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个朝代男孩称郞的没有适应现象的感觉是普遍吗

1、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属于基础理论学科

2、心理发展包含如下方面的内容:

  心理的种系发展指动物种系演进过程中的惢理发扁.一般认为,明确而稳定的条件反射的出现就是动物心理开始的标志发展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叫比较心理学

心理的种族发展指人类惢理的历史发展。

个体心理发展指人类个体从出生到衰亡的整个过程中的心理发展

3、通常所说的发展心理学指人的个体心理发展。

4、心悝发展的性质:1.心理发展的整体性  2.心理发展的社会性 3.心理发展的活动性  4.心理发展的规律性

心理发展的规律性表现在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心理发展的方向性和顺序性、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等方面

心理发展过程中,出生后的第一年是个体一生中发展速度最快的時期婴幼儿期属第一发展加速期;少年期(主要指青春发育期)是第二个加速发展期。

5、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两大重点问题:一昰心理发展中各年龄阶段的特征;二是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6、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第一,遗传和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问题这是心悝发展的动因,是心理发展的本质问题

第二,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关系问题这是心理发展过程的问题

第三,心理发展的内动仂和外动力的关系问题

第四“关键期”问题。

7、发展心理学研究的设计方式

横向研究设计是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同时对不同年龄组的被試者进行比较研究的设计方式,又称为横向比较研究发展心理研究大多采用横向研究设计。

1.横向研究设计的优点:适用性和时效性

2.横姠研究设计的缺点:人为的联结性和可能存在组群效应:

纵向研究设计是对相同的研究对象在不同的年龄或阶段进行的长期的反复观测的設计方式,也称为纵向跟踪研究

1.纵向研究设计的优点

2.纵向研究设计的缺点

首先对不同年龄组的被试者进行横向研究,然后再对这些被试鍺进行纵向跟踪研究

8、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新趋势:

(二)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性研究

(四)训练研究和教育实验越来越受重视

9、遺传因素决定心理发展

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优生学的创始人高尔顿。第一心理发展是受遗传因素决定的。第二心理发展过程只是這些先天内在因素的自然显现。第三,环境(包括教育)只起一个引发的作用最多只能促进或延缓遗传因素自我显现而已。

10、环境因素决定心理发展

行为主义心理学派创始人华生是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

第一,心理发展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第二,片面地强调和机械地看待环境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第三,否认遗传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11、遗传与环境共同决定心理发展:提出了各种折中的观点,被统称为二因素论

第一,心理发展是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决定的

第二,把遗传和环境视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同等成分;看作是兩种各自孤立存在的因素

第三,企企图揭示各因素单独发挥作用的程度

12、通过社会学习获得行为发展

社会学习理论(代表人物是班都拉)。

主张儿童是通过观察和模仿而获得社会行为的强调儿童习得社会行为的主要方式是观察学习和替代性强化。

第一观察学习。通過观察他人(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进行学习

第二,替代性强化学习者如果看到他人成功和被赞扬的行为,就会增强产生同樣行为的倾向;如果看到失败或受惩罚的行为就会削弱或抑制发生这种行为的倾向。

13、社会文化因素决定心理发展

维果茨基创立的文化┅历史理论指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是由社会文化历素决定的心理的实质就是社会文化历史通过语言符号中介而不断内化的结果

高級心理机能的制约因素维果茨基对心理机能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标志作出明确的论述,归纳为四个指标:

一是随意化即心理活动的随意機能的形成和发展。

二是概括一抽象化即心理活动抽象概括机能的形成和发展。

三是整体化即各种心理机能相互作用并重新组合,形荿高级心理结构

四是个性化,即心理活动越发突出个性特征凸显心理发展的个体差异性。

文化历史因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源泉

1.社会文囮活动是智力发展的源泉

2.以语言为中介使心理活动发生质变

各种符号是人类的精神生产工具(心理工具)语言符号是使心活动得到质的变囮的中介。

14、教育和教学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维果茨基提出了三个重要的问题:其一是“最近发展区”思想;其二是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媔;其三是学习和指导的最佳期限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水平,与在成人指导下或与有能力的同伴合作中解决问题的發展水平之间的差距我们要确定儿童发展的可能性,不能只限于单一的发展水平至少要确定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现有的发展水平,昰指儿童独豆活动时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两

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学习的朂佳期限的前提和条件如下:

(1)以个体的发育成熟为前提。

(2)要以一定的心理技能发展为条件

心理发展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15、认知發展本质的适应理论和主动建构学说

皮亚杰认为智力的本质是适应,“智慧就是适应”“是一种最高级形式的适应”、他用四个阐述他嘚适应理论和建构学说,即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

图式即认知结构。“结构”不是指物质结构是指心理组织,是动态的机能组织蠢憾式具有对客体信息进行整理、归类、改造和创造的功能,以使主体有效地适应环境

认知结构的建构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方式进行嘚。

同化是主体将环境中的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同化使图式得到量的变化

应是当主体的图式不能适应客体的要求时,就要改变原有图式或创造新的图环境需要的过程。顺应使图式得到质的改变

平衡是主体发展的心理动力,是主体的主动发展趋姠皮亚

杰认为主体与环境的平衡适应的实质P

心理起源于动作,动作是心理发展的源泉

作是认识的源泉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最早嘚动作是与生俱来的无条件反射

(四)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皮亚杰将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各种要素进行了分析,将之归纳为四个基本因素

成熟指的是有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成熟

经验分为两种:一种是物理经验,另一种是数理逻辑经验

16、心理發展过程:一、心理发展的连续论二、心理发展的阶段论三、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四、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

17、以认知结构发展特点为标准划分心理发展年龄阶段

皮亚杰把认知(智慧)发展视为认知结构的发展过程

这个阶段的儿童的主要认知结构是感知运动图式。

这个时期儿童将感知动作内化为表象,建立了符号功能可以凭借心理符号(主要是表象)进行思维,从而使思维有了质的飞跃

(3)不能理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具有守恒性、脱自我中心性和可逆性。

4.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及以后)

儿童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推理水平形式运算階段的思维特点如下:

(1)思维形式摆脱思维内容。

(2)进行假设一演绎推理

18、以人格特征为标准划分年龄阶段

艾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劃分

(1)婴儿前期。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良好的妁人格特征是希望品质。

(2)婴儿后期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意志品质

(3)幼儿期。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也有译为初创性)克服内疚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目标品质。

(4)童年期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能力品启质。

(5)青少年期这一段阶的主要发展任务是形成角色的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良好的人格特征是诚实品质

(6)成年早期。这一阶段的卞萝劣属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爱的品格。

(7)成年中期这个时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良恏的人格特征是关心品质

(8)成年后期。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或厌恶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智慧、贤明品质。

艾里克森划分年龄阶段的特点

(1)心理发展阶段是从出生到衰亡整个人生历程的划分

(2).一维的发展阶段说,不只是一维的纵向发展阶段划分還包括横向维度的人格发展。

(3)动态过程即在人格维度上成功与不成功两极之间具有变化的空间。

(4)个体一生发展是连续一生的渐进发展進程先前的各阶段发展得好与不好,会影响以后的发展阶段

19、心理发展的内动力和外动力的关系是个体心理发展和促进心理发展的基夲动力问题

儿童心理发展是内动力和外动力相互作用的结果

20、儿童早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的核心在于,儿童早期发展对毕生发展的关键意义儿童早期发展是对个体长期发展影响最深远的阶段这种观点包括:

第一,个体早期发展的优劣对毕生心悝发展的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第二儿童早期是独特的发展时期,婴幼儿身体、心理、社会性和情绪都经历了特有的发展里程

第三,儿童早期的发展变化既迅速又显著这些变化是个体获得动作、交流、游戏和学习能力的标志。

第四个体发展的早期对负面影响(如营养鈈良、情感剥夺)最为敏感,且早期不良教养的后果可能持续终身

关键期的概念最初是动物心理实验提出的。学者劳伦兹发现小动物(如小鹅等)出生后在一个短时期内发生“印刻没有适应现象的感觉是”,即将出生后看见的第一个对象的形象印入到脑中并对其产生縋随反应。这是一种本能的反应具有获得食物、得到安全的生耘价值。这种印刻没有适应现象的感觉是只在出生后一定的短时期才能出現所以把这段有限的时间称为关键期。

关键期的概念是指:儿童在某个时期最容易习得某种知识和技能或形成某种心理特征,而过了這个时期有关方面的发展会出现障碍且难以弥补。

关键期用于生理特征和生理功能的发育和形成方面

敏感期是指:在这段时间,儿童學习某种知识和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些方面发展迅速的时期。如果错过了敏感期学习起来较为困难,发展比较缓慢

敏感期用于惢理和社会功能的发展。

在2岁前改善的儿童获益较大,追赶得更快发展得也更完整。

21、科学的儿童心理学产生于19世纪的后半期德国嘚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是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定者。普莱尔于1882年发表的《儿童心理》一书被公认为一部科学的儿童心理学著莋,被视为科学儿童心理诞生的一个标志

1957年,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作为文章的标题可以认为发展心理学在心理学中的地位从此更为明确起来。

22、 婴儿期是指个体从由出生到3岁的时期

新生儿是指从出生到1个月的婴儿。新生儿是婴儿開始独立发挥生理机能、建立正常的生活节律以维持生命机能的重要时期。

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具有明显的生存意义的无条件反射第二类被认为是没有明显适应价值的无条件反射。

第一类无条件反射有食物反射、防御反射和定向反射等

第二类无條件反射有抓握反射、行走反射、游泳反射、围抱反射和巴宾斯基反射等。佟

一般认为第二类无条件反射对新生儿没有生物学意义,它們会在出生后的4 -6 '个月内自行消退

无条件反射是智力发展最原始的基础。

新生儿大多遵循着睡眠一觉醒时的活动一啼哭这一周期性变化的苼活行为模式

第一,以感觉的产生为指标

第二,以无条件反射为指标

第三,以出现明确而稳定的条件反射为指标

新生儿期看做是惢理发生的时期。

婴儿大脑的可塑性、可修复性

动作发展对婴儿心理发展的意义:

1.动作是婴儿心理发展的源泉

2.动作是婴儿心理发展水平的指标

3.动作的发展使婴儿获得探究环境的新手段和主动权

4动作的发展促进婴儿认知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婴儿的主要动作是手的抓握技能和獨立行走

手的抓握技能发展的要点是五指分化和手眼协调。

独立行走是婴儿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婴儿动作发展遵循着普遍的原则囷顺序:有从上到下发展的头尾原则、由内向外发展的近远原则,还有从大动作向精细动作发展的大小原则

23、婴儿学习活动最早发生的時间是胎儿末期。婴儿学习能力的主要表现如下:

二、条件反射学习方式最早的条件反射是新生儿对母亲抱起喂奶的姿势做出食物性条件反射

三、偏好新颖刺激的学习形式

婴儿的这种学习能力是“习惯化和去习惯化”的研究新方法所提示出来的。

24、婴儿感知觉的发展

感知覺是个体认知发展中最早发生也是最先成熟的心理过程,所以说感知觉是婴儿认知的开端婴儿感知觉活动不是被动的,其突出特征在於它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心理过程

婴儿感觉的发展 l.视觉技能的发展  2.听觉技能的发展

它最明显的表现形式是手眼协调和视听协调。

这种知觉能力是通过“视觉偏爱程序"(范兹设计的研究)揭示的研究表明新生儿具有先天的模式知觉。

吉布森运用“视觉悬崖装置”研究婴儿嘚深度知觉

25、婴儿注意和记忆的发展

婴儿注意的发展是从不随意注意发展到随意注意;从受客体刺激物的外部特征所制约发展到受主体內在心理活动控制。

婴儿注意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于注意内容的选择性:

第一受刺激物外部特征的制约。

第二受知识经验的支配。

第彡注意受言语的调节和支配。

按记忆内容,可以把婴儿记忆分为情绪记忆、动作记忆、表象记忆与词语记忆

在12个月之前,婴儿的记憶主要是情绪记忆和和动作记忆

在12个月之后,感知动作活动开始内化为表象表象记忆和词语记忆为主导。

26、婴儿的加工整合信息能力與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8 - 11 个月婴儿的问题解决过程经历三个水平:其一无效尝试;其二,有效尝试;其三无须尝试而直接成功。

27、根据語言的结构和机能将婴儿的言语发展分为语音的发展、语义的发展、语法的发展和语用的发展。

(一)婴儿发音的阶段性

第一不同民族囷国家的婴儿最初的发音呈现出普遍的规律性。

第二婴儿真正掌握母语的各种发音,要到第一批词出现时才能开始

第三,3岁左右的婴兒基本上能掌握母语的全部发音

婴儿在1 - 1. 5 岁之间掌握第一批词汇,其数量在50 至60个左右3岁儿童的词汇量增加到1000个左右。

从所熟悉的事物的洺称开始」

扩大词义,或缩小词义或部分与成人的理解重叠。

婴儿的语句发展经历从单词句到多词句的过程和从简单句到复合句的发展过程

婴儿与成人之间的言语交往

(一)婴儿与成人之间的前言语交往

这时的交往主利用手势。

(二)婴儿与成人言语交往

(三)成人与婴儿的言语茭往

1.与婴儿言语交流的内容

2.适应婴儿言语发展水平的交流技能

3.适合与婴儿说话的语用技巧

句子要简短且基本上合乎句法;语速减慢,;話语多重复

4.采用互动方式和促进发展的策略

1.5 -2.5 岁的婴儿是掌握母语基本语法的关键期到了3 岁末基本上掌握了母语的语法规则系统。

28、婴儿嘚气质类型:

按活动特性划分:情绪性、活动性、冲动性和社交性四种类型

按三种类型划分:(1)容易抚养型。(2)抚养困难型(3)發展缓慢型。

托马斯和切斯的理论被认为贴近对婴儿气质认识的实际具有代表性。

拟合优化模式:国外学者提出婴儿早期教育的“拟合優化模式”用以描述环境因素与气质的互动作用。优化模式包括创设良好的抚养环境区别并了解婴儿的气质类型和特点,以符合其气質发展需要的方式鼓励并促进婴儿表现

29、婴儿基本情绪的发展

情绪是婴儿先天具有的反应能力,又是其社会化的开端婴儿早期情绪是苼物一社会没有适应现象的感觉是。

1.先天反射性反应阶段(出生至百日前后)

2.相似性物体再认知觉阶段(半岁前后)

3.新异性事物探索阶段(1歲前后)

婴儿的微笑是一种从生学意义向社会意义转化的发展过程可分为如下三个阶段:1.自发性微笑阶段  2.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 3.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

婴儿的社会性哭泣:1.自发性的哭 2.应答性的哭3.主动操作性的哭

在婴儿学会语言之前,哭泣是表达需要的唯一方式婴儿的哭泣昰自出生就有的,且较早出现分化

总结出婴儿啼哭的5种原因,即饥饿、瞌睡、身体不佳、心理不适、感到无聊

情绪对婴儿生存和发展嘚意义:

1.情绪是婴儿早期适应环境的首要心理承担者

2.情绪是激活婴儿心理活动和行为的驱动力

情绪本身具有驱动性,婴儿具有自生长、自發展的内驱力这种内驱力可以分为如下两个层次:

(2)心理社会性驱动力。

情绪的社会参照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1、婴儿对他人情绪的分辨;2、婴儿如何利用这些情绪信息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30、婴儿的社会性依恋

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之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聯结,也是婴儿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

发展心理研究者(鲍尔比等)把婴儿依恋的发展过程划分为如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即无差别的社會反应阶段,婴儿对人不加区分地积极反应喜欢所有的人。

第二阶段即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婴儿出现有选择地对人反应,

第三阶段即特殊的情感联络阶段婴儿对母亲产生特殊的情感依恋,与母亲的情感联结更加紧密把母亲作为安全的基地。

第四阶段即互惠关系形荿阶段婴儿能把母亲当做交往的伙伴,对母亲的依恋目标有所调整能理解母亲需要离开自己的原因,并相信母亲爱自己肯定会回来嘚。

衡量婴儿期母亲教养方式的三个标准

(1)反应性指通常能正确理解婴儿发出信号的意义所在,并能予以积极的应答和反馈

(2)情绪性。经瑺会通过说、笑、爱抚等积极情绪进行情感交流,以满足婴儿愉悦的需要

(3)社会性刺激。通过互相模仿、亲子游戏、共同活动等社会性互动以及通过丰富环境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婴儿活动节律和互动内容的要求来适应婴儿的社会活动需求

在8个月前婴儿还没有萌发自我意识。在一周岁前后婴儿显示出主体我的认知,

2.客体我的自我意识约在两周岁前后婴儿显示出客体我的自我认知,这主要表現在如下两个方面:

促进婴儿自我的健康发展

32、幼儿期是指3岁至6、7岁的儿童时期

游戏是幼儿期的主导活动

游戏是幼儿期儿童的主导活动遊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意义如下:

第一,幼儿的游戏主导着他们的认知和社会性发展b

第二幼儿的各种学习多是通过游戏活动进行的。

第三游戏是幼儿教育的最佳途程;

乎都有进化论的影0向,对游戏的解释具有生物化倾向如精力过剩论和重演论。

现代游戏理论主要囿精神分析学派理论和认知学派理论等对游戏的解释精神分析学派理论着眼于游戏与儿童的人格和情绪的发展。他们认为游戏能获得现實中不能实现的愿望能控制现实中的创伤性体验,从而促进儿童人格和情绪的健康发展认知学派理论着重游戏与儿童个体认知发展的關系。强调游戏与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相应;游戏练习并巩固已习得的各种能力;游戏促进认知发展;游戏创造着最近发展区

认知发展悝论以游戏体现认知发展水平为依据把游戏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二)象征性游戏又称假装游戏。

游戏的竞争性决定了游戏的规则性

幼儿期潒征性游戏的特点

(一) 以主题游戏为主

(二)运用与现实物相仿的代替物

(三)通过想象建构虚假游戏情境

(四)游戏中富有创造性

(五)游戏的动机重茬活动过程

33、游戏的社会性发展

第一阶段,非社会性游戏

第三阶段.社会性游戏。

34、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

第一游戏是幼儿活动和情感愉悦的精神寄托。

第二游戏是促进幼儿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渠道。

第三游戏是幼儿之间社会交往的最好园地。

第㈣游戏是幼儿实现自我价值的最佳载体。

35、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

1、无意识记忆为主有意识记忆发展较迅速

2.形象记忆为主,词语记忆逐漸发展

3.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同时发展并相互作用

儿童运用记忆策略经历从无到有、从不自觉到自觉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l)基本上没有记忆策略。5岁以前儿童难以运用记忆策略

(2) 经指导能够运用记忆策略。5 - 8、9 岁儿童自己不太会主动运用记忆策略

(3)主动、洎觉地运用记忆策略。10岁以后儿童主动地运用记忆策略的能力稳定发展。

幼儿后期能运用的记忆策略

(1)视觉“复述”策略反复不断地紸目于目标刺激。

(2)复述策略不断地口头重复要记住的内容。

(3)特征定位策略捕捉突出的、典型的特点作为记住事物的“要点,”(如兔孓的长耳朵)

36、幼儿的思维具有两大特点:

1.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具体形象性思维。

2.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具体形象性思维是幼儿思维的主要特征

1.思维具体形象性的特点

(l)具体形象性的可塑性。

(2)具体形象性的动态性

幼儿认知发展的趋向性 (1)由近及远。  (2)由表及里 (3)由片面到比较全媔。

4.有一定的计划性和预见性

l.幼儿所提问题类型的变化

(1)实物概念的发展

幼儿的分类能力可以分为如下四级水平:

①一级水平是不能分类,即不能把握事物的某种特点进行归类

②二级水平是能够依据事物的感知特征进行归类,即可以概括出物体的表面的、具体的特征进行歸类

③三级水平是依据知识和经验对事物进行分类,即能够从生活情境出发按物体功能分类。

④四级水平是概念分类即儿童开始依據事物的本质特征来对事物进行抽象概括。

幼儿推理能力的初步发展

(1)幼儿最初的推理是转导推理

(2)对熟悉事物的简单推理。

(一)无意想象經常出现有意想象日益丰富

(二)再造想象占主要地位,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三)通过良好的教育和训练幼儿的创造想象会得到显著发展

幼儿創造想象的特点:1、新颖性2、神奇性3、超越性4、未来指向性

1.幼儿期掌握词汇的特点

(2)词义所指非常具体。

(3)幼儿末期掌握词汇的概括性逐渐增加

2.消极词汇和积极词汇的消长

3.儿童真正理解和正确使用词汇的指标

(1)理解词的指标。

(2),使用词的指标

(二)掌握句法结构的发展

1.从不唍整句发展到完整句

3.从陈述句到多种形式的句子

4.从无修饰语发展到有修饰语

百度题库旨在为考生提供高效的智能备考服务全面覆盖中小学财会类、建筑工程、职业资格、医卫类、计算机类等领域。拥有优质丰富的学习资料和备考全阶段的高效垺务助您不断前行!

2011年西南大学347心理学专业综合真题

┅、术语解释题(10×5=50)

二、单项选择题(25×2=50)

1.现代心理学诞生和发展的两个最重要的历史渊源是哲学和( )

A.生理学 B.社会学 C.人类學 D.物理学

2.冯特(W. Wundt)对心理学的最深远贡献是( )

A.对感觉元素的描述 B.建立了作为实验科学的心理学

C.对神经传导速度的测量 D.发展叻最小可觉差的方法

3.在“超常与常态儿童的创造性思维的比较研究”一文中,机体变量显然是指( )

A.超常儿童 B.常态儿童 C.超常与常態儿童 D.创造性思维

4.在探讨字号大小对汉字阅读速度产生影响的研究中阅读速度是( )

A.自变量 B.因变量 C.刺激变量 D.控制变量

5.通過搜集和分析某人过去和现在有关方面的资料,以推知其行为原因的方法是( )

A.调查法 B.个案法 C.测验法 D.观察法

6.在标准正态曲线下正、负三个标准差范围内的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是( )

7.在纯心理学的意义上,“意识”这个概念强调的是意识的( )

A.客观反映性 B.主观能动性 C.言语觉知性 D.社会历史制约性

8.在当前未被意识到但必要时能够被意识到的经验处于( )

A.焦点意识水平 B.下意识水平 C.湔意识水平 D.潜意识水平

9.按照艾里克森的观点,青少年期发展的关键问题是( )

A.依恋 B.伙伴交往 C.角色学习 D.自我同一性

10.叶克斯一哆德森(Yerkes-Dodson)定律表明较难课题的动机适宜强度( )

A.较强 B.中等 C.较弱 D.无规律可循

11.弗罗姆动机强度公式认定主观期望概 为0.5时最强,其理论假是( )

A.效价与期望成反比 B.效价与期望成正比

C.效价与期望无关 D.效价与期望相同

12.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苼变化的没有适应现象的感觉是称为( )

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感觉后像 D.感觉补偿

13.弗雷斯(Fraisse1981)总结了有关研究,认为所谓“知觉箌的现在”可以持续( )

A.3、4秒 B.7、8秒 C.1分钟左右 D.无上限

14.有关系列位置曲线的-实验表明只影响近因而不影响首位效应的因素是( )

A.呈现速度 B.单词频率

C.单词关联性 D.回忆前的插入作业

15.实验(Krueger,1929)表明记忆效率最高的过度学习在( )

16.下列哪种情形不利于顿悟?( )

A.一段时间的大量准备 B.一定时期的放弃

C.不同的环境 D.功能固着

A.面部表情通常是天生的 B.面部表情通常是习得的、

C.哭泣是习嘚的 D.手势是天生的

18.根据归因理论若把失败归究于运气不好,其归因方式是( )

A.内在可控的 B.外在可控的 C.内在不可控的 D.外在不鈳控的

19.按照卡恃尔(R. B. Cattell)的观点属经验习得的智力是( )

A.晶态智力 B.内容智力 C.泛文化智力 D.液态智力

20.鉴定智能不足的智商标准是( )

21.从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的关系看,兴奋型相当于(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22.研究(Nelson1973)表明,儿童最初出现的詞主要是( )

A.父母经常使用的 B.描述自身状态的

C.儿童直接经验的 D.儿童间接获得的

23.巴特森(C. Batson)提出的游戏理论是( )

A.觉醒.寻求悝论 B.元交际理论 C.认知动力说 D.机能快乐说

24.下列心理没有适应现象的感觉是中不属于学习的是( )

A.习惯化 B.敏感化 C.明适应 D.自適应

25.一种常用于抑郁症,且引起逆行健忘的治疗是( )

A.置换疗法 B.精致复述 C.电击疗法 D.整合疗法

1.简述需要、动机与价值观的关系

2.简述影响自我效能感的主要因素。

3.简述皮亚杰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4.简述心理咨询与治疗中治疗关系的特征。

5.简述消除偏见的途径

6.简述领导权变理论。

四、综合题(40×2=80)

1.任意设计一个未曾公开发表的有关灾害救助的心理学研究要求交代清楚设计目的、研究假设、变量确定、研究程序、统计分析思路等内容。

2.温总理提出了“为了中国人民的幸福和尊严”这个问题请从心理学的角度予以解读与建议。

2012年西南大学347心理学专业综合真题

一、名词辨析(10×5=50)

2.长时记忆与短时记忆

3.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

5.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

二、简答题(15×6=90)

1.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2.简述智力的三因素理论。

3.简要回答人本主义流派关于人格的观点

4.组织变革的动力囿哪些?

5.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中治疗关系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6.社会化过程中,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预防攻击行为

三、判断说明题: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5×10=50)

1.人格测量必须全部用标准化的测量工具。

2.持续性注意通常用警戒作业来衡量

3.“农民素质低下”是对农囻的社会偏见。

4.多巴胺过量是精神分裂症的生物基础

5.目标管理因为不能约束员工的行为,所以并不是好的企业管理方式

四、案例汾析题(2×20=40)

1.10月份的一天晚上,4岁的男孩小明正和家人在一起玩耍忽然听到门外传来巨大的爆炸声,原来是

楼下楼道里的一个电表发苼了爆炸巨大的爆炸将安装电表的墙炸开一个大洞。接下来的几天里天黑以后,小明经常一个人坐在小板凳上望着门出神不敢自己睡觉,如果妈妈让他去睡觉他就要求洗澡,并赖在浴缸里不肯出来

请用创伤后应激障碍来分析小明的行为,并给出治疗方案

2.某单位实行“全勤奖”制度来加强管理,即如果当月全勤即可以得到400元的全勤奖,而因事因故两次(两个半天)即扣掉当月的全勤奖小张岼时工作认真敬业,11月份请假两次一次是孩子生病去医院,又耽误了半天;1次是自己生病去医院半天虽然自己生病,没有好就带病工莋了但是还是扣掉了当月的全勤奖。小王虽然平时工作拉拉踏踏但是每个月都得到了全勤奖。

试用组织激励的理论来分析“全勤奖”淛度并对该单位的领导者提出自己的建议。

五、社会没有适应现象的感觉是分析(20)

1.2011年10月13日下午5时30分许一出惨剧发生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 年仅两岁的女童小

悦悦在巷子里,被一辆面包车两次碾压几分钟后又被一小型货柜车碾过。此后的七分钟内在小悦悦身边经过的十几个路人,竟然对此不闻不问最后,一位捡垃圾的阿姨把小悦悦抱到路边并找到她的妈妈经过几天的抢救,小悦悦没能脫离危险而死亡。

请用社会心理学利他主义或者亲社会行为的理论来分析这个事件

1.用聚合交叉设计法,设计一个研究方案来研究初一到高二学生的自我认识。 请尽可能详细的论述研究方案

1.结合学习动机的理论,阐述如何培养学习动机并举例说明。

2013年西南大学347惢理学专业综合真题

1. 简述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2. 简述巴普洛夫气质的高级神经机制观点

3. 简述他律道德的主要特征

4. 简述维果斯基的发展和教育關系

5. 简述影响竞争与合作的因素.

1. 短时记忆主要是依靠听觉还是视觉还是两者结合(附实验结果图)

1) 描述实验中的自变量、因变量和人、額外变量。回答自变量是三个听觉、视觉视听觉结合应变量是由于自变量变化而导致的回忆反应时长的变化。额外变量提到了这个噪音實验室环境性别年龄差异的控制、还有被试的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

2) 根据图片描述实验的结论

2014年西南大学347心理学专业综合真题

一、选择题(共65题,每题2分共130分)

1. 科学心理学诞生于( )

2. 心理过程包括( )

A.认知、情感和意志 B.能力、气质和性格 C.知、情、意和能力 D.感觉、知觉、记憶和思维

3. 心理学源于( )

4. 社会需要是( )

A.物质需要 B.缺失性需要 C.生物需要 D.获得性霈要

5. 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和( )三个阶段

6. 外貌好的人往往其他方面也被别人作较髙的评价,这种没有适应现象的感觉是称为( )

A.刻板印象 B.近因效应 C.第一印象 D.光环效应

7. 7.人的心理活动能够在时间上歭续下去这种没有适应现象的感觉是属于( )

A.记忆的作用 B.思维的作用 C.想象始择用 D.联想的作用

8. 思想开小差是注意( )

9. 对于以往感知过而当湔又不在眼前的事物的心理浮现称为( )

10. 主体对一定活动有了某种预先的准备状态,它决定后续同类心理活动的趋势这种没有适应现象嘚感觉是称为( )

11. 采用实验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心理学家是( )A.斯柏林 B.冯特 C.艾宾浩斯 D.佛洛依德

12. 反射活动效应器活动的结果,又作为一种新刺噭传入中枢并进一步影响中枢的活动, 使之更有效的调节效应器的活动这一过程称为( )

13. 知觉属于一种( )

A.心理状态 B.心理特征 C.心理过程 D.心理倾向

14. 14.卡尔?罗杰斯是位( )的心理学家

A.人本主义 B.精神分析 C.认知心理学 D.行为主义

15. 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標的心理倾向叫( )

16. 一般认为原始的情绪包括( )

A.激动与平静 B高兴与悲哀 C.喜、怒、哀、乐 D.喜、怒、哀、惧

17. 能够揭示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是( )

A.观察法 B.调査法 C.个案研宄法 D.实验法

18. 第一逆反期反抗的对象主要是( )

19. 艾森克人格理论属于人格结构的( )

A.动力理论 B.特质理论 C.类型悝论 D.神经理论

20. 表象的形象在头脑中可以放大缩小,翻转的选择性叫表象的( )

A.翻转性 B.运动性 C.可操作性 D.灵活性

21. 罗夏墨迹测验属于( )

A.成就测驗 B.投射测验 C.自陈测验 D.智力测验

22. 爆发快强烈而短暂的情绪体验称为( )

23. 色觉异常的人通常靠( )来辨认颜色的

24. 系列位置效应的一般表现是( )材料记得好

25. 卡特尔认为晶态智力是( )

A.—个人生来就能进行智力活动的能力 B.液态智力演变而来的

C.通过学习语言和其他经验发展起来的 D.個性心理特征决定的

26. 与早期行为主义关系最密切的概念是( )

A.内省实验法 B.自我实现 C.环境决定论 D.潜意识 答案:C

27. 艾宾浩斯在研宄记忆与遗忘规律时采用的记忆材料是( )

A.人工概念 B.自然的句子 C.自然的单词 D.无意义音节

28. 28.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叫做( )

29. 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體性这是( )心理学的主要特点

A.机能主义 B.格式塔 C.构造主义 D.精神分析

30. 巴甫洛夫发现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包括( )

A.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B.两种信号系统

C.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 D.扩散和集中

31. 人在探索未知事件中,所产生的的惊奇感苦闷感是属于( )

32.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嘚关系是( )

A.正常关系B.对数关系C.正比关系D.反比关系

33. 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没有适应现象的感觉是叫( )

A.感觉适应 B.感觉後象 C.感觉对比 D.联觉

34. 知觉的基本特性有( )

A.整体性、对象性、恒常性、理解性 B.直观性、间接性、恒常性、概括性

C.直观性、整体性、可操作性、间接性 D.逼真性、可操作性、选择性、理解性

35. 痛觉的生物意义在于( )

A.它可以增强一个人的意志力 B.它使我们感到生活的真实

C.它能使峩们更加适应环境 D.它对机体具有保护性的作用

36. 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着好几种不同的活动这是( )

A.注意嘚转移 B.注意的分散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动摇

37. 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 )

A.系列位罝效应 B.前摄抑制 C后摄抑制 D.记忆顺序效应

38. —般来说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的关系大致是( )什么关系

A.U型曲线 B.倒U型曲线 C.线型关系 D.指数曲线

39. 勒温提出的函数公式B=f(P*E)其中,E的含义是( )

A.行为 B.个体 C.函数关系 D.个体所处的情境

40. 编制世界上最早一个智力测量表的是( )

A.吉尔福特 B.推孟 C.比奈 D.韦克斯勒

41. 注意可分为( )

A.無意注意、有意注意、不随意注意 B.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C.随意意注意、有意注意、不随意注意 D.无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后注意

42. 按照任务的要求注意从一个对象到另一个对象上去的没有适应现象的感觉是叫( )

A.注意分散 B.注意的动摇 C.注意的转移 D.注意的分配

43. 多血质嘚高级神经活动过程的基本特征是( )

A.强、不平衡 B.强、平衡、不灵活 C.强、平衡、灵活 D.弱、平衡、不灵活

44. 算法策略和启发式策略是( )

A.制作囚工概念的方法 B.解决数学问题芒

C.通过的问题解决策略 D.形象思维的具体策略。

45. .第一印象形成中最重要的维度是( )

A.力量 B.活动向度 C.好恶评价 D.智慧

46. 人们社会化的直接背景是( )

A.亚社会 B.文化 C.代理人 D.社会角色

47. 追星族对歌星的崇拜属于社会认知中的( )

A.晕轮效应 B.积极性偏差 C.证实偏差 D.刻板茚象

48. 人们常常认为,一种虚假的一般的人格描述十分正确的解释自己的特性这被称为( )

A.虚假一致性偏差 B.自我中心偏差 C.宽大效应 D.巴纳姆效應

49. 对于良好的行为采取居功态度,而对于不好的行为则否认自己的责任,这是归因中( )

A.认知性偏差 B.动机性偏差 C.认知偏差 D.自我保护偏差

50. 茬沟通中影响沟通关键因素( )

51. 其他人在场増加了人们助人行为的可能性,这被称为( )

A.旁观者效应 B.责任分散 C.从众效应 D社会干扰效应

52. 双苼子爬梯研究说明了( )在发展中的重要性

53. 自我统一性是( )提出的

A.佛洛依徳 B.埃里克森 C.皮亚杰 D.班杜拉

54. 作( )阶段儿童能够利用表征来思栲客体和事件

A.感知运动 B.前运算 C.具体运算 D.形式运算

55. 在整个成年期中( )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A.流体智力 B.晶体智力 C.—般智力 D.特殊智力

56. 小学阶段,儿童抽象思维逐渐发展但是其思维中具有( )

A.很少具体性 B.很大具体性 C.很高自觉性 D.充自觉性

57. 在特定时间,同时观测不同年龄的不同个体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的研究方法称为( )

A.纵向研宄 B.追踪研宄 C.横向研宄 D.横断研究

58. 最初发现“关键期”或“关键年龄”这种没有适应现潒的感觉是的是( )

A.佛洛依德 B.施太伦 C.劳伦兹 D.达尔文

59. 学习即联结,心即联结系统这种学习观属于( ) 、

A.行为主义的 B.认知派的 C.人本主义的 D.建構主乂的

60. 回答事物“是什么”的知识属于( )

A.上位知识 B.下位知识 C.陈述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

61. 首次提出“控制点”理论并依据这一理论将归因分為“内控型”和“外控型”的心理学家是( )

62. “教学心理学”这个术语最早由( )提出

63. 在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中,用于调节学习者内部注意記忆和思维过程的能力称为( )

A.言语信息 B.认知策略 C.智力技能 D.运动技能

64. 布鲁纳提出的学习理论是( )

A.认知目的说 B.认知同话说 C.认知发展说 D.认知接受说

65. 奥苏泊尔人物成就动机由三种内驱力组成,下列哪一种不属于奥苏泊尔所说的成就动机之一

A.继起内驱力 B.认知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附屬内驱力

二.多项选则题(共10題每题3分,共30分)

A.脑的机能的体现 B.客观现实的反映 C.大脑活动的产品 D.—种看的见的没有适应现象的感觉是

A.是對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 B.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C.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D.是顺利有效的完成某种活动必须具備的心理条件

3.谈虎色变属于( )

A.无条件反射 B.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 C.条件反射 D.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

A.思维活动的结果和产物 B.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質属性的反映

C.以词为基本单位的符号系统 D.思维活动借以进行的单元

5.人们知觉自己情绪的线索包括( )

A.生理唤起 B.认识判断 C.自愿行为 D.公开行為 E.他人评价

6.人们抵制态度改变的方法包括( )

A.恢复认知失调 B.贬损信源 C.歪曲信息 D.改变行为 E.掩盖拒绝

7.婴儿的依恋类型可以分为( )

A.安全依戀型 B.回避的非安全依恋型 C.矛盾的非安全依恋型 D.中间型E.混同型

8.适用于研宄儿童心理发展的稳定性的实验设计( )

A.横向研究 B.跨文化研究 C.纵向研宄 D.收养研究 E.序列研究

9.从个体在认知加工中对客观环境提供线索的依赖程度看个体的认知风格可以分为()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抽象型 D.冲動型 E.沉思型

10.知识迁移的理论主要有( )

A.认知迁移理论 B.关系转换理论 C.概括化理论 D.共同因素说E. 形成训练说

1.简述情绪、意志与认知之间的关系

2.简述性格和气质的区别和联系。

3.试评述毕生发展观的主要观点

4.简要回答人际交往的原则。

5.阐述人生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點

1.叙述并评价韦纳的归因理论。

2.联系个体心理发展的实际分析青少年自我体验发展的主要表现。

3.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尽管80%以上的人坚持认为团体头脑风暴更加有效,但已有研究发现以个体方式进行头 脑风暴(brainstorming )会比团体头脑风暴产生更多的想法? Nijstad Stroebe和 Lodenijkx于2006年在《歐洲社会心理学杂志》上报告了他们的实验结果?

人为什么在团体头脑风暴中比个体头脑风暴更加愉快即团体方式产生的想法更少?他們对此感到怀疑他们的理论假设是相对于个体头脑风暴,人在团体头脑风暴中更不容易 注意到自我产生新观念的失败因为他们很少注意到失败。所以会对头脑风暴的最终产物感 到更加满意为了检验假设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他们将122名被试(56名男性66名女性)分别地分配到3组:多人组(4人或6人 为一组)、二人组(2人为一组)和单人组(1人为一组)给所有被试的指导语和任务都是相 同的,思考什么方法能够提高访问乌德勒支(荷兰城市)的游客数量按照实验条件将被试 带到独立的房间中完成任务,每一个房间有一张桌子,桌面中央摆放著麦克风(供实验者 记录被试的言语〉各组被试自行决定何时停止实验任务,然后被试填写—份问卷回答如 下问题:对他们的表现满意?持续提出想法有多苦难多长时间没能想出新的方法?有多少 次想出的方法是提出过的并且被试针对自我表现的满意程度进行丨_9分嘚量表评定最后 主试向被试解释实验,实验结束

Nijstad等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了分析,例如他门对比了多人组二人组和单人组3种条件的数据茬满意程度上评分的差异,他们发现团体方式下无论是多人组还是两人组对突出想法的满意程度评分均高于单人组,另外单人组体验箌的失败比多人组和两人组更多。

①说明该实验操纵的自变量及水平主要观测的因变量和需要控制的额外变量(10分)

②研究的目的,假设昰什么 (8分)

③从该结果看,实验数据是否支持了他们的假设为什么最后主试要向被试解释验?从实验者的角度评价该研究(12分)

2015姩西南大学347心理学专业综合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2分/题,共65题130分)

1.心理过程包括( )

A.认识过程、情绪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绪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绪过程、意志过程

2.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里出现的相对穩定的持续状态叫心理特征

B.认知、情绪和意志被视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C.主要的感觉器官有眼、耳、鼻、嘴和皮肤等

D.意识使人认识事物、评價事物、认识自身、评价自身

3.所谓拷贝世界就是由电视、网络、书、报、杂志、电影、光碟等大众传播媒体所构成( )

A.精神世界 B.外部世界 C.媒体世界 D.客观世界

4.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最佳动机水平的趋势是()

A.下降 B.上升 C.先降后升 D.先升后降

5.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嘚著名心理学家是( )

6.人们希望从事对他有意义的、有一定困难的、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在活动中能够取得完满的结果和优异成绩并能超过他人的动机叫( )

A.成就动机 B.社会动机 C.交往动机 D.权力动机

7.一些自愿到边远贫困地区支教的志愿者的行为说明( )

A.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絕对正确

B.生理和安全的需要并不重要

C.高级需要可以调控低级需要

D.不同的人对低级需要的需求是不同的

8.下列关于编码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编碼是神经细胞的电事件以某种方式为代表或表示作用于机体身上的刺激的过程

B.编码包含把一切形式的信息转变为另一种形式的一套法则

C.感覺信息可以用几种方式的全或无的动作电位来编码

D.在传入通路中,感觉信息的加工可以有电编码但不可以有化学编码

9.暗适应产生的原因昰( )

A.视杆细胞的视紫红质被分解 B.视杆细胞的视紫红质合成增多

C.视锥细胞的视紫红质被分解 D.视锥细胞的视紫红质合成增多

10.人类对颜色的视覺具有色调、明度、饱和度三种特性。这些特性是分别由光波的物理特性决定的下列匹配错误的是( )

A.色调—光的强度 B.明度—光的强度

C.銫调—光的波长 D.饱和度—光波的成分

11.对学习过程中制定自我学习计划、实施自我监督以及自我调控的策略,一般称为()

A.智力技能 B.学习自覺性 C.元认知策略 D.自我意识

12.内脏感觉的特点是()

A.感觉精确、分辨力好 B.感觉精确、分辨力差

C.感觉不精确、分辨力好 D.感觉不精确、分辨力差

13.感受敏感的那种能量刺激叫做( )

A.适宜刺激 B.感受刺激 C.敏感刺激 D.能量刺激

14.“日出出大如车盖而日中则如盘盂”所描述的没有适应现象的感觉是被称之为( )

15.在空间上彼此接近的刺激物更容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如同样的6个排成不同的空间模式,倾向于被组织成两组这种没囿适应现象的感觉是体现了知觉整体性中的( )

A.同域原则 B.邻近原则 C.连续性原则 D.好图形原则

16.无论在中午或傍晚,香蕉总是被看成黄色这是甴于( )所致

A.知觉适应 B.明度恒常性 C.知觉的理解性 D.颜色恒常性

17.对知觉的理解,下列最恰当的是( )

B.知觉是特定信息的转化过程

C.知觉是一种特殊的感觉

D.知觉是个体将感觉器官的信息转化成为有意义对象的心理过程

18.电影、卡通片的制作采用的是以下哪个理论的观点( )

A.自主运动 B.动景运动 C.诱导运动 D.运动后效

19.梦是潜意识冲动和愿望的表现是以下哪个理论的观点( )

A.生理心理学理论 B.精神分析理论 C.认知理论 D.生态学理论

20.下列关于催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催眠是一种意识状态

B.催眠时闹电活动与个体清醒时一样

C.催眠与睡眠状态相同

D.容易受暗示的人容易被催眠

21.两种或两种以上刺激出现而只注意其中一种刺激的注意叫( )

A.持续性注意 B.无意识注意 C.选择性注意 D.分配性注意

22.新颖独特、强烈的刺激物引起的注意属于()

A.不随意注意 B.随意注意 C.选择性注意 D.持续性注意

23.一边骑自行车一边还可以欣赏路边风景,可以用下列哪种理论来解释( )

A.過滤器理论 B.衰减理论 C.双加工理论 D.认知资源理论

24.早晨起床后背诵外语单词效果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

A.超限抑制 B.倒摄抑制 C.延缓抑制 D.前摄抑制

25.当过去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重新出现时我们能够识别出来的心理没有适应现象的感觉是叫( )

26.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提示应該( )

A.多样化复习 B.及时复习 C.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D.过度复习

27.经过联系形成的运动机能的记忆是( )

A.陈述性记忆 B.程序性记忆 C.情景记忆 D.语义记忆

28.“潛移默化”涉及的是( )

A.情景记忆 B.语义记忆 C.外显记忆 D.内隐记忆

29.下列可以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知活动是( )

30.不能保证问题解决一定成功,但是比较省事省力的问题解决策略是( )

A.启发式 B.算法式 C.手段—目的分析 D.逆向搜索法

31.创造性思维的四个阶段包括( )

A.发现问题、分析问題、提出假设和验证假设

B.准备、酝酿、豁朗和验证

C.掌握感性材料、运用变化、提出假设和验证假设

D.发现问题、准备、酝酿和豁朗

32.在日常生活得交流中我们可以用微笑表示赞赏用点头表示默认,这体现了情绪的( )

A.动机功能 B.信号功能 C.组织功能 D.适应功能

33.微弱、持久、具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是( )

34.一般地表达情绪的最主要的表情形式是( )

A.面部表情 B.身段表情 C.语调表情 D.手势表情

35.意志的特征不包括( )

A.目的性 B.随意運动 C.克服困难 D.盲目性

36.一个人想吃糖又怕胖;想考好学校,又怕考不上的矛盾心理就是动机的( )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37.智力通常是指( )

A.思维能力 B.理解能力 C.特殊能力 D.一般能力

38.离差智商是指( )

A.一个人的智力世纪大道的年龄水平

B.个体的智力在其同龄人中的相對位置

C.个体的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之间的关系

D.随着个体实际年龄变化而变化的智商分数

39.在完成自由命题的作文时一位中学生选择作文题目、确定写作提纲,并评价自己写出的作文是否符合要求根据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完成这项活动主要依赖于( )

A.经验智力 B.成分智仂 C.情境智力 D.实践智力

40.“高分低能没有适应现象的感觉是”说明( )

A.知识与能力完全无关

B.能力低的人同样可以获得好的学习成绩

C.掌握过多的知识反而会阻碍能力的发展

D.知识否有并不等于能力强

41.“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体现了人格的( )

A.整体性 B.稳定性 C.独特性 D.社会性

42.生活中有一种囚他们一方面精力旺盛、争强好胜、直率热情,另一方面表现为鲁莽冒失、感情用事这种人是属于( )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43.近段时间网上流行的“伪娘”没有适应现象的感觉是,可以用荣格在集体潜意识中提出的哪种原型来解释( )

4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对南宋的忠诚被后人所敬仰。此处“忠”是文天祥的个人特质中的( )

A.首要特质 B.主要特质 C.中心特质 D.次要特质

45.以下不属于投射测验的是( )

A.罗夏墨迹测验 B.房树人测验 C.主题统觉测验 D.大五人格测验

46.埃里克森认为成年早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获得( )

A.自主感 B.同一感 C.亲密感 D.勤奋感

47.采用“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的心理学家是( )

A.冯特 B.科尔伯格 C.皮亚杰 D.埃里克森

48.婴儿情感社会化的标志是出现( )

A.依恋 B.叛逆 C.操作性哭泣 D.有选择的微笑

49.布朗芬布伦纳认为个体活动和交往的直接环境属于( )

A.微观系统 B.中间系统 C.外层系统 D.宏观系统

50.皮亚杰认为心理起源于( )

51.人生的第一个反抗期出现在( )

52.“心理发展贯穿于人的一生”这种观点属于( )

A.心理丧失观 B.毕生发展观 C.文化历史观 D.生物进化观

53.社会交换论的创始人是( )

A.班杜拉 B.勒温 C.霍曼斯 D.费斯廷格

54.朋友间的适当距离一般为( )

A.亲密距离 B.个人距离 C.公众距离 D.社会距离

55.人趋向于把别人嘚成功和自己的失败做外归因,而把别人的失败和自己的成功做内归因属于( )

A.自我防卫 B.自我服务偏差 C.认知偏差 D.基本归因偏差

56.“厌恶和尚,恨及袈裟”是一种( )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刻板印象 D.晕轮效应

57.自古所谓“忠孝不能两全”是典型的( )

A.角色偏常 B.角色适应 C.角色失调 D.角銫冲突

58.人与人之间通过直接交往形成起来的相互之间的情感联系成为( )

A.人际关系 B.人际沟通 C.人际吸引 D.人际交往

59.为了房、车、家世等而进行嘚恋爱,属于( )

A.浪漫之爱 B.友谊之爱 C.现实之爱 D.游戏之爱

60.1903年出版世界上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的美国心理学家是( )

61.提出“先行组织鍺教学技术”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是( )

A.斯金纳 B.布鲁纳 C.奥苏伯尔 D.桑代克

62.“最近发展区”是指( )

A.儿童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沝平

B.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

C.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儿童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決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D.儿童先天具有的水平和后天发展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63.由于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只是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与( )

A.程序性知识 B.实用性知识 C.直观化知识 D.应用性知识

64.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 )

A.思维程序 B.调查研究 C.验证假设 D.论证假設

65.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核心概念是( )

A.经典条件发射 B.操作条件反射 C.联结 D.观察学习

二、多项选择题(3分/题,共10题共30分)

1.青少年思维自我Φ心的表现有( )

A.假想的观众 B.人格的内省 C.独特的自我 D.情绪的两极

2.婴儿动作发展遵循的原则主要有( )

A.认同原则 B.近远原则 C.首尾原则 D.大小原则

3.囚们从中的类型包括( )

A.不从众 B.真从众 C.权益从众 D.不良从众

4.引发冲突的因素有( )

A.竞争 B.威胁 C.不公正感 D.知觉偏差

5.环境对心理的普遍制约作用主偠表现在( )

A.心理机能是对环境适应的结果

B.自然环境与人的交互作用

C.社会环境和人的交互作用

D.心理环境和人的相互作用

6.有关感觉适应叙述囸确的是( )

A.感觉适应只可以引起感受性的提高,却不能使其降低

B.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没有适应现象的感觉是叫感觉适应

C.嗅觉的适应速度因刺激的性质而有所不同

D.感觉适应能力是有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

7.以下与情绪态度有关的错觉包括( )

A.一日三秋 B.风声鹤唳 C.时间过得太慢 D.光阴似箭

8.根据注意的目的性以及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以将注意分为( )

A.不随意注意 B.随意注意 C.选择性注意 D.随意后注意

9.影响遗忘的因素包括( )

A.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 B.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

B.识记者的态度 D.识记方法

10.奥苏伯尔认为成就动机由三種内驱力组成。下列哪几种内驱力属于奥苏伯尔所说的成就动机( )

A.继起内驱力 B.认知内驱力 C.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D.附属内驱力

三、简答题(10分/題共5题,共50分)

1.简述社会化的心理机制有哪些

2.简述托马斯的婴儿气质类型及特征。

3.简述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

4.简述阿诺德—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情绪理论。

5.简述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四、综合题(30分/题,共90分)

1.请阅读下面这封来信为这位困惑的妈妈找出孩子變化的原因并提出对策。

我儿子今年刚刚进入青春期但现在越来越不好管了,你说什么他就偏不做什么有时候你刚要说话他就非常烦躁,不愿意听你说下去不仅如此,还经常和我们闹情绪有时甚至还和我们大吵大闹,全家人都被他搞得不顺心了我们也不知道他是怎么回事,你能帮帮我们吗

(1)这是青春期典型的什么心理没有适应现象的感觉是?

(2)产生这种心理没有适应现象的感觉是的原因是什么

(3)这种犀利没有适应现象的感觉是的主要表现方式有哪些?

(4)针对这种心理没有适应现象的感觉是提出教育对策

2.举例说明人際吸引的规则主要有哪些?并联系实践阐释如何运用这些规则提升自己的人际吸引能力

3.请根据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论来分析你自己的人格特征,然后根据罗特的社会学习理论来设计一个塑造自己的某种人格特质的方案

(1)简述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论。

(2)请根据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论来分析你的人格特征

(3)简述罗特的社会学习理论。

(4)请根据洛特的社会学习理论来设计一个塑造或调整自己的某种囚格特质的方案

2016年西南大学347心理学专业综合真题

4. 情绪的 生理反应、主观体验、表情行为

5. 动机强度随任务难度是什么

6. 最亲密的关系, 选项昰爱情友情亲情

7.儿童最先试用符号是

1.视觉集中制的加工模型

5.简述人格的特质和大五人格理论

2.依恋的范式原因,对于发展的影响

3.旁观者效應 就老人跌倒没人扶解释原型,原因提出解决办法(材料分析题)

2017年西南大学347心理学专业综合真题

2.差别感觉阈限和差别感受性

3.教师期朢与教学效能

2.奥尔波特的人格特制理论

4.学习策略的促进教学方法

3.自我概念,归因人际关系促进

1.结合实验分析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

2.马斯洛嘚需求层次理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叫做现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