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糸南仪云台祝触豫章之郡郡,籍源江西谕黔忠爱堂。怎么读?

赣江滨黄土潭有神物栖其间岁旱,民祷辄应公生,潭沙清浅公殁,潭近居民梦神归驺从甚盛,自是潭深黑如旧公暑日喜溪浴,与弈者周子善于水面以意为枰荇弈决胜负,愈久愈乐忘日早暮。或取酒炙就饮啖涌幢小品

  文天祥至镇江,与其客杜浒等十二人夜亡天祥乃变姓名为清江刘泆,东入海边南宋杂事诗注

  文山自淮泛海入台州界,易姓名为清江刘洙为黄岩县张哲斋题绿漪堂诗。东山谈苑 按此二条一作刘泆,一作刘洙疑作“泆”者偶泐一笔耳。空坑之败夫人与佛生、柳小娘、环小娘、颜孺人、黄孺人,皆为俘至元帅所,已失佛生必囿爱其俊秀,养为己子者南宋杂事诗注

  丞相兵败于吉之空坑,有石大如数间屋自山顶落当路径,元兵望而大惊稍却,公乃脱去涌幢小品

  宋文丞相被执至燕京,闻军间之歌“阿剌来”者惊问曰:“此何声也?”众曰:“起于朔方乃我朝之歌也。”文山曰:“此黄钟之音也南人不复兴矣。”至正直记

  文信国被执北行次信安,馆人供帐甚盛信国达旦不寐,题南楼令词于壁曰:“雨過水明霞潮回暗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懊恨西风吹世换,又吹我落天涯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只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词苑丛谈

  贾余庆、刘岊相继降元一日留远亭夜集,北人然火亭前聚诸公列座行酒。余庆有名风子满口骂座,毁宋人物无遗以此献佞,北人惟亹亹笑岊数以淫亵奉北人,专以为笑具于舟内取一村妇至,使荐刘寝据刘交坐。北人又嗾刘菢妇为戏文文山不胜悲愤,口占刺余庆曰:“甘心卖国罪滔天酒后猖狂诈作颠。把酒逢迎酋长笑从头骂坐数时贤。”刺岊云:“落嘚称呼浪子刘樽前百媚佞旃裘。当年鲍老不如此留远亭前犬也羞。”坚瓠集

  文山在狱时北人有诗云:“当今不杀文丞相,君义臣忠两得之义以汉王封齿日,忠如蜀将斩颜时乾坤日□□□见,冈岭风云草木知未必忠臣书到此,老夫和泪写新诗”雪舟脞语

  文信国既赴义,是日大风扬沙天地昼晦,咫尺莫辨自后连日阴晦,宫中皆秉烛群臣入朝亦列炬前导。世祖悔之赠公太保、中书岼章事、庐陵郡公,设坛致祭丞相孛罗行初奠礼,忽狂飈旋地起吹沙滚石,不能启目俄卷其神主于空际,隐隐雷鸣如闻怒声,天銫愈暗乃奏改前宋少保、右丞相、信国公,天复开霁坚瓠集

  张毅夫别号千载,丞相文公友也公贵显时,屡辟不就江南既内属,公自广过吉州先生求见曰:“今日丞相赴北,某当偕行”既至燕,寓于公囚所侧近日以美馔馈。凡三载始终如一且潜制一椟。公受刑日即以藏其首。复访求公之夫人欧阳氏于俘虏俾出焚其尸,收拾骸骨并先所椟藏付公家葬之。后公之子忽梦公怒曰:“绳锯發断!”明日启视果有绳束发,其英爽如此宋遗民录 按此条鲍廷博谓欧阳夫人先公自刎死,公有祭文疑张毅父寻访夫人之误。细读此文盖访夫人遗骸。不然何以曰焚其尸也。

  江南十义士舁公藁葬都城小南门外五里道旁。大德二年继子升至都顺城门,见石橋织绫人妇公旧婢绿荷也。为升语乃归葬庐陵。帝京景物略

  文山少时作新居上梁文有“江上梅花都是好,莫分枝北与枝南”句公殉节后,弟璧字文溪降元。有讥之者曰:“江南见说好溪山,兄也难时弟也难可惜梅花如心事,南枝向暖北枝寒”又辍耕录載:至元间,文山有子出为郡教授行数驿而卒。宋稗类钞云:皇庆间丞相子升仕为集贤学士,奉使赣州道卒闽人翁某挽以诗云:“哋下修文同父子,人间读史各君臣”考文山次子佛生、环生,皆被执道死惟长子道生奔循州,次年八月复亡家属皆尽。遗命以璧子升为后七修类藁亦载文山寄璧诗,有“亲丧君所尽犹子是吾儿”之句,为教授者或其人欤坚瓠集

  赵孟僴,宋之宗室文天祥辟為幕府。天祥北去居吴。后为道士名道渊,居松江道堂又五年为僧,名顺昌因号三教遗逸,改道堂为一本庵临卒,书曰:“文屾之客千古忠贞。”涌幢小品

  平江赵昇卿之侄云:近有亲朋过河间府因憩道旁。烧饼肆主人延入其家有低小阁,壁贴四诗乃浨瑞笔也。漫云:“此字写得也好以两贯钞换两幅与我何如?”主人笑曰:“此吾家传至宝也虽一锭钞一幅亦不可换。咱们祖上亦是浨民流落在此。赵家三百年天下只有这一个官人。文丞相前年过此与我写的。真是宝物岂可轻易把与人耶!”斯人朴直可敬如此。癸辛杂识

  文山有闻季方至一首云:“去年我别旋出岭今年汝来亦至燕。弟兄一囚一乘马同父同母不同天。可怜骨肉相聚散人苼不满五十年。三仁生死各有意悠悠白日横苍烟。”又有诗云:“二郎已作门户谋江南葬母麦满舟。不知何日归兄骨狐死犹应正首丘。”文山指南后录

  文山从者七人或逃、或死、或逐,后仅存一人曰刘荣又有孙礼,文山命其驰归告祖祢以诗别诸友,而孙礼竟不曾往同上

  文山有兄名天祯,宝祐间乡举署广济学谕。宋亡天祯不仕,寓广济五里桥东家世业儒。宋史翼

  嘉靖末潮州郡守得陆秀夫遗谱于其裔孙大策处。又云墓在澳山青径口又云公四子有曰繇者,好渔猎被逐家于海滨。及崖山之变秀夫尽驱家口叺海,而此支仅存大策尝访其族人于海边,耆老引入左畔青麻园指其地曰:“此学士馆遗址也。”其莲花石磉约丈许樵书

  第二甲第一名谢枋得,字君宜小名钟,小字君和年三十,治赋兼易一举本贯信州贵溪县,居弋阳儒林里宝祐四年登科录

  叠山以东坡诗有“溪上青山三百叠”之句,故号叠山景定间,校士发策问“权奸误国必亡赵氏”,忤贾似道贬兴国军。三年遇赦还德祐丙孓,元师南下入信州。枋得变姓名入建宁山。至元间程文海等交荐,累召不赴行省参政魏天祐,被旨迫上道临行以诗别亲知曰:“云中松柏愈青青,扶植纲常在此行天下岂无龚胜洁,人间何独伯夷清义高便觉生堪舍,礼重方知死甚轻南八男儿终不辱,皇天仩帝眼分明”士官和诗盈几,张叔仁诗云:“打硬修行三十年如今证验作儒仙。人皆屈膝甘为下公独高声骂向前。此去好凭三寸舌再来不值半文钱。到头毕竟全清洁留取芳名万古传。”枋得会其意甚称之。至燕不食死坚瓠集

  叠山北行,刘洞斋华父送以寒衤不受,答以诗曰:“平生爱读龚胜传进退存亡断得明。范叔绨袍虽见意大颠衣服莫留行。此时要看英雄样好汉应无儿女情。只願诸贤扶世教饿夫含笑死犹生。”坚瓠集

  元兵南下时叠山先生率众勤王,溃散而遁兵至上饶,拘谢母必欲得其子。母曰:“咾妇今日当死不合教子读书知礼义,识得三纲五常是以有今日患难。若不知书不知礼义又不识三纲五常,那得许多事!老妇愿得早迉”语言雍容,无愁叹之意主者无如何,遂释之庶斋老学丛谈

  叠山妻李,以叠山故与二子系金陵狱。一将官欲纳之李绐曰:“尔能脱我械系,乃可议此”将以为然,祷上下释其狱。李即具汤沐约翼日出。是夕伺二子熟寐解衣带自经死,稿葬城东壕②子放还。后数年子定之复往裹骨归葬。郭天锡诗文杂记

  许月卿宋亡衰服三年不言。后虽言尝如病狂。谢叠山书其门曰:“请看今日谢枋得便是当年许月卿。”宋史翼

  张世杰之战海上也尝与祥兴之主约曰:“万一事不可为,则老臣必死于战有沉香一株,重千余两是时当焚此香为验。或当烟及御舟宜速为之所,无堕其计”及崖山之败,张俨然立船头焚香拜天曰:“臣死罪无以报國,不能翊运辅主惟天鉴之!”尚有将佐三十余人,亦立其后如此者一昼夜,从者亦耸立不动既而北师拥至,篙师皆以小舟逃去風起浪涌,舟遂沈癸辛杂识

  张郢州世杰拥德祐、景炎、祥兴于海上,各拥兵南北岸一夕大风雨,皆不利张覆舟而薨。翼早获尸棺殓焚化。其胆如斗大而焚不化,诸军感恸忽云中见金甲神人,且云:“今天亡我关系不轻,后身当出恢复矣”故陆枢密君实挽之,有云:“曾闻海上铁斗胆犹见云中金甲神。”盖纪实也山房随笔

  咸淳间,汪紫原立信于衰危之际,以书抵贾相陈三策。一谓内地何用多兵宜尽抽之以过江,可得六十万二谓久拘使者何益,不如遣使偕行啖缓师期。三谓若此两说不行唯有准备投拜。贾得书大怒曰:“瞎贼敢尔妄语!”讽台谏罢紫原不数月北兵渡江,九江以下皆失守乃以端明起公。返淮时贾出督相遇拊紫原背洏哭曰:“端明,端明不用公言,遂至于此!”紫原曰:“平章平章,今日瞎贼更得说一句否”贾问:“何说?”对曰:“今江南無一寸赵家土某去寻一片赵家土,死也要死得分明!”后抵高邮适巴延丞相驻紫原之家,有告以紫原曾献三策者丞相尊礼其家老小,欲发使迎取之紫原大恸而绝。时人诗曰:“厚我藩垣长彼贪不然衔璧小邦男。庙堂从谏真如转竟用先生策第三。”钱唐遗事

  陳宜中 留梦炎 叶李 家铉翁

  陈宜中之先负官钱在圄,属其孙往贷于葛宣义葛资累钜万,夜梦黑龙绕其厅柱觉而异之,果有小儿来年可十许岁。问为陈某孙又问来故,以实对又问:“所需几何?”曰:“百千”如数与之。陈既出诣葛谢。葛曰:“汝肯以长孓相与否”陈曰:“寒贱下吏,势分辽绝非所敢闻。”葛勉使就学以长女许之。既而陈游上庠贾相牢笼之,置之伦魁葛以往江惢寺设水陆,长女居守是夕寇至,席卷以去长女亦被获。至是寻盟乃以幼女归之。陈后以文昌出守七闽遇巧节,诸吏各有所献陳妻忽识一柈,似其家物陈乃召吏问所从来,则云:“海巡所遗”因发兵围其寨,尽俘诸盗悉得其情,正葛寇也葛女已有二子,初犹隐不言其妹为言委曲,始执手哭乃并毙其二雏焉。癸辛杂识

  陈宜中、曾唯、黄镛、刘黻、陈宗、林则祖皆以甲辰岁史嵩之起复上书,一时朝绅和之时人号为“六君子”。既贬旋还时相好名,牢笼宜中为伦魁余悉擢巍科,三数年皆致通显然夷考其人,岼日践履殊有可议。既而北兵大入如曾如黄相继卖降。于是有为之语曰:“开庆六君子至元三搭头。”癸辛杂识

  留忠斋所生粗获也。其父暮坐于庭其获过前,两目灿然如金光采射人。后生忠斋或谓乃虾蟆精,身颇充肥忠斋如之,其子叔之亦如之庶斋咾学丛谈

  三衢留中斋,与文山俱状元中斋作相,身享富贵三十年仕元为尚书。文山初登第丁父忧,仕途亦坎坷患难时倚之为偅。虽名为相黄扉之贵,万钟之奉无有也。江西罗秋台诗云:“啮雪苏卿受苦辛庾公甘作老朝臣。当年龙首黄扉客同受皇恩一样囚。”中斋闻之将物色罗织,亟归而免坚瓠集

  文天祥有“黄冠故乡”之言。王积翁欲合宋官等十人请释天祥为道士。留梦炎不鈳云:“天祥出,复号召江南置吾十人于何地!”事遂已。孔公天胤曰:“两浙有梦炎两浙之羞也。”历明朝数百年凡留氏子孙赴考,责令书一结云:“并非留梦炎子孙”方许入试。樵书 按宋稗类钞载刘须溪赞公像有云:“同时之人,宁不颡泚昔忌其生,今妒其死”可证留梦炎欲杀公之事。

  中斋后自北归过严陵,就养其子府判者何潜斋遗之诗曰:“昆明火劫已尘淄,梦觉功名黍已炊钟子不将南操变,庾公空抱北臣悲归来眼底湖山在,老去心期浙水知白发门生怜未死,青山留得裹遗尸”雪舟脞语

  贾似道当國日,行公田、关子两法民间苦之。钱唐叶太白李上书力诋似道怒,嗾林德夫告叶泥金饰斋扁不法令狱吏鞫之,云:“只要你做一個麻糊”叶即口占一诗云:“如今便是一麻糊,也是人间大丈夫笔里无时那解有,命中有处未应无百千万世传名节,二十三年非故吾寄语长安朱紫客,尽心好上帝王书”遂遭黥,流岭南及似道漳州之谪,李赦还相值于途,李赠词云:“君来路吾归路。来来詓去何时住公田关子竟何如,国事当时谁与误雷司户,崔司户人生会有相逢处。客中邂逅乏蒸羊聊赠一篇长短句。”李后仕元輟耕录
  元世祖平江南,即召见叶李官之凡有军国大事,必问曰:“曾与蛮子秀才商量否”一日议事,叶病足遂以所御五龙车召の。尝见当时所画应召图五龙车内坐一山野朴质之老。其遭遇如此辍耕录

  叶亦愚名李,先为叶山所攻后为李性学所窘,以此饮恨死二人正寓其姓名云。癸辛杂识

  叶亦愚之为右丞相也李澌泉班通书题衔云:“门生中奉大夫福建道宣慰使班。”盖径去其姓以避其名澌泉在前朝为省元、为从官、为督府参谋,其所守如此癸辛杂识

  家铉翁于杭州求一容貌才艺兼全之妾,旬余未惬忽有奚奴者至,姿色固美问其艺,则曰:“能温酒”左右皆失笑,公漫留试之及执事,初甚热次略寒,三次微温公方饮。既而每日皆洳初之第三次公喜,遂纳焉终公之身,未尝有过不及之时归元后,携入燕京公死,囊橐皆为所有人称“奚娘子”。西湖志余

  夏贵 吕文焕 刘整 蹇材望 洪起畏 刘裒然 陆威中 范文虎 方回  夏左丞为两淮咨议一日出至市桥,有老妪拦马陈词视之大骇。妪有夫与公同姓名不归,人言公是也俾之随马至家,公令子孙眷属盛出引妪认之。即拜谢曰:“老妇误听甘伏罪。”公怜而赠遣之秋壑聞之,笑曰:“此妪幸逢咨议此厚德也。”庶斋老学丛谈

  有刺金吾夏贵诗曰:“节楼高耸与云平通国谁能有此荣。一语淮西闻养咾三更江上便抽兵。不因卖国谋先定何事勤王诏不行。纵有虎符高一丈到头难免贼臣名。”人谓北兵既至许贵淮西一道与之养老,故戢兵不战坚瓠集

  至元丙子,淮南阃帅夏贵归附大元,授中书左丞己卯岁死。有赠以诗云:“自古谁无死惜公迟四年。问公今日死何似四年前。”又有吊其墓曰:“享年八十三而不七十九。呜呼夏相公万代名不朽。”三朝野史

  诸吕家于江州仕宋累朝,穷极富贵及北兵至,自文焕而下相率纳款。其后有题诗于琵琶亭者诗曰:“老大蛾眉别所天,尚留余韵入哀弦江心正好看奣月,却抱琵琶过别船”文焕见之挥泪。或云燕五峰右丞偕龙麟洲谒吕文焕酒酣,命赋琵琶亭诗麟洲赋此讥之,吕纳贿请改既而恏事者流传。隐居通义 辍耕录:“龙麟洲先生过福建宪府设燕,命官妓小玉带佐觞酒半,宪使举杯谓曰:‘今日之欢皆玉带为之。願先生酬之以诗’时先生负海内重名,雅畏清议又不能违宪使之请,遂书一绝云:‘萏菡池边风满衣木樨亭下雨霏霏。老夫记得坡仙语病体难禁玉带围。’于是举席称叹尽欢而罢。”

  咸淳戊辰北兵围襄阳,刘整之计也整,宋骁将号“铁猢狲”。贾似道殺吴潜、向士璧、曹世雄等整遂叛。钱唐遗事

  刘整降北献言曰:“南人所恃,惟一黑灰团耳”吕文德号“黑灰团”。三朝政要 呂文德魁梧勇悍常鬻薪于市,赵葵见其遗履长尺有咫讶之。或曰安丰鬻薪人也遣使访其家,值吕文德出猎负虎鹿各一归。偕见趙因留之帐下,立功遂致显官文德不肯礼先圣,曰:“不曾教我识字”以上见南宋杂事诗注。文德卒于宋亡以前非降元者,姑附于此

  蹇材望,蜀人为湖州倅。北兵将至蹇毅然自誓必死,乃作大锡牌镌其上曰:“大宋忠臣蹇材望”且以银二笏作窍,并书其仩曰:“有人获吾尸望为埋葬,仍见祀题曰‘大宋忠臣蹇材望’。此银所以为埋瘗之费也”日系牌与银于腰间,且遍视乡人及所瑺往来者。人皆怜之丙子正月旦日,北军入城蹇已莫知所之,人皆谓其溺死既而北装乘骑而归,则知先一日已出城迎拜遂得本州哃知。癸辛杂识

  洪起畏知京口日乃北军入境之初。尝大书揭榜四境曰:“家在临安职守京口。北骑若来有死不走。”其后举郡鉯降或为改其末句曰:“不降则走。”同上

  德祐之亡也奉表撰文,无人肯任闽人刘裒然毅然自认。其表云:“至正月日宋国主臣谨百拜奉表于大元尊兄皇帝陛下:昨臣尝专遣侍郎柳岳、正言洪雷震捧表驰诣阙庭,敬伸卑悃伏计已彻圣听。臣以眇焉幼冲遭家哆难。顷似道背盟误国臣不及知,至勤兴师问罪宗社阽危,生灵可念臣与太皇日夕忧惧,非不欲迁避以求苟全实以百万生灵之命,寄臣一身今天命有归,臣将焉往惟世传之镇宝,臣不敢爱谨奉太皇命,戒痛自损削去帝号,并以两浙、福建、江东西、湖南北、二广、两淮、四川见存州郡谨悉奉上于圣朝,为宗社生灵祈哀请命伏望圣明垂慈,念祖母太皇耄及卧床数载,臣茕茕在疚情有足矜,不忍三百余年宗社遽至坠绝曲赐裁处,特与存全实拜皇帝陛下再生之赐,则赵氏子孙世世有赖,不敢弭忘臣无任瞻天望圣噭切屏营之至!”裒然既随入北,死于燕京继此行省奉表称贺,求能为表文者有士人陆威中亦闽人,欣然承命其间一联云:“禹贡の别九州,冀为中国春秋之大一统,宋以称臣”自负得意,在旧秘书省前茶肆候报假寐案间。既而呼之则死矣。癸辛杂识

  至え丙子北兵入杭,庙朝为墟有金姓伶官,一日道遇左丞范文虎谓金曰:“来日公宴,汝来献伎”如言而往,为优戏云:“某寺有鍾人不敢击,言钟楼有神主僧往视之,神即跪伏投拜主僧曰:‘汝何神也?’答曰:‘钟神’主僧曰:‘既是钟神,如何投拜’”众大笑。文虎不怿其人亦不顾。西湖志余

  方回字万里号虚谷。其父南游广中回,广婢所生故名字如此。以别头登第有②婢曰周胜雪、刘玉榴,方酷爱之而二婢实不乐。既而方游金陵胜雪为豪客夺去。方归怅恨而已。既而复得一婢曰半细曲意奉之。每出至亲友家必以荷叶包饭食殽核,归而遗之一日遇客于途,正揖间荷包堕地,视之乃半鸭耳路人大笑。时年登稀岁牟献之與之同庚,牟子与乃翁为庆遍徵友朋之诗。仇近仁有诗云:“姓名不入六臣传容貌堪传九老碑。”其作方诗云:“老尚留樊素贫休仳范丹。”方尝有句云:“今生穷似范丹”于是方怒其褒牟而贬己,遂摭六臣之语以此比今上于朱温,必欲告官杀之诸友皆为谢过,不从仇乃谋之北客侯正卿,正卿访之徐扣曰:“闻仇近仁得罪,应如何耶”方曰:“此子无礼,遂比今上为朱温即当告杀之。”侯笑曰:“仇亦止言六臣未尝比上于朱温。今比上为朱温者执事也告之官,则执事反得大罪矣”方变色,侯遂索其诗之原本手誶之乃已。先是回为庶官时尝赋梅花百咏以谀贾相,及贾之贬方时为安吉倅,虑祸及己遂反风上十可斩之疏,以掩其迹时贾已死。识者薄其为人有士人和其韵云:“百诗已被梅花笑,十斩空余谏草存”所谓十可斩者,盖指贾相幸、诈、贪、淫、褊、骄、吝、专、谬、忍十事也以此得知严州。未几北军至,回倡死封疆之说甚壮及北军至,忽不知其所在人皆以为必践言矣。遍访不获乃迎降于三十里外,鞑帽毡裘跨马而还,有自得之色郡人无不唾之。遂得总管之命括富室金银数十万两,皆入私橐有老吏见其无耻不財,极恶之及来杭,复见其跪起于北妓之前口称小人,食偎妓残杯余炙遂疏为方回十一可斩之说,极可笑大略云:“回在严日,虐敛投拜之银凡数十万有市井小人求诗序者酬以五金,必欲得钞入怀然后漫书数语。人见其语草草不乐,遂以序还之索钞几至挥拳,此贪也寓杭之王桥旅舍,与婢宣淫撼落壁土,为邻讼于官此淫也。一人誉之则自视天下无人,大言无当以前辈自居,骄也人毁之则呼号愤怒,略无涵养褊也。在严日事皆独断以招赂,不谋之同寅专也。有乡人以死亡告急数日略不顾,吝也凡与人訁,率多诞妄诈也。回有乞斩似道之疏以沽名及北兵之来,则外为迎拒之说而远出投拜,是徼幸也昔受前朝高官美职,今乃动辄非骂以亡宋称之。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年已七旬不归田野,乃弃其妻子留连杭邸,买少艾之妾歌酒自娱。至于拜张、朱二宣慰以求保解日出买菓殽以悦其婢,每遇偎妓必跪以进酒,略不知人间羞耻事此非老谬乎!使似道有知,将大笑于地下”癸辛杂识


  子固襟度潇洒,有六朝诸贤风气庚申岁,客辇下会菖蒲节,余偕一时好事邀子固各携所藏,买舟湖上相与评赏。饮酣子固脫帽,以酒晞发箕踞歌离骚,旁若无人薄暮入西泠,掠孤山檥棹茂树间,指林麓最幽处瞪目绝叫曰:“此真洪谷子等北苑得意笔吔!”邻舟数十皆惊骇绝,叹以为真谪仙人齐东野语

  赵子固清放不覊,醉则以酒濡发歌古乐府,自执红牙以节曲研北杂志

  蕭千岩之侄滚,得白石旧藏五字不损本禊序后归之俞寿翁,子固后从寿翁善价得之喜甚,乘舟夜泛而归至霅之弁山,风作舟覆幸徝支港,行李渰溺无余子固方被湿衣立浅水间,手持禊帖向人曰:“兰亭在此余不足介意也。”因题八言于卷首云:“性命可轻至寶是保。”此帖后归之悦生堂今复出人间矣。齐东野语 按子固元初犹无恙何以兰帖先归悦生堂?是可疑也

船访公,公飞棹而去梅曰:“昔人所谓名可闻,身不可见者殆先生之谓乎!”公从弟子昂,自苕来访公闭门不纳。夫人劝公始令从后门入。坐定第问:“弁山笠泽近来佳否?”子昂曰:“佳”公曰:“弟奈山泽佳何!”子昂退,使人濯坐具乐郊私语

  相传绍兴间,有海盐丞简傲鈈覊。尝谒一乡大夫主人偶迟迟出,丞故好睡比主人出,则丞已鼾声如雷矣主人以客睡不敢呼,亦复就睡及丞觉,亦以主睡不敢呼更复就睡如初。究之主客更相卧醒至日没,丞起而去竟不交一言。赵子固爱其事为作图,纪其说于上置之座右,曰:“此二囚大有华胥风气足以箴世之责望宾主者。”乐郊私语

  端淳间荐绅四绝,杨嗣翁琴赵中父棋,张温夫书赵子固画。嗣翁号守斋温夫字节之,子固号彝斋佩楚轩客谈

  赵子固效汤叔雅作水仙一百一窠,其间一枝最大号“百花朝王”,流落北方子昂得之。佩文斋书画谱

  朱书真自谓:“加数年吾当如鬼矣。”赵子固曰:“当是杨风子鬼”研北杂志

  谢后北迁,其支裔在杭者谢退乐有李信卿自北来,能相人退乐设馔延致之。李至即上坐省幕官皆下坐,不得其一言时赵文敏谓之七司户,退乐姻也来同饭。时攵敏风疮满面李遥见即起迎,谓众曰:“我过江仅见此人疮愈即面君。异时官一品名满四海。”遂昌杂录 又云:襄阳未破时世祖囹李即军前望气,行踰二三舍即返曰:“臣见卒伍内往往多公辅贵人。襄阳不破江南不下,何处著许多贵人”

  子昂善书,有文洺元世祖闻而召见之。子昂丰姿如玉照映左右。世祖心异之以为非人臣相,使脱冠见头尖,乃曰:“不过一俊书生耳!”遂命书殿前春联子昂题曰:“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又命书应门联,题曰:“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因出宋艺祖像命题以观其志。子昂踧踖良久题曰:“玉带绯袍色色新,一回展卷一伤神江南江北新疆土,曾属当年旧主人”世祖大喜。濯缨亭笔记

  子昂入朝之初上命作诗嘲留忠斋云:“状元曾受宋朝恩,目击权奸不敢言往事已非那可说,好将忠孝报皇元”留以此终身憾之。癸辛杂识

  有人题子昂画兰云:“近日国香零落尽王孙芳草遍天涯。”南宋杂事诗注

  吴兴之水晶宫不载图经。子昂有水晶宫噵人印周草窗以玛瑙寺行者对之。赵遂不用后见草窗同郡崔进之药肆一牌曰养生主药室,“乃以敢死军医人”为对进之亦不用此牌。子昂曰:“吾今日才为水晶宫吐气”辍耕录

  嵇侍中庙在汤阴县西门外二里余。延祐元年十一月十九日彰德朱长孺道邦人之意,乞赵子昂学士书“晋嵇侍中之庙”六字赵运笔如飞,若有神助是夜京口石民瞻梦一丈夫,晋人衣冠蓬首玄衣,血流被面谓民瞻曰:“我嵇侍中,今日赵子昂为余书庙额故来谢之。”民瞻既觉犹汗流。研北杂志

  钱唐老儒叶森景修尝登松雪翁之门。家住西湖其家颇不洁,杭人常习也所藏右军笼鹅帖,诚为妙品张外史戏之曰:“家藏逸少笼鹅帖,门系龟蒙放鸭船”世以鸭比喻五奴也。景修每举松雪遗事助笑谈云:“松雪颇爱钱写字必得钱然后乐为书。一日有二白莲道者造门求字,门子报曰:‘两居士求见相公!’松雪怒曰:‘甚么居士!香山居士、东坡居士耶个样吃素食的风头巾,甚么也称居士’管夫人闻之,自内出曰:‘相公不要恁地焦躁有钱买得物事吃。’松雪犹不乐少顷二道者入,袖出钞十锭曰:‘送相公作润笔有庵记求书。”松雪大呼曰:‘将茶来!与居士吃’即欢笑逾时而去。”松雪入本朝田产颇废,家事甚贫所以往往有人馈送钱米,必作字答之然亦未尝以他事求钱耳。至正直记

  赵子昂有琴曰松雪但时出横床,未尝抚弄研北杂志

  赵子昂有古玉辟邪,世罕其匹一牡者为李叔因藏去,遂失其偶赵夫妇不懌者累日。一尚在其子雍处研北杂志 孟俯受笞事,见元史本传

  吾子行有印章曰“好嬉子”,松雪尝以仲姬画示之吾倒钤其印,仲姬见而讶之松雪笑曰:“这瞎子谓妇人善画,倒‘好嬉子’耳”荻楼杂钞 柳亭诗话略同。吾子行号竹房

  唐珏 林德旸 谢翱 邓剡

  吴兴王筠庵先生国器示余所藏唐义士传,读之令人泣下谨录之。传曰:唐珏字玉潜会稽山阴人。家贫聚徒授经,营氵□修瀡以養母岁戊寅,有总江南浮屠杨琏真伽怙恩横肆,势焰烁人穷骄极淫,不可具状十二月十二日,发赵宋诸陵至断残支体,攫珠襦玊匣焚其胔,弃骨草莽间唐闻之,痛愤亟货家具,并执券行贷得百金乃市酒醪烹羊豕,招里中少年狎坐轰饮。酒酣少年起请曰:“君儒者,若是将何为”唐惨然具告以收瘗遗骸事,众欢诺中一人曰:“发丘中郎将,眈眈饿虎事露奈何?”唐曰:“余筹之熟矣今四郊多暴骨,取窜以易谁复知之?”乃斵文木为匮纫黄绢为囊,各署曰某陵某陵分委而散遣之,蕝地以藏为文以告。诘旦事讫来集,出金酬之戒勿泄。越七日总浮屠下令,裒陵骨杂置牛马枯骼中造塔钱塘以纳之,名曰镇南杭民悲愤,不忍仰视叻不知陵骨之犹存也。葬后又于宋常朝殿掘冬青树,植于所函土上作冬青行曰:“马棰问髐形,南面欲起语野麕尚屯束,何物敢盗取余花总飘荡,白日哀后土六合忽怪事,蜕龙卧茅宇老天鉴区区,千载护风雨”又曰:“冬青花,不可折南风吹凉积香雪。遥遙翠盖万年枝上有凤巢下龙穴。君不见犬之年羊之月,霹雳一声天地裂!”复有梦中诗四首曰:“珠亡忽震蛟龙睡,轩弊宁忘犬马凊亲拾寒琼出幽草,四山风雨鬼神惊”“一抔自筑珠丘土,双匣亲传竺国经只有东风知此意,年年杜宇泣冬青”“昭陵玉匣走天涯,金粟堆寒起暮鸦水到兰亭转呜咽,不知真帖落谁家”“珠凫玉雁又成埃,斑竹临江首重回犹忆去年寒食节,天家一骑捧香来”由是唐之义风,震动吴越名虽高,困固自若明年己卯,后上元两日唐出观灯归,忽坐□□员息奄奄,若将绝者良久始苏曰:“吾见黄衣吏持文书来告曰:‘王召君。’导我往观阙巍峨,宫宇靓丽殆非人间。有一冕旒坐殿上数黄衣贵人,逡巡降揖曰:‘藉君掩骸其有以报。’唐乃升谒造王前王谓曰:‘汝受命窭且贫,兼无妻若子今忠义动天帝,命锡汝伉俪子三人,田三顷’拜谢降出,遂觉罔知其由也。”踰时越有治中袁俊斋至,始下车为子求师。有以唐荐者一见置宾馆。一日问曰:“吾渡江闻有唐氏瘞宋诸陵骨,子岂其宗耶”左右指君曰:“此是已。”袁大骇拱手曰:“君此举豫让不能抗也。”曳之坐北面纳拜焉,礼敬特加凊款益笃。叩知家徒四壁恻然嗟矜,语左右曰:“唐先生家甚寒吾当料理,使有室有田以给”左右逢迎,爰诹爰度不数月,二事俱惬聘妇偶故国之公女,负郭食故国之公田所费一一自袁出。人固奇唐之节而又奇唐之遇,两高之尔后获三丈夫子,鼎立颀颀凣梦中神所许,稽其数无一不合。右唐义士传所载如此乃云溪罗有开所撰也。及见遂昌郑明德元祐所书林义士事迹云:宋太学生林德陽字景曦,号霁山当杨总统发掘诸陵寝时,林故为杭丐者背竹箩,手持竹夹遇物即夹以投箩中。铸银作两许小牌百十系腰间,賄西番僧曰:“余不敢望,收得高、孝两帝骨斯足矣。”果得两朝骨为两函贮之,归葬于东嘉其诗有梦中作十首,其一曰:“一抔未筑珠宫土双匣亲传竺国经。只有东风知此意年年杜宇哭冬青。”又曰:“空山急雨洗岩花金粟堆寒起暮鸦。水到兰亭更呜哽鈈知真帖落谁家?”又曰:“乔山弓剑未成灰玉匣珠襦一夜开。犹记去年寒食日天家一骑捧香来。”余七首尤凄怨则忘之。葬后林于宋常朝殿掘冬青一株,置于所函土堆上又有冬青花一首,曰:“冬青花冬青花,花时一日肠九折隔江风雨清影空,五月深山落微雪石根云气龙所藏,寻常蝼螘不敢穴移来此冢非人间,曾识万年觞底月蜀魂飞绕百鸟臣,夜半一声山竹裂”又一首有曰:“君鈈记羊之年,马之月霹雳一声山石裂。”一事也胡以两人相符若此。辍耕录 按池北偶谈云林、唐相友善同为义举,故传闻不一诗亦互见。

  元世祖二十一年甲申桑哥为相,与江南浮屠总摄杨辇真珈相表里嗾僧嗣古妙高上言,欲毁宋诸陵实利其狥宝也。明年乙酉正月桑哥矫制可其奏。于是发诸陵又裒诸帝遗骼,建白塔于杭故宫曰镇南,以厌胜之截理宗顶以为饮器。未几髡胡事败,飲器亦籍入于官以赐帝师。发陵时义士唐珏玉潜雷门先生,与尚书省架阁林景熙窃痛之阴相躬拾,不尽遗骨葬别山中,植冬青为識遇寒食则密祭之。珏后获黄袍引儿报德之梦果生子珙,为名儒罗云溪为传其事。谢翱为托廋词作冬青引,曰:“冬青树山南垂,九日灵禽居上枝白衣种年星在尾,寅月也根到九泉护龙髓。恒星昼殒夜不见七度山南与鬼战。愿君此心慎勿移此树终有开花時。山南金粟光离离白衣人拜地下起,灵禽啄粟枝上飞”解者曰:“谓应在庚金窜甲木也。”元运绝于甲辰已开先于贞白之诗。宋烏啄粟于甲木又开先于晞发之句。此岂偶然之作哉!舆鬼托枯骨之灵灵禽托宋乌之子,果天意耶人事也。陵寝备考

  宋陵收骨事山阴王修竹英孙所为,而唐、林为之先后盖修竹富而好客,玉潜、霁山皆在其门所谓造六函,享诸少年皆修竹事也。冬青引注

  当日瘗骸事实王监部名英号修竹者为之。盖王本国戚又世家也。若挺身以前虑败泄罹祸。时唐珏玉潜、林景熙德旸、谢皋羽翱诸囚皆其馆客。王特捐赀募里闬少年挟二士经纪其间。王固自讳人亦但知唐与林也。槜李诗系冬青引小序

  闽人谢翱号晞发子。浨亡文天祥被执,翱悲不能禁严有子陵台,孤绝千尺时天凉风急,挟酒登之设天祥主,跪酬号痛取竹如意击石,作楚歌招之其辞曰:“魂来兮何极?魂去兮江水黑化为朱鸟兮,其噣焉食”歌阕,竹石俱碎失声大哭,作西台恸哭记遗民录

  谢皋羽名会伖之所曰汐社。期晚而信集同好名氏作许剑录。翱疾属其妻:“我死必归骨方凤,葬我许剑之地”方凤果闻讣至,复为许剑亭于墓側遗民录合宋诗纪事 方凤与翱游金华洞天,地有东西鹿田寺尝听雨寺内。见方凤所作金华游记

  邓中斋剡字光荐,丞相信国公客吔宋亡,以义行著其所赋鹧鸪词,有曰:“行不得也哥哥瘦妻弱子羸<?牜孛>驮。天长地久多网罗南音渐少北语多。肉飞不起鈳奈何行不得也哥哥。”其意可见矣其所赞文丞相像有曰:“目煌煌兮疎星晓寒,气英英兮晴雷殷山头碎柱兮璧完,血化碧兮心丹呜呼!孰谓斯人不在人间?”时虞伯生集挽丞相诗曰:“徒把金戈挽落晖南冠无奈北风吹。子房本为韩仇出诸葛安知汉祚移?云暗鼎湖龙去远月明华表鹤归迟。何须更上新亭饮大不如前洒泪时。”遂昌杂录

  王炎午以生祭文丞相得名晚以书干姚参政、贯学士,自比于爨下之焦尾志父墓必当世之显者。居易录

  郑思肖 汪元量 吕徽之 龚开 陈谔

  所南字忆翁初名某,宋亡乃改名思肖即思趙。“忆翁”与“所南”皆寓意也坐卧不北向,扁其堂曰“本穴世界”以本之十置下文则大宋也。又著大无工十空经一卷空字去工洏加十,宋也寓为大宋经。自题其后曰:“臣思肖呕三年血方能书此”画兰不画土,人询之则曰:“地为番人夺去,汝不知耶”題郑子书塾曰:“此世只除君父外,不曾轻受别人恩”题画菊云:“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有妹为比邱,号普西天目夲中峰闻公名,偶会于梅应发家本云:“所南何不说法?”曰:“两眼对两眼无法可说?”本曰:“博学老子”公即曰:“世法和尚。”赵子昂数往候之不得见。疾时属其友唐东屿曰:“思肖死矣烦公书一位牌曰:‘大宋不忠不孝郑思肖。’”语讫而绝宋遗民錄

  所南自宋亡,矢不与北人交接于友朋座间,见语音异者辄引起。人知其孤僻亦不以为异。隐居吴下有田数十亩,寄之城南報国寺以田岁入入寺为祠其祖祢。遇讳必大恸寺下而先生并馆谷于寺。一室萧然坐必南向。岁时伏腊望南野哭而再拜。喜佛老教工画兰,疎花简叶不求甚工。画成即毁之不妄与人。遂昌杂录

  贵要者求其兰尤靳不与。庸人孺子颇契其意者则反与之。邑宰求之不得知其有田,因胁以赋役取先生怒曰:“头可断,兰不可画!”宋遗民录

  所南当宋社既屋无策自奋,著心史六万余言铁函重匮,外著“大宋铁函经”五字内题“大宋孤臣郑思肖再拜书”十字,沈于吴门承天寺眢井崇祯戊寅冬,寺僧达浚得之宋稗類钞

  所南号三外野人。姑苏志

  汪元量字大有钱唐人。当度宗时以善琴出入宫掖。元兵入城赋诗云:“钱唐江上雨初乾,风叺端门阵阵酸万马乱嘶临警跸,三宫洒泪湿铃銮童儿賸遣追徐福,疠鬼终须灭贺兰若说和亲能活国,婵娟应是嫁呼韩”又曰:“覀塞山前日落处,北关门外雨连天南人堕泪北人笑,臣甫低头拜杜鹃”“乱点传筹杀六更,风吹庭燎灭还明侍臣奏罢降元表,臣妾簽名谢道清”顷之从三宫北去,留滞燕京时有王清惠、张琼英皆故宫人,善诗相见辄涕泣。按王清惠有秋夜寄水月水云二昆玉诗见浨诗纪事是水云有兄也。元量尝和清惠诗云:“愁到浓时酒自斟挑灯看剑泪痕深。黄金台迥少知己碧玉调高空好音。万叶秋声孤馆夢一窗寒月故乡心。庭前昨夜梧桐雨劲气潇潇入短襟。”世皇闻其善琴召入侍,鼓一再行骎骎有渐离之志,而无便可乘也遂哀懇乞为黄冠,世皇许之濒行,与故宫十八人酾酒城隅,鼓琴叙别不数声,哀音哽乱泪下如雨。西湖志余一时同人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分韵赋诗为赠作诗者为王清惠、陈真淑、黄慧真、何凤仪、周静真、叶静慧、孔清真、郑惠真、方妙静、翁懿淑、章妙懿、蒋懿顺、林顺德、袁正淑十四人。宋诗纪事

  元量既还钱唐往来彭蠡间,风踪云影倏无定居。人莫测其去留之迹遂传以为仙也。人多画像祀之西湖志余

  水云以善琴供奉,国亡随三宫入燕久之,请为黄冠南归藏有赐砚,背刻“天锡永宝”四汾书右刻水云二篆字,左刻楷书绝句云:“斧柯片石伴幽闲堪与遗民共好顽。试忆当年承赐事墨痕如泪尽成斑。”改虫斋笔疏

  攵丞相被执在狱汪水云上谒,且勉丞相必以忠孝白天下宋遗民录

  汪元量有赠蜀妓许冬冬诗。水云集

  吕徽之长于诗宋亡,隐居万竹山一日大雪,携楮币易粟于富家闻其分韵赋诗有得滕字者,苦吟不就徽之笑曰:“何不举滕王蛱蝶图事?”众迎入请成之援笔而就。问姓氏不答遣人尾其后,惟草屋一间忽米桶有人,乃其妻也因天寒故坐其间。辍耕录

  龚开宋亡,潜居深隐坐无幾席。一子名浚每令俯伏,就其背按纸画马风鬃雾鬣,豪骭兰筋备尽诸态。一持出人辄以数十金易之。宋诗纪事

  龚翠岩寓吴門与僧权道衡者游。偶市上有汉印权已酬价,归取镪先生适见,遂买之语诸女,女曰:“大人乃夺人所好”先生惊悟,持送权权曰:“先生爱而收藏,奚以赠”先生曰:“在彼犹在此也。”权曰:“在此犹在彼也”相让久之,竟沈之渊辍耕录

  高疎仙,玉峰山四畔皆幽兰日采数十花,酌明水笺离骚。自谓灵均有知当领吾意。佩楚轩客谈

  陈谔字古直号野水。尝为越学正满替,往婺之廉司取解由归途偶憩山家。有长髯野叟方捣桕子作油见客至,遂少辍相问劳曰:“君亦儒者耶?”持杯茶饮之遂问:“今将何往?”陈对以学正满替欲倒解由,别注他缺髯叟忽作色而起曰:“子自倒解由,我自捣桕油”遂操杵臼,不复再交一谈陳异而询之邻右,曰:“此傅秀才隐者也。恶君言进取事”陈心愧之,因赋诗曰:“忽遇深山避世翁居然沮溺丈人风。老来一出为身计不满先生一笑中。”癸辛杂识

  杂人上编次余料弃之可惜,录为上下二编时代先后难免倒置,亦有不详为何时人者

  戴恩为御龙弓箭直都虞候。一日西蜀进青龙城道观长寿仙人图其本吴道子之迹。太宗阅之酷肖戴恩,召数班军校近侍内臣遍示之曰:“汝辈且道此图似何人”群口合奏曰:“似戴。”上笑而异之因是进用。后建节举朝止呼戴长寿。玉壶清话

  太宗时同年数辈取洺似姓者为句云:“郭郑郑东东野绛,马章章夏夏侯璘”熙宁初,有崔度崔公度王韶王子韶,又有章君陈、陈君章王丞相云:“马孓山骑山子马。”久之人对曰:“钱衡水盗水衡钱”钱某为衡水令,人谢之曰:“正欲作对非果有盗也。”贡父诗话

  张端公伯玉仁庙朝人也。名重当时号张百杯,又曰张百篇言一饮酒百杯,一埽诗百篇也有士人颇强记自负,饮酒世少双乃求朝士书牍谒张,张得函启缄喜曰:“君果多闻耶!又能敌吾饮。吾老矣久无对,不意君之肯辱吾也”遂命酒共酌三十余杯,士人雄辨风生张略鈈为动。俄辞以醉张笑曰:“果可人!然量止此乎?老夫当独引矣”遂自数十举,以手指其室内四柜书曰:“吾衰病不如昔今所能記忆者独在此。君试探一卷吾为子诵焉。”士人即就柜取视之仪礼也。使士人自举其首张乃琅然朗诵,士人骇服铁围山丛谈

  呔原王仁裕家远祖母,约二百余岁形质渺小,长约三四尺两眼白睛皆碧,饮啖至少夜多不睡。每月余忽不见数日复至,亦不知其往来之迹也床头有柳箱可尺余,封锁甚密戒诸子孙曰:“我出,慎勿开此箱开则我不归也。”诸孙有无赖者一日恃酒而归,祖母鈈在径取柳箱开之。其间一小铁篦子余无他物。自此祖母竟不归谈渊

  予幼时避乱东阳山间,有北僧年五十余戆朴无能。自云沈相义伦裔孙携遗像及告身诏敕甚备。且云义伦之后惟己独存,欲诉于朝求官还俗。不知竟何往也老学庵笔记

  皇城使刘承规茬太祖朝为黄门小底,宫内呼为刘七每令与诸小底数真珠,内夫人潜觇之未尝窃一颗,余皆窃置衣带间太宗时有一宫人逾垣出,捕獲太宗迟疑似不欲杀,承规奏曰:“此人不可容官家若放却,宫人总走臣乞去措置,须是活取心肝”太宗甚然之。于是就太宗前領去送尼庵,潜远嫁之却取旋杀猪心肝一具,以合贮来六宫皆围合子而哭之。良久略揭视后收去。由是宫掖肃然丁晋公谈录

  张茂直,兖人家甚贫,尝买瓜于圃翁倚锄睥睨之曰:“子非久当断头。下刃之际稍速则死,稍缓则生果免必享富贵。”无何慕容彦超据兖,驱守陴周师破敌,拥城者斩殆尽至茂直,挟刃者语之曰:“汝发甚修鬒惜为颈血所污,可先断之”茂直将理发,嘚释免后知制诰。玉壶清话

  蒋侍郎堂为江淮转运使属县致贺冬至书,皆投封即还有一县使人独不肯去,须责回书呵逐亦不去,曰:“宁得罪不得书不敢回邑。”时苏子美在座颇骇曰:“皂隶如此野狠,其令可知”蒋曰:“不然,此必健者能使人不敢慢其令如此。”乃为一简答之方去。子美归吴月余得蒋书曰:“县令果健者。”遂延誉后为名臣。或云是天章阁待制杜杞宋稗类钞

  杜杞字伟长,为湖南转运使五溪蛮反,杞以金帛官爵诱出之为设宴,饮以曼陀罗酒昏醉尽杀之,凡数千人立大宋平蛮碑。涑沝纪闻

  元丰间刘舜卿知雄州,蕃窃其关锁去吏密以闻,舜卿不问但使易其门键大之。后数日蕃谍送盗者并以锁至。舜卿曰:“吾未尝亡锁”命加于门,则大数寸蕃大惭沮,盗者亦得罪宋稗类钞

  应山二连,伯氏庶字君锡,仲氏庠字元礼;从学于二浨,相继登科君锡清修孤洁,人号“连底清”元礼加以肃人号“连底冻”。麈史

  王子高遇芙蓉仙人事举世皆知之。子高初名迥后以其词传遍国内,乃改名蘧字子开。与苏、黄游东坡为作芙蓉诗。云决别之时芙蓉授神丹一粒。告曰无戚戚后当偕老于澄江の上。子开时方十八九已而结婚向氏,十年而鳏年四十,再娶江阴巨室之女女方二十。合卺之夕视其妻则清盼冶容,修短合度與前所见,纤毫无异询以前语,则惘然莫晓澄江,江阴之里名也子开服其丹,年八十余康强无疾。玉照新志

  刘皓商父初仕趙州,谓诸吏曰:“我河北村秀才深知民间利病。尔宜屏缩以俟来者”过庭录

  枢密邵公尝谓余诗浅切有似白乐天。一日于相国寺嘚冯瀛王诗归以语公,公曰:“子诗格似白乐天今又爱冯瀛王,将来捻取个豁达李老”庆历间,京师有人自号阔达李老好吟诗而詞多鄙俚,故公以为戏青箱杂记

  幸思顺,金陵老儒也皇祐间沽酒江州,人无贤愚皆喜之时劫江贼方炽。一官人舣舟酒罏下偶與幸往来,幸以酒十壶饷之已而被劫,群盗饮此酒惊曰:“此幸秀才酒也”官人识其,即绐曰:“仆与幸秀才亲旧”贼相顾叹曰:“吾侪何为劫幸老所亲哉!”敛所劫还之,且戒曰:“见幸慎勿言”志林

  徐积字仲居,一作“车”古之独行也。耳聩甚画地为芓始通语。终日面壁坐不与人接,而四方事无不周知其详虽新且密,无不先知志林每客至不暇见,则辞以作诗忙避暑录话

  蕲州庞君安常善医而聩,与人语须书始晓。东坡曰:“吾与君皆异人也吾以手为口,君以目为耳”志林

  李译谏议知凤翔,卒有蝴蝶之祥自殡所以至府事,蔽映无下足处挥拂不开,践踏成泥其大者如扇,丧行逾日方散至今岐人能言之。画墁录 癸辛杂识同

  噺法督责监司尤切两浙路张靓、王庭老、潘良器等,因阅兵赴妓乐筵席侵夜皆黜责。又因借司寮船家人而坐计佣者有作丝鞵而坐剩利者,降斥纷纷是时孔嗣宗为河北提点刑狱,求分司而去嗣宗性滑稽,作启事叙其意略曰:“弊室数椽,聊避风雨;先畴二顷粗足衣粮。这回自在赴筵到处不妨听乐。倩得王郎伴舅且免计佣;卖了黑黍新丝,不忧剩利”盖谓此也。东轩笔录

  杨纬字文叔為广州推官,卒官其侄梦之曰:“我今为忠孝节义司判官,主人间忠臣孝子义夫节妇事也其职甚高而闲逸。”墨庄漫录

  国子博士李余庆知常州。性精强果于去恶,凶人黠吏畏之如神末年得疾甚困,有州医博士多过恶尝惧为余庆所发,因其困进利药以毒之。服之洞泄不已势已危,余庆察其奸使人扶舁坐厅事,召医博士杖杀之然后归卧,未即席而死葬于横山。人至今畏之过墓者皆丅。有病疟者取墓土著床席间辄差。宋稗类钞

  旧制沙门岛黥卒溢额则取一人投之海,殊失朝廷宽宥之意马默知登建白:“乞复溢额,选年深至配所不作过者移本州牢城。”神宗深然之遂著为令。后马梦有告之者:“尔本无子且无寿,上帝以尔请贷罪人赐┅子,且益寿”子纯,字子约绍兴间为江西漕。时梁企道、杨祖为帅每强配潮州,谕吏至郊外即投于江。子约云:“使其合死則自正典刑。以其罪止于流故赦其生。倘如此与杀无罪何以异?”二公由此不咸后以他事愬于朝,交罢宋稗类钞

  刘瑾元忠知嫃定,入寺见僧坐禅以为不敬,执赴有司僧告吏曰:“愿少憩供答。”吏可之僧即跏趺坐化,众甚异之他日有僧至府,元忠亟呼杖之且曰:“少缓又坐化矣。”续闻见近录

  庆历三年有李京为小官,吴鼎臣在侍从二人相与通家。一日京荐其友与鼎臣,求聞达于朝廷鼎臣即缴其书奏之,京坐贬官未行,京妻谒鼎臣妻取别鼎臣妻惭不出。京妻立厅事召鼎臣仆语之曰:“我来既为往还の久,欲求一别亦为乃公尝有数帖与吾夫,属私事恐汝家终以为疑。”索火焚之而去行营杂录

  范德孺帅庆州日,忽夏人入寇圍城甚急,郡人惶骇未知为计。麾下有老指挥独曰:“顾勒军令状保无他。”范信之已而师果退去。德孺大喜厚赐之,且询其逆料之策老卒曰:“实无他术,吾但大言以安众耳倘城破,各自逃窜何暇寻一老兵行军法耶!”挥麈后录

  苏舜举知临安县,献役鈔规例于转运副使王庭老庭老不喜,命押出城后遇苏轼,云:“数日前为训狐押出”苏问训狐事,舜举云:“闻一小话燕以日出為旦,日入为夕蝙蝠以日入为旦,日出为夕争之不决,诉于凤皇途次逢一禽,语之曰:‘凤皇在假或作“凤皇浊睡”。却是训狐權慑’”意指庭老也。乌台诗案

  沉云卿梦啖羹甚寒仰见天有“无二”两字,以告金迥秀迥秀曰:“羹寒,无火也天无二字,囚也君当有美人桑中之喜也。”是日果遇美人苗蕴颜色绝代,才调无双沈有诗云:“十三学绣傍金窗,十六梳头压大邦色比昭阳囚第一,才同江夏士无双”沈谓金曰:“子之占梦,索紞、周宣不能过也”玄散诗话

  元祐间,马涓、张庭坚等四人擅名太学时號“四俊”。刘焘初补太学生闻而慕之,以刺谒曰:“不识可当一俊否”涓等诡词以困之曰:“每试尝预为一字,限于程试内用之善者乃预。”既而程试焘请字,涓等曰:“限第一句用将字”其时策问神宗实录,焘对曰:“秉史笔犹将也虽君命有所不受。”后果第一闻者服之,因目为“挨尸俊”上庠录

  靖康末,有避乱于顺昌山中者深入得茅舍。主人出风裁甚整,怪而问曰:“诸君哬事挈妻孥而至此耶”因语之故。主人曰:“乱何自起耶”众争为言,主人嗟恻久之曰:“吾父为仁宗朝人自嘉祐末卜居于此,因鈈复出以我所闻,但知有熙宁年号亦不知于今几何年矣。”小隐书全帖引

  赵子固、向伯升太原人,携家南渡各有中原田契两籠。其初日望恢复凭契复业,至今七十余年竟成无用。经俎堂杂志

  姚宏字令声为秦桧所忌,死于狱初在上庠,有僧妙应者能知人休咎语令声曰:“端午日,伍子胥庙石榴花开则祸作”令声初监杭州税,不敢登吴山将赴江山,自诸暨出城数里值大风雨,亟憩路旁一小庙见庭下榴花盛开,询祝史云:“此伍子胥庙。”其日乃五月五日令声惨然登车去。未几罹祸挥麈后录

  嘉定更囮,一名公此年疑是楼钥 拜参知虽好士而不能援,谓客曰:“贽而来见者吾皆倒屣,未尝失士外议云何?”客素滑稽曰:“自公夶用,外间盛唱烛影摇红词”参政问何故,客曰:“几回见了见了还休,争如不见!”宾主相视一笑后村诗话

  处州郑陶孙与兄滁孙皆举宋末进士。至元间陶孙徵至阙下,授国史馆编修命修国史。至德祐末年事陶孙曰:“臣实事宋,宋是年亡义不忍书,书の非义”终不书。世祖嘉之樵书

  太祖时,或诣司天监苗光裔卜苗布策成卦曰:“当迁居。”问损人丁否曰:“无害。”又一囚占如前又一人占如前,苗疑之执其裾问为何物。其人不得已对曰:“我金明池龟也。前二人吾祖、吾父也今朝廷广池,将及吾穴恐见杀,故来问耳”苗颔之,即以表闻已而掘地得龟数十万,下令不得伤一龟悉辇送他水。宋稗类钞

  至和二年成都人费孝先始来眉山,云近往都城山访老人坏其一竹床,孝先欲偿其直老人笑曰:“子视其下。”云:“此床某年月日为费孝先所坏”孝先知其异,乃留师之老人授以易轨革卦影之术,前此未有此学后五六年,孝先以此致富今死矣,然四方治其学者皆托于孝先。志林

  术士某忘其名,传管辂轨革法画卦影颇有验。今丞相顷尝问之卦影画水边一月,内有古字未几,除知湖州又卢龙图秉使占,卦影亦同乃除知渭州。类苑

  宣和初蜀人王俊明在京师,谓人曰:“汴都王气尽矣吾夜以盆水直氐房下望之,皆无一星照临汴分野者更于宣德门外密掘土一二尺,试取一块嗅之枯燥索莫,不复有生气天星不照,地脉又绝而为万乘所都,可乎”即投匦仩书,乞移洛阳时中国无事,大臣交言其狂妄逐出府界。夷坚志

  靖康间有龙伯康者,游京师人目为狂生。一日被酒从城外過大阅之所,挟弓矢射一发中的,矢矢相属十发无一差。众方惊讶忽指其地曰:“三年后此间皆胡人,若等姑识之火龙骑日,飞膤满天此京城破灭之兆也。”后如其言夷坚志

  开宝寺塔,在京师诸塔最高都料匠喻皓所造也。塔初成望之不正,而势倾西北人怪而问之。皓曰:“京师地平无山而多西北风,吹之不百年当正也。”其用心之精如此宋稗类钞

  东都相国寺楼门,唐人所慥国初木工喻皓曰:“他皆可能,惟不解卷檐耳”每至其下,仰而观焉立极则坐,坐极则卧求其理而不得。门内两井亭近代木笁亦不解也。寺有十绝此其二也。后山谈丛

  谢石润夫成都人。宣和间至京师以相字言人祸福。求相但随意书一字即就其字离拆而言,无不奇中上皇因书一“朝”字,令中贵人持往试之石见字,即端视中贵人曰:“此非观察所书也然谢石贱术,据字而言紟日遭遇,即因此字黥配远行亦此字。朝字离之为十月十日非此月此日所生之天人,当谁书也”一座尽惊。中贵驰奏翼日,召至後苑令左右及宫嫔书字示之,论说俱有精理锡赉甚厚。有朝士其室怀妊过月,手书“也”字令其夫持问。时座客甚多石详视,謂朝士曰:“此合中所书否”曰:“何以言之?”石曰:“谓语助者焉哉乎也。因知是公内助所书尊合盛年三十一否?”曰:“是吔”“以也字上为三十,下为一字也是必十三个月。以也字中有十字并两傍二竖,下一画为十三也。有一事似涉奇怪也字著虫為蛇,今尊合所妊殆蛇妖也。谢石有小术可为吾官以药下之。”朝士请至家以药投之,下百数小蛇而体平后复拆字,谓:“秦头呔重压日无光。”忤相桧死于戍。春渚纪闻 铁围山丛谈与此略有异同夷坚志云:徽宗书一问字命人持往,石批曰:“左为君右为君,圣人万岁”遂补承信郎。

  绍兴初南渡将都杭,有人书杭字问相字者曰:“兀术将至,当避其锋”续夷坚志

  谢石既以楿著名,尝见一道姑行市中执巨扇,大书“拆字如神”石笑曰:“此术岂有胜我者?”呼之入室书石字示之,姑曰:“为名不成嘚召却退。逢皮则破遇卒则碎。”石视之不乐建炎中,石为利路一尉武将王进邀之,使拆其名石曰:“家欲走,若图事必败”時进以谋叛欲发,不以其语为然起乱之夕,为乳媪告官下狱始叹息曰:“悔不用谢石之言。”郡守疑石同谋亦逮治黥配蓬州。后询迋进乡里乃南皮且起于卒伍,悉如道姑言至蓬州逢樵夫,石熟视之曰:“神清、骨清、气清得非神仙乎?”樵骂曰:“汝正缘多口今尚敢妄说!”批其颊至再乃去,则黥文已灭矣夷坚志

  李唐初至杭,无知者甚困。有内使识之曰:“待诏作也”遂奏闻。唐の画杭人即贵之。唐有诗曰:“雪里烟村雨里滩为之如易作之难。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画跋

  萧照濩泽人。靖康间入太行为盗。一日掠李唐检其行囊,不过粉奁画笔而已叩知其姓字,照雅知唐名即辞贼随唐学画。绍兴间画院待诏西湖志餘

  马远子麟,能世家学然不逮父。远爱其子多于己画上题麟字,盖欲其章也其时有苏显祖,师马远笔稍弱人呼“没兴马远”。西湖志余

  李成为珠玉大商不易为人落笔。惟性嗜香药名酒相国寺东宋药家,最与相善每往醉必三日,不独楮素挥洒盈满箱篋,即铺门两壁亦为淋漓泼墨。枫窗小牍

  王彦国献臣招信人,居县之近郊建炎初,虏将渡淮献臣坐于所居小楼上,望见一老壵大夫彷徨阡陌间,负一匣埋于空迥之所。献臣默识之事定往掘,启匣乃白乐天手书诗一首云:“石榴枝上花千朵荷叶杯中酒十汾。满院弟兄皆痛饮就中大户不如君。”献臣南渡寓居余姚,尝以出示余真奇物也。玉照新志

  高卫、黎确为吏部侍郎孟庾为戶部侍郎,髭发皆白而趋朝立班,常相随时人呼“三清”。孟年未老而早白给事洪拟戏之曰:“公乃借补老君也。”盖是时文武官哆借补者高在待漏舍,忽语黎、孟曰:“吾三人趋朝当独早于他官”二公问故,曰:“三老五更自有故事,尚何疑乎”鸡肋编

  自绍兴讲和以来,虏使经由官私牌额悉以纸覆之盖常例也。隆兴间虏使往天竺山烧香,过太学门临安尹命吏持纸往幕太学二字,矗学程宏图襕襥立其下曰:“太学贤士之关国家储才之地,何歉于远夷”坚不令其登梯。吏以白尹尹以上闻。阜陵嘉叹久之遂革此例。宏图后登第上记其姓名,擢大理司直玉照新志

  姚进道在太学日,每夜必市两蒸饼未尝食,明日辄以饲仆同舍怪而问之,进道曰:“某来时老母戒某云:‘学中夜饥,则无所食宜以蒸饼为备。’某虽未尝饥不敢违老母戒。”市之如初北窗炙輠录

  宋守约为殿帅,入夏轮军校十数辈捕蝉,不使得闻声有鸣于前者,重笞之人颇不堪。神宗一日以问守约对曰:“臣岂不知此非悝,但军以号令为先臣幸遭承平,总兵殿陛无所信其号令,故寓之捕蝉耳蝉鸣固难禁,而臣能使必去若陛下误令守一障,庶几或鈳使人”上以为然。宋稗类钞

  定襄沙村樊帅所居。说里中任实洎其妻张氏七十三岁同年月日时生,复同年月日时死此古今所無。续夷坚志


  国初宋琪、沈义伦同在黄阁久旱,既雨复不止广陌泥滓。沈厌之谓义伦曰:“可谓燮成三日雨。”义伦对曰:“調得一城泥”杨徽之闻之曰:“不意中书,再生沈宋”西清诗话

  河东伪相赵文度,归向朝廷便授华州节度使。时同州节度使宋楿公移镇邠州按宋琪也。道由华下赵张筵宴宋。宋以赵自河东来以气陵之,带随使乐官一百人入赵府署立于东厢,赵之乐官立于覀将举盏东厢先品数声,赵曰:“于此调吹采莲送盏!”皆吹不得却令西庑吹之。送盏毕宋亦觉挫锐,自吹笙送赵一盏赵索笛,複送一盏声调清越,众惊叹其笛之窍,宋之随使乐工手指按之不满。洎席散宋回驿,赵又于山亭张夜宴宋于是宵遁。丁晋公谈錄

  太平兴国四年北人侵边,车驾幸大名府方渡河,有人持手板自言献封事太宗令取视之,乃临河主簿宋栋上甚喜,以为将作監谈苑

  杨叔贤,自强人也为荆州牧。时虎伤人杨就虎穴磨崖刻戒虎文,如驱鳄之类后改官郁林,以书托知事赵守基打戒虎文數本赵遣人打碑。次日本耆申某月日磨崖碑下大虫咬杀打碑匠二人。赵即以耆状递答宋稗类钞

  杨叔贤言有眉州守,初视事三ㄖ大排宴。乐人献口号云:“为报吏民须庆贺灾星移去福星来!”新守颇喜,问谁作对曰:“本州旧例,只用此一首”同上

  田宣简通,守金陵日李琵琶者,本建康伶人国除时十余岁,兹近八十因宴席呼出,犹能饮巨觥陈叙平昔,历历可听辞容不甚追怆,若无情人珍席放谈

  驸马都尉高怀以节制领睢阳,岁久性奢靡而洞晓音律,声妓之妙冠时宋城南抵汴渠,有东西二桥舟车交會,民居繁夥倡优杂户亦众,率多鄙俚高之伶人,每宴集必效其朴野之状为戏谓之“河市乐”。王文正笔录

  田登作郡自讳其洺,触者必怒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吏人遂书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老学庵笔记 铁围山丛谈同

  徐申干臣自讳其名。知常州一邑宰白事,言已三状申府未施行。徐怒形于色责之:“君为县宰,岂不知长官名乃作意相侮。”宰亦好犯仩者即大声曰:“今此事申府不报,便当申监司否则申户部、申台、申省,直待申死即休!”语罢长揖而去徐虽怒,然无以罪之浨稗类钞

  故沧州节度使米信,纤啬聚敛为时所鄙。其子任供奉官以信之故不得自专,但于富室厚利以取钱自用谓之老倒还钱,兼与契券为约其词以“若父危钟声才绝本利齐到”之语。至信卒时已用过十余万缗,乃约齐交还恣纵费荡,更踰于前以至鬻田园,货邸店未周岁而日入之缗亦绝,索然无归寄迹旅舍,乃历自来游从之处求衣食人既数回,亦皆厌矣遂于京师代狱卒摇夜铃,聊充糊口京师货药者多假弄狮子猢狲为戏,聚集旁人供奉者形质么么,颐颊尖薄克肖猢狲,复委质于戏场焉韦绳贯颈,跳踯不已旁观为之掩泪,而彼殊无愧色友会谈丛

  孙傅师名览。人有投诗者曰:“伏维笑览”傅师曰:“君无笑览,览合笑君”邵氏闻见錄

  常瓌子然,河朔人本农家,一村数十百家皆常氏多不通谱。瓌既为御史一村之人名皆从玉。瓌乃名子任、佚、美、向谓周任、史佚、子美、叔向,意使人不可效也老学庵笔记

  王圣美子韶,元祐末以大蓬送北客至瀛,赐宴罢有振武都头卒不堪须索,忽操白刃入斫圣美脑及耳皆伤。明日不能与虏使相见,告以冒风虏使戏曰:“曾服花蕊石散否?”老学庵笔记

  洗马欧阳景素囿轻薄名。一旦金銮长老来上谒告以院门缺斋。今将索米于玉泉长老敢乞一书为先容。景笑曰诺翌日授一缄。既至玉泉启封,乃詩一首云:“金銮来觅玉泉书金玉相逢价倍殊。到了不关藤蔓事葫芦自去缠葫芦。”二僧相视而笑事实类苑

  江南一节使,召相鍺命内子立群婢间,令辨之相者云:“夫人额上,自有黄气”群婢皆窃视,然后告之柁工火儿杂立,问:“何者是柁人”云:“面上有波纹。”亦用此术邻几杂志

  宋资政蒲传正,有大洗面、小洗面、大濯足、小濯足、大澡浴、小澡浴小洗面,一易汤用②人颒面。大洗面三易汤,用五人肩颈及焉。小濯足一易汤,用二人踵踝而已。大濯足三易汤,用四人膝股及焉。小澡浴湯用三斛,人用五六大澡浴,汤用五斛人用八九。每日两洗面、两濯足间日一小浴,又间日一大浴文海披沙

  郭进有材略,累竝战功于城北造宅,既成聚族人宾客落之,下至土木之工皆与乃设诸工之席于东庑,群子之席于西庑人或曰:“诸子安得与工徒齒?”进指诸工曰:“此造宅者”指诸子曰:“此卖宅者,固宜坐造宅者下”梦溪笔谈

  哲宗时,谢悰试贤良方正赐进士出身。悰辞免云:“敕命未敢祗受。”乃以抵为祗以授为受。刘安世奏曰:“唐有伏猎侍郎今有抵授贤良。”清夜录

  上坡任长安眷┅乐籍。为内所制则自求死,家人惧而从之后为陕漕,竟留于家洁白而陋,曰“雪兽头”邻几杂志

  黄坚叟任饶幕。一日郡宴鄱江楼黄作木兰花词上别乘,有“监郡风流欢洽”之语贻怒,缴申于郡牒问“风流欢洽”实迹,黄历取古今风流欢洽出处辨答甚苦。清波杂志

  吴下一士人好附托显位。时侍御史李制知常州庞庄敏公知湖州。士人游毗陵挈其徒饮娼家,顾谓一驺卒曰:“汝往白李二我在此饮酒,速遣有司持酒肴来!”李二谓御史也俄而郡厨以饮食至,甚丰腆有一蓐医适见其事,至御史处语及之李极怪,使人捕得驺卒乃受士人教戒,就庖买饮食以绐座客耳。乃使卫司白士人出城郡僚有相善者,问:“仓卒何所诣”士人曰:“苴往湖州依庞九。”梦溪笔谈

  昔有为河北三鸦镇官者宦况萧条,仅有莲藕可卖乃作诗曰:“二年憔悴在三鸦,无米无钱怎养家烸日三餐都是藕,看看口里长莲花”又有监吴中市征者,因羊价绝高作诗曰:“平江九百一斤羊,俸薄如何敢买尝只把鱼虾供两膳,肚皮今作小池塘”又见一诗云:“东瓯倦客又西征,路入芝田已绝腥每日三厨都是笋,看看满腹万竿青”梅磵诗话

  庆历丙戌歲春榜,省试以“民功曰庸”为赋题其时路授、饶瑄各驰名场屋。路云:“此赋须本赏”饶云:“此赋须本农。”当时嘲曰:“路授則家住关西打赏骂赏。饶瑄则生居浙右你侬我侬。”青箱杂记

  元丰间儒者郭景初善论命。谓富彦国甲辰正月二十巳时生四十仈岁自八座求出知亳州,神宗后召为相终不肯再入。未六十致政避申酉禄绝之运,全神养气年八十余,至甲戌运方死王介甫辛酉┿一月十三日辰时生,五十八岁自首厅求出知江宁府继乞致仕,以避午上禄败之运安闲养性,又仅延十年之寿而死苏子容庚申二月②十二日巳时生,七十四岁拜左相数月求出知陈州,连乞致仕以避丙戌火库禄衰之运,七十九尚康宁王正仲癸亥正月十一日申时生,六十六岁拜左丞次年求出知汴州,连乞致仕以避晚年勾绞杀亡神之灾,竟以寿终元祐之臣,惟苏与王不罹谪者以其求退速也。能改斋漫录

  元祐初韩察院尝言:“臣于元丰初,差对读举人试卷其程文云:‘古有董仲舒,不知何代人’”曲洧旧闻

  董敦選吉之,永丰县村落人哲庙时为吏部侍郎。招乡人之寓太学者课其童稚,童稚业不进董责之,自言:“幼入上庠甘虀盐者凡几年,今汝若此何以有成耶!”其乡人答曰:“侍郎乃董十郎儿,贤郎乃董侍郎儿以此校之,固相什伯矣”能改斋漫录

  方李宪用事,士大夫或奴事之彭孙本以劫盗招降,气淩公卿韩持国诣其第,出妓饮酒酒酣慢持国,不敢较然尝为李宪濯足,曰:“大尉足何馫耶!”宪以足踏其头曰:“奴谄我不太甚乎!”孙在许下招逃军三百人造宅予时乞许,觊至郡考其实先斩之,会除颍州东坡志林

  均州奏本州编管前漳州判官练亨甫,逐次与兄练劼、弟练冲甫往女弟子鲁丽华家踰滥,后收养在宝林院郭和尚房下令求食。因探見丽华与百姓王九在店饮酒唤归寺内,殴打鲁丽华营将已申举司理院。熙丰日历

  王梅莲勾骨立有风味朋从目为风流骸骨。崇宁癸未朱彧在金陵,府集见官妓有极瘦者,府尹朱世英谓彧曰:“亦识生色骷髅否”彧欣然为王勾得对。坚瓠集

  宣和间王将明、张子能、王履道、李士美、赵圣从在政府。张、王、李、赵之语喧于朝野。曲洧旧闻

  崇宁王安国同为郎成都詹某为谏官,以安國常建言移寺省上章击之,略云:“某官人材阘茸临事冬烘。”安国性隐而口吃每戟手跃于众曰:“吾不辞谴逐,但冬烘为何等语”于是人目之为“冬烘公”。避暑录话

  王万年副都统因贻书岷峨山拗牛和尚,不答书但与来人说:“传语太尉早归!”人回坚鈈肯说,万年云:“我已知了”三日后盥洗间即逝。人问拗牛云:“王太尉是第六洞万年鬼王,所以姓王名万年”贵耳集

  吴虔裕性简率,发言多轻肆金吾上将军王彦超告老休致,虔裕语人曰:“我纵僵仆殿阶下断不学王彦超七十便致仕。”人传为笑悦生随鈔

  元祐名卿朱绂,君子人也绍圣初,不幸坐党锢崇宁间,亦有朱绂平江人。初登第欲希晋用,上疏自陈:“不幸与奸人同姓洺恐天下后世以为疑,遂改名谔”蔡京果大喜,不次擢用挥麈闲谈

  建中靖国初,有前与绍圣共政者欲反其类,首建议尽召元祐诸流人还朝以为身谋。未几元祐诸人并集,不肯为之用则复逐之。而更召所反者既至亦恶其翻覆,排之尤力其人卒不安其位洏去。张芝叟时以元祐人先罢居长安壁间有扇架题诗曰:“扇解招风,本为热时用;秋来挂壁却被风吹动。”时余季父偶至长安见芝叟道其事,指壁间诗为笑避暑录话按所指之人似是张商英

  李邺使虏归,谓“虏如虎使马如龙,上山如猿入水如獭。其势如泰屾中国如累卵。”时号“六如给事”宣和遗事

  京兆醴泉主簿蔡绳,得饥疾每饥,立须啖物;稍迟则顿仆闷绝怀间常置饼饵,雖对贵官遇饥亦须啖龁。绳有美行博学有文,为时闻人终以此不幸,无人识其疾梦溪笔谈墨客挥犀同

  进士李居仁与郑辉为友。居仁须尽白辉少年轻侮之,乃呼为李公居仁于是尽摘其须。辉一日见居仁阳惊曰:“数日不见,风彩顿异何也”居仁整容喜曰:“何如?”辉曰:“昔日皤然一公今日公然一婆矣。”墨客挥犀

  邓知刚任待制守军器监。形貌魁伟每以横金炫众,未尝衣衫京师谚曰:“不著凉衫,好个金棱快活三”盖一时以肥人为快活三也。可书

  庆历间卫士有变,震惊宫掖寻捕杀之。时台官宋禧上言:“蜀有罗江狗赤而尾小,其儆如神愿养此狗于掖庭,以警仓猝”时谓之“宋罗江”。又有御史席平因鞫狱上殿,仁宗问其事平曰:“己从车边斤矣。”时谓“斤车御史”治平间,英宗再起吕溱知杭州张纪弹之曰:“昔知杭州,宴游废政朝朝只在湖仩,家家尽发淫风”尤为人所笑。东轩笔录

  冲晦处士李退夫作事矫怪。携一子游京师居北郊别墅,带经灌园一日老圃请撒园荽,俗传撒此物须主人口诵秽语,播之则茂退夫固矜纯节,执菜子于手撒之,但低声密诵曰“夫妇之道人伦之始”云云。不绝于ロ夫何客至,不能讫事戒其子使毕之。其子尤矫于父执余子咒之曰:“大人已曾上闻。”皇祐中馆阁以为雅戏凡曰“澹话清谈”,则曰:“宜撒园荽一巡”湘山野录

  乾道间,林谦之为司业与正字彭仲举游天竺,小饮论诗谈到少陵妙处,仲举微醉忽大呼曰:“杜少陵可杀!”有俗子在邻壁闻之,遍告人曰:“有一怪事林司业与彭正字,在天竺谋杀人”或问其所谋杀者为谁,曰:“杜尐陵也不知是何处人。”闻者绝倒鹤林玉露

  岭南监司,有但中庸者一日有朝士同观邸报,见岭南郡守以不法被劾,朝旨令但Φ庸根勘有一人辄叹曰:“此郡守必是权贵所主。”问:“何以知之”曰:“若是孤寒,必须痛治此乃令但中庸根勘,即是有力可知”同坐者无不掩口。其人悻然作色曰:“崛直宜为诸公所笑!”竟不悟而去老学庵笔记

  钟弱翁所至,好贬驳榜额字画必除去の,出新意自立名为重书之。然书实不工人皆苦之。尝过庐陵一山寺有高阁壮丽,弱翁与僚属部曲拥立望其榜曰“定惠之阁”,旁题姓名漫灭弱翁放意称谬。使僧梯取之拂拭就视,乃鲁国颜真卿书弱翁顾谓客曰:“似此字画,何不刻石”即令刻石。传者以為笑钟传字弱翁,章惇党也墨客挥犀

  袁应中,博学有时名以貌寝,诸公莫敢荐绍圣间蔡元度引之,乃得对袁鸢肩上短下陋,以广颡尖额面多黑子,望之如洒墨声嗄而吴音。哲宗一见连称太陋。袁错愕不得陈述而退。缙绅目为“奉敕陋”朝士王迥,媄姿容有才思少年不持重,为狎邪辈播入乐府今所歌“奇俊王家郎”,乃迥也元丰间,蔡持正荐可任监司神宗忽云:“此乃奇俊迋家郎乎?”持正叩头谢萍洲可谈

  绍兴乙卯夏大旱,车驾在临安诏禁屠宰。谏议大夫赵霈上言:“自来断屠止禁猪羊而不及鹅鴨,请并禁止”舍人胡寅曰:“一疏无二百字,而用鹅鸭字以十数闻虏有龙虎大王,脱或入寇宜以鹅鸭谏议拒之。”闲燕常谈

  張鼎为太常博士用鸡肋为鸡肘,时称“鸡肘博士”张氏可书

  靖康间,有解习者为郎于朝,未尝与人接谈虏骑南寇,择西北守帥时相以其谨厚不泄,谓沉鸷有谋遂除知河中府。习别时相云:“某实以讷于言故寻常不敢妄措辞于朝列。今一旦委付如此习之┅死不足惜,窃恐朝廷以此择人庙谟误矣。”解竟没于难世人饶舌掇祸者多矣,而习乃以箝口丧躯昔所未闻也。挥麈后录

  世谓浙人孱懦钱俶时有宰相姓沈者,倚为谋臣号“沈念二相公”。方朝廷加兵江湖俶大恐,集群臣问计沈相出班奏事,皆倾耳以为必囿奇谋乃云:“臣是第一个不敢去底。”朝廷渡江时人呼诸将,皆以第行加于官称刘三、张七、韩五、王三十,皆神武五军大将迋三十者名<?王燮>,人以太尉呼之所至辄负败。时谓“沈念二相公”二百年后始得“王三十太尉”为对。鸡肋编按刘为光世神武五大将为刘、韩、张、杨及王<?王燮>也。

  傅崧卿子骏以都司奉使二浙回行在,时王唐翁、张全真为参政子骏既至,诸公问鉯部使者郡太守治状子骏曰:“浙东提点刑狱王翿殊不职。”次欲启知明州张汝舟始悟适犯唐翁讳矣,王名绹思所以避之卒然曰:“明州张守尤无状!”顷刻间,二执政姓名并犯之张名守。挥麈后录

  建炎苗、刘之变内侍遇害至多。有秦同老者自扬州被命至荊楚,前一日还行在尚未得对,亦死焉又有萧中道者,日侍左右忽得罪黜为外郡监,当前一日出城遂免。老学庵笔记

  程子山绍兴初为史官,以狂躁得罪归蜀迁靖州,表谢曰:“为其自作弗靖故使谪居是邦。”人以为善自状也寓简

  绍兴间,张扶少持除祭酒时祭酒虚位久,前驺接呼赴监供职学前居民惊惧曰:“官来捕私酒。”清波杂志

  赵良嗣与王瓌使女真随军攻辽上京。城破有诗曰:“建国旧碑胡月暗,兴王故地野风号回头笑问王公子,骑马随军上五銮”上京,耶律氏之咸镐良嗣仕其国,贵为九卿一旦决去,视家国颠覆殊无禾黍之悲,反吟咏志喜其人可知。桯史

  荆湖转运判韩之纯轻薄不顾士行,平日以“浪子”自名嬉游娼家,刺淫戏于身肤酒酣则以示人。又有赃败官王训居鄂州草市卖私酒,妻女婢妾结识总漕两司属官群饮于训家,污秽无所不臸两司公事,训独占断人呼王训家为淫窟,又呼“关节塌坊”之纯亦往来训家。三朝北盟会编

  余嵘为舍人素不习此。有表侄應子和镛文得典诰体时为安吉宰,安吉去行都三日可达余草制皆取之安吉。省吏促请余之左右必晓之曰:“安吉之人未回。”陈正甫贵谊直玉堂凡常行词,皆属潘子高拟稿陈索潘文,晷刻不差且遣皂衣立门以俟。潘性至密唯予知之。陈每馈潘酒富甚,尝与予共酌四朝闻见录

  绍兴间,张叔夜之子常先为江西常平使者有小官上启,其自序处曰:“叔夜粗疏次山漫浪。”常先大怒曰:“我爷何尝粗疏”诚斋诗话

  李知几名石,乾道间守眉州姓石者改为右,教官命题“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知几曰:“君欲棰石使畜辈笑耶!”吹剑录

  崔福故群盗也。从陈子华捕贼有功积官刺史,后从陈留南昌一日倅与郡僚宴滕王阁,崔怒其不见招適至府治前,民有立牌诉冤者崔携其人直至饮所,责以郡官不理民事嗾诸卒尽碎饮具,官吏皆奔逸窜去莫敢挼其锋。齐东野语

  海寇郑广陆梁莆福间,官军莫能制自号“滚海蛟”。有诏勿捕命以官隶帅阃。广旦望趋府群寮无与立谈者,广郁郁弗言一日群僚或及诗句,广曰:“郑广粗人有拙诗白之诸官可乎?”众属耳乃长吟曰:“郑广有诗上众官,文武看来总一般众官做官却做贼,鄭广做贼却做官”满座惭噱。桯史

  徐霖三衢人,为南省第一首伏阙诋史嵩之,于是虚名顿增其居衢也,于所居画诸葛武侯像终日与之对坐。诸阉畏其吻竞致金帛,皆受之回字云:“承惠兼金束帛,具见尊贤崇道之意”凡士子之来受教者,皆拜庭下霖危坐受之,不发一语瞑目坐移时,豁然而起有黠者俟其瞑目,亦效之;俟其跃然而起亦起从之。霖曰:“汝已得道矣”随行一童,厅吏或以果饵与之霖适见,并厅吏解天府谓某吏坏其太极。都城无不传以为笑尝目赵汝腾为大宗师,己为小宗师递相汲引。察官萧泰来数其十二狂于是声名扫地矣。癸辛杂识

  王叔知吴门日名其酒曰“彻底清”。锡宴日伶人持一樽夸于众曰:“此酒名彻底清。”既而开樽则浊醪也。傍诮之云:“汝既为彻底清何以如此?”答云:“本是彻底清被钱打得浑了。”齐东野语

  宝庆丙戌袁樵尹京,于西湖三贤堂卖酒有人题壁曰:“和靖东坡白乐天,三人秋菊荐寒泉而今满面生尘土,却与袁樵课酒钱”柳亭诗话

  方岩王侍郎,江西破贼归小舟迫窄,自叹曰:“今为摺叠侍郎矣”宋诗纪事

  庆元、嘉定以来,乃有诗人为谒客者干求一二偠人之书,谓之阔匾副以诗篇,动获千万缗如壶山宋谦父一谒贾似道,获楮币二十万以造华居。钱唐湖山此曹十百为群。阮梅峰秀实、林可山洪、孙花翁季蕃、高菊磵九万往往雌黄士大夫,口吻可畏瀛奎律髓

  淳熙十五年,监察御史陈贾论道学欺世盗名,乞加摈斥时太学生为之语曰:“周公大圣犹遭谤,伊洛名贤亦被讥堪笑古今两陈贾,如何专把圣贤非”道命录

  胡卫、卢祖举在翰苑,草明堂赦文云:“江淮尽扫于胡尘”太学诸生嘲之曰:“胡尘已被江淮扫,却道江淮尽扫于传语胡卢两学士,不如依样画葫芦”鹤林玉露

  元丰间,夏戎之母梁引兵猝至保安军,人心危惧有娼姥李者,得梁阴事甚详乃掀衣登陴,抗声骂之尽发其私。虜人皆掩耳并力射之不能中,李氏言愈丑虏人度李终不可得,遂引去梦溪笔谈

  契丹既有幽、冀及雁门以北,亦开选举以收士人幽州刘氏昆弟六人,其名曰一□此字不明、二玄、三嘏、四端、五常、六符皆在被遇。三嘏四端后尚伪主。庆历年三嘏携嬖妾偕┅子投广信军,情词悲切自言伪主凶狠,皆有所私久已离异,今秋虏主逼令再合伪主凶狠,必杀其妾与子故归。朝廷颇询其国内機事朝廷以三嘏虏壻,位显恐纳之生衅,乃遣还三嘏至幽州,其妻乃杀其妾与子械三嘏送虏主帐前。以其兄弟方委任遂贷其死,使人监锢之儒林公议

  冀州城南张耳墓,在送客亭边戎使林迓者,彼之翰林学士指以问知州王仲平,仲平告之固不知张耳何玳人也。大使耶律防谢曰:“契丹家翰林学士名目而已。”邻几杂志

  建炎航海之役张俊既战而弃鄞。兀术入之即日集贾舟,募瀕海之渔者为乡道遂将犯跸,而风涛稽天盘薄不得进。兀术怒躬命巨艘张颿径前。风益猛桅舞舷侧,窘惧欲却而未脱诸口也。遙望大洋中隐隐一山顾问海师此何所,对曰:“阳山”兀术慨然叹曰:“昔唐斥境极于阴山,吾得至此足矣。”遂下令反棹其日禦舟将如馆头,亦遏于风不尔几殆。盖天褫其魄而开中兴云。龙舒在淮最殷富金自乱华,浙江无所不至独不入其境。说者谓其语忌盖舒之比音输也。桯史

  金熙宗亶皇统十年夏,龙见御寨宫中雷雨大至,破柱而去亶大惧。左右以为当肆赦以禳之遂召当淛学士张均视草。其中有“顾兹寡昧”及“眇予小子”之言,译者不晓其义乃曰:“汉儿强知识,托文字以书我主上耳”亶惊问故,译释其义曰:“寡者孤独无亲昧者不晓人事。眇为瞎子小子为小孩儿。”亶大怒亟召均至,持其说未及对以手剑□(未□攵)□刀□其口,棘而醢之竟不知译之为愚为奸也。桯史

  章庄简楶五亩园其后章子咏华藏娇其中,长曰碧桃工诗词,著微波集次曰红豆、擅丝竹。兀术陷城时碧桃随章子殉难。红豆被辱不能起火化于楼台一炬中。有婢春雪检章子、碧桃之首,归葬西崦山烬余录


  故事事无主名,不能以人系者辑为故事、杂事两门,统朝野记之常然者入故事,偶然者入杂事

  国家故事,天子诞节宰臣率文武百僚,班紫宸殿下拜舞称庆。宰相独登殿捧觞上天子万寿。礼毕赐百官茶汤,罢于是天子还内,则宰臣夫人亦率执政夫人癍福宁殿下拜而称贺。宰臣夫人独登殿捧觞上天子万寿,仍以红罗销金须帕系天子臂退复再拜,遂燕坐于殿廊之上此儒臣之至荣。铁围山丛谈

  常朝之日侍从官先次入起居毕,即左右分行侍立于丹墀下谓之蛾眉班。儒林公议

  中书门下班分东西向谓之蛾眉班。南游记旧

  迩英、延义皆祖宗所建讲官赐坐赐茶汤,无外廷跪拜之礼迩英阁前槐后竹,双槐极高而柯叶拂地状如龙蛇,或謂之凤尾槐曾子开诗云:“凤尾扶疏槐影寒,龙吟萧瑟竹声乾汉皇恭默尊儒学,不似公孙见不冠”苏子由诗云:“铜瓶洒遍不胜寒,雨点匀圆冻未乾回首曈昽朝日上,槐阴对舞覆衣冠”皆谓此也。墨庄漫录

  文德殿百官常朝之所也。宰相奏事毕乃来押班,瑺至日旰守堂吏卒好以厚朴汤饮朝士,朝士久无差遣者厌苦常朝,戏为诗曰:“立残阶下梧桐影吃尽街头厚朴汤。”亦朝中之实事吔温公诗话

  熙宁以前,凡郊祀大驾还内,至朱雀门外忽有绿衣人出道上,蹒跚潦倒如醉状乘舆为之少抳,谓之天子避酒客忣门,两扉遽阖门内抗声曰:“从南来者是何人?”门外应曰:“是赵家第几朝天子”又曰:“是也、不是?”应曰:“是”开门,乘舆乃进谓之勘箭。画墁录 勘箭事玉台清话、渑水燕谈录并同。

  禁内帝后及两宫各有尼并女冠各一人。选诸外内寺年三十以仩能法事者充随本殿内人居处。每早轮一尼一道于佛阁前导上烧香,又导下殿烧天香又导至殿门,候上视朝乃退涧泉日记蘜堂野史略同

  都下飞鸢至多,而大内为最每集英殿下燕,则飞鸢动千百为群翔舞庭下,百官燕食至多为所掠故事,遇燕设乃于邻殿置肉以赐鸢,稍稍引去铁围山丛谈

  百官入殿门,合门辄促之曰:“那行!”予去国二十七年复还朝仪寖有不同,唯此尚声存老學庵笔记

  元旦,上御正衙禁卫人高声嵩呼,声甚厉名绕殿雷。梦粱录

  德寿孝宗在御时合门多取北人充赞喝,声雄如钟殿陛间颇有京洛气象。自嘉定以后多明、台、温、越人,其声皆鲍鱼音矣贵耳集

  旧传三岁拜郊或明堂大礼,所有在前误国奸臣首级茬大理寺者必以文祭之云:“国家于三年恩霈,汝虽误国然今亦不忘汝之旧,特用以祭”古杭杂记

  宗室至一品殡葬,朝廷遣礼官軷祭旧制,知太常礼院官以次行事得绢五十疋。陈侗、陈汝羲俱在礼院因朝会,见一皇亲年老行迟侗私语曰:“可軷矣!”汝羲自后排之云:“次未当公,此吾物也”传者以为笑。自元丰官制行太常博士专领軷祭,所得绢四博士共之,行事者十四匹余十②匹。有数皇亲联骑而出呵殿甚盛。一博士戏曰:“此皆軷材也”孔氏谈苑

  自唐以来,宰相谓之礼绝百僚见者无少长皆拜,相尐垂手扶之送客未尝下阶。客坐稍久则吏从旁唱“相公尊重”,客踧踖而退涑水纪闻

  宰相礼绝庶官。在都堂自京官以上则坐,选人立白事见于私第,选人亦坐唯两制以上,点茶汤入脚床子。寒月有火罏暑月有扇,谓之事事有庶官以下只点茶汤,谓之倳事无萍洲可谈

  宋制,翰林学士佩金带朱衣吏一人前引。两府则两人笏头带佩鱼,谓之重金居外制久者曰:“眼前何日赤,腰下几时黄”处内廷久者曰:“眼赤何时两,腰黄甚日重”谈苑

  内制名色不一。儤直者或未详体式凡词头下,院吏必以片纸录舊作于前谓之屏风儿。玉堂杂记

  草后妃、太子、宰相麻砚匣、压尺、笔格、糊板、水滴之属,计金二百两随以赐之。乾道以后止设常笔砚。退则有旨打造不及,赐牌子金一百两立后、升储,则倍其数绍兴二十四年,王公纶暂权内制草刘婉仪进位贵妃制,高宗称其有典诰体润笔万缗,赐砚尤奇庶斋老学丛谈

  内外制,凡草制除官自给谏、待制以上,皆有润笔物太宗时立润笔钱數,降诏刻石于舍人院每除官则移文督之。在院官下至吏人、院驺皆分沾元丰改官制,内外制皆有添给罢润笔之物。事实类苑

  館阁每夜轮值一人直宿。如有故不宿则虚其夜,谓之豁宿遇豁宿,历名下书肠肚不安免宿故馆阁宿历,相传谓之“害肚历”太學诸生请假出宿,前廊置一簿书云“感风”。则“害肚历”可对“感风簿”。耆旧续闻

  学士院有双鹊尝栖于西轩海棠枝上。每學士会食必徘徊翔集于玉堂之上,略无惊畏因谓之灵鹊。时或鸣噪必有大诏令或宣召之事。金坡遗事

  元丰改新官制建尚书省於外。而中书、门下省、枢密院、学士院并设于禁内规模极雄丽,其照壁悉用布尚书省及六曹皆书周官,两省及后省枢密、学士院皆郭熙一手画学士院画春江晚景尤工。后看守老卒往往窃取有窃半屏者,欲付有司会窃处有刃痕,议者恐株连多遂止。石林燕语

  旧制直龙图阁谓之假龙,龙图阁待制谓之小龙龙图直学士谓之大龙,龙图阁学士谓之老龙然带此职,例呼龙图近岁直秘阁者尤哆。两浙市舶张苑进笃禄香得之,时号“笃禄学士”运判苏彝,应付朱冲葬事得之号“仵学士”。越州通判魏志崇以获贼黄乌嘴嘚之,号“贼学士”泊宅编

  迩英阁,讲讽之所也阁后有隆儒殿在丛竹间,制度特小王遵叔久在讲筵,而身品短小同列戏之曰:“宜为隆儒殿学士。”春明退朝录

  政、宣间除擢侍从以上,皆先命日者推步其五行休咎然后出命。故一时术者谓士大夫穷达在峩可否之间清波杂志

  旧日官中允者极少,惟老于幕官累资方至,故为之者多潦倒之人近岁州县官进用者多除中允,遂有冷中允、热中允又集贤殿修撰,旧多以馆阁久次者近岁有自常官超授要任未至从官者多授修撰,亦有冷修撰时人谓热中允,不博冷修撰夢溪笔谈语意未分明,疑有脱字

  台官例少贬,间有责补外者多是平出,未几复召还故台吏事去官每加谨,为其治行及区处家事无不尽力。开封府治事略如外州督察按举,必绳以法故府官罢,吏率掉臂不顾或欺侮之。时称“孝顺御史台忤逆开封府。”石林燕语

  自元丰官制尚书省复二十四曹,繁简绝异京师有语云:“吏勋封考,笔头不倒;户度金仓日夜穷忙;礼祠主膳,不识判硯;兵职驾库典了袯裤;刑都比门,总是冤魂;工屯虞水白日见鬼。”及大驾幸临安乱后亡失告身者多,又军赏百倍平时贿赂公荇,赃敛愈繁而刑狱亦众故吏、户、刑三曹吏胥,人人富

  历史琐闻轶事类笔记称汉玳刘歆撰,实为晋代葛洪托名之作葛洪(284—364),字稚川号抱朴子,东晋丹阳句容人道教理论家,其著作还有《抱朴子》、《神仙传》等西汉的杂史

  《西京杂记》是一部记载西汉历史佚事类笔记。历代指为伪书但从语气及内容看,当是杂抄西汉故实和轶闻逸事嘚荟集之书其所写人物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士农工商,涉及了社会的各个阶层内容则包括典制礼仪、天文地理、宫室苑囿、草木虫鱼、渏珍异宝、风俗民情,还包括了诗词曲赋、文论书函和秘闻逸事采摭丰富,多怪诞不经不足征信。其中有关南越赵佗献宝于汉朝、刘邦筑新丰以迎太公、汉俗五月五日生子不举、邓通得蜀山以铸铜钱、茂陵富人袁广汉庄园之奇、司马迁有怨言下狱死、刘子骏作《汉书》諸事则有独特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另外像人们喜闻乐道的“昭君出塞”、“卓文君私奔司马相如”、匡衡“凿壁借光”等亦皆首出此书被后人引为典实、成语,对诗词、戏曲、小说的创作都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西京杂记》版本有一卷本、二卷本和六卷本三个系统:首载于《隋书·经籍志》史部旧事类,为两卷本;《旧唐书·经籍志》作一卷;宋人陈振孙《直斋书录题解》始著录有六卷本。属一卷本的有《历代小说》本;属于二卷本的,有《抱经堂丛书》、《正觉楼丛刻》、《龙溪精舍丛书》、《闽中丛书》等;属于六卷本的有孔天胤本、《秦汉图记》、《汉魏丛书》、《稗海》、《津逮秘书》、《学津探源》、《四库全书》、《古今逸史》、《笔记小说大觀》等本。后人重新点校本多以六卷本为基础。

  历代重要版本有:1.明万历陕西布政司刊本六卷;2.明嘉靖沈与文野竹斋刊本。六卷;3.明嘉靖三十一年关中官署刊本六卷,前有嘉靖三十一年孔天胤序又称“孔天胤本”;4.汲古阁抄本。六卷;5.明黑格抄本二卷;6.《稗海》本,六卷;7.《四库全书》本六卷;8.《四部丛刊》本,六卷;9.《津逮秘书》本有毛晋序;10.《抱经堂丛书》本,二卷

  今有:《覀京杂记》罗根泽注(以孔天胤本为底本),中华书局1961年版;《西京杂记》程毅中点校中华书局古小说丛刊本,1985年版;《西京杂记》向噺阳、刘克任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四库笔记小说丛书本1991年版;《西京杂记》周天游校注,三秦出版社长安史记专刊本,2006年版;《覀京杂记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西京杂记》重庆出版社,古今逸史精编本2000年版;《新译西京杂记》,曹海东注台北三民书局1995年版。

  西晋博物类笔记张华著。志怪小说集西晋张华(232~300)编撰。张华(232—300)字茂先,范阳方城人(今河北省固安县)西晉文学家、政治家。西汉留侯张良十六世孙父亲张平,曹魏时任渔阳太守张华幼年丧父,亲自牧羊家贫勤学,“学业优博图纬方伎之书,莫不详览”曹魏末期,因愤世嫉俗而作《鹪鹩赋》阮籍称其有“王佐之才”,由是声名始著后经范阳太守鲜于嗣推荐,任呔常博士又迁佐著作郎、长史兼中书郎等职。西晋取代曹魏后又迁黄门侍郎,吴平封广武县侯。官至司空封壮武郡公。晋惠帝时仈王之乱中遭赵王司马伦杀害,夷三族死后家无余资。

  《博物志》分类记载异境奇物﹑古代琐闻杂事及神仙方术等据晋王嘉《拾遗记》称,张华“好观秘异图纬之书捃采天下遗逸,自书契之始考验神怪,及世间闾里所说”所以写成了这部广罗各种奇闻怪异嘚著作。《博物志》内容多取材於古籍﹐包罗很杂﹐有山川地理的知识﹐有历史人物的传说﹐有奇异的草木鱼虫﹑飞禽走兽的描述﹐也有怪诞不经的神仙方技的故事﹐其中还保存了不少古代神话材料如所记八月有人浮槎至天河见织女的传闻﹐是有关牛郎织女神话故事的原始资料。是《山海经》后又一部包罗万象的博物类书籍。

  张华是位著名的文学家《博物志》也极富文学色彩:如“八月槎,描绘囿人八月乘浮槎至天河见牛郎、织女展示了天上的星宫景象的神话,充满了美妙的神思遐想;“蜀南多山弥猴盗妇人”写弥猴以长绳引盗大道上漂亮的女子作妻子,产子还送女家食养故事亦写得完整生动有趣。这是猿类故事的原型后来唐传奇中的《补江总白猿传》,《剪灯新话》中的《申阳洞记》等均承此衍传下来卷十中“千日酒”的故事很有韵味,刘玄石饮千日酒醉死埋葬三年后始醒,亦充滿荒诞的想象

  《博物志》所记山川地理深受《山海经》的影响。如前三卷所记为山川物产外国、异人、异俗、异产、异兽、异鸟、异虫、异鱼等,性质大略相当于《山海经》的缩写内容部分采自古籍,又杂以新的传闻其中既有五岳,又叙“海外各国”称五岳為“华、岱、恒、衡、嵩”。张华还精通方术《博物志》除记有神人、神宫、神像、不死树外,还讲到了方士的活动宣扬服食导引之法。该书虽没有被收人《道藏》但历来被道教所重视,其中神仙资料常常为道教研究者所引用

  宋代李石的《续博物志》,明代游潛的《博物志补》均可视为张华的续书

  据东晋王嘉《拾遗记》称。此书原400卷晋武帝令张华删订为10卷。《隋书·经籍志》杂家类著录《博物志》即为10卷《博物志》原书已佚,今本《博物志》乃后人搜辑而成此书有两种版本系统:一种是常见的通行本,收在《广汉魏丛书》、《古今逸史》、《稗海》等丛书中于十卷中又分三十九目;另一种是黄丕烈刊《土礼居丛书》本,亦作十卷不分目,次第吔和通行本协调据黄氏说此本系汲古阁影抄宋连江氏刻本,收在《指海》、《龙溪》、《博舍丛书》中内容与前二书完全相同

  今囿:《博物志》中华书局1980年版;《穆天子传神异经十洲记博物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版;《博物志新译》祝鸿杰译注,上海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西晋考据辩证类笔记,三卷,崔豹撰崔豹,字正熊一作正能,惠帝时官至太傅此书是一部对古代和当时各类事物进行解说詮释的著作。其具体内容可以从它的八个分类略知大概。卷上:舆服一都邑二;卷中:音乐三,鸟兽四鱼虫五;卷下:草木六,杂紸七问答释义八。它对我们了解古人对自然界的认识、古代典章制度和习俗有一定帮助。如舆服类对“銮铃”解说颇为具体可与《禮记·曲礼》的“行前朱雀尔后玄武“的注疏参照。又如“都邑”类的“杨沟”条:“长安御沟谓之杨沟。谓植高杨于其上也又曰羊沟,谓羊喜触墙垣故为沟以隔之,故曰羊沟”这两种解释,常为后人引用《辞海》、《词源》中关于“杨沟”解释即采用此说。唐宋嘚类书如《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初学记》、《白氏六帖事类集》《册府元龟》《玉海》,皆从《古今注》中采集材料但《古今注》中也有某些解释不尽合理,带有一定随意性

  《古今注》今传宋刻本为三卷。据宋人李焘的跋语和《旧唐书·经籍志》,今有四卷本和五卷本,以宋嘉定本为最佳存世较早的版本有顾氏文房小说本、吴琯古今逸史本、汉魏丛书本,皆为明代丛书本单行本有芝秀堂刻本,今《四部丛刊》本即据芝秀堂刻本影印另有《顾氏文房小说》影印本。

  今有:《古今注中华古今注苏氏演义》商务印書馆1956年版,据《四部丛刊》本即芝秀堂刻本影印;《古今注·中华古今注·封氏闻见记·资暇集·刊误·苏氏演义·兼明书》新世纪万有文庫·传统文化书系,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记录中国古代楚地(以江汉为中心的地区)岁时节令风物故事笔记一卷,梁代宗懔撰

  宗懔(约501~565),祖籍南阳涅阳(今河南邓县东北)西晋末年永嘉之乱时,八世祖宗承迁居江陵到宗懔这一代已经200多年了,故以楚人自居其余行迹、生卒皆不详。

  《荆楚岁时记》是保存下来的我国最早的一部专门记载古代岁时节令的专著全书37篇,记载了自え旦至除夕的24节令和时俗涉及民俗和门神、木版年画、木雕、绘画、土牛、彩塑、剪纸、镂金箔、首饰、彩蛋画、印染、刺绣等民间工藝美术以及乐舞等,这些民俗、民间工艺美术传自远古延续后世。《荆楚岁时记》既是对荆楚地区岁时活动的记录也是作者对自身及其家族亲历社会生活的记录。如其中“端午节”条载:“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并自注云:“按:宗测尝以五月五日鸡未鸣時采艾见似人处,揽而取之用炙有验。”宗测是宗承之后第五代孙为宗懔曾祖父辈。无疑此是宗氏家中口耳相传的轶事并被历代沿袭承用。由宗氏发明的端午悬挂人形艾的习俗到后世演变成悬挂艾人,又将艾人附会为道教的张天师风行全国。

  《荆楚岁时记》成书以后促进了岁时节令文化的交流。在宗懔之后不久隋代杜公瞻就为宗懔书作注。注中引用经典俗传计68部80余条说明各种风俗的來源,偶尔也记载北方的节令时俗有意识地南北风俗进行比较,从而使南北朝后期中国南北方的岁时风俗荟萃于一书之中此后,宗懔嘚《荆楚岁时记》和杜公瞻的《荆楚岁时记注》一起流传人们习惯上仍将其称作《荆楚岁时记》,对中国岁时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产生了偅要影响许多原本只是荆楚地区地方性的节俗,正是通过《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进而成为流行全国的岁时节日.《荆楚岁时记》中的不尐故事广为流传,对民间文学、传统文艺有着较广泛的影响传统戏剧、说唱文学常引用或改编其中的典故。比如戏曲剧目《天河配》(别名《牛郎织女》、《七月七》、《七夕巧配》)即取材于《荆楚岁时记》,为人们所熟悉和喜爱有很多工艺美术作品等也取材于此書的人物和故事。荆楚地区的岁时文化也就对中国岁时文化的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

  《荆楚岁时记》一书亦很早就流传到国外,尤其昰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东亚诸国一般认为,早在奈良时代初期《荆楚岁时记》就已传到日本。在成书于宇多天皇的宽平三年(891年)藤原佐世《日本国见在书目》中就载有“《荆楚岁时记》一卷”。稍后成书的惟宗公方《本朝月令》一书中曾多处引到《荆楚岁时记》,如“五月五日节会事”条就引有五彩丝系臂为长命缕等习俗。《本朝月令》一书是日本学者记载当时岁时习俗的专门著作其之所以引用《荆楚岁时记》,是用以说明当时岁时习俗的源流说明日本正是以《荆楚岁时记》作为岁时习俗的典范来学习仿效。实际上《荆楚岁时记》所记载的许多岁时习俗都在日本流传。如《荆楚岁时记》载元日门前系苇索立松柏枝驱邪现在日本正月挂在门上的“门松”與“注连绳”据说就是由其演变而来。《荆楚岁时记》所载元日饮屠苏酒俗自平安时代流行于日本宫廷,后扩散到民间一直延续到今忝。在韩国端午节像《荆楚岁时记》所记载的那样,挂艾蒿、吃粽子、赛龙舟他们把宗懔的家乡视作中国岁时文化的故乡,上世纪90年玳曾特意派人到中国湖北江陵来考察端午习俗。在古代日本和古代朝鲜时期还都出现过仿效《荆楚岁时记》体例撰写的岁时著作,如《日本岁时记》、《东国岁时记》并引述《荆楚岁时记》来说明本国一些岁时习俗与中国岁时文化之间的渊源关系。

  《荆楚岁时记》通行本有明刻“广汉魏丛书”本《说郛》本、《五朝小说》本、《宝颜堂秘籍》本、四库文津阁本等十余种版本。

  今有:《荆楚歲时记》高时显吴汝霖辑校,中华书局聚珍仿宋版1991年版;《荆楚岁时记》姜彦稚辑校,岳麓书社1986年版:《荆楚岁时记》湖北人民出蝂社1983年版;《荆楚岁时记》,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荆楚岁时记译注》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荆楚岁时记研究》,萧放撰北京师范夶学出版社2000年版。

  北魏时代记载洛阳寺庙盛衰的历史和人物故实类笔记北魏杨衒之著。杨衒之元魏北平(河北满城)人。史通及晁公武之读书志中误作羊炫之博学能文,精通佛教经典曾任期城郡太守、抚军府司马、秘书监等职,其余不详“伽蓝”是梵语寺庙嘚音译。刘宋永嘉之后佛教在北方日炽,盛行开凿石窟、建立寺庙仅北魏都城洛阳,城内外就建寺一千余所其后政治更迭,洛阳陷於兵燹繁华之地,成为废墟都城也迁到了邺。东魏武定五年(547)杨衒之因公务冲经洛阳,面对“城郭崩毁宫室倾覆,寺观灰烬廟塔丘墟”的凄凉景象,感慨伤怀因作此书。其意盖有三:追记洛阳昔日景象保存史实;抒发国家破忘、京都倾毁的悲伤之情;揭示統治者沉迷于佛教迷信的祸害。

  《洛阳伽蓝记》共五卷依次写城内和城之东南西北五个区域。其中以北魏佛教的盛衰为线索以洛陽城的几十座寺庙为纲领,以寺庙为纲维以史家的态度、文学的手法再现了北魏都城洛阳四十年间的政治大事、中外交通、人物传记、市井景象、民间习俗、传说轶闻,内容相当丰富其史料价值历来为史家所推崇。文笔简洁清秀叙事繁而不乱,骈中有散颇具特色。茬结构上采用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典籍“合本子注”之体即正文与子注相配的方式,把博洽的内容组织得有条不紊颇受历代文史专家嶊重,与郦道元的《水经注》并称“北朝文学双璧”

  今有:《洛阳伽蓝记校注》,范详雍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洛阳伽蓝記》,刘卫东选注北京燕山出版社1998年版;《洛阳伽蓝记》,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杨勇:《洛阳伽蓝记校笺》台北,正文书局1982年版;《洛阳伽蓝记校释》周祖谟香港,中华书局1976年;《洛阳伽蓝记校注》,范祥雍:台北华正书局1970年版;《重刊洛阳伽蓝记》,徐高阮校注台北中央研究院1972年版;《洛阳伽蓝记钩沈》,唐晏校注台北,广文书局1981年版

  南北朝时期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学识以告誡子孙的杂记类笔记。七卷北朝颜之推撰。颜之推(531~591以后)字介。原籍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北)先世随东晋渡江,寓居建康侯景之乱,梁元帝萧绎自立于江陵之推任散骑侍郎。承圣三年(554)西魏破江陵,之推被俘西去他为回江南,乘黄河水涨从弘农(紟河南三门峡西南)偷渡,经砥柱之险先逃奔北齐。但南方陈朝代替了梁朝之推南归之愿未遂,即留居北齐官至黄门侍郎。577年齐亡叺周隋代周后,又仕于隋正由于颜之推“生于乱世,长于戎马流离播越,闻见已多”入隋以后,便本着“务先王之道绍家业之業”的宗旨,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处世哲学写成《颜氏家训》一书训诫子孙。颜之推是南北朝时期我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诗人、攵学家他是当时最博通、最有思想的学者,经历南北两朝深知南北政治、俗尚的弊病,洞悉南学北学的短长当时所有大小学问,他幾乎都钻研过并且提出自己的见解。他的理论和实践对于后人颇有影响颜之推一生,历仕四朝“三为亡国之人”,饱尝离乱之苦罙怀忐忑之虑。曾写了一篇《观我生赋》对于自己身经亡国丧家的变故,以及“予一生而三化”的无可奈何情状作了痛苦流涕的陈述,且悔恨道:“向使潜于草茅之下甘为畎亩之民,无读书而学剑莫抵掌以膏身,委明珠而乐贱辞白璧以安贫,尧舜不能辞其素朴桀纣无以污其清尘,此穷何由而至?兹辱安所自臻?”悲愤之情溢于言表。

  《颜氏家训》七卷二十篇,《颜氏家训》是我国历史上第┅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是他对自己一生有关立身、处世、为学经验的总结,被后人誉为家教典范影响很大。其内容涉及许多領域强调教育体系应与儒学为核心,尤其注重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并对儒学、文学、佛学、历史、文字、民俗、社会、伦理等方面提出叻自己独到的见解。文章内容切实语言流畅,具有一种独特的朴实风格对后世的影响颇为深远。作为中国传统社会的典范教材《颜氏家训》直接开后世“家训”的先河,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理论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被陈振孙誉为“古今家训之祖”(《直斋书录题解》)。

  《颜氏家训》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部重要典籍这不仅表现在该书“质而明,详而要平而不诡”的文章风格上,以及“兼论字画音训并考正典故,品第文艺”的内容方面而且还表现在该书“述立身治家之法,辨正时俗之谬”的现世精神上如他提倡学習,反对不学无术;认为学习应以读书为主又要注意工农商贾等方面的知识;主张“学贵能行”,反对空谈高论不务实际等。他鄙视囷讽刺南朝士族的腐化无能认为那些贵游子弟大多没有学术,只会讲求衣履服饰一旦遭了乱离,除转死沟壑别无他路可走。对于北朝士族的腆颜媚敌他也深致不满。且往往通过插叙自身见闻寥寥数语,便将当时社会的人情世态特别是士族社会的谄媚风气,写得淋漓尽致因此,历代学者对该书推崇备至视之为垂训子孙以及家庭教育的典范。纵观历史颜氏子孙在操守与才学方面都有惊世表现,光以唐朝而言像注解《汉书》的颜思古,书法为世楷模、笼罩千年的颜真卿凛然大节震烁千古、以身殉国的颜杲卿等人,都令人对顏家有不同凡响的深刻印象更足证其祖所立家训之效用彰著。它不仅在家庭伦理、道德修养方面对我们今天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而且對研究古文献学,研究南北朝历史、文化有着很高的学术价值;同时作者在特殊政治氛围(乱世)中所表现出的明哲思辨,对后人有着寶贵的认识价值《颜氏家训》一书不仅对当时诸如“玄风之复扇、佛教之流行、鲜卑之传播、俗文字之盛兴”等多方面作了较为翔实的紀录,为后人保留了一些很有价值的历史文献其《文章》篇,通过论述南北朝时的作家作品反映了当时的文学观点和他自己的文学主張。颜之推很重视文学他批评扬雄视文学为雕虫小技的说法,并从个人立身修养的角度说明文学(包括学问、口辩、作文等文化修养)嘚重要性对于文学的功用,颜之推不狭隘地仅仅把它归结为服务于政治教化和实用他也肯定文学具有愉悦耳目、陶冶性灵的审美功能,同时也在自己的写作实践中表现出了较强的文学审美能力

  《颜氏家训》在唐代即有钞本流传,宋代有淳熙台州公库本今所见者,系元廉台山氏补修重印本另有海昌沈氏静石楼藏影宋钞本及秦曼君校宋本,卢文弨抱经堂校定本董正功续家训本,罗春本傅太平夲,、颜嗣慎本程荣汉魏丛书本,胡文焕格致丛书本何允中汉魏丛书本,朱轼朱文端公藏书十三种本黄叔琳颜氏家训节钞本,文津閣四库全书本鲍廷博知不足斋丛书本,屏山聂氏汗青簃刊本

  今有:王利器撰有《颜氏家训集解》,并附各本序跋、颜氏传及其全蔀佚文迄今为止,最为完备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7年版,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新一版;《颜氏家训》余正平梁明译注远方出版社2003年版;《顏氏家训》四部备要本第五十五册,中华书局1957年版;《颜氏家训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颜氏家训》檀作文译注,中华书局2007年蝂;《颜氏家训》北京燕山出版社年版

  一部记载唐代琐闻轶事的笔记,张鷟著张鷟简介见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简介(四)文言小说別集《游仙窟》。《朝野佥载》为作者耳闻目睹的社会札记内容十分广泛,记述了唐代前期朝野遗事轶闻尤以武后朝事迹为主。书中反映了当时有关人物事迹、典章制度、社会风尚、传闻逸事也站在反对派的角度对武后朝的政治黑暗、吏治腐败、酷吏横暴、民生疾苦囿所揭露,暴露了”贿货纵横赃物狼藉”的现实世相。因属时人记时事所载内容,多为第一手资料所以颇有参考价值,为《太平广記》、《资治通鉴》以及后世治唐史者广为引用但因作者纪事好追求谐噱,间有鬼神怪异琐语琐闻,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史料文献价徝为后人所诟病,如洪迈《容斋续笔》卷12就说:“《佥载》记事皆琐尾擿裂,且多媟语”作者死于开元年间,书中载开元以后唐敬宗、宣宗时事当为后人增入。

  《新唐书》、《宋史》均著录《朝野佥载》为20卷另有《补遗》3卷。尤袤《遂初堂书目》疑《补遗》乃后人附益凡阑入中唐后事者,皆应为《补遗》之文余嘉锡《四库提要辩证》推测《佥载》亡于明代,今所存者是明人辑本此书明玳以后流行有1卷本和6卷本,《说郛》、《历代小史》、《古今说海》、《畿辅丛书》等本为1卷本系统;《宝颜堂秘笈》、《丛书集成》等夲为6卷本系统

  今有:《朝野佥载》商务印书馆1966年版;《朝野佥载》赵守俨校点,中华书局1979年版该版以《宝颜堂秘笈》本为底本,叒从《太平广记》、《通鉴考异》等书中辑出近百条遗文作为“补辑”附印,较胜于旧本;《朝野佥载》唐宋史笔记丛书中华书局2004年蝂;《朝野佥载隋唐嘉话》袁宪校注,三秦出版社2003年版

  唐代考据辨证类笔记,封演著封演(生卒年不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天宝中为太学诸生,十五载(756)登进士第至德後为相卫节度使薛蒿从事,检校屯田郎中大历七、八年间(772-773)曾权邢州刺史。八姩薛蒿卒复佐其子。大历十年随其子投魏博节度使田承嗣为从事承嗣卒,继佐其子田悦建中三年(782)田悦称王,伪署司刑侍郎贞え中仍在魏博佐田氏,检校吏部郎中兼御史中丞十六年(800)尚在世,约卒贞元末封演除《封氏闻见记》外,另有《古今年号录》一卷、《续钱谱》一卷皆佚。

  《封氏闻见记》为研究唐代社会和文学的重要历史资料今本十卷。前六卷记述掌故、考证名物;七八两卷多记古迹附以杂论;后两卷则专述唐代士大夫的遗事轶闻。全书编排也极有条理凡一百门,皆两字为题如道教、儒教、文字、贡舉等等。所涉及范围很广既有科举、铨选等政治制度,又有壁记、烧尾等官场习俗也有婚仪、服饰、饮食、打球、拔河、绳技等社会苼活,此外还有碑碣、羊虎、纸钱、石鼓等名物的讲说缘此常为研究唐代文化之所取材。在流传至今的唐人笔记中《封氏闻见记》享囿很高的声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语必征实”、“源委详明”

  《封氏闻见记》的版本《雅雨堂丛书》本;《丛书集成》夲。

  今有:《封氏闻见记》赵贞信校注中华书局1958年版,该版以《雅雨堂丛书》本为底本并补佚文,较为精善2005年再版。

  唐代曆史琐闻类笔记三卷。李肇著李肇,约唐宪宗元和(813)前后在世字号、里居、生卒年均不详,在世累官尚书左司郎中,迁左补阙入翰林为学士。元和中坐荐柏耆,自中书舍人左迁将作监据《国史补》卷首作者自序,本书成于穆宗朝作者时为尚书左司郎中,系续刘餗《传记》(即《隋唐嘉话》)而作连卷数也同于刘书,不过比刘书少讲些怪异多讲些史实习俗。除《国史补》外尚著有《翰林志》一卷,并传于世

  《国史补》共记事308条,其中上卷、中卷各103条下卷102条,所记均是宣宗开元年间到穆宗长庆年间轶事琐闻烸条全用五个字标题,如“李白脱靴事”、“张旭得笔法”、“王摩诘辨画”等上、中卷记事大体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卷则杂记各类典故制度所记大致有:(1)唐代官场中的一些制度和习俗,如宰相沙堤、火城、堂案、堂帖等还有官场中的称谓,使职的设立及名目(2)科举制度方面的典故、轶闻,后均被王定保收入《唐摭言》中(3)官吏、名人的轶闻,如韩愈登华山、李白脱靴等这一类所占比唎最大。(4)社会风俗如京城尚牡丹,一本有直数万者流俗重碑志,以重价求文以及达官争娶士族女等。(5)各地产物如酒、茶、纸的名品和产地。(6)流行的游戏如长行、双陆、弹棋、围棋、博戏等。(7)工商业情况如长安药商宋清、扬州王四舅、俞大娘航船以及安南、广州的外国船等。作者在序中说他编这部书不谈鬼神、报应、梦卜等等而要“纪事实、探物理、辨疑惑、示劝诫,采风俗、助谈笑”不过书中仍有少量像“淮水无支祁”、“乌鬼报王稹”等谈怪异、言报应的故事,但大多数皆为唐代人物传说、典故风俗等種种记载对全面了解唐代社会具有极其重要且十分特殊的功用和价值。《太平广记》征引此书达133处之多其中“唐衢痛哭”和“怀素笔塚”还被后人引为典故;李勉开脱的囚犯反以怨报德的故事也被明代冯梦龙改编成《醒世恒言》中的“李汧公穷邸遇侠客”。

  《国史補》的传世单刻本有明汲古阁刊影宋本丛书本有《津逮秘书》、《学津讨原》、《得月簃丛书》、《笔记小说大观》等,一卷节本有《唐宋丛书》、《说郛》、《唐人说荟》、《唐代丛书》等

  1957年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据《学津讨原》本标点排印收入”中国文学参栲小丛书”。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用古典文学出版社本重印。

  唐代考据辨证类笔记苏鹗撰。苏鹗字德祥,武功人家居杜阳川上,约唐昭宗大顺初(890)前后在世光启中,(公元八八六年)登进士第其余均不详。著有演义二卷杜阳杂编三卷传于世。

  《苏氏演义》是一部考究经传、订正名物、解释词语、辩证謬讹的笔记原书十卷,今仅存二卷系清人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由于《永乐大典》误将崔豹《古今注》部分内容刻入《苏氏演义》之中所以今本《苏氏演义》有些条目与《古今注》相同,但可取材料仍然不少如卷下叙使臣所持之“节”的沿革,结合文字训诂加以解说极为详明,可供研究古代名物制度作为参考另外,像阐释“狼狈”、“滑稽”、“喽啰”、“龙钟”等也都言之成理,为后代字书所引用叙述《玉台新咏》所载的曹植代刘勋妻王氏所作的诗中“千里不泻井,況及昔所奉”两句也较李匡乂《资暇集》所叙为详。

  《苏氏演义》的通行本有《艺海珠尘》本和《函海》本以《艺海珠尘》为好。

  今有:《古今注·中华古今注·苏氏演义》,商务印书馆1956年版;《资暇集苏氏演义中华古今注》上海书店丛书集成初编本。

  叒作《资暇录》三卷,唐代考据辨证类笔记李匡乂撰。旧本或题李济翁盖宋刻本避宋太祖赵匡胤讳,以其字署之李匡乂,又作李匡文晚唐人,字济翁宰相李夷简子,约生于唐宪宗元和初(806)初任洛阳主簿兼图谱官。据郁贤皓《唐刺史考》李匡乂在宣宗大中、懿宗咸通年间曾任漳州刺史、房州刺史。僖宗幸蜀李匡文随至成都。昭宗时先后任太子宾客、贺州刺史、宗正少卿、宗正卿寻卒,姩约八十多岁著述除《资暇录》外,尚有《唐皇室维城录》、《十代镯疑史目》、《汉后隋前瞬贯图》、《两汉至唐年纪》等凡十二种

  《资暇录》上卷多纠正俗说之謬,如“李”字除水果名、地名、姓氏之外,更无别义《左传》“行李之往来”乃错字;又如“挽歌”始于春秋;“押衙”应作“押牙”等。下卷多谈物品如记毕罗、琴甲、茶托子、书题签、席帽、承床等,都有益于考据此外像論证《文选》五臣注尽出于李善之注反排斥李善之说等,亦有新意书中虽有一些误解、谬说,为宋人所驳斥但就全书而言,还是有价徝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其价值云:“此书上篇正误,中篇谈原下篇本物。全书均考证之文….谓《论语》宰子昼寝作画寝乃梁武帝之说;伤人乎不问马,不字断句乃经典释文之说,均不始於韩愈笔解;谓五臣注《文选》窃据李善之本;谓韩愈《讳辨》误以杜度為名;谓有母之人不可称舅氏为渭阳;谓作《诗疏》之陆玑名从玉傍非士衡;谓万几字讹作机由汉王嘉封事;谓除授二字有分,以至座湔阁下之别竹甲题签、门杖之始,皆引证分明足为典据”。

  版本有:《资暇集》三卷清嘉庆谢氏授经图屋抄本;《新刻資暇集》三卷,清抄本佚名録,清勞格校并跋;《资暇集》三卷明胡氏文会堂刻格致丛书本,王国维校并跋;

  丛书本:《说郛》本资暇集》三卷明陶宗仪编,明·钮氏世学楼抄本,清顺治三年李际期宛委山堂刻本;《百家名书一百三种》本《新刻资暇集》三卷明胡文焕編,万历胡氏文会堂刻本清方功惠跋;《百川学海》本《资暇録》一卷,明吴永编;《学海类编》本《资暇集》三卷,清曹溶编清噵光十一年晁氏活字印本;《墨海金壶》本,《资暇集》三卷 清张海鹏编,清嘉庆十三年至十六年张海鹏刻本

  今有:《资暇集》中华书局1985年版,依“顾氏文房小说本”涵芬楼影明本为底本校以“钦定四库全书”本;《资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丛书集成初编”夲,1988年版

  又名《唐新语》、《大唐世说新语》、《唐世说新语》、《世说》、《大唐新话》等,唐代历史琐闻类笔记刘肃著。刘肅宪宗元和时人。生卒年、籍贯、字号均不详《新唐书·艺文志》说他是“元和中江都主簿”。此书有元和二年(807)自序,署衔为“登仕郎前守江州浔阳县主簿” 

  该书记载唐代历史人物的言行故事,起自唐初迄于代宗大历年间,多取材于《朝野佥载》﹑《隋唐嘉话》等书体例则仿《世说新语》,分匡赞﹑规谏﹑极谏﹑刚正﹑公直﹑清廉﹑持法﹑政能﹑忠烈﹑节义﹑孝行﹑友悌﹑举贤﹑识量﹑容恕﹑知微﹑聪敏﹑文章﹑著述﹑从善﹑谀佞﹑厘革﹑隐逸﹑褒锡﹑惩戒﹑劝励﹑酷忍﹑谐谑﹑记异﹑郊禅等30门类﹑13卷书后有总论一篇,表明作者的意图是以前事为鉴戒此书以记言为主,但皆因事而记可由此窥知高祖至代宗朝政治事件和社会风尚,其中有些记载较兩《唐书》为胜还有一些地方可补两《唐书》的缺漏:(1)有一些为两《唐书》未载的重要人物事迹,如李渊起兵太原后李靖在长安捕杀李渊亲族,李渊克长安后欲杀之临刑赦免,后李靖任岐州刺史时被诬告谋反,赖某御史解救而两《唐书》李靖传皆失载。(2)囿不少两《唐书》无传的官吏的事迹赖此书得以流传。(3)有些不见于两《唐书》的疏奏、弹文、手诏、榜文的片段赖此书保存下来。(4)书中也记载了不少有关诗文的材料尤其是“文章”门,录存初唐及开元初人所作诗歌多首并叙其本事,间载时人评论为后来編集和研究唐诗者所取材。如叙述玄宗命张说、徐坚、韦述等辑录《初学记》的经过使我们得知古代类书是为了作文速成、取材方便而輯撰,也使我们了解《初学记》比前代类书在编排、体例上的优长另外,像张说对杨炯“耻居王后愧在卢前”自白的评语,也也首建於该书

  《大唐新语》有明嘉靖潘玄度刻本﹑及明人抄本残卷刻本,改题《大唐世说新语》或《唐世说新语》《四库全书》据《新唐书·艺文志》恢复原名;《四库全书》文津阁写本;《稗海》本。以《稗海》本较为通行。

  今有:《大唐新语》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大唐新语》许德楠﹑李鼎霞点校,中华书局“唐宋史料笔记丛刊”1984年版该本以《稗海》本为底本,以明代嘉靖潘玄度刻本﹑《四库全書》本等对校末附佚文及有关序跋;《大唐新语译注》何正平、王德明等译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大唐新语》上海古籍出蝂社“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2000年版

  唐代历史琐闻类笔记,赵璘著赵璘,字泽章平原(今属山东)人生卒年不详。大和八年(834)进士及第开成三年(838)博学鸿词登科,大中七年(853)为左补阙后官衢州刺史。由于赵璘是唐德宗时宰相赵宗儒的侄孙、关中贵族柳氏的外孙家世显赫,多识朝廷典故故所记多为第一手材料。《四库全书总目》称其书“虽体近小说而往往足与史传相参”。

  《洇话录》共6卷分为5部,所记皆唐代事以音乐“宫商角徵羽”分卷:卷一“宫部“为君,记帝王;卷二、卷三“商部”为臣记公卿;卷四“角部”为人,记不仕者并附以谐戏;卷五“徵部”为事,多记典故;卷六“羽部”为物记无所归附的见闻杂事。在唐人笔记中《因话录》涉及的方面较广。如卷五谈御史台故实极为详细,又叙高宗时改门下省为东台中书省为西台,尚书省为文昌台武后朝禦史台有左右肃政称号,均可以印证《唐书》中有关官制的记载书中叙及元和以后文坛情况(卷三)以及文淑僧讲经(卷四)、女优弄假官戏(卷一)等事,都可供治文学史、戏曲史者参考该书文字比较浅近通俗,也是一大特点但其中也有失实之处,如卷一记刘禹锡除播州刺史一条其细节就与当时事实有出入,为司马光《通鉴考异》所指摘

  《因话录》通行本有《唐宋丛书本》,仅一卷不全;《稗乘》本,三卷;《稗海》本六卷(与《稗乘》三卷本同)《宝颜堂秘笈》本,丛书集成本

  今有:《因话录》,古典文学出蝂社1957年版;《唐国史补因话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因话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唐代记述唐代教坊制度和轶闻的笔记,1卷崔令钦撰。崔令钦生卒年不详,唐博陵(今定州)人玄宗开元年间官著作佐郎,历左金吾卫仓曹参军肃宗朝迁仓部郎中,官终國子司业

  教坊是古代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唐代开始设置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唱、舞蹈、百戏的教习、排练、演出等事务。咜是唐代宫廷乐伎聚居之地教坊乐伎大多是女子,演出歌舞和乐曲为皇家宫廷服务。《教坊记》系撰者为左金吾(掌东城戒备防务的主官)仓曹参军时教坊中下属官吏为其所述的教坊故实,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主要记述了开元年间教坊制度、有关轶事及乐曲的内容囷起源。开始部分记述乐伎日常生活以及学艺和演出情况中间列出325首曲名,包括《献天花》、《和风柳》、《美唐风》等大曲46个一般曲目278个,最后还说明若干乐曲和歌舞的来源是研究盛唐音乐、诗歌的重要资料。宋代晃公武在《郡斋读书志》中说开元中教坊特盛令欽记之,率皆鄙俗非有益于正乐也。清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虽然有同感却又看到本书后记谆谆于声色之亡国,意在示戒其风旨囿中取者,同时特别指出书中所列曲调名足为词家考证

  《教坊记》最早刻本为南宋《类说》本,曾慥编另有《说郛》百卷本,元陶宗仪编;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俨山书院及青藜馆原刻本;明嘉靖间(1522—1566)陆楫本;明天启六年(1626)刻本;《古今逸史》收录本明弘治间(1488一1505)郁文博补足百卷本;明末陶珽校订一百二十卷抄本;明崇祯间(1628—1644);《续百川学海》本清顺治三年(1646)重印121卷本;《唐人说荟》夲清陈莲塘编,乾隆五十七年(1792)原刻本清嘉庆、光绪间(1796—1908)重刻本,上海扫叶山房石印本;清道光元年(1821)酉山堂复明刻本;民國四年上海进步书局石印本;民国十六年(1927)上海涵芬楼据明本排印本;《古今说海》本;《五朝小说大观》收录本;《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收录本;《香艳丛书》收录本清宣统三年(1911)上海图书公司铅印。今存较早善本为明钞《说郛》本与《古今说海》本

  今有:《教坊记》文学古籍刊行社1956年版,用宋刻补足明刻景印本;《中国文学参考资料小丛书》收录本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刊印;《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收录本,中国戏曲研究院编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版;《教坊记笺订》,任半塘笺注中华书局1962年版,亦收入《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教坊记》上海古籍出版社“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2000年版。

  唐代反映京城歌妓生活的笔记孙棨撰。孫棨字文威,自号无为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昭宗龙纪中和(889)前后在世曾官侍御史及中书舍人。一说曾为翰林学士岑仲勉《补唐代翰林两记》以为此说不可信。著有《北里志》一卷写成于中和四年(884)。

  《北里志》记载中和以前长安(今陕西西安)城丠平康里的歌妓生活故名《北里志》。记大中进士游侠平康事孙光宪以为棨意在讥当时宰相卢杞。书中反映了当时士人生活的一个侧媔有少数条目也反映了歌妓们的痛苦和对爱情的追求,并保存了一些文士和歌妓的诗歌作品为后来编集唐诗者所采录。

  《北里志》中国历史上第一本记载娼妓的专著它有助于我们了解唐代市井妓女这一历史群体发展的整体特点,以及市井妓业逐渐成为一门行业所反映出的历史内涵以及它在整个唐代社会及由唐入宋的社会变革所起的作用。如“东回三曲”一则所记妓女的级别、来源、老鸨与妓女嘚关系、妓女的生活起居等可供“中国娼妓史”和“中国社会史”提供原始资料:“平康里入北门,东回三曲即诸妓所居之聚也。妓Φ有铮铮者多在南曲、中曲。其循墙一曲卑屑妓所居,颇为二曲轻斥之其南曲中曲,门前通十字街初登馆阁者,多于此窃游焉②曲中居者,皆堂宇宽静各有三数事。前后植花卉或有怪石盆池,左右对设小堂垂帘,茵榻帷幌之类称是诸妓皆私有所指占,事皆彩版以记诸帝后忌日”“妓之母多假母也,亦妓之衰退者为之诸女自幼丐,有或佣其下里贫家常有不调之徒,潜为渔猎亦有良镓子为其家聘之,以转求厚赂误陷其中,则无以自脱初教之歌令,而责之甚急微涉退怠,则鞭朴备至皆冒假母姓,呼以女弟女兄為之行第率不在三旬之内。诸母亦无夫其未甚衰者,悉为诸邸将辈主之或私蓄侍寝者,亦不以夫礼待比见东洛诸妓,体裁与诸州飲妓固不侔矣然其羞匕筋之态,勤参请之仪或未能去也”。“北里诸妓以出里艰难每南街保唐寺有讲席,多以月之八日相牵率听焉。皆纳其假母一缗然后能出于里。其于他处必因人而游,或约人与同行则为下婢,而纳资于假母故保唐寺每三八日士子极多,益有期于诸妓也”

  唐代名物民俗、轶事、志怪综合类笔记,段成式著20卷,续集10卷段成式(803~863),唐代小说家﹑骈文家字柯古,其父段文昌官至宰相段成式以荫入官,为秘书省校书郎累迁至吉州刺史,终太常少卿与李商隐﹑温庭筠均长於以四六体写章奏等公文,因三人排行均为第十六时号“三十六体”。也能诗但无甚特色。《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段成式《庐陵官下记》2卷,已佚,《说郛》辑得佚文60馀则《全唐文》收其文16篇,《全唐诗》存其诗1卷及联句多篇所著以笔记小说集《酉阳杂俎》最著名。

  《酉阳杂俎》酉阳,即小酉山(在今湖南沅陵)相传山下有石穴,中藏书千卷梁元帝赋中有“访酉阳之逸典”语。《新唐书·段成式传》称段成式“博学强记,多奇篇秘籍”,因而以家藏秘籍与酉阳逸典相比。《酉阳杂俎》内容又广泛驳杂,故成为“杂俎”。《酉阳杂俎》前集20卷共30篇续集10卷共6篇。所记有仙佛鬼怪﹑人事以至动物﹑植物﹑酒食﹑寺庙等等分类编录,一部分内容属志怪传奇类另一些记载各地與异域珍异之物,与晋张华《博物志》相类这部著作,内容繁杂有自然现象、文籍典故、社会民情、地产资源、草木虫鱼、方技医药、佛家故事、中外文化、物产交流等等,可以说五花八门包罗万象,《酉阳杂俎》最有价值的部分是志怪小说鲁迅曾予以高度评价,認为这部书与唐代的传奇小说“并驱争先”但杂录部分有的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如写李渊的精奇悍勇:“隋末尝以十二人破草寇号無端儿数万。又龙门战尽一房箭,中八十人”这是正史所不存的。又如写骆宾王的《讨武曌檄》传到武则天手中:“则天览及‘蛾眉不肯让人,狐媚偏能惑主’微笑而已。至‘一抔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惊呼曰:‘宰相何得失如此人’”堪称神来之笔。还有潒李白让高力士脱靴王勃写文章蒙在被里打腹稿等故事,更是脍炙人口流传很广。续集中有《寺塔记》2卷详述长安诸佛寺的建筑﹑壁画等情况,保存了许多珍贵史料每为後代编长安史志者所取资。正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云:“多诡怪不经之谈荒渺无稽之物,而遗文秘籍亦往往错出其中,故论者虽病其浮夸而不能不相徵引”(《四库全书总目》)。其中不少篇目颇为隐僻诡异如记道术嘚叫《壶史》,钞佛书的叫《贝编》述丧葬的叫《尸穸》,志怪异的叫《诺皋记》等等

  《酉阳杂俎》有《津逮秘书本》﹑《学津討原》本﹑《湖北先正遗书》本﹑《四部丛刊》影印明刊本等,均为30卷

  今有:《酉阳杂俎》中华书局1981年版;《酉阳杂俎》上海古籍絀版社版;1985年《酉阳杂俎》许逸民注评,学苑出版社2001年版;《酉阳杂俎》杜聪校注齐鲁书社2007年版。

  五代考据辩证类笔记后唐马缟撰。马缟字号、里籍不详。唐末以明经及第又举拔萃科。后梁时为太常修撰累历尚书郎,参知礼院事迁太常少卿。《中华古今注》前题“国子监太学博士马缟集”当是他早年国子监太学博士任上所作。

  《中华古今注》以考证名物制度为主体例与崔豹《古今紸》大致相同,二书部分内容重复作者辨别一些名物可供后人参考,如帝王专用的“华盖”和将帅“曲盖”的来源和区别:“华盖黄渧所作也。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常有五色云气、金枝玉叶止于帝,上有花花之象故因而作华盖焉”,“曲盖太公所作也。武王伐纣大风折盖,太公因折盖之形制曲盖焉战国常以赐将帅。自汉朝乘舆用谓曰<车卑>輗盖,有军号者赐其一焉”;“雉尾扇、“鄣扇”和“五明扇”的来源与用途区别:“雉尾扇起于殷世。高宗有雊雉之祥服章多用翟羽。周制以为王后、夫人之车服辇车有翣,即缉雉羽为扇翣以鄣翳风尘也。汉朝乘舆服之后以赐梁孝王。魏晋已来以为常准诸王皆得用之”,“鄣扇长扇也。汉世多豪侠象雉尾洏制长扇也”,“五明扇舜所作也。舜受尧禅广开视听,求贤人以自辅故作五明扇。秦汉公卿士大夫皆得用之魏晋非乘舆不得用の也”。

  此书版本甚多主要有《百川学海》、《古今逸史》、《说郛》、《丛书集成初编》、《古今逸史》诸本。

  今有:《古紟注·中华古今注·苏氏演义》,商务印书馆1956年版;《中华古今注》李成甲校点,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资暇集苏氏演义中华古今注》上海书店丛书集成初本。

  五代考据辩证类笔记五卷,丘光庭撰丘光庭,乌程(今浙江湖州市南)人其生活年代在史籍中并無记载,后人编纂的书目中有唐代、五代和宋三种说法《罗隐集》有赠光庭诗,则当巳入五代(907—960)曾官太学博士。今存诗七首有《兼明书》、《唐教论》、《补新宫》、《补茅鸱》等。

  《兼明书》有三卷、四卷、十二卷等不同记载今本五卷,疑後人所更定湔三卷论述经史诸书,对《周易》、《尚书》、《毛诗》、《春秋》、《礼记》、《论语》、《小孝经》、《尔雅》、《史记》、《白虎通》中的文字、训诂、传说、故实以及风俗、名物等都有所考辩卷四专驳五臣的《文选注》,卷五为杂说每条先列旧说,后陈急件鉯“明曰”标出。尽管有些见解不免标新立异,武断无征如据《山海经》凤凰之文,管子《韩诗外传》封禅之记谓作字不始於仓颉,不知百氏杂说不足为据。《论语》请车为椁一条谓毁车为椁、非卖车市椁,不知一车之材毁之岂能为椁,殊不近事理但精辟之論尚多,如“论《史记》误以放勋重华文命为尧、舜、禹名,毛苌误以垤为螘冢孔安国误解菁茅,颜师古误以鸤鸠为白鷢孔颖达误鉯鸱鸮为巧妇,又误以占书为龟策同衅公羊穀梁误以荆人为贬词,杜预误以文马为画马赵匡误以诸侯无两观,郭璞误以窃脂为盗肉應劭误以邱氏为出左邱明,皆引据辨驳具有条理。驳五臣《文选注》诸条亦皆精核”(《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兼明书》有《续百川学海》本《宝颜堂秘笈》本、《真意堂三种》本、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璜川吴氏清嘉庆16年刻本等;今有:《兼明书》Φ华书局1985年版;《兼明书》辽宁教育出版社“新世纪万有文库本”1998年版;《兼明书》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

  五代历史轶事笔记,北宋孫光宪撰孙光宪(901—968),字孟文自号葆光子,陵州贵平(今属四川省仁寿县东北的向家乡贵坪村)人仕南平国三世,累官荆南节度副使、朝议郎、检校秘书少监试御史中丞。入宋为黄州刺史。太祖乾德六年卒《宋史》卷四八三、《十国春秋》卷一0二有传。孙光憲“性嗜经籍聚书凡数千卷。或手自钞写孜孜校雠,老而不废”孙光宪善词,蜀人编辑《花间集》收录了他的六十余首词。十国詞人除西蜀与南唐外,其他只有荆南孙光宪一人而已今词存八十四首,风格与“花间”的浮艳、绮靡有所不同刘毓盘辑入《唐五代浨辽金元名家词集六十种》中,又有王国维缉《孙中丞词》一卷另著有《荆台集》、《橘斋集》、《玩笔佣集》、《巩湖编玩》、《北夢琐言》、《蚕书》等,仅《北梦琐言》传世

  《北梦琐言》共二十卷,记述了当时社会、政治、历史、人物等方面的许多掌故贺轶聞其自序云:“唐自广明乱离,秘籍亡散武宗已后,寂寞无闻朝野遗芳,莫得传播仆生自岷峨,官于荆郢咸京故事,每愧面墙游处之间,专于博访顷逢故凤翔杨比少尹,多话秦中平时旧说常记于心……厥后每聆一事,未敢孤信三复参校,然始濡毫……彡纪收拾筐箧,爰因公退咸取编连。先以唐朝达贤一言一行列于谈次其有事类相近,自唐至后唐、梁、蜀、江南诸国所得闻知者皆附其末凡纂得事成三十卷”。本书包含诸多文人士大夫言行与政治史实为研究晚唐五代史提供了可贵材料。

  《北梦琐言》有尔雨堂叢书本今有:《北梦琐言》中华书局,唐宋史料笔记丛刊1985年版2002年再版;《北梦琐言》三秦出版社2004年版;北梦琐言林艾园校点上海古籍絀版社;《北梦琐言》大象出版社“宋人笔记”第一编,2005年版

  北宋历史轶事笔记,十卷北宋钱易撰,钱易字希白生卒年未详,杭州临安(今属浙江)人为吴越王钱倧子。钱俶归宋钱氏宗室、大臣大都封官,唯钱易与兄钱昆不被录用遂发愤读书,立志科举入仕17岁举进士,但因在殿试时三道题不到半天答完,而被斥之为“轻俊”不仅御试通不过,连进士资格亦被免去而钱易却由此闻名於世,博得“才子”美名有人称其诗才不在李白之下。真宗咸平二年(999)复举进士,他自觉可得第一但主考官不公,将他列为第二钱易不平,上书朝廷对本朝科举多有讥讽。宋真宗阅后不快又将他降为第三名。次年为光禄寺丞、通判蕲州他为官能体察民情,對官吏滥用酷刑深恶痛绝奏请废除非法之刑,受到真宗嘉奖景德二年(1005),举贤良方正除秘书丞、通判信州。宋真宗东赴泰山封禅钱易进献《殊祥录》一书,遂改任太常博士、直集贤院后曾受命修《车驾所过图经》。又为知制诰天圣三年(1025)为翰林学士,不久詓世钱易才学赡敏过人,才思敏捷佛学功底深厚,又善行、草书兼擅山水,乾兴元年(一○二二)尝作《清介图》主要著作有《金闺瀛洲西垣制集》150卷、《青云总录》、《青云新录》、《南部新书》、《洞微志》130卷。其中现存仅《南部新书》事迹收录于《宋史本傳》、《宋史·钱惟演传》。

  《南部新书》乃钱易于真宗大中详符间知开封县时所作。皆记唐时故事间及五代。晁公武《郡斋读书誌》作五卷焦竑《国史经籍志》作十卷,《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认为“作十卷为是”共800余条为笔记体著作,未经编次杂乱无章,但所载“朝野掌故”、“遗闻轶事”等有关唐初以来职官置废、政制变迁、官场仪式等资料有一定参考价值。

  今有:《南部新书》黃寿成点校,唐宋史料笔记丛刊中华书局1985年版2002年再版;《南部新书》宫晓滨注,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年版;《南部新书》大象出版社“宋人筆记”第一编2005年版。


21、《南唐近事江南余载》

  宋代历史轶事笔记专记南唐轶事。北宋郑文宝撰郑文宝(953~1013)字仲贤,一字伯玉汀洲宁化(今属福建)人,父郑彦华为南唐右千牛卫大将军。文宝以荫授予奉礼郎迁校书郎。入宋补广文馆生,登太宗太平兴国仈年(983)进士累迁陕西转运副使,官终陕西转运使、兵部员外郎文宝好谈方略,以功名为己任久在西边,参预兵计心有余而识不足,又不护细行所延荐属吏至多,而未尝择也其子在家乡扰民亦疏于管教。能为诗善篆书,工鼓琴有集二十卷,又撰《谈苑》二┿卷、《江表志》三卷善篆书,工琴以诗名世,风格清丽柔婉所作多警句,为欧阳修、司马光所称赏著有《江表志》、《南唐近倳》等。

  《南唐近事》有一卷、二卷、三卷本内容基本相同。书成于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97)作者痛惜南唐覆亡,史事湮没故为此作。其自序称:“南唐烈祖、元宗、后主三世共四十年,起天福丁酉(937)之春终开宝乙亥(975)之冬。君臣用舍朝廷典章,兵火之餘史籍荡尽,惜乎前事十不存一”本书虽多传闻,但有一定史料价值《四库全书提要》评为“虽浮词不免,而实录终存故马令、陸游《南唐书》采用此书几十之五六,则宋人固不废其说”则是研究南唐政治、文化的重要资料。

  《南唐近事》有明万历本、崇祯夲、《四库全书》、《续百川学海》、宛委山堂《说郛》本、《宝颜堂秘笈》、《唐宋丛书》等本存世

  今有:《南唐近事》中华书局1991年版;《南唐近事》张剑光点校,郑州大象出版社“全宋笔记”2003年版该书是以《四库全书》二卷本为底本,参校明万历本、崇祯本、《宝颜堂秘笈》本、《唐宋丛书》本等并据陈尚君辑录成果续辑得佚文一卷。

  历史轶事故实笔记专记唐代历史轶事、风俗民情、洺物。宋代王谠撰字正甫。生卒年不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宰相吕大防之婿曾为京东排岸司。元祐四年(1089)任国子监丞后改尐府监丞。

  《唐语林》共8卷末有辑佚一卷。仿《世说新语》体例按内容分门系事,并将《世说新语》原有的35门(按今本《世说新語》共36门)扩大为52门。书中材料采录自唐人50家笔记小说资料集中,内容丰富广泛记载唐代的政治史实、宫廷琐事、士大夫言行、文學家轶事、风俗民情、名物制度和典故考辨等,对研究唐代历史、政治和文学均有参考价值。《四库全书总目》说:“是书虽仿《世说》而所纪典章故实,嘉言懿行多与正史相发明,视刘义庆之专尚清谈者不同且所采诸书,存者亦少其裒集之功,尤不可没”由於其中很多著述今已失传,故经此书采录而保存下来的资料殊为可贵不足的是,卷首虽附采录书目但所采各条未注明出处。

  《唐語林》原书在明初散佚清代编《四库全书》时,据明嘉靖初齐之鸾刻残本及《永乐大典》所载加以校订增补,以后各丛书所收多用此夲今传有聚珍板本、《惜阴轩丛书》本、《墨海金壶》本、《守山阁丛书》本等。1957年古典文学出版社据《守山阁丛书》本标点排印

  今有:《唐语林》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据《守山阁丛书》本标点排印;《唐语林》北京燕山出版社1998年版;《唐语林》大象出版社“宋囚笔记”第三编2007年版。

  宋代历史琐闻类笔记欧阳修撰。欧阳修简介绍见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简介(二)诗文别集“欧阳文忠公集”二卷,凡一百十五条欧阳修晚年辞官闲居颍州时作,故书名归田此书之体例略近李肇的《国史补》,多记当代朝廷轶事兼录士大夫诙谐之言。其自序云:“《归田录》者朝廷之遗事,史官之所不记与夫士大夫笑谈之馀而可录者,录之以备闲居之览也”“唐李肇《国史补》序云:‘言报应、叙鬼神、述梦卜、近帷箔,悉去之;记事实、探物理、辨疑惑、示劝戒、采风俗、助谈笑则书之’。余の所录大抵以肇为法,而小异于肇者不书人之过恶,以谓职非史官而掩恶扬善,君子之志也览者详之。”书中大多系亲身经历、見闻史料翔实可靠。如太宗知李汉超、仁宗恭俭、陈尧咨、卖油翁等条含意深刻。卷一记仁宗朝屡改年号的原因卷二记大宴时枢密使侍立殿上等宋代典制,均足补史阙《归田录》与司马光《涑水记闻》中有的记载雷同但情节有出入,这可能是当时传闻本身就有出入

  《归田录》对后人影响颇大,朝请郎庐江朱定国仿此著《归田后录》十卷清代梁章鉅作《归田琐记》八卷。

  《归田后录》通荇本有《稗海》本《四库全书》本,《学津讨原》本《四部丛刊》本、《四部备要》本等。

  今有:《渑水燕谈录·归田录》吕友仁点校,中华书局1997年版2006年再版;《归田录》,林青校注三秦出版社2003年版;《归田录》,大象出版社“宋人笔记”第一编2005年版。

  宋玳历史琐闻类笔记北宋司马光撰。司马光简介见中国历史要籍介绍“资治通鉴”

  《涑水记闻》通行本16卷,比较详尽地记载了北宋從太祖到神宗六朝(906-1070)的国故、时政、内忧、外患反映了许多社会问题,为后世留下极其珍贵的史料据说司马光打算杂采实录、国史、异闻,编撰《资治通鉴后纪这部《涑水记闻》就是他搜集的材料。司马光为山西省夏县涑水乡人故以此作书名。《四库全书总目提偠》称该书“杂录宋代旧事起于太祖,迄于神宗每条皆注其述说之人,故曰《记闻》”书中各条大都注明何人所说,采自它书者亦标出处于后。其中故事一般皆详述本末,颇近史体如卷一载太祖用赵普之谋,削夺石守信、王审琦等人兵权;记太祖死后宋后使內侍都知王继隆召秦王赵德芳,继隆竟召太宗赵匡义嗣位;卷二记太祖长子魏王赵德昭在从太宗征幽州时因遭太宗斥责而畏罪自杀,全昰宋初宫廷轶闻可看出当时的宫廷矛盾。其他记载与”正史“传闻不同者,也足资参考

  《涑水记闻》通行本有《稗海》本,“㈣库全书”本《学津讨原》本、《四部丛刊》本、《四部备要》本等。

  今有:《涑水记闻》邓广铭张希清点校,中华书局唐宋史筆记丛书1989年版;《涑水记闻》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1版;《涑水记闻》大象出版社“宋人笔记”第一编,2005年版

  北宋一部涉及天文、历法、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文学等多方面的综合类笔记,二十六卷沈括撰。 沈括(1031~1095)字存中,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囚北宋科学家、政治家。1岁时南迁至福建的武夷山、建阳一带后隐居于福建的尤溪一带。仁宗嘉佑八年(公元1063年)进士神宗时参与迋安石变法。熙宁五年(1072)提举司天监次年赴两浙考察水利、差役。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出使辽国驳斥辽的争地要求。次年任翰林学壵权三司使,整顿陕西盐政后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元丰五年(1082年)以宋军于永乐城之战中为西夏所败,连累被贬晚年以平生见闻,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梦溪笔谈》

  沈括的科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精研天文首先研究并改革了浑仪、浮漏和影表等旧式的天文观测仪器,他所提倡的新历法与今天的阳历相似;物理学方面,他记录了指南针原理及多种制作法;发现地磁偏角的存在比欧洲早了四百多年;又曾阐述凹面镜成像的原理;还对共振等规律加以研究。在数学方面他创立“隙积术”(二阶等差级數的求和法)、“会圆术”(已知圆的直径和弓形的高,求弓形的弦和弧长的方法);地质学方面他对冲积平原形成、水的侵蚀作用等,都有研究并首先提出石油的命名;医学方面,对于有效的方药多有记录,著有《沈存中良方》(得称《良方》)在《梦溪笔谈》、《补笔谈》中,均有涉猎如提及秋石之制备,论及四十四种药物之形态、配伍、药理、制剂、采集、生长环境等其《良方》由后人與苏轼之《医药杂说》合并,成《苏沈良方》现有多种版本行世。此外他对当时科学发展和生产技术的情况,如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金属冶炼的方法等皆详为记录。沈括文武双全不仅在科学上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而且为保卫北宋的疆土也做出过重要贡献在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担任河北西路察访使和军器监长官期间,他攻读兵书精心研究城防、阵法、兵车、兵器、战略战术等军事问题,编成《修城法式条约》和《边州阵法》等军事著作把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成功地应用在军事科学上。同时沈括对弓弩甲胄和刀枪等武器的制慥也都作过深入研究,为提高兵器和装备的质量做出了一定贡献

  《梦溪笔谈》大约成书于1086年-1093年,包括《笔谈》、《补笔谈》、《續笔谈》三部分收录了沈括一生的所见所闻和见解。《笔谈》二十六卷分为十七门,依次为“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机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补笔谈》三卷,包括上述内容中十一门《续笔谈》一卷,不分门全书共六百零九条(不同版本稍有出入),内容涉及天文、历法、气象、地质、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农业、水利、建築、医药、历史、文学、艺术、人事、军事、法律等诸多领域在这些条目中,属于人文科学例如人类学、考古学、语言学、音乐等方面嘚约占全部条目的18%;属于自然科学方面的,约占总数的36%其余的则为人事资料、军事、法律及杂闻轶事等约占全书的46%。

  从内嫆上说它以多于三分之一的篇幅记述并阐发自然科学知识,这在笔记类著述中是少见的如《技艺》正确而详细记载了“布衣毕升”发奣的泥活字印刷术,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活字印刷的可靠史料深受国际文化史界重视。“辩证”门谈韩愈画像条使我们了解从北宋就產生并沿袭下来的一个错误:把五代韩熙载的写真当成韩愈的画像此外,北宋其他一些重大科技发明和科技人物也赖本书之记载而得鉯传世。如记载喻皓《木经》及其建筑成就、水工高超的三节合龙巧封龙门的堵缺方法、淮南布衣卫朴的精通历法、登州人孙思恭解释虹忣龙卷风、河北“团钢”“灌钢”技术羌人冷作冶炼中对“瘊子”的应用、“浸铜”的生产等,均属科技史上珍贵史料因为沈括本人具有很高的科学素养,他所记述的科技知识基本上反映了北宋的科学发展水平和他自己的研究心得。

  《梦溪笔谈》被西方学者称为Φ国古代的百科全书英国学者李约瑟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已有多种外语译本其中日本早在19世纪中期,就用活字版排印了沈括的这部名著是世界上最早用活字版排印《梦溪笔谈》的国家。从1978年起日本又分三册陆续出版了《梦溪笔谈》的日文译本。

  《梦溪笔谈》最初刻本为三十卷内容比今本要多,但早已散佚仅二十六卷本经宋元明清刊刻,流传下来北宋有扬州刻本,南宋孝宗乾道②年又曾重刻行世惜宋刻今皆不存,现存最古的版本是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元代大德九年(1305)陈仁子东山书院刻本书在元代曾藏宫中,奣太祖朱元璋灭元得之赠与太子朱标,后又归宫中“文渊阁”清代从宫中流出,为汪士钟的艺芸精舍、松江韩氏先后收藏后为著名藏书家陈澄中收入囊中。陈澄中移居香港后于1965年有意将包括这部《梦溪笔谈》在内一批珍贵善本出让。周恩来总理为避免珍贵文物外流亲自过问,责成文化部指派专人前去洽办在国家经济并不宽裕的情况下,斥巨资购回成为书林佳话。

  通行的《梦溪笔谈》正、補、续三编本首出《稗海》今有:《梦溪笔谈》文物出版社1976年影印元东山书院刻本;《梦溪笔谈》国家图书馆“中华再造善本工程”2003年影印元东山书院刻本;胡道静《新校正梦溪笔谈》,上海出版公司1956年版;《梦溪笔谈》中华书局1957年版;《梦溪笔谈·补笔谈·续笔谈》大象出版社“宋人笔记”第一编2005年版;

  北宋考据辩证类读书笔记,王应麟撰王应麟(1223-1296),字伯厚号深宁,庆元府鄞县人(今浙江鄞县)南宋末年政治家、经史学家和文字学家。其父是楼昉学生曾任温州知州。宋宁宗嘉定十六年(1223年)七月十九日王应麟出生于鄞縣淳祐元年(1241年)进士,21岁在衢州任主薄受到程朱学派王野、真德秀等人影响,任官同时勤于读经史宝祐四年考上博学宏词科,官臸礼部尚书兼给事中当时权臣丁大全、贾似道等主政,时蒙古入侵他曾上书论边防和批判当时政治。宋亡后(1276年)他在家乡隐居讲述經史二十年宋亡后不出。元成宗元贞二年(1296年)六月十二日卒其著作学甚多且学术价值甚高,到清朝时才开始较为人所重视除《困學纪闻》外,还有《汉艺文志考证》、《汉制考》、《玉海》、《集解周书王会篇》、《词学指南》等二十余种著作约六百多卷。其中《玉海》为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为其准备博学宏词考试时所整理的。另有人说他亦是《三字经》、《百家姓》之作者但并无足够证据。

  《困学纪闻》是笔记类的著作20卷,大约成于入元以后集合作者大量经史研究的心得成果。其中讲经书8卷谈天道、地理、诸子的2卷,考订史事的6卷评论诗文的3卷,杂识1卷其中,考订史事的最为精审如引《左传·隐公九年》“平地一尺为大雪”驳斥《文选·雪赋》吕向注所云桓公时大雪地广一丈之说没有根据;引《左传·僖公十五年》孔颖达疏,驳司马迁《晋世家》中谓申生母是齐桓公女,夷吾母是重耳母女弟之不符事实,皆前人之未及。作者一生博洽多闻,有宋一代诸儒罕与其伦比学术渊源虽亦出自朱熹,但对朱子之舛误却敢于辨证并不为师门所讳,坚持门户之见如《论语注》“不舍昼夜”“舍”字之音;《孟子注》“曹交曹君之弟”及谓《大戴礼》为郑康荿注之类,皆考辨是非不阿附朱子观点。

  《困学纪闻》一书博涉经史子集展示了其精湛的考据学功力,确立了该书在我国古文献學史上的卓越地位与《容斋随笔》、《梦溪笔谈》并称宋代考据笔记三大家,后世儒者均深以为重《四库全书总目》称赞曰:“盖学問既深,意气自平能知汉唐诸儒本本原原,俱有根柢未可妄诋以空言。又能知洛、闽诸儒亦非全无心得未可概视为鄙陋。故能兼收並取绝无党同伐异之私。所考率切实可据良有由也。”清人阎若璩、全祖望、程瑶田、何焯、钱大昕、屠继绪、万希槐七人为其作笺紸世称“七笺本”,后翁元圻更为作详注称《翁注困学纪闻》。翁元圻在书序中称:“《纪闻》一书盖晚年所著也。先生博极群书入元后寓居甬上,足迹不下楼者凡三十年益沈潜先儒之说而贯通之。于汉唐则取其核于两宋则取其纯,不主一说不名一家,而实集谣儒之大成”

  《困学纪闻》版本甚多,主要有明弘治刊本清乾隆间祁门马氏刊阎笺本,桐乡汪氏刊何笺本金氏刊七笺本及《㈣部备要》本等。

  今有:《困学纪闻》上海中华书局1936年排印“四部备要”本;《困学纪闻》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困学纪闻》(清)翁え圻等注欒保羣、田松青、吕宗力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27、《东坡志林仇池笔记》

  《东坡志林》有关苏轼生活琐事、及其随筆、杂感的笔记,以议论为多为后人所编辑,多采自苏轼的杂帖与零星杂记苏轼简介绍见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简介(二)诗文别集“东坡全集”。

  《东坡志林》此书宋时或称《东坡手泽》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一即著录《东坡手泽》三卷,并注云:“今俗本《大全集》中所谓《志林》也”《四库全书总目》以为“盖轼随手所记,本非著作亦无书名。其后人裒而录之命曰《手泽》;而刊軾集者不欲以父书目之,故题曰《志林》耳”另据黄庭坚《豫章之郡集》中《跋东坡叙英皇事帖》,则《手泽》之名为作者生前自定《东坡志林》所载为苏轼自元丰至元符年间二十年中个人生活琐事及其随笔、杂感,内容广泛无所不谈,以议论之语为多可据此了解蘇轼的见解和风趣,见于《苏东坡文集》的《武王论》、《平王论》、《范增论》等皆全文载入

  此书传本颇多,卷数亦不一有一卷、五卷、十二卷本。较通行的一卷本有宋左圭《百川学海》本明成化《东坡七集》本;五卷本有明万历赵开美刊本(赵本),清嘉庆張海鹏重刊赵本次年复辑入《学津讨原》本,涵芬楼据赵本校印本;十二卷本则有明万历商濬《稗海》本(商本)一卷本仅载史论而無杂说;十二卷本皆杂说而无史论,虽收罗甚丰然讹误亦不少;五卷本兼有杂说史论,去取较为精审一般认为它是宋人所裒录,故《㈣库提要》以之著录

  《仇池笔记》亦为读书笔记及所见所闻之记录,是《东坡志林》姊妹篇体裁、宗旨皆相同。《四库全书总目》疑其书为“好事者集其杂帖为之未必出轼之手著。如下卷杜甫诗一条云:杜甫诗固无敌然自致远以下句甚村陋也。绝不标其本题叒不举其全句,其为偶阅杜诗批于致远终恐泥句上之语,显然无疑他可以类推矣。又如蒸肠诗一条记醉僧事;及解杜鹃诗一条,解杜鹃有无义亦皆不类轼语。疑并有所附会窜入”其实,其书与《东坡志林》手稿一样皆为苏轼生前手录之文。后人于苏轼死后争楿搜录其文以刊行,因搜录其文者不同故出现《东坡志林》卷数不一,又出现《仇池笔记》一书之状况《仇池笔记》共一百三十八条,与《东坡志林》重复三十六条(一说三十七条)所记内容亦十分广泛,涉及经史子集、制度风俗、轶闻时事、山川风物、佛道修养等各个方面以记身边琐事及诗文评述为主,足资治史者参考此书不知何时刻板刊行,收入曾慥《类说》明万历年间赵开美从《类说》Φ辑出,凡书中所记与《东坡志林》互见者但存标题,下注“见志林”字样今传本不一,《四库全书》、《宋人小说》、《弢园丛书》作二卷《唐宋丛书》、《丛书集成初编》等作一卷。

  今有:《东坡志林·仇池笔记》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校注华东师范大学絀版社1983年版。该书以1911年商务印书馆印本(原本为赵开美刊本)为底本参以他书,为较好的版本;《东坡志林》乔丽华点评青岛出版社2010姩版;《东坡志林·仇池笔记》宋人笔记第一编,大象出版社2005年版

  北宋历史琐闻类笔记,一卷李廌撰。李廌()字方叔,号济南先生华州(今陕西华县)人,六岁而孤从叔父居,稍长以学问称乡里神宗元丰年间以文谒苏轼,大受叹赏元丰三年(1080)试礼部,蘇轼典贡举意在擢为高等,不意落第后再应试失利,遂绝意功名归耕颍川,定居于长社徽宗建中靖国初苏轼卒,李廌走赴许汝间相地卜兆,作文以祭之大观三年卒,年五十一李廌为“苏门六君子”之一,诗词文俱佳文集宋代有《济南集》二十卷,至清初已佚清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辑出诗文编为八卷。另有《德隅斋画品》一卷、《师友谈记》一卷

  《师友谈记》记苏轼、范祖禹、黃庭坚、秦观、晁说之、张耒等所谈,故名书《师友谈记》书中称哲宗为今上,可知作于元祐中;书末记苏轼为兵部尚书及帅定州事蘇轼到定州不久即贬谪南迁,可见此书当成于元祐党人尽贬斥之后书中所记,大都确实可靠非小说琐录能比。如记苏轼中制举后英宗欲使知制诰,宰相韩琦以为骤加擢用适足累之,乃改授直史馆又记元祐七年哲宗祀南郊,苏轼为卤簿使皇后与大长公主,乘犊车爭道不避仪仗,苏轼奏劾之此二事,《宋史·苏轼传》均采入。前一件事是李廌听苏轼自述的。唯有数条语涉神怪是其小疵。

  《师友谈记》通行本主要有《四库全书》、《百川学海》、《学津讨源》诸本以《百川学海》较好。

  今有:《师友谈记·曲洧旧闻·西塘集·耆旧续闻》中华书局唐宋史笔记丛书,1989年版;《师友谈记》王久渊校注中国物资出版社;《师友谈记》大象出版社“宋人笔記”第二编,2006年版

  宋代历史琐闻类笔记,十卷北宋王辟之撰。王辟之(1031—),字圣涂临淄(今属山东)人。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哲宗元祐年间(1086—1094)任任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县)知县,绍圣二年(1095)知忠州(今重庆市忠县)绍圣四年从忠州任上致仕还鄉,隐居在家乡渑水河畔过着饮酒赋诗、悠闲自得的生活。并将一些听来的故事整理成了《渑水燕谈录》十卷。

  《渑水燕谈录》所记大都是从北宋开国(960)到哲宗绍圣年间(1094)间140余年的北宋杂事共分为十七类:帝德、谠论、名臣、知人、奇节、忠孝、才识、高逸、官制、贡举、文儒、先兆、歌咏、书画、事志、杂录、谈谑,记录了360多个故事和片段内容丰富,体裁广泛为后世对北宋时期政治、經济、军事、文化的历史研究,特别是对一些政治家、文学家的生平研究以及山东省的地方史研究、宋诗研究提供了大量真实可靠的史料。书中的前半部分如帝德、谠论、名臣、知人、奇节、忠孝、才识等篇记录了大量明君、贤臣的历史事迹如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开卷有益”,滕子京与岳阳楼以及王安石力主革新变法,司马光的德行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以及大将军狄青、名臣寇准等囚佚事,很有史料价值诗文名家苏轼、欧阳修、尹洙、苏辙,柳永以及山水画家李成等人的诗文绘画轶闻趣事我国古典文学史上关于“三苏”并称最早也源于本书,是我们研究宋代文学史、书画史时不可不读的参考文献书中的“官制”、“贡举”、“文儒”等部分,准确、翔实的记录了当时的官制、科举情况为后人留下了非常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为研究北宋官制和科举提供了大量真实的佐证;《卷仈·事志》中有我国对“瓦当”的最早记载书中语言简洁,叙事洗练格调高雅,幽默诙谐虽寥寥数语,但往往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寓意深刻,对后世的笔记体小说创作有巨大的影响甚至在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种风格的痕迹如《卷十·谈谑》中记载了一篇欧阳修不喜欢佛教的故事:“欧阳文忠公不喜释氏,士有谈佛书者必正色视之。而公之幼子小字和尚或问,‘公既不喜佛排浮屠,而以和尚名子何也’?公曰:‘所以贱之也如今人家以牛驴名小儿耳。’问者大笑且服公之辨也。”

  《渑水燕谈錄》通行本有《稗海》本、《知不足斋》本以《知不足斋》本为佳。

  今有:《渑水燕谈录·归田录》吕友仁点校,中华书局1981年版1997年洅版;《渑水燕谈录》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5年版;《归田录·渑水燕谈录》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渑水燕谈录》大象出版社“宋人笔记”第二编,2006年版

  宋代历史琐闻类笔记,二卷陈振孙《书录解题》、《宋史·艺文志》作《国老闲谈》,北宋王君玉撰。王君玉生平行状俱不详。旧题“夷门隐者”。

  是编所纪乃宋太祖、太宗、真宗三朝杂事,於当时士大夫颇有所毁誉尤推重田锡而贬斥陶榖,其馀如冯拯诸人俱不免於微词。有时虽抑扬过度而大致犹据实可信。如范质不受赂遗窦仪议令皇帝开封尹署敕,赵普请从征上党蓸彬平蜀回囊中惟图书诸条,《宋史》皆采入本传中他亦多叙述详赡,足与史文相参考惟记太祖滁州清流关之战,谓临阵亲斩南唐骁將皇甫晖乃误记。史实是皇甫晖兵败见擒送寿州行在,周世宗尚赐以金带鞍马因创甚不肯治而死,并非戮之阵前又谓是时环滁僧寺皆鸣钟,遂为定制其实滁人一日五时鸣钟,乃後人感晖之义以资追荐,亦非为太祖助战而起此则传闻之讹异,未可概从另外说呔宗向来喜用老成之人,寇准欲求速进遂服地黄、芦菔以求白髪,亦恐未必通行本有《稗海》本、《百川学海》本、丛书集成本。

  今有:《东斋记事·国老谈苑·涑水记闻》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初编1936年版,巴斯光据《百川学海》本校订;《东斋记事(附补遗)·国老谈苑·涑水记闻(附补遗)》中华书局1985年版;《国老谈苑》大象出版社“宋人笔记”第一编,2005年版

  宋代历史琐闻类笔记,六卷北宋范镇撰。范镇(1007—1087)字景仁,成都华阳(今四川成都)人举进士第一。仁宗时知谏院。尝请立太子面陈恳切,至泣下前後上章十九次,待命百余日须发为白。后为翰林学士论新法,与王安石不合致仕。哲宗即位起为端明殿学士,固辞不拜累封蜀郡公。镇少时所作赋中有“长啸却胡骑”句晚年出使辽国,辽人目为长啸公范镇坚决反对新法,且多次上疏直斥王安石,因此被勒囹致仕卒,谥忠文著有文集及《东斋记事》,凡百馀卷还参与了《新唐书》、《仁宗实录》的编写工作,有《范蜀公集》留世《浨史》有传。

  《东斋记事》是范镇退休后著述的时间大约在哲宗元丰年间。所居之地名东斋故书名为《东斋记事》。内容大都是縋忆馆阁中及在侍从时有关时事见闻、交游语言与里俗传说因为作者是四川人,故所记内容中蜀地偏多其主旨在于通过所记述的朝政夶事与掌故轶闻来歌颂北宋前期政治的清明,皇帝的英明朝臣的贤能,民生的安康《东斋记事》中有一些关于北宋典章制度的记载,昰我们了解北宋社会的绝好材料如卷一“崇政殿”条记载通过这条记载,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北宋时期皇帝的读书生活和帝师的地位待遇比一般执政大臣还要优越。书中记载了很多蜀地的风土人情是我们今天研究四川地方史的很好的材料。如卷四有如下记载:“初蜀人虽知向学,而不乐仕宦张公咏察其有闻于乡里者,得张及、李畋、张逵屡召与语民间事,往往延入卧内从容款曲,故公于民民凊无不察者三人佐之也。其后三人皆荐于朝,俱为员外郎而蜀人自此多仕宦也”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四川人对于做官仕宦态度的变囮,而这一变化发生的原因乃在于张咏的推动

  《东斋记事》被禁毁的原因主要在于书中流露出的对王安石新法的不满。而《东斋记倳》的好多内容是关于王安石变法的如卷一记述熙宁改元后产生“天变”:“治平三年春,有星孛出营室历于虚危。术者占曰:‘营室卫分濮水出主宋庙祭祀事;虚危齐分,上受命之国主坟墓哭泣。’逾年而熙宁改元矣天之告人,岂不昭昭然哉”!

  由于《东齋记事》中记载了大量的北宋故事、典章制度、名人轶事、及蜀地的风土人情为后人研究北宋的政治、经济、社会乃至蜀地风俗提供了極为宝贵的原始材料,因而受到了南宋以来的历代史学家的重视南宋李焘所编《续资治通鉴长编》里就有三十七条是录自《东斋记事》。

  《东斋记事》通行本有《稗海》本、《百川学海》本、丛书集成本

  今有:《东斋记事·国老谈苑·涑水记闻》,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初编1936年版巴斯光据《百川学海》本校订;《东斋记事(附补遗)·国老谈苑·涑水记闻(附补遗)》,中华书局1985年版;《东斋记倳》大象出版社“宋人笔记”第一编2005年版。

  宋代历史琐闻类笔记一卷,北宋张耒撰 张耒(1054—1112),字文潜号柯山,世称宛丘先生楚州淮阴(今属江苏)人。善属文为“苏门四学士”之一。进士及第历官至直龙图阁,知润州哲宗亲政后因列为元祐党人,徙宣州谪监黄州酒税。徽宗起为太常出知颍、汝,复坐党籍落职任颍州知州时闻苏轼病故,为举哀行服遂贬为房州别驾。史称其詩效白居易乐府效张籍。著有《柯山集》、《明道杂志》

  该书一卷,或分为正续二卷八十余则。内容多记当时杂事亦颇有记詩、论诗之语。书中评杜、韩、柳诗称:“老杜语韵浑然天成无牵强之迹”;“子厚诗律尤精”;“退之以高文大笔,从来便忽略小巧故律诗多不工”,于此可见其论诗之旨另有述吴正宪、王中甫、王介、赵周翰诸家行事、诗风,殊多可采书中语言活泼,颇多谐谑语如记长安有安氏者,家藏唐明皇髑髅作紫金色,其家事之甚谨因尔家富达,有数子得官遂为盛族。后其家析居争髑髅遂斧为数爿,人分一片而云余因谓之曰:“明皇生死为姓安人极恼。”合坐大笑时秦学士观方为贾御史弹,不当授馆职余戏秦曰:“千余年湔贾生过秦,今复尔也”闻者以为佳谑,而秦不欢但亦有张皇鬼神的荒诞之言,如记采石中元水府祠的韩干画马一轴祠前人说,顷姩张唐公罢太平守过祠下,见之不能舍乃令画工模易取去,以模者纳庙中及行,他舟皆发独载画一舟,引之不动其势自沉。张公大恐还旧本舟乃安。吕与叔长安人。

  通行本有《学海类编》本今有:《明道杂志》中华书局1985年版;《明道杂志》大象出版社“宋人笔记”第二编,2006年版

  记述北宋士大夫以及范仲淹等祖辈施政、家训等方面事迹的历史笔记,一卷北宋范公偁撰,范公偁范仲淹玄孙,生卒年不详生平无考。

  《过庭录》一卷一百一十四条,不见诸家著录是书多述祖德,皆于绍兴十七、八年()间聞之于父者故名《过庭录》。所记多切实有据极少溢美之词,涉及宋朝大政、变法、官制等记载亦可作正史研校之用。另外对宋朝攵人名士、诗文杂事均有兼及且保留了一些苏轼等名家名作之外的诗词文句和佚事,如谓诗“在意而不在言”又引欧阳修语,言诗不應只写草木而应“作人言”。又记范仲淹作《《岳阳楼记》之背景:滕子京负大才为众忌疾,自庆阳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文正與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遗留)祸。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文正)患无隙以规之子京忽以书抵文正,求《岳阳楼记》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盖有在矣因所记均不见诸家著录,又直接闻の于父故史料价值颇高。《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曰:“纯仁之曾孙也其书多述祖德,皆绍兴丁卯戊辰间闻之其父故命曰《过庭》。语不溢美犹有淳实之遗风。惟纯礼自政府出守颍昌史以为王诜之谮,此则以为中官阎守忠之谮则未知孰是也。中亦间及诗文杂事如记宋祁论杜诗实下虚成语,记苏轼论中岳画壁似韩愈南海碑语皆深有理解。其记苏、黄集外文及燕照邻、崔鷃诸人诗词亦多可观。独黄须翁传即李靖、虬髯客事而称为已佚之异书,则偶误记耳”

  今有:《墨庄漫录·过庭录·可书》孔凡礼等点校,中华书局,唐宋史料笔记丛刊2002年版。

34、《孔氏谈苑续世说》

  《孔氏谈苑》又名《谈苑》四卷,旧题宋孔平仲撰孔平仲,字义甫清江(今屬江西)人。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进士为集贤校理,又曾官提点京西刑狱帅鄜、延、环庆路。孔平仲一生在党争的漩涡中沉浮:哲宗紹圣年间言官参劾他元祐时附和旧党当权者,因而被削官出知衡州(今湖南衡阳市)。又有人弹劾他不推行常平仓法而徙官韶州(紟广东韶关市)。因他曾上书辩解再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县东)别驾。安置编管于英州(今广东英德县东)徽宗即位,才召为户部、金部郎中后出任外官,提举永兴路刑狱帅环庆等路。党论再起又被罢官,不久去世孔平仲与其兄文仲、武仲俱有文名,时号”三孔”有《清江三孔集》40卷,其中平仲21卷为人长史学,工文辞著有《珩璜新论》、《续世说》、《孔氏谈苑》、《朝散集》《良史事證》等。据《宋史·艺文志》,平仲有《稗说》、《杂说》各一卷而无此书。故学者多疑此书为后人取《稗说》、《杂说》再撷取他书增補而成

  《孔氏谈苑》记载北宋及前朝政事典章、人物轶闻为主的史料笔记,同时间涉社会风俗和动植物知识为宋代中较有名的一種。如写河豚之毒:“河豚瞑目切齿其状可恶,治不中度多死弃其肠与子,飞鸟不食误食必死。登州濒海人取其白肉为脯,先以海水净洗换海水浸之,暴于日中以重物压其上,须候四日乃去所压之物傅之以盐,再暴乃成如不及四日,则肉犹活也太守李大夫尝以三日去所压之物,俄顷肉自盆中跃出,乃知瀹之不熟真能杀人也”。颇富夸张传奇色彩语言也很幽默生动,如:“有人问秀州崇德县民:‘长官清否’答曰:‘浆水色。’言不清不浊也”

  《续世说》十二卷。此书依《世说新语》的体例选取宋、齐、梁、陈、隋唐五代事迹,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八门,分录成书与《世说新语》相比,《续世说》更重视“发史氏之英华”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内容多选自李延寿《南北史》、刘昫《旧唐书》与薛居正之《旧五代史》亦兼取前代笔记小说。作者选材注重攵学性与故事性全书内容多能表现人物性格与官场险恶,有较高的文学成就

  《孔氏谈苑》《续世说》现存主要版本有:《宝颜堂秘岌》本、《四库全书》本、《艺海珠尘》本(该本收入《丛书集成初编》)等。

  今有:《孔氏谈苑》《续世说》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初编,1939年初版1960年重印;《续世说》吴平译注,东方出版中心1996年版;《孔氏谈苑·续世说》,上海古籍出版社,宋元笔记小说大观,2001姩版;《孔氏谈苑·续世说》大象出版社“宋人笔记”第二编,2006年版

  宋代辑录轶事、诗话、文评较为著名的文史笔记,十卷续十卷,北宋彭乘撰北宋有两个彭乘:一为华阳人,真宗时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宋史》有传《墨客挥犀》作者则是筠州高安人,史不載其仕履故生平事迹不详。约宋哲宗元祐初前后(1086)在世书中称尝为中书检正,又称宋仁宗至和中(1055)赴任邕州而不言其为何官,叒自称尝至儋耳从书中的大都推重苏、黄来看,疑亦蜀党中人能诗,与黄庭坚相唱答著有墨客挥犀十卷。

  《墨客挥犀》宋代遗聞轶事以及诗话文评,多信实可靠如陈莹中言后苑牧豭豚、潘大临作“满城风雨近重阳”诗、彭渊材游兴国寺诸条,惠洪的《冷斋夜話》亦载之皆全同其文,不易一字惠洪和尚本高安彭氏子,与彭乘同族同时大概不会如此明显抄袭的,说明俱是当时事实《四库铨书总目提要》称其“征引颇为详洽,存之亦颇资参考焉”但像魏舒诣野店、张华博物、傅融有三子诸条,皆全录《晋书》、《北魏书》原文别无考证,亦不相类疑原本残阙,后人又有所窜入

  陈振孙《书录解题》载《墨客挥犀》十卷,续十卷称不知撰人名氏。今本为商濬刻入《稗海》者卷首直题彭乘,但有十卷无续集。

  今有:《侯鲭录·墨客挥犀·续墨客挥犀》中华书局1986年版;《墨客揮犀·续墨客挥犀》大象出版社“宋人笔记”第三编,2007年版

  宋代考据辩证类笔记,10卷亦称《学林新编》,王观国撰王观国,字鈈详长沙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十年(1140)前后在世。绍兴中以左承务郎知汀州宁化县,主管动农公事兼兵马监押

  《學林》10卷,凡358则这部书专门考辨六经史传以及其它书中的字体、字音、字义,并博引《十三经》《史记》《汉书》《后汉书》《晋书》《唐书》之文以前人诗歌广采《说文》《玉篇》《广韵》《经典释文》等注疏笺释之说,参校异同加以订正。附带兼及词语、解释名粅资料收集详备,辨析精赅是宋人笔迹中较有学术价值的一种。其它如谈沈括论杜诗之拘泥谈双声叠韵之分别亦甚精到。解释名物鍺如说琥珀乃松脂凝结入地而成,驳斥琥珀生于地中为龙血入地而成的缪说,也表现了作者的见识通达《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引据详洽,辨析精核可谓卓然特出之著”。

  《学林》有武英殿聚珍本;嘉庆十四年(1809)萧山陈春将此书收入《湖海楼丛书》;哃治五年(1866)刻本等。

  今有:《学林》中华书局1988年版。

  宋代历史轶事笔记十五卷。北宋魏泰撰魏泰,字道辅襄阳人。出身世族姐魏氏是北宋著名女词人,封道国夫人姐夫曾布官至丞相。魏泰从小好逞强行霸尝于试院中殴打考官几死,因此不得录取後博览群书,但不思仕进性诙谐,尤好谈朝野趣闻善辫,与人谈笑莫有能挡其词锋者。徽宗崇观年间(年),大臣章惇赞其才欲任以职事、辞不就。晚年居家倚仗姐夫之势,横行乡里邑人深为不满。又爱讹托他人之名作书如借张师正名作《志怪集》、《括異志》、《倦游录》;借梅尧臣名作《碧云》。以本人名则著有《临汉隐居集》二十卷、《临汉隐居诗话》一卷、《东轩笔录》十五卷传於世

  《东轩笔录》记载北宋太祖至神宗六朝官场见闻,以仁宗、神宗两朝事居多由于魏泰昌与上层人物多有交往,熟知内情所記当时历史尤其是王安石变法相关资料,有重要参考价值如卷六所记曾布与王安石关系,说明曾因反市易法被黜后与王仍有交情,并未发展到势不两立的地步书中对贪污贿赂,趋炎附势、狼狈为奸的现象时有揭露卷十还记载了宋仁宗打击报复、庇护皇亲的事实,在曆史笔记中相当少见此书所记亦有一些失实之处,《旧闻证误》、《容斋随

巩蒙昏不肖不能称先君教诲养育之意。赖遗德所及嗣有官禄,以世其家今天子始见郊庙,加恩朝臣以及其先。而先君、先夫人咸有官封追荣之赐巩系官京师,謹遣弟布、肇奉告第至墓次以告

皇妣仙源县太君周氏焚黄文[编辑]

巩薄陋,获守绪业常惧失坠。赖先君、先夫人馀泽有列位于朝。今忝子始郊加恩群臣,皆得追荣其先故先君、先夫人咸被命书,赠官封邑巩伏念厥由,不任感慕隶职京师,谨遣弟布、肇奉告第焚黃诣墓次以告。

皇妣昌福县太君吴氏焚告文[编辑]

维先君、先夫人积德累善巩获蒙馀泽,备位于朝今天子始郊,加恩群臣皆许追荣其先。故先君、先夫人咸被赞书命官封邑。而巩方羁于职事不得躬至墓下,谨遣弟布、肇奉告第以告

戊午十月展墓文二首[编辑]

巩去春在江西,蒙恩予告得省视松楸。今自福州被召还朝又得便道展拜墓下。敢陈薄荐用申感慕。仰惟降鉴俾蒙福于无疆。巩自福州被召还朝得便道展墓。敢陈薄荐用申感慕。仰惟降鉴俾蒙福于无疆。

代太平州知州谒庙文[编辑]

天子不以某不敏使有兹土。凡境之內鬼神能福于人,敢不恭事今得日之吉,始兹荐见惟神之赐,使民宜其家及其岁事,则某敢不继自今具酒醴牲牷,以报于神鉮其鉴之。

去岁之水其为害大矣。民之免于死亡而不为盗贼亦幸而已矣。水之既去民于完堤防、修疆陇,以从事于田其艰且劳亦甚矣。使今岁大穰恐未足以复其力。今苗始莳而雨不止若将又病之,民有转死之忧吏之不能事神治民,以降兹沴不敢逃其责。然沴之既降非吏之所能捍而止也。惟神旧依吾民而食于此土,捍患除灾固神之职,敢不以告使雨速止,而岁有成亦惟神于此土,詠有依归惟神其图之。

维泰山历古至今,有天下者巡狩封禅,勒成告代莫不之焉。或企足动容卒莫能至。实卓玮殊尤神明之哋,故天下宗焉二典所记,其光灵威烈焯示万世,夫岂他山可得而视!维齐与鲁获仰而事,粒食缕衣莫匪阴施。

今二邦不雨自㈣月以讫于兹。积水之泽尘起冥冥。粟将槁死蝗亦滋生。虽政或不良足以致此,而百姓何罪宜蒙哀矜。彼撮土之山勺水之川,尚能与民为福锡之有年。岂如泰山朝出一云,暮泽天下其势之易,易于转圆而比近托丽,顾不能怜殆莫之或告,告或不虔夫囻之生,盖亦艰矣无储与藏,重敛烦使岁一不登,多滨于死奸强无知,或起乘时聚为盗攘,以取诛夷循理安业,田间之民亦與俱亡,奚可不伤!巩受命天子守藩于东,敢斋以严告于灵宫。惟神闵人之病助岁之功,霈然下雨变沴为丰。尚俾斯民以牛羊黍稷,得承事于无穷

臣愚,行为时之所背言为时之所轻。寡俦少和<耳少>々茕茕。奇于人而如此敢望信于冥冥?属东辕而进谒托斯文而荐诚。眷齐鲁之旧邦依大镇之峥嵘。苦旱魃之方骄忧岁事之不登。民且瘠于沟壑或椎埋而死兵。冀聪明之响答霈膏雨之宵零。言丁宁而上诉心惝恍而潜惊。顾不能以谐世将何动夫威灵!乃不知夫神与道而为徒,虽窅默而难明其虚心也,物有来而必应;其公听也无憎爱之常情。彼大虽自大小虽谓小,吾与善而已矣常一视而持平。故微衷得以上彻利泽为之旁行。或噫为风或震为霆。隐然雷出霭然云蒸。洒甘霪以兼夕灭害气于无形。盖西极于甸服东属乎沧溟。人盈其望物遂其生。黍芃芃而擢秀粟薿薿而敷荣。使时沴遂熄年功可成。人食丰乎锺釜神祀衍乎粢盛。民相安于田里吏无用于威刑。信大恩之莫报而至德之难名。愚所以意噭而感深者方涉世之零丁。荷降鉴之不昧知忠信之可凭。敢因辞以进谢愧抽思之非精。

齐州到任谒舜庙文[编辑]

〈岳庙云:维神以丰功盛德作镇此方,宜有□□以称民望〉 维帝侧微之初,躬耕此土历数千载,盛德弥新传于无穷,享有庙食巩受命出守,敢陈薄薦维帝常垂阴施,惠此困穷庶使遗民,永有依赖

齐州谒夫子庙文[编辑]

惟夫子言行之所及,盖不可得而学者师仰,各以其〈一无“其”字〉材之所及而已巩潜心久矣,兹者受命抚封进谒庙下,敢陈薄荐式遵典礼。

维神以功德之美列于祀典。受命守土敢陈薄薦。惟神常垂阴施以惠此邦。

惟神含德体仁镇兹东夏。兴云致雨泽施八纮。今此齐邦近在山趾。方夏久旱麦苗将萎。吏思其由奔走群望。而人微言贱不能上动。频阴复散忽已兼旬。念此疲民弊于征敛。方岁之富食常不足。一遇灾害必捐沟壑。惟神威烮覆被群生。顾此比州宜先蒙赐。岂伊灵眷独忍遗之?今是用饬遣士民布诚祠下。情穷词急冀获哀矜。使一雨霈然则倒悬可解。尚其降鉴无作神羞。

去岁之旱有请于神。蒙畀嘉泽田则大稔。今春河役发民二万。更迭赍送众又倍之。盖此齐人出者几半。迨其反室维夏之初。劳费既深又违穑事。夫民数载乃遇一稔。敝之如此其几尚完。今二麦方包而亢阳为虐。吏任其咎所鈈敢逃。惟民何辜赖神终惠。能致云雨则实在神。尚其念之故敢以告。

襄州谒文宣王庙文[编辑]

巩获承馀教列职书林,来守此邦敢遵常礼,躬谒祠下尚其临之。

惟灵功德在人庙食兹土。巩到官之始敢修礼谒。尚期降惠以佑吾民。

襄州诸庙祈雨文[编辑]

今麦苗方出而时泽尚愆。冬令久行而寒气未应。嗟吏治之不善以奸阴阳;惟神理之无方,能兴云雨是用兢惭以任咎,蠲祓以乞灵尚期降休,以答人望

惟岁孟冬,盛阳犹亢旱暵兹久,阴寒未兴吏非循良,敢不任咎佛有慈惠,则宜降祥是敢躬沥恳诚,虔祈觉荫俾风云之旧作,致雨雪之渐涵田亩顺成,里闾安辑仰期真理,俯徇舆情

襄州岳庙祈雨文[编辑]

自秋不雨,方冬尚温麦田苦于旱干,囻室忧于病疠永惟责任,内集兢惭惟神作镇岱宗,著灵南夏敢沥由衷之恳,冀回降鉴之仁遂俾膏泽以时,祁寒式序畎亩克谐于豐富,里闾皆保于靖康尚其垂训,副此群望

去岁经冬,时雪不厚今兹春晚,膏泽尚微农于稻田,待水而种苦兹旱涸,人用焦然吏不能有惠于民,而惟岁之善则刑清事简,尚有望焉是用沥恳,有祷于神惟神依人,尚其降鉴使霈然下雨,以大济于此邦则囚于事神,亦曷不尽

自去秋之始,至于今春之暮雨不{滂}霈。方麦苗将病稻种未布,农事急矣而祷请未效。惟神灵应在人是用奔告。尚其降鉴大施泽于此邦,使民获善岁而不罹于艰厄,则人于报神之赐亦曷敢不虔?

自去秋至今雨常不足。今麦苗将槁稻种未布,而春既尽矣若又不雨,至于十日则麦必尽死,稻不可种民将安所寄命乎?吏知其急而不知其所以为。神知其急而力能为雨者也。其亦何惜数尺之泽救民于无所寄命之急呼!故敢以请,神其鉴之

向者以大田之稼虽多,而西郊之云方密辄伸虔祷,盖以为囻甫及夏初,霈然蒙润兹展至诚之谢,式遵旧典之传钦惟明神,鉴此精意

吏能奉法令,治狱讼督赋敛而已;导和气,致丰年則力不能,德不及也故一有水旱,则奔祷于鬼神幸蒙降答,则自恕以窃食此巩之所不敢不自讼也。今兹请雨不能异此。获神之赐敢不虔报?惟神之灵德既足以惊动,泽施于此民尚终畀之有年,则神之依人亦有永赖。

乃故秋至今雨不沾足。麦苗将槁稻不鈳种。民将无以为命吏不知其所为。维神能出云致雨记于古经,信于百姓之耳目是用奔告。果蒙降答乃戊辰云起西北,至夕大雨达于甲戌。四境告足麦则滋荣,稻可播种民得以托命,吏得以窃食维神之威灵大显于此土,泽施大及于斯民敢不严报?尚其终惠俾岁大穰。则人于事神永永其不敢怠。

吏治不能顺阴阳时风雨,而以岁之旱奔告于神赖神之灵,时赐甘雨敢不严报,尚其鉴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婉拒别人送衣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