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那个少数名族有姓李的?

甘肃省天水市当地美食
天水呱呱  清水扁食
  在地处天水市东北的清水县城,扁食作为当地居民早餐中最受青睐的小吃,其选料考究,烹饪过程复杂,入口滑爽,风味独特,在全国其他地方早餐中绝无仅有。
  清水扁食又因清水居民中回族等少数民族居住较多,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有汉族的荤扁食和回族的素扁食两种。汉族荤扁食的烹制分炒、包、煮、调四个过程,炒指的是炒大肉(猪肉)臊子。取上好的五花肉,起一厘米薄厚的长条,一刀一刀切成肉丁,配以盐、醋、酱油、料酒等各种调料腌制片刻,再用慢火炒制,火候要掌握得不大不小,大则糊,小则无色;包扁食是先将机压或手擀的面切成大小合适的梯形面片(饭店中多是压面机压制的面片),放一沓面片在手掌上,抓少许韭菜末,一折、一挑、一弯、一捏,变魔术般包成了耳朵状的扁食;煮扁食也很讲究,要煮的恰到好处,一般滚过两水便可出锅;调指的是将盛在碗里的扁食浇上精心炒制的大肉臊子,放些许葱花,调上油泼辣子、醋、盐,一碗色、香、味俱佳的清水荤扁食便呈现在你的面前。
与荤扁食相比,回族素扁食讲究清淡味鲜,其烹制是用芹菜、萝卜、豆腐、韭菜等为馅,捞在碗里配以豆芽、菠菜等,浇上一勺纯胡麻油,调上辣椒、醋、盐即可食用。清水县东部的山门、秦亭等乡镇盛产大麻,当地群众用麻籽仁和豆腐为馅所作的麻腐扁食尤为清水扁食中的珍品。
  “扁食”与“遍食”谐音,是人们寄希望生活更加美好,遍食天水美食之意,因此,逢年过节吃扁食已成为清水人民的传统美食。
  秦安麻腐馍
  馅料用麻子磨制而成,以五香粉、食盐、葱花等佐料拌入并适当加入猪油,用发酵好的面团擀成薄饼做包皮。成品馍洁白松软,香味独特。
  甘谷酥圈圈
  足以精细白面、上等胡麻油配以香料等精工细作,并用适宜的火候在上下都有炭火的一种称鏊的平底锅内烙烤而成。它具有色泽金黄、香酥可口、油而不腻之特点,还具有耐存耐放之长处,即使在炎夏,存放月余也是只干不馊,常被人们捎给省内外的亲朋好友。据传酥圈圈是满清时由城关蒋家庄一姓李的厨师创制成的。
  天水杂烩
  把鸡蛋蛋清和蛋黄搅匀,摊成薄饼。取鲜五花肉剁碎,放入盐
、粉面、花椒后拌匀,加在两层薄蛋饼中间压平,上笼蒸熟,切成条形,便做成夹板肉。以夹板肉为主,配以响皮条、丸子,浇上鸡汤、撒上葱花、香菜、木耳等,盛入汤盆,量足汤多,荤素搭配,边喝边吃,不油不腻,味道鲜美。
  天水里脊
  用鲜五花肉,切成小块,与粉面、蛋清搅拌和匀,再在植物油中炸。炸熟炸干后捞出,配以木耳、玉兰片、红绿辣椒等,浇上勾好的芡汁即成。一般流行有酸辣里脊和糖醋里脊两种。特点是色泽清亮,有半透明感,吃起来酥脆鲜美,油而不腻。
  天水麻食
  用麦粉和成软面团,每次掐一小点,用大拇
指搓片后卷成一个个小海螺状,在开水中煮熟,捞入碗中,浇上臊子,调入佐料即可食用。特点是入味、滑爽、易消化。还可做成炒麻食、烩麻食等。
  用玉米等杂粮做成。先将水烧开,再把玉米或其它杂粮细细撒入开水中,边撒边搅,用温火熬煮,待结成团状即成馓饭,吃时配以天水风味小菜,清香可口。
  如果在碗中盛入清汤臊子,调入油泼辣子、盐等佐料,再把馓饭放在碗中,用筷子夹成小块,浸泡入味,这种吃法又叫天水搅团。清汤臊子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浆水、素菜、荤菜等,为天水城乡调剂饮食的家常便饭。
  天水鸡丝馄饨
  天水的鸡丝馄饨有四大特点:一是颜色亮。当一碗正宗的天水鸡丝馄饨端到你面前时,搭眼一看,红、黄、绿、白四种颜色一定会让你赏心悦目。仔细一瞅,红:浅红色的鸡肉,鲜红色的辣椒油;黄:浅黄色的鸡蛋;绿:鲜绿的香菜,大葱,深绿色的海带、榨菜,另外,再加上用白面包成的小馄饨,让你的心情不由得豁然开朗。二是香味浓。鸡丝馄饨香就香在鸡汤上,鸡汤的香味和香菜的香味,辣椒和大葱的辣味以及海带、榨菜、盐、醋的味道综合在一起,就显得鸡汤的香味特别浓。浓浓的香味让人用语言无法来形容,它让人胃口大开,垂涎三尺。三是做工细。天水馄饨包得大小合口;鸡肉都是撕成丝;鸡蛋都是摊成饼,切成和海带一样长约二、三寸细细的丝;香菜、葱都是切成小末;榨菜都是切成小丁形,让菜便于入味,让人便于入口。四是营养好。一碗鸡丝馄饨别看数量不多,但在营养方面,可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人体正常活动需要的营养素,如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都有了,既照顾了北方人受吃面食的习惯,又适合南方人爱吃菜的口味;既有兰州牛肉面经济实惠的特点,又有岐山臊子面香气扑鼻,营养好的长处。
  清真碎面
  清真碎面的做法与其它面条的做法大致相同。不同处在于把面擀开后,不立即切,要晾成柔干再切成菱形。面要擀得又薄又匀,切得又细又匀,切成的菱形小片长约
1厘米左右,形如雀舌,码在盘中。也有人不称碎面,而形象地称为“雀(天水人读雀为qiao)舌头”。
  清真碎面的臊子非常讲究,先把炒好的半生羊肉丁放进饭水中,用文火慢煮,等煮出香味来,再配入切成丁、粒与细条形的海带、榨菜、鸡蛋饼和虾皮等,烩煮成香味浓郁的臊子。食时,在煮好的碎面上浇淋上臊子,放上一撮香莱,调上醋、盐、油泼辣子,味精等,香气透鼻,令人食欲大增。吃清真碎面时,因面切得非常碎细小,配菜也随其形以细为佳,故多不用筷子,而用汤匙。
  张川羊羔肉
  张川羊羔肉主产于关山林区,肉嫩味纯,色泽鲜艳,尤以小尾寒羊为最。以羊肉为主要原料的手抓羊肉、清炖羊肉、羊肉泡馍是陇上美味。
  天水呱呱
  呱呱,是天水的一种特殊食品。无论是寒风骤起的严冬,还是烈日当头的盛夏,总有那紫红色的呱呱在摊点出售,食客往来不断,生意格外红火。
  天水呱呱品种繁多,以原料区分有荞麦呱呱、冰豆呱呱、豌豆呱呱和粉面呱呱等。其中最受人们欢迎的是荞麦呱呱。制作方法是先把陇南盛产的荞麦粉成荞珍子,入水浸泡、加工,取其淀粉,然后将淀粉加水入锅,用小火烧煮,直到锅内形成厚厚一层呱呱时,方可取出装入盆内加盖,经过回性,即可食用或上市。
  天水呱呱的吃法也比较独特,先将呱呱撕成小片,再配上辣子油、芝麻酱、芥末、酱油、食盐、食醋、蒜泥等调料即可。如果说西北人喜食酸辣,那么天水呱呱可是典型的辣味小吃。若初食者,面对满碗流红的呱呱,定会咋舌、冒汗。而当地人尤喜以呱呱为早点,一些男士几乎“不可一日无此君”。
  天水呱呱历史悠久,相传在西汉末年隗嚣割据天水时,呱呱是皇宫里的御食。隗嚣的母亲塑宁王太后,对呱呱特别嗜好,每隔三日必有一食。到了东汉,隗嚣兵败刘秀,投奔西蜀的公孙述时,御厨逃离皇宫,隐居天水,后在天水城内租起一间铺面,专门经营呱呱。天水呱呱就这样留传下来了。
(责任编辑:久黑必白)
08-06-11 10:07·
08-06-03 09:18·
08-05-29 11:54·
08-05-16 12:10·
08-02-13 07:32·
07-12-27 09:26·
07-07-13 22:49·
07-05-31 06:38·
06-07-27 03:57·
06-03-27 02:42·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一本都市小说,主角姓李,是灭绝的天龙族族人 手下有一群小弟,主角他们个个修炼 里面到中间还有写_百度知道
一本都市小说,主角姓李,是灭绝的天龙族族人 手下有一群小弟,主角他们个个修炼 里面到中间还有写
白起被镇压千年,最后那个门派有个弟子自愿给他附身,是灭绝的天龙族族人手下有一群小弟,主角他们个个修炼
里面到中间还有写到白起,主角姓李一本都市小说,条件就是灭了主角
我有更好的答案
修神路之九天龙腾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都市小说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日生的男宝宝,姓李家族辈份有字辈取什么名字好?_百度宝宝知道天水市扎实开展城市民族工作
  近年来,甘肃省天水市紧紧围绕依法保障各民族合法权益这个核心,不断强化工作举措,努力朝着“让城市更好接纳少数民族群众,让少数民族群众更好融入城市”的工作目标开拓进取,不断推动城市民族工作高效开展。
  (一)完善机制,构建工作大格局。一是安排部署到位。市委、市政府每年都召开会议研究城市民族工作,每年召开两次民委委员单位工作协调会和一次民族工作会议,层层安排部署城市民族工作,把城市民族工作纳入各级领导干部实绩考核内容,发挥“关键少数”引领带动作用。二是出台首个专门规范性文件。甘肃省《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民族工作的意见》出台后,天水市委、市政府分别进行了专题学习研究,对贯彻落实提出了具体要求,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民族工作的实施意见》,对做好今后一个时期天水市城市民族工作做出了部署。三是完善民委委员单位制度。专门下发文件明确民委委员单位职责和工作制度,委员单位由24个增至30个,并要求各委员单位每年至少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办2—3件实事。四是构建四级服务网络体系。建成了市、县(区)、乡镇(街道)、社区四级服务网络体系,建立了包括民族工作干部骨干服务队、社区民族之家服务队、少数民族联谊会会员服务队、志愿者服务队伍等,利用社区资源为少数民族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目前,已构建起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统战、民族工作部门牵头抓总,各方积极配合、齐抓共管的城市民族工作大格局。
  (二)保障权益,打造和谐好环境。一是加强清真食品监管。严格实施《甘肃省清真食品管理条例》,依法加大清真食品市场常态化管理,注重专项检查和日常管理相结合。成立了天水市清真食品协会,聘请78名清真食品义务监督员,加强清真食品市场监管。秦州区出台了《秦州区清真食品管理办法》,全区清真食品经营许可证发放率达到90%以上。二是有效保障特殊权益。尊重回族等少数民族丧葬习俗,市政府特批了24亩土地作为穆斯林群众墓地。秦州区对城区三座清真寺进行了扩建和维修,保证了少数民族群众正常的宗教生活。麦积区妥善搬迁和新建了北道清真寺,解决了城区4500多名回族群众宗教活动场所问题。三是排忧解难办实事。将城市少数民族困难群众纳入了全市基本生活保障范围,为他们办理了低保手续。秦州区享受低保政策的少数民族人口3800多人,占全区城市少数民族总人口的40%。同时,还为20多户自主创业的少数民族群众办理贷款100多万元,争取公益性岗位30多个。
  (三)创新举措,建设互嵌新社区。一是积极搭建交流平台。每年宣传月期间,积极搭建形式多样的交流平台,为社区少数民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创造条件,让他们能够交得了知心朋友、做得了和睦邻居、结的成美满姻缘。秦州区在少数民族相对聚集的街道召开了民族团结进步社区工作座谈交流会,举办了“纳凉晚会”,表演具有民族特色的民族歌舞节目,努力推动互嵌社区建设。二是不断丰富文化生活。在秦州区、麦积区部分重点社区建成了少数民族服务中心,不断丰富社区群众文化生活。连续四年投入37万元,建成了秦州区、麦积区四个社区少数民族文化活动室,为少数民族群众开展文化活动搭建平台。麦积区还建立了少数民族务工、经商、就学、就业和技能培训等服务体系,让少数民族群众充分享受城市美好生活。
  (四)突出重点,管理服务同推进。一是搞好“两头对接”。以建立流入地与流出地“两头对接”机制为途径,加强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双向服务、双向管理,不断提升双方协作层次和水平。目前,天水市已与武汉、鄂州、随州等市建立了少数民族重点流出地与流入地的沟通协作机制。二是建立服务联系点。在全市重点社区和街道建立了45个少数民族服务联系点,对各县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做到了“五个明确”,实现了“三个必须”。三是提供便捷服务。依托社区管理服务功能,把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社区示范点创建工作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建设试点紧密结合,整体推进,加快完善组织网络、工作制度、服务平台和工作机制,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便捷服务。
  (五)创新理念,营造团结好氛围。一是运用大众化方式宣传。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媒介、报刊杂志、宣传资料等方式广泛宣传城市民族工作各项政策措施,利用宣传月活动、民族传统节日、民族知识竞赛等多种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二是通过培训宣讲宣传。举办了全市党的各项民族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培训班和民族政策大宣讲,邀请省民委领导和有关学者就党的民族政策做了专题辅导。三是坚持经常性教育宣传。坚持以人为本、潜移默化,加强对干部群众民族政策的经常性宣传教育。将民族政策法规纳入到全市各级中心组学习内容,纳入各级党校和行政院校教学计划,纳入普法教育的重点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