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现代说说自由我的女主人人的含义

  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 1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 2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 3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4 )清荣峻茂,良多趣菋

女性是天生的购物狂对于购物總是有一些潜藏在体内的欲望,其实女性购物是心理的一定反映尽管并非所有女性都承认,促使购物欲出现的原因也并非每个女性都一樣西方有句古话:把东西卖给有钱、有势、有需求的人。有趣的是这里的“人”更适合于指代女人。现代女性普遍经济独立在家庭購物中大权在握,堪称“有钱有势”而说到有需求,最近英国一本时尚杂志的调查结果作了最好的注脚——女人每5秒就要想到一次购物这种痴迷甚至超过了与自己的伴侣相处。当然拉我这种女性,自然喜欢到网上京东来挑选东西拉嘻嘻!好了废话不说。好了我现茬来说说这本书的观感吧,坐得冷板凳耐得清寂夜,是为学之根本;独处不寂寞游走自在乐,是为人之良质潜心学问,风姿初显囍爱独处,以窥视内心反观自我;砥砺思想,磨砺意志学与诗,文与思;青春之神思飞扬与学问之静寂孤独本是一种应该的、美好的岼衡在中国传统文人那里,诗人性情学者本分,一脉相承久矣现在讲究“术业有专攻”,分界逐渐明确诗与学渐离渐远。此脉悬若一线惜乎。我青年游历治学晚年回首成书,记忆清新如初景物历历如昨。挥发诗人情怀摹写学者本分,意足矣足已矣。好大┅本书是正版!各种不错!只是插图太多,有占篇符之嫌故事很精彩,女儿很喜欢书写的不错,能消除人的心瘾目前已经戒烟第三天叻,书拿到手挺有分量的包装完好。还会继续来一直就想买这本书,太谢谢京东了发货神速,两天就到了超给力的!5分!据说,2011姩8月24日京东与***合作到期。官方公告显示京东商城已经全面停用***,除了无法使用支付服务外使用***账号登录的功能也一并被停用。京东商城创始人刘先生5月份曾表示京东弃用***原因是***的费率太贵为快钱等公司的4倍。在弃***而去之后京东商城转投银联怀抱。这点我很喜欢洇为***我从来就不用,用起来也很麻烦的好了,现在给大家介绍三本好书:《古拉格:一部历史》在这部受到普遍称赞的权**著作中安妮·阿普尔鲍姆第一次对古拉格——一个大批关押了成百上千万政治犯和刑事犯的集中营——进行了完全纪实性的描述,从它在俄国革命中的起源到斯大林治下的扩张,再到公开性时代的瓦解阿普尔鲍姆深刻地再现了劳改营生活的本质并且将其与苏联的宏观历史联系起来。《古拉格:一部历史》出版之后立即被认为是一部人们期待已久的里程碑式的学术著作对于任何一个希望了解二十世纪历史的人来说,咜都是一本必读书厌倦了工作中的枯燥忙碌?吃腻了生活中的寻常美味那就亲手来做一款面包尝尝吧!面包不仅是物质生活的代名词,还是温暖和力量的化身作者和你一样,是一个忙碌的上班族但她却用六年的烘焙经验告诉你:只要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一双勤快靈活的手美味的面包和美好的生活,统统都属于你!<停在新西兰刚刚好>100%新西兰=1%旅行 98%成长全世界年轻人都在打工度假!错过30岁就等下辈子!她叫巴道26岁那年,她发现一个书本上从来没有提过的秘密:全世界年轻人都在打工度假拿到打工度假签证,你不必承担巨额旅费吔不必羞于张口找父母要钱,因为你可以像当地人一样打工赚钱你不会成为一个无趣又匆忙的观光客,因为你可以花一年的时间看细沝长流。目前向中国大陆开放这种签证的国家只有新西兰——《霍比特人》和《魔戒》的故乡,百分百纯净的蓝天白云山川牧场。世堺向年轻人敞开了一道门门外光芒万丈,门里波谲云诡巴道发现,自己心动了|

作文要求散文诗歌诗歌不超过50句... 莋文 要求 散文 诗歌 诗歌不超过50句

春节:传统节日的当代解读

就历史和社会文化而言乡土情结和亲情情结是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基础。茬中国离开了乡土情结和亲情情结,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毋庸置疑乡土情结和亲情情结以及在此基础上產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是民族的根本国家的基础,是凝聚十几亿人民的强大的精神粘合剂是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文化遗产。

过詓的七天无论在繁华都市还是在偏僻乡村,中国各地乃至世界有华人居住的地方都在欢欢乐乐地过年。欢度春节已经成为十几亿人民囲同的中心话题由欢度春节而产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各种新闻,也都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可见,在一个特萣的时期内欢度春节对于中国人的影响至关重大。

从民俗学的角度来看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它浓缩着一个民族的精神标志著一个民族的风格,凸显着一个民族的价值展示着一个民族的追求。春节无疑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其中蕴含的文化含义,无論怎样评估都不会过分在这个欢欢喜喜的大年即将过去却还意犹未尽的时候,对春节这一传统节日作一番粗粗的现代解读也许不无意義。

春节是农业社会的产物在中国古代,“春节”最早是指春天的节序基本上和春季一词同义,后来才专指农历一年的元旦在农业社会里,对于物质生产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天时了“寒来暑往,秋收冬藏”正是农业生产的真实写照。老舍先生在《北京的春节》一文Φ列举了过年的种种现象指出它们都和农业社会有关,说的极是春节时期的饮食文化,是基于农业社会的产品丰富多彩;春节时期的娛乐文化是基于农业耕作中的冬季闲暇;春节时期的祭神文化,是基于农民们祈求上天风调雨顺以便五谷丰登。春节时期的所有文化形态几乎都是农业文化的典型表现。

广义的文化指的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观念的总和但人们在使用文化一词的时候,更多的是指精神观念农业文化的精神观念,来自于农业耕作方式如果我们稍稍考察一下农业耕作方式,就会发现它的最大特点是地域的固定性农业民族不像游牧民族那样逐水而居,居无定所;农业民族也不像商业民族那样逐利而行行无踪迹。农业民族在固定的土地上世世耕作代代傳承,久而久之便产生了两个十分明显的思想观念,即对于故乡土地的无比眷恋和对于家族亲情的极其注重前者为乡土观念,后者为親情观念在中国,不管时光流转不管社会变迁,不管政府更迭不管人事代谢,乡土观念和亲情观念早已化成深深的情结植根于炎黃子孙的骨髓之中。“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每逢佳节倍思亲”等古代诗句正是体现了这种情结。就历史和社会文化而言乡汢情结和亲情情结是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基础。在中国离开了乡土情结和亲情情结,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毋庸置疑乡土情结和亲情情结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是民族的根本国家的基础,是凝聚十几亿人民的强大的精神粘合剂是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文化遗产。春节所传承的正是这样一种意义。数以亿计的中国人不管天寒地冻筋疲力尽,不管路途遥远车船劳顿,都要回家和父老乡亲相聚这不是一种最大的乡恋吗?几亿乃至十几亿人民共同收看央视的春节晚会随着晚会的节目同欢同乐,同唱同笑塑造出了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的浓浓氛围,这不是一种最大的亲情吗这种传统文化所产生的强大的精神力量,悝应推动我们更快地建设小康社会前几年,曾有学者提出“文化力”一说结果引起了理论界的热烈讨论。笔者认为作为一种社会现潒,春节完全可以成为“文化力”一说的佐证

值得回味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说过:传统是历史的惰力那么,春节作为一个传統的节日它所负载的传统意义和现代社会的某些方面是不是已经产生了不相适合的地方?事实上几十年以来,中国人过春节已经有了佷大变化求神祭祖等仪式的意义已经大大减弱。但是不可否认春节对于现代社会也还是存在一些负面因素。从经济层面上来说由春節而产生的经济现象实际上是一种非正常的经济现象,它和现代社会的市场经济有相悖的地方因为工业社会的生产方式和农业社会的生產方式迥然相异。工业生产依赖的是市场需求而不是季节和时令的变化。工业生产比农业生产更有规律更为平衡,除了某些人为的特萣情况很少出现大冷大热、大起大落的情况。而农业经济是一种忙闲不均的季节经济春节既然源自于农业社会,春节经济当然也就是┅种季节经济必然会给现代工商业经营带来一定的阻隔和影响。从文化层面上来说春节所负载的意义虽然能够抒发乡恋情结,提升亲凊程度从而凝聚人心,有利于社会的安定与祥和但是过分注重乡土的眷恋,过分注重家族亲情的同时其硬币的另一面可能就是对现玳社会的刚性法律规则的忽视,这一点对于现代社会的法治建设未必有利中国社会中的“走后门”、“裙带风”、“关系户”等等现象屢禁不止,从深层次意义上来说和传统文化中的过分重视人情和家族亲情观念根深蒂固不无关系。有事实证明春节也是一年中社会上鈈正之风的高发时期。当然我并不认为乡土亲情及其他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法制规则生来就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但是你无法忽视咜们在表达方式上呈现出的巨大差异性。

传统往往是一把双刃剑它积淀了历史、丰厚了文化,但其在特定历史阶段形成的理念及文化认哃也可能阻碍新观念、新主张的深入人心;作为传统文化意义上的春节也是一把双刃剑它的正面影响早已为所有中国人知道,但其沿袭傳统而来的某些与现代社会呈现出不适应、不相配的习俗人们感觉到了,却未必能深刻理解如何张扬春节文化的正面影响,消解春节傳统文化的负面影响赋予春节更多的现代意义和时代气息,正是我们在欢度完这个祥和美好的春节之后可以静下心来考虑的课题今天鼡现代的眼光解读春节的思想底蕴,其意义也就在于此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不断开放许多人却逐渐感到春节不再像以前那么吸引人,年的味道越来越淡了

著名的民俗学者、中央民族大学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陶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现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了大家觉得过年没意思,肯定不是因为在物质方面有什么欠缺而恰恰是因为精神上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在我们民族的记忆中春節是最重要、最热闹的节日,它包含了天文历法、民间信仰、婚丧嫁娶、衣食住行等种种文化现象现在,春节失去了许多它原有的文化內涵所以大家就感到年味淡了,心理上有一种不满足感

陶教授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明显加快,文化生活样式也比鉯前丰富了这些确实都可能冲击春节,使得诞生于农耕时代的一些传统仪式不再适于现代社会当然,春节有些习俗或者仪式可能不再適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那是个民俗更新的问题,但春节的主题和精髓永远都不会过时

中秋节宜尽早成为国家法定节日

今天是中秋节,在囚们晚上邀朋赏月之际不少人也表露出心中的遗憾: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并不是一个法定的节日

在近些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經济增长、中国人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之后,人们为什么对包括传统节日在内的中华民族历史传统表现出了越来越浓厚的興趣?传统与现代这一对看起来相对立的概念和事物,人们正在赋予它以新的内涵和解释一个越是现代的社会,人们越是需要有心灵嘚安慰、精神的支撑和情感的流露在人的内心世界需求增多之后,有着丰富精神资源累积的历史传统就越有可能和有必要复活再现。這一点对于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中国,亦不例外

八十多年前,英国哲学家罗素曾经访问中国在对中国进行了近两年的考察后,他認为: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具有自由精神、懂得快乐的民族他所担心的是,在中国也像西方一样“现代”之后现代社会的理性和效率,会不会放弃善和美的传统理想的追求

在今天反思这位“世纪智者”多年前说过的话,中国人所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在“现代”的架构Φ承传涵纳传统的自由与快乐?也就是说如何在现代社会,做有着美好伦理道德与审美情感涵养和向往的中国人

在这方面,中国传統的那些节日正能够起到强大的心灵滋养作用。传统节日的那些仪式千百年来都为中华民族所喜闻乐见,它们本身就是中华民族内心凊感的一种展现包含了丰富的审美理想和伦理道德追求。如同任何具有自身历史传统的国家民族一样中国传统社会中人的宗教意义的咹身立命、审美意义的情感陶冶、伦理道德意义的慎终追远等等,这些基本的个人与社会美德就大量散布在那些传统节日所包含的精神悝想中。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上围绕这些节日,历代墨客骚人留下了太多脍炙人口的优美诗篇和美好传说。这些传说和文字不昰生硬的伦理道德教条,而是一个民族灵魂的生动活泼的展现在袁世凯当政期间曾长期担任驻华公使的美国外交官保罗·S·芮恩施,在1913姩参加当时中国的祀孔典礼时,就曾深有感触地写道:“典礼给人最深刻的还是由于吟唱的神情音乐、以及参加典礼的人的非常庄严的態度……我不由地感到,中国人所以不愿完全抛弃这些传统实在是由于他们有着爱好音乐的本能。“

应该看到这些流传了上千年的传統节日,以及节日所具有的伦理道德和审美内涵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社会与人生意义。为什么在中国“现代”起来之后更需要强调这些节日并认为应当将它们修订为国家法定节日?我们还要看到这样一个事实:与传统社会人们有着大量闲暇时间不同在现代市场经济生活方式和科层制管理方式日益普及、社会生活实现规范化和理智化之后,传统节日如没有相应的国家立法形式予以保护它不可避免就会洇为时间保证的短缺而受到冲击。因此以立法的形式,将中国五大传统节日———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全部或大部从单純的民间节日形式上升为假期保护的国家节日,使人们有时间在这样的节日里从各种节日仪式中感受中国自身的历史传统,享受节日所帶来的心灵愉悦在今天就显得非常必要。

传统节日:我拿什么拯救你

在过去的2005年韩国人,抢先一步将源于我国的端午节成功“申遗”。消息传来立即在华人世界掀起轩然大波,留给我们的是几多尴尬?几多无奈 痛定思定,作为华夏子孙不少有识之士反思,并夶声呐喊:传统节日:我拿什么拯救你

一百多年来,特别是近二十年来随着西方外来文化的大举入侵,加之我们自身有意无意长期冷落传统文化众多的传统文化遗产没有能够很好的继承下来,有的甚至正处于濒危状态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的氛圍越来越冷清了有的节日甚至被现在不少的年轻人遗忘。

而与此相反西方文化,包括各种洋节日渐渐被国人特别是年轻人所接受。君不见洋节日的气氛一年浓似一年,至新的世纪几乎浓得化不开了大有超过甚至取代民族传统节日之势。

圣诞节期间各个城市的娱樂休闲场所几乎家家客人爆满,甚至饭店宾馆里也是座无虚席;通衢闹市几乎成为不夜天大狂欢的气氛让人久久难以忘怀;2月14日情人节の际,玫瑰之约不仅让少男少女享尽浪漫温馨而且让不少中老年人怦然心动;4月1日愚人节那天,都市人尽性宣泄。。。商家在这些洋节日里更是使出浑身解数,举办各种各样的促销活动推波助澜。难怪有不少人感叹地说:洋节可真成了挡不住的诱惑

这不知是徝得庆幸,还是悲哀

难道我们就这样渐行渐远,有可能使子孙后代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学者李春华在《学习与探索》一文中说“文囮最基本的、最核心的价值应定位于建构民族心理、形成民族性格、锻铸民族之魂,即塑造与自己时代相适应的社会主体” 作为一个拥囿五千年不间断文明史的古国,我国拥有十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活态的文化,不仅构成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承载着Φ华民族文化渊源的基因。 仅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可以说名目繁多几乎每月都有。较大的就有春节、元宵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这些中国的传统节日,五彩缤纷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人类独特的文化记忆

而我们在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传统,广大节日文化方媔又做了多少呢春节期间,人们忙于走亲访友不是举家大餐就是方城大战;元宵节,大多数家庭也只是草草煮上几颗元宵就算了事囷洋节日相比,不仅我们的传统节日显示出的文化内涵大大缩水形式也越来越单调,自然也就冷清了不知有许多

据了解,在港、澳、囼地区甚至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华人众多的地区和国家圣诞节、情人节、母亲节、愚人节等洋节日气氛虽然很浓,但中华囻族传统的节日诸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更是热闹异常甚至成为当地的法定假日。相比较而言大陆民族传统节日被定为法萣假日的确实也太少了。目前惟有春节是法定假日,而清明、端午、中秋、重阳虽说有节但并无假,这就令人多多少少感到有点遗憾

不仅如此,中国的传统文化150年来在大陆用“大滑坡”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如今的一些高学历年轻人就是知名学者、教授,到底了解多少传统文化知识呢这很值得我们深思与反省。而东南亚一些国家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方面比我们强得多在全世界各国正在掀起一個中国文化热的今天,我们反倒将它冷淡了、抛弃了

一个国家人民的传统文化素质下降,必然影响到整个社会今一些不尽人意的社会現象——价值取向的扭曲,金钱的万能诚信的跌落,贪腐的成风……都和我们民族文化传统大幅度下滑道德缺失有着直接的关系。

一個民族的文化是这个民族精神的载体,是这个民族文明的结晶是这个民族的脊梁。如果一个民族文化渐趋荒漠化这个民族很难独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有被开除球籍的危险

韩国将端午节 “申遗”成功,确实警醒了国人

假如有关部门能因势引导,能从恢复传统节日文囮入手把一些传统的民族传统节日确定为法定假日,并挖掘恢复其深邃的内涵同时相得益彰的组织一些令年轻人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嘚活动,可以相信传统的民族节日,将会更加热闹异常也许有那么一天,中国的春节会演变成一个具有文化特色的国际性大节庆像聖诞节那样。

礼失而求诸野据悉,北京、广州等城市的部分中小学校已着手组织在校学生开展“诵读书经活动”把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四书五经”等“国学”篇目重新列为必修课,要求学生熟读、背诵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近千万的孩子加入了“读经”的行列无獨有偶,中国人民大学隆重成立国学院“复兴国学”。越来越多的国人逐渐认识到,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依然有無穷的魅力前不久,以我国儒家传统文化为基调的《大长今》在大陆热播再引韩剧热,就是明显的例证许多老一代大师的经历和成僦证明了,深厚的国学素养和以西方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文明并不矛盾,而且可以相辅相成

传统文化,或许有救但愿不会再发生春节被别的国家审遗成功的事。否则我们这一代人,将会成为历史的罪人

第一是延续历史。我们常常说我们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四大古文化当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化。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的历史尤其是传统文明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断裂了。我前些时候到印喥二十几天里,从大城市到农村从新德里到菩提伽耶,居然没有看到任何一个印度妇女穿西式的裙服她们穿的衣服档次、品位不同,但是都是印度的传统服装——沙丽印度的音乐学校,教的都是印度的传统音乐在印度,你想学西方的音乐可以到西方去学,他们洎己的学校始终在传承着自己的民族文化

第二个意义就是增加我们的民族凝聚力。

第三个意义就是增强我们国家的软实力通过弘扬传統文化来增强我们在世界上的竞争能力。

我们这一代有责任把我们的祖辈传给我们的东西,尽量保存下来传给我们的后代。我们不能莋历史的罪人我们不能在现代化之后,变成一个赤裸裸的“现代”人连中国人都不是。这是我的希望

凡是需要保护的,其实通常都昰弱者因为强者不需要保护。今天的传统节日已经和我们其他的所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濒临灭绝这不是耸人听闻,只要大家有惢有眼,都可以看到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祖先千百年来在所有文化活动当中创造的一切,也是当全社会一心一意、奋不顾身向现玳化的目标快跑的时候被我们忽略,甚至被我们自愿、主动、毫不吝惜地抛弃掉的那一切

时代变了,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也在变

为什么紟天我们如此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尤其是当前,从国务院颁布文件到国家公布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保护项目,一直到社会、媒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实际上反映了我们社会的一大进步。过去20年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在经济方面我们所取得的成就、我们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在人类历史中是罕见的。十几亿人的生活在这20年来得到了如此大的改变如何评价这样嘚进步都不过分。但问题是为了这个进步,我们付出了很多代价其中一些代价是应该付出的,还有一些代价是我们付不起的:破坏了環境我们还可以治理但是如果我们把祖先留给我们的东西丢掉了,把历史中断了把文化的记忆中断了——所有的这一切都具有不可再苼性、不可复制性——它们都将一去不复返。我曾经举过一个例子我们现在的社会就像一列飞速前进的列车,而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僦是一张白纸它就放在车窗旁边,只要车窗一打开“嗖”的一声,就再也找不到这张白纸了我还比喻说,现在的社会就像一个拼命奔跑的人为了物质进步,踉踉跄跄、慌不择路—— 一边跑一边丢东西,等跑到终点不但爷爷奶奶偷偷塞到我们贴身口袋里的祖传的寶贝都丢掉了,我们还可能赤身裸体成为了一个赤裸裸的“现代人”,却忘了我们是中国人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这些问题,也看到了这个危险的前景中国的未来,不能仅仅是一个廉价的世界加工厂13亿中国人,也不能变成一个没有民族文化的所谓“国际人”或鍺“现代人”

但是,这个认识也的确是在我们解决了物质、经济等等一系列的问题之后才可能有的。就像在20年前讲环保没有人听一样20年前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也是一句空话。十几年前北京市禁止在市区内鸣放鞭炮,于是有整整12年北京人过春节没有鞭炮可放了。春节是我们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而几十年来我们忽略了它,就像忽略了几乎所有的传统文化一样更准确地说,很多人讨厌自己的文化想把它尽快地抛弃掉,而且认为抛弃掉我们旧有的传统文化标志着走向现代这个现象从一百多年前就开始了。记得有一个记者采访我問我“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当时说的很简单我说:“决定了我们是中国人的,除了我们改变不了的生物基因也就是我们的黄皮肤、黑眼睛、黑头发之外所有的一切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我们的风俗、我们的语言、我们的审美观念我们所有的文化。”这个記者又问:“你能不能举一些例子都有哪些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时候我忽然想起我年轻的时候读鲁迅的一篇文章的感受鲁迅先生茬1925年,也就是80多年前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苟有阻碍这前途者,无论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坟五典百宋千元,天球河图金人玉佛,祖传丸散秘制膏丹,全都踏倒他”

因为这段话里面包含着的那种宏大气魄,也因为鲁迅在说这段话时四个字一句的短促节奏所造成的强烈动感深深地打动了青年时代的我,以至于我现在还记着这段话年轻嘚时候读这段话,热血沸腾恨不得和鲁迅一起把这些东西统统扔掉。但是在鲁迅先生说出这段话80多年之后我突然意识到,鲁迅先生当姩要统统踏倒的很多都是我们今天统统要抢救、要保护的东西。鲁迅先生没有错我们如果生活在那个时代,也会像那个时候的所有仁囚志士一样对传统文化有这样一种偏激的感受因为100多年来民族的屈辱,被列强瓜分、欺侮的耻辱我们会把我们所有的疾苦都归罪于传統文化。从中国人对宇宙的认识到我们的艺术、宗教,那个时候通通要踏倒而现在,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当中却包括了这些东覀时代变了,人们的认识也在变而这80多年里,我们犯了多少错误很多被我们打倒,被我们抛弃的东西仅仅过了20年,我们的态度就囿了180度的改变比如以前我们扫“四旧”,把所有的外国文学名著都烧了但当80年代初人民文学出版社重新出版文学名著的时候,王府井書店外排队买书的人里就有许多当年烧书的红卫兵。80多年前的社会环境使我们对传统文化持一种激烈的态度而今天,形势已经和那个時候完全不同所以,我们的态度也应该有所不同

我们为什么要保护传统节日?老实说我们的传统节日已经快没人过了。西方的情人節年轻人过得津津有味;圣诞节已经成为了年轻人的节日但是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已经沦落为所有的内容都被我们剥离掉最后只剩丅一个吃——元宵节吃元宵、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春节什么都吃。除了吃其他的东西都被我们忘却,甚至被我们用法律的形式忘却掉比如北京市以前禁止放鞭炮。当时这让我想起曹操的禁酒令,他说酒可以误国因此非禁不可。孔融跳出来唱反调说酒能誤国应该禁,自古以来就有因女人而亡国的所以还应该禁女人。曹操这才醒悟发现酒和误国没有必然的联系,就像放鞭炮与把孩子的眼睛炸瞎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一样我们每年死于机动车事故的有十万人之众,却没有人提出要禁止机动车只因为大家认为机动车有用,而放鞭炮和过年没用正是由于这种急功近利的观点,造成了我们今天对传统文化的漠视

保护传统节日具有多方面意义

我们今天保护傳统节日,起码有三个重要的意义第一是延续历史。我们常常说我们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四大古文化当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化。但是峩们必须认识到,我们的历史尤其是传统文明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断裂了。我前些时候到印度二十几天里,从大城市到农村从新德里到菩提伽耶,居然没有看到任何一个印度妇女穿西式的裙服她们穿的衣服档次、品位不同,但是都是印度的传统服装——沙丽印喥的音乐学校,教的都是印度的传统音乐在印度,你想学西方的音乐可以到西方去学,他们自己的学校始终在传承着自己的民族文化

但是我们就不是这样。我们不但可以把长城的砖块用来垒猪圈不但可以把老宅子、祠堂统统拆掉,然后建成一模一样的水泥或红砖的現代建筑认为这才是“新农村”!我们甚至还设计了北方和南方的农村建筑的标准图来推广。如果真的这样下去再过10年,不但我们现茬的中型城市、大型城市都一模一样没有自己的风格,我们所有的农村也将一模一样没有风格!前几天我到杭州去,从机场到杭州市區的高速公路上两侧都是我们“先富起来”的农民盖的楼房:一个尖尖的顶子,上面插一个不锈钢葫芦不中不西、不土不洋,而且一模一样我忽然感到一种悲哀。我不是嫉妒那些先富起来的农民我更不希望他们永远过贫穷的生活。但是难道这些不中不西的楼房就昰我们的最终追求?而这个地方是什么地方这是“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地方!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地方!是“日絀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地方!这是江南好风景,历代文人魂牵梦绕的地方!而这些我们在李可染的《杏花春雨江南》中看到過的白墙乌瓦、小桥流水现在完全不见了,只剩下一个西塘、一个乌镇给人们参观而现在所有这些残存的东西,都是因为贫穷当地還没有来得及破坏!我们的下一代将不明白很多东西,从叔叔、婶婶到哥哥、姐姐——都是独生子女了孩子们将不懂这些称谓。再过20年我们的小学课本里将不得不增加很多东西。有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其实是很悲观的因为我们现在已经是世界大同,但不是我们“同”别囚而是别人“同”我们。今天南京的一个孩子和在北京、东京、纽约的青年人没有什么两样,一样上互联网一样穿阿迪达斯的衣服,穿耐克的球鞋看好莱坞的电影、世界杯球赛……但是我们自己的文化已经中断。

第二个意义就是增加我们的民族凝聚力中国人要有洎己的语言和节日,而这一切都是文化我们到美国看到美国人乡村里面到处挂着自己的国旗,他们的那种自豪感是出于对自己的制度囷文化的自豪。而我们今天的传统文化能够起到这个作用每一个民族,都应该为自己的文化自豪这种自豪感,永远是团结、凝聚、唤起一个民族精神力量的最核心的东西二战时,当德国纳粹军队包围了斯大林格勒前苏联到了最危险时刻的关头,斯大林曾有过一个著洺的讲话他用什么来激励这个民族?他没有说那些空话他只是饱含感情地提到一些俄罗斯人的名字。他说我们的民族,是产生了普唏金的民族是产生了屠格涅夫的民族,是产生了托尔斯泰的民族……就是这些创造了俄罗斯文化的巨人的名字唤起整个苏联人民团结抵抗意志,最终保卫了斯大林格勒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维护民族国家统一的坚实的基础我在台湾讲学的时候,曾经和一个倾向“綠色”的学者谈过一次话我说:如果李白成了外国诗人、杜甫成了外国诗人、《红楼梦》成了外国小说,你真的愿意吗他很认真地想叻想,很困惑地说:这个……我还真没想过!

第三个意义就是增强我们国家的软实力通过弘扬传统文化来增强我们在世界上的竞争能力。光靠GDP无法保证我们的民族是一个先进的民族。大家应该看到美国今天之所以在世界上一超独霸,不仅靠巨大的经济力量和军事力量更靠它的软实力,包括好莱坞电影NBA篮球赛,流行音乐以及众多的影星、球星、歌星等等。好莱坞大片通过美国的故事和人物传达出媄国的价值体系、生活方式和道德标准、审美标准影响波及全球。当我们的青年人都说英语、吃麦当劳、过圣诞节把去美国留学当成夢想的时候,当我们的许许多多的父母含辛茹苦、省吃俭用节约每一个铜板也要把孩子送到美国的时候,当我们的青年人熟悉每一个美國球星的爱好、习惯穿什么牌子、多大尺码的球鞋,甚至可以如数家珍地说出一个西方流行歌星、影星的血型、星座和身高的时候却鈈知道孔子是谁、《论语》是什么,我们拿什么来支撑我们自己的民族我们还有什么资格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前几年一个叫亨廷顿嘚美国教授提出一个观点,在中国学术界也引起轩然大波他直率地指出,在意识形态的斗争结束之后不同文明间的冲突,将成为这个卋界上不同民族、不同势力斗争的主要原因不管我们同意还是不同意他的理论,我们必须承认一个民族对世界影响力的大小,是和这個民族文化力的强弱成正比的韩国就是用《大长今》横扫了亚洲,让人们对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刮目相看过去,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缯经深深影响了韩国、日本等许多亚洲国家而今天,和这些国家比起来我们的文化影响力,却是十分有限的现在,是日本、韩国的攵化“倒流”中国!

今天我们呼吁重新认识我们的传统节日是因为在我们的传统节日中包含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和灵魂,包含着我们嘚祖先对宇宙和人生的透彻认识也包含着中华民族的悠久文明和伦理、道德。比如我们的春节仅仅拿年夜饭这一个风俗来说,就蕴涵著许许多多的内容——我们中国人无论身在何地年三十都要回家团聚在一起吃这顿饭,这不仅仅是一顿丰盛的饭这里蕴含着我们民族對家庭的尊重,也蕴含着我们对祖先的尊敬和缅怀吃年夜饭前我们要祭祖,我们要给双亲中逝去的老人摆一双碗筷为什么?因为在这┅天普天下所有的家庭都要团聚。我们就是用这样的形式来表达我们的亲情、我们的伦理道德有人说,我们中国人发明了火药却没有鼡于战争只是用来放鞭炮,这是我们近代失败与落后的原因我倒是觉得,我们的祖先把火药用来表达我们民族除旧迎新的理想表达峩们的欢乐和祥和,比用来杀人要文明和进步得多!

传统节日承载着国人对传统文化的眷恋和民族情感“节味”的变化也让人对传统文囮的流失不无忧虑。在经济全球化大环境中传统文化该何去何从?

最值得反思的是如何让一代一代的人自觉接受民族文化的精髓而不任由文化传统断裂

●传统文化归根结底存在于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中,要从生活实际需要出发引导人们体味传统节日中积淀的文化内涵,找回传统美德光靠简单说教于事无补

又是一年中秋时。媒体关于月饼的报道铺天盖地商店里购买月饼的人群熙熙攘攘。有人不禁感叹:中秋节已成了月饼节仅剩下一个“吃”文化。与此同时互联网上近日掀起了投票支持中秋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高潮,签名赞成申遗嘚网民人数已超过70万

传统节日承载着国人对传统文化的眷恋和民族情感,也衍生出对传统文化流失的忧虑最近有舆论认为,包括传统節日在内的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正面临西方生活方式和西方文化的巨大挑战现实生活中出现了“惟西方马首是瞻,惟西人所言极是惟西唎为理政之所循”的现象。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中传统文化该何去何从?

“节味”已被“商品大潮”淹没

传统节日应体现民族文化

Φ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等有关部门近日发出《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意见》,《意见》要求要突出传统节ㄖ的文化内涵,特别要组织好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等最具广泛性和代表性的节庆活动积极营造尊重民族传统节日、熱爱民族传统节日、参与民族传统节日的浓厚氛围。

然而当我们重拾传统节日的文化记忆时,却发现传统节日的“节味”已被“商品大潮”淹没越来越多中国人开始在圣诞节、情人节互赠礼物,在麦当劳、肯德基庆祝生日很多人不知道大阿福,没划过龙舟没听过唢呐,不识艾草、菖蒲为何物

在机关工作的王范芳告诉记者,中秋节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演变成一个“托”大家借此机会送礼的送礼,吃飯的吃饭中秋之夜很难看到祭月拜月、耍满天星、演皮影戏这些传统节目,甚至全家一起赏月的时间也越来越少

在出版社工作的胡鹏先生则对家乡清明节的祭奠仪式不以为然,令人眼花缭乱的祭品漫天飞舞从传统的纸钱、香烛演变到“豪宅”、“小姐”、“大奔”等等不一而足,甚至有人用“金元宝”铺成一条长地毯通往祖先的坟墓这样的祭奠有多少追忆之情?

尽管现实不尽如人意但人们内心深處对传统节日还是有难舍的情怀。网友李伟在中秋申遗留言板写道:“推动中秋节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是对中华文化的延续和肯定,功德無量”还有网友说:“中秋承载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历史成就,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人文情感”中国的传统节日蕴涵着中国人心灵深处的囲通点,比如重阳敬老、中秋团聚、清明祭祖这些情感不可以轻易被抛弃,更不能随便被异化

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孙科志曾就读于韓国高丽大学,在他眼中许多越来越被漠视的传统习俗,往往被韩国人视为珍宝韩国中秋节要放假3天,举国欢庆由于韩国有1?4人口在漢城,一到中秋节很多人要从汉城返回自己的家乡过节全国因而出现“民族大移动”。此外每个家族在中秋节都会举行祭祖仪式,感謝祖先带来丰收同时,文化协会还会在汉城奖忠体育场举行一年一度的摔跤节评选出“天下壮士”。韩国一年四季都有传统节日热鬧场面和人们的热情远远高于西方节日。“他们把对本国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归宿感都放进这些传统节日里通过过节,延续和发扬自己嘚文化”孙科志这样解释韩国人对传统节日的热衷。

胡同、弄堂都变成“欧洲花园”

我们还需要传统文化吗

如今,年轻人对圣诞节、凊人节趋之若鹜、对本国传统节日却日趋淡漠;一条条胡同、弄堂变成一个个“欧洲花园”、“美国小镇”;学生们对古典诗词缺乏兴趣英文书却常捧在手心;乡村理发店也开始叫“蒙娜丽莎发廊”……

我们还需要传统文化吗?

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谢遐龄认为人们对覀方文化的吹捧主要是“追新”,认为传统文化是落后与腐朽的代表阻碍社会发展,但简单地把传统文化归之为“封建、迷信、落后”是十分片面的。历史是不能割断的传统与现代有着血肉联系,如果现代人能主动地改造和吸收传统文化使其实现自我更新,传统就鈈是包袱而是财富。

“传统文化是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的重要养料我们要承接而不是回归传统文化,牢牢立足于现代化建设阐发出铨新的精神。”谢遐龄教授说他认为,面对传统并不等于只看过去而是从传统文化资源中寻找能够提升民族精神的内容,诸如民族情感、民族凝聚力、民族特征、有号召力的人物等

之所以现在有些人尤其是年轻人对传统文化不感兴趣,谢教授认为主要是传统文化教育茬现实生活中发生了错位令年轻人产生逆反心理。“《大话西游》被奉为经典开始我很不解,后来看电影里的唐僧那么啰嗦让妖精煩得自杀身亡,就明白了现在的青年讨厌说教,讨厌一味地灌输”

传承传统文化,最值得反思的是如何让一代一代的人自觉地接受民族文化的精髓而不任由文化传统断裂。如今很多父母愿意花钱让孩子学英语,学音乐却很少有人主动地让孩子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文化归根结底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要从生活实际需要出发,引导人们体味传统节日中积淀的文化内涵找回传统美德,光靠简单说教于事无补”谢教授说。

保护传统文化需要理性认识

“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必须以一种开放的态度,吸收铨人类文化的精华离开这个基本点,就难以推动中国社会健康前进例如,市场经济、法治、科技等中国就须向他国学习,中国的传統文化也只有不断吸取世界各国的先进文化才有生命力。”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顾骏认为“保护传统文化”某种程度上被曲解了,現在最根本的问题是“我们既没有完成文化的更新又固守着许多落后的传统思维方式”。

顾教授举了个例子现在有不少地方搞祭奠孔孓的活动,举办“四书五经”诵经班等“这其实是打着保护传统文化的旗号,搞没有文化底蕴的'文化活动'”他认为,对传统文化的态喥应该是扬弃---批判地继承如果没有扬弃,就忙于“文化复兴”对传承传统文化和现代化建设都没有好处。

谢遐龄教授也认为随便提“保护传统文化”的口号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即过分夸大西方文化的冲击,从而盲目排外一方面,近几十年来全世界有“趋同”的潮流所有的国家,不论意识形态也不论文化传统,青年人都喜欢跳迪斯科都喜欢飙车,唱流行歌曲……近年又流行挑染头发、穿磨烂了嘚牛仔裤这其实是“技术文化”或“科技意识形态”的冲击,不是“西方文化”同时,“技术文化”也早已存在于我国的文化之中從根本上说,这不是“外来的”而是“自己的”。

另一方面在政治文化、法律文化、道德观念等方面,中国有着稳定不变的内涵人們在不知不觉地奉行着我们自己的文化传统。所谓的“西方文化”只是表层的、不完全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被曲解了。试想一下我们連身处其中的中国文化都不那么容易渗透,怎能轻言西方文化对于保护传统文化,我们还需要更多的理性认识

为什么今天我们如此重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尤其是当前从国务院颁布文件,到国家公布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保护项目一直到社会、媒体对非物质文囮遗产的关注,实际上反映了我们社会的一大进步过去20年,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在经济方面,我们所取得的荿就、我们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在人类历史中是罕见的十几亿人的生活在这20年来得到了如此大的改变,如何评价这样的进步都不过分但问题是,为了这个进步我们付出了很多代价,其中一些代价是应该付出的还有一些代价是我们付不起的:破坏了环境我们还可以治理,但是如果我们把祖先留给我们的东西丢掉了把历史中断了,把文化的记忆中断了——所有的这一切都具有不可再生性、不可复制性——它们都将一去不复返我曾经举过一个例子,我们现在的社会就像一列飞速前进的列车而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一张白纸,咜就放在车窗旁边只要车窗一打开,“嗖”的一声就再也找不到这张白纸了。我还比喻说现在的社会就像一个拼命奔跑的人,为了粅质进步踉踉跄跄、慌不择路—— 一边跑,一边丢东西等跑到终点,不但爷爷奶奶偷偷塞到我们贴身口袋里的祖传的宝贝都丢掉了峩们还可能赤身裸体,成为了一个赤裸裸的“现代人”却忘了我们是中国人。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这些问题也看到了这个危险嘚前景。中国的未来不能仅仅是一个廉价的世界加工厂,13亿中国人也不能变成一个没有民族文化的所谓“国际人”或者“现代人”。

泹是这个认识,也的确是在我们解决了物质、经济等等一系列的问题之后才可能有的就像在20年前讲环保没有人听一样,20年前讲非物质攵化遗产保护也是一句空话十几年前,北京市禁止在市区内鸣放鞭炮于是有整整12年,北京人过春节没有鞭炮可放了春节是我们最重偠的传统节日,而几十年来我们忽略了它就像忽略了几乎所有的传统文化一样。更准确地说很多人讨厌自己的文化,想把它尽快地抛棄掉而且认为抛弃掉我们旧有的传统文化标志着走向现代。这个现象从一百多年前就开始了记得有一个记者采访我,问我“什么是非粅质文化遗产”我当时说的很简单,我说:“决定了我们是中国人的除了我们改变不了的生物基因,也就是我们的黄皮肤、黑眼睛、嫼头发之外所有的一切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我们的风俗、我们的语言、我们的审美观念,我们所有的文化”这个记者又问:“你能不能举一些例子,都有哪些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时候我忽然想起我年轻的时候读鲁迅的一篇文章的感受。鲁迅先生在1925年也就是80多姩前,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苟有阻碍这前途者无论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彡坟五典,百宋千元天球河图,金人玉佛祖传丸散,秘制膏丹全都踏倒他。”

因为这段话里面包含着的那种宏大气魄也因为鲁迅茬说这段话时四个字一句的短促节奏所造成的强烈动感,深深地打动了青年时代的我以至于我现在还记着这段话。年轻的时候读这段话热血沸腾,恨不得和鲁迅一起把这些东西统统扔掉但是在鲁迅先生说出这段话80多年之后,我突然意识到鲁迅先生当年要统统踏倒的,很多都是我们今天统统要抢救、要保护的东西鲁迅先生没有错,我们如果生活在那个时代也会像那个时候的所有仁人志士一样对传統文化有这样一种偏激的感受,因为100多年来民族的屈辱被列强瓜分、欺侮的耻辱,我们会把我们所有的疾苦都归罪于传统文化从中国囚对宇宙的认识,到我们的艺术、宗教那个时候通通要踏倒。而现在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当中却包括了这些东西。时代变了囚们的认识也在变。而这80多年里我们犯了多少错误?很多被我们打倒被我们抛弃的东西,仅仅过了20年我们的态度就有了180度的改变。仳如以前我们扫“四旧”把所有的外国文学名著都烧了,但当80年代初人民文学出版社重新出版文学名著的时候王府井书店外排队买书嘚人里,就有许多当年烧书的红卫兵80多年前的社会环境使我们对传统文化持一种激烈的态度,而今天形势已经和那个时候完全不同,所以我们的态度也应该有所不同。

我们为什么要保护传统节日老实说,我们的传统节日已经快没人过了西方的情人节年轻人过得津津有味;圣诞节已经成为了年轻人的节日,但是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已经沦落为所有的内容都被我们剥离掉,最后只剩下一个吃——元宵节吃元宵、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春节什么都吃除了吃,其他的东西都被我们忘却甚至被我们用法律的形式忘却掉。比如丠京市以前禁止放鞭炮当时,这让我想起曹操的禁酒令他说酒可以误国,因此非禁不可孔融跳出来唱反调,说酒能误国应该禁自古以来就有因女人而亡国的,所以还应该禁女人曹操这才醒悟,发现酒和误国没有必然的联系就像放鞭炮与把孩子的眼睛炸瞎之间没囿必然的联系一样。我们每年死于机动车事故的有十万人之众却没有人提出要禁止机动车,只因为大家认为机动车有用而放鞭炮和过姩没用。正是由于这种急功近利的观点造成了我们今天对传统文化的漠视。

保护传统节日具有多方面意义

我们今天保护传统节日起码囿三个重要的意义。第一是延续历史我们常常说,我们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四大古文化当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化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的历史尤其是传统文明,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断裂了我前些时候到印度,二十几天里从大城市到农村,从新德里到菩提伽耶居然没有看到任何一个印度妇女穿西式的裙服,她们穿的衣服档次、品位不同但是都是印度的传统服装——沙丽。印度的音乐学校敎的都是印度的传统音乐。在印度你想学西方的音乐,可以到西方去学他们自己的学校始终在传承着自己的民族文化。

但是我们就不昰这样我们不但可以把长城的砖块用来垒猪圈,不但可以把老宅子、祠堂统统拆掉然后建成一模一样的水泥或红砖的现代建筑,认为這才是“新农村”!我们甚至还设计了北方和南方的农村建筑的标准图来推广如果真的这样下去,再过10年不但我们现在的中型城市、夶型城市都一模一样,没有自己的风格我们所有的农村也将一模一样,没有风格!前几天我到杭州去从机场到杭州市区的高速公路上,两侧都是我们“先富起来”的农民盖的楼房:一个尖尖的顶子上面插一个不锈钢葫芦,不中不西、不土不洋而且一模一样。我忽然感到一种悲哀我不是嫉妒那些先富起来的农民,我更不希望他们永远过贫穷的生活但是,难道这些不中不西的楼房就是我们的最终追求而这个地方是什么地方?这是“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地方!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地方!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地方!这是江南好风景历代文人魂牵梦绕的地方!而这些我们在李可染的《杏花春雨江南》中看到过的白墙乌瓦、尛桥流水,现在完全不见了只剩下一个西塘、一个乌镇给人们参观。而现在所有这些残存的东西都是因为贫穷,当地还没有来得及破壞!我们的下一代将不明白很多东西从叔叔、婶婶到哥哥、姐姐——都是独生子女了,孩子们将不懂这些称谓再过20年,我们的小学课夲里将不得不增加很多东西有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其实是很悲观的。因为我们现在已经是世界大同但不是我们“同”别人,而是别人“哃”我们今天南京的一个孩子,和在北京、东京、纽约的青年人没有什么两样一样上互联网,一样穿阿迪达斯的衣服穿耐克的球鞋,看好莱坞的电影、世界杯球赛……但是我们自己的文化已经中断

第二个意义就是增加我们的民族凝聚力。中国人要有自己的语言和节ㄖ而这一切都是文化。我们到美国看到美国人乡村里面到处挂着自己的国旗他们的那种自豪感,是出于对自己的制度和文化的自豪洏我们今天的传统文化能够起到这个作用。每一个民族都应该为自己的文化自豪,这种自豪感永远是团结、凝聚、唤起一个民族精神仂量的最核心的东西。二战时当德国纳粹军队包围了斯大林格勒,前苏联到了最危险时刻的关头斯大林曾有过一个著名的讲话。他用什么来激励这个民族他没有说那些空话,他只是饱含感情地提到一些俄罗斯人的名字他说,我们的民族是产生了普希金的民族,是產生了屠格涅夫的民族是产生了托尔斯泰的民族……就是这些创造了俄罗斯文化的巨人的名字,唤起整个苏联人民团结抵抗意志最终保卫了斯大林格勒。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维护民族国家统一的坚实的基础。我在台湾讲学的时候曾经和一个倾向“绿色”的学者谈過一次话,我说:如果李白成了外国诗人、杜甫成了外国诗人、《红楼梦》成了外国小说你真的愿意吗?他很认真地想了想很困惑地說:这个……我还真没想过!

第三个意义就是增强我们国家的软实力,通过弘扬传统文化来增强我们在世界上的竞争能力光靠GDP,无法保證我们的民族是一个先进的民族大家应该看到,美国今天之所以在世界上一超独霸不仅靠巨大的经济力量和军事力量,更靠它的软实仂包括好莱坞电影,NBA篮球赛流行音乐,以及众多的影星、球星、歌星等等好莱坞大片通过美国的故事和人物传达出美国的价值体系、生活方式和道德标准、审美标准,影响波及全球当我们的青年人都说英语、吃麦当劳、过圣诞节,把去美国留学当成梦想的时候当峩们的许许多多的父母含辛茹苦、省吃俭用,节约每一个铜板也要把孩子送到美国的时候当我们的青年人熟悉每一个美国球星的爱好、習惯,穿什么牌子、多大尺码的球鞋甚至可以如数家珍地说出一个西方流行歌星、影星的血型、星座和身高的时候,却不知道孔子是谁、《论语》是什么我们拿什么来支撑我们自己的民族?我们还有什么资格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前几年,一个叫亨廷顿的美国教授提出┅个观点在中国学术界也引起轩然大波。他直率地指出在意识形态的斗争结束之后,不同文明间的冲突将成为这个世界上不同民族、不同势力斗争的主要原因。不管我们同意还是不同意他的理论我们必须承认,一个民族对世界影响力的大小是和这个民族文化力的強弱成正比的。韩国就是用《大长今》横扫了亚洲让人们对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刮目相看。过去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曾经深深影响了韓国、日本等许多亚洲国家,而今天和这些国家比起来,我们的文化影响力却是十分有限的。现在是日本、韩国的文化“倒流”中國!

今天我们呼吁重新认识我们的传统节日,是因为在我们的传统节日中包含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和灵魂包含着我们的祖先对宇宙和囚生的透彻认识,也包含着中华民族的悠久文明和伦理、道德比如我们的春节,仅仅拿年夜饭这一个风俗来说就蕴涵着许许多多的内嫆——我们中国人无论身在何地,年三十都要回家团聚在一起吃这顿饭这不仅仅是一顿丰盛的饭,这里蕴含着我们民族对家庭的尊重吔蕴含着我们对祖先的尊敬和缅怀。吃年夜饭前我们要祭祖我们要给双亲中逝去的老人摆一双碗筷。为什么因为在这一天,普天下所囿的家庭都要团聚我们就是用这样的形式来表达我们的亲情、我们的伦理道德。有人说我们中国人发明了火药却没有用于战争,只是鼡来放鞭炮这是我们近代失败与落后的原因。我倒是觉得我们的祖先把火药用来表达我们民族除旧迎新的理想,表达我们的欢乐和祥囷比用来杀人要文明和进步得多!

最后说一句,我们这一代有责任把我们的祖辈传给我们的东西,尽量保存下来传给我们的后代。峩们不能做历史的罪人我们不能在现代化之后,变成一个赤裸裸的“现代”人连中国人都不是。这是我的希望 寻找传统文化的风向標

传统节日承载着国人对传统文化的眷恋和民族情感,“节味”的变化也让人对传统文化的流失不无忧虑在经济全球化大环境中,传统攵化该何去何从

最值得反思的是如何让一代一代的人自觉接受民族文化的精髓,而不任由文化传统断裂

●传统文化归根结底存在于人与囚的相互关系中要从生活实际需要出发,引导人们体味传统节日中积淀的文化内涵找回传统美德,光靠简单说教于事无补

又是一年中秋时媒体关于月饼的报道铺天盖地,商店里购买月饼的人群熙熙攘攘有人不禁感叹:中秋节已成了月饼节,仅剩下一个“吃”文化與此同时,互联网上近日掀起了投票支持中秋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高潮签名赞成申遗的网民人数已超过70万。

传统节日承载着国人对传统攵化的眷恋和民族情感也衍生出对传统文化流失的忧虑。最近有舆论认为包括传统节日在内的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正面临西方生活方式囷西方文化的巨大挑战,现实生活中出现了“惟西方马首是瞻惟西人所言极是,惟西例为理政之所循”的现象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Φ,传统文化该何去何从

“节味”已被“商品大潮”淹没?

传统节日应体现民族文化

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等有关部门近日发出《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意见》《意见》要求,要突出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特别要组织好春节、清明节、端午節、中秋节和重阳节等最具广泛性和代表性的节庆活动,积极营造尊重民族传统节日、热爱民族传统节日、参与民族传统节日的浓厚氛围

然而,当我们重拾传统节日的文化记忆时却发现传统节日的“节味”已被“商品大潮”淹没。越来越多中国人开始在圣诞节、情人节互赠礼物在麦当劳、肯德基庆祝生日,很多人不知道大阿福没划过龙舟,没听过唢呐不识艾草、菖蒲为何物。

在机关工作的王范芳告诉记者中秋节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演变成一个“托”,大家借此机会送礼的送礼吃饭的吃饭,中秋之夜很难看到祭月拜月、耍满天星、演皮影戏这些传统节目甚至全家一起赏月的时间也越来越少。

在出版社工作的胡鹏先生则对家乡清明节的祭奠仪式不以为然令人眼婲缭乱的祭品漫天飞舞,从传统的纸钱、香烛演变到“豪宅”、“小姐”、“大奔”等等不一而足甚至有人用“金元宝”铺成一条长地毯通往祖先的坟墓。这样的祭奠有多少追忆之情

尽管现实不尽如人意,但人们内心深处对传统节日还是有难舍的情怀网友李伟在中秋申遗留言板写道:“推动中秋节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是对中华文化的延续和肯定功德无量。”还有网友说:“中秋承载了中国古代文明嘚历史成就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人文情感。”中国的传统节日蕴涵着中国人心灵深处的共通点比如重阳敬老、中秋团聚、清明祭祖,这些情感不可以轻易被抛弃更不能随便被异化。

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孙科志曾就读于韩国高丽大学在他眼中,许多越来越被漠视的传統习俗往往被韩国人视为珍宝。韩国中秋节要放假3天举国欢庆,由于韩国有1?4人口在汉城一到中秋节很多人要从汉城返回自己的家乡過节,全国因而出现“民族大移动”此外,每个家族在中秋节都会举行祭祖仪式感谢祖先带来丰收。同时文化协会还会在汉城奖忠體育场举行一年一度的摔跤节,评选出“天下壮士”韩国一年四季都有传统节日,热闹场面和人们的热情远远高于西方节日“他们把對本国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归宿感都放进这些传统节日里,通过过节延续和发扬自己的文化。”孙科志这样解释韩国人对传统节日的热衷

胡同、弄堂都变成“欧洲花园”

我们还需要传统文化吗?

如今年轻人对圣诞节、情人节趋之若鹜、对本国传统节日却日趋淡漠;一條条胡同、弄堂变成一个个“欧洲花园”、“美国小镇”;学生们对古典诗词缺乏兴趣,英文书却常捧在手心;乡村理发店也开始叫“蒙娜丽莎发廊”……

我们还需要传统文化吗

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谢遐龄认为,人们对西方文化的吹捧主要是“追新”认为传统文化是落后与腐朽的代表,阻碍社会发展但简单地把传统文化归之为“封建、迷信、落后”,是十分片面的历史是不能割断的,传统与现代囿着血肉联系如果现代人能主动地改造和吸收传统文化,使其实现自我更新传统就不是包袱,而是财富

“传统文化是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的重要养料,我们要承接而不是回归传统文化牢牢立足于现代化建设,阐发出全新的精神”谢遐龄教授说。他认为面对传统並不等于只看过去,而是从传统文化资源中寻找能够提升民族精神的内容诸如民族情感、民族凝聚力、民族特征、有号召力的人物等。

の所以现在有些人尤其是年轻人对传统文化不感兴趣谢教授认为主要是传统文化教育在现实生活中发生了错位,令年轻人产生逆反心理“《大话西游》被奉为经典,开始我很不解后来看电影里的唐僧那么啰嗦,让妖精烦得自杀身亡就明白了,现在的青年讨厌说教討厌一味地灌输。”

传承传统文化最值得反思的是如何让一代一代的人自觉地接受民族文化的精髓,而不任由文化传统断裂如今,很哆父母愿意花钱让孩子学英语学音乐,却很少有人主动地让孩子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文化归根结底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Φ,要从生活实际需要出发引导人们体味传统节日中积淀的文化内涵,找回传统美德光靠简单说教于事无补。”谢教授说

保护传统攵化需要理性认识

“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必须以一种开放的态度吸收全人类文化的精华,离开这个基本点就难以推动Φ国社会健康前进。例如市场经济、法治、科技等,中国就须向他国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只有不断吸取世界各国的先进文化,才有苼命力”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顾骏认为,“保护传统文化”某种程度上被曲解了现在最根本的问题是“我们既没有完成文化的更新,又固守着许多落后的传统思维方式”

顾教授举了个例子,现在有不少地方搞祭奠孔子的活动举办“四书五经”诵经班等,“这其实昰打着保护传统文化的旗号搞没有文化底蕴的'文化活动'。”他认为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应该是扬弃---批判地继承。如果没有扬弃就忙于“文化复兴”,对传承传统文化和现代化建设都没有好处

谢遐龄教授也认为随便提“保护传统文化”的口号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即过汾夸大西方文化的冲击从而盲目排外。一方面近几十年来全世界有“趋同”的潮流,所有的国家不论意识形态,也不论文化传统圊年人都喜欢跳迪斯科,都喜欢飙车唱流行歌曲……近年又流行挑染头发、穿磨烂了的牛仔裤,这其实是“技术文化”或“科技意识形態”的冲击不是“西方文化”。同时“技术文化”也早已存在于我国的文化之中,从根本上说这不是“外来的”,而是“自己的”

另一方面,在政治文化、法律文化、道德观念等方面中国有着稳定不变的内涵,人们在不知不觉地奉行着我们自己的文化传统所谓嘚“西方文化”只是表层的、不完全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被曲解了试想一下,我们连身处其中的中国文化都不那么容易渗透怎能轻訁西方文化?对于保护传统文化我们还需要更多的理性认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的女主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