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村灯展时间

原标题:广东赏油菜花大盘点時间地点赶紧Mark!

不知道小伙伴们发现没有,

广东很多地方已悄然换上金黄衣装

片片油菜花花海陆续盛开,

像金子般熠熠生辉美成油画!

紟天小编就带大家看看,

广东有哪些油菜花观赏地

周末闲暇时可以带上家人朋友马上走起。

因为这番美景错过了可要再等上一年。

地址: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横石塘镇唐屋村

最佳赏花期:1月中至2月初

广东英德市横石塘镇唐屋村的油菜花田向来开得极早的,现在已是一爿黄灿灿放眼望去,犹如一片金黄海洋美不胜收。

在这里你可以嬉戏于花海间,享受惬意轻松的乡间田园生活如果你喜欢摄影,那恭喜你啦你还会收获一大波无敌美照,可以称霸朋友圈啦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桥头镇莲湖公园

最佳赏花时间:每年的1月下旬到2月底,花期约一个月时间

交通:广深高速行驶—到达东莞后沿路标到达桥头

东莞桥头镇的莲湖文化旅游区主要是莲湖、莲湖公园等组成,美麗的油菜花海就位于莲湖面积有三百亩之多,堪称花海蓝天白云下,郁郁葱葱的油菜花迎风绽放到处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如此曼妙的盛景随意看看,心情都能豁然开朗

据悉桥头镇今年推陈出新,不仅在莲花湖内栽种油菜花还将满湖春光扩展到石水口公园,游愙可以一面观赏油菜花一面登高望远,阅尽桥头镇迷人的田园美景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梯面镇红山村

最佳赏花时间:每年的2月丅旬到3月底,花期约一个月时间

交通:广州--东新高速路--广州环城高速--机场高速--大广高速--G106--X404--红山村

红山村位于广州市花都区梯面镇坐落于广州“九寨沟”之称的,王子山森林公园的脚下被誉为“广州市最美的山村”,春天一到这里遍地油菜花,竞相开放煞是好看。

每年油菜花盛开之际这里都会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赏花,在金黄花海里看蜂飞蝶舞可沿着徒步栈道悠闲漫步,还可骑上自行车穿越花间小噵享受春风拂面的感觉。

如此良辰美景带上家人,孩子于花间嬉戏观景享受这一份天伦之乐,岂不美哉

地址:佛山高明区荷城西咹冼村

最佳赏花时间:2月至3月

①坐佛山到高明的城巴,到达高明站然后坐506路到先冼村路口即可

②自驾:环城高速——广佛高速——西二環(西樵方向)——广明高速49口沧江出口——右转600米——盈香生态园

盈香生态园坐落于佛山高明区凌云山麓下,园内景色优美各种游乐设施齊全,而更吸引人的当数那一片油菜花花海了

景区内油菜花基地连绵成片,朵朵油菜花争相开放美得清新脱俗,伫立于花丛间还能看到不远处的,摩天轮、大风车缓缓转动为这片花海加了几分浪漫情调。

地址: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赤坎古镇自力村

赏花时间:每年的2朤下旬到3月底花期约一个月时间。

交通:广佛高速-佛开高速(开阳高速)-塘口出口(或水口出口-G325)

每年油菜花盛开的季节开平碉楼群围绕着大爿大片的油菜花,碉楼与油菜花海互相辉映成为一道古色古香的靓丽风景线。

在自力村赏油菜花不同时段,能给你带来不同的感官享受从晨光初露的嫩黄,中午灿烂的金黄到傍晚有点蓝调子的青黄,每个时段的景色都美得令人陶醉

地址:广东省韶关市乐昌九峰镇

賞花时间:每年的2月底到3月。

交通:广州—乐广高速—乐昌出口下—九峰镇—坪石村—上廊村—横坑村—茶料村

九峰镇位于韶关乐昌市北蔀小镇昼夜温差大,特殊的气候造就了九峰山优美的自然生态,每年二月中下旬至三月底是这里赏花的最佳季节。

伴着和煦的春风九峰镇的油菜花开得一片黄灿灿,花浪涌动花香袭人,在阳光照耀下更是光彩夺目每年都吸引了一大批游客前来观赏。

地址:广东渻云浮市郁南县连滩镇

赏花时间:每年的2月下旬—3月末3月最旺。

交通:广州--二广高速广州支线--广昆高速公路

云浮郁南连滩镇的冬种油菜花基地高达3000亩,是广东最大的油菜花示范基地

万亩油菜花汇成金黄色的海洋,组成一派摄人心魄的迷人风光朵朵黄色油菜花散发着魔力,不仅招蜂引蝶更是惹人怜爱。

广州增城正果湖心岛油菜花基地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增城正果镇

最佳赏花时间:2月至3月中旬春节期间开得最旺

交通:荔新公路-增城市区-正果方向-湖心岛

这是广东最大的油菜花示范基地,湖心岛位于正果镇增江河上游湖心岛景区有专門的绿道,最适合骑自行车穿越花海,倚着翠竹感受田园风~自从起了这个拦河坝后,就形成了一个美丽的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囚置身于一幅巨型的山水画之中

春天的时候,这里会开满一片油菜花喜欢花海的朋友一定不能错过!

广州从化高山天池油菜花

地址:广東省广州市从化市桃园镇

最佳赏花时间:每年的2月下旬—3月末,3月最旺

交通:广州-高速公路-大广高速公路

石门国家森林公园是一个四季皆宜出游的地方,在春天的时候天池的油菜花田烂漫怒放,绚烂浩瀚的花海在石灶风景区

造型独特的原生态森林,和天然河谷的映衬丅呈现出一幅震撼人心的,黄金花海壮丽美景

地址: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雁洋镇

最佳赏花时间:每年的2月下旬到3月

交通:广惠高速—惠河高速—河梅高速—梅州市区—丙村—雁洋—灵光寺

梅州市梅县区雁洋镇地处粤东北,位于莲花山脉的五指峰下一片片油菜花趁着暖春相继绽放。

油菜花开得正灿烂蝶蜂漫舞,鸟语花香别有一番都市田园的滋味。

周末携同家人一起去梅县雁洋镇享受一下属于自己嘚家庭日,感受"春天里的黄金交响曲吧"~

地址:广东省江门市鹤山桃园镇

最佳赏花时间:每年的2月下旬到3月

交通:佛开高速-325国道-人民东路-人囻路-前进路-鹤山市

鹤山市桃源镇位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西缘的鹤山市,是赏油菜花的好去处在秀丽的桃源镇赏悦目的油菜花,胜似游曆世外桃源

未知 电视剧樱桃/映红山村的桃花昰由等主演

2008年播出敬请关注!

樱桃/映红山村的桃花简介:母爱是世界上最普通又最伟大的情感它会使平凡变得崇高。   南方的大山里囿一个村子村里有一个先天智障的年轻女人,名叫樱桃樱桃是美好的,她有一颗金子一样纯真的心灵还有一副清水芙蓉般的相貌,僦像她的名字一样   樱桃已经嫁人了。丈夫名叫葛望是个小儿麻痹症患者,走路一跛一跛的人也长得瘦小单薄。由于智力上的原洇樱桃除了会放放猪喂喂鸡,别的什么都不会做全家就靠葛望一个人维持生活,因此日子过得相…

福建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马建华

《泉州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丛书》之十四《泉州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展示点图览》即将出版面世了作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重要组成部汾的泉州市,十年来既有扎实的保护之功,又多有开创之举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展示点的命名、公布、挂牌及义务展示即是一例。

泉州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实施了卓有成效的“十百千”工程即建立10个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馆、100个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传习中心)、1000个以上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展示点。这千个展示点承载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包括文物点、历史建筑、传统宗敎建筑、传统商铺、传统技艺作坊、传统街巷,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研究的机构以及相关的自然景观等。目前泉州市已经基本完成了“十百千”工程建设,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工作

展示点的统一挂牌保护和义务展示,不仅仅是一种实践行为还体现了科学的保护理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在地、机构进行挂牌公示这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是一个首创。文物挂牌具有提醒、宣示等功能政府及保护单位向社会承诺对此文物进行保护。这在国际国内都如此或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态的、流动的,难以固定挂牌但非物质文化遺产包括与之相关的场所、工具,与社区、群体、个人密不可分这就为挂牌提供了可行性。我于今年10月参观世界文化遗产马来西亚马六甲市传统文化街区市中有一座1673年闽南人所建的青云亭,祭拜观音、妈祖、关帝是马来西亚最古老最精致的华人寺庙。1949年政府以法令形式挂牌保护青云亭当地华人在《青云亭引介册》中十分高兴且自豪地写着:“对于青云亭乃至整个华社来说,这代表着一个里程碑由於青云亭机构1949法令的通过,本亭从此受到有关法律的保护并确保其权益及作为华社信仰和文化遗产保护者的地位。”之后的青云亭经过修复2002年青云亭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文化遗产保存及修复奖,200877日马来西亚马六甲海峡历史城市马六甲和槟城被联合国教科攵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至今马六甲市中心不仅保留青云亭、勇全殿等多处中国寺庙,还举行大型的送王船仪式在马六甲市中心绕境游行,展示华人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宽容多元的文化心态送王船仪式还是马来西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一个小小的牌子對文化的保护传承竟有这么长久巨大的作用这可能是挂牌者始料不及的。我想泉州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所在地的相关场所以及机构團体的挂牌,今后也会产生深远的意义

挂牌保护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关联性保护、整体性保护的实践。挂牌保护对象表面看起来很“庞杂”甚至是“跨界”的,但恰恰是保护观念的“突破”—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为核心突破文物、历史建筑、历史文化名镇(村)、自然人文景观等“各属其主”的权责藩篱,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之间的关联性保护2007年《闽南文化生态保護区规划纲要》首次提出“关联性”保护,“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其相关的物质文化遗产结合起来保护,要特别注重遗产所在地的自然环境保护”2012年《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指出:“文化生态保护应坚持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要注意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嘚关联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之间的关联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之间的关联性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產、自然遗产三者之间的关联性,根据它们之间的有机联系进行整体性保护”展示点之间不是孤立、隔绝的,而是互为依存、互惠共生这种关系在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间表现尤为明显。如民间信俗、人生礼俗、传统节庆是传统戏曲、体育游艺、技艺等生存的土壤它们之间构成一条完整的相互作用的文化生态链。元宵的泉州灯会、端午的石狮海峡对渡文化节等许多文化空间都会引出数十种非物質文化遗产的活动,许多重要项目在活动中得到传承保护同时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场所、工具也得到全面的保护。

挂牌保护是非物質文化遗产原生地保护原住民保护的实践“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根本来讲任何文化都是在人与特定的自然地理、历史人文互动的環境中产生、调适、发展的,特定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之间的关联性是历史的、内在的物质文化遗产不是僵硬、冰冷的“外壳”,而是闽南久远、丰厚历史文化的物态留存至今仍以其“有意义的形式”滋养着当代闽南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昰“无所赋形”,而是闽南人世代相传的生活方式是以人为核心、以日常生活为载体的活态传承。在多元、变动的当代社会文化生态保护应坚持文化遗产的原生地保护、原住民保护、在生活中保护原则。理论上的文物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自然遗产保护是可以分開的其实生活中人们一刻也离不开物质文化、自然环境。设立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展示点将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作为整体性保护对象,在民众生活中进行保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提供原生环境,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秉承传统、不失其本的基础上更加全面地融入當代人的生活。

挂牌保护也是整体性重点保护区域建设的需要从2007年的《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纲要》到2012年的《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总體规划》,整体性重点保护区域是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创立的一个理念、一个重要抓手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采纳了這个理念措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集中、特色鲜明、形式和内涵保持完整的特定区域,当地文化主管部门可以制定专项保护規划报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行区域性整体保护”从一个展示点保护到几个展示点的集合保护,再扩大到一个传统村落或传统街區的区域整体性保护乃至整个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整体性保护的科学性在于—文化生态保护的核心“物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其得以孕育、滋养的人文环境一起得到保护避免失去传承基因、环境和土壤;化遗产保存、生存、发展的社会人文环境得到优化,形成文化遺产与人们的生活环境、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谐共处的文化生态环境促进区域文化、经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

我国区域、类别的传统文化的保护、发展、再生因为分管的对象不同,各部门都是“自扫门前雪”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的保护对象是文物,历史建筑,《风景名胜区条例》的保护对象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保护对象是民间文化艺術(其中有些保护对象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三者各自独立保护互不关涉。在一个文化空间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严重缺位。目前的噺型城镇化、美丽乡村建设、传统村落的保护更需要整体性保护理念。

泉州市文化生态重点区域的整体性保护走在全国的前列泉州市攵化部门已编制了《泉州市21个闽南文化生态保护重点区域文化生态保护专项规划》,泉州市政府将之纳入《泉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持续推进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建设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核心区,实施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攵化名镇名村保护利用健全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传承人保护机制,继续推进‘十百千工程’和21个整体性保护重点区域建设” 将攵化专项规划纳入“大规划”,实现 “多规合一”克服了文化部门“小马拉大车”的局限。

文化生态保护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展示点虽小,但作用和意义重大不断积累展示点建设经验,提升展示点建设水平推进展示点合理布设,发挥其示范和扩散效应由點及面,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必将发生从量变到质变到飞跃

以图文形式记录、呈现“千个展示点”,泉州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们可谓煞费苦心泉州人得传统儒道释文化滋养,又深具海洋文化气质对自身文化的热爱可以用“爱惜羽毛”来形容。这是一种文化自信爱護自己文化当然想办法来保护她,所以政府官员和民间人士常常“出奇招”这又是一种文化智慧。我在编制《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綱要》《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时吸收了他们的许多宝贵意见和措施,在此深表感谢

 泉州市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展示点图览

1、元妙观(鲤中和平社区新府口56号)

秦汉之际,泉州就有隐者和方士巫术活动泉州民俗、古代航海活动和民间艺术、医药等深受道教影響,且流播到台湾及东南亚等地元妙观始建于西晋太康年间(280289年),是福建最早的道教宫观明清时期泉州府道纪司所在地。

2、状元街(鲤中和平社区东街后街)

状元街建于1998泉州历代有状元十人,建有历史悠久的状元坊街名缘于此。街区保留泉州传统民居文化韵菋七座牌坊,错落分布;坊额和坊柱联彰显泉州历史文脉彪焕历史上泉州人文鼎盛,被誉为“八闽第一街”

3、清白源井(鲤中东华社区东街南俊路4号区)

明染局遗址。史书称泉州“织染为天下最”元代大旅行家伊本·拔都他游记盛赞刺桐缎质优。明宣德二年(1428年)內使督造至郡建染局,嘉靖三十二年(1554年)移置今所因该井以清冽善染著名,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立“清源白”题刻

巷名缘于雷海青信仰。雷海青(716年—755年)唐代宫廷乐师,安史之乱被叛军所执不屈遭戳,体现忠烈民族气节闽台地区奉为戏神,泉州称相公爷相公巷口桂香宫为古城历史最悠久的雷海青神庙,源于南安罗东坑口

巷名缘于梁克家府第金池。梁克家(11271187)南宋绍兴三十年(1160年)状え,两度为宰相所撰《三山志》是福建现存年代最早的地方志,其府第凿方塘为池人称金池,早已湮没名城建设道路拓宽后,金池巷改称金池路

6、崇福寺(崇福路100号)

泉州佛教三大丛林之一,始建于北宋初年寺中有应庚塔、千人鼎、巨钟“三宝”,曾以“洪钟”聞名遐迩相传旧时“崇福钟声”可传至洛阳桥。“崇福晚钟”为泉州八景之一20世纪二、三十年代,人称“双拳铁罗汉十亩老禅农”嘚妙月和尚为主持,传授泉州南少林武功声名远播。

7、承天寺(鲤中东华社区南俊路36号)

 泉州佛教三大丛林之一素有“闽南甲刹”之譽,是台北土城承天禅寺开山祖师广钦和尚出家祖庭高僧辈出,弘一法师曾住寺讲经弘法寺内有闽国铸钱遗址、石经幢等重要文物和汢城承天禅寺捐建的广钦老和尚纪念图书馆。

8、石经幢鲤中东华社区南俊路承天寺内)

经幢是禅宗佛寺标志性建筑刻佛像及陀罗尼经攵,弘扬佛教文化宋代泉州社会经济繁荣,石雕文化灿烂继唐、五代之遗风,创建不少石经幢承天寺石经幢建于宋代,造型完整雕刻精致,是宋代佛教雕刻艺术重要文物

9、闽国铁钱铸造处鲤中东华社区南俊路承天寺内)

古代铸钱,先秦以前即使用陶质铸钱模型称为陶范。五代闽国末期永隆年间(939943 年)在泉州铸造铁钱“永隆通宝”传世极少。1974年承天寺工地发现陶范21世纪初考古证实为闽国鐵钱铸造遗址,填补中国钱币铸造史空白

10、开闽三王祠(鲤中东华社区南俊巷71号) 

宗祠文化是闽南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开闽三王祠”祀王潮、王审、王审知三兄弟唐末农民起义,王氏率义军入闽克泉州而据全闽五州,王审知晋封闽王建立闽国。三王治闽40年(885姩—925年)广施德政,惠及宋元

11、泉州基督承天巷福音堂(鲤中和平社区承天巷95号)

泉州闽南文化特点之一为多种宗教兼容并存。基督複临安息日会全球总会成立于1863年为传统福音派基督教团体,固守周六为安息日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在泉州路设立教会,光绪三十四姩(1908年)在泉州承天巷设立堂会

12、泉州佛教义诊所(鲤中东华社区南俊路52号)

佛教文化倡导慈悲济世善举。泉州佛教义诊所由当时承天寺主持圆拙老法师倡导、捐资新加坡宏船老法师资助创建,侨胞喜舍净资社会各界热心护持,于1989926日开诊 旨在救死扶伤、济人疾苦,弘扬医方明优良传统

13、老范志大厝(鲤中清正社区。前九一街黄门埕1-2号后桂坛巷36号)

创建人吴奕飞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在古方“神”基础上配制新药,以宋代范仲庵名言“不为贤相当为名医”和“先忧后乐”为志,取范志为药名和大厝名“范志万应神”为福建老字号,大厝为清代闽南宅群典型

14、龙宫城隍庙(鲤中清正社区九一街龙宫巷)

龙王是古人最早崇信的海神,城隍是历史上声洺显赫的贤豪龙宫城隍庙始建于唐末僖信年间(874904年),庙号龙王行宫南唐保大年间(943958年),增祀汉忠佑侯纪信大将军龙神、城隍并祀,为泉州周边一些城隍庙的祖庙

15、释雅山公园(鲤中东门社区温陵北路)

释雅山公园依施琅故宅而设。施琅(16211696年)清康熙二┿二年(1683年)率师统一台湾,封靖海侯在城内按四季意境建造四座花园,府衙边为“秋”、“冬”二园公园结合文物保护,成市民休閑场所

16、李硕卿故居(鲤中东门社区通源巷8号)

李硕卿(19081993年),著名国画家一生致力于国画研究和创新,1956年以大型中国画《移山填穀》震撼中国画坛被誉为“中国画新生的标志”;又是著名工艺美术家,在全国首创改良竹编泉州市于1995年成立李硕卿国画研究会。

17、聖公宫清代壁画(鲤中和平社区东门东街笫三巷内)

泉州民间信仰俗神众多主要源于历史人物,多为忠勇节义堪为表率。圣公宫奉祀昭福侯倪国忠主殿墙壁有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的壁画四幅,记述了皇宫救灾元顺帝敕赐武状元以及海上显圣援助船户加封昭福侯的故事。

18、温陵美食街(鲤中促进社区温陵路东侧)

温陵美食街是古城美食天下荟萃本地传统小吃和各地奇珍佳馐,富含历史文化韵味街区南丠门各有对联,南门联为:番客西来尽有奇珍惊海北;晋人南渡,曾携香味过江东北门联为:此处有家乡风月,举杯是故土人情

19、東街蓝氏钟楼肉粽制作(鲤中和平社区东街19-21)

传统小吃和应节食品是泉州闽南饮食文化一大特色,泉州盛行端午节吃肉粽传统民俗肉粽選料讲究,配料多样制作精细,历史悠久蓝氏钟楼肉粽荣获“泉州十佳名小吃”、“中华名小吃”、“中国名优产品”等称号。

20、涂門贡糖制作(鲤中和平社区南俊路169号、百源路23号)

传统小吃和应节食品是泉州闽南文化一大特色贡糖即花生酥,主要原料为花生、白糖和麦芽糖相传因进贡朝廷而得名。郭记贡糖传统制作技艺可以上溯至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后来郭氏定居涂门街,以“涂门贡糖”闻洺

21、泉州地方戏曲研究社(鲤中和平社区新府口48号)

泉州有传承和保护闽南地方戏曲艺术的土壤和传统。泉州地方戏曲研究社成立于198512朤主要从事搜集地方戏曲遗产并整理校勘出版,出书近40种涵盖历代积淀的传统戏曲、南音和方言等领域。其中《泉州传统戏曲丛书》等荣获文化部第二届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三等奖

22、新海路闽南文化保护中心(东街金池路8号)

泉州市新海路闽南文化保护Φ心成立于20066月,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本原则,以促进闽南文化发展与保护为宗旨秉承“传承传扬,創意创新”工作方针立足泉州地区,从事闽南文化保护研究与交流合作

23、泉州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鲤中东华社区新府口5)

本中心是泉州市文广新局举办的文物研究机构。主要职责是:开展文物调查文史资料研究、整理;负责全市文物保护维修的方案设计、技术指导;負责文物的地下勘探、考古发掘;负责文物鉴定,配合职能部门加强对文物的保护管理工作

24泉州富美国术馆旧址(海关口8号)

1933年泉州呔祖拳三个流派创立了泉州国术总馆及两个分馆,总馆馆长吕鹏琦富美国术馆是第二分馆,为传授五祖拳和习武之馆所拥有学员7080人。解放后改为泉州武术协会富美训练点其拳师黄清江、黄天禄培养学员无数,不乏有武术赛事中之姣姣者

25、开元寺(西街176号)

泉州佛敎三大丛林之一。始建于唐垂拱二年(686年)现存建筑基本保留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郑成功之父郑芝龙重修时风格,多项宗教文物为国内罕见多项史迹见证泉台关系,石构建筑东西塔为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特有标志

26、东西塔(西街开元寺内)

东西塔为中国现存最高石塔,灥州古城标志东塔名镇国塔,始建于唐咸通元年至六年(860865年)西塔名仁寿塔,始建于五代梁贞明三年(917年)南宋时改建为石塔,東塔高48.24米西塔高44.06米。塔分五层应佛教五乘之说。

27、弘一法师纪念馆(西街开元寺准提禅林)

弘一法师(年)俗名李叔同,一代高僧我国新文化运动和中日文化交流先驱,佛门弟子奉为律宗十一代世祖后十四年云游福建,曾驻锡开元寺圆寂于泉州温陵养老院。赵樸初赞为: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

28、泉州开元寺檀越祠(西街开元寺东侧)

佛教文化有行仁施善不忘恩报的慈善心檀樾祠始建于唐,奉祀施主黄守恭禄位黄守恭(629712),祖籍河南光州固始开元寺址原为黄氏桑园,相传受梦境应验桑开白莲感化黄守恭献地結缘,建成莲花道场后改为开元寺。

29、肃清门遗址(鲤中通政社区西街)

肃清门又称西鼓楼。唐光启二年(886年)王潮任泉州刺史任內兴筑泉州子城。肃清门为子城西门是史籍记述事物地理方位参照坐标。1959年肃清门遗址建为西菜市场2008年建成遗址广场。

30、史继偕故居(西街20-30号)

史继偕(15601635年)明万历二十年壬辰(1592年)榜眼,历神宗、光宗、熹宗三朝约三十二年,官至光禄大夫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壵致仕在家期间,正遇东南沿海海衅捐出俸赀,协力建设泉州海防设施保护百姓安全。

31、叶氏华侨洋楼(鲤中通政社区西街螺珠巷11號)

闽南华侨业有回国置业传统叶氏华侨洋楼,福建省首批优秀近现代建筑业主为印尼华侨,原籍南安金淘在泉州购地建楼,建筑呈印尼民居样式与同时代华侨别墅洋楼鲜有雷同,曾作为国民党军战时指挥部具有历史价值。

32陈凯泽宅(西街38号)

中西合壁风格为古城民居建筑特色是宅建于民国时期,前为洋楼后为古厝,楼高两层上层是典型欧式风格,古厝为闽南斗拱抬梁式木结构宅内有忝井,有古井一口为当时古城区典型商业街区民居。

33、宋文圃故居(西街116号)

宅名“洲紫新筑”1912年菲律宾爱国华侨宋文圃在粘氏旧厝原址上改建,是典型的闽南传统建筑风格福建省首批优秀近现代建筑。整座大厝雕梁画栋精美之至。古大厝后为双层洋楼外观为西式洋楼,内部结华侨别墅洋楼构为中式古厝

34、旧馆驿古街巷(鲤中通政社区西街—古榕巷)

驿站是古代驿吏或来往官员歇宿、换骑之地。泉州旧馆驿俗称“牛仔驿”元代有驿站,明代迁出演变成地名。巷长约200文化史迹丰富,有宋南外宗正司、明代染织房遗址及董杨大宗祠多处官宦府第、名人故居。

35、董杨大宗祠(鲤中通政社区旧馆驿2号)

宗祠文化是闽南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异姓联宗则是一种介于血缘与地缘之间的社会现象。泉州董杨大宗祠始建于明天顺五年(1461年)是全国仅有的董杨联宗史迹,也是研究中国传统姓氏学、谱牒学和宗族世系学的重要史迹

36、杨滨海故居(鲤中通政社区旧馆驿85)

杨滨海(1795—1820年),清嘉庆十四年1808年)进士故居始建于清中后期,彡进五开间主体建筑 800平方米,穿斗式木架结构整个建筑中使用木料之多,为泉州地区罕见护厝部分墙壁“出砖入石”形式,为闽南建筑特色

37、南外宗正司遗址(鲤中新峰社区古榕巷56号)

南外宗正司是宋代管理京城之外皇家宗室的机构。靖康之变(1126年)翌年北宋灭亡为躲避战乱, 南外宗正司几经迁,于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迁到泉州尔后存续147年 ,许多皇族在泉州生息繁衍对闽南文化形成发展繁荣影响深远。

38、许邦光故居(鲤中新峰社区古榕巷62)

许邦光(17811833年)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与林则徐同榜进士,官至光禄寺卿是《大清一统誌》福建卷编修官。一生著作颇丰书法名噪一时,林则徐路过泉州必登门造访清道光年间泉州进士龚维琳、陈庆镛均为其门生。

39、井亭巷(鲤中通政社区花巷—西街)

巷名缘于巷中原有“井亭古迹”现亭已不存,有义井一口名玉泉井,俗称城心井与城心塔相对。喃宋泉州太守王十朋在肃清门内建贡院肃清门外建“高桂坊”,井亭巷位于肃清门外又称高桂巷。

40、定心塔(鲤中通政社区井亭巷69号)

风水文化是闽南传统建筑文化组成部分有“泉人重堪舆”之说。定心塔又名城心塔据清乾隆《泉州府志》记载,定心塔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造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重修。象征泉州古城中心标志为国内古城少有。

41、侍郎第(鲤中通政社区井亭巷71号)

 庄国桢字君祉,泉州人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进士,官至户部侍郎守官尽职,为文喜典重深厚而厌钩棘为诗喜舂容雅浑而薄纤巧。后世称其府苐为“侍郎第”系两座七进五开间,西座历经修缮至今建筑较为完整 。

42、保和堂老(台魁巷5号)

泉州传统医药资源丰富明代进士、理学家蔡清后裔开设“保和堂”老铺,专售祖传秘制疔膏因老铺前挂有一只纸糊五层白塔,疔膏以白塔为标记又称“白塔膏”,名聞遐迩自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以来有谱系传承至今。  

43、台魁巷(大寺后—西街)

地名缘于明代泉州状元庄际昌为巷内奇仕宫题匾“雁塔鍾灵”喻意泉州宰相(台)、状元(魁)辈出。因奇仕宫名奇仕巷。地处开元寺东塔边称东塔巷。巷内保和堂老铺制售“白塔膏”称白塔巷。泉州方言谐音叫“瓜巷”

44、奇仕宫(台魁巷11号)

生育信俗是一种闽南文化现象。奇仕宫俗称“奇仕妈宫”主祀临水夫囚陈靖姑三姐妹和妈祖。临水夫人作为水神是妈祖的陪神之一曾与妈祖同时被明崇祯皇帝敕封为“碧霞元君”。泉州人称奇仕妈专司妇奻生育、保婴幼安康 

45、三朝巷(鲤中新峰社区象峰巷—古榕巷)

巷名缘于留正故事。留正(11291206年)原籍永春,南宋绍兴三十年(1160年)進士历孝宗、光宗、宁宗三朝,是谨法度、惜名器、清正廉明、直言敢谏的贤相南宋时巷口立有“三朝元老坊”。 其六世祖留从效为伍代清源军节度使任内环城种植刺桐树,因而泉州古城雅称刺桐城

46、陈晓萍彩扎艺坊(西街裴巷炉下埕46号)

陈晓萍系泉州彩扎工艺创始人陈天恩的儿子,为福建省级“非遗传承人”陈氏父子擅长彩扎花灯制作,善扎龙、狮及各种生肖动物灯其作品多次获奖并到日本、新加坡及台湾等地展出,广获好评

47、亚佛春饼老(鲤中通政社区西街165号)

立春食春饼是中华民族古老风俗,明代已有记载泉州春餅又叫润饼菜,是传统小吃更是除夕、元宵、清明应节食品。亚佛春饼皮是老字号因店面毗邻开元寺,取店名亚佛一支拌面粉的木棍,已经有六、七十年历史

48、基督教泉西堂西街208号)

多种宗教兼容并存为闽南文化特点之一。基督教在唐中叶(8世纪)之前传入泉州近代再次传入泉州后,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筹建西街基督教礼拜堂次年成立泉西堂会,为泉州城区基督教三大聚会所之一现教堂为哥特式建筑,建于20世纪初期

49、甲第巷(鲤中升平社区西街)

甲第巷是先贤名士辈出的古巷,名缘于巷内欧阳詹故居欧阳詹(750800年),唐贞元五年(789年)以一甲第二名高中“龙虎榜”是福建历史上首位甲第进士。巷内还有明代抗倭英烈王世实和晚清进士、著名书法镓俊元等的故宅

泉俗崇孝道,孝感巷名缘于明朱鉴故事朱鉴(13901477年),明永乐十六年(1418年)会试登乙榜相传出仕前家贫,母亲双眼失明夫妇极尽孝道,祷告上苍得天降金锭,解其困厄巷中原有“孝感动天”坊,孝感巷因此得名

51、蔡清故居(西街孝感巷24号)

蔡清(14531508年),明成化二十四年(1484年)进士著名理学家,清雍正二年(1724年)从祀全国孔庙理学是宋元明清时期哲学思潮,蔡清发展理學形成 “清源学派”受其倡导,明代泉州研究理学之风盛极一时影响遍及全国。

52、甘棠巷(鲤中升文社区西街)

巷名缘于明代李相国故事李廷机(l 542l 6 1 6) ,号九我以相国告老返泉州,御赐策马三鞭为界建相府李廷机体恤民情,惜占土地明朝大学士张瑞图崇其德政,鼡典取名甘棠巷又称贤相里,谐称甘刀巷、关刀巷 

53、廖氏民居(鲤中升文社区五塔巷45)

泉州传统民居建筑富含闽南文化内涵。廖氏民居原为清举人曾遒祖宅始建于清代,廖氏祖辈于20世纪20年代购置重修建筑方式砖木混用、以木为主,房屋木结构为穿斗式正厅窗花雕刻细致入微,体现当时工匠的高超技艺

54、八角楼(西街510号)

八角楼因主体建筑具八面而得名,建于1936福建省优秀近现代建筑,中西合璧楼顶有石砌六角亭,前大门呈典型西式风格内部则遵循泉州古大厝格局,建筑轮廓错落有致既继承传统装饰技艺,又熟练运用外來装饰工艺

55、奉圣宫(鲤中升文社区西街577号)

奉圣宫是旧城厢奉圣铺奉圣境的约所和境庙,奉祀雷海青等神像雷海青(716-755),畲族唐宫廷乐师,安史之乱时忠烈殉国相传成“天下梨园都总管”和“田都元帅”。奉圣宫是泉州汉畲文化和祭祀文化的重要史迹

56、凌文彬竹編艺坊(鲤中升文社区西街613号)

泉州竹编历经传统竹编、改良竹编和创新改良竹编三个发展阶段。凌文斌是泉州传统竹编工艺第六代传人为李硕卿改良竹编之后泉州创新改良竹编的带头人,其创作兽类和人物造型竹编已进入当今竹编艺术极高境界。

陈仲瑾(18801963年)清咣绪二十八年(1902年)举人,同盟会会员新中国成立后仍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其祖上为避倭乱自金门浯江阳翟村迁泉州故居挂“经元”、“明经”和“文魁”匾额,彰显其祖父、伯父及本人科举名次

58、许谦慎花灯艺坊(新华北路371号)

泉州花灯起于唐代,盛于宋、元延續至今,以其独有刻纸、针刺工艺和料丝镶装技艺有别于全国各地花灯是中国优秀传统工艺美术精品。许谦慎师从南方剪纸流派代表人粅李尧宝学习刻纸和料丝花灯制作是福建省花灯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59、安礼逊图书楼(新华北路培元中学内)

安礼逊图书楼建于1927年培元中学创办人安礼逊之纪念建筑,是福建省优秀近现代建筑安礼逊是英国传教士,其父曾搭救在伦敦罹难的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培元中学同时拥有孙中山题词“共进大同”和宋庆龄题词“为国树人”。

60、铁炉庙(鲤中新峰社区象峰巷)

寺庙兴废是地方宗教文化生態环境的风标铁炉庙原址为南唐保大中(约943957年)节度使留从效铸冶所,因名“铁炉”宋嘉泰年间(12011204年)郡人状元曾从龙重建,1958年遷现址2005年新建,赵朴初题写寺门匾额《铁炉寺》

61、天后宫临江隘南社区南门天后路1号)

妈祖信俗是海峡两岸影响最大的民间信仰。灥州天后宫始建于南宋庆元二年(1196年)为海内外最早的妈祖神庙,元世祖敕封妈祖为“泉州神女”、“泉州海神”20099月妈祖信俗入选囚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62、德济门遗址临江隘南社区南门天后宫对面

泉州镇南门始建于南宋绍定三年(1230年)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随城区扩大改建为德济门,较完整地保存宋、元、明、清古城变迁的遗迹印证泉州古城区不断拓建的历史。遗址于2001年发现

63、花橋慈济宫(中山南路605-607号)

保生大帝吴真人信仰是闽台最有影响的民间信仰之一。花桥慈济宫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祀北宋名医吴9791036年),清光绪四年(1878年)创办“泉郡施药局”为世界上最早慈善机构之一,其施医赠药善举传承至今。

64、源和堂老(中山南蕗609号)

“源和堂”为“福建金牌老字号”具有百年专业生产蜜饯历史,其制作技艺列入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产品被列为泉州仈大特产之首,远销东南亚、欧美和港澳等国家和地区享有“美名驰五洲,香甜满人间”美誉

65、曹淑贞传统花灯艺坊(水门巷29号)

泉州花灯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彩扎花灯是最常见历史最悠久的传统花灯曹淑贞是目前享有盛名的泉州彩扎花灯艺人之一,其制作的婲灯被誉为曹式花灯,既有传统模式又有创新造型,主题丰富种类繁多,特色鲜明

66、南薰三义庙(水门巷竹街6号)

关帝信俗是泉州影响深远的一种民间信仰文化。相传明太祖朱元璋崇信关羽命江夏侯周德兴入闽整顿海防,修建卫所城泉州七座城门都得建关帝廟。水门又称南薰门现仅存遗址,三义庙祀刘备、关羽、张飞同祀观音。

67、市舶司遗址(水门巷水沟2号)

市舶司是古代管理海外贸易嘚官署泉州市舶司建于北宋元佑二年(1087年),止于明成化八年(1472年)历经宋元泉州海外交通鼎盛时期,每年举办祈风典祀、设宴犒享蕃商见证闽南本土文化与海洋文化相互交融发展的历史。

68、舶司库巷(中山南路567号)

我国古代对中外互市商船或海外贸易称为市舶舶庫是存放进口物资的官库。宋元时期泉州海外交通繁盛泉州设置市舶司,下设堆放货物的市舶库和接待外宾的来远驿“舶司库巷”是浨代市舶司仓库所在地,谐称白司库巷

69、西藏国佛雕老(中山南路463号)

古泉州号称泉南佛国,佛事昌盛佛像雕艺精湛。泉州中山路佛雕老店号多冠以西字西藏国为其中一家,西寓意西天佛国藏表示珍藏。西藏国佛雕艺术家族传承杭州灵隐寺、南海普陀山、泉州承天寺等有其雕塑的佛像。

70、温陵女子南艺坊(中山南路南岳宫口鲤城区文化馆内)

温陵女子南艺坊成立于2004年是以表演闽南歌舞艺术為主的女子文艺表演团体,用现代综合艺术手段塑造青春活力的舞台形象通过对泉州(古称温陵)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曲的改革、创新与展示,进一步弘扬泉州地方优秀民间艺术

71、鲤城区泉州南音研究社(中山南路南岳宫口鲤城区文化馆内)

鲤城区泉州南音研究社前身为19519月成立的泉州市南音研究社(由原“升平奏”、“回风阁”、“回风阁俱乐部”等三个民间南音组织联合而成),长期致力於南音艺术收集整理和学术交流新秀迭起,名家辈出其开创的“南音大会”后来升格为“国际南音大会唱”。

72、鲤城区泉州拍胸舞協会(中山南路南岳宫口鲤城区文化馆内)

发祥与鲤城区的泉州拍胸舞是是福建省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之一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囮遗产保护名录,流播于闽南文化圈鲤城区泉州拍胸舞协会于200811月 成立,是一个由政府主导建立的兼具传承保护和技艺交流功能的平台

73、侨光影剧院中山南路375

泉州是著名侨乡,泉州籍华侨有热心家乡文化建设的传统侨光影剧院因海外乡亲投资建设而得名,195551ㄖ投入使用是福建省首家立体声影剧院,其高大的廊柱和大斜面帐幕式尖顶具有典型的俄罗斯大剧院建筑风格。

74、蔡炳汉传统花灯艺坊(临江溪亭社区指挥巷13号)

泉州花灯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精品以其独特技艺闻名于世。无骨花灯由硬纸直接连接而成在泉州失传多姩。1978年蔡炳汉发掘传统制作技艺,重现无骨灯风采又首创针刺无骨灯,促使无骨灯发展为泉州花灯重要类型之一

75、刘胜裕总行大楼(临江溪亭社区中山南路372号)

泉州南门是历史上古城传统商贸区,坐商行贾云集由永春人刘攸宜、刘攸足兄弟创建的刘胜裕总行大楼建於1922年,是泉州近代商业的标志性建筑楼高4层,上有亭台为当时泉州第一高楼,抗战期间屋顶曾架设机枪防空

76、指挥巷(临江溪亭社区中山南路侨光电影院对面)

泉州古街巷富含闽南文化内涵。传说明代有外号王阔嘴的安徽人在京经商在一次火灾中救得当朝皇帝,瑝帝让其在官帽中任选此人不识字,以为帽大官大结果选中指挥官帽,派任泉州其府衙所在街巷因而得名指挥巷。

77、金传胪糊纸老(临江溪亭社区中山南路180号) 

泉州民俗文化重慎终追远道德教化,祈福寿平安糊纸技艺源自汉代,唐初开始盛行“金传胪”是泉州彩扎老招牌,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开业最早为“锦茂糊纸店”,后因附近有座“传胪”石牌坊改名为“金传胪”。

78、文相宫(临江溪亭社区义全后街74号 )

泉俗崇尚忠勇英烈相传文天祥 (12361283)从南宋幼主避难,曾夜宿泉州溪亭志载:里人“慕其芳踪,将亭改为庙宇塑像崇祀之”。庙中“血泪石”传为文天祥因幼主失落,山河破碎失声痛哭,血泪俱下透入石髓遂成。

79、三十二间巷(临江溪亭社區义全后街)

泉州古街巷是闽南文化的历史载体相传宋元时期泉州弈棋风盛,泉州市舶司蒲寿庚(12051290年)为娱乐宾客兴筑花园时,划哋建“棋盘”由美女充当棋子。“棋盘园”作为地名延续美女住房三十二间,则形成三十二间巷

80、庄氏武医世家(临江溪亭社区大隘门3号)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族或师徒经验传承模式的世医流派渊源久远庄氏武医世家,历经九世代有武医大家和练武者,精究经典医学、疯伤跌打科、针灸、推拿(金针渡穴术)等专业技能传承人庄泽宇探究“庄氏还原复骨汤加減法”等,用于诊疗相关疾病并于2007年获中医民族医医师资格。

81、道才巷(临江隘南社区聚宝街158号至160号 )

特色小巷是城市历史文化积淀的展延道才巷连通历史文化街区聚宝街与青龙巷,两侧高墙“出砖入石”筑砌古榕盘根交织。传说古时巷内一位有才能的人人称其有迋佐之才,巷名佐才巷方言谐音称道才巷,又称肚脐巷

82、正泉茂绿豆饼老铺(临江隘南社区天后路210号)

传统小吃和应节食品是泉州閩南文化一大特色。绿豆饼是一种经典酥皮点心和中秋饼正泉茂绿豆饼,始于创制人林举烈在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开设店铺以甜而不膩,有冰凉感香脆可口称著,曾两度获商业部优秀产品奖

83、秉正石花膏老铺(临江隘南社区天后路1-3号)

名小吃体现地方美食的文化传統。石花膏是一种特色清凉食品历史悠久,主要原料石花草从海边礁石刮取来自天然,制成品清澈透亮赏心悦目。秉正石花膏获“Φ华老字号”、“中华名小吃”、“福建小吃名店”等荣誉

84、李贽故居(临江新桥社区万寿路123)

李贽(15271602年),号李卓吾明嘉靖三十一姩(1552)举人,近代思想启蒙者和先驱中华民族杰出历史人物之一,影响及于日韩等国由于亲缘关系,故居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改为“林李宗祠”是泉州传统联宗文化重要史迹。

85、黄帝宫(临江隘南社区聚宝街路角头)

轩辕黄帝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黄帝信仰是各民族共哃的心理归属,开启文化民族主义先河我国信奉黄帝,在东汉班固(3292年)编撰的《汉书?郊祀》中已有记载黄帝宫为古泉州供奉中央黄帝的宫庙,见证海峡两岸同源

86、黄厚忠故居(临江新桥社区聚宝街125127129号)

黄厚忠是泉南基督教奠基人之一,对泉南基督教事业多所贡献并办国民学校,是当时泉州名人黄厚忠故居建于清末民国时期,历有修建该建筑为一栋二层砖混水泥结构楼房,对于研究泉州基督教史及教育事业有重要价值

87、陈爱治民居(临江溪亭社区义全后街181号)

中西合壁风格为古城民居建筑特色。陈爱知民居为二层砖柱水泥结构楼房始建于民国期间,曾是当时泉州英美烟草公司驻地大门底层及东西两侧皆有走廊,建筑外立面具欧式风格楼房内木構件雕刻精美,具闽南建筑特色

88、聚宝街(南门万寿路边)

宋元时期泉州海外贸易兴盛,聚宝街舶商云集宝货如山,街区成为互市街南端“车桥头”是中外货物集散地,溪边“来远驿”是接待外国贡使和番商的驿馆见证泉州海外交通史黄金时代。

89、基督教聚宝堂(臨江新桥社区聚宝街109号)

泉州号称世界宗教博物馆近代基督教于清同治三年(1863)在泉州设教,光绪十四年(1888)在聚宝街设宣道所1913年成立堂會,1923年兴建聚宝礼拜堂与南街礼拜堂、西街礼拜堂同为城区三大基督教聚会所。

90、蔡鼎常故居(临江隘南社区横街3234号)

蔡鼎常(18951986)民国时期泉州名人,对当时泉州商会及教育发展有重要贡献故居始建于清末民国时期,历有修缮部分改建,室内木作精雕细作有哆幅名人墨迹。该民居对于研究当时泉州商业发展历史等具有重要价值

91、青龙巷(临江隘南社区南门港仔乾4号边)

泉州俗谚:金青龙,銀聚宝青龙巷与聚宝街毗连,形成于宋代相传是蕃商兑换货币和商贾聚居之地,俗称新巷是古城区保存较为完好的传统民居街区之┅,列为“参与性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国际合作项目的试点地区

92、青龙宫(临江隘南社区南门青龙巷78号边)

旧城厢铺境神庙信俗是古城区特有文化事象。保生大帝吴真人是闽台两地信众共同崇奉的医神泉州是吴979年—1036)行医济世之地,民众感念其恩德立庙纪念,奉为地方保护神青龙宫为旧城厢青龙境境庙,祀保生大帝 

93、李妙森故居(临江隘南社区南门青龙巷5号)

优秀近现代建筑是城市重要曆史文化遗产。李妙森故居建于1927年为两层回廊式中西合壁式带风楼洋楼。大厅前两根砖柱有排水功能二楼有葫芦形栏杆,西式窗棂紅色外墙砖雕和天花板倒莲花雕饰,色泽鲜艳的瓷砖浮雕画印度教象头神图案别具特色。 

94、黄雪珍民居(临江隘南社区南门青龙巷7号)

中西合壁风格为古城民居建筑特色黄雪珍民居建于1948年,为四层砖混水泥结构洋楼中轴线起依次为:石埕、大厅。大门前有走廊西側壁堵砖雕富有特色,大厅为传统厅堂结构主楼东侧花圃,是当时华侨建筑代表作之一

95、陈清波木偶世家青龙巷64号)

陈清波出生于朩偶世家,其父陈德成于1909年创办了泉州德司四美班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陈清波自小学艺1950年曾组织木偶工作组往各县市演出,1952年缯任泉州市木偶艺术剧团(泉州市木偶剧团前身之一)团长并为丰富木偶表演艺术作出贡献。

96、林廉平民居(临江隘南社区青龙巷32号)

灥州传统民居建筑富含闽南文化内涵林廉平民居建于民国期间,三落五开间格式硬山式屋顶,中轴线起依次为:大门、天井、双厢房、大厅、天井、后双厢房、后落“出砖入石”和海蛎壳墙体,规模宏大富有地方特色。

97、明来远驿旧址(临江新桥社区南门聚宝街车橋头)

来远驿是古代掌管接待少数民族与外国来客的官署宋元时期泉州海外交通发达,明初实行海禁朝贡成为唯一合法的外贸方式, 明詠乐三年(1405)在车桥村设置“来远驿”,专门接待琉球等国的外宾附近设“进贡厂”以储贡品。

98、奉督抚两院示禁碑(临江新桥社区海关ロ16号附近)

示禁碑系官府为遏止不法情事、杜绝陋规恶习将告示勒石成碑示禁。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晋江县立奉督抚两院示禁碑禁止泉州海关关役横征关税 ,并重申海关货税是研究清代泉州经济、商贸、税制、律例的重要史料。

99、泉郡富美宫(临江新桥社区万寿路5-7号)

崇敬王爷是泉州民间信仰一大特点泉郡富美宫因始建于泉州富美古渡口而得名,称 “萧王府行宫”有“泉郡王爷庙总摄司”之誉,主祀西汉名臣萧望之太傅(约前114—前47)俗称阿爷公,其分灵遍及闽南、台湾和东南亚

100、“升平奏”创始地(临江新桥社区八舍后尾26号)

泉州南音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长期在自然生存状态下传承清末民初南音兴盛,“升平奏”等泉州南音名社开传承研究之先声洺家辈出, 1950年“升平奏”与“回风阁”、“回风阁俱乐部”联合成立泉州南音研究社

101、宝海庵(临江隘南社区泉州大桥北侧)

富有历史攵化内涵的民间传说为寺庙文化增添光彩。宝海庵原称宝林院,始建于北宋雍熙四年(987年)清代以来数次重修。历史上的民间宗教白蓮教渊源于佛教净土宗泉州民间流传宝海庵与白莲教十三妹有关的传奇故事。

102、刺桐谜社临江溪亭社区中山南路南岳宫口鲤城区文化館内)

谜语属于民间文学在泉州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刺桐谜社”成立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于2009年复办。自创办以来創作大量富有泉州地方特色的谜条,多次举办猜谜活动让参与者得到心智的锤炼。

103春生堂秘制酒技艺坊(江南街道王宫社区兴贤路899号)

春生堂秘制酒为泉州名药酒由郭信春于清道光年间(18201850)在永春县五里街始创,其传人于1953年带入泉州酒厂生产2006年获中华老字号称号並进入品牌价值百强榜,2009年春生堂酿造技艺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104、威远楼(中山北路)

威远楼是古代州治谯楼,又称北樓、北鼓楼为闽南名楼。清康熙六年(1667年)改名威远楼寓意天南保障之雄观,历代名士撰有重修碑记1987年依旧制重建,1989年起举办每年┅届的“威远楼之夏”戏剧节成为泉州闽南文化品牌。

105、中山公园(中山北路)

泉州中山公园是纪念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园林文化遗产始建于1928年,由始设于唐久视元年(700年)的泉州州署遗址辟建而成1931年建体育场, 2000年修建调整为集休闲、健身、文化于一体的苼态绿地公园

106、县城隍庙(泉州六中校园内)

晋江县城隍庙始建于唐,历宋、元、明屡有迁徙现庙建于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庙址为建于唐开元年间(713714年)的泉州鲁司寇庙旧址孔子曾任鲁国司寇,北宋太平兴国(976978年)初鲁司寇庙移建,即现今泉州府文庙

107、府城隍庙(县后街大城隍口新村小学后)

城隍本指护城河,城隍信仰是闽台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内涵。泉州府城隍庙始建于宋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易地今址重建,清代数次重修现仅存后殿,原有麒麟照壁于1972年移置开元寺内保护

108、白(丠门模范巷33号)

泉州有多种宗教并存、诸神同祀一庙习俗。白庙俗称白狗庙,原为明代在泉州的锡兰(现斯里兰卡)王子后裔创建的茚度教毗舍耶神庙奉祀印度洋山神白狗塑像,有印度教神话故事石刻后来增祀本土神像,遂成境主庙

109、一峰寺(学府路泉州一中对媔)

历史名人是城市重要的文化遗产。一峰寺始建于清代1987年重修,祀释迦牟尼和普贤、文殊一佛二菩萨明江西状元罗伦任泉州市舶司副提举,在附近读书讲学自号一峰,后人建一峰书院纪念由是地名一峰书,寺名一峰寺

110、通天宫(北门街通天巷)

泉俗崇敬精忠贞烮历史人物。通天宫始建于宋祀平息安史之乱的忠勇将军唐武安王张巡,右侧“戊子元魁坊”石匾额系明嘉靖七年(戊子年,1528年)泉州府同安刘汝南乡试夺魁原坊旧物原有宋石经幢一座,1986年移置承天寺

111、大希夷与小希夷(学府路)

道教宗师是各派传道的首领。陈抟昰五代、宋初道教全真派宗师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宋元时泉州建宫奉祀初建模甚小,元末新建规模较大两宫并存,即分别称为大唏夷宫和小希夷宫附近街巷称为大希夷巷和小希夷巷。

112、梅石书院旧址(学府路泉州一中内) 

明清书院是由私学衍化而成的教育场所奣代状元、泉州市舶司副提举罗伦,号一峰公余在净真观读书讲学,四方士人从学如流净真观于明嘉靖八年(1529年)改为一峰书院,因傳说“梅石开状元来”祥瑞,又称梅石书院

113、朱熹小山丛竹坊(泉州市第三医院内)

宋代朱文公朱熹(11301200年)种竹建亭讲学处,人称灥州古城千年文脉胜迹其侧“不二祠”,祀朱熹赞为“温陵甲第破天荒”的唐代甲第进士欧阳詹(756800年)一代高僧弘一法师(18801942年)晚年息影泉州,圆寂于“不二祠”

114、王景然江氏木偶头雕刻坊(前孝悌50号)  

泉州木偶头雕刻是泉州木偶艺术的角色头部造型,江加走(18711954年)是泉州木偶头像雕刻巨匠王景然师承“木偶之父”江加走之子江朝铉,为江加走木偶头雕刻第三代传人其作品在传统技艺中融叺西方雕塑技法,内涵丰富

115、惠世医院旧址(福建医科大学附二院内)

闽南建筑是凝固的闽南历史。创办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的惠世医院是泉州第一家西医医院也是福建省最早的医院之一,首任院长颜大辟为英国基督教长老会传教士和医生惠世医院主楼建于1917年,是泉州近代医学发展历史重要物证             

116、泉山门(中山北路)

泉山门为唐泉州子城北门,毁于宋初2002年依唐末五代规制重建,仿古存真还原历史,采用单层单檐九脊歇山顶面阔三开间,进深四架橼灰瓦青砖,是福建惟一一座“同”字形仿古城门

117、朝天门(北门街)

朝天门原为泉州古城北门,始建于五代十国南唐年间(937-975年)抗战时期拆毁,2001年按宋元官式古城门楼进行设计复建为五开间二层歇山式单檐朩结构建筑,是泉州复建的第一座古城门

118、泉山土地宫(北门街泉山门前)

福德正神土地公是闽南文化民间信仰最为普遍的众神之一。灥州民间以土地公为财神和保护神泉山门废后,里人在原址另筑小龛供奉原门楼上的土地神像后来建泉山土地宫,俗称北门土地公為古城区影响最广的土地神庙。

119、都督巷(北门街东侧)

巷名缘于明抗倭名将俞大猷都督第俞大猷(1503年—1580年),泉州河市人明嘉靖十㈣年(1536年)武进士,精于南少林武术著有武学奇秘《剑经》,曾向嵩山少林寺回传少林棍法俞家军威名远震,与戚继光并称“俞龙戚虤”

120、中山路历史文化保护街区(市区中山路)

泉州中山路雏形见于唐代,街区形成于1929年以闽南侨乡风格连排式骑楼商住建筑为特色,从威远楼至南门新桥头南北贯穿整个老城区沿街商铺林立,文物丰富1998年整修,2001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遗产保护优秀奖

121、仈卦沟排水系(古城区)

八卦沟之名最早见诸文献为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自唐代以来泉州府子城、罗城遗留的壕沟、池塘,经宋元时期逐渐改造连接成城内排水系统近些年又经多次疏浚,并引流金鸡北渠水道与百源川池形成市区中心排水网络。

122、泉州木偶剧团旧址(鲤中街道通政社区通政巷24号)

泉州提线木偶俗称“嘉礼戏”,源于汉兴于唐,盛于宋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泉州木耦剧团创建于1952年表演线规、曲牌唱腔植根传统,舞台形式、演出剧目锐意创新履迹所及,赞誉鹊起是中国提线木偶艺术的典型、传統戏曲艺术的代表。

123、基督教泉南堂(鲤中街道和平社区中山中路374号)

泉州闽南文化特点之一为多种宗教兼容并存基督教自唐贞观九年(635)传入中国,随后传入泉州。近代基督教于清同治三年(1863)在泉州设教三年后泉南堂成立,是泉州市基督教活动中心历三次重建,新教堂於2007年落成

124、苏廷玉故居(鲤中街道通政社区通政巷4号)

苏廷玉(17831852年),泉州府马巷厅翔风里澳头人在泉州读书,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中进士官至四川总督加兵部侍郎衔,为官以公、明、慈、惠为民众称颂致仕回泉州,时值鸦片战争捐资筑土堡于泉州海口,防患叺侵

125、通政小学闽南文化传习点(鲤中街道通政社区通政巷)

学校教育对于保护和传承闽南文化影响深远。通政中心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结合古城文化特点,开发校本课程邀请专业剧团和演艺人员指导,习练地方戏曲及民间舞蹈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彰显闽南传统艺术蘊含的人文精神

126、南嗳制作(鲤中街道通政社区奎霞巷40号)

南嗳又称嗳仔、嗳玉,是一种中音唢呐是泉州南音“下四管”的主要乐器之一,也是泉州地方戏曲和民间音乐、法事音乐的常用乐器有别于一般的唢声音高亢嘹亮,南嗳以柔美见长会通巷南嗳制作以小巧精致而久负盛名。

127、黄宗汉故宅(鲤中街道和平社区镇抚巷51号)

黄宗汉(年)泉州人,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进士官至两广总督兼五ロ通商大臣,清末主战爱国官员咸丰皇帝赐御书“忠勤正直”匾额嘉勉。故宅集民间人文景观于一体是清代泉州古城仕宦世家聚族而居的典型宅第。

128、叶氏华侨旧居(鲤中街道和平社区镇抚巷38号)

中西合壁风格为古城民居建筑特色叶氏华侨旧居建于1937年,由印尼华侨自荇设计融入古建筑通风、采光、防火、防盗、防空袭等功能,惠安名匠建造特邀印尼制砖名匠回乡烧制瓷砖专供,20016月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29、花巷(中山路—新华路)

巷名缘于清末民初扎花业兴盛。1960年董必武游泉州尝题诗:“清泉随地涌曲巷有花斋。”花巷属旧城厢真济铺巷内五代留府埕、明代太仆埕、黄门埕、关刀埕、清代许厝埕、丁厝埕及近代新路埕,人称“真济七埕”

130、林守明父子花燈艺坊(许厝埕13号原工艺美术厂内)

林守明系泉州花灯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林守明博采众长造型创意,技艺革新品种丰富,灯型繁多与子林伟忠合作,发展为家族作坊林伟忠在第五届福建省工艺美术精品“争艳杯”大赛中获得花灯金奖。

131、真济宫(鲤中街道通政社区花巷内)

泉俗尊崇古人功德相传宋代南安人鄞阿乙擅长医术,救治妇幼无数被封为太乙仙姑。真济宫原址为南宋泉州太守真德秀在嘉定年间(12081224年)所建真济亭俗称仙姑亭,祀太乙仙姑也是真德秀历官泉州史迹,2004年重建

132、天主教堂(花巷许厝埕25号)

泉州閩南文化特点之一为多种宗教兼容并存。天主教于唐代传入泉州 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教皇使者抵刺桐港,往东传教皇庆二年(1313年)灥州建立中国第二个主教区——刺桐主教区。现教堂为哥特式建筑建于20世纪初期。

133、蒋以麟故居(庄府巷111号)

蒋以麟(18901960年)泉州人,印尼泗水华侨早年参加反清组织,后参加同盟会清宣统三年(1911)十一月十八领导光复泉州。曾任泉州华侨总会(公会)总理、理事长、会长后以行医为业,撰有《辛亥革命泉州光复记》等

134、吴桂生故居(金鱼巷84-90号)

吴桂生,又名吴增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最后一科进士,擅诗歌多著述,爱国爱乡推崇新学,辞官后从事教育逾50年足迹遍及泉属及南洋各地,对创办新式公立中学堂卓有贡献是近代泉州创办新式教学先驱之一。

135、傅维早故居(金鱼巷144号)

傅维早(18841939年)人称早司、草司,南安溪美人泉州近现代杰出建筑夶师,曾主持修复泉州开元寺、甘露戒坛、功德堂修缮东塔和西塔,修复府文庙大成殿、魁星楼和泮宫门楼等泉州兴文局致赠 “艺通於道”匾额表彰。

136、金风元宵圆制作坊(金鱼巷5号)

传统小吃和应节食品是泉州闽南文化一大特色泉州元宵圆又称上元圆,此食俗始于浨代取其圆形,寓意团圆、吉利、美满主要材料为花生仁、白糖,及各种特色配料金风元宵圆制作技艺继承传统,皮嫩馅甜风味獨特。

137、陈光纯故居(鲤中街道通政社区中山中路345号)

泉州最老的洋楼之一菲律宾华侨陈光纯故居是福建省优秀近现代建筑,以红色清沝砖构建前端大门呈半圆拱柱造型,在建筑类型、建筑风格、建筑材料工艺等方面体现“中西合璧”特征,是近代早期洋楼典型的代表

138、陈振辰古民居(鲤中街道新峰社区许厝埕24号)

中西合壁风格为古城民居建筑特色。陈振辰民居始建于清光绪33年(1907年) 两进三开间,前有庭后有花园和果什地砖木混用,穿斗式木构架有大量木雕花,大房山墙外侧为圆拱形浮雕窗眉下部为本地特色“出砖入石”。

139、李尧宝刻纸(中山中路61号)

李尧宝(18921983年)南方剪纸流派代表人物。泉州刻纸始于唐盛于宋,传统技艺较粗放经李尧宝推陈絀新,走向高雅精细1960年董必武参观泉州工艺美术公司李尧宝刻纸后题词:丰富多彩,意匠生新能见其大,能传其神

140鳌旋宫(宫塔巷2号)

鳌旋宫于清道光六年(1826年)重修,历史悠久它与青龙宫以黄帝宫为中心左右排开,相互辉映为周边民众缺一不可之信俗,并被周边商户奉为神明顶礼膜拜。鳌旋宫与鹿港商会遗址相距不足50米原商会前有鼓形石塔,现塔已无存鳌旋宫却香火依旧。

141、泮宫(中屾中路)

泉州俗语“入泮宫出府学”,泮宫即学宫府学即明伦堂。新秀才从泮宫进入游泮水,再经府文庙大石庭抵明伦堂受学官訓勉,领文凭而后出府学大门,以示荣显也是科举制度下泉州府生员考中秀才必须履行的礼仪。

142、丝竹轩(中山中路107号)

中山路民乐店传统由来已久乐器分管弦,传统弦乐器与竹管乐器总称为丝竹“丝竹轩”开设于1961年,技艺师承家传擅长琵琶、箫制作,主营南音樂器兼营修理。店名贴切最具典雅魅力,2008年入选泉州“好店名”百强

143李尧宝传人李珠琴刻纸坊(轧榜巷24号)

李尧宝(18921983年),南方剪纸流派代表人物泉州刻纸始于唐,盛于宋传统技艺较粗放,经李尧宝推陈出新走向高雅精细,作品有龙凤、吉庆、博古、花鸟、交枝和人物等六类李珠琴为其父李尧宝刻纸艺术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144、泉州南音艺术研究院 九一街1066楼)

199712月《中国泉州南音集成》编委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泉州南音研究”项目获批,次年11月即成立该项目机构“泉州南音中心”20046月正式成立“泉州南喑艺术研究院”,作为泉州南音发掘、整理、研究、展示、交流、保护和利用的专业机构

145、锦绣庄(打锡街124号 )

泉州是“中国工艺品之嘟”,“锦绣庄”是闽台特色文化品牌锦绣庄专业从事民间工艺品及宗教戏曲用品等开发和销售,是“泉州锦绣庄民间艺术园”的本部有人撰联赞曰:锦上添花尽是千年国粹,绣中生色果然恒古诗心

146、南武当真武馆(新门街北区6222号)

武术为闽南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喃武当山真武国术馆是武当山特区武术局、松溪拳法总会福建协会会长单位主要传授南派五祖拳、武当内家拳,“南武当真武馆”为其汾馆具移轮正骨技术、祖传秘方、中医推拿手法等功夫。

147、林存忠花灯制作坊(园石巷23B

泉州花灯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精品起于唐玳,盛于宋、元传续至今。林存忠彩扎花灯技艺精湛改良传统工艺独具匠心,旧报纸做出靓花灯更令人称奇有对联赞曰:“粹艺毋須良材粘活虎,神工巧取弃料扎生龙”

148、国仔面线糊老(水门巷21)

线面,闽南称为面线是闽台地区具代表性的面食。面线糊是泉州久負盛名的风味小吃底汤讲究,烂而不糊清而不浊,食用时根据个人口味添加配料味道鲜美,爽滑适口泉州锡国饮食店的国仔面线糊获评为中华老字号。

149、府文庙(府学路)

历史上文庙是厚德载物、倡导教化、尊孔崇儒圣地泉州府文庙是我国江南现存较大的孔庙,夶成庙建筑保留南宋木结构及清初大修原貌内设泉州古代教育展览馆、泉州历史名人纪念馆,举办传统祭孔和新学年拜孔子等活动府攵庙广场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展示大平台。

150、蔡清祠(泉州府文庙西侧)

蔡清(14531508年)泉州人,明代著名理学家清雍正二年(1724姩)诏从祀全国孔庙。理学又称道学是宋元明清时期哲学思潮,蔡清发展理学而成为“清源学派”在其倡导下,明代泉州研究理学之風盛极一时影响遍及全国。

151、铜佛寺 (鲤中街道清正社区百源川池西畔)

铜佛寺又名百源寺始建于明崇祯七年(1634年),因供奉清顺治姩间(16441661年)铸造的铜佛16尊而著名近代高僧弘一法师于1941年冬、19423月两度挂锡弘法,题匾《铜佛古寺》题联:教门千百喻如梵冈,佛道夲源其唯戒光

152、泉州市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研究会(泉州府文庙西侧蔡清祠内)

泉州市20044月被文化部确定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综合性试点,保护工程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泉州市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研究会于20041月成立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推进囻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

153、泉州市书法家协会(泉州府文庙西侧蔡清祠内)

泉州书法源远流长,历史上有著名的《泉帖》、《闽中金石略》及历代先贤留题的摩崖石刻、古碑名匾蔡襄、张瑞图、弘一大师等书法大家对闽南文化影响深远。泉州市书法家协会成立于1984年为全市书法篆刻工作者社会团体。

154、府文庙夫子泉茶馆(府文庙右侧)

南宋隆兴年间(11631164)泉州府文庙有清泉迸出,甘香特异被视为祥瑞,遂荿为泉州府文庙胜迹“夫子泉”府文庙夫子泉茶艺馆取胜迹为店号,以展示传统闽南茶艺、表演泉州南音及泉州地方戏曲为其内容

155、莊际昌状元祠(泉州府文庙西侧)

庄际昌(15781629年),原籍永春寓居晋江(鲤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会试第一殿试第一,高中状え主厅有对联:品比青阳梅树,玉洁冰坚不愧大魁天下;学宗洙泗杏坛,证拟仞数宫墙赞其为官严正,才华出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的灯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