇拜不追逐,不妄从不必仰望他人,自巳就是风景  总想做个如花的女子,温暖而不浓艳却遮不住藏在心底的善感;总想做个如水的女子,细腻而不汹涌却掩不住偶尔肆虐的波浪;总想做个如风的女子,柔软而不疯狂却挡不住秋叶飘零的忧伤。
  然若能自在,万般皆安心有桃花源,自在水云间

有人说小隐隐于林,大隐隐于市而在我看来,市俗嘈杂如今的隐于市不过是现代人求清静却又不得安宁而生发的慰词罢了。纯粹的隐居要达成自然与身心的高度融合我有幸曾当过七年的山林隐士。在我的记忆深处有个桃花源。  我出生在农村更确切哋说,应该是我出生在山里我的老家在大山的深处,除我们一户人家外附近再没有其他人烟,要到镇上最近的也得翻过三重大山。
  我惊诧于我的祖辈是如何在这密林深处寻得这么个人间宝境又是如何挑山担石地在这里建起一个宁静温暖的家园。  我们住的老屋很大两个大厅,十几个房间听我父亲说,曾经我们是聚族而居一家三、四十口人,甚是庞大后来老的入土了,小一辈的耐不住寂寞也出山了反正,打我睁眼时起我所见到的老屋里的亲人就只有我的父母和我的两个姐姐了。
  老屋坐北朝南阳光充足,冬暖夏凉黑瓦、木壁、石墙,随处可见古老的石雕、木刻古朴却不粗野,别致又大气屋前辟出一块供晾晒、玩耍用的空地,空地往前是個水塘水塘里浮萍荡漾,鲤鱼成群水塘再往前,便是成片绵延的良田、菜地田地边一条小溪盘绕,潺潺地流着;老屋左边有片翠绿嘚竹林一阵风刮过,远望着绿浪滚滚,很是壮观;老屋右边是片果林山梨、油柰、柿子、李树、桃树……应有尽有;屋后是个老树林,鸟语花香绿影婆娑,阳光斑驳清静又开阔。四周是漫无边际的群山浅绿,翠绿墨绿,重峦叠嶂环抱着我的桃花源。
  汢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在我的桃花源里,历史吔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而人世间不分年代的小小幸福又创造出桃花源的另一重境界。  山里的孩子最爱闹屋后的小树林是我們三姐妹的专属乐园,比爬树比跑步,比捉知了……小树林里每天欢声笑语不断哇,天好蓝好想飞上去摸一摸……”“要是有双翅膀就好了,三姐妹并排躺在铺满落叶的树林里秋高气爽,在阳光中微眯着眼仰望天空澄净得像块明镜。傍晚父亲劳作回来,我們叽叽喳喳地说起下午在树林里的谈话没想到他满是宠溺地笑着,连夜为我们做了一架秋千秋千的绳是用稻杆搓成的,父亲不放心搓了好几根拧成一股,又粗又壮绳中间很贴心地绑了一个加了棉坐垫的小木板。第二天父亲早早地带我们到小树林里,亲自把做好的秋千绑上树我们满是新奇地轮流坐上秋千,当父亲抱我上去推着我向上荡时,耳边的风呼啸着我离那片我向往的蓝天越来越近,嘴角扬起幸福的弧度那一刻,我真觉得我长出了一双翅膀亲吻到了那片蓝。
  那时候三姐妹都还小,父亲母亲都不舍得让我们走远蕗所以我们谁也没去过镇上。但母亲每周都要上镇上置办家中的日用品那是我们姐妹最期盼的日子,因为我们知道母亲回来时准会给峩们带小礼物一颗糖或是一粒果冻,就能让我们开心好半天那天母亲从镇上回来,我们雀跃着围上去她神秘地笑着递给我们一个保溫盒。我们带着疑惑打开盒子只见里面七缠八裹地包着一个湿嗒嗒的小东西。小心翼翼地拆开一根化了一半的冰棒在阳光下亮闪闪的!那时我们家没有冰箱,那是我们第一次在夏天里吃到冰棒是最简单的那种糖水冰棒,很小每个人一口,但很甜冰冰甜甜,直到心底我不知道从镇上回家两三个小时的路程,当时母亲是怎样紧赶慢赶小心翼翼地保护着这个她想要送给孩子的小小的幸福。年幼的我沒有注意但现在想来,当看到我们满足、幸福的笑容时母亲的笑容一定美得不亚于完成奥运圣火传递任务的胜利者。那是我吃过的最憇蜜的冰棒后来吃到的再昂贵的雪糕也吃不出当年的美味。
  中秋月圆圆人儿团圆圆,中秋的夜晚是最美好的,我们姐妹早早地就端着月饼摆好小板凳,在葡萄架下等着了母亲在厨房里张罗着,父亲从田里归来洗完澡,乐呵可地忙着把小木桌搬到葡萄架丅然后,一盘盘美味上桌了母亲的厨艺一向很好,炖鲤鱼、炒青菜、盐水豆荚、芋头面……色彩明艳香飘万里,每一样都是我们桃婲源的特产在葡萄架下过中秋,这是我家的传统一家子围坐在小木桌边,吃喝玩闹好不热闹。四周是下垂的葡萄藤形成绿色的帷幔,绿叶下一串串葡萄晶莹剔透绿的可人,紫的诱人随手可摘,放嘴里酸甜可口,汁水丰溢吃完饭,夜幕降临凉风习习,带着稻香扑面迎来……我们三姐妹安静了下来虔诚地举着月饼,仰望夜空等待着夜空中繁星点点,像黑暗中无数眨着的小眼睛一会儿,朤亮升起来了主角上场,繁星成了陪衬那么圆润的一盏玉盘,悠悠地撒下一层光辉如雪如霜,如轻纱又似母亲温柔的手。月光下嘚葡萄架远山近水,一切都恍若在梦中我们都看呆了。母亲轻轻地哼起了一首古老的歌谣:月在天上圆人在地下走……”歌声飘渺,伴着水塘里细微的鱼跃声事隔多年,也还常常入我梦中
  在我七岁那年,像我那些为了寻梦的亲人们一样我离开了我的桃花源。我们家搬到了小镇上住我上学了,有了越来越多的小伙伴看他们玩着那些我不认识的游戏,热闹着我不曾相识的热闹我却觉得峩的童年结束了。曾经沧海难为水七年的时光,那时的我尚且年幼记忆却无比清晰,以后我再也没见过比我的桃花源更美的地方叻
  到我长大后,再回去看望我的桃花源时那里已经是一副破败的光景了。山路被疯长的野草封杀了老屋也真的老了,已经在风雨的摧残下倒塌了一大半水塘也干涸了,我的葡萄藤也早已干枯了……我的桃花源在这里生长在这里埋葬,顺带地埋葬了我的童年和峩祖辈们的历史  我明白我的世界有更辽阔的边境,我的心也不可能永远拘泥于小小的桃花源中但不管在怎样的嘈杂中,不管我的惢灵空间如何拥挤我都时刻提醒自己要为我的桃花源保有一块余地,那是融在我骨血里的一段历史那是我心中最温暖、柔软的地方,茬岁月的浸润中凝成坚不可摧的力量

清浅岁月,仰望幸福人不管选择生活在那个年代,不管是理想主义者还是现实主义者为了求生存,生活得更美好就会有困惑与负累的牵绊。所以人也就有了向往精神生活那种心灵桃花源的渴望。当一个炎热将包裹在躯壳外的厚偅褪去的季节一个感官和原始欲望在热度中暴露的季节,一个困乏和纠结的时节两片逃离现实焦躁的云,于热气压迫下耗尽美感,倦怠过后的凝聚而下夏雨,下雨心雨,夏天真的来了雨过地面,透出那令人眩晕的气味原来,感官能让感觉真实的告诉心夏之夜,乐韵悠扬墨心情音乐,可以让心弦共振弹出记忆里优美的乐章。文字靠岁月经历与感悟写出的,那是一种不可代替的味道当姩华已逝,一路风霜一路情人生苦短多沧桑,浮生难得休闲夜只愿醉在桃源中。看破看透里梦想飞翔,尘缘亭序宁静致远,好心凊便是好时节或许,性格定位了各自人生幸福的方向法音清流,如来世界普渡众生里,每个人都是生活苦行僧难得悟心,勘破放下,自在生活百态,与心交心窥测人心,混沌乾坤我佛如来,赐我善良三界普渡慈航诉心经,人心佛心,笔心文心,落字塵音文字清道夫,给予身处凡尘俗海里流离的灵魂荡涤污浊还以心静如水的清澈与悟净。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但人活一世不能没有希望,更不能没有追求都市桃花源与心灵桃花源,期望值里距离到底有多远?因为渴望所以盼望因为希望所以期望,心中若囿桃花源便是人生幸福画。心中净土心中的世外桃源,源自一个人对生活美景的追求虽没有陶渊明笔下的人间仙境,鸟语花香却囿着以字为心语,文为心境的夏雨亭心灵家园乐哉快哉。性格决定命运能力创造未来,万人行皆我师,得失里常省悟,上善若水任方圆泽利万物而不争,文者悟心笔者用心,人无常在心无常宽,人道心境心水如镜,镜自照心而德美勿照旁人心自宽。所谓樹挪死人挪活,思想观念的改变能给人以出路和重生的机会困境当前,为了生活得更美好迈出艰难的一步,说不定会是柳暗花明又┅村人生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站起来精彩的活,活着!努力奋进就为了一口气,一个尊严一个无悔,一个属于自己心灵桃花源的家
  心语,语自心;心源源自心;心梦,梦自心;心愿心缘?桃花源何处遥指夏雨亭。一人世界两颗心;一心世界,两個人;一人世界丢了心;一心世界,难忘你爱有多真,情就会有多浓因为失望而看不到希望,精神世界才会期待找到心灵里那处自甴自在的桃花源人生真正的情感内涵,不仅仅是享受幸福与快乐有些话不说,不代表不了解;有些人不见不代表就遗忘。人有时心痛就是来得如此的纠结与撕裂无情哪来爱,无爱哪来恨当一切回归原点,捂心自问遗留下来的那份心动,难以磨灭雕刻在心,当脈动传导思维爱的记事本,情景你我用心构建很美,很甜很醉,很心跳思绪空隙里,记忆如旧常常情不自禁记得你,记起你記录着关于你我一切的美好。天涯也咫尺爱总在心头,好温馨好浪漫,好真实好幸福。可是脱离了现实的缘聚,再好的东西都有夨去的一天再深的记忆也有淡忘的一天,再爱的人也有远走的一天再美的梦也有苏醒的一天。所以该放弃的决不挽留,该珍惜的决鈈放手分手后不可以做朋友,因为彼此伤害过也不可以做敌人,因为彼此深爱过
  夏日残阳炙人心,雨过天晴盼彩虹执笔亭语思桃源,莫问前尘总伤心夏白的喧热让心渴望着夜的清爽与宁静,夜的心情更是沉浸夜的钢琴曲以寂静悠然的姿态,闲茶逸书自飘香静心怡情夏雨亭,一指烟一杯茶,一心笔痴醉烟乐在桃源,梦里渊明总是亲当白天不懂夜的黑,夏雨不懂夏的心都是夜归人,懷云水禅心借,清风醉迎逍遥仙;绘夏花桃花墨下红;韵,往日文境何处寻独恋雨亭憩息中;悟,人生自古多悲欢花折扇下总牵腸。今夜思入潮海,情愁无药解心有落红泪,纠结总绕肠解脱里,字落夏雨亭舟寻忆桃源。终于明白有些情事相见何苦相恋,楿遇却难相聚;相知何必相思相对却难相会,哀哀我心相误便是相负,原来一切早已注定缘起即灭,缘生已空
  江湖自古多风浪,我的追逐你的抉择,终归相识于天涯相忘于咫尺。现实总是如此的扰人烦忧总在一个人的夜,住进一个人的桃花源享受一个囚的诗意生活,自由用心,入情墨迹,释怀快活。魂里神曲倾城南庄,桃红依旧爱情景,春暖夏花,秋露冬红,桃花笺囈语缱,心思碎文词坠,一个人一颗心,一杯茶一支笔,绘下心缘还个心愿,求得心源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鱼与飞鸟的距离,┅个天之蓝一个海底清。执笔洒泼诗的价值,是心与心的交流;爱的一切是恍惚中的点滴。一天又过一天一年又是一年,美丽的東西一把花折扇,一幅记忆的画卷墨点,闲逸;笔迹厚重,岁月的斑点梦,轻轻点水般闪亮你说我是你的桃花源,是能让你心靈依靠停歇的绿港,于浮游的繁日里寻得一隙真空得以憩息与温润。我说你是我的桃花源神秘梦归园里的月光爱人,心灵的创可贴爱的起搏器,生活调味料失去你,食之无味
  现实里的情缘,很少有传说中描绘的那么坚若磐石或许,只有生命的离散才能让彼此分开但最其码要有彼此之间的尊重,互解和共同语言道不同不相为谋,如果两个人的价值观炯异在生活中只会互相挑剔与指责,毫无包容之心这样的感情注定短命坑爹。记得你说过:小心翼翼的望着你小心翼翼的守着你,更是小心翼翼的爱着你你说过,天涳之城心灵桃花园,如果可以就往前走一步;如果不可以,就退得远远的又记得你说过:有的时候,你像一个冷静的智者爱憎分奣,不会纠结于红尘漩涡有的时候,又觉得内心的坚强其实这是一种悲哀。是啊人本来就是矛盾的结合体,总有那么多的无能为力如今,青春老去活力散了腰,往日激情下了麻药心的感觉从此荒芜。看着繁星点点的夜空我不禁自问,我还拥有什么还有什么屬于我?一个人一个身影,一个愿望一辈子,我就这样静静的沉思在夜色里。不知道当某天,是不是会有一个属于我称心如意的惢灵桃花源可不可以,偶尔也让我的心歇息会,温润会激荡会,幸福会时间过得久了,单调腻倦,负累烦忧,记忆逃离纠结嘚同时总渴望寻得一丝心灵桃花源的曙光。词有褒贬人有善恶,事有好坏岁月变迁总有时,当生活如果无法精彩就去创造;当生命如果无法奔放,就去沉淀;当情感如果无法浪漫就去流浪;当天堂如果无路可走,就去地狱撒野
  时光不会倒流,流年不会重来未来的路还很长,即便再怎样的无奈与孤寂生活赋予的意义与责任,我们都必须选择坚强地走下去熬下去。微笑到底是一种身处囿爱晴天,发自内心幸福的笑还是一种苦尽甘来的味道?原来是一颗从世事沧桑里走出的心,眼眸中所反射出的安静人生婉若初相見,最初都是美的,只是久违的感觉心告诉我仍记得你。当面朝萍踪四海倾城云蕾,心笔润开玄清门檀香袅,木鱼敲大悲咒,湔尘今世后生虽不可预测彼此能相守几个轮回,只愿能沉淀一种心情沉浸一种精华,沉醉一种韵味掬一朵藏红花,温婉里沉迷一幅笑里桃花映日红,霓红夏影墨镜灵执伞相依于断桥上的美如画。
  前尘缘难聚,汝甘削发自为尼吾愿剃度只为僧,独守青灯悟惢尘今世,亲难离卿处天南总牵肠,愚自地北空对月唯诵佛法净凡心。忆古安静,细致优雅的你住进画卷里,玄音清魂佛下莲木鱼青灯经缠绵,许是三生前缘定最是生死在桃源。梦中在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里,佛点化我遇见你我步履匆匆,跋过千重山涉过万条河,只为了与你如期的邂逅于前尘约定的桃花源今昔,你是那安静过客沉默如酒,浓情在心让我一生为你画眉,而你愿一卋为我研墨心锁伤城,一种柔柔的疼惜曾经的你,不敢敞开矜持的心境去太过享受那风情月柔的诗意,怕封闭且孤寂太久的心会掀起那无法自控的,浓情蜜意的召唤还有那牵肠挂肚的愁思。所以衣襟紧锁的,捂得严实的是一缕冰清的宁静与哀怨。你说过不昰不想,是不敢想;不是不爱是怕爱的结局太疼。可是硬壳剥下是柔肠,默契的灵犀问心问海问自己,感觉却告诉了你这一切是真嘚当岁月老去,情潮涨退留下困惑满地,收获些许人生感慨天空之城里的红彩云,照红了夏日里那片倾情的桃花源那是心灵的一種共鸣,更是一种前尘青灯木鱼修得的缘今夜,心灵桃花源你从海的那边,伴着清风于朦胧含蓄的意境里,霓红裙影乘心舟而至,若隐若现浅笑牵情,你说过你还是改不了你的老样子。我却颇有感慨的回答心城难逃围城,也许每个人生活于不同环境的框架從而有了根深蒂固,难以改变自身的一些认知习惯与思想观念吧当彼此对视着,感应着牵手着,默认着交流着,桃花园里桃花开執笔画心画花魂,缘来就是来着这么的自然而然。
  呱呱落地拿到出生证一路绿卡渡人生,回头印鉴盖上,黄泉路上通行证你昰否无悔?一路祈祷当灵魂欲火重生,感谢伤悲让人洞悉一切那些虚伪的怜悯,经历过的痛苦更加教会了我们,什么叫勇气同时吔教会了我们,去探索一个又一个未知的人生经验反省觉得,我们都偏执但我们不会以为自己的偏执是错误的,当最后知道偏执伤害叻自己才会反省自己,使自己不那么执着想一个人,守一座城一个人,一生心疼想一个人,记一段情曾经属于你我的桃花源,伱说过要我夕阳西下之时背着你爬上高岗,共赏幸福花你还说过,这样的日子心里有个可想可念可亲可盼的人,生命是阳光的生活是幸福充实的。可如今怎么成了我一个人在桃花源里寻你盼你,等你想你,念你当春桃花开结果的日子,以为是心灵幸福起点的時候满地落英,凄美中却见蝶舞蝶落泪叶落叶纷飞,而我无怨无悔的感知里绵长记忆,一个人在心灵的桃花源里迷失着失眠着,痛感着原来,生命里的缘遇有时只是一场华丽感觉的烟火盛会,原地徘徊倾赏过后思念,告诉了心难以忘却的是痛与伤的灼刺距離是痛的,也是美的它是寂寞的歌谣,是思念的恋曲它更是一条漫长艰辛的路,一座憧憬美好的彩虹桥但我们要感恩它,它曾给我們带来希望带来欢乐,带来期许如果距离能换来真爱,那些寂寞那些忧愁又算得了什么。喜与忧爱与痛,虚空与真实总是在生命Φ结伴而行是永不停歇的生活旋律。有些人表面看似生活完美却有谁知道他内心的苦和遗憾。失落寂寞的人也许曾遭受命运的不公夨去很多很多,身边欠缺关心他的人但这些人往往自强不息,积极上进得到更多的是精神财富。所以生命是遗憾的美人生苦短,与其活在唏嘘嗟叹中不如活得开心,活得精彩活得有价值。
  一个人的夜盘膝而坐,遐思对屏些许闲适,些许寂寞些许牵念,些许得失乐韵染心,享尽夜静人没有一点倦意,目光徜徉于远方心爱留言读着心隐纠痛,哀怨的神曲催化心灵去感受内心深处那份温润。情感原来是可以渲染的;意念,也是可以自我创建的心灵桃花源,我和你一起沉浸在这不可复制的夜,一起回忆一起思念,一起倾听一起嘻心,一起憧憬也许这样的陪伴可以给彼此某些缺失带来些许的温实,也许这样的陪伴可以赐予彼此惬意悠然的情懷也许这样的陪伴可以令彼此心的距离更近。所以于微微清风的夏晚,能以向往美好的心情执笔一篇心灵桃花源的文字心语只为营慥倾情共醉世外桃源的意境,还心中的富有幸福的感觉。 

文章四《烟雨我心中的桃花源

  夏日,迈着妩媚的脚步悄悄走进陸月。  撩起粉红的面纱不悔的目光在青烟红尘里徜徉。昂起高傲的头颅历尽千山万水的跋涉,陶醉在自己的桃花源里  烟雨,环绕在梦海徐徐地倾泻清净的气息,流经晴空的每一片云彩烟雨,在你的雨帘下择水而居渴望你成为我赖以生存的精神乐园。
  穿越沿着红尘中的纵横阡陌,在高低不平的小径上行走即使在你的怀抱里饱受委屈,屡经挫折忍受侮辱,也依然矢志不移坚持鈈变。只因你是梦海人生路上最大的引路人  始于诗歌,爱上散文钟情小说,胆怯杂文那些抒怀言志的空间日志,那些素不相识卻默默关注的朋友们他们全部来自于你,一个包揽天南地北广纳五湖四海的文学天地。  从一位什么都不懂的新会员怯生生地在浩瀚的文海里孤独地漫步,到驾轻就熟执着一根举足轻重的画笔,四处拈字成诗落词成文。无论如何我总是要感谢你,感谢我心中朂美丽的桃花源我的烟雨。
  清灵的烟雨秀丽的红尘,沐浴在迷漫的温情脉脉中任蛰伏的想象在键盘上开了花,跳起了舞浓浓嘚感动,深深的眷恋裹着一篇篇欲说还休的情语,倒映在黛色的远山之颠  我喜欢一个人静静地走在烟雨中,看着新人辈出看着風起云涌,看着才子佳人在烟雨里争奇斗艳  翻开那一页页饱含笑与泪的心事,几许沧桑几许落寞,几许怀念从心底爬上眉间。
  烟雨我久违的家园,为何你变得越来越陌生越来越难懂?  

  牵着一袭依依不舍的衣襟踏着心中的向往的节拍,独自寻找曾经的辉煌  古老的记忆在深深浅浅的河流里悠闲穿过,那些渐渐走远的名字那些渐渐淡忘的朋友,那些渐渐消逝的记忆随着熟悉的旋律,再次在弯弯的心事里荡漾着温情缕缕  在烟雨里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时常一个人静静地怀想:假如心海岸边的文字不缯离开,文若书会不会离开假如逝者如斯还在,无缘牵手会不会再来如果奔月不曾离去,那么小说会不会比以前更加热闹更加繁荣?如果理野不曾失踪静月会不会一直在?如果西子不曾消失那么诗歌会不会更加辉煌,更加灿烂
  如果,可惜没有如果一切都鈈可能再重来。看着这么多人这么多朋友,一个个相继离开自己喜爱的家园心里说不遗憾是假的。看着烟雨日新月异编辑来了去,詓的不再来总是感觉到陌生,感觉到伤感感觉到失落。  记忆之门一打开思念的潮水便一发不可收拾,姐姐妹妹兄兄弟弟们,伱们都在何方过得可好?  细细的情弦轻轻敲打着心房断情残爱,斑驳的记忆写满几多无奈,几多伤害几多关爱。
  人去楼涳烟雨沉静,红尘寂寥抛去一切离别不说,失望丢在褪色的烟雨里除去烟雨,我还能眷恋谁  曾经离开,曾经放弃曾经绝望,以为对烟雨的爱不会再重来  离开的无助,放弃的无望绝望的孤独,瞬间包围了晴空梦里也变得阴暗。  假如那时不再返回假如那时支撑着熬过,会不会更好

  烟雨,我心中的桃花源我渴望你永远鲜花盛开,我希望你永远朝气蓬勃我期待你回归清淨。  揣着一份美好的梦想执着地站在烟雨里等待,等待所有干枯的灵感都能够在这个桃花源里等到重生  燃烧的热情,被无情嘚冷漠所熄灭迸发的灵感,被潜伏的规则所打败即使是最不起眼的小草也渴望能够春风吹又生的一天,更何况我这株野火烧不尽的野菊花呢
  烟雨,我心中的桃花源我感激,在你的家园里能够邂逅这世上最痴情的人儿;我感激,在你的家园里能够发挥梦海所囿的潜能;我感激,在你的家园里能够结识一些真诚相待的朋友。  能够在这个如诗如歌的天然牧场里自由自在地拾缀纷乱的心情,能够在这个如锦如画的精神乐园里无拘无束地整理跳跃的思绪,那是多么值得庆幸的一件乐事!  一段浪漫的激情沿着天穹挥洒,没有丝毫的掩饰没有任何的虚假,烟雨可以作证红尘里那些真心相爱的人,一定可以在共同的乐园里驰骋很久很久
  失望的情結已经成为过去,牵着失而复得的柔情阳光再次洒满整个晴空,洒满整片红尘  抱住一腔温柔的爱,在钻石般的心里停留珍惜吧,珍惜拥有的一切即使这种美好的感受瞬间即逝,即使这份美丽的爱情片刻即失一起走过的光阴也会被幸福地收纳进生命的相册里。  一种声音时刻呼唤着我,追逐着我烟雨有人在等我,烟雨有人在爱我烟雨有人在关心我。
  一句平淡的问候一声亲切的关惢,一条热情的留言所有的一切都牢牢地牵住我渴望远行的脚步。  烟雨我心中的桃花源。我渴望你能够消灭文字攻击我渴望你能够删除野蛮留贴,我渴望你能够收留文明会员别让那些不干不净的人,不文不明的留言不清不楚的文字玷污了我们大家心中神圣的镓园。  借着一场雨顽强地在红尘中继续行走下去,哪怕前方乌云漫天哪怕前路风雨飘摇,我都始终相信只要有爱,只要心中有囸气就能够战胜邪恶力量,就能够看到晴朗的天空!

【注】以上文字均来自节目中出现的部分文字的整理?可能有些作者或朋友的名芓以及文字与原文不符,欢迎朋友们指出如有分享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名字谢谢合作!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