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出必应是什么意思


壬戌之秋北京广化寺与居士林茬该寺举办念佛七道场,由该寺方丈修明长老主七四众弟子参加者一百余人,其中多是久修之大德善信道场中,香光幡幢明洁庄严。诵持唱念诚敬肃穆。实为近三四十年所罕见亦为文革后北京第一次念佛七道场。起香之日蒙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正果老法师,莅臨加持并开示次日起由中国佛学院净土宗教师黄念祖居士讲解《弥陀要解》中的宗要—信愿持名,共四讲本林根据录音,编为成文複经原讲人修改审定,文约义丰更趋完善。在整稿期间又收五台山南山寺长老通愿老法师来信,开示结七与名号读音等重要问题乃與前稿一并刊印,内部流通三稿汇为一册,命名为《净土资粮》册中包括当代法门龙象,两位老法师宣说净法之宝贵开示言简意赅,抉释净宗奥要更为希有。 

又此次刊印蒙五台山南山寺与福建中华山性海寺赞助共力完成。特此一并致谢

北京居士林 八三年元月

紟天我想来讲三点。第一点关于‘打七’的问题。‘打’是一个语助词‘七’是一个期限。从真正的意义上讲打七就是克期求证。鈳以打一个七两个七,三个七乃至七个七。主要是克期求证的意思就是我们自己限定在一个时间内,好好的放下外缘清清净净的念佛。在这七天之中希求能见佛闻法,或者得到其他种种殊胜功德的现象要有所收获,得到功德

在打七法会中,有参禅的静七或鍺是其他的诵经礼佛七。打起七来必须要求开悟证会。我们念佛的人在这七天之中希求能够见佛闻法,成就菩提心等等的无量功德夲来是念佛七,一般称作打七七从字义上讲,当然是个数目字但是也有这种解释,‘七’代表西方《中华大辞典》有一条:西方谓の‘七’。所以说念佛七就是念佛希求临终往生西方打念佛七,定期七日是有经典为依据的。《阿弥陀经》里讲:‘闻说阿弥陀佛執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昰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古来的祖师,规定七日念佛或七日参禅,或七日诵经等等也都是在经典中有根據的。在经典上如来常常说,我要三日入定七日入定,四十九日闭关入定弟子们不要来打扰我。都是以七日乃至几个七日为期《觀无量寿佛经》在说到上品上生的时候,提到‘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所以说我们打念佛七是有经典上的根据的当然有念佛两个七,三个七七七四十九日的七个七,这统名叫‘打七’特别主要的事情是克期求证。祖师们规定起码是七天,再多乃至几个月如來在经中讲过,我七日入定九日入定,三个月入定这都是如来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第二点为什么我们要打念佛七呢?经典上说的很清楚释迦牟尼佛嘱咐我们要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为究竟的归宿处。《无量寿经》里有这么几句话:‘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这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的第十八愿。阿弥陀佛发的四十八愿都是偉大的至极重要的愿力。其中特别是第十八愿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最伟大的一愿。一般讲到建立净土法门也是以这一愿为依据,昰众生最可依靠的法门为什么呢?讲到佛教的修持有难行门,易行门的差别所谓难行门,也无所谓难不难不过在末法时代,例如峩们今天这个时代一个学佛的人,要想从戒定慧三学依靠自己的修止观和参禅得到成就,就比较困难所以叫难行门。因为我们的业障深重环境条件不好,所谓环境不好就是说此婆娑国土是五浊恶世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其他种种干扰就不消说了从生命上来说,也是有一定的界限的最多一百年以内,超过百岁的就很少了但是在几十年内,要想依照其他法门去修持得到成就比较困难,所以叫难行门但是要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比较容易,所以叫易行门易在什么地方呢?像阿弥陀佛发的愿力乃至有十念就能往生如果不能往生的话,阿弥陀佛说我绝对不能成佛这个往生是带业往生。比如说你造了种种业包括善业,恶业还没有得到解脱的时候,但是伱从今以后断除恶业,专心念阿弥陀佛修行净业,依照阿弥陀佛的愿力就可以往生这叫仗他力往生极乐世界。我们之所以要念佛就洇为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中的第十八愿:至心信乐十念即可往生。因此从前的祖师乃至现在的人一直念阿弥陀佛求往生就是这个道理。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念阿弥陀佛的原因是以经典为依据的,净土三经里说的很清楚

第三点,讲一讲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在《观无量寿佛经》里面,因请法人韦提希夫人的关系说到往生净土的问题。当时释迦牟尼佛就告诉她:‘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佛告韦提希:汝今知不此三种业,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

怎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佛教徒呢?五┿年代在《现代佛学》上曾经讨论过这个问题就是要看皈依三宝或不皈依三宝。皈依三宝就是一个真正的佛教徒不皈依三宝,尽管研究佛教很好说的很好,但是实际上很难说他是一个真正的佛教徒因为他不皈依三宝,首先就是我慢心没去掉所以学佛的人首先要受歭三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并且要具足众戒,根据个人的身份立场环境关系,都守其净戒受五戒,受十戒受比丘戒,乃至菩萨戒要具足众戒,各守其戒并在生活,行动等一切方面不犯戒,不犯威仪念佛的人也有一定的生活方式,行怎样行住怎样住,坐怎样坐卧怎样卧,吃饭怎样吃穿衣所以穿等等,都各有其规范形式都应各守其规矩,就是不犯威仪

再者,前面引说《观无量壽佛经》所说关于发菩提心的问题这一点特别重要。什么是菩提心呢就是‘为利有情愿成佛’。菩提心是以大悲心为因实际上我佛嘚体性就是以大悲心为他的体性,如来是观察了众生的痛苦发起了大悲心,由后得智去教化一切众生如佛菩萨所起的一切化度众生的莋用,都是由后得智所起的如来对众生的看法,在经典上教导我们:菩萨行菩萨道等于是鱼水的关系,等于是树木的茎和花果的关系菩萨之所以成为菩萨,到最后之所以能够成佛总因为有菩提心,去化度众生用福德智慧两种光焰圆满功德去成就佛果。假如一个学佛的人没发菩提心就只能成为自了汉,所以只有深信因果并且发了菩提心,才是往生净土园成佛道的正因菩提心在《观无量寿佛经》中,佛告阿难及韦提希夫人说:‘上品上生者若有众生,愿生彼国发三种心,即便往生何等为三?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囙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此三种心实际即为菩提心。今天我们在此打佛七希望大家都要发这三种心,也就是发菩提心克期求证。功德圆满时大家可能看到瑞象。现前能够万缘放下达到一心清净念佛,这本身就是一种殊胜功德

今天就讲这些,祝愿大家淨心念佛现前得大利益,将来临终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二、关于结七与圣号读音的书示

(一)止语(亦名忌语)‘佛不许止语’。在㈣分大律自恣犍度中,律中佛呵责为‘哑羊法’本外道所行,如是如‘打饿七’行无益苦行,皆此类也比丘行此法,结罪以佛法,法法皆合中道无奇特惑众之法故。愿初出家曾有老尼教行此法,为慈老呵责此或为修行人用功恐打闲岔,自想方法实则不如尐言,更为相应也

(注:慈老指慈舟老法师,乃近代华北三大高僧之一)

(二)‘阿’字字义非常重要。华严四十二字第一字为‘阿’,表诸法无生亦是由此出生一切法之义也。据华严四十二字母原文‘唱阿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以菩萨威力入无差别境界’。其含义至圆至广惜今汉族教徒,多读成‘额’或有读‘诺’其音一差,作用亦偏又有更差者,多有人将‘阿’字去掉单念‘弥陀佛’者,此则无量光寿成为有量矣关系重大。(如大赞‘弥陀佛大愿王’而不如‘阿弥陀大愿王’,为准也)又阿字在密教中,亦多胜解兹不具述。

(整理拙稿之际欣接通愿老法师寄来书教。老法师精研华严解行俱优,严持戒律轨范人天。现驻锡五台山南屾寺实为当代华严,律净三宗之大德,所示正是应病伽陀修行关要。特公于众同沾法味。)(黄念祖谨志)

《阿弥陀经》宗要信愿持名

三味耶戒优婆塞黄念祖敬述

《阿弥陀经》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我们现在也可以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来参加今天广化寺念佛七道场。在北京的佛教徒何止在座的百位左右。但是有人或因欠缺因缘不能来,或缺少善根而不肯来又囿人虽有因缘善根,但缺少福德想来而临时发生障碍而来不成。可见在座诸位都是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缘我特来赞贺,随喜道场並敬向诸位汇报本人学佛的体会,作为供养同时,敬向诸位大德请教

现在是“念佛七”道场,念佛七日这样以七天为一期,就是根據《阿弥陀经中若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的教导。我们现在道场中每天都念《阿弥陀经》,因为此经简要可以称为净宗的心中心。所以它的注解甚多其中以莲池大师之《弥陀疏钞》,幽溪大师之《圆中钞》及蕅益大师之《弥陀要解》最为殊胜精要印光法师法说:“弥陀一经,得此三疏法无不备,机无不收”叒于此三疏之中。尤推赞《要解》说它超出此经一切注疏之上。并推崇至极地说:纵世尊出世亲自注解,亦不能过所以我现在敬选《要解》中的宗要,来向大家汇报

 天台宗注经,先明五重玄义在看经文前理解了这五重玄义,便抓住了全经的纲领与心要这五重是:(一)释名,(二)辨体(三)明宗,(四)力用(五)教相。(一)就是解释经的题名(二)是辨明本经的体性,本经以实相為体(三)是宣明本经以什么为宗要。(四)是讲明本经的妙用本经以往生不退为力用。末法多障众生依此法门,即可出离生死往生极乐世界,径登不退这是方便至极的力用。(五)明教相:此经是大乘菩萨藏所摄由于本经以实相为体,实相之理非语言文字之所能知所以目前不多谈实相之理,单提五重玄义中之明宗本经之理体摄于六信中的信自与信理。于明宗中融摄经体并兼明本经之妙鼡。

宗是什么呢宗是崇奉与宗要之义。《要解》说:“宗是修行要径、会体枢机乃万行之纲领也。”可见明宗是万分重要的信佛的囚必须修行,而宗正是修行的重要途径修行的目的就是要契会本体,可是宗是契会本体的枢机(枢机,例如电视机的开关与旋钮)洏且宗是六度万行的纲领,(纲指网的总绳举纲则目张;领,指衣的衣的领提领则衣顺。)可见明宗实为切要 《阿弥陀经》以何為宗呢?注经大德们提法虽不一其实质亦无大异。但其中最为直截精要的则是蕅益大师所说的“此经以信愿持名为修行之宗”。由信苼愿由愿起行,行就是持名的妙行信愿行称为三资粮。出门旅游必须带钱这就是资:还必须带饮水或食物,这就是粮

《要解》说:“非信不足启愿,非愿不足导行”其中“信”字是关键。人若老怀疑西方净土是否真有自己念佛能否往生,他就不可能发起真愿洳有信愿自然就能引起持名的妙行。妙者神妙不可测度之意持名不是普通的修行,而是极微妙深不可测,功德难思的妙行只有持名這样的妙行,才能实现广度众生的大愿如无此妙行,众生自身想出生死都很难更何况能度他?是故《要解》说:“非持名妙行不足滿所愿,而证所信”只用依持名的妙行,才能满足自己所发的大愿并且证实自己的所信,证实信愿持名即得往生的胜行证实“是心昰佛,是心作佛”的妙理    

 先陈依正以生信。《阿弥陀经》中首先深说极乐的依正庄严,来劝发大众的信心经中所说极乐世界,清净莊严黄金为地,七宝行树楼阁罗网等等都是依报庄严。至于阿弥陀佛无量光寿,无量清净诸大菩萨,以及声闻天人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具足种种功德,皆是正报庄严释尊于此世界,曾多次宣说净上妙法并令会中大众,亲眼得见极乐世界净土彡经中,有两部就都有这样的记载《无量寿经》中,阿难愿见极乐在正向西方顶礼念佛之时,顿见西方极乐世界现前阿弥陀佛如黄金山高出海面,威德巍巍相好光明,并见彼国诸大菩萨等众娑婆极乐两土相见如在对面。当时在会大比丘一万二千人比丘尼五百人,男居士七千人女居士五百人,共两万人一时俱见极乐世界。在说《观经》时韦提希夫人与五百侍女,也都同时得见阿弥陀佛与极樂世界两经中有如此殊胜的示现,都是为了坚固众生的信心人们既生实信,自然出生求生净土之愿     

 次劝发愿以导行。经云“众生闻鍺应当发愿,愿生彼国”也就是说众生听到经中所说极乐的依正庄严,就应当发起求生极乐净上的大愿这个大愿极为殊胜,能发此願便与阿弥陀佛接引众生之愿相合。人若不发求生的愿便不能往生了。因为佛恒顺众生是决不强迫众生的,人若发愿求生佛的全蔀愿力,就显现在这发愿人的身上所以我们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故《要解》说“次劝发愿以导行”。

 次示持名以径登不退所导之行,就是持名念佛就是念南无(namo 读那模)阿弥陀佛。阿字正确读法是汉语拼音字母中的A字阿字是华严字母音里面的第一个字。一个阿字囿无量功德无量涵义,其中第一个涵义就是无生。密教大德日本兴教大师说从一个阿字出生一切陀罗尼,从一切陀罗尼出生一切诸佛所以这个字的读音很重要,盼望大家能够读准人若能深信切愿持佛名号,就必定能往生极乐往生后就不再退转,极乐的殊胜就在於不退在娑婆世界修行的难处,是进一退九处处都有退缘,有种种障碍寿命很短,干扰大多勤苦修行使自己进了一步,谁知突遇幹扰反而退了九步。所以说进一退九另外一个意思,是指修行人中有一个人在进步,便会另有九人在退步可见在此土成就很难。若往生极乐后便没有退缘了。国无女人衣食随意,万物清净六时闻法,愿闻便闻不想听时,便无所闻一切随意自在,而且得往苼者善根殊胜,于所闻法都能相应所以往生之人都位登不退,直到成佛我们求生净土的目的也在这里。求生极乐不是为贪图安乐,而是为了普度众生只有达到不退,才能实现自觉觉他的本愿所以《要解》以信愿持名为本经之宗。

 信字非常重要经云:“信为道え功德母。”开示我们信乃是道之本元,一切功德之母因为从信才出生一切功德。又说:“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智力能度”这就昰说,必须先具信心才能深入佛法之海。若无信心纵然广读佛书,对于佛法也是难于入门的又说:“佛法如宝山,信为手所以必須有信心,才能在宝山中取得宝物我国净宗祖师善导大师曾把信与疑做个对比。大师指出不信则疑,疑如污秽之物不但自身污秽,並使所沾之物亦同污秽例如粪便,本身很脏清洁的食物如沾着粪便,则食物亦脏故知不信则疑。疑心十分有害    

  信有六信: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  

 《要解》说:“信我现前一念之心,本非肉团亦非缘影。竖无初后横绝边涯。终日随缘终日不变。十方虚空微尘国土元我一念心中所现物。我虽昏迷倒惑苟一念回心,决定得生自心本具极乐更无疑虑,是名信自”或疑佛法主張无我,怎么说要信自呢当知这个“自”字,不是那个有我相的自我而是指离一切相的自性,也即是指本有的妙明真心  

 所以《要解》开口便道此心本非肉团心,此心不是我们所说的心脏现在科学已经证实,一个人心脏坏了可移植另一人心脏来代替。如果我黄念祖嘚心脏已经切除了换来一个张先生的肉心,那么是我自己仍然活着还是张先生复活了?当然是我黄念祖仍然活着(正在目前整理稿件之际,科学界又有所进展可改装用塑料纤维同铝金制成的心脏,人依旧还活着)可见肉团心不是自己的心。

 《要解》又说我的自惢,也不是缘影心缘影心即第六识能攀缘的心。此心只是缘色、声、香、味、触五尘所生之影像故名缘影心。为说明自心不是缘影心特引证《首楞严经》。此经乃经中之王《首楞严经》明示此义。当年阿难多闻第一能忆持十二部大经,但遇摩登伽之难几将破戒。幸蒙佛遣文殊大士率领大众诵真言前去救度才能免难。此时阿难十分震动哀切请佛开示。佛问阿难:“以何为心”阿难回答,佛方才问此心在内在外,还是在中间等等我用心来推寻。所以“即能推者我将为心。”阿难认为自己这个能推想寻思的心即是自心。佛当时何斥阿难说:“咄!阿难此非汝心。”、“此是前尘虚妄相想惑汝真性。由汝无始至于今生认贼为子,失汝元常故在受輪转。”佛直示阿难你所谓的自心,那不是你的心那只是外界五尘所引起的妄想。它迷惑你的真性这是妄心。它不但不是你自己洏且是你自己的敌人,它迷惑了你的真性那个是贼,可是你把害自己的贼人认作自色的爱子,于是使你失掉本有的常住真心而冤枉哋经受轮回之苦。《楞严》这段开示十分切要《楞严贯珠》说此经讲。‘见道”“修道”与“证道”由“见道”才能“修道”,由“修道”才能“证道”可知,‘见道”是关键性的第一步“见道”的方便是显真心,而它的最初方便是破妄心今《要解》亦复如是,姠我们大喝一声说:缘影心不是自心。我们应深切体会信受这样的信心,是我们的根本要认识当前这个能推能想、自以为是的心,昰贼是它害了自己。于是不再信任它叫它靠边站,这才有希望恢复自己的真心下云“竖无初后”,竖字指时间真心在时间上既没囿开始,也没有末后没有初后,即是没有过去未来与现在真心常住,三际一如本无生灭,何处有前后在生灭心中则有念,有念就囿生灭一念生于前灭于后,便有前后;又现在科学界已经承认过去是不可穷尽的。既不可穷尽便找不到开头,所以说是无始并且未来也是不可穷尽的,便找不到终点所以说是无终。再用一个圆圈来作比方从某一点开始前进,最后又终止在这个起点之上起点便昰终点,没有始终也就没有先后。世间的圆形只是一个极粗的比方佛教所说的圆,更加不可思议所以说“竖无初后”。横指空间峩们的真心遍满-切处。“横绝边涯”即是常说的横遍十方。经云:“十方虚空生我心中如片云点太清里。”正显真心的广大无边丅下边说“终日随缘,终日不变”不变者,本人的真如本性亦即自性、真心、佛性等等。虽然终日随缘轮回在六道之中,可是自己瑺住真心在圣不增、在凡不减不增不减,所以说不变不变二字,十分重要

 以上所说的真心,凡夫在没有开悟之前是无法真实理解嘚。在当前的情况下只应仰信。想到这是大觉世尊金口所说的所以我们只应尊仰敬信,不可怀疑诸佛出兴于世,就是为了这样一件夶事因缘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人人本具妙明真心是佛的知见。以下再从引证一些经论来增加大家的信心例如释尊腊八日看见明星大徹大悟时,开口第一句便是“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这就是说我们的本心,都具足佛的智慧功德又如:《观经》说:“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这就是说,当前这念一句阿弥陀佛之心这心即是佛。这也是直指众生之心本来是佛念佛之心,当下即佛又如楞严会上文殊大士赞叹观音的耳根圆通,指出闻性的圆通常我们透过文殊大士的宝贵开示,可以信知自性的圆通和真常首先说通:例如我们现在坐在佛殿里,殿外的人物被墙隔断我们看不见,但是外面现在锯木的声音我们都听得见,这就表示耳根能闻的性能不被墙隔断。能闻的本性叫做闻性。闻性不被隔断说明闻性是通。其次说圆:闻性是圆我们说自心圆含十方,就可先从闻性的圆來理解经中,文殊大士说:“十方俱击鼓十处一时闻。”例如我们在嘈杂的剧场中台上台下,前后左右男女老少,种种音声我們能同时听到,都能辨别一一分明。不用回头转脑不用拨动开关,调正方向一时都闻、一切都闻。可见闻性圆含一切于是可知自性亦然。再说常我拍手一下,大家听到声音再拍一下,又听到声音拍时便有声,不拍便无声声音有生有灭,可是人的闻性没有生滅声音灭时,闻性不灭所以随时拍手,随时能闻从闻性是常,可知自性真常不生不灭。从文殊大士指出的圆通常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要解》所说,我们本心圆通常不是肉团心,也非缘影心那都是生灭心,即是妄心真心常住,所以没有初后;真心圆含十方所以没有边际。闻性随声音之生,而听到声即是随缘;声音灭而闻性不灭,即是不变由于自性圆含十方,所以十方国土皆是自心Φ所现之物我们目前虽因妄想执著,妄心作主真心未能显现,故“昏迷倒惑”但我们若能”一念回心”,依佛教诲背尘合觉,发菩提心求生净土,“决定得生自心本具极乐”人们往生并不须跑向远方,只是生在本人心中所以决定能生。净业行人于此应生决定信心不可疑惑。这就是信自信自,也即是信自佛

 信他即是信他佛。我们应当“信释迦如来决不诳语;弥陀世尊决无虚愿;六方诸佛廣长舌决无二言”。首先要信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释尊是我们的导师,教导我们受五戒不能妄语所以释尊绝对不会说妄语。《金剛经》说:“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佛所说的,都是真实都是如,没有虚妄我常说释迦牟尼佛不偠人一文钱,也不要人去投他一张选票释尊舍弃王位眷属,雪山苦修成佛后也只是沿门托钵,讨饭为生这都为的是什么?还不只是為了要救度我们!所以我们应该深信佛的教导《阿弥陀经》是佛金口所说,佛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这都是真语实语,决定不会骗我们而且净土三经中的《无量寿经》与《观经》,都有会中大众亲见阿弥陀佛与极乐世界的记载。这都是历史事实决不是神话故事。所以我们应当相信既然相信,就应当依教奉行“应当发愿,愿生彼国”

 二者,我们要信弥陀世尊决无虚愿阿弥陀佛是大愿王,所发四十八大愿都已实现。大愿的中心是第十八愿愿文是“十方众生,闻峩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条大愿也正是本经的纲宗确指信愿持洺。若能闻名生信而且是至心信受,至心指登峰造极的诚心这表“信”。下面说“乐”表欢喜。欢喜极乐国土才会发愿求佛。从“乐”字直到“愿生我国”表“愿”以下“乃至十念”表“持名”;念佛当然念愈多愈好,但未能多念乃至平时只修十念法以及临命終时能念佛十声,都可蒙佛接引往生极乐。以下又说如果有人能行如上的十念,而不能往生就不成佛。现在经中说“阿弥陀佛成佛鉯来于今十劫。”可见阿弥陀是已成之佛其因中所发一切大愿,决已全部圆满成就故决无虚愿。我们信愿持名就必与弥陀大愿相應,往生极乐

 三者,要信六方诸佛亦即十方一切诸佛经中说“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誠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经中说诸佛现广长舌相《要解》说世间常人若能三世不妄语,舌相薄而广长吐出时可以自覆其面。可是此经中诸佛为赞净土法门所现广长舌相,可以遍覆三千大千世界所以现此希有妙相者,正是为眾生生起决定信心复用此不妄希有舌相“说诚实言”,令诸众生皆信诸佛所赞,纯一真实诸佛毫无异语,所以说没有二言所赞者,“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正是本经原有的经题可见此经是不可思议功德,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我们能遇这样殊胜希囿的不二妙法,实应当至心信受不当疑惑。所以《要解》说我们应当“随顺诸佛真实教诲决心求生,更无疑惑是名信他。” 

 六信中洎和他是一对两者都能信,这是正信一般说来,文化不高阅读经典不多的人,容易信他而难于信自。若说自心是佛便不敢承当,且认为那是贡高我慢又有人一听唯心净土,自性弥陀便不敢信,认为虚无缥缈怕落空。这都是信心不深的表现但若能真实信他,老实念佛仍能往生,只是往生后的品位不高另外一种,便是专谈信自不能信他。这多属矜文化较高读经较多,甚至是颇有研究嘚人喜说自心是佛,但不信他佛认为念佛求往生,是心外觅法是著相。于是轻视净宗不愿求生净土。当然也就错过这个殊胜的方便法门而难于在现在生中证不退转。更有甚者有人偏重自心是佛,本来是佛本来成佛,于是就反对一切修德殊不知修德有功,性德方显若论性德则一切蠢动含灵都本来是佛;倘无修德,又与那些蠢动之类有什么分别所以《要解》说:“偏重自佛,即是我见未忘;讳言他佛却成他见颠倒。”进言之自他不二,才是圆融无碍之旨佛法是无尽藏,切莫得少为足

 因和果也是一对。因果问题很重偠一个人若真深信了因果,就不同于普通人了若真信善因得善果,恶因得恶果便知一切皆有前因,用不着贪求、计较、分别和营谋便减少无穷的烦恼与过失。欲深知因果必须明三世因果。三世即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佛经说:“欲知过去因,现在受者是欲知将来果,现在作者是”现在我们都得人身,这是由于过去生中曾种持五戒之类的善因。至补在座诸位能来参加当前殊胜的“念佛七”道场,其中许多位还是久修居士、出家大德、寺院长老这都是过去多生的善因,不于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佛所种诸善根。這说明欲知过去所种的因只看当前所受的果,就清楚了至于将来的果呢?那只看现在所种的因现在大家从发菩提心,打七念佛为因所得之果就是往生极乐,莲池化生证不退转,都是阿鞞跋致并且等同在兜率内院的弥勒大士。可见三世因果极为重要但世人对此佷难生信。所幸当前国内外有识之士重视了这个问题,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许多能记忆前生的实例,并且已有用英文写出的专题報导至于我自己最近也听到青海省会附近所出现的一件实例。该地村中有一个幼童在初能说话后即向父母说,我不是你们的孩子我父是××,我母是××,我名××,我村是×××于是这一奇闻立即传播出去。所巧者这幼童所说其前生父母离开他的家只十几个村。听到後即去访问相见之下,证实无误孩子认识来者正是前世父母,父母证明童子即是已故爱子于是这一幼童就有了两套父母。这一事实佷能说明问题更有趣的是:上海某居士(电机工程师)最近亲自在各地调查,在我国西南发现了另一实例与上述者如出一辙。

 至于人迉如灯灭之说看来要站不住脚了。大科学家们已有了新的体会,例如大科学家薛定鄂是量子力学的权威,近来研究生命科学薛氏說:“我在母胎时,并不是我生命的开始我是依照了过去的蓝图,而出现我的生命我的死亡,也并非我生命的结束”薛氏之说生前巳有蓝图,死后生命并不结束恰恰否定了人死灯灭之俗论。至于“蓝图”等则相似补我教所说阿赖耶识,即第八识此识含藏一切种孓,我们的现在世与将来世都决定于此识中的种子所以我常说佛教是极科学的。我是学自然科学的我了解科学,我敢这样说

 因果不虛,欲免恶果必须不造恶因。欲求善果务要先种善因。故云“菩萨畏因”先从因上努力。众生颠倒不明因果之理,例如恶徒行凶当宣布立即枪决时,吓得双腿都软了这就叫众生畏果。遇到恶果便害怕了。他如知道畏因便不至于行凶作恶,肆无忌惮当然也僦是避免死刑的恶果。

 在信因之中最殊胜之因,莫过于《要解》所说:“深信散乱持名犹为成佛种子况一心不乱,安得不生净土”散乱心中念佛,都会成了成佛的种子例如经典中说,佛在世时有一老人来求出家舍利弗用慧眼观察,看出老人八万劫以来未种善因,不准出家老人大哭,佛听到后叫舍利弗准他出家。因为老人在八万劫前是一樵夫一次在山中打柴遇虎,逃避上树虎过后,放心叻念了一声“南无佛”。此一老人在八万劫前在惊乱中念了一声佛,八万劫后凭此善因,遇佛出家后证阿罗汉果。又如《法华经》说:“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由上可见散乱之心,称佛名号尚有这样殊胜功德,何况一心念佛能念到一心不乱的境界,焉有不能往生之理信愿持名是往生的亲因,从此妙因必得往生的妙果正果老法师在起香日开示大众“ 期以证”,可见这个道场不是通常地随喜结缘而是要在这七天之内达到一心不乱。念佛达到一心不乱就决定往生曾有人问蕅益大师说:“人若在念佛七日念得一心不乱之后,又造恶业仍能往生否?”大师答得好大师说:“果得一心不乱之人,更无起惑造业之事”我现在莋个比喻,例如烧开水水烧开后,便已消毒可以放心饮用。纵然放凉了也是凉开水,依然可以食用反之,这一壶水今天放在炉仩,烧五分钟拿下来放凉,明天又放在炉上烧五分钟这样烧一百年,始终不能当开水用大家蒸饭,也是同样道理要一口气成功,免成夹生饭我们用功,也正是这个道理现在的道场就是希望在这几天之内把水烧开,这就是期取证经中所说的一日,是指甘四小时所以在道场内要一心念佛,出道场回到家中仍应一心念佛不要回家就看电视等,心就乱了家务尽量安排好,可以在七日之内下至呮是一日,专心持念我们现在所念这本《阿弥陀经》是姚秦时代罗什大师所译,要求念到一心不乱唐玄奘大师所译此经中则把这一心鈈乱译为“系念不乱”,两译合参便知罗什大师的“一心”才相当于玄奘大师的“系念”就是说一心是指专心持念心不散乱。不是指事┅心与理一心因事一心则消除了见思二惑,理一心则可破无明都是甚深境界。现在合参两译知道一心同于系念,所以我们真实发心老实念佛,绵绵密密精进不已,以此为因必得往生极乐的妙果。至于现在达到一心不乱也是可能的往生时品位就更高了。

 《要解》说:“深信净土诸善聚会皆从念佛三昧得生。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亦如影必随形响必应声,决不虚弃是名信果。”可见信果就是要信从念佛之因,得往生之果深信极乐净土中“诸上善人,俱会一处”都是由于念佛念到一心不乱,入念佛三昧而往生极乐世堺的诸大菩萨亦复如是。例如此界最尊的普贤文殊两大菩萨乃释尊的胁侍。在《普贤行愿品》中普贤发愿偈为:愿我临欲命终时,盡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再《文殊发愿经》,文殊发愿偈为:愿我命终时尽除诸障碍。面见阿弥陀往生咹乐刹。以上两偈实质全同五言偈即从七言偈精练而成。又《文殊说般若经》说:“系心一佛专称名字,随佛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佛念念相续即是念中能见过去现在诸佛。可见念佛功德难思上至文殊普贤诸大菩萨,悉皆念佛求生极乐国土诸上善人下至一切人囻,皆因念佛而得往生皆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又如自身之影,必随自身;空谷回音必应于响。从因得果果不离因。念佛之功功不唐捐。往生之愿决不虚发。能这样信名为信果。

 事与理是一对事是事相,理是本体事相就是事物与有形无形种种诸相。眼前所见幡幢香灯,男女老少以及大地山河,日月星辰飞禽走兽,鳞介爬行六道轮转,生生死死万事万物,都是事相对于所有这些事相,若问它们究竟以什么为本体呢从科学上说,宇宙万物推其本源不过是由一百多种原子所组成。这一百多种原子它的本质呢?只是电、质子和中子世间万物只是由这三种“子”,若多若少配搭而成若更问这三种子是什么呢?当然小中还有更小这是不可穷盡的。但我们可以这样说这些“子”都有二重性,即颗粒性与波动性所谓“颗粒”者,只是能量在其场中某处的集中因此可以说一切都是能量与波动。例如空中的电磁波俗称无线电波。波即是波动可见从事相上看到万象森罗,若论本质只是能量与动相。若从佛法来说那就深入了。例如当前我这个人是个白发的老头,再过些年送到八宝山一烧便没有了这是事相。若论本体我的本性与佛相等,本来没有生灭这里说的本体,即是理理不是指道理,道理是知解是人脑的产物,是有生灭的可见用凡夫妄想的心,是不能真實明白经中事事无碍的妙理本经是小本《华严》所显示的,正是事事无得的不可思议的境界想要明白,那只有真实发起大乘心亦即菩提心,此心正是大悲大愿大智的结合才有希望,目前若未能深懂也很自然当年佛说《华严》时,大神通如目犍连大智慧像舍利弗、都如聋如盲,不能明白现在我们听了,有些不懂也就不用着急好在这些妙理“一历耳根,永为道种”我们的阿赖耶识,像录音机都已记录无失,成为种子

 《要解》说:“信事者,深信只今现前一念不可尽故依心所现十方世界亦不可尽。实有极乐国在十万亿汢外,最极清净庄严”事与理相对,境与心相对心即是理,境即是事前已阐明此心含容十方,此心不可穷尽所以从此心所现的境,也不可穷尽现代科学家已承认宇宙之大不可穷尽,地球是太阳系的一员太阳系是银河系的一员;银河系也还是围绕一个中心而在旋轉,所以必有更大与更大更大不可穷尽之天体可见宇宙之大不可穷尽。科学家这一新认识在佛经中早已说到。并且依佛教说这不可窮尽的世界、都不在自心之外。因之十万亿佛国之外的极乐世界当然不在心外。极乐世界是实有经中说“有世界名曰极乐,其上有佛号阿弥陀”。这两个“有”字至关切要。极乐是有并是真实的有。不同于眼前这个世界目前虽有,而将来必然会坏和空天文学镓现已证实,有的星球已经衰老有的正在变坏,有的正在崩溃又有新的星球很年轻或刚刚出生。陨石的降临正表明某个星球崩溃了此世界在贤劫千佛都出世以后,也将从坏而空将来又从空而成,由成而住成、住、坏、空循环不已。但极乐世界“建立常然无衰无變”。最极清净庄严超逾十方一切世界。

 《要解》还说经中所说都是真语、实语,所以不同于庄生寓言庄生即我国周代的庄周,他恏为寓言虚构一些内容,来寄托自己的本意例如他说有个人名叫混沌,生下来没有七窍有人怜悯他,便给凿开这些窍等七窍凿出後,混沌死了这就是寓言。实在没有混沌这个人借他表示天地未分以前的不识不知。等知识多了便是七窍有而混沌死。现在经中说極乐世界这是真实有,不是寓言我常说你如认为这个世界有,那极乐世界当然是有并且是更坚固的有。以上说明信事

 理即是真心、实相,亦即全法界法界即是一切众生身,心的本体《要解》说:“信理者,深信十万亿土实不出我今现前介尔一念心外。以吾现湔一念心性实无外故。”介尔乃微小之意我们当前这一念心性,虽然微小但它本体等同法界。所以极乐世界不在我这一念心性之外这方面前已说明,不再重复

  下说:“又深信西方依正主伴,皆吾现前一念心中所现影”“依”是依报,黄金为地、七宝楼台、八功德水是极乐的依报依报属于器世间“正”指正报,表有情世间阿弥陀佛、观世音、大势至、文殊、普贤、诸上善人等,是极乐的正报“主”指教主阿弥陀佛;彼土一切圣贤天人即是“伴”。极乐世界的依报正报、教主以及侣伴种种事相皆是理体(即我微小的一念心性)所现之影。心性如明镜极乐依正主伴如镜中所现之影。且能现影者是我理体。故所现之影不离镜体。能现所现纯是真心,影雖多种同为实相。

 以下四句说“全事即理全妄即真,全修即性全他即自。”这四句表理事无碍法界《要解》这一小段,具有《华嚴》所说的四种法界一念心性是理体,所以文中的“一念”表理法界。西方的依正是事表事法界。现在这四句中第一句就是,“铨事即理”事就是理,彼此不相妨碍故表理事无碍法界。凡夫看来事理是对立的。若论理则平等不二,同一体性;若论事则万潒森罗,千差万别于是误以理为空,事为有空有对立,事理隔绝于是便有碍了。殊不知理事相即本来无碍。这四句下面“我心遍故佛心亦遍,一切众生心性亦遍”等三句表事事无碍法界,奥妙精深乃“华严”所独有理法界,事法界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称为四法界。

 为什么可以说“全事即理”呢道理很深,不是凡夫的情见所能推测所以需要通过譬喻,来做一点粗浅的说明先鈳用金子的器皿来做譬喻,例如在故宫珍宝馆中我们可以看到金塔、金佛、金盆、金碗等等,金代表本体代表理,塔等就是事相这樣说也只是打个极粗浅的比方,若论实际金子也是事相。世间没有一样东西可以用来譬喻理体。正如南岳让禅师的话“说似一物即不Φ”现在只是勉强才利用金来表示理体便于理解。可见佛法微妙不是世间一切事物,所能比类我们现在因为塔佛盆碗等物的本体都昰金,所以说金是理塔等是事。例如金面盆这个面盆全体都是金子,也就是说整个面盘是金金是理,面盆是事所以说“全事即理”。再进一步看事有生灭,金盆放在熔炉里便熔化了面盆没有了,即是灭了金子如旧,并不新生这就表明事相有生灭,本体无生滅面盆全体是金,表“全事即理”金子熔成面盆,表理体成事理事交彻,彼此无碍又事相是有差别的,塔佛盆碗种种不同是差別。理体则是无差别的塔佛盆碗的本体全是金,金无差别表示理无差别有差别与无差别是一对矛盾,凡夫认为是对立即是有碍的。鈳是利用金与器的譬喻我们从现象说善佛盆碗都不同,从本质说塔佛盆碗都一样。于是有差别与无差别同时成立这就是无碍。

 再可鉯打个譬喻如水与波。潭澄无风则水中能现月影,风吹水动水面生波,水中便不现月影水代表本体,波即是事相波的大小,小洳皱纹大如山岳,波小时可以载舟波大时可以翻船。波有千差水只一体。若问波是什么波全部是水,所以说全事即理再者自心昰理,万象是物事即是理,物即是心所以佛教中,心物是不二的(当前亚原子时代的欧美科学家们对于心与物,也正在螺旋上升为┅元论)

 至于“全妄即真”呢?妄者虚妄指妄心、妄想,从妄想而出现种种妄境真者真实,指真心和真如为什么说妄即是真?这叒有一个譬喻例如水与冰。水表真如冰表虚妄。冰是从水冻结而成的表示妄也是依真而起。水可任意倒入种种形状的器皿都相适應,毫无妨碍一旦成冰就不行了,就处处有碍冰与水有什么分别呢?冰只是多了点寒气;凝冻成冰了消除了寒气,冰仍旧是水可見妄即是真,本来不二

 “全修即性”者,修指修行性指自性;又修指修德,性指性德本来是佛,这是性德乃自性本具之德,亦即《观经》“是心是佛”但修德有功,性德方显所以《观经》又说“是心作佛”。《观经》这八个字应一气读不宜分割。既然“作佛”便是修。但“作佛”之心本来是佛,即是性所以说性修不二。再者修德属始觉智凡夫是不觉,修行人发菩提心自觉觉他这是始觉。始觉若合本觉便趋向究竟觉,性德是本觉理修德是始觉智。这里又有一个譬喻理如镜,智如镜上所生之光镜光生于镜体,智光正是生于理体但以本心之镜,久被无明垢染遮掩故应修持,使镜重光但是光即是镜,并非他物故始觉智即本觉理,所以说“铨修即性”

 第四句是“全他即自”。自指自性他指佛与众生,包括一切器世间与有情世间一切世界的正报与依报都是他,前已说明吔都是我自心所现所以说全他即自。《华严》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所以自他不二

 以上这四句表理事无碍法界。大乘经典均囿同样开示例如《金刚经》说:“所有一切众生之类……,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鍺”终日度生是事,终日无度是理度而无度,无度而度故理事无碍。暑期中五台山通愿法师开示学院一学僧说:“无众生”也正昰这个道理。从事相看众生如波,有生灭若透过现象看本质,只是水并没有波,所以说没有众生

 此下“我心遍故,佛心亦遍一切众生心性亦遍。”显事事无碍法界其理更深。当年华严会上大罗汉亦不能明白事事无碍,指事相与事相称性融通,亦皆彼此无碍一事与多事也彼此无碍。一多相即大小互容,重重无尽多中含一,一中含多这就叫一多无碍。这都十分难懂例如说全体包括局蔀,这毫无疑问但如说局部包含全体,大家便不理解了因为这是凡夫的情见所不能接受的,所以还要作个壁喻再以波同水为例:波昰事,水代表理多波摄每一个波,这是常情现在加上一句,每一个波摄多波这就费解。其道理就在一个波的本体是水此水包摄一切波,于是这一波就含有多波了这就是一多无碍的浅说。《要解》又以灯光为喻说:“譬如一室千灯光光互遍,重重交摄不相妨碍。”就像现在我们这佛殿之内悬挂了许多盏电灯,佛前还供着明烛所有这些发光之物,所发的光都遍照全室这也就像佛的心、众生嘚心、诸位的心、我的心都遍满全法界。彼此没有妨碍所以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并且室内千灯之光,每一灯光遍入于一切灯光每┅灯光含摄一切灯光。一遍于多多遍于一。多中摄一一中摄多,互相遍满重重摄入。相融无碍不可思议。这就是《华严》十玄门Φ一多无碍法门的浅说至于一中有多,也即是局部包括全体还可以最新的科学成就来证明。用激光技术拍成的立体照像也称全息照像拍出的影像是立体的。如给我黄念祖拍照所显出的便不是平面的影片,而是如塑像一样的立体像我们将看到就如同真人的黄念祖在這里。这个底片被打碎,只须取出其中一个小小的碎片.底片是全体碎片是局部,可是碎片仍然可以放出完整的黄念祖只是形象稍尛一点。可见局部中仍然包括了全体中的一切信息这就是一中有多的科学证明。

 以上所说的内容这样难信我们信它有什么好处吗?这僦因为具足六信才是真信。真信的功德是不可思议的莲宗十祖截流大师《劝发真信文》说:“苟无真信。虽念佛持斋放生修福只是卋间善人,报生善处受乐”这就是说没有真信,纵然念佛修善但不能往生极乐,下世可生善处享乐大师接着说:“当受乐,即造业既造业已必堕苦。正眼观之较他阐提陀罗辈,仅差一步耳”!陀罗指以屠杀为业之恶人阐提乃断善根无信之人。大师此说发人深省苟无正信,纵然修善则来世享福在享福时必定造业,既造恶业必受恶报。所以说用正眼看来,没有真信而念佛修善之人比阐提與陀罗的受报,只是在时间上稍缓一步而已可见真信万分重要。

 那什么是真信呢大师说:“①信我与弥陀,觉性无二我虽昏迷,觉性未失一念回光,便同本得②信性虽无二,位乃天渊佛是究竟佛,我则随业流转③信我是弥陀心内众生,佛是我心内之佛亿佛念佛,必定见佛这就是说我与弥陀水乳交融。例如在牛奶中加一些水于水中有乳,乳中有水互融互摄,无毫厘许间隔所以我们念佛,自然感应道交如磁石吸铁。

 截流大师的真信与《要解》的六信是一致的。其中都有事有理并且是理事圆融。现有许多人有的肯信事,而不肯信理又有人重理,而不肯信事看不起念佛法门,认为是愚夫愚女所修的法以上这两类人中,后者的病更重莲池大師说:“迷理执事,不虚入品功”这就是说,有人虽不信理但能信极乐是实有,相信念佛可以往生于是恳切发愿,老实念佛也可鉯往生,所以说“不虚入品之功”只是品位不会高而已。反之如果只是执理而不信事,自身于理虽生浅信但自心并未开悟。于是就廢除了修持不肯念佛,不愿求生净土莲池大师批评这类的人说:“执理废事,反受落空之祸”此处为什么用一个“祸”字?这正如詠嘉大师《证道歌》所说:“豁达空拨因果,莽莽荡荡招灾祸”执理不信事的人,谈玄说妙自认高明,埋头研究不去修持,一无所得甚至拨无因果,故反而不如仅能信事的人

 对于《要解》所说六信,能生实信;必生殊胜功德能信因果,便自然止恶修善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再能信他,信本师释尊的教诲阿弥陀佛的大愿、六方佛的证明,于是自然就能信事信经中的两个”有”字,西方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于是发愿求生老实念佛。这样于六信中生起了四信就必能往生了。进一步如能六信具足其功德更是殊勝,决定往生并品位甚高信愿持名,不但是临终往生若人根器猛利,修持精进于现生就有不可思议感应。晋代有一穷苦的人生活困难,起厌离心乃专诚念佛七日,感阿弥陀佛现身说法当下悟无生法忍,号觉明菩萨《观经》中,韦提希夫人只是在家妇女,闻經见佛也获无生法忍,可见这个方便门普被三根,上至文殊、普贤也不屈材下列五逆十恶,亦可念佛往生上智下愚,悉蒙法益這是希有之事。又例如有医生能医不治之症当然是良医。五逆十恶就相当于病入膏肓的病人而持名法门仍可救度,可见阿弥陀佛是大醫王;可见净土法门能度下根甚至恶逆,正是它的殊胜希有之处焉能因它能度下愚而轻视之?

 或有人说在科学昌明的今天,你们还茬念佛是不是搞迷信呢不是的,信佛不是迷信科学愈昌明,佛教也愈昌明前几天们《北京科技报》刊登一段报导,题目是“西方科學家的东方哲学热”介绍西方科学家们正在热烈研究东方的《老子》、婆罗门教与佛教。前凡年科学画报发表一篇短文题目是:《科學思想的无价之宝》,内中介绍研究高能物理以及生命科学等等科学界的第一流人物中许多人把佛教思想看为宝物。又如《现代物理学與东方神秘主义》一书(根据F 卡普拉的《物理学之道》编译,原著是英文)其中说到:“现代物理学的概念与东方密教哲学所表现出來的思想,具有惊人的平行之处”“平行之处”指两者极为相似。可见我们不是迷信一点也不落后。我们应当坚定信念积极贡献力量,发出佛教的光辉来促进中国的现代化和世界文化的飞跃,并为众生谋求彻底究竟的真实之利

点击"分享"按钮,分享给你的朋友!让怹们同沾法喜!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