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0年英国国王大学留学申请是谁

英国王室会是奥运会的贵人么?你更想看谁
中国网 .cn  时间:
16:51   责任编辑: 海洋
图说:6月18日,英国伦敦,王室成员参加女王登基60年官方庆典
对于许多英国人来说,今年的头等大事并非伦敦奥运会,而是女王登基60周年“钻石庆典”。
王室庆典更能唤醒英国人心中的自豪感,以及展现英国作为一个古老国家的伟大、厚重与华丽在经济疲软让人感到淡淡哀伤的时期,“国家情绪”显得尤为重要。
英国外交大臣威廉?黑格就直截了当地说,今年最重要的事情是女王陛下登基60周年的“钻石庆典”,而后才是奥运会。
英国旅游局则对奥运会更为“不屑”,在其提供给《中国经济周刊》的“2012年去英国旅游的12个理由”中,女王登基“钻石庆典”排在第一位,而伦敦奥运会则被排在最后一位,在它前面还有泰坦尼克号起航100周年纪念、全球莎士比亚节、披头士乐队成立50周年庆等等。
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第三次举办奥运会的城市,伦敦完全有资格说:我们已经司空见惯了。更何况,有“英超”、“温网”,英国真的不缺体育盛事,也没必要靠举办一次“无与伦比”的奥运来展现自身的强大。
不过,不要为伦敦奥运会难过。英国王室已经摆出十足的姿态,他们会全力支持、参与伦敦奥运会在英国有一种理所当然的思维定式,只要王室支持某件事,这件事就一定是严肃的、重大的。
英国王室是奥运会的贵人
英国人从来不认为奥运只是体育,或者说,体育也不仅仅是体育,它曾是上流社会、精英阶层的一种生活方式,只有他们才有大把的休闲时间和训练费用。
早在维多利亚女王(1837年到1901年在位)时代,也就是英国最强盛的“日不落帝国”时期,现代体育就已经从英国的伊顿公学等贵族学校萌芽。这些学生后来进入牛津、剑桥等大学深造,毕业后进入各行各业,也渐渐把他们擅长的体育项目带到了各自的领域、阶层。足球等不少体育项目的规则,都是由牛津、剑桥这两所名校的学生参与制定的。
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也正是在英国获得了举办现代奥运会的灵感。19世纪末,顾拜旦在英国他发现,强健的国民体质是大英帝国称霸世界的基础。事实上在1850年,英国中部施洛普郡的马奇-温洛克小镇,居民们就组织了一场全国性的奥运会。温洛克见闻,让顾拜旦萌发了创办现代奥运会的想法。于是,我们看到,2012年伦敦奥运会吉祥物,名字就叫“温洛克”。
事实上,现代奥运会的不少项目,比如赛艇、马术、现代足球、曲棍球等,都起源于英国,其规则也都是在英国制定并完善的。就连马拉松这样的古老项目,也为英国改变了规则。1908年伦敦奥运会,马拉松延长了赛程,这次修改纯粹是为了确保王室可以既看到比赛开始,也看到结束。它的起点设在温莎城堡,而终点的体育场内有王室包厢。
不仅对运动项目及规则起到了直接或间接的作用,英国王室对伦敦三次举办奥运会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
1908年,奥运会本应在罗马举办,但因为当时意大利维苏威火山突然爆发,伦敦接下了这个重担。当时,奥运会还鲜为人知,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说服了英国政府主办该届奥运会。
1948年,各国都忙着从二战中恢复国力,伦敦挺身而出,成为唯一申办奥运会的城市。乔治六世国王亲自主持开幕式。当时,奥运会的名气仍然远远不及英国王室。在那次奥运会田径比赛中夺得4块金牌的荷兰选手芬妮?布兰克斯?科恩回忆说,当她刚刚结束同一名英国选手的激烈角逐,场上响起了英国国歌,这令她倍感沮丧,以为自己输掉了比赛。然而,那只不过是为英国王室成员入场就座播放的音乐。
今年夏天的伦敦奥运会,伊丽莎白女王二世将继承父亲和祖父的角色,主持开幕式。这预示着赛事将在英国享有最高规格的国家礼遇。
女王要和007演对手戏
伦敦真是不太幸运,前两次举办奥运会受到自然灾害、战火绵延的影响,第三次举办又赶上了金融危机。调查显示,英国民众对奥运会的支持率只有60%左右,这与北京奥运会99%的民众支持率相去甚远。
不少英国人认为,英国依然没有从经济危机中完全走出来,在度日艰难时分很难发挥奥运会的“锦上添花”效应。英国最大的工会联合工会甚至宣称,工会成员和社区民众将可能在奥运会期间走上街头。
同样是举国上下的重大活动,女王登基60周年的“钻石庆典”却没有那么多的质疑。“政府准备用两件事(女王登基庆典和奥运会)来延续一个漫长夏天的欢乐气氛,但是,两者带给当权者的风险和回报是截然不同的。”英国《经济学人》撰文说,在当前的经济紧缩氛围下,女王登基作为一个古老的庆典仪式,会比奥运会这个全球体育名人的流行节目更靠谱。因为,“王室积累了丰厚的物质条件,足以应付登基庆典,而奥运会却是由一帮不需要削减自身开支的体育精英们来主导,显得有些不负责任。”
在负面情绪影响下,如何唤起英国民众对奥运会的热情?
女王已经尽力了。她钦点了“007”扮演者丹尼尔?克雷格来演场“对手戏”,克雷格进入白金汉宫女王密室接受指令的桥段会在奥运会开场表演上播出。
她还打破了王室500年的传统,决定在伦敦奥运会期间将皇宫的一部分出租给私营公司。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称,对外出租的是圣詹姆斯宫的正殿、壁画室和安妮王后的卧室,一天租金3万英镑。尽管从1837年开始就没有君主住在圣詹姆斯宫,但它依然是英国王室生活的中心,正常情况下是不对公众开放的。但这一次,承租的私营公司可以在这里开派对,入住王宫的客人还可享受王室职员的服务。圣詹姆士宫与部分赛事会场离得非常近,王室方面表示,女王此举是要妥善利用王室历史遗产和地理位置优势,向全世界推广英国王室形象。
作为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最具影响力的王室,英国王室不仅在英国民众心中举足轻重,在全世界都有影响力。英国王室本身就是奥运会上颇有特色的英伦风景。从这个角度出发,英国王室对伦敦奥运会起到的宣传作用,甚至比伦敦奥组委还要大。
而伦敦奥组委也决意要沾沾皇家的紫气。已经公布的伦敦奥运会颁奖台、仪式装束等,全部采用与英国王室加冕袍一样的紫色。英国首相卡梅伦和伦敦市长约翰逊都表示,女王登基庆典给奥运会设立了一个“黄金标准”。
王室全员上阵
王室的光环笼罩在本届奥运会的每一个角落。从申奥到筹办,再到接下来的观赛,甚至参赛,伦敦奥运处处都会有王室成员的热情参与。有伊丽莎白女王二世带头,王室成员,尤其是青年一代王室成员,几乎全员上阵。去年刚刚大婚的威廉王子和凯特王妃,以及27岁的“钻石王老五”哈里王子已经出任伦敦奥运会大使。
“王室对公众具有巨大的感召力。”《王室杂志》执行主编乔伊·利特表示,“每个人都想见见剑桥公爵夫人(凯特王妃)。这是令青年人最着迷的事情。”
凯特王妃在学校时曾经是曲棍球队队长,伦敦奥运会前夕,她和英国曲棍球代表团一起在新建成的奥运会曲棍球场进行了一场训练。哈里王子和“飞人”博尔特较量了一番,并且神奇地“赢了”。
与他们的“作秀”相比,女王的外孙女扎拉则是真刀真枪地朝着伦敦奥运会出发了。扎拉的母亲安妮公主曾参加了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马术比赛,但不幸从马上坠落。扎拉本人目前已经获得了奥运会英国马术代表队的入选资格。之前,外界普遍不看好这位31岁的老将,但扎拉始终全心投入,为了参赛,她甚至放弃了出席为外祖母登基60周年举行的泰晤士河游船庆典,令外界对她执著的体育精神刮目相看。
文章来源: 中国网
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 电话: 86-1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当前位置:
>>>1850年普鲁士宪法规定“国王有宣战、媾和及与外国订立其他条约之权..
1850年普鲁士宪法规定“国王有宣战、媾和及与外国订立其他条约之权”,“立法权由国王与两院共同行使之”,“国王和两院一样有提出法律的权利”,“凡年满二十五岁的普鲁士人有选举权”。这说明A.统一后的德国不过是用议会装潢出来的封建君主专制B.普鲁士的国家制度已经不是纯粹的封建君主制 C.普鲁士在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的同时保留了军国主义传统D.普鲁士的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B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871年德国才实现统一,故A项排除;从题干中“立法权由国王与两院共同行使之”“凡年满二十五岁的普鲁士人有选举权”的信息可知,B项正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才确立君主立宪制,故C项错误;从题干信息可知普鲁士的国王的权力很大,故D项错误。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1850年普鲁士宪法规定“国王有宣战、媾和及与外国订立其他条约之权..”主要考查你对&&德意志的统一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德意志的统一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德意志的统一:
19世纪五六十年代,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已得到迅猛发展,德意志已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工业化国家。1870年,其工业生产已超过法国,跃居世界第二位。国家的分裂状况已成为阻碍德意志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在统一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时,1862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任命俾斯麦为宰相,开始了统一德意志的进程。俾斯麦实施“铁血政策”,通过三次王朝战争统一了德意志。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① 行政权:宪法规定德国是联邦国家,其中普鲁士王国占特殊地位;皇帝和宰相是帝国国家制度的中轴,权力极大;议会并无实权;规定了军事警察制度。② 立法权:议会实行两院制。联邦议会(相当于上议院),权力巨大,议长为帝国宰相,议员由君主任命,负责法律的审批。帝国议会(相当于下议院),权力较小,具有立法权,但任何法案必须经过联邦议会和皇帝的批准才能生效;按普遍、平等的选举法选举产生。无行政监督权。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作用 ①德国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确立;②德国社会的一大进步;③有利于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并使德国跻身世界强国之列;④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军事性色彩。 德意志君主立宪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比较:
(1)相同点: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都是以法律形式确立的君主立宪政体;国家元首都是君主,实行世袭制。(2)不同点: ①君主方面:英国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不掌握实权;而德意志皇帝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拥有实权,具有专制主义色彩。 ②政府方面:英国首相由议会中取得多数席位的政党领袖担任,与内阁一起对议会负责;而德国政府的宰相由德意志帝国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 ③议会方面:英国议会是国家政治活动的中心,掌握国家主权,限制王权;而德国议会只拥有制定法律和批准预算的权力,对政府和皇帝没有监督权。德意志统一的背景:1、统一的必要性:到19世纪五六十年代,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这与政治上的四分五裂局面形成了尖锐矛盾。表现在①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统一的国内市场和统一的度量衡;②商品输出和海外争夺需要有强有力的国家力量为后盾。2、统一的可能性:普鲁士具备了领导统一运动的条件和能力表现在①普鲁士经济发达,实力雄厚; ②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 ③民族成分单一统一决心坚定; ④统治阶级野心勃勃; ⑤对资产阶级能够照顾和作出让步; ⑥俾斯麦的杰出才干和强有力的外交政策。
德意志统一影响:1、结束了德意志长期的分裂状态,为德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铺平了道路。 2、法国和奥地利受到遏制,德国成为新兴的强国,改变了欧洲格局。 3、统一的德国继承了普鲁士的旧制度,特别是军国主义传统。后来成为欧洲最富有侵略性的国家。
评价“铁血政策”:1、这一政策是针对阻碍德意志统一势力的,无论由谁,用什么方式来完成统一在客观上都是历史的进步,在这个大前提下,“铁血政策”应予以肯定。 2、德意志的统一没有其他道路可供选择。当时德意志的资产阶级力量软弱,无产阶级不成熟,只有容克阶级有能力支持普鲁士国王完成统一。德国统一只有自上而下一条路,既然如此,“铁血政策”只是实现统一的手段而已。 3、俾斯麦在领导统一运动时并非只一味依赖“铁血政策”,而是把它与灵活的外交活动巧妙结合,萨多瓦战役后对奥地利的宽容就说明了这一点。
德意志帝国宪法:1、背景:1871年,德意志帝国宣告成立,德国的统一最后完成。 (1)统一原因:19世纪中期德意志的四分五裂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中心力量和人物:专制色彩浓厚的普鲁士、俾斯麦。 (3)统一方式:王朝战争。 (4)统一结果:1871年德意志帝国建立 2、颁布:1871年4月 3、内容:(1)规定实行君主立宪制(2)皇帝拥有巨大权力,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任免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3)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工作,皇帝任命非议会选举,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4)议会行使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议会权力很小。 4、特点: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资产阶级代议制。 5、评价:(1)帝国实际上是一个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制国家,普鲁士的专制主义和帝国主义传统在帝国中得延续。(2)联邦制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是德国历史上的重大进步,巩固了国家统一,促进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3)帝国的专横统治也引起社会不满,并最终把德国拖进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灾难。俾斯麦:出生于勃兰登堡省的容克贵族世家。幼时受过良好教育,曾经在哥廷根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法律、历史和外语。毕业后服兵役。俾斯麦体格强壮、个性粗野,为了追求目标可以不择手段,持现实主义态度。1839年以后,他回到自己的领地,经营庄园经济,采用新的耕作方法,改进农具,实行作物轮种,进行商品生产,他宣称自己的信条是“人总是追求荣誉和财富的”,于是,他日益变成资产阶级化的容克。1847年,俾斯麦成为普鲁士议会议员;1859年任普驻俄大使,1861年改任驻法大使。在此期间,他对普鲁士的国内政治现状和国际斗争风云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自己的政治和外交才能得到锻炼并日益成熟起来。俾斯麦希望德意志能尽快统一起来,但主张统一必须在普鲁士的领导下进行;他还了解到德意志的强邻俄国和法国都不希望德国统一,而在德意志内部,奥地利一定会同普鲁士拼死争夺统一的领导权,因此,普鲁士要完成德意志的统一大业,非以武力和战争为后盾不可。1862年9月,俾斯麦出任普鲁士宰相兼外交大臣。月底,他在议会即席发表了著名的“铁血演说”。在这次演说中,他宣称:“……虽然我们不去寻求,但很难避免德意志的纷扰,这是真实的。德意志的未来不在于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在于强权。……普鲁士必须集聚她的力量并将它掌握在手里以待有利时机,这种时机曾一再到来而又被放过。自从维也纳条约以来,我们的边界就不是为一个健全的政治集合体而适当设计的。当代重大问题不是用说空话和大多数人的决议所能解决的──这正是1848年及1849年所犯的错误──而必须靠铁和血来解决。”他不理睬议会的态度,擅自支付经费,进行大规模的军事改革。他认为只要实现了统一,资产阶级就会拜倒在他的脚下。此后,他相继发动了对丹麦、奥地利和法国的战争,逐步实现了德国统一。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步都是按他精心设计的计划进行。例如,在联合奥地利对丹麦的战争中,故意为以后对奥战争留下伏笔;在对奥战争取胜之际,他又考虑到日后在对法战争中需要有奥地利的友好态度,因此力排高级将领要乘胜进入维也纳的意见,与奥签订了比较宽松的和约,表现了精明的外交手段和高超的战略眼光。后来,他曾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普鲁士军队以战胜者的姿态进入敌国首都,这对我们自己的将士当然是非常愉快的回忆,但对我们的政策并没有必要:因为这样一来,就会像把任何一块旧有的领土割给我们一样,使奥地利人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我们完全没有如此迫切的必要,这只会使我们以后的相互关系中增加多余的困难。……胜利后的政治指导原则应该不是探究可以从敌人那里榨取多少东西,而是只考虑什么是政治上必要的。”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俾斯麦成为帝国宰相,并受封为公爵,此后的20年间,权倾朝野。对内,加强普鲁士和帝国政府的权力,促进容克和资产阶级的联盟,镇压工人运动;对外,采取现实主义态度,争霸欧洲,并向海外积极扩张,他本人成为19世纪下半期欧洲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人物。1890年,他被新皇威廉二世命令辞职,回到庄园。1898年去世。
普奥对丹麦的战争: 1864年,普鲁士联合奥地利对丹麦发动了一场王朝战争,目的是想从丹麦手中夺取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这两个地区位于丹麦和易北河之间,濒北海和波罗的海,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地位和战略地位,德意志的容克和资产阶级早就对它们垂涎三尺。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本来是两个小公国,长期以来从属于丹麦国王,但是它们不愿与丹麦合并,都有自己的议会和行政机构。石勒苏益格同丹麦的关系比较密切,它的南部居民是德意志人,北部居民是丹麦人;荷尔斯泰因的居民基本上都是德意志人,按维也纳会议规定,它又是德意志邦联的成员。1863年,丹麦新国王即位,颁布新宪法,企图把这两个公国并入丹麦,引起了德意志民族主义者的强烈抗议。普鲁士联合奥地利,决定以此为借口,发动对丹麦的战争。1864年1月,普奥对丹麦的战争爆发。普奥联军于当月即占领了荷尔斯泰因,2月又占领了石勒苏益格,丹麦战败。10月,签订《维也纳和约》,丹麦放弃对两公国的统治权。普鲁士得到石勒苏益格,奥地利占领荷尔斯泰因。在对丹麦战争中,普鲁士摸清了奥地利军队的底细,为日后击败奥地利提供了条件。同时,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分属普奥,成为两国不断摩擦的根源,为普鲁士的挑衅提供了机会。
普奥战争: 对丹麦的战争结束后,普奥矛盾尖锐起来,普鲁士开始积极着手准备对奥战争。军事上,陆军部和参谋部制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外交上,俾斯麦利用俄奥矛盾,取得了俄国在未来的普奥战争中保持中立的可能,并用含糊其辞的“补偿”作诱饵,换取了法国的中立默契,1866年,又同意大利结盟。1866年6月,普军进攻荷尔斯泰因,普奥战争爆发。德意志的一些邦国如巴伐利亚和汉诺威等参加奥地利一方作战。为收复奥地利占领的威尼斯,意大利参加普鲁士一边作战。当时,欧洲许多国家都认为奥地利必胜无疑。但是,事态的发展出乎人们的意料。普军按照其周密的作战计划行事,行动迅速,攻势凌厉,速战速决,很快就控制了整个北德意志。普军继续向南推进,主战场转到波西米亚。7月3日,普奥双方各投入二十多万兵力在捷克克尼格来茨附近的萨多瓦进行决战。双方势均力敌,旗鼓相当。开始时形势对奥军有利,普军一度很紧张。在战役的紧要关头,普鲁士援军赶到,出击奥军右翼,打乱奥军阵脚。而奥军却不得不分兵对付意大利军队,抽不出援兵。在这次战役中,奥军主力被击溃,普军直逼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普奥战争共进行了七周,故又称“七周战争”。8月23日,普奥签订和约。奥地利答应退出德意志邦联,旧邦联宣告解散;承认普鲁士在美因河以北建立北德意志同盟;同意把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汉诺威和法兰克福市等划归普鲁士;双方同意不干涉巴伐利亚、符登堡等南方诸邦的独立自主。对奥战争的胜利,使普鲁士取得了德意志统一运动的领导权,大大加强了它在德意志的地位,同时也改变了普鲁士国内形势,过去一度反对俾斯麦的资产阶级现在也欣然拥护俾斯麦的政策,容克地主与资产阶级的联合进一步加强。
普法战争: 普奥战争以后,拿破仑三世向普鲁士暗示,如果普鲁士同意法国的东北部领土扩展到莱茵河西岸,法国就支持普鲁士在德意志境内的领土吞并。俾斯麦设计让法国把要求写成书面照会,然后加以拒绝,并公布于众。拿破仑三世在外交受挫以后,进一步要求吞并比利时和卢森堡,遭到普鲁士的反对,普法矛盾激化。1868年,西班牙女王流亡国外,王位虚悬;经过多方选择,决定挑选普鲁士霍亨索伦王族的一个亲王利奥波德为西班牙国王。法国非常不满,对普鲁士进行了威胁,要求霍亨索伦王族放弃西班牙王位继承权。俾斯麦趁机把普鲁士国王给他的关于法国要求的电报略加修改后,送报纸发表。普法双方都觉得自己受了侮辱。日,法国对普鲁士宣战。战争开始后,欧洲各国都认为法国一定会取胜,法国首相说,他是怀着“轻松的心情”宣战的。拿破仑三世在战争开始后不久,就亲自上前线,接过了指挥权,希望能像拿破仑一世那样取得辉煌的战绩。拿破仑三世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力量,过低地估计了普军的力量。事实上,战争开始前,普军已经作好了作战准备,在德法边界集结了五十多万军队、一千多门大炮和大量军用物资;法军只有三十多万兵力,指挥能力和军事装备也不及普军。战争开始时,法国一度取得了一些小胜,但很快普军便分兵三路反击。8月初,普军已经占据了战场优势和主动权。4日,普军攻占法国右翼前哨维桑堡,打开了进入法国阿尔萨斯的门户。6日,麦克马洪率领的法军在维桑堡以南同普军交战,惨败而逃。同一天,普军在洛林的福尔巴赫战役中,又击败了法军中路主力。三天之内,法军在边境三战中连续失败。普军跟踪追击,迅速占领了阿尔萨斯全境和洛林大部分地区,战争转移到了法国境内。法军在夏龙重整军队,准备一战,但普军从两翼包抄过来,切断法军退路。拿破仑三世和麦克马洪被普军包围在色当城内。9月1日,普军集中优势兵力,猛攻色当城,法军损失惨重。次日,拿破仑三世率10万法军投降。普军长驱直入,侵入法国内地。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是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日,法普签订《巴黎投降和停战协定》。2月,新成立的法国梯也尔政府与俾斯麦签订了和约草案,3月初,法国议会批准了这一草案,法国赔款50亿法郎,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部分地区。
发现相似题
与“1850年普鲁士宪法规定“国王有宣战、媾和及与外国订立其他条约之权..”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43405241394230038212970240904106182年英国对中美洲的政策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年英国对中美洲的政策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据研究,从1760年到1850年间,英国棉纺厂使用的原棉数量由200万磅增加到3.66亿磅,增长了180多倍。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英国(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建立B.工场手工业进入鼎盛时期C.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世界市场D您好,您目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比较旧,无法使用学优题库的新功能,建议您更换firefox或chrome浏览器学优网,成就我的梦想。 |
| 题文据研究,从1760年到1850年间,英国棉纺厂使用的原棉数量由200万磅增加到3.66亿磅,增长了180多倍。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英国(&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建立B.工场手工业进入鼎盛时期C.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世界市场D.农业中的商品化生产迅速发展&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可以将本题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发送给同学或老师寻求帮助。纠错难度评价:做题心得:官方解析&&我要解析巩固顾炎武在《郡县论九篇》中对分封制和郡县制利弊进行比较,认为&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提出&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近代西方创立的政治制度哪一个最接近顾炎武的设想(& )A.君主立宪制B.民主共和制C.联邦制D.议会内阁制&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即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在当时英国(& )A.议会无权制约国王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C.内阁制已基本确立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1847年,曾到过中国的英人杜麦斯在《中国札记》一书中,以近乎狂热的态度呼吁建立起一种向全体英国臣民开放的竞争性的制度,从而提高英国行政官员的水平,促进大英帝国的团结。杜麦斯的呼吁是有感于中国(&&)A.察举制的实行B.内阁学士选拔C.科举制的推行D.军机处的设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英国国王学院排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