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黄陂区政府网长轩岭镇楚天国学馆怎么走

您的位置:首页 &
& 蔡家榨镇地图
相关新闻蔡家榨镇积极打造“武汉第一茶乡”:茶产业是蔡家榨镇的传统产业,有30多年的历史。全镇茶叶面积有6200亩,受益面积有5100亩,涉茶龙头企业3家,茶专业村4个,涉茶专业户780户,从事劳力15800人,全镇年实现茶产值6000多万元,茶农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多元,比一般农民年均高出2000多元。2007年,在家园建设创建工作中,蔡家榨镇紧密结合镇情,大做茶文章,发展茶产业,又取得新的成绩。全镇已落实今年新开发茶园6000亩的计划,到目前新增投入360万元,抽槽施肥安苗已完成1000余亩。一、分析形势,科学定位。一是茶叶生产已初具产业化雏形,既有龙头企业、有基地,也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既有良好的声誉,也有供不应求的市场,加快发展条件已经具备。二是镇内岭多岗多,山坡土地面积大,且适宜种茶,大有开发前途。三是一大批种茶专业户的典型足以表明不离土不离乡的农民通过种茶照样可以脱贫致富。四是茶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吸纳大批农村男女劳力、老弱对象。五是种茶比较效益高。开发1亩新茶园,投入虽然多一些,收益滞后一些,但一旦建成后年年就可获得比其他生产项目高得多的收益。通过分析形势,相对比较,全镇上下进一步明晰了农业产业的发展定位,即把茶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同时也更加坚定了发展茶叶生产的信心和决心。二、自我加压,制定目标。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富镇富村富民目标,小打小闹不行,必须自我加压,高标准、高起点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结合镇情、茶情,蔡家榨镇制定了十一五茶产业发展规划。主要目标是:从今年起,按每年新开6000亩茶园的要求,到2011年茶叶种植面积达到3.6万亩,茶专业村达到13个,茶专业户达到2800户;通过采取政策鼓励、积极培植等措施,建成具有一定规模、带动能力强的茶龙头企业3-5家;进一步调整农业结构,发展茶产业,使茶产业成为富镇富村富民的第一大特色产业,茶农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进一步强化茶基地、茶企业、茶村、茶农户建设,实行整体联动、板块发展,将蔡家榨镇打造成为“武汉第一茶乡”。三、优化思路,加快发展。思路决定出路。蔡家榨镇按市区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总体要求,紧密结合实际,不断优化茶业发展思路,努力使茶产业规划变得切实可行。一是以红岗山茶叶基地为中心,连片开发长岭片等9个周边村的山坡岗地,不断扩大茶叶基地板块规模。二是以茶场、茶专业村湾和专业户为依托,实行整体联动,既不断扩大规模、提高档次,又不断发展一批新基地、新专业村湾和专业户。三是以茶产业为主导产业,与积极调整农业结构结合起来,与低产田改造项目结合起来,与解决“插花地带”问题结合起来,宜茶种茶,消灭“插花地带”,形成连片板块,形成支柱产业。四是以茶招商,以茶兴镇。推出铁淋寨村5000亩荒山和上岗片会龙、杨石桥、博士湾等村近万亩闲散抛荒岗地,引进企业、资金、项目,进行连片开发建茶园。五是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聚集政策和资金,按每个创建村建400亩茶园板块的要求,落实致富门道进家园。六是以茶为媒,发展新兴相关产业,重点是大力发展茶文化、茶旅游等产业。四、强化措施,强力推进。好的目标与思路是前提,真抓实干狠抓落实是关键。一是加强领导,合力支持。镇成立了茶叶产业化工作专班,主要领导亲自抓在手中,分管领导具体抓,专班干部专门抓。实行党政领导成员包片、包村责任制,既对责任片负责,又要抓好一个驻点村的工作。组织镇直机关单位百余干部下村,协助茶工作专班的工作。组织镇机关部门分别对口联系一个创建村的工作。实行目标责任制,签订责任状,村支书为第一责任人,联村干部也共同承担责任。二是建立茶业服务机构,成立茶业协会,负责搞好茶业的产业规划、技术指导、专业培训、产销衔接等方面的工作。三是积极采取扶持激励政策措施,鼓励支持发展茶产业。在落实每开发1亩茶园给予补贴1000元的基础上,再适当提高补贴标准。进一步完善政府统一组织机械施工、林业部门提供种苗、农户负责安苗管理的运作方式,把几个方面的积极性都充分调整起来。到目前为止,4名抽槽机械连续工作日已达到100多天,参与安苗管理的农户已达到600多户,进展十分顺利。进一步鼓励支持武汉黄鹤楼茶业有限公司、优尼特茶业公司创新经营管理,争创名牌、品牌,更好地发挥龙头带动作用。经济状况2003年蔡家榨镇工农业总产值为16.85亿元,其中工业产值16.3亿元,农业产值5500万元,全口径财政收入654.4万元,人平纯收入2550元。蔡家榨镇有着悠久的茶叶种植历史,全镇现有茶园6500亩,年产茶叶50万斤,是武汉市茶叶种植面积最大、名优茶产量最多的茶叶种植大镇。茶叶产区在红岗山周边,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土壤条件,各项自然因子与适宜茶叶生长的生物要素和谐统一,独特的区域小气候环境,为生产出优质名茶提供了坚实基础,多次在国家、省、市评比中获金奖,如:全国“二届农博会”茶叶金奖,“陆羽杯”茶叶金杯奖,“中茶杯”金杯奖,今年,被全国第六届城市运动会组委会选定为专用产品。基础设施有小(一)型水库1座(吴家寺1959年修建,总容量1100万立方);小(二)型水库4座。71~76年修建吴家洼电动抽水站,总装机容量1260千瓦。全镇有塘堰2126口,总水面积7490.5亩。行政区划蔡家榨镇镇政府驻蔡家榨。辖1个居委会、35个村委会,244个自然湾,319个村民小组:蔡家榨、韩集、群建、红寨、何湾、四勿、四詹雷、会龙、杨石桥、周梅家田、博士湾、官河、永福、前楼、长岭、芝岭、红岗、铁林、彭湾、桥头、樟树湾、大屋畈、六合、蔡榨、王堰角、上蔡湾、大树湾、团山、桃元、建国、雨台、蔡官田、黄寺庵、六艮、杨河、水口寺。民风民俗元宵节,是春节民间娱乐活动高潮迭起的时间。正月十五舞龙灯,这也是中国的传统。舞龙,舞狮不仅是人们闹元宵的一种形式,它还有特定的寓意——“送平安,送幸福”。因此,特别是在农村的人们,为了讨个好彩头都会在元宵节开门迎接龙狮队,寄予对来年美好生活的深深期盼。而在蔡家榨镇元宵节比春节更为重要,这里不仅有元宵节舞龙、舞狮、还有踩高跷、虾子精、蚌埠精,像蔡家榨镇的民俗表演,在全省全国都是很有名气。一般在元宵节前一日,龙灯是不会到处走动的,主要在村子里面每家每户门前路过一下,村前村后的男女老少就会点着花灯尾随龙灯走很远。龙灯汇集到一个固定位置后摆上香案展开祭祀活动,这个活动就叫做“喊彩”,由当地一个人带头喊出一些吉利的话,并抛洒谷物还有茶叶还有芝麻等一些象征吉利的农作物,许多人都争相希望这些东西洒到自己的身上。人头攒动,村村都出动了,连村长都跪地祈拜。一般喊彩人属于带头说彩头的人,他说完一句话,边上的人就都吆喝一声,以表附和之意,正月十五才是正式玩花灯的时候,这天应该是通宵达旦的玩的护龙头手,他们一般手持渔叉当地的一个习俗就是只要你玩龙灯,就要到凤凰寨祭龙,因此看灯凤凰寨就成了一个必去之地。因此,当地每年玩灯的村子都会把龙送上凤凰寨的山头祭拜‘喊彩’一番。最热闹的地方也属于这里了。自然地理蔡家榨镇地势北高南低,由九岭十八岗组成,北与塔耳岗山川连脉的红岗山为全镇制高点,海拔280米。全镇地处丘陵,东西最大横距为12千米;南北最大纵距约14千米,全镇总面积为82平方千米。蔡家榨镇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水热条件配合好。周边旅游资源木兰山:木兰山是千年宗教名胜,也是国家地质公园。位于黄陂北部,距武汉市57公里。木兰山自古就有神灵之地、石奇之地、和谐之地“三说”。木兰山是一座有着1500年的历史的宗教名山,“七宫八观三十六殿”,供奉神像一千余尊。始于隋唐,盛于明清的千年香火名扬天下,日益昌盛。神秘灵验的木兰山香火每年都吸引着鄂、豫、皖、湘、赣等地近百万游人朝山进香。木兰山石都是七亿五千万年前大自然造山运动留下的杰作,是当今世界上仅有的几处保存最完整、地理特征最明显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之一,地质学家称其为片岩间褶皱、片理褶皱荟萃的“地质博物馆”。木兰山因替父从军的花木兰将军而得名。深厚的木兰文化使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无不留下动人的花木兰传说和“忠、孝、勇、节”的木兰精神。木兰花树、木兰殿、玉皇阁和祈嗣顶等一大批与木兰传说相关的遗址和遗迹让木兰山更添神奇。木兰湖:荆楚明珠木兰湖,是湖北省最大的省级旅游度假区之一,也是华中地区最大规模的都市郊野旅游度假区。位于黄陂区木兰乡,距武汉市60公里。木兰湖湖区面积20多平方公里,大小岛屿星罗棋布,漫长而蜿蜒曲折的湖岸线串联着一百多个翡翠般的岛屿。相传这里是木兰将军当年饮马习武之地。湖畔尚留存有木兰将军庙、将军墓等与木兰将军传说有关的遗迹。木兰湖水面宽广,湖水澄清,碧波荡漾。泛舟湖上,御风徐行,舒怀放目,仿佛山在千山之外,水在万水之中,令人心旷神怡,留连忘返。木兰湖是现代人休闲度假的最佳去处,湖岛周边建有二十多家星级宾馆和酒店,其设施完善,服务水平堪称一流,具备一次性接待5000多名游客食宿的能力。木兰湖七星岛大酒店是武汉市郊第一家四星级旅游饭店。此外,木兰湖畔还有两大奇景:一是位于湖东南的鸟岛,有十多万只鹭鸟在此栖息,每年秋去春来,万鸟翔集,雪羽纷飞,堪称华中地区一大生态奇观。二是座落在木兰湖畔的“湖北明清古民居博览园”,是湖北省古民居文化和古建筑的精华所在。木兰天池:木兰天池是国家4A级景区,也是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黄陂区长轩岭街境内,距武汉市61公里,距天河机场43公里。景区面积13平方公里,主要由“浪漫山水”、“高峡人家”和“森林公园”三大主题景园链接成一个南北走向,长达十余公里的森林山水大峡谷。浪漫山水景园,景区内以观赏飞瀑、溪潭、怪石等景观为主,可谓十步一景、百步一绝。特别是高山环抱的木兰天池水如明镜,清澈见底。游船踏浪,驶过青山白云倒映的池水,仿佛来到人间仙境。高峡人家景园,主要由朱家山寨、草原人家、动感河湾以及木兰外婆家组成。在这里,游人既可以欣赏到原汁原味的高峡人家风情,又可品味到浓浓的木兰文化。森林公园景园,总面积25000亩,森林覆盖率达98%,各种珍贵的动植物达1000多种。这里也是三峡濒危植物保护培育基地,有十几种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在此落户。丰富的森林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游客进行森林沐浴的最佳去处。
| W3C XHTML 1.0
Copyright & 2012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武汉市黄陂区地图 黄陂区电子地图
&黄陂区,地处华中第一大城市武汉以北,区域面积2261平方公里,约占全市 的1/4;人口113万,约占全市的1/8,是武汉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新城区。现辖19个街乡镇场,611个村(队)、45个社区。黄陂有1430年的建县(区)史,1983年由孝感地区划归武汉市,1998年9月撤县设区。黄陂人杰地灵,文化璀璨。“九佬十八匠”遍布五湖四海,素有“无陂不成镇”之说,享有“楚剧之 乡”、“泥塑之乡”、“武术之乡”的美誉。中文名称:&& &黄陂区行政区类别:&& &副省级城市所属地区:&& &中国湖北省武汉市电话区号:&& &027(+86)邮政区码:&& &430300面积:&& &2261平方公里人口:&& &113万方言:&& &黄陂话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著名景点:&& &木兰山、木兰天池、锦里沟、古门山、清凉寨机场:&& &武汉天河机场车牌代码:&& &鄂A,鄂O(警察和行政用车)基本概况武汉市黄陂(pí)区是湖北第一台乡,第二侨乡,中国泥塑之乡。黄陂人素有&无陂不成镇&的美称。黄陂区与武汉市中心城区一水相依,五桥相连。黄陂区位于湖北省东部偏北,武汉市城区以北,地跨东经114°09′—114°37′,北纬30°40′—31°22′。区域面积2261平方公里,约占全市的1/4,耕地面积80.5万亩,其中,水田64.7万亩,旱地15.8万亩,林地面积104万亩,可养殖水面28.7万亩。;人口113万,约占全市的1/8,,其中乡村人口89万,农村劳力45万人。是武汉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新城区。现辖19个街乡镇场,611个村(队)、45个社区。四大特点——历史老区。黄陂置县于北周大象元年(公元579年),有1431年的建县(区)史。1983年由孝感地区划归武汉市,1998年9月撤县设区。黄陂人杰地灵,文化璀璨。“九佬十八匠”遍布五湖四海,素有“无陂不成镇”之说,享有“楚剧之乡”、“泥塑之乡”、“武术之乡”的美誉。境内三大知名文化源头汇集,人文底蕴悠远厚重。距今3500年的殷商盘龙城文化,被专家学者论证为“华夏文化南方之源,九省通衢武汉之根”。起源于汉代,形成于隋唐的木兰文化,由巾帼英雄花木兰代父从军故事演绎而成,《木兰传说》列入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纪念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出生地而修建于北宋末年的“双凤亭”,被喻为“二程”理学文化的萌芽地。——革命苏区。黄陂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北部木兰山区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的诞生地,新四军第五师的政治、军事指挥中心,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先念、徐海东、吴光浩、刘华清等都曾在这里浴血奋战。大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黄陂有9万余人为革命捐躯。苏区面积949.6平方公里,占武汉市苏区面积的39%,涉及7个街乡镇,人口达41.64万,是湖北省、武汉市重点扶持地区。——农业大区。黄陂有农业人口91.6万人,耕地80.5万亩,山场90.5万亩,林地104万亩,水面38.6万亩,森林面积693平方公里(占武汉市的一半以上)。围绕发展芦笋、小龙虾、茶葛、乡村休闲农业四大优势产业,形成5万亩芦笋、5万亩茶葛、5万亩小龙虾等特色板块基地,现代都市农业初具雏形。近年来先后被评为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区、全国绿色食品(芦笋)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国绿色农业(食品)示范基地、全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中国绿芦笋之乡。北部947平方公里的木兰生态旅游区,誉为武汉的“后花园”,被联合国列入《中国21世纪优先发展议程》,“木兰八景”闻名遐迩,是湖北省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评为“湖北省旅游强区”,成为武汉市唯一一个省级旅游强区。——发展新区。黄陂处于《全国国土规划总体规划纲要》的首期重点开发和长江流域经济带的中心地段,区位交通优越,发展空间巨大。境内的武汉天河国际机场、亚洲最大的武汉北铁路编组站、武汉新港和京珠高速公路等共同构成立体交通枢纽,正在开发建设的武汉临空经济区、汉口北商贸物流枢纽区被列为今年湖北省重点推进项目,华中地区唯一的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落户黄陂。近几年来,黄陂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不断转变发展方式,突出发展重点,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黄陂正加快由传统农村向新型城区转变。自然资源黄陂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四季分明,年平均无霜期255天。年均日照时数约小时。年均降水量在毫米之间。东与红安县、新州区接壤,土地资源黄陂区国土总面积2261平方公里(339.15万亩),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1.22%。其中耕地面积107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8%;园地1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0.7%;林地35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6%;牧草地6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水面面积35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6%。从土地资源结构看,耕地、林地为主要土地类型,占总面积的64%,其分布与全区北高南低的地势相对应。耕地多在区中部、东北部和南部,林地主要分布在县西北地区。土地开发利用的主要特点为:第一、国土资源具有多样性、多宜性。县西北低山群体宜林宜牧,中部、南部平原土壤肥沃,发展种植业得天独厚。第二、按照“南部水产蔬菜,中部畜禽粮油,北部林果茶小杂粮”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挥紧邻武汉市城区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使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水利资源黄陂区处于江汉河湖水网的边缘地带,境内河流湖泊纵横交织,水利资源丰富。全区共有大小河流31条,河流总流长708.72公里,流域面积3504.3平方公里。主要河流有:滠水、界河、府河和注入北湖的五条河流,多为南北流向。其中滠水河是区内最长河流,源于大别山南麓大悟县境内,从北向南纵贯黄陂汇入长江,境内流程90.71公里。全区有水库89座,其中大、中型水库7座:夏家寺、梅店、院基寺、泥河、矿山、巴山寨、三姑井,总承雨面积573平方公里,总库容量71573万立方米,有效库容34388万立方米,正常蓄水面积10.22万亩,灌溉面积68.31万亩。主要湖泊有武湖(180平方公里)、童家湖(48平方公里)、后湖(12.9平方公里)、西湖(9.24平方公里)、什仔湖(2.5平方公里),湖泊总面积252.64平方公里,承雨面积1243.7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10.9亿立方米。南部平原湖区先后进行了汉北河下游改道、滠水下游改道、围垦灭螺等大型水利工程。先后建成武湖、后湖、四联垸、什仔湖泵站。北部和中部低山丘陵地带,对水库设施进行了整修加固,扩宽延伸夏家寺、梅院泥、矿巴三大灌溉系统的联结渠道,使全区形成河湖相通,库渠相连,北蓄南排的水利体系。总蓄水能力达96351万立方米,控水面积1281.5平方公里,有效水量52766万立方米。境内地下水储量2.2亿立方米,分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基岩裂隙水、碳酸盐岩岩溶裂隙水3种主要类型。地下水温17—24℃,矿化度低于淡水,适宜农作物灌溉。北部还有断裂循环型地下热水。矿产资源已初步探明可资利用的矿产资源有金矿、铜矿、磷锰矿、白云岩、河砂、红砂、高岭土、石英砂岩、石英岩、砾卵石、浅粒岩、绿片岩、石英绢云母片岩、萤石、辉绿岩、玄武岩、花岗岩及矿泉水等二十余种。金矿分布石门、塔耳及蔡店三地,属小规模金矿。除石门尚未开采外,塔耳、蔡店两地均因资金紧缺,开采一年多后停采停炼。铜矿分布在李集、长轩岭、蔡店三地,铜的品位为0.75—3.96%之间,属小型矿。磷锰矿系小型矿床规模,磷的工业储量92万吨,锰的工业储量70万吨。白云岩3.56亿立方米,年开采量45万吨左右。河砂累计开采量在1亿吨左右,尚未开采地段及储量已不太多。红砂总储量在300万吨以上。石英砂岩的地质储量在1亿立方米左右,石英岩地质储量250万吨,年开采量3万吨。花岗岩地质储量5亿立方米,已开始少量开采和加工。绿片岩1亿立方米,高岭土总储量220万吨。行政区划截至日,黄陂区辖13个街道、1个镇、2个乡:前川街道、祁家湾街道、横店街道、罗汉寺街道、滠口街道、六指街道、天河街道、武湖街道、王家河街道、长轩岭街道、李家集街道、姚家集街道、蔡家榨街道、三里镇、蔡店乡、木兰乡。区政府驻前川街道。★前川街道办事处驻前川街,人口189956人,面积148.30平方千米。辖11个居委会、63个村委会:前川、光荣、东寺、康乐、民安、双凤、新村、潘家田、龙潭、锦绣、沙港、油岗、雷段、桃花、付店、枣林、夏店、夏石、李三、肖店、辛店、老观、三姜、瑶台、水塔、杜岗、真君、高庙、院岗、涂店、梁港、彭楼、刘寨、熊店、宝塔、冷垸、杨垸、武湖、西河、高湖、张畈、双陈、西陵、沙畈、青风、甘露、双寨、平湖、顺河、茅店、横堤、解放、定远、群联、五里、大兴、青仔、理林、向阳、杨园、群光、孙教、陈玉宫、龙王庙、龚岗、华平寺、吴店、鲁台、火庙、王店、涂大、易庄、八里、天井。★横店街道办事处驻横店,人口72864人,面积97.24平方千米。辖7个居委会、32个村委会:中华、前进、五村、车站、三联、建国、红旗、红星、迎群、新春、大教、新建、卫山、朝阳、许铺、寅田、群力、东升、同合、梁岗、百花、梅冲、全华、孙亭、红焰、群建、光明、青松、建春、建华、红寨、幸福、新年、桥咀、群建、夏教、独木、土庙、三夏。★祁家湾街道办事处驻祁家湾,人口99024人,面积161平方千米。辖3个居委会、56个村委会:祁顺、朝前、土庙、上张村、田铺、上胡、陈岗、李桥、连岗、张店、忍公、康都、陈斗、廖岗、红刚、红高、西新、东风、土庙、车站、前进、群乐、建安、九子、祁站、双墩、毛店、杨集、星火、王岗、群力、张岗、红星、姜店、汪畈、平安、油榨、建设、龙池、送店、汤河、重光、向阳、红卫、胜利、齐心、四新、达义、红旗、红强、王棚、黄寨、四黄、大曹、陈太、夏王、朱店、蔡桥、大杜。★滠口街道办事处驻滠口,人口37143人,面积78.1平方千米。辖2个居委会、13个村委会:富兴、振兴、滠口、冯树岭、南湖、向店、双桥、长松、什湖村、十里、桃元、枫橡、陡山、青峰、三闸。★罗汉寺街道办事处驻罗汉寺,人口74235人,面积134.6平方千米。辖2个居委会、45个村委会:、罗汉寺、研子、沈吴、快岭、陶岗、齐岗、联合、夏店、大兴、钟岗、张杨、大院、周寨、庙坡、陶田、北新、南新、新阳、潘黄、伏南、香店、伏东、田铺、桥李、新建、白塘、隆兴、研子、伏西、合丰、徐州、张林、刘咀、杨桥、罗汉、兴隆、花石、祝店、金寨、沈黄、石堰、邱皮、横山、皇庙、坦皮、水口、同安。★天河街道办事处驻两路口,人口29058人,面积63平方千米。辖3个居委会、18个村委会:泗桥、民航、新建、祝林、韩庙、珍珠、道店、陈叶、康桥、柯咀、白莲、有力、两路、白桥、红湖、岱墙、赵岗、刘辛、大兰、段岗、童河。★六指街道办事处驻什仔铺,人口89096人,面积227.8平方千米。辖2个居委会、56个村委会:什子铺、甘棠铺、建民、新华、群建、建设、群合、郑田、新红、新生、新联、振兴、建国、大咀、武湖、胜洪、联合、曙光、滨湖、张岗、东湖、西湖、方湾、吴岗、港湾、朱岗、下刘湾、许桥、团林、金竹、潘岗、楼子田、王港、大堤、七里岗、张店、骆店、甘铺、虎豹、西城、新建、同建、新集、兴中、朱冲、红光、定正、群乐、同联、新胜、建幸、金咀、徐田、甘棠、熊岗、陆咀、三井、肖岗。★武湖街道办事处驻五通口,人口33739人,面积81.12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20个村委会:五通口、江咀、站头、大木、庙咀、下庙、高车畈、上畈、大桥、胜海、下畈、肖湾、熟地、张湾、毛庙、窑头、沙河、胡墩、新建、黄咀、五通口。★姚家集街道办事处驻姚家集,人口58107人,面积143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36个村委会:姚集、北门村、仁和、仙姑寨、腊梅、石桥、石屋山、王家庙、盛家湾、长冲、帽子、双河、河畈、老尔山、大城、竹林、崇杰、淳河、大屋畈、李集、姚集、青联、八里、沿河、杜塘、刘湾、邓咀、车站、茶庙、乐河、联界、柏叶、孟巷、畈张、寨东、八角门、牌楼。★长轩岭镇街道办事处驻长轩岭,人口54000人,面积211.46平方千米。辖2个居委会、31个村委会:长岭、石门、绿林、十棵松、户冲、狮子山、七房湾、院子、油榨、韩家畈、平峰、平港、创造、东风、短岭、仙河店、赵畈、桃园河、杨田、徐冲、黄土园、长岭、羊角山、泊沫、张都桥、向家咀、虎桥、三家店、竹园、官田、南洲田、大屋岗、塘上。★蔡家榨镇街道办事处驻蔡家榨,人口46622人,面积82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35个村委会:蔡家榨、韩集、群建、红寨、何湾、四勿、四詹雷、会龙、杨石桥、周梅家田、博士湾、官河、永福、前楼、长岭、芝岭、红岗、铁林、彭湾、桥头、樟树湾、大屋畈、六合、蔡榨、王堰角、上蔡湾、大树湾、团山、桃元、建国、雨台、蔡官田、黄寺庵、六艮、杨河、水口寺。★王家河镇街道办事处驻王家河,人口71566人,面积158.38平方千米。辖2个居委会、46个村委会:王家河、长堰街、应咀、中咀、甘露、凉亭、二刘湾、观音堂、高楼钱、小寨、唐刘桥、大雨尖、罗岗、红十月、栖凤山、张家柘、万寿寺、白龙寺、岗上熊、胜天、大湾连、太阳寺、长堰、唐保社、三台、陡山、青云、涝溪河、三合、卧虎、快岭、王河、李寨、南堰、大阳、刘桥、清河、大陂、高顶、章华、冯桥、群一、凤凰、玉枝、夏庙、彭岗、龙泉、花园。★李家集镇街道办事处驻李家集,人口91035人,面积170.9平方千米。辖2个居委会、53个村委会:李集、泡桐店、袁李湾、新庙、朝阳、民兴、民丰、长兴集、作京城、大简湾、白庙集、关文岗、铁江湾、护林岗、冯家河、彭家岗、郑林湾、珍珠岭、驻程岗、大黄、彭家冲、上古寺、驻河、徐岗方安集、石塘、郑店、东门寨、长安集、潘家寨、张家堰、龙须河、李集、金银岗、旗杆熊、仁和集、八家寨、小任湾、刘家寨、胡家集、五显庙、荣寨、巴山寨、泡桐店、朱铺、彭家寨、曾庙、民安集、大邱湾、宋集、钊家寨、仰山庙、刘家寨、邱汤湾、六家寨。★三里镇镇政府驻救命寺,人口26616人,面积46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14个村委会:银湖、救命寺、红联、东河、大石桥、白水湖、风斗湖、沿堤、二道河、邓畈、童门口、王家墩、河边、长堤、新塔。★蔡店乡 镇政府驻蔡店,人口51770人,面积123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30个村委会:石龙、蔡店、长岗、陈冲、、郭岗、团山、李文三、姚山、源泉、泉水店、张河、道士冲、张新屋、万湾、双河、鹿脚、赵店、桃花、刘家港口、刘家山、西峰、冯家楼、李冲、骆家田、郭河、姚老屋、五四、长生、马鞍山、方湾、李谷堡。★木兰乡乡政府驻塔耳岗,人口50614人,面积169.1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38个村委会:塔尔岗、磨盘、德兴、仙台寺、马鞍寨、小寨村、王湾、富家寨、小泉山、天子冲、甲山、双泉、青石桥、桥头边、刘咀、将军庙、桥店、白石、静山、同兴集、谌家寨、宁岗村、梳店、旋峰峙、姚湾、令牌店、椿树岗、刘岗、姚岗、七里岗、卢子河、长岗、雨霖、经堂庙、柿子集、七里冲、友爱、柳畈、塔尔村。其他 人口41757人,面积166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25个村委会。★木兰山风景管理处 驻木兰山,人口2741人,面积78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2个村委会:木兰山、铁石墩、门楼。★大潭原种场 驻大潭,人口5416人,面积10平方千米。辖10个村委会:大潭、汪大、甲山、新建、伍家港、澄湖、墩子河、四合、七会、新湖。★盘龙城经济发展区 驻下集村,人口33575人,面积78平方千米。辖12个村委会:二八八、刘店、叶店、许庙、刘古塘、下新集、黄花涝、三店、刘新集、丰山、龙王庙、丁店、后湖。历史沿革黄陂地处武汉市北郊,历史文化悠久。据考古发现证明,早在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就有三苗氏族在这里繁衍生息。区南的盘龙城,是长江流域迄今所发现的时代最早的古城。这座商代早期城址,在当时不仅是一个地域性的政治与军事中心,而且是南方与北方的一个经济和文化的交汇中心。这对于武汉三镇城市的孕育与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据旧志记载:今黄陂区境古为荆州之城。春秋属黄国之地,楚成王灭黄归楚。秦统一中国后,分楚为四郡,黄陂属南郡。汉属西陵。汉末刘表为荆州刺史,以此地当江、汉之口,拒吴侵轶,使黄祖于此筑城镇遏,名黄城镇。北周大象元年(公元579年)改镇为南司州,并置黄陂县。隋初改县为镇,后复为县。唐初属南司州,后州废,属黄州。南宋理宗端平三年,寄治鄂州青山矶。元世祖至元12年还旧治,属黄州路。明属黄州府。清雍正七年改属汉阳府。中华民国初年,废府改道,属汉阳道。自民国21年起,先后属第二、三、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及鄂东行署。抗日战争时期,黄陂县政府一度迁至县东的仙台寺。1940年4月,在县北蔡店陈家畈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主政府。1949年5月,黄陂全境解放,县人民政府进驻县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黄陂县属孝感专员公署。1959年随专区并入武汉市。1961年,恢复原区治。1983年10月,划归武汉市管辖。1995年县治城关镇更名为前川镇。同年向上请示撤县设区。日,国务院同意撤销黄陂县,设立武汉市黄陂区,以原黄陂县的行政区域为黄陂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前川街。地理环境黄陂区位于湖北省东部偏北,武汉市北部,地跨东经114°09′-114°37′,北纬30°40′-31°22′。东与红安县、新洲区接壤,西隔小悟山、界河与孝感市毗连,南抵府河与武汉市城区相望,北与大悟县交界。区境南北最大纵距104公里,东西最大横距55公里,境域周长273.5公里。国土总面积2261平方公里。区境北依大别山南麓,南临长江,地势北高南低,自北向南逐渐倾斜。形成西北低山区,东北丘陵区、中部岗状平原区和南部滨湖平原区4级阶梯。西北低山区海拔150—180米,全区最高点双峰尖873.7米。东北丘陵区海拔50——150米。中部岗状平原区海拔30——50米。南部滨湖平原区海拔20——30米,最低处为16.5米。全境有滠水、界河及北湖三大水系和由5个主要湖泊构成的自然水系。地貌特征构成全境“三分半山,一分半水,五分田”的格局。黄陂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四季分明,年平均无霜期255天。年均日照时数约1540——2180小时。由于地形复杂,各地日照时数及百分率有差异,山地阴阳坡的差异比较明显,但基本能满足农作物的需求。年均降水量在毫米之间,雨量分布的时空差异较大,洪涝干旱时有发生,对全区工农业生产影响严重。境内平均气温为15.7℃——16.4℃。一年中以1月最低,月平均气温2.4℃—3.2℃;7月最高,日平均气温28.4℃,有的年份出现在8月。历年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15.5℃,极端最高气温为40.7℃。人口2007年年末全区户籍人口111847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02569人,农业人口915905人;男性人口569767人,女性人口548707人;2007年年末,全区常住人口为90.5万人(指常住本区半年以上人口);全区出生人口8847人,出生率7.73‰;死亡人口5091人,死亡率4.45‰;人口密度495人/平方公里;60岁以上人口149297人,占总人口比例为13.3%。经济社会全区生产总值由2006年的110.9亿元到2011年预计可达309.8亿元,年均增长17.1%;全口径财政收入从9.02亿元增加到60亿元,年均增长46.1%;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从3.41亿元增加到22.69亿元,年均增长46.1%;固定资产投资从51.78亿元增加到267.2亿元,年均增长38.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47.62亿元增加到125.8亿元,年均增长21.4%;农民人均纯收入从4448.74元增加到9166元,年均增长15.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8062元增加到14616元,年均增长12.6%。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从68.33亿元增加到235亿元,年均增长28%。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区域经济综合实力连年位居全省县(市、区)前列。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科技富民强县示范区”、“科普示范区”、“十佳全民创业示范区”、“全面小康成长型百佳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绿色农业示范区”、“油茶基地建设示范区”、“粮食生产先进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残疾人工作示范区”和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区”、“三农发展先进区”、“文明城区”、“旅游强区”、“卫生城区”、“最佳金融信用区”、“双拥模范区”、“畜牧大区”和农业、水利、林业先进单位等称号。三次产业结构由2006年的25.7:32.3:42调整到2011年的18.3:47.7:34。工业园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规划面积达到46.25平方公里;工业总产值由84亿元增长到390亿元;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由17亿元增长到8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95家,其中产值过亿元的企业25家,省市名牌企业21家。推进创新型黄陂建设,发展高新技术企业25家,年创产值12亿元。建筑安装产业特色更加明显,今年的建安税收可达10亿元。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国际商品交易中心等9个专业市场先后开工建设或开业运营,汉口北商贸物流枢纽区累计投入212.7亿元,建成面积520万平方米,开业面积360万平方米,入驻商户3.8万户,安置就业2万余人,实现商贸物流总收入400亿元,综合税收16.8亿元,成功地举办了首届“汉交会”。建成“万村千乡”农家店715家,农改超15家。临空经济区被列为全市重点建设的高端产业功能区。东海航空、友和道通开通全货运航班。20多家航空公司开班通航,驻场飞机达到60架。近五年天河机场旅客总量达4773万人次,货邮吞吐量48.67万吨,年均分别增长10%和15%。旅游资源旅游资源丰富,有距今年3500年历史的商代遗址盘龙城,被认证为“大武汉城市之根”。有花木兰故事得名的木兰山、木兰湖、木兰川、木兰天池和国家级森林公园—素山寺,以及日、月、星湖等为主体的947平方公里的木兰生态旅游区,被誉为“武汉的后花园”。有宋代理学家程颐、程颢得名的鲁台“双凤亭”等名胜古迹、人文景观。其中,木兰生态旅游区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列为《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优先投资项目,并同商代盘龙城遗址被列为武汉市“十五”重点开发项目。目前,黄陂拥有华中地区最大的城市生态旅游景区群,其中国家4A级景区7家,居全国区县第一,3A级景区2家,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1家,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家,全国休闲正是与乡村旅游示范点4家。同时还建设星级农家乐479家,其中五星级休闲农庄8家,位列全省第一。整个木兰生态旅游区已经形成了集“食、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旅游服务体系,具有一次性接待1.5万名游客食宿的能力。2012年,全区共计接待旅游803.5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20.08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58.6%和97.6%。名胜古迹黄陂区古迹甚多,文化遗存丰富,是湖北省文物十强县之一。公布为国家级、省级、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共26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5个,市级8个,县级12个。主要有盘龙城遗址:位于黄陂滠口镇,南距武汉市区5公里,因盘龙湖环抱而得名。整个遗址东西长2100米,南北宽约1800米,总面积378万平方米。1954年发现后,从1963年至1976年3次由省、地、县及北京大学考古专家组成发掘队进行有计划、大规模挖掘。考古结果显示:城垣建筑距今约3500多年。城内有三座宫殿基址,其结构为我国至今所知最早的“前朝后寝”的分布格局。城外有居民居住地、手工业区、墓葬区。出土的文物有铜园鼎、铜钺、玉戈、陶器、木雕等,工艺精细,形制完备。1974年,湖北省博物馆在此设立考古工作站,1988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鲁台山古墓葬:位于滠水东岸与前川镇隔河相望的鲁台山西南,1977年底、1978年初发现。整个墓葬群范围:东西长300米、南北宽100米,共有西周与春秋战国墓35座。其中西周墓5座,春秋战国墓30座。这批墓葬群,共出土160件铜、玉、陶器,其中青铜器约占二分之一。铜器造型严谨,花纹繁缛。1983年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双凤亭:建于鲁台山椒,临滠水,眺区城。相传宋仁宗时,黄陂县尉程王向之妻夜梦双凤投怀,后生二子,取名程颢、程颐。二程崇尚儒学,尊奉孔子,乃筑台以望鲁,并取名望鲁台,鲁台山由此得名。二程学识渊博,诗文出众,为宋代大理学家,誉满国中。为缅怀先贤,宋代始建“清远亭”于鲁台山。南宋时取双凤齐飞之意,改称“双凤亭”。其间1962年和1984年两次维修。今日双凤亭,琉璃碧瓦,斗拱飞檐,造型严谨,气势恢宏。1993年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木兰山:位于黄陂区北,距区城27公里。山势呈南北走向,群峰攒簇,古木参天,方圆30平方公里,最高峰祈嗣顶582.1米,系大别山南麓的高峰之一。相传南北朝时,羌胡入侵,木兰山下一位姓朱名木兰的巾帼英雄女扮男装,替父从军,驰骋疆场12年,屡建奇功。班师回朝后,封她为武召将军佐侍郎。木兰不受朝禄,愿归桑梓奉养父母。从此,木兰山因是一代女杰的家乡而闻名于世。山上至今还保存着这位女将军的许多胜迹。木兰山又是湖北著名的宗教圣地。其宗教活动始于隋、兴于唐而盛于明,是中国历史上道佛两教活动的中心区域之一。山上先后修建寺、观、庙、庵30多座,有“七宫八观三十六殿”之说。1983年被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木兰湖:木兰湖旅游度假区位于武汉市黄陂区木兰乡境内,与荆楚名岳木兰山毗邻,距武汉市区 60公里,有高速公路相通,这里水丰鸟美,人杰地灵,山清水秀,是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的湖北省省级旅游度假区,被人们誉为荆楚明珠、武汉市的后花园。木兰湖一碧万顷,清澈如镜。108个大小湖汊组成57公里的环湖公路蜿蜒曲折,湖中32个大小岛屿星罗棋布。湖周青山环抱,绿树掩映。湖水中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多种微量元素,其水质始终保持国家二级标准,是木兰泉纯净水厂的直接水源。湖东南岸的森林自然保护小区,神奇壮观,当游人站在该区顶峰的木兰楼上,既可观赏各种野生动物及鸟类嬉戏,更能品味文人墨客诗词字画,领略壮丽的湖光山色。旅游景点黄陂人文荟萃、山清水秀、风景独好,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有:木兰山:荆楚名山木兰山昂立天宇,气势磅礴。雄伟壮观的群峦秀峰、宫观栉比的古代庙宇、甘冽晶莹的龙泉匹练、环绕山岭的溪河碧流、瞬息万变的云海奇景、盛夏如春的宜人气候,无不令人赏心悦目,近年来,木兰山修复了一批古式建筑,重塑了众多道佛泥塑,成为武汉近郊重要的风景游览区。木兰湖:位于木兰山脚下的塔耳岗乡境内,是一个以山奇、水美、鸟珍而遐迩闻名的风景旅游区。全区总面积50平方公里,其中,湖面20平方公里,70多个岛屿和半岛兀立湖中,100多个湖汊纵横交错,近百里的湖岸线蜿蜒曲折,20多个涌泉喷珠吐玉。湖周围群峦起伏,树木葱郁,10万只白鹭栖息于此,是华中地区最大的候鸟聚集地。木兰湖水域宽阔,水质碧澈,自然环境清洁幽静,夏季月平均气温比武汉市区低4℃-5℃,是武汉市近郊理想的避暑胜地。木兰湖不仅有优厚的自然资源,还有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这里流传着许多有关木兰将军替父从军的动人传说,保留着一批历史遗迹。有木兰将军墓、木兰将军庙、木兰将军唐代墓碑和宋代石狮。木兰川:位于黄陂研子岗镇,是通往木兰山、木兰湖的绿色走廊。全川长15公里,总面积30平方公里。东西两侧的玉屏山、木兰山两山对峙,一川通达,景观独特。川上云遮雾绕,层峦叠嶂,树木葱郁,百鸟翩跹;川内田畴如织,山花锦簇,清水漾碧,玉鉴琼田,秀色可餐。木兰天池:位于黄陂长轩岭镇石门境内,距武汉市区中心63公里,区域方圆10平方公里。整个景区由飞瀑、溪潭、怪石、奇木等构成自然景观200多处。峡谷全长约10公里,上下落差200米,有大、小天池各一处,小天池水域面积150亩,大天池水域面积300亩,海拔350米,池水荡漾,清澈透底,既可泛舟,又可冲浪,整个景区自然景观如珠妙串,森林覆盖,绿荫掩映,飞流直下,山泉叮咚。素山寺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黄陂长轩岭镇境内,南距县城58公里。公园南北长3.25公里,东西宽1.9公里,总面积6.18平方公里。境内群峰连绵,山势雄伟,最高峰无名峰海拔高程599.5米,是大别山南麓、武汉市北郊最高山峰之一。公园内树木参天,藤蔓罗织,自然植被和人工森林布满山峦,森林覆盖率达98%。飞瀑、奇石、古战场及寺观旧址等自然人文景观点缀其间。主要物产黄陂物产资源丰富。农作物:稻谷、小麦、大麦、豆类、薯类、棉花、油菜、花生、芝麻、甘蔗等。动物资源:分为两大类。一是家养畜禽,主要有猪、牛、羊,鸡、鸭、鹅、鸽、鹌鹑、蜜蜂、观赏鸟、 鸵鸟等。二是野生动物,种类70余种。分为水族类:虾、蚌、螃蟹、甲虫、娃娃鱼、鲤鱼、鳝鱼等;爬行类:茶花蛇、乌梢蛇、蜈蚣、蜗牛等;兽类:狐、猪獾、野猪、松鼠等;禽类:雉鸡、乌鸦、云雀、猫头鹰、白鹭等;昆虫类:其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黄嘴白鹭、猫头鹰两种,省级保护动物有娃娃鱼、中白鹭以及黄陂等10余种。植物资源:境内有树木1000余种,常见的265种。其中用材树种10余种,主要有马尾松、杉木、泡桐等;经济林树种20多种;野生中药材200多种;蔬菜瓜果80多种。珍贵树种有银杏、水杉及木兰花茶等。水产资源:常见的有40多种。以青、草、鲢、鳙“四大家鱼”最为普遍。近年来又引进了日本白鲫、非洲鲫鱼、革胡子鲶、团头鲂等。贝类有10多种,其中可用作养殖珍珠的优良母贝——三角帆蚌和褶纹冠蚌数量较多。此外,还有众多经济价值较高的水生动植物,如虾、鳖、龟、鳝、莲、藕、菱、茭白、芡实等。主要土特产品:花生、茶叶、板栗、芦笋、桔梗、柿子、桃李、荸荠等。文化教育学校黄陂一中 · 黄陂二中 · 黄陂三中 · 黄陂四中 · 黄陂五中 · 黄陂六中 · 黄陂七中 · 黄陂职校 · 区实验中学 · 双凤中学· 前川一中 · 前川三中 · 前川一小 · 前川二小 ·前川四小 前川五小 · 前川六小,另外,新村小学编入前川三小,鲁台小学也编入前川七小。世代才人辈出黄陂历史文化悠久,世代才人辈出。相传县北的木兰山为代父从军的木兰将军故里;宋代理学家程颢、程颐出生于黄陂,在这里度过少年时期;元末南方红巾军著名将领倪文俊早年为武湖渔民;清嘉庆4年(公元1799年)至道光18年(公元1838年),39年间出了文武三榜眼,分别为武榜眼曾大观,文榜眼刘彬士、金国钧,后分别官至福建陆路提督、浙江巡抚和翰林院编修。清咸丰年间,城关人周恒祺官至直隶布政使;长堰人王正起历任山东总兵、提督军门,诰封“振威将军”,以捕杀慈禧太后宠信太监安得海而闻名;黄陂黎家河(今属大悟)人黎元洪1916年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人称“黎黄陂”;辛亥革命时期奋起救国的著名人物有蓝天蔚、蔡济民、喻育之等。新民主主义革命作为湖北省党组织建立最早的县份之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黄陂籍风云人物有:大革命时期:唐际盛(黄陂党组织暨河南开封地委党组织创始人),吴光荣(黄陂县委第一任书记),蔡以忱(参加过“五四”运动,在党的“五大”上被选为中央监察委员);土地革命时期:潘忠汝(黄麻起义总指挥),吴光浩(黄麻起义副总指挥,鄂豫边红军及革命根据地创始人),刘光烈(黄麻起义副总指挥),陈金台、焦恒田(静山庙暴动正、副指挥长),黄陂籍军事将领徐海东大将(后划归大悟),韩先楚(后划归红安)、周志坚(后划归大悟)、杜义德、陈庆先、韩伟中将,雷绍康(后划归大悟)、宁贤文(后划归大悟)、袁学凯、张广才、熊伯涛、雷震、陈福初、叶超、李大清、方明胜、唐凯、童陆生少将计18人;抗日战争时期:任士舜(黄陂县第一支抗日武装创建者)、杨学诚(鄂豫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主要创始人之一)。科教文卫黄陂教育、科技、宗教、文化、体育界著名人物有:陈宣恺、陈时、刘凤章、陈启天、余家菊、胡秋原、涂治、万昭虚、王若愚、曾卓、冯今松、蒿俊闵、柳大华、刘国正、李泉和荣获意大利加勋大骑士勋章的万子美;著名政界人物有许建国(历任中国驻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大使、上海副市长)。抗战时期任伪中央执行委员、伪陆军部长的汉奸叶篷,任湖北绥靖侦辑少将处长,武汉、重庆流氓帮会头目杨庆山,也是黄陂人。在国内外著名大学、学术研究机构任职的黄陂籍教授有:田长霖(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陈庆宣(中科院院士)、涂光炽(中科院院士)、涂治(中科院院士)、梁骏吾(中科院院士)、肖培根(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胡秋原(中央研究院)、胡蜀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周裕德(武汉大学)、辜胜阻(武汉大学)、万卓恒(武汉大学)、吴世才(武汉大学)、丁四新(武汉大学)、曾宪武(武汉大学)、刘绪贻(武汉大学)、夏桂明(武汉大学)、余家菊(武昌高师)、周焕章(交通大学)、陈庆益(华中理工)、黄承堂(华中科大)、任士炎(华中科大)、徐明厚(华中科大)、陈晓(清华大学)、萧树铁(清华大学)、李兴(北京师范大学)、李志祥(北京理工大学)、郑永流(中国政法)、周世勋(复旦大学)、喻大翔(同济大学)、叶作舟(中科院广州)、喻世友(中山大学)、余传韬(台湾中央大学)、刘家驹(东吴大学)、杨志希(东吴大学)、童启祥(中国文化大学)等。历史事件陈时父子创办私立中华大学:1921年,黄陂人陈宣恺、陈时变卖家产,在武昌创办中华大学(现华中师范大学),开我国私立大学之先河。中共三合店支部成立:1920年秋,黄陂三合店人唐际盛在家乡创建“乡村改进社”,宗旨是从改进农村面貌入手改造社会。1922年,唐际盛又在“乡村改进社”中发展党团员。1924年底建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三合店特别支部。1925年春,在共青团支部的基础上成立中共三合店支部,王电生任书记。1926年9月,中共三合店支部改为中共黄陂县部委员会,吴光荣任书记。国民党临时县党部成立:1925年7月,中共党员胡业裕、唐际盛、蔡以忱等在自进小学组建国民党临时县党部。翌年11月,该组织正式成立,胡业裕任主席。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七军在木兰山建立:日,黄麻起义失败后,副总指挥吴光浩率领72名鄂东军转移到黄陂木兰山坚持斗争。日,遵照湖北省委指示,鄂东军正式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七军,吴光浩任军长,戴克敏任党代表。全军分为4个手枪队,“昼伏夜出,远袭近止,声东击西,绕南进北”,以木兰山地区为中心开展游击活动和土地革命,经过历时半年多的艰苦奋斗,创建了拥有20万人口的柴山堡苏区,在鄂豫边插上了第一面工农武装割据的旗帜。后来,这支工农武装发展成为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之一红四方面军。静山庙武装暴动:1929年3月,在红十一军三十一师(原七军)二大队的帮助下,黄陂县委在塔耳岗地区成立暴动指挥部,由县委代理书记陈金台任指挥长,县农民委员会主席焦恒田为副指挥长。暴动以静山庙大土豪陈佐泉为突破口,组织近万农民一举捣毁陈的老巢,消灭铁丝墩红枪会、柿子树店民团。开创了黄陂县工农武装割据的新局面。日本飞机轰炸黄陂县城:日,日军飞机12架轰炸黄陂县城,毁房500余栋,死伤600余人。石丘惨案:日,日军门胁部袭击县东王家河,屠杀群众470多人,制造了“7·19”石丘血案。豫鄂挺进纵队在姚家山建立抗日指挥中心:1941年2月,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经过3天反击作战,击败鄂东顽军程汝怀部、刘梅溪部,控制了大悟山、小悟山。李先念、陈少敏率豫鄂边区党委和豫鄂挺进纵队司政机关进驻黄陂姚家山,建立抗日指挥中心,直至1944年10月。这期间,大悟山、小悟山抗日根据地得到巩固,并自北向南延伸,直逼武汉。在军事上、政治上对驻汉日军构成威胁。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来夜宿姚家大湾: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来同美蒋代表一行40人赴宣化店观察,途径姚家集。因姚蔡河桥被洪水冲毁,夜宿姚家大湾。解放黄陂后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四野四十三军解放姚家集,11日攻克长轩岭,27日逼近横山。5月9日,县城解放,县人民民主政府迁驻城关。5月13日,四野一一八师攻克滠口,黄陂全境解放。滠水下游改道:1977年11月至次年春,黄陂县委、县政府组织全县13.4万民工奋占百日,完成土方844万立方米,石方25.32万立方米,折标工906.95万个,投资514万元,完成滠水下游改道工程。改道后,增垦耕地7000亩,灭螺7000亩,可抵御50年一遇的洪水,使两岸15万亩农田免除了水旱灾害。中共黄陂县委更名为中共武汉市黄陂区委:日在中共黄陂县第九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会上,决定将中共黄陂县委员会更名为中共武汉市黄陂区委员会,中共黄陂县第九次代表大会更名为中共武汉市黄陂区第一次代表大会,中共黄陂县第九届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分别更名为中共武汉市黄陂区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根据省、市委的批复,中共武汉市黄陂区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由杨楚坤、雷腾芳、吴方法、王法圣、吴明益、刘春海、李志堂、雷震、李华捌、郭国松、张广久、肖映义、肖金双、胡建奇等14名同志组成,区委书记由杨楚坤担任,区委副书记由雷腾芳、吴方法、王法圣、吴明益担任。区长吴祖云吴祖云,男,汉族,1967年1月生,湖北仙桃市人,199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8月参加工作,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历任洪湖市供电局局团委书记,洪湖市经委办公室主任,洪湖市委政研室副科级政研员,洪湖市化工局副局长、系统党委副书记,洪湖市茅江办事处党委书记兼任洪湖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洪湖经济发展总公司总经理,洪湖市人民政府市长助理(2003年7月任洪湖市副县级调研员),洪湖市委常委,监利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监利县委副书记,中共荆州区委副书记、区人民政府区长。 日 任中共荆州区委书记。2011年2月当选荆州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日 任中共武汉市黄陂区委委员、常委、副书记,提名为黄陂区人民政府区长(副厅级)人选2011年10月 任黄陂区人民政府党组书记、副区长、代理区长黄陂公交292 291 293 295 297 298 248 253 212 232
上一条地图信息:&
下一条地图信息:&
最新地图信息
· · · ·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