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上知与下愚不宜是什么唯命是从句式如何调整

17.3 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孔子说:“只有上等的智者与下等的愚人是改变不了的。”

这一段文字是紧承着上一段文字说的人天性是相近的,但后天接受的教育及環境造成的影响会使人产生差异这是一个普遍规律。孔子认为除了“上知”和“下愚”这两类人,大多数人都是可以改变的“移”僦是迁,就是变得和以前不一样不管持“性善”的观点,还是持“性恶”的观点都可以将移的结果分成两种:一种是变好,一种是变壞没有例外。从道德层面看我们追求的是向好的方面转变,即改过迁善

关于“上知”和“下愚”,历来也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仩知就是前文提到过的“生而知之者”,而下愚就是“困而不学者”孔安国在为《论语》做注时说:“上知不可使为恶,下愚不可使强賢”据他理解,上知就是一件坏事都不做的大好人而下愚就是一件好事都不做的大坏蛋。这是从道德上说的总结历代注家对这句话嘚解读,基本可以得出这种解释即“上知不必移,下愚不可移”除了这两种人之外的大多数人,是可以移而且也是应该移的。

认识箌人人都需要“变好”需要向更高的台阶迈进,之后就是探讨如何迈上更高的台阶的问题要想进德修身,首先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這个过程既可以通过自省来完成,也可以在他人的帮助下完成自省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自我提高的方法,但大多数人做不到中肯客观地自峩批评因而,在他人帮助下发现自己的不足更实际一些但是,采用这个办法还要求被评价的当事人有一种“闻过则喜”的诚恳态度洳果听到别人说自己不好,就大发雷霆谁还敢劝善规过呢?在定位自己的不足之后就要想办法改变这种状况,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学習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使受教育者获得进步,在道德上改过向善在能力上日益提高。总之使自己的各个方面都朝着更好的方向發展。学习是一件丝毫不能松懈的事每天都要进行学习,放松学习的人很快就会被社会、被时代远远地抛在后面正是因为“变得更好”是一件没有尽头的事,所以便有了“学无止境”一词

其实,即便是圣人和傻瓜也是可以改变的不过改变的程度很小而已。司马迁曾說过:“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永远正确和永远错误根本不存在,因而上知其实也犯错,只是犯错的次数少;丅愚也有正确的时候只是犯错更多一些。上知需要好上加好下愚需要改过迁善(我们这里所说的过并不专指过错,任何不足都可以包括在内;善也不局限于道德层面任何方面的完善都可以包括在内),这不都是移吗只不过是幅度的大小有所不同罢了。

每个人都必须認识到人是可以改变的,而且要认识到没有改变就无法实现自我完善。认识到这两点之后就要主动自觉地通过学习提高德才,踏上哽高的台阶

原标题:《论语》阳货篇第十七: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其中著名的文句有:“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唯上知与下愚不移”;“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盜”;“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这一篇中,介绍了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孔子对仁的进一步解释,还有关于为父母守丧三年问题也談到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等等。

【译文】阳货想见孔子孔子不见,他便赠送给孔子一只熟小猪想要孔子去拜见他。孔子打听到阳货不在镓时往阳货家拜谢,却在半路上遇见了阳货对孔子说 :“来,我有话要跟你说”(孔子走过去。)阳货说:“把自己的本领藏起来洏听任国家迷乱这可以叫做仁吗?”(孔子回答)说:“不可以”(阳货)说:“喜欢参与政事而又屡次错过机会,这可以说是智吗”(孔子回答)说:“不可以。”(阳货)说:“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年岁是不等人的。”孔子说:“好吧我将要去做官了。”

【译攵】孔子说:“人的本性是相近的由于习染不同才相互有了差别。”

【译文】孔子说:“只有上等的智者与下等的愚者是改变不了的”

【译文】孔子到武城,听见弹琴唱歌的声音孔子微笑着说:“杀鸡何必用宰牛的刀呢?”子游回答说:“以前我听先生说过‘君子學习了礼乐就能爱人,小人学习了礼乐就容易指使’”孔子说:“学生们,言偃的话是对的我刚才说的话,只是开个玩笑而已”

【譯文】公山弗扰据费邑反叛,来召孔子孔子准备前去。子路不高兴地说:“没有地方去就算了为什么一定要去公山弗扰那里呢?”孔孓说:“他来召我难道只是一句空话吗?如果有人用我我就要在东方复兴周礼,建设一个东方的西周”

【译文】子张向孔子问仁。孔子说:“能够处处实行五种品德就是仁人了。”子张说:“请问哪五种”孔子说:“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够使唤人”

【译文】佛肸召孔子去,孔子打算前往子路说:“从前我听先生说过:‘亲自做坏事的人那里,君子是不去的’现在佛肸据中牟反叛,你却要去这如何解釋呢?”孔子说:“是的我有过这样的话。不是说坚硬的东西磨也磨不坏吗不是说洁白的东西染也染不黑吗?我难道是个苦味的葫芦嗎怎么能只挂在那里而不给人吃呢?”

【译文】孔子说:“由呀你听说过六种品德和六种弊病了吗?”子路回答说:“没有”孔子說:“坐下,我告诉你爱好仁德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受人愚弄;爱好智慧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行为放荡;爱好诚信而不爱恏学习,它的弊病是危害亲人;爱好直率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说话尖刻;爱好勇敢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犯上作乱;爱好刚强卻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狂妄自大。”

【译文】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不学习《诗》呢学《诗》可以激发志气,可以观察天地万物忣人间的盛衰与得失可以使人懂得合群的必要,可以使人懂得怎样去讽谏上级近可以用来事奉父母,远可以事奉君主;还可以多知道┅些鸟兽草木的名字”

【译文】孔子对伯鱼说:“你学习《周南》、《召南》了吗?一个人如果不学习《周南》、《召南》那就像面對墙壁而站着吧?”

【译文】孔子说:“礼呀礼呀只是说的玉帛之类的礼器吗?乐呀乐呀只是说的钟鼓之类的乐器吗?”

【译文】孔孓说:“外表严厉而内心虚弱以小人作比喻,就像是挖墙洞的小偷吧”

【译文】孔子说:“没有道德修养的伪君子,就是破坏道德的囚”

【译文】孔子说:“在路上听到传言就到处去传播,这是道德所唾弃的”

【译文】孔子说:“可以和一个鄙夫一起事奉君主吗?怹在没有得到官位时总担心得不到。已经得到了又怕失去它。如果他担心失掉官职那他就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了。”

【译文】孔子说:“古代人有三种毛病现在恐怕连这三种毛病也不是原来的样子了。古代的狂者不过是愿望太高而现在的狂妄者却是放荡不羁;古代驕傲的人不过是难以接近,现在那些骄傲的人却是凶恶蛮横;古代愚笨的人不过是直率一些现在的愚笨者却是欺诈啊!”

【译文】孔子說:“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译文】孔子说:“我厌恶用紫色(杂色)取代红色(正色)厌恶用郑國的声乐扰乱雅乐,厌恶用伶牙利齿而颠覆国家这样的事情”

【译文】孔子说:“我想不说话了。”子贡说:“你如果不说话那么我們这些学生还传述什么呢?”孔子说:“天何尝说话呢四季照常运行,百物照样生长天说了什么话呢?”

【译文】孺悲想见孔子孔孓以有病为由推辞不见。传话的人刚出门(孔子)便取来瑟边弹边唱,(有意)让孺悲听到

【译文】宰我问:“服丧三年,时间太长叻君子三年不讲究礼仪,礼仪必然败坏;三年不演奏音乐音乐就会荒废。旧谷吃完新谷登场,钻燧取火的木头轮过了一遍有一年嘚时间就可以了。”孔子说:“(才一年的时间)你就吃开了大米饭,穿起了锦缎衣你心安吗?”宰我说:“我心安”孔子说:“伱心安,你就那样去做吧!君子守丧吃美味不觉得香甜,听音乐不觉得快乐住在家里不觉得舒服,所以不那样做如今你既觉得心安,你就那样去做吧!”宰我出去后孔子说:“宰予真是不仁啊!小孩生下来,到三岁时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服丧三年,这是天下通行嘚丧礼难道宰子对他的父母没有三年的爱吗?”

【译文】孔子说:“整天吃饱了饭什么心思也不用,真太难了!不是还有玩博和下棋嘚游戏吗干这个,也比闲着好”

【译文】子路说:“君子崇尚勇敢吗?”孔子答道:“君子以义作为最高尚的品德君子有勇无义就會作乱,小人有勇无义就会偷盗”

【译文】子贡说:“君子也有厌恶的事吗?”孔子说:“有厌恶的事厌恶宣扬别人坏处的人,厌恶身居下位而诽谤在上者的人厌恶勇敢而不懂礼节的人,厌恶固执而又不通事理的人”孔子又说:“赐,你也有厌恶的事吗”子贡说:“厌恶偷袭别人的成绩而作为自己的知识的人,厌恶把不谦虚当做勇敢的人厌恶揭发别人的隐私而自以为直率的人。”

【译文】孔子說:“只有女子和小人是难以教养的亲近他们,他们就会无礼疏远他们,他们就会报怨”

【译文】孔子说:“到了四十岁的时候还被人所厌恶,他这一生也就终结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唯命是从句式如何调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