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自逊神工笔,魂梦长悬故宅心 什么意思

中国传说中的神简介【六安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62,815贴子:
中国传说中的神简介收藏
三清 元始天尊 道教最高天神,居三清之首。又称“玉清大帝”。全称“玉清圣境虚无自然元始天尊”,在宫观的“三清殿”中其塑像居中位,大多手执混元宝珠。元始天尊之称,是从晋葛洪《枕中书》及《汉武帝内传》出现的盘古真人自号“元始天王”开始,经《上清》、《灵宝》经的大量出世,有元始天王、元始天尊等新的尊神;至陶弘景道次编排神仙谱系的《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元始天尊列为第一中位,在近二百年间确立了元始天尊在道教中的最高神地位。《隋书,经藉志》:“道经者云有元始天尊,生于太元之先,禀自然之气。”元始天尊之内涵:“元者玄也,玄一不二,玄之又玄为众妙门。始者初也,元始票玄一之道于元始之初,先天先地为众妙之宗,出生之始,故曰元始。天者,一炁之最上;尊者,万法之极深。当氤氲未联之时,湛然独立,天地温之而处尊大者,故号元始天尊”。(《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卷上)“元始者,祖气也;天尊者,一灵至贵,天上地下唯此独尊也”。(《太上升玄说消灾护命妙经注》)“元始天尊者,至圣之洪名,生成之大号,远穷溟氵幸,叹以为言,近寻教迹,方可立称。又元始者,言其最先,天尊者,语其高妙,故曰元始天尊”。(《太上洞玄灵宝二元玉京玄都大献经》)“元始天尊者,即天地之精,极道之祖炁也。本生乎自然,消即为炁,息即为神,不始不终,永存绵绵,居上境为万天之元,居中境为万化之根,居下境为万帝之尊,无名可宗,故曰天尊,始世人天矣:不可以理测,不可以言筌,生万物而不宰,化万类而不言,至尊至极曰天尊,居玉清圣境清微天宫焉。”(《洞渊集》卷一)。元始天尊的造经、教化、神通与名号:“龙汉之初,吾号无形,化在玉清境,出《大洞真经》下代教化,为万天玄师无上法王;延庚之时,吾号无名,化在上清境,出《洞玄宝经》下代教化,为三界医王太上真尊;赤明开运吾号梵形,又号观世音,化在太清境,出《洞神仙经》,下代教化,为十方导师至极天尊。”(《太上洞玄灵宝业报因缘经》卷一○)“道君告普济曰:“我本师大圣元始天尊,虚无自然妙道化身,从不可名,言尘沙劫来,济度一切众生,入无上道,具七十二相,八十一好,十号圆满,或现千光相,或现无边相,或现大身相,或现小身现,或变身入黍米之中,或开毛孔纳无边世界,或掌三干大世界,或雨露洒热恼众生,或作帝王制伏暴乱,或为贤佐匡乎有道,或有圣君爱降为师,有如是功德、神通、妙相,莫能穷!叹而有十号,攒扬总名。是故十号者,无上道、元始、太极、高皇、光明、玉帝、正法王、大慈父、仙真师、天尊。”(《太上洞玄灵宝十号功德因缘妙经》)“按《龙跷经》元始有十号:一曰自然,二曰无极,三曰大道,四曰至真,五曰太上,六曰老君,七曰高皇,八曰天尊,九曰玉帝,十曰陛下。”(《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卷二)总上所述,儒书《经籍志》云:“元始天尊生于太无之先,票自然之炁,冲虚凝远,莫知其极。天地沦坏,劫数终尽,而天尊之体,常存不灭,每至天地初开,或在玉京之上,或在五方净土,授以秘道,谓之开劫度人,然其开劫非一度矣!
太上玉晨大道君 道教天神,为三清之第二位。又称“太上大道君”、“灵宝天尊”、“上清大帝”。在道教官观“三清殿”中,其塑像居左位,大多手捧如意。太上玉晨大道君最早出于上清派,还另有“太清大道君”,灵宝派则有“太上大道君”。梁陶弘景《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其第二中位编排为“太上玉晨玄皇大道君”,第四中位之二,编排“上皇太上无上大道君”。至《上清众经诸真圣秘》仍分别列“玉晨太上大道君”和“太清大道君”。《云笈七签》则分别撰《太上道君纪》、《太上玉晨大道君纪》。《大洞经》则云:“上清高圣大道君者,一号玉晨君。”(《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卷一)又“灵宝天尊即太上大道君也。”(《太上洞玄灵宝天尊说救苦妙经注解》)后来上清派,灵宝派的这三种称呼均融合为三清的第二位尊神了。《大洞真经》云:“上清高圣太上大道君者,盖玉晨之精气,庆云之紫烟,玉晖曜焕,金映流真,结化含秀,包凝立神,寄胎母氏,育形为人,母妊三千七百年,乃诞于西那天郁察山浮罗之岳,丹玄之阿矣!”(《一切道经音义妙门由起》)“太上大道君,以开皇元年,托胎于西方绿那玉国,寄孕于洪氏之胞,凝神琼胎之腹,三千七百年降诞于其国,郁察山浮罗之岳,丹玄之阿侧,名曰器度字上开元,及其长乃启悟道真,期心高道,坐于枯桑之下精思百日,而元始天尊下降,授道君灵宝大乘之法十部妙经。元始乃与道君游履十方,宣怖法缘,既毕。然后以法委付道君,则赐道君太上之号,道君即广宣经箓,传乎万世。”(《云笈七签》卷三)“玉晨道君者乃大道之化身也,言其有不可以随迎,谓其无复存乎恍惚,所以不有而有,不无而无,视之无象,听之无声,于妙有妙元之间大道存焉,道君即审道之本,洞道之元,为道之炁,即师事元始天尊称受弟子焉,犹是老君票而师之矣:居上清禹余天中,降金科宝第三洞仙经付经师罗翘真人,传教于万国焉!”(《洞渊集》卷一)“玉晨大道君为灵宝教主,乃元始天尊之弟子,太微天帝之师也,受灵宝上品度人之道。”(《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经法》卷一)“灵宝乃道君之号,道君名经宝,以诸经皆由道君演说也。”(《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通义》卷二)。
太上老君 道教天神,教主。为三清之第三位。又称“道德天尊”、“混元老君”、“降生天尊”、“太清大帝”等。在道教官观“三清殿”其塑像居右位,手执扇子。太上老君原为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姓李名耳字伯阳,谥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任周藏室之史,后辞官,应函谷关令尹喜之邀,著《道德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太上老君是道教初创时祟奉的至上神、大教主。神化老子,见诸于文字的,明帝、章帝之际(58年一88年)益州太守王阜作《老子圣母碑》:“老子者,道也。乃生于无形之先,起于太初之前,行于太素之元,浮游六虚,出入幽冥,观混合之未判,窥浊清之未分。”桓帝延烹八年(165年)陈相边韶作《老子铭》:“世之好道者,以老子离合于混沌之气,与三光为始终。观天作蹈,升降斗星,随日九变,与时消息。规矩三光,四象在旁,存想丹田,太一紫房,道成身(仙)化,蝉蜕度世,自羲农(黄)以来,世为圣者作师。”这与当时社会文化背景有关,“尽汉一代其政事皆兼循神道,夫仲舒之托于孔子,犹宫祟张道陵之托于老聃。”(《章氏丛书·太炎文录二·驳建立孔教义》)当时佛教传人,明帝时(58年一75年)楚王英“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词。”(《后汉书·楚王英传》)桓帝时,(147年一167年)“宫中立黄老、浮屠之洞。”(《后汉书·襄楷传》)“事黄老道”。(《后汉书·王涣传》)正是在此历史环境下,东汉顺帝时(126年一144年)张道陵在巴蜀鹤鸣山创五斗米道,奉老子为教主,以《老子五千文》为主要经典.其传道布教的《老君道德经想尔训》云:“一者道也。一在天地外,人在天地间,但往来人身中耳。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常沉昆仑,或言虚无,或言自然,或言无名,皆同一耳:”此为道书中最早称老子为太上老君。魏晋时神化老子基本完成。其主要表征:先是老子出生的神化。葛洪《神仙传》:“其母感大流星而有娠,虽受气天,然见于李家,犹以李为姓,或云老子先天地生,或云天之糟鞠,盖神灵之属。或云母怀七十二年乃生,生时剖母左腋而出,生而白首,故谓之老子;或云其母无夫,老于是母家之姓;或云老子之母,适至李树下而生,生而能言,指李树曰:‘以此为我姓’。”老子这些出生神话,多为道教经典所承袭。次为对老子形象的描绘:葛洪《神仙传》:“老子黄白色,美眉,广颡,长耳,大目,疏齿,方口,厚唇,额有三五达理,日角月悬,鼻纯骨双柱,耳有三漏门、足蹈二五,手把十文,以周文王时为守藏史,至武王时为柱下史,时俗见其久寿,故号之谓老子。”但当时流传的《仙经》称:“老君真形者,思之,姓李名聃,字伯阳,身长九尺,黄色,鸟喙,隆鼻,秀眉长五寸,耳长七寸,额有三理上下彻,足有八卦,以神龟为床,金楼玉堂,白银为阶,五色云为衣,重叠之冠,锋铤之剑,从黄童百二十人,左有十二青龙,右有二十六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后有七十二玄武,前道十二穷奇,后从三十六辟邪,雷电在上,晃晃煜煜。
五老青帝 亦称“苍帝”。道教青帝之说,大致有四类:一是见东方青灵始老天君。二是东方青帝,其姓名字号亦有所不同。“东方青帝凋梁际字青平”;“东方青帝讳通明字盖卿,巾青巾,衣青衣,冠青冠,履青履,带通光阳霞之章”;“青帝姓常讳精明,护魂治肝”;“东方青帝九炁天君姓产名六(并)字手公(慎忏)”等。(《上清众经诸真圣秘》,《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通义》卷二,上清六甲祈祷秘法),《太清金液神气经》卷中)三是日中青帝,“日中青帝讳圆常元,字照龙韬,衣青玉锦帔苍华飞雨裙,建翠芙蓉晨冠。”(《太上玉晨郁仪结璘奔日月图》)四是东岳青帝,“东岳泰山青帝大神”。(《太上大道三元品诫谢罪上法》)此外,还有“东方青帝青瘟神君”、“青帝护魂君”等称呼。(《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七、卷六)。&&&&赤帝 道教赤帝之说,大致有四类:一是见南方丹灵真老天君。二是南方赤帝,其姓名字号亦有所不同。“南方赤帝长来觉字南和”;“南方赤帝讳太阳字幼林,巾赤巾,衣赤衣,冠赤冠,履赤履,带四玄朱碧之章”;“赤帝姓炎讳洞丹,养气治心;”“南方赤帝三炁天君姓温名钟(业)字叟嫂(使卿)”等。(《上清众经诸真圣秘》卷五,卷一,卷七;《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通义》卷二;《上清六甲祈祷秘法》;《太清金液神气经》卷中)三是日中赤帝,“日中赤帝讳丹灵峙,字绿虹映,衣绛玉锦被丹华飞羽裙,建丹笑蓉灵明冠。”(《太上玉晨郁仪结璘奔日月图》)四是南岳赤帝,“南岳衡山赤帝大神。”(《太上大道三元品诫谢罪上法》)此外,还有“南岳赤帝赤疽君”及“赤帝养兵君”等称呼。(《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七)。&&&&白帝 道教白帝之说,大致有四类。一是见西方皓灵皇老天君。二是西方白帝,其姓名字号有所不同。“西方白帝彰安华(彭安幸)字西幸”;“西方白帝讳通阴字元起,巾白巾,衣素衣,冠素冠,履素履,带皓灵扶希之章”;“白帝姓混讳蓐收,侍魄治肺”;“西方白帝七炁天君姓彭(赵)名叶(钟)字照之(元照)”等。(《上清众经诸真圣秘》卷五,卷一,卷七;《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通义》卷二;《上清六甲祈祷秘法》;《太清金液神气经》卷中)三是日中白帝,“日中白帝讳浩郁将,字迥金霞,衣素玉锦帔白羽飞华裙,建皓灵芜华冠。”(《太上玉晨郁仪结璘奔日月图》)四是西岳白帝,“西岳华山白帝大神。”(《太上大道三元品诫谢罪上法》)此外,还有“西方白帝白瘟神君”及“白帝侍魄君”等称呼。(《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七、卷六)。&&&&黑帝 道教黑帝之说,大致有四类:一是见北方五灵玄老天君。二是北方黑帝,其姓名字号亦有所不同。“北方黑帝保成昌,字北伐”;“北方黑帝讳通神字子规,内苍巾,衣皂衣,冠苍冠,履苍履,带郁真萧凤之章”;“黑帝姓玄,讳明萌,通血治肾”;“北方黑帝五炁天君姓葛名贤字永郎(秋都)”等。(《上清众经诸真圣秘》卷五,卷一,卷七;《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通义》卷二;《上清六甲祈祷秘法》;《太清金液神气经》卷中)三是日中黑帝,“日中黑帝讳澄增渟,字玄绿炎,衣玄玉锦帔黑羽飞华裙,建玄山芙蓉冠。(《太上玉晨郁仪结璘奔日月图》)四是北岳黑帝,“北岳恒山黑帝大神”(《太上大道三元品诫谢罪上法》)此外,还有“北方黑帝黑瘟神君”及“黑帝通血君”等称呼。(《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七、卷六)。&&&&黄帝 道教黄帝之说,大致有五类:一是见中央元灵元老君。二是中央黄帝,“黄帝含光露”;“中央黄帝讳万福字太仓,巾黄巾,衣黄衣,冠黄冠,履黄履,带中元八维玉门之章”;“黄帝姓麻讳忠慎,中主黄宫制御万神”;“中央黄帝一十二炁天君,姓待(阳)名除(次)字元都”等。(《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解》卷上;《上清众经诸真圣秘》卷一,卷七;《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通义》卷二;《太清金液神气经》卷中;《上清六甲祈祷秘法》)三是日中黄帝,“日中黄帝讳寿逸阜,字{炎风}晖象,衣黄玉锦帔黄羽飞华裙,建黄芙灵紫冠。”(《太上玉晨郁仪结璘奔日月图》)四是中岳黄帝“中岳高山黄帝大神”。(《太上大道三元品诫谢罪上法》)五是历史传说人物黄帝,《云签七箱·轩辕黄帝》:“轩辕黄帝姓公孙,有熊国少典之次子也。”谓西王母遣女传《阴符经》三百言及兵符、图策等而战胜虽尤。“黄帝以天下既理,物用俱备,乃寻真访隐,冀获长生久视”,“登崆峒山见广成子问至道”,“东到青丘山见紫府先生受《三皇内文》”,“南至青城山礼遏中黄丈人”,“登云台山见宁先生受《龙跷经》、问真一之道”,又“练石于绍云台”,“合符瑞于釜山,得不死之道”。黄帝升天后为“太一君”,“后来享之列为五帝之中方君也,以配天,黄帝土德居中央之位,以主四方。”与东方青帝太吴、南方赤帝神农、西方白帝少吴、北方黑帝颛顼,合之为中国历史传说之“五帝”。此外,还有“中央黄帝黄瘟神君”及“黄帝中主君”等称呼。(《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七、卷六)。&&
五灵五老天君东方青灵始老天君 五灵五老天君之一,亦称“青帝”或“苍帝”。全称“东方安宝华林青灵始老九炁天君”,(《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三○六)“号曰苍帝,姓阎讳开明字灵威仰,头戴青精玉冠,衣九炁之衣,?#65308;莶粤????翠)旗,…其精始生,号东方青芽九炁之天,中为岁星,下为泰山,其炁如春草之始萌,其光如晖日之初,…上导九天之和气,下引九泉之流芳,养二仪以长存,护阴阳以永昌,…灵宝青牙长存,由始老九炁之功。”(《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卷上,《太上灵宝五符序》卷上)《云笈七签·青灵始老君纪》:“《洞玄本行经》云:东方安宝华林青灵始老帝君者,往在白气御运于金劫之中,暂生郁悦金映云台那林之天,西娄无量玉国浩明玄岳,厥名元庆。于此天中大建功德……元始即命仙都锡加帝号,于火劫受命。辅于灵宝青帝玉篇,七百年中,火劫数极,青气运行,随元灭度。以开光元年于弥梵罗台霄绝廖丘,飞元云根之都,沧霞九云之墟,元始又锡安宝华林青灵始老帝号。”《无上秘要》卷一五有“青灵始老君”之称。青帝能“和春气生万物”及“护魂、治肝。”(《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卷二),(《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通义》卷二)。&&&&南方丹灵真老天君 五灵五老天君之一,亦称“赤帝”。全称“南方梵宝昌阳丹灵真老三炁天君。”(《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三○六)“号曰赤帝,姓洞浮讳极炎字赤{火票}弩,头戴赤精玉冠,衣三炁丹羽飞衣,?#65308;莸ち??ㄖ炱欤???渚?忌??虾拍戏街斓と秊胖?欤?形??笮牵?挛?羯剑?淦?珑?浦??眨?涔馊缧?裰??ǎ???系继?逍???榛??潞腿秊胖?臻F,令万物之永存,运天精于南夏,……灵宝朱丹长生,由真老三炁之勋。”(《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卷上)《云笈七签·丹灵真老君纪》:“《洞玄本行经》云:南方梵宝昌阳丹灵真老君者,本姓郑字仁安,大炎之胤,生于禅黎世界赤明天中,生有三气之云缠其身,朱鸟鼓融复其形。……仁安以赤明二年岁在丙午,于加摩坦娄于霸天中洞廖之岳,改姓洞浮讳曰极炎,受锡南单梵宝昌阳丹灵真老帝,号丹灵老君也。”《无上秘要》卷一五有“丹灵真老君”之称,赤帝能“和夏气长万物”及“养气治心。”(《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卷二,《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通义》卷二)。&&&&西方皓灵皇老天君 五灵五老天君之一,亦称“白帝”。全称“西方七宝金门皓灵皇老七炁天君。”(《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三○六)“号曰白帝,姓上金讳昌开,字曜魄宝,一字白招拒。头戴白金玉冠,衣白羽飞衣,常驾白龙,建素旗,……其精始生,上号明石七炁之天,中为太白,下为华阴山,其气如明月之落于景云,其光如幽夜之{者见}于明珠……上导洪精于士天,下和众生于灵衡,挹云露于皓芝,饮灵液于龙须,……灵宝明石长生由七炁之娱。”(《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卷上)《云笈七签·金门皓灵皇老君纪》:“《洞玄本行经》云:西方七宝金门皓灵皇老君者,本乃灵凤之子也。灵凤以呵罗天中降生于卫罗天堂世界。卫罗国王取而言之。……金母封以西灵玉妃之号…受号三百年中,仍直青劫改运,皇纪方复寄胎于李氏之胞三年,于西那玉国全垄幽谷李树之下而生,化身为男子,改姓上金,讳日昌,至开光元年,岁在上甲,元始天尊锡西方七宝金门皓灵皇老君号。”《无上秘要》卷一五,有“皓灵黄老君”之称,白帝能“和秋气成万物”及“侍魄、治肺。”(《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卷二,《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通义》卷二)。 北方五灵玄老天君 五灵五老天君之一,亦称“黑帝”。全称“北方洞阴朔单郁绝五灵玄老五炁天君。”(《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三○六)“号曰黑帝,姓黑节讳灵会,字隐侯局,衣玄羽飞衣,常驾黑龙,建皂旗,……其精始生,上号玄滋五炁之天,中为辰星,下为常山,其气如{焱风}风之激于炎林,其光如流星之堕于洪波……上导五帝之流炁,下拯生生之众和,护二仪而不倾,保群命以保安……灵宝玄滋长生冉五炁之兴。”&&(《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卷上)《云笈七签·五灵玄老君纪》:“《洞玄本行经》云:北方洞阴朔单郁绝五灵玄老君者,本姓浩字敷明,盖玄皇之风,太清之胄,生于元福弃贤世界始青天中。”曾“救度垂死数千余口”等,“九天书其功德,金格记其玉名,度其魂神于朱陵之宫。”后“又经山火盛行,焚烧尸形于火中,受炼而起化成真人,五色之云复盖其上。至开明元年,于北垄玄丘,改姓节,讳灵会。元始天王锡灵会洞阴朔单郁绝五灵玄老君号。”《无上秘要》卷一五有“五灵玄老君”之称。黑帝能“和冬气藏万物”及“通血、活肾。”(《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卷二,《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通义》卷二)。&&&&中央元灵元老君 五灵五老天君之一,亦称“黄帝”。全称“中央玉宝元灵元老一炁天君。”(《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三○六)“号曰黄帝,姓通班讳元氏字含枢纽,头戴黄精玉冠,衣五色飞衣,常驾黄龙,建黄旗……其精始生,上号中央元洞太帝之天,中为镇星,下为嵩高山,上出黄气,下治地门,其烟如云,径蒸九天,元精往来,炁真如弦,太上无极,下生神灵,其光如飞景之罗朝日,其明如朗月之照幽城……上乘自然之和,下旋五土之灵,天地守以不亏,阴阳用之不倾,天气柔顺而无极……灵宝黄庭长生由一炁之永固。”(《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卷上)《无上秘要》卷一五:“道言中央玉宝元灵老君者,本姓混字信然,盖洞元之胤中和之胄,生于善忍世界青元天中,流生之丘受生一劫,朕然不语。混沌为心,食气为粮,天地未光无常。童子于无色之国授信然《灵宝赤书赤帝真文》一篇,于是时惟修一身,初不开张广度天人,善功未充应运更灭于青元天中,命终流生之州,露尸绝丘之下。经一百余年,死而不{厂火},常有黄气,复盖其上。至水劫流行天下,溟然死厉,四面涌土连天,遏塞水道,信然应化,郁然而起,更生成人,改姓通斑,讳曰元氏,水过易位,天地开光,三象朗耀,七元高明。元始天尊以开冥元年,岁在己丑,赐元氏玉宝元灵元老帝君号皓灵黄老君。”黄帝能“和土气载九天”及“中主黄宫,制御万神。”(《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卷二,《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通义》卷二)。&&
五岳大帝东岳大帝 道教五岳五帝之一。唐代“封东岳为天齐王”,宋代加封“东岳曰天齐仁圣帝”,道教沿袭。(《集说诠真》引《事物原会》)“东岳君讳区更生”,“东岳泰山君姓玄丘讳目陵,头建三宝九光夜冠,衣青羽章裙,披九色班裘,带上皇命神之篆,乘青云飞舆九色苍龙,从十二仙官。”(《太上求仙定录尺素真诀玉文》,《上清众经诸真圣秘》卷七、《太上九素班符五帝内真经》)“东岳泰山君领群神五千九百人,主治死生,百鬼之主帅也。世俗所奉鬼祠邪精之神,而死者皆归泰山受罪考焉。泰山君服青袍,戴苍碧七称之冠,佩通阳太明之印,乘青龙。”(《云笈七签》卷七九,《五岳真形图序》,《洞玄灵宝五岳古本真形图》)。&&&&南岳大帝 道教五岳五帝之一,唐代“封南岳为司天王”,宋代加封“南岳曰司天昭圣帝”,(《集说诠真》引《事物原会》)道教沿袭。“南岳君讳祝昌中”,“南岳衡山君,姓烟讳洋光,头建八朗宝光玉冠,衣赤锦飞裙,披神光绯文之表,带封灵制魔之章,乘赤霞飞轮,从南岳仙官十二人”(《太仙求仙定录尺素真诀玉文》,《上清众经诸真圣秘》卷七,《太上九赤班符五帝内真经》)“南岳衡山君,领仙七万七百人,服朱光之袍,九丹日精之冠,佩夜光天真之印,乘青龙。”(《云笈七签》卷七九,《五岳真形图序》,《洞玄灵宝五岳古本真形图》)。&&西岳大帝 道教五岳五帝之一,唐代“封西岳为金天王”,宋代加封“西岳曰天顺圣帝”,(《集说诠真》引《事物原会》)道教沿袭。“西岳君讳辱曲正”,“(西岳)华山君,姓浩丘讳元仓,头建六元通神飞冠,衣白锦飞裙,披素锦之裘,带交灵素绶,乘玄霞飞轮,从西岳仙官十二人,悉乘十二白虎,手把七色华幡。”(《太上求仙定录尺素诀玉文》;《上清众经诸真圣秘》卷七,《太上九赤班符五帝内真经》)“西岳华山君,领仙官玉女四千一百人,服白素之袍,戴太韧九流(太素九旋)之冠,佩开天通真之印,乘白龙。”(《云笈七签》卷七九,《五岳真形图序》《洞玄灵宝五岳古本真形图》)。 &&北岳大帝 道教五岳五帝之一。唐代“封北岳为安天王”,宋代加封“北岳曰安天元圣帝”。(《集说没真》引《事物原会》)“北岳君讳玄尹(月)丰”,“(北岳)恒山君姓伏讳通萌,头建五炁宝晨玉冠,衣黑锦飞裙,披玄文明光之裘,带交灵紫绶,乘玄霞飞轮,北岳仙官十二人,悉乘飞龟手把五色华幡。”《太上求仙定录尺索真诀玉文》,(《上清众经诸真圣秘》卷七,《太上九赤斑符五帝内真经》)“北岳恒山君,领仙人玉女七干人,履玄流之袍,戴太真冥灵之佩,佩长津悟真之印,乘黑龙。”(《云笈七签》卷七九,《五岳真形图序》,《洞玄灵宝五岳古本真形图》)。&&&&中岳大帝 道教五岳五帝之一,唐代“封中岳为中天王”,宋代加封“中岳曰中天祟圣帝”。(《集说诠真》引《事物原会》)“中岳君讳王(玉)精”,“中岳(嵩高山)君,姓角讳普生,头建中元黄晨玉冠,衣黄锦飞裙,披玄黄文裘,带黄神中皇之章,乘黄霞飞轮,从中岳仙官十二人,悉乘飞驎,手把玄黄十二节。”(《太上求仙定录尺素真诀玉文》,《上清众经诸真圣秘》卷七,《太上九赤班符五帝内真经》)“中岳篙高君,领仙官玉女三万人,服黄索之袍,戴黄玉太乙之冠,佩神宗阳和之印,乘黄龙。”(《云笈七签》卷七九,《五岳真形图序》,《洞玄灵宝五岳古本真形图》)。&&
四御 玉皇大帝 道教天神,居四御之首位,全称是“吴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玉皇”之名,据《玉帝圣号同异考》:“玉帝圣号,祟自浩劫前,中古复尊上,重称赞耳。世主好道,感玄恩,各就所见闻,所皈重,随其彰著,敬上诸神之号,以定称谓。玉帝有四:一太微玉帝汉武帝上太微垣星主号也;二梵天玉帝汉宣帝上天市垣帝主号也;三焰华少微玉帝汉哀帝上先天定位号也;四紫微玉帝汉光武上后天乾号也。皆非此玉帝。此玉帝号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又曰玄穹高上玉皇大帝,是帝宰诸天,永不毁沦。”(《皇经集注》卷一)道教“玉皇”之称,刘宋陆修静时有“在佛为留秦(即过去七佛之一,拘留秦亦名拘留孙),在道为玉皇。”(《三洞珠囊》卷二引《道学传》)为什么以佛教“留秦”与道教“玉皇”排比,大概与《灵宝斋仪》“过去高上玉皇天尊,未来太极天尊,见(现)在元始天尊”(《一切道经音义妙门由起》引《灵宝开天经》)的道教三世说相呼应。梁陶弘景《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列于第一神阶“玉清境”之右位,有“玉皇道君”、“高上玉帝”。“玉皇”、“玉帝”在道教经典中也当作元始天尊、太上老君之别号。刘海赡以为,玉帝在道教即三清之化。(《皇经集注》卷一)“玉皇”的神格在道教前期并不显赫,但宋代以来有所变化。宋代皇室的造神与显灵多依托于“玉皇”,为此宋真宗于天中样符八年(1015)上玉皇大帝为“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玉皇大天帝”,宋徽宗又于政和六年(1116)上五皇尊号为“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吴天玉皇上帝”。这后一尊号,与前者相比,关键在于将历代帝王祭典的吴天上帝与玉皇大帝合为一体。究其原因,犹如南宋朱熹的诘问:“但老子既是人鬼,如何却居吴天上帝之上,朝廷更不正其位。”(《朱子语类》卷一二五《论道教》)对此,早在宋微宗时,道士宁全真已从道教神学理论上作了调整:“盖玉清为教门之尊,吴天为三界之尊,各居一列,各全其尊故也。”(《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一《三界醮坛图》)由此,宋代以来道教神仙谱系形成了以玉皇大帝为首的吴天三界之尊、“四御”、“六御”、“七御”等的体系,称“元始为三教之首,玉帝为万法之宗”。紫微北极大帝 道教天神,居四御之第二位。“北极大帝则紫微垣中帝座是也。按《天文志》云:南极入地三十六度,北极出地三十六度,天形倚侧,盖半出地上,半还地中,万星万炁悉皆左旋,惟南北极之枢纽而不动,故天得以运转也。世人望之在北而曰北极,其实正居天中。为万星之宗主,三界之亚君,次于吴天,上应元炁是为北极紫微大帝也。”(《上清灵宝大法》卷四《北斗本生经》曰:“昔龙汉初劫,有周上御国紫光夫人于上春日,游玩至温玉池边,方脱衣澡盟,忽有所感,莲蕊九苞,一时开发,化生九子,夫人护抱鞠养宫中,志愿惟成圣哲,佐辅乾坤,诸子泊壮寇乃各修,因地功行俱满,白昼冲天,并受得三清贵职矣I天皇大帝长子,佐紫微上宫纪纲元化众星主领。紫微大帝第二子,佐北极中宫明堂布政下土。”(《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卷二)又“北极紫微大帝掌握五雷也。”(《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经集注》卷上)。勾陈天皇大帝 居四御之第三位。天皇大帝乃北极帝座之左,有星四座,其形联缀微曲如勾,是名勾陈,其下一大星正居其中,是为天皇大帝也。其总万星,位同北极却为枢纽,而天皇亦随天而精,上应始炁。三炁之下,万天之上,三界之中莫等于此三帝矣(指吴天、北极、天皇三帝)。”(《上清灵宝大法》卷四)“昔龙汉有一国王其名周御,圣德无边,时人禀受八万四千大劫。王有玉妃,明哲慈慧号曰紫光夫人,誓尘劫中已发至愿,愿生圣子,辅佐乾坤,以裨造化。后三千劫,此王出世。因上春日百花荣茂之时,游戏后苑至金莲花温玉池边,脱服澡盥,忽有所感,莲花九苞,应时开发,化生九子,其二长于是为天皇大帝、紫微大帝。二长帝君,居紫微垣太虚宫中勾陈之位,掌握符图纪纲元化为众星之主领也。”(《玉清无上灵宝自然北斗本生真经》)。&&&&后土皇地祗 道教神灵,居四御之末位。全称“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祗”俗称“后土娘娘”。“后土”之称始于春秋,其身份、来历有人名、官名、神名等不同说法。汉代列入皇朝祀典,为历代帝王所沿袭。宋微宗封后土为“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祗”。(《宋史·本纪》卷二二)宋代时,道教列为“四御”尊神之一。南宋吕元素《道门定制》卷二注:“后土即朝廷祀皇地祗于方止是也。王者所尊合上帝为天父地母焉。”元明《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一“后土皇地抵”称:“为阴地者,五方相乘,五气凝结,负载江海山林屋宇。故曰天阳地阴,天公地母也。《世略》所谓:土者,乃天地初判黄土也,故谓土母焉。”&&
二十八宿星君 东方七宿星君 见“青龙”、“二十八宿星君”条。 &&角宿星君 道教星辰神二十八宿星君之一,亦称“角宿天门星君”,属东方七宿。《云笈七签》卷二四《二十八宿》:“甲从官阳神也,角星神主之。阳神九人,姓宾名运生,衣绿玄单衣,角星宿主之。”《洞渊集》卷八:“角宿天门星君上应太焕极瑶天,照临郑国分野,掌海外伽密国、夜市国、迦陵国并九小国,下管人间将军兵甲、雨泽、延生、农田耕稼之司”。&&&&充宿星君 道教星辰神二十八宿星君之一,亦称“亢宿天庭星君”,属东方七宿。《云笈七签》卷二四《二十八宿》:“乙从官阴神也,亢星神主之,阴神四人,姓扶名司马,马头,赤身,衣赤缇单衣,带剑,亢星神主之。”《洞渊集》卷八:“亢宿天庭星君,上应玄明恭庆天,照临郑国分野,掌海外西天竺国、乾他国、罗谢{风日}国并九小国。下管人间瘟灾、大风、飏石、百药、国师、三公、五老百官禄秩之司”。&&&&氏宿星君 道教星辰神二十八宿星君之一,亦称“氏宿天府星君”,属东方七宿。《云笈七签》卷二四《二十八宿》:“丙从官阳神也,氏星神主之,阳神十三人,姓王名师子,衣青纱单衣,氏星神主之。”《洞渊集》卷八:“氏宿天府星君上应观明端静天,照临郑国分野,掌海外迦业国、弥罗国、新头国、毗摩国并九小国,下管人间后妃宫府、山林草木、雨水淫泆之司。” &&房宿星君 道教星辰神二十八宿星君之一,亦称“房宿天驷星君”,属东方七宿。《云笈七签》卷二四《二十八宿》:“丁从官阴神也,房星神主之,阴神八人,姓洪名寄生、衣绛绯单衣,房星神主之。”《洞渊集》卷八:“房宿天驷星君,上应虚明堂曜天,照临宋国分野,掌海外豁寻国、孛攵文律国、黑衣国并九小国。下管人间后妃藏内宝器金玉、管龠惊风骇雨、负重擎骆之司。” &&心宿星君 道教星辰神二十八宿星君之一,亦称“心宿天王星君”,属东方七宿。《云笈七签》卷二四《二十八宿》:“戊从官阳神也,心星神主之。心星火也,为工故在东方。阳神五人,姓女名涂祖,牛头人身,衣黄单衣,带剑,心星神主之。”《洞渊集》卷八:“心宿天王星君,上应竺落皇崖天,照临宋国分野,掌海外大食国、独足国并九小国,下管人间帝王明堂、雨泽、工役技艺百巧之司。” &&尾宿星君 道教星辰神二十八宿星君之一,亦称“尾宿天鸡星君”,属东方七宿。《云笈七签》卷二四《二十八宿):“己从官阴神也,尾星神主之。阴神十一人,姓涂名徐泽,光头人身,衣青单衣,尾星神主之。”《洞渊集》卷八:“尾宿天鸡星君,上应耀明宗飘天,照临燕国分野,掌海外罽宾国、计罗国、多乌国并九小国,下管人间祥云瑞雾、女人不和之司”。 &&箕宿星君 道教星辰神二十八宿星君之一,亦称“箕宿天津(律)星君”,属东方七宿。《云笈七签》卷二四:“庚从官阳神也,箕星神主之,桑木者,箕星之精也,阳神十一人,姓(元阙)名仲,衣飘飘玉纱单衣,箕星神主之。”《洞渊集》卷八:“箕宿天律星君,上应玄明恭华天,照临燕国分野,掌海外糠国、解苏国并九小国,下管人间斜风细雨、奸邪诣妄、蛮夷狐狢、庸狄津梁水族之司。”
北方七宿星君 见“玄武”、“二十八宿星君”条。&&&&斗宿星君 道教星辰神二十八宿星君之一,亦称“斗宿天庙(府)星君”属北方七宿。《云笈七签》卷二四《二十八宿》:“辛从官阴神也,南斗星神主之,阴神四人,姓阳名多,衣青单衣,持矛,南斗星神主之。”《洞渊集》卷八:“斗宿天府星君,上应太极蒙翳天,照临吴国分野,掌海外吐火罗国、穿鼻国、西皇国并九小国,下管人间进士登科爵禄、微风细雨、斜斗升合秤尺之司。”&&&&牛宿星君 道教星辰神二十八宿星君之一,亦称“牛宿天机星君”,属北方七宿。《云笈七签》卷二四《二十八宿》:“壬从官阳神也,牛星神主之,阳神十二人,姓柳名将生,衣绰玄单衣,牛星神主之。”《洞渊集》卷八:“牛宿天机星君,上应虚无越衡天,照临吴国分野,掌海外北番、黑山三大部落国并九小国,下管人间云雾霜雪、牛羊六畜牺牲、足虫百半百獣、南越百蛮之司。”&&女宿星君 道教星辰神二十八宿星君之一,亦称“女宿天女(纽)星君”,属北方七宿。《云笈七签》卷二四《二十八宿》:“癸从官阴神也,女星神主之,阴神姓刁名徐字郁子,犬头人身,女星神主之。”《洞渊集》卷八:“女宿天女星君,上应上明七曜摩夷天,照临吴国分野,掌海外竖发国、女国、狗国并九小国,下管人间裁缝衣物、嫁娶娉偶、阴凝大风之司。” &&虚宿星君 道教星辰神二十八宿星君之一,亦称“虚宿天卿(府)星君”,属北方七宿。《云笈七签》卷二四《二十八宿》:“寅从官孟神也,虚星神主之。槐者,虚星之精也。孟神四人姓木名徐他。鼠头人身,衣银黑单衣,带剑,虚星神主之。”《洞渊集》卷八:“虚宿天府星君,上应元明文举天,照临齐国分野,掌海外拂林国、无影国、木枝国并九小国,下管人间宫室庙堂盖屋、祭祀考妣、五虚六耗、悲泣之司。” &&危宿星君 道教星辰神二十八宿星君之一,亦称“危宿天钱星君”,属北方七宿。《云笈七签》卷二四《二十八宿》:“卯从官仲神也,危星神主之。仲神十一人,姓刘名归生,衣琼纹单衣,带剑,危星神主之。”《洞渊集》卷八:“危宿天钱星君,上应玄胎平育天,照临齐国分野,掌海外土番国、同国、东天竺国并九小国,下管人间丘陵坟墓悲泣、旋风沙石、危厄险难之司。” &&室宿星君 道教星辰神二十八宿星君之一,亦称“室宿天廪星君”,属北方七宿。《云笈七签》卷二四《二十八宿》:“辰从官季神也,营室星神主之。营室之内,五色杂神,营室天子受命之司,水官星神主之。季神八人,姓吕名升,衣黄锦单衣,营室星神主之。”《洞渊集》卷八:“室宿天廪星君,上应清明何童天,照临卫国分野,掌海外金山十姓、九姓三大部落国并九小国,下管人间宫室金户玉堂、文章图籍、军料府库、阴翳凝滞之司。” &&壁宿星君 道教星辰神二十八宿星君之一,亦称“壁宿天市星君”,属北方七宿。《云笈七签》卷二四《二十八宿》:“巳从官盂神也,东壁星神主之,孟神七人,姓石名苏和,豕头人身,衣黑单衣,带剑,东壁星神主之。”《洞渊集》卷八:“壁宿天市星君,上应太明玉完天,照临卫国分野,掌海外龟兹国、于阗国、疏启国并九小国,下管人间文章图书秘府、阴寒雨泽霹雷、五谷百果之司。”
西方七宿星君 见“白虎”“二十八宿星君”条。&&&&奎宿星君 道教星辰神二十八宿星君之一,亦称“奎宿天将星君”,属西方七宿。《云笈七签》卷二四《二十八宿》:“午从官仲神也,奎星神主之,仲神六人,姓黑名石胜,衣丹纱单衣。带剑,奎星神主之。”《洞渊集》卷八:“奎宿天将星君,上应太极平育贾奕天,照临鲁国分野,掌海外单于国、地亢国、火胡国并九小国,下管人间武库兵甲戈矛、沟渎池亭、风雨雷电之司。”&&&&娄宿星君 道教星辰神二十八宿星君之一,亦称“娄宿天狱星君”,属西方七宿。《云笈七签》卷二四《二十八宿》:“未从官季神也,娄星神主之,季神十三人,姓竺名远来,衣流荧单衣,娄星神主之。”《洞渊集》卷八:“娄宿天狱星君,上应龙变梵度天,照临鲁国分野,掌海外三山国、仙官国并九小国,下管人间宫观寺院禁苑内庭、供给牺牲郊祀斋醮之司。” &&胃宿星君 道教星辰神::十八宿星君之一,亦称“胃宿天仓星君”,属西方七宿、《云笈七签》卷二四《二十八宿》:“申从官孟神也,胃星神主之,盂神八人,姓冯名谢君,衣流黄单衣,带剑,胃星神主之。”《洞渊集》卷八:“胃宿天仓星君,上应太释玉隆天,照临赵国分野,掌海外高丽国、扶馀因。南竺国并九小国,下管人间仓库、积聚金银珍宝正帛、雷公五谷之司。”&&&&昂宿星君 道教星辰神二十八宿星君之一,亦称“昂宿天目星君”,属西方七宿:《云笈七签》卷二四《二十八宿》:“酉从官仲神也,昂星神主之,仲神四人,姓张名弩小,衣绿青单衣,昂里神主之。”《洞渊集》卷八:“昴宿天日星君,上应太虚无上常融天,照临赵国分野,掌海外舍卫国、摩陁国、北天竺国并九小国,下管人间天地晴明、去衰除祸、狱典营吏、刑罚囚系考决之司。” 毕宿星君 道教星辰神二十八宿星君之一,亦称“毕宿天耳星君”,属西方七宿。《云笈七签》卷二四《二十八宿》:“戊从官季神也,毕星神主之,季神姓桑名公孙,带剑,衣白毛单衣,毕星神主之。”《洞渊集》卷八:“毕宿天耳星君,上应太素秀乐禁上天,照临赵国分野,掌海外震且国、雪山国、龙中天主国并九小国,下管人间天地开泰、朱轮宝盖、边兵守境封疆安宁之司。”&&&&觜宿星君 道教星辰神二十八宿星君之一,亦称“觜宿天屏星君”,属西方七宿。《云笈七签》卷二四《二十八宿》:“亥从官孟神也,觜星神主之,孟神十一人,姓王名平,衣龙青单衣,觜星神主之。”《洞渊集》卷八:“留宿天屏星君,上应太文翰宠妙成天,照临晋国分野,掌海外婆罗国、奈毗耶国、摘棘国并九小国,下管人间收敛万物、风雷雨泽、山川房庙、鬼魅妖怪之司。” &&参宿星君 道教星辰神二十八宿星君之一,亦称“参宿天水星君”,属西方七宿。《云笈七签》卷二四《二十八宿》:“子从宫仲神也,参宿星神主之,仲神八人,姓铜名徐舒,衣黄排单衣,带剑,参星神主之。”《洞渊集》卷八:参宿天水星君,上应渊通元洞天,照临晋国分野,掌海外毗汉国、复照国、雕题国并九小国,下管人间将军权衡境域、杀罚冤仇、劫夺忿悦之司。”
南方七宿星君 见“朱雀”、“二十八宿星君”。 &&并宿星君 道教星辰神二十八宿星君之一,亦称“井宿天井(泉)星君”,属南方七宿。《云笈七签》卷二四《二十八宿》:“丑从官季神也,井星神主之,季神九人,名博阳,衣黄水单衣,带剑,能致凤凰玄武,东井星神主之。”《洞渊集》卷八:“井宿天井星君,上应无极县誓天,照临秦国分野,掌海外真猎国、林邑国、身形国并九小国,下管人间天色昏暗、池塘坡井、桥梁大水江湖、鱼龙介族之司。” &&鬼宿星君 道教星辰神二十八宿星君之一,亦称“鬼宿天匮(馈)星君”,属南方七宿。《云笈七签》卷二四《二十八宿》:“震乾之长男也,鬼星神主之,长男神五人,姓作名涂于,蛇头黑神,带剑,衣赤野单衣,鬼星神主之。”《洞渊集》卷八:“鬼宿天医星君,上应上揲阮乐天,照临秦国分野,掌海外交趾国、文身国、随罗国并九小国,下管人间积主金玉疋帛、丧祸咒诅、毒药司察奸恶之司。” &&柳宿星君 道教星辰神二十八宿星君之一,亦称“柳宿天厨星君”,属南方七宿。《云笈七签》卷二四《二十八宿》:“坎乾之中子也,柳星神主之,中男神四人,姓角名石襄,羊头人身,衣黄韦单衣,柳星神主之。”《洞渊集》卷八:“柳宿天厨星君,上应无思江由天,照临周国分野,掌海外昆明国、蛮尾国、甘露国并九小国,下管人间庖厨食味、天色昏黄、雷雨、兵戈草贼之司。” &&星宿星君 道教星辰神二十八宿星君之一,亦称“星宿天库星君”,属南方七宿。《云笈七签》卷二四《二十八宿》:“艮乾之少子也,七星神主之,少子神五人,名胜子,衣飞霞单衣,七星神主之。”《洞渊集》卷八:“星宿天库星君,上应太皇翁重浮容天,照临周国分野,掌海外东天竺国、泥婆国、狗头国并九小国,下管人间裁缝衣装文绣、晴明、刀剑血光之司。”&&&&张宿星君 道教星辰神二十八宿星君之一,亦称“张宿天秤星君”,属南方七宿。《云笈七签》卷二四《二十八宿》:“巽坤之长女也.张星神主之,长女神五人,姓李名神子,衣赤血单衣,张星神主之。”《洞渊集》卷八:“张宿天秤星君,上应始皇孝芒天,照临周围分野,掌海外弘誓国、河陵国、婆利国并九小国,下管人间宗庙、珍宝衣服、赐冥宾客、寒热时炁不和大寒热、父子不睦、兄弟不和之司。” &&翼宿星君 道教星辰神二十八宿星君之一,亦称“翼宿天都星君”,属南方七宿。《云笈七签》卷二四《二十八宿》:“离坤之中女也,翼星神主之,中女神十人,姓张名奴子,衣赭黑单衣,带剑,翼星神主之。”《洞渊集》卷八:“翼宿天都星君,上应显定极风天,照临楚国分野,掌海外棱伽国、婆踵国、没罗国并九小国,下管人间乐府调五音六律、水府鱼龙、飞走群毛万类之司。”&&&&轸宿星君 道教星辰神二十八宿星君之一,亦称“轻宿天阶(街)星君”,属南方七宿。《云笈七签》卷二四《二十八宿》: “兑坤之少女也,轸星神主之,少女(神)五人,姓□名苏子,衣流黄单衣,(轸星神主之)。”《洞渊集》卷八:“珍宿天{土皆}星君,上应太安皇崖天,照临楚国分野,掌海外南天竺国、躭身国、师子国并九小国,下管人间天地明朗、哭泣离别、宫府口舌、凶思危难之司。”
斗姆元君 为北斗众星之母。“斗姆尊号曰:九灵太妙白玉龟室夜光金精祖母元精;又曰:中天梵炁斗母元君紫光明哲慈惠太素元后金真圣德天尊;又化号大圆满月,光王;又曰:东华慈救皇君天医大圣。应号不一,主治天宝阁。”“斗母降以大药垂医治之功,燮理五行升降二炁,解滞去窒,破暗除邪,愆期者应期,失度者得度。安全胎育,治疗病痫,职重天医。生诸天众月之明,为北斗星之母。斗为之魄,水为之精,主生。”其神话故事与紫光夫人生九子大致相同。“斗母登于宝座之上,怡养神真,修炼精魄,冲然摄炁,炁入玄玄。运合灵风,紫虚蔚勃,果证玄灵,妙道放无极微妙光明,洞彻华池。化生金莲九苞,经人间七周夜,其华池中光明愈炽愈盛,其时一时上腾九华天中,化成九所大宝楼阁。宝楼阁中、混凝九真,梵炁自然成章文曰:{鬼尊}{鬼帝}{鬼摩}{鬼尼}{鬼达}{鬼里}{鬼吽}{鬼钵}{鬼毛},前有天罡光敷,秘字文曰:{鬼至}{鬼尔},芒角{火斗}然是九章生神,应现九皇道体,一曰天皇,二曰紫微,三曰贪狼,四曰巨门,五曰禄存,六曰文曲,七曰廉贞,八曰武曲,九曰破军。”(《太上玄灵斗姆大圣元君本命延生心经》)道教宫观中建有斗姆殿,供奉三目、四首、八臂的斗姆神像。&&五德星君木德岁星星君 五星君之一,全称“东方木德岁星重华星君”。“岁星者,木也,日之魂水之精炁也。”(《还丹众仙论》)姓碧空,名澄东。字清凝,夫人名宝容,字飞灵,居洞阳宫或治青华宫,(《云笈七签》卷二四;《上清众经诸圣秘》卷一,卷五;《元始天尊说十一大曜消灾神咒经》)“东方木德星君,木之精,苍帝之子。光照三十万里,径一百里,十二年一周天。真君戴星冠,踢朱履,衣青霞寿鹤之衣,执玉简,垂七宝剑白玉环佩。下管人间山林,草木,龙蛇龟龞水族,风雷之事。木之气直行仁和司于有德。”(《洞渊集》卷七)“东方岁星主仁,生甲乙,化草木,司春令,宰蠕峭飞动千种化生之虫,凡十二岁纬—周天。”(《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卷一)。&&&&火德荧惑星君 五星君之、全称“南方火德荧惑执法星君”。“荧惑星者,火议,火之精得木星之炁。”(《还丹众仙论》)姓焕(皓)空,名维淳字散融,夫人名公元凝(瓶),字玄罗,居洞阳宫或治明离宫。(《云笈七签》卷二四;《上清众经诸圣秘》卷一,卷五;《元始天尊说十一大曜消灾神咒经》)“南方火德荧惑星君,火之精,赤帝之子,执法之星,其精下降为风伯之神。常以十月入太微受事,光照八十万里,径约一百里,二年一周天。星君戴星冠,踢朱履,衣朱霞鹤寿之衣,执玉简,垂七星金剑白玉环佩。管人间火焰,众虫,凤凰鸡{矢鸟},乌鹊,百芬群飞鸟雀之类,火德昭彰,巡行天下。”(《洞渊集》卷七)“南方荧惑星主礼,生丙丁,化烟火,司夏令,宰匾毛羽翼千种卵生之禽,凡二岁纬一周天。”(《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卷一)。&&金德太白星君 五星君之一,全称“西方金德太白天皓星君”。“太白金星者,金之精也,受月之魄,合土星之气。”(《还丹众仙论》)姓皓(浩)空,名德摽(寥凌)字振寻,夫人名{焱风}英,字灵恩,居素明宫或治皓灵宫。(《云笈七签》卷二四;《上清众经诸圣秘》卷一,卷五;《元始天尊说十一大曜消灾神咒经》)“西方金德星君,金之精,白帝之子。主刀兵将军肃杀之威。其精下降为雨师之神,光照七十万里,径一百里,一年一周天。星君戴星冠,蹑朱履,衣皓鹤白霞之衣,执玉简悬七星宝剑,垂白玉环佩。管人间金银钢铁玉石,兔牛马牲豕鼠虫,石人石马,霜雪之事。”(《洞渊集》卷七)“西方太白(星)主义,生庚辛,化金石,司秋令宰带角无角千种胎生之兽,凡历一岁纬一周天。”(《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卷一)。&&&&水德辰星星君 五星君之一,全称“北方水德辰星伺辰星君”。“辰星者水也,水之精传太白金之气。”(《还丹众仙论》)姓阴空,名启(肇){口亘},字积(精)源,夫人名玄华,字龙娥,居玄斗宫或治金玄宫。(《云笈七签》卷二四;《上清众经诸圣秘》卷一,卷五;《元始天尊说十一大曜消灾神咒经》)“北方水德星君,水之精,黑帝之子。水德为天心紫辰之星,正对昆仑之顶,处紫微之宫,即元气之主,其精下降为先农之神。主发生物,光照五十万里,径一百里,一年一周天。星君戴星冠,蹑朱履,衣黑霞寿鹤之衣,执玉简悬七星宝剑,垂白玉环佩。管人间水族,铰龙群鱼,雪雹凝寒之事。博大冠五行之首,生万物之根,海滨江河宰酌之事。”(《洞渊集》卷七)“北方辰星主智,生壬癸,化水泉,司冬令,宰带甲无鳞干种湿生之族,凡历一岁纬一周天。”(《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卷一)。&&&&土德镇星星君 五星君之一。全称“中央土德地侯镇星星君”。“镇星者,土也,受火土宿之气。”(《还丹众仙论》)姓常空,名藏睦,字躭延,夫人名空瑶,字非贤。居上枢宫或治中黄宫。(《云笈七签》卷二四;《上清众经诸圣秘》卷一,卷五;《元始天尊说十一大曜消灾神咒经》)“中央土德星君,黄帝之子,其精下降为灵星之神,光照十二万里,径五十里,二十九年一周天。星君戴星冠,蹑朱履,衣黄霞鹤寿之衣,执玉简悬七星宝剑,垂白玉环佩。管人间兆庶形踝虫蚁之类,雾露虹虹之属,土宿主信侯万物之事。”(《洞渊集》卷七)“中央镇星主信,生戊己,化尘土,司四季,宰圣贤愚痴千种{身果}灵之人,凡二十九岁纬一周天。”(《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卷一)。&&
北斗九辰星君“北斗居天之中,为天之枢纽,斡运四时,几天地日月五星列曜六甲二十八宿诸仙众真,上自天子下及黎庶,寿禄贫富,生死祸福,幽冥之事,无不属于北斗之总统也。人若诚心启祝,叩之必应。”“北斗在天居天之中,在人居人之心,心即北斗,北斗即心,如即心是佛,即佛是心是也。”(《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注》卷一,卷四)北斗七元星君为:北斗阳明贪狼星君,北斗**巨门星君,北斗真人禄存星君,北斗玄冥文曲星君,北斗丹元廉贞星君,北斗北极武曲星君、北斗天关破军星君。“大圣北斗七元君,能解三灾厄、四杀厄、五行厄、六害厄、七伤厄、八难厄、九星厄、夫妻厄、男女厄、产生厄、复连厄、疫疠厄、精邪厄、虎狼厄、虫蛇厄、劫贼厄、枷棒厄、横死厄、咒誓厄、天罗厄、地网厄、水火厄、刀兵厄”等。(《道门科范大全集》卷五七)“七元星君,皆道装黄衣,乘黄云,白圭,顶中出玄气。”(《太上助国救民总真秘要》卷二)。&&&&北斗阳明贪狼星君 北斗七元星君、北斗九辰星君之一。本星君别称极多:“第一天枢星,则阳明星之魂神也”;(《天上飞行九晨玉经》)“天英贪狼太星君”;(《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卷五二)“第一太星精名玄枢”;(《上清众经诸真圣秘》卷一)等。“北斗第一阳明贪狼星君(子生人属之),星君姓灵,讳摇天捶,字贪狼,戴英容之冠,执圭绛衣紫裙九色青帔,路风文之履。上总九天上真,中监五岳飞仙,下领后学真人,天地神灵,功过轻重,莫不隶焉!”(《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经注》卷中)“北斗第一天枢贪狼天英星君,上管室氏房心箕牛宿,下管扬郑兖徐等州分野。管天下子生人身命禄算,注世人求官觅职之事。掌北斗阳明延生真炁,太上之官。贪狼星君主日,披朱霞绛霄之帔,戴七宝星冠,贪狼即天之太尉,围阔九百里,光照万国。”(《洞渊集》卷七)“贪狼配天为元,主万物为延生”(《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卷二)。&&&&北斗**巨门星君 北斗七元星君、北斗九辰星君之一。本星君别称极多:“第二天璇星,则**之魂神也”;(《天上飞行九晨玉经》)“天任巨门元星君”;(《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卷五二)“第二元星精名北台”(《上清众经诸真圣秘》卷一)等。“北斗第二**巨门元星君,(丑亥生人属之)星君姓育婴,讳激明光,字巨门,戴五色飞云之冠,紫衣黄裙七色锦帔,蹑虎文之履,上总天宿,下领万灵及学仙之人,真仙之官,莫不隶焉!”(《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经注》卷中)“北斗第二天破巨门天任星君,上管亢昂井鬼张翼等宿,下管临荆楚周分野,管天下丑亥生人命禄,注世人求仙学道之事。掌北斗**度厄真炁中元之官?#65310;廾判蔷?髟拢???即乖浦???髌弑π枪冢?廾偶刺熘?显祝?Ю?灏倮铮?庹胀蚬??魅思湮虻佬拚嬷??!?《洞渊集》卷七)“巨门配地为元,主物命为延命。”(《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卷二)。&&北斗真人禄存星君 北斗七元星君、北斗九辰星君之一。本星君别称极多:“第三天玑星,则真人星之魄糟也”;(《天上飞行九晨玉经》“天拄禄存真星君”;(《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卷五二)“第三真星精名九极上真”(《上清众经诸真圣秘》卷一)等。“北斗第三真人禄存星君(寅戌生人属之)星君姓归并,讳处众踏,字禄存,戴九色宝冠,黄衣青裙五色降帔,蹑龙文之履,上总九天高真,中监五岳灵仙,下领学道之人,真仙之官莫不隶焉!”(《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经注》卷中)“北斗第三天机禄存天柱星君,上管娄胃参柳等宿,下临宋豫分野,管天下寅戌生人命禄,注世人求财庄宅之事。掌北斗真君保命之炁真元之宫。禄存即天之司空,星主火,披朱霞瑞云之衣,戴七宝星冠,星围七百二十里,光照万国。”(《洞渊集》卷七)“禄存配日为火元,主禄为保命。”(《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卷二)。&&
北斗玄目文曲星君 北斗七元星君、北斗九辰星君之一。本星君别称极多:“第四天权星,则玄冥星之魄精也”;(《天上飞行九晨玉经》)“天心文曲纽星君”。(《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卷五二)“第四纽星精名旋根”(《上清众经诸真圣秘》卷一)等。“北斗第四玄冥文曲纽星君(卯酉生人属之),星君姓灵,讳摇天,字文曲,戴六色盘龙之冠,白衣绛裙三色黄帔,蹑龙文之。上总九天神鬼,中领北帝三官,下领万兆,伐逆不臣诛以凶悖,莫不隶焉!”(《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经注》卷中)“北斗第四天权文曲天心星君,上应牛危等宿,下临吴越分野,管天下卯酉生人命禄,注世人寿福身相之事。掌北斗文明益算真炁纽幽之宫。文曲星主木,披青霞瑞云之帔,戴七宝星冠,文曲即天之游击,星围阔八百里,照曜万国。”(《洞渊集》卷七)“文曲配月为水元,主禄为益算。”(《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卷二) &&北斗丹元廉贞星君 北斗七元星君、北斗九辰星君之一。本星君别称特多:“第五玉衡星,则丹元星之魂灵也”;(《天上飞行九晨玉经》)“天禽廉贞纲星君”;(《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卷五二)“第五纲星精名天乎”(《上清众经诸真圣秘》卷一)等。“北斗第五丹元廉贞纲星君(辰申生人属之),星君姓上开、讳变字廉贞,戴五色华冠青衣白裙,四色降帔,蹑云文之履。所主江元,为天之斗君,主命录籍,中统鬼神薄目,下领学真兆民命籍,诸天诸地,莫不总统。”(《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经注》卷中)“北斗第五天衡廉贞天禽星君,上管玄尾女等宿,下临赵冀魏晋等分野,管天下辰申生人官禄福命,注世人婚姻妻妾之事。掌北斗丹元消灾真炁,纲神之宫。廉贞星君主土,披黄霞瑞云之帔,戴七星宝冠,廉贞即天之斗君,星围七百二十里,光照万国。”(《洞渊集》卷七)“廉贞配其土为江元,主管爵为消灾。”(《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卷二)&&&&北斗北极武曲星君 北斗七元星君、北斗九辰星君之一。本星君别称特多:“第六闿阳星,则北极星之魄灵也”;(《天上飞行九晨玉经》)“天辅武曲纪星君”,〔《无上黄经本斋立成仪》卷五二)“第六纪星精名命机”(《上清众经诸真圣秘》卷一)等。“北斗第六北极武曲纪星君(己末生人属之).星君姓明灵,讳吕上元,字武曲,戴凤翔之冠,玄衣锦裙,龙文虎帔,蹑花文之履。所主河元,为天之太常,主陛进,上应元天上真,中统五岳飞仙,下领学者之身,凡功勤得轮转阶级者,悉总之焉!”(《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经注》卷中)“北斗第六闿阳武曲天辅星君,上管房斗牛等宿,下临燕国分野,管天下己未生人禄命,注世人兴生业次财帛之事,掌北斗北极散祸真炁纪明之宫。武曲主木。披青霞瑞云之帔,戴七宝星冠,武曲即天之太常,星围七百里,光照万国。”(《洞渊集》卷七)“武曲配水为河元,主寿为散祸。”(《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卷二)。&&&&北斗天关破军星君 北斗七元星君、北斗九辰星君之一。本星君别称特多:“第七摇光星,则天关星之魂太明也”;(《天上飞行九晨玉经》)“天关破军关星君”;(《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卷五二)“第七关星精名玄阳”(《上清众经诸真圣秘》卷一)等。北斗第七天衡破军关星君(午生人属之),星君姓玄枢,讳开天徒,字破军,戴七星之冠,丹衣锦裙,虎头文帔,蹑狮子文之履。所主海元、为天之上帝,主天地之机运,如四时长短,天地否泰,劫会之数,莫不隶焉:”(《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经注》卷中)“北斗第七摇光破军天关星君,上管虚斡角奎觜等宿,下临青齐卫并州等分野。管天下降生人禄命,注世人福德相貌,妻妾奴婢之事。掌北斗天关扶衰真炁关会之宫。破军星君主金,披素霞之帔,戴七宝星冠。破军即天之上宰,星围九百里,光照万国。”(《洞渊集》卷七)“破军配金为海元,主妻儿为扶衰。”(《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卷二)。 北斗洞明左辅星君 北斗九辰星君之一。本星君别称:“第八洞明星,则辅星之魂精阳明也”;(《天上飞行九晨玉经》)“天内洞明辅星君”;(《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卷五二)“第八帝星精号高上玉皇君,神曰八景灵元君”(《上清紫精君皇初紫灵道君洞房上经》)等。“北斗第八洞明外辅星君,辅星如人间卿相,星君姓精常,讳上开,字正延,戴飞精宝冠,九色风衣,执火铃。号玉皇帝尊元晨君,居帝席宫紫馆玉楼中,号左辅星君,乃斗中之外,辅总承众事,司察天下万国九州,执政大臣罪福功过。”(《太上玄灵北斗木命延生经注》卷中)“第八辅星,属燕地并州分野。”(《北斗治法武威经》)“北斗左辅星君,主人命算。”(《太上老君说益算神符妙经》)。&&
四象 青龙 &&古老神话的东方之神,道教的东方七宿星君、四象之一。为二十八宿的东方七宿(角、亢、氏、房、心、尾、箕),其形似龙,位于东方,属木,其色青,总称青龙,亦称苍龙。“青龙东斗”为“角宿天门星君宿天庭星君,氏宿天府星君,房宿天驷星君,心宿天王星君,尾宿天鸡星君,箕宿天津星君。”(《太上黄箓斋仪》卷四四,《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四)“东方青龙角亢之精,吐云郁气,喊雷发声,飞翔八极,周游四冥,来立吾左。”(《道门通教必用集》卷七)《古经》“四神之丹”称:“青龙者,东方甲乙木水银也,澄之不清,搅之不浊,近不可取,远不可舍,潜藏变化无尽,故言龙也。”(《云笈七签》卷七二《大还丹契秘图)。&&&&白虎 古老神话的西方之神,道教的西方七宿星君、四象之一。为二十八宿的西方七宿(奎、娄、胃、昂、毕、觜、参),其形似虎,位于西方,属金,其色白,总称白虎。“白兽西斗,为奎宿天将星君,娄宿天狱星君,胃宿天仓星君,昂宿天日星君,毕宿天耳星君,觜宿天屏星君,参宿天水星君。”(《太上黄箓斋仪》卷四四;《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四)“西方白虎上应觜参,英英素质,肃肃清音,威摄禽兽,啸动山林,来立吾右。”(《道门通教必用集》卷七)《古经》“四神之丹”称:“白虎者,西方庚辛金白金也,得真一之位。《经》云箓:“子若得一万事毕,淑女之异名,五行感化,至精之所致也。其伏不动,故称之为虎也。”(《云笈七签》卷七二《大还丹契秘图》)。 朱雀 古老神话的南方之神,道教南方七宿星君;四象之一。为二十八宿的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其形似鸟,位于南方,属火,其色赤,总称朱雀,一作“朱鸟”。“朱鸟南斗”,井宿天井星君,鬼宿天匮星君,柳宿天厨星君,星宿天库星君,张宿天秤星君,翼宿天都星君,珍宿天街星君。”(《太上黄箓斋仪》卷四四,《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四)“南方朱雀,众禽之长,丹穴化生,碧霄流响,奇彩五色,神仪六象,来导吾前。”(《道门通教必用集》卷七)《古经》“四神之丹”称:“朱雀者,南方丙丁火朱砂也,剖液成龙,结气成鸟,其气腾而为天,其质降而为地,所以为大丹之本也,见火即飞,故得朱雀之称也。”(《云笈七签》卷七二,《大还丹契秘图》)。&&&&玄武 古老神话的北方之神,道教北方七宿星君、四象之一。为二十八宿的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其形似龟,亦称龟蛇合体,位于北方,属水,其色玄,总称玄武。“玄武北斗”,斗宿天庙星君,牛宿天机星君,女宿天女星君,虚宿天卿星君,危宿天钱星君,室宿天凛星君,壁宿天市星君。”(《太上黄箓斋仪》卷四四,《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四)“北方玄武,太阴化生,虚危表质,龟蛇合形,盘游九地,统摄万灵,来从吾右。”(《道门通教必用集》卷七)《古经》“四神之丹”称:“玄武者,北方壬癸水黑汞也,能柔能刚。经云:上善若水。,非铅非锡非众石之类,水乃河东神水,生乎天地之先,至药不可暂舍,能养育万物,故称玄武也。”(《云笈七签》卷七二,《大还丹契秘图》)。&&
十炁天君 &&&&& 《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九四:“东方青帝九炁天君、南方赤帝三炁天君、西方白帝七炁天君、北方黑帝五炁天君、东北方梵炁始青天君、东南方梵炁始丹天君、西南方梵炁始素天君、西北方梵炁始玄天君、上方梵炁天君、下方九垒土皇君。”&&&&十二雷公 &&&&& 指天、地、人雷各有十二雷公。“天雷十二者,神霄雷公、五方雷公、行雨雷公、行风雷公、行云雷公、布泽雷公、行雪雷公、行冰雷公、飞砂雷公、食祟雷公、吞鬼雷公、伏魔雷公,此十二雷公系属天分,犯天令则攘此十二雷公,以免击罪”。“地霄十二者,纟斗善雷公、罚恶雷公、社令雷公、发稻雷公、四序雷公、却灾雷公、收毒雷公、救病雷公、扶危雷公、太升雷公、巡天雷公、察地雷公,此十二雷公乃属地分,凡人犯地罪,则烧香祈天请罪,以免灾苦之,因祷无不应也。”“人雷十二者,收瘟雷公、摄毒雷公、除害雷公、却祸雷公、封山雷公、破朝雷公、打鬼雷公、伏虎雷公、破瘴雷公、灭尸雷公、荡怪雷公、管魄雷公,此十二雷公乃属人分,凡人犯人罪,可烧香告斗,随心祷祝,以免此苦。”(《太上说朝天谢雷真经》)。&&三十六雷公 亦称“三十六令雷公大神”。三十六雷公之称,大致有三类:①天雷十二雷公,地雷十二雷公,人雷十二雷公,合计三十六雷公。②三十六雷神:“一曰玉枢雷,二曰玉府雷,三曰玉柱雷,四曰上清大洞雷,五曰火轮雷,六曰氵荒斗雷,七曰风火雷,八日飞捷雷,九曰北极雷,十曰紫微璇枢雷,十一曰神霄雷,十二曰仙都雷,十三曰大乙轰天雷,十四曰紫府雷,十五曰铁甲雷,十六曰邵阳雷,十七曰欲火雷,十八曰社令蛮雷,十九曰地祗鸣雷,二十曰三界雷,二十一曰斩{土广}雷,二十二曰大威雷,二十三曰大波雷,二十四青草雷,二十五曰八卦雷、二十六曰混元鹰犬雷,二十七曰啸命风雷,二十八曰火云雷,二十九曰禹步大统摄雷,三十曰太极雷,三十一曰剑火雷,三十二曰内鉴雷,三十三曰外鉴雷,三十四曰神府天枢雷,三十五曰大梵斗枢雷,三十六曰玉晨雷,有三十六神。”“雷帝之前,有雷鼓三十六面,凡行雷之时,雷帝亲击本部雷鼓一下,即时雷公、雷神兴发雷声也。”(《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经集注》卷上)③“三十六雷名,五帝雷公、阴阳雷公、四令雷公、六甲雷公、霹雷雷公、发水雷公、八风雷公、十雨雷公、六道雷公、制电雷公、兴风雷公、行雨雷公、五岳雷公、四戾雷公、八节雷公、六侯雷公、大川雷公、溪谷雷公、江河雷公、四海雷公、鸣鼓雷公、轰轮雷公、火车雷公,火轮雷公、移山雷公、走石雷公、兴云雷公、洒雨雷公、行云雷公、布霜雷公、打瘟雷公、驱邪雷公、光明雷公、黑暗雷公、破庙雷公、火印雷公。”(《道法会元》卷八七)。&&
骊山老母&&&&&&& 骊山,一称郦山,在陕西省临潼县城东南,因山形似骊马,呈纯青色而得名。(一说古骊戎居此而得名)。相传山上有烽火台,为周幽王宠爱褒姒举烽火戏诸侯处。北麓有秦始皇陵,西北有捉蒋亭,唐华清宫故址中,有著名温泉华清池,是中国著名旅游胜地。 据清人俞樾《史记·秦本纪》及《汉书·律历志》中有关记载:骊山老母生于殷,周之间的骊山。骊山女姓姜,嫁与戎胥为妻,因骊山女武艺高强,且得高人传授,精玄理兵法,除暴安良,受骊山先民的崇拜。至唐,宋时期,骊山女被奉为女仙尊称“骊山老母,'。(见《小浮梅闲话》) 看过历史戏剧《薛丁山三休樊梨花》和读过小说的读者,都知道樊梨花武艺高强,百战百胜,祭起法力,能呼风唤雨,移山倒海。樊梨花她之所以有此法力,因她得到师傅骊山老母所传授。 相说唐代诗人李白,在幼年读书时,因心闷而惰读,一日走到溪边,见一老太婆在溪边石上不停地磨铁杵,李白走上问她磨此为什么?老太婆说:“我女儿要出嫁,没针用,我就将这铁杵磨成针”。李白说:“铁杵哪能磨成针呢?"老太说:“心坚石穿,何愁铁杵不能磨成针。”李白感悟,奋志读书,后来竟成了唐代大诗人。据说这个老太婆就是骊山老母之化身。 《辞海》骊山老母条记载:骊山老母,一称黎山老母,道教传说中的女仙。唐李筌《黄帝阴符经疏·自序》托词;李筌好神仙之道,在嵩山石壁中得《阴符》本,虽诵在口,却不晓其义理。因入秦至骊山下,逢一老母,髦髻当顶,余发倒垂,弊衣扶杖,见路旁遗火烧树,因自语:“火生于木,祸发必克"。李筌惊问:“此是黄帝《阴符》上文,母何得而言?答曰:“吾受此经,三元六周甲子矣。”于是,李筌求教,老母令李筌对日而立,端详一番曰:“心影不偏,性贤而好德,神勇而乐智,真乃我弟子也。"随坐于树下说《阴符》理义曰:“此经书三百多字,一是演述神仙抱一之道,二是演述富国安民之法,三是演述克敌制胜之术,全出自天机,因而称黄帝“天书”,原乃九天玄女所授。 只有奇人贤士者所能领悟。而吝悭愚痴、骄奢淫夫之小人学了,反受殃害。"讲毕,为时已久,母曰:“吾有麦饭,相与为食。"因袖中取出一瓢,令筌往谷中取水。李筌取水满,瓢忽重百余斤,力不能制而沉于泉底。李筌回原处,只见麦饭一升,老母已不见。筌乃食麦饭而归,从此数日不食不饥,力气大增。”传说往下他再也不食人间烟火,入山修炼,骊山人再也见不到李筌。 李筌遇仙记,载入史书。清人龚自珍在给林则徐《己亥杂诗》的诗句中有:“我有阴符三百字,蜡丸难寄惜雄文”,这是诗人同情林则徐而欲助无力,借用骊山老母向李筌传经时的语意。 钟馗 道教俗神,专司打鬼驱邪。其传说久远。唐王仁煦《切韵》云:“钟馗,神名,钟馗之说,盖自六朝之前,固已有之。流传执鬼,非一日也。”据宋人沈括《梦溪笔谈》载,钟馗为终南人,生前因貌丑而武举不第,羞归故里,愤而触阶死。开元年间,唐明皇讲武骊山,还宫后病疾,梦一鬼雄,破帽蓝袍,雨带朝靴,捉耗虚小鬼,刳其目而啖之。上问何人,自言终南钟馗,武举不捷之士,愿除天下妖孽。明皇梦觉而病愈,遂召画工吴道子画鬼雄之像,批告天下,以镇邪祛魔。其后,此传说屡被衍化,有《钟馗斩鬼传》及《钟馗平鬼传》传世。据近人考证,钟馗原为“终葵”,为古代“椎”的反切字。椎为古人举行“大傩”祭礼时所用的神棒。“大傩”祭礼为古人腊月驱逐瘟疫邪怪举行的仪式,仪式中要挥终葵,扬玉斧,将疫鬼赶至荒郊野外。汉时此仪式结束前,还将仪式中所用苇戟、桃杖(即终葵)赐于公卿、将军、诸侯,以示恩宠。后人遂将终葵视为避邪之物,有时又将其取作人名。《北史》载,北朝人尧喧,其本终葵,字辟邪。终葵与钟馗同音,后魏、北齐及周、隋间,多有名钟葵(亦写作馗)者,魏文帝时有大将杨钟葵,隋朝宗室亦有杨钟葵。因其驱鬼避邪,隋唐以后遂被神化,又被人格化,成为捉鬼神将,在宫禁、民间广流传。又衍生钟馗夜猎、钟馗捉鬼、钟馗嫁妹等故事,更有钟馗画、钟馗戏,历代不衰。钟馗形象多为武官打扮,豹头环眼,黑面虬髯,身着红袍,足蹬皂靴,手执利剑,作怒视鬼魅状。&&
哪吒太子 又写作“那吒”,为托塔天王李靖之子。道教典籍称其为镇守天门之神。哪吒本为佛教四大天王中毗沙门天王之第三太子。唐代郑荣《开天传信记》有哪吒太子护拥宣律和尚之说,敦煌唐代壁画中亦有其侍立天王之侧的形象。其析肉还母、析骨还父的传说宋代已有。宋代普济编《五灯会元》即载此说。宋末元初,此传说更加彰显。据《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载,此神本为玉皇大帝驾下之大罗仙,身长六丈,头带金轮,三头九眼八臂,口吐青云,足踏盘石,手持法律,大喊一声,云降雨从,乾坤烁动。曾奉玉帝之命下凡托胎于托塔天王李靖夫人腹中。生五日,沐浴于东海杀龙王三太子,又射杀碧云童子,受父亲责难,遂剔骨肉还报父母,其真灵求告于如来佛祖,如来折藕荷使其幻化为一人形,又授以密法,遂能变化无穷,有伏魔神通,天下群魔尽为所降。因此,在灵会山上成为通天太师、威灵显赫大将军。玉皇大帝封为三十六员第一总领使,天帅元领袖,永镇天门。明代小说《封神演义》和《西游记》又将此传说大加敷衍,哪吒形象更加深入民间,广为流传,其造型通常为:手捉火尖枪,臂套乾坤圈,脚踏风火轮,腰围红艳混天绫,背负豹皮囊,囊中有金砖一块,完全是少年英雄模样。参阅“托塔天王”条。&&城隍 道教管理地方之神。原为护城壕沟。《易泰》中有“城复于隍”之句。先秦时,天子八祭之一 ——“水庸”祭即为城隍祭,《礼郊特牲》云:“天子大腊八,水庸居其七。”后演为地方保护神。南北朝已有城隍神,(见《北齐书·慕容俨传》)后唐清泰元年(934年),城隍被加封为王。宋时,于地方有功者,被祀为城隍,如苏州祀奉春申君,杭州祀奉文天祥,府州皆建城隍庙。元时被封为“祜圣王”。明太祖初年封京师城隍为帝,府、州、县城隍相应分为公、侯、伯。洪武三年(1370年)去其爵号,按各地行政级别称某府某县城隍。(见《陔余丛考》)城隍庙仿官府建制,俨然阴朝地府之格局。明清道教民俗信仰中,城隍神已从地方保护神升格为护国安邦、除暴安良、统辖亡魂、调风和雨之神。城隍庙在城隍神像边塑牛头马面、黑白二无常,且增塑十殿阎王像。春、秋、冬三节,民间往往举行城隍神巡游活动。届时将城隍神像抬出,后随牛头马面、判官小鬼之扮像,以示城隍神收鬼、放鬼、惩严劝善之耿,城隍会也往往成为民间门道会组织活动的媒介。&&&&托塔天王 即李靖。民间广为知晓,称为“托塔李天王”。此神是佛教毗沙门天王中国化的结果。毗沙门天王亦即佛教四大天王中北方多闻天王。其形象有二:一为手持伞、鼠、蛇、龙;一为右手握剑,左手托塔。后者更为流行。据《茶香室三钞》载,“托塔天王图”早在六朝时即已出现,后成为历代画家喜爱的题材。托塔天王被中国化为李靖归因于明人小说《西游记》和《封神演义》。《封神演义》称李靖为陈塘关总兵官,曾拜度厄真人为师,其三子哪吒闹海,被其逼死,太乙真人使之莲花化身,哪吒寻父亲报仇。燃灯道人将宝塔赐给李靖,制服哪吒,后遂称托塔天王李靖。《西游汜》则将其描写为玉皇大帝之臣,总管天兵天将,数次领兵讨伐齐天大圣。李靖遂作为托塔天王的形象深入民间。李靖本为唐初名将,陕西人,精于兵法,常为其舅韩擒虎称道。太宗时官至兵部尚书、尚书右仆射。死后配享武成王(姜太公)庙,为十哲之一。唐末已被神化,成为神明。庸人小说《续玄怪录》已记其代龙行雨之故事。五代时册赠为太保,又加封为灵显王。元时他已被作为托塔天王。元末杨景贤《杨东来批评西游记》中,已有“天兵百万总归降,金塔高擎镇北方,四海尽知名与姓,毗沙门下李天王”之说,称其为哪吒之父。因此当时民间已将二神合一。《封神演义》和《西游记》将此民间信仰大加铺衍,托塔天王遂脱离沙门,成为中国民间道教神灵。&&王灵官 道教护法神。亦称“灵官王元帅”、“豁落火车王灵官”、“玉枢火府天将王灵官”或“隆恩真君”。为道教的护法尊神。在道教神谱中,灵官神有四种,王灵官即其中之一。其塑像常安放在山门之内,以镇守宫观。据道经所传,王灵官本名王善,宋徽宗(1100年一1125年在位)时人,曾拜西蜀道土萨守坚为师,得授道符秘法,成为宋代道土林灵素的再传弟子。一说其原是淮阴北方奉祀的小神。后萨真人烧了他的庙宇,并收其为部将,玉皇大帝在其升天之后封为“先天主将”,主司天上、人间纠察之职。对其信仰始于宋代,后其声名日显,广泛流布民间。明朝永乐年间,杭州道士周思得精于王灵官之法术,在京师名声卓著,能附神降体,对之祈祷则颇为灵验。于是明成祖专门于京师为灵官王元帅修建庙宇,名为“天将庙”,岁时条祀,于是王”灵官之声名更彰显于世。明宣宗时,将“天将庙”改为“火德观”,封王灵官为“隆思真君”,后又加封为“玉枢火府天将”,为众天将之首,道观内增塑王灵官神像,形象为赤面三目,身披盔甲,手执神鞭,俨然为一镇守武将,后遂为镇守山门之神。此后全国各地遍设灵官庙,许多道观中也专门增建灵官殿,王灵官遂成为道教的护法之神,且能济世助人。其形象更加丰满,其造像一般为红脸虬须,金甲红袍,三目怒视,左手执风火轮,右手举鞭,一副镇妖降魔的威猛气派。
福禄寿三星&&文财神除了财帛星君之外,另外有一位神祗,亦专门司掌人间财禄的,就是福禄寿三星之中的禄星。请看福禄寿三星,其中福星手抱婴儿,象征子女昌盛,一团和气,福泽绵绵;寿星则手奉寿桃,面上皱纹可以看出他寿与天齐,象征健康长寿无痛无灾;禄星则腰围玉带,手抱玉如意,一面富贵雍容,为人间信男信女加官进爵,添财进禄,有求皆逐意。在三星之中,求禄即财运的,其实只有禄星,其他两位只主寿与福。 福星:据《唐书》记载:唐德宗时的道州刺史是定州北平人,名叫扬成,字元宗(三教源流授神大全)卷四以为是汉武帝时的 扬成。他上任后,见每年向朝廷进献数百矮民,以供宫廷玩乐,百姓深受其害。于是扬成上书“臣按五典,本土只有矮民,无矮奴也。”皇帝觉碍很有道理,遂下令废除了这一贡品。郡之人感其恩德,为他立祠,为本州福神,各地仿效,扬成则成了天下的福神。&&禄星:据传禄神是唐太宗时,山西太原府河阳县人士狄仁杰。他丰姿俊雅,学富五车,品行也很好。唐太宗贞观十一年大开科举。狄仁杰上京应试。途经临清一个客店住下,夜里展书夜读,忽然门闩响动,进来一位妇人,身材楚楚,容貌妖骄。狄仁杰惊而起身问曰:“小娘子深夜至此,有何见教”,那妇.人微笑道:“贱妾年轻失偶,今幸郎君光临,特来陪伴”,狄仁杰心想,虽夜深无人,怛皇天不可欺,遂对妇曰:“我有几句诗,写与你看,再做道理。”于是提笔写到:“美色至乐人间春,我淫人妇妇淫人,若将美色思亡妇,遍体蛆瓒灭色心。” 妇人看罢息止邪念,忙拜仁杰说:“郎君,真是一个诚实的人。”再说京城有个道士名李淳风,占卜吉凶十分灵验,太宗不信,一天笑着对李淳风道:“你既知未来之事,可知今科状元是谁?”李淳风道:“陛下暂等片刻匣知分晓。”于是焚香望空祝毕,卧于殿侧睡着了,一会儿醒来,对太宗道:“今科状元已见天榜姓名,乃火犬二人杰,还有彩旗一对,上书美色人间至乐春,我淫人妇妇淫人,若将美色思亡妇,遍体蛆瓒灭色心。”太宗听后,将所说姓名及诗写在纸上藏于盒中,加封放入金柜,等到揭榜之日,取出一对,果然不差。因狄仁杰是唐朝开科第一位状元,后官居一品,所以被奉为禄神。&&寿星:则是南极老人星主寿。因彭祖寿活七百六十七岁。所以后人传南极老人星即彭祖。据〈中仙传》记载彭祖姓钱名铿,帝颛项之玄孙为尧时臣,精于导引行气,故得永寿,尧时封于彭,因而姓彭,历虞、夏、至商末,年已七百六十七岁而不衰,故又称老彭,纣王时为大夫。稍传其术而有验,欲杀彭以绝之,彭祖知后乃去之,不知所踪。由于彭祖寿长,民间奉之为寿星老。 供奉三星之中的禄星要注意下列各点: 1. 虽然求财可以只供奉禄星,但因为福禄三星由古以来,已三为一体,故此不宜将他们三位神祗开分供奉,宜一起供奉。况且福气与健康长寿,亦是与钱财一般重要,一起供奉三位神祗,福禄寿三者俱有,何乐而不为? 2. 与供奉财帛星君一样,福禄寿三星只可以面向室内,不可以面向门外,否则面向门外只会败财送财走。面向室内,才会招财人宅。 3.福禄寿三星,可以与财帛星君一起供奉,亦可以与武财神一位,不宜两位武财神一起供奉,亦可单独供奉福禄寿三星。 4.福禄寿三星供奉在家内,即使不上香,只奉于组合柜内。亦一样可以招福招财,若果上香,亦可以与文财神财帛星君一样,可以用甜酒、甜点等供奉。关圣帝君,是为了他的一面忠义,正气凛然,一切邪魔鬼怪,见到关圣帝君皆会退避三舍,不敢再侵犯宅内各人,所以不论生意 、住宅 、工厂、写字蜂、甚至警署、都有人供奉关圣帝君。 除了希望关圣帝君僻邪之外,关帝亦是武财神之一,因此会招来财运兴隆,所以做生意的人有不少都供奉关帝,为了使小人退转,财源广进! 供奉关圣帝君,应该注意以下要点:&&1、关圣帝因为是神威凛凛,一面正气,奸邪妖怪,一见便即心寒,孤魂野鬼,更加不敢冒犯。所以应面向大门,使一切邪魔畏惧不敢入宅害人。 2、供奉关圣帝君时,宜在神台设一长明灯,灯作红色, 可以添神加威,增加福泽,阴气自退。 3、供奉关帝,神像面不可以向夫妻卧床,这一点要切记。 4、关圣帝君有单人独立手持大关刀像,亦有坐着看“春秋经”一像,亦有一种是关平周仓侍奉在侧的一种。以挡煞而言,手持大关刀,直立而视或有周仓关平侍奉在侧的神像较为强力。 5 、供奉关帝,一样可以只用香花素果。日日上香 、代替杀牲、取鲜味供奉。 6 、关圣帝君,一般做生意的人供奉之后都说生意会较好,因此从商的人可以供奉。 7 、关帝像绝不可以接近污秽之物或污秽之地,而且关帝像要勤加擦净,则福自然来。 8 、关圣帝君即使供奉时,其眼望到食饭的饭桌,亦无禁忌,不象观音菩萨的有所禁忌。 9、关帝较宜男子供奉,因为煞气大。女子宜供奉观音,或其他菩萨。 10、供奉关圣帝君作武财神,不太适宜再供奉另一位武财 神赵公明。但可与文财神一起供奉 ,但文财神要面向室内,要武财神却宜面向门外,这一点却不可不知。若供奉关圣帝君后。再供奉文财神财帛星君,又再供奉福禄寿三星,即室内有两文财神,一位武财神,却一样可以。但两位武财神一起则不大适宜。 11、选择关圣帝君像应该选看着面相吓人的。不要选择面善、微笑的!
仙人 &&&&& 亦称“神仙”。指修炼得道,神通广大,变化莫测,而又长生不死之人。仙人是道教徒修炼的理想境界。《释名·释长幼》:“老而不死曰仙。”《庄子·天地篇》:“千岁厌世,去而上仙,乘被白云,至于帝乡,三思莫至,身常无殃。”《抱朴子内篇·论仙》:“若夫仙人,以药物养身,以术数延命,使内疾不生,外患不入,虽久视不死,而旧身不改。而其或升天,或住地,去留各从其所好。”《神仙传·彭祖传》:“仙人者,或竦身入云,无翅而飞;或驾龙乘云,上造天阶,或化为鸟兽,游浮青云,或潜行江湖,翱翔名山;或食元气,或茹芝草,或出入人间而人不识,或隐其身而莫之见。面生异骨,体有奇毛,率好深僻,不交俗流。”道经又曰:“长生不死,延数万岁,名编仙箓,故曰仙人。”(《太上老君内观经》、《云笈七签》卷一七)仙人之等级,葛洪《抱朴子内篇·论仙》引《仙经》分为天仙、地仙、尸解仙。南北朝时又有“得鬼官道人”之说,增添了“鬼仙”。陶弘景《真灵位业图》分为七级,为玉清、上清、太极、太清、九宫、洞天、太阴。《云笈七签·道教三洞宗元》的“三清”中又有“太清境有九仙,上清境有九真,玉清境有九圣,三九二十七位也。其九仙者,第一上仙、二高仙、三太仙、四玄仙、五天仙、六真仙、七神仙、八灵仙、九至仙。真、圣之号亦以上、高、太、玄、天、真、神、灵、至而为次第”。又有仙官之称,玉清、上清、太清三境,每境各有左、中、右三宫,宫中各有仙王、仙公、仙卿、仙伯、仙大夫。此外还有一类称散仙,如民间所传的“八仙”。在仙人世界,还有“天师”、“真人”、“先生”之类称号,并被历代帝王作为给某些著名道士的封赠号。仙人传记也特多,今《道藏》中收录的有《列仙传》、《塘城集仙录》、《仙苑珠编》、《续仙传》、《三洞群仙录》、《疑仙传》、《玄品录》、《历代真仙体道通鉴》及其《续编》、《后集》。另《道藏精华录》收有葛洪《神仙传》等。
至人 &&&&& 道教对修仙悟道者的尊称之一。《庄子·齐物论》:“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冱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飘风振海而不能惊。若然者,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生死无变于己。”庄子至人说被纳入道教信仰,道经曰:“炼神合道名至人。”“其神契道故曰至。”(《太上老君内观经》、《云笈七签》卷一七)。 &&神人 &&&&& 即神妙至真之人,亦指纯粹不杂之人。神人之说最早见于庄子。《庄子·天道》:“不离于精谓之神人。”《徐无鬼》:“神人抱德畅和,以顺天下。”《庄子。逍遥游》描述神人形象为:“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病而年谷熟”。庄子神人说被道教纳入神仙体系,道经曰:“炼气成神名曰圣人。”“其气通神,阴阳不测,故曰神人。”(《太上老君内观经》、《云笈七签》卷一七)。 &&真人 &&&&& 即修真得道的仙人,与仙人统称为“仙真”,最受道教徒的崇敬,视为修炼的目的。道经曰:“炼形为气,名曰真人。”“得本元气故曰炼形为气,正性无伪故曰真人。”(《太上老君内观经》、《云笈七签》卷一七)“真人”之称源于先秦道家,指存养本性、体悟大道之人。《庄子·大宗师》:“有真人而后有真知。何谓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登高不栗,入水不儒,入火不热”;“不知悦生,不知恶死”、“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睡,众人之息以喉。”《淮南子。本经训》:“莫生莫死,莫虚莫盈,是谓真人。”《庄子·天下篇》将关尹、老聃称为古之博大真人。道教“真人”之称沿此而来,汉晋以后逐渐地被神格化。《太平经》卷四二“九天消先王灾法”称“真人职在理(治)地”,其品级高于一般仙人,即“在大神之下,仙人之上”。《云笈七签》记述上清仙境有“高真”、“玄真”等九种真人。一般而论,道教的“真人”多为受到帝王封诰的“仙人”。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曾封庄子为南华真人、列子为冲虚真人、文子为通玄真人、亢仓子(亦称“亢桑子”、“庚桑子”)为洞灵真人。这四大真人也被道教称为太上老君的四大弟子,其著作通称为“四子真经”。此后历朝帝王常以“真人”称号授与某些道家人物或著名高道,如元世祖曾把全真七子加封为真人。唐以前真人一般称有道之人,此后真人称号有滥用的倾向。&&&&三士 &&&&& 指三等品性的闻道之士,即上士、中士、下士。语出《道德经》第四十一章:“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土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上士指禀赋超群、心胸豁达的人,这类人闻道后,必能身体力行,不敢怠情;中士指平常之人,虽有慕道之心,但难以持久,时而闻道而喜,时而背道逐欲,天理人欲,乱于方寸之心,故其心于道,若存若亡;禀赋低下,品行不端的人为下士,利欲熏心,迷而难返,故其卑琐鄙俗之心与自然无为之道不可沟通,闻道后难免笑而非之。故而下土之笑,反衬出大道之尊。三士后又衍为修道者的三个品级。《道门经法相承次序》卷下:“上士得道,升为仙官;中土得道,栖集昆仑;下士得道,长生世界。”&&&&仙有五等 &&&&& 葛洪在魏晋时,提出仙人可学论,认为仙有三等,即天仙、地仙、尸解仙。内丹学兴起后,钟离权和吕洞宾又提出仙有五等之说,即天仙、神仙、地仙、人仙、鬼仙。王重阳又有天仙、神仙、地仙、剑仙、鬼仙的说法。还有所谓最高的大罗金仙。《抱朴子·论仙》引《仙经》:“上士举形升虚,谓之天仙;中士游于名山,谓之地仙;下士先死后蜕,谓之尸解仙。”《钟吕传道集》:“钟曰:仙有五等者,鬼仙、人仙、地仙、神仙、天仙之不等,皆是仙也。”《重阳真人金关玉锁诀》五等仙中,未列人仙,而有剑仙:“闻《传道集》中,有五等神仙,第一不持戒,不断酒肉,不成杀生,不思善,为鬼仙之类。第二养真气长命者,为地仙。第三好战争,是剑仙。第四打坐修行者,为神仙。第五孝养师长父母,六度万行,方便救一切众生,断除十恶,不杀生,不食酒肉,邪非偷盗,出意同天心,正直无私曲,名曰天仙
太一 方仙道与黄老道的最高天神。 《史记·封禅书》:“天神贵者太一,太一佐曰五帝。”张角太平道祟奉“中黄太一”。(参见《三国志·魏书》、潘眉《三国志考证》)梁陶弘景《真灵位业图》的第一神阶之右位,列“玉天太一君”、“太一玉君”,第四神阶右位列“太一中黄”。道经称:“太一者,谨按《玄镜经》曰:太一者,长生之大主,盖教中有太一帝君,太一真君,太一元君,太一真人,太一尊神,此太一即非外神,乃上清大洞之太一也。”“太一,即中黄太一。”(《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解》)“中黄者中天之君也”(《云笈七签》卷一三)太一之精起于太清,魂魄受化,形影为灵,摄御百神,拘制三阳帝君,玄烟合真会昌,内安精气,外攘灾殃,却除死籍,延命永长。衣服老少,变易无常,治在六合,周旋降宫,下达洞门,上到玄乡,混合三五,游息天京,呼引日月,运化雌雄,摄召符籍,胞胎之囊。”(《洞真高上玉帝大洞雌一玉检五老宝经》)。&&太素元君 为修三元道存思召神的主要神灵。太素三元君见于早期《上清大洞真经》。“乃一真之女子,则三素元君之母也。太素元君虚结空胎凭华而生,诞于高上上清宝素九玄玉皇天中,厥讳正苓条,字云淳{目目女},头建宝琅扶晨玉冠,服紫炁浮云锦帔,著九色龙锦羽裙,腰带流金火玲符龙书,坐于太空之中,膝下常有丹绿青三素之云。”谓修三元之道“有知太素三元君,寿与天地同久;存思则见太素三元君真形,见太素三元君寿与天地相倾。”(《上清三元玉检三元布经》)&&&&太元圣母 亦称“太元玉女”。传其出于天地构成之后,出而能言,系东王公、西王母之母。《元始上真众仙记》:“……复经二劫,忽生太元玉女在石涧积血之中,出而能言,人形具足,天姿绝妙,常游厚地之间,仰吸天元,号曰太元圣母。……太元母生天皇十三头,治三万六千岁,书为扶桑大帝、东王公,号曰元阳父。又生九光玄女,号曰太真王母。”&&太微天帝君 道教天神,见于早期《上清大洞真经》。“太微帝君者,生于始青之端,曜灵彻玄炁未凝之始,结流芳之育法形焉。得御紫度炎光迥神飞霄登空之法,修行内应,上登玉清高上之尊。”(《洞真太上紫度炎光神元变经》)“太微天帝君,三素云也。”“第五太微天帝君,内名超滞天横冥始,地上音勃沙玄无定方。”(《上清八道秘言图》)“上帝,太微帝君,三十六天帝最尊者,在上清。”太微天帝君,太上玉晨大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麦佛逊式独立悬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