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文子贵德荣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 再斯可矣 的三是虚指还是实指

查看: 1084|回复: 9
【微也足道】孔子赞同“三思而后行”吗?
头像被屏蔽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阅读权限110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阅读权限90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 && && && && && &
头像被屏蔽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阅读权限85
孔子等泰山而小天下,我不知道他老人家是看着小还是想着小,还是觉着小?或者,他的天下本身比较小。。。。
阅读权限85
反正我爬泰山,觉着,这尼玛土坡不算小啊
阅读权限90
批林批孔!& && && && && && && && && && && &&&
阅读权限100
* d+ M( @$ v' K6 T&&v) N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阅读权限120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阅读权限100
& && && && && && && && &&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_凡事三思而后行-牛bb文章网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凡事三思而后行
所属栏目: &
【原文】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译文】季文子遇事都三思而后行。孔子听到了,说:“考虑两次也就行了。”【评析】凡事三思,一般总是利多弊少,为什么孔子听说以后,并不同意季文子的这种做法呢?有人说:“文子生平盖祸福利害之计太明,故其美恶两不相掩,皆三思之病也。其思之至三者,特以世故太深,过为谨慎;然其流弊将至利害徇一己之私矣。”(官懋庸:《论语稽》)当时季文子做事过于谨慎,顾虑太多,所以就会发生各种弊病。从某个角度看,孔子的话也不无道理。汉?郑玄:季文子,鲁大夫季孙行父也。文,谥也。文于忠而有贤行,其举事寡过,不必及三思也:(皇侃《论语集解义疏》卷三?15页)梁?皇侃:孔子美之,言若如文子之贤,不假三思,唯再思,此则可也。斯,此也。有一通云:言再过二思则可也。又季彪曰:“君子之行,谋其始,思其中,虑其终,然后允合事机,举无遗算。是以曾子三省其身,南容三复白圭,夫子称其贤。且圣人敬慎于教训之体,但当有重耳。固无缘有减损之理也。时人称季孙名过其实,故孔子矫之。言季孙行事多阙,许其再思则可矣,无缘乃至三思也。此盖矫抑之谈耳,非称美之言也。”(皇侃《论语集解义疏》卷三?15页)宋?朱熹:季文子,鲁大夫,名行父。每事必三思而后行,若使晋而求遭丧之礼以行,亦其一事也。斯,语辞。程子曰:“为恶之人.未尝知有思,有思则为善矣。然至于再则已审,三则私意起而反惑矣,故夫子讥之。”愚按:季文子虑事如此,可谓详审,而宜无过举矣。而宣公篡立,文子乃不能讨,反为之使齐而纳赂焉,岂非程子所谓私意起而反惑之验与?是以君子务穷理而贵果断,不徒多思之为尚。(《四书章句集注》81页)元?陈天祥:王滹南驳丧礼之说曰:“文子至晋果遭之,则正得思之力也,何过之有?”又驳程子之说曰:“思至于三,何遽为私意邪?”又曰:“事有不必再思者,亦有不止于三思者,初无定论也。”其说大意皆当然,三字之音义未有明辨,三作平声乃是数目定名,若作去声只是再三再四频繁之意,世俗语话中常有之,如云一日三场如此、一日三衙如此者,是也。三思之三既为去声,则文子之三思不止三次而已也,夫子之言止是言文子过思之蔽,非谓天下之事皆当止于再思、不可至于三次也。《四书辨疑》卷四?6页)明?王夫之:季文子三思而行,夫子却说“再斯可矣”,显然思未有失,而失在三。若向利欲上着想,则一且不可,而况于再?三思者,只是在者一条路上三思。如先两次是审择天理,落尾在利欲上作计较,则叫做为善不终,而不肯于善之一途毕用其思,落尾掉向一边去,如何可总计而目言之副三?(《读四书大全说》267页)程树德:按:下文明出再字,则三应如字读也。《集注》读为去声,非。(《论语集释》338页)杨伯峻:凡事三思,一般总是利多弊少,为什么孔子却不同意季文子这样做呢?宦懋庸《论语稽》说,“文子生平盖祸福利害之计太明,故其美恶两不相掩,皆三思之病也。其思之至三者,特以世故太深,过为谨慎;然其流弊将至利害徇一己之私矣”云云。(《论语译注》50页)毛子水:季文子凡事能预先多加思虑,故在当时有“三思而后行”的传言;到孔子时,或还有人称道,所以孔子得以听到。“再”,是对“三”而说;因“三”下有“思”字,所以“再”下便不必有“思”字了。孔子所以说“再,斯可矣”,并不是批评季文子三思的不对,似是孔子故意说的戏言。行事虽贵多思,但当因事而不同。有一思而即决的;有须十思百思而后得的。孔子当然明白这种道理。大概当时传说季文子故事的人或有神奇“三思”的语意,所以孔子便说了这句戏言。(唐石经斯作思;斯字似较合。)(《论语今注今译》69页)金良年:季孙一族是当时掌握鲁国政权三家贵族(即所谓“三桓”)中势力最大的一家,但季文子本人并不骄横……因此,孔子尽管不满三桓,但对他还是给予好评。……处事多思当然是好的,但过分了也不尽善,这与孔于“过犹不及”的思想是吻合的。(《论语译注》49页)邓球柏:季文子三思而后行,说明季文子善于思考,善于行动。用思想指导行动,季文子掌握了全方位的思维方式。针对季文子的全方位思维方式,孔子提出了一个简单的思维方式,即二维思维方式(比较思维法则)。孔子认为运用比较方法这一简单思维方式就能解决一般的问题了。在这里孔子并没有完全反对季文子的思维方式。斯,这种方法。再,两次,比较方法。(《论语通解》95页)李泽厚:[记]这大概是指某一具体事件,孔子可能嫌他过于慎重或不免怯懦。就一般言,孔子总是强调慎重行事的。(《论语今读》101页)钱穆:此语有两解。一说:言季文子恶能三思,苟能再思,斯可。一说:讥其每事不必三思,再思即已可,乃言季文子之多思为无足贵。今按:季文子之为人,于祸福利害,计较过细,故其生平行事,美恶不相掩。若如前解,孟子曰:“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乃指义理言。季文子之瞻顾周详,并不得谓之思。若如后解,孔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事有贵于刚决,多思转多私,无足称。今就《左传》所载季文子行事与其为人,及以本章之文理辞气参之,当从后解为是。(《论语新解》129页)杨润根:[句读]季文子(曰):“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日:“再,斯可矣。”(《发现论语》125页)赵又春:这个“三思”就是多思,季文子对事情要多方考虑了以后才采取行动,正是按孔子的教诲办事,孔子怎么又加以反对,说考虑两次就行了?显然,这必定是针对一件具体事情,孔于认为情况已经完全弄清楚了,各种处理方案的利弊得失也明明白白,时间又不允许久拖不决,而季文子却犹豫不决,当断不断,于是作这样的批评。“曰”前特别交代“子闻之”,可以证明这个推测不误:“之”指代的不是季文子具有三思而后行的性格、品质,而是他当时对某件事该如何办下不了决心,正处在“三思”中这个情况。所以这一章不是对“多思”敦海的否定,而是补充说:“多思”不是无休止地调查研究情况,制订、比较各种行动方案.一待基本情况摸清,利弊权衡心中有数了,就要当机立断。由此可见,“三思而行”和“当饥立断”也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重要的仍然是掌握度。平常说的“一念之差”、“一失足成千古恨”,可以是说思得太少,考虑得不周密,因而铸成大错,也可以理解为想得太多,当断未断,以致失去良机。对于人生历程中的这些现象,孔子观察得十分细致,用普通的、朴素的语言表达出来.有时针对具体情况,有时又作一般性的概括,所以字面上不能总是一致,但这不是他思想学说中的矛盾,正是客观矛盾的反映:对他的这类教诲,看作生活经验之谈就够了,不必作哲学上的挖掘。(《我读论语》217页)欢迎您转载分享:
更多精彩:,,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意为:孔子说,有德的人不会孤单,定会有人来亲近。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意为,孔子说,志士仁人不苟全性命而...
大家还关注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81942',
container: s,
size: '1000,60',
display: 'inlay-fix'无法找到该页
无法找到该页
您正在搜索的页面可能已经删除、更名或暂时不可用。
请尝试以下操作:
确保浏览器的地址栏中显示的网站地址的拼写和格式正确无误。
如果通过单击链接而到达了该网页,请与网站管理员联系,通知他们该链接的格式不正确。
单击按钮尝试另一个链接。
HTTP 错误 404 - 文件或目录未找到。Internet 信息服务 (IIS)
技术信息(为技术支持人员提供)
转到 并搜索包括&HTTP&和&404&的标题。
打开&IIS 帮助&(可在 IIS 管理器 (inetmgr) 中访问),然后搜索标题为&网站设置&、&常规管理任务&和&关于自定义错误消息&的主题。“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究竟是什么意思?三思难道不好?为什么孔子说‘再,斯可矣
睿睿8低JQz
"再"斯不是这个意思!“季文子事事经过反复考虑,然后才去做.孔子听说这件事,说:“你不要想直接去做就可以了.”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