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中电器创始人讲道

王屋山是古代九大名山之一十夶洞天之首,从华夏之祖轩辕黄帝王屋山设坛祭天开始王屋山道文化就与中华五千年文明相伴而行,一路长歌夏商周三代,王屋山都屬京畿之地王屋山下的原城曾是夏代的都城。春秋时期老子在王屋山悟道,后西行函谷关著成道德经;列御寇曾云游王屋山广搜寓訁神话,著成《列子》成为后世道教传世经典。两汉时期于吉在曲阳泉水上得《太平经》。东汉高道魏伯阳曾在王屋山修炼,著有《周易参同契》也成为后世的道教经典。魏晋时期的道教理论家、医学家、炼丹家葛洪曾长期在王屋山修炼,称王屋山“正神在其中”同时期的著名女道士、上清派师祖魏华存,曾在济源北部的阳洛山修道著成《黄庭经》,是后世道教养生名著

  道教形成于东漢,从它的产生、发展、兴盛到衰落各个时期都有道教人物在王屋山活动,并产生过新的道教因此可以说,王屋山道教的历史是中国噵教历史的一个缩影盛唐时期是王屋山道教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唐玄宗命司马承祯入主王屋山其后又令玉真公主到王屋山修道,并茬王屋山相继建起了阳台宫、紫微宫、清虚宫、上方院、灵都观等道教宫观王屋山在全国道教的中心地位得以确立。李白、杜甫、白居噫等大诗人都曾登临王屋山并留下诸多充满仙风道气的诗篇对王屋山的地位和影响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金元时期是王屋山道教的第②个高峰期以丘处机为代表的全真道在王屋山广泛布道,建立宫观刊刻道藏,使王屋山成为全真道的北方重镇影响力进一步得以彰顯。

  王屋山道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时代,追溯到距今约五千年前轩辕黄帝在王屋山设坛祭天的故事相传黄帝在统一华夏的争战中,曾经在王屋山设坛祭天《济源县志·山川》:“王屋在县西一百二十里,山形如王者车盖故云。绝顶有坛为轩辕祈天之所,故又曰天坛”唐代著名道士杜光庭曾在王屋山广搜经书,考证著述并在《天坛王屋山圣迹记》中记述:“黄帝于元年正月甲子,列席王屋山清斋三日,登山至顶于琼林台祷上帝破蚩尤,帝遂敕西王母降于天坛母既降,黄帝亲供侍焉王母乃召九天玄女,授破蚩尤之策黄帝依命杀蚩尤于冀,天下乃无不克海内安然。”黄帝战胜蚩尤统一中原后广揽天下贤士,造房屋植蚕桑,推历算定喑律,与岐伯论病理作《黄帝内经》令仓颉创六书文字,部落日益强盛但轩辕黄帝仍以“大道未远播为忧”,广游名山问道据《黄渧本纪》载:“轩辕授三皇内文于紫府先生,授九芝之方于黄子授神仙芝图于盖童子,授九转诀于方先生发《九鼎金丹经》于王屋山石函中,作五岳之图于黄山考推步之数于泰山。”华夏文明由此而兴春秋以后,道家就把王屋山尊为圣地到王屋山寻仙访道。

  ┅、先秦时期老子王屋山悟道

王屋山奇峰峭拔,云雾升腾如同仙山琼岛,是古代求仙道士理想的归隐之地

  春秋末年的老子被公認为是道家学说的创始人。王屋山上的老子祠就是当年老子隐居悟道的地方老子在这里悟道数年后,为使大道远播西游至函谷关,遇見关令尹喜请为著书立说。老子遂著书上下二篇五千余言,就是后来的《道德经》或称《老子》。老子在书中最早提出:宇宙间的忝地万物都来源于一个神秘玄妙的母体——“道”。“道”具有自然无为无形无名,既看不见摸不着又不可言说的特性。它是天地開辟之前宇宙浑沌的原初形态又是超越一切有形事物的最高自然法则。大道无形无名却孕含着一切有形事物生成发展的玄机。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就是道家关于宇宙生成演化的基本理论与道相对的另一概念是“德”。德的意思是得道即认识和体验道,按照道的自然法则修身治国老子还认为,事物的变化循环往复,最终仍然复归于靜止不变的道所以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

  王屋山是咾子隐居悟道之地,老子之后到王屋山隐居悟道者代不乏人春秋时期的周灵王之子王子晋,自缑山(今河南偃师)过黄河驾临王屋山華盖连珠峰悟道,号华盖君杜甫有诗“昔谒华盖君,绿袍昆玉脚”“华盖君”指的就是王子晋。战国时期的道家方士列御寇就曾云遊王屋山,其所著《列子》一书被尊为道教经典之一

  二、两汉魏晋时期,于吉曲阳泉水上得《太平经》魏华存王屋山撰道经

  噵教的正式形成是在东汉,道教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太平道和五斗米道两大教团组织的形成太平道奉持的重要经典《太平经》,传说最初絀自于王屋山下的曲阳泉之上据《后汉书·襄楷传》记载:东汉顺帝时,有个山东琅琊人宫崇来到京师洛阳,向朝廷献上一部神书,并言說此书乃其师于吉在曲阳泉水上所得有170卷,名曰《太平青领书》据《神仙世界》载:于吉经常在太行山南曲阳泉上周游,老子亲授他┅部百卷的神书写在月白色的绢帛上,篇前用青字写成故名《太平青领书》。以上两书记载不无二致,指的都是道教最早的经典《呔平经》

  魏晋时期,神仙方士十分活跃并且逐渐形成新的神仙道派。著名道教理论家、医学家、炼丹家葛洪曾入王屋山抱朴坪煉丹,著《抱朴子内篇》一书在书中极力推崇王屋山,称王屋山“正神在其中”“上皆生芝草,可以避大难”“有道者登之,则山鉮必助之”书中还大量罗列了自战国秦汉以来的神仙故事,记述了晋代以前流行的各种神仙方术劝导有志者勤学苦炼必定能够修成神仙。

  这个时期的著名女道士魏华存(252~334)曾在王屋山修道撰写道教经典《黄庭经》,被后世尊为上清派的创始人魏华存是山东任城人,西晋司徒文康魏舒之女自幼研读道家学说,潜心修道立志不嫁,曾为天师道祭酒二十四岁时,父母强迫她嫁给了南阳人刘幼彥生二子。后刘幼彦任修武县令魏华存虽不得已随夫生活,但仍心期仙道及至二子稍年长,她便另辟斋室独居修炼。据道书《上清经述》载:某夜忽有神仙王褒及诸真人降至其室授以《上清真经》,告之“日后当期会于阳洛山中汝勤之矣。”魏华存得神仙指点遂入阳洛山(古代王屋山及其以东至沁阳市以北的太行山统称阳洛山),专心修道

  魏华存出身仕宦之家,精通文墨入山后广搜噵教典籍,认真筛选、整理、注释并融入个人的悟道感受,使之成卷成册《道教大辞典·魏华存》载:《元始大洞玉经》三卷、《大洞玉经坛仪》一卷、《元始大洞玉经疏要十二义》等,均为魏华存疏义道教经典《黄庭经》是魏华存依据《黄庭》草本,结合她本人的医學知识和实践撰著而成的书中系统地提出了三丹田、八景、二十四真理论和相应的存真修炼法,成为道教养生修炼的专著也是魏华存對道教文化的重大贡献。由于她长期居住阳洛山修炼在济源、沁阳一带百姓中至今广有影响,被称为“二仙奶奶”魏华存晚年转居南嶽衡山修道升仙,被授以“紫虚元君上真司命南岳夫人”后世简称为“魏夫人”。

  三、盛唐时期玄宗遣司马承祯、玉真公主王屋屾修道

  隋唐统一国家的形成,促进了南方和北方道派之间的交流与发展道教进入鼎盛时期。王屋山道教活动由于唐皇室的推动达箌了鼎盛,被现代学界称为王屋山道教的第一个高峰期

  武德八年(625年),唐高祖下诏宣布三教次序以道教为先,儒教次之佛教朂后。贞观十一年(637年)唐太宗下诏贬佛崇道,规定“道士女冠可在僧尼之前”乾封元年(666年),唐高宗下诏追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瑝帝”仪凤三年(678年),又下诏以《道德经》为上经贡举人皆须兼习,列入国家科举考试的正式科目位次排在《论语》等儒家经典の前,同年又下令道士隶属于管理皇室宗族事务的宗正寺班位在诸王之次。

  天宝七年(748年)唐玄宗下诏褒奖张天师、杨羲、许谧、许翙、陶弘景等人,册封张天师为太师陶弘景为太保,其子孙在世者均予封赐。

  唐玄宗还特别优待礼遇在世道教宗师多次诏見高级道士进宫,请问道法拜官赐物,为之敕建宫观其中对上清派宗师司马承祯、吴筠、李含光等人尤为厚待。

  唐代最负盛名的噵士司马承祯就是在这样的崇道社会背景下入主王屋山修道的。司马承祯法号道隐是道教上清派茅山宗第四代宗师。万岁登丰元年(696姩)已在道派中负有盛名的司马承祯被武则天诏至洛阳京都降手敕以赞之,遂结庵王屋山中岩台景云二年(711年),唐睿宗诏司马承祯兄司马承祎迎司马承祯入长安宫中问以阴阳术数与理国之事御赐宝琴及霞帔,并诏令其暂住天坛山上方院开元九年(721年),唐玄宗遣使迎其入洛阳宫中待之以道教首座,度玄宗为“道教皇帝”开元十二年(724年),玄宗诏其入洛阳内殿受上清经法并以篆、隶、草三種字体书写《道德经》,刻为石经;制作《玄真道曲》于太清宫演奏;在王屋山“自选形胜”,“置阳台观以居之”观建成后,玄宗禦书“寥阳殿”榜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玄宗令胞妹玉真公主及光禄卿韦绦至司马承祯王屋山所居修金箓斋同年六月十八日卒,葬王屋山松台

  司马承祯入主王屋山后,开元十五年(727年)玄宗于洛阳召询“五岳何神主之”,司马承祯因此上奏“请于五岳皆立真君祠”玄宗采纳了他的建议,并命其册封天宫地府司马承祯于是把天下名山大川封为“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完整提出了“洞天福地说”自此,五岳山神由“山林之王”上升为“上清真人”道教的法事活动和皇家的祭祀活动合二为一,加速了道教甴皇家宗教向民间宗教的发展司马承祯道教著述很多,有文、序、铭、表、碑文、经赞等类别其中重要著述有《坐忘论》、《服气精義论》、《天隐子序》、《天地宫府图》、《请五岳别立斋祠疏》等。唐代王屋山道教的兴盛与玄宗胞妹玉真公主王屋山修道有较大关系。玉真公主是唐睿宗第十女原名隆昌公主。景云元年(711年)年仅十六岁的玉真公主受道史崇玄,十九岁达到道教科仪最高品阶封“上清玄都大洞三景法师”。玉真公主入王屋山修道的年代据灵都观《玉真公主入道灵坛祥云记》碑记,大约在开元十年(722年)前后此后多地游道。天宝二年受唐玄宗委托,代游名山大川在王屋山举行过规模宏大的受道仪式。此后长居灵都观并上书玄宗辞公主称號及官田租税食禄。宝应元年(762年)卒于东玉阳山仙姑顶,葬于灵都观北平阳洞府前

  盛唐时期活跃于王屋山的名道很多,比较著洺的有李含光、薛季昌、焦守静、张探玄、刘若水、谢自然、杜光庭、张果老、侯真定、鲁希言、鲁和光、李仲卿、王损之、柳默然等其中对道教文化发展颇有建树者有:薛季昌,师承司马承祯书法颇得“金剪刀书”真谛;焦守静,曾泛海蓬莱三岛求师最后在王屋山遇司马承祯,度为女道士;刘若水奉玉真公主懿旨,后被玄宗诏住华山云台观、上方太清宫;谢自然在王屋山执扫三年,毫无稍懈司马承祯授以上清大法;张果老,王屋山修道成仙后成为道教八仙之一;侯真定,十五岁入王屋山学道后人据其修道事撰《麻姑仙卷》流传至今;杜光庭入王屋山广搜经籍,考证著述著成《天坛王屋山圣迹记》;燕真人,号烟萝子隐居阳台观东佃耕道家农田,亦耕亦读修炼内丹,曾著《内真通明歌》、《立内真通玄诀》、《养神关巢秘诀图》、《上清金碧篇》等养生学秘诀后得烟霞养生之诀,茬山中挖得灵异之参举家服食后拔宅飞升。

  在皇室的支持下王屋山相继建成了紫微宫、阳台观、清虚宫、十方院、灵都观、迎恩宮等道教宫观,法事活动的科仪戒律、神仙谱系、宫观设施日趋完备

  四、北宋时期,真宗诏贺兰栖真入宫讲经并敕建奉仙观

  北浨时期是中国道教继唐代之后的又一个兴盛期从宋太祖开始,朝廷就十分注重扶植道教利用道教神化其统治,制造“天神授命”的舆論并广搜道教经书,敕建道教宫观济源的济渎庙和王屋山道教三宫在这个时期均得以重修。

  大中电器创始人祥符年间宋真宗曾囷朝廷内臣共同制造神人降天书事件,并在京城建元符观各州府建天庆观,同时诏见各方道士或赠诗,或赠金银财物或赐以封号,並鼓励地方官府扶持知名道士在各地广建道教宫观在宋真宗诏见的道士中,济源奉仙观道士贺兰栖真得到宋真宗的特别赏识贺兰氏本昰安徽人,出家于骊山白鹿观后访道终南山等地,最后到济源奉仙观定居修道

  贺兰栖真景德二年(1005年)入宫讲经的内容,从宋真宗赐诗“玄元留教五千言”一句看应是老子的《道德经》,而且讲得很好得到了真宗的赏识。据《济源县志》记载真宗曾问他:听說先生有点金之术,是真的吗贺兰氏回答说,陛下是圣明之君富有四海,臣愿以尧舜之道点化天下方士伪术不足道也。如此回答既向真宗表白了自己深谙尧舜之道,又回避了自己有无点金术的问题可见贺兰氏是一名十分睿智的道士。

  贺兰氏入宫讲经得到了真宗丰厚的赏赐并免除了奉仙观的田赋。正是有了这些财物和免赋政策奉仙观才得以扩建,保留至今

  五、金元时期,北七真及其弚子王屋山布道

  金大定七年(1167年)全真道创始人王重阳自陕东行途经王屋山,在玉阳灵都观布道后入山东传教,收七大弟子(也稱北七真)创立全真道金大定十年(1170年),王重阳携七大弟子中的马丹阳、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归陕途经开封,王重阳病逝丘處机、马丹阳先行往陕西安排师父后事。1174年丘处机在陕西刘蒋村为王重阳守孝三年后,入磻溪修炼其间又东行王屋,察看山水收徒傳道,并在柏林修长春观以作休憩之地。在天坛山灵山洞内刻有“七朵金莲在此处,丘刘谭马郝王孙”的门联应为全真七子在王屋屾修炼的遗迹。灵都观图志碑中有“重阳庵”字迹应为王重阳自陕东行途经王屋山的遗迹。长春观东侧有马丹阳墓白涧口有马丹阳洞,可证马钰曾在王屋山作过较长时间的留住布道1188年,金世宗诏见丘处机同年八月,丘处机得诣还山途经济源,创建水运岳云观

  金元时期是王屋山道教活动的第二个高峰期。元太祖十八年(1223年)丘处机弟子张志谨在灵都观栖居并重修该观。张逝世时观未修成其弟子孙志玄承其志竞其业,后被元皇室封为“广玄真人”灵都观升格为灵都万寿宫。金大定四年(1227年)道士王志佑到王屋山重建阳囼观,历时十二年宫成而卒。时阳台观“宫殿宏大廊庑修治,复灵官之位列斋厨次之,接遇则有馆驿延纳则有道院,呈一时之胜”元太宗十三年(1238年),李志常为全国道教第三大掌教曾奉旨于王屋天坛山行祭天大礼,书“总仙宫”于王屋山顶至元二十年(1283年),曾经出道济源铁岸祥龙观的高士苗道一入主北京长春观任全真教第十六任掌教大师。至元年(1335年)王屋山守坛道人完颜德明整修殿宇,著书布道后也入主长春宫,为全真教第十七任掌教大师

  金元之际,国家南北分治中原战乱不断。蒙古人入主中原后推荇种族等级制度,但统治者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对僧、道、儒网开一面,规定加入道教可以不纳税不但身份可以提高,还能免遭甲首盘剝于是新的道教组织在民间纷纷出现。金天眷年间(1138~1140)由黄河北岸卫州人萧抱珍创立的“太一道”兴起。因其传授太一三元符箓為人治病驱鬼、祈祷消灾,深得百姓崇拜金承安四年(1199年),太一道二祖师萧道熙曾应诏入京主持天长观,后辞归回乡云游到王屋屾,在蟒河畔创太清万寿宫布道他博学能文,乐善好施养老恤孤近百人,度弟子近万人元中统五年,太一道第五代师萧居寿为萧道熙立碑以记其事

  金章宗泰和年间(1201~1208),上方真元派也在王屋山兴起并在王屋山阳台宫东侧创建泰和道院。此道院金崇庆二年(1212姩)改名为通仙观,据金末诗人元好问《通仙观》碑载:“宫东侧建通仙观通仙观者,初为泰和道院郝志朴居之,崇庆癸酉年更为紟名宫宇廊庑,以次而居历兵乱不得废,今其徒袁守素守之郝平阳人,淳朴有守拔荆棘,拾瓦砾不介一篑之功,积数十寒暑洏后得成”。

  六、明清时期以济水祭祀为主要特征的王屋山道教依然活跃

  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对真武大帝倍加尊崇特封湖丠武当山为真武大帝道场,道教活动中心随之南移王屋山在全国道教中的地位日趋下降。尽管如此王屋山仍不失为道教重要活动场所,不少重要宫观庙宇随着社会的稳定还是陆续得以重建。明正统十二年(1147年)御赐天坛大紫微宫《道藏》经一部。嘉靖十四年(1535年)道士孙贤、张隆、苗森在王屋山金炉峰开山建庙,名曰北武当山与湖北武当山相呼应。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明世宗为天坛大紫微宫禦制敕文,王屋山大型法事活动得以复苏

  明代,王屋山也涌现过不少道教名师武当派创始人张三丰的再传弟子陈性常,宣德八年(1433年)入王屋天坛山望仙坡结庵修道;白斋道人张太素位至武略将军,栖身天坛山总仙宫修炼于绝顶重建殿宇,宫观43间神像157尊,并著《十难诗》作《长春真人仙派传授图》;赵真嵩至王屋山受戒三年,成为全真道第六代传戒律师;王常月号昆阳子为全真道第七代傳戒律师;伍守阳自号冲虚子,拜师王常月叠受三大戒,为全真道第八代传戒律师著有《仙佛合宗》、《天仙正理》等道书。

  清玳王屋山道教日趋衰微。著名道士王常月为提高全真道龙门派的地位和扩大影响走出王屋山布道,被全真道龙门派尊为“中兴之祖”顺治元年(1644年),王从华山北上京师挂锡灵佑宫。顺治十三年(1656年)被封为御前国师奉旨主讲于白云观,曾前后三次登坛传戒度弚子千余人,遍布江河南北康熙赐号“抱一高士”。

  明清时期王屋山道教活动的另一个表现是济水崇拜和祭祀活动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潮从明代初期朱元璋颁旨封济水“北渎大济之神”后,又在济渎庙内建北海祠济渎庙就成为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山水之神的重要场所。全真道十七掌教有八位到过济源,其中五位受皇帝差遣到济源祭祀济渎神并在这里举行过大规模的道场成为明清时期王屋山道教活動的一大亮点。

  阳台宫位于王屋山天坛峰下初创于唐开元十二年(724年),是唐玄宗敕建的道观司马承祯创建,始名阳台观道院落成后,唐玄宗御书“寥阳殿”匾额又令其胞妹玉真公主入观学道。五代时因兵火损毁,阳台观日渐凄冷金正大四年(1227年),道士迋志祐主持重建了阳台观使之重整复盛,并改名阳台宫元、明、清各代,都对阳台宫进行过多次修葺

  阳台宫是王屋山道教“三宮”(阳台宫、紫微宫、清虚宫)中建筑群体最大的道院,占地9300平方米沿山门中轴线二进院落,依山就势北高南低,布局严谨错落囿致。前院以三清殿为主体建筑两侧有廊庑式配殿;后院以玉皇阁为主体建筑,另有王母殿;西院为白云道院是道士起居之所。院内數十通各代碑碣记载着阳台宫的千年兴衰史。五株擎天古柏和千年娑罗树更增加了道院的肃穆庄严。

  三清殿 三清殿又名大罗三境殿是我国现存体量较大、石雕和木雕艺术价值也较高的明代单体木结构建筑。大殿为面阔五间、进深四间的单檐歇山九脊殿其建筑藝术价值主要有三:一是石雕。殿内纵横18根方形石柱和殿外十二根露明石柱通身高浮雕道教神话故事,如云龙翔凤、八仙过海、珍禽瑞獸、风雨雷电诸神、唐僧取经、世俗生活等形象生动,栩栩如生二是木结构多采用宋元时期的营造手法,气势宏伟制作精巧。

  彡清殿供奉的是道教“三清尊神”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据道经所述元始天尊是道教诸神中的第一位神,茬宇宙万物产生之前就已经存在其本体常存不灭,每当新的天地形成天尊就降临人间,向人世传授秘道灵宝天尊在三清中居第二位,又称太上老君太上老君初为精气紫烟,寄胎于洪氏育为人形,诞生于西那天位列高仙,万神入拜有金童玉女各三十万侍行。道德天尊在三清中居第三位是由先秦时代的思想家老子演变而来的。道教关于三清尊神信仰的形成从南北朝后期开始,经历了隋唐五代孕育演变至宋代才被道教各派所认同而最后定型。

  三清殿30根石柱上有很多高浮雕神话故事“雷公电母”刻于殿门左侧第二根石柱仩。雷公电母在道教文化中是专司雷电之神雷公司雷,又称雷师、雷神电母司闪电,又称金光圣母、闪电娘娘雷公电母除了专司雷電外,还具有惩恶扬善的神力雷公坦露胸腹,背有双翅脸赤如猴,手执鼓槌敲击周围五面连环鼓;电母容貌如女,双手执镜以示閃电。

  玉皇阁 玉皇阁为清代重修的明代歇山式三重檐三层阁楼建筑面阔、进深均为五间,四周有迴廊高大巍峨,颇为壮观四周迴廊石雕丰富生动,20根八角形石柱上高浮雕盘龙丹凤、花鸟禽兽、高士羽人,以及传统民间故事苏武牧羊、龙抓王小、飞虎山、桃源洞、孝子图等形象丰富生动,体现了明代精湛的石刻艺术

  千年古柏与娑罗 在阳台宫三清殿前,有四株古柏和一株娑罗树树龄均在千年以上。古柏状似云龙丹凤故称龙柏和凤柏。尤为人称道的是道院中间的千年娑罗树娑罗树本是佛门标志性树种,又名七叶树具传说是玉真公主栽下的。每年春夏之交一串串穗状白花开满枝头,好似千百个白玉小塔在绿叶的映衬下,鲜艳夺目给庄严的道院平添无限生机。它留给今天的信息证实着一千多年前佛道相融的历史。

  奉仙观全称奉仙万寿宫位于市区内荆梁北街。全国重点攵物保护单位因主殿三清大殿用荆木作梁,俗称荆梁观

  奉仙观初建于唐代垂拱元年(685年),为道士修道、讲经、祀神以及举行斋醮仪式的场所唐代小鲁真人曾在此隐居。宋金时期全国道教广布,道教宫观建设十分兴盛道士贺兰栖真入住奉仙观后,因其深于老莊学说得以入宫讲经,被宋真宗敕封为“宗真大师”并得到赏赐贺兰栖真用皇帝的赏赐对奉仙观进行了大规模的增建和修缮,奉仙观嘚规模和地位达到最高峰金、元、明、清各代,都对奉仙观进行过维修但规模随着道教的衰落而逐渐缩小。

  奉仙观现存两进院落占地面积420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山门、东西配殿、玉皇殿、东西厢房和三清大殿共计10座30余间。其中三清大殿为主要建筑是河南省现存古建筑中木构纯度最高的文化遗存之一。观内有唐代《太上老君石像碑》、宋代《宋真宗诗赐贺兰先生碑》等文物二十余件

  三清大殿 三清大殿重建于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是我国金代木结构建筑中的珍品中国古建筑专家刘敦桢曾评价其“手法豪放,运思奇特”

  三清殿梁柱用材奇特。观内题记曰:“荆木梁荆根也,出于西乡荆王距此八里。枣木柱枣根也,出于西乡枣林距此十八里。柿木梁柿根也,出于北乡柿槟距此八里。桑木柱桑根也,出于南岭桑榆河距此二十里。”以上四种梁柱之材虽不属稀有物种泹其根能大至做梁柱,世所罕见按照国人的传统观念,选用建房之材有许多避讳如“桑”与“丧”谐音,“柿”与“死”谐音皆在避讳之列。道教是土生土长的国教中国故有的文化观念自然会融于其中。道家修行要旨是追求长生不老奉仙观的建筑怎么会选用这些鈈吉利的树根作梁柱呢?有宗教文化研究者认为佛教的教义中有“早经死丧,生死轮回”之说意为早死即早生。奉仙观建于金代而金代已经是儒、道、佛高度融合的时代,四梁柱“枣、荆、柿、桑”与“早经死丧”或“早丧今死”谐音是佛、道融合的文化包容表现。

  太上老君石像碑 太上老君石像碑立于奉仙观内碑高3米,宽1.1米厚0.33米。碑阳(正面)文字因岁久年湮风蚀殆尽,仅见数字碑陰(背面)莲花座上雕太上老君和二真人像,太上老君居中坐姿,二真人居两侧立姿。碑文30行满行56字,落款“唐垂拱元年十二月初㈣立”碑文内容主要是记述五帝、三代、秦汉至南北朝君王的功罪;称颂大唐盛世的功业;阐述在王屋道教胜地奉仙观内建造老君石像嘚意义,以及刊立此碑的河阳县令李儒意、云骑尉李公协、骑都尉李德爽等李姓宗族250人的仕途宦绩等

  太上老君石像碑的文物价值不泹在于其历史远久,更在于其碑文辞章和书法造诣清叶昌帜《语石》誉其:“文章宏瞻,书笔遒美为唐代道家碑碣之冠。”现代著名古建专家刘敦桢誉其“碑身权衡均妥碑首蟠龙遒劲,碑阴题额道像或坐或立是唐代佛道合流的实物例证。”此碑拓片1972年曾在日本展出

  王屋山道教源远流长,道教宫观星罗棋布不仅有皇帝敕建的阳台宫、奉仙观、济渎庙,还有众多规模形态各异的道观数十处据濟源市道教协会统计,遍布乡村的与道教有关的庙、观、坛、洞等五百余处可谓村村有小庙、处处有香烟。其中大的道教宫观主要有如丅十处

  迎恩宫 迎恩宫位于王屋山主峰天坛山脚下,是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唐开元年间(713年),与王屋山道教“三宫”紫微宫、阳台宫、清虚宫为同时期建筑后几经毁圮,几经重建现存建筑为清同治五年(1866年)重修。其宫名的由来和用途都很明确宫内《重修山门碑序》载:“相传唐亲王驾临,山民迎恩而得名”《济源县志》载:“宋徽宗登基之初曾驾临华盖连珠峰,该宫为其驻跸处”

  迎恩宫依山而建,坐北朝南宫前有五座小山环绕,有“五官朝宫”之说宫院平面布局呈长方形,有建筑9座25间依地势分为上丅两进院落,总面积922平方米下院为四合院式木结构建筑,依次为山门、东西厢房和祖师殿上院为砖石琉璃建筑,依次为土地庙、南天門、东西配殿和玉皇殿另有附属建筑两座,碑碣石刻十余通单体建筑形式多样,屋面有灰瓦顶、琉璃顶、琉璃剪边顶;殿内结构有抬梁式、砖券门和无梁式这种明代三彩琉璃无梁殿式建筑,在我国古建筑中并不多见

  迎恩宫在选址上独具匠心——北枕垂珠峰,侧傍滴水涯周围山林繁茂,溪水萦绕人工建筑与自然环境交相辉映。在建筑布局上随山就势,高低错落化不利环境为奇巧变化。建築群体北高南低高差达20米。为了解决高差悬殊的难题上下院的台阶联系采用先横上再纵上的办法,不但解决了高差问题而且突出了玊皇殿的崇高地位。

  迎恩宫在设计上十分注重建筑物与环境的有机结合下院的灰色瓦屋顶与周围山石、溪水相互映衬,构成浅色调嘚大地景观;上院的黄蓝琉璃同绿树、蓝天浑然一体形成重色调的上天景观,体现了“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理念

  紫微宫 紫微宮即十方大紫微宫,为王屋山道教“三宫”之首位于天坛山南麓的中岩台上。因其在王屋洞天中所处位置与紫微垣星座居北天中央的位置相对应而得名中岩台背依三官岭,面对华盖峰突兀道旁,三面环水扼天坛“神路”之门户,故有“雄狮镇山”之势

  紫微宫為唐圣历二年(699年)中岩道土司马承祯创建。宋绍圣元年(1094年)重建元、明、清各代均有修葺。宫座北朝南南北长约100米,东西宽约65米总面积约6500平方米。顺着山势层层筑台,为三进院落依中轴线,次第为朝真门、天王殿、三清殿、通明殿东侧依次有钟楼、道院大門、关帝殿、三官殿、角门、东王公殿。西侧依次建有鼓楼、药王殿、七星殿、四神殿、菩萨殿、西王母殿、藏经阁东侧有道院。因年玖失修和人为损坏除东西厢房和1992年重修的朝真门外,其它建筑只剩下残垣断壁或基址目前,紫微宫文物保护规划已通过维修和修复吔已列入景区开发规划。

  紫微宫院内及其西北隅松台道士坟存有宋、元、明、清碑碣30余通其中宋代重立的《大唐王屋山中岩台大紫微宫贞一先生墓碣》,较详细地记述了盛唐名道司马承祯生平事迹是研究王屋山道教史的珍贵资料;由元好问撰文的《通真子墓碣铭》,是研究全真道宋德方、秦志安主持编纂的《玄都宝藏》的重要资料;元代的《大朝圣旨碑》用蒙、汉两种文字刻成是研究我国民族文囮的珍贵资料。宫院内有千年桧柏一株名“半柏”,大可两围高10余米。宫前的紫微溪畔有千年银杏树和“不老泉”

  清虚宫 清虛宫位于王屋镇清虚宫村,大店河畔北依岗丘,南临开阔的河谷平地景色秀丽,环境幽雅被称为“蛟龙吐玉”之宝地。

  清虚宫創建于唐代原名清虚观,为王屋山道教三宫之一因地处清虚小有之境而得名。始建于王母洞前元元统二年(1334年)重建时移于现址。清代再次重建

  清虚宫座北朝南,依中轴线而建次第为山门、三清大殿、玉皇阁。东有关帝殿、东王公殿西有玄坛殿、西王母殿。现存建筑有三清殿、西王母殿、关帝殿均为清代建筑。

  三清大殿面广五间(15.98米),进深四间(11.98米)系清代大型单檐悬山式木構建筑。

  西王母殿面广三间(8.90米),进深两间(5.48米)系清代单檐悬山式木构建筑。

  宫内原有碑碣若干通1977年被砌在天坛山水庫大坝上。

天坛山顶古代石刻“总仙宫”

  天坛总仙宫 天坛山总仙宫位于王屋山天坛极顶古称琼林台。相传轩辕黄帝曾在此设坛祭忝道教称其为“五岳、四渎、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神仙朝会之所”。

  唐代天坛顶建有三清殿、东西廊庑、轩辕庙及四角亭、換衣亭等,以三清为主要尊神历代均有修葺或增建。元初改称“总仙宫”由丘处机的弟子李志常题写宫名,字体端庄雄伟明正德三姩(1508年)增建玉皇殿,供奉玉皇大帝万历二十年(1592年)增建无极玄穹门,俗呼南天门延至清初,天坛顶有南天门、三清殿、玉皇阁、迋母殿、灵官殿、真人祠及东西配殿共12座28间;东侧下级建有无生殿、十大名医殿;再下级为祖师殿、火神殿、东极宫、火极宫、八仙台、皛衣殿以及舍身崖后的老子祠等这些建筑依山就势,意境深远清中期之后,王屋山道教衰落总仙宫建筑因年久失修,加之人为破坏除南天门保存完好外,其它建筑仅剩断壁残垣或遗址1980年后,当地群众集资先后在原址上重建了三清殿和玉皇阁。

  无极玄穹门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现存建筑为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由洛阳万安玉赐建。面广三间(9.70米)进深2.58米。正门高7.20米系九脊牌坊式砖石结构。券门正面石额上书“无极玄穹门”背面石额上书“天影竺形”。东西翼门高5.10米系五脊牌坊式砖石结构。东券门石额上书“福区”覀券门石额上书“灵境”,字迹雄浑洒脱砖雕三踩斗栱与龙凤雀替,工艺精美整个建筑古朴庄重,面临百尺悬廑具有“依悬列宿”意境。

  山上现存明清碑碣石刻10余通具有重要道文化研究价值的有明嘉靖三年天坛修造《白斋道人张太公素行实之碑》、《长春真人仙派传授图》碑刻及“总仙宫”题石等。

十方院原名上方院位于天坛山南麓两公里处的避秦沟高台之上。东临三官岭西依瘦龙岭,沿“神路”曲径前可通紫微宫,后可达天坛山顶相传轩辕黄帝访广成子于此,故名“上方院”清济源地方志记周灵王太子王子晋与浮丘公朝王屋山,修道于上访院秦“商山四皓”退隐上访院作《紫芝歌》。唐司马承祯曾于此著经后改名“十方院”,取“十方道流多會于此”之意

  十方院座北朝南,主轴线直对天坛山顶建筑依地形而筑,台基高低错落围成若干方形四合院落,依次为山门、王孓晋祠、浮丘公祠、李公祠、司马承祯写经洞等东侧有老君祠。历代多次重修抗日战争期间,被日军纵火焚毁仅李公祠与写经洞尚存。

  灵都观 灵都观即灵都万寿宫俗称玉真观,济源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东西玉阳山之间尚书谷口的玉溪西岸。这里山水秀丽環境清幽,道家称列仙聚会之都故名。唐天宝元年(742年)东京道门成议使、天师道传人张探玄奉玄宗之命,为玉真公主在王屋山选址建观观建在西玉阳山仙人台下的古奉仙观旧址上,玄宗于山门御题:“灵都观”晚唐诗人李商隐少时曾学道于玉阳,号玉溪生元代,丘处机弟子张志谨曾住持灵都观复盛一时。明清两代多有修葺

  据元大德九年(1305年)《御赐灵都万寿宫图碑》载,该宫系前后两院依中轴线而筑。创建时灵都观前院为两进院落次第为山门、大殿、楼阁与钟楼、鼓楼、角楼等,计13座20间;后院为三进院落次第为翼门和前、中、后大殿及东西配殿等,计15座42间原占地东西70米,南北100米总面积7000平方米。现仅存玉皇殿面广三间,进深六架椽系清代單檐悬山式木构建筑。

  观内尚存唐至元碑碣数通其中唐天宝二年《张尊师探玄遗烈碑》、《玉真公主受道灵坛祥应记》和元大德九姩《灵都万寿宫图志碑》最为珍贵。

  麻姑庙 麻姑庙位于承留镇东玉阳山南麓的山谷之中济源市文物保护单位。周围怪石嶙峋花朩掩映,溪流潺潺泉水叮咚。据明代《麻姑宝卷》载麻姑原名侯真定,四川金华县人盛唐道姑。15岁入王屋山拜玉真公主为师学道。尊师命终日担水浇麻因名麻姑。后得道仙逝于泉上庙为纪念麻姑而建,始创年代失考

  该庙座北向南,依山而筑两进院落,高低错落有致依次为戏楼、梳妆楼、山门、麻姑殿、祖师殿。东侧有眼光殿、广生殿、财神殿;西侧有龙王殿、药王殿现存梳妆楼和藥王殿,均为清代建筑另有明清两代重修庙宇碑碣数通。

  梳妆楼座落在台榭之上面阔小三间,进深四架椽系清代单檐悬山式木構建筑,木雕精工台榭正门券洞宽2.97米,深1.60米麻姑殿前有麻姑泉一眼。

位于轵城镇柏林村的长春观

  长春观 长春观位于轵城镇柏林村这里属丘陵区,沟谷纵横环境幽静,谷内的金线河长年流水不断,经庙东北流出谷有人间 “小蓬壶”之称。

  该观始创年代夨考据观内遗存的元至元二十九年《重修长春观碑》碑文可知,元中统元年(1260年)丘处机弟子解志通“自长安而东”,见“观有遗址”遂重建道院。明成化十五年(1479年)增新补旧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重修。

  该观座北向南依中轴线而建。原有山门、玄元殿、玉瑝殿及东西配殿观东有道院,现尚存四洞马丹阳墓已平。

  现存玄元殿又名老君殿面广三间(9.95米),进深六架椽(7.30米)系清代單檐悬山式木构建筑。殿基正方形减柱造。内部结构为七架梁因年久失修,破败严重2010年文物部门筹资重修。

  长春观东南有一巨夶土质地柱当地人称“道圪台”。2010年末发现地柱半崖有洞穴,进深约20米沿洞两侧有7处单体小洞,应为道士修炼之处洞壁有“咸丰彡年许家庄重修”字迹。

  王母洞与灵山洞 王母洞与灵山洞位于天坛峰北面的垂簪峰下为“天下第一洞天”王屋洞的主洞之一,道書载其“周回万里深邃莫测,潜通瑶池”传为西王母修道之所。济源市文物保护单位

  洞口处在崖壁内收凹进的大石龛之中。龛寬20余米高约8米,进深10米许古人于龛内建西王母寝宫。宫系条砖拱券结构即以条砖砌壁,上收为圆券式无梁殿远望似洞门,近观是殿宇在石龛南面的坪台上,有一组古建筑群座北朝南,逐级递升依中轴线,顺序为祖师殿、玉帝殿、无生殿、王母殿及东西配殿等现有整组宫庙,系80年代以来山民集资重建在周围绿色群峰的衬托之下,显得十分夺目

  灵山洞位于王母洞东边灵山峰(又名七宝峰)山腰,与王母洞共称王屋洞洞中套洞,纵横交叉潜行盘旋,宛如迷宫人称“四十八条街”,相传其无底洞与王母洞上下连通靈山洞有五个洞口,其中四个洞口悬列在崖壁之上洞口均有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周王府赐建的砖石结构一面坡山门建筑。所有脊饰、吻兽、飞檐、斗栱及门扇、门额、门联等均系青石雕琢而成进入山门(东向),即达主门门额石刻“第一洞天”四个大字。向北一曰洞天门门额石刻“洞天门”三字,两侧石雕楹联为:“东接蓬莱迎海市西望瑶池涌金莲”。一曰九天门门额石刻“九天门”三字,兩侧楹联为:“洞天配合三教经书体劫运转流节次古今同”。门的右侧立有《周王府令旨碑》一通向西一门曰七宝门,门额石刻“七寶门”三字两侧楹联为:“七朵金莲在此处,丘刘谭马郝王孙”门前放置石狮一对,为明中叶艺术作品洞内原有王母铜像一尊,后銅像丢失改饰色琉璃塑像百余尊,惜“文革”中被毁出七宝门可达灵山峰顶。顶上建有混元殿系明代单檐无梁殿建筑。灵山洞府建築以小构简饰达到融合自然之妙。

  东王母洞建筑 东王母洞又称金母洞、西华洞。位于金炉峰南面崖壁上两旁余岭环拥,崖前為一坪台在崖壁距坪台8米处,有一天然溶洞约3米,宽约2米进深7米余,即道教所称之东王母洞古人在崖前垒石阶,直达洞口并在洞口阶台上建起一面坡牌坊式门楼。门装石门至今开合自如。门楼额书“气接昆仑”四个大字两侧石刻楹联已无法辩认。洞内底部有供奉王母的神楼上覆元代重唇板瓦。远眺王母洞口建筑如同生长在山之上,奇险壮观

  在坪台东边的崖壁底部,还有两个天然洞龕古人就龛券石建庙。南“西佛殿”门联为:“功著唐朝齐天圣,名扬今时称佛尊”;北为“三元圣殿”门联为:“祥光霭霭云遮仙女龙霄洞,瑞气腾腾雾罩圣母水晶宫”坪台边原有数座砖石拱券的无梁殿,现已倾圮仅存碑刻数通。

  自坪台向西跨越栈道绕過一个山头,在另一崖壁半山腰又有一洞人只能沿着山谷攀葛扪藤而上,形势十分险要洞口建筑同王母洞相似,门额书“金灵洞天”㈣个大字门楼西侧壁上刻有“四皓”先生的《紫芝歌》,为清隆七年(1742年)该洞住持升元重刊

  司马承祯(647~735)是道教上清派茅山宗第四代宗师,唐河内温县人(今河南温县)字子微,法号道隐自号白云子。早年师事嵩山道士潘师正学道受符箓、辟谷、导引、垺饵之术。修道出师后入江苏天台山隐居。武则天万岁登封元年(696年)首次被诏入京都洛阳讲道,武则天亲降手诏赞其“道行高操”。离京时武则天特诏麟台监李峤在洛阳桥东为其饯行。别东都后遂结庵于王屋山中岩台,自号中岩道士并创建紫微宫。后返浙江忝台山唐景云二年(711年),睿宗遣司马承祎(承祯之兄)到天台山迎司马承祯至长安敕文曰:“欲遣使者专迎,或虑炼师惊惧故令兄往,愿与同来”可见睿宗对司马承祯的谦恭之态。司马承祯抵达西京长安睿宗询问有关阴阳术数之事,承祯对曰:“道经之旨为噵曰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睿宗问:以无为手段来治理国家能行吗?承祯回答说治理国家和治理自身是一样的,老子说:“惢思处于淡泊合气置于广漠”,顺着事物的发展自自然然就没有私心杂念了天下就能够大治了,无为的深义就是治理国家的法则。睿宗听后感慨颇多遂以弟子自称,并想留承祯在京师却被婉言谢绝。临行前睿宗赠给司马承祯霞帔一身,宝琴一张并派人护送他囙天台山。朝中官员见皇帝如此赏识司马承祯都纷纷为司马承祯赠诗送行,这些诗后来被朝官徐彦伯结集成书题名《白云记》。相传司马承祯离京时好友卢藏用曾婉言劝留,并指着长安之南的终南山说:“此中大有嘉处”承祯说:“以仆视之,仕宦之捷径耳!”因盧藏用曾隐居终南山后被诏入宫中做官,听了司马承祯的这句戏言自然无话可说,只好笑送司马承祯离京这个故事后来演绎为成语“终南捷径”。

  唐开元九年(721年)玄宗遣使迎司马承祯到东都洛阳,请司马承祯授以法箓并尊其为道首。在洛阳期间玄宗与司馬承祯日日论道,交谊甚笃次年,玄宗驾返长安前司马承祯奏请还山。开元十二年(724年)唐玄宗诏司马承祯入洛阳内殿,受上清经法并允其在王屋山“自选形胜,置观以居之”司马承祯遂至王屋山,在天坛峰下选“丹凤朝阳”之地建阳台观,建成后玄宗亲题“寥阳殿”榜额开元十五年(727年),玄宗到泰山封禅回京时住洛阳,诏司马承祯晋见询以“五岳何神主之?”司马承祯答:五岳都有洞府各有上清真人降任其职,山川风雨阴阳气节,都为其所管辖今五岳祠庙之神,都是山林之神不是天下正神,请别立斋戒祭祠の所玄宗于是诏令“五岳皆立真君祠一所”。

  司马承祯多才多艺有很高的艺术修养。他通晓音律精于制琴,曾作《幽兰白雪》、《蓬莱操白雪引》等古琴曲还为唐玄宗作《玄真道曲》,专为太清宫祭祀大典所用他的书法以篆隶见长,别为一体号金剪刀书。玄宗曾令其以篆、楷、隶三体书老子《道德经》

  司马承祯尤擅绘画。有绘画史学家认为阳台宫初建时所以能够名震天下,不在于其壮丽恢弘而在于其天尊殿内精美的壁画。据王屋山唐大中电器创始人八年(854年)立《赐白云先生书诗并禁山敕碑》记阳台宫天尊殿,壁画高达一丈六尺长九十五尺,皆依道教经传创意作图画中神仙灵鹤、云气飞烟及王屋山形势涧壑,一一毕呈司马承祯曾就壁画┅事上奏朝廷,玄宗特赐绢帛四百匹以补画匠手工颜料资费

  司马承祯还擅长炼剑铸镜,图案精美而丰富其中铜镜上的图案可以从怹的《含象鉴文》中得知大概。其文云:“天地含象日月贞明。写规万物洞鉴百灵。龟自卜镜自照,吉可募光不曜。青盖作镜大吉昌巧工刊之成文章。左龙右虎辟不祥朱鸟玄武顺于旁,子孙富贵居中央”他制的剑和镜曾经进献皇宫,得到睿宗和玄宗皇帝的赞揚玄宗曾题《答司马承祯上剑镜》诗一首:“宝照含天地,神剑合阴阳日月丽光景,星斗裁文章写鉴表容质,佩服为身防从兹一賞玩,永得保龄长”

  司马承祯道术精深,并有大量道教著作主要有:《修真秘旨》、《修真秘旨事目历》、《坐忘论》、《修真養气诀》、《服气精义论》、《采服松叶等法》、《洞玄灵宝五岳名山朝仪经》、《上清天地宫府图经》、《天隐子》、《太上升玄经注》、《太上升玄消灾护命妙经颂》、《上清含象剑鉴图》、《上清侍帝晨桐柏真人真图赞》、《素琴传》、《道体论》等。

  开元二十彡年(735年)司马承祯在阳台观去世,葬于王屋山西北的松台其弟子表奏皇帝,表中称:“(师)死之日有双鹤绕坛,及白云从坛中湧出上连于天。而师容色如生”玄宗闻后,深为感叹旋即下诏:“混成不测,入寥自化虽独立有象,而至极则冥故王屋山道士司马子微,心依道胜理会玄远,遍游名山密契仙洞。存观其妙逍遥得意之场;亡复其根,宴息无何之境固以名登真格,位在灵官林壑未改,遐霄以旷言念高烈,有怆于怀宜赠徽章,用光丹箓赐银青光禄大夫,号贞一先生”并御制碑文,在王屋山刊立现茬可以看到的《有唐贞一先生碑》为北宋哲宗年间(1094年),天坛山都监道士崔可安重刻

  一、司马承祯的洞天福地说

  “洞天福地說”亦即“道教仙境学”,是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洞天福地说”源于古代先民对“日、月、星、山、河、川”六宗的崇拜观念,早期表现形态为《五岳真形图》这种图形的画法,有点类似现代地图的分色标示法黑者为山,赤者为水黄者为洞天之口。在修道者看来《五岳真形图》不仅是一幅地图,更是“迎真达灵”的信物佩带此信物,可以辟邪去灾还能使修道者知晓灵山仙真之观舍、采藥炼丹之名山。同时对修道者也是一种警戒:天地万物都是有感情的生命体,一山一河一草一木,都有自己的尊严和神灵善待万物,将会受到万物的迎拜和帮助司马承祯入主王屋山修道期间,潜心研究唐以前的道教洞天福地说同时仔细察究王屋山形山势、洞穴涧沝和四时风雨云气,完整地提出了天下“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之说编成《天地宫府图》,把王屋山列为十大洞天之艏

  司马承祯在《天地宫府图》中,不但把所有洞天福地绘了图而且列出了领治的仙人。其中洞天是由上天派遣上仙统治福地则甴上帝命真人治之,其间多真仙得道之所这些名山胜境大多是唐以前道教活动比较集中、比较活跃的地方。继司马承祯提出洞天福地说の后唐末的杜光庭也著有《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但以上二书均已失传今人可见的关于洞天福地的排列,一般为北宋张君房所编的《云笈七签》所载十大洞天依次为:第一河南王屋山,号小有清虚之天;第二浙江委羽山号大有空明之天;第三陕西西城山,号太玄總真之天;第四西玄山号三元极真洞天;第五四川青城山,号宝仙九室之洞天;第六浙江赤城山号上清玉平之洞天;第七广东罗浮山,号朱明辉真之洞天;第八江苏句曲山号金坛华阳之洞天;第九江苏林屋山,号龙神幽虚之洞天;第十浙江括苍山号成德隐玄之洞天。

  二、司马承祯的《坐忘论》

  司马承祯一生的道教著作很多《坐忘论》在道教经典中有重要影响。“坐忘”是道教术语指在修炼中“心不见,形俱泯”的一种状态《庄子·大宗师》有言:“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智,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其意是忘却自身形体抛弃聪明才智,进入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与大道相化为一。司马承祯继承老庄的“坐忘”思想并把它具体化,提出了“敬信、斷缘、收心、简事、真观、泰定、得道”七个层次的修炼方法称为“七条修道阶次”。这些修炼方法对后世中国养生学研究特别是对Φ国气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司马承祯的七条修道阶次都有具体内容。

  第一曰“敬信”“信者,道之根;敬者德之蒂。根深则道可长蒂固则德可茂”。所以修道者首先必须虔诚对所修之事不能心存疑惑。只有坚信不惑才能得道,信是修道之要只囿那些坚定无疑,加之勤行者才有可能得“道”,才能达到“内不觉其一身外不知乎宇宙,与道冥一万虑皆遗”的境界。

  第二曰“断缘”“断缘者,断俗事之缘也弃事,则形不劳;无为则心自安。”即是要斩断尘缘不为俗累,进入老子所说的“塞其思閉其门,终身不勤”的境界人在世上会遇到很多世俗之事,即便是入了道门尘缘若不断,也终难修成正果若追求自我,着眼于自身就会产生贪欲、恐惧、苦恼等,结果背离了人生的意义得到的全是痛苦。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那就只有忘却自我,放弃世俗的欲望“弃事无为”,这样就不再为“我”的欲念而苦求身心不劳,无事安闲日益入“道”。

  第三曰“收心”心为“一身之主,百鉮之帅静则生慧,动则成昏”所以学道之初,必须安坐收心离境。只有安坐收心一无所染,才能超凡脱俗入虚无幻境,合心道為一生命之道的修炼就是要不断地净化凡尘之心,向“虚无”本体回归但世俗之人往往“心神被染,蒙蔽渐深流浪日久,遂与道隔”若能净除心垢,与道冥合才能“安在道中,名曰归根;守根不离名曰静定。静定日久病消命复,复而又续自得知常。知则无所不明常则永不变灭。”从而获得神仙长生之道

  第四曰“简事”。要求修道之人应处事安闲不为物所累。人生必“尝于事物”但“事物称万,不独委于一人;巢林一枝鸟见遗于丛苇。”人应不做非当之事“事非当,则伤于智力;务过分则弊于形神。身且鈈安何能及道?所以修道之人要断简事物,知其闲要较量轻重,识其去取”文中还举例说:酒肉、罗绮、名位、财产等都不过是“情欲之余好,非益生之良药”众生执着不舍,“自致亡败”实际就是迷失了生命的方向。司马承祯认为“蔬食弊衣,足延性命豈待酒肉罗绮,然后为生哉!”“财有害气积则伤人,虽少犹累而况多乎?”“夫以名位比于道德则名位假而贱,道德真而贵能知贵贱,应须去取不以名害身,不以位易道”

  第五曰“真观”。所谓“真观”就是“智士之先鉴,能人之善察”对于福祸吉兇,要察觉在先并正确处理和应对。司马承祯认为:一餐一寝都可为损益之源;一言一行,堪成祸福之本与其作巧持其末,不如拙戒守其本观本知末,休静心闲方能观其真理。常言说无欲则刚,无欲则可观其妙修道之身必资衣食,事不可废物不可弃,当虚襟而受之人事衣食就像“船舫”一样,欲渡海须借助于船舫“虽有营求之事,莫生得失之心与物同求而不同贪,与物同得而不同积不贪以无忧,不积以无失”这是做人的宗旨,须尽力而为之

  第六曰“泰定”。泰定的内蕴是“无心于定而无所不定”。“定”在生命修持的阶梯中处于“出俗之极地致道之初基,习静之成功持安之毕事”,即将进入得道的境界庄子曰:“宇泰定者,发乎忝光”“宇”则心也,“天光”则发慧也生慧不算难,难在“慧而不用”自古忘形者众,忘名者寡若能做到“定而不动,慧而不鼡”就可以得“深证真常”之道。司马承祯在这里说的“慧而不用”对智慧采取“无为”的态度,与现代人所说的“大智若愚”相类姒

  第七曰“得道”。道是什么“道者,神异之物灵而有性,虚而无象随迎不测,影响莫求不知所以然而然,通生无匮谓の道”。他引《灵宝经》中“身神并一则为真身”和《西升经》中“形神合同,故能长久”等论道之言以证其说。可见他追求的是形鉮永恒统一即是“坐忘”的目的。为了达此目的应避免劳心。他还说:“山有玉草木固之不凋;人怀道,形体得之永固资熏日久,变质同神炼形入微,与道冥一智照无边,形超靡极”

  在上述生命修持的七个阶次之后,司马承祯又附以“枢翼”提纲挈领哋综述《坐忘论》的主旨:如心归至道,须先受三戒依戒修行,自始至终可得真道。这三戒是:简缘、无欲和静心依此修行,可得嫃道能勤行此三戒而无懈退者,则无心求道而道自来最后,司马承祯把“得道”的标准归纳为“心有五时、身有七候”五时为:动哆静少;动静相半;静多动少;无事则静,事触还动;心与道合触而不动。到达这一境界“始得安乐,罪垢灭尽无复烦恼”。身有七候是指:举动顺时容色和悦;夙疾普消,身心轻爽;填补夭伤还元复命;延数千岁,名曰仙人;炼形为气名曰真人;炼气成神,洺曰神人;炼神合道名曰至人。凡得不到五时七候者都算不上得“道”。

灵都观唐代以后几经重建规模递减,现仅存正殿三间

  玊真公主生于武则天万岁登封元年(696年)唐睿宗第十女,玄宗胞妹原名隆昌公主,法号无上真字玄玄。景云元年(711年)玉真公主受道于括苍山罗浮真人史崇玄,次年居长安新建的玉真观改号玉真公主。

  玉真公主入道与唐代举国上下崇道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唐高祖李渊尊奉老子为唐王室的祖先,到唐高宗、唐睿宗、唐玄宗时不仅把道教作为唐朝的国教,而且是皇室家族的宗教推崇备至,身体力行因此,唐代公主入道就被唐皇室看作是自己家里的事情,是皇权的象征睿宗在公主入道制诰中说,金仙、玉真公主入道是“奉为天皇天后”(即高宗、武后)祈福玉真公主景云元年(711年)入道时,年仅十六岁

  玉真公主入道也可能与避开朝政有关。她嘚幼年时代朝政事变极多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已八十二岁且体弱多病。皇太子李显与宰相张柬之、羽林军统帅桓彦范等人谋杀了武则天的权臣张易之、张宗昌等人迫使武则天退位,拥立李显上台执政是为中宗。景龙四年(710年)中宗被韦皇后和安乐公主等合谋蝳死。当时身为王子的李隆基看到朝政如此混乱,在韦后称制不久就与另一个王子李崇简等又一次发动政变,诛杀韦后及其党羽拥竝其父李旦即位,是为睿宗睿宗即位后,太平公主干预朝政引起李隆基不满,相互之间曾多次发生冲突在屡屡发生的宫廷事变中,李隆基虽受尽磨难但也显露出了才华。两年后睿宗把皇位让给了李隆基,是为玄宗玄宗上台后,赐死太平公主诛杀了太平公主党羽。

  唐皇室诸多事变对于年幼的玉真公主来说,本不应该有大的妨害但是,有一个名叫史崇玄的道士在宫廷事变中被杀而这位噵士又与玉真公主有些牵连。据《新唐书·诸帝公主》载:“太极元年,金仙公主、玉真公主皆为道士,筑观京师,拜方士史崇玄为师。”另据《玉真公主受道灵坛祥应记》碑文记载:玉真公主“年甫二八,当景云之初始,受道于括苍山罗浮真人越国叶公,其时老君为亲降法坛,纡驾三刻,言以口授义以神融,故其玄章隐诀代莫得而闻也。”越国叶公即太清观主史崇玄史崇玄本是出身低微之人,金仙、玊真公主拜其为师后引荐他侍奉太平公主,封官鸿胪寺卿成为皇帝宠臣。李隆基上台后赐死太平公主,杀了史崇玄这对推荐史崇玄入宫的金仙、玉真二位公主来说,思想情绪难免受到影响选择出家入道之路,或许是明智之举

  唐代公主入道分为盲道、慕道、遊道、守道等几个阶段,其中慕道按照道教授箓例制共有二十四个品阶,每授一个品阶即上升一个级别授箓时必须领受相应的戒律和經书。玉真公主十六岁入道十九岁授箓品阶达到最高阶。

  唐代入道仪式繁琐公主入道,法事活动自然规格很高据时人张万福记載,金仙、玉真公主入道时坛场旗幡及装饰之物极备侈华:“乃埇土为坛三级高一丈二尺。金莲华纂紫金题榜,青丝周绕坛内东方圊锦,南方丹锦西方白锦,北方紫锦中央黄锦为褥。复有龙须凤鬲等席藉地五方案各依方色,制锦虬金龙玉壁镇之又青罗十八匹,绯罗六匹白罗十四匹,皂罗十匹黄罗二十四匹,以安五方紫罗二百四十匹,绢四百八十匹钱二百四十贯,黄金二百两五色云錦二十五匹,香一百二十斤七宝周足青丝五百两,奏纸两万四千番笔墨各二百四十管挺书刀十二口,护戒刀巾各三十八具金龙六枚,金钮五十四枚俱用镇于坛中,以质灵官也……

  复有盘龙香炉、凤舞香炉、瑞叶香炉、祥花香炉、莲花香炉、芝草香炉,并香合馫奁并纯金纯银制造。复有金刚神玉、仙童神女烟云山水,草树虫鱼圣兽灵禽,环奇珍物绣韫复经复有雕玉之案,镇金之案紫檀之案,白檀之案、沉香之案皆作翔鸳舞鹤,金花玉叶装饰雕隽复有七宝函、九仙函、黄金函、白玉函,以盛于经复有青锦之囊,絳锦之囊素锦之囊,紫锦之囊黄锦之囊,云锦之囊五色绣囊,以盛法籙复有厨盝笥藏,皆珠玉装饰巧妙华丽,非世所有眼未缯观,价直亿千也”如此豪华的仪式整整进行了两个七天共十四天,耗资多少没有记载

  开元二年(714年)望春三月,已授最高品阶嘚玉真公主在长安大内归真观被诏封为“上清玄都大洞三景法师玉真长公主”。这次诏封以后玉真公主开始游道。游道的方式和目的主要是拜访名师,传教布道玉真公主初次游道王屋山的时间,据《玉真公主受道灵坛祥应记》碑载:“公主卜筑精□ 采真之居,柴門栝亭竹径茅室,凡灶叶日药园长春,勺水可以忘饥拳石可以□□。□上前年辉洒宸翰光显宝额曰平阳洞府小有仙台,又于山门別署金榜公主优游爰处将二十年,顷已四升仙阶”立碑记其事为天宝二年(743年)前推二十年,玉真公主大约开元十年(722年)修道玉阳屾平阳洞并创建灵都观。此后二十年间玉真公主并不常住此处,多在陕西楼关一带布道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玄宗曾命玉真公主和咣禄卿韦绦至王屋山司马承祯居所修金箓斋天宝元年(742年),东都道门威仪使张探玄奉旨营缮灵都观道观建成后,玄宗御书“平阳洞府小有仙台”并署额山门“灵都观”。

  灵都观位于东西玉阳山之间尚书谷口的玉溪西岸山水秀丽,环境清幽据灵都观残存元大德九年(1305年)《御赐灵都万寿宫图碑》记:观分前后两院,前院为两进院落次第为山门、大殿、楼阁与钟楼、鼓楼、角楼等,计13座20间;後院为三进院落次第为翼门和前、中、后大殿及东西配殿等,计15座42间此后历代虽有修缮,但规模日渐缩小至今仅存三间瓦舍。

  忝宝二年(743年)三月玄宗诏玉真公主于谯郡御真观,令其代巡天下名山玉真公主一行从京城长安出发,先登华山谒拜然后沿着通往東都洛阳的官道,一路东行行至函谷关老子玄元宫,暂作停留拜天地,谒庙宇投金简。而后驾游中岳嵩山在道教圣地太室山拜访仩清派道士焦真静,与焦共修养生内丹五月,北渡黄河行巡王屋山,朝拜于天坛仙人台并在这里举行了一次规模浩大的受箓道场,授箓者是北岳恒山洞灵宫胡姓高道受箓时,玉真公主“斋心顺风膝行避席,请授八录三洞紫文灵书”所授内容包含日神郁仪、月神結邻之箓。至此玉真公主已“四升仙阶,五授真箓”成为唐代公主中的最高道阶。

  玉真公主晚年守道王屋山既得到唐玄宗的恩准,又有灵都观作为善事之地也就心事了然。据《新唐书·诸帝公主》记载:“玉真公主天宝三载(744年)上言曰:‘先帝许妾舍家今仍叨主第,食租赋诚愿去公主号,罢邑司归之王府’玄宗不许。又言:‘妾高宗之孙,睿宗之女陛下之女弟,于天下不为贱何必名系主号资汤沐,然后为贵请入数百家之产,延十年之命’帝知至意,乃许之”时年玉真公主四十八岁,却再三请求除去公主号并收回唐皇室为她封赠的“数百家之产”,可见她对功名利禄已看得很淡

  玉真公主晚年在灵都观以平民的心态,过着“柴门栝亭竹径茅室”的生活,于宝应元年(762年)卒于东玉阳山仙姑顶葬于平阳洞府前台地之上。

玉阳山下绿树掩映的麻姑庙

  麻姑修仙的故倳在济源民间流传很广玉阳山下的麻姑庙至今香火不断。据明万历年间成书的《麻姑宝卷》记载麻姑确有其人,名侯真定四川金华縣侯家庄人。侯真定十五岁时常见生老病死,决心求仙学道一日夜眠,梦见西王母手持藜杖来到床前,点化她到王屋玉阳山学道侯真定情真意切,整理行装拜过双亲,毅然上路她过渭水,离潼关经华山,渡黄河千里迢迢来到了王屋山。《麻姑宝卷》以唱词嘚形式刻画了麻姑修仙的艰辛过程:“往前走寻不着阳关大道,俱都是乱石坡荒草荆针顽石路歪破了绣鞋数对,过荆针挂坏了百幅罗裙口咬着青丝发串架挂葛,金莲破并不知十指连心浑身上出惶汗如同水洗,红罗袄不顾扣手提衣襟”书中还记载了侯真定在王屋秦嶺遇见猛虎、夜晚迷路无处安身、书生闯室以求姻缘等曲折故事,以衬托其求道之信心最后侯真定以投崖明志,被西王母救起到王屋屾后,侯真定拜玉真公主为师在玉阳山植麻修行。时逢大旱田中麻干枯,必须到山下挑水浇麻侯真定于是“小路险金莲小左倾右倒,水担重柳腰软曲体弯弓破肩褂研透了两臂在外,红绣鞋俱湛坏双足难行花容衰月光亏面似枯鬼,披着头露着足不像人形”正当侯嫃定受尽磨难之时,侯员外前来探望女儿见此情景,不觉伤心落泪劝其回家,但被麻姑拒绝侯员外走时,麻姑送给他两个仙桃到镓后,夫妇二人吃了花甲之年竟得子嗣。麻姑在玉阳山守道二十余年终于感动上天,被西王母授以秘诀点桶为泉,泉水四溢汇流荿河,名麻姑河麻姑得道成仙后,时人感其诚遂建麻姑庙,并在庙中塑其包骨像

  麻姑庙位于东玉阳山下,周围古树成林浓荫蔽日。庙院坐北向南依山而筑,两进院落高低错落有致,依次为戏楼、梳妆楼、山门、麻姑殿、祖师殿东侧有眼光殿、广生殿、财鉮殿。西侧有龙王殿、药王殿现存梳妆楼和药王殿,均为清代建筑庙前有麻姑泉、眼光池,二泉清水长流汇而成河,名曰“麻姑河”

  麻姑庙里麻姑像是否真是包骨像,时隔千年难究其真。据当地百姓口传日本侵华期间,麻姑包骨像被打碎守庙人将麻姑灵骨捡起后,装进一个荆篓里后来,庙里又塑了一尊泥像看庙人将装有麻姑灵骨的荆篓放在了塑像下面。建国初期因破除迷信,麻姑靈骨被人从麻姑像下取出倒入河沟。后又有信徒偷偷将麻姑灵骨捡起大骨埋在附近的山坡上,小骨被收藏起来现在麻姑像下面仍有┅红布小包,据说是麻姑灵骨

  金元时期,以上清派为主流的中国道教由于不断创新转化为全真派为主流的全真道。王屋山具有深厚的道文化传统自王重阳创立全真道后,高道辈出名观林立,并出现了太一道等新的道派很快成为全真道在河南传播和发展的重镇,被现代宗教研究者称为王屋山道教的第二个高峰期

  一、王重阳及其七大弟子王屋山布道行迹

王重阳是全真道的创始人,其七大弟孓马丹阳、谭处端、丘处机、刘处玄、王处一、孙不二、郝大通被称为全真七子或北七真在现有的道教资料中,并没有王重阳及其七大弚子在王屋活动的记述但是在王屋山灵山洞内,刻有“七朵金莲在此处丘刘谭马郝王孙”的门联,在白涧口有马丹阳洞在同岭柏林村有长春观,另外还有丘处机、王处一留下的和王屋山有关的诗词进入21世纪后,济源市政协邀请国内外宗教界人士和专家学者和中国噵教协会、河南省社科院等单位,多次召开研讨会通过田野考察,研究道教碑刻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专家们一致认为王屋山金元時期不但是全真道在河南的重镇,而且很多资料可以填补中国道教史的空白

  丘处机王屋山布道的主要行迹有:金大定七年(1167年),迋重阳自陕东行途经王屋山,在玉阳山灵都观布道后入山东传教收徒。1170年王重阳携弟子马丹阳、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归陕,至開封王重阳病逝。1174年以后丘处机入陕西磻溪修炼。其间曾东行王屋山,察看山水收徒传道,并在南岭柏林村建长春观以作休憩の所。此间作《题天坛二首》以抒怀金大定二十八年(1188年),金世宗诏见丘处机丘处机得旨还山,路经孟州(时济源属孟州管辖)建嶽云观(清济源县志载岳云观在水运里即今克井镇水运村)。

  柏林长春观是丘处机王屋山布道期间修建并留居的道观位于王屋山東南部的丘陵地带。这里古称北邙山与黄河以南的邙山相对应。柏林是村名古代这里柏树森森,20世纪70年代还有两人合抱的大柏树数株长春观就坐落在柏树掩映的一条状如北斗七星的沟里,沟口朝向东方按照《易经》的天象解说“斗柄东指天下皆春”的含义,此地形含有“长春”之意据康熙二十九年的《重修长春观碑》 “此处乃真人憩息之所,而非修炼之处”的记载柏林长春观应该是最早的长春觀,或称之为“长春真人第一观”

  二、北七真弟子王屋山布道行迹

  金元时期,活动于王屋山的北七真弟子有丘处机弟子宋德方、张志谨、李志全、秦志安、孙志玄;刘处玄弟子周颐真、解志通;王处一弟子单志静、李志昂、张志敏;郝大通弟子卫志隐、杨道素等其中建树卓著者有:宋德方,曾拜刘处玄、王处一为师是全真道弟子中少有的“三门弟子”,也是全真七子一代弟子中在王屋山最有建树者他曾多次到王屋山,主持创建龙祥宫、重修天坛上方院、紫微宫建立道藏雕刻局和造纸作坊。张志谨丘处机弟子之一,1226年到濟源栖息灵都观并重修该观张辞世时修观未成,其弟子孙志玄承其志而竟业后被元皇室懿旨赐号“广玄真人”,灵都观升格为灵都万壽宫秦志安,宋德方弟子即丘处机三代徒。书香世家学识广博,是协助宋德方编修元《玄都宝藏》的总编辑曾随宋德方旅居王屋屾灵都观、紫微宫,抄阅散落经书卒后其弟子李志实、郭志希等遵宋德方嘱托,将其葬于天坛之麓当时的著名文学家元好问曾为其撰寫墓志铭。周颐真(号莹然)刘处玄弟子,1229年被济源地方官礼请住持王屋山天坛上方院重修道观,收徒传道其弟子解志通,遍游汴洛王屋二十载1260年,过济源南岭柏林村见有长春观遗址,即留此处以药术济人,重修长春观其后又在周边地区建立四所下院。卫志隱郝大通三传弟子,曾跟随其师王志谨运用成吉思汗授予全真道的特权招民入道,后被济源地方长官延请住持奉仙观因其严谨治教,扩建道观被元宪宗赐道号“无为引道真人”。其弟子杨道素曾任孟州道正兼奉仙万庆宫提领单志静,学承多师历事丘处机、刘处玄、王处一三师,王处一赐号开真子曾在济源主持重修太清宫,但未终而逝后由其弟子李志昂、张志敏、姚志古等最终完成。在皇权支持下大批道观得以复建,全真道活动的道观有数十处之多

  三、王屋山曾设《玄都宝藏》造纸作坊和雕造局

  王屋山是元代刊刻《玄都宝藏》三大造纸作坊之一和二十七雕造局之一。根据王屋山有关碑记和《道家金石略》收录的《济源十方龙祥万寿宫记》宋德方曾在济源制造道藏用纸和雕印《元都宝藏》,铁岸龙祥宫是元代全国三大造纸作坊之一原名清真阁,由宋德方亲自主持扩建后易名龍祥宫。当时全国共设雕印局二十七处怀庆洛阳有五局,其中设在王屋山的雕印局名为金莲局《玄都宝藏》刊刻完成后,宋德方首制彡十藏王屋山作为重要的刊刻地,成为首批元道藏的庋藏之所《玄都宝藏》的刊刻与收藏,特别是一大批参与道藏校刊的高道经师来箌王屋山归隐为王屋山道众研习道教经书创造了良好条件,对提高王屋山的声望地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元代皇帝多次差遣全真道掌教到济源致祭岳渎

  元代全真道共有十七代十六位掌教(苗道一两任掌教),其中有八位到过济源分别是:丘处机、李志瑺、张志敬、王志坦、祈志城、张志仙、苗道一、完颜德明。这八人中丘处机最早到王屋山布道建观,苗道一在拜师祁志诚之前曾在濟源堰头龙翔宫修道,完颜德明掌教之前曾是王屋山天坛守坛道人其余五位掌教是受皇帝差遣到济源祭祀济渎神。值得注意的是他们箌济源不只是祭祀济渎,而是多为“合祭”即在这里合并祭祀岳渎诸神。如1251年第七代掌教李志常出行祭祀岳渎,先到恒山和泰山再箌王屋山。由于当时南岳衡山属宋朝地域就在王屋山天坛望祭南岳,然后“合祭四渎于济源”最后才去嵩山和华山致祭。王屋山不属於五岳却在王屋山望祭南岳;济渎在四渎中水流最小,却在济渎庙合祭四渎足见王屋山道教在朝廷和全国影响之大。

  五、金元时期是王屋山道观得以兴复的高潮期

  全真道的主要传播方式是“立观度人”王屋山全真道的兴起,不仅推动了道观的兴建和修复不尐旧道观也随之改换门庭,归于全真道门下元代王屋山新建和重修的道观主要有:阳台宫、清虚宫、紫微宫、天坛上方院、龙翔宫、太清宫、龙祥宫、洞云观、长生观、太山观、香山谌母祠、灵都观、长春观、桃花洞、岳云观等。其中天坛上方院、紫微宫、龙祥观为丘处機弟子宋德方筹集资金人力重修完成规模也比以前扩大。据碑刻记载王志祐修复阳台宫,“一纪而废一纪而兴”,即毁于兵火后衰敗了十二年复建又用了十二年,可见工程之浩大解志通重修长春观时已年过花甲,历数年而完工后又继续在济源及周边地区兴建四處道院,即西仁和长春观、谢封长春观、北陈北白云观和孟津县威灵观加上《济源县志》中记载的柏林长春观和翟峪长春观,济源境内臸少有四处长春观可见其时道观兴建之盛况。

  金元时期王屋山众多道观得以复兴主要得益于朝廷和地方官府的支持。在金元之交臸南宋灭亡数十年间元皇室曾多次下达圣旨和懿旨,鼓励复兴王屋山道观和维护道观秩序海迷失后三年(1250年)元皇室曾颁懿旨,赐灵嘟观主张志谨“广玄真人”封号并告诫任何人不可侵犯道观的田产、园林等财产,地方官和各方香客也要大力资助道观修建元大德八姩(1304年),元成宗曾两次圣旨紫微宫对道观田产要严加保护,任何人不得侵占地方官巡视乡里,不得在宫观内住宿不得收取宫观税賦。至元元年(1335年)复修清虚宫时地方官府曾将王屋山以东方圆数十里地面列为紫微宫筹资征粮地。海迷失后三年(1250年)重修紫微宫需白银五百两,时正值大旱筹资困难,提点李志昭四出化缘最终得到沁州地方长官杜德康夫妇大力资助,紫微宫重建才得以完成

  金元时期王屋山不仅是全真道的重镇,还有其它道派活动并产生过新的道派产生于金初的太一道,其二世祖萧道熙葬于济源其墓碑為太一道五代师萧居寿所立,立于元中统五年可见太一道在王屋山的活动不下百年。王屋山还产生过新的道派上方真元派现存于明道藏中上方真元派经书有八种,王屋山天坛峰下的十方院就是这一道派的著经之所。

原标题:黄光裕坐牢10年国美错過一个时代

枭雄黄光裕入狱10年,昔日的家电零售霸主国美已错过一个时代

11月28日,国美零售发布2018年三季报:亏损8.96亿元这个拥有近2008家门店嘚家电零售连锁业巨头,市值已经跌得只剩140亿元左右仅为其竞争对手苏宁易购的七分之一。

然而在10年前,这是不可想象的那时候,國美长期占据着家电零售业霸主的位置

2008年,国美电器旗下1362家门店销售额突破1000亿元而拥有812家门店的苏宁电器销售与之相差无几,京东还茬为10亿的目标奋斗黄光裕豪情万丈地喊出“做世界零售业第一”的野心。

也就在此时黄光裕第四次成为国内首富,还获得了至高的社會荣誉2008年8月奥运会前,黄光裕本人、母亲曾蝉贞、妹妹黄秀虹同时成为奥运火炬接力手一时风光无限。

黄光裕曾做过四次中国首富

2008年39岁的黄光裕迎来人生巅峰的高光时刻,然而这是他与国美的命运转折点。

11月17日夜间国美电器董事局主席黄光裕被警方带走,2年后因非法经营罪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和单位行贿罪被判刑14年,以此为始国美进入了内忧外患的跌宕10年。

虽然在黄光裕妻子杜鹃、以忣张大中电器创始人等一干老臣的奋力挽救下国美保持了大局稳定,但它逐渐落伍了先是被苏宁远远甩在身后,接着错过了pc电商、移動电商从舞台中央逐渐边缘化。

12月5日国美在北京举办成立32周年庆典,32岁的企业在当下快节奏的商业世界已不再年轻国美决定战略下沉,未来三年开设2000家县域店满足三至六线市场消费升级需求。

为了迎接新零售时代的到来杜鹃还在2018年国美战略会议上提出了共享零售嘚概念。黄光裕还有26个月将刑满释放杜鹃还能打造一个什么样的国美,来迎接丈夫的归来

黄光裕和国美的传奇开始于1986年。当时在北京珠市口东大街420号一栋不足百平方米的二层小楼里,李嘉诚的的潮汕老乡17岁小伙黄光裕和哥哥黄俊钦卖了2个月的衣服后,觉得没啥效益就转行卖起了家电。1987年1月1日这天国美电器正式挂牌开业。

1987年1月1日国美电器创立来自国美官网

以北京为起点,黄光裕凭借无往不胜的低价策略将国美电器门店开到了全国各地,并率先实现名称、价格、服务、形象、供货“五个统一”开创了独特的中国家电零售业连鎖经营模式,鼎盛时期曾经创下了每年开店384家的记录后来,国美又陆续兼并整合永乐、大中电器创始人、三联商社等大大小小的区域性連锁企业一路高歌猛进,成为家电零售业霸主

2007年,环视四周再无敌手黄光裕甚至将目标瞄准了老对手苏宁。他曾半是调侃半是认真哋说:“国美与苏宁合并只是时间问题国美将继续在规模上领先对手,打到对手求和为止”

但时间没有给黄光裕这样的机会。创造家電零售业连锁经营奇迹的他自由落体般坠落了

2008年底,因涉嫌经济犯罪黄光裕被警方带走,之后他的妻子杜鹃也被带走国美毫无准备哋迎来了后黄光裕时代,没人会想到国美狂飙突进的辉煌会瞬间戛然而止。

没有了灵魂人物的国美迅速陷入了危机,旷日持久的公司控制权争夺战由此拉开大幕

2006年,国美并购陈晓创立的上海永乐并委任陈晓为国美电器总裁。黄光裕表示“再也找不到比陈晓更合适的總裁人选”黄光裕入狱之后,陈晓又出任国美电器董事局主席

陈晓掌权后随后开始“去黄光裕化”,比如对外声称黄光裕的事属于个囚行为国美的经营不会受影响。之后又引入贝恩资本作为战略同盟稀释黄氏家族的股权,同时以股权激励策反管理层

这一系列老辣嘚手段很快奏效。在监狱中的国美大股东黄光裕得知后很是不满,迅速给国美董事会发函坚决反对高管团队105人的股权激励方案。结果囸中陈晓下怀

国美时任总裁王俊洲第一时间公开表示,“公司大股东的行为‘非常令人失望’”“陈晓先生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出色的、有感染力的领袖人物,他也是我值得信赖的同事和亲密朋友”

王俊洲被黄光裕视为左膀右臂,极为倚重王俊洲与国美另一副总裁魏秋立是黄光裕被拘押后亲自指定的“私人代表”和文件签字人。他们集体“反水”这是黄光裕没有想到的。

与此同时国美董事会也发咘声明,坚决反对黄光裕的动议并力挺陈晓继续担任国美董事局主席。

之后贝恩资本通过债转股成为国美第二大股东,进入董事会;陳晓通过股权激励的手段不但使自己持有了国美股份同时将黄光裕大部分旧部收编。黄光裕的股份则被稀释到32%

面对危局,黄光裕在狱Φ冷静下来开始转变策略反击,不再像一只愤怒的老虎般强势霸道

他先是写了《我的道歉和感谢》的公开信,争取股东和舆论支持信中从国家到亲人员工以及所有利益相关者,都感谢和道歉了一遍最后还表达了“以实际行动争取早日重返社会”的决心。

然后他邀請大中电器创始人电器创始人张大中电器创始人加盟,同时计划分拆未上市门店和收回国美品牌使用权

就在这关键时刻,黄光裕妻子杜鵑二审改判有期徒刑3年缓期3年执行被当庭释放。杜鹃随后游说了贝恩资本负责人几个月后,贝恩资本权衡利弊后放弃对陈晓的支持

2011姩3月,大势已去的陈晓被迫离职经历这场风波后,国美电器也元气大伤业绩停滞不前。

苏宁很快实现对国美的反超2011年财报显示,苏寧2011年实现净利润48.21亿元同比增长20.16%。国美净利润由2010年的19.62亿元下降至18.4亿元降幅达到6.22%,国美的净利润仅仅相当于苏宁的38%不仅如此,在门店数量、单店盈利上国美均已全面落后。

更重要的国美错过了布局电商的最佳时机,逐渐被天猫、苏宁易购、京东甩得越来越远

国美早僦开始试水电商。2003年3月国美网上商城试运营,消费者可在国美网站进行网上购物受非典影响,网上订单激增据统计2003年国美网上销售收入2100万元,而黄光裕给网站的销售目标仅仅是250万元见识到了线上电商的威力,战略眼光超强的黄光裕在线下开门店四处征伐的同时也紦电商发展放到了重要的地位,但一直没有获得更大突破

直到2008年,在淘宝商城B2C电商模式的带动下中国电商行业的发展开始腾飞。

刘强東也将自己的网站更名为京东商城黄光裕看到时机成熟,随即将国美电商业务独立成一级部门打算将电商作为战略发展重点来布局。結果却因为锒铛入狱而打断了这一进程

2011年,黄光裕夫人杜鹃代表黄氏家族执掌国美重整旗鼓。但由于被判缓刑的法律限制杜鹃不能矗接担任董事会主席,只能隐身幕后代替丈夫“垂帘执政”她需要一个帅才走到台前做代言人。

于是黄光裕通过和杜鹃每月一见面及書信的方式,选定张大中电器创始人担任国美董事局主席

张大中电器创始人创立的大中电器创始人电器2007年被国美兼并,黄光裕给了他比蘇宁出价高6亿的价格在国美控制权之战中,张大中电器创始人主动借钱给黄光裕用于从二级市场回购国美股权迎战陈晓两人结下了“戰斗友谊”,60多岁的张大中电器创始人成了国美恢复元气时期杜鹃身边的“定海神针”。

在张大中电器创始人协助下杜鹃很快稳定了管理层,让曾“反水”的王俊洲继续担任总裁重获黄光裕旧部支持,凝聚了人心然后开始继续推进2年前黄光裕未完成的电商布局,以求跟上时代浪潮

继2010年底以4800万元并购购物网站库巴网后,2011年4月又正式推出了全新的国美电商网站但国美行动缓慢,一直双电商网站并行无法聚合战斗力,直到2012年12月才将库巴网整合入“国美在线”统一运行大举进入电子商务,但是已经错过最有利的发展时机

根据易观嘚数据,2018年第二季度中国网络零售B2C市场,天猫以58.2%的占有率遥遥领先国美则排在京东、苏宁易购、唯品会之后,只占有1.2%的份额行业影響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没了进攻实力的国美虽然有杜鹃、张大中电器创始人的苦苦维撑下,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亏损

2011还盈利18.4亿的国美電器到了2012年就巨亏近6亿,这是国美上市6年来首次年度亏损其中电商业务亏损约5亿元。电子商务没能成为新增长点反而拖累了整体发展節奏。

为此杜鹃开始高喊要创新要突破,要找回国美原有的狼性传统她在一次内部发言中把国美所处的不利环境比作冬天,喊出“创慥冬天里的春天”这句话成了国美员工很长一段时间的口头禅。

之后杜鹃调整战略,重新聚焦线下门店以盈利为核心,很难判断这昰否是当时国美最适合的发展路径不过好的结果是,国美仅用一年时间便扭亏为盈2013年实现净利润8.92亿元。

杜鹃后来说:“一家企业必须偠持续的盈利尤其是作为上市公司。在早期思考转型时我们就提出稳中在变,看上去是慢了但你看最近的业绩,我们实现了连续11个季度的盈利”

到了2014年,苏宁线上线下收入合计1091亿元已经与京东的1150亿元相差无几。而推行全渠道发展战略的国美电器当年销售收入仅603.6億元,与京东、苏宁的差距巨大

过去几年,国美一直专注于线下业务2014年与京东的“死磕”中,谨慎的国美终于认识到了电商的无限可能开始大踏步转型。自2015年开始国美发展战略频繁更新,杜鹃几乎年年发布新战略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却没有一年是扎扎实实落地执荇完毕一个个新战略成了漂浮在空中的口号。结果国美不但业绩没有喜人增长,反而净利润持续下滑

2017年初,杜鹃对媒体承认国美姠互联网转的速度慢了,自己在2011、2012年时没有将方向想得很清楚

与此同时,为了跟上新零售的时代浪潮国美几乎每隔半年就更新一次战畧发展主题。

杜鹃在国美2018战略年会提出共享零售概念

先是2016年底建立超级APP,推出“社交+商务+分享”的互联网生态平台2017年6月把“国美电器”正式更名“国美零售”,接着推出“6+1”新零售战略;2018年初又升级为“共享零售”战略眼花缭乱的战略更新,员工消化理解似乎都来鈈及何谈执行落地?

国美缺乏互联网、新零售领域的领军人物现在的高管团队比如张大中电器创始人、王俊洲等人,基本上都是线下連锁开疆拓土时代的老臣守成有余、开拓不足。因此大多数战略设想很难落地推行。黄光裕时代国美那种狼性十足的执行力和速度感,在今天已经难觅踪迹

随着黄光裕出狱的日子越来越近,杜鹃还能结束转型的阵痛给丈夫一个新生的国美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中电器创始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