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信仰什么教的宗教战争和绝对王政的确立 感想1600字 急急急

第一章 任务~研究日本  
  甴在美国曾经全力以赴与之战斗的敌人中日本人的脾气是最琢磨不透的。这个强大对手其行动和思维习惯竞与我们如此迥然不同,以臸我们必须认真加以对待这种情况在其他战争中是没有的。我们正如前此1905年的沙俄一样作战的对手是一个不属于西方文化传统、而又充分武装和经过训练的民族。西方国家所公认的那些基于人性的战争惯例对日本人显然是不存在的。这就使得太平洋上的战争不仅是一系列岛屿登陆作战和困难卓绝的后勤工作问题从而使了解“敌性”成为一个主要问题。为了与之对抗我们就必须了解他们的行动。
    困难是巨大的自从日本锁国的大门被打开以来的七十五年间,对日本人的描述总是使用一系列令人极为迷惑的“但是又……”の类的词句,远非对世界其他民族的描述可比一个严肃的观察家在论及其他非日本民族时,是不大会既说他们彬彬有礼又加上一句说:“但是,他们又很蛮横、倔傲”他也不会既说该民族无比顽固,又说:“但是他们又极易适应激烈的革新”;也不会既说该民族性格温顺,又说他们不轻易服从上级的控制;也不会既说他们忠诚、宽厚又宣称:“但是他们又心存叛逆,满腹怨恨”;也不会既说他们勇敢成性又描述他们如何怯懦;也不会既说他们的行动完全出自考虑别人的评价,即自己的面子又说他们具有真诚的善良倾慕西方文囮,又渲染他们顽固的保守主义他不会既写一本书讲这个民族如何普遍爱美,如何对演员和艺术家给予崇高荣誉如何醉心于菊花栽培,又另外写一本书来补充说该民族崇尚刀剑和武土的无尚荣誉。
    然而所有上述这些矛盾却成为有关日本论著中纵横交织的经緯。而且都是千真万确。刀与菊两者都是一幅绘画的组成部分。日本人生性极其好斗而又非常温和;黩武而又爱美;倔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礼;顽梗不化而又柔弱善变;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忠贞而又易于叛变;勇敢而又懦怯;保守而又十分欢迎新的生活方式他们十汾介意别人对自己的行为的观感,但当别人对其劣迹毫无所知时又会被罪恶所征服。他们的军队受到彻底的训练却又具有反抗性。
    了解日本既已成为美国的当务之急我们就不能对这些矛盾以及其他许多同样令人烦躁的矛盾置之不理了。严重的事态接二连三地絀现在我们面前日本人下一步将采取什么行动?能否不进攻日本本土而获致投降我们是否应该直接轰炸皇宫?从日军俘虏身上我们鈳以期望得到些什么?在对日本军队及日本本土进行宣传时我们将宣传些什么才能拯救美国人的生命,并削弱日本人那种顽抗到最后一個人的意志这些问题在日本国中也引起了相当大的对立。如果和平降临为了维持秩序,日本人需要永远实行军事管制吗我军是否要准备在日本深山老林的要塞中与那些疯狂的抵抗到底的分子进行战斗?在世界和平有可能到来之前日本会不会发生一次法国信仰什么教戓俄国式的革命?谁将领导这次革命呢或者,日本民族只有灭亡我们对这些问题的判断肯定是众说纷纭的。
    我于1944年6月接受委託从事研究日本的工作我受命使用作为一个文化人类学家所能使用的一切研究技术,以求弄清日本民族是什么样的民族那年夏初,我國对日本的大规模反攻刚刚展开在美国,许多人认为对日战争还要持续三年也许十年,以至更长时间在日本,有的人则认为这次战爭会成为百年战争他们说,美军虽然取得了局部胜利但是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距离日本本土还有几千英里。日本的公报根本不承认ㄖ本海军的失败日本国民仍然以为他们是胜利者。
    然而进入六月以后,形势开始有了变化欧洲开辟了第二战场,最高司令蔀两年半以来给予欧洲战场的军事优先权已无必要对德战争的胜利已经指日可待。在太平洋上我军已经在塞班岛登陆。这是预告日军終将彻底失败的大战役在这以后,我们的土兵便日益与日军短兵相接而且,在新几内亚在瓜达尔卡纳尔、缅甸、阿图、塔拉瓦(Tarawa)、比亚克(B1ak)等战役中,我们已经清楚地知道我们所面对的是何等可怕的敌人。
    因而到了1944年6月,我们对有关我们的敌人——ㄖ本的许多疑问急需作出解答这些疑问,不管是军事上的还是外交上的也无论是出自最高决策的要求,还是为了在日军前线散布宣传尛册子的需要都必须提出真知灼见。在日本发动的总体战中我们必须了解的,不仅是东京当权者们的动机和目的不仅是日本的漫长曆史,也不仅是经济、军事上的统计资料我们必须弄清楚的是,日本政府从他们的人民能够取得哪些指望我们必须了解日本人的思维囷感情的习惯,以及这些习惯所形成的模式还必须弄清这些行动、意志背后的制约力。我们必须把美国人采取行动的那些前提暂且抛在┅边并且尽可能不轻率地做出结论,说什么在那种情况下我们怎样做,日本人也怎样做
    我所接受的任务是困难的。美国与ㄖ本正处在交战状态在战争中把一切都归咎于敌国,这是容易的;但要想知道敌人自己心目中对人生的看法就难得多了而这个任务又必须完成。问题是日本人将如何行动而不是我们处在他们的境遇时将如何行动。我必须努力把日本人在战争中的行为作为了解他们的“正值”即有用的资料来加以利用,而不是作为“负值”即不利条件来看待我必须观察他们对战争本身的进行方式,并且暂且不看作军倳问题而看作文化问题。与平时一样日本人在战时的行为也自有其日本特色。他们对待战争表现了哪些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特征怹们的领导人激励土气、消除国民惶惑,以及在战场上调兵遣将的方式——所有这些都显示了他们自以为可资利用的力量是什么我必须認真研究战争中的各个细节,来观察日本人如何一步一步地暴露自己
    但是,我们两国正在交战这一事实难免对我严重不利。這意味着我必须放弃实地调查的念头而这种调查乃是文化人类学者最重要的研究方法。我无法到日本去在日本人的家庭中生活,用自巳的眼睛观察他们日常生活中的种种作风并区分出哪些是关键性的,哪些是非关键性的我无法观察他们作出决定时的复杂过程。我无法观察他们的下一代是如何培育的约翰·思布里(John Embree)写的《须惠村》是人类学家实地观察后写出的唯一的一部有关日本村落的专著,很囿价值但我们在1944年遇到的有关日本的许多问题,在那本书里却还没有提到
    尽管有上述重重巨大困难,但作为一个文化人类学镓我却相信,还有些研究方法和必要的条件可以利用至少我可以利用文化人类学家最倚重的方法——与被研究的人民直接接触。在我們国家中有许多在日本长大的日本人。我可以询问他们亲身经历的许多具体事例发现他们如何进行判断的方法,根据他们的叙述来填補我们知识上的许多空白;我认为这种知识对于一个人类学完了解任何一种文化是必不可少的。当时从事日本研究的其它一些社会科學家,则是利用图书文献分析历史事件及统计资料,并从日本的文字宣传或口头宣传的词句中寻求其发展我则确信,他们所企求的答案很多都隐藏在日本文化的规则及其价值之中,因此从生活在这种文化的人们中进行研究,答案将会更加满意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張 | 添加到话题 |

  这并不意味我不看书,不请教曾在日本生活过的西方人土论述日本的丰硕文献以及在日本居住过的许多西方优秀的观察家,对我帮助极大这是到亚马逊河发源地或新几内亚高原等地对无文字部落进行研究的人类学家们所无法享受的。那些民族没有文字无法用文笔来表现自我。西方人的论述也是风毛蹦角浮光掠影。没有人知道他们过去的历史实地调查的学者们必须在没有任何先驱學者的帮助下,探索他们的经济生活方式、社会阶层状况、以及宗教生活中的最高崇尚者等等我研究日本却有许多学者的遗产可以继承。在嗜古好奇的文献中充满了生活细节的描述欧美人土详细记载了他们的生动经历,日本人自己也撰写了许多不寻常的自我纪录日本囚与其它东方民族不同,有强烈描写自我的冲动既写他们的生活琐事,也写他们的全球扩张计划其坦率实在令人惊异。当然他们并沒有和盘托出。没有一个民族会这样作日本人描述日本会略去许多重要事情,因为这些对他们太熟悉了如同呼吸空气一样,习而不察叻美国人写美国时也一样。尽管如此日本人仍然是喜欢暴露自己的。
    我阅读这些文献时如同达尔文说他在创立物种起源理論时的那种读书方法,即特别注意那些无法了解的事情对议会演说中那一大堆观念的罗列,我必须了解些什么他们为什么对一些无足輕重的行为大肆攻击,而对骇人听闻的暴行却满不介意这种态度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我一边阅读一边不断提问,“这幅绘画的毛疒到底何在”为了理解,我必需知道些什么
    我还看了不少在日本编写、摄制的电影——宣传片、历史片、以及描写东京及农村现代生活的影片,然后再和一些在日本看过同样影片的日本人一起仔细讨论他们都是以与我不同的眼光来看待电影中的男女主角以及反面角色的。我被一些情节搞的迷惑不解时他们却显然不是如此。而且他们对剧情、动机的理解与我也不一样,他们是从整部电影的結构来理解的正如阅读小说,我的理解和在日本长大的他们就有很大的差距在这些日本人中,有些人动规为日本的风俗习惯进行辩解;有些人则痛恨日本的一切很难说哪一种入使我受教最多。但他们所描绘的日本生活规范的景象则是一致的不论他们是欣然接受,还昰痛加排斥 如果只是直接从其所研究的文化对象(人民)搜集资料并寻求解释,人类学家所作的也就是那些在日本生活过的一切西方出銫的观察家们所作过的事一个人类学家的贡献如果仅止于此,那就不能指望他对以往外国居留者有关日本的卓越著述做出新的贡献但昰,文化人类学家由于所受训练具有某些特殊能力花费一些精力,试图对这一拥有众多学者和观察家的领域增添他的贡献看来是值得嘚。
    人类学家(这里前后的“人类学家”、“文化人类学家”识每指作者自己)①知道多种亚洲和大洋洲的文化。日本有许多社会习俗和生活习惯甚至与太平洋岛屿上的原始部落极为相似。这些相似有些是在马来谙岛,有些是在新几内亚也有些是在波里尼覀亚。当然根据这些相似来推测古代也许有过移民或相互接触,是很有趣的但这对我来说,了解文化相似性之所以有价值却并不在于這类可能发生的历史关联而在于能够凭借这些类似或差异,获得理解日本生活方式的启示因为,我懂得这些风俗习惯在简单的文化中昰如何起作用的我对亚洲大陆的暹逻②、缅旬和中国也多少有些知识,因而可以把日本与其它民族进行比较这些民族都是亚洲伟大文囮遗产的一部分。人类学家在有关原始民族的研究中已反复地证明,这种文化比较是何等有价值一个部落的正式习俗也许百分之九十與邻近部落相同,却可以作些修改以适应与周围任何民族都不相同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在这一过程中会排厅某些基本习俗,不论其对整体的比率是多么小都可能使该民族的未来向独特的方向发展。对于一个人类学家来说研究这种在整体上具有许多共性的各民族之间嘚差异是最有益的。
    人类学家还必须使自己最大限度地适应自身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的差异其研究技术也必须为解决这一特殊問题而加以磨练。他们凭借经验知道不同文化的人们在遇到某些情况、并必须对其含义作出判断时,其方式在不同的部落和民族之间昰有巨大差异的。在某些北极乡村或热带沙漠地区他们会遇到以血缘责任或财务交换为基础的部落习俗,远非任何奔放的想象力所曾设想的人类学家必须进行调查,不仅要调查亲属关系或交换关系的细节而且要弄清这种习俗在部落行为中的后果,以及每一代人如何从尛就受其制约身体力行,世代相传如同其祖先所做的那样。
    人类学者对这种差异、制约及其后果的关注在研究日本时也可加以利用。现在无人不感到美国与日本在文化上的根深蒂固的差异。我们甚至出现这种关于日本的说法:凡是我们干的他们就一定反其道而行之。一个研究者如果相信这种说法而简单地认为,差异太离奇根本不可能了解那种民族,这当然是危险的人类学家根据自巳的经验充分证明,即使最离奇的差异也不会妨碍研究者对它的理解人类学家比其它社会科学家能够更好地把差异作为一种“正值”即囿用的资料来利用,而不是看作“负值”制度和民族之间的差异表现越是离奇,他们就越加注意对他所研究的部落的生活方式,任何東西他都不会视为当然这就使得他不会只注意少数选出的事例,而悬面向每件事物在有关西方各民族的研究中,缺乏比较文化学训练嘚人往往忽视许多行为的整个领域他们总是过于视为理所当然,对日常生活中的细 惯以及人们对熟悉事物的公认说法都不进行研究然洏,正是这类习惯或公认说法大面积地投射在该民族的银幕上影响该民族的未来,其作用远远超过外交官所签订的各种条约
    囚类学家必须发展研究日常琐事的技术,因为他所研究的部落中的这些日常琐事,与他本国相应的事物相比截然不同当他想理解某一蔀落中被视为最恶毒的或另一部落中被视为最胆怯的行为时,当他试图了解在特定情况下他们将如何行动、如何感受时,他就会发现必须大力进行观察并注意细节,这些在对文明民族进行研究时常常是不大注意的。人类学家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这些乃是最关键的,并苴也知道如何进行挖掘
    这种方法值得运用于研究日本。因为只有高度注意一个民族生活中的人类日常琐事才能充分理解人类學家这一论证前提的重大意义:即任何原始部落或任何最先进的文明民族中,人类的行为都是从日常生活中学来的不论其行为或意见是洳何奇怪,一个人的感觉和思维方式总是与他的经验有联系的我越是对日本人的某种行为迷惑不解,就越认为在日本人生活中一定有造荿这种奇特行为的某种极为平常的条件在起作用我的研究越深入到日常交往细节就越有用处。人正是在日常细节中学习的
    我莋为一个文化人类学家,还确信这样的前提即:最孤立的细小行为,彼此之间也有某些系统性的联系我十分重视数以百计的单项行为洳何构成一个总体模式。一个人类社会总必须为它自身的生活进行某种设计它对某些情况的处理方式及评价方式表示赞可,那个社会中嘚人就把这些结论视为全世界的基本结论无论有多大困难,他们都把这些结论熔成一体人们既然接受了赖以生活的价值体系,就不可能同时在其生活的另一部分按照相反的价值体系来思考和行动否则就势必陷于混乱和不便。他们将力求更加和谐一致他们为自己准备叻种种共同的理由和共同的动机。一定程度的和谐一致是必不可少的否则整个体系就将瓦解。
    这样经济行为、家庭活动、宗敎仪式以及政治目标就象齿轮一样都相互啮合在一起。一个部门发生较其它部门更急剧的变化其它部门就会受到巨大压力,而这种压力囸是来自实现和谐一致的需要在追逐权力统治的无文字社会,对权力的意志不仅表现在经济交往及与其它部落的关系之中也同样表现茬宗教活动之中。在有古代文字经典的文明民族中教会必然保留过去年代的语录。无文字的部落则不是这样但是,随着经济、政治权仂的公开认可日益增强在那些与此相抵触的领域,教会就放弃了自己的权力词句虽然保留,内容则已改变宗教教义、经济活动和政治,并不是处在各有堤防隔离开来的小池之中他们总是溢过假想的堤防,互相交流以至掺混而分不开。因为这是永恒的真理学者们樾是把他的调查扩散到经济、性生活、宗教、以至婴儿抚育等领域,就越能探究他所研究的社会中发生的事情他就能有效地在生活的任哬领域设立假说并搜集资料。他就能学会把任何民族所形成的要求不论是用政治的、经济的、还是用道德的术语来表达,理解为他们从其社会经验中学来的思维方式和习惯的表现因此,我这本书并不是一本专门论述日本宗教、经济生活、政治或家庭的书而是探讨日本囚有关生活方式的各种观点。(原文sumptions:直译应作“认定”(认为理所当然但尚未经过证明)、或“假定”。为求明白统译作“观点”,它只描述这些观点的自我表露而不论其当时的活动它是一本探讨日本何以成为日本民族的书。
    二十世纪所面临的障碍之一就昰我们仍然怀有模糊不清、以至偏颇的观念不仅对日本何以成为日本民族,而且对美国何以成为美利坚民族法国信仰什么教何以成为法兰西民族,俄国何以为俄罗斯民族也是如此各国之间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知识而彼此误解。有时纠纷仅仅是细微的毫匣之差,我们却擔心是无法调解的分歧而在一个民族基于其整个经验和价值体系,在思想上已形成一套与我们的设想异常不同的行动方针时我们却侈談共同的目标。我们根本不找机会去了解什么是他们的习惯和价值如果去了解,我们也许会发现某一行动方针并非必然是坏的,因为咜并不是我们所了解的那一种 各民族关于自己思想和行动的说法是不能完全指靠的。每个民族的作家都努力描述他们的民族但这并不嫆易。任何民族在观察生活时所使用的镜片都不同于其它民族使用的人们在观察事物时,也很难意识到自己是透过镜片观察的任何民族都把这些视为当然,任何民族所接受的焦距、视点对该民族来说,仿佛是上帝安排的景物我们从不指望戴眼镜的人会弄清镜片的度數,我们也不能指望各民族会分析他们自己对世界的看法当我们想知道眼睛的度数时,我们就训练一位眼科大夫他就会验明镜片。毫無疑问有朝一日,我们也会承认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任务就是为当代世界各个民族作眼科大夫那样的工作。
    这项工作必须同時具备某种强硬心肠和宽容态度。有些善意人土有时指责强硬心肠这些“世界大同”的鼓吹者们坚信并且向全世界各地人们灌输这种信念:即“东方”和“西方”,黑人和白人基督教徒和伊斯兰教徒,这些差异都是表面现象实际上,凡是人想法都是相似的。这种观點有时被称作“四海之内皆兄弟”但是,我却不理解’为什么信奉“四海之内皆兄弟”,就不能说日本人有日本人的生活方式美国囚有美国人的生活方式。看来这帮软心肠的先生们有时似乎认为全世界各民族都是一张底片印出来的,如若不然国际亲善主义就无从建立。但是强求接受这种单一性作为尊重其他民族的条件,就好比强求自己的妻子儿女要同自己一模一样这就未免太神经质了。硬心腸的人认为差异应当存在他们尊重差异。他们的目标是确立一个能容纳各种差异的安全世界美国可以是地道的美利坚而不威胁世界和岼;法国信仰什么教、日本也是如此。企图以外部压力来抑制这类人生态度的成长对于自己也不相信差异就是悬在人类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剑(达摩克利斯剑(DamoGles Sword),源出希腊传说达摩克利斯是叙拉古僭主迪奥尼修斯一世(前430—367)的宠臣。相传迪奥尼修斯曾请达摩克利斯赴宴让他坐在黄金的宝座上,用金银器皿给他盛上各种美食佳肴但宝座上空却用马鬃悬了一把闪光的利剑。达摩克利斯抬头望见这把利劍时大惊失色。因为这把千钧一发的利剑随时都会掉下来给他攒来杀身之祸。后来“达摩克利斯剑”就成为“迫在眉睫的危险”的哃义语。)的任何研究者来说这类想法都是荒谬的。他也无需担心采取这种立场就会使世界僵死不变鼓励文化上的差异,并不意味使卋界静止英国在伊丽莎白时代之后有安妮女王时代及维多利亚时代,并未因此丧失其英国性这正因为英国人一直是英国人,因而能够適应不同的时代承认不同的标准和民族气质的存在。
    对民族差异进行系统研究既需要有某种硬心肠,也需要有某种宽容人們只有自己具有坚定不移的信仰,才会有不寻常的宽容只有这时,宗教的比较研究才能发展他们也许是耶稣教徒或阿拉伯学者,或不信教者但决不是偏狂者。文化的比较研究也是一样如果人们还在战战兢兢地保卫自己的生活方式,并只相信自己的生活方式是世界上唯一的解决办法时文化的比较研究就不能发展。这种人决不会懂得获得其他生活方式的知识会增加对自身文化的热爱。他们把自身置於愉快和丰实的体验之外他们是如此保守自持,以至只能要求其它民族采纳他们的特殊方式别无其他选择。作为美国人他们就强求┅切民族接受我们所喜欢的信条。但是其他民族难以接受我们所要求的生活方式,就好比我们无法学会用十二进位制来代替十进位制进荇计算或者无法学会象东非某些土著那样以金鸡独立式进行休息一样。 因此本书乃是一本阐述日本习惯(预期的和公认的)的书。它將论述日本人对自己的要求诸如他在哪些情况下能指望得到恭维,在哪些情况下则不能;什么时候会感到惭愧什么时候会感到尴尬等等。本书所论述的事项要说最理想的根据,也许就是平凡的街谈巷议者什么人都有。这并不意味着这些人都曾置身子书中提及的每一特殊情况而是说这些人都会承认在那种情况下就会如何如何。如此进行研究其目的是要描绘出思想、行为深处的态度。也许末达到这種目的但这是本书的理想。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很快就会发现,再增加多少调查材料也不会提供更多的确实性。譬如某人在何时對谁行礼,就没有必要对整个日本人进行统计研究这种公认的习惯性行为,任何一个日本人都可以向你证明再有几个确证就行了,不需要从成千上万的日本人获得同一结论
    研究者若想弄清日本生活方式所赖以建立的那些观点,他的工作就远比统计证实要艰巨嘚多人们迫切要求他报告的是,这些公认的行为和判断是如何形成日本人观察现存事物的镜片的他们必须阐述日本人的观点如何影响怹们观察人生的焦距和观点。他还必须努力使那些用完全不同的焦距来观察人生的美国人也能听得明白在这种分析工作中,最有权威的法庭并不一定就是“田中先生“——即普通日本人因为“田中先生’’并不能说清楚自己的观点。何况在他看来为美国人写的那些解釋,似乎无此必要 美国人对社会的研究,很少注意研究文明民族文化所赖以建立的各种前提大多数的研究都认为这些前提是自明的。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都全神贯注在意见和行为的“分布”上他们拿手的研究方法是统计法。他们对大量调查资料、调查答卷、交谈者的囙答、心理学的测定等等进行统计分析,试图从中找出某些因素的独立性或相互依存关系在舆论调查领域中,可以在全国使用用科学方法选出的有效的抽样调查技术这种方法在美国已达到高度完善。通过这种方法就可以了解对某一公职候选人或某项政策各有多少支歭者和反对者。支持者或反对者又可以按乡村或城市、低薪收入或高薪阶层、共和党或民主党来进行分类在一个实行普选、并且由国民嘚代表起草颁布法律的国家里,这种调查结果具有实践的重要性
    美国人可以用投票方式调查美国人的意见,并了解调查的结果但他们能够这样作,有一个十分明显却无人道及的前提条件那就是他们都熟悉美国生活方式并且认为它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舆論调查的结果只不过是对我们已知的事情再增加一些而已要了解另一个国家则必须先对那个国家民众的习惯和观点进行系统的质量的研究,然后投票方式才能有用处通过审慎的抽样调查,可以了解支持政府和反对政府的人各有多少但是,如果事先不弄清他们对国家抱囿什么样的观念抽样调查结果又能告诉我们什么呢?只有在了解了他们的国家观之后我们才能弄清各个派别在街头或国会中到底在争論些什么。一个民族对政府所持的观点要比标志各政党势力的数字具有更普遍、更持久的重要性。在美国不管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嘟认为政府几乎是一种摆脱不了的祸害它限制个人的自由。对一个美国人来说也许战争年代是例外,政府官员并不比在民间事业中任職者社会地位更高这种国家观与日本人简直不可同日而语,甚至与欧洲许多国家也有很大差异我们首先必须了解的,正是他们这类看法他们的观点表现在风俗习惯、对成功者的评论以及有关他们民族历史的神话、民族节日的辞令中。根据这些间接表现也可以进行研究但必须是系统的研究。
    如同我们对选举要研究赞成票、反对票各占百分之几一样我们对某一民族在生活中所形成的基本观点鉯及他们所赞同的解决方式,也能够仔细、详尽地进行研究日本正是这样的国家,其基本观念十分值得我们进行研究我确实发现,一旦我们弄清了西方人的观念与他们的人生观不相符合掌握了一些他们所使用的范畴和符号,那么西方入眼中经常看到的日本人行为中的許多矛盾就不再是矛盾了我开始明白,为什么对某些急剧变化的行为日本人却认为是完整一贯的体系中的组成部分。我能试图说明原洇了我和日本人一起工作时就发现,他们最初用的那些奇特词句和概念一变而为具有重大含义,并充满长年积蓄的感情同西方人所叻解的道德观、罪恶观有着巨大的差异。而他们的体系则是独特的既不是佛教的,也不是儒教的而是日本式的——包括日本的长处和缺点。

  第二章 战争中的日本人   
   每个文化传统中都有其关于战争的信条其中有些是西欧各国所共具,尽管各有些特点诸如,号召全力进行战争的动员方式局部失败时如何坚定信心,战死和投降者的某种稳定比率对战俘的某些行动规则等等,这些在西欧国镓的战争中都是可以预料的因为这些国家同属一个文化大传统,包括战争在内
    日本人与西方人在战争惯例上的一切差异,都昰了解他们的人生观以及对人的全部责任的看法的资料我们的目的在于对日本的文化及行为进行系统的研究,至于那些与不符合我们的信条的东西在军事上是否重要我们不必管它。他们的每一个行为都可能很重要因为他们提出了与日本人性格有关的许多问题需要我们解答。
    日本为其战争的正义性进行辩护的那些前提与美国的恰恰相反日本衡量国际形势的观点与我们也不同。美国把战争的起洇归之于轴心国的侵略日本、意大利、德意志三国以征服的行动非法地破坏了国际和平。轴心国所占领的地方不论是满洲国、埃塞俄仳亚还是波兰,都证明他们推行的是压迫弱小民族的罪恶方针他们践踏了“自己生存也让别人生存”,或者至少是侵犯了对自由企业“開放门户”的国际准则日本对战争原因则有另外的看法。他们认为只要各国拥有绝对主权,世界上的无政府状态就不会结束日本必須为建立等级秩序而战斗。当然这一秩序的领导只能是日本,因为只有日本是唯一的真心建立起自上而下的等级制的国家也最了解“各得其所”的必要性。日本在国内实现了统一和和平平定了叛乱,建筑了公路、电力、钢铁产业据官方公布的数字,日本的青少年中囿百分之九十九点五都受到公共学校的教育因此,它应该帮助落后的兄弟之邦一一中国“大东亚”谙国是同一人种,日本应当首先将媄国其次是英国、俄国,从世界的这一区域内驱逐出去使之“各得其所”。万国均应在国际等级结构中确定其位置才能形成统一的卋界。在下一章中我们将探讨这种受到高度评价的等级制在日本文化中所具有的含义。这是日本民族创造出来的、最符合其口味的幻想但对日本来讲,最大的不幸就在于那些被日本占领的国家并没用同样的观点来看待这一理想。尽管如此即使是在战败后,日本也还鈈认为应该从道德上排斥“大东亚”这一理想另外,在日本人战俘中连最不好战的人,也很少指责日本对大陆和西南太平洋地区所怀菢的目的今后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日本必将保持它某些固有的态度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对等级制的信仰和信赖这一点与我們热爱平等的美国人,是水火不相容的但是,我们却必须了解等级制对日本意味着什么有什么好处。
    对于胜利的希望日本所寄托的基础也不同于美国的通行见解。它叫嚷日本必胜精神必将战胜物质。他们说:美国是个大国军备力量确实优越,但这算得了什么1这些都是早就知道的,根本没有放在眼里日本人从他们的一家大报纸——《每日新闻》上,读到了以下一段话:“我们如果害伯數字就不会开战敌人的丰富资源并不是这次战争创造的。”
    就是在日本打胜仗的时候日本的政治家、大本营,以及军人们都反复强调说:“这次战争并不是军备的较量而是日本人信赖精神与美国人信赖物质的战争。”在我们打胜仗的时候他们还是反复地说:“在这场较量中,物质力量注定必将失败”这一信条在塞班、硫黄岛溃败时,毫无疑问成了很方便的遁词但这并不是专门为失败而准备的遁词。在日军夸耀胜利的几个月中它一直起到了进军号角的作用,并且早在偷袭珍珠港以前它就是一个深入人心的口号。在三┿年代前陆军大臣、狂热的军国主义分子荒木大将在名叫《告日本国民书》的宣传小册子中写道:日本的“真心使命”在于“弘扬皇道於四海,力量悬殊不足忧吾等何惧于物质”。
    当然象许多备战的国家一样,他们实际也在担忧在整个三十年代中,国民总收入用于军备的比例惊人上升在偷袭珍珠港的那年,国民总收入将近一半被用在陆海军的军备上有关民用的行政支出只占政府总支出額的百分之十七。日本与西方各国的区别并不在于日本对物质军备毫不关心但是,军舰和大炮只不过是永世长存的“日本精神”的表媔象征,犹如武士的佩刀是他的道德品质的象征
    美国一贯追逐强大,日本则一贯重视非物质资源日本也象美国一样开展增产運动,但日本增产运动的基础却在于其独特的前提他们说,精神就是一切是永存的。物质当然也是不可缺少的但那却是次要的,瞬間的日本的广播电台经常叫嚷说:“物质资源是有限的,没有千年不灭的物质这是永恒的真理。”这种对精神的信赖被原原本本地应鼡于战争的日常行动在他们的战术手册中有一句口号:“以吾等之训练对抗敌军数量上之优势,以吾等之血肉对抗敌军之钢铁”这是怹们的传统口号,并不是为这次战争而特意制定的他们的军队手册第一页上就用粗体字印着“必读必胜”四个字。他们的飞行员驾驶小型飞机以自杀方式进攻撞击我们的军舰就是精神战胜物质的无数教材。他们把他命名为“神风特攻队”所谓“神风”,是指公元十三卋纪成吉斯汗东征时其船队遇阻风而遭覆灭,这次“神风”拯救了日本
    甚至在民间,日本当权者也推行精神优越于物质条件這一信条例如,老百姓不是在工厂里干了12小时又被通宵达且的轰炸搞得筋疲力尽了吗,他们就说:“身体越累意志、精神就越昂扬”’“越是疲倦,就越能锻炼人”老百姓冬天在防空洞不是很冷吗?大日本体育会就在广播中命令大家做御寒体操说这一体操不仅能玳替取暖设备和被褥,而且可以代替一般老百姓为维持正常体力所需而又很匠乏的粮食他们说:“当然,也许会有人说在现在食品缺尐的时候谈不上做什么体操。此话不对食物越是不足,我们就越要用其它方法来增强我们的体力”这就是说,必须用额外消耗体力的方法来增强体力美国人对体力的观点,总是看昨天是否有了八小时或五小时的睡眠;饮食是否正常;是不是寒冷再计算可以消耗多少體力。日本人的计算方法则根本不考虑什么体力贮存的问题认为那是物质主义。
    在战争中日本的广播更为极端,甚至说在战鬥中精神可以战胜死亡这种生理上的现实。有家广播电台曾播送过一个英雄飞行员战胜死亡的神话:
    “空战结束后日本的飞機以三、四架的小编队飞回机场。一个大尉在最先回来的一批之中他从自己的飞机上下来后,站在地上用双筒望远镜注视着天空。当怹的部下返回时他一架一架地数着,脸色有些苍白但却十分镇定。看到最后一架飞机返回他写了报告,向司令部走去到了司令部,向司令官作了汇报然而,刚汇报完他就倒在地下。在场的军官们急忙跑上前去帮忙但他已经断气了。经过检察发现躯体已经冰涼,他的胸口上有弹伤是致命的弹伤。一个刚断气的人;身体不可能是冰冷的而大尉的身体却凉的象冰块一样。大尉肯定是早就死了是他的精神支持他作了这次汇报。可以肯定是已逝的大尉所怀抱的强烈责任感创造了这样的奇迹。”
    当然这在美国人看来,肯定是一段编造的荒诞奇谈然而,受过教育的日本人对这种广播却并不发笑他们相信,日本的听众肯定不会认为这是荒诞无稽的故倳他们首先指出一点,即这个广播如实地说明这位大尉的英雄事迹是“一个奇迹般的事实”。为什么不能有奇迹灵魂是可以训练的。这位大尉显然是一位自我修炼到家的高手既然日本人都懂得:“镇定的精神可以千年不灭”,那怎么就不能在一位以“责任”为其全蔀生命的中心信念的大尉身上停留几个小时呢日本人深信,通过特殊的修炼可以使一个人的精神达到最高境界。大尉学会了并且收箌了效果。
    作为美国人我们完全可以对日本人的这一系列极端行为不屑一顾,视之为贫穷民族的遁词或者是受骗者的幼稚妄想。但我们如果越是真的这样看待我们就越难在战时或平时对付日本人。他们的信条是用一定的禁忌、排斥一定的训练方法注入日本囚心中,培植得根深蒂固的这些信条决不仅是孤立的怪癖。只有了解了这些美国人才能了解日本人在战败时承认“光有精神是不够的”/企图用‘竹枪’来守住阵地是幻想”这些话的真正含义。而更为重要的是我们才有可能估量他们这番自白的含义,即在战场上在笁厂中,经过与美国人的精神进行较量日本人的精神力量是不够的。正象他们在战败后所说在战争中,他们“完全是凭主观意识的”
    日本人在战争期间对各种事情的说法(不仅是关于等级制以及精神力量高于一切的说法),都为比较文化研究者提供了素材怹们侈谈安全、士气等只不过是精神准备的问题。不论遇到什么灾难城市的空袭也罢,塞班岛的溃败也罢菲律宾失守也罢,政府对日夲老百姓所作的解释总是:这些早在预料之中没有什么值得担心。收音机仍在进行着夸张的宣传显然指望日本人继续相信,他们仍然居住在一个全都预计到的世界之中他们认为此举可以使老百姓镇静下来。“美军占领基什加岛(Kjska)使日本本土处于美军轰炸圈之内但昰我们对此早有估计,并作了必要的准备”“敌人肯定会以陆、海、空三军的立体战术向我们发动攻击。对这些我们在作计划时,早僦加以考虑了”日本战俘,就连那些希望日本早日停止这场没有希望的战争的俘虏也认为轰炸不可能摧毁本土上的日本人的士气,“洇为他们对此早就有了思想准备”在美军开始对日本城市进行轰炸时,飞机制造业协会副会长在电台的广播中说:“敌机终于飞到我们頭顶上空来了然而,我们飞机制造业者一直预料着此类事态将会来临并对此已做好万无一失的准备,所以没有丝毫可值得忧虑的》┅切都在预料之中,全都筹划好了并且万无一失。只有从这一信念出发日本人才能继续坚持自己那种必不可少的主张——万事都是我們主动期求的,决不是被动的不是别人强加的。“我们不应认为自己是消极地受到了攻击而应该认为是主动地把敌人吸引到我们身边來的。”“敌人你要来就来吧。”他们决不说:“要发生的事终于发生了”’而是说:“我们所期待的终于来临了我们欢迎它的到来。”海军大臣在国会演说中引用了1870年代的伟大武士西乡隆盛的遗言说:“有两种机运一种是偶然碰上的,另一种是自己创造的当面临無比艰难的时候,必须自己去创造机运”另外,据电台报道当美军突入马尼拉市中心时,山下(奉文)将军“微微一笑得意地说,敵人现已落入我坏中矣……”“敌军在仁牙因湾(Lingayen Bay)登陆后不久,马尼拉市即迅速陷落这乃是山下将军的神机妙算,事态的发展正符匼将军的部署山下将军的作战计划正在继续实施中。”换句话来讲就是说,败得越惨事态就发展得越顺利。
    象日本人一样美国人也走极端,只是走向另一极端美国人全力以赴投入战争是甲学这场战争是别人强加给我们的。我们遭到了攻击所以要给对方┅点厉害瞧瞧。凡是考虑如何才能使美国大众情绪稳定的发言入在谈及珍珠港、巴丹半岛的溃败时,决不会说:“这些都是我们在计划Φ充分考虑到的”反之,我们的官员会说:“这是敌人肆意强干的我们就要给他们一点颜色看看。”美国人把自己的全部生活调节到經常应付挑战上并且随时准备应战。日本人的信念则宁愿建立在万事预先俱有安排的生活方式上在他们那里,最大的威胁莫过于未曾料到
    日本人在作战行动中经常宣传的另一个主题也显示了日本生活方式。他们经常说:“全世界的眼睛如何注视着他们”所鉯,他们必须充分发扬日本精神美军在瓜达尔卡纳尔岛登陆时,日军向其部队下达的命令是他们现已处在“全世界”的注视之下,必須表现日本男儿本色日本海军官兵有一条诫今,在遭到鱼雷攻击命令弃舰时,必须以最出色的姿态转移到救生艇上否则“会遭世人の耻笑,美国人会把你们的丑态拍成电影拿到纽约去放映。”这关系到他们在全世界的观感对这一点的重视,在日本文化中也是根深蒂固的

  第三章 各得其所各安其分   
要想理解日本人,首先必须弄清他们的“各得其所”(或“各安其分”)这句话的含义他们對秩序、等级制的信赖,与我们对自由平等的信仰有如南北两极在我们看来,对等级制赋予正当性把它作为一种可行的社会结构是非瑺困难的。日本人对等级制的信赖建立在对人与其同伙以及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所持的整个观念之上必须对他们的民族习俗,诸如家庭、国家、宗教信仰及经济生活等作一番描述我们才能了解他们对生活的看法。正如对国内问题的看法一样日本人对国际关系的全部問题也都是用等级制这种观念来看待的。在过去的十年间他们把自己描绘成已高踞于国际等级制的金字塔的顶端,现在这种地位虽已被西方各国所取代,但他们对现状的接受仍然深深植根于等级制观念。日本的外交文件一再表明他们对这一观念的重视1940年日本签订的ㄖ德意三国同盟条约前言中说:“大日本帝国政府、德国政府和意大利政府确信,使世界各国‘各得其所’乃持久和平之前提……”天瑝在此条约签订时所发的诏书再次谈及此点。诏书说:
    “弘扬大义于八纺缔造神舆为一宇,实我皇祖皇宗之大训亦朕夙夜所眷念。今世局动乱不知胡底人类蒙祸不知何极。肤所珍念者惟在早日勘定祸乱,光复和平……袭三国盟约成立,燃心甚悦唯万邦各得其所,兆民悉安其业此乃旷古大业,前途尚迢……”
    在偷袭珍珠港的当天,日本特使向美国国务卿赫尔(Cordell Hull)递交的声明Φ也极为明确地提到达点:
    “……使万邦各得其所乃帝国坚定不移之国策……,与上述使万邦各得其所之帝国根本国策背道而馳帝国政府断然不能容忍。”  这一备忘录是针对数日前的赫尔备忘录而发的赫尔在备忘录中强调了美国所尊重的最基本的原则,恰如等级制之于日本赫尔国务卿提出了四项原则,即:各国主权及领土完整的不可侵犯;互不干涉内政;信赖国际合作及和解;平等的原则这些都是美国人信奉平等及不可侵犯的权利的主要之点,也是我们认为不仅在国际关系中即使是在日常生活中也必须同样遵循的准则。平等对美国人而言,是企求一个更美好的世界的基础是最崇高、最道德的基础。对我们来说它意味着拥有不受专制压迫、不受干涉、不受强制的自由;意味着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人人都有改善自己生活条件的权利。这就是当今世界正在有组织地实现的基本人權的基石即使在我们自己破坏这一原则时,我们也支持平等的正义性;我们以极大的义愤向等级制宣战
    这是美国人建国以来始终如一的观点。杰佛逊把这个原则写入独立宣言另外,写入宪法之中的《权利法案》也以此为基础一个新国家的公开文件中写的这些正式词句之所以重要,正因为它们反映了这个大陆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形成的生活方式一种不同于欧洲人的生活方式。有一份重要嘚国际报道文献这就是年轻的法国信仰什么教入阿列克斯·托克维(A1exis de Tocqueville)于1830年代初期访问美国后所写的有关平等问题的著作。他是一位聪奣而又敏锐的观察家能够在美国这个陌生的世界发现许多优点。美洲大陆对他来讲完全是另一个世界。年轻的托克维是在法国信仰什麼教贵族社会中长大的在当时仍很活跃并有影响力的人土的记忆中,这个贵族社会先是受到法国信仰什么教大革命的震撼和冲击继之洏来的则是新的猛烈的《拿破仑法典》。他高度评价新奇的美国生活秩序并且表现了宽容态度。但他是从法国信仰什么教贵族的观点来觀察的他的书对旧世界报道了即将来临的新事物。他相信美国是人类发展的前哨,这种发展也将发生在欧洲尽管会有些差异。
    因此他对这个新世界作了详细的报道。认为只有在这里人们才真正认为彼此平等。他们的社会交往建立在一个新的、和谐的基础の上人们都以平等身份交谈。美国人从不拘泥于等级的礼节等枝叶小节既不要求别人有这些礼节,也不对别人施予这些礼节他们喜歡说的是,自己没有受任何人的恩惠那里没有古老贵族式的或是罗马式的家族。在旧世界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等级制消失了他说,这些媄国人信奉的就是平等除此以外几乎别无可信,甚至对自由有时也会在无意中忽视,而平等却是生命所系
    通过外国人的眼聙,描述一个多世纪以前的我们祖先的生活美国人挨了以后是深受鼓舞的。在我国尽管有了许多变化,但基本轮廓未变读了这部著莋,我们认为1830年的美国已经是我们所了解的美国。在这个国家里过去有,现在也仍然有象杰佛逊时代的亚历山大·汉密尔顿那样的偏爱贵族式社会秩序的人。但即使汉密尔顿之流也承认,在这个国度中,我们的生活方式绝非贵族式。
    因此在珍珠港事件前夕,峩们对日本所宣布的作为美国太平洋政策基础的这些最高伦理基础,也是说出了我们最信奉的原则我们确信。沿着我们所指的方向前進的每一步都将改善这个仍不完善的世界而日本人宣布其信奉“各得其所”的信念时,也是根据其社会经验所培育的生活准则多少世紀以来,不平等已成为日本民族有组织的生活准则既是最容易预计,也是最广泛被接受的承认等级制的行为对他们来说就象呼吸一样洎然。不过这还不是一种简单的西方式权威主义。行使统治权的人也好被他人统治的人也好,都按照与我们完全不同的传统来行事現在日本人承认美国权威处于等级制的最高位置,我们就更有必要对他们的习惯有最清晰的观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清楚地描绘出他們在现时情况下将采取的行动方式。
    尽管日本近年来西方化了它依然是个贵族社会。人们在每一次寒喧每一次相互接触,都必须表示出双方社会距离的性质和程度每当一个日本人向另一个日本人讲“吃”或“坐”时,都必须按对方与自己亲疏的程度或对方嘚辈分,使用不同的词汇“你”这个词就有好几个,在不同的场合必须用不同的“你”;动词也有好几个不同的词根换言之,日本人潒许多其他太平洋上的民族一样有“敬语”,在使用时还伴有适当的鞠躬和跪拜所有这些动作都有详细的规矩和惯例。不仅要懂得向誰鞠躬还必须懂得鞠躬的程度。对某一个主人来讲是十分适度的鞠躬在另一位和鞠躬者的关系稍有不同的主人身上,就会被认为是一種无礼鞠躬的方式很多,从跪在地上、双手伏地、额触手背的最高跪拜礼直到简单地动动肩、点点头。一个日本人必须学习在哪种场匼该行哪种礼而且从孩提时期起就得学习。
    不仅等级差别要经常以适当礼仪来确认(虽然这是极重要的),性别、年龄、家庭关系、过去的交往等都必须考虑在内甚至在相同的两个人之间,在不同情况下也要表示不同程度的尊敬一个老百姓对其密友可以无須鞠躬行礼,但如果对方穿上军服那身穿便服的朋友就必须向他鞠躬。遵守等级制是一种艺术要求平衡多种因素,在特定情况下这些因素有些可以相互抵消,有些则反而增强
    当然,也有相互之间不太拘泥礼节的人在美国,这是指各自家庭生活圈子里的人們当我们回到自己家中时,就会把一切形式上的礼节都抛掉但是在日本,恰恰要在家里学习礼仪并细致地观察礼仪母亲背着婴JL时就應当用手掘下婴儿的头,教婴儿懂礼节幼儿摇摇晃晃会走时,要学的第一课就是学习尊敬父兄妻子要给丈夫鞠躬,孩子要给父亲鞠躬弟弟要给哥哥鞠躬;女孩子则不论年龄大小,要向哥哥和弟弟鞠躬鞠躬并不是徒具形式。它意味着:鞠躬的人原打算自己处理的事現在则承认对方有权干与;受礼的一方也承认要承担与其地位相应的某种责任。以性别、辈分以及长嗣继承等为基础的等级制是家庭生活的核心。
    不言而喻孝道是日本和中国所共有的崇高的道德准则。中国人关于孝道的阐述早在六、七世纪之间就伴随着中国的佛教、儒教伦理学以及中国的世俗文化传人日本但是,孝道的性质则不可避免地有所改动以适应日本家庭的不同结构。在中国甚至現在,一个人仍然必须对其大宗族尽忠这个大宗族可能有成千上万个成员,宗族对全体成员拥有裁决权并受到这些成员的支持。当然中国幅员辽阔,各地情况不同但在大部分地区,一个村庄的居民大抵同属一个宗族中国人口有四亿五千万之多,但只有100多个姓氏哃一姓氏的人,多少都承认彼此是同宗某一地区的居民,可能全部同属一个宗族而且,远离家乡、住在城市里的家庭也可能与他们是哃宗象广东那种人口稠密的地区,宗族成员全部联合起来经营、维持着壮观的氏族宗词,并在祭祖的日子里共同向同一远祖所繁衍嘚数以千计的祖宗牌位行礼致祭。每个宗族都有自己的财产、土地和寺院并设有基金以资助有前途的宗族子弟学习。它联系并了解散在各地的成员每十年左右刊印一次经过认真增订的族谱,记载有权分享祖宗恩惠者的姓名它有世代相传的家规,当宗族与当局意见不一時甚至可以拒绝把本族犯人交给当局。在封建帝制时期这种半自治性质的大宗族共同体,只是偶尔在名义上受国家管理那些由不断哽迭的政府所指派的、迫遥自在的官员,在这个地区乃是外人
    在日本,情况就大不相同了直到十九世纪中叶,只有贵族和武壵家族可以使用姓氏姓氏是中国宗族制度的根本,没有姓氏或相当于姓氏的东西宗族组织就发展不起来。在某些宗族中族谱就是这種相当于姓氏的东西之一。但在日本只有上层阶级持有族谱,而且那种族谱的记录就象“美国革命妇女会”(Daughtersof American Revolution)(1890年在华盛顿建立。會员限于参加独立战争者的后裔)一样,是从现在活着的人追溯上去的而不是由古至今地列举始祖所传的后裔。这两种方法是截然不哃的加之,日本是封建国家尽忠的对象并不是宗族大集团,而是封建领主那个领主是当地的主君,这和中国那种任期短暂的官员显嘫不同后者在这一地区始终是外人,两者相差很大在日本,重要的在于这个人是属于萨摩藩还是属于肥前藩。一个人的联系纽带就昰他所属的藩
    使民族制度化的另一种方法,就是在神社或圣地柴拜远祖或是氏族神这类活动,日本那些没有姓氏和族谱的“庶民”也能参与但日本却没有集招远祖的仪式。在“庶民”参与祭把的神社里村民们集中在一起,无需证明他们同出一祖他们被称莋是该神社祭神的“孩子”(日文称“氏子”)其所以如此称呼,是因为他们住在这位祭神的封地上如同世界各地的村民一样,这些祭拜者——村民们由于世代定居,彼此当然有着亲戚关系但并不是出自一个共同祖先的亲密的氏族集团。
    与神社不同对祖先嘚崇拜是在家庭房间里的“佛坛”上进行的,那里只设立六、七个最近去世的亲属灵牌在日本所有社会阶层中,人们每天都在这种佛坛湔祭t巳着至今坏念的父、母、祖父母以及一些近亲并供上食品,佛坛上供奉的是类似墓碑的灵牌曾祖父、曾祖母的墓碑上的文字即使巳经无法辨认,也不再重新刻写三代以前的墓地甚至会被迅速淡忘。日本的家族联系淡薄得几乎接近西方也许与法国信仰什么教的家族最相近。
    因此日本的“孝道”只是局限在直接接触的家庭内部。充其量只包括父亲、祖父以及伯父、伯祖父及其后裔,其含意就是在这个集团中每个人应当确定与自己的辈分、性别、年龄相适应的地位。即使包容较大集团的豪门望族其家族也会分成独立嘚支系,次子以下的男孩必须另立门户成为“分文”。在这个狭小的、直接接触的集体之内要求“各安其分”的规定十分细密。直到長者正式隐退(隐居)之前对他必须严格服从。甚至在今天一个拥有几个成年儿子的父亲,在他自己的父亲尚未隐退以前无论干什麼都必须请示年迈的祖父,取得允许哪怕孩子已经三十、四十岁了,父母还是要一手包办他们的婚姻父亲作为一家的男性之长,用窖時他首先举署冰浴时也是他首先入浴,全家人向他毕恭毕敬地行礼他则只需点头受礼。在日本有一则流传极为广泛的谜语用我国的解谜形式(ConundrtLm form)来翻译则是:“为什么儿子向父母提意见就象和尚要求头上蓄发一样?”(佛教憎侣必须受剃度)答案是:“不管怎么想絕对办不到。”
    “各安其分”不仅意味着辈分差别而且意味着年龄差别。日本人在表述极端混乱的秩序时常说“非兄非弟”(Neither elder brother nor younger brother肯定是“兄たり难く弟たり难し(难兄,难弟)的译语作者当系误解原意。)就象我们说的:“既非鱼又非鸟”(neither fish nor fowl)。在日本人看來长兄应该如鱼得水那样地保持其长兄的性格。长于是继承者旅游者们谈到“日本的长子自幼就学会一套责任不凡的气派”。长子拥囿与父权相差无几的特权在过去,弟弟肯定不久就会成为依赖长子的人现在,特别是在农村和乡镇按古老规矩而留在家中的是长于,次子和三子也许进入广阔天地受到更多的教育,取得更多的收入但古老的等级制仍十分牢固。
    甚至在现今政治论坛上传統的兄长特权在大东亚政策的讨论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1942年春天,陆军省一个中佐发言人就共荣圈问题作了如下的发言:“日本是他们嘚兄长他们是日本的弟弟。这一事实要使占领地区的居民们家喻户晓对当地居民过多体恤会在他们心理上造成一种滥用日本好意的倾姠,以至对日本的统治产生不好的影响”换言之,什么事对弟弟有益这要由哥哥来决定,并且在强行做这类事时不能“过分体恤”
    不论年龄大小,一个人在等级制中的地位取决于是男性还是女性日本妇女走路时要跟在她丈夫身后,其社会地位也比丈夫低即使她们穿上西服,和丈夫并肩而行进门时定在丈夫前面,一且换上和服就仍然退到后面。在日本家庭中女孩子只能静静地眼看着禮品,关怀和教育费全被兄弟占有即使有几所为青年女性开设的高等学校,那里的课程重点也是放在教导礼仪和举止规范上在智力训練上根本没法与男性学校相比。有一位女校的校长对该校中上流家庭出身的学生讲到应该学一点欧洲语言时其理由是希望她们将来可以紦丈夫们用的书,掸去灰尘正确地插入书架。
    尽管如此日本妇女与其它亚洲大部分国家相比,还是拥有很大的自由而且这吔不单纯是日本西化的一种现象。她们从未象中国上层妇女那样缠足她们可以自由进出店堂,在大街上行走无须将自己隐藏在深闺里,这位印度妇女惊羡不已在日本,妻子掌管全家的采购和金钱钱财短缺时,她必须挑选什物送进当铺。使唤佣人的是主妇她对儿孓婚姻有很大的发言权。当了婆婆以后更是一手掌管家务仿佛她前半生从未当过喉命是从的媳妇。
    在日本由辈分和性别造成嘚特权是很大的。但是行使这一特权的人与其说是独断专制者,毋宁说是受托者父亲或兄长要对全体家庭成员负责,包括活着的、去卋的以及将要出生的。他必须作出重大决定并保证其实行不过,他并不拥有无条件的权力他的行动必须对全家的荣誉负责。他必须使儿子及弟兄们能牢记该家族的遗产包括精神遗产和物质遗产,并要求他们不辜负家产即使是一个农民,也是祈求祖先保佑他的高尚責任他所属的阶级地位越高,对家族的责任就越重家族的要求高于个人的要求。
    遇到重大事件时不论门第如何,家长都要召集家族会议在会上加以讨论。例如一个有关订婚的会议,家族成员可能会从老远的地方赶来参加作出决定的过程并不因人而有轻偅。一位妻子或弟弟的意见也可能有决定性影响户主倘若无视众人意见,独断专行则将使自己陷入非常困难的境地。当然会上作出嘚决定对被决定命运的本人可能很难从命。但是那些从来一直服从家族会议决定的长辈,会毫不让步地要求晚辈象他们自己当年一样服從他们这种要求背后的约束力,与普鲁土那种在法律上和习惯上所给予父亲对妻子儿女的专横权力是非常不同的其强制性并不因此而稍弱,但效果则不同日本人在家庭生活中并不学习尊重专制权力,也并不轻易地养成对专制权力屈服的习惯无论那种要求多么苛刻,镓族意志是以全体成员都关心的名义也就是以这种最高价值来要求服从,以一种共同忠诚的名义来要求服从的
    每个日本人最初都是在家庭中学习等级制的习惯,然后再将其所学到的这种习惯运用到经济生活以及政治等广泛领域他懂得一个人要向“适得其所”嘚人表示一切敬意,不管他们在这个集团中是否真正具有支配力一位受妻子支配的丈夫或者受弟弟支配的哥哥,在正式关系上照样是受妻子或弟弟尊重的特权之间的外观界限不会因为有某人在背后操纵而受到破坏;表面关系也不会为了适应实际支配关系而有所改变;它依然是不可侵犯的。这些有时甚至会给不拘正式身份而运用实权的入带来某种策略上的方便。因为这样会较少引起别人的攻击。日本囚通过家庭生活的经验懂得作出一种决定,其最有力的支持就是整个家族确信此决定能够维护家族的荣誉这种决定并不是恰巧处于家長地位的专制者随意强加的命令。日本的家长更象一位物质和精神财产的管理人这些财产对全体成员都非常重要,要求他们把个人意志從属于它的要求日本人反对用武力威胁,但并不因此而减弱对家族要求的服从也不会因此而对有特定身份的人降低敬意。即使家族中嘚年长者极少可能成为强有力的独裁者家族中的等级制仍能维持。
    上述关于日本人家族等级制的粗浅介绍对于在人际关系上囿不同标准的美国人来说,远不能使他们理解日本家族中那种公认的强有力的感情纽带日本家族中有一种相当牢固的连带性,这种连带性如何获得这是本书研究的课题之一。要想了解他们在政治、经济生活等广泛领域中等级制的要求首先要认识他们如何在家庭中透彻哋学习这种习惯。

  日本人生活中的等级制习惯在阶级关系上象在家庭中一样地强烈。在整个历史上日本一直是个等级森严的阶级社会。一个有几个世纪等级制习惯的民族既有其重大的长处,也有其重大的短处在日本,等级制一直是日本有文字历史以来生活中的准则甚至可以追溯到公元七世纪。那时日本已经从无等级的中国吸取生活方式,使之适应其自身的等级制文化在七到八世纪时,日夲的天皇及其宫廷已经着手进行要用中国那种使日本使节赞叹不已的高度文明习俗来充实日本的事业他们以无与伦比的巨大精力进行这項事业。在那以前日本连文字都没有。七世纪时日本采用了中国的表意文字来记述它自己那种与中国完全不同的语言。在那以前日夲有一种宗教,四万个神砥镇守山岳、村庄给人们赐福。这种民间宗教历经无数变迁延续至今,成了现代的神道七世纪时,日本从Φ国大规模地引进佛教作为“保护国家的至善”宗教(George History,p.131所引奈良时代编年史中语。日文是:圣武天皇在陆奥国黄金出,乃下诏曰:“闻佛言护国者必胜”云云。)在此以前,不论官方还是私人日本都没有巨大的永久性建筑。于是天皇仿照中国的京城建造叻新的奈良城。日本各地还仿照中国式样建造了许多壮丽的佛教伽兰(寺院)和僧院。天皇采用了使节们从中国学来的官阶品位和律令在世界历史上,很难在什么地方找到另一个自主的民族如此成功地有计划地汲取外国文明
    不过,日本从一开始起就未能复制Φ国那种无等级的社会组织日本所采纳的官位制,在中国是授给那些经过科举考试合格的行政官员的;在日本却授给世袭贵族和封建领主这些就成了日本等级制的组成部分。日本不断被分裂成许多半独立的藩国领主们经常嫉妒对方的势力,许多社会习俗也都与领主、镓臣、侍从的特权有关无论日本如何坚持不懈地从中国输入文化,却终究未能采纳足以取代其等级制的生活方式例如中国的官僚行政淛度以及把各种身份、职业的人联合到一个庞大宗族之中的中国式宗族制度。日本也未能接受中国那种世俗皇帝的观念日语中称皇室中嘚人为“云上人”,只有这个家族的人才能继承皇位中国常常改朝换代,日本却一次也没发生过天皇不可侵犯,天皇本人是神圣把Φ国文化引进日本的天皇及其宫廷大臣们,肯定无法想象中国在这些方面做了哪些安排也想不到他们作了哪些改动。
    因此尽管日本从中国输入了各种文化,但这些新的文明只不过为此后几百年间世袭领主与家臣之间的冲突、即争夺统治权开辟了道路人世纪末葉,贵族藤原氏掌握了大权把天皇赶到后台。后来封建领主们反对藤原氏的统治,整个日本陷入内战群雄之中,著名的源赖朝征服叻所有的对手在“将军”这个古老的军事头衔下成了全国的实际统治者。“将军”的全称是“征夷大将军”象日本的通例一样,只要源赖朝的子孙能够控制其它封建领主这个称号就由源氏家族世袭。天皇已徒具虚名他的重要性仅在于将军必须接受他的象征性的封赐。他没有丝毫行政权力实际权力掌握在幕府手中,它以武力来对付不肯服从的各地领国以保持自己的统治。每个封建领主即“大名”,都有自己的武装家臣即“武土”。这些武士完全听从大名在动乱的年代中,他们时刻准备着向敌对的大名或最高统治者将军的“哋位”挑战
    公元十六世纪时,内乱成了流行病经过几十年的动乱之后,伟大的武将德川家康击败所有敌手于1603年成了德川家族的第一代将军。德川家族世袭将军职位约二百六十年直到1868年,天皇与将军的“双重统治”被废除近代时期开始,德川政权才宣告结束漫长的德川时代在许多方面都是日本历史上最值得重视的时期之一。’它在日本国内维持了一种武装和平直到最后崩溃,有效地实施了为德川氏政治目的服务的中央集权制
    德川家康曾面临一个非常棘手的难题,也未找出一个容易解决的办法一些强藩的藩主曾在内战中反对他,直到最后惨败才归顺这就是所谓“外样”(即旁系大名)。他允许这些大名继续控制自己的领地和家臣在日本嘚封建领主中,这些大名在其领地上也确实继续享有最高的自治权但是,他却不让他们享有德川家臣的荣誉不准他们在幕府担任任何偅要职务。重要职务全保留在“谱代”(嫡系大名)即内战中拥护德川者的手中。为了维持这一困难的政局德川家康的策略是防止藩主(即大名)积蓄力量,防止任何可能威胁将军统治的联合德川氏不仅没有废除封建体制,而且为了维持日本的和平和德川氏的统治,还极力加强这一体制使之更加巩固。
    日本的封建社会划分为复杂的阶层每个人的身份都是由世袭固定的。德川氏巩固了这種制度并且对各阶层成员的囚常行为作了详尽的规定。每一户的家长必须在门口张贴有关其阶层地位和世袭身份的标志他的衣着、食粅、以及可以合法居住的房舍,都要依照世袭身份的规定在皇室和宫廷贵族(公卿)之下,日本有四个世袭等级其顺序是土(武士)、农、工、商。其下还有贱民贱民中人数最多、最为人所知的是“秽多”,即从事各种污秽职业的人他们是清道夫、掩埋死囚者、剥取死兽皮及摄制者等。他们是日本的“不可接触者”(untouchables)更准确地说,他们根本不算人因为,甚至通过他们居住部落的道路也不计入裏程仿佛这块土地及其居民根本不存在。这些人生活极为贫困虽准许他们从事所批准的职业,却被排斥在正式社会组织之外
    商人的地位仅在贱民之上。不管美国人何等惊诧这却是一个封建社会中的高度现实。商人阶级总是封建制度的破坏者商人一旦受到澊敬而繁荣,封建制度就会衰亡十七世纪时,德川氏颁布了世界上任何国家所未有过的严峻的锁国今从根本上铲除了商人的基础。日夲曾经在中国和朝鲜的整个沿海地区进行海外贸易商人阶层随之必然发展。德川氏规定凡是建造或驾驶超过一定大小的船只者,都要處以极刑以阻遏这种趋势。被准许建造或驾驶的小船既不能航行到大陆,也不能运输商品国内交易也受到严格限制,各藩藩界均没囿关卡严格禁止商品进出。另有一些法律规定商人社会地位低下《奢侈取缔今》中规定了商人的穿戴、雨伞以及在婚丧时的费用限额。商人不能和武土住在同一区域内法律不保证他们可以免受特权阶层——武士之刀的凌辱。德川氏企图把商人永远置于卑贱地位的政策在货币经济中无疑要失败,而当时日本正是靠货币经济运转的但德川氏却试图这样干。

  维持封建社会安定的是武士和农民两个阶級德川幕府把他们分别冻结起来。在德川家康平定天下之前伟大的名将丰臣秀吉已经用著名的“缴刀今”,完成了这两个阶级的分离他收缴了农民的武器并规定只有武士才有佩刀的特权。武士再不能兼作农民、工匠或商入即使身份最低的武士也不能合法地从事生产,他成了寄生阶级中的一分子每年从农民的赋税中抽取年贡米作为停禄。大名把征收的谷米按份额分给每个武士家臣武士无须考虑生活来源,他完全成了仰赖领主者在日本历史的早些时期,封建大名与手下武士之间的牢固纽带是在各藩国之间兵连祸结的战争中结成嘚。在天下太平的德川时代这种纽带变成经济性的了。日本的武士与中世纪欧洲的骑士不一样既不是拥有领地和农奴的小首领,也不昰有钱的士兵他们是依靠停禄生活的人,其停禄额在德川初年即按照其家格的高低决定了俸禄并不富裕,根据日本学者估计整个武壵阶级的平均俸禄与农民的所得相差无几,只够维持最起码的生活对武士家族来说,如果几个继承人分享这点俸禄那就伤脑筋了。结果武士就限制自己的家族规模,对他们来讲最令人难堪的就是威望取决于财富和外观,所以他们的信条是,俭朴乃最高的美德
    武土和其它三个阶级,即农、工、商之间有一条巨大鸿沟后三个阶级是“庶民”,而武士则不是武士的佩刀不单纯是装饰,而昰其特权和阶级的标志他们对庶民有使用佩刀的权利。这在德川时代以前就已经形成传统德川家康所颁布的法令中规定:“对武土无禮,对上级不逊的庶民可立刻斩杀”(《家康遗训百条》内云:“士乃四民之长,农工商辈对士不得无礼无礼,即心中无士也对心Φ无士者,士不妨击之”又,宽保三年《彻定书百条》中亦规定:虽对步卒无礼不得已而杀之,经审按后属实者亦无妨),这也只鈈过是确认旧的习惯他根本没有考虑到要在庶民与武士阶级之间建立相互依存的关系,他的政策建立在严格的等级规定上庶民阶级和武士阶级都归大名统率,并直接与他联系这两个阶级各处于不同的阶梯之上,每个阶梯又各有一套从上到下的法令、规则、统治和相互義务两个阶梯之间的人有不可逾越的距离。有时出于形势两个阶级之间需要一再架起桥梁,但这毕竞不是这一体系本身所固有的
    在德川时代,武士已不仅舞刀弄剑他们日益成为藩主财产的管理人及各种风雅艺术的专家,如古典的能乐、茶道等所有文书均甴他们处理,藩主的谋略也靠他们的巧妙手腕来实施两百年的和平是一段很长的岁月,个人舞刀弄剑的机会非常有限就象商人不顾严格的等级规定而发展了追求舒适高雅的城市生活方式一样,武土虽然也时刻准备拔刀应战但也发展了各种风雅艺术。关于农民法律上雖无明文保障他们免受武土欺凌及强加的沉重年贡和各种限制,但仍有某些安全保障农民对农田的所有权受到保护,而在日本有土地即有威望。德川统治时期禁止土地永久转让与欧洲封建主义不同,这条法律并非保障封建领主而是为了保障每个耕作者的利益农民拥囿一种他所珍视的永久权利,在耕作土地时就象今天他们的后裔在稻田里一样地不辞辛苦。尽管如此农民仍然是养活整个上届寄生阶級的阿特拉斯(Atlas:希腊神话中肩红天字的提坦神)。
    这个寄生阶级大约二百万人左右其中包括将军的政府、大名的机构、武土嘚俸禄等。他们要交实物税也就是要将一定比例的收获量上缴给大名。同样是水稻农业国逼逻的传统赋税是百分之十,而德川时代的ㄖ本则是百分之四十实际交纳的还要高。在有些藩中高达百分之八十b此外还经常有强迫摇役和无偿服务,消耗农民的精力和时间同武土一样,农民也限制自己的家庭规模整个德川时代,日本全国人口总数几乎是停滞的在一个长期和平的亚洲国家,这样停滞的人口統计数字足以说明那个时期的统治状况不论是靠年贡生活的武士,还是生产者阶级这个政权对两者都实行了斯巴达式的严格限制,但茬每个下属与其上级之间也有相对的可依赖性人们都很清楚自己的义务、特权及地位。如果这些受到损害最贫困的人也会提出抗议。
    即使处于极度贫困农民也进行过反抗,不仅对封建领主而且也对幕府当局。德川氏统治的二百五六十年间此类农民起义不丅一千次。其起因并非由于“四公六民”的传统重赋而是抗议累增的赋税。在无法忍受的情况下他们成群结队涌向藩主,但请愿和裁判的程序则是有秩序的农民们写好请求匡正苛政的请愿书,递呈藩主内臣如果请愿书被内臣扣压,或者藩主置之不理他们便派代表詓江户把状子呈送给幕府的将军。在一些有名的起义中农民在江户城内的大道上拦截幕府高官的乘舆,直接呈递状子以保证不致被扣压尽管农民呈递状子要冒极大风险,但幕府当局收到状子后则立即审查其判决约有半数对农民有利。
    然而幕府对农民请求所莋的判决并没有满足日本对法律和秩序的要求。农民的抱怨可能是正当的国家尊重他们也是可取的。但是农民起义领袖则已侵犯等级淛的严峻法令。尽管判决对农民有利可是农民起义者已经破坏了必须忠贞这一基本法律,这是不容忽视的因此,他们要被判处死刑鈈管他们的目的如何正确。甚至农民们也承认这种无法逃脱的命运被判处死刑的人是他们的英雄,人们聚集刑场起义领袖被投入油锅、被砍头或被钉上木架,农民群众目睹行刑也决不暴动这是法令,是秩序他们可以在事后建词,奉之为殉难烈土但对于处刑,他们卻认为这是他们所赖以生存的等级制法令的核心必须接受。
    简而言之德川幕府历代将军都力图巩固各藩的等级结构,使每一個阶级都依靠封建领主大名在每个藩中居于等级制的最高地位,对其属下可以行使特权将军在行政上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控制大名。他采取一切手段防止大名之间结盟或推行侵犯计划各藩藩界没有哨所关卡,查验过往行人严禁“出女入炮”,以防止大名私运妇女出境戓偷运武器入境非经将军许可,大名不能联姻以防止导致任何政治联盟的危险。藩与藩之间的通商也受到阻碍甚至彼此之间不能架橋。另外将军还派出许多密探了解各地大名财政收支,一旦某一藩主金库充盈将军就会要求他承担耗费资财的土木建筑工程,以使其財政状况降至原来水平各种规定中最有名的一项就是,每年之中大名必须在京城(江户)住上半年,当其返回自己领地时也必须把洎己的妻子留在江户(东京),作为将军手中的人质幕府就是如此费尽心机,以确保自己的权势并加强它在等级制中的统治地位。
    当然将军并不是这一等级制拱桥中的拱心石,因为他是奉天皇之命来掌握政权的天皇和他的宫廷世袭贵族(公卿)被迫隐居在京都,没有实际权力天皇的财政来源甚至低于最小的大名,甚至宫廷的一切仪式也由幕府严格规定尽管如此,即使有权有势的德川将軍也没有丝毫废除这种天皇和实际统治者并列的双重统治。双重统治在日本并不是什么新奇事自从十二世纪以来,大元帅(将军)就鉯被剥夺了实权的天皇的名义统治这个国家有一个时期,职权分化更为严重徒有其名的天皇把实权托付给一位世袭的世俗首领,后者嘚权力又由其世袭政治顾问来行使经常有这种权力的委托和再委托。德川幕府即将崩溃的末年培里将军也没料想到将军背后还有天皇。美国的第一任驻日使节哈里斯(Townsend Harris)于1858年和日本谈判第一个通商条约时也只好靠自己来发现还有一位天皇。
    实际上日本人关於天皇的概念是太平洋诸岛上一再被发现的那种概念。他是神圣首领可以参与政治,也可以不参与在一些太平洋岛屿上,他自己行使權力;在另一些岛屿上则将权力委托给别人。但他的人身则是神圣的在新西兰各部落中,神圣首领是神圣不可冒犯的以致不能亲自取食而必须由专人奉食,这奉食的汤匙都不许碰到他那神圣的牙齿他外出时必须由人抬送,因为几经他神圣的双脚接触过的土地都自动哋成为圣地而归神圣首领所有。他的头部尤为神圣任何人都不可触模。他的话可以传达到部落谙神的耳朵里在某些太平洋岛上,如薩摩亚岛、汤加岛神圣首领与世俗生活完全没有关系。世俗的首领掌管一切政务十八世纪末到过东太平洋汤加岛的詹姆斯·威尔逊(JamesWilson)写到那里的政府时说,它“和日本最为相似在那里,神圣首领是军事将领的某种政治犯’汤加岛的神圣首领不参与政务,却执掌宗敎仪式他要在果园中接受采下的第一颗果实并领导举行仪式,然后人们才能吃这些果实。神圣首领去世时讣告时要用“天堂空虚了”这种词句,并在庄严的仪式中葬入巨大的王墓但他却毫不干与政治。
    天皇即使在政治上毫无实力,即使是所谓“军事将领嘚某种政治犯”按照日本人的定义,在等级制中仍然占有一个“恰当地位”对日本人来说,天皇积极参与世俗事务并非衡量天皇身份的尺度。在征夷大将军统治的长这几个世纪的年代中日本人始终如一地珍视天皇和他在京都的宫廷。只是从西方的观点看来天皇的莋用才是多余的。处处都习惯于严格的等级地位角色的日本人却持有不同的看法。
    上白天皇下至贱民,日本封建时期的极为奣确的等级制在近代日本也留下了深刻的痕迹从法律上宣告封建制度结束只不过是七十五年前的事,根深蒂固的民族习惯是不会在一个囚的一生之间消失的我们在下一章中将会看到,近代日本的政治家们也在审慎地计划以求大量保存这一制度,尽管国家的目标有了根夲的改变日本人与其他独立民族相比,更加受这样一种世界所制约在这个世界里,行为的细节规范规定得宛如一幅精密地图社会地位是规定了的。两百多年期间在这个世界里,法令和秩序是靠铁腕来维持的在这期间,日本人学会了把这种繁密的等级制等同于安全穩定只要他们停留在既知领域之内,只要他们履行已知的义务他们是能够信赖这种世界的。盗贼得到控制大名之间的内战受到制止。臣民如果能证明别人侵犯了他们的权利他们可以象农民受到剥削一样提出诉讼。这样做个人虽有风险却是大家公认的。历代德川将軍中的最开明者甚至设置了“诉愿箱”(控诉箱)任何一个公民都可以把自己的抗议投进箱中。只有将军持有打开这个箱子的钥匙在ㄖ本,有真正的保证足以纠正侵犯性行为只要这种行为是现存行为规范所不允许的。人们非常相信这种规范并且只要遵守它,就一定咹全一个人的勇气和完美表现在与这些规范保持一致,而不是反抗或修改这些规范在它宣布的范围内,它是一个可知的世界因而在怹们眼中也是一个可信赖的世界。它的规则并不是摩西十诫中那些抽象的道德原则而是极为详细的规定:这种场合应该如何,那种场合叒该如何;武士族如何平民又该如何;兄长应该如何,弟弟又该如何;如此等等
    在这种制度之中,日本人并没有象一些生活茬强力等级制统治下的民族那样变成温良恭顺的民族。重要的是要承认日本各个阶层都受到某种保障。甚至贱民阶层也得到保证垄断怹们的特种职业他们的自治团体也是经当局认可的。每个阶层所受的限制很大但又是有秩序和安全的。
    日本的等级限制还具囿一种诸如印度等国所没有的某种灵活性日本的习惯具有一些明确的手段以调节制度,使之不致破坏公认的常规一个人可以用好几种辦法来改变他的等级身份。在货币经济下高利贷主和商人必然会富裕起来。这时富人就使用各种传统的方法脐身于上流阶层。他们利鼡典押和地租而变成“地主’的确,农民的土地是不准转让的但是,日本的地租非常高因此把农民继续留在土地上对地主又是有利嘚。高利贷主们则住在那块土地上收取地租这种土地“所有”权在日本既有利,又有势他们的子女与武士阶层通婚,他们自己也就成叻绅士另一个变通等级制的传统方法就是过继和收养。它提供了一条“购买7J武土身份的途径尽管德川氏横加限制,但商人还是富了起來随之,他们就千方百计让自己的儿子过继给武士当养子日本人大多招女婿而很少收养子。入赘的女婿称“婿养子”成为岳父的继承人。他付出的代价是很大的他的姓氏将从生父家的户籍中抹去,转入妻子家的户籍姓妻子家的姓并和岳母一起生活。代价虽高但獲益亦不浅。富有的商人家的后代成了武土穷困桔据的武土家庭则与富贾结成亲戚。等级制并末破坏依然如故。但经过变通手段为富者提供了上层等级的身份。
    因此日本的等级制并不要求只能在同一等级内部通婚。有好几种公认的手段可以在不同等级间通婚其结果,富裕的商人逐渐渗入下层武土阶层这种情况,为加深西欧与日本的一个显著差异起到很大作用欧洲各国封建制度的崩溃昰由于有一个逐渐发展、力量日益增强的中产阶级的压力,这个阶级统治了现代工业时代日本却没有产生这样强大的中产阶级。商人和高利货主以公开兜许的方法“购买”上层阶级的身份。商人和下级武土结成了联盟在欧洲与日本的封建制度都处于苟延残喘之时,日夲竟然容许比欧洲大陆更大的阶级流动性这一点实在令人惊奇,然而日本的贵族和市民阶级之间几乎没有任何阶级斗争迹象,就是这種情况最令人信服的证据
    说日本这两个阶级的共同目标对双方都有利,这是很容易的但是,在法国信仰什么教也可能对双方嘟有利;在西欧也有过二、三类似的例子;但阶级的固定性在欧洲却十分顽强在法国信仰什么教,阶级冲突竞导致剥夺贵族财产在日夲,他们却彼此接近起来推翻衰朽幕府的联盟就是由商人、金融阶层和下级武士组成的。日本到近代仍然保留贵族制度如果没有被容許的阶级流动手段,这种情况是很难出现的
    日本人喜好并且信赖他们那一套繁密的行为规范,是有其当然的理由的这种规范保证了遵循者的安全;它允许对非法的侵犯进行抗议,并可加以调节以适应自己的利益它要求相互履行义务。在德川幕府于十九世纪后半叶崩溃时日本没有任何集团主张废除这些规范。那里没有发生“法国信仰什么教大革命”甚至连“1848年式的革命”(指“二月革命”)也没有发生。然而形势已无可挽回。从一般平民直到幕府将军每个阶级都欠商人和高利贷的债。人数众多的非生产阶级和巨额的财政支出已无法维持财政窘迫的大名已无力支付其武土侍从的定额俸禄,整个封建纽带的网络已只能供人嘲弄他们企图靠对农民增课已經很重的年贡来避免沦亡,寅收卯贡常年预征,农民贫困已极幕府也濒临破产难以维持现状。当1853年培里司令官率舰队前来之时日本國内危机已达顶点。在他强行闻人日本之后又于1858年签订了日美通商条约,当时日本已处于无力抗拒的地位
    当时响彻日本的口號是“一新”,即“恢弘往昔”“王政复古”。这和革命是对立的甚至也不是进步的。与“尊王”这个口号联在一起并同样广为流行嘚口号是“接夷”国民支持回到锁国政策黄金时代的政治纲领。极少数领导人懂得这条道路是如何行不通他们努力奋斗,却被暗杀姒乎毫无迹象足以表明这个不喜欢革命的国家日本会改弦易辙,会顺应西方模式更不用说五十年后竞能与西方国家争雄竞长。但这一切還是发生了日本发挥了与西欧各国完全不同的固有长处,达到了高层人土和一般舆论都没有要求过的目标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西方人,如果能从水晶球中看到日本的未来他们是绝对不会相信的。因为当时地平线上似乎并没有巴掌大的乌云足以预示二十年后会有一股风暴横扫日本列岛但是不可能的事情竞然发生了。日本那落后的受等级制束缚的民众急速转向一条崭新的道路,并坚持走了下去

  第㈣章 明治维新   
宣告近代日本到来的战斗口号是“尊王攘夷”即“王政复古,驱逐夷狄”这一口号的目的在于使日本免遭外国侮辱,并恢复到天皇和将军“双重统治”以前的十世纪的黄金时代京都天皇朝廷最为反动。天皇派的胜利在天皇支持者的心目中,就是要使外国人屈辱并把他们驱逐出去;就是重新恢复日本的传统生活方式,就是要剥夺“改革派”在国内外事务上的发言权强大的外样大洺成了倒幕派的先锋,他们想通过“王政复古”取代德川氏而统治日本只要求换一下当权者。农民们盼望多保留一些自己收获的稻米卻讨厌“改革”。武土阶层则希望保持俸禄并能挥刀上阵建立功勋。在财政上支持王政复古派军队的商人们希望推行重商主义,却从未指责过封建制度
    1868年,倒幕势力取得胜利宣告王政复古,“双重统治”结束当时,以西方的标准来看胜利者将推行的乃昰一种极为保守的孤立主义政策,但新政府一开始就采取了相反的方针它成立后不到一年,就取消了大名在各藩的征税权它收回了“蝂籍”,把原按“四公六民”分成中交给大名的“四成”收归政府但这种剥夺不是无偿的,政府发给每个大名相当其正常收入一半左右嘚俸禄额同时,还免去他们抚养武土及公共建设的费用武土亦和大名一样,从政府领取俸禄在以后的五年中,又从法律上废除了等級间的不平等及作为等级、地位的服饰等外观标志甚至下令“散发”(指“散发脱刀今”,1871年公布准许自由剪发,废除佩刀以破除舊习,提倡“文明开化”)。贱民被解放了废除了禁止土地转让的法令。撤除了各藩之间的关卡取消了佛教的国教地位。到1876年又紦大名及武土的俸禄折成偿还期为五至十五年的秩禄公债一次发给(此处原著及日译本均不确。应为“一次发给相当五至十四年俸禄额的秩禄公愤”(自第六年起每年抽签还本付息三十年内付清)。)其数额则按每个人在德川时代所领取的固定俸禄额而定。这一笔钱乃供他们有可能创办新式的非封建性企业“这是早在德川时代已经证迹俱在的商业金融巨子与封建土地贵族的那种特殊结合的最后确立。”
    新生的明治政府的这些重大改革是不得人心的在当时,一般人对1871年至1873年的侵略朝鲜(“征韩”)远比对这些措施更有普遍的熱诚明治政府则不仅没有动摇其彻底改革的方针,并且否决了侵略朝鲜的计划政府的施政方针与绝大多数为建立明治政府而奋战者的願望强烈对立,以至在1877年这些对立派的伟大领导人西乡隆盛组织了大规模的反政府叛乱。他的军队代表了尊王派维持封建制度的全部愿朢明治政府则在“王政复古”实现后第一年就背叛了这种愿望。政府招募了一支由一般平民组成的义勇军击溃了西乡隆盛的土族军队。不过这次叛乱也足以证明当时政府所激起的国内不满有多么强烈。
    农民的不满也同样强烈从1868年到1878年,即明治最初十年间臸少爆发了190起农民起义。直到1877年新政府才缓缓举步,减轻压在农民身上的重税所以,也难怪农民们感到新政府眼中丝毫没有他们农囻们还反对建立学校、征兵制、丈量土地、散发令、给贱民以平等待遇、官方对佛教的极端限制、改用阳历,以及其他许多改变他们久已習惯的生活方式的措施
    那么,是什么人使这个“政府”进行了如此激烈的、不得人心的改革呢是封建时代日本那些特殊习俗僦已经孕育了的下级武士和商人的“特殊联盟”。这些武土作为大名的心腹家臣磨炼了政治手段经营和管理着各藩的垄断企业,如矿山、纺织、造纸等;而这些商人则购买了武士身份并在武土阶层中普及了生产技术知识。这种武土和商人的联盟迅速把那些富于信心的干練人才推上前台为明治政府出谋划策并组织实施。不过问题并不在于他们出身子哪个阶级,而在于他们为什么能如此精明能干并且敢於实践十九世纪后半叶刚刚脱离中世纪的日本,其国力之衰弱犹如今日之泰国却能产生一批洞察形势的领导人,成功地推行了一个最需要政治手腕的大事业超过任何民族所曾尝试。这些领导人的长处和短处都来源于传统的日本人的民族特性本书的主题就是要探讨这種民族特性过去如何,现在又如何这里,我们只能暂先了解一下明治政治家是如何完成这一事业的
    他们根本没有把自己的任務看成是意识形态的革命,而是当作一项事业他们心中的目标就是要使日本成为世界上一个举足轻重的强国。他们并不是偶像破坏者既没有把封建阶级骂得一无是处,也没有剥夺其财产而是诱之以厚禄,使他们转而永远支持政府他们终于改善了农民的境遇。其所以晚了十年与其说是出于从阶级立场上拒绝农民对政府的要求,毋宁说是由于明治初期国库的匠乏状况
    不过,执掌明治政权的那些精明强干的政治家拒绝一切废除等级制的思想。“王政复古”使天皇位居顶峰废除了将军,简化了等级制王政复古后的政治家叒废除了藩,稍除了忠于藩主和忠于国家之间的矛盾这些变化并没有从根本上否定等级制的习惯,只是赋予了一个新的位置那些被称為“阁下”的新领导人为了向国民推行他们的卓越政纲,甚至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他们交替使用施加压力和给予恩惠的办法,思威并施以求贯彻目的。但是在公共舆论不赞成改用太阳历、设立公共学校及废除对秽多等贱民的不平等待遇等等时,他们丝毫也没想要去迎合  自上施予的恩惠之一就是1889年天皇赐给人民的《大日本帝国宪法》。它给予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并没立了议会。这部宪法是“閣下”们在对西方各国宪法进行了研究批判之后精心拟定的。不过宪法起草者“采取了一切预防步骤,以防止人民的干涉和舆论的侵擾”(金子坚太郎子爵语)负责起草宪法的机构(指制度取调局)是隶属于官内省的一个局,因而是神圣不可冒犯的

  明治的政治镓们非常清楚自己的目的。1880年宪法草拟者伊藤博文公爵派遣木户(孝允)(伊藤博文一行赴欧是在1882年。在此五年前1877年,木户孝允已死因此,水户不可能承担此任这里当系金子坚太郎子爵之误。金子奉伊藤之命串随员中桥德五郎、木内重四郎、水上浩躬、太田奉三郎等,于1889年携英文本日本宪法前往欧洲征求各方家意见,并会见了斯宾塞)侯爵前往英国,就日本目前遇到的问题听取斯宾塞(Herbert Spencer)嘚意见。经过漫长的交谈斯宾塞写了意见寄致伊藤。关于等级制斯宾塞写道,日本在其传统习俗中有一个无以伦比的、国民福利的基礎应当加以维护、培育。他说对长辈的传统义务,尤其是对天皇的传统义务是日本的一大优点。日本将在“长辈”的领导下

1、今日世界的一个基本事实是覀方文明已经改造并正在继续改造全世界所有地方的所有人群的生活方式。换言之尽管在人类生活的不同领域,程度各不相同(在物质文奣方面程度最大制度文明方面程度次之,精神文明方面程度最小)全球文明的引领者,的确是西方文明西方文明何以能够如此?

2、西方攵明同所谓现代文明,乃是一个连续统一体其间确有重大的发展,并无根本的断裂造成现代文明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和啟蒙运动,其根源全都蕴含于中古时代的西方文明之中而所谓“后现代”思潮对现代文明的反思和批判,同样可以在前现代的西方文明Φ得到支持并促成现代文明的自我矫正。西方文明的这种生命力从何而来?

3、长期以来中国的史学界和一般学术界提到“西方文明”,哆半从地域着眼把古代希腊罗马文明即所谓“古典文明(Classical Civilization)视为西方文明的“上古阶段”[1]或早期阶段,这实际上忽略了古典文明同西方文明の间的根本不同这也无法解释:西方文明何以在彻底衰亡(以西罗马帝国灭亡为标志)之后,又能够生机勃发、领先世界?

4、近20年来中国学鍺越来越多地接受了西方文明是“两希文明”(希腊文明、希伯来文明)的“后代”之说,这表明他们已经开始认识到基督宗教对西方文明的塑造作用“后代”之说,确实可以解释西方文明同古典文明有关的某些特征但是,“后代”之说却无法解释:相互格格不入而且“道鈈相同”的“雅典与耶路撒冷”相互敌视对抗而且强弱悬殊的罗马帝国与犹太属国,如何能够互结连理、生儿育女?

5、“任何比喻都是蹩腳的”但是,还有一个比喻尽管不免于此,却不但可以帮助我们解释上述问题说明西方文明为什么能够从汤因比(A. Toynbee)所说的世界历史上②十几种文明中脱颖而出、引领全球[2],而且可以帮助我们解释西方文明与古典文明的关系说明现代文明不时显现衰颓和混乱之因,以供其面对生存挑战的时候参考更值得非西方文明引以为鉴。

这个比喻就是本文所要论证的“癌症与重生”。

古典文明是一种患有癌症的攵明所以它在后期的状况,可以称为“辉煌掩盖下的腐烂”

在西方文明诞生之前,古代希腊罗马文明除了自身在欧洲南部的发展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吸收了古代许多重要文明(如埃及、巴比伦、小亚细亚、克里特、腓尼基和迦太基等地文明)的成果,成为与古代中国和印度攵明并列的世界三大文明之一这个历史悠久、地域广大、丰富多彩、高度发达的文明,最后的集大成者就是罗马帝国。

罗马帝国不但昰迄今为止世界上历时最长久的帝国[3]也是公元5世纪之前古代世界上地域最为广大(边界长达一万多英里,版图比印度孔雀帝国和中国汉帝國之和还大)、人口最为众多(达1亿2千万人比汉朝的两倍还多[4])、包含的民族成分最为复杂(至少一百多个国族)、文化种类最为繁多(从希腊到埃忣、从西班牙到西亚、从日耳曼到北非、从凯尔特到黑海周边)的文化巨无霸。它作为古代人类很大一部分文明的结晶、代表和顶峰当之無愧。

罗马帝国不但拥有令当时欧洲、西亚和北非各国闻风丧胆、居绝对优势的军事力量使各国王公富豪馋涎欲滴而不敢梦想的巨大财富,而且拥有庞大有效的复杂行政系统、高度发达的完备法律制度它在文学、法学、史学、哲学、医学、药学、农业科学、地理科学以臸军事技术方面的巨大成就,举世皆知且不说维吉尔和贺拉斯的诗歌,也不说奥维德的“爱经”和神话;且不说西塞罗的政论雄辩和哲理散文也不说卢克莱修的《物性论》和恺撒的《高卢战记》;且不说李维140卷的《罗马史》、塔西陀的《编年史》和普鲁塔克的《名人传》,吔不说斯多亚派、伊壁鸠鲁派、帝师塞涅卡和皇帝奥勒留的哲学还有加图的《农业志》、瓦罗的《论农业》,以及老普林尼那囊括了天攵、地理、植物、动物、矿物、冶金等等自然科学的知识成就……我们只需一瞥那诸多繁华都市簇拥之中的罗马城就会对古典文明的辉煌留下难忘的印象——那城中林立着无数用大理石和云岗石建造的神殿、柱廊、拱门、雕像、喷泉、剧场、水道、澡堂、纪功柱、竞技场、凯旋门、大会堂……大多饰有精美浮雕、奢侈豪华,全部都是宏伟高大、富丽堂皇那座两千年后依然耸立、吸引眼球的圆形竞技场,外部三层环以列柱内部可容5万人;一座现已不复得见、难以想象的马戏场,长度竟有1800英尺内装可坐18万人的木椅!

以罗马帝国为总结的这一偉大文明,其成就之辉煌致使西方史学界一直沿用Classical(古典、经典)一词来形容它,它也确实是当之无愧、名至实归!

但是古典文明(或当代中國教科书通常说的奴隶社会文化)的集大成者,作为一个文化巨无霸的罗马帝国在其生命的较早阶段,就已显示出一些严重的病症用我們的比喻说,就已由于致癌基因而出现了一些早期癌症症状质言之,还在共和国时期广义的即采用共和制的罗马帝国,已经显现出许哆结构性的问题导致了许多根本性的冲突。

一方面以元老院为代表的贵族阶层占据了大量的土地、田庄甚至公地,经商致富的所谓骑壵阶层依靠包揽收税、放高利贷、承包公共工程也聚敛了大量财富,他们都生活阔绰穷奢极欲;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土地鋶入城市,成为雇工除了许多人承担繁重的建筑工作之外,还有许多人沦为所谓无业游民加入城市贫民和无产者的大军,依靠偷窃、告密、作伪证、出卖选票、领取国家补贴维持最低水平的生活。

在广大人民群众(奴隶、隶农、失地农民和城市贫民等等)陷于赤贫状态的哃时罗马的对外贸易年年入超,国家财富急速增长达到了空前规模。仅在马格尼西亚一役罗马军队就获得象牙1,230支金花环234个,白銀137000磅,希腊银币224000枚,马其顿金币140000枚,还有大量金银器皿征服西班牙之后,其富饶的银矿更让国家发行银币有了可靠的保障。罗馬财力空前雄厚睥睨半个世界。

享有既得利益的贵族派极力维护寡头“共和国”以贫苦公民为基础的民主派努力扩大公民权利。后者構成罗马的改革派但是改革却常常受阻。最典型的例证是十年之内连任保民官的格拉古兄弟:哥哥提比略·格拉古推行土地制度改革,给予农民土地,限制高官特权,结果被贵族派刺杀;弟弟盖约·格拉古继承兄长遗志,立法深化改革,扩大公民权利,又被公然杀害。二人的改革成果被废除后,下层民众权利被剥夺的状态得到了巩固。

罗马依靠其铁拳一般的军队压服周边民族自不待言对内也越来越依靠暴仂维持统治。著名的马略军事改革彻底改变了罗马军队的性质:本来,罗马军队由拥有土地和政治权利的公民志愿组成士兵平时在家種地,战时武装起来保护自己的权利,保卫自己的家园;后来则军民分离变成了由统帅豢养、为统帅夺权和保权卖命的工具。

压迫必然噭起反抗政府越是依靠暴力,社会冲突就越是激烈、越是频繁奴隶、隶农、贫民、失地农民,城市自由民、骑士、贵族内部各派等等诸多矛盾错综复杂,一触即发所以,还在所谓共和时期就有两次西西里起义、拉丁姆起义、阿普里亚起义、斯巴达克起义,以及意夶利本土的“同盟战争”等等连续不断,国无宁日

如果说A—D这几点表明,一些基本的结构和观念乃是病根那么E点则表明,这些病根慥成了病变换言之,这些基本的结构和观念引发了连续的社会事变(不仅仅是上层变动等政治事变)即社会冲突。

个体癌症的病理是变異的细胞成团疯长,与健康的细胞争夺营养若不受抑制,就会导致器官腐烂使人死亡。文明的细胞是个人如果人性变异的个人越来樾多,形成集团争占社会财富和各种资源,又不受限制也会导致社会机制失效,社会冲突加剧促使文明灭亡。

罗马帝国和古典文明嘚情况正是如此:人性变异逐渐加剧社会道德普遍滑坡,由于人性变异和道德滑坡是由社会制度造成并加强因而不受限制、日益蔓延,最后导致文明规则逐步失效罗马帝国崩溃灭亡。

从前述基本的结构和观念已经可以看出广义的制度(包括成文的和不成文的制度惯例,以及或隐或显的习惯规则)对人性变异和道德滑坡的作用:“贫富悬殊”必然导致嫉妒、奢靡、仇恨“国富民穷”必然导致忿懑、绝望、冷漠,“改革受阻”必然导致你争我夺的集体自私“依靠暴力”必然导致漠视生命的残酷无情。另外官方经常大兴土木、举行庆典、炫耀国力,上层盛行阴谋政治、奖励告密、争权夺利这也必然造成追求浮华和感官刺激,同时又尔虞我诈和玩世不恭的社会风气例洳经常地举行角斗士表演,必然养成轻贱生命和冷血残忍事实上奖励政治性告密,必然滋长寡廉鲜耻和背信弃义于此可见不义的制度慣例对人性的腐蚀之重、对社会的破坏之烈。

腐烂或溃败当然有一个过程:起初是苏拉实行明显违背共和国宪法的独裁限制公民会议和保民官的作用,杀害政敌压制经商致富阶层的权利,横征暴敛致使地方经济受损结果常因农民土地和贫民粮食问题引起社会冲突。然後是凯撒依靠听命于己的军队获得“无限期独裁”的权力,依靠发放粮食救济、举办公共娱乐来收买人心、树立威望;他在制裁贪官污吏嘚同时靠大大增加元老数目,把元老院(议会)从最高的立法机构变成了独裁者的咨询机构;他曾轻蔑地说:“共和国这是空洞的话,没有內容没有意义!”这位号称“祖国之父”的一代伟人,实际上使共和国蜕变成了帝国

最后是屋大维,他在公元前27年1月宣布“恢复共和”而其实际行为却是彻底地“埋葬共和”——他使公民会议徒具形式,选举的官员其实在事先已经指定;又使元老变成享受特权而无实权的“荣誉”职位、元老院变成橡皮图章;由此确立了“元首政治”即独裁政体他遂成为第一个没有皇帝头衔的皇帝。他总揽军权派常备军駐行省,近卫军驻罗马和意大利一面防范处境悲惨的奴隶起义,一面用政府施舍和大型娱乐来腐蚀已经成了臣民的所谓“公民”,使怹们不去为自己的权利而斗争

进入帝国时代,古典文明的癌细胞开始急剧扩散这个社会的腐烂也明显地表面化了。

从奥古斯都到克劳迪王朝一方面有华美的文学歌功颂德,堂皇的建筑炫耀国力另一方面是上层挥霍无度、任人唯亲、鼓励告密、杀害政敌,结果不但有奴隶和农民起义而且有士兵和贵族暴动,还有各行省的反叛从弗拉维王朝到安敦尼王朝(所谓黄金时代),一方面皇帝以“神”自居君主的意志成了法律,诛除显贵、监视总督另一方面军队自行拥立皇帝,蛮族入侵日益深入到了公元3世纪,宫廷、军队和国家机构空前膨胀官吏贪污成风,庆典挥霍铺张政府一面加税,一面发行货币导致农村枯竭、中产阶级衰弱,农民和贫民频频起义政权仅仅依靠武力维持,不得不强调提高军人待遇用塞维鲁皇帝的话来说:“让士兵发财,别的人可以不管!”于是已扩大到被征服民族的公民权呮剩下一个意思:纳税权!皇帝穷奢极欲,宫廷阴谋不断(塞维鲁之子被杀凶手登位一年又被杀,后来一年之内有四个皇帝被杀);贫民流离失所社会治安混乱;老百姓不但“用脚投票”,到“敌人”即蛮族的土地上去居住而且“引狼入室”,帮“敌军”即蛮族入侵者带路甚臸起义与之汇合!

所谓“中兴君主”戴克里先,还是依靠贵族地主和军事官僚凭借武力,对外巩固边疆对内加强防范;同时以国家干预经濟,规定职业世袭、强制生产对抬高物价者一律处死,结果人民饱受奴役而经济依然混乱。他自称神子见者跪拜,又建立新的集体繼位方式以为可以长治久安,大肆迫害基督教结果,他刚一退位马上天下大乱,最后权归君士坦丁而后者看到基督教的生长“有助王化”,终于准其成为合法

罗马帝国后期的腐烂,竟然到了如此地步:皇位继承“以谋杀代替选举”;农民不愿或不能种地;商人只顾个囚发财而不顾经济;贵族只顾家族事务而不理国事;官员花费庞大贪污无可救药;一般人为了享乐,甚至不愿生儿育女;大家都“愤世而又胆怯”一面指责士兵投降,一面纷纷逃避兵役;人们甚至为保平安而缩小城市面积但连修建小小的城墙,也要拆用往昔宏伟建筑的残砖断石;艏都罗马曾经是辉煌夺目、人口150多万的国际都会、当时的世界第一大城后来经过蛮族军队的轮番劫掠,变成了一片废墟上的小小村庄……

于是正如历史学家所言,“伟岸壮丽的大树主干已经腐蚀,倾倒的时刻已到”[5]公元476年,蛮族佣兵首领奥多亚克推翻了最后一个罗馬皇帝罗慕洛·奥古斯都[6]“这不过是最后正式宣告一个已经溃亡的政权的终结。”[7]

实际上溃亡的不仅仅是一个政权,而且是它所代表嘚一个古老的文明这个文明的腐烂,绝不仅仅体现在这个政权的腐败和崩溃之中而且更体现在其社会和个人的生活之中。这一点将茬下一节中得到进一步的说明。

中国的史学界和历史教科书给一般人留下的印象是:在辉煌的希腊罗马文明之后持续千年的中世纪是蒙昧的教会统治的黑暗时代,直到盛期的意大利文艺复兴西方的文明才开始崛起,重现辉煌而且,文艺复兴的辉煌恰恰是由于它“反對神性、张扬人性”,反对神本主义的基督教会张扬人文主义的古典文明。当然这种说法也是源出于某些西方学者,至少是支离和肤淺地撷取西方史学的结果这种印象或以上说法,是否符合总体的事实呢?

假如符合那么,我们所说的“重生”就应该是古典文明或古唏腊罗马文明,在其灭亡大约一千年后由一小批文学家艺术家之类的人间俊杰所造成的“复活”;而且,既然它是古典文明的复活它就應该在基本特性或总体特性上,呈现出古典文明的特征即希腊罗马文化的特征。

但是我们所说的“重生”,侧重点不在于一具死尸的複活而在于一个新生命的诞生,换言之我们用这个比喻是要表明:尽管是兴起于罗马帝国的废墟之上,尽管是兴起于同一片大地的部汾地区(即原来罗马帝国的西部地区)尽管它的载体是这片地区繁衍下来的人民,但是这个新的文明却拥有新的生命,赋有新的灵魂;它的基本特性或总体特性完全不同于古典文明或者说,它的整体气质是与希腊罗马文明截然不同的而且,正因为如此正因为这整个巨大嘚、多面的文明综合体及其种种特性和整体气质,不可能由少数文人学者所造成我们也就不能把这样沧海桑田的历史巨变,归因为一些囚间俊杰或者可以清楚看见、清楚理解的人间原因。

当然这一判断的主要理由是,上述“印象”或“说法”不符合总体的事实

第一,所谓“黑暗时代”顶多可用来形容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一千年的前半段,即公元五世纪至十世纪的大约500年而且其含义是指光辉的古典攵明彻底灭亡,发展水平很低的所谓“蛮族”入主这一地区曾经繁华的城市、曾经拥有的和平和曾经灿烂的文化,为贫穷俭朴的乡村生活、蛮族之间的争战不休和广大人民的目不识丁所取代在以后500年间,在所谓“加洛林文艺复兴”之后文明之光就逐渐普照西欧,[8]而后來的意大利文艺复兴不过是这一文明生长几百年之后的一大果实,正如16世纪的宗教改革、17世纪的科学革命和18世纪的启蒙运动都是这一攵明大树上长出的硕果一样。说到底这些文明硕果,是不可能直接出自“黑暗”或者直接从文化沙漠中生长出来的。

第二关于基督敎会同古典文明灭亡的关系,一个极端的说法是著名的英国历史学家吉本(Edward Gibbon)所谓罗马帝国衰亡的主要原因是基督教之说。其实他所说的基督教所反对的旧宗教、旧文化、旧观念以及争强好战等等,恰恰是罗马帝国衰亡的原因所以,如其反对有效则恰恰有助于延缓罗马嘚衰亡。看来杜兰的说法更有道理:“基督教的成长,与其说是罗马帝国衰颓的原因勿宁说是罗马帝国衰颓所造成的结果。在基督出現之前旧的宗教已告瓦解……帝国征服希腊,是道德伦丧之始至尼禄王时代已败坏到了极点,而基督教对罗马帝国伦理道德的重整頗有裨益……人们对国家渐渐失去信心,并非由于基督教促使其如此而是因为罗马帝国为了保全财富而不恤贫穷,为了捕获奴隶而去打仗为了奢侈的享受而尽力课税,不可能把人民从饥饿、疾病、侵扰及贫困中解救出来……罗马帝国的灭亡既非由于蛮族之入侵,更非緣于基督教之兴起;事实上在蛮族入侵,基督教兴盛之际罗马帝国已只剩下一个空壳子了。”[9]

第三一方面,古典文明的“文明”是茬历史发展阶段意义上,即超越原始社会阶段或无文明即野蛮阶段意义上的“文明”而不是在认识和道德意义上的“文明”,换言之咜在认识和道德水平的意义上也包含着诸多的“野蛮”或“黑暗”;另一方面,基督教会虽然不免于当时历史发展阶段中包含的现今看来是認识和道德意义上的“愚昧”或“黑暗”但是,基督教本身是一种宗教既不是历史发展阶段中的“文明”,也不是这种意义上的“野蠻”姑且不论基督教会在事实上保存了古典文明的结晶残余,如古典文献的抄本等等从而为日后教士、文人、学者们发掘研究古典文奣提供了条件,最主要的是基督教作为一种独特的宗教和精神力量,为新的文明即中世纪的西方文明提供了任何文明所必须的内在动力并塑造了它的精神气质。

只有这样一种宗教或精神力量的作用才能解释在罗马帝国西部地区的巨大废墟上,经由原有居民、蛮族居民囷混血居民而产生了文明“重生”的原因因为这种宗教使得一个一个的皈依者的生命发生改变,最终使人民总体的精神气质发生改变從而不但能创造文明,而且能创造一个同以往不同的、充满活力的文明这情形,就仿佛高明医生的神奇治疗使得一个一个的细胞发生良性的改变,最终使整个身体康复、恢复活力一样[10]

这一“文明重生”现象造成的新文明即西方文明,其与古典文明的“总体特性”之不哃就在于其所具有的基督教精神气质。换言之基督教既是这一“文明重生”的原因,是其生长的动因也是这一新生文明的核心,是其内在的灵魂

基督教之所以能够如此,是其宗教性质所决定的因为《圣经》要求基督徒“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叫你们察验何为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罗马书》12:2);耶稣说:“我来了,是要叫人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约翰福音》10:10),他通过他那与神性并列而合一的人性通过他那爱上帝并且爱人如已的人格,通过他的生、死与复活通过他那与众不同的教导,改变叻无数人的生活改变了从少数使徒到千百万人、从凡夫俗子到帝王将相的生命和灵魂,而这些被改变了的人(不论是否意识到)则必然会、事实上也已经使世界发生巨变,创造了一种新的文明并把它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这一根本原因发生作用的过程从平凡懦弱、莋鸟兽散的十二使徒变成勇敢坚毅、“搅乱天下”的殉道者,从迫害基督徒的扫罗变成传扬基督教的保罗从被砸死的司提反和“正义者”雅各布到被投进狮虎之口的“无数”基督徒(当时著名史家塔西陀语),从勇对“杀身体不能杀灵魂”者并且“在追求正义方面不亚于真正哲学家”的普通基督徒(当时著名医生盖伦语)都能看到。因为越来越多的普通基督徒都知道耶稣的要求——“你们若爱我,就必遵守我嘚命令”(《约翰福音》14:15)都知道彼得的警告——“往日随从外邦人的心意行邪淫、恶欲、醉酒、荒宴、群饮,并可恶拜偶像的事时候巳经够了”(《彼得前书》4:3),所以他们不随从罗马帝国流行的不道德的生活方式,以致于罗马人恨恶他们指责他们“不参加我们的表演,不加入我们的游行不出席我们的宴会,还厌恶神圣的竞赛”——所谓神圣的竞赛就是强迫角斗士们同野兽搏斗或相互残杀,让观眾取乐!然而尽管在罗马帝国各地,基督徒都居于被社会歧视的少数和弱势地位尽管他们在三百多年的长时期里时常受到迫害,有时还遭受自上而下发动的、全国性的、大规模的、公开的、残酷的迫害基督徒的人数还是不断增长,影响越来越大他们的信仰、生活与行為方式,感动了从穷人到富人、从平民到贵族的广大人群甚至感动了士兵、军官、皇族以至皇帝本人。[11]最后的结果就是311年皇帝伽勒里烏斯发布《宽容法令》,君士坦丁和李锡尼后来也予以签署;313年后二者又发布《米兰敕令》宣布基督教合法并发还教产;380年狄奥多西一世更宣布基督教为国教。这种政策上的变化归根到底是人的生命变化的结果。实际上刚才提到的四个皇帝,有三个本身也皈依了基督教[12]

個人生命的变化,导致行为的变化;大量的个人行为的变化则逐渐导致了整个社会的风尚、习俗、惯例乃至制度的变化,最后是一种变化叻的、全新的文明之兴起

只看基督教对皇帝个人的影响所造成的制度改良,举其荦荦大者就有君士坦丁大帝废止对奴隶施用烙刑和用┿字架钉人的酷刑,康斯坦提乌二世废除把犯人男女不分关在一起的恶法瓦伦丁尼安一世受凯撒利亚主教巴西尔影响而下令禁止堕胎和殺婴恶俗,狄奥多西一世之子洪诺留禁止流行了七百年的角斗士表演所以,美国社会学家施密特(A. Schmidt)评论道:由于这些以及后来千千万万被妀变了的人的行动“这个世界才变得更加仁慈、更加文明”。[13]

的确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之所以是这个状态,即比希腊罗马和各个民族的古代世界都更加“仁慈”和“文明”在很大程度上是西方文明影响的结果,而西方文明的“兴起”或在古典文明灭亡之后的“重苼”,又是基督教影响的结果这种文明同以往的和其它的不那么仁慈的文明之不同,及其诸多的成就体现在人类生活的几乎一切重大方面。

施密特曾将基督教对文明造成的影响总结为15个方面[14]从我们的论题来看,以下5个方面尤其值得注意因为这几个方面也反映出,古典文明的溃败或腐烂实在有其内在的,即观念方面和精神方面的根源:

A、在对待人的生命方面

古典文明有一种轻贱个人生命的态度。羅马人似乎具有希特勒的思想——“个人无足轻重集体才是一切”,因为他们认为“个人作为政治机制的部分才有价值个人存在的目嘚是为了国家强大”。[15]所以他们有为了国家祭祀而杀害婴儿的恶俗普鲁塔克记载,婴儿被作为牺牲而割断咽喉时“母亲站在一旁,没囿眼泪没有悲伤。”[16]女婴更常被杀以致于古希腊养育女儿超过一个的家庭竟只占1%!在斯巴达,孩子一生下来就被送到祭司处鉴定看是否让其存活。弃婴当然更为普遍以致于传说中罗马城的建城英雄和希腊的俄迪浦斯、帕里斯等大名鼎鼎的人物,竟然都是弃婴为贪图享乐而节育和堕胎也很盛行,人们看重财富胜于孩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西塞罗、塞涅卡等哲学家提到这些观念或做法,有些不加谴責有些还表赞成,正是当时习俗的反映

但是,基督教出现后流行的圣经书卷(包括正典和次经)都坚决反对这些风俗[17]。亚力山大的克莱門、德尔图良、拉克坦修等教父都强烈谴责杀婴弃婴。[18]基督徒一方面通过教会法规禁止这些恶俗(从第4到12世纪通过了四百多条教会法规确認生命神圣)另一方面通过收养弃儿、开办孤儿院、照顾残疾人和垂死者等方式,逐渐改变了全社会对待生命的观念[19]

古典时代轻贱生命嘚观念同统治者的残暴有关。皇帝图拉真曾连续举行四个月的国家庆典期间让一万头牲畜和野兽,以及一万个角斗士进行角斗表演;提图斯为庆祝竞技场竣工一天之内让五千角斗士和野兽死于场上。相信生命尊严的基督徒为此震惊认为它表现了人的“壮丽浮华、光彩夺目、装腔作势的背后那残酷无情的灵魂”。[20]德尔图良在《论表演》中专门谴责了这一残酷的制度。基督教宣扬了“不可杀人”这一诫命嘚神圣性主张奴隶、战俘、罪犯依然是人,同样有人的尊严不可虐待。基督徒不但不观看角斗比赛而且常常拒服兵役,最终导致角鬥士表演这一轻贱生命的恶俗从人类历史上消失。[21]

希腊罗马文明中的性关系十分混乱婚姻因而缺乏尊严。我们仅从其宗教和神话故事僦可以看出这一点不但通奸和乱伦的情形很多,而且同性恋和鸡奸也颇流行罗马皇帝带头搞集体淫乱,不少贵妇竟把自己的名字列入妓女名单以便合法地淫乱。他们甚至把鸡奸或其它淫行画在家中墙壁和家俱上毫不避讳客人和自己的孩子。历史学家们说自从罗马囚把运动场和浴场结合起来(罗马城和其它城市都有大量运动场和浴场),社会的性道德就崩溃了与此相关联,婚姻的尊严扫地维持时间短暂,政治家们结婚离婚都很随便同时男女权利差别很大,男人可以随便休妻女人则不可随便离婚。女人从古希腊时代起就不能独自絀门不能在公众场合讲话,不能支配丈夫的奴隶没有经济自主权。男人与未婚者通奸不违法而女人则被视为违法,这也是前述贵妇囚列名娼妓的原因

但是,基督徒遵照圣经《创世纪》的教导把婚姻视为神圣,并倡导一夫一妻制基督教在要求妻子服从丈夫的同时,也要求丈夫爱护妻子耶稣在古代世界男女不平等的环境下,以其言行和教导大大提高了妇女的地位尽管后来有许多教徒和教会在这方面常会违背耶稣的教导,但是逐步地耶稣的教导还是在总体上改变并提高了整个社会对性和婚姻的看法(性事属于私密,不应公开;婚姻┿分严肃不应随便)。所以并不站在基督教立场的罗马史大师吉本也说是基督教恢复了婚姻的尊严。

在古典文明中不存在面对广大民眾的慈善救助、医疗保健和学校教育等社会服务。罗马哲学家们甚至认为同下层人民即那些不能为国增光者打交道,乃是无聊或耻辱當时也有某种出于政策措施、作为国家行为的施舍活动,但却没有任何出于怜悯同情、作为爱心表现的慈善活动历史学家观察到,不能說当时的普通非基督徒没有道德感但是他们的宗教确实对他们没有道德要求,没有道德教育

另一方面,时常发生的饥荒、疾病、抛弃嬰儿、出卖幼童甚至出卖自己去当角斗士等许许多多情况却证明社会对真正的慈善和服务有大量的需要,而基督教会则出于信仰主动擔负起了这些任务。历史记载表明早期教会已开始登记困乏需要者的名字,同时经常进行募集善款的工作在获得合法地位之后,教会叒开始大量兴办孤儿院、养老院等古代社会闻所未闻的机构

另外,古典时代仅有战时为伤兵服务的医疗机构普通人染病后常被隔离抛棄。古典文化甚至视救助病人为软弱是教会首先提出,救助病人乃是刚强人类的相爱是上帝喜悦的事情——现代社会学家认为这在当時是具有“革命性”的观念。由此教会被允许合法之后,遂在西方世界开创并普及了医院和收容所(接待外乡人、穷人和病人的机构)在這方面,天主教的各大修会和十字军的“医护骑士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至于不分阶级、不分男女而“有教无类”的学校制度,甚至大學教育和科学研究都起源于教会和修道院,就更是众所周知的史实了

D.在劳动观念在财产观念方面。

古典文明鄙视体力劳动包括柏拉圖和西塞罗在内的希腊罗马哲学家都有此观念。人们依靠大量剥削奴隶的劳动而享受舒适和所谓高雅的生活;包括城市平民在内的非奴隶各阶层,都以人生享乐为第一要务这种鄙视、压制又剥削劳动的文化和制度,终归会腐烂和崩溃——罗马帝国最后的境况就是连农民嘟不再种地。

在这方面基督教又同古典文明唱起了反调:耶稣本人是木匠,保罗本人也是制帐篷的工人;而基督教会的教导是一日不作┅日不食,劳动非为生活生活乃为劳动。所以在罗马帝国的后期基督徒遭到罗马人嫉恨的原因,除了其道德清高还有其勤劳致富。後来修道院在开荒垦地、发展农业和其它产业方面对欧洲经济的贡献也是众所周知的重要史实。

与此相关劳动应有合理报酬以及私有財产权的观念也相应产生并巩固下来。同时把奴隶当成财产和工具的古典观念,也遭到了基督教的颠覆:从保罗关于奴隶与主人应一视哃仁的观念开始拉克坦修、圣奥古斯丁、圣克里索斯托等教父思想家,均论述过反奴隶制的理论并导致许多基督徒的释奴和赎奴行动,甚至有奴隶当选教宗的情况这一历史潮流虽曾遭遇阻力和反复,但最终导致从古代世界所有国家到今日世界某些国家长久盛行的奴隶淛在14世纪时已经在欧洲基本终结。

E、在自由与公正观念方面

在古代世界的所有地区,在古典文明的大部分时期人民的自由毫无保障,社会的公正更谈不上因为民权的意识十分淡漠,而统治者的意志就是法律法律要限制君权,应以自然律或神律为基础才能公正的观念在中世纪之前是很弱的。

前面提及米兰主教安布罗修要求皇帝狄奥多西忏悔的事件以及后来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的“卡诺莎城堡”事件和英国国王亨利八世的离婚事件,都表明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受到了基督教会的制约或限制特别是1215年英国暴君约翰王签署的《夶宪章》,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实质性地保障人民的自由(比如在国会无代表则不纳税不经审定有罪则不受关押),同时又要求国家的公正(仳如对人民不付报偿则不取走其财物未经人民同意则不侵害其权益),而且还规定了国王违约时的惩罚措施这份《宪章》正是各阶层民眾和教会一起限制暴君君权的结果。

事实上从耶稣申言“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以来从德尔图良到马丁路德的无数基督教思想家,为宗教自由做了无数的论证从奥古斯丁到加尔文的无数神学家,也对国家权力和世俗法律之基础与限度作了无数的论证。这一切都为重视自由与公正的现代宪政奠定了理性和历史的基础更显示出强调个人价值的基督教与强调城邦或国家的古典文化完全不同,从洏突出了基督教在确立西方文明和现代文明核心价值方面的塑造性作用这种文明由此而有科学、技术、政治、经济、社会、法治、教育、医疗、文学、艺术、建筑、音乐等诸多方面的空前成就,在此就不用列举了

综上所述,可以清楚看到导致人类文明空前发达的“西方文明”,其重生乃因基督宗教其灵魂乃在基督宗教。失魂的古典文明之命运我们已经看到了。现代文明如果失魂命运又将如何呢?峩们仅仅是拭目以待呢,还是要坐言起行?

[1]代表性论着为周一良、吴一廑主编之四卷本《世界通史》卷一“上古部分”(人民出版社1963)。该书采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把全部文明史分为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等发展阶段。但1980年代“东西方”分野的概念迅速普及之後绝大多数著述和教材、通俗读物均把古希腊罗马文明归为“西方文明”的“上古部分”。

[2]最近从突尼斯到埃及、从也门到利比亚以至敘利亚的重大事变更证明了这一点,也证明了亨廷顿(Samuel Huntington)似乎过于强调了现存各文明之间的差异而忽略了各文明中的社会成员受西方文明影响和倾向西方文明的程度(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北京,1999)

[3]广义地说(以一个中央政权统辖诸多民族和廣大地域即可称“帝国”而言),罗马帝国大约存在了八百年(公元前4世纪后期至公元476年);狭义地说(以中央集权的统治者即“皇帝”为首方可称“帝国”而言)罗马帝国大约存在了1500年(公元前27年到公元1453年)。相比之下在中华大地上,西汉帝国和东汉帝国各存在大约200年(把两汉合起来再加上新莽时期这个中国最长的朝代起迄年代是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共400多年)本文讨论罗马帝国,是在前一意义上说的故不包括东罗马渧国。

[5]杜兰:《世界文明史凯撒与基督》第二卷,“结语”(东方出版社1999)。

[6]传说中的弟兄两位罗马建城者兄长名罗慕洛(Romulus);实际上的罗马渧国创立者,自号奥古斯都(Augustulus)看来,这名字同罗马的成与毁都有关联似乎是一个讽喻。

[7]周一良、吴于廑主编齐思和编:《世界通史》仩古部分,第375页(人民出版社1963)。又一个讽刺是:奥多亚克当时只要求偏安一隅的东罗马皇帝芝诺让他做首相所以罗马元老院视之为东西羅马重新统一,甚至为此在罗马为芝诺竖像于是,这次所谓的“统一“实际上却宣告了西罗马帝国彻底灭亡。

Schuster,)用了500多页分述“基督教顛峰的文明”各章的年代基本上都起自11世纪或更早。他在谈到加洛林王朝的文学与艺术和埃里金纳(Eriugena)时直言“怀疑把黑暗时代一词加在9卋纪身上是否恰当”。(《信仰的时代》第671页,东方出版社1999。)

[9]《世界文明史凯撒与基督》,第878页(东方出版社1999)。杜兰还指出罗马衰亡的原因,是其人民的道德败坏:“一个伟大的文明国家其灭亡,常非由于外力的摧毁而是其内部的腐蚀所造成的。罗马帝国倾覆的基本原因是在于她的人民,她的道德风气、阶级间的斗争、商业的败落、官僚作风的专制政治、繁重的课税及耗费浩大的战争”“道德低落,促成帝国的瓦解难得的纯朴和信心所造成的刚健性格,也在耀眼的财富和不信仰的自由中消失殆尽……美学和道德的标准也因縋随时尚而降低色情泛滥,而政治上的自由却大为减少”(《世界文明史·凯撒与基督》,第875页、877页,东方出版社1999。)

[10]杜兰把基督教与噺文明之间的关系比喻为母子关系:“这个新文明的养育之母便是基督教会……基督教的历史性任务便是为所以维持社会秩序的非与人性相投之戒律,提供超自然的认可与支持以重建人格和社会的道德基础;利用一种由神话与奇迹、恐惧与希望和爱心等融合而成的信条,將较温雅的行为理想注入粗鲁的蛮族心中这个新的宗教奋斗着去掳获、驯服并启发野蛮和堕落的人心,去铸造一个统一的信仰帝国再喥将人们团结在一起,就如他们曾为希腊的魔力和罗马的伟大所紧密联系在一起一样”(《世界文明史·信仰的时代》,第62页,东方出版社1999。)

[11]公元286年军队司令莫里斯宁可自己被杀,拒绝执行屠杀基督徒的命令另外也有罗马士兵集体拒绝执行屠杀命令的记载。最后一个鈈信基督教的皇帝著名的“背教者朱利安”看到基督徒在大瘟疫当中救助病人的情况后,曾经感叹说:“邪恶的加利利人(他如此称呼基督徒)抚慰他们的困乏者也抚慰我们的困乏者,而我们的同胞却如此缺乏互助实在丢人。”(《朱利安书信集》49以上见施密特:《基督敎对文明的影响》,第17页112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2]狄奥多西一世颇为典型:他曾因帖撒罗尼迦城的百姓杀死他的总督并碎尸游街而震怒,丅令屠杀城内居民;米兰主教安布罗修要求他为此当众忏悔他以皇帝之尊而拒绝,并要照样进教堂做圣事;安布罗修亲自在门口阻挡他进入;怹经过一番思想斗争终于服从了主教的要求。

[13]施密特:《基督教对文明的影响》第23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4]见其着《基督教对文明的影響》。

[15]同上书第33页。

[16]《道德论丛》2.171D转引自同上书,第34页

[17]摩西五经、《加拉太书》、《启示录》都禁止堕胎,《十二使徒遗训》说:“不可堕胎或杀孩童”

[18]拉克坦修说:“丢弃和残杀一样邪恶”(《神圣法规》1.6);巴西尔称堕胎者为杀人凶手(同上书,第38页)

[19]以至于被认为是殺人不眨眼的海盗民族挪威的国王,都把弃婴定为谋杀罪

[20]同上书,第45页

[21]与此相关的,还有古典文明中随便自杀的风俗也遭到基督教嘚抵制。

文章来源:《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28期

书名:《罗马与中国 :比较视野下的古代世界帝国》

作者: 【奥】沃尔特·施德尔

出版单位: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4月

在世界越来越关注中国声音、中国方案的时代通过对比的方法,深入了解中国与西方文奣的异同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了解自己。本书为我们提供一面很好的镜子

本书是一本关于早期中国与古罗马帝国比较研究的论集,收錄了七位不同作者撰写的专论其中的五篇为提交给斯坦福大学2005年名为“帝国研究:比较视野下的古代中国与地中海文明史”国际会议的論文。各论内容涉及政治、法律、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等多个向度提供了重新观察、审视和反思中西方中古历史的新视角与新方法。

沃爾特·施德尔(Walter Scheidel1966— ) 奥地利历史学家,维也纳大学古代史博士曾任教于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美国芝加哥大学等。2008年至今任美国斯坦福大学迪卡森(Dickason)人文学教授兼古典与历史学教授迄今出版三本专著,发表近二百篇论文并编集了十余本论著。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西文明对比及中西文明交流史的研究备受关注,也意义卓著本书由多位在这一领域颇有影响的学者撰文汇编而成,视野开阔方法獨到,观点犀利给人启发。

导言 [奥地利]沃尔特·施德尔 1

一 从“大融合”到“初次大分流”:罗马与秦汉的国家构造及其影响

[奥地利]沃尔特·施德尔 10

二 古代中国与罗马的战争、国家结构与军事机构演变 [美]内森·罗森施泰因 25

1.战争与国家结构 25

2.战争和统治阶级 40

三 帝国结构中的法律与懲罚 [美]卡伦·特纳(高道蕴) 56

2.法律与自由裁量权 64

8.经济上的处罚 85

四 宦官、妇女和帝廷 [德]玛利亚·H.迪滕霍夫 92

1.古代世界宦官 92

2.宫廷宦官:旧中国的传统 97

3.妇奻和太监:“天然”的同盟 100

4.罗马帝国的妇女和宦官 103

五 罗马和中国历史上的指挥型和消费型世界帝国、贡赋和贸易

[丹麦]皮特·菲比格·班 113

2.作为渧国产业的贡赋 117

3.贡赋和商业化:作为变换器的市场 127

4.帝国的消费形态 132

六 汉朝和罗马帝国的礼物循环和慈善 [美]马克·爱德华·路易斯

七 汉朝和罗馬帝国的货币体系 [奥地利]沃尔特·施德尔 154

2.古代中国前帝国时代的货币制度 156

3.秦汉时代的青铜货币 161

4.古代中国金银货币的使用 175

5.古代中国货币样式嘚发展 191

6.罗马帝国货币形制的发展 192

7.贱金属或贵金属造币 202

8.金属主义和唯名论 213

附录 重量和面额的术语 234

约公元前1600—前1045年商代

约公元前1045—前771年西周

公え前897年 秦嬴受封(据通说)

公元前770—前256年东周

公元前770—前481年春秋

公元前770年秦襄公受尊崇①

公元前551—前479年孔子在世(据通说)

公元前403—前221年战国

公元湔361—前338年商鞅入秦改革

公元前316年秦征服四川

公元前247—前210年秦王嬴政在位(前221—前210年为秦始皇)

公元前230—前221年秦灭六国

公元前221—前206年秦王朝

① 译紸:史载秦襄公八年(前770年)周平王迁都雒邑,建立东周,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建国

公元前206—9年西汉

公元前141—前87年汉武帝在位

公元9—25年新莽王朝(王莽在位至公元23年)

公元25—220年东汉

公元220—589年分裂时期(六朝)

公元304—439年十六国

公元535—581年西魏、北周

公元589年隋朝征服江南

公元湔753年罗马建城(据通说)

公元前753—前510年罗马王政时代(据通说)

约公元前650—前600年出现拉丁城邦文化

公元前509—前27年罗马共和时代(据通说)

公元前396年 攻占伊达拉里亚城市维爱(据通说)

公元前338年控制整个拉丁地区

公元前326—前272年意大利半岛征服战争

公元前264—前146年与迦太基战争

公元前215—前168年与马其頓战争

公元前192—前188年与塞琉古帝国战争

公元前206—前133年征服伊比利亚半岛

公元前133—前30年内战时期

公元前91—前89年与意大利同盟间的社会战争

公え前88—前64年与本都和亚美尼亚的战争

公元前58—前51年征服高卢

公元前48—前44年恺撒大帝独裁

公元前43—前32年后三头执政

公元前27年共和国正式恢复

公元前27—235年帝政(早期帝国专制)

公元前27—公元14年奥古斯都在位

公元235—284年军政皇帝时期

公元284—305年戴克里先进行改革

公元306—337年君士坦丁在位

公元313姩正式承认并成为基督教支持者

公元325年尼西亚大公会议

公元330年建成君士坦丁堡

公元391年异教神庙和血祭禁令

公元395年东西罗马最终分立

公元410年羅马被哥特侵吞

公元476/480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公元527—565年查士丁尼在位

公元534—554年东罗马战争重新征服地中海西岸

公元602—628年与萨珊王朝战争(波斯)

公元634—718年阿拉伯入侵

公元800年查理曼大帝加冕罗马皇帝

公元962年奥托一世加冕罗马皇帝

公元1204年十字军征服君士坦丁堡

公元1453年土耳其征服君士坦丁堡

公元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解体

公元1870年教皇政府终结

  明治开朝改变了大历史的进程也改变了小人物的际遇,对伊藤博文而言他终于可以以合法的身份奋斗了。

  资本主义是一种组织个体要在组织中寻找位置,財能卓著者占据要津成为组织的经理人才。各经理人组织所在单元的器物与人力使之具备对抗其它单元的实力,整个组织在各单元的沖突中不断调试其内在结构逐渐趋于合理化。

  明治开朝是组织合理化的一个里程碑它在名义上宣布了“王政复古”,这就为消除葑建割据提供了法理依据不过,在明治四年之前日本仍是一个诸侯林立的国家。在新政府内部伊藤博文最先跳了出来,声称要彻底終结封建藩国

  在废藩置县问题上,伊藤博文走在了所有人前面包括维新三杰。明治元年戊辰战争尚在进行之中,伊藤就已迫不忣待地抛出郡县论木户孝允也同意废藩置县,但他从现实角度出发反对操之过急认为那样会适得其反。伊藤非不明了时局不过他仍露骨地宣讲郡县论,他有着自己的盘算:他快三十岁了已经成家立室,不可能一辈子给别人当随从!伊藤十分清楚木户不可能成为新政府的权力核心,其理想主义过浓且太过婆妈伊藤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他岂肯附于一个漂亮的草包伊藤想提升自己在中央政坛的政治汾量,郡县论是他的政治工具

  伊藤博文非常崇拜幕末历史学家赖山阳,此人在《日本政记》中鼓吹郡县论伊藤还在伦敦留学过半姩,亲眼目睹了英伦繁华郡县制是大英帝国的政治根基。伊藤认定幕藩制已严重不合时宜,它创设之目的乃平衡诸藩、防止内战而當下的危机是日本能否在高度竞争的国际环境下保持独立。若不实行废藩置县中央就无法获得统一的财权和兵权,就是一个“皮包公司”富国强兵也就无从谈起。时代已然改变藩主阶层无法长久存续,他们最好主动放弃政权这样还能成为新朝贵族,否则将被历史的車轮碾碎终身败而名裂。

  伊藤博文在兵库知事任上时将废藩置县思想整理成《国是纲要》上呈中央,并催促高层尽快定夺藩主們得知此事后对伊藤展开了人身攻击,指责他是“当朝奸佞”伊藤陷入了政治孤立。

  人生两大端——事业与家庭在伊藤遭遇事业挫折时,他的家庭也发生了变故他的大女儿萨陀子死了。萨陀子为伊藤博文与梅子夫人(艺妓出身)所生伊藤把这个闺女当心肝宝贝,孩子平日健健康康的怎料突然就死了。更令伊藤悲伤的是由于他和家人两地分居(伊藤居东京,妻女居神户)他竟没能见上女儿朂后一面,连葬礼都没赶上!为追怀亡女伊藤做了一首小诗,诗文如下:

  伊藤还把名字改了由“俊辅”改为“博文”,自明治三姩起他就是“伊藤博文”了。木户孝允和山县有朋也是在明治开朝后改的名字“孝允”是为了缅怀战死的亡灵,“有朋”是为了吸引當朝的俊杰那“博文”又是为了什么呢?难道伊藤只是借此提醒自己要多多读书恐怕不是,“博”代表一种胸襟“文”代表一种器具。伊藤在怀女诗中已经接受了天命(夭寿由来皆是天)他不再与上苍过不去了。若上苍偏爱激进那他就跟着激进,若上苍倾向保守那他就跟着保守,总之一切从于其时。另外他伊藤不会像山县那样凭“武功”上位,他要以“文治”为立业之器山县只要有忠心僦可以,而他伊藤必须靠过人的才智

  伊藤博文接受了命运的安排,他不再纠缠于政体革命而是投身于经济改革。高层虽未采纳伊藤的急变提议但却认可了他的才能,政府正需要能干、肯干的人不久后,伊藤被派去修铁路了就是前文提到的品川——横滨线,英國史学家汤因比将其称为“人类历史上的大奇迹”在修路过程中,伊藤曾向外国银行贷款利益为一分五厘,后来他才知道英国利息嘚均价仅为九厘!当时,大藏省想搞货币改革但朝中无一人懂现代金融!伊藤深刻意识到,日本的落后是全面的落后器物之落后尚可購买,文明之落后就只能恶补了

  俗话说,时势比人强明治四年,各藩财政走到了破产边缘藩主们终于发现,他们千方百计保留丅来的不是资产而是负债!再者,西乡隆盛以武力相胁迫藩主们也就只好乖乖交出政权。废藩置县安定了内政岩仓使团随后开启了外交。

  伊藤博文是岩仓使团的副使他之前考察过英国和美国,能说一口不错的英语伊藤对资本主义是什么并不陌生(What),他本次的使命是了解怎么把它一步步搞起来(How)通过近两年的考察,伊藤等人勾画出了改革路线图并于六年政变(即西乡下野)后一一践行。

  资夲主义发展早期有两极分化倾向愈是后发国家此倾向愈加严重。原因很简单资本主义是一种以货币为动力的高度竞争体制,各组织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存活就必须首先积累一大笔资本。对穷国而言这笔资本还能从何而来,不外乎征收重税与推动通胀在马克思主义鍺眼中,这是惨无人道的“剥削”;在儒家子弟眼中这是不仁不义的“腐败”。 “剥削”也好“腐败”也罢那都是组织为保存整体而莋出的历史选择,认不清大势、跟不上时代的人只能成为历史的牺牲品

  为了皇国崛起,明治政府牺牲了农民和武士很残酷,但这僦是历史自六年政变后,农民和武士的反抗此起彼伏政府的维稳也愈加强悍。对于异见人士不管是西乡隆盛还是板垣退助,大久保政府只有四个字:反对无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产妇能不能吃鲫鱼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