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城镇的揭阳镇位于哪里

『揭阳是哪个省的城市』相关搜索
(C) 列表网&京ICP证100421号&京ICP备号-1&琼公网安备08宋代的潮州_百度百科
宋代的潮州
《宋代的潮州》是1997年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庄义青。
宋代的潮州内容介绍
《宋代的潮州》卷头语
庄义青.韩山师专学报,1992年第1期
关键时期 两宋三百二十一年期问是潮州社会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是潮州地方人口急遽增长、土地大规模开发,社会经济和文化起步前进取得辉煌成就的历史时期。它可以作为一座历史分水岭,让人们清晰地区分出本地区前后不同的历史面貌;它也是一块里程碑,记载着潮州古代人民改造大自然、开拓滨海三角洲、丰富民族文化取得丰硕成果的经历和途程。这个阶段的历史,是值得充分重视、应予认真探讨的。
点、线、面 潮州地方当然也有它更古老的历史。大约距今五、六千年以前,在今澄海、潮州、揭阳、普宁等地已经生活着最早的一批居民,考古发现的八处贝丘和十多处山岗遗址就是这些人群存在的证明。但这些是处在石器时代的原始人群,是被称为百越族的先民一部分,他们与今天潮汕文化已经联系极少,影响甚微了。到了秦汉时期,中原地区封建经济文化和中央统一政权,已经巩固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以致那些雄才大备的统治者,觉得有必要将其统治区域向北方的匈奴境界,向南方的蛮夷地区大大推进,以成就“四海之内为一家”的帝国伟业。如秦始皇派屠睢、任嚣、尉佗等进攻南越,略取“陆梁也”,又发谪戍五十万人守五岭,与越族杂居。大概在这个时期,最早的一批中原汉人来到潮州。汉武帝时,南海郡正式设置揭阳县。中原汉人又来了一批,其人数文献未见记载,但为数一定有限,只能集中居住在几个点上。如果与当年土著越族居民相比较,则是象汪洋大海中的几个孤岛。考古材料表明,这时汉人的聚居点有今澄海的龟山、潮州的归湖、揭西的河婆、揭阳的埔田等。其中澄海一处汉代生活遗址发现一批残存的建筑材料,如汉砖、片瓦、简瓦、瓦当等,说明它可能是沿海地带的一处戍守点。因为作为民居的瓦屋,潮州地方要迟至唐代才开始出现。这么几个孤立的汉民居住点,也是汉文化的传播点。它表明先进的封建文化在潮州地方开始有了产生影响的条件了。到西晋十六国特别是东晋南北朝时期,经“永嘉之乱”、“候景之乱”,南来的中原以至江淮人士增多了,史册上第一次有了这个方面的记述(《陈书》卷三《世祖纪》)①。从考古材料更可清楚看到:这个阶段的汉人居住地区已经由“点”连接成“线”,贯穿东西境。其中潮州的归湖采风岭一带,曾经被认为是南朝义安郡海阳县治所所在地,其附近黄蜂采花山晋墓密集,说明其即非郡、县治所、也应是较大居民点之一。如果以此地为起点,那么它向西南延伸至潮州城,再经揭阳地都、曲溪、仙桥,进入普宁南径以至潮阳铜壶、棉城就形成一道汉人居住线。这些地方都有当时汉人居住遗址以及墓葬的遗存,从其中一些墓葬的型制规模和随葬品来看,似乎有个别士族世家也迁移前来(随葬品出现砚台、砚盒、书简刀以及精美瓷器等物)。隋唐时期,汉族移民进一步增多,一部分蛮族也趋向汉化。但从总体看,汉人仍居少数,蛮、僚、俚、蜒等少数民族仍占大多数,下面几条材料即可说明:第一唐高祖平岭南,是从俚帅杨世略手里接过潮、循二州的统治权的。第二唐高宗时漳、潮蛮僚骚乱,需调动数千府兵经过多次战斗,前后延续至三四十年才告平息,而当年潮州全州户IZl也只是以千计而已。第三从当时人的著作和诗文看,大体都把岭南广大地区目为蛮夷之区,与中州文化风习是迥然不同的。所有这些情况.到了宋代,才有了根本性的变化:汉族和汉化了的越族人至此终成粤东大地主人,潮州已经是全区性汉民族一部分——福佬人和客家人的居住区,而拒绝汉化的越族后裔只剩下山区中少数畲民和滨海地带的零星蜒户了。点、线、面,汉夷民族的数量和地位彻底地倒转过来了。
鲜明的对比 对唐代潮州地方的生产水平、文化状况,潮州人士历来有许多不同的估计,有的人估计很高,有的人估计较低。但如以之与宋代相对比,其景况的悬殊却十分突出。下面列举一些人们熟知的唐宋人对潮州地方的不同观感以作对比,或者有助于这个问题的客观估计:
“潮州底处所?有罪乃窜流。恶溪瘴毒聚,雷电常汹汹。鳄鱼大于船,牙眼怖煞依。州南数十里,有海无天地。飓风有时作,掀簸真差事。” (韩愈《泷吏》)
“飓风鳄鱼,祸患不测。州南近界,涨海连天。毒雾瘴气,日夕发作。居蛮夷这地,与魑魅为群。” (韩愈《谢上表》)
“泣向文身国,悲看凿齿民。地偏多育蛊,风恶好相鲸。 (宋之问)
“风雨瘴昏蛮海日,烟波魂断恶溪时。岭头无限相思泪,泣向寒梅近北枝。② (李德裕《过恶溪》)
“地平如掌树成行,野有邮亭浦有梁。旧日潮州底处所?如今风物冠南方。”
(杨万里《揭阳道中》)
“万灶晨烟熬白雪,一川秋穗割黄云。岭茅已远无深瘴,溪鳄方逃畏旧文。”-
(王安中《潮阳道中》)
“土俗熙熙,有广南闽峤之语;人文郁郁,由韩公赵德而来一…扫除青草黄茅之瘴霭,仿佛十洲三岛之仙瀛。 (《舆地纪胜》)
“潮阳山水东南奇,鱼盐城郭民熙熙。”(陈尧佐)
“揭阳多士天下都,声名藉藉南海隅。”(徐璋)
“遗老衣冠犹近古,穷边学校早同文。卤田宿麦翻秋浪,楼舶飞帆障暮云。”③(周伯琦)
不必多作解释,两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风貌就如在眼前了。实际上这种对比,宋代的王安石早曾作过。他写的《送潮州吕使君》一诗说:“韩君揭阳居,憾嗟与死邻。吕使揭阳去,笑谈面生春”。这种截然不同的心情的产生,与当地环境的前后不同变化,昔时险恶今日平康是紧密相连的。
惊人的数字 一接触宋代潮州的史料,就会发现有几个数字特别引人注目:第一是理宗景定壬戍科潮州参加解试士子超过一万人,当时全州民户是十三多万户。第-':It宋潮州笔架山陶瓷窑群有一座龙窑长达一百米(残长79.5米,加上火膛当近百米)据估算此窑年产瓷器可达五、六十万件。第三南宋海阳刘防编纂的医著《幼幼新书》有医论1207条,药方7633首,灸法204条,引用古方书87种。这些材料和数字的惊人之处,不但由于它们在潮州的古代史上是空前绝后的,还在这些数字包含着一系列令人感兴趣的问题。如每年成万考生参加解试需要办多少学校来培养?一万多人集中在一地后勤问题如何解决?当时潮州城接待得了吗?超大型陶瓷窑灶的运转需要多少配套技术?一个窑群年产上千万件成品市场如何容纳?在宋初还被认为“有病禳鬼不医”的僻远地区为何能出现这么一部博大精湛的医学巨著?它的编纂需要多少文献资料、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等等。这些数字所反映的一个事实是在两宋时期,潮州人民不但在物质文明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精神文明方面也有着喜人的进步和卓越的创造,它与当时全国范围历史前进的步伐是同步的,只不过因为起点较低,速度显得更快一些。
横剖面 为了搞清宋代潮州地方的历史面貌,探索它的发展过程和规律,几年来我曾经利用一些业余时间做收集资料工作,也结合宋代全国的历史大形势.作一些初步的探索和分析。限于个人的条件和水平,这工作做得很粗糙,也不系统,断断续续,打打停停,终于形成十几篇这一类内容的文章。(个别篇章曾在有关刊物上发表过。)这批文章,从不同方面和角度,阐述宋时潮州的历史概貌,是属于特定历史时期的横剖面介绍和论述。分开了,各篇独立,每篇谈一个专题,合起来,也能互参互补,从微观到宏观,大体可了解整盘概况,对全阶段的历史进程有一个完整印象。但它终究不是一本系统的断代史编,难以清晰地显示历史发展的具体轨迹和规律。而专题性质文章集结,也难于避免某些内容的交叉和重叠(注解也是如此)这是此体例的缺陷,本集也不例外。虽然作了一点补救工作,对重复之处作了删削和调整,又编了个大事年表,置于附录之中,但上述缺陷,仍然存在。为了保持每一篇的相对独立完整,便予单独阅读,也就只能如此了。
新形势 对于潮汕地方史开展系统的研究看来还是一个新领域新课题,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并不多,但是近一阶段来,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贯彻,随着潮汕经济的飞跃发展和在海内外知名度、影响的不断提高,形势就有所改变。人们在展望潮汕的美好明天时,也渴望了解它的昨天,渴望了解这块具有独特风情传统而又美丽富饶地方的发展历程,这就大大促进地方文化和地方历史研究工作的开展。几年来,这方面的研究机构建立起来了,如汕头大学的“潮汕文化研究中心”,韩山师专的“潮汕文化研究室”汕头市(特区)的“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等。一批研究论文发表了,还先后召开了有关潮汕文化和韩愈研究的国际学术研讨会,海内外的潮籍学者都十分关注,热烈参与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正是在这样的新形势下,这本小书作为初步的研究成果拿了出来。尽管很粗糙,很简陋,甚至包含着各种错误,但就象抛出去的一块砖头一样,也可作铺路之用,垫脚之用,使后来者能更好起步攀登,因而引来的将是十倍精萃,百倍璀璨的珠玉,光耀地方史苑。这是作者的真切期待和唯一心愿。
作于韩师笔花园1991.11
★《宋代的潮州》一书,近期将由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
注释:①陈世祖天嘉六年(565年)三月乙未诏:“侯景以来,遭乱移在建安、晋安、义安(即唐以后的潮州)郡者,并许还本土,其被略为奴婢者,释为民”。
②宋之问此诗写的是岭南情况,非指潮州。但与当时潮地情浼近似,故加引用。 ③周伯琦为元朝人,而诗中所咏“卤田宿麦”“楼舶飞帆”却与宋代无异,实际上元朝一代,其经济水平始终未能超过宋代,潮州也是如此,故引用之。
宋代的潮州作者介绍
庄义青(1932— ),男,广东普宁人,韩山师范学院政史系副教授,已退休。
宋代的潮州作品目录
一、宋代潮州的户口增长及经济发展……………………………………… 001  二、宋代潮州的文化教育…………………………………………………… 024  三、宋代潮州古城的城市建设……………………………………………… 036  四、也谈宋代潮州的社会风俗问题………………………………………… 048  五、宋代潮州陶瓷生产及外销问题综述…………………………………… 072  六、宋代潮州官民尊韩活动及其深远影响………………………………… 090  七、南宋宰相赵鼎贬潮期间的一宗历史“公案”………………………… 106  八、宋末潮州人民的抗元斗争……………………………………………… 118  九、潮州现存宋碑考析三则………………………………………………… 137  (一)摩崖石刻《俞献卿葬妻记》考析…………………………………137  (二)郑伸《筑城记》碑刻考析…………………………………………145  (三)《修威惠王庙题记》石刻与陈元光籍贯考辨……………………151  十、陈璧娘与辞郎洲………………………………………………………… 159  十一、宋帝昺的传说与潮州人的传统意识………………………………… 173  十二、宋代潮州遗闻逸事录(二十则)…………………………………… 193  (一)名公赠诗……………………………………………………………193  (二)三代同仕……………………………………………………………196  (三)八桂堂题名…………………………………………………………197  (四)石刻拙赋……………………………………………………………198  (五)焚庙绝凶祀…………………………………………………………200  (六)杀妖蛇………………………………………………………………200  (七)鸳鸯…………………………………………………………………201  (八)大峰和尚……………………………………………………………202  (九)梅溪闻角……………………………………………………………203  (十)蚝墩…………………………………………………………………204  (十一)东京………………………………………………………………205  (十二)妇人通谥孺人……………………………………………………205  (十三)五虎窖藏…………………………………………………………206  (十四)凤栖楼……………………………………………………………207  (十五)苏碑………………………………………………………………208  (十六)与吴子野论韩文公庙碑书………………………………………209  (十七)岁寒堂十二石记…………………………………………………210  (十八)二书生……………………………………………………………211  (十九)梁克家……………………………………………………………214  (二十)宾兴和诗…………………………………………………………217  十三、附录:宋代潮州大事年表…………………………………………… 222
.豆瓣读书[引用日期 18:04:38]
企业信用信息广东省揭阳市洪阳镇_百度百科
广东省揭阳市洪阳镇
本词条缺少概述、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广东省揭阳市洪阳镇洪阳镇简介
洪阳镇位于普宁市东北部,面积66.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5万亩,山地面积3.2万亩,辖32个村委会和2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14.4万人,是著名的果乡、侨乡,有侨胞和港澳台同胞5万多人。现有镇区建成面积约8平方公里,人口约3.5万人。洪阳交通便捷,省道1930线和占棉线、白马线穿镇而过,镇区距揭普高速公路出口2公里。
广东省揭阳市洪阳镇洪阳镇历史
明万历三年(1575)普宁县城设于洪阳,旧县治历经明、清和民国时期共374年。
日,普宁县人民政府设址于流沙。
1949年10月故城解放后,曾先后设为洪阳市、洪阳区、普宁县第一区、洪阳乡、洪阳人民公社。
1983年底又设洪阳区,1986年12月设洪阳镇。洪阳地处榕江中游平原,属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均气温21.2℃。由于三面环山,四水归汇,素有“盘底珠”之称。名优特产有潮州蕉柑、普宁豆酱、普宁酥糖和竹蔗等,洪阳小食更是闻名遐迩。
洪都胜景、人物史迹众多。现有雄伟壮丽、建筑结构奇特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培风塔”、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六处,有全国罕见的府第式巨型建筑组群“德安里”、深幽而壮观的“华严寺”,林则徐忠魂归宿之处“文昌阁”、普宁学宫等。
此外还建有“方方纪念馆”、重修普宁城隍庙,开辟了“洪阳一日游”旅游专线。
洪阳是历史文化名城,有饮誉海内外的“洪阳钧天乐社”,配套完整的“英歌”队和潮州大锣鼓队、醒狮队等;灯谜、诗词、书画、“三棋”等声名远扬;民风民俗更是丰富多姿,妙趣横生,有“十五夜行头桥”、“正月摆社”等。洪阳地灵人杰,人才辈出,有宋朝吏部尚书陈贤斋、清朝广东水师提督方耀、华侨巨富并为旅暹普宁同乡会和泰国中华总商会发起人之一陈伯强、原中侨委党组书记、全国侨联副主席方方、“潮剧名丑”方展荣、现代作家廖琪,以及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顾问、亚洲经济研究委员会主席郑竹园博士等等,不胜枚举。
广东省揭阳市洪阳镇发展中的洪阳镇
改革开放以来,洪阳乡镇经济迅速发展壮大,2001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26.22亿元
,其中工业产值24.95亿元,农业产值1.2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62元。乡镇企业有312家,从业人员1 2348人,是普宁市六大经济重点镇之一,1998年被广东省政府农业办公室、乡镇企管局评为“乡镇企业百强镇”称号。
工业产品有服装、毛织、电子、食品、家俱、自行车零配件等。
农业方面,潮州蕉柑种植面积达18000亩,年产量2.5万吨。
近几年来,还逐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不断培植壮大花卉苗木、优稀水果、反季节蔬菜、现代化禽畜饲养等四大“三高”农业生产基地,农业产业化已初具规模。洪阳镇历来商贸活跃。
目前已形成水果、粮食、副食品三大专业市场,市场体系逐渐完善。其中水果市场是一个占地60亩、建筑面积2.12万平方米、年水果成交额达3500万元的水果专业市场。
广东省揭阳市洪阳镇关于洪阳镇的图片
洪阳镇德安里 普宁一中校园 普宁一中大礼堂 普宁一中操场 洪阳文化广场 洪阳城隍庙 洪阳培峰塔
企业信用信息更多公众号:chinalam-culture联谊世界林氏宗亲,促进文化交流传承!最新文章对这篇文章不满意?您可以继续搜索:百度:搜狗:感谢您阅读【揭阳祠堂】南港士耸公祠-潮汕唯一的宋代家祠文化遗存,本文可能来自网络,如果侵犯了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管理员。QQ:圣者古庙_百度百科
广州下应元路西有一座名气颇大的三元宫。三元宫正殿供奉的是三元神,分别是上元天宫尧帝、地宫舜席、下元水宫禹帝;此外,还有吕祖、老君、关帝、天后、鲍仙姑等,都有殿堂;而后殿东廊下墙角新塑有一骑牛牧童,目前失名,但稽之古籍,正是揭阳本地神“风雨圣者”。
圣者古庙风雨圣者
“风雨圣者”又称雨仙、大圣爷、仙爷等。据清乾隆本《揭阳县志》载,“风雨圣者”是桃山都人(今揭东县登岗镇孙畔人),宋乾道九年 (1165)生,父名乙,早丧、鞠于兄;9岁能唤雨,能以脚代柴烧;12岁入郡,代官祷雨,城中降雨积水三尺;后牧牛宝峰山顶,忽不见,传说成仙了,皇帝敕封“灵感风雨圣者”,立庙专祀,乡人遇旱,诣宝峰山顶焚香致祝,即降雨。近千年间,潮汕各地多祀“风雨圣者”,神像都是牧童。据不完全统计,现在潮汕各地尚有雨仙庙20多座,仅揭阳市便有10座。
“风雨圣者”崇拜最迟应在清乾隆间出现于,这可以从乾隆朝大诗人袁枚的记载得到证明。袁枚在《续子不语》中记载,广东制军孙某祷雨无验,仙童为致雨,于是孙制军“命塑其像于五羊城‘三元宫’,题曰”羽仙孙真人“。袁枚的记载明白告诉我们,三元宫中塑了”孙“姓”风雨仙童“像,这正是揭阳神”风雨圣者“孙道者。但是,不知什么时候,”羽仙孙真人“塑像被毁了,袁枚的记载没有人去注意了,于是,重塑于三元宫中的牧童像竟然失名了。
由于袁枚这一段记载的吸收,2000年1月,笔者借出差之便到了三元宫,“五一节”又再到三元宫,两次寻究这一尊重塑而又无名谓的骑牛牧童,但询宫中工作人员,都不晓为何神祇,更不要说道出根底。首次到三元宫,只见信众排队等看摸这牧童和牛,然后施钱,据说这能给他(她)们带来好运,但谁都说不出牧童是谁。再次到三元宫,那里竟然新挂了一张牌叫“太岁”,并指示什么生肖的人冲,须到大殿去摸签。问一宫中人,也只能说是太岁,余皆不懂。我慨叹没找到设于三元宫中的广州道教协会的道中人,也慨叹何以偌大一个广州,如是一个三元宫,竟至于没有人注意到袁枚的记载,而让“风雨圣者”丢了户籍。
圣者古庙相关记载
又一记载:
宋代,揭阳县桃山都登岗孙畔乡(今揭东县登岗镇孙畔村)出了个能呼风唤雨,行云布水的神童孙道者。不仅受皇帝封为“灵感风雨圣者”,而且被民众称为“雨仙爷”,立庙祭祀,许多村寨还将其供奉为“地头神”。
清代《潮州府志》、《揭阳县志》、《海阳县志》、郑昌时《韩江闻见录》、林大川《韩江记》均有记述神童孙道者事迹。
清顺治吴颖《潮州府志。第十卷轶事部》载:“孙道者,宋乾道间,有孙道者,桃山都人。九岁时,其嫂晒谷,道者曰:”雨且至‘嫂詈之。道者扬竿,雨随漂谷。嫂将炊,命采薪,道者曰‘我已有经火者’夜以足代薪而炊已熟。尝牧牛,以竹枝围之,牛不敢逾。年十二入城,见官府祷雨弗应,道者往祷辄降。淳熙中,牧宝峰山,忽不见。乡人旱,则诣宝峰祈雨云。”
孙道者,宋乾道九年(1173)生,父名乙。道者幼失怙恃,当牧童,依兄生活。生俱慧眼,有奇异秉性,神清骨秀,非凡俗,灵异事多,被视为神童。九岁时,有一天,嫂子命他守谷防鸡啄食,他对嫂子说:“雨要来了。”嫂詈骂道:“烈日当空,怎会下雨?”孙道者以竿扬了扬,大雨果然倾泻,积粟漂沟。又有一次,嫂子渍米将炊,命他采薪柴,他说:“我已有供火者。”夜以足代薪而炊已熟。翌早,邻居的桌脚皆焦赤。他曾牧牛,与邻童共牧,于村后宝峰山巅,垒石成塔,高四五尺,不用泥灰。又于虎肚山上,留下足迹,臀痕和撒尿之沟,皆入石数分。十一岁时,淳熙十年(1183)潮邑干旱。府、道、镇三官,于潮州开元寺内,设坛求雨。他同兄往城卖米,顺便进开元寺逛逛,见一群父母官跪于烈日之下,祷雨无应,便说:“你们这帮猪官狗官,那里懂得求雨是怎么回事,若我来祷,雨可至。”人们告知府主,主命他祷雨。他便拿小竹笠向天一摇一摆,骤然乌云密布,雷声隆隆,倾刻雨降,城中水深尺余。官要赏他,不受逃归。时人便都说他是“中神仙也?”。府尹二报于朝,翌年,旨诏神童殿见。钦官至其乡,他逃至宝峰山巅。钦官跟至,他钻入塔旁大樟树中,白日升天,遁化归真,惟留头发和一拇指于树干上。官嗟异再拜,回朝复旨。帝敕封他为“灵感风雨圣者”,民称之为“雨仙”。乡人感其恩,将樟树伐下,刻成一尊头戴竹笠、肩荷锄头、赤足卷裤筒的圣童神像,在山巅建砖塔,在乡里建庙。凡天旱而到庙祈祷,“雨即应,灵验异常”。
圣者古庙雨仙
圣者古庙出名地点
雨仙不仅在潮汕出名,还传播到、广州等地。
圣者古庙名人著述
清代文学家、大诗人袁牧()所著《续子不语》书中《仙童行雨》载:“粤东亢早,制军孙公祷无验,时值按临潮郡,途次见民众千余,聚集于前山坡上。遣人询之,云看仙童……制军闻是异,与司道群徒步往观,仰视一童子,背挂青笠,牛鞭插于腰际,立空中,制军以天旱为忧,便祝曰:‘尔果仙乎?能三日致雨,以救禾稼,当祠祀尔。’童笑而颔之。顷之,浮云一朵,迷失莫睹,制军也登舆行,俄大雨滂沱。数日内,粤境迭报得雨,遍满沟泽……制军于是命塑像于五羊城三元宫,题曰:“羽仙孙真人,香火甚盛。”
圣者古庙圣者古庙
圣者古庙总体描述
今揭东县登岗镇孙畔村,村西有一座创建于宋代的“圣者古庙”,是全潮汕的雨仙祖庙。历经重修,珑玲典雅,富丽堂皇,神庙虽小,但名气大。
圣者古庙诗词记载
民国九年(1920)揭阳县长谢鹤年曾游览至此,并赋诗一首:
“至诚祷告雨连天,利及群生童也仙。
胜地依然留脚迹,唏兮粪塔忆当年。”
圣者古庙真实事迹
1927年,贺龙。叶挺率领革命军东征军,途经登岗,驻扎于孙畔村和圣者古庙内。革命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至今仍传为佳话。大革命时期,革命者彭名芳(烈士)曾于古庙内秘密成立农会,组织农民赤卫队。
圣者古庙孙畔村
孙畔村正月游雨仙爷,最为隆重,队伍极为壮观。前面,大马头锣、高灯、彩旗开道;香炉杞、仙爷轿、三山国王轿、雷神轿、伯公轿、玄天上帝轿等,皆由四名恭敬而虔诚的壮汉扛抬;接着,是长长的男女标旗队;最后,是悠扬悦耳的锣鼓弦乐队。黎支队伍,从古庙前出发,浩浩荡荡,直连上宝峰山巅的“仙爷塔”,然后游回村中,接受村民敬拜。一连数日,村里大戏连台,灯笼亮堂,明烛高烧,巨香缭绕,气势非凡,人物如流,到处欢声笑语,好一派热闹景观。清代的郑昌时写了一首《迎神曲》:
“披发兮蓬松,负笠兮从容,斗门兮邑南,神来兮云中。迎神于山兮,不如于宫。
凄凄兮欲雨,飒飒兮其风,监执事兮有诚,慰汝民兮三农。
三日五日兮沾足。雨金雨粟兮民富而年丰。”
圣者古庙雨仙庙
揭阳玉窖(今揭东县玉窖镇)雨仙庙,位于村东,枫江西滨。背负梅岭,面临枫江,左屏古桥,右纳三溪,形胜优美,气爽景清。这古庙,相传是清康熙年间,上乡有一老叟,偶得金身而建庙供奉。但这庙游雨仙爷风俗,与众不同,都在每年农历二月十六日举行。据说,跟南宋爱国诗人谢翱有关。相传南宋景炎年间,相国文天祥开督府于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出生于福建长溪的谢翱,倾尽家资,募乡兵数百赴国难,以布衣赞戎机,署咨议参军,随文相国征战闽、粤、赣。景炎三年(1278)其夫人产儿于潮阳舟中,取名“怀壶”,今为揭阳及毗邻市谢氏先祖。南宋祥兴二年(1279)正月初六日,文天祥在海丰五坡岭不幸被元兵所执,谢翱以智免,改换姓名与众兵逃至潮阳白土村。翌年二月十六日夜与乡兵、村民在海滨同庆宋朝的长春节(宋太祖寿延),遭元兵追问,以“拜风雨圣者”掩饰。但因有人告密,元兵剿村,谢翱得到好友刘潮帮助,携妻儿逃入海门,托于农户,犀夜赴闽。临别嘱夫人,他日不论落籍何处,务必以南宋少帝登极县名“翔龙”为居地名,且供风雨圣者,逢长春节祀之,代代勿替。此是揭阳县翔龙乡(今揭东县玉窖上乡)和玉窖圣者庙长春节游神的由来。到了清雍正十二年(1734),移居玉窖储才村的谢翱第十四代孙,庚戌年(1730)进士谢出类,重修了玉窖乡雨仙庙,然后集众议定游神盛会,并以先人怀念宋朝之法,把游神日定在每年农历二月十六日长春节。[1]
.揭阳百科[引用日期]
企业信用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揭阳市揭东县炮台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