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哪些伟人父亲从小没给我钱有父亲?

哪些古代名人有不为人知的一面?
比如华佗除了医术高超,还是世家子弟。再比如岳飞并不是流传中的那种死板而不懂政治的忠君之徒。相关问题:哪些近代名人有不为人知的一面?
按投票排序
149 个回答
岳飞其实是个政治智慧很高、政治嗅觉非常灵敏,同时非常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人。当时的文臣武将,无论是他平级下级还是上级,基本都和他关系很铁,属于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那种模范乖孩子。具体的例子可以看下这个:他和皇帝赵构的关系也一直不错,一直到被害前几个月还是赵构最喜爱和信任的武将。赵九最后咔嚓他,是因为当时掌握金国军政实权的兀术在经历了绍兴十年差点败军亡国的惨败后心有余悸,与南宋议和时指着名要求定点清除这个最威胁金国安全的危险分子,而同时赵构自己也已经懒得琢磨正事儿,除了安安稳稳呆在江南SM萝莉不想再干别的了。——不是因为他功高震主尾大不掉或者其他乱七八糟的各种原因。就是被犬彘不食其余的队友卖给死敌了。(补充:关于这点如果有各种疑问和兴趣,请参考: 一篇旧文,但是关于这个历史事件常见的疑问基本都讨论到了。帖子很长5万来字儿,所以看的话可能需要一些时间)他也不是成天嚷嚷着要北伐,看见个战略主张保守一点的文臣就要对掐的所谓“鹰派”。历届宰相中和他关系最好的是赵鼎,赵鼎在当时算主和的不算主战的。他和秦桧的矛盾本来不大或者说不明显。——虽然从绍兴八年往后骂秦桧就是南宋全国上到大臣文士下到平民百姓都爱玩的勇敢者游戏。当然也不是一点冲突都没有,但是比起秦桧与其他文臣武将(比如胡铨李光赵鼎韩世忠等等等等)之间的龃龉根本不够看。所以秦桧直到绍兴和议的当年也就是绍兴十一年,都还觉得这是个可以挽救甚至可以拉拢为己用的对象。他毕生的大愿是光复山河,而且不仅要还于旧都恢复旧疆还要收复燕云十六州;但对被金军掳走的那两个皇帝他其实不是很当回事儿。当然靖康之耻刚发生那阵也跟着喊了一阵口号,但后来得知金国打算用宋钦宗的儿子来代替伪齐搅乱中原人心之后,他就绝口不在公文奏章里提这茬了,还顺带手发明了个对宋钦宗的新称呼——“天眷”(意思就是皇帝陛下您的亲戚)。。--------------------------------------------------------------------------------------------------------------------------------------------以上其实不算很新奇的观点,依据的史料也都是大路货没什么冷僻边角料。特别是第一条和最后一条。但是自打网络论坛兴起特别袁腾飞讲了一回百家讲坛之后,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错觉,觉得这几年在互联网上,这些本来是基本共识基本史实的东西,越来越像奇谈怪论甚至笑话;反倒是一些早就被辟谣好几百遍的谣言讹传(比如“岳飞最后挂了是因为情商太低得罪人太多”“宋高宗要杀他是因为他老提迎还二圣/是因为北伐太浪费钱”等等等等~),越来越像是要从非主流杀马特混成主流的节奏了。。希望我的感觉是错的~以及,为了避免因为上述错觉而写了一个没有意义的答案,决定再写几条可能真。不大为人所知的岳飞的性格特点以免被折叠。。。——岳飞比较爱哭或者说很能哭。。军前演讲或者忧心国事的时候都比较容易掉眼泪,甚至为此被家里的熊孩子们笑话过。——岳飞不到四十年的人生里大部分时间都活的很名将样板很道德模范,但不那么样板不那么模范的时候还是有一些的。比如靖康之变前夕他第三次从军的时候,差点就呆家里不出去了。因为当时金兵包围了汴梁,河北的形势很糟;岳飞担心自己参军以后年近七十的老母亲没人照顾,甚至很可能就此再见不着面了,所以一度决定先家后国,专心窝在家保护老妈弟弟老婆孩子,以免他很看重的这些人在战乱中被做成饶把柴不羡羊和骨烂。不过最后他没留成,还是被他妈撵去当大头兵了。而且是“屡趣之”,也就是撵了好几次才撵出去,结合上一条搞不好是哭着鼻子红着眼圈走的也不好说。而他这次从军不久之后也真和家里人失散了。后来在转战途中不断派人回已经成为敌占区的相州附近找,找了十几趟终于接回来的时候,老妈和俩儿子还在,第一任老婆已经过不下去跟着人跑了~——和我辈一样,岳飞是三国迷。他的偶像是关云长张翼德,也很尊敬诸葛丞相,所以基本可以确定是蜀党。不过他好像也很喜欢甘宁,所以也有可能是博爱党或者战力斗兽排行控。如果生在现在,一定小学时候热衷玩烟牌中学时候狂吃干脆面大学时候沉迷三国杀。。其实刚参军时他最大的梦想之一也就是作关张那样的大将,“使后世史册知飞之名,与关张相放佛耳”。——岳飞很喜欢旅游,同时还是个文艺小清新或者说很喜欢装文青小清新。这个大概是出于天性,因为他的诗词特别是早期的大部分诗词,因为家学底子差太多其实写的不咋地,但一到写自然风光的时候水平就会好一些,屡屡有佳句(比如“潭水寒生月,松风夜带秋”“轻阴弄晴日,秀色隐空山”“云锁断崖无觅处,半山松竹撼秋风”“征战十年风光别,遍地芊芊草色娇”之类),所以大概真是对自然风光有特别的敏感和热爱。他统帅下的岳家军,高级干部有每年集体春游的传统,甚至在他被害之后还保持了一段时间。而他给自己找的终老之地不是故乡汤阴也不是驻扎了七年的鄂州(今武汉武昌区)而是庐山,一个李白杜甫白居易苏东坡都流连忘返,完美符合他装文青需要和自然审美需求的地方。——岳飞很推重佛教,和当时的庐山东林寺主持慧海和尚是好友,给自己规划的完美退休生活内容之一就是将来闲没事儿能呆在庐山东林寺看看荷花谈谈禅。以至深受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影响的宋史泰斗王曾瑜大人屡屡抓着这点吐槽他太迷信、逼格不够高,和很多伟大的古代思想家比起来很low blabla。。我倒觉得这其实只是岳飞释放精神压力的一个途径,恰恰说明这人活的明白。太聪明、阅历太丰富、见过太多残酷丑恶现实中又担着太大责任的人,在业余时间要还光看儒家那一套会shi的不是么~——如果你看了《宋史》《建炎以来系年要录》里关于岳飞的记载,或者看了王曾瑜先生的《岳飞新传》,从而认为岳飞这个人“沉默寡言”“沉鹜”“语不轻发”的话,那么恭喜你,你和很多人一样被这货骗了。历史上的岳飞口才非常好而且必要的时候嘴很欠,也很健谈,业余时间一大爱好就是拉着自己的幕僚谈古论今甚至会一聊聊通宵。后来装深沉是因为他年纪太轻就身居高位,为了调和人际关系和保持政治上的谨慎姿态,不得不管住嘴。祸从口出这个道理他很早就很懂,“沉鹜”“性严重”只是一不小心装的太好了~——岳飞出身贫农家庭,家境不好年少时很长时间混的很落魄,当佃客当城管都没干长;十九岁从军以后也是三起三落,两次从小军官被撸到白身。其中最倒霉的一次是靖康二年从平定军(今山西平定)突围回老家,居然在过河的时候把告身(相当于今天的军官证)给丢了,以至全部战功和资历清零第三次从军只好从头再来。。——岳飞最重要的部下之一、同时也是当时两河义军领袖的大将梁兴就是水浒传里浪子燕青的原型(其实现存的水浒故事里有很多人物和情节都是从岳家军抗金历程中借来的梗);他最得力的幕僚之一薛弼和秦桧关系很不错而且岳飞心里有数;他还有个幕僚是秦桧铁杆党羽沈该的侄子,出身名门大族(宋时著名的吴兴沈氏)还有进士出身,八成是被叔叔踢到岳家军准备整点黑材料给秦桧以便提干的。但是去了岳飞身边以后一直在替自己的主帅说话,并且几十年后仍以此为荣。。总之他的部下奇葩很多狗血也很多,几乎每个人的经历都可以拉出来写一篇传奇小说。岳飞和他们的关系也非常好,而且不是演义小说里的那种大哥小弟式的江湖义气,而是诤友、知己甚至生死之交。当然偶尔也有损友模式的,比如他另一个重要幕僚黄纵,有次出差回来听大街上到处传岳少帅如今终于也纳妾了,居然就直接跑他跟前问哥们你的节操肿么也碎了还是终于开窍了?。。后来口述了本回忆录,除去北伐规划之外,也净是一些上不得台面的八卦(比如岳飞曾经吃了个包子觉得太好吃于是就把剩下的打包了等等等等),看多了简直让人怀疑是高级黑+小报记者穿越。不过朋友之间处的太铁也有不好的一面。岳飞被害后,他比较重要的部将和幕僚,绝大部分没活过十年。客观迫害的原因当然有,但主要还是自己郁闷死的。先写这么多。希望不会被吐槽梗太老。============================【二次更新】=========================根据评论作两点补充:1、昨天写的这个答案,每条都有史料依据,我手头也大都有记载原文的笔记。但是每条都写引注的话这个工作量实在太大了。。即使复制粘贴也很麻烦。。再一个影响行文,而且恐怕最终的长度会超出知乎的答案规定字数。所以如果有知友对哪条说法的来源、史料真实度有异议,可以在评论里提出。第一版的答案暂时不想改了。。2、好多知友都评论私信各种问如果想了解这段历史的话,可以看什么书,所以把之前在另一个答案下面写的两个长回复也粘过来:==================【更新书目推荐和电子版资源】======================关于这段历史,相对通俗的学术专著首推王曾瑜先生的《》(),比他的《)更有针对性条理也更清楚,现在网络上时兴的很多关于岳飞的误解、谣言和所谓“争议”,这本书里其实都已经批过一遍了。。而且全书不光着眼岳飞,还兼及南宋初整体的政治军事形势及其他重要历史人物如秦桧赵鼎等人,其实是了解这段历史时最适合当入门手册的(以前在岳飞吧和梦绕神州路岳飞资料网做过一个书目整理兼了解岳飞的入门指南,初阶资料就是推的这个而没用《岳飞新传》)。其次是《岳飞研究》第一辑里龚延明先生的《、王曾瑜先生的《》,分别是讲岳飞官职升迁(兼及军功战绩评述而且写的非常专业,因为龚延明先生自己有从军经历,后来和军队学术合作ms也挺多)和岳家军部将与幕僚生平的,都是很硬的论文。特别王曾瑜先生的那篇,把目前有历史记载的岳家军全体成员生平全捋了一遍,信息量巨大。然后龚延明先生的《》()(史料运用不如王曾瑜先生的新传,但军事部分写的比邓、王二位更出色)和傅伯星先生的《》(超星上有。应该是所有岳飞传记里写的最通俗的一本了。。五花八门的材料也很多。再一个老先生是工笔画名家,在书里配了很多原创画作插图)也值得看看,其余的就没了。(顺补一槽:这段历史目前还没有类似《明朝那些事儿》那样相对靠谱的普及著作,倒是黑名单可以拉很长。比如《如果这是宋史》和袁腾飞的所有书= =)再有王曾瑜先生的《》()、韩酉山的《》(),杨倩描的《》()、张智勇的《》()和王云裳的《》这几本书,虽然不是直接写岳飞的,但都是针对岳飞同时期重要历史人物的高质量研究专著,看过后会对岳飞和南宋初历史有更全面的认识,所以也算是必读书。另如果不排斥网络帖子的话,也可以先看看这个链接里的5、6、7楼搜集的网文,有论文也有网络宋史爱好者自己看了正经书以后攒的文,信息量和靠谱程度都还不错的,最主要的是写的都比较好玩,更容易上手。不过如果还想要更深入的了解的话,还是推荐看更多的学术专著,同时自己去读史料原文。学术专著书目可以参考一个旧帖:;史料方面王曾瑜先生校注的《》()是必读必备(这本书也算是岳飞研究和南宋史、宋代军事史研究的必读书了。岳珂原著写的信息量大历史现场感更强、更接近当时环境还在其次,关键是王曾瑜先生附的校注,基本把目前有的所有相关史料都搜罗出来了,实话说作为本科也算正经学过历史学的人每次都看的想shi = =),然后《》()和《》()最好也能备一份常看常翻。这两本是看这块最基础也最大头的史料。--------------------------------------------------------------------------------------------------------------------------------------------以上,希望对各位对这段历史有兴趣的知友有帮助~
我们来讨论一下我男神苏东坡的………颜值问题吧………关于苏东坡的长相,自明代以后,大家的想象一般是这样的:这样的:甚或这样的:换句话说,基本就是一个身材颀长、相貌清瘦矍铄、长须飘飘、仙风道骨、潇洒倜傥的才子形象。然而,并不是这样的!苏东坡,是一个,高大威猛的大胖子!苏东坡,是一个,高大威猛的大胖子!苏东坡,是一个,高大威猛的大胖子!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怎么说呢?首先我们看一下著名的这一幅《东坡笠屐图》:可以明显地看到他有宽宽的大脸,和鼓鼓的肚皮,胡子也不是一缕文人胡,而是一部大胡子。这图作者无考,但一般认为是宋元时的作品,时代比较早。还有著名的宋代画家李公麟所作的《扶杖醉坐图》,被认为是最能体现苏东坡相貌的一幅:也可以看到和《东坡笠屐图》相似的地方:大脸、大肚、大胡子。另外,可以从很多史料中看到。首先,有关苏东坡的胡子:《东坡全集》中有一篇文章叫《与陈季常》,是苏东坡写给老友陈慥的(就是“河东狮吼”中那位),中有一句话叫“彼此须髯如戟,休作儿女态也”。可见他有一部威猛的大胡子。至于说苏东坡是身材高大的大胖子,有这样两个证据:苏东坡有一首《宝山昼睡》诗,其中自称:“七尺颀躯走世尘,十围便腹贮天真。此中空洞浑无物,何止容君数百人。”也就是说自己身高七尺腰围十围(虽然是夸大但也是为了突出自己胖大),是个高大的胖子。便腹二字用东汉边韶之典,形容肚皮肥圆,后两句更借自己的大肚皮来说事儿表达自己心胸。另外,在《东坡志林》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苏东坡酒后,躺着拍自己的大肚皮,问周围的侍妾从人们:“我这肚子里是什么?”一答:“文章”。 一说:“见识。”他都摇头。唯有朝云笑道:“你呀,一肚子的不合时宜。”苏东坡抚掌大笑:“唯有朝云能知我。” 也可见其腹大。苏东坡长得也不太好看,元代郝经《陵川集》中《东坡先生画像诗》:“画工岂有浩然气,漫著南箕翕舌空点痣。不如夜寂对江月,皓皓见公真颜色。”其下附有注解一句:“面间多黑子,故云。”可见他脸上有很多黑斑点。他还有一双神光湛湛的眼睛和方方正正的脸部轮廓。苏东坡的朋友孔武仲在《谒苏子瞻因寄》一诗中说“华严长者貌古奇,紫瞳烨烨双秀眉。”另外,苏东坡自己说过自己有“寿骨”,也就是颧骨比较高,米芾说苏轼脸型如玉圭,说他脸型又方又长。那么,总结一下,苏东坡应该是一个身材高大威猛的大胖子,一张方方长长的大脸,浓眉大眼,十分有神,配合一脸大胡子,霸气逼人。是不是和大家的想象不太一样?然而,虽然苏东坡的颜值并没有大家想像得那么高,却无损于其形象。与诸多文豪相比,苏轼之所以受到那么多人的喜爱,不仅因其横压古今的才华,更因为他是一个真情之人、真实之人、真诚之人,是一个不止可钦可敬,更可亲可爱之人。还记得年少时读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看到苏轼晚年在病榻之上听到曾经爱过的堂妹去世的消息,他转过身去,面对着墙壁偷偷哭泣。读到这一段的时候真的是掩卷长叹。我一直都很喜欢两位古人,李白与苏轼。年轻的时候更喜欢李白一些,觉得他是那种仙人般潇洒的人物。这些年,我渐渐更喜欢苏轼了。他的惊人的才华,他的豪迈乐观,他生活中的种种真趣,他为老百姓做事,他的《猪肉诗》…这是一个真正懂得生活,热爱生活的人。因此,虽然我注定无法如他一般天才与伟大,但至少,我希望能如他一般真诚地生活。16.2.21补充唔,好多小伙伴都在评论里提到郑则仕演的苏东坡……我去搜了一下……发现……还是……受到了精神冲击……你们感受一下………
【160217更新在文末】名画《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的真相是:其实你也可以画出来。。。这是因为它的作者,著名画家维米尔,用了一种“神奇装置”。。。事情是这样的...有位技术宅名叫 Tim Jenison...他认为自己发现了油画界的一个遗落了350年的惊天秘密。先看图,下图是维米尔的名作《音乐课》下图是 Tim Jenison 自己建造的完全模仿维米尔作品的场景,右侧是他使用“神奇装置”画出来的作品这整个过程,他花了11年完成。(关于时间的问题:2002年Tim开始有这个想法并进行研究和准备,其中搭建音乐课教室耗费了很多时间,动笔画画的过程是213天,到2013年最终完成)Tim 把自己的项目全程记录了下来,还做成了记录片。下载地址被知乎和谐了。。。说起来,我们的 Tim 是一位著名的发明家,他曾经因为自己的发明得过两次艾美奖。第一次在1990年,他发明了电视台的计算机演播室系统;第二次在2003年,他做出了一种用来制作3D动画的软件。图:使用Tim的软件的电影 《钢铁苍穹》他从小就有发掘天赋,常去想出东西是怎么做出来的。这是他的一件得意的作品:声控的鸭子。完全由从五金店买的零件做成他还自己飞飞机,也自己做航模飞机。刚开始,Tim 原本完全对油画不感冒,直到在2002年,他看到了David Hockney写的一本书,里面提到:在16世纪的荷兰,高质量得镜片与反射镜已经到处在使用,望远镜也兴盛,而科学爱好者都在实验一种方法来投射影像。传世画家维梅尔能够比当时的艺术家更精确地作画,很有可能是因为他们不再只是用他们的眼睛与想象力,而是秘密地使用光学设备来帮忙,比如相机暗箱。这里面提到的名画家维米尔,就是画出了那副著名的《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的画家,不仅在很多人心中他是最好的画家,而且这幅画还有“北方的蒙娜丽莎”之称维米尔的画以生动逼真著称,尤其是他能捕捉到非常细腻的光影的变化,似乎他有超出普通人类的感知能力一般。顺便解释一下什么叫相机暗箱,大致就是我们中学学过的小孔成像,在一个暗房里,另一边放一个箱子,在箱子的一侧钻一个小孔,然后箱子外的图像就会被投射在小孔另一侧的墙上,只是上下左右颠倒。如果放一个镜片在孔上,影像就会变得更亮更清晰,同时可以通过镜片的曲率或者位置,来改变墙上影像的大小。比如下面这幅图的影像,就比上面那张明显放大了Tim 因为影像设备而拿过两次艾美奖,所以这个猜想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要知道,如果这种假说是真的,那就说明大名鼎鼎的传世画家维米尔,其实是个有两把刷子的“骗子”,噢不对,发明家!图:维米尔图:维米尔于是 Tim 开始投入了研究。这时候是2002年。他首先尝试直接在投影的墙上作画,但是并不可行因为投影会改变物体原本的颜色投影前投影后然而维米尔的画却以细腻、逼真著称,并不存在这么明显的色差。Tim 于是开始走遍世界各地研究维梅尔。亲眼见到维米尔的画之后,他更加确信其中有诈,因为在他看来维米尔的作品,完全就是一张柯达彩色照片。我有一种直觉,他就是一定有一种方式确实地取得准确的颜色,以17世纪的时候能够获得的某种机械工具。终于有一天,他在泡澡。。。然后进入了一种格外放松的境界。。接着忽然就想到了!再加上一面镜子,也许可以解决反射造成的色差问题于是他马上开始试验,找了一张他岳父高中的帅照,架了一小片反射镜以45度角度。图:帅照在小反射镜上的投影果然!!想到这也许是他生命中第一次做维梅尔可能曾经做过的事,心里还有点小激动呢!马上开始照着画。他很快发现了一个技巧,那就是当影像和画布上的颜色完全相同,反射镜的边缘就会消失。他不断地上下移动自己的头,慢慢照着镜子里的影像完全拓在画布上。就这样,不费吹灰之力,几乎不用动脑子,5小时之后,他的画诞生了!这是他人生第一次画油画...它那么细腻逼真,因为它不是主观的作品,它是客观的成像。而这些,也正是维米尔的画作与众不同的地方。他十分激动。但是这些许发现还不足以证明维米尔是使用了同样的方法的。毕竟当时的颜料、镜片,都比现在的粗糙很多。他很快想到,唯一的办法就是,真的画出一张维米尔的画!他选定的画是维米尔的名作《音乐课》刚开始,这个想法看起来像是天方夜谭。因为如果他真的要用这种办法画维米尔的画,他首先得有和维米尔一样的一间音乐教室。。。是的。。你大概猜到了。。事实上,这正是Tim选择这幅画的原因。我认为《音乐课》是一个伟大的小实验室,因为它是如此完整且自成一体。你知道窗子在哪,你知道窗子的大小,你可以重建的大键琴独立于画作,西班牙坐椅,古大提琴毯子,所有的这些东西都可搜罗,就如他们该有的外观,无关于维梅尔的画作。它是一个小小的科学实验等待要发生。于是 Tim 就这样开始他的科学实验了...在那之前,他做了很多的准备工作。他邀请画家朋友来工作室,告诉他自己的发现,给他看自己之前画的岳父。Tim说:我花了我大约半小时去学习如何使用笔刷。 画家说:好样的,我花了40年。他还邀请画家和他一起用这种方法作画。因为这是一种科学工具,所以即使是两个人一起画也不会有误差。他们一起画了8小时,完成了一幅同样天衣无缝的作品画家朋友被他说服了。至此,Tim 已经对自己的猜想无比自信。他马上开始实施。首先,他要还原维米尔当时的作画条件,而在当时并没有我们现在的颜料,而是需要自己研磨颜料调制。于是,Tim专门学了如何研磨颜料在维米尔的年代,镜片也是比较新的东西,没有现成的。所以他也自己磨了镜片。他在车床上做模,熔化玻璃,按照17世纪的方法用不同等级的磨料来将它抛光。他学会了阅读荷兰语,他与专家咨询博物馆中的家具,并将自己沉浸在维梅尔的世界。他还特意到维米尔的故居去参观,发现许多维梅尔的画作出现都绘在同一个房间,在维梅尔所住房子的二楼。于是,那就是Tim将要建构的房间。为了完成这件事,他要成为裁缝、木匠、室内装潢师、玻璃工、大提琴的制造者、金工、家具工、泥水匠、磁砖匠、镜片制造者。。。好在,他本来就是发明家。他回到圣安东尼奥,租了间朝北的仓库,就像维梅尔的画室。他先用自己发明的LightWave 3D软件建构模型,从画作去得到正确尺寸和形状。接着就请了帮工,开始搭建了!木工的部分用CNC完成不过还是有很多当时的雕塑、摆设,完全买不到一样的,需要自己做出来这是用车床在做椅子的腿这个椅子长得非常特别,很让 Tim 崩溃最后做出来是这样的当时的窗也十分精致,画里的是这样的于是,他开始拼窗户上的栏杆。。一根一根摆好,用胶粘上。。拼起来最后装到墙上是这样的门梁也是自己搭起来这是钢琴上的花纹在画作里,可以清晰地看到窗外有景物于是。。。。他们硬是用电影搭场景的办法搭了出来最终耗时213天..他终于做成了一个一模一样的场景..Tim 的感受是:这是我这辈子做过最难的事情,而我甚至都还没动笔画画...这玩意儿最好(他么的)有用...布景完工,接着就要开始画画了,不得不说还是有点小紧张。他又多做了一个准备,去看了维米尔的原画。这幅《音乐课》被英国女王珍藏在白金汉宫,于是他跑到白金汉宫去请求。在他们的长篇大论之后,女王还是高冷地 say no了... 他们大失所望地打算打包回家,但是就在他回家的前一天,大概是由于好奇,女王改变主意了。她授予Tim的非公开的观赏《音乐课》的机会,他有30分钟研究该画。协议是,他只能记录这经验在他的脑袋,不准照像。那是一个伟大的30分钟。Tim说:这画是真令惊人惊奇。它比我想的非常不同,看来复制品完全没有适当处理。它的颜色更柔弱,整体有一种蓝色调。 但令人震惊的是细节的数量。我戴上的双筒放大镜凝视钢琴那里的装饰,可以看到每一笔触;波斯地毯,你可以看到每一个结。即使是用他的方法来作画,这也需要好几个月的苦力。Tim开始有点担心自己能否做到。Tim深深感到,画这样一幅画是不容易的,因为画画的人要将自己转换成一个机器的一部分。 也许维梅尔是意志足够的坚强。当Tim回到圣安东尼奥,他遇到了麻烦。当他直视着钢琴,他能看到维梅尔所绘相扣海马复杂的图案。当他看着在他的暗箱的投影,所有那些精致的小线都太模糊与太暗淡而无法作画。Tim尝试了增加透镜和反射镜的复杂安排,但都不成功。终于他有了一个灵感,他放了一个反射镜在投影所在的墙上。现在他可以看见房间的小圆点清晰而明亮,而且是百倍地更亮然后,他意识到如果他只要更换反射镜为与凹面镜,他可以使明亮的圆点变得大得多。他发现他甚至不要暗房。完全可以在白天作画。这是一个巨大的突破。他重新布置了装置,暗房没有了,后墙是一凹面镜,所有传统相机暗箱的东西只剩下的镜头 他现在正式开始作画了!前20天过去,他刚刚画了粗糙的背景第67天,最难的部分让人难以想象的精致的钢琴花纹....全都要一笔一笔描出来最后是这样的。。。第98天,更难的挑战。。异常精致的裙子...请注意那上面密密麻麻的白点...光是这白点,他持续点了一个月。。。点到最后已经快要崩溃了Tim 说:要不是我在给自己拍纪录片,我早就放弃了。不过他还是一步一步坚持了过来画人物的时候,为了保真,他坚持要用真模特画中的女性是她的小女儿来做模特的,大女儿则帮忙做造型为了画出来分毫不差,他甚至做了个架子把女儿的头固定住...有这么一个爸爸,不知道女儿内心是什么感受。。中间有几次,风把他搭建的景吹塌了一部分。。。他不得不把那一部分重新画。。。还好油画是可以不断重画的。。。就在画画的过程中,他还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在画钢琴的轮廓那里,他发现,镜子里看到的线,钢琴的轮廓很直,但是海马花纹中间的一条线画出来却是弯的在维米尔的画里,也是如此!!由于弯度非常小,在此之前从未有人发现。他把这命名为“海马微笑”。这是维梅尔的画的一大败笔。这个错误,350年来没有人注意到,然后Tim几乎犯了同样的错误。有一些人认为,维米尔是用自己的想象画出来的画。当时并没有留下任何这方面文字记录,因此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唯一的真正来源信息就是画作本身了。至此,Tim 已经发现了好几条证据,证明维米尔使用了特殊的方法。首先,在17世纪的荷兰,画家都要经过严格的学徒阶段接受训练,都有书面的受训档案,而维米尔没有。第二,在一般油画家创作时,都是现在画板上用碳笔进行简单素描,画出草图。如果我们用X光扫描油画,可以扫描到那一层草图。但是维米尔的画并未检测到素描打底,是直接上手就开始画的。而且他的画还以逼真著称,“像照片一样还原真实”。第三,Steadman在《维米尔的照相机》这本书中,发现维梅尔使用光学的证据。Steadman分析了6幅维米尔的画作,确定了维米尔的工作室布局。他用几何分析出了暗箱中镜头的位置在那,计算出在维梅尔的后墙投影的大小,并比较出相应画作的大小。所有六幅,尺寸完全吻合。这并不像这是偶然发生的。第四,自从摄影术发明,人们已经注意到光线的东西有关维梅尔。在《戴红帽女子》这幅作品中,前景中这个狮子头是有些模糊。人类的眼睛是自然地重新聚焦的,所以不会出现失焦的情况。但是,如果图像被用镜片投影,就有可能是失焦。第五,这幅维米尔的画里有一些这样的小圆点,看起来类似一个不好的镜头得到的。再比如,下面这幅画中姑娘的外套背面有一条淡淡的蓝线。这看起来很像色差,但其实在粗镜片上,物体的边缘会发展出类似这样的的彩虹晕。第六,维米尔的画里有极其细致的光线变化,比如这幅画的角落里。这些是人类无法看到的,只有相机才能看见。维米尔不可能看到。但是如果维梅尔使用相机原理的,他就可以看到并画出来。你要知道,当时最好的画家都尚未注意到墙面的光影变化(下图左),画出来的墙面仍然是一坨屎黄色,而维米尔画的墙却像洗出来的照片一样(下图右)(注:关于这一点,在评论里有知友指出在当时已经有其他画家注意到光影,也有相应的画作。我还没有进行考证,这里暂时沿用纪录片里的说法)(注:关于这一点,在评论里有知友指出在当时已经有其他画家注意到光影,也有相应的画作。我还没有进行考证,这里暂时沿用纪录片里的说法)那么,是否有可能有些人可以看到的绝对亮度,远远超出人类的平均水平?Tim还专门找到了牛津大学的人类视觉专家Colin Blakemore,Colin证明那是人类大脑做不到的。亮度的每一细微都被以绝对的摄影精度记录。没有辅助的人类的肉眼是不具备这样的能力的。发现这些证据之后,Tim 更加坚信他的猜想是正确的。但是他的画画却到了最后的艰难阶段。我每画15-20分钟就要站起来休息一下,否则我的背就会完全僵掉。有事后我也会像,我为什么要做这件这么机械的事情?有时间不能做点别的好玩的事吗?就这样,他还是坚持了下来。。。最后,终于完成了。。。他看到的是这样的作品你要知道,这是他第一幅正儿八经的油画大作。这位什么大世面都见惯了的土豪,都激动地难以自持每一处都让我感动。这是有魔法的,相当惊人的。今天我一直在等待的一天。从有这个想法的2002年,到他完成的时候,已经整整过去了11年。图:这幅画如今挂在他的卧室里图:这幅画如今挂在他的卧室里这是我第一次雄心勃勃的尝试油画,这就是一种实验的一部分,我不是一个画家,但我试图展示这个概念的力量。在投影你看到每一个编织,你无法用真实的肉眼看到,而你在维梅尔画中却出现了。这个故事说完了。在我看来,这个故事使我认识了两个了不得的人。Tim 画了一幅维米尔的画。Tim 是一个艺术家,还是发明家?维米尔是一个艺术家,还是发明家?在我们一般的印象里,艺术与技术必须永不相遇。要么学技术,要么学艺术,从来没有两者同时的。但在黄金时代,它们可以发生在同一个人身上。(纪录片中原文)这件维梅尔的传世发明,在350年后被Tim重新发现了。其实它一直在那里,只是被遗忘了350年。------------------------以上是正文。【160217更新】这篇回答刚发出来不到一天,没想到会有这么多赞,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多骂声。首先我想说的是,我是本着提出疑点、和大家讨论问题的态度写这篇答案的,没想到冒犯了精通艺术史的朋友,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我跟大家道歉。但是我真的是第一次被人当众骂“你大爷”“多读书少丢人”。。。我真的有点被伤到了。。。还有很多朋友私信我来骂人,在评论区也有朋友叫我多读书。。。真的有点伤心。。。想了很久,我还是想替自己辩解几句。。。我本科人大英语,硕士浙大新闻,平时所学所读确实和艺术史没有关系,勉强算是和文学有点关系。会写这个答案,是因为我在过年前偶然看到了这个名为《蒂姆的维米尔》的纪录片,当时的感受是“卧槽竟然是这样”,然后写了一篇微信稿,介绍这个片子。本文中所有的内容也都是转述纪录片里的。对于“骗局”这样的措辞,确实是我自己的解读,没什么别的意思,就是我知道这件事之后的感受。。。我在原文里也加了引号。今天看到很多精通艺术史的专家的讨论,我已经把相关的措辞修改了,如果还有其他不妥当的地方,我跟大家道歉。其实大家如果看完了我的全文会感受到,我本人对维米尔是很钦佩的。我在文末写了:在我看来,这个故事使我认识了两个了不得的人。Tim 画了一幅维米尔的画。Tim 是一个艺术家,还是发明家?维米尔是一个艺术家,还是发明家?在我们一般的印象里,艺术与技术必须永不相遇。要么学技术,要么学艺术,从来没有两者同时的。但在黄金时代,它们可以发生在同一个人身上。(纪录片中原文)我不是学艺术史的,我是研究创客的,不是李克强所说的创客,是国外非常流行的maker文化,大概是发明家那一类的人。在我眼里,不管维米尔是不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他都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家,而这个世界上除了一小部分精通艺术史的朋友,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这一点。这是我写本文的初衷,希望更多的人知道这个故事。所以我还是要保留这个答案。这是因为,本文的主人公不止维米尔一个人——另一个人是 Tim Jenison。他得过两次艾美奖,是一个载入摄影史的人物。他花11年做了这个“实验”,耗费无数精力财力,证明了“完全不会绘画的门外汉也可以画出维米尔的《音乐课》”,我认为仅就这个结论而言,是有理有据令人信服的。在他所想证明的这件事上,他有逻辑有证据,而且也表现出足够的诚意和毅力。(如果大家非要说“你怎么不去试一遍看能不能画出来”,认为我非要重新做一遍才能支持这个结论,我只能说。。。。。。我真的没钱。。。)你们可以说我读书少,但是不可以否定他证明的这个结论。当然在这个问题上,有很多可以讨论的地方,很多朋友也指出了,我在这里列一列(不断补充中):1. 即使这幅画可以这样复制,别的维米尔的画是不是都可以?例如《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和一些室外风景画?而且一年四季的光线条件不断变化,会导致每一天画出来的光影是不一样的,在这种方法下是怎么解决的呢?2. 利用光学原理、小孔成像技术辅助作画,是被艺术史公认的事实,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3. 退一万步,就算维米尔的画确实是用这种方法画的,难道就能否认它的艺术价值吗?关于这三个问题,我也认为很有讨论的必要,我简单说说我的理解,抛砖引玉。1. 即使这幅画可以这样复制,别的维米尔的画是不是都可以?例如《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和一些室外风景画?我在这篇回答的评论区很前面的位置已经回复过:难道当年维米尔的所有模特也都是被夹着头画出来的吗?因为用这种装置作画,要求模特不能有任何移动。当然所有模特被夹着头也不是说做不到。。不过他是给了多少封口费呢。。。人物肖像画用这种方法,需要模特非常大程度的配合,这是这种方法的疑点之一。另外一个更大的疑点,就是朋友们提到的室外风景画,要怎么用小孔成像来画呢?这个问题确实是纪录片证明不了的,我当然也证明不了。但是这也不能反过来被用来证明维米尔没有用小孔成像来画《音乐课》吧。。。毕竟Tim把自己的作品拿给画家看的时候,大家的评价是“真假难辨”。。。而且一年四季的光线条件不断变化,会导致每一天画出来的光影是不一样的,在这种方法下是怎么解决的呢?这个问题我真的解答不了。在纪录片中并没有单独讨论这个问题,而以结果来看,似乎Tim是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画出这幅画的。期待大家的更多精彩见解。2. 利用光学原理、小孔成像技术辅助作画,是被艺术史公认的事实,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说到这个我真的有很多疑问,希望大家不要嫌弃我。我理解莫奈那样的作品是“利用光学原理”,我也理解有一些画家利用小孔成像来研究绘画,但是我真的没想到当你们说小孔成像绘画的时候你们说的是“完全照着影像拓写下来”,“一个完全不懂绘画的门外汉也可以完成”。不管艺术史有没有公认,我想这篇答案之所以受到大家的关注,就是因为大家都被这一点震惊了。另外一点,大家说到小孔成像作画是被艺术史公认的事实,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大部分外行人并不知道这一点。所以我把这篇文章放在“不为人知的一面”这个问题下。3. 退一万步,就算维米尔的画确实是用这种方法画的,难道就能否认它的艺术价值吗?这个问题也是我十分想问的,还请各位精通艺术史的朋友指教。不过我先表个态,不管艺术界怎么看,我们创客界觉得维米尔和Tim是两个伟大的人。他们一个在摄影技术被应用之前就研究采用新的装置和方法,另一个在350年之后用这样一种诚意和毅力重现了这种方法,我本人对他们两人都万分敬佩,十万个我都是及不上的。而且,我自己是比任何人非常都希望维米尔仍然被大家认定为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的。因为当我们很多创客用科技做一些和艺术有关的事情的时候,例如用无人机演奏音乐,就曾经被音乐爱好者指为“根本不是艺术”。当时我们心里也是很委屈的。。。还有一些更激烈的,例如用程序写诗歌,写得真假难辨的。我想未来这样的例子还会有很多,我也很期待艺术界对于科技和艺术的交集的见解。欢迎大家更多的讨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还希望大家提出,不过也希望大家手下留情,毕竟我一个门外汉说什么,对艺术史是不会有什么多大的影响的。小女子跪安了。。。
马克思没钱,但是风流,滥交。有一次马克思把他家女仆肚子搞大了,被他妻子发现了,要和他离婚。最后为了解决这件事他的的好基友恩格斯把那女仆娶了,当时听到这个故事我的表情就裂了...我会详细说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故事....===================================================================可耻的女仆控每当马克思一家在风和日丽的时候和朋友们去伦敦郊区散步或郊游的时候,他们的身后都跟着一个身材壮实的女仆。她挎着沉颠颠的装满食品的篮子,背着塞满杯盘碗盏的包裹,到了目的地还要张罗吃喝,收拾残汤剩羹。她叫海伦·德穆特,马克思一家叫她琳衡。她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幼年时就到马克思的丈人威斯特华伦家做佣人。到了燕妮出嫁的时候,她被当作陪嫁。对人的异化深恶痛绝的马克思并没有拒绝这份活礼,而是照单全收。或许他认为雇佣劳动是万恶的,而无偿奉献则可以受之无愧。马克思一家对这个女仆倒是十分信任,除了让她包下一日三餐和家常杂务,还把紧巴巴的财务交给她。于是琳蘅白天要操持一家数口的衣食,晚上还要在灯下把一个铜板掰作两半。对主人的几个女儿她更是视同己出。但是琳衡对马克思的奉献还超出了家务和财务。1850年,琳蘅怀孕了。马克思和燕妮之间于是爆发了可怕的争吵。当孩子出生时,马克思说服了他的忠诚战友恩格斯去承担这个责任。他需要为这个孩子说清来龙去脉,不能让人以为琳衡怀的是外面的野种,那样他倒是没了干系,但却有辱工人阶级导师的家风。因此频繁地出入他家门而又是单身汉的恩格斯成了理想的入选。老马这个婴儿取名为亨利·弗里德里希·德穆特。“弗里德利希”就是恩格斯的名字。马克思当然不让这个私生子留在自己的家里,于是这个叫亨利的婴儿被送到一个工人家里寄养。后来小亨利倒是可以去探望自己的娘,只是不能走正门,而必须从厨房的边门进去。恩格斯死在马克思之后。虽然在马克思的葬礼上,他把这个半辈子靠他的钱生活的思想家赞美成了完人,但对一件事始终耿耿于怀。他患喉癌而死,临死前不能说话,在一个纸盘上写下了:“亨利·弗来迪是马克思的儿子,图西把她的父亲理想化了。”弗来迪就是那个男孩,而图西是马克思的女儿,当时在恩格斯身边,她一直以为自己的父亲洁白无瑕。琳蘅死于1890年。她在马克思家里干了一辈子,到头来两手空空,什麽都不是,连“雇佣劳动者”都不是。她的儿子后来倒是当了机修工,成了名副其实的雇佣劳动者。但他没有象他父亲严密推理的那样对革命有兴趣,而是改良主义工会的成员。嗯,恩格斯是个好人....问君能有几多腐1.恩格斯是工厂主子弟却十分欣赏马克思的主张,经常出钱赞助马克斯的活动与生活费,马克思做学问思考认真严谨但生活随性,经常拖延要交给报社的文稿,恩格斯常协助马克思的工作并代笔部分文章。他在1867年致恩格斯的信中写道:“坦白地向你说,我的良心经常像被梦魔压着一样感到沉重,因为你的卓越才能主要是为了我才浪费在经商上,才让它们荒废,而且还要分担我的一切琐碎的忧患。在致恩格斯的信中马克思倾诉了无限悲痛的心情:“在这些日子里,我之所以能忍受这一切可怕的痛苦,是因为时刻想念着你,想念着你的友谊,时刻希望我们两人还要在世间共同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马克思的女儿们把恩格斯看成“第二个父亲”。当然,马克思一家人对恩格斯的健康关注,更是牵肠持肚,马克思在一次致恩格斯的信中这样写道:“亲爱的恩格斯,你是在哭还是在笑,是在睡觉还是醒着?最近三个星期,我往曼彻斯特寄了各种各样的信,却没有收到一封回信。但是我相信都寄到了。”2. 1848年8月,马克思被法国政府驱逐,前往英国伦敦。在伦敦,马克思度过了一生中最困难的日子。在5年时间里,马克思因为经济和债务问题,精神焦虑,受疾病所苦情绪不佳,四个孩子中的三个死亡。但在这期间,马克思写出了他的最重要著作——《资本论》(第一卷)。 马克思在思想上是富有者,在经济上却是严贫户,这位对资本主义经济有着透彻研究的伟大经济学家,本身一贫如洗,他的一生几乎是在贫困潦倒中度过的。马克思没有固定的工作,一家人的经济来源主要靠他极不稳定而又极其微薄的稿费收入,加之资产阶级对他的迫害和封锁,使饥饿和生存问题始终困扰着马克思一家,差不多把马克思置于死地。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他常常囊空如洗,衣食无着,在困境的泥沼中挣扎。如果不是恩格斯在经济上长期无私的援助,马克思无法从事领导国际无产阶级运动和专心理论创作。这是百度百科上面的话,事实上,从1851年至1869年间,马克思一直在被恩格斯包养着.....马克思被恩格斯包养马克思被恩格斯养马克思被恩格斯马克思被养马克思被被包养养.........3.1855年4月,马克思最喜爱的儿子埃德加尔病逝,这给马克思沉重的打击,他感到自己快支持不住了。在致恩格斯的信中马克思倾诉了无限悲痛的心情:“在这些日子里,我之所以能忍受这一切可怕的痛苦,是因为时刻想念着你,想念着你的友谊,时刻希望我们两人还要在世间共同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在他们的1000多封通信中,我们看到这两位战友的情深意笃,有几天接不到对方信件,彼此就相互挂念起来。马克思在一次致恩格斯的信中这样写道:“亲爱的恩格斯,你是在哭还是在笑,是在睡觉还是醒着?最近三个星期,我往曼彻斯特寄了各种各样的信,却没有收到一封回信。但是我相信都寄到了。”同样,如果有几天听不到马克思的音讯,恩格斯就会发出“连珠炮”似的追问“老摩尔,老摩尔,大胡子的老摩尔,你出了什么事情?怎么听不到你一点消息?你有什么不幸,你在做什么事情?你是病了?还是陷入了你的政治经济学的深渊?……”作为一个身心健康的男子,我在看到这段话时着实感受到了一阵寒意.....其实啊,他们之间要是没有发生一些什么事情我都不相信.....就酱~
的答案提出质疑维米尔(Johannes Vermeer)被证实使用投影技术不假(事实上并未得到学界的普遍认同),较强的证据和论证在近二十年才被提出不假。但他不是第一个(也存疑),也远非最后一个使用这个技术来绘画的人。上图:利用小孔成像(参见:)Painter's Camera Obscura in the Painter's Camera Obscura in the Lexikon der gesamten Technik ca. 1910Painter's Camera Obscura in the Painter's Camera Obscura in the Encyclopédie, ou dictionnaire raisonné des sciences, des arts et des métiers of 1772西方关于小孔成像技术最早的记录是阿拉伯学者海什木的著作《光学书》(Books of Optics, ),在13世纪,培根描述了通过投影技术来安全的观察日食的方法。早在15世纪,利用小孔成像进行辅助绘画的手段可能已经为艺术家们所熟悉。达芬奇在 Codex Atlanticus 一书中详细的描述了数种小孔成像的装置。Francesco Algarotti 在 Saggio sopra Pittura (1764) 一书中用一章的内容专门讲光学暗室在绘画中的运用。(参见)利用投影描绘器(参见)专利持有者:William Wollaston (1807), 其光学原理被开普勒与1601年在其著作 Dioptrice 中就已经被阐明。专利持有者:William Wollaston (1807), 其光学原理被开普勒与1601年在其著作 Dioptrice 中就已经被阐明。光学仪器大师蔡司用此类方式绘制一副图片,事实上,人们普遍认为此类绘图方法是照相技术的前身(区别仅在于一个使用化学/电子方式固定图像,一个使用颜料)Carl Zeiss Jena (1910)Carl Zeiss Jena (1910)回到维米尔的事情上来,由于他本人在世时并不是非常出名,死后两百年才被重新炒起来,所以关于他的生平和作画过程我们都没有具体的记录(),因此他当时用的到底是什么绘画手段我们的确都没有确凿的证据。当然,即便他使用了这种绘画方式,也不能否定其艺术价值,同时也是作为此类绘画手段的先驱之一。关于早期画作中有那些运用了这类技术,可以参看这个界面
,这里的证据和反驳都比前面那个答案深入得多。而这位 Tim 老兄,我看到的是他是花了08-13年5年时间来做这件事,而不是原文所说的14年。参考资料:陈志坚,光学讲义 (摊上一个成天讲仪器的老师就学到些这个 =_=||)维基百科————————————————————————————————PS:没想到这个文章已经引起了这么多关注...稍微看了一下其他文章,我这篇应该还是算提供了点新东西的吧(摊手)
文天祥年轻的时候非常风流,出于“为贤者讳”的善良动机,后世将他有关青楼艳遇的诗文从文献中删除掉了。但这丝毫不能掩盖他人格的光辉。中国古代文人,有此爱好的比比皆是:“载妓随波任去留”(李白);“赢得青楼薄幸名”(杜牧);“楼高不见章台路”(欧阳修)...至于柳永等人花街柳巷的故事,更是传为风流佳话。关键在于,一旦国家有难,是否可以表现出真正的责任感来。“辛苦遭逢起一经”,意思是说,虽然自己读书比较刻苦,可是受到朝廷提拔,只是“遭逢”罢了,并没有很了不起。并且自己的学识也仅限于一种经典而已。中过状元的文天祥,对于自己的科场荣誉,完全不当回事,因为山河破碎,干戈寥落,与这相比,什么都已经无所谓了。文天祥被押送大都,囚禁四年,面对种种诱惑,丝毫不为所动。降元的宋恭帝和忽必烈亲自劝降,甚至为他保留丞相的位置,也一概严词拒绝。无奈之下,忽必烈只好下令处死文天祥,以成全其伟大的气节。文天祥死后,人们在他衣襟上发现这样的诗句:孔曰成仁,孟曰取义。而今往后,庶几无愧。时穷节乃见
比如和珅。和珅并不是像铁齿铜牙纪晓岚里那个王刚演的一样猥琐。他号称“满清第一美男子”,身高九尺,而且他爸爸是福建省副都统,相当于现在省军区副司令,标准的高帅兼官二代(他母亲在他三岁时难产死亡,父亲在他九岁时死亡,而且他父亲虽然是军区司令,但为人正直,并不贪污,所以和珅小时候还是过得比较贫穷。另外说个题外话,虽然和珅是个臭名昭著的大贪官,但他爸并不贪,儿子丰绅殷德也为人正直,不贪污)。附上一张满清第一美男子的证件照。
和珅全名叫钮祜禄·和珅,钮祜禄氏是和叶赫那拉氏一样悠久的姓氏。他属于正红旗,虽然不是嫡系部队,但也是根正苗红。和珅后来考上咸宁宫(相当于一个只能是官二代上的学校,虽然和珅他爸是军区司令,但和咸宁宫其他二代的父母比真不算什么,而且死的早,所以和珅在咸宁宫里饱受歧视)。和其他官二代不同,和珅在学校里学习特别刻苦,而且涉猎特别广。我们知道清朝是满人的天下,满人对汉文化是不怎么感兴趣的,而且极少的满人精通汉语。但和珅就不一样,他特别喜欢读四书五经,后来发迹就是因为这个开始。而且和珅精通满、汉、蒙、藏四种语言,是个语言学家。而且他在学校还带着一定目的学习,知道乾隆喜欢吟诗作对,就学习了作诗,还一直在模仿乾隆的书法,几乎可以以假乱真(后面乾隆一些题字都是和珅代写的),所以和珅还是湿人兼书法家。虽然和珅学习十分刻苦,也十分聪明,还十分博学,但高考的时候却名落孙山,学历上连个举人都不是(有点像毛泽东,虽然学历低,但太特么博学了)。但借着正红旗出身,去宫廷当了个侍卫,由此开始发迹之路。关于乾隆开始注意到和珅也就是和珅发迹有几种说法,但基本都是一样的,无非是相同的事在不同的场景发生,现在我选取其中一种。其中一个情节很让人沉思,一天,乾隆坐在车舆中欣赏颐和园的春光,忽然,一名侍卫急匆匆地走到驾前,奏道:“云南急呈奏本,缅甸要犯逃脱。”乾隆接过奏章,细细读过后,眉头一皱,龙颜大怒,说道:“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欤?”和坤答:“典守者不得辞其责!”其它人答不出,和坤答出,从此和坤飞黄腾达。有讽刺意思的是乾隆死后,罪大恶极的和坤被嘉庆赐死,那么和坤之罪谁之过?(人家长那么帅还多读书,你特么这么丑还不读!)和珅虽然贪,但确实是一个奇人,并不是又贪又蠢,只会阿谀奉承的蠢材。他最多时身兼27职,权利伸展到各个部门,但又协调处理得游刃有余(人家是有时间去经商的)。虽然和珅贪污的钱财相当于清政府十几年的财政收入,但这些财产里相当一大部分都是和珅经商所得,相反他贪污的相对来说并不多。和珅名下有大量的钱庄,地产,房产。当铺七十五所,银号四十二座,古玩铺十五座,玉器库二间,绸缎库四间,瓷器库二间,洋货库二间,皮张库二间,铜锡库六间,珍馐库六间,铁梨紫檀六间,玻璃器库一间,药材库二间,地亩八千余顷,正屋一所十三进,东屋一所七进,西屋一所七进,东西侧房共五十二间,徽式房一所,花园一座,钦赐花园一座,四角更楼十二座,堆子房七十二间,杂房六十余间。以上列举只是和珅财产的一部分,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的《和珅犯罪全案档》。由于电视上的一些关于和珅的历史剧影响,很多人都认为当年纪晓岚,刘罗锅之类的忠臣清官是跟和珅这个大贪官公开叫板互扇耳光斗智斗勇的正义化身,但其实纪晓岚一生都不敢得罪和珅,而且纪晓岚不但人长得非常丑,而且性欲非常强,基本每天都至少要打一炮(再次证明人丑就该多读书的正确性)刘罗锅是个标准的官二代,他老子刘统勋是东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是一代名臣。尽管刘罗锅身居高位,家庭背景显赫,但也不敢和和珅叫板。
康有为(话说他是近代名人,但是最近恰好在看有关的书,就“学以致用”吧)我们今天谈历史一提到戊戌变法首先想到的就是康有为,但康在戊戌新政中的地位远称不上举足轻重。这里边有几个关键点,一般看法是变法期间光绪帝对康十分器重,康的奏议构成了变法上谕的蓝本,康因为自身的名声与影响在变法失败后得到了外国人的保护,但这些看法在史学界越来越站不住脚。尽管光绪赏识康的议论和文采,但并非对其十分倚重,更谈不上言听计从。光绪不但始终未将康安插在一个权责较总署章京上行走较重的位置,甚至后来还以派康到上海督办《时务报》的名义,将康调离北京。康的主张与后来的变法上谕虽有相似之处,但其实他所草拟的变法条陈,很多需要以与之合作的廷臣和言官的名义呈递,中间还要走一遍清廷处理公文和制定决策的程序,因此到真正的变法上谕出炉,即使里边有康的建议,也早已面目全非。事实上,变法内容如变科举、裁冗官、办教育、兴实业,是不少当时上书言事者的共同意愿。后来康有为及其门人在日本编了一套《戊戌奏稿》,经黄彰健先生缜密考证,发现《戊戌奏稿》的内容,大部分是康在事后补作。从逻辑上看,康有为在新政中居于核心地位,名声显赫,所以政变后受外人保护脱险,随后游历各国,备受重视,十分理所当然,但事实上参与其事的英国驻华公使窦纳乐事后表示,他从没有听过康的名字。直接插手援救康有为的英驻上海署理总领事壁利南,解释其援救理由为一是避免清廷官员非法上英船搜查而引起国际事端;二是当政变爆发康成为逃犯时,康正在英旗保护之下,所以应于特别看待。其理由充满了“对事不对人”的意味,更多地是着眼于外交与国际法。综上,康有为在变法期间,相对于杨锐、刘光第、林旭、谭嗣同这些领有特旨参与新政的军机章京来说,政治地位居于边缘,甚至有点“不得志”。但是在政变之后,康的名声却越来越大,以至于到今天我们一提到戊戌变法就能想到他,这很大程度上源自于清廷对其的悬赏通缉与康自己后来的“炒作”,还有外国人对中国政事的不明就里。
政变后清廷对康的悬赏通缉,让外国人觉得康在戊戌维新期间曾是光绪的亲信、谋臣,最终位高势危,被顽固、亲俄有排外倾向的旧党倾轧。加上康有为本人的积极宣传,以及舆论的不断夸大,康有为作为“流亡政要”的形象被慢慢树立起来。从当时外国官方和舆论对他的称呼就能一窥究竟,加拿大和美国政府公文和民间报刊,称康为“兵部侍郎”(Vice Minister of war)、“宰相”(Prime Minister)、
前国务顾问(ex-Counsellor of State)“(光绪)皇帝的秘书” (Secretary to His Imperial Majesty)、“将军”(General)、“王爷”(Prince)等。最常见的称谓是“阁下”(His Excellency),据国际惯例,这原是对大使、总督级政府要员的尊称。因此,政变前仅属一名工部主事总理衙门章京上行走的康有为,政变后摇身一变成为国际瞩目、先后游历四大洲三十多国的流亡政要。
季羡林年轻时曾在日记中写到: “前两天下了点雨,天气好极了。 今天看了一部旧小说,《石点头》,短篇的,描写并不怎样秽亵,但不知为什么,总容易引起我的性欲。我今生没有别的希望,我只希望,能多日几个女人,〈和〉各地方的女人接触。”
曹丕。由于罗贯中的影响,人民群众对曹丕的印象就是篡汉的乱臣贼子,迫害兄弟曹植的黑心哥哥。实际上曹丕可以说是建安时代文艺界的领袖人物了。建安七子陈琳、王粲等都是他的铁哥们,他自己也有很多诗文传世,水准很高。三国的各种电视剧里都把曹丕写成一个因文采比不过曹植而自卑的人,这是太小看曹丕了。中国第一首文人七言诗《燕歌行》,作者曹丕: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多思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为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曹丕这哥们其实遭遇挺惨。老婆甄姬闹得相爱相杀,兄弟曹植搞得水火不容,朋友们建安末年一场瘟疫死了大半,称帝后南征东吴却铩羽而归,壮志未酬四十岁就短命死了。一生活在超级老爹随时换人的阴影中,死了还抛下一个十几岁的小娃给狼顾司马,没几年江山易主。关于这哥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可以看他留下来的诗文。个人感觉这哥们有点忧郁症和人格分裂的倾向。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父亲从小没给我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