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转,改代表我一定改是什么意思

文&&言&&文
当前位置:
> (2015广东梅州)(6分)翻开中国古代史,我们可以发现,改革创新是贯穿古代史的一条明显主线。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015广东梅州)(6分)翻开中国古代史,我
《史记商君列传》记述战国时的一次变法规定:“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材料二
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 上册)材料三
隋朝统一全国后,对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进行改革,改用考试的方法,向平民阶层选拔新进官员。凡考试及格的知识分子,不问什么门第,一律委任官职……
——柏扬《中国人史纲》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商君”在当时哪个国家实行变法?这次变法中有关土地制度方面的内容是什么?(2分)(2)材料二的内容是历史上哪个朝代推行的改革措施?这次改革有什么重要历史作用?(2分)(3)材料三反映的选拔人才的创新制度是什么?这一创新制度完善于哪一朝代?(2分) 【答案】16.(1)秦国;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2)北魏;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进程。(3)科举制度;唐朝。
相关的阅读答案
最热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热门语文文档
最新现代文阅读及答案信口雌黄中的“雌黄”竟然是古代的“修改液”?
成语“信口雌黄”,其意思是有些人不顾事实,随便乱说,信口二字人们容易明白,是随口说话,那“雌黄”是什么呢?有雌黄,那雄黄又是什么呢?
雌黄是一种矿物,其成分为三硫化二砷(As2S3),有剧毒!!!柠檬黄色,多为片状或柱块状,质脆,易碎,断面具树脂样光泽,晶体呈现出宝石或珍珠光泽,易与硫磺混淆。
【雌黄的用途】
在中国古代,雌黄经常用来修改错字。古时人们写字时用的是黄纸,如果把字写错了,用这种矿物涂一涂,就可以重写。《梦溪笔谈·卷一·故事一》中有云:馆阁新书净本有误书处,以雌黄涂之。尝校改字之法:刮洗则伤纸,纸贴之又易脱,粉涂之则字不没,吐数遍方能漫灭。唯雌黄一漫则灭,仍久而不脱。因此,在汉语环境中,雌黄有篡改文章的意思,并且有着“胡说八道”的引申义,如成语“信口雌黄”。
竟然是涂改液?神奇!
除了修改错字,雌黄作为一种罕见的清晰、明亮的黄色颜料还被东西方的文明长期用于绘画。在东方,敦煌莫高窟壁画使用的黄色颜料里面就有雌黄的存在;在西方,雌黄也一直在碾碎之后作为颜料用于画画。由于雌黄具有强烈的毒性,加之和石墨以及铜基颜料不能很好的共存,在西方,镉黄和其他染料在19世纪之后逐渐替代雌黄在这个用途上的应用。但是中国的国画仍然有使用雌黄。
另外,雌黄还是一种中药。《神农本草经》里面将雌黄列为中品(一种分类),其他古代医药书籍也有雌黄入药的记载,雌黄可用作杀虫、解毒、消肿等。但是,在现代的医疗活动里面,因为雌黄的剧烈毒性,很少见到使用雌黄的记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也已经不再将雌黄列入中药材名录。
在现代工业中,雌黄被主要用于制造砷和砷的化合物。砷是一种在半导体产业和制革工业有着重要用途的类金属。
【关于雄黄】
说到雄黄,先说说雄黄酒,大多数人听过“雄黄”大概都是因为这种酒。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泡制的白酒或黄酒,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端午节的饮品。
雄黄可以用做解毒剂、杀虫药。于是古代人就认为雄黄可以克制蛇、蝎等百虫,“善能杀百毒、辟百邪、制蛊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白蛇传中,法海曾唆使许仙用雄黄酒让白娘子现身。
现代医学证明:雄黄在治疗支气管哮喘、皮疹、肠道疾病甚至肿瘤方面有一定效果。
雌黄和雄黄一起在低温热液矿床和硫质火山喷气孔产生,所以雌黄是雄黄的共生矿物,有“矿物鸳鸯”的说法。雄黄,是四硫化四砷(As4S4)的俗称,又称作石黄、黄金石、鸡冠石,通常为橘黄色粒状固体或橙黄色粉末,质软,性脆。雄黄本身毒性不大,但加热在空气中氧化可生成剧毒的三氧化二砷,即砒霜。
来源:金普化学之家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晋书,周处传》里有一段讲到一个故事:“周处少时横行乡里,为人所深疾,州人将他与南山白额猛虎、长桥下蛟合称三害。周处闻之,慨然有改励之志,乃射虎斩蛟,痛改前非,励志好学,数年后,名声大振,州府交辟。 。。。”同样内容的故事也见于《世说新语》。故事里的周处(242-297),字子隐,义兴阳羡人。其祖父周宾为三国东吴咨议参军,后转广平太守。父周鲂为东吴名将,任鄱阳太守,赐爵关内侯。周处历任东吴东观左丞、晋新平太守、广汉太守,迁御史中丞。他为官清正,纠刻不畏权贵,因而受到权臣的排挤。西晋元康六年(296),授建威将军,奉命率兵西征羌人,次年春于六陌(今陕西乾县)战死沙场。死后追赠平西将军,赐封孝侯。这个故事讲的是晋人周处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毛病,勇于改正,其后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周处后来不仅为官刚正不柯,而且发奋学习的结果,使自己在历史上也留下了文字的影子,如他写的《风俗记》虽然早已佚失,却被多家著作者在书里引用,
其它1条答案
附近的朋友等待您的帮助
包打听移动版古代改朝换代以后,上一代的铜钱还能用吗?
藤壶,于他化自在与非想非非想之间
简单来说,在信用货币(纸币为代表)诞生前大多数王朝使用的都是金属货币,这些货币基本代表了金属本身的价值,是一种真实的价值,所以在古代,私铸的銅钱都可以当代货币使用。而古代改朝换代时对于前朝货币的处理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继续流通,任其慢慢退出市场。如汉代的五铢钱,一直到唐代初期还在流通使用,唐代的通宝,在宋代依然是常常用来做支付工具。由于明代实际铸造銅钱数量很少,因而在实际流通中仍然大量使用宋钱,有学者统计过,明代所使用的銅钱中,约有80%是宋钱或唐钱。(事实上,宋钱的地位相当高,除了元代、明代之外,在高丽、日本、交趾三国,宋钱都是主要流通货币,而是在东南亚、阿拉伯和非洲,宋钱也是等同于如今美元地位的国际结算货币。)一种是直接回收,兑换新钱。如唐代高祖年间开始进行货币改革,诏令废五铢钱,改铸统一的开元通宝。本是想让五铢钱自然地退下舞台,但是有些百姓仍不愿意,政府就强行规定禁用,并可以折值兑换。
如天宝年间,国家以30 万贯铜钱兑换京城百姓的恶钱,一般恶钱所谓钱指盗铸的掺杂钱、薄钱、小钱 和大孔钱等,以及被刮薄、裁边和挖孔的銅钱,但诏书上明确写了“铁锡、 铜沙、穿穴、古文”。
期限一个月,一个月后仍有恶钱者,依法论处。“宜令所司即出钱三数十万贯,分於两市,百姓闲应交易所用不堪久行用者,官为换取,仍限一月日内使荆庶单贫无患,商旅必通。其过限辄敢违犯者,一事以上,并作条件处分”。
而明朝对元朝又是一种特殊情况。由于元朝采用纸钞制度,在元末经济崩溃时,几乎就已经自行退出了历史舞台(各地“起义军”都铸造銅钱,明显更有吸引力)而明朝上台后更禁令使用元代宝钞。而清对明更是如此,在清军刚入关时,充许明钱流通,但不久即严禁使用明钱及其它古钱,独行清钱。但古钱可以回收兑换。比如有文史记载,在两广偏远地区的市面上还有大量唐代的开元通宝流,清廷特准以雍正通宝兑换。但在清朝期间,各代皇帝之间发行的货币是通行的。不过要注意的是:大多数时候,古代的銅钱,货币都不是惟一的交易工具,在唐宋以前,布帛谷物都是一种代行货币的,如唐朝曾经有令旨,规定市面交易不得专用铜钱,应杂用绢、布、缣、绮、罗、杂货。
公元743年规定,交易1贯以上,必须钱绢杂用,并对布帛货币进行了规定。(绢以4丈为一匹,布以5丈为一端,幅宽不得小于1尺8寸)“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就是很好的实证。而金银更是一种主要的保值手段,銅钱只是作为小额交易的一种辅助货币而已。所以在战乱时期,很多时候财产的保全都是采用实物性质,而銅钱对于社会的影响力并不算特别大——相应的例子是,明朝初年,朝廷为了稳定货币政策,制宝钞,禁金银流行,但在当时写成的小说戏曲中,银子仍是主要的(实物)货币工具。黄河是我国第二条大河,自远古以来即为多泥沙河流,这些泥沙中的一部分堆积在下游河床上,日积月累,河床淤高,全靠堤防约束,时久形成悬河(即地上河)。每逢伏秋大汛,防守不力,轻则漫口决溢,重则河道改徙。
黄河上游水还是比较清澈的
据粗略统计,黄河下游决口泛滥见于20世纪50年代前历史记载的约1500余次,较大的改道有二三十次,洪水遍及范围北至海河,南达淮河,纵横25万平方公里,对中国黄淮海平原的地理环境影响巨大。那么黄河在古代经常改道是人为的吗?
黄河改道根本原因是自然原因,如果不是悬在地面上的话,就算洪水泛滥也没那么大危害。
1、黄河洪峰冲垮大堤,人工无能力恢复时,黄河按照新的方向自己寻找出海口,这是主因。
黄河搬运堆积泥沙形成的堆积地貌是决口的根本原因。1855年黄河决口之前,魏源就发现黄河两岸地形已经是南高北低,认为黄河北决是必然的。
黄河有无泥沙不完全取决于人类的不合理经济活动。洪水期淤滩,枯水期淤积河槽,长期以往河床抬升。黄河水少沙多,水沙严重失调是黄河问题的症结。正因如此,目前的治理黄河方案中就有中游派和下游派,生物措施派和工程措施派(小浪底工程),独流派和分流派等不同方案。
在周定王五年以来的2600多年的时间里,黄河下游河道经历了从北到南,又从南再到北的大循环摆动。其中决口、改道不计其数。大体上以孟津为顶点,在北抵天津、南界淮河的这样一个大三角洲上,都是黄河改道迁徙的范围。
2、人为因素,大都是因为战争需要而扒开或炸开黄河,毕竟少数,次要原因。
黄河改道最近一次是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为阻止日军西侵郑州,蒋介石命令扒开郑州花园口黄河大堤,造成洪水以阻隔日军。全河又向南流,沿贾鲁河、颍河、涡河入淮河。洪水漫流,灾民遍野。直到1947年堵复花园口后,黄河才回归北道,自山东垦利县入海。这是典型的人为原因。
附:黄河7次著名的改道具体年表
第一次:公元前602年沧州入渤海,自然原因为主。
第二次:公元11年经滨县,利津入渤海,自然和人为原因都有。
第三次:公元1048年北流由天津入渤海,南流由无棣笃马河入渤海,自然原因为主。
第四次:公元1194年经清江口,云梯关入海,自然和人为原因都有。
第五次:公元1494年经淮河入海,自然和人为原因都有。
第六次:公元1855年经利津入渤海,自然和人为原因都有。
第七次:公元1938年经淮河入海,人为原因。
1048人有用532人有用394人有用1746人有用我们常常可以听到以&亩&来计算面积单位,但有些人换算不清。那么土地面积单位怎日前,国家发改委经评审,同意河北省大名县等135个县(市、区)(以下简称&试点地区&r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一定改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