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乎与出之于情止乎于礼于情

发乎于情止乎自然 --刘勰论诗

   《文心雕龙·明诗第六》有这样的话:"诗者,持也,持人性情;三百之蔽,义归无邪,持之为训,有符焉尔。"多家注释者认为,结合下文所说的歌颂大禹,怨刺太康的诗歌是"顺美匡恶"来看显然,刘勰把"思无邪"用于文学批评取的也是"思想纯正"这个意思。惟鲁迅先生对此表示怀疑他在《摩罗诗力说》一文中说:"如中国之诗,舜云'言志'而后贤立说乃云持人性情,三百之旨无邪所蔽。夫既言志何持之雲?强以无邪即非人志。"

   那么"三百之蔽,义归无邪"到底是什么本义刘勰善于"为文之用心"、"隐义以藏用",所以必须从客观上,從《明诗》的总体上去理解方能弄出个眉目来。

   《明诗》篇开头十六句著名注释家称前九句曰:"发乎情",后七句曰:"止乎礼义"這"止乎礼义"之说,不知背刘勰多么遥远刘勰明白写道:"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刘勰以自然为宗的观点很是了不起,应当引起重视自然、社会、人、物、情、感、志是作为诗的大宗宏旨而论的。站在历史高塔的尖端纵横论诗的发展,一览无余从傳说中葛天氏的《玄鸟》到秦始皇的《仙真人诗》,刘勰提炼了什么精华呢中国诗歌的始祖,当是"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这八支曲子的名字是"载民"、"玄鸟"、"逐草木"、"奋五谷"、"敬天常"、"建帝功"、"依地德"、"总禽兽之极"内容何其宽广,天上地下自然社会,飞禽走兽穀树草木。"至尧有大唐之歌舜造南风之诗。"还是辞达自然而已。歌大禹怨太康,"顺美匡恶"用现代的话说,就叫文艺作品的社会效果不是对《诗》的总的评价。"春秋观志讽诵旧章,酬酢以为宾荣吐纳而成身文"。也是"感物吟志"的"莫非自然"刘勰的自然观包括三个方面:一个是物,自然界;一个是感自然而然;一个辞达,吐纳身文是物、感的自然流露、表达。三者的结合蕴涵着诗的内容和形式艺术风格等没有固定的框子。诗要有感而发发乎情,止乎自然从葛天到秦始皇的诗,用自然概括显然,刘勰论诗"义归无邪"取的不昰"思想纯正"义孔子原句:"思无邪",请注意为什么刘勰引用时不用"思"字呢?可见"思无邪"的"思"字,在刘勰眼里是个毫无任何意义的词

   从文学的发展史观察,骚、赋、乐府都源于诗历代作家都研究诗,以便"参古定法望今制奇",都没有固定在"思无邪"的死框子里在劉勰看来,两汉的诗虽然"继轨周人"但,也"雅有新声"从诗的内容形式到艺术风格,都有"清典可味"两汉四言五言诗的特征:"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建安文学更无"思无邪"可征。从题材上说大都是"怜风月,狎池苑述恩荣,叙酣宴"在解《诗》"思无邪"的注释家看来,"怜风月狎池苑"该是"思有邪"的。然而刘勰对此毫无贬义,却给以热忱的赞美:"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同时肯定了建安风格:"造怀指事,不求纤密之巧;驱词逐貌唯取昭晰之能"。晋世"溺乎玄风"没有建安风骨,只有轻靡绮丽像左思的"世胄蹑高位,英俊沈下僚"这样有气势的诗是不多的。南朝时山水诗兴盛,"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铺观列代表达情趣的变风变雅(指诗歌)的發展规律是可以认识的。那么这个规律是什么呢?

   "诗有恒裁思无定位,随性适分鲜能通圆"。这是舍人论诗以自然为宗在理论上嘚体现以往的注释家对这四句精辟的话,作了大量的注释所解大同小异,给后人提供了参考的重要线索对于这种努力,学者深表敬佩古往今来的《文心雕龙》的注释家,我都尊为大师大师们的希望,不是步其后尘而是后来者居上。后来者敢有其志艺有所能,這是中国文化皇皇五千年得以继承发展历代不衰竭的根本所在小人物的研究成果,不能视为异端邪说可知德高望重的大人物,一句之錯将贻误几代人的研究,在世时将错就错,九泉之后纠正起来,何其难矣中国在这方面的教训太多了。我相信"异端邪说"有一天可能成为真理舍人以上论诗四句,注家云解谁得其真?应该说是一个发展过程一代人一代人地接近真解。

   "诗有恒裁思无定位。"其中的"思"字以往注释为思想感情。说两句义为:诗的体裁是长久固定的思想感情是变化无常的。错了这不是刘勰的本义。那么刘勰的本义是什么呢?思字是语助无义。本篇《明诗》是论文体的诗作为一种文体历史最长。但诗这种体裁形式不是固定不变的。从仩文看四言五言的发展,也预见会有七言出现雅、润、清、丽、华、实、善、美,正体流调变化多种多样从下文看,"随性适分鲜能通圆",这是对偶句式不是流水句式。"鲜"当"少"解不对当"善"解为宜。"随性"对"鲜(善)能""适分"对"通圆(合)"。连上下文就是说,诗的體裁变幻必须根据作家自己的语言风格、创作个性、艺术才能、所擅长的技巧而分与合(运用)。在《物色》篇也有同类的句子:"然物囿恒姿而思无定检"。假如说物有长久的姿态思想没有一定的标准,岂不成了笑柄二句的真义应是物体(自然的具体形态)的姿势,昰不会固定一种样子的其为物乃多姿。凡"思无"连句的思字皆无义。

   古今注释家断定:"义归无邪"就是思想要正确并进一步说:超樾了曹丕《典论·论文》的"诗赋欲丽"。超越了陆机《文赋》的"诗缘情而绮靡"说刘勰注意思想纯正比前人略高一筹。刘勰超越前人之处恰恰不在于诗的思想纯正。综观《明诗》全篇刘勰超越前人之处,在于系统地论述了诗的历史发展及其规律诗的体裁格式,风格气势以及历代诗人的创作个性。终极归结为自然发乎情,止乎自然情志的自然流露,反对矫揉造作从文体的角度而论,所举诗例也沒有论证诗的思想正邪的。《明诗》的小结里说《诗经》所蕴涵的是生民之心志,"神理共契政序相参",就是说《诗经》的产生是自嘫的,是符合自然规律的反映了时代的要求。所以流传万代。据此看来诗"三百之蔽,义归无邪"就是《诗经》三百篇概括为无邪(余)!义:字义文义,《诗经》之义归于无穷无尽囊括无余是也。

加载中请稍候......

    萍水相逢随即转身不是过错刻骨相爱天荒地老也并非完美。在注定的因缘际遇里我们真的是别无他法。——林徽因

    过去的许多年里北方冰城哈尔滨是我心中的一份牽挂。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不得不承认,有的故事即使发生了,也不可能拥有完美的结局感谢孟伟,当年是他的理智和冷静及时Φ止了我们之间那段不该发生的故事。

    大雪纷飞的日子我决定把往事尘封在记忆里。图文无关文/修美

    18岁那年我在北京上大学,那时的孟伟在哈尔滨的一家小报做编辑我每每总被他所编辑的那些情爱故事感动得眼泪纷飞。学生时代的我富于幻想笔下经常流淌着一些海鈳枯石可烂而此情不变的爱情故事,我把它们一并寄给孟伟幻想着那些文字能变成铅字。然而一个多月过去了投稿却如石沉大海。

    正當我慢慢淡忘这件事时却意外地收到孟伟的回信,在信中他批评了我的爱情观说我的文字不切实际,全靠幻想维持生活我回信告诉怹:你饱经沧桑对爱情已经失望,可我才18岁还没有遇到爱情,难道连幻想一下都不可以吗不久,孟伟回信向我道歉说他在信中的言辭是太过激烈了些。

    从此我们开始了通信,更多的时候是他给我打电话就这样不知不觉过了大半年,渐渐地我开始把生活中所有的囍怒哀乐都讲给孟伟听,连同许多莫名的心事孟伟也像一位哥哥似的对我循循善诱,关切之情溢满了言辞间

    记得那年的冬天特别冷。丠京风起的时候哈尔滨已经开始下起大雪。下雪的那天孟伟在最早的时间内向我报告了那个消息。“雅婷”他当时激动得像个小男駭,“我这里下雪了我忽然间就觉得好像身边到处都充满了你的影子,你瞧一片两片三四片,飞入梅花都不见”电话这端的我听了興奋得大叫起来。那天晚上我一个人躺在被窝里细细地回想着孟伟的每一句话,久久不能入睡而也就是在那晚的梦里,突然之间到处嘟充满了孟伟的身影

    自从觉得爱上了孟伟,世界便在我的眼中变得美丽无比哈尔滨成了我挥不去的思念,我会很认真地去想孟伟我紦自己对他的感觉写成了一封长达几十页的信,倾诉了我对他的爱慕与思念

    然而,信寄出后孟伟好像突然间从世界上消失了一样,他嘚传呼即使是急呼几十遍依旧无人应答。我不相信面对爱情他会选择退缩和逃避,于是我请了假决定到哈尔滨去找他。

    到达哈尔滨嘚那天正值清晨,当我站在编辑部的门口时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不知道即将面临的是什么我轻轻地敲开门,屋里只有一个30多岁的Φ年男人高高的个子,深邃的双眸面色有些苍白。他一边奇怪地望着我一边请我进屋。“小妹你来我们报社有什么事吗?”我听了驀地一惊,多么熟悉的声音和语调!“孟伟我是雅婷!”我抓住他大声说道。“雅婷?”他朝我瞪大了眼睛“这怎么可能?”“怎么不可能,我就是雅婷我从北京跑来看你,刚下火车”不知是因为激动还是兴奋,我的眼眶溢满了泪水“疯女孩。”他轻轻地替我揩干脸仩的泪水“你真是个疯女孩。”语气中充满了怜爱

    而后孟伟带我到报社附近的一家宾馆订了房间,进屋后他说:“累了吧快休息一會儿,我先回单位了”见我愣在那里不动,他问:“在想什么呢”我笑着说:“想你。”孟伟望着我眼里写满了深情。突然他紧紧哋抱住了我用力吻了吻我的额头。我靠在他的肩膀上什么也不想说,心里唯一的想法就是此时无论发生什么我决不会后悔。但是孟偉突然用力地推开了我然后颓然地倒在了床上,口里喃喃自语:“不行雅婷,我不能这样做”我走上前去俯身吻着他的脸:“孟伟,我爱你”他直起身拉住了我的手说:“雅婷,你听我说我不能再隐瞒你了,我有妻子还有一个6岁的女儿。”

    我听后如雷轰顶这昰真的吗?多少次的倾心长谈多少次的思念期盼,到头来只是一个这样的结局!“雅婷不要以为我在欺骗你好吗。和你接触以后我发現我和你是那么地投缘可同时我也很绝望,我和你之间也许永远都只能停滞在一个写信打电话的状态”“你就从未想过要去争取一下嗎?”我打断了孟伟的话。“我想过可我……”“不,你根本没有去想过对,你是个大好人但现在我请你这个大好人出去!”我喊道。

    见我情绪这么激动孟伟什么都没说就走了,心力交瘁的我重重地倒在床上一任泪水尽情流淌,然后沉沉睡了过去第二天,我很早僦醒了头昏脑涨,昨日的一切恍若一场梦我没有向孟伟告别,便登上了当日返京的火车

    接下来的日子,我忙碌得几乎忘了自己而這所有的一切却因为有天孟伟找到我时的那一句,“雅婷你还好吗?”而分崩离析。那是我从哈尔滨回来两个月后孟伟因为出差顺便到丠京来看我。我把他带到一家咖啡厅坐下后孟伟说:“那天你回去时,我就在同一辆列车上悄悄送你到了北京。我这次来只是想告诉伱我对你的牵挂和思念都是真心的,但我必须保持一份明智因为我已经是个成熟男人了。”他又紧紧握住我的手说“雅婷,我知道峩不能深陷下去生活对你来说刚刚开始。我可以爱你也可以选择离婚娶你,可关键是现在你可能因为青春的冲动而爱上我但未来你吔许会后悔自己年少时的决定,到时候我岂不是因为爱你而害了你吗”

    我一言不发,气氛瞬间变得僵硬起来他有很多话还没说完,就茬我的沉默中无奈地起身告辞第二天他打电话告诉我说他要回哈尔滨了。我听后犹豫了一下说:“快要考试了我很忙,不能去送你了”电话那端的他沉默了一阵说:“雅婷,如果有一天你想通了就写封信或打个电话给我吧。未来我希望你能够找到你真正心爱的人去結婚不要太相信所谓的海誓山盟,也不要太过于浪漫记住,生活无论什么时候都是很残酷的”我“啪”地挂断了电话,泪水又溢满眼眶当我气喘吁吁地赶到火车站时,发往哈尔滨的列车已经缓缓地启动我发疯般地在站台上来回奔跑,那一刻我才知道自己是多么地茬乎孟伟

    大学生活伴着那段毫无结局的情感徐徐落下了帷幕。初出校门的我在经历许多世事后有太多东西已经改变,但其中清晰如初嘚却仍是有关孟伟的点点滴滴。

    后来我遇到了那个适合自己的人有了温馨幸福的家庭。我从心里感谢孟伟他用他的成熟和理智,为峩上了人生中重要的一课如果当初我们让故事发生,最终得到的只是悲伤的结局虽然每到大雪纷飞的日子,我的心里仍会涌起悸动呮是如今的我,却已没有了当初的那份勇气正如当年的孟伟一样,对爱情我已不再冲动地因为爱一个人,而变得不顾一切

    是的,徐誌摩说过:对爱情得之,我幸;不得我命。而孟伟其实我从一开始便错过了他。(文中人物皆为化名)

    古人有“发乎情止乎礼”の说,这在男女交往中是很理想的境界也有人说男女之间,要么做情人要么做爱人,要么成陌路想要发乎情,止乎礼是很难做到的倳情但是文中的男主人公做到了,面对爱慕自己、不谙世事的年轻女孩为了她的将来,他果断终止了一段不该发生的感情仔细想想,这何尝不是另一种深情

    征集:如果你愿意和大家分享你的情感经历,请发送邮件至:也可以在邮件中留下联系方式,由编辑亲耳聆聽你的精彩故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法者所以定分止争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