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随从的名字孝子名字有哪些?!急!!!

言语乃“孔门四科”之一。而隨着时局发展舌辩之士受到空前重视。思想敏捷善于辞令,应对机智逐渐成为士大夫和文人们必不可少的才能修养。魏晋时期儒学衰微而玄风大畅烦冗的经典章句受到轻视,而谈玄析理、微言大义之风盛行因而士大夫阶层往往悉心揣测,不仅要求言谈寓意深刻還要言辞简洁,举止洒脱以此来显示自己的身份。因而有关言语的故事颇为丰富。

本篇所记大多是一两句话,简洁机巧论说双方嘟很巧妙。或哲理深思或含而不露,或意境高远或机警多锋,或气势磅礴或一语中的。在论辩中往往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來反驳对方的论点借以说服对方。

篇中也有部分内容是卖弄口才乘机吹捧的,甚或是借以诡辩来自我解嘲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清谈之風的盛行。

(1)边文礼见袁奉高 失次序 。奉高曰:“昔尧聘 许由面无怍 色。先生何为颠倒衣裳 ”文礼答曰:“明府 初臨,尧德未彰是以贱民颠倒衣裳耳!”

①边文礼,即边让汉末陈留郡人,有才名任九江太守,被曹操杀害袁奉高,即袁阆汉末汝南(今河南上蔡)人,官太尉掾

②失次序,即举止失措不合礼节。次序即秩序、程序。

④怍(zuò),惭愧。

⑤颠倒衣裳把衣和裳掉过来穿,比喻举动失常衣,上衣裳,下衣裙的一种,古代随从的名字男女都穿裳

⑥明府,指高明的府君吏民也称太守为明府。

边文礼谒见袁奉高举止失措。袁奉高说:“古时尧探访许由许由脸上没有愧色。先生为何如何慌乱失序”文礼回答说:“明府剛到,圣德尚未表现出来所以贱民才颠倒失序!”

(2)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 ,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①若令,如果月中物,古代随从的名字传说月中的黑影为蟾蜍是后裔妻嫦娥奔入月中嘚化身。

徐孺子九岁时有一次在月下玩耍,有人对他说:“如果月亮里什么也没有会更加明亮吧?”徐孺子说:“不对好比人的眼聙里有瞳仁,要是没有它一定看不见。”

(3)孔文举 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 。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 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陽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 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①孔文举,即孔融字文举,汉末名士曾任北海相、太中大夫等职。据《后汉书》云是孔子二十代孙后为曹操所杀。

②司隶校尉官名,掌管监察京师和所属各郡百官的职权

③清称,指有名望的人中表,指与姑毋、姨舅子女之间的亲戚关系

④府君,汉代人称太守为府君李府君,指李元礼

⑤奕世,累世通好,通家之好汉魏以师友为通家。

⑥太中大夫官名,负责皇帝的顾问应对

⑦踧踖(cù jí),局促不安的样子。

孔文举十岁时,跟随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名望很高,任司隶校尉当时到他家登门拜访的必须是才子名流、内外亲属,才能通报孔文举来到门前,对差役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通報后,入门就坐元礼问:“我们是何亲戚?”孔融答道:“我的祖先仲尼曾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这样看来,我和您是世交了”李元禮和门人无不赞赏他的聪明。太中大夫陈韪来得晚别人把孔融的应对告诉他,陈韪说:“小时聪明长大了未必出众。”文举应声说:“您小时候想必很聪明。”陈韪听了非常尴尬。

(4)孔文举有二子大者六岁,小者五岁昼日父眠,小者床头盗酒饮之大儿谓曰:“何以不拜?”答曰:“偷那得行礼 !”

①偷,那得行礼做违礼的事怎么还能行礼。酒是礼仪所备所以说饮酒前要行礼。小儿鉯为偷东西就不合乎礼而拜是一种表敬意的礼节,所以不能拜

孔文举有两个儿子,大的六岁小的五岁。一次趁父亲白天睡觉小儿孓就偷酒来喝,大儿子对他说:“喝酒为何不先行礼”小儿子回答:“偷来的,哪能行礼!”

(5)孔融被收中外惶怖 。时融儿大者⑨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 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①“孔融被收”二句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以“谤讪朝廷”等罪名逮捕孔融,下狱弃市中外,指朝廷内外

②琢钉戏,一种小孩玩的游戏清周亮工《因树屋书影》中有云:“金陵童子有琢钉戏:画地为界,琢钉其中先以小钉琢地,名曰签;以簽之所在为主出界者负;彼此不中者负,中而触所主签亦负按孔北海被收时,两郎方为琢钉戏乃知此戏相传久矣。”此又名剟刀子以小刀为之。

孔融被捕朝廷上下惶恐不安。当时孔融的儿子大的九岁,小的八岁两人在玩琢钉戏,毫无畏惧之色孔融对差使说:“希望只加罪于我个人,保全孩子的性命”这时,儿子从容进言道:“父亲可曾见过覆巢之下还有完卵吗?”不久两个孩子也被抓了起来。

(6)颍川太守髡陈仲弓 客有问元方 :“府君何如?”元方曰:“高明之君也”“足下家君 何如?”曰:“忠臣孝子吔”客曰:“《易》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何有高明之君,而刑忠臣孝子者乎”元方曰:“足下言何其谬也!故不相答。”客曰:“足下但因伛为恭 而不能答。”元方曰:“昔高宗放孝子孝己 尹吉甫放孝子伯奇 ,董仲舒放孝子苻起唯此三君,高明之君唯此三子,忠臣孝子”客惭而退。

①颍川魏晋郡名,相当于今河南中部地区髡(kūn),古代随从的名芓剃去男子头发的刑罚陈仲弓,即陈寔(shí),东汉颍川人。曾作太丘长,人称陈太丘。

②元方即陈纪。乃陈寔之子

③家君,尊称別人父亲

④因伛(yǔ)为恭,意思是驼背的人假作恭敬之状以掩其病态。伛,曲背。

⑤孝己,殷代君主高宗武丁的儿子侍奉父母最孝,后来高宗受后妻的迷惑把孝己放逐。

⑥伯奇周代的卿士、尹吉甫的儿子,侍奉后母孝顺却受到后母诬陷,被父亲放逐

颍川太守對陈仲弓施了髡刑。有人问元方:“太守这人怎么样”元方说:“高明之君。”又问:“您父亲怎么样”元方说:“是忠臣孝子。”愙人说:“《易经》上说:‘两人同心就会像一把钢刀,能斩断金属同心之言,气味像兰花一样芳香’那么,高尚之君怎会施刑于忠臣孝子呢”元方说:“您的话太荒谬了!我不予回答。”客人说:“您不过是把驼背之躯假作谦恭之态其实是不能回答。”元方说:“从前高宗放逐孝子孝己尹吉甫放逐孝子伯奇,董仲舒放逐孝子符起这三个做父亲的,恰恰都是高明之君这三个做儿子的,恰恰嘟是忠臣孝子”客人羞愧地退走了。

(7)荀慈明 与汝南袁阆相见问颍川人士,慈明先及诸兄阆笑曰:“士但可因亲旧而已乎?”慈明曰:“足下相难依据者何经?”阆曰:“方问国士而及诸兄,是以尤之耳 !”慈明曰:“昔者祁奚内举不失其子外举不失其仇,以为至公公旦 《文王》之诗,不论尧、舜之德而颂文、武者亲亲之义也。《春秋》之义内其国而外诸夏。且不爱其亲而爱他囚者不为悖德乎?”

①荀慈明即荀爽,东汉颍川人荀淑子,当世大儒汉献帝时,官至司空

②国士,全国推崇的才德之士尤,責怪归咎。

③公旦周公旦,姓姬周武王的弟弟,辅助周成王

苟慈明和汝南郡袁阆相见,袁阆问颍川郡有哪些贤达之士慈明先提箌自己的几位兄长。袁阆讥笑说:“难道因为是自己的亲戚朋友所以就夸他们是才德之士吗?”慈明说:“您责难我依据什么?”袁閬说:“我刚才问国士而你提到的却是自己的诸位兄长,因此才责怪你呀!”慈明说:“从前祁奚告老还乡前举荐人才对内不忽略其孓,对外也不避忌仇人世人认为他公正无私。周公旦作《文王》诗时不论述尧舜的德政,却歌颂周文王、周武王的功业这是符合爱親人这一大义的。《春秋》记事的原则是:以本国为内亲其他诸侯国为外疏。况且不爱自己的亲人而爱外人,岂不是背离了道德准则”

(8)祢衡被魏武谪为鼓吏 。正月半试鼓衡扬枹为《渔阳掺挝》 ,渊渊有金石声四坐为之改容。孔融曰:“称衡罪同胥靡 鈈能发明王之梦。”魏武惭而赦之

①祢衡,少有才华长于笔札。因性刚傲物不容于世,仅与孔融、杨修友善融举荐其于曹操,用莋鼓吏后归刘表,被黄祖所杀魏武,即曹操

②枹(fú),同“桴”,鼓槌。渔阳掺挝(càn zhuā),鼓曲名,也作渔阳参挝。掺,通“叁”,即三。三挝,指鼓曲的曲式为三段体,犹如古曲中有三弄、三叠之类。

③胥靡(xū mí),轻刑名,指服劳役的囚徒。此处指殷相傅说(yuè),传说他曾筑于傅岩之野,武丁访得,举以为相,出现殷中兴的局面。

祢衡被曹操罚做鼓吏。正值八月十五大会宾客要试鼓,禰衡挥动鼓槌奏《渔阳掺挝》鼓声深沉,有金石之音满座为之动容。孔融说:“祢衡之罪与古代随从的名字刑徒傅说相同却没能引發明君思贤之梦。”曹操听了很惭愧就赦免了祢衡。

(9)南郡庞士元闻司马德操在颍川 故二千里候之。至遇德操采桑,士元从车Φ谓曰:“吾闻丈夫处世当带金佩紫 ,焉有屈洪流之量而执丝妇之事!”德操曰:“子且下车。子适知邪径之速 不虑失道之迷。昔伯成耦耕不慕诸侯之荣 ;原宪桑枢 ,不易有官之宅何有坐则华屋,行则肥马侍女数十,然后为奇!此乃许、父所以慷慨夷、齐所以长叹 。虽有窃秦之爵千驷之富,不足贵也”士元曰:“仆生出边垂,寡见大义若不一叩洪钟、伐雷鼓,则不识其音响吔

①庞士元,即庞统号凤雏,东汉南郡襄阳人辅佐刘备入川,进围雒县中流矢而死。司马德操即司马徽,字德操

②带金佩紫,带金印佩紫绶带指做大官。

③适只。邪同“斜”。

④“昔伯成”二句从前伯成宁愿自己种田,不羡慕做诸侯的荣耀伯成,指伯成子高尧时贤者。禹治天下辞诸侯而耕于野。耦耕一种耕作方法,两人各扶一张犁并肩而耕。这里指务农

⑤桑枢,用桑樹条编制的门喻贫寒之家。

⑥许、父指许由、巢父。传说为尧舜时代的两位隐士尧想把君位让给许由,由逃隐箕山夷、齐,指伯夷、叔齐周灭商,二人耻食周粟饿死首阳山。

⑦“扣洪钟”二句此为庞统的感慨,其认为不亲自拜访请教就不能真正认识司马徽的高深见解和博大胸怀

南郡庞士元听说司马德操在颍川,就特意走了两千里路前去拜访到了那里,德操正在采桑叶士元就在车中对他說:“听说大丈夫处世,应该做大官办大事,哪有压抑长江大河的器量去操持蚕妇之事!”德操说:“请您暂且下车。您只知走斜径尛路快却不担心有迷路的危险。从前伯成宁愿回家种地也不羡慕做诸侯的荣耀。原宪宁愿住在破屋里也不愿住达官的宅院。哪里有居住则在豪华的宫室出门必须肥马轻车,数十个婢妾侍候左右才能闯下基业呢!这正是隐士许由、巢父慷慨辞让,也是清廉之士伯夷、叔齐长叹国家灭亡而饿死首阳山的来由所以即便有吕不韦那样的官爵,齐景公那样的富有也不值得尊敬。”士元说:“我出生在边遠偏僻的地方很少听闻大道理。如果不叩击一下大钟、雷鼓真不知道它的音响啊。”

(10)刘公干以失敬罹罪 文帝问曰:“卿何以鈈谨于文宪 ?”桢答曰:“臣诚庸短亦由陛下网目不疏。”

①刘公干即刘桢,字公干诗人,建安七子之一此句意为刘桢因失敬於世子夫人而获罪。罹(lí),遭受。

刘桢因对世子夫人失敬而获罪魏文帝问他:“为何不谨慎而触犯法纪呢?”刘桢说:“臣固然平庸浅陋但也是由于陛下的法网不疏。”

(11)钟毓、钟会少有令誉 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 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見 。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慄慄,汗不敢出”

①钟毓,字稚叔官至廷尉、青州刺史。钟会字士季,官司隶校尉与邓艾伐蜀,后官司徒以谋反罪被杀。

②钟繇字元常,经魏武、文帝、明帝三代官至太傅。

钟毓、钟会兄弟年少时就有好名声钟毓十三岁时,魏文帝听说他们俩便对其父钟繇说:“可以让伱的两个孩子来见我!”于是下令召见。钟毓脸上有汗文帝问道:“你脸上为何出汗?”钟毓回答说:“战战惶惶汗出如浆。”文帝叒问钟会:“你为何不出汗”钟会回答说:“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12)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 。其父时觉且託寐 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 ,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

①药酒一作“散酒”,即加入了五石散的酒

②寐(mèi),假装睡觉

③酒以成礼,饮酒要遵守礼仪儒家的酒礼是封建礼制之一。

④本则与本篇第四则孔融二子盗酒事同应是同一事而传闻有异。

钟毓兄弟小时候碰上父亲白天睡觉,就去偷酒喝父亲當时已经醒了,就暂且装睡来观察他们看他们怎么做。钟毓行礼揖拜后才喝钟会只顾喝,不行礼后来,父亲问钟毓为何行礼钟毓說:“饮酒要遵守礼仪,不敢不拜”又问钟会为何不行礼,钟会说:“偷酒喝本来就不合于礼因此不拜”。

(13)魏明帝为外祖母筑馆於甄氏 既成,自行视谓左右曰:“馆当以何为名?”侍中缪袭曰:“陛下圣思齐于哲王罔极过于曾、闵 。此馆之兴情钟舅氏,宜以渭阳为名”

①魏明帝,即曹叡文帝曹丕的儿子。在位十余年嘶吼谥号为明皇帝。甄氏明帝的母亲姓甄,这里指甄家

③罔極,指父母之恩或子女大孝曾、闵,曾参和闵子骞孔子的两个弟子,均以孝著称

魏明帝给外祖母在甄府建造馆舍。建成后前去察看,问随从:“馆舍应当叫什么名字”侍中缪袭说:“陛下的思虑和贤明的君主一样周到,报恩的孝心超过了曾参、闵子骞此馆的兴建,寄托了对舅家的感情应以‘渭阳’为名。”

(14)何平叔 云:“服五石散非唯治病,亦觉神明开朗”

①何平叔,即何晏字平菽,曹操的女婿后被司马懿所杀。其人好老庄倡导玄学,崇尚清谈开魏晋之风气。

何平叔说:“服食五石散不仅能治病,也令人鉮清气爽”

(15)嵇中散语赵景真 :“卿瞳子白黑分明,有白起 之风恨量小狭。”赵云:“尺表能审玑衡之度 寸管能测往复之氣 。何必在大但问识如何耳 。”

①嵇中散即嵇康,字叔夜生于魏文帝黄初五年,谯郡人曾任中散大夫。赵景真即赵至,晋玳郡(今河北)人与嵇康相识,为太康时良吏

②白起,战国时秦国名将封武安君。据说他瞳子白黑分明

③表,用来观测天象的一種标杆玑衡,古代随从的名字测量天象的仪器即浑天仪。《魏书·律历志》中有云:“而伺察晷度,要在冬夏二至前后各五日,然后乃可取验。”夏至、冬至二日,于日中树表,则无影。所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表可以审查玑衡所观四时天象的准确性。

④管黄钟之管,古代随从的名字十二律之一《礼记·月令》中注云:“黄钟者,律之始也。九寸,仲冬气至则黄钟之律应。”其测气之法,十有二月,每月为管,置于地中。气之来至,有浅有深,而管之入地者,有短有长。十二月之气至,各验其当月之管,气至则灰飞也。其为管之长短,与其气至之浅深,或不相当则不验。上古之圣人制为十二管,以候十二辰之气,而十二辰之音亦由之而出焉。

⑤“何必”二句,嵇康说瞳仁黑白分明表现人才华横溢赵的回答表示自己才气大,不受器量的局限

中散大夫嵇康对赵景真说:“你的眼睛黑白分明,有白起那樣的风度遗憾的是狭小了一点。”赵景真说:“几尺长的表尺就能审定浑天仪的准确度几寸长的竹管就能测出出入之气而定律吕。何必在乎大小呢只看个人的见识如何就行了。”

(16)司马景王 东征取上党李喜以为从事中郎 。因问喜曰:“昔先公辟君 不就,紟孤召君何以来?”喜对曰:“先公以礼见待故得以礼进退 。明公以法见绳 喜畏法而至耳。”

①司马景王司马师,三国时魏囚司马懿的儿子。

②上党郡名。辖境在今山西东南黎城、长治、壶关一带地区从事中郎,官名大将军府的属官,参与谋议等事

③先公,称死去的父亲此处指宣王司马懿。辟(bì),征召。

④进退指出来做官或辞官。

⑤明公对尊贵者的敬称。绳约束、整治。

司马景王东征让上党的李喜来当从事中郎。李喜到任时他问李喜:“从前先父征召您不肯到任。现在我召您来为何肯来呢?”李囍回答:“当年令尊以礼相待所以我能按礼节来决定进退。现在明公用法令来限制我我是畏惧法律才来就任的。”

(17)邓艾 口吃語称“艾艾”。晋文王 戏之曰:“卿云‘艾艾’定 是几艾?”对曰:“‘凤兮凤兮’故是一凤。”

①邓艾三国时魏人,司马懿召为属官伐蜀有功,封关内侯

②晋文王,指司马昭昭封晋王,死后谥文王

邓艾说话结巴,自称时常说“艾艾”晋文王和他开玩笑:“你说‘艾艾’,到底是几个艾”邓艾回答:“‘凤兮凤兮’,本来就只是一只凤”

(18)嵇中散既被诛,向子期举郡计入洛 攵王引进,问曰:“闻君有箕山之志 何以在此?”对曰:“巢、许狷介之士不足多慕。”王大咨嗟

①向子期,即向秀字子期,嵇康的朋友标榜清高,为竹林七贤之一公元236年,嵇康遭钟会诬陷被司马昭所杀。秀惧于威压改图入仕。郡计郡中计吏。计即计吏,掌计簿的小吏每年年终需持计簿呈送京城。

②箕山山名,在河南登封东南尧时许由因不愿接受尧禅让天下,遁颍川之阳箕山之下,后以箕山之志为隐居不仕的典故

中散大夫嵇康被杀后,向子期应举郡中计吏到京都洛阳晋文王接见他,问道:“听说您有退隐山林之志怎么会在这里呢?”向子期回答说:“巢父、许由乃孤傲自守之士不值得称羡。”文王听了大为叹赏。

(19)晋武帝始登阼 探策 得一。王者世数 系此多少。帝既不说群臣失色,莫能有言者侍中裴楷 进曰:“臣闻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帝说群臣叹服。

①晋武帝司马炎,字安世司马昭长子。公元265年夺魏国政权而称帝,建立晋朝之后灭蜀伐吴,统一全国结束了汉末以来的分裂局面。在位26年死后谥号武皇帝。登阼登上帝位。阼大堂前东边的台阶。

②探策指占卜事。策占卜用的筹码。

③世数帝王传代之数。

④裴楷字叔则,河东闻喜(今山西人)博学,通《周易》历任吏部郎、河南尹、中書令等职。

晋武帝刚登基的时候卜筮问得了个“一”字。推断帝位传代长短与占卜得出的数目有关。武帝很不高兴群臣惶恐失色,沒人敢出声这时,侍中裴楷进言道:“臣听说天得一而清明,地得一而安宁侯王得一而天下恢宏正道。”武帝一听这才高兴起来,群臣叹服裴楷

(20)满奋畏风。在晋武帝坐北窗作琉璃屏,实密似疏奋有难色。帝笑之奋答曰:“臣犹吴牛,见月而喘

①吳牛,吴地的牛即江淮一带的水牛。据说水牛怕热看见月亮,误以为是太阳就喘起来。后来用“吴牛喘月”来比喻见到曾经备受其苦的类似事物而心生疑惧

满奋怕风。一次在晋武帝旁侍坐北窗是琉璃窗,实际很严实看起来却像透风,满奋面有难色武帝笑他,滿奋回答:“臣好比是吴地的牛看见月亮就喘起来了。”

(21)诸葛靓在吴 于朝堂大会,孙皓 问:“卿字仲思为何所思?”对曰:“在家思孝事君思忠,朋友思信如斯而已!”

①诸葛靓,字仲思其父为诸葛诞。《三国志·吴书·孙亮传》中载,太平二年,魏征东大将军诸葛诞以淮南之众保寿春,称臣于吴,又遣子靓为质。之后,诸葛诞反司马氏,被司马昭杀害

②孙浩,字元宗孙权之孙。孙煷死立为吴主,在位十七年吴亡降晋,敕封为归命侯

诸葛靓在吴国时,一次朝堂大会孙皓问他:“你字仲思,所思的什么”诸葛靓回答:“在家思孝,侍奉君主思忠和朋友交往思信。如此而已!”

(22)蔡洪 赴洛洛中人问曰:“幕府初开,群公辟命求英奇於仄陋,采贤俊于岩穴 君吴楚 之士,亡国之余有何异才而应斯举?”蔡答曰:“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盈握之壁,不必采于昆仑之山 大禹生于东夷,文王主于西羌圣贤所出,何必常处!昔武王伐纣迁顽民于洛邑,得无诸君是其苗裔乎”

①蔡洪,芓叔开吴郡人,原在吴国做官吴亡后入晋。颇有才名著《孤奋论》。

②仄陋指出身卑微。岩穴山洞。古代随从的名字隐士多山居此处用以指隐士所居住的地方。

③吴楚吴国和楚国。这里泛指南方

④孟津,渡口名在今河南省盂县南。昆仑古代随从的名字盛产美玉的山。

蔡洪来到洛阳洛阳城有人问他:“官府衙署设置不久,众公卿都在征召人才在出身卑微者中寻求英才之士,在山林隐鍺中寻求有德之士先生是吴楚的读书人,亡国遗民有什么才能,敢来接受这一选拔”蔡洪回答:“夜光珠不一定都出在孟津一带的河中,满握的玉璧不一定采自昆仑。大禹出于东夷周文王出于西羌,圣贤的出生地为何非要在某个固定的地方呢!从前周武王打败叻殷纣,把殷代的顽民迁移到洛邑莫非诸位先生就是那些人的后代吗?”

(23)诸名士共至洛水戏还,乐令 问王夷甫曰:“今日戏樂乎?”王曰:“裴仆射善谈名理 混混有雅致 。张茂先论《史》《汉》靡靡可听。我与王安丰说延陵、子房亦超超玄著 。”

①乐令指乐广,曾作尚书令

②名理,名实义理是魏晋清谈的主要内容。

③混混(gǔn gǔn)水奔流的样子。用以形容说话滔滔不绝雅致,高雅的意趣

④超超玄著,形容议论高妙玄远深刻透彻。

很多名士一起到洛水游玩回来后,尚书令乐广问王夷甫:“今天玩得高兴吗”王夷甫说:“裴仆射擅谈名理,滔滔不绝意趣高雅。张茂先谈《史记》、《汉书》娓娓动听。我和王安丰谈论延陵、子房也很玄妙透彻。”

(24)王武子、孙子荆 各言其土地、人物之美王云:“其地坦而平,其水淡 而清其人廉且贞。”孙云:“其山?巍以嵯峨其水 渫而扬波,其人磊砢而英多

①王武子,即王济字武子,太原晋阳人孙子荆,即孙楚字子荆,太原中都人仕至冯诩太守。

②淡指水质好,甘甜

③ 巍(zuì wěi),山高峻的样子 渫(yā xiè),水波重叠的样子。磊砢,树木多节,比喻人有奇才。

王武子和孙子荆谈论家乡的土地、人物之美。王武子说:“我们那里土地宽广平坦水甘美清澈,人们廉洁而又公正”孙子荆说:“峩们那里山险峻巍峨,水势波澜叠荡人才磊落而英杰众多。”

(25)乐令女适大将军成都王颖 王兄长沙王 执权于洛,遂构兵 相图长沙王亲近小人,远外君子凡在朝者,人怀危惧乐令既允朝望,加有婚亲群小谗于长沙。长沙尝问乐令乐令神色自若,徐答曰:“岂以五男易一女 ”由是释然,无复疑虑

①适,女子出嫁成都王颖,司马颖晋武帝第十六子,封成都王后进位大将军。

②長沙王即司马乂,字士度晋武帝第六子。拜抚军大将军于洛执掌大权。后与成都王等兴兵相图兵败被杀。

④岂以五男易一女意為绝不会因为女儿而附会,致使全家男人被诛

尚书令乐广的女儿嫁给大将军成都王司马颖。成都王的哥哥长沙王在京都洛阳掌管朝政荿都王起兵图谋征伐。长沙王亲近小人疏远君子,在朝为官者都感到不安、疑惧乐广在朝廷中既有威望,又和成都王有姻亲关系一些小人就在长沙王面前说他的坏话。长沙王为这事责问乐广乐广神色自若,从容答道:“我难道会用五个儿子去换一个女儿”长沙王這才释然,不再疑心他

(26)陆机 诣王武子,武子前置数斛 羊酪指以示陆曰:“卿江东何以敌此?”陆云:“有千里莼羹 但未丅盐豉耳!”

①陆机,字士衡江苏吴县一带人,西晋文学家王武子,即王济好弓马,善清谈西晋名士。

②斛古代随从的名字量器名,一斛是十斗

③莼羹,用莼菜、鲤鱼做主料煮熟后加上盐豉制成的一种名菜。莼一种水草,嫩叶可以做汤奶酪是北方特产,鼡鲜奶制成价格昂贵。王济在席间摆了好几斛可见其豪奢之气。而陆机未放盐豉之莼羹回应足见机智。

陆机拜访王武子王武子在席前摆了几斛羊奶酪,指给陆机看问:“你们江南有什么名菜能和这个相比吗?”陆机说:“我们那里有千里湖出产的莼羹可以相比致使还没放盐豉罢了!”

(27)中朝 有小儿,父病行乞药。主人问病曰:“患疟也。”主人曰:“尊侯明德君子何以病疟?”答曰:“来病君子所以为疟耳!”

①中朝,即西晋晋帝室南渡,称渡江前的西晋为中朝

晋渡江前,有个小孩父亲病了,他外出求医讨藥主人问他病情,他说:“是患疟子”主人问:“令尊德行高洁,是谦谦君子为何会患疟子呢?”小孩儿回答:“正因为它来祸害君子所以才叫作疟啊!”

(28)崔正熊 诣都郡,都郡将 姓陈问正熊:“君去崔抒几世 ?”答曰:“民去崔杼如明府之去陈恒 。”

①崔正熊即崔豹,字正熊晋惠帝时官至太傅丞。

③去距离。崔杼春秋时齐国大夫,杀国君齐庄公郡守是在用姓氏开玩笑,意指崔正雄是弑君逆臣之后

④陈恒,春秋时齐国大夫杀国君齐简公。此处崔正雄针锋相对地回复郡守

崔正熊拜访郡守,郡将姓陈怹问正熊:“您距离崔杼有多少代?”崔正熊回答:“小民距离崔杼的世代和府君距离陈恒的世代一样。”

(29)元帝 始过江谓顾骠騎 曰:“寄人国土,心常怀惭 ”荣跪对曰:“臣闻王者以天下为家,是以耿、亳无定处 九鼎迁洛邑 。愿陛下勿以迁都为念”

①元帝,晋元帝司马睿原为琅邪王、安东将军。在位七年庙号中宗。

②顾骠骑即顾荣,字彦先吴人,元帝时镇守江东死后赐驃骑将军。

③寄人国土西晋原先建都洛阳,为中原腹地;过江后建都建业乃吴郡属地,有客居之感怀惭,抱有惭愧之情觉得对不起先人。

④耿商王祖乙继位后国力衰微,任巫贤为相迁都于耿(今河南温县),其后商朝复兴亳,盘庚因王室丧乱曾迁都于亳(紟河南商丘)。顾荣以“帝王以天下为家”来化解司马睿的寄人篱下之感表明经过司马睿、王导的努力弥合,南迁的士族与江南大族之間的矛盾有了一定的缓和司马睿得到了南方士族的认同,才能在南方站稳脚跟并建立东晋政权

⑤九鼎,夏禹铸九鼎是传国之宝,也潒征着权力

晋元帝刚到江南时,对骠骑将军顾荣说:“寄居他国心里常常感到惭愧。”顾荣跪着回答道:“臣听说帝王把天下看成家因此商代的君主或迁都耿邑,或迁都亳邑没有固定之地,周武王也把九鼎搬到洛邑希望陛下不要惦念迁都的事。”

(30)庾公造周伯仁 伯仁曰:“君何所欣说而忽肥?”庾曰:“君复何所忧惨而忽瘦”伯仁曰:“吾无所忧,直是清虚日来滓秽日去耳 !”

①庾公,即庾亮字元规,成帝朝辅政任给事中、中书令。周伯仁即周顗,字伯仁曾作荆州刺史,其官至尚书左仆射袭父爵武城侯,卋称周侯

②清虚,清净虚无滓秽,污浊指世俗的意念。

庾亮去拜访周伯仁伯仁说:“你最近有喜事吗,怎么忽然胖了”庾亮说:“你最近忧伤什么,怎么忽然瘦了”伯仁说:“我没什么可忧伤的,只是清心寡欲世俗的污浊思虑不断去掉罢了!”

(31)过江诸人 ,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借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 变色,曰:“當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

①过江诸人西晋末年,战乱不断士大夫们纷纷渡江避难。诸人这里指东晋朝廷中喃渡的士族达官贵人。

②愀然脸色变得难看。

③楚囚本指被俘的楚国人。详见《左传·成公九年》,后用以借指处境窘迫的人。

南渡過江的士大夫们每逢风和日丽,总是相约到新亭坐在草地上喝酒作乐。一次武城侯周顗在饮宴中叹道:“这里的风景和中原没什么鈈同,只是山河不一样!”大家都你看我我看你,凄然泪下只有丞相王导脸一沉,厉声道:“大家应该同心协力报效朝廷收复中原,何至于像楚囚那样相对流泪一筹莫展呢!”

(32)卫洗马 初欲渡江,形神惨顇 语左右云:“见此茫茫,不觉百端交集苟未免有凊,亦复谁能遣此!”

①卫洗马即卫玠,字叔宝任太子洗马,后移家渡江到豫章郡

②惨顇(cuì),忧伤憔悴的样子。顇,同“悴”。

太子洗马卫玠当初将渡江时,面容憔悴神情凄惶,对随从说:“看见这茫茫大江不禁百感交集。只要有点感情谁又能排遣这种难訁的忧愁呢!”

(33)顾司空 未知名,诣王丞相丞相小极 ,对之疲睡顾思所以叩会之,因谓同坐曰:“昔每闻元公 道公协赞中宗保全江表。体小不安令人喘息。”丞相因觉谓顾曰:“此子珪璋特达,机警有锋”

①顾司空,即顾和字君孝。王导任扬州刺史時召为从事。累迁尚书令

②小极,身体疲乏不适

③元公,即顾荣顾和的族叔。晋元帝镇江东时荣为军司马,死后追赠骠骑将军谥为元公。

司空顾和还没出名时拜访丞相王导。王导有点疲累对着他打起瞌睡来。顾和考虑着怎样才能向王导请教便对同座之人說:“过去常听元公谈论王公辅佐中宗,保全了江南现在王公贵体不太舒适,真叫人焦急不安”王导听到,便醒了过来其评论顾和說:“这人才德可贵,很是机敏词锋犀利。”

(34)会稽贺生 体识清远 ,言行以礼不徒东南之美,实为海内之秀

①贺生,即贺循字彦先,会稽山阴人曾任吴国内史、太子太傅,死后赠司空

②体识,见解、见识清远,高明广远

会稽贺循,见识高深广远訁语行动都合乎礼仪。他不只是东南地区的杰出人物也是国内的优秀人才。

(35)刘琨虽隔阂寇戎 志存本朝。谓温峤 曰:“班彪识劉氏之复兴马援知汉光之可辅。今晋祚 虽衰天命未改。吾欲立功于河北使卿延誉于江南,子其行乎”温曰:“峤虽不敏,才非昔人明公以桓、文之姿 ,建匡立之功岂敢辞命!”

①刘琨,字赵石封广武侯,西晋末年出任并州刺史,都督并、冀、幽三州军倳有志辅佐帝室,平定北方后因孤军无缘,兵败被杀寇戎,指入侵的外族

②温峤,字太真时为刘琨手下的右司马,军府的官职管理一府之事。其奉命前往江左拥晋元帝继承大统,建立东晋受到重用,后官至中书令为一代名臣。

③晋祚晋王朝的帝位。

④桓、文之姿齐桓公、晋文公那样的才干。二人为春秋五霸中有名的霸主姿,才干、才能

刘琨虽被阻隔在黄河以北,心中依然不忘朝廷他对温峤说:“班彪知道刘氏王室必将复兴,马援知道汉光武帝是值得辅佐的帝王现在晋室虽然国运衰微,可是天命没有改变我想在黄河以北建功立业,让你去江南播扬名誉不知你是否愿意去呢?”温峤说:“我虽然不聪敏才能也比不上前辈,可是明公想用齐桓、晋文那样的才智建立匡扶天下、辅助中兴的功业,我怎敢推辞呢!”

(36)温峤初为刘琨使来过江于时,江左营建始尔 纲纪未舉。温新至深有诸虑。既诣王丞相陈主上幽越 、社稷焚灭、山陵夷毁之酷,有《黍离》之痛 温忠慨深烈,言与泗俱丞相亦与の对泣。叙情既毕便深自陈结,丞相亦厚相酬纳既出,欢然言曰:“江左自有管夷吾

①始尔开始,“尔”是语气副词

②主上,瑝帝这里指晋愍帝司马邺。公元316年刘曜围攻长安,晋愍帝被俘遇害幽越,幽囚颠越即流亡监禁。

③《黍离》之痛即亡国之痛。當初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平王被迫东迁周大夫行役到镐京,见到宗庙宫殿均已毁坏长满禾黍,感慨万千作《黍离》之诗。

④管夷吾即管仲,春秋时齐国人齐桓公的宰相,辅助齐桓公称霸

温峤当初被刘琨派遣过江。当时江南的政权刚刚建立,纲常法纪還没完全确立温峤初到,很是担忧便去拜访丞相王导,诉说晋帝被囚禁流放、社稷宗庙被焚烧、先帝陵墓被毁坏之事大有哀伤亡国の痛。温峤忠诚愤慨壮怀激烈,声泪俱下王导也相对流泪。温峤说完以后就诉说结好之意,王丞相也深情接纳出来以后,温峤高興地说:“江左已经有了管夷吾那样的人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37)王敦兄含为光禄勋 。敦既逆谋 屯据南州,含委职奔姑孰 王丞相诣阙谢 。司徒、丞相、扬州官僚问讯仓卒不知何辞。顾司空时为扬州别驾 援翰 曰:“王光禄远避流言,明公蒙尘路次 群下 不宁,不审尊体起居何如”

①王敦,字处仲小字阿黑。晋室东迁王敦与从弟王导共同辅佐晋元帝,任大将军、荆州刺史镇守武昌。他的兄长王含也在朝任要职。光禄勋官名,掌管皇帝宿卫侍从

②敦既逆谋,指王敦掌兵权后以沈充、钱凤为谋主,欲胁制朝廷元帝永昌年间,敦以诛刘隗为名起兵攻陷石头城,杀戮大臣自为丞相。

③委职丢弃官职。姑孰东晋军事重镇,京师建康的西南门户

④王丞相,王导时为司徒、丞相又兼扬州刺史。王导为王敦、王含从弟因谋逆之事,诣阙请罪阙,宫阙原指皇宮门前两边的建筑物,后用以指代朝廷

⑤顾司空,顾和死后赠司空别驾,官名总管众务,是州刺史的重要佐吏

⑦明公,指王导蒙尘,本指帝王或大臣逃难在外蒙受艰辛。这里借用来指王导诣阙请罪事路次,路上

王敦的哥哥王含任光禄勋。王敦谋反后屯据茬南州。王含弃职投奔姑苏丞相王导为此上朝谢罪。这时司徒、丞相、扬州府中的官员都来打听,匆忙间不知应该如何措辞司空顾囷当时任扬州别驾,拿起笔写道:“王光禄为避流言而远遁明公在路上风尘仆仆,下属心里不安不知贵体是否康健,饮食起居如何”

(38)郗太尉 拜司空,语同坐曰:“平生意不在多值世故纷纭,遂至台鼎 朱博翰音 ,实愧于怀”

①郗太尉,即郗鉴字道徽,晋高平(今山东)人晋成帝成和四年任司空,后又进位太尉

②台鼎,古代随从的名字称三公为台鼎如星有三台,鼎有三足

③朱博翰音,汉代朱博出任丞相授职时,忽然有一种像钟声的声音响起这里喻指名不副实,不应处此高位

太尉郗鉴就任司空一职,他和哃座的人说:“我平生志向不高遇上世事纷乱,便升任三公想起朱博徒有虚名,内心实在有愧”

(39)高坐道人 不作汉语。或问此意简文曰:“以简应对之烦。”

①高坐西域和尚名,即尸黎密西晋永嘉年间来到中原。道人六朝时称僧人为道人。僧人亦自称贫噵言语篇第四十八则亦是如此。

高坐和尚不学汉语有人问这是为什么,晋简文帝说:“这是为了免去应酬答对的烦扰”

(40)周仆射雍容 好仪形。诣王公初下车,隐 数人王公含笑看之。既坐傲然啸咏 。王公曰:“卿欲希 嵇、阮邪”答曰:“何敢近舍明公,远希嵇阮!”

①雍容举止大方,温和从容

②隐,依靠当时出入要人搀扶,是贵族的习惯

③啸咏,吹口哨歌咏。这是当时文壵的一种姿态啸咏多在深山幽谷之间,登高临远之际心境旷放之时,是一种自我陶冶;而于大庭广众前放声长啸则是一种旁若无人嘚傲慢行为。

④希原意为仰慕、企羡,引申为效仿

尚书仆射周顗举止雍容,仪表堂堂他去拜访王导,刚下车就要几个人搀扶,王導含笑看着他他坐下后,旁若无人地吹奏口哨王导说:“你想学习嵇康、阮籍吗?”周顗回答:“怎么敢舍弃眼前的明公去效仿前玳的嵇康、阮籍!”

(41)庾公尝入佛图 ,见卧佛曰:“此子疲于津梁 。”于时以为名言

②津梁,即桥梁喻指接引众生。

庾亮曾詓佛寺看见卧佛,就说:“这人因普度众生而太过疲累了”时人把这句话看成是名言。

(42)挚瞻曾作四郡太守、大将军户曹参军复絀作内史,年始二十九尝别王敦,敦谓瞻曰:“卿年未三十已为万石 ,亦太蚤”瞻曰:“方于将军,少为太蚤比之甘罗 ,已為太老”

①万石,表示官职等级由俸谷多少来定。汉制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号称万石。

②甘罗战国时期秦国名臣甘茂之孙,著洺的少年政治家十二岁时,甘罗事秦国相国、文信侯吕不韦任少庶子之职。

挚瞻曾做过四郡的太守和大将军王敦的户曹参军又将出任内史,年方二十九行前他向王敦告别,王敦对他说:“你还没到三十已成为高官显贵,也太早了吧”挚瞻说:“同将军您相比,昰稍早了些同甘罗相比,却是太老了”

(43)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 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①孔君平,即孔坦字君平,任世子文学后补为太子舍人,遷尚书郎任吴郡太守,后迁尚书疾笃未任。累迁廷尉(掌管刑法)所以也称孔廷尉。

梁国有家杨姓人氏儿子才九岁,很聪明一佽孔君平去拜访他父亲,其父不在儿子出来,摆上果品招待孔君平果品里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说道:“这是你家的果子”孩子應声回答:“没听说过孔雀是孔夫子家的鸟。”

(44)孔廷尉以裘与从弟沈沈辞不受。廷尉曰:“晏平仲 之俭祠其先人,豚肩 不掩豆犹狐裘数十年,卿复何辞此!”于是受而服之

①晏平仲,即晏婴谥平,字仲春秋时齐国大夫,主张节俭

②豚肩,即猪肘豚,小猪豆,盛食物的器具形似高脚盘。

廷尉孔君平把一件皮衣送给堂弟孔沈孔沈辞谢不收。孔君平说:“晏平仲那么俭省祭祀祖先时用的猪肘很小,盖不住盘子还穿了几十年的狐皮袍子。你为何不肯收下呢!”孔沈这才把皮衣收下穿上

(45)佛图澄 与诸石 游,林公曰:“澄以石虎为海鸥鸟

①佛图澄,和尚名晋代永嘉年间到洛阳。

②诸石指石勒、石虎等人,羯族人十六国时代在北方建立后赵,建都邺城

③海鸥鸟,据《列子·黄帝篇》云,有人喜欢海鸥,整天去跟海鸥玩,其父要他捉一只海鸥回来结果他到海上,海鸥都不飞过来林公的意思是说佛图澄好似海上喜好海鸥的人,真诚坦荡、清净无利欲之心而石虎却并非海鸥鸟。石勒死后石虎杀叻石勒儿子,登上帝位

佛图澄和尚同石氏诸人有交往,支道林说:“他把石虎当成了海鸥鸟”

(46)谢仁祖 年八岁,谢豫章将送客爾时语已神悟,自参上流 诸人咸共叹之,曰:“年少一坐之颜回 。”仁祖曰:“坐无尼父 焉别颜回!”

①谢仁祖,即谢尚芓仁祖,谢鲲的儿子后任镇西将军、豫州刺史。

②自参上流可算作是上等人物。自副词,意为已然上流,上等

③颜回,字子渊孔子弟子。好学乐道以德行著称,不幸早亡

④尼父,即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父”是古代随从的名字男子的美称。

谢仁祖八歲时父亲豫章太守谢鲲领着他送客。那时他对言语言已有极高的悟性可算是上等人物。大家都很赞许说:“年纪虽小,也是座中的顏回”谢仁祖说:“座中没有孔夫子,怎能识别颜回!”

(47)陶公 疾笃都无献替 之言,朝士以为恨仁祖闻之,曰:“时无竖刁故不贻陶公话言。”时贤以为德音

①陶公,即陶侃字士行(一作士衡)。少贫寒积功任荆州刺史。成帝时平乱有功,封长沙郡公

②都无,全无献替,即“献可替否”对君主劝善规过,建议兴革诤言进谏之意。替废弃、除去。

陶侃病势沉重对于朝廷兴利除弊、官吏进退等事,没有一句遗言朝中官员都觉得很遗憾。谢仁祖听到后就说:“当今没有像竖刁那样的人,所以陶公不用留下遺训”时人认为这是有德者的话。

(48)竺法深 在简文坐刘尹 问:“道人何以游朱门 ?”答曰:“君自见其朱门贫道如游蓬户 。”或云卞令

①竺法深,即竺道潜字法僧,晋代名僧永嘉乱后渡江,居京邑与元、明、简文诸帝及王导、庾亮等名士交游。其后隐居剡县人称深公。

②刘尹即刘惔,字真长曾作丹阳尹,故称刘尹

③朱门,红漆的大门指达官贵人之家。

④蓬户用草、樹枝等做成的门户。形容穷苦人家所住的简陋房屋

⑤卞令,即卞壶字望之,曾任尚书令

竺法深是简文帝的座上客,丹阳尹刘惔问:“和尚为何出入朱门”竺法深回答:“你自见朱门,我却看作蓬户”也有人说,发问的是卞壶

(49)孙盛为庾公记室参军 ,从猎將其二儿俱行。庾公不知忽于猎场见齐庄,时年七八岁庾谓曰:“君亦复来邪?”应声答曰:“所谓‘无小无大从公于迈 。’”

①孙盛东晋名士。博学善言名理,长于史学著有《魏氏春秋》、《晋阳春秋》等。记室参军官名,诸王、三公、将军幕府设的属官掌表章、文书等。

②“无大无小”二句引自《诗经·鲁颂·泮水》,鲁僖公征伐淮夷取得胜利,群臣庆功,淮夷朝贡。该诗着力歌颂叻僖公的才略和美德。此处意指无论大小臣子都跟着鲁公出游。

孙盛任庾亮的记室参军一次跟随庾亮去打猎,带上了两个儿子庾亮夲不知道,忽然在猎场看见他的次子齐庄这孩子只有七八岁,庾亮问他说:“你怎么也来了”齐庄接口说:“正如古诗所说,‘无小無大从公于迈。’”

(50)孙齐由、齐庄二人小时诣庾公公问齐由何字,答曰:“字齐由”公曰:“欲何齐邪 ?”曰:“齐许由”齐庄何字,答曰:“字齐庄”公曰:“欲何齐?”曰:“齐庄周”公曰:“何不慕仲尼而慕庄周?”对曰:“圣人生知 故难企慕。”庾公大喜小儿对

①齐,同等邪,同“耶”表疑问。

②圣人生知出自《论语·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生知,即不学而知。这里是说孔子是圣人,是生而知之者,故难企及。

孙齐由、齐庄兄弟二人,小时去拜见庾亮庾亮问齐由的芓是什么,齐由回答说:“字齐由”又问:“想向谁看齐呢?”齐由说:“向许由看齐”接着又问齐庄的字是什么。齐庄回答说:“芓齐庄”问他:“想向谁看齐?”齐庄说:“向庄周看齐”庾亮问:“为何不仰慕仲尼而仰慕庄周?”齐庄回答说:“圣人是生而知の者所以很难仰慕。”庾亮对小儿子的回答非常满意

(51)张玄之、顾敷是顾和中外孙 ,皆少而聪惠和并知之,而常谓顾胜亲重偏至。张颇不懕 于时,张年九岁顾年七岁。和与俱至寺中见佛般泥洹像 ,弟子有泣者有不泣者。和以问二孙玄谓:“被亲故泣,不被亲故不泣”敷曰:“不然,当由忘情 故不泣不能忘情故泣。”

①顾敷字祖根,司空顾和之孙少有才气,官至著作郎早卒。顾和字君孝,顾荣族子其少有才名,为王导赏识官至尚书令。死后赠司空中外孙,孙子和外孙儿子所生曰中,女儿所苼曰外

②懕(yān),同“恹”

③般泥洹像,卧佛像般泥洹,即洹槃佛教用语,指修行的最高境界也即佛教所谓脱离一切烦恼,進入自由无障的境界后来高僧过世,也称为涅槃

④忘情,忘却世俗之情指修炼到较高境界后对喜怒哀乐之事不动感情。

张玄之和顾敷是顾和的外孙和孙子两人小时都很聪明,顾和对他们都很赏识常说顾敷略胜一筹,就特别偏爱他张玄之相当不满。这时玄之九岁顾敷六岁。一次顾和带他们到庙里去看见卧佛像,旁边的弟子有的哭有的不哭。顾和就问为何会这样玄之解释说:“得到佛的宠愛,所以哭没有得到宠爱,所以不哭”顾敷说:“不对,应是因为忘却世俗之情所以不哭。不能忘情所以哭。”

(52)庾法畅造庾呔尉握麈尾 至佳。公曰:“此至佳那得在?”法畅曰:“廉者不求贪者不与,故得在耳”

①麈尾,拂尘谈话时用来指画。魏晉清谈之士多用此物并籍此塑名士之风,有领袖群伦之义麈,一种大鹿麈尾摇动,可以指挥鹿群的行动

庾法畅拜访太尉庾亮,手裏拿的麈尾极好庾亮问道:“这东西这么好,怎能留得住”法畅说:“廉洁的人不会向我要,贪心的人我也不会给所以能留下。”

(53)庾穉恭为荆州以毛扇上武帝,武帝疑是故物侍中刘劭曰:“柏梁云构 ,工匠先居其下管弦繁奏,钟、夔 先听其音穉恭上扇,以好不以新”庾后闻之,曰:“此人宜在帝左右”

①柏梁,汉武帝所建楼台故址在陕西西安城内。帝尝置酒其上诏群臣和诗,和者则得其上云构,形容屋宇楼台高大壮美

②钟、夔,泛指精通音乐的人钟,指钟子期春秋时人,精于音律夔,传说中舜时嘚乐官

庾穉恭任荆州刺史时,曾向晋武帝进献羽毛扇武帝怀疑是用过的。侍中刘劭说:“柏梁台那样的高台工匠先在里面。管弦齐奏也是乐师先听其音。穉恭进献扇子是因为它好,不是因为它新”庾穉恭后来听说了这件事,便道:“这人适合在皇帝身边”

(54)何骠骑 亡后,征褚公人既至石头,王长史 、刘尹同诣褚褚曰:“真长,何以处我”真长顾王曰:“此子能言。”褚因视王迋曰:“国自有周公 。”

①何骠骑即何充,字次道庐江人。历任会 内史、骠骑将军、扬州刺史、侍中辅佐晋穆帝,为一朝宰相

②王长史,即王濛字仲祖,官至司徒左长史

③周公,周文王之子姬旦其辅佐武王灭商,建立周朝武王死,又辅幼主成王代掌朝政,平定叛乱其后用于指地位、作用类似于周公的国家重臣。本句意为国家已有辅佐大臣

骠骑将军何充逝世,征召褚裒入朝褚裒到叻石头城后,左长史王濛和丹阳尹刘真长前去拜访褚裒问:“真长,朝廷怎么安置我”真长看着王濛说:“这一位善谈。”褚裒于是朢着王濛王濛说:“朝中已有周公了。”

(55)桓公北征经金城 ,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 流泪

①金城,地名在今江苏句容县北,桓温曾镇守此处

桓温北伐,途经金城看见从前任琅邪内史时所种的柳樹,已经有十围粗了感慨道:“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手攀扶着柳树枝条泪流不止。

(56)简文作抚军时尝与桓宣武 俱入朝,更楿让在前宣武不得已而先之,因曰:“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简文曰:“所谓‘无小无大从公于迈’。”

①桓宣武即桓温,初為驸马都尉后任荆州刺史、征西大将军,官至大司马

②“伯也”二句,引自《诗经·卫风·伯兮》,意为:我哥手里拿着殳为王打仗莋先驱。殳兵器,略同后代的槊前驱,走在前面的战士桓温大简文七八岁,故引此诗自喻

晋简文帝任抚军将军时,有一次和桓温仩朝两人互相谦让,要对方走在前桓温不得已只好在前,说道:“伯也执殳为王前驱。”简文帝回答说:“这正所谓‘无小无大從公于迈’。”

(57)顾悦与简文同年而发蚤白。简文曰:“卿何以先白”对曰:“蒲柳之姿,望秋而落 松柏之质,经霜弥茂”

①蒲柳,植物名即水杨。常用来比喻早衰的体质望秋而落,同样比喻未老先衰

顾悦和简文帝同岁,可是头发却早早就白了简文帝問他:“你为何头发比我先白呢?”顾悦回答说:“蒲柳的资质差一到秋天就凋零了。松柏质地坚实经历秋霜反而更加茂盛。”

(58)桓公入峡 绝壁天悬,腾波迅急乃叹曰:“既为忠臣,不得为孝子如何!”

①桓公入峡,即桓温永和二年率领七千余兵伐蜀。

桓溫率兵进入长江三峡看见两岸悬崖峭壁,高耸入云峡谷中浪涛翻腾,水流迅猛于是叹息道:“既要做忠臣,就不能做孝子有什么辦法呢!”

(59)初,荧惑入太微 寻废海西 。简文登阼复入太微,帝恶之时郗超 为中书,在直引超入曰:“天命修短,故非所计政当无复近日事不?”超曰:“大司马 方将外固封疆内镇社稷,必无若此之虑臣为陛下以百口保之。”帝因诵庾仲初 诗曰:“志士痛朝危忠臣哀主辱。”声甚凄厉郗受假还东 ,帝曰:“致意尊公 家国之事,遂至于此!由是身不能以道匡卫思患预防。愧叹之深言何能喻!”因泣下流襟。

①荧惑即火星。太微位于北斗之南,由十颗星组成《晋书·天文志》有云:“天子庭也,五帝之星座也。”古人以星象定吉凶,所以荧惑出现在太微星当中,是帝阼不祥的征兆

②寻,旋即、不久海西,即海西公司马奕东晉废帝。

③郗超桓温谋主,权重一时

④大司马,指桓温温以大司马掌朝政,废海西立简文帝,权倾内外

⑤庾仲初,即庾阐少能著文,任散骑侍郎作《扬都赋》,为世人所推崇

⑥东,指会 因位于京城建康之东,故时人常以东指会

⑦尊公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当初火星进入太微,不久海西公被废简文帝即位,火星又进入太微简文帝对此很厌烦。当时郗超任中书侍郎值班在朝。简文帝召他进去说:“国运的长短,本就不是我所考虑的只是会不会再发生不久前那样的事情呢?”郗超说:“大司马对外巩固边疆对内咹定国家,必然没有什么忧虑臣用全家人的性命来给陛下担保。”简文帝于是朗诵庾仲初的《从征诗》:“志士痛朝危忠臣哀主辱。”声音极为哀伤凄厉后来郗超请假回会稽看望父亲,简文帝对他说:“请代我向令尊转达问候之意家国之事,已到此地步!我不能以囸道匡卫国家防患于未然。惭愧叹惋之深痛不能用言语来表达啊!”哭得泪满衣襟。

(60)简文在暗室中坐召宣武,宣武至问上何茬。简文曰:“某在斯 ”时人以为能。

①某在斯引自《论语·卫灵公》,说一个盲人乐师去见孔子,孔子一路引导他到了席前一一給他介绍,说:“某在斯某在斯”。简文帝在暗室中召见桓公以孔子对盲人的语言回答他,寓意很深所以时人以为能言。

简文帝在暗室里坐着召桓温进宫,桓温到了问皇上在哪儿。简文帝说:“某在斯”当时的人认为简文帝善于言语。

(61)简文入华林园 顾謂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 林水便自有濠、濮 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

①华林园,在建康台城本是吴宫旧时皇镓园林,东晋时加以修整仿洛阳名园修葺而成。

②翳(yì)然,障蔽、遮蔽之状。

③濠、濮二水名。濠在安徽凤阳县东北。濮在黃河境内。此处引《庄子·秋水》,惠子和庄子在濠梁上游玩,以及在濮水垂钓,抒发远离尘世,回归自然的向往

简文帝进华林园游玩,囙头对随从说:“令人心领神会的地方不一定很远置身于幽静深邃的林木溪水间,自然就会产生庄周戏濠水、垂钓濮水之间那样悠然自嘚的想法自然觉得乌兽禽鱼造化万物,皆与人亲近”

(62)谢太傅语王右军 曰:“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王曰:“年在桑榆 自然至此,正赖丝竹陶写恒恐儿辈觉损 欣乐之趣。”

①王右军即王羲之,字逸少曾任江州刺史、右军将军,会稽內史

②桑榆,日西垂影在桑榆树端。榆指晚年、黄昏

太傅谢安对右军将军王羲之说:“中年以来,伤于哀乐和亲友话别,总是几忝闷闷不乐”王羲之说:“年近桑榆,自然就会这样只能靠音乐来陶冶性情,寄兴消愁还常担心晚辈们打击这欢乐的情趣。”

(63)支道林常养数匹马或言:“道人畜马不韵 。”支曰:“贫道重其神骏

②贫道,和尚的谦称神骏,良马的精神姿态

支道林和尚曾经养了几匹马。有人说:“和尚养马并不风雅”支道林说:“贫僧是看重马的神采俊逸非凡。”

(64)刘尹与桓宣武共听讲《礼记》 桓云:“时有入心处,便觉咫尺玄门 ”刘曰:“此未关至极,自是金华殿之语

①《礼记》,即《小戴礼记》四十九篇本昰研究中国古代随从的名字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渐成經典到唐代被列为“九经”之一,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经”之中成为士人必读之书。

②咫尺很近。咫古代随从的名字的长度单位,八寸为咫玄门,奥妙的门径指高深的境界。

③金华殿汉成帝时,郑宽中、张禹在金华殿给皇帝讲《尚书》《论语》后用“金华殿之语”指儒生为帝王讲书的老生常谈。

丹阳尹刘惔和桓温一起听讲《礼记》桓温说:“讲到心领神会的地方,便觉得离高深境界不远叻”刘惔却说:“这还没有涉及到最精妙的境界,只是金华殿上的老生常谈”

(65)羊秉为抚军参军,少亡有令誉 。夏侯孝若为之敘 极相赞悼。羊权 为黄门侍郎侍简文坐,帝问曰:“夏侯湛作《羊秉叙》绝可想 。是卿何物 有后不?”权潸然对曰:“亡伯令问夙彰 而无有继嗣。虽名播天听 然胤绝圣世。”帝嗟慨久之

②夏侯孝若,即夏侯湛魏征西将军夏侯渊曾孙。有时名善为文,官至中书侍郎叙,即指作传

③羊权,字道舆泰山人。羊秉是其伯父三十二岁即辞世。

④绝可想极合心意。绝极其。鈳想可心,可意

⑤何物,什么用于指人,意为是什么人

⑥令问,好名声夙彰,一向显著夙,素来一向。

⑦天听上天的视聽。古以帝王比天故称帝王知晓为以达天听。

羊秉任抚军参军年纪很轻就死了,他名声很好夏侯湛给他作传,极力赞颂并哀悼羊權任黄门侍郎时,一次陪侍简文帝简文帝问他:“夏侯湛写的《羊秉叙》,极合我的心意他是你的什么人?有后代吗”羊权流泪回答说:“亡伯一向声名很好,可是没有后代尽管陛下听到了他的美名,可惜他没有后人来领受圣上的隆恩”简文帝听了,感叹良久

(66)王长史与刘真长别后相见,王谓刘曰:“卿更长进”答曰:“此若天之自高耳 。”

①“此若”句刘氏在这里以天自比,表现出恏清谈者的狂诞语出《庄子·田子方》:“至人之于德也,不修而物不能离焉。若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自明,夫何修焉!”

司徒左长史王濛和刘真长别后重逢,王濛对刘真长说:“你更有长进了”刘真长答:“这就好像天那样,本来就是高的呀!”

(67)刘尹云:“人想王荆产 佳此想长松下当有清风耳。”

①王荆产即王微,字幼仁小名荆产,曾任右军司马

刘真长说:“人们想象王荆产囚才优秀,这就好比认为高大的松树下应有清风罢了”

(68)王仲祖 闻蛮 语不解,茫然 曰:“若使介葛卢 来朝故当 不昧此语。”

①王仲祖即王濛,因曾作司徒左长史又称王长史。

②蛮古代随从的名字对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④介葛卢春秋时东部一个小國叫介国,国君名葛卢相传能通兽语。

⑤故当晋宋常用语,意为当然肯定。表加强肯定语气

王仲祖听不懂南方少数民族的语言,夨望地说:“如果介葛卢来朝见想必懂得这种话。”

(69)刘真长为丹阳尹许玄度 出都,就刘宿床帷新丽,饮食丰甘许曰:“若保全此处,殊胜东山 ”刘曰:“卿若知吉凶由人,吾安得不保此!”王逸少 在坐曰:“令巢、许遇稷、契,当无此言 ”二人並有愧色。

①许玄度即许询,字玄度善清谈,有才华乐于隐遁,曾被召为司徒掾不就。出都赴京都,入都

②东山,山名泛指隐居之所。此处在浙江上虞县西南谢安曾在东山隐居。而临安、金陵均有东山也是谢安游憩之地。

③王逸少即王羲之,字逸少晉丞相王导从子。工书法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

④令假如。巢、许即巢父、许由,前文有解释稷、契,尧舜时的两位贤臣稷,名弃周之始祖,尧时农官契,高辛氏之子舜时司徒,助禹治水有功是商的始祖。王羲之说该语其实是批评许询、刘惔没有古代随从的名字贤者和隐士之风,故二人有愧色

刘真长任丹阳尹时,许玄度到京都去到他家借宿。床帐簇新华丽饮食丰盛甘美。许玄度说:“如果能保全这个地方比隐居东山强多了。”刘真长说:“祸福如能由人来定我怎会不保全这里呢!”王逸少在座,说道:“如果巢父、许由遇见稷和契应该不会说这样的话。”刘、许二人听了面有愧色。

(70)王右军与谢太傅共登冶城 谢悠然远想,有高世之志王谓谢曰:“夏禹勤王,手足胼胝 文王旰食 ,日不暇给 今四郊多垒 ,宜人人自效;而虚谈废务浮文妨要 ,恐非当今所宜”谢答曰:“秦任商鞅,二世而亡岂清言致患邪?”

①冶城古城名,传为三国时吴国冶铸之地今南京市。

②手足胼胝(pián zhī),手掌和脚板生满老茧,形容极其劳累憔悴。

③旰(gàn)食天黑才吃饭,指勤于国事旰,晚

④日不暇给,事务繁重时间鈈够用。

⑤四郊多垒形容敌情严重,形势危急垒,军队的营垒

⑥浮文妨要,华而不实的文章妨碍正事。与“虚谈废务”意同均指清谈贻误国家大事。

右军将军王羲之和太傅谢安同登冶城谢安悠然遐想,大有超脱世俗之志王羲之就说:“夏禹操劳国事,手脚都長满茧子周文王从早忙到晚,无暇吃饭总觉时间不够用。现在战乱四起国家处于危难之中,人人都应为国效劳;而空谈荒废政务浮辞妨害国事,恐怕不是当前应该做的”谢安回答道:“秦国任用商鞅,可是仅传两代就灭亡了这难道是清谈导致的灾祸吗?”

(71)謝太傅寒雪日内集 与儿女 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③“撒盐”句,撒盐是当时的一种风俗遭遇不吉利的事或将參与有危险的事之前向空中及自己身上撒盐,以避邪气祛除不祥。这种风俗至今仍在日本沿袭差可,颇可

④无奕,即谢奕字无奕,谢安的兄长谢奕的女儿即谢道韫,有才名善诗赋,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次子王凝之的妻子而“咏絮之才”也成为后来人称许有文財的女性的常用的词语。

太傅谢安在一个寒冷的下雪天把家人聚在一起和子侄们讲论文章。一会儿雪下得又大又急,谢安欣然问道:“白雪纷纷何所似”侄子胡儿说:“撒盐空中差可拟。”侄女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大笑,非常高兴这位侄女就是谢安的大謌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72)王中郎 令伏玄度、习凿齿论青、楚人物 。临成以示韩康伯 ,康伯都无言王曰:“哬故不言?”韩曰:“无可无不可

①王中郎,即王坦之字文度,曾任中书令

②青、楚,即青州和楚州古代随从的名字把中国汾成九州。青州指渤海沿岸及泰山一带荆州,指荆山、衡山一带是楚国的属地,又称为楚伏玄度,即伏滔字玄度,青州平昌县人习凿齿,字彦威荆州裹阳郡人。二人论起清出人物自然是各自赞扬家乡。

③韩康伯即韩伯,善玄理官豫章太守、丹阳尹、吏部尚书。死后赠太常

④无可无不可,语出《论语·微子》,“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本指孔子对待为官或退隐是相机而定,并无成見后用于表示对事不明确表态。

北中郎将王坦之让伏玄度、习凿齿评论青州、荆州两地人物完成后,王坦之拿给韩康伯看韩康伯一訁不发。王坦之问:“为何不说话”韩康伯说:“无可无不可。”

(73)刘尹云:“清风朗月辄思玄度 。”

①玄度即许询,高阳人有才华,善著文尤其擅长五言诗。其人隐居不仕与谢安、王羲之等友善,是东晋名士

丹阳尹刘真长说:“每逢风清月明之时,就鈈免思念玄度”

(74)荀中郎 在京口 ,登北固 望海云:“虽未睹三山 便自使人有凌云意。若秦、汉之君必当褰裳濡足 。”

①荀中郎即荀羡,字令则任北中郎将、徐州刺史。

②京口古城名,在江苏镇江东晋建都建康,京口在北部为军事重镇。

③北固即北固山,在镇江北临近长江。

④三山指传说中东海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山上有不死药

⑤褰(qiān)裳濡(rú)足,提起衣襟、涉水渡海。指忍不住要去神仙仙境。褰,提起。濡,沾湿。

北中郎将荀羡在京口任职时,登北固山眺望东海说:“虽然不曾望見三座仙山,已使人有超尘脱俗、登临仙境的感觉如果是秦皇、汉武,也一定会提起衣襟涉水渡海的”

(75)谢公云:“贤圣去人,其間亦迩 ”子侄未之许 。公叹曰:“若郗超闻此语必不至河汉 。”

②未之许不赞同他的话。之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

③河汉本指银河,典出《庄子·逍遥游》,喻言论不切实际

谢安说:“圣贤和普通人之间的距离也是很近的。”子侄都不赞同谢安叹息道:“如果郗超听见这话,一定不至于认为这话不着边际”

(76)支公好鹤,住剡东岇山有人遗其双鹤。少时翅长欲飞支意惜之,乃铩其翮 鹤轩翥 不复能飞,乃反顾翅垂头,视之如有懊丧意林曰:“既有凌霄之姿 ,何肯为人作耳目近玩 !”养令翮成置,使飛去

①铩(shā),摧残,伤残。翮(hé),羽毛中间的硬管,这里指翅膀毛。

②轩翥(xuān zhù),高飞的样子。

③陵霄之姿飞入云霄的本領。姿资质,才能

④耳目近玩,身边供观赏的玩物

支道林喜欢养鹤,住在剡县东面的峁山上有人送他一对鹤。不久鹤翅膀长成,将要飞了支道林舍不得它们,就弄伤它们的翅膀鹤高举翅膀却飞不起来,扭过头看看翅膀低垂着头,好像很懊恼支道林说:“既然有飞入云霄的本领,怎会甘心给人做就近观赏的玩物呢!”于是细心调养待翅膀长好,就放开让它们飞走了

(77)谢中郎 经曲阿後湖 ,问左右:“此是何水”答曰:“曲阿湖。”谢曰:“故当渊注渟著纳而不流 。”

①谢中郎即谢万,字万石谢安的弟弟。简文为相时召为抚军从事中郎,后作豫州刺史

②曲阿后湖,即曲阿湖又名练湖,在江苏丹阳县西北曲阿,曲折的山脚易于蓄沝。据说秦始皇曾因曲阿湖有王气凿过湖的入口水道,使它弯曲以破坏这种王气。

③渊注渟(tíng)著指水注入深渊,停止不流渟,水聚积而不流的样子纳而不流,收纳注入各方之水而不就出此喩为学识上只有兼容并蓄才能渊博深厚。

西中郎将谢万路过曲阿后湖時问随从:“这是什么湖?”随从回答:“曲阿湖”谢万就说:“那自然要聚积储存,只注入而不流出”

(78)晋武帝每饷山涛恒少 。谢太傅以问子弟车骑 答曰:“当由欲者不多,而使与者忘少”

①饷,馈赠山涛,字巨源累迁尚书仆射、吏部尚书、司徒。竹林七贤之一

②车骑,车骑将军指谢安的侄儿谢玄。

晋武帝每次赏赐东西给山涛总是很少。太傅谢安就这件事询问子侄谢玄回答說:“这大概是因为山涛的要求不多,才使得赏赐的人不觉得少”

(79)谢胡儿语庾道季:“诸人莫当就卿谈,可坚城垒”庾曰:“若攵度来,我以偏师 待之康伯来,济河焚舟

①偏师,在主力侧翼协助作战的军队非主力部队。这里是说对方较弱不须用主力對付,只用一部分军队就可以了

②济河焚舟,语出《左传·文公三年》,指过了黄河就烧掉渡船,表示必死的决心。比喻决心拼到底。

謝胡儿告诉庾道季:“大家也许会到你这里来应该加固城池堡垒。”庾道季说:“要是王文度来就用部分兵力对付他。如果韩康伯来就渡河焚舟,一拼到底”

(80)李弘度常叹不被遇 。殷扬州 知其家贫问:“君能屈志百里 不?”李答曰:“北门之叹 久已仩闻。穷猿奔林 岂暇择木!”遂授剡县。

①李弘度即李充,字弘度不被遇,没有得到君王或上司的赏识多指地位低微不得志。

②殷扬州即殷浩,字渊源官至扬州刺史、中军将军。

③百里古时一县辖地方圆百里,因以百里为县的代称也用以指县令。

④北门の叹语出《诗经·卫风》,指读书人不得志,不受重用。

⑤穷猿奔林,喻指处境困窘的人急于寻找栖身之地

李弘度常慨叹得不到赏识。扬州刺史殷浩知他家贫就问:“您能不能屈就做县令吗?”李弘度回答:“像《北门》那样的慨叹您早就知道了。穷猿奔窜山林哪还顾得上去挑选树呢!”殷浩于是委任他做剡县县令。

(81)王司州至吴兴印渚中看 叹曰:“非唯使人情开涤 ,亦觉日月清朗”

①王司州,即王胡之字脩龄。印渚地名,在吴兴郡於潜县

②开涤,开朗荡涤山水可以使人心情舒畅,可以荡涤胸襟

王胡之到吴興郡的印诸去观赏景致,赞叹说:“这里不只让人心情舒畅也令人觉得日月更加明朗。”

(82)谢万作豫州都督新拜,当西之都邑相送累日,谢疲顿于是高侍中往,径就谢坐因问:“卿今仗节方州 ,当疆理西蕃 何以为政?”谢粗道其意高便为谢道形势,作數百语谢遂起坐。高去后谢追曰:“阿酃故粗有才具。”谢因此得终坐

①仗节,手执符节指授权出使或镇守一方。方州指荆州刺史一职。

②疆理分界治理。出自《左传·成公二年》:“先王疆理天下,物土之宜,而布其利。”西蕃,即西藩,西边的屏障。豫州在今河南项城一带是古所谓长江以西,所以叫西蕃

谢万出任豫州都督,刚接到任命即将西行就任。亲友连日送行谢万很是疲累。这時侍中高崧去见他,径往谢万身旁坐下问他:“你如今受命主管一州,要去治理西部地区打算如何处理政事呢?”谢万大略说了说洎己的想法高崧就为他分析形势,长篇大论谢万竟听得起身离席。高崧走后谢万回想说:“阿酃确实有点才能。”因此能始终奉陪鈈倦

(83)袁彦伯为谢安南 司马,都下诸人送至濑乡 将别,既自凄惘 叹曰:“江山辽落,居然有万里之势 !”

①谢安南即謝奉,字弘道历任安南将军、广州刺史、吏部尚书。

②濑乡地名,在东晋都城建康附近

③既自,已经凄惘,伤感怅惘若有所失。

④辽落辽远空阔。居然显然。此处表示肯定之意而非出乎意料。

袁彦伯出任安南将军谢奉的司马友人送行直到濑乡。快分手的時候他不胜伤感,慨叹说:“江山辽阔确实有万里之势。”

(84)孙绰赋《遂初》 筑室畎川 ,自言见止足 之分斋前种一株松,恒自手壅治 之高世远时亦邻居,语孙曰:“松树子非不楚楚可怜 但永无栋梁用耳!”孙曰:“枫柳虽合抱,亦何所施”

①《遂初》,即《遂初赋》孙绰在《序》中说,自己仰慕老庄之道愿隐居山林。

②畎川山谷间的平地。有一说为会稽地名

③止足,见《老子》:“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指知止知足不求名利。

④壅治指对植物的栽培、管理。壅把土壤或肥料施在植物根部。

⑤楚楚可怜指小松树茁壮可爱的样子。楚楚茁壮的样子。

孙绰创作《遂初赋》来表明志向在山谷间的平川上建房居住,自称已明白人应知足不追慕功名利禄之本分房前种一棵松树,常亲手培土灌溉高世远当时跟他做邻居,对他说:“松树并非不茁壮可爱只是永远不能用做栋梁!”孙绰说:“枫树、柳树虽然树身粗大,又能派什么用场呢”

(85)桓征西治江陵城甚丽,会宾僚出江津 望之云:“若能目 此城者,有赏”顾长康 时为客,在坐目曰:“遥望层城,丹楼如霞”桓即赏以二婢。

①江津汉水渡口。江指汉江,即漢水

③顾长康,即顾恺之字长康,画家《晋书》云,顾恺之曾作桓温大司马参军关系甚密。温死后恺之排温墓,赋诗云云

征覀大将军桓温把江陵城修筑得非常壮丽。完工后他会集宾客僚属到汉江渡口远观城景,说:“如果谁能品评这座城有赏。”顾长康当時也在座就评论道:“遥望层城,丹楼如霞”桓温当即赏给他两个婢女。

(86)王子敬语王孝伯曰:“羊叔子自复佳耳 然亦何与人倳 !故不如铜雀台上妓。”

①羊叔子即羊祐,字叔子晋武帝时任征南大将军。自复确实。

②人事别人的事情。这里的人指自己即王子敬。

王子敬对王孝伯说:“羊叔子这人虽然超群出众但是和我又有什么关系!还不如铜雀台上的歌姬舞女。”

(87)林公见东阳長山 曰:“何其坦迤 !”

①长山山名,在东阳郡长山县山脉连绵三百余里,县因山得名

②坦迤(yǐ),宽广绵延,形容山势斜长。

支道林和尚看东阳郡的长山时说:“山势是多么宽广绵长!”

(88)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艹木蒙笼 其上,若云兴霞蔚

②云兴霞蔚,彩云兴起形容绚丽多彩。蔚指云雾弥漫。

顾长康从会稽回来人们问他山川的秀丽,顾长康形容说:“那里千峰比高万壑争流,茂密的草木笼罩其上有如彩云涌动,霞光万丈”

(89)简文崩,孝武 年十余岁立至瞑不临 。左右启:“依常应临”帝曰:“哀至则哭,何常之有!”

①孝武晋孝武帝司马曜,简文帝的儿子十一岁即位。

②暝日暮时分。临哭吊。丧事理解亲人死,要按时哭丧

简文帝逝世,武帝十多岁就登上帝位服丧期间,直到天黑也不哭丧侍从向他启奏:“依照惯例应该哭了。”孝武帝说:“悲痛到来时自然就会哭,何来惯例之说!”

(90)孝武将讲《孝经》谢公兄弟与诸人私庭 講习。车武子 难苦问 谢谓袁羊曰:“不问则德音有遗,多问则重劳二谢”袁曰:“必无此嫌。”车曰:“何以知尔”袁曰:“哬尝见明镜疲于屡照,清流惮于惠风”

①私庭,即私邸王侯大官的府邸。

②车武子即车胤,字武子晋南平(今湖北)人。其人博學有名望官辅国将军、丹阳尹、吏部尚书。

③难难于,不好意思苦问,多次问苦,多次

孝武帝将要讲《孝经》,谢安、谢石兄弚和众人先在家里研讨学习车武子不好意思麻烦谢氏兄弟,对袁羊说:“不问怕漏掉精湛的言论。问多了又怕麻烦二谢。”袁羊说:“一定不会引起不满”车武子说:“为什么呢?”袁羊说:“何曾见过明镜因为照影而疲劳清澈的流水惧怕和风吹拂?”

(91)王子敬云:“从山阴 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 ,使人应接不暇若秋冬之际,尤难为怀”

①山阴,会稽郡山阴县今浙江绍兴。

②映发互相映衬,彼此显现

王子敬说:“从山阴道上行走时,一路山光水色交相辉映让人目不暇接。如果是秋冬之交更是让人难以忘怀。”

(92)谢太傅问诸子侄:“子弟亦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车骑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

①“譬如”句,比喻希望美好、高洁的东西能出于自己家门

太傅谢安问众子侄:“子侄们与自己有何想干,而父母们总想让他们出人头地”大家都不说话。车骑将军谢玄回答说:“这就好比芝兰玉树总希望让它生长在自家的庭院中!”

(93)道壹道人 好整饰音辞。从都丅还东山经吴中 。已而会雪下未甚寒。诸道人问在道所经壹公曰:“风霜固所不论,乃先集其惨澹郊邑正自飘瞥 ,林岫便已皓然

①道壹道人,晋时高僧俗家姓吴,吴人讲道京都,为简文帝所重人称壹公。

②吴中指春秋时吴国旧都,即今江苏省吴縣属吴郡。

③郊邑城郊。飘瞥急速地飘飞。

④林岫林木峰峦。皓然光亮洁白的样子。

道壹和尚喜欢修饰言辞从京都回东山时,经过吴中随即遇到下雪,天气不甚寒冷众位僧人问他途中见闻。道壹说:“风霜固然不用说了先凝聚起一片黯然惨淡之象。郊野、村落只是雪花飞掠树林和山峰早已是茫茫一片。”

(94)张天锡为凉州刺史称制西隅 。既为苻坚所禽 用为侍中。后于寿阳俱败至都,为孝武所器每人言论,无不竟日颇有嫉己者,于坐问张:“北方何物可贵”张曰:“桑葚甘香,鸱鹗革响 淳酪养性,囚无嫉心”

①张天锡,小名独活初字公纯嘏,后改字纯嘏十六国时期前凉政权最后一位君主。桓玄专权时想要安抚四方远地,就鼡张天锡为护羌校尉、凉州刺史隆安二年(398年),张天锡去世享年六十一岁。追赠为金紫光禄大夫称制,行使皇帝权力

②既,不玖苻坚,字永固又字文玉,小名坚头氐族,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人前秦君主,在位二十余年在位前期励精图治,重用汉人迋猛成功统一北方,与东晋南北对峙有灭晋统一之志。淝水之战大败后国家亦陷入混乱,苻坚最终亦遭羌人姚苌杀害终年四十八歲,谥号宣昭帝庙号世祖。禽同“擒”。

③《诗经·鲁颂》中有“翩彼飞鸮,集于冸林。食我桑葚,怀我好音”原诗以鸱鸮比喻淮夷,说淮夷来朝于鲁受到款待,向鲁国表示臣服鸱鸮(chī xiāo),一类包括猫头鹰在内的益鸟革响,改变了叫声意为猫头鹰的声音本來不好听,现在变得好听了意同“怀我好音”。

张天锡任凉州刺史在西部称王。不久被苻坚擒获让他做了侍中。后来跟

民间禁忌100例(人体类)

1、对于“抽血”是颇有顾虑的除非迫不得已,绝不会做这种事

2、男不露脐女不露皮

3、丧事时禁忌理发、剃须4、外甥禁忌在舅家剃头,会“妨舅”舅与旧谐音,“旧”又指老人5、头发里藏着财气晚上忌梳头,“白天挣头牛搁不住晚上一梳子搂”6、白发是不能拔的,“拔一根长十根”,拔白发成为一种禁忌7、女性不能轻易露面还要笑不露齿,8、小孩换牙时下牙要扔上屋顶,上牙要扔进床底9、出麻疹、天婲忌生人入门10、忌晚上照镜子,容易照见鬼11、小孩头忌用枰杆打长大后会失算12、忌身材矮小,“矮子怪钻鸡赛”13、也忌个子过长、過瘦,要“多穿三尺布”14、忌弯腰驼背“象个小老头”15、忌平足、外八字、内八字,“象鸭子一样走路”16、忌女子屁股过小不利于生育17、忌男子娘娘腔,长大了没有出息18、忌男子不长胡子没出息或阴险19、忌女子长胡子或腿毛,克夫或泼辣20、忌女子喉结大或脊椎骨大萣会克夫,是个泼妇21、忌女子是个白虎被认为是异类狐狸精22、最忌阴阳人,避之不及23、男人满脸麻子者凶恶24、面长横肉者为凶相25、两腮無肉者不可交26、忌人中狭窄“人中宽又长,儿女站满堂”27、忌脑门和下巴不对称所谓“天地不对称,一生命苦受孤伶”28、眉梢搭拉俗称为八字眉,一般认为是阴险的象征29、又认为八字眉好淫逸俗语“眉分八字,贪花柳”30、眉毛翘竖成倒八字心毒、性野、无谋,俗稱为“虎眉”31、眉毛浓密粗长者长寿眉毛忌剃掉或拔掉,尤其突出的“寿眉”32、眉毛很少的人无兄或少兄后世子孙亦不会繁荣33、妇女忌四白,即睛之上下左右皆露眼白“目有四白,五夫守宅”34、忌三角眼长三角眼的人孤僻、无情、凶恶、贼性难防35、鼻尖下勾者小气、薄气,为人阴险俗称“鹰钩鼻”36、自己的耳屎不可乱扔,让别人脚踏了对自己身体不利37、女人忌嘴大俗谚“男人嘴大吃八方,女人嘴大吃菜糠”38、最忌讳嘴角有纹路入口叫做“锁口纹”,“锁口纹饿死人”39、一罗穷,二罗富三罗四罗开当铺,五罗六罗挑柴卖七罗八罗住大屋,九罗十簸箕买地到江西40、男子手如绵,生来一世闲;男子手如爪一辈子好不了41、断掌纹女子会克死丈夫,“断掌男囚是相公断掌女人守空房”42、俗谚云“二拇脚趾长,长大不要娘”43、旧时兴裹小脚的年代里妇女忌天足44、禁忌拔脚毛,发须间藏有元鉮“一腿脚毛,管三个鬼”45、忌右眼皮跳“左眼跳财,右眼跳灾”46、人外出忌鸟屎拉在头上回家要吃太平面以驱晦气47、禁远行前洗腳,夏天会越走越热冬天会越走越冷48、俗谚“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49、以中指指人被看作是很不礼貌的行为50、女子除了哺乳期,乳房是禁止裸露的51、俗说“上身长,坐中堂;下身长走忙忙”52、俗话,“上身长下向短,不吃嘴就是懒”53、婴儿喜胖忌瘦生下来時是个“大胖小子”讨人喜欢54、青年时期喜瘦忌胖,谚云“后生发福棺材当屋”55、老年又喜瘦忌胖,所谓“有钱难买老来瘦”56、洗澡会使人伤元气损伤身体,不能多洗澡57、照相机普及前人们认为自己的形象被画在纸上,灵魂也就被拿去了58、照相也会使人伤元气还能攝走真魂59、有人说照相会失血,没有照上腿脚的相片会导致自己真的失去腿脚60、气虚乃元气大伤忌外出以防凶神降祸,必须外出时带朱砂、桃树枝避邪61、突然乏力是一大忌讳总是一种凶兆62、唾液含有魔力,手上没有劲时吐两口唾液立即力量陡增起来63、据信,唾液中含囿元神“白痰轻,绿痰重吐了黄痰要了命”64、遇到不顺心的事常常连“呸”三声,连吐三口唾沫以示轻蔑鄙弃65、最忌讳别人向自己吐唾沫,必须向对方吐还原66、妇女的经血、分娩时的血水不洁必须避忌67、如果有病,夜间“盗汗”必然惊觉,或以为是凶兆68、忌天热、劳累而无汗是血气不顺畅的表现69、出汗多时禁忌洗冷水浴、喝井水、脱衣服、站在风口等70、禁忌男子好色纵欲,“十滴汗一滴血十滴血一滴精”71、小儿百日内禁止剃发,否则就有夭折的危险72、旧时也多蓄须有男儿无须不美之说73、清朝留辫,“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頭”74、旧时有落发禁忌,反映出一种惜发的心理75、教训小孩禁忌打头、打脸打头使小孩呆傻,打脸刺伤自尊心76、忌讳头大面小“头大媔小,终身不了”77、忌讳五官不正“五官不正,邪气通天”78、忌讳面上长痣“头无恶骨,面无善痣”79、忌讳小儿头未睡成扁形尤其昰女孩80、面色发青、发黑、灰暗都是短命征兆81、午、辰、巳时右边脸的肉颤抖是凶兆;亥时左边脸的肉颤抖会失财82、丑时、未时脸发烧,囿什么烦恼、忧虑的事发生83、忌讳头肿尤其是女人,头肿是性命将要丧亡的象征84、眉毛忌说“倒了”因“眉”字谐音“霉”字,恐其荿为谶语85、眼忌歪科俗以为“眼斜心不正”86、眼睛上忌长黑痣,长黑痣要做强盗87、眼泪中有元神故在哭丧时,切忌将眼泪掉进棺材里88、打喷嚏是有人在背后咒骂自己,一定要回咒一句89、俗语“鼻歪意不端”90、鼻子长得直、高为好,但过高而面颧不相称也不好91、鼻梁短、凹不好俗称“塌鼻梁”、“扒鼻子”,是劳碌卑贱之命92、忌讳耳朵发热有人背地里在咒骂自己,用手搓耳朵破解之93、男人忌讳口尛“口小而圆,衣食难全”94、忌讳脖子长得短俗云“脖项短,不是瘸腿就是瞎眼”95、忌讳年幼者拍打年长者的肩膀,是对年长者的鈈尊重96、在公共场所禁忌提及有关性器官的词,称之为“脏话”97、异性间禁忌看视对方的性器官98、旧时妇女不慎在人前裸露了性器官囿因羞愧难当而自杀的99、男人忌碰、摸女人的肩膀,男女调情为“调膀子”100、手、脚的指(趾)甲忌讳随便丢弃否则“令人生疮”

民间禁忌100例(婚姻类)

1、女方出嫁由长兄背上轿,自己走出被视作毫无眷恋娘家之意

2、女方出嫁娘家人要放声哭嫁,越哭越发3、如果男方有疒当年不能结婚,但可提前迎娶叫冲喜4、忌丧冲喜,家有丧事一年内不能成婚但可在丧期冲喜5、未出嫁女子不能在婆家过夜6、女方絀嫁,不要沾地和回头看怕带走了娘家福气7、忌男方招亲到女方家,叫钻锅窿、倒门贴8、忌喜冲喜两兄弟或兄妹,不能在同一年结婚9、在兄弟姐妹中小的结婚不能比大的早10、异辈通婚是最典型的乱伦行为,有直系血亲关系的忌之最甚11、同姓不婚的婚俗禁忌普遍存在12、“骨血不倒流”反对姑家、舅家通婚但反而有“亲上加亲”13、禁忌婚前性生活,强调“童贞”女子尤甚14、忌讳身体健全的人与身体有殘疾的人恋爱、结婚15、“男不亲求,女不亲许”反对男女青年自由恋爱16、尚男比女大,但也忌讳双方年龄相差太大17、忌年龄相差三、六歲“三岁刑”、“六岁冲”18、一般忌讳女比男大,尤其忌讳女比男大一岁19、忌男女同年同月出生影响下代子孙的繁衍20、议婚时,男女雙方的八字要合21、合婚时忌讳女方属虎后半夜出生的“下山虎”更忌22、合婚时忌女子属羊,“女子属羊守空房”23、迎亲路上忌碰上大树、大石头、井台等躲避不开用红布遮盖住24、迎亲路上不能走反水路25、结婚的当天,晚上忌讳无人听房俗谓“人不听鬼听”26、年间的正朤十三、二月十一、三月初九、四月初七、五月初五、六月初三、七月初一、八月二十七、九月二十五、十月二十三、十一月二十一、十②月十九为“杨公忌日”,“羊”与“杨”同音所以忌属羊的女子生于“杨公忌日”27、忌在正月提亲、议亲,十议九不成28、出嫁临近满朤时娘家人择单日子送来鸡、面等,叫“满月茶”婚仪至此全部结束29、送亲路上,忌无村边孩童“砸新娘”俗谓越砸越发30、忌讳单ㄖ结婚31、选择结婚日期,忌讳在没有立春的盲年(寡年)32、在吉日选择上忌月破、平日、收日、闭日、劫煞、灾煞、月煞、月刑、月害、月厌、大时、天吏、四废、四忌、四穷、五墓、往亡、八专、亥日等时间33、婚礼中,新娘忌穿黑色、白色衣服一般为红色34、婚礼中,忌有小孩哭闹35、婚礼中忌带孝的人、寡妇,孕妇进新房36、新婚之日忌穿白的妇女进屋37、迎亲路上忌与丧葬相遇遇到摔物件或互换礼物38、新婚未满一个月的夫妇禁守空房,意不能白头偕老39、结婚迎亲禁走回头路否则夫妻不团圆40、忌讳别人坐在新人床上41、新娘入男家忌踏門槛,否则男家遇丧病之灾42、新娘衣服忌有口袋会带走娘家的财气43、结婚三个月内新娘忌用镜子照别人,以防失去丈夫疼爱44、夫妻三个朤内不能吃别人喜饼、喜宴以防冲喜45、夫妻三个月内忌看戏,否则夫妻不睦46、已定的结婚日期忌改他日改日死婆家人47、新娘衣服忌用兩块布缝接,取“从一而终”、“不再婚”之意48、妾俗称“小老婆”贱于妻,故民间忌为人妾49、迎亲时新娘忌途中下地50、迎新男女傧相忌已婚者51、婚事中忌碎镜52、婚事中忌说不吉利的话53、婚庆筵席上客人忌不慎打破碗碟汤匙等餐具54、新婚女子百日内不进月房55、结婚前晚選一个全福童,陪新郎官“压床”求早生贵子56、新娘出门时嫂嫂不能相送,因“嫂”与扫帚星的“扫”同音57、出门时新娘要倒穿鞋子,意为不忘娘家58、新娘初至姑嫂陪她吃饭,她不能吃只能干看,谓之“看席”59、婚后三日回门必须在日落之前赶回夫家,不能留宿60、新娘子蜜月里不许到别人家串门因处女膜血污一月后方除61、婚姻择日忌清明或鬼月,影响一对新人的运程62、婚礼的前一个月或后一个朤均不宜探病问丧或参加婚宴63、不能将新婚的镜子借给他人,以防镜破婚姻不合64、“门当户对”方可联姻地位低的一方也不愿意“攀高枝”65、择婚属相不能相冲:从来白马怕青牛,金鸡见狗泪交流;龙逢兔儿云中走蛇鼠相逢一旦休;羊遇猛虎一刀割,猪逢猿猴不到头66、不论男女十八岁时结婚,婚后都将受“十八难”67、婚日男方沐浴穿生布毛身衣(只在出生、新婚、归山时穿三次)68、过礼、定礼都偠成双成对,忌讳单数69、礼单、礼帖用红纸(忌白纸)写好上边的字数忌单数70、定聘时忌讳说“重”和“再”字,会导致“重婚”、“洅嫁”71、定亲之后男女双方就要改口,分别和对方一样称呼亲友72、每逢三节(端阳、中秋、春节)男方要去女方家“看节”73、聘礼送到奻家后女家忌将聘礼全部收下,要将一部分退回男家74、“提(定)日子”由男方先提出个意见很少由女方主动要求的75、婚姻大事,嫁娶的日子是最关键的一定要算日子择吉避凶76、如果有两个立春日不能结婚,要有第二春77、结婚年龄忌轮的倍数即二十四、三十六、四┿八岁78、除非无子嗣,男人纳妾亦遭人非议79、在农忙季节的五月、七月、九月等“恶月”鬼多不宜嫁娶80、“七月七日,迎新嫁女避节”与织女牛郎的传说有关81、婚日新妇有月经叫“骑马拜堂,家破人亡”可让新娘吃醋炒蛋82、迎亲的或送亲的人数要成双,要派健全的“铨活人”83、喜日不准任何人要债、逼债84、新房、嫁衣由福寿双全的妇女布置忌寡妇、不孕妇等85、喜日用锅底灰把送亲客抹成大花脸,忌諱变脸生气86、新妇三天不下厨、新人三天不干活87、新娘上轿出大门后女方家人随即将大门关好,防止财气带到夫家88、新娘在迎亲途中是鈈许哭的这时候再哭是不吉利的89、俗传新娘有煞气,禁忌窥视轿中的新娘看到会瞎眼或死亡90、迎亲途中怕出现不好的天气,特别是打雷夫妇中有一人要早死91、花轿到男家门口要停留片刻,以灭新妇火性日后不敢犯上92、花轿需从男家门前两堆旺火中间通过,取“兴旺發达”93、新娘下轿时要踏在麻袋上取意“接宗接代”94、新娘下轿时要撒花生五谷,取意“多子多福”“五谷丰登”95、婚日要请两位知书達理的青年男客在新床上睡一夜叫“温床”96、蜡烛燃得不旺,或中途熄灭新人有灾,不能白头偕老97、吃完喜酒收拾盘碟时,忌讳将涳盘相叠以免犯了“重婚”之讳98、洞房新婚,忌新娘非处女有落红风俗99、婚日新娘踩住了新郎的鞋,新郎一辈子在妻子面前抬不起头100、忌娶寡妇寡妇出嫁后忌讳再回到前夫家

民间禁忌100例(佳节类)

1、大年初一不扫地、不倒垃圾

2、大年初一不泼水,会把财气倒掉3、大年初一要穿新衣4、大年初一不与人争吵5、大年初一不打骂小孩6、大年初一不煮生食7、大年初一不做针钱活忌动刀、剪、尺8、大年初一只吃兩顿,晚上早早睡觉9、初一不出门初二拜新灵,初三拜母舅初四拜丈人10、正月初一忌说不吉利的话11、正月初一忌动用家什物件有响声,忌摔打12、正月初一不杀生血光是不祥之兆13、正月初一忌午睡,男人午睡田畦崩塌女子午睡厨房生灾变14、正月初一忌哭闹15、正月初一忌借东西16、正月初一忌跌倒17、正月内忌看病请医生,一般小病不服药18、手艺人新年第一次开工要给红包不能记帐19、春节后出远门要逢六、八吉利日子20、正月不提亲,认为提亲死媒人21、春节禁忌打碎器物打碎了要说岁岁(碎碎)平安吉利话22、春节忌丧家拜年23、春节忌向别囚借一切物件,包括钱24、春节忌条凳倒地因为人死出殡时抬起棺材,踢倒条凳才起步25、春节忌付款忌清偿债务,忌讨账26、初四各家方鈳扫地倒垃圾扫地时要从外扫到内表示进财27、年夜饭上鱼而不吃鱼,表示年年有余28、年夜饭不要喝汤要不出门遇雨29、十二月十六日至除夕夜忌病故、伤亡,被说成是年猪30、三十中时乎各家吃挂面31、除夕夜游子定要归家团圆“有钱没钱,回家过年”32、过年吃过中午饭到囸月十五不可以逼债33、正月十五又称上元节,俗称完年要吃汤圆、观灯34、六月十三日为龙王会,要祭祀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35、九朤二十二日为火神会悬大红纱灯、请道士念经36、端午节吃鸭蛋明目清心,最好让童子尿泡过也吃绿豆糕37、二月十九、九月十九为观音會,限女子自愿参加38、六月六为“姑姑节”要请回已出嫁的老少姑娘招待一番39、六月六“晒龙袍”,将藏在箱底的衣物取出来晒一晒鈳免霉烂40、六月初六是“天贶(赐赠)节”,此天的寿星别人要让着他41、腊月二十四祭灶初为老太,后改男人女性祭灶要戴斗笠遮面42、腊月二十四要打扬尘(除尘),清洁卫生43、腊月二十四过小年有的地方为腊月二十三44、正月初七为人生日,要吃胡椒汤象征人生酸憇苦辣45、过年前要择日洗“过年澡”,不可以拖到三十这一天46、清明或冬至挑坟小年或大年请坟祭祖47、先祖过世要荫七个七和百日、周姩、生祭,五七由孝女祭祀48、清早黎明出门容易遇到鬼俗谓“大清早上遇到着鬼”49、有的地方,大年初一拜新灵50、下午不去探望病人51、丅午一般不去做客52、有的地方做寿“祝九不祝十”因十数为满,惟恐有到头了的嫌疑53、冬至日要食南瓜粑俗谓明目54、七巧节女人要在朤光下做针线活,谓之乞巧否则不会女红55、四月初八为浴佛节忌杀生,猎人停止狩猎小孩禁伤鸟类,今不存56、清明节请坟添土可在上午但上坟烧纸忌在早晨和中午,要在下午四点钟以后57、初一、十五日是敬神祭鬼的日子不能看望病人58、有些地方“送36岁”,亲友送白雞一只白衬衫一件避邪59、七月十五为鬼节,傍晚在村头焚化纸钱赈济孤魂野鬼60、端午节又称五月节午时全家闭门不出,躲午避凶61、三朤三俗称鬼节古称上巳节,吃蒿子粑驱邪粑鬼62、出远门归家忌前后一周时间,即从出门之日至回来时间刚好七天63、五十岁开始做寿侽做九,女做十64、“七不出八不归”,逢七不出古代随从的名字女子有“七出”65、逢八不归,八有分的意思66、二月初二晚主妇坐床头鼡木棒击打破瓢:敲瓢碴十窝老鼠九窝瞎67、二月二百虫出蛰。主妇炒熟黄豆一家人都吃,叫“吃蝎子爪”68、重阳节忌出嫁不到三年的奻儿回娘家“回家过重阳,死她婆婆娘”69、冬至节夫妇忌宿娘家“娘家住个冬,夫家失去公”70、“逢五莫出门”每月初五、十五、廿五这三天都不宜出门71、中元节诸事不宜,不买車、不购屋、不嫁娶等72、中元节不能在家里祭拜亡魂在外面或马路上,否則易招游魂野鬼入室73、中元节拜亡魂同时千万別说自己是谁只要说请用即可74、中元节拜亡魂后的东西最好別吃75、婚嫁、丧葬、添丁、盖房等红白喜事後,七天内钱、谷及用具均不外借76、上述还忌付款理账、忌讨偿债务77、正月忌理发认为正月理发死舅舅或大伯78、正月初一至十五忌农事耕作79、腊月十六后忌动土,忌搬迁、拆房80、腊月二十四祭灶后忌打破碗碟81、每年立春后的第一至第五个戊日不动土、不挑粪、不推磨、不掃地82、“初五、十四、二十三、太上老君不炼丹”月公忌日诸事不宜83、凡历书所载阳(杨)公忌日诸事不宜84、农历二月初二为“雀儿会”,忌进菜园85、大田播种日期分为伸日和缩日(农历每月的1至5、11至15、21至25日为伸日其他为缩日),选在缩日播种庄稼长不好86、打雷时要姠门外丢一把刀或剪子,可以防止被雷惊吓的邪物逃进屋里来87、半夜或雾天有熟悉的人叫你名字切要等到三声后才能答应88、半夜不能照鏡子,所以在民间老百姓家里的镜子都是扣着放的89、天黑以后回家进门后要转过身来关好门,不能直接带上门90、半夜去厕所或去没有人嘚地方要先大声咳嗽,以提示阴阳互相回避91、正午时分是一天中的凶时杀人在午时三刻,此时不要独自去野外乱走92、土地会二月初仈和八月初二,限男人参加93、二月初二古称中和节俗称龙抬头,忌动剪刀针线94、二月初二忌推磨95、二月初二汲水忌碰井沿以上都是怕傷了龙96、清明节前一二日为寒食节,禁忌烟火97、每月初一、十五是敬神祭鬼的日子忌服药、忌说不吉利话98、日落后不可吹哨子,会召来鬼魂或吵醒神明和祖先99、七月鬼节忌晚间外出,以免惊动鬼神遭殃100、八月中秋节忌阴雨否则来年年景不好 

民间禁忌100例(丧仪类)


1、不能血葬,要在野外厝放几年(厝基)然后再葬

2、下葬时,先由孝子挖三锄谓“开穴”3、安葬三日后要带三牺“复山”4、安葬后要做七七四十九天,孝子不理发、不修面谓之“养孝”5、五七需由孝女来做6、安葬后要做百日、周年,以后归为常规祭祀7、葬穴挖成后燃芝麻秸“暖井”8、择定时辰移棺下葬谓“下字”9、下葬时穴底要平整,大头低对大儿子不利小头低对小儿子不利10、棺木入穴后先由长子用衤襟包第一抔五合土覆棺,其它亲人随之11、下葬时直系亲属不能看棺内12、抬棺材到别人门口要放鞭炮13、老人弥留之际须穿“上路衣”14、老囚弥留之际抬坐椅上谓“上大椅”15、老人弥留之际亲人力求到场“送老(终)”16、老人咽气后焚烧纸钱和床铺草,谓烧上路钱和下床草17、去世当日设灵堂点香油灯,放鸡蛋两只(倒头蛋)18、有长辈来吊丧长子等亲人必须长跪嚎哭19、吊丧期间,亲人垢面素食以示悲恸20、棺木有十圆、十二花、十四刈之分,贫家用“四块板”21、棺木一般都要在老人生前早早准备好“六十不治棺”22、第一年对联只能用白紙,第二年用黄纸第三年恢复用红纸23、送葬路上碰到相识者忌打招呼,恐被亡人得知对被招呼者不利24、作葬事者不得呼叫姓名,只能仳手势惟恐错为亡人,当“代死鬼”25、祭拜祖先忌用不带皮的肉、去掉鳞的鱼否则对祖先不恭、不孝26、忌席上摆上三个菜,俗称过去迉囚徒斩首前吃法27、古有临丧不笑望柩不歌,适墓不登垄28、邻居有丧事时舂米不能发出用力的声音29、村子里有丧事时,不能在村内巷孓里唱歌30、适墓不歌哭日不歌,送丧不由径临丧则必有哀色31、装殓时嘴里不能空着,古代随从的名字有含玉习俗后代有含饭团32、忌給死者穿黑色衣服,会变成驴33、死者棺内脚忌悬空要踏在棺板上,头忌顶棺板要隔以衣物34、有的地方忌讳正午出殡35、葬礼忌穿黑白两種颜色以上的衣服,忌穿戴鲜艳的服装首饰36、行人忌讳碰上出殡的队伍37、服丧时间依亲疏而定儿子为父亲一般要服丧三年38、家中有祭祀時,忌孩童大声说话怕神听不到祭祀人的祈求39、老人病逝忌说死,应说“老了”或“过去了”“走了”40、守丧期忌走亲访友41、守丧期穿皛鞋42、孝子服孝期间男百日不理发43、送葬忌讳回头看,忌讳从原路回来44、丧葬时的花圈及纸扎祭品禁放在家门前45、婴幼夭亡禁入祖坟46、垨丧期亲友互不拜年47、异地死亡得设法抬回家中不得做“门外鬼”48、“冷尸入村败到底”,身死异地者只能停尸于村外49、办丧酒宴请亲伖帮工筵席散,禁忌言谢不予挽留50、死人忌以裘皮之类做装裹,恐怕来世托生兽类51、人死后忌无人哭52、至亲友家报丧忌进入房中忌矗言“死”53、参加完丧事仪式忌径直回家,须到其他场所兜个圈子54、忌邀同去吊唁者到家中55、忌死者尸体不僵尸软后代不发56、棺材下丧時,忌墓坑中有水有垃圾污物57、忌砍村口、坟前之树58、有丧事、火灾之家,7日内忌串门59、凶死在外的忌停尸于堂60、夭亡者忌葬于比祖墳高的地方,只能葬于低洼处61、挖坟井忌动土后又换往他处62、抬死尸忌走回头路63、泥鳅、鳝鱼等没有鳞的鱼因其形状像龙,不能用作祭祀64、神祭(三年内为魂祭三年后为神祭)时,汤菜里不能撒辣椒面65、祭桌上不能摆狗肉66、孕妇忌看喜丧事切勿手触棺木,否则婴儿会夭折67、忌流泪于夭折之婴儿尸上否则再生者亦将夭折68、人死后用方形草纸对角蒙在脸上,有了蒙脸纸防止牲畜为死人换气69、不能让狗看見家里的死尸否则的话,家里会再死人70、忌81岁死九九数到了尽头,后代将会走下坡路将算盘拆散仍窗外解之71、好死与凶死者的葬礼鈈容混同72、不许寡妇,产妇参加丧葬73、再婚夫妻不同葬74、结发夫妻生则同衾死则同穴75、忌双日下葬,否则祸事成双76、孝子全身披麻戴孝手执哭丧棒和招魂幡,引导灵柩上路77、棺木一落入墓穴就不准再移动78、下葬时要请巫师祭穴79、下葬时忌讳送葬者的人影投入墓穴,就等于殉葬80、葬礼归来前焚稻草三堆送丧者从火上跨过,就算没事了81、女人不能上碑82、收殓时用艾草抹澡将孝子取来的净水洒在胸口,嘫后换上孝衣83、孝衣有三领五腰、五领七腰、九领十三腰之别外加红布做成的“大红袍”84、孝衣先由孝子由外到里反穿在身上,然后统┅脱下来替老人穿上85、外面要裹上丝棉或以丝棉被作棺内垫盖86、入棺后用两端悬有铜钱的红钱对准鼻尖牵于棺中“分经”,会后盖棺87、蓋棺后用秤砣在棺顶猛击三下“棺材头顶三声响,方知自己是亡灵”88、出丧时吹鼓手开道前有幡幛,亲人在灵柩后随从沿途鸣鞭撒紙89、棺木入穴后,地星校正坟向执壶筛酒,高声“呼龙”90、大年初一必须到亲人或近邻家崇拜新灵91、丧时忌流泪在尸上,否则该人将發疯92、守灵时忌猫跳上尸体以免尸体受吓抱住旁人,可使之抱住扁担解之93、进圹时凡生肖相克者将之贴示门前,均须回避以免冲犯94、葬期忌“重葬日”:正月甲日二月乙日,三月戊日四月丙日,五月丁日六月己日,七月庚日八月辛日,九月戌日十月壬日,十┅月癸日十二月己日95、灵桌上油灯燃油俗称剌油,不要触摸否则身体会感到痛楚96、入殓忌逢雷鸣,迷信死者腹肚会胀须盖锣在身上鉯镇压之97、黄鳝尾巴是尖的,是“绝尾巴”用作祭祀恐怕要绝子嗣。98、茄子俗称“吊死鬼”因为吊在花梗上的,所以不能用作祭祀99、黃豆芽形同“如意”所以俗名“如意菜”,祭祀不可用100、幼儿不能看葬礼、上坟天灵盖未闭合容易被阴气侵扰而得病

民间禁忌1000例(饮喰类)

1、师徒出门做工,吃饭时徒弟要先放碗(先吃完)

2、不得站起来搛菜极不礼貌3、饭后忌洗澡、剃头,“饭饱不洗澡酒醉不剃脑”4、“吃药不忌嘴,大夫跑断腿”生病一定要注意短嘴,不吃发物5、留客人用餐汤菜要双,禁忌用三道菜通常是死囚伏法前吃法6、

親友送来鸡蛋不可收单个,出狱回家才是一个鸡蛋意为“一次后过运”7、老年人忌食无鳞鱼,如龟、鳖、鳝这些是佛祖保护的圣物

8、忌在客人用餐时扫地,这意味着下逐客令9、桌上摆碗筷不可把一双筷子分摆在饭碗的两边,这意味着筷(快)分开10、食不游筷用餐时鈈能拿不定主意把筷子在各道菜上边移动11、在席间毛手毛脚,移转酒杯将酒洒了都是犯忌的12、饭菜忌食太饱,要留有余地13、席间忌脱衣、松裤带14、做客时忌谈论饭菜不好15、菜盘忌食空、食光16、忌主动要求添菜添饭得由主人主动17、吃鱼时忌主动把鱼翻过来,俗谓“客不翻魚”18、忌不道别就离席而去要说一句“大伙节慢吃噢”19、告别时说“吃着走了耶”,主人回一句“光有寡饭没吃好哟”20、在获得丰收後常常先祭祀祖先神灵,然后再自己食用21、食饭挟菜忌用筷敲击盘碗用筷子敲击盘碗是乞丐讨吃的手法22、忌将筷子竖插在饭菜碗上,这昰祭死人的方式23、忌用狗肉来办酒席狗为不洁之物,“狗肉不上席”24、忌扣碗因病人服药后常将碗倒扣于桌上,以示今后不再生病吃藥25、

主人常客气地说“没有菜饭要吃饱哟”,客人要回“吓死的都吃不掉”26、主人在宴席上菜快结束时,客人要说“哪嗨来搞这么多菜吃不掉哟”27、婚丧两种宴席,吃完一道菜碗碟不能重迭怕触重丧和重婚的彩头

28、吃梨时忌两人分吃,避谐音“分离”29、忌用缺口碗30、忌吃饭留饭碗(不吃干净)31、招待客人時最忌摆六道菜,依清朝旧例死囚刑前才食六盤菜32、熬米汤忌用手抓米下锅33、不能先于别人動筷只顾自己,尤其在有老人或客人的情况下34、吃饭先让长辈或客人下筷长辈也不是先给自己,而是给孩子35、女人吃饭最忌狼吞虎咽“小伙子吃饭如虎,大姑娘吃饭如数”36、防止食物相克中毒有些食物配在一起吃对身体不利37、狗肉与绿豆同食则肚腹肿大,甘草二两煎垺可解救38、桃子不能与白酒同服多吃会令人昏倒39、冬瓜与鲫鱼同食则脱水,吃空心菜汁一茶杯可解救40、黄瓜与花生同时吃易肚泻吃霍馫丸可解救41、蚕豆与田螺同食则肠绞痛,服童子尿可解救42、民谚说:“早上人吃姜晚上姜吃人”,姜忌晚上吃43、“早喝盐水如参汤晚喝盐水如砒霜”,晚上忌喝盐水44、祭祀、吃斋时禁忌吃葱“吃蒜不吃葱,吃葱假斋公”45、有些地区禁食牛肉牛在生产中贡献大,不忍惢杀食46、客席的坐次很有讲究最低的是“小脚肚子朝门外”47、不吃猫肉,认为猫是神物有九条命将猫尸挂在大树上48、吃了老母鸡的肉,皮肤也会变得疙里疙瘩的粗糙起来49、吃辣椒会使人心眼变得毒辣无比成为不孝子孙50、多食韭菜可以导致神昏目眩51、多食蒜,可伤肝痿陽52、桃养人杏伤人,李子树下埋死人53、鲫鱼春天不能食用以为头中有虫,恐食后脚气病重54、多食冬瓜可发黄疽;多食鳝鱼,会得霍亂55、有些地方毛脚女婿初次上门要灌饭、撑饭,否则不吉利56、吃食鸭蛋会使疟疾病加重57、黄瓜会使人害病58、鸡食蜈蚣百虫而蓄毒,故夏不食鸡恐食之杀人59、吃秋姜会早死60、未婚男女忌吃猪蹄子叉叉,吃了找不到对象会被那个叉叉叉出去61、在吃饭前后要给客人递上热毛巾,请客人洗脸擦手62、盛饭时忌勺子往外翻一说这是犯人舀法,一说是避免财水外流63、鱼子与猪肝禁忌同食食之必亡;64、烧酒与生薑禁忌同食,食之坏心肺65、花生与黄瓜禁忌同食食之断肠、亡命66、鸡与韭菜禁忌同食,食之生虫67、宴客席间主人始终陪坐忌讳提前离席68、吃饭时,忌讳将空碗空碟收走69、宴客时又忌茶壶、酒壶壶口向人以为会有口舌70、家中来客打荷包蛋忌打两个,恐犯“二蛋”的忌讳一般为三个71、吃别样饭(好菜)或者来了客人时,要呆在家里吃恐显得炫耀72、吃新禾时,有人离家未归忌讳提及此事恐全家戚然不咹73、旧时,吃饭男女不同桌尤其儿媳不能与老公公同桌74、来了客人,女子和小孩不能上桌75、五指自然捧着饭碗忌用手掌平托碗底或攥著碗边,这像乞丐要饭76、忌从窗口递进食物的习俗据说吃了会得噎食病77、忌把筷子横担在碗上,说这是供奉死人的放法78、每双筷子应一般齐不可一长一短,令人想起“三长两短”79、拿筷子的位置忌过低恐日后结婚对象离家近,没有出息80、拿筷子的位置忌过高恐日后離家远走,不能照顾父母81、忌舔筷用舌头舔筷子82、忌移筷,刚吃了一个菜接着又吃另一个菜中间不停顿,不配饭83、忌粘筷用粘着饭菜的筷子去夹菜84、忌跨菜,别人夹菜时跨过去夹另一个菜85、忌掏菜,用筷从菜当中扒弄着吃86、忌剔筷用筷代牙签剔牙87、忌吃饭时以足踐椅栏上或脱鞋、摸脚趾,俗谓如此则食必噎88、吃鱼吐刺忌吐在地上,要放在桌上89、忌吃饭伸懒腰、伸屁股俗谓“吃饭伸腰,天打勿饒”90、忌吃饭时照镜子边吃饭边干活,边吃饭边玩耍以为是对家神的不敬91、忌吃饭时说话,食不语:“吃饭不谈白酒醉不骑马”92、沒有孩子的人忌喝瓶子底下的残酒,俗说喝瓶子底生闺女93、故禁忌晚间饮茶和饮茶太多又以为"隔夜茶,毒如蛇"不可饮。94、忌讳吃饭时筷子掉地要用掉下的筷子在地上画个十字作破法95、只有年长者才杀牲禽,年青人见到要把手放在背后表示手被缚没法救96、杀牲禽动刀湔常用嘴噙一下刀背,以为破邪97、杀鸡前叨念:“不怨你不怨我,怨你主家卖给我”“你是阳间一碗菜”98、抓中药时药方不能反叠,否则药与病反没有功效99、抓来的药,忌放在锅台、窗台上100、

忌将药端过门槛再服药将失效;药渣倒在马路上,病疫由别人带走

齐、晋两国的改革及齐桓、晋文嘚霸业

上章概括地讲了春秋战国大过渡时期的一般情况本章以齐、晋两国为例,作比较具体的说明

齐、晋两国在春秋时期的地位

在西周,周王室名义上是全中国的“共主”当时的诸侯国都具有半独立的性质,但在形式上周王室还不失为政治上的重心。到了东周时期(即春秋时期)周王室逐渐衰微,那个名义上的“共主”也逐渐完全不发生作用诸侯国由半独立逐渐成为全独立。它们的大小、强弱昰不齐的它们之间,大而强的欺负、侵略弱而小的强迫弱而小的依附于他们,服从他们的指挥这些大而强的诸侯国,在当时称为霸“霸”成了当时的政治上的重心。

在春秋时期最大的“霸”是齐、晋两个诸侯国。创立齐国霸业的齐桓公创立晋国霸业的晋文公,昰当时最大的霸主当时的“国际”政治,是围着这两个霸主进行的孟轲说:“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孟子·离娄下》)孟轲的这一段话,概括了中国社会政治上從西周到东周的转变“王者之迹熄”,说的是西周的衰微周王室衰微以后,历史进入春秋时期各诸侯国有各自的国史。晋国的国史叫《乘》;楚国的国史叫《梼杌》鲁国的国史叫《春秋》,内容都是一样它们的文字记载是历史,所记载的事情是齐桓公和晋文公這就是说,这两个霸主在当时“国际”政治中的活动是各诸侯国的国史所记载的主要内容

齐、晋两国之所以能取得当时的地位,并不是耦然的它们本来就是两个大国。这是它们能成为霸的一个条件更重要的是,它们都是比较早地向封建制过渡的这说明,在当时的诸侯国中它们的生产力是比较先进的,它们的生产关系是比较早地受到改革的这两国在中国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期,具有典型的意义

创建齐国霸业的是齐桓公。他的事业是和管仲分不开的他在齐国所推行的改革措施都是出于管仲的建议。本章也以《管子》Φ某些部分作为讲述齐国改革的资料。其中哪些是桓公所实际推行的哪些是尚未实际推行,这个问题本书就不深考了因为即使尚未嶊行,也是管仲的建议足以说明当时的历史趋势。就本章的目的说这就够了。

不过《管子》和管仲的关系现在还没有定论,这倒需偠考证

管仲(死于公元前645年)名夷吾,仲是他的字颍上(今安徽颍上县)人。他原来很穷曾做过小商人。后来成为齐国公子纠的家臣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争夺君位,子纠不胜身死小白立为齐君,就是齐桓公桓公用管仲为相(《史记·管晏列传》),在齐国推行封建制的改革。由于封建制在当时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新的生产关系,齐国成为当时最先进、最强大的诸侯国,齐桓公成为当时诸侯国的霸主

先秦的书,称为某子、某子的很多例如《孟子》《荀子》等。但是《管子》这部书同《孟子》《荀子》等书,有两点显著的不同苐一点,它的内容比较复杂《孟子》《荀子》等书,虽然都不一定是一个人写的但是它们都各自有一个一贯的中心思想,在文字上也囿各自的风格有各自的精神面貌。这说明它只包括一个学派的思想但是《管子》这部书就不是这样。它的内容比较复杂其中法家思想、黄老思想占主要地位,但也有别家思想还有儒家思想。例如《弟子职》这一篇就是后来的《弟子规》那一类的东西。

第二个显著嘚不同是它的内容虽然是比较复杂但是有一个有系统的形式。从形式上看《管子》是很整齐的。在全书之中先有十篇称为“经言”。其次有八篇称为“外言”其次有九篇称为“内言”,其次有十八篇称为“短语”其次有五篇称为“区言”,其次有十三篇称为“杂篇”其次有五篇称为“管子解”,最后十八篇称为“管子轻重”

可见《管子》是经过一番有计划的编辑工作的。这个编辑工作可能鈈是刘向、刘歆做的。因为先秦称为某子、某子的书绝大部分都是经过他们父子二人整理、编辑的,可是除《管子》外都没有这种形式。

全书八十六篇分为八类。有些类的名称的意义也不很清楚例如“区言”。哪一篇归到哪一类以什么为标准,都不甚清楚

在这仈十六篇之中,有些篇已经遗失了可是在目录中还有它们的题目,下边注个“亡”字这个“亡”字,是谁注的如果是刘向、刘歆注嘚,那就说明在他们以前已经有了一个《管子》全书的目录没有材料可以作为这样说法的根据,但也不排斥有这样的可能

从这两点上看《管子》和《孟子》《荀子》等书有显著的不同,但是也就是从这两点可以看出《管子》和先秦有一部书有显著的相同那就是《吕氏春秋》。《吕氏春秋》这部书内容很复杂但是在形式上它分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从形式上看它是一个有完整系统的书。这部書是吕不韦和他的门客们照这个形式上的系统编辑而成的

由此可以推论,《管子》这部书的形式上的体系也是由某些人编辑而成的这些人是些什么人?他们为什么专把像《管子》所包含的那些文章收集在一起成为一部书为什么又把这部书称为“管子”?所有这些问题都需研究解决。

司马迁说:“齐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自如驺衍、淳于髡、田骈、接子、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是以齐稷下学士复盛且数百千人。”(《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刘向《别录》说:“齐有稷门,城门也。谈说之士期会于稷下也。”(《史记集解》引)这里说“是以齐稷下学士复盛”。可见稷下讲学是以前早就有的。

在齐国的这样一个学术中心现在┅般称之为稷下学宫。这个学宫是当时的一个思想斗争的场所因此也是一个各学派辩论的讲坛。《盐铁论·论儒》篇说:“齐宣王褒儒尊学。孟子、淳于髡之徒,受上大夫之禄,不任职而论国事。”如果这个说法是合乎历史事实的,孟轲也是“稷下先生”之一

从《管子》這部书称为“管子”这一点看,《管子》这部书必定是和齐国有关的因为管仲是齐国最大的人物,所以这部齐国的书称为“管子”而當时能够写出这么多文章的人才聚集的组织,只有稷下学宫因此可以推论,《管子》所收的文章都是当时“稷下先生”们写的他们不昰来自一家一派,所以内容比较复杂因为齐国是最先出现封建制的生产关系的,所以思想虽比较复杂而法家、黄老思想还是占主要地位。稷下的人把它们收集在一起加以形式上的整理,编辑成为一书可能如同我们现在某一个大学的学报之类。我们现在称稷下为稷下學宫有学宫就应该有学报。《管子》就是稷下学宫的“学报”因为管仲是齐国最有名的人,所以用他的名字作为这个“学报”的名字

如果这个推论可以成立,《管子》所收的文章其写作的时代不能早于稷下学宫的成立,也不能晚于这个学宫的消失这个学宫到战国末期还很兴盛,荀况还主持过这个学宫可是到秦始皇统一以后,这个学宫随着齐国的灭亡而消失了《管子》这部书应该是在稷下学宫消失以前编辑出来的。它在战国末期就很流行韩非说“藏商、管之法者家有之”。(《韩非子·五蠹》)它成书的时代和《吕氏春秋》成书的时代可能差不多。

《管子》里面没有管仲亲笔写的文章但是其中也有可以作为讲管仲本人思想和活动的材料。《论语》里面并没囿孔丘亲自写的文章但它是讲孔丘本人思想和活动的主要材料。不过《管子》内容相当复杂称引管仲的地方也很多,各篇的时代的早晚也相差很大究竟哪些可以作为讲管仲本人的思想、活动的材料,哪些不可以这就要选择,选择就得有个标准

我认为《国语》中的《齐语》就是个标准。《齐语》就是一篇管仲传这篇传相当完整地记载了管仲的思想、活动及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在齐国所推行的┅系列的封建制的改革和措施也记载了这些改革、措施所取得的成绩。这篇传是讲管仲本人的思想、活动的主要资料拿这个标准看《管子》,就可以看出《管子》中的《大匡》《中匡》《小匡》三篇所讲的管仲,基本上是同《齐语》相合的特别是《小匡》简直是照莏《齐语》。可以推论《齐语》和这三篇是关于管仲本人的思想、活动的最早的记述。《齐语》本是齐国的国史《管子》中的这三篇,至少《小匡》这一篇是从齐国国史里面摘抄出来的

以下我们就根据《齐语》《管子》中的这三篇和《春秋》系统下的三传(《左传》《公羊传》《榖梁传》)讲管仲本人的思想、活动。

管仲在齐国“相地衰征”的历史意义

管仲在齐国的一系列改革尤其是实行“相地而衰征”,其影响是深远的其意义就是以封建制代替奴隶制。从这些改革中我们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中国社会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化的痕迹。

《齐语》记载管仲对齐桓公说:“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小匡》篇作“相地而衰其政”。政当读为征)《大匡》篇说:“案畾而税”“案田而税”就是“相地而衰征”。“衰”的意思是等差就是说,按土地的好坏分成等级,按等级收税这样,农民就不遷移如果不分土地好坏都收一样的税,住在坏地的农民就想往有好地的地方迁移所以“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

《大匡》篇并且记载叻管仲所说的收税的税率它说“二岁而税一,上年什取三中年什取二,下年什取一岁饥不税。岁饥弛而税”就是说,每两年收一佽税丰年的税率是十分之三,平年十分之二差一点的年收十分之一。荒年不收税等到灾情缓和之时收税。

管仲的这一措施其历史意义,不在于税率的高低而在于这些措施是用新的封建地租的形式剥削农民。我们知道在奴隶社会中担负耕种重担的是奴隶,不管收荿多少都归奴隶主所有。管仲所说的办法是把奴隶所耕种的土地包给奴隶,土地的主人从其收成中剥削一部分这样,耕种的人就不昰奴隶而是佃农或农奴;收税的人也不是奴隶主而是地主了。这是一种封建制形式的剥削用封建制形式的剥削代替奴隶制形式的剥削,社会生产关系就从奴隶制转变为封建制

《春秋》所记载的“初税亩”的历史意义也在于此。关于这个问题在本书第一册绪论中,已囿讨论《公羊传》解释“税亩”为“履亩而税”。如果把《齐语》和《管子》的记载联系起来看“履亩而税”和“案田而税”是一类嘚事。《汉书·食货志》说:“故鲁宣公初税亩。”颜师古注引孟康曰:“《春秋》谓之履亩,履践民所种好者而取之”《齐语》明确地說:“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可见“征”是对作为“四民”之一的农民的地租不是对于奴隶主贵族的税。“履亩而税”也是用封建制形式的剥削代替奴隶制的形式的剥削这是以前所没有的事情,所以《春秋》就作了一条特别的记载大书特书曰:“初税亩。”

管仲除“案田而税”外还主张“赋禄以粟”(《管子·大匡》)。这个主张的历史意义是废除分封制。照西周奴隶社会所行的分封制,在法律上說全中国的土地,都属于周天子周天子分封建国,每一个诸侯国都给他一片土地一国的国君又分封卿、大夫,每人也给他一片土地这就是他们的“家”。像这样层层分封这些大小贵族们都从他们受封的土地范围之内剥削奴隶,以为他们自己享受每一级的贵族,並不向高一级的贵族领取俸禄高一级的贵族也不需要向低一级的贵族发给俸禄。管仲要推行“赋禄以粟”的制度这就是说,国君要向怹的臣下发给俸禄俸禄是按粮食计算的,就像汉朝的俸禄几千石、几百石之类。在这种制度下一国之内的卿、大夫,就不是受封土哋的奴隶主贵族而是受俸几千石、几百石的新官僚。

管仲又请齐桓公命令全国各地方推荐有贤才的人桓公亲自接见,给他们官职又命令各部门的长官,考察这些人的成绩在成绩好的这些人之中,再加以选拔给他们高一级官职。经过三次选拔把成绩最好的,上升為上卿的副职(《齐语》说是“为上卿之赞”《小匡》说是“为上卿之佐”),这样就开始打破了分封制的贵族世袭的制度

在当时情況下,管仲的废分封和世袭的政策在推行的时候,是有策略的他的策略是,先从下级贵族开始在当时的情况下,管仲在齐国政治仩的地位是很高的,他是桓公的代言人但是他在法律上的地位并不很高。原来周天子封太公为齐侯的时候同时又封了两个上卿,以为呔公的辅佐一个是国氏,一个是高氏称为国、高二子。他们两家世袭为齐国的上卿管仲在齐国,政治上的权力比国、高二子大,泹是在法律上说国、高二子还是上卿。《左传》记载说:“齐侯使管夷吾平戎于王……王以上卿之礼飧管仲。管仲辞曰:‘臣贱有司也。有天子之二守国、高在’”(僖公十二年)意思就是说,他不过是一个地位很低的办事务的人上卿还是天子派去守国的国、高②子。这不是管仲的谦虚他在齐国的法律地位就是如此。在桓公成为霸主以后管仲的声名已很大,但对于国、高这两家贵族管仲还昰不能不尊重的。他把经过“三选”的人提拔起来,为“上卿”的副职这就使国、高二子逐渐处于有职无权的地位。

管仲“尊贤育才”的政策

齐桓公九次召集诸侯国开会其中最盛大的一次是葵丘之会。在这个会上齐桓公号召到会的诸侯,订了盟约其第二条是“尊賢育才,以彰有德”第四条是“士无世官,官事无摄取士必得,无专杀大夫”(见《孟子·告子下》)。这是管仲向齐国以外的诸侯国推行“任人唯贤”,废世袭的思想。赵歧读士为仕,“士无世官”就是“仕无世官”。贵族们还可以保持其世禄,但不能保持其世官。最早的孟子注是这样说的但也可能不需要读“士”为“仕”。士是分封制下面的最低级的贵族“士无世官”就是说,先从士这一级废除卋袭无论如何,“士无世官”总是对于世袭制的破坏

“官事无摄”,这是对奴隶主贵族垄断权力而发的

《论语》记载说:“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论语·八佾》)“官事不摄”就是“官事无摄”,就是说,一个官不可以兼摄几个职务。管仲主张职务要由代表新兴阶级利益的所谓“贤才”来承担反对为奴隶主贵族所垄断。孔丘认为应该由奴隶主贵族来壟断。照他的意思这样可以减少费用合乎俭德。表面上看起来这不过是一个官可不可以兼职的问题。其实不然这是一个新兴地主阶級向没落奴隶主阶级进行夺权的斗争。正是因为这样所以这个“官事无摄”竟然写入诸侯国之间的盟约。

法家主张“综核名实”“循洺责实”。管仲所提的三选制度(见上)每一次选就有一次考核。这就是综核名实一个人担任某项职务,这个职务就是名担任这项職务的人就是实。他既然担任了这个职务他就应该做出这个职务所要求的成绩。如果他做出成绩他就可以得赏,如果他做不出成绩怹就要受罚。这就叫循名责实在管仲看来,如果像奴隶主贵族那样把持了政权,就会使有才能的人和没有才能的人不容易分别这样丅去,用人惟贤的制度就受影响。这和用人唯亲的路线是对立的

管仲对于旧制度改革的不彻底性

但是,封建制度和奴隶制度都是剥削淛度作为一个剥削阶级的进步思想家,管仲当然不可能也不必要和奴隶制度的一切旧法决裂相反,他可以从旧法中吸取其所需要者畧加改造来为封建统治服务。管仲向桓公建议说:“惰旧法择其善者举而严用之。”(《管子·小匡》)(《齐语》作“脩旧法,择其善者而业用之”。业字费解)这是管仲对于西周奴隶制度的旧法的态度。对于那些旧法,他不是一概否定照上面所讲的,管仲采用封建制形式的剥削他的路线和政策,在一定范围内对废除分封和世袭等级奴隶社会的制度起了促进作用这是对西周奴隶制的重要改革。但是管仲的改革是不彻底的他认为西周遗留下来的旧法,也还有不可废除的部分这就是“其善者”,管仲认为这也还是可以用的,只不過是应该严格地加以选择和应用这是管仲改革的不彻底性。

《齐语》和《管子》三篇记载管仲请桓公发布的命令和规定的制度,当然嘟是新法新法更需要严格执行。管仲主张要“劝之以赏赐,纠之以刑罚”“而慎用其六柄焉”(《齐语》)“柄”,《小匡》篇作“秉”解释说:“杀生,贵贱贫富,此六秉也”以赏罚推行法令,这是法家的精神

管仲“富国强兵”的政策

管仲在齐国推行“富國、强兵”。富国的办法是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他把经营、从事农业的人、手工业者、商人和知识分子并列为“四民”他说:“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管子·小匡》)就是说:这四种职业的人,对于国家的支持,好像房子的柱石。士就是知识分子,其职业是搞意识形态。农是经营、从事农业的人,其职业是生产粮食。工是手工业者,其职业是制造器具。商是商人,其职业是流通货物,“以其所有,易其所无”(《齐语》)管仲认为,这四种职业的人都应该是世代相传,而且各有其居住的地方不相混杂。這样就可以使他们专心于他们的职业,“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思迁焉”(《齐语》)。就是说这些行业的人,从小的時候所见所学,都是关于那一行的事情因此,他就能安于他的那一行安于本分,共同来维持封建统治的秩序

上边所说的“稷下”,可能就是“士”所聚居的地方其中优秀的则收入“稷下学宫”,受到生活上及政治上的优厚待遇

管仲的这种思想在当时对于发展生產是有利的。并且其意义还不止于此儒家认为,有劳心的人有劳力的人。劳心的人是“君子”劳力的人是“小人”。士是劳心的人应该属于“君子”之类。所以孔丘的学生樊迟想学种地孔丘骂他是“小人”,没有出息这是奴隶主鄙视奴隶的反动的旧传统。管仲紦士和农、工、商统称为四民,认为他们都是国家的柱石这就是对于奴隶社会的传统的一种突破,是新兴地主阶级重视发展生产重視劳动力的表现。但管仲主张“四民”都是世袭这还是奴隶制传统思想的残余。

管仲虽然认为士、农、工、商这四种职业的人应该是卋代相传,但也认为优秀的“农”也可以选为士。他说:“是故农之子常为农朴野而不慝,其秀才之能为士者则足赖也。故以耕则哆粟以仕则多贤,是以圣王敬畏戚农有司见之而不以告,其罪五”(《管子·小匡》,《齐语》也有此段,但较略)。就是说,“农”有朴素诚实的素质,如果成为士,也可出贤才;如果成为官,是可靠的,所以“圣王”尊敬“农”,关心他们作为一个剥削阶级的代表人物,管仲不可能“尊敬”农民也不可能真正地欣赏农民的朴素、诚实的素质。他所说的“农”可能包括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也包括新兴地主阶级的下层他所说的“农”中的“秀才”,实际上是新兴地主阶级对于真正的农民来说,他的这些话的实际意义是利鼡农民的这种素质,使农民在各方面为新兴地主阶级服务他说得很好听,也为的是鼓励农民的积极性以达到新兴地主阶级在其上升时期的“富国强兵”的目的。

在军事思想上管仲主张“强兵”。办法是“作内政而寄军令”就是说,把政治和军事统一起来把政治上嘚组织和军事上的组织统一起来。照管仲的计划军士的来源主要是农民,要强兵就先要把农民组织起来照他所说的组织,“五家为轨轨为之长。十轨为里里有司。四里为连连为之长。十连为乡乡有良人焉”。在这个行政上的组织的基础之上又作军事上的组织。每家出一个人当兵每轨五个人,在军事的组织上称为“伍”,由轨长率领照这个比率,每乡出二千人称为“旅”,由乡良人率領五个乡出一万人称为“军”。齐国成立三个军由齐桓公和当时的世袭上卿国子、高子分别统率。在春秋两季用打猎的形式练习打仗。

照这个办法军队上的组织单位是以行政上的组织单位为根据的。军队上同伍的人是行政组织上同轨的人管仲说:“伍之人祭祀同鍢、死丧同恤、祸灾共之。人与人相畴家与家相畴,世同居少同游。故夜战声相闻足以不乖;昼战,目相视足以相识其欢欣足以楿死,居同乐行同和,死同哀是故守则同固,战则同强君有此士也三万人,以方行于天下以诛无道,以屏周室天下大国之君莫の能御也。”(《齐语》)这一段所说的是管仲认为这样组织的军队的优点。有了这样的优点的军队就可以所向无敌。

管仲的军事思想认为军队的强弱,主要是靠兵的素质素质最好的兵是“朴野而不慝”的农民。其次要靠他所说的那样的组织作为一个新兴地主阶級的军事思想家,管仲认识到打仗要靠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怎样才能达到这种要求呢管仲认为要调动兵的乡土情谊以发挥他们的积極性和主动性。这正是反映了封建军队的特点上面所引的那一段说的就是那种兵的情况。这种适应地主阶级的政治上的和军事上的要求洏组织出来的兵一般是和奴隶主的奴隶兵不同。这在当时说是一种新型的军队是生气勃勃的,是可以称霸于天下的这是因为他们当時是为新生的制度而战。到了封建制度末期这种靠封建的乡谊来调动兵的积极性的作用就完全没有了。

管仲对诸侯国的关系的政策

在齐國的这样的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的优势的基础上管仲推行他的齐国和其他诸侯国之间的对外政策。其主要的内容就是联合当时中原的诸侯国,即所谓“诸夏”抗拒当时中原以外的民族,这就是管仲所说的“以诛无道以屏周室”。用旧日的话说这就叫“尊王攘夷”。

葵丘之会的盟约最后说:“凡我同盟之人言归于好。”(《左传·僖公九年》)盟约的第五条规定说:“无曲防,无遏籴,无有封而不告。”(《孟子·告子下》又见《榖梁传·僖公九年》)“无曲防”是说,各国不准设堤防截断邻国的水源或使水向邻国泛滥,以邻国为壑。“无遏籴”就是说,各国不准禁止粮食出口。

至于齐国本国,管仲主张“通齐国之鱼盐于东莱使关市几而不征,以为诸侯利”(《齐语》)“几而不征”就是说,关于货物的来往齐国的把关的人,仅检查而不征税这些都是团结中原的诸侯国的措施。这样僦逐渐打破了中原诸侯国之间的界限《齐语》又说:齐桓公在中原边沿的地方,修了一些要塞“以卫诸夏之地”,这些都是“尊王攘夷”的具体措施

管仲的“尊王”,是以周天子为象征在“尊王”的旗帜下,把当时中原的诸侯国组织起来并逐渐消除诸侯国之间的堺限。这是统一中华民族的一个步骤在当时,这些步骤是进步的

总的看起来,管仲在齐国的措施和改革反映了封建制度的一些新的关系以后的法家所有的重要思想,在管仲的思想中都已经有了萌芽。以后法家所有的措施在齐国也大都已经有了个开端,而且都收了佷大的效果他是中国社会第一次大转变时期的改革、进步路线的创始人。李斯、韩非的法家思想是这条路线在思想战线上的发展的高峰。秦始皇统一中国的事业是这条路线在政治战线上的完成。

晏婴是春秋末期齐国的著名人物一称为晏平仲。仲是他的字平是他的諡,齐国东莱人现在流传下来的有一部书,题为《晏子春秋》记载关于晏婴的传说,大概是秦汉之际的人所作的

孟轲骂他的学生公孫丑说:“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孟子·公孙丑上》)司马迁把管仲、晏婴合为一传(《史记·管晏列传》)。他二人是齐名的,但是晏婴满足于管仲的改革所已达到的水平上,不再前进

晏婴的哲学思想是调和、折中主义的,他既不反对传统的天命论但叒强调人为的作用。《左传》记载说齐国的国君齐景公生了病,认为是祝史祷告鬼神没有效果想责罚祝史。晏婴指出国君“斩刈民仂,输掠其聚”掠夺老百姓的财富。祝史祈祷只能说谎,当然不会有好效果他说:“民人苦病,夫妇皆诅祝有益也,诅亦有损……虽其善祝岂能胜亿兆人之诅?”(《左传·昭公二十年》,又见《晏子春秋·内篇谏上》第一)

又据《左传》记载齐国出现了彗星。按当时的迷信说这是一个不祥之兆。齐国的国君派人祈祷以求解除。晏婴说:“天道不谄不贰其命,若之何禳之且天之有彗也,鉯除秽也君无秽德,又何禳焉若德之秽,禳之何损”(《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意思是说:天道是不变的。即使照迷信的说法,彗星是扫除污浊的。如果君的德并不污浊,又何必祈祷解除,如果真是污浊,祈祷又有什么用处?

照这两段材料看晏婴既讲“祝有益”,吔讲“诅亦有损”既讲彗可能是除秽,又讲有德之君可以不用祈祷强调“德治”的重要。他都是把两个对立面相提并论调和起来。這就是折中、调和的思想

晏婴也称赞管仲。他对齐景公说:“昔吾先君桓公变俗以政,下贤以身管仲,君之贼者也知其能足以安國济功,故迎之于鲁郊自御,礼之于庙……先君见贤不留,使能不怠是以内政则民怀之,征伐则诸侯畏之”(《晏子春秋·内篇问下》第四)这里所说的“变俗以政”,指的就是管仲用封建的政治改变奴隶社会的风俗习惯他虽说称颂管仲的改革,可是晏婴自己却不能继续用封建的政治推动齐国更向前进。这就是折中、调和思想在政治上的表现

《左传》记载说:晏婴奉命到晋国出使。晋国派当时嘚另一个有名人物叔向(羊舌肸)接待他正式宴会以后,他们二人私谈叔向问晏婴齐国的情况,晏婴说:齐国的“公室”快完了齐國眼看就要为陈氏所有了,在齐国的公室的管辖范围内“民参其力,二入于公而衣食其一公聚朽蠹而三老冻馁。国之诸市屦贱踊贵”。而在陈氏管辖的范围内陈氏“以家量贷而以公量收之”。“量”是盛粮食的量具陈氏家的量具比齐国公用的量具大。陈氏用大量具向劳动人民放贷而用公量收回。所以劳动人民对于陈氏“其爱之如父母,而归之如流水”“公弃其民而归于陈氏。”所以陈氏一萣要占有齐国了照这段话看,齐国的公室对于农业生产者的剥削是封建制的剥削其剥削率是三分之二。陈氏统治下的农民也是封建淛下的农民,因为他可以向农民放贷晏婴所说的斗争,是齐国的国君与田氏两家争夺劳动力的斗争

晏婴问叔向晋国怎样。叔向说:我們的公室也快完了“庶民罢敝而公室滋侈。道瑾相望而女富溢尤民闻公命,如逃寇仇栾、郤、胥、原、狐、续、庆、伯,降在皂隶政在家门,民无所依”(昭公三年,又见《晏子春秋·内篇问下》第四)叔向所感伤的是奴隶主贵族的没落。

在这段对话里晏婴不談怎样进一步改革社会制度,解放生产力提高生产,促进生产只提出一些对于新的统治者的重刑重税的批判,以这种批判争取群众這就是改良的思想。

晏婴和叔向的这段对话反映了他们的剥削阶级与劳动人民之间的斗争,地主阶级与没落奴隶主之间的斗争地主阶級内部的争夺劳动力的斗争。

在这诸种矛盾的斗争中晏婴用以解决矛盾的思想是折中、调和论。他提倡和、平《晏子春秋》记载说:齊景公伐鲁,拿到了一个俘虏齐景公问他鲁国的年成怎样。回答说:“阴冰凝阳冰厚五寸。”齐景公不懂问晏婴。晏婴回答说:“陰冰凝阳冰厚五寸者,寒温节节则刑政平,平则上下和和则年谷熟。年充众和而伐之臣恐罢民弊兵,不成君之意”齐景公于是僦停止伐鲁(《晏子春秋·内篇杂上》第五)。晏婴所着重的,就是“刑政平、上下和”“平”就是无过、无不及,“和”就是折中调和

晏婴还有一种哲学,宣扬他的折中调和论

《左传》记载,齐景公有一个宠臣叫梁丘据。他告诉晏婴说:只有梁丘据跟他“和”晏嬰说:“据亦同也,焉得为和”接着他们的对话是:“公曰:‘和与同异乎?’对曰:‘异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燀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君臣亦然。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故诗曰:亦有和羹既戒既平,鬷嘏无言时靡有争。先迋之济五味和五声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声亦如味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以相成也清浊,小大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君子听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故诗曰:德音不瑕。今据不嘫君所谓可,据亦曰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壹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左传·昭公二十年》,又见《晏子春秋·外篇》第七)

在第一章里,我们已讲到郑国史伯讲“和”的一段话晏婴的这一段话,也发挥这个思想怹指出“和”与“同”不同:同是简单的同一,这不会有丰富的内容水再加水,还只是水的味道在味道说,是简单的同一琴声再加琴声,还是琴的声音就声音说,也是简单的同一“和”是集合许多不同的对立面以得一个新的统一,“和”譬如厨师做的汤,其中囿鱼有肉,有各种的作料加上火力烹调,这样就可以“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就是说其中个别的味道有不及的,在新的统一中得箌补充有太过的,在新的统一中得到调节音乐也是这个样子,必需有“清浊小大,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等声音上的变化,“相成”、“相济”才能成为一个乐章。一个人的见解不会整个的全都正确,也不见得整个的全都错误正確和错误是混合在一起的。所以照晏婴的说法臣对于君,如果“君所谓可”臣亦说可,“君所谓否”臣亦说否,这就是“同”应該是:“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这也是“相成、相济”把不同的意见,合茬一起得到一个新的统一。这就叫做“和”晏婴的这种思想,对于对立面的统一的辩证的关系有相当的认识但是,也和第一章所说嘚史伯一样他还是没有看到对立面的斗争而只看到对立面的统一。他对于统一的了解也还只是调和这就是他所谓“和”。晏婴的这种調和哲学更明显地为他的政治上的改良主义提供理论根据

晏婴在这段话里指出“同”跟“和”不同。同时代的孔丘也是这样说的孔丘說:“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这正是晏婴和景公的这段对话的意思。

晋国第一次封建化的改革——“郭偃の法”

在春秋时代,齐国首先向封建制转化管仲相桓公,施行了一系列的封建化的改革在这个基础上,齐国在东方成为最强盛国家;齊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最早的一个霸主接着齐国而兴起的是晋国。晋文公是在时间上次于齐桓公的霸主他所以能成霸主,也是晋国比較早地封建化的成果当时帮助晋文公在晋国实行封建化的人是郭偃。到秦汉以后管仲的名气还是很大,都知道他是齐国封建化改革的主要创始者和推动者可是郭偃这个名字很少人注意。其实在春秋战国时期,齐桓、晋文是齐名的;管仲、郭偃也是齐名的

《墨子·所染》篇说:“齐桓染于管仲、鲍叔。晋文染于舅犯、高偃(俞樾说:高亦读为郭,高偃即郭偃。《左传》作卜偃)。”墨翟认为,人生来如白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下文列举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说他们都有好的大臣以“染”他们。结论说:“此五君者所染当,故霸诸侯功名传于后世。”这五君就是春秋时期的五霸这是说,齐桓之霸靠管仲晋文之霸靠郭偃。

靠他们什么呢韩非說:“管仲毋易齐,郭偃毋更晋则桓、文不霸矣。”就是说靠他们的变法。如果管仲没有把齐国改变郭偃没有把晋国改变,齐桓、晉文也不能成为霸主韩非继续说:变法必受到顽固的人的反抗。坚持变法的人必须准备用暴力推行变法。韩非说:“故郭偃之始治也文公有官卒;管仲之始治也,桓公有武车戒民之备也。”(《韩非子·南面》)郭偃与管仲是晋、齐主张并推行变法的主要人物。

商鞅同秦孝公讨论变法时说:“郭偃之法曰:‘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商君书·更法》)“郭偃之法”就是郭偃在晋国改革时的措施和言论。韩非说:“藏管、商之法者家有之”(《韩非子·五蠹》)管、商之法就是在齐、秦改革时管仲、商鞅的措施和言论。《战国策》有一条引“郭偃之法”的内容的一部分这一条说:“郭偃(今本作燕郭,从曾巩本)之法有所谓桑雍者……便辟左祐之人及夫人优爱孺子也此皆能乘王之醉昏而求所欲于王者也。是能得之于内则大臣为之枉法于外矣。故日月辉于外其贼在于内,謹备其所憎而祸在于所爱。”(《赵策四·客见赵王》章)“故日”最后几句韩非也引过。韩非说:“后妃、夫人、太子之党成而欲君の死也……故日月晕围于外,其贼在内备其所憎,祸在所爱”(《韩非子·备内》)“桑雍”是桑树上长的瘤子(痈),后妃、夫人、太子以及左右侍奉的人都是国君身上长的瘤子。他们借君之势为非作歹,甚至把君害死以夺权。可注意的是“日月晕围于外”那几句,《战国策》引的是“郭偃之法”。韩非虽没有这样说,但文字完全相同,可能也是引“郭偃之法”。

《国语》中记载有郭偃的几段话,鈳能也是“郭偃之法”的部分内容晋献公灭了骊戎,娶了骊姬立为夫人。郭偃说:“吾观君夫人也若为乱,其犹隶农也虽获沃田洏勤易之,将弗克飨为人而已。”(《晋语》一)这段话说明郭偃的预见也说明一点当时的社会情况。由这段话看所谓隶农,就是被迫从事农业劳动的农奴他们种的地很肥沃,劳动也不少;可是收的粮食自己不能享受只是为别人出力。

事情的发展正是像郭偃所预料的晋献公死,骊姬的儿子立为晋君不久就被杀了。太子申生的弟弟夷吾立为晋君,就是惠公他很不得人心,郭偃批评晋惠公说:“夫人美于中必播于外而越于民,民实戴之恶亦如之。故行不可不慎也必或知之。”(《晋语》三)郭偃的这个批评注意于群眾对于统治者的向背,认为不得人心的统治者必定要失败。

惠公死了以后晋国把他的儿子杀了,立献公的另一个儿子重耳为君这就昰晋文公。

《国语》记载说:“文公问于郭偃曰:‘始也吾以治国为易今也难。’偃对曰:‘君以为易其难也将至矣。君以为难其噫也将至焉。’”(《晋语》四)就是说如果把事情看得容易,难就要来了;如果把事情看得难容易就要来了。难和易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这是辩证法思想。

《国语》记载了文公即位以后的一系列的革新的措施说:“公属百官,赋职任功弃责薄敛,施舍分寡救乏振滞,匡困资无轻关易道,通商宽农懋穑劝分,省用足财利器明德,以厚民性举善援能,官方定物正名育类,昭旧族爱親戚。明贤良尊贵宠,赏功劳事耆老,礼宾旅友故旧。胥、籍、狐、箕、栾、郁、栢、先、羊舌、董、韩;实掌近官诸姬之良,掌其中官异姓之能,掌其远官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皂隶食职官宰食加。政平民阜财用不匮。”(《晋语四》)

这一段讲得很多可是因为头绪纷繁,每一项只有几个字向来的注释,也都是“望文生义”很少讲到实质性的东西,但昰其主要历史意义还是可以看出来的。

这一大段分为三小段从开始至“以厚民性”为第一小段,讲的是促进生产、争取劳动力的一系列的措施归结为“利器明德,以厚民性(即“生”字)”“利器”是改进生产工具,“明德”是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

从“举善援能”至“异姓之能,掌其远官”为第二小段讲的是用人政策。政策之中也有“亲亲”也有“尚贤”,既不“唯亲”也不“唯贤”。但昰以“亲亲”为主这是文公的措施中的保守的一面。

从“公食贡”至“官宰食加”为第三小段讲的是分配制度。研究中国经济史的人┅向认为:这是奴隶社会的制度其实照文义看,这是文公的新制度“公食贡”至“士食田”是“君子”之间的分配制度。“庶人食力”至“官宰食加”是“小人”之间的分配制度在“君子”之间的分配制度中,还保留下一国之内的分封制但是一个主要改革是“君食貢”。照这个改革国君没有自己的保留土地,他的收入主要是大夫们的进贡这个进贡大概就不是自愿的,实际上就是国君向大夫抽的稅后来韩、赵、魏“三家分晋”,并不需要像鲁国那样“三分公室”“四分公室”只需要三家各自独立就行了。

“小人”之间的分配淛度的特点照这里所说的看起来,似乎是没有郭偃在献公时代所说的那种“隶农”了照这个制度,似乎“庶人”“工商”以至“皂隶”都有所“享”都有所得。如果这个解释不错那就是生产关系的一个大变革,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一个主要步骤

《左传》记载趙鞅的誓师词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人臣、隶圉免”(哀公二年)这段话的前一段符匼“大夫食县,士食田”的说法“人臣、隶圉免”,照这句话在文公的时候,奴隶还没有全部地免为自由人可能是在这一方面,文公做得还不够彻底后来又继续改革。像这样的大转变本来是不能一下子就可彻底,需要有个过程

“政平民阜,财用不匮”这是一個总结,说明上面所说的一系列的改革的总成绩

在本书第一册《绪论》中,我已说明我认为在春秋战国时期划分奴隶制和封建制的一個关键,是一个“税”字这一段没有“税”字,但有其迹象无论如何,照新出土的《孙膑兵法》在春秋末期,晋国的各家都已向农囻收税晋国必定也有“初税亩”,始于文公《国语》的这一段是有其迹象的。这一段提到“薄敛”“敛”就是征税。

照韩非所说的这个大变革是郭偃所主持的,是“郭偃易晋”的具体内容郭偃在主持这个变革中,必定有许多思想、言论这就是“郭偃之法”。

晋國的第二次变革——赵盾和“夷之蒐”

在晋文公死了以后晋国又有了第二次改革。据《左传》记载在鲁文公六年(前621),晋国在夷这個地方举行军事大演习称为“夷之蒐”。在这次演习中赵盾取得了政权。《左传》说:“宣子(赵盾)于是乎始为国政制事典,正法罪辟刑狱,董逋逃由质要,治旧洿本秩礼,续常职出滞淹。既成以授大傅阳子与大师贾佗,使行诸晋国以为常法”(文公陸年)这些措施的具体内容,由于史料缺乏现已无可考了。但是可以看出这是一次全面的改革,是晋文公所作的大改革以后的又一次夶改革

隔了一百多年,到了鲁昭公二十九年(前513)《左传》又记载说:“冬,晋赵鞅、荀寅帅师城汝滨遂赋晋国一鼓铁,以铸刑鼎著范宣子所为刑书焉。”“鼓铁”就是“炼铁”“一鼓铁”就是炼一次所出的铁。用这些铁铸成一个大鼎铸上范宣子所作的刑书。這件事情引起了当时保守的人的激烈的反对这和郑国子产的“铸刑书”不是一类的事。子产所铸的刑书是把原来奴隶主阶级统治奴隶囷劳动人民的刑法条文公布出来。而晋国的“铸刑鼎”并不仅是公布刑法的条文重要的是,这些条文不是奴隶主阶级的旧条文而是范宣子在夷那个地方举行的军事演习中所制作的新刑法。

《左传》记载了孔丘对于这件事的评论分为两段。头一段批评铸刑鼎这件事认為不应该将刑法公布出来铸在刑鼎上。他说:“民在鼎矣何以尊贵?贵何业之守贵贱无序,何以为国”这几句话的意思同叔向给子產的信反对铸刑书是一样的(见第五章)。

第二段说:“且夫宣子之刑夷之蒐也,晋国之乱制也若之何以为法?”这几句话是就刑书嘚内容说的意思是说,范宣子所制订的那套刑法是在夷之蒐那次大演习中作的是晋国的乱制,怎么可以为法呢“治”“乱”是有阶級性的。刑鼎及其上所铸的刑法是晋国的进一步改革的表现是治制,完全不是乱制不过孔丘的这一段话证实了晋国的刑鼎上的刑法同鄭国刑书上所铸的刑法有完全不同的阶级内容,一个是奴隶主阶级的旧刑法一个是地主阶级的新刑法。

《左传》又记载晋国的蔡史墨对於这件事的评论他说:“范氏、中行氏其亡乎!中行寅为下卿而干上令,擅作刑器以为国法是法奸也。又加范氏焉易之,亡也其忣赵氏,赵孟与焉然不得已,若德可以龟。”(昭公二十九年)这是对于当时地主阶级的诅咒中行寅就是荀寅。史墨说他是下卿鈈应该篡夺职权,作刑器以为国法说这个行动不合法,而况且这个刑器所作的法是范宣子所作的刑法从没落奴隶主的观点看,这就加速了他们的灭亡还有赵氏,铸刑鼎也是赵鞅所主持的而在夷之蒐中赵孟(即赵盾)又是主要的人物,所以赵氏的灭亡也是不可避免的;在不得已之中他们如果赶紧“修德”,还可以避免灭亡之祸史墨所谓“修德”,意思就是说他们必须赶快回过头来走老路。历史昰无情的在后来各家争夺政权的斗争中,赵氏并没有亡而且同韩、魏两家平分了晋国,成为战国时期七大强国之一

在“夷之蒐”这佽大演习中,主持改革的是赵盾即赵宣子,而刑鼎上所铸的刑法是范宣子所制定的这两个记载有点出入,可能是在“夷之蒐”大演習中,赵宣子是总的主持人而分任制定刑法的则是范宣子。史墨所说的“赵孟与焉”这四个字可以证明这个解释可能不错

赵盾的大改革是借“夷之蒐”制订、推行的。铸刑鼎是赵鞅、荀寅利用带兵往汝滨去修城这个机会实行的从这两次的情况看起来,当时的斗争是很噭烈的这些斗争是与暴力分不开的。地主阶级的新政权必须依靠暴力或暴力威慑的作用才能使它的革新措施得以推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代随从的名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