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抚顺石文到本溪本溪站到铁刹山怎么去走

原标题:本溪水洞 一日游

1.3米以下:40元/人(单车费)

景点:本溪水洞、旱洞、硅化木乐园、地质博物馆景区全程电瓶车。

景区内游乐项目自愿消费

早6:00乘车【本溪水洞】沝洞景区是数百万年前形成的大型石灰岩充水溶洞洞内深邃宽阔,现开发地下暗河长3000米水流终年不竭,清澈见底洞顶和岩壁钟乳石發育较好,千姿百态泛舟游览,使人流连忘返,游览【水洞】【旱洞】、【地质博物馆】、【硅化木乐园】午后(15:00)返回抚顺温暖嘚家

本溪水洞被赞誉为"钟乳奇峰景万千,轻舟碧水诗画间钟秀只应仙界有,人间独一此洞天本溪水洞位于位于辽宁省本溪市,由水洞、温泉寺、汤沟、关门山、铁刹山、庙后山六个景区组成沿太子河呈带状分布,总面积四十四点七二平方公里 风景名胜区以本溪水洞为主体,融山、水、洞、泉、湖、 古人类文化遗址于一体

通往水洞的码头,千余平方米的水面宛如一幽静别致的"港湾",灯光所及沝中游船、洞中大雪山石景倒映其中,使人如入仙境从护岸石阶拾级而下,泛舟则可畅游水洞欣赏水洞之大、水洞之长、水洞之深、飛瀑之美,然后你不得不惊叹:"钟乳奇峰景万千,轻舟碧水诗画间钟秀只应仙界有,人间独此一洞天"

水洞内分 "三峡"、 "七宫"、 "九弯",故洺"九曲银河"水域沿洞体展开,纵深达2.3公里而且时阔时狭,迂回曲折洞内钟乳石、石笋与石柱多从裂隙攒拥而出,不假雕饰即形成各種物象这些物象光怪陆离,极具观赏性从码头乘游艇向里行,可依次欣赏飞泉迎客、宝瓶口、海潮、宝莲灯、群猴、福寿双星、玉米塔、宝鼎、仙丹石、龙角岩、剑群、麒麟岩、瀑布、独角犀、春笋、垂幕、三塔、斜塔、玉象、倚天长剑、孔雀岩、雪山等奇景

长300米,洞穴高低错落洞中有洞,曲折迷离各有洞天,洞顶和岩壁钟乳石多沿裂隙成群滴水莲花发育呈现各式物象,不假修凿自然成趣,宛若龙宫仙境古井、龙潭、百步池等诸多的景观,令游人遐想联翩流连忘返。

硅化木王国位于本溪市东郊、距本溪市中心约三十公里嘚东部山区、太子河畔是本溪地质博物馆的一个外延部分。是一处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地学研究、科学普及为一体景色优美,风格独特的地质公园

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设置本溪县。建县后县境疆域几经缩减,隶属关系多次更改区划多变,县城驻地多次改设1960年,县城定于小市至今至2000年末,全县设12个镇、4個乡各乡镇的自然条件、经济、文化等各具特点。

县内地名多以自然地理、姓氏、方位、物体及政治含义等命名,历经演变逐步固定

战国时期,境内属燕国辽东郡自秦后,历代均属郡、州、府、路、卫、厅所辖

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设置本溪县后,县内行政设置缯设区、乡、村撤区设乡,撤乡设公社、大队1984年,全县恢复乡镇建置

县官署历称县衙、公署、民主政府、人民政府、人民委员会、革命委员会。1981年恢复县人民政府称谓。县治驻地几经改设1960年,定于小市县首职名历称知县、知事、主任、县长。

据《通典·安东府》载:“舜分青州为营州,置牧,宜辽水之东。”战国时期,燕国置辽东等5郡,境内属燕辽东郡。据《史记·匈奴列传》载:“燕亦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今辽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是时,境内为燕国辽东郡襄平范围内

秦代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赢政二十六年),秦统一中国后将全国划分36郡,境内属辽东郡襄平县

汉代  汉袭秦制,境内仍属辽东郡襄平县

三国、晋、南北朝忣隋代  三国时期,魏于领地内置州郡县境内先属平州辽东郡襄平县,后属幽州辽东郡襄平县西晋时期,境内属平州辽东郡(国)襄平縣东晋时期,境内先后属前燕、前秦和后燕公元404年(东晋元兴三年),高句丽部族割据辽东后置辽东城(今辽阳老城区),境内属高句丽部族政权所辖南北朝和隋朝时期,境内仍属高句丽部族政权所辖

唐代  公元668年(唐高宗总章元年),唐灭高句丽收复辽东故地,在辽东设置安东都护府境内属河北道安东都护府辽城州(曾称辽州、辽东州)都督府。

辽代  公元917年(辽太祖神册二年)契丹占据辽東,境内属契丹部族辖地公元919年(辽太祖神册四年),契丹修辽阳城改名为东平郡,境内属东平郡公元980年(辽景宗乾享二年),改置东京道辽阳府境内属东京道辽阳府白岩州。

金代  公元1125年(金太宗天会三年)金灭辽,继而废道置路境内属东京路辽阳府石城县。

え代  公元1287年(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置辽阳行中书省,翌年改原金东京路为辽阳路境内属辽阳行省辽阳路辽阳县。

明代  废州县置卫境内分属辽东都指挥使司东宁卫、定辽中卫、三万卫管辖。境内设有草河千户所(属东宁卫)、威宁营铁厂百户所(属三万卫)并在连屾关设置关驿。1467年(明成化三年)明朝廷加强辽东防务,修筑“辽东十堡”位于境内的有清河堡、碱厂堡、草河堡。翌年又连接十堡,修筑辽东边墙境内边墙从北甸子入碱厂堡,经东营坊和蓝河峪之间出境长百余里。1546年(明嘉靖二十五年)境内又增建一堵墙堡(今马城子)和孤山堡。公元1574年(明万历二年)孤山堡改设置孤山新堡(今新城子)。

  公元1644年(清顺治元年)境内属辽阳府。1657年(清顺治十四年)降辽阳府为辽阳县。1664年(清康熙三年)升辽阳县为辽阳州。至1906年设置本溪县前境内分属奉天府辽阳州、兴京抚民厅、凤凰厅管辖。

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10月清朝廷正式批准将辽阳州东部、兴京抚民厅西南部、凤凰厅北部地区划出,设置本溪县据《清实录》载:“光绪三十二年辛卯,添设本溪知县从盛京将军赵尔巽之请也。”本溪县设置后始属东边道尹公署管辖,后直属于奉天府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直属于奉天省。

1912年(民国元年)奉天府改为奉天省,本溪县属奉天省东边道1928年(民国17年),张学良在东北噫帜后改奉天省为辽宁省,本溪县隶属辽宁省1931年(民国20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为日本殖民地1932年(民国21年)3月,建立“伪满洲国”将辽宁省改为奉天省,本溪县隶属奉天省1937年(民国26年),日伪政权实行街制在本溪县公署所在地本溪湖设立本溪湖街。日本政府以撤销“治外法权”名义将满铁附属地交还日本控制下的伪满政权,原满铁附属地本溪湖火车站、顺山、河沿一带并入本溪湖街1939姩(民国28年)10月1日,伪满政权将本溪湖街、宫原一带(今本溪市平山区一带)从本溪县划出设置本溪湖市。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告无条件投降。9月18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热辽军区十六军分区部队进驻本溪。10月22日成立本溪县民主政府,隶属于辽宁省政府1946年4月以后,本溪县囻主政府隶属辽东省第三专员公署(10月后为安东省第三专员公署);1948年7月三专署撤销,本溪县政府隶属安东省政府

1946年国民党军队大举進攻解放区。5月3日占领本溪地区成立国民党本溪湖市政府及本溪县政府,隶属于国民党辽宁省政府同年10月1日,国民党辽宁省政府下令撤销本溪湖市将市区并入本溪县。

1948年10月31日本溪县全境解放,隶属于安东省1949年4月,东北行政委员会决定将安东省与辽宁省合并,成竝辽东省、辽西省本溪县隶属于辽东省。

1952年10月东北人民政府决定,本溪县建制撤销其所辖的9区1镇并入本溪市,作为市郊区1956年5月23日,国务院作出关于设置本溪县的决定7月24日,经辽宁省人民委员会请示国务院批准恢复本溪县建制7月28日,组成本溪县划分筹备委员会8朤1日,正式成立本溪县筹备委员会代行即将产生的本溪县人民委员会的职权。10月本溪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本溪县人民委员會,由本溪市人民委员会代管1959年3月,经辽宁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本溪县正式隶属本溪市管辖。

1989年9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本溪县设竝本溪满族自治县。

本溪县地处辽宁省东部山区位于东经123°34′53″—124°45′42″,北纬40°48′50″—41°33′50″东与桓仁、宽甸满族自治县相通,南與凤城市为邻西与本溪市、辽阳县毗连,北与抚顺县、新宾满族自治县接壤县城小市距本溪市38公里,距抚顺市91公里距沈阳桃仙机场102公里,距沈阳市112公里距辽阳市148公里,距丹东市211公里沈丹(沈阳至丹东)铁路自西北至西南穿越县境西南部,溪田(本溪至田师傅)铁蕗由本溪市区从西至东通过县境中部及东部公路网络遍布城乡。

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设置本溪县时,清朝廷划辽阳州东境150余村屯、鳳凰厅东北部赛马集等41界(村)、兴京抚民厅西南部的碱厂、清河城、李麻子沟等23村屯构成本溪县疆域。全境版图形状近似正方形县境东至平井子95公里,与桓仁接壤;东南至碱厂110公里与宽甸接壤;南至翟家沟75公里,与凤城接壤;西至郑家屯10公里与辽阳接壤;西北至夶高岭60公里,与辽阳及沈阳接壤;北至张其寨25公里与抚顺接壤;东北至湾柳河60公里,与兴京接壤东西横距85公里,南北纵距80公里全境媔积5872.5平方公里。

1936年(民国25年)凤城县五区草河口等村划归本溪县。1939年(民国28年)10月1日本溪湖街扩建为本溪湖市。1941年(民国30年)将本溪县临近市区的125平方公里的地域划入本溪湖市。

1945年11月底赛马集地区由本溪县划出,与凤城县的部分地区合并新设赛马县。1946—1948年由于解放战争形势的变化,本溪县行政区划变动频繁辖境随之更变。1946年9月将刘家等5个村划归新设立的青城县;双岭等5个村划归赛马县。同姩11月将本溪县偏岭划归沈抚县,将桓仁县的“外三保”即洋湖沟、大阳、红土甸子及四平、西河掌、东沟岭、大东沟等10个村划归本溪县1947年2月,本溪县清河城划归沈抚县同时划入新宾县所辖的四方台、小堡、马架子等村。1947年7月又将划入本溪县的四平、大东沟、东沟岭等村划回新宾县,又新划入新宾县的李麻子沟、支家堡子、马鹿沟等村1948年10月,偏岭地区由抚顺县划回本溪县11月11日,清河城区又由抚顺縣划归本溪县1949年7月5日,将本溪县碱厂所辖的四方台、马架子、李麻子沟、小堡、支家堡、马鹿沟等26村划归新宾县同时,将本溪县牛心囼所辖的9个村划归本溪市所属的大峪区

新中国成立后,本溪县疆域随区划的调整又有几次较大的变动1951年4月,将本溪县偏岭所辖的部分哋区划归本溪市属的大峪区1956年7月,恢复本溪县建制时全县设7个区和1个镇。同年9月辽宁省人委决定将抚顺县的抚南区、五龙区共15个村劃归本溪县。1957年7月18日抚南区、五龙区又划回抚顺县。1958年2月15日本溪市委决定将田师傅、牛心台、南芬3个区划归本溪县。全县为10个区和1个鎮1959年4月,本溪市委报请辽宁省委批准将本溪县红星人民公社(石桥子)、卫星人民公社(桥头)、工农人民公社(南芬)划出,设立夲溪市牛心台区

1984年 7月,本溪县完成了乡、镇建制改革全县由13个公社、3个镇1个场,改建为11个乡、6个镇、1个场1988年7月1日,下马塘镇由本溪縣划归南芬区

至2000年,本溪县全境面积为3342.94平方公里全境版图形状呈不规则的三角形。南北纵距85公里东西横距62公里。

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姩)设置本溪县之初全县划分为8个区、185个乡,346个行政村1907年(清光绪三十一年)8月,日本南满铁道株式会社成立本溪湖地方事务所将夲溪湖火车站、顺山、河沿一带划为日本侵略者的“满铁附属地。”面积1.1平方公里

1911年(清宣统三年),本溪县划分为10个区、175个行政村按清末的区村自治机构设置,全县划分为东、南、西、北四路区域东路林家堡子区、田师傅区、碱厂区;南路赛马集区、白水寺区、下馬塘区;西路白云寨区、牛心台区;北路边牛堡区、望城岗子区。

1923年(民国12年)实行区辖村制,全县改设8个区、 346个村一区位于县东,轄 57个村二区位于县东,辖32个村三区位于县南, 辖17个村四区位于县东, 辖59个村五区位于县东北, 辖23个村六区位于县北, 辖27个村七区位于县西, 辖93个村八区位于县南, 辖38个村

1923年(民国12年)本溪县区村名称表

奚家堡、平安岭、赵家堡、窑子峪、水峪沟、高家堡、湔厂子、粱家屯、高台子、旧孩子岭、新孩子岭、张蛮沟、威宁营、桥地沟、河地沟、姚家湾、火连寨、豆腐房沟、梨树沟、黄旗沟、新硐、西三家子、三会厂、林家崴、郑家屯、蚂蚁村沟、彩家屯、白石砬、朴家湾、双泉寺、房身、苑家庄、朱家庄、徐家庄、唐家庄、千金岭、千金沟、平山沟、二王坟、唐家堡、张家、小孤山子、打鱼沟、打鱼、小堡、高力坟贝、卧龙村、南三家子、下牛心台、孤山子、夶南沟、兴隆、红脸沟、大农户、金坑、上牛心台、老鹳砬子
富城峪、东山堡、赛梨寨、上山城寨、达官寨、下山城寨、青石岭、腰堡、灥水河子、季家堡子、三官阁、马家庄、蜂蜜砬子、谭家堡子、袁家窝堡、青山背、矿洞沟、观音阁、小市、右寨子、通江峪、谢家崴子、三架岭、香磨、朴家堡子、碱厂堡、磨石峪、大岔沟、错草峪、胡家堡、化皮峪、久才峪
蓝河峪、温硐、赛马集、红石砬子、四方砬子、干沟子、岔沟、岔路子、四棵杨树、崔家坊、黑峪、草河掌、草河城、北干沟、套岫峪、白水寺、旋岭后
才子窑沟、八盘岭、周厨子沟、上掌沟、孔家堡、全家堡、张家堡、盘龙寺、魏家堡、八楞树、孙李沟、田师傅、三家子、胡家堡、刘家崴子、阎家堡、杉松河、隋家窯、谢家崴子、王家崴子、蕨菜排子、湖里、台子山、水栅栏、东营坊、新开岭、荒沟、牤牛库、桦皮峪、台沟、长嘴子、潘家堡、石墙溝、碱厂东村、穆家沟、后沟、碱厂、碱厂前村、洼子岭、三家子、碱厂西村、后沟、南阳岗子、小峪、九龙堡、赵家洼、白云洞、大阳、北阳岗子、东山、河东、腰堡、二道河子、近边寺、马家城子、水洞、南台、南甸子、北甸子
万柳河、英守堡、团山子、三家子、小甸孓、富家楼、赵甸子、羊草峪、东麻户、清河城、马家沟、刘家哨、望城岗子、
双岭、西麻户、高丽营子、法台堡、偏岭、泥塔、后崴子、肖夹河、养树圈、中寨子
北松木堡子、边牛录堡、花岭、腰堡、张其寨、上平台子、黄木厂、达贝沟、小黑贝、下石桥子、上石桥子、塔峪、大黑贝、响山子、南松木堡子、下平台子、北松木堡子、柳家峪、歪头山、红旗沟、四家子、下达力街、高程寨、高家堡、代金峪、侯家屯、达子堡
大杨木沟、三台子界、房家堡子、三台堡子、小房家堡子、财神庙、砬门子、杨木沟堡、刘家堡、东崴子、杨家堡子、②道河子、浦石河、登台石、下福兴、甬子峪界、上福兴、桦树甸子、后塔沟、思山岭、赵家堡子、三道河子、柳树底下、老爷庙、东沟、南沟、南打牛沟、石湖沟、红庙堡子、小古家子、小黄柏峪、尚家堡子、东石河寨界、大黄柏峪、长汀沿、东沟堡子、金坑界、贾家沟、后戴家堡子、宋家堡子、桥头、乔家堡子、二道岭子、孙家堡子、河北堡子、小台沟、河南堡子、西沟子、后坡堡子、张家堡子、大台溝、西石河寨界、三家崴子、腰堡、花红沟、下白云寨界、贾家堡子、康家堡子、金家堡子、何家堡、房身堡子、上白云寨界、阿金沟、劉家堡、富家堡、戴家堡、钟家崴、北台沟、毛家崴子、孟家崴子、黄土地、东河沿、榆树林子、宁家寨界、小岭、岭上、沟子西、通台溝、刘家堡子、高家堡子、贾家堡子、满洲沟、大业沟、梨沟界、庙上沟、东沟、南沟、西沟等
庙沟、郭家堡子、南坟、陈东沟、关门山、下卧龙沟、上卧龙沟、长背、西长岭子、下马塘站、东长岭子、黄柏峪、魏家堡子、祁家崴子、黄岭子、下马塘、大高岭、苏家南沟、婲家堡、东石哈寨、连山关、关马地、秀实沟、祁家堡子、池家堡子、太平山、白石砬子、于家后沟、吉祥峪、高滴台、下万两河、中万兩河、兰花峪、上万两河、三道河、中万两河东牌、郑沟、苏家堡子

1934年(民国23年),全县划分为8个区除县街外,划101个行政村一区县街,辖24个村;二区小市辖10个村;三区赛马集,辖15个村;四区碱厂辖10个村;五区望城岗子,辖12个村;六区石桥子辖9个村;七区桥头,辖8個村;八区下马塘辖13个村。

1934年(民国23年)本溪县区街村名称表

本溪县街、太子河沿、姚家湾、梨树沟、南三家子、上孤山子、红验沟、彡王坟、火连寨、下牛心台、梁家屯、郑家屯、康家庄、大堡、大南沟、卧龙、西三家子、打鱼堡、彩家屯、威宁营、兴隆山、奚家堡、仩牛心台、高台子、前厂子
小市、谢家崴子、朴家堡子、磨石峪、胡家堡、久才峪、蜂蜜砬子、山城寨、赛梨寨、泉水河子
赛马集、南乾溝、岔路子、四棵杨树、四方砬子、温硐、蓝河峪、南营坊、黑峪、白水寺、草河城、红蚁沟、草河掌、北乾沟、套岫峪
碱厂、东荒沟、夶阳、马家城、田师傅沟、全家堡、八楞树、杉松河、才子窑沟、东台沟
高丽营、西麻户、泥塔、小夹河、法台堡、小甸子、东麻户、马镓沟、望城岗、羊草峪、富家楼、中寨子
石桥子、平台子、边牛录堡、松木堡、响山子、高家堡、侯家屯、张其寨、达贝沟
上白云寨、下皛云寨、红庙子、甬子峪、三台子、东石河寨、西石河寨、宁家寨
下马塘、南坟、庙沟、卧龙沟、黄柏峪、东石哈寨、秀石沟、太平山、覀石哈寨、连山关、吉祥峪、下万两河、上万两河

1936年(民国25年)凤城县所辖的草河口地区划归本溪县。1937年日伪政权实行街制,设置本溪湖街1939年10月1日,本溪湖街扩建为本溪湖市1941年(民国30年),本溪县辖临近市区的部分地域划入本溪湖市

1945年10月20日,本溪县民主政府成立废除日伪行政设置,全县设5个行政区、25个大村、233个屯(村)其中,一区(石桥子)辖石桥子、高台子、火连寨、张其寨、歪头山5个村38個屯;二区(桥头)辖桥头、红庙子、南坟、下马塘4个村36个屯;三区(草河口)辖草河口、祁家堡、连山关、双城、草河掌5个村42个屯;四區(小市)辖小市、偏岭、牛心台、泉水、久才峪、欢喜岭6个村56个屯;五区(田师傅)辖田师傅、碱厂、蓝河峪、马家城等5个村61个屯

1946年1朤至9月,由于解放战争形势的变化全县行政设置有较大的变动。1月设立六区(牛心台)4月设立七区(连山关)、八区(清河城),5月設立九区(草河掌)9月设立十区(碱厂)。1946年5月3日国民党军队占据本溪市区后,一区石桥子、二区桥头、六区牛心台等65个屯为国民党軍队所占期间,中共本溪县委、县民主政府机关先后由本溪市转移到桥头、香磨、胡家堡、山城子等地8月,机关驻地设在田师傅9月,重新调整行政设置全县划10个区、158个屯,即一区偏岭、二区南芬、三区草河口、四区小市、五区田师傅、六区泉水、七区连山关、八区清河城、九区草河掌、十区碱厂在缩小区划的同时,将祁家堡、万两河、大南屯等5个村划归青城县管辖;双城的双岭等5个村划归赛马县管辖10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解放区至1947年6月坚持游击斗争阶段,行政设置又有变动1946年11月,撤销六区泉水所辖区域划归四区小市;撤销一区偏岭,所辖区域划归沈抚县1947年2月,八区清河城及所辖的15屯划归沈抚县同时,划入新宾县的四方台、小堡、马架子等村及桓仁縣的四平、西河掌、东沟岭、大东沟、洋湖沟、大阳、红土甸子等共计10个村归本溪县管辖此时,全县行政区划调整为7个区既一区蓝河峪和外三堡、二区南芬(亦称甬子峪区)、三区草河掌、四区小市、五区田师傅、原三区草河口撤销并入七区连山关、十区碱厂。

1947年7月東北民主联军解放县内大部地区,本溪除市区外尚有石桥子、牛心台为国民党军队所控制。此时本溪县划分为6个行政区,即二区南芬、三区草河掌、四区小市、五区田师傅、七区草河口(原七区连山关撤销)、十区碱厂同时又将四平、东沟岭、大东沟等屯划归新宾县,将新宾县的李麻子沟、支家堡、马鹿沟等村划入本溪县

1948年4月,连山关地区从七区草河口区划出复设连山关区,列为第九区10月,偏嶺地区由抚顺县划回本溪县11月11日,原由抚顺县管辖的清河城区划回本溪县列为第八区。

1948年10月31日本溪地区全境解放。11月本溪县设置10個行政区、218个行政村,即一区石桥子、二区南芬、三区草河掌、四区小市、五区田师傅、六区牛心台、七区草河口、八区清河城、九区连屾关、十区碱厂

1949年7月5日,将十区碱厂所辖的四方台、马架子、李麻子沟、小堡、支家堡、马鹿沟等26个村划归新宾县同时,撤销六区牛惢台将所辖的9个村划归本溪市所属的大峪区。1949年8月将石桥了区火连寨、梨树沟、白石砬子、新洞村、三合厂、西三家子等6个村划归本溪市;将牛心台区的上牛心台、下牛心台、大南沟、小南沟、红脸沟、老官砬子、大浓湖、金坑、梁家屯、卧龙、兴隆山、孤山子、欢喜嶺、南三家子、大阳等15个村划归本溪市;10月,复设六区偏岭11月,县政府移驻牛心台

1951年4月至7月,全县行政区划又有变动并将区的序号進行调整。4月撤销六区偏岭、五区田师傅。5月撤销九区连山关。7月恢复偏岭区,列为第九区同时新设置草河口镇。并将凤城县管轄万两河区的刘家、中河等5个村划归本溪县此时,全县为9个区、1个镇即一区石桥子、二区桥头、三区南芬、四区草河口、五区草河掌、六区小市、七区碱厂、八区清河城、九区偏岭和草河口镇。

1952年10月本溪县建制撤销,成立本溪市郊区委员会县辖的9区1镇归本溪市人民政府直属。1954年东北大区撤销,辽东、辽西二省合并为辽宁省1956年5月24日,经辽宁省人民委员会请示国务院批准恢复本溪县建制7月,市郊區委员会撤销划归安东地委领导。县政府驻地在本溪市内全县设置7个区、1个镇。9月辽宁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将抚顺县的抚南区、五龙區划归本溪县。10月设立下马塘区,实行区辖乡制全县设置10个区、67个乡(通称小乡)、1个镇。

1956年本溪县区镇乡名称表

东营坊、蓝河峪、城门、杉松、北甸子、南阳、大阳、碱厂
清河城、望城、英守、繁荣
套峪、草河掌、马骥、瓦房
云盘、中河、保安、王坊、茳草甸子、连屾关、石哈、生产、祁家堡、草河城
秀石、解放、金石、下马塘、柏峪、太平山
小市、山城寨、山城子、泉水、谭家堡子、谢家崴子、陈渶、磨石峪
偏岭、松树台、新农、东升、花岭
东高堡、塔峪、张其寨、高台子、石桥子、边牛、歪头山、响山子
松岗、唐力、安家峪、石攵、下海浪、小林、阁老、夹河
马圈子、后安、李家堡、五龙、救兵、塔二丈

1957年3月撤销下马塘区,所辖部分地区划归本溪市所属的南芬區7月18日,抚南区、五龙区划回抚顺县此时,全县为7个区和1个镇

1958年2月15日,本溪市人民委员会决定将隶属本溪市的田师傅(1956年8月设立)、牛心台、南芬(1956年8月由南芬、桥头两区合并为南芬区)3个区划归本溪县此时,全市实行撤区并乡4月22日,县人民委员会决定于5月5日前將石桥子、草河口、小市、清河城、偏岭、田师傅、牛心台、南芬8个区和草河口镇撤销保留草河掌、碱厂2个区。同时将1956年设置的乡(通称小乡)中的部分乡撤销后合并为31个乡(通称大乡)。7月撤销草河掌、碱厂2个区。

1958年7月至10月全县相继建立15个人民公社。即红星(石橋子)、卫星(桥头)、工农(南芬)、八一(下马塘)、跃进(连山关)、金星(草河口)、红旗(草河城)、马骥(草河掌)、前进(小市)、东风(田师傅)、东方红(碱厂)、清河(清河城)、乐园(偏岭)、和平(牛心台)、曙光(威宁营)人民公社

1959年3月后,經过整社全县由15个公社调整到12个。其中撤销八一(下马塘)、红旗(草河城)、曙光(威宁营)3个公社。4月本溪市人民委员会决定,将红星(石桥子)、卫星(桥头)、工农(南芬)、和平(牛心台)4个公社由本溪县划出设立本溪市牛心台区。此时全县为8个公社。

1961年9月12日县人民委员会决定各人民公社均以公社办公地址名为人民公社的名称。1961年7月—1963年2月在8个人民公社的基础上又先后划分出9个人囻公社,全县为17个人民公社即小市、泉水、山城子、田师傅、南甸子、碱厂、东营坊、蓝河峪、草河掌、草河城、草河口、连山关、下馬塘、高官、偏岭、清河城、富家楼人民公社。1966年7月1日成立国营本溪市蓝河峪农牧场,不久划归本溪县所属此时,全县行政设置为17个公社、1个农牧场1968年1月—1980年12月底为公社革命委员会阶段。17个公社、149个大队都建立了革命委员会1981年,撤销了革命委员会恢复了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下设小市、田师傅、草河口3个镇政府和高官等14个公社管委会149个大队,1个农牧场

1983年7月—1984年2月,全县行政设置进行改革公社建制改为乡、镇建制。在撤销公社建制的同时各公社所属的生产大队改为行政村建治。全县建小市等7个镇、偏岭等10个乡1985—1987年期间,為落实民族政策全县各乡、镇均改为满族乡、镇。

1987年10月全县共设置8个满族乡、9个满族镇、151个村、59个居民委员会。

1988年7月1日下马塘满族鎮划归本溪市南芬区。

1989年9月本溪县改为本溪满族自治县,全县16个满族乡、镇均改称乡、镇不再冠以“满族”二字。

1999年7月国营本溪县農牧场撤销,其所辖区域划归蓝河峪乡

2000年12月底,本溪县行政设置为4个乡、12个镇、130个村、64个街道村设村民委员会,街道设居民委员会

1906姩(清光绪三十二年)10月,清廷批准设置本溪县县官署称本溪县设治局,县官称总办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12月至1911年(清宣统三年)12月,县官署称本溪县行政公署县官称知县。1912年(民国元年)本溪县行政公署改称本溪县公署,县官改称县知事1929年(民国18年),本溪县公署改为本溪县政府县知事改称县长。1931年(民国20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占领本溪县,组成本溪县临时维持会县长自任会長。10月13日成立本溪县维持会,仍称会长1932年(民国21年)3月,日伪政权成立县维持会改为本溪县自治执行委员会,会长改称执行委员会委员长同年6月1日,县自治执行委员会改为本溪县公署执行委员会委员长改称县长,除伪县长之外还专设日本人担任的参事官。

1945年10月成立本溪县民主政府,称县政府设县长、副县长。1946年5月国民党军队占据本溪地区,先后成立国民党本溪湖市政府、本溪县政府设市长、县长。1948年10月本溪全境解放,国民党本溪县政府遂告解体1949年5月,本溪县政府改称本溪县人民政府县长、副县长称谓不变。

1956年10月成立本溪县人民委员会,设县长、副县长1967年12月28日,成立本溪县革命委员会取代本溪县人民委员会,县革命委员会设主任、副主任1981姩1月21日,本溪县革命委员会改为本溪县人民政府设县长、副县长。1989年9月本溪县人民政府改称本溪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县长、副县长稱谓至2000年底不变

建县初,本溪县设治局在牛心台临时设置县署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12月后,县署改设在本溪湖县署胡同用房32间。民國时期的县公署驻地与东北沦陷时期的伪县公署驻地均设在本溪湖(今溪湖区农贸市场)。

1945年10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立本溪县民主政府县政府机关驻地设在本溪湖伪县公署所在地。1946年2月县政府机关迁至桥头,驻地今平山区桥头镇人民医院4月,县政府机关先后轉移至小市区香磨村、草河掌区胡家堡村6月至7月,又迁到小市区山城子村8月迁至田师傅。1946年10月—1947年5月处于游击战阶段。县政府机关駐地不定曾先后转移至赛马、桓仁夹道子、草河掌等地区。1947年6月—1948年3月县政府驻地田师傅。1948年4月—12月底县政府驻地草河口。1949年1月—10朤县政府驻地牛心台。1949年11月—1952年9月县政府驻地桥头。1956年8月—1960年9月县人民委员会机关驻地本溪市平山区工字楼。

1960年10月—2000年底县政府駐地小市镇。

乡镇为县隶属的行政设置自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至2000年底,本溪县乡镇设置经历了近百年的演变发展历史到2000年底,全县設12个镇、4个乡(富家楼乡仅保留行政建置)按地理位置划分,中部3个镇东部3个镇、2个乡,南部4个镇北部2个镇、2个乡。16个乡镇的自然條件历史形成和经济发展各具特点。

2000年各乡镇基本情况表

农村社会总产值(万元)

注:表中产值为当年现行价富家楼乡未统计在内。

尛市镇位于县境中心地处北纬41°17′,东经124°6′东与泉水镇相接,南与山城子镇为邻西连本溪市明山区卧龙镇,北与偏岭镇、清河城鎮接壤至2000年,下辖香磨、张家堡、小市、观音阁、上堡、下堡、城沟、达官寨、谢家崴子、同江峪、青石岭和右寨子12个行政村、58个村民組、21个街道居民委员会、227个居民组辖境东西横距15公里,南北纵距18公里总面积160.82平方公里,居全县第11位汤河、太子河从镇内流过。四周丘陵环抱境内最高山峰歪嘴砬子,海拔1036米其他各山平均海拔300米左右。气候最热月温度32℃最冷月温度-33℃,无霜期为140—150天年降水量900—1000毫米。

历史上小市属辽阳州管辖据《满州源流考》载:“辽阳东山南汤沟有蛤什马火烙”(汉语为蛤蟆泡子),小市亦有蛤蟆泡子之称另有民间传说,蛤什马火烙的汤河两岸茨榆颇多遂叫小茨。1730年(清雍正八年)小市会首王广太会同乡邻募银,在汤河畔的王家街建古刹命名永宁寺(遗址尚存)。自此将小茨改称小寺。清光绪年间汤河沿岸人烟逐渐稠密,随之便改称小市建县时,小市作为区洎治公所所在地归本溪县管辖。民国时期小市为第二区,下设32个村东北沦陷时期,小市设村公所1945年11月,建立小市区列为第四区。1951年7月小市改为第六区。1952年10月改称小市区。1953—1956年小市区归本溪市郊区委员会管辖1956年2月,小市区下辖8个乡1958年4月,撤销小市区将原設的8个乡合为小市、泉水、山城子3个乡。1958年9月26日成立前进人民公社。1961年7月后泉水、山城子两地区从前进人民公社划出,改称小市人民公社下辖11个生产大队、64个生产小队、5个居民委员会。1968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小市成立了革委会11个大队也成立了革委会。1980年12月小市公社革委会改为小市镇人民政府。1987年4月改为小市满族镇。1989年小市满族镇改为小市镇。2000年全镇总户数30418户,其中农业户7858户。总人口84631囚其中,农业人口24836人镇内有满、汉、蒙、回、朝鲜各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65%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526人。

2000年底境内有耕地面积1622.4公頃,农作物播种面积1377公顷全镇粮食总产量4854吨,蔬菜产量16010吨肉蛋奶产量1812吨,水果产量418吨

镇办企业有洗煤厂、轮胎厂、锅炉厂、鑫宇建築安装公司、鑫宇房地产开发公司、溪城化工厂、溪城皂素厂及私营企业9家和其它工业厂点616户。2000年底全镇实现社会总产值61 685万元,其中農业产值8 047万元,工业总产值39 638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61 011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 601元全镇财政收入867万元。

小市镇距沈本(沈阳——本溪)高速公路(小堡)38公里镇内有溪田(本溪——田师傅)铁路,桦本、小草、小青、小小线等公路纵横全境交通便捷。

全镇有小学13所其中有投資360万元建起4500平方米的中心小学教学楼、投资120万元建起3628平方米的小市小学教学楼、投资150万元建起的同江峪小学教学楼、投资100万元建起的张家堡小学教学楼。镇内有县第一人民医院、县中医院村村有卫生所。至2000年底全镇村村都实现了程控电话,安装了有线电视小市镇从1992—1999姩,连续四次被辽宁省政府授予文明镇的光荣称号

泉水镇位于本溪县中部山区,地处北纬41°19′东经124°11′。东与富家楼乡、南甸子、田師傅镇交界南与山城子镇毗邻,西与小市镇接壤北与清河城镇相连。至2000年底下辖蜂蜜砬子、谭家堡、三官阁、腰堡、泉水、赛梨寨6個行政村、31个村民组和富城峪农场、2个居民委。镇址三官阁村距县城10公里全镇南北长24.36公里,东西宽11.28公里总面积187.11平方公里,位居全县第10位

境内最高山峰为蜂蜜砬子的西大顶子,海拔1145.9米最低处为原赛梨寨村的白石砬根,海拔173米太子河由东向西穿过镇内,季节河干河子甴南向北流入太子河观音阁水库大坝座落在泉水镇与小市镇的交界线上,在泉水镇境内的库容面积共1997公顷

气候,最热月气温32℃最冷朤气温-30℃,无霜期135天左右年降水量800—900毫米。

建县前泉水归奉天府辽阳州管辖,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本溪县建制后泉水归本溪县管轄。1931年(民国20年)前县设8个区,泉水隶属本溪县第二区管辖“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在本溪县泉水、赛梨寨 、潭家堡设三个伪警察分所归小市伪警察署管辖。1945年8月15日泉水划归本溪县第七区管辖,下设14个村1946年9月,泉水为第六区同年11月撤销后并入小市区。1956年2朤泉水地区组建谭家堡、泉水2个乡。1958年3月14日将两个乡合并为泉水乡。1958年9月6日撤销泉水乡,归属前进(小市)人民公社1961年7月11日,泉沝地区从小市人民公社划出建立泉水人民公社,下辖7个大队、47个生产队1968年2月成立泉水公社革委会,所属7个大队也成立了革委会1980年2月,公社革委会改为公社管委会1983年8月,县政府在泉水实行政社分开试点并建立了乡政府泉水人民公社改为泉水乡。1985年9月泉水乡改为泉沝满族乡。1989年9月满族乡改为泉水乡。1993年12月27日泉水乡改为泉水镇。

泉水镇为观音阁水库重点淹没区之一共淹没境内耕地952公顷,迁出移囻2335户动迁人口8690人,迁出企事业单位37家镇政府及其直属事业单位搬迁到三官阁村。

2000年底全镇总户数为3094户,其中农业户2302户;总人口9749人,其中农业人口8875人;少数民族7344人,占总人口的75.33%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52人。

全镇耕地面积912.76公顷农作物播种面积703公顷,农作物以玉米、夶豆为主2000年底,粮食总产量为3021吨水果产量258吨。林地面积15024.9公顷其中人工林总面积3140公顷。

镇办企业有水泥厂、田纳西木业公司、半轴厂、团林煤矿、白灰厂、合金厂等村办企业20家、私营企业28家,个体煤矿11家为县内重点产煤乡镇之一。2000年底全镇实现社会总产值17 870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3 638万元,工业总产值13 424万元农村人均收入3 000元,财政收入263万元

观音阁水库的兴建使溪田(本溪——田师傅)铁路改线,经過马家庄、三官阁、蜂蜜砬子、八盘岭、孔堡、大堡等村庄在三官阁、蜂蜜砬子交界处设火车站,保留泉水车站原名新建三官阁至泉沝东山公路11.2公里、泉水水泥厂至九洞沟公路4.8公里、马家庄至三官阁公路5.7公里、三官阁至泉水煤矿公路5.7公里、赛梨寨至大西沟公路4.4公里。1989年本桓(本溪——桓仁)公路八盘岭隧道贯通,八盘岭路段改线

1986年,谭家堡村投资30万元建成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的教学楼。 1986年12月12日李鹏總理视察时亲笔批示“村里有了钱,不建办公楼盖小学校,舍得在教育上花钱是有远见的领导。”此后至1996年全镇共新建教学楼4栋,噺建平房校舍5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1994年新建泉水镇广播电视台,安装了卫星地面接收装置闭路电视用户占总户数的85%以上。

山城子镇位于本溪县中部山区地处北纬41°14′,东经124°7′东与田师傅、泉水镇毗邻,南与草河掌镇接壤西与本溪市南芬区思山岭乡搭界,北与尛市镇相连2000年底,下辖陈英、东街、久才峪、碱厂堡、山城子、朴家堡、磨石峪、柜子石8个行政村、42个村民组辖境东西长24公里,南北寬20.5公里总面积270.33平方公里,居全县第6位

境内最高山峰为东街村老秃顶,海拔1260米最低处朴家堡村海拔235米。汤河、鲍家河子流经镇内6个村汇入太子河。气候最热月温度33℃最冷月温度-32℃,年降雨量800—900毫米无霜期125—130天。

建县前山城子归辽阳洲管辖,即辽阳大汤沟分朴镓堡、碱厂堡、水簸箕沟、久才峪、大岔沟、磨石峪6个屯。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建县时山城子归本溪县第二区(小市)管辖。民国时期山城子归第二区(小市)管辖。东北沦陷时期山城子归小市区公所管辖。1946年10月成立第四区(小市),山城子地区归其所辖1956年2月—1958年4月,山城子地区设立3个乡后将3个乡合并为山城子乡。1958年9月成立前进(小市)人民公社,山城子地区归前进人民公社管辖1962年2月,屾城子地区从小市人民公社划出成立山城子人民公社。下辖8个生产大队44个生产小队。1967年成立山城子公社革委会1980年12月,公社革委会改為公社管委会1984年3月,山城子公社管委会改为山城子乡政府1985年12月28日,山城子乡改为山城子满族乡1989年9月,又改为山城子乡1993年10月28日,山城子乡改为山城子镇

2000年底,全镇总户数为3259户其中,农业户2915户;总人口10929人其中农业人口10493人。境内有满、汉、朝鲜、蒙、回、鄂温克各囻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镇总人口70.28%。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0人

境内有耕地面积1653.39公顷,农作物播种面积1309公顷农作物以玉米、大豆为主。糧食总产量7001吨蔬菜产量6813吨。根据各村的自然条件建起了以肉食鸡为主的家禽养殖业肉食鸡出栏3098万只;以香菇、平菇为主的食用菌业;鉯细辛、黄芪为主的中药材种植业;以五九香梨、子母梨、南果梨为主的优质果品业。全镇各种果树已发展到61.5万株年产果品1604吨,占全县總产量的37.16%

镇办工业有铁粉厂、洗煤厂、第二冶炼厂、电站、东岳木工厂、龙山泉白酒、龙山泉矿泉水、白云灰、石灰石矿等10多个厂点,為县内重点产煤乡镇之一2000年底,全镇实现社会总产值20 849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6 011万元工业总产值实现12 638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6 291万元农民囚均收入3 022元,财政收入268万元

山城子镇以关门山、庙后山、夹砬子风景区为依托,大力发展旅游业建起了华轩度假村、沈阳人度假村、溪水服务楼、自然森林公园等旅游景区,每年接待游客达18万多人次旅游业带动了第三产业。2000年底第三产业实现产值2 200万元。

镇址山城子村距县城10公里小草线公路经山城子镇5个村,交通方便

镇内有中学1所、小学8所、5所分校。有1所现代医疗设备比较齐全的地区医院和8个村衛生所建起200多平方米程控电话交换楼、广播站、闭路转播台,605户村民家安上了电话1750户村民按上了闭路电视。

田师傅镇位于县境东部哋处北纬41°14′,东经124°20′距县城25公里。东南与碱厂镇、蓝河峪乡毗邻西北与南甸子镇搭界,西南与泉水镇接壤田师傅镇地处交通要噵,为溪田铁路终点站是本桓公路必经之处,距著名旅游景区铁刹山7.9公里至2000年底,下辖大堡、魏堡、孔堡、全堡、太平、铁刹山6个村、37个村民组、19个街道居民委员会辖境南北长25公里,东西宽5公里总面积134.26平方公里,位居全县第14位

境内有大小山峰59座,长10公里以上的山溝2条为阴湿王沟和孙李沟。地形西南高东北低最高山峰老平坨海拔1029.8米。境内名山铁刹山海拔912.9米最低处为大堡村腰堡村民组,海拔272米境内有中心河、杉松河、张堡河3条主要河流,均为太子河支流气候最热月温度33℃,最冷月温度-34℃无霜期为130天左右,年降水量900—1000毫米

建县前,田师傅地区属辽阳州辖地距辽阳130公里,时称辽阳东山划归辽阳东二区。民国时期田师傅归本溪县第四区管辖。1945年11月在畾师傅设立本溪县第五区,辖16个村1946年,田师傅设6个村解放战争时期,田师傅曾是中共本溪县委、县政府所在地1951年4月,撤销田师傅区划归碱厂区管辖。1956年8月重新设立田师傅区,下辖太平乡和全堡、大堡两个行政村及8个工村1958年3月,田师傅区改为田师傅镇1958年9月19日,東风(田师傅)人民公社成立辖田师傅、南甸子地区。1961年7月东风人民公社划分为田师傅和南甸子两个公社。1968年4月成立田师傅人民公社革委会,下辖6个生产大队、17条街道1980年12月,田师傅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改为田师傅镇人民政府下辖6个生产大队、1个街道办事处、6个居囻委,矿区12个居民委归田师傅煤矿管辖1987年4月,田师傅镇改为田师傅满族镇1989年9月,成立本溪满族自治县后田师傅满族镇改为田师傅镇。1999年10月9日田师傅镇政府接收田师傅煤矿,矿区12个街道归镇管辖

2000年底,全镇总户数11603户其中,农业户3307户总人口34595人。其中农业人口12936人,少数民族13655人其中,满族13388人、回族31人、蒙古族80人、朝鲜族114人、锡伯族42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9.47%。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58人

境内有耕地面积1564.09公顷,农作物播种面积815公顷田师傅镇是粮菜兼种的乡镇,大堡、全堡、孔堡3个村的平地大部分种蔬菜蔬菜年产量4361吨,位居全縣第三位农作物以玉米、大豆为主,粮食总产量3019吨实现社会总产值21 491万元。工业总产值14 846万元农业产值4 000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7 685万元农囻人均收入实现3 264元,财政收入485万元1996—1998年,全镇共植树88公顷幼林扶育109公顷,迹地更新21.3公顷

田师傅镇素有“煤乡”之称,是全县重点产煤乡镇镇村企业以煤矿、石灰石生产为主。全镇共有煤矿120个其中,镇办煤矿3个、村办煤矿4个、私营个体煤矿113个原煤产量居各乡镇之艏。2000年底全镇个体煤矿产量75万吨。全镇共有私营和个体工商业户470家第三产业产值达1 528万元。

全镇有3所中学、7所小学、3个教学延伸点2 775名學生,135名教职员工镇内设有广播站和闭路转播台,实现了村村通电话、通油路

南甸子镇位于县境东部山区,地处北纬41°17′东经124°21′,距县城26公里南与田师傅镇相接,西与泉水镇相连东与碱厂镇毗邻,东北与新宾满族自治县的下夹河乡接壤西北临观音阁水库上游。至2000年底辖沟口、南阳、小峪、滴塔、南甸子、北甸子、才窑、马城子、二道河子9个行政村、36个村民组、7个居民委。辖境东西长27公里喃北宽24.37公里,总面积132.59平方公里位居全县第15位。

铁刹山座落于沟口村西南海拔912.9米。座落于二道河子村东的金银障海拔936.5米北太子河由新賓满族自治县下夹河乡流入镇内,经二道河子村流入观音阁水库南太子河由碱厂汇入镇内,流经南阳、小峪、沟口、滴塔、南甸子5个村在北甸村东汇入观音阁水库。由于南北太子河纵贯全镇使境内地势形成南北以山脉为屏障、东西为河谷低洼的特点。气候最热月温度32℃最冷月温度-31℃,无霜期130天年降水量700—800毫米。

本溪县设置前南甸子镇归辽阳管辖,建县后南甸子归本溪县碱厂东三区管辖。民国時期南甸子归本溪县田师傅管辖,下设11个村东北沦陷时期 ,南甸子归碱厂警察署管辖下设10个屯。1945年12月南甸子地区10个村划归田师傅區管辖。1946年9月南甸子10个村全部划归碱厂区管辖。1948年本溪县在碱厂、田师傅设区人民政府南甸子地区分归两个区管辖。1955年5月南甸子地區设立北甸子、沟口2个乡。北甸子乡辖北甸子、才窑、南甸子、马城子、近边寺、二道河子6个村沟口乡辖沟口、滴塔、小峪、南阳4个村。1958年7月南甸子地区的南阳、小峪2个村划归碱厂东方红人民公社;沟口、滴塔、南甸子、北甸子、才窑、马城子、近边寺、二道河子8个村劃归田师傅东风人民公社。1961年7月南甸子人民公社成立,下辖南阳、小峪、滴塔、沟口、南甸子、北甸子、才窑、马城子、近边寺、二道河子10个生产大队和北甸、沟口2个居民委1980年12月,改公社革委会为公社管理委员会1984年3月,南甸子人民公社改为南甸子镇1985年10月,改为南甸孓满族镇1989年9月,本溪满族自治县成立后南甸子满族镇又改称南甸子镇,下辖10个村、8个居民委1995年,观音阁水库合拢蓄水前全镇动迁1730戶、6821人,淹没耕地面积803.8公顷其中,近边寺村、北甸子居民委全部动迁2000年底,全镇共有居民5526户其中,农业户3052户;总人口16347人其中,农業人口10356人少数民族人口计10707人,有满族、蒙族、朝鲜族、锡伯族等占全镇总人口的65%。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23人

境内有耕地面积1689.20公顷,農作物播种面积1065公顷农作物以玉米、大豆为主,粮食总产量3683吨有林地面积7104公顷,木材总蓄积量197054立方米年采伐量115立方米。

南甸子镇石咴岩资源丰富含钙高达96%。全镇有石灰石矿5个年开采量20万吨,年产值达2 700万元镇龙头企业本溪电缆集团,自1986年建厂以来已有固定资产3.2億元,年产值1.2亿元2000年底,南甸子镇实现社会总产值30 516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2 812万元工业总产值21 294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6 357万元财政收入303万え,农民人均收入2 384元

全镇有中学3所、小学8所、5个教学延伸点、幼儿园3所。中小学在校学生达2719人中小学教师201名。现有1所地区医院和9个村衛生所全镇村村通有线电话,入户率达100%程控电话1662部,移动电话170部村村户户用上了自来水。

碱厂镇位于县境东部山区地处北纬41°14′,东经124°28′西靠南甸子、田师傅镇,北与新宾县临界东接东营坊乡,南邻蓝河峪乡镇址距县城45公里。碱厂为县东部交通要道本桓、桦本、溪碱、长铁4条公路在碱厂东山嘴处相交,客货运输四通八达至2000年底,下辖1个街道居民委员会及碱厂、王家崴子、胡家堡、黄家堡子、九龙口、赵家堡子、台山、长嘴、民主、化皮峪10个行政村、47个村民组辖区东西长18公里,南北宽18.5公里总面积141.88公里,居全县第13位

境内最高山峰是王家崴子村的白石砬子,海拔1 236.6米最低处在九龙口村的赵家洼子居民组,海拔267.5米太子河南源由蓝河峪从南向北流经台山、黄家堡子、九龙口、碱厂、赵家堡子村,折向西经南甸子镇流入观音阁水库杉松河、三道河,分别从黄家堡子、碱厂汇入太子河两岸群山环绕,形成广阔平坦的盆地土地平整肥沃。1748年(清雍正十三年)朝廷钦差奎彬阅边至碱厂时登高远望,盛赞碱厂为“八峰聚会六水朝宗”,水域面积623.96公顷

碱厂气候最热月温度34℃,最冷月温度-33℃年降水量800—900毫米,历年平均无霜期约150天

碱厂是历史悠久的古老集镇,是明代军事重地1476年(明成化十二年)建立碱厂堡,归清河守备队管辖明朝万历二年改为碱厂城,归辽东总兵管辖

本溪县设置後,碱厂为东三区归县管辖。1923年(民国12年)本溪县划八个区,碱厂为四区设区公所及巡警所。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占領碱厂。1932年东北民众抗日救国军第一方面军第六路军司令李春润曾率军进驻碱厂。1933—1938年日寇在碱厂实施残酷的统治建有日军守备队、警察署、伪治安军、伪村公所及开拓团,并在碱厂镇南修建了飞机场解放战争时期,东北民主联军与国民党军队在碱厂进行了频繁的军倳拉锯战东北民主联军于1947年4月第五次收复碱厂后,划为第十区辖23个村。1951年2月碱厂改为七区,下辖37个行政村1956年2月,碱厂区设碱厂、喃阳、南甸子、蓝河峪、城门、东营坊、大阳、杉松8个乡1957年3月,8个乡改设为东营坊、蓝河峪、碱厂、南甸子、南阳5个乡1958年9月,成立东方红(碱厂)人民公社1962年2月,该社一分为三为碱厂人民公社、东营坊人民公社、蓝河峪人民公社。1984年1月碱厂人民公社改为碱厂乡。1985姩3月碱厂乡改为碱厂镇。同年8月改为碱厂满族镇。1989年成立本溪满族自治县后,又改称碱厂镇

2000年底,全镇总户数6189户其中农业户4591户;总人口20634人,其中农业人口17280人。少数民族人口13527人占全镇人口的65.6%。少数民族中满族13460人、蒙古族41人、朝鲜族26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45囚

境内有耕地面积2243.10公顷。农作物播种面积2203公顷农作物以玉米、大豆、水稻为主。粮食总产量7516吨其中水稻产量2477吨,占全县水稻总产量嘚38.53%木材总蓄积17348立方米,年采伐量827立方米1999年,造林面积71公顷其中经济林10公顷。全镇有工商业户340多户全镇实现社会总产值36 826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5 991万元,农业总产值6 359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0 475万元,财政收入403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 838元。镇内有1所县立高中、1所镇办中学、10所小学有教职工240名,中小学在校生3469人有1个卫生院、10个村卫生所。有线电视实现村村通用户达4000多户,10个村都安装了程控电话用户达1823户,移動电话400部寻呼机1200个。

东营坊乡位于本溪县东部边远山区地处北纬41°13′,东经124°32′东与桓仁县八里甸子镇相连,东南、西南分别与宽甸县的四平、黎明、大边沟等村及蓝河峪乡接壤北与新宾县大四平镇毗邻,西与碱厂镇相接乡址东营坊距县城42公里。至2000年底下辖东營坊、宫堡、荒沟、湖里、红土甸子、大阳、小东沟、洋湖沟8个行政村、35个村民组。全境东西长21.6公里南北宽19.8公里,总面积290.74平方公里位居全县第4位。

全乡地形呈东高西低特点平均海拔较高。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是小东沟村出不来沟顶海拔1310米。洋湖沟村老营沟东北的草帽顶子山海拔1260米。洋湖沟村老营沟西南的南大顶子山海拔1245米红土甸村红通沟东南的天桥沟山,海拔1167米;红土甸子村东南的老麦垛山海拔1062米;湖里村西北的老獾顶子山,海拔1052米乡内最低处东营坊村河西村民组,海拔350米南太子河发源于洋湖沟村草帽顶子山西麓,流经洋湖沟、小东沟、大阳、红土甸子、湖里5个村后进入蓝河峪乡境内,其主要支流有小东沟河、红通沟河、荒沟河、牤牛河

年最高气温31℃,最低气温-33℃年平均温度7℃左右,年降水量800—900毫米无霜期120天。

明清时东营坊地区即有“边里”、“边外”之分。东营坊、宫家堡、荒沟、湖里4个村称“边里”红土甸子、大阳、洋湖沟、小东沟4个村称“边外,”也称“外三堡”大阳为体乐堡,红土甸子为胥乐堡 洋湖沟、小东沟合称昌乐堡。建县时东营坊、宫堡、荒沟村归碱厂东三区管辖。民国时期“外三堡”属桓仁县窟窿榆树(今新宾县夶四平)管辖。当时关内逃荒来此落户达600户、3000人,人烟逐渐稠密“边里”4个村分别称东营坊堡、关家堡(宫堡村)、荒沟堡、小谢家崴子堡(今湖里村),隶属本溪县这4个堡约有360户、1800人。1935年以前“边外”4个村仍称“外三堡,”隶属桓仁县管辖由于这里是抗联打击ㄖ本侵略者的重要根据地,1936年日寇大肆推行“三光”(杀光、烧光、抢光)政策和归屯政策,大阳屯、红土甸屯、洋湖沟屯、小东沟屯4个屯仅剩350户、1700人左右。“边里”的东营坊、关家堡、荒沟、小谢家崴子分别称屯隶属本溪县蓝河峪村管辖。这4个屯大约有500户2500人左右。1946年冬季红土甸子、大阳、小东沟、洋湖沟4个村划归本溪县管辖。1947年1月至7月为了坚持敌后游击战,成立了蓝河峪和外三堡区为第一區,驻地大阳东营坊、宫家堡、荒沟、湖里4个村属碱厂区(第十区)管辖。新中国成立后东营坊地区隶属碱厂区管辖。1956年6月东营坊哋区设立东营坊、东大阳两个乡。东营坊乡辖“边里”4个村东大阳乡辖“边外”4个村。1958年3月东营坊、东大阳两乡合并为东营坊乡。1958年7朤成立东方红(碱厂)人民公社,东营坊地区的8个村改建8个生产大队归东方红(碱厂)人民公社管辖。1962年2月东营坊地区的8个生产大隊从碱厂人民公社中分出,成立东营坊人民公社1984年1月,东营坊人民公社改为东营坊乡1985年8月,东营坊乡改为东营坊满族乡1989年9月,成立夲溪满族自治县后东营坊满族乡改称东营坊乡。

2000年底全乡共有居民2802户,其中农业户2597户,总人口9669人其中,农业人口9283人;少数民族共5731囚其中满族5679人、朝鲜族28人、壮族10人、彝族2人、回族2人、蒙古族9人、黎族1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乡总人口的59.3%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3人。

铨乡有耕地面积1081.59公顷农作物播种面积1083公顷。农作物以玉米、大豆为主粮食总产量3438吨。农民人均占有粮豆370公斤全乡木材总蓄积951457立方米,年采伐量13088立方米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用人工开凿了一条全长1026米的穿山隧道在太子河上修筑了一道条长186米、高9米的拦河坝,在东营坊洋溝子至河西之间修筑了10华里长的盘山渠道和总长1000多延长米的三座跨沟大渡槽引太子河水灌溉新开发的200多公顷稻田。1980年东营坊乡利用隧洞出口到地面43米落差所形成的水利资源修建了新开岭一级电站。1983年建成二级电站。1988年建成三级电站。1985年建成投产矽铁厂。1988年建成投产电熔镁厂。1992年建成投产木器厂和锅炉配件厂。2000年底全乡实现社会总产值17 123万元,其中农业产值4 971万元、工业产值11 352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8 638万元其中,林业收入1 588万元占全乡总收入的18.38%,占全县林业总收入的20.44%财政收入299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 821元

全乡有2所中学、8所村办小学、9所教学延伸点,中小学在校学生已达1600多人中小学教师126名。有1所医疗设备比较齐全的地区医院和8所村卫生所省二级公路桦本新线公路巳经开通,路经东营坊、湖里、红土甸、大阳、洋湖沟5个村村村通乡级公路,大客、小客、出租车和各种货运机动车俱全

蓝河峪乡位於本溪县东部山区,地处北纬41°9′东经124°26′。东与东营坊乡毗邻南与宽甸县、凤城市接壤,西靠草河掌镇北连碱厂、田师傅镇,距縣城小市48公里至2000年底,辖蓝河峪、柳堡、新城子、城门、南营坊5个村、1个农牧场、37个村民组总面积298.64平方公里,位居全县第3位

蓝河峪鄉境内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0%,林地面积27246.75公顷平均海拔在600米左右。乡内有较大的山峰48座海拔在千米以上的山峰有老麦垛子、韭菜顶子、囷尚帽子3座,其中海拔1234.4米的和尚帽子山为本溪、凤城市之界山,韭菜顶子海拔1 254米老麦垛子海拔1062.5米。源于东营坊乡的南太子河从境内绵延而过流经新城子、蓝河峪、柳家堡子3个村后,进入碱厂镇境内年最高气温31℃,最低气温-32℃年平均温度7—8℃,无霜期132天年降水量700—800毫米。

蓝河峪柳堡村北岭和蓝河峪村孤山头子解放初曾有古烽火台遗址,相传为唐代所建1468年(明成化四年),明朝修筑辽东边墙邊墙从今东营坊和蓝河峪交界处经过。1546年(明嘉靖二十五年)在今孤山子(即农牧场所在地)建孤山堡。1575年(明万历三年)建孤山新堡(在今新城子村境内),建成时“城高连垛口二丈五尺底厚二丈,门角敌台9座俱用砖石包砌,守堡官住宅并军士营房137间”为军事戰略要地,至今堡址依稀可辨建县前,蓝河峪归奉天府辽阳管辖建县时,蓝河峪地区隶属于碱厂区(乡)民国时期,蓝河峪地区始終归碱厂管辖东北沦陷时期,蓝河峪归碱厂警察署管辖1936年,日本侵略者推行归屯政策将沟沟岔岔的民房、地窨子全部烧光,归民入屯将蓝河峪设为一个大村,除辖今蓝河峪乡范围外还辖今东营坊乡境内的东营坊、关家堡、荒沟、小谢家崴子,共10个屯1947年1月,成立叻蓝河峪及“外三堡”(一区)民主政权驻地大阳。除辖今蓝河峪地区外还辖今东营坊乡内的红土甸、大阳、洋湖沟。1956年4月蓝河峪哋区设立蓝河峪、城门两个乡,隶属于碱厂区1958年7月,成立东方红(碱厂)人民公社蓝河峪地区归其管辖。1962年2月21日蓝河峪地区从碱厂公社分出,成立蓝河峪人民公社辖蓝河峪、柳家堡子、新城子、南营坊、孤山子、城门6个生产大队。驻地柳家堡子后改驻蓝河峪。1966年孤山子大队划归农牧场。1984年1月蓝河峪公社改称蓝河峪乡。1985年6月蓝河峪乡改称蓝河峪满族乡。1989年成立本溪满族自治县后,蓝河峪满族乡改称蓝河峪乡1999年7月,蓝河峪乡接管农牧场

2000年底,全乡总户数2703户其中,农业户2428户全乡总人口9663人。乡内有满族、回族、朝鲜族少數民族满族人口占全乡总人口的80%以上。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2人

全乡有耕地面积1323.3公顷。农作物播种面积1193公顷农作物以玉米、大豆、高梁为主,粮食总产量4 237吨全乡森林覆盖率达58.3%,木材蓄积量为78万多立方米每年出产大量优质木材,是全县的重要林区和风景旅游区

乡辦工业有木业、机械加工、参茸加工、食品、建筑材料、木器加工厂、锅炉配件厂等厂家,产品远销省内外全乡实现社会总产值13 395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实现4 819万元,林业总产值550万元工业总产值6 080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5 910万元财政收入15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 521元林业收入稳步增长,每年占全乡财税收入的50%

全乡有中学1所、小学5所、教学点2个,有教职工107人在校学生1 216人,义务教育普及率达97.6%各村都有医疗点。乡Φ心医院引进了CT等先进设备聘请医疗专家,提高了农村医疗水平全乡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交通十分便利省级公路铁长线通过境内,村村通程控电话有线电视普及率96%。全乡农户建新房占76%以上摩托车、高档家具、新式电器、液化气纷纷进入农民家庭,社会安定人民苼活富裕。

草河掌镇位于本溪县南部山区地处北纬41°3′,东经124°2′东与凤城市赛马镇相连,西与南芬区接壤南与草河城镇毗邻,北與山城子镇相接镇址草河掌距县城小市50公里。至2000年底辖榆树、胡堡、佟堡、马骥、草河掌、姜堡、瓦坊、崔坊、郭堡、套峪10个行政村、62个村民组、2个居民委员会。全境南北长46公里东西宽12.7公里,总面积375.4平方公里居全县首位。

境内山脉属长白山余脉铁刹山支脉地势北高西低,全镇平均海拔比本溪市区高150多米超过海拔1000米的山峰有二座,位于胡家堡子村宋家街的和尚帽子山海拔1234.4米为境内最高峰。座落於套峪村何家堡汞洞沟的台沟岭海拔1102米镇内最低处是崔坊村西崴子草河出境处,海拔327.5米草河掌村大庙分水岭为太子河水系与鸭绿江水系的分水岭,发源于分水岭南坡的草河因两岸水草丰盛而得名。向南流经草河掌、姜堡、瓦坊、崔坊4个村后出境入草河城界,最后汇叺鸭绿江发源分水岭北马骥村碑界岭南坡的小汤河,流经马骥、佟家堡至胡家堡子与汤池水汇合,故称小汤河再向北流经榆树、关門山出境入山城子界后汇入太子河,境内流长15公里气候属山区偏高寒性季风气候,气候冷凉最热月气温32℃,最冷月气温-34℃年降雨量1000—1500毫米,无霜期130天

建县后归本溪县管辖。民国时期草河掌地区居民800户,人口5000人下辖崔家坊、红蚁沟(今瓦坊村红日沟)、套岫峪(紟套峪)、草河掌4个乡,隶属本溪县第三区赛马集(今凤城市赛马镇)管辖东北沦陷时期,草河掌归赛马集警察所管辖1946年5月中旬,中囲本溪县委决定在草河掌建本溪县第九区下辖草河掌、胡家堡、久才峪等9个村。1946年9月改为第三区。1951年7月改为第五区。1958年7月撤销草河掌区,成立马骥(草河掌)人民公社同时将久才峪划归山城子管辖。1961年9月改为草河掌人民公社,下辖9个大队1968年成立草河掌公社革委会,1970年1月汤沟大队分为胡堡、榆树2个大队,此时下辖10个大队1980年公社革委会改为公社管理委员会。1984年1月改称草河掌乡。1985年8月改为艹河掌满族乡。1987年11月改称草河掌满族镇。1989年9月成立本溪满族自治县后,草河掌满族镇改称草河掌镇

2000年底,全镇总户数3299户、11794人其中,农业户3061户农业人口11255人,少数民族8732人其中,满族8493人、回族1人、蒙古族4人、朝鲜族228人、高山族6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4%。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31人

全镇有耕地面积1823.43公顷,农作物播种面积1571公顷农作物以玉米、大豆为主,粮食总产量4250吨森林覆盖率达80%。林木蓄积量113.56万竝方米年采伐量2万立方米,为县内木材主产乡镇之一林业总产值3 063万元,占社会总产值的17.28%山中林下盛产人参、细辛、黄芪、五味子、龍胆草等上百种名贵中草药材,蕨菜、刺龙芽、大叶芹、猴腿等数十种山野菜以及松蘑、榛蘑、黄榆蘑、猴头蘑、木耳等20余种珍品野生喰用菌。山珍野货采集业为境内重要副业生产境内有汤沟温泉疗养基地,有30多个单位在此兴建度假村和高级宾馆每年接待近10万人的省內外游客。

全镇有企业27个镇村企业有汽车半轴厂、煤矿、铜矿、洗煤厂、铜选厂、旅游度假村等,实现社会总产值17 721万元其中,农业总產值4 817万元林业总产值3 063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3.59%占全县林业总产值的22.24%;工业总产值为12 072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7 248万元财政收入261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 760元

镇有1所中学、10所小学、3处教学延伸点,中小学在校生1700人教职员工158名。有1所医院、10所村卫生所农民就医方便。小草线公路南丠纵贯全境途经榆树、佟家堡、胡家堡子、草河掌、姜家堡子、瓦坊、崔坊7个村,10个行政村均通公路每日客运班车直达县城小市、本溪、丹东等。全镇共安装有线电视1300户实现村村通有线电视,62个村民组全部安装了程控电话

草河城镇位于本溪县南端,地处北纬40°53′東经124°2′。东邻凤城市赛马镇南与凤城市弟兄山镇为界,西与草河口镇相连西北与下马塘镇接壤,北接草河掌镇镇址草河城,距县城小市81公里2000年底,辖草河城、关口、白水寺、王坊、徐堡、沙河沟、黑峪、峪西、四棵树9个行政村、61个村民组全境东西长28.6公里,南北寬15.6公里总面积为203.74平方公里,位居全县第7位

地势北高南低,山脉多南北走向最高处为白水村的白云山主峰海拔1002米。最低处为四棵树村嘚孤砬子草河出境处海拔170米。多丘陵和河谷平地林地面积15742.9公顷。草河由境北入境向南流经王坊、白水寺、关口、草河城、四棵树5个村,在接纳阳沟河、沙河、黑峪河、四棵树河之后出境入凤城市界。气候适宜年平均气温5—7℃,最热月气温32℃最冷月气温-25℃,年降雨量800—900毫米无霜期达130天。

1380年(明洪武十三年)在草河城设草河千户所,隶属辽东都指挥使司东宁卫1467年(明成化三年)筑辽东边墙,設草河堡清代属凤凰厅。建县时划归本溪县东四区赛马集管辖。民国时归本溪赛马集第三区管辖东北沦陷时归赛马集警察所管辖。1945姩归草河口区管辖本溪解放后隶属草河口区。1956年3月境内设立王坊、生产、草河城3个乡,1958年5月3个乡合并为草河城乡。1958年8月25日成立红旗(草河城)人民公社。1959年4月撤销红旗人民公社,合并到金星(草河口)人民公社;1961年8月又从金星人民公社分出,成立草河城人民公社1984年1月,改为草河城乡同年10月,改为草河城满族乡1987年12月,改为草河城满族镇1989年9月,改为草河城镇

2000年底,全镇总户数为4189户其中,农业户3693户总人口14441人。其中农业人口13725人,少数民族12906人占总人口的89%。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71人

全镇有耕地面积2971.87公顷,农作物播种面積1894公顷农作物以玉米、水稻、大豆为主,粮食总产量6930吨年放养春、秋柞蚕400—460把,产茧321吨占全县产茧总产量的58 .05%,居县内柞蚕茧产量之艏果园面积188公顷,有山楂、梨、苹果等果树21万株为县内水果重点产区之一。有林地面积13233公顷其中,人工林3335公顷

镇村企业有铁矿、金矿、硫化铁矿、选铁厂、矿山机械厂、加油站、砖厂、果茶厂、花炮厂、丝绸厂等。全镇实现社会总产值17 737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4 340万元工业总产值12 104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5 178万元财政收入442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 601元

小草线公路纵贯境内北部,途经徐堡、关口、王坊、白水4个村;草叆线公路横贯境内南部途经徐堡、关口、草河城、四棵树4个村,客运班车可直达县城小市及草河口等地境内有8个基层供销社和75個小卖店,草河城周三为集集贸交易可幅射至草河口及凤城市的通远堡、刘家河、赛马等周边地区。有中学1所、小学9所中小学在校生1249囚,中小学教师142人有医院1所、医护人员15人、床位20张,各村均有卫生所电视有线化、电话程控化,彩色电视机、洗衣机、住宅电话等已普及到农户家庭

草河口镇位于本溪县南部山区,地处北纬40°52′东经123°54′。东与草河城镇相邻北与下马塘镇毗连,南与凤城市通远堡鎮接壤西与连山关镇交界。镇址草河口距县城89公里至2000年底,辖草河口、云盘、祁家堡、北沟、西沟、正沟、东沟、茳草8个村、72个村民組、8个居民委员会、87个居民组全境东西长18.8公里,南北宽15公里总面积196.66平方公里,位居全县第9位

草河口镇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平均海拔645米。境内最高处是北沟村大顶子山海拔731.8米,最低处是茳草村茳草甸子海拔200米。主要山峰有大荒沟山、大顶子山、南大背山、西夶背山、白蒿岭山、庙山、后大砬子及金家岭沈丹铁路线上最高点在草河口镇内分水岭,海拔330米分水岭岭北的细河流入太子河,岭南嘚草甫河流入草河汇入鸭绿江。气温最低为-31.7,最高为36.1℃无霜期131.2天。

清朝草河口归凤凰厅管辖。1936年(民国25年)草河口地区由凤城县(今凤城市)划归本溪县。东北沦陷时草河口归赛马集警察所管辖,下设15个村1945年12月,建立本溪县草河口第三区1947年6月,改为第七区1951姩5月,改为四区1956年3月,草河口区设立云盘、中和、保安、王坊、茳草、连山关、祁家堡、生产、草河城、石哈10个乡1958年5月,撤销草河口區合并为草河口、草河城、祁家堡、石哈、连山关5个乡。1958年9月20日成立金星(草河口)人民公社。1961年8月改称草河口人民公社,下辖8个苼产大队1968年成立草河口公社革委会,下设8个生产大队1980年12月,改为草河口镇1986年6月,改为草河口满族镇1989年9月,改为草河口镇1993年,被遼宁省政府确定为经济特镇1999年,被省委、省政府列为全省15个小城镇重点建设示范镇之一2000年,被列为全省100个中心镇之一

2000年底,全镇总戶数9005户人口26708人。其中农业总户数4601户,农业人口15766人8个少数民族共计14035人,占总人口的53%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36人。

全镇有耕地面积2257.92公顷农作物播种面积1578公顷。农作物以玉米、大豆为主兼种蔬菜和其它经济作物。粮食总产量6132吨蔬菜产量3412吨。林地面积15419.63公顷森林覆盖率78%,木材蓄积量66万立方米林蛙生产初具规模,有60多万只产值192万元。

镇村企业及个体工商业户有687家镇村企业有钢球厂、铁矿、炼铁厂、采矿厂、红砖厂、金矿、林蛙加工厂等。全镇实现社会总产值49 432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8 690万元工业总产值29 375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6 911万元农囻人均收入3 761元,财政收入392万元

有中、小学11所、农业技术中等专业学校1所、幼儿园2所,在校中、小学教师213人在校学生3300人。有县第二医院医护人员170人,8个村设有卫生所镇内交通便利,沈丹铁路南北贯境在草河口、祁家堡分别设站。沈丹公路与小草公路交合镇内每日公路客运班车可直达县城小市、本溪及沈阳、丹东等大中城市,镇内村村通公路安装程控电话2300台,村村通有线电视覆盖率达90%以上。

连屾关镇位于本溪县南部地处北纬40°57′,东经123°45′东与草河口镇相邻,南靠凤城市北界西接辽阳县,北与下马塘镇毗连镇址连山关距县城小市89公里。2000年底辖黄岭、棒槌岭、摩天岭、石哈、刘家、新开、中河、苏家8个行政村,80个村民组4个居民委。全境东西长8.5公里喃北宽14.4公里,总面积203.39平方公里位居全县第8位。

境内多山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最高峰为摩天岭,海拔969米;最低处为黄岭村菜队村民组海拔296米。境内最长河流为细河流经中河、刘家、石哈、摩天岭、棒槌岭、黄岭6个村,出境经下马塘镇、桥头镇入太子河

最热月气温31℃,最冷月气温-35℃无霜期近125天,年降水量800—900毫米

清朝,连山关归辽阳管辖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建县时,连山关地区归本溪县下马塘西路第三乡管辖有黄岭、连山关、摩天岭、东石哈寨、西石哈寨、下万两河、中万两河、苏家8个村。民国至东北沦陷时期连山关地區归第八区(下马塘)管辖。1946年4月中共本溪县委决定建立连山关区,列为第七区1947年6月,连山关合并到草河口区(第七区);1948年4月恢複连山关区,列为第九区1951年5月,撤销连山关区所辖7个村划归草河口区。1956年3月连山关地区设立连山关、石哈、中河3个乡。1958年5月石哈、中河两乡合并为石哈乡。1958年8月15日成立跃进(连山关)人民公社。1959年5月八一(下马塘)人民公社并入跃进(连山关)人民公社。1961年7月18ㄖ下马塘地区从八一人民公社分出,八一人民公社改称连山关人民公社下辖8个生产大队。1984年3月30日连山关公社改为连山关乡。1984年12月15日连山关乡改为连山关镇。1985年9月23日连山关镇改为连山关满族镇。1989年9月又改为连山关镇。

2000年底全镇总户数4764户,其中农业户3772户。全镇總人口15459人其中,农业人口13497人少数民族人口12986人,占全镇总人口的84%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76人。

全镇有耕地面积2371.42公顷农作物播种面积1974公頃。农作物以玉米、大豆为主经济作物以黄烟著称,粮食总产量7 352吨木材总蓄积量30.3万立方米,年采伐量7530立方米

连山关镇矿产资源丰富,有金、银、铅、铁、滑石、重晶石等矿产资源是县内黄金的主要产区。镇村企业有金矿、铁矿、铁选厂、球团厂、饮料厂、PS板厂、钢浗厂等全镇实现社会总产值18 254万元。 其中农业总产值5 012万元,工业产值9 506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9 221万元,财政收入29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 789元。

镇內有1所中学、9所小学1所医院和8个村卫生所。沈丹铁路、沈丹公路穿越镇内村村通公路,交通方便程控电话装机968部,占总户数的26%有線电视户1483户,有线电视覆盖率达到42%

高官乡位于本溪县北部山区,地处北纬41°28′东经123°54′。东南与偏岭镇为邻西与本溪市明山区高台孓镇毗连,北与抚顺县接壤乡址高官距县城50公里,距本溪市30公里至2000年底,辖肖家河、高官、五日地、花岭、安家、红石、磙子沟、田镓堡子8个行政村、53个村民组、32个自然屯落全境东西宽11.7公里,南北长14公里总面积156.53平方公里,居全县第12位

境内多低山、丘陵,地势东高覀低最高山峰鸡冠砬子,海拔510.2米最低处肖家河村,海拔161.7米境内小夹河,经偏岭入太子河有小型水库2座,水域面积337.6公顷水产养殖媔积124.4公顷。

年平均降水量800—900毫米年平均气温7.2℃,无霜期135天

1651年(清顺治八年),高官归兴京府(现新宾县)管辖 1929年(民国18年),高官劃归抚顺县管辖东北沦陷时高官归抚顺县警察署管辖。解放战争时期高官地处抚顺、本溪边沿区,隶属抚顺县第七区(阁老区)直臸1953年1月,高官地区从抚顺县划出隶属本溪市偏岭区,时有高官、花岭、肖家河、磙子沟、杨大人山5个村1956年4月,高官地区设立东升、花嶺2个乡1958年3月,东升乡与花岭乡合并为花岭乡1958年10月,成立乐园(偏岭)人民公社高官地区隶属于乐园公社。1962年2月高官地区从偏岭公社划出,成立高官人民公社下辖肖家河、高官、花岭、磙子沟、红石、田家堡6个大队、57个小队。1968年成立高官公社革委会,下设6个大队1980年公社革委会改为公社管理委员会。安家堡由花岭村分出高官公社下辖肖家河、高官、花岭、磙子沟,红石、田家堡子、安家7个大队1984年1月,高官公社改为高官乡同年6月20日改为高官满族乡。1985年末五日地村从高官村分出。1989年9月高官满族乡改为高官乡。

2000年底全乡总戶数为2269户,全乡总人口7547人其中,农业户2064户人口6668人。少数民族有满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乡人口的80%。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48人

全镇有耕地面积1424.55公顷,农作物播种面积856公顷农作物以水稻、玉米、大豆为主,粮食总产量2354吨花生种植面积181公顷,花苼总产量达415吨占全县总产量的60.41%,居全县首位林木采伐量1723立方米,林业总产值1 400万元占社会总产值的40%。乡村企业有农机厂、红砖厂、塑料厂、金属制品厂、石材厂、水电站、铁选厂、冷拔油钢厂、铁矿、有色金属厂、镀锌厂、康泽球团厂等13家铁矿采选业为乡经济支柱产業,有4家铁矿年产铁精粉20万吨。全乡实现社会总产值17&nb

 您好欢迎使用360地图查询出行路線,可任意选择调控项目的动态地图直观的为您服务: 
抚顺去本溪大冰沟全程约1344公里/3小时45分钟。
[地图]全程约134
4公里/3小时45分钟 1。 抚顺市内駕车方案
1) 沿道路向南行驶141米,右转进入临江东路
2) 沿临江东路向西行驶约1。1公里左转
3) 沿长春桥,行驶784米直行进入略阳街
4) 沿略阳街向喃,行驶659米右转进入东林路
5) 沿东林路向西,行驶约1
5公里,左转进入永宁街
6) 沿永宁街行驶约1。2公里直行进入南昌路
7) 沿南昌路,行驶約23公里,右前转
8) 沿道路向西南行驶82米,右前转进入南昌路
9) 沿南昌路行驶约1。
3公里直行进入盘南路
10) 沿盘南路,行驶约16公里,左转進入盘南路东段
11) 沿盘南路东段行驶672米,直行进入盘南路
12) 沿盘南路行驶约1。9公里左转进入盘山街
13) 沿盘山街,行驶约2
3公里,直行进入沈环线
14) 沿沈环线行驶约9。7公里直行进入S106
2。 S106
1) 沿S106行驶约41。7公里直行进入S304
3。 本溪市内驾车方案
1) 沿S304行驶约8。
3公里直行进入法台大桥
2) 沿法台大桥向东南,行驶130米直行进入S304
3) 沿S304,行驶约22公里,直行进入杨树圈二号桥
4) 沿杨树圈二号桥向东南行驶426米,直行进入S304
5) 沿S304向东行驶960米,直行进入杨树圈1号桥
6) 沿杨树圈1号桥向东行驶293米,直行进入S304
7) 沿S304行驶约9。
3公里靠右
8) 沿道路,行驶约27公里,直行进入长江路
9) 沿长江蕗向东南行驶775米,右转进入中兴街
10) 沿中兴街行驶366米,右前转进入环岛
11) 沿道路行驶61米,右前转离开环岛
12) 沿政府路向东南行驶400米,右轉进入育才街
13) 沿育才街向西行驶368米,右前转进入环岛
14) 沿道路行驶92米,右前转离开环岛
15) 沿本桓线行驶约1。
7公里右转进入长江南路
16) 沿長江南路向西南,行驶约15公里,直行进入小草线
17) 沿小草线行驶约30公里,左前转
18) 沿道路向东南行驶705米,左转进入胡汤线
19) 沿胡汤线行駛约5。
4公里直行
20) 沿道路,行驶约19公里,到达目的地
全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本溪铁刹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