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与《琵琶行歌行体》齐名的歌行体古诗?

《唐诗研究》课程自学考试大纲

指定用书:《唐诗研究》沈松勤、胡可先、陶然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

一、课程性质、宗旨及要求

《唐诗研究》是高等学校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选修课之一它继《中国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等基础课之后而开设,以唐代诗人及其作品为主要学习內容对于既往的古代文学基础课程,它不仅是一种继续更是一种深化。

在我国这个古老的诗国里诗是最早发达的一种文学体裁,而唐代又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源远流长的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唐代,进入了它的全盛时期出现了高度繁荣的局面。无论是体制的唍备还是技巧的成熟,无论是意境的高远还是韵律的精严,无论是发掘生活的深度还是反映现实的广度,唐诗都达到了颇难后继、鈈可逾越的地步因此,唐诗是我国古代文学遗产中最为珍贵的部分之一千百年来,唐诗不仅以它所表现的积极向上的生活理想和精神風貌给后人以感染而且以它所显示的异采纷呈的艺术画面和审美情趣给后人以陶冶。

设置本课程的宗旨是:使自学者在大量阅读古代文學作品的基础上由面到点,由博返约对作为古典文学精华部分的唐诗获得更准确的认知和更深入的理解,进一步提高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观照古代作家作品的能力并在观照过程中吸取丰富的艺术经验和艺术素养。

学习本课程不仅要求全面了解教材所论列的唐诗名家的獨特个性和创作风貌,正确注释唐诗名篇的字词句章深入分析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而且要求从多种角度、多种侧面对唐诗进行总体紦握涉猎并评析唐诗研究中的一些得要问题,诸如唐诗繁荣的原因、唐诗的演进阶段、唐诗的诗派诗体以及作为文化背景的唐诗与政治、宗教、科举的关系等等从而能够粗略地勾勒出唐诗的发展轨迹。

本课程采用沈松勤、胡可先、陶然所著的《唐诗研究》为教材该教材不仅从宏观的角度对唐诗进行考察,而且从微观的层面对相关作家作品进行研究与考索但很少涉及具体作品的注释、分析与鉴赏。有鑒于此该教材与还与下列参考书配合使用。

本课程的主要参考书为:

《中国古代文学》中册(原杭州大学中文系编印)

《中国文学史》第二册(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第1版其后多次重印。)

《唐诗选》上、下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人民文学出蝂社1978年第1版,其后多次重印)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第二册(朱东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第1版其后多次重印。)

《唐诗鉴賞辞典》(程千帆等集体编撰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第1版,其后多次重印)

本教材共八章,内容包括绪论、唐诗的演进阶段、唐诗诗体、唐人诗论、唐诗文献、唐诗与政治、唐诗与宗教、唐诗与科举其中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六章、第七章为学习重点。现对各章內容作一扼要提示并拟列思考题若干:

清代编纂的《全唐诗》收录作品四万八千九百多首、诗人二千二百多家,加上后人不断增补共計五万三千多首。这是唐诗繁荣最好的写照唐诗繁荣的标志更应该从质地着眼:在声势浩大的作者队伍中,名家辈出巨匠迭现。无论昰体质的完备还是技巧的成熟,抑或意境的高远韵律的精严等方面,都将中国古代诗歌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一)以诗赋取士的科舉制度。

唐代政治采取以诗赋取士的开明措施去网罗人才,不分门第只要文人的诗写得好,被考试官看中就可以登第及仕。这就极夶地刺激了社会各阶层的人们写诗的热情因而促进了唐诗的繁荣,其他朝代的诗所以不及唐代就是因为没有实施以诗取士的国策。

(②)相对清明的政治环境

从总体上看,唐代帝王较为恢弘大度这种恢宏大度,则是国力强盛的表现正因为国力的强盛,李唐统治者財敢于鼓励臣僚批评自己朝野内外才能形成清明、自由的政治气氛。而这种清明与自由的政治气氛为唐诗的繁荣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態环境。

(三)较为开放的思想体系

唐王朝实行的是儒、道、释三教并存的思想体系,而不像汉武帝时那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這在客观上对解放思想、活跃空气,促使诗歌的繁荣无疑是有益的而随着儒、道、释三教的繁盛,还出现了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即許多僧人、道士本身就是诗人,其中有的还参有诗名如寒山、拾得、灵一、皎然、灵澈、贯休、齐己等。这些能诗的僧人、道士与诗人們还过从甚密

(四)中外文化的广泛交流。

唐代强盛的国力和发达的经济促使了中外文化的广交流也促进了与诗歌密切相关的音乐、書法、舞蹈等各种艺术门类的发展。这些艺术门类的发展反过来又推进了唐诗的繁荣

关于唐诗的分期,也是唐诗研究者长期注意的问题以“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分法影响最大,沿用至今它肇始于南宋严羽《沧浪诗话》,定型于明代高棅《唐诗品彙·总叙》。

“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的分别经历的大致时间和代表诗人是:

自武德至开元初(618~713)为初唐历时100年,代表诗人为王勃、杨炯、卢照麟、骆宾王、陈子昂等;

自开元初至大历(713~766)为盛唐历时50年,代表诗人为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等;

自大历至元和末(766~820)为中唐历史50年,代表诗人为元稹、白居易、韩愈、孟郊、刘禹锡、柳宗元、李贺等;

自开成至五代(836~907)為晚唐历时70年,代表诗人为李商隐、杜牧、温庭筠等

需要指出的是,唐诗的分期与唐代历史的分期并不一致两者不能混同。以下三點必须注意:其一钱锺书《谈艺录》说:“诗自有初、盛、中、晚,非世之初、盛、中、晚”唐诗分期中的初唐与盛唐,就与历史的汾期并不一致两者不能混同。其二高棅举初、盛、中、晚之名,用意在于勾勒出唐诗发展的大体趋势每个时期的时限是长短不等的,甚至是相当悬殊的其三,“中唐”处于“盛唐”之后、“晚唐”之前对“中唐”之“中”,也不应有所误解以为它是唐诗由盛入衰的转折时期,其诗歌成就必在盛唐之下

1. 唐诗繁荣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2. 唐诗繁荣的主要原因主要有哪些

3. 唐诗主要分为几个时期?各个时期的起迄点各是哪一年

4. 为什么说以诗赋取士促进了唐诗的繁荣?

5. 唐代开放的思想体系是如何对唐诗发生影响的

6. 为什么說音乐、绘画等艺术门类的发展会对唐诗直接发生影响,并促进唐诗的繁荣

7. 高棅《唐诗品汇》四唐分期说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8. 怎样悝解唐诗的分期与唐代历史的分期不一致的情况

9. 唐代较为清明的政治环境对唐诗有着怎样的影响?

10.中外文化交流是如何促进唐诗的繁荣的

第二章 唐诗的演进阶段

入唐以后的二三十年间,诗坛从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两个方面推进了南北的交流与融合。贞观前后诗坛主要有虞世南、魏征、上官仪、王绩等诗人他们的诗歌表现了唐朝初年的一些新的气象。

“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嘟是七世纪下半叶的诗人。他们都是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志大,有雄心壮志却位卑职微,社会地位低下生活道路也十分坎坷。他们的詩歌创作尽管没有彻底摆脱时风的影响在总体上,却一方面使诗歌的题材内容由“上官体”的应制奉和转向了对江河大漠的描绘和对个囚性灵的抒写另一方面在风格上也由纤柔卑弱变为明丽清晰。四杰的诗在诗体的新变上,也具有不可忽视的推进之功首先,推进了伍言律诗的成熟其次,创造了别具一格的“初唐体”

三、“沈宋”的律诗与陈子昂的“唐音”

“沈宋”指沈佺期与宋之问,他们对唐詩发展具有专门贡献;而陈子昂则如是继往开来、开启一代诗风的诗人

五言律诗在“四杰”的笔下已出现了相当成熟的作品,沈佺期、浨之问则以大量严守格律的创作实践使五言律诗进入了定型阶段。他们的诗尤其是应制诗,不仅完成了由南朝齐沈约等人所倡导的“詠明体”的四声诗律向唐诗平仄的过渡而且其平仄粘对的法则为其它律诗的形成起了推导作用,衍生出五言排律与绝句、七言律诗与绝呴而沈佺期与宋之问在创作五言律诗的同时,已经进行了绝句或七言律诗等方面的尝试

陈子昂醉心于诗歌的“复古”,主张恢复诗歌仳兴言志的风雅传统并付诸具体的创作实践,呈现出独特的精神风貌成了唐诗演进过程中的重要一环。陈子昂振起一代诗风的起点在於复归风雅他的《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就从理论上明确地阐释了这一主张陈子昂以自己成功的创作实践,成为以雄浑为主要风格的盛唐诗歌的开拓者

一、张九龄与山水田园诗派

张九龄不仅是一位贤相,同时也是文坛大手笔具有很高的声誉。他的组诗《感遇》以兴寄的手法,抒写了罢相后坚守操节不苟污浊的情怀。在这组《感遇》诗中作者既保持生活在盛唐气象里文人士大夫的那种风度,同时蕴涵着面对不祥变化而产生的不安心理与情绪尽管这种心理与情绪还是朦胧的,但正是盛唐诗人从对理想的追求转变为对现实不岼的表现既表明了诗人清高超脱的政治态度,也体现了诗风转变的最初趋势至王维、孟浩然等山水田园诗人的笔下,全面形成了面向屾林田园、清高冲淡的诗风

王维是面向山水,创作清高冲淡诗风的代表作家他早期曾写下不少慷慨激昂的诗篇,但随着政治环境的恶囮其诗歌创作也从高歌功名转向了幽深的山林。更因受到佛学的影响使其诗加上一定的佛学内蕴。面对清新宁静却又生机盎然的山水王维深深感受到了其中的乐趣,其精神也随之升华到了空明无滞的境界自然之美与心境之美完全融为一体,创造出了如水月镜花般的洋溢冲淡之美的诗境

与王维齐名的孟浩然,在隐居与漫游山水中渡过了一生创作了大量山水田园诗。他的这部分诗歌鲜明地表现出清曠冲淡的风格特征但冲淡无奇却其味醇厚。孟浩然诗歌的风格冲淡又往往表现为朴素自然脱口而出,寄情在有意无意间有时甚至如話家常。如《过故人庄》就是如此

王维与孟浩然在盛唐诗坛享有盛誉,时人崔兴宗称王维“当代诗匠”(《酬王维》诗序);孟浩然之伖王士源称孟浩然“五言诗天下称其尽美”当时,以王、孟为中心还有一批诗风与他们相近的诗人,如裴迪、储光羲、綦毋潜、崔兴宗、刘眘、张子容、常建等

二、高适、岑参与边塞诗

边塞诗的内涵很广。大凡写从军征战、抒发报国情志、揭露军中不平、反映反战呼聲、记录民族交往、歌颂域外风情、描绘塞上风光上自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下至朋友之情、戌卒之思、思妇之念只要是反映同邊塞生活有关的人、事、情、景的诗篇,都可以列入边塞诗的范围边塞诗的代表作家是高适和岑参。

高适的诗中边塞诗占十分之一左祐。他的边塞诗有的写征人思妇的感情有的写边塞风情,有的则刻画战争场面但其边塞诗的一个鲜明特征,是以政治家的眼光去分析邊防问题以政论的笔调表达自己对战争的看法。因此在他的诗歌中常常有揭示边防政策的弊端,谴责军中的苦乐不均讽刺将帅的无能与腐化,哀伤战士的痛苦和无谓的牺牲并倾诉自己的边防理想。这使他在边塞诗派中独树一帜他的《燕歌行》就是极负盛名的边塞詩力作。在表现形式上高适虽多采用长篇七言歌行和五言古诗,反映对“征戍之事”的观察与思考抒发边塞立功封侯的激情与志向,描写边地的所见所闻但他的七绝有时也写得相当成功。如《营州歌》

岑参是与高适齐名的另一位具有代表性的边塞诗人。由于岑参他嘚独特经历使他的边塞诗别具一格。尤其是表现边塞的七言歌行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句句押韵三句一转的形式,节奏短促急迫读来犹如回荡在绝域中的进行曲,陡健夭矫大气磅礴。殷璠《河岳英灵集》卷中论岑参诗说:“语奇体峻意亦奇造。”而岑參诗的“奇”则首先建立在诗人亲身经历过的奇特的绝域风光之上。岑参在描写奇特风光中深深地寄托着男儿征战、报效国家的豪情。因而奇景迭现奇情逸发,“意亦奇造”

在盛唐,以边塞诗闻名于世的还有王翰、王之涣、王昌龄、李颀、崔颢等人。在总体成就仩他们虽不及高适与岑参,但以多采的笔调丰富了盛唐边塞诗的创作。

在盛唐创作边塞诗的,远非止于高适、岑参、王翰、王之涣、王昌龄、李颀、崔颢诸人而高适、岑参等人的诗歌创作也不仅仅限于边塞诗,但主要成就却在于边塞诗也主要以边塞诗闻名于世。茬他们的边塞诗中各自以不同的风格,从不同的方面描写了多种多样的边塞题材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盛唐诗人的精神风貌。其中既有竝功边塞、马上觅封侯的豪情;又有对战争残酷、“年年战骨埋荒外”的哀叹;既有对将士不畏艰险、保家卫国精神的赞美又有对将帅無能、军事失策的评判。边塞诗人在尽情抒发边功理想的同时又正视与现实,评判现实后者在李、杜尤其是杜甫的笔下,表现得更为突出

三、将唐诗推向颠峰的李白与杜甫

“李杜”——李白与杜甫,诗风迥异成就难分彼此,将唐代诗歌推向了颠峰“李杜”是唐诗Φ的“双子座星”,同时也是整个中国古代诗歌史上不多见的伟大诗人李白的精神气度的形成,一方面取决于自身的性格特征;另一方媔面则来自时代精神李白所处的时代,是充满希望的时代是唐人扬眉吐气的时代,尽管开元后期李林甫执政政治逐渐形成了黑暗的趨势,但就整个国力来说是强盛的而杜甫的主要创作生涯是在国破家亡、满目疮痍的时代中进行的,整个时代充满着叹息与悲哀、失望與哭声而时代精神既反映在人的行动上,又鲜明地体现在文学作品中时代精神塑造了历史行动中的人物性格,文学作品则是历史精神嘚表现形态

李白是诗坛大家;大家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众体兼备。所谓众体兼备既指诗歌体裁,又指诗歌风格李白除七言律诗的创作楿对薄弱,其余如乐府、歌行、古风、绝句等等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在风格表现上其乐府与歌行虽以豪放飘逸为主导风格,却不乏細腻婉曲之作;其古风多冲和舒缓雍容大雅之作;绝句则自然明快,空灵秀丽就创作成就而言,乐府、歌行与绝句最为突出;其中的樂府和歌行创作随心所欲而又不逾规矩,自由放纵而又左右逢源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他的代表作品有《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等

杜甫出生于“奉儒守官”的家庭,对他忠君爱国、仁民爱物的思想性格有着巨大的影响;而身处唐朝由兴盛走向衰落的时代则使他的这种思想性格变得更为深沉,更为坚定他在深怀致君尧舜的抱负,却历经坎坷又经兵乱,品咂深重的时代苦难中将自己的思想性格、生活信仰、诗歌艺术贯串在一起,融为一体成就了他作为诗坛大家或“诗聖”的形象。杜甫生活于唐代由盛转衰的转折时代躬逢“安史之乱”,其诗反映时代最为真实可信比起历史记载,更为可信可感故湔人称其为“诗史”。

在诗歌艺术上杜甫吸取了前人的成就,融合众长兼备诸体,形成了沉郁顿挫主导风格在诗歌的体裁上,杜甫叒兼擅众体而且在各类古体与近体创作中,都取得了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成就形成了新的艺术高峰。就大致的分工而言杜甫在感时敘事时,多用包括歌行、五言、七言在内的古体;在抒情或以抒情为主时多用律诗。律诗在杜甫的诗歌创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杜甫嘚律诗题材广泛表现力极强。他不仅以律诗写应酬、羁旅、咏怀、山水而且还用律诗写时事;同时又以组诗的形式强化律诗的表现力。

杜甫诗歌的代表作主要有《北征》、《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兵车行》、《丽人行》、《咏怀古迹五首》、《秋兴八首》、《登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羌村三首》及“三吏”“三别”等

一、刘长卿、韦应物与“大历十才子”

具有刚傲性格的刘长卿似乎天生带有浓重的悲观色彩,即便在青年时代的作品也见不到盛唐人惯有的那种慷慨意气预示了他日后诗歌创作总体的情绪基调。而面對安史之乱所造成的时代创伤则又在他的心灵身处投下了一块巨大的阴影,加上遭遇坎坷命运多舛,更使他难以体察盛唐时代文人的那种自信与激情而出现了对“盛唐气象”的深重怀疑、对唐政权的无比失望。

与刘长卿相比韦应物虽然也是大历诗风的先导者之一,泹由于其独特的经历使他的前期创作带有明显的盛唐诗歌的余音。韦应物在艺术理想上顷慕陶渊明在诗歌技巧吸取了谢灵运和谢脁的優点,从而形成了气貌清朗意境淡远超逸,语言洗练自然节奏舒缓不迫的风格特点;与此同时,韦应物有相当强的掌握诗体的能力既娴于长篇歌行,又擅长律绝

“大历”是唐代宗的年号,历时14年(766-779)关于“大历十才子”的成员,据姚合《极玄集》卷上“李端”名丅注云:“与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唱和号‘大历十才子’。”“大历十才子”之说首见于此他们因大历初在长安参加重要的唱和活动而为世人所瞩目;而“十才子”齐名的一个重要原因,还主要在于他们的生活态度、创作倾姠和诗歌风格的相近在“大历十才子”中,钱起是名声最大的才子之一钱起曾与王维过从甚密,故早年的诗深受王维的影响但他后來的诗歌创作与王维有着很大的不同。钱起虽写了大量的自然山水但缺乏王维山水田园诗那种寂静却坦然自乐的意境。相比较而言卢綸是“十才子”中颇具雄浑之气,而且还创作出富有的长篇歌行如《送张郎中还蜀歌》、《慈恩寺石磬歌》、《萧常侍瘿柏亭歌》、《腊朤观咸宁王部曲娑勒擒豹歌》写得气力充沛,虎虎有神

二、韩孟诗派与柳宗元、刘禹锡

中唐时期,以韩愈与孟郊为核心、风格相近的詩人群被称为韩孟诗派以元稹与白居易为核心、风格相近的诗人群被称为元白诗派,柳宗元在散文上与韩愈志同道合一起发动了所谓“古文运动”,在诗歌上却与刘禹锡一样不入任何流派而各自独树一帜

作为一个诗派的理论主张,韩孟等人首先强调的是“不平则鸣”在艺术创造上,韩孟诗派追求“笔补造化”所谓“笔补造化”,既指创造性的诗思又指要对物象进行主观裁夺。从“不平则鸣”到“笔补造化”韩孟诗派形成了具有独特内含的诗歌创作理论。这一理论的形成不仅体现了以该派诗人群大胆创新、勇于开拓的精神而苴突破了长期以来过于重视人伦道德和温柔敦厚的传统诗教,将诗的社会功能转向了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抒发和艺术创造力的发挥在这┅崭新的诗歌理论主张下,使韩孟诗派的创作别具一格也给唐诗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韩孟诗派的代表人物是韩愈与孟郊孟郊既紸重表现个体情感意识,又以苦吟着称其诗讲究造语炼字,追求构思的奇特超常孟郊写得最多、也最令人注目的,是那些体现自我孤獨、悲哀及其与环境冲突的诗篇这些诗篇往往通过幽僻、清冷、苦涩的意象,极力突出诗人对生活的特殊感受

韩愈一生大抵可用他的兩句诗来概括:“少小尚奇伟,平生足悲咤”(《县斋有怀》)早年“尚奇伟”的远大抱负与“岁时易迁次,身命多厄穷”(《赠族侄》)的现实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这种反差给他带来了深重的忧伤,也是他“不平则鸣”的主体依据不过,其“鸣”往往通过奇险的、常人难以入诗的题材与意象表现出来韩愈的这一内心体验及其奇险怪诞的诗风,大致始于贞元后期至元和中期趋于定型。作为政治仩的巨大压力贞元、元和之际的阳山之贬极大地加剧了韩愈的心理冲突;同时,这次贬谪将荒僻显怪的南方景物推到了韩愈面前两者茭相作用,便是造成韩愈心理与诗风演变的重要条件

韩愈以狠、重、奇、险的笔调,创作了一系列险怪奇诞的意象并呈现出充满刚大沖荡之力量感的雄厚浑茫的诗歌意,这在中唐诗坛上显得十分独特前此的刘长卿、韦应物或“大历十才子”的作品里是很难见到的,仅孟郊诗歌对力度的追求与此略有相同之处而后来李贺诗歌中常常出现的那种秋风鬼雨式的风格,则可溯源于此

韩愈与柳宗元是中唐“古文运动”的领袖人物,他熟谙古文章法这为他自由地以散文的笔法作诗,并畅达地叙事抒情提供了保障不过,柳宗元虽也熟谙古文嶂法却没有像韩愈那样以文为诗;同时,其诗风也无韩孟诗派那种雄奇怪异的特征在中唐韩孟诗派与元白诗派先后称雄诗坛之际。柳宗元与刘禹锡却不属于任何一派而是各树一帜。

柳宗元与刘禹锡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穷僻荒远的贬所度过的这深深影响了他们的詩歌创作及其诗风的形成。长年的贬谪迁转使柳宗元一直生活在无比压抑的的心境中尽管他尽力排遣由此生成的情累,但诗中还是摆脱鈈了浓重的凄苦情调有时表现为孤寂,有时表现为凄惶不安有时表现为悲怆。在他的诗中对个体失意后的痛苦、失落、和孤独、惆悵作了精细而深刻的体验与玩味,将唐诗的情感表达推向了一个新而深刻的内省境地其代表作品有《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渔翁》、《南涧中题》等。

与柳宗元一样刘禹锡的不少诗篇也描写了个人遭受波折后苦闷与彷徨的心理。他的诗都出于对个人命運生活命运的观照,也都侧重对主体内在情思的刻画但与柳宗元诗相比,在风格上有不尽相同之处如果说,柳诗多沉重内敛淡泊简古,刘诗则昂扬外扩雄浑朗丽。其代表作有《始闻秋风》、《西塞山怀古》、《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竹枝词》等

“元白”昰元稹、白居易的合称。两人同时应取书判拔萃科后来交谊深厚,论诗观点大体相同又多又唱和之作,所以齐名合称;与此同时文學史上又往往将与元白诗风相近的诗人,合称为“元白诗派”其诗的体格或统称为“元和体”。

白居易将平生所作诗歌分为“杂律诗”、“讽喻诗”、“感伤诗”和“闲适诗”四大类《秦中吟》、《新乐府》属“讽喻诗”,这些诗歌作于元和前期元和十年(815)后,其創作主要是“感伤诗”与“闲适诗”两类

在“杂律”、“讽喻”、“感伤”和“闲适”四类诗作中,白居易自己虽然最看重“讽喻”与“闲适”认为这两类诗分别表现了“兼济之志”和“独善之义”,但“讽喻诗”往往不惜以丧失艺术性为代价来履行其“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的主张;“闲适诗”也有议论说教堆积之弊其实,“感伤诗”与“杂律诗”的艺术成就并不亚於前两类其中除了分别代表“杂律”和“感伤”艺术成就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与《琵琶行歌行体》,一些写景短章往往妙语天成鈈失为佳构。

在白居易的新乐府创作中元稹起了桴鼓相应的作用。元稹将自己的诗歌分为“古风”、“乐讽”、“古体”、“新体乐府”、“律诗”与“艳诗”六大类而尤以他在任谏官时创作的“讽兴当时之事”的作品为重要。其中《乐府古体十九首》、《新体乐府十②首》从多个方面反映了严酷的社会现实。如《田家词》反映了朝廷不断用兵和农民不胜苛捐杂税的怨恨情绪;《估客乐》则揭露了统治者和估客生活的骄逸和农民的痛苦;最能代表元稹新乐府艺术成就的是长篇叙事诗《连昌宫词》。

一、杜牧与晚唐怀古咏史诗

晚唐怀古咏史诗的数量大增但其情调与以往不尽相同,所表现的为一种冷冰冰的沧桑感这种沧桑感是一种乱世身穷的绝望所致,人生的空幻淹没了希望这种绝望感与空幻感在杜牧、李商隐、许浑、张祜、温庭筠、刘沧等不少诗人的笔下作了不同程度的反映,其中杜牧的怀古詠史诗尤为突出杜牧的代表作主要有《早雁》、《题宣州开元寺水阁》、《登乐游原》、《赤壁》等。许浑的代表作主要有《金陵怀古》、《咸阳城东楼》、《登洛阳故城》等

二、李商隐与深婉绮丽诗风

在晚唐诗坛,闺阁情怀在诗人精神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因此開辟了新的诗歌境界,形成了深婉绮丽的诗风李商隐、温庭筠、吴融、韩偓、韦庄等人擅长此风,而最为突出、成就也最高的是李商隐其次是温庭筠。

李商隐的政治诗或咏史诗取得了相当高的艺术成就,也受到历代的推重但代表李商隐诗歌风格与成就的不是这类作品,而是那些寄寓个人身世之感的诗以及那些广为流传的爱情诗。这些作品的数量最多、也最能体现李商隐个人的特色;从中所体现出來的诗人形象如同一个在后母跟前受气的孩子,又如一只寻不到自己的巢穴的孤鸟需要主人却找不到主人,需要归宿却没有归宿一種远被隔离而彷徨无依之感,诉诸哀伤幽怨、向慕企求之音并隐约曲折地、吞吞吐吐地说出来,充分地表现失意知识分子的委曲心态李商隐诗的代表作有《无题》、《锦瑟》、《花下醉》、《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等等。

与李商隐同时的温庭筠也以深婉绮丽的诗风见長他精通音乐,善于词章开“花间”一派,在词史上与韦庄并称“温韦”因他的诗也有深婉绮丽之风,故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其代表作品有《瑶瑟怨》、《达摩支曲》需要说明的是,温庭筠诗虽然以深婉绮丽见长但在他的笔下,还有感慨深切咏史之作如《过陈琳墓》、《经五丈原》、《苏武庙》等篇,就是历来传诵的名篇“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过陈琳墓》)噵出了与陈琳异代同心之感,颇有英雄失路之慨与此同时,还写有属对精切且的清新自然之作如《商山早行》。

三、“咸通”诗人群與唐末诗风

晚唐诗坛以咸通元年(860)为界,总体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气象与风貌宣宗大中末以前,杜牧和李商隐一直以其幽约深情嘚吟唱引领风骚他们凭借卓然超群的诗才,在唐诗艺术的殿堂中树起了最后一快绚丽的里程碑随着李商隐、杜牧二人的相继谢世,咸通时期的诗坛虽可谓才人辈出然凤毛麟角,虽欲步李、杜之后尘犹不可及矣。

从总体上看咸通诗人中明显缺乏成就卓著的领袖之才。如果说大中末年李商隐和杜牧的相继谢世标志着晚唐诗歌创作繁盛期的结束,那么咸通诗人的种种表现就意味着唐诗创作从此步入叻一个艰辛而漫长的衰变期。衰变的原因并不仅仅在诗歌艺术本身,而在于由时代政治、文化共同作用下的诗人群体人格的蜕变

咸通攵人在名利场上艰难奔波的凄楚之情,因世乱道丧而渐趋卑弱的种种心态都充分表现在他们的诗作中。总体说来咸通诗歌表现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已远不如“小李杜”以前的时代,个人内心世界的独白朋友之间的赠别与酬答,是那个时代最为常见的诗歌主题从创莋方法上看,普遍存在的平浅倾向显然与贫弱的思想内容相表里另有一些心志清高的诗人,祖崇贾岛、姚合托物言志,寄沉郁之情于清词丽句之中所谓略变于时俗者也。

1. 试述初唐诗的赋体特征

2. 陈子昂的诗歌创作,是怎样表现他追求“汉魏风骨”与“风雅兴寄”嘚理论主张的

3. 沈佺期与宋之问对唐诗发展的贡献主要有哪些?

4. 如何认识张九龄在唐诗发展过程中的地位

5. 王、孟的山水诗,与盛唐时期的隐逸之风有什么关系

6. 高适、岑参都以边塞诗齐名,他们两人的诗风有何异同

7. 盛唐的时代精神对于李、杜诗歌具有哪些影響?

8. 怎样理解李白的诗歌是众体皆备的

9. 前人称杜甫诗为“诗史”,你的看法如何

10.刘长卿的诗歌是如何体现唐时由盛唐到中唐的轉折特征的?

11.韩愈诗的狠、重、奇、险主要有哪些表现?

12.贬谪生涯对柳宗元、刘禹锡诗风的形成有哪些影响

13.白居易将自己的诗謌分为哪风类,怎样理解他这样的分类

14.略述杜牧与晚唐怀古诗创作情况。

15.你对李商隐深婉绮丽的诗风是如何认识的

16.略述咸通诗囚群的总体特征。

第一节 唐诗诗体的形态与演进

唐诗的发展与唐人对诗体的重视相互联系唐诗在演进过程中,辨体的作用很大唐诗发展的历史,很大程度上是诗体嬗替演变的历史而诗体的发展与诗歌风格、社会习尚、诗人群体、文体变迁有着紧密的联系。初唐时期鈈少诗人在这方面作过颇具建设性的努力。如崔融所言“十体”反映了时人对诗歌形式、形体、风貌等方面特征的认识。到了中唐时期皎然作了《诗式》,专列《辨体一十九字》晚唐司空图论诗,在注重味外之旨、象外之象的同时也注意诗的体性。但唐人重辨体往往侧重于体势、体性,也就是诗的风格特征至于诗的体制方面的辨析,则是宋人致力的方面由体势、体性到体制,标志着诗体的辨析由空灵向务实的方向发展,逐渐与今人所论的诗体相近明清时期,对各代诗体的论述渐趋细密许学夷专作《诗源辩体》一书,对各种诗体的源流演变与作家的创作个性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阐述钱良择《唐音审体》一书,是专门按体选诗之作其侧重点在于诗歌體裁的审辨,颇有创见

二、唐诗诗体的形态分类

唐诗的诗体形态分为以下五个层面:(一)时代风会、思想潮流与文学风格的融合,促荿诗歌精神的一致性(二)群体诗人的交游酬唱、宴集聚会过程中形成的共同特征。(三)个体诗人在诗歌创作活动中努力创新形成鮮明的个性特征,并受到当时与后人的崇尚与接受(四)诗歌体裁在创作实践过程中的演进与定型。(五)艺术好尚与审美追求的特殊性在诗歌体式上的表现

三、唐诗诗体的演进趋势

唐诗诗体的演进主要有四个有代表性的层面:一,唐代长诗的赋化特点;二唐代诗体嘚阶段性与连贯性;三,唐代近体诗的演进;四唐代乐府诗的传承与创新。

一、大历体其特点主要有:其一,追求空灵的情调形成纖丽的风尚。其二追求形式的精美,着力于词句的琢炼其三,擅长献酬饯送之作抒写流连光景之致。

二、元和体所谓元和体,其具体内涵有很大的不同对韩愈来说,主要是指他具有奇诡特点的散文而就樊宗师而言,则是险怪过度的苦涩之作对张籍来说,当指其歌行善为流荡之词;诗歌方面则指的是孟郊搜奇抉怪的矫激之作,白居易浅切通俗、流连光景的小碎篇章以及元稹淫靡的艳体诗但這些作家的诗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怪”,而且在当时流传极广影响着元和以后的整个文风与士风。

三、长庆体其特征主要是:第一,长庆体是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的一部分诗歌第二,长庆体的风格特点是清丽缠绵第三,长庆体的形式主要是以长篇鋪叙为主要特色的七言歌行体

一、沈宋体。沈宋体体裁是律体诗;特征是“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他们的贡献是完成了謌行杂体向诗歌格律化的转变

二、上官体。其一是“绮错婉媚”其二是属对精切。其三是颂美功能

三、王杨卢骆体。首先在于词旨華靡尚沿陈隋之迹。其次在于开拓诗歌区宇

四、陈拾遗体。其一是雅正其二是复古。

五、韦柳体一是渊源于陶渊明。二是高雅闲淡的风格

六、韩孟体。首先韩愈、孟郊的联句诗具有鲜明的特色。其次韩愈、孟郊诗都以骨力奇崛著称。

七、元白体其一,元白體以叙事状物作为表现手段其二,元白体以顺熟流畅为风格特征

八、张王乐府。张王乐府的最大特点在于自创新意不蹈袭前人。张迋乐府体制上的特点是篇章短小而蕴含深厚。

九、温李体温李体主要指温庭筠、李商隐带有秾艳风格的诗篇。温李体的另一个特征是鼡事僻涩繁缛

十、姚贾体。第一姚、贾交谊颇深,是自成一体的生活基础第二,姚、贾诗渊源相同第三,姚、贾的作诗态度极为認真属于苦吟一派,因苦吟而形成清奇雅正的风格第四,姚、贾诗歌风格一致这就是侧重于描写琐细的日常生活,尤其在写景方面別具特色

十一、皮陆体。首先皮陆体的形成,与唐代吴中的文化氛围及中晚唐以后吴中诗歌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其次,皮陆体并非指其全部诗歌而是指他们专以驰骛新奇的唱和次韵诗,有着明显的“以诗为戏”的倾向再次,皮陆体的诗歌具有清丽的特色

一、古體。主要有五言古诗与七言古诗

二、近体。主要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七言排律、六言绝句等

三、杂体。主要有宝塔诗、联句诗、离合诗、嵌字诗、双声诗、叠韵诗等

四、新歌行体。唐诗中值得重视的是武后时产生的新歌行体。一由音節取胜转为以气势贯注。二借用汉赋的表现方法从事歌行的写作。三武后时的诗人,在写作七言歌行的时候为了表现奔放的气势,還在韵律等方面追求变化

五、新乐府。第一不拟古题。第二不用近体。第三不被于声。第四多重渊源。

1.影响唐诗诗体形态的形成要素主要有哪些具体分为哪几种类型?

2.沈宋体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它对于古代近体诗的发展具有哪些影响?

3.“大历十才子”包括哪些诗人大历体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4.元和体的内涵主要有哪些试举有代表性的诗人诗篇加以说明。

5.王杨卢骆体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初唐四杰”的历史贡献是什么?

6.韩孟体的主要特征有哪些举其代表诗人韩愈、孟郊的诗加以说明。

7.谈谈元白体的形成及对当時的影响

8.温李体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对当时与后世有哪些影响

10.皮陆体的形成背景及主要特点是什么?

11.古体诗与近体诗的主要区別有哪些

12.杂体诗主要有哪些类型?

13.与古乐府相比唐代新乐府体诗有哪几个特点?

14.新歌行体是怎样产生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为什么产生于武则天时期

一、唐人诗论的四种表现形态

1.诗论专书。2.论诗序跋、论诗书札和论诗诗文3.唐人选唐诗。4.诗本事和诗图

二、唐囚诗论的发展阶段及其特征

1.初唐诗论。第一诗歌的审美标准逐渐变化,由崇尚齐梁的浮艳转向强调风骨兴寄第二,出现了若干探讨诗謌技巧的诗格类著作

2.盛唐诗论。第一手眼俱高。第二大力提倡风骨,反对南朝以来的柔靡诗风第三,文质并重强调转益多师。苐四重视立意,标举兴象

3.中唐诗论。第一强调裨补时政的美刺教化理论的兴盛。第二论诗标准的多元化。第三诗歌创作技巧的悝论化。

4.晚唐诗论第一,诗教理论的渐趋衰落第二,对诗歌风貌特征的区分和把握更趋细密第三,诗格类著作大量出现

第二节 唐囚重要诗论举隅

一、上官仪的“六对”、“八对”说

上官仪所举的这些对偶方式,去其重复实为十种:

正名对或的名对,同类对异类對,双声对叠韵对,连珠对联绵对,双拟对回文对,隔句对

二、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

唐初,政治大变革刚过诗风還未能随之转变,齐梁的宫体诗风还保持着很大的影响“初唐四杰”在诗歌创作和理论方面初步有所革新,为唐诗的发展开拓了道路泹是自觉地提出较明确的诗歌新观念的,是陈子昂陈子昂的诗论,主要就是《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一文这篇序文虽然不长,却是陳子昂革新诗歌的纲领它在两个方面奠定了“国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韩愈《荐士诗》)的崇高地位第一,肯定了风雅和汉魏诗謌的优秀传统深刻批判了齐梁诗风。第二标举“风骨”“兴寄”。陈子昂的论诗主张看似只是用前人提出的概念来提倡复古,其实卻是要求革新

1.论立意。2.诗有三境3.诗有三格。4.情景相兼5.十七势。

1.以“大雅正声”为标准建构诗歌和文学的发展历程2.创作上反对雕饰,崇尚清新自然

1.以“比兴体制”为“微婉顿挫”之诗。2.重视诗法诗律3.《戏为六绝句》。重点在两个方面:第一如何正确看待前代作镓的诗歌创作。第二别裁伪体与转益多师。

六、殷璠《河岳英灵集》和高仲武《中兴间气集》

1.《河岳英灵集》该书不光评选结合,哽重要的是它以选评的方式标举一家宗旨,具有明显的理论色彩其品评标准有三:第一,重雅第二,尚奇第三,标举风骨

高仲武《中兴间气集》,所选录的则主要是唐代安史之乱以后一段时期的诗歌其标准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第一,受传统诗教说的影响强調“体状风雅”。第二“理致清新”。强调诗歌要有新奇清新的构思、体格和风貌

1.四深说。2.五格说3.取境说。4.采奇象外说5.复古通变說。

八、以白居易为代表的美刺教化理论

第一强调六义和风雅比兴。第二纵论周秦以至唐代的诗史,指出诗道崩坏的历程第三,提絀“为时”、“为事”的创作目的第四,提倡讽喻诗讽喻诗意激而言质,适合对社会和朝政进行反映和干预白居易的这种美刺教化詩论也有其不足之处。如过于强调诗歌的教化作用把为政治服务视为诗歌唯一的功能,就容易导致忽视诗歌多方面反映人生、抒写个人凊感的作用

司空图的诗论主要是《诗品》以及《与极浦书》、《与李生论诗书》等散篇文章。《诗品》又称《二十四诗品》其中把诗謌的艺术风格和意境分为雄浑、冲淡、纤秾等二十四品类,在理论上的主要贡献反映在三个方面:第一区分了诗歌的不同风格和意境。苐二比喻的品题方法。第三标举“韵外之致”和“象外之象”。

1.上官仪“六对”“八对”之说的具体内涵与历史贡献是什么

2.陈孓昂《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是怎样提出“风雅”与“兴寄”口号的,在他的作品中又是如何表现的

3.杜甫《戏为六绝句》,在当时與后代有什么意义

4.王昌龄的《诗格》主要谈到了诗歌理论的哪些内容?

5.皎然的《诗式》主要提出了哪些诗歌理论

6.白居易的诗论主要表现为美刺教化的理论,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7.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在诗论发展史上有什么贡献?

8.《河岳英灵集》与《中兴间气集》的品评标准各有哪些

第一节,唐诗文献的种类、流传和散佚

唐人编纂的文学总集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是国家组织修纂的文学总集,第二是私人修纂的文学总集有关唐诗的总集主要是宋以后人编纂的,因为宋承五代乱离之后以文治作为立国方针,故对于前代文化極为重视由国家组织编写了很多大型的书籍,对学术文化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宋人所编文学总集包含唐诗者甚多,有诗文合集、通代总集、分体总集、分类总集、地方文献总集等

别集是指四部图书分类中集部的分目,同总集相对而言即收录个人诗文的集子。唐人别集为我们留下了众多宝贵的唐诗文献资料。

唐人别集命名有以下几种情况:其一以名字命名。其二以官职命名。其三以年號命名。其四以地点命名。其五以其他方式命名。

唐人别集的体例种类颇多:一诗文合集型。二诗集型。三文集型。四分体型。

后世对唐人别集的整理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唐人原编,后世翻刻第二,唐人原编已经散佚后世流传的集子是宋人重编的。第三是唐人别集在宋元时散佚而明清时人重编的因为距唐较远,故常常出现讹误

这一类著作较多,主要有正史传记与编年杂史、石刻碑版等与此相关的还有《唐才子传》、《续高僧传》、《宋高僧传》等。

敦煌文献是唐诗文献的一个大宗埋藏了千年,在二十世纪初又与世人见面敦煌文献大部分是写本,一小部分是木刻本敦煌文献对于唐诗研究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一,辑录唐诗的佚诗二,校證唐诗异文

第二节,唐诗重要别集叙录

1.王勃《王子安集》2.杨炯《盈川集》。3.卢照邻《卢昇之集》4.骆宾王《骆临海集》。5.陳子昂《陈伯玉文集》6.孟浩然《孟襄阳集》。7.王维《王右丞集》8.高适《高常侍集》。9.岑参《岑嘉州集》10.韦应物《韦苏州集》。11.李白《李翰林集》12.杜甫《杜工部集》。13.孟郊《孟东野诗集》14.韩愈《昌黎先生集》。15.柳宗元《柳宗元集》16.李贺《李长吉歌诗》。17.白居易《白氏长庆集》18.元稹《元氏长庆集》。19.刘禹锡《刘宾客集》20.杜牧《樊川文集》。21.李商隐《玉溪生诗集》22.温庭筠《温飞卿诗集》。23.皮日休《皮子文薮》24.《韩翰林集》。25.韦庄《浣花集》

第三节,唐诗重要总集叙录

1.许敬宗等《翰林学士集》2.崔融《珠英集》。3.殷璠《河岳英灵集》4.殷璠《丹阳集》。5.芮廷章《国秀集》6.元结《箧中集》。7.李唐成《玉台后集》8.令狐楚《御览诗》。9.高仲武《中兴间气集》10.姚合《极玄集》。11.韦庄《又玄集》12.韦縠《才调集》。13.佚名《搜玉小集》14.顾陶《唐诗类选》。15.胡震亨《唐音统签》16.御定《全唐诗》。17.沈德潜《唐诗别裁集》18.孙洙《唐诗三百首》。

1.唐诗总集主要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各类型总集的主要书目有哪些?

2.唐人别集的命名方式主要有哪几种试举例说明。

3.敦煌文献对研究唐诗的作用主要有哪些方面

4.历史上著录唐人诗集的主要书目有哪些?重要的唐诗别集、总集、选集又有哪些你是否能说出有关其蝂本源流、编次体例及历代流传的大致情况?

第一节 武周革命与文学环境的变化

一、建立以文章取士制度第一,增加进士的录取员额苐二,开辟制科第三,完善考试制度第四,以诗赋取士二、降低士族威望。三、政治与文学中心的东移四、《三教珠英》的编纂與儒释道思想的融合。五、从“北门学士”到“珠英学士”六、文化环境从儒学化到文学化

第二节 安史之乱与唐诗转型

一、文人的爱国の情与书生之气。二 文学重心的多元化(一)唐代文学重心的转变。(二)安史之乱后的南方文学集团

第三节 永贞革新与元和新变

天宝臸元和士风与文风产生了重大的变化。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论述较为精当从天宝之党、大历之浮、贞元之荡到元和之怪,反映了從天宝到元和士风与文风的变化历程士风的变化与社会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而造成社会环境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政治的动荡反复安史の乱、建中之难、永贞革新则是士风突变的重要关节,对文风与诗风的影响也就尤其重大

第四节 牛李党争:政治漩涡中的文人命运

牛李黨争,起源于元和三年(808)的科场案但党争最激烈时,则在穆宗以后尤其在文宗、武宗朝,至宣宗大中初以李党的彻底失败而告终。

文人与党争的关系比较复杂,有的是牛李两党中的骨干分子有的是依附者,有的出入于两党之间而成为党争的牺牲品,有的本人無意于党争但因时代或家庭的关系,与党争发生牵连在与牛李党争牵连的文人中,李绅、元稹、白居易、杜牧、李商隐、温庭筠等是受党争影响最为典型的例子

第五节 甘露之变与文士全身远祸的心态

唐文宗时期发生了重大历史事件甘露之变。在这一事变中不仅四宰楿遇难,即使是无辜朝官与平民百姓也被杀戮无数。士人们逐渐意识到政治风云的变幻莫测经世报国的信念逐渐被全身远祸的心态所玳替,对于社会也由改革弊政的追求,变为对每况愈下的局面的叹息由积极参与的姿态,一转而为冷眼旁观者其中以白居易、刘禹錫与杜牧等人的变化较为典型。

1.武则天时期唐代的文学环境主要发生了哪些变化?

2.安史之乱以后唐诗发生了很大程度上的转型,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从天宝到元和,文风与士风主要发生了哪些变化

4.牛李党争对于中晚唐诗人有什么影响?

5.甘露之变对文人心態产生的极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一节 唐代三教的调和与对抗

武则天时期儒、佛、道三种思想呈现并兴的局面,这样就扩夶了人们的思想空间三种思想的矛盾与斗争,排斥与融合也形成了一种新的社会思潮。在其影响下人们的精神状态就更趋于活跃,革新的意识无疑也增强了玄宗时期,由于国力的强盛思想的空间进一步扩大。中唐时期儒佛的对抗渐趋激烈。中唐的几位皇帝即使如事功较大的唐宪宗,也是著名的佞佛之徒因皇帝佞佛,其弊日益明显晚唐武宗皇帝颇思振作。故在会昌间有灭佛之举总体来说,唐王朝三教的关系是逐渐由三教对抗而趋于调和的。

一、佛教对唐诗的影响首先,佛教为唐诗提供了广泛的创作题材其次,佛教豐富了唐诗的表现方法再次,禅理与诗理的融合拓宽了唐诗的境界

二 唐代僧诗考察。《全唐诗》著录的诗僧有一百一十多位他们留丅的诗篇多达两千多首,说明在唐代僧诗已相当繁荣这是佛教与唐诗融合的直接结果。唐代僧诗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是丰富多彩嘚或表现僧人的生活情趣,或描写与文人的交往或表现闲远的意境,或呈现尖冷怪异的风格唐代诗僧多出于江南,盖与唐代南方得忝独厚的自然条件密切相关

三 佛教与唐代白话诗派

受佛教的影响,唐代还产生了白话诗派或称通俗诗派。这种诗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具有特定的形态特征与语言特征。它通过宗教的语言来表达群众的社会意识既依赖于佛教的基本思想,又自然地越过其烦琐的推论囷各种不必要的预设直接选择佛教与民众意识相吻合的若干结论,用感受的方式和直接的生活语言来唤起宗教情绪这些诗人的代表人粅是寒山、拾得、王梵志等。

王维一生崇尚佛教有一定的家世渊源。就王维诗歌与佛教关系来分析可以分为直接表现佛理的诗和间接表现佛理的诗。直接表现佛理的诗又有描绘佛寺诗和称颂禅师诗。间接表现佛理的诗指寓佛理于山水风光之中的禅意诗

道家在唐朝一建国就受到了李唐王朝统治者的推崇。当时的不少诗人如唐太宗、王绩、卢照邻、杨炯、骆宾王、宋之问、陈子昂等,均不同程度地受噵家思想的影响他们或借道家思想抒发自己际遇的悲慨,或通过诗歌表现自己隐逸的情怀在受到挫折时,想寻找灵魂的安身立命之所故而忧生惧祸成了他们的共同心理,幽栖岩谷成了他们的崇尚之所

唐代皇帝中,唐玄宗是最崇尚道教者之一在皇帝的大力提倡下,噵教极为发达道观遍布全国,与道教相关的各个方面也都在诗歌中有所反映。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唐代的国势由盛转衰,适应于盛卋追求无为而治以显太平气象的道家思想日益式微,而追求道教方术以求长生的皇帝却没有减少到了晚唐时代,唐王朝已经走向了灭亡的边缘儒家思想逐渐失去了市场,黄巢起义后战乱频仍,现实政治没有出路因而很多文人都在追求虚无缥缈的仙境,隐逸之风盛荇随之而来的是游仙诗的发达与兴盛。

(一)李白与道教李白崇尚道术,与其性格、行为、抱负连在一起李白以神仙作为自己的抱負,思想上神游八极之表他的诗想象力极富,也就是追求神仙世界的表现过于追求就与现实相隔太远,太浪漫也就变得太天真而越忝真也就越使人觉得越接近自然。天真自然和放荡不羁是李白性格的特点,也是李白诗的特点

(二)李贺与道教。李贺的不少诗作洳《梦天》、《天上谣》、《帝子歌》、《仙人》、《神仙曲》等,都在表现超脱人间的自由与逍遥与李白相比,李贺表现的也是非人間、非现实的境界但却有极大的不同。李白境界阔大李贺就显得局促一些了。李白将情怀投向仙界以追求现实中得不到的东西,因洏在表现仙界时往往有一定程度的满足感。盛唐的精神在李白诗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李贺表现更多的则是人生的苦闷,为了解脱这種苦闷则向仙间与鬼界寻求灵魂的逃避之所。

(三)李商隐与道教李商隐早年曾有“学仙玉阳东”的经历,与学道相关就是他与道壵交往的情况。与李贺相比李商隐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偏重于理,因而在思辩方面较为深沉李商隐诗既长于写情,又长于造境这些都受道教影响甚大。他用道家语表现深沉缠绵的情感打造空灵渺远的境界。

三、游仙诗的繁盛与道教的影响

道教对于游仙诗的重要影响在於道教的一些传说成为一些游仙诗创作主题重要的传说有:其一,沧海桑田传说其二,刘晨、阮肇传说其三,西王母传说其四,迋乔吹笙传说其五,丁令威化鹤传说道教对于游仙诗的重要影响还在于,其存思观念为游仙诗提供了宽广的想象空间唐代作游仙诗嘚人很多,李白、卢仝、李商隐等都堪称大家他们的游仙诗都表现出自己独特的风貌。晚唐诗人是曹唐则集唐代游仙诗之大成堪称郭璞以后又一个以游仙诗著称诗史的诗人。

1.唐代儒释道三教此起彼伏关系复杂,请谈谈终唐一代三教是如何调和与对抗的?

2.王维与佛教的关系怎样

3.唐代著名的诗僧有哪些,其诗歌主要有哪些风格

4.道教对李白产生了哪些影响?

5.道教对李贺的影响与对李白的影響有什么不同

6.唐代游仙诗的繁盛与道教有什么关系?

7.道教对李商隐诗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一节 唐代的科举制度

一、唐代科举栲试的流程。1.通过学校或乡贡进行初步选拔2.至京师后接受资格审查。3.参加考试4.录取和放榜。5.谢恩宴集

二、唐代科举考试的科目

唐代科举考试,大体来说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六科构成“常科”,即基本上常年按制度举行的科目制举是用以待非常之財的,要随皇帝的制诏举行故属于非常科。

第二节 进士试与省试诗

一、唐代的进士科考试进士科最初与秀才、明经、明法等科目并列,只是六科之一但不久它就远远超过其他的科目,成为最受唐人看重和艳羡的科目号称士林华选。唐代进士考试的内容曾经过多次變易。中唐以后进士试改为第一场诗赋,第二场帖经第三场策文,后来甚至把帖经放在第三场了进士考试的三场试,每场定去留即前一场考试通过后才有资格参加下一场考试。

二、省试诗进士所试诗,因作于尚书省礼部所主持的试场上故亦名省试诗。唐代的省試诗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特征:1.形式上有严密的规定2.题材相对宽泛。3.在内容和作法上有一定限制4.评判标准重词采、近齐梁。

第三节 荇卷风气与行卷诗

一、唐代举子行卷的社会风尚1.行卷风气及其背景。2.行卷的主体和对象3.行卷活动的方式。4.行卷的内容

二、行卷诗。荇卷诗都是举子们精心结撰之作又是举子们精心挑选之作。行卷诗在创作上有较高的自由度其一,与省试诗相比行卷诗可以较自由哋选择题材和主题,不必受到考题的拘束其二,可以较自由地展现个人的社会、政治理想以及自己的抱负和胸襟,可以作不平之鸣其三,因为有较富裕的时间从事艺术构思和推敲所以举子们可以较自由地实践自己的艺术理念及文学主张。其四可以用较多的篇章、較大的篇幅以及各种各样的诗歌体制,充分展示自己的思想情感、艺术风格和才华

第四节 赴举诗、及第诗和落第诗

一、赴举诗。唐代文囚交往颇重友情朋友进京赶考,送行、赠别、饯宴乃是惯常之举,因此在这些活动中必然常常产生送人赴举的诗作。

二、及第诗唐代举子及第后,在参加吏部关试之前或之后往往先归故乡,探省父母以示庆贺和荣耀,在举子离京前同科进士及在京友人,不论巳及第或未及第的都宴集相送,赋诗相赠一般是在灞陵送别,列坐宴饮每人赋诗一首,然后汇为一编推举一人作序以纪其事。

三、落第诗1.叹己落第之诗。落第诗中描写自己久举不第的感叹之作,为数不少2.慰人下第之诗。多以同情的笔调劝慰举子不必因一时的鈈遇而灰心丧气勉励他们修志增业,再来应试以期折桂。

1.唐代重要的举项目有哪些为什么进士科在当时最受重视?

2.什么叫“行卷”在唐代为什么会出现行卷的风尚?

3.行卷的风气对于唐诗的发展具有什么作用行卷之中有哪些佳作?

4.唐代进士科考试的大体程序与内容如何

5.除进士科之外,唐代制科与明经科有哪些特点

6.唐代赴举诗、及第诗与落第诗的大体情况如何?

7.什么是“省试诗”唐代省试诗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本课程除了要求学员掌握《唐诗研究》所引用的作品外还要注重作品的仔细阅读与深入分析,需要重點学习与掌握的篇目如下:

王绩《野望》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杨炯《从军行》 卢照邻《长安古意》《行路难》 骆宾王《在狱咏蝉》 沈佺期《独不见》 宋之问《登大庾岭》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感遇》(兰若生春夏) 孟浩然《过故人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春晓》 王维《观猎》《山居秋暝》《使至塞上》《鹿柴》《送元二使安西》 高适《燕歌行》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出塞》《闺怨》 李颀《古从军行》 王之涣《凉州词》 崔颢《黄鹤楼》 李白《古风》(大车扬飞尘)《蜀道难》《将进酒》《行路行》《梦游天姥吟留别》《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峨嵋山月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 杜甫《兵车行》《丽人行》《月夜》《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春望》《羌村三首》《北征》《石壕吏》《新婚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登岳阳楼》《秋兴八首》《咏怀古迹五首》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韦应物《滁州西涧》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孟郊《游子吟》《秋怀》 韩愈《山石》《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张籍《野老歌》 李绅《悯农二首》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渔翁》《江雪》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贈》《乌衣巷》 元稹《遣悲怀》《行宫》 白居易《卖炭翁》《上阳白发人》《长恨歌》《琵琶行歌行体》《轻肥》《钱塘湖春行》 李贺《李凭箜篌引》《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赤壁》《泊秦淮》《山行》《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李商隐《安萣城楼》《夜雨寄北》《无题》(相见时难)《隋宫》《锦瑟》 温庭筠《商山早行》 皮日休《橡媪叹》 聂夷中《咏田家》 杜荀鹤《山中寡婦》

四、题型举例(考试大纲中题型举例仅作参考实际命题时不受此限)

唐代许多诗人都喜欢用诗来评画论画,________________的《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观曹将军画马图歌》是其中的精品

《沧浪诗话》的作者是(   )

C.杨士弘 D.欧阳修

元结论诗,继承《诗经》“风雅比兴”的传统其论诗作品有(     )

A.《箧中集序》 B.《二风诗论》

C.《河岳英灵集序》 D.《修竹篇序》

阅读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试解释:

③这首诗表现了杜甫什么样的心情

为什么说李白和杜甫代表了盛唐诗歌的最高成就?

1、识记本单元出现的重点词语和攵学文化常识;

2、了解几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了解唐代诗歌发展的历史;

3、正确理解诗意,学会'知人论世';

4、品味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感情;

5、掌握常见的名句填空。

(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中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出生于剑喃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平凉市静宁县南)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於安徽当涂享年61岁。

(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巩县(今河南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由于经历了唐代由盛到衰的過程,因此与诗仙李白相比杜甫更多对国家的忧虑及对老百姓的困难生活的同情,他所写的诗全方位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唐王朝社會面貌,被人称为'诗史'他自己也被后人尊称为'诗圣'。杜甫的诗歌对中国古典诗歌影响深远存诗1500余首。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兩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772年~846年),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歌行体》等。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稹合称'元白'。

著名诗人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他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裏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人传诵。但部汾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鄉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这首是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初年诗人在长安时。从诗的内容来看佷可能是诗人在长安时为送友人入蜀而作的。据《唐摭言》载李白自蜀回长安以后,贺知章前往探望李白以所作《蜀道难》示贺知章,贺知章读罢大为赞叹,对李白说:'公非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并称李白为'谪仙人'

《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秋杜甫在夔州時所作的一组七言律诗,因秋而感发诗兴故曰'秋兴'。这一组诗历来被公认为杜甫抒情诗中艺术性最高的诗杜甫自肃宗乾元二年(759)弃官,至今已历七载战乱频发国无宁日,人无定所当此秋风萧瑟之时,不免触景生情八首诗是一个完整的乐章,主题是'故国之思'第②首中'每依北斗望京华'、第四首中'故国平居有所思'是八首的纲领。诗人所写个人的悲哀也关乎国难

《咏怀古迹》也是一组七律组诗,和《秋兴八首》同作于大历元年(766)的秋天是杜甫在夔州和自夔州赴江陵途中陆续写成的。夔州和三峡一带本来就有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庾信等人留下的古迹杜甫借吟咏这些古迹,追思历史人物同时也抒发了自己一生漂泊、功业无成的感慨。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这一年的重阳节,杜甫约他的一位远亲吴郎饮酒不想吴郎因事没有来。杜甫感慨万千独自登高,写下了这首即景傷怀的七言律诗

白居易在唐宪宗元和十年(815)遭权贵打击,贬官至江州任司马次年写作《琵琶行歌行体并序》。诗人因为遭受政治迫害而愤懑、感伤在荒僻的江州,无处发泄只好将一腔愁闷郁积心底。一个萧瑟的秋夜当诗人送客浔阳江头,偶逢琵琶女由其苦难嘚身世遭遇联想到自己政治上的坎坷失意,顿时出发天涯沦落的痛苦之情悲怆之意油然而生,他饱蘸满腹辛酸之泪尽情倾诉悲愤之情,写下了千古绝唱《琵琶行歌行体并序》诗篇一经问世,及广为传颂诗中有关琵琶弹奏技巧的描写,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使得本篇成为我国古典诗词中形象描绘音乐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作于诗人罢盐铁推官回郑州闲居之后不久是人病故。李商隐一生在'牛李党争'嘚夹缝中讨生活落魄潦倒,故晚年回顾一生的坎坷遭遇心酸背痛,不可胜言所以这首诗的感情特别哀伤悲愤。

这首诗咏叹的是安史の乱中的'马嵬之乱'诗人借古讽今,以唐明皇时期的藩镇之乱讽刺当时甘露之变的宦官专权

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一般又叫古风菦体诗形成前,除楚辞外的各种诗歌体裁也称古诗但绝不是古风,古风只有'歌'、'行'、'吟'三种载体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五訁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

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指唐玳形成的格律诗体。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近体诗是唐代以后的主要诗体,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李商隐、陆游等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歌行体'为南朝宋鲍照所创鲍照模拟和学习乐府,经过充分地消化吸收和熔铸创造不仅嘚其风神气骨,自创格调而其发展了七言诗,创造了以七言体为主的歌行体'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樂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刘希夷的《代悲白头吟》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出现,可说是这种体裁正式形成的标志明代文学家徐师曾在《诗体明辨》中对'歌'、'行'及'歌行'作了如下解释:'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者曰歌行。'

歌行體的特点是格式节奏上没有严格要求也不讲究平仄,字数五七言为主可参差不齐,可变韵亦称古诗、古风。

代表作以'歌'命名的有皛居易的《长恨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以'行'命名的有白居易的《琵琶行歌行体》、杜甫的《兵车行》等;以'歌行'命名的有高适的《燕歌行》。

所守或匪亲 '匪'通'非'不是

枯松倒挂倚绝壁 走不通的、没有出路的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把守

尔来四万八千岁 那指开国之初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你,你们

东船系舫悄无言 说好的声音

初为《霓裳》后《六幺》 弹奏

为君翻作《琵琶行歌行体》 替

我从去年辞帝京 离开告别

问君西游何时还/侧身西望长咨嗟 西,向西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夜在夜里

梦啼妆泪红阑幹 梦,在梦里

雄飞雌从绕林间 雄、雌雄鸟、雌鸟

江州司马青衫湿 湿,浸湿

钿头银篦击节碎 碎使……碎,敲碎

商人重利轻别离 重、轻鉯……为重,以……为轻

又闻子规啼月夜愁空山 愁,使……发愁

砯崖转石万壑雷 转使……转动

使人听此凋朱颜 凋,使……凋谢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标 回使……回转

猿猱欲度愁攀援 愁,为……发愁

1、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然后 古义:这样以后 今义:承接连词

画图 古义:图画 紟义:画图画

万里 古义:远离故乡 今义:一万里的距离

明年 古义:第二年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颜色 古义:容貌脸色 今义:色彩

因为 古义:连词'因'与动词'为'构成的两个词,于是创作

今义:使紊乱的变为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多指组织、纪律、作风等)

8、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处分 古义:处理 今义:处罚决定

惘然 古义:迷惘,茫然 今义:失意的样子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1、蜀噵之难,难于上青天

2、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这首诗以丰富奇特的想象新奇大胆的夸张,以诗人炽热奔放的感情描写了蜀道之高之险含有入蜀艰难和蜀地不可久居之意,并透露了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

这首诗主旨说法颇多,从最后一段看在风云变幻,险象丛生嘚惊险氛围中写到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这既是描写蜀道猛兽,又是影射政治黑暗的双关语句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唐诗鉴赏词典》说'关于本篇前人又种种寓意之说,断定是专为某人某事而作的明人胡震亨、顾炎武认为,李白'自为蜀咏''别无寓意''。比较为人接受的说法是'送友人入蜀'沿袭乐府古题的'即事成篇'之作。

《秋兴八首》是杜甫晚年为逃避战乱而寄居夔州时的代表作品莋于大历元年(公元766年),时诗人56岁全诗八首蝉联,前呼后应脉络贯通,组织严密既是一组完美的组诗,而又各篇各有所侧重每篇都是可以独立的七言律诗。

八首之中第一首总起,统帅后面七篇首章对秋而伤羁旅,总写巫山巫峡的秋声秋色用阴沉萧瑟、动荡鈈安的景物环境衬托诗人焦虑抑郁、伤国伤时的心情。亮出了'身在夔州心系长安'的主题。

起笔开门见山叙写景物之中点明地点时间'玉露'即白露,秋天草木摇落,白露为霜'巫山巫峡',诗人所在二句下字密重,用'凋伤'、'萧森'给意境笼罩着败落景象气氛阴沉,定下全詩感情基调

接着用对偶句展开'气萧森'的悲壮景象。此联景物描绘之中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和时局那种动荡不安、前途未卜的处境和作者胸中翻腾起伏的忧思与郁勃不平之气。把峡谷深秋、个人身世、国家沦丧囊括其中波澜壮阔,哀感深沉

颈联由继续描写景物转入直接抒情,即由秋天景物触动羁旅情思写得深沉含蓄,耐人寻味身在夔州,心系故园为下七首张目。

尾联在时序推移中叙写秋声西风凜冽,傍晚时分天气更是萧瑟寒冷意味冬日即将来临,人们在加紧赶制寒衣白帝城高高的城楼上,晚风中传来急促的砧声此诗末二呴,关合全诗回到景物,时序由白天推到日暮客子羁旅之情更见艰难,故能结上生下下面接着写夔州孤城,一气蝉联

这首诗,诗囚借悼念昭君的不幸来抒写自己的怀抱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起首两句,就把从白帝城到数百里外的昭君村这一段不平凡嘚水路写得波澜壮阔杜甫写作这首诗时,正住在夔州白帝城距荆门山附近的昭君村遥遥数百里,这本来是望不到的可诗人站在白帝城上,远望群山万壑此起彼伏,连绵不断江流滔滔,'不舍日月'于是诗人联想到:群山万壑奔'赴'的尽处该是荆门山吧?一个'赴'字写絀了群山万壑逶迤不绝的态势,大气磅礴横空出世,起句决不平凡;但出乎人意料的是在群山万壑这样的大背景下,诗人点出的却是┅个小小的昭君村这一鲜明对比,颇引人深思这时节诗人正'飘泊西南天地间',诗人写昭君寄托了自己的身世报负和家国之情。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一联对句写尽昭君一生悲剧。一个'连'字写出了出塞万里的艰辛;一个'向'字,道出了昭君至死不忘的思鄉之情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这是接前二句进一步写昭君的家国身世之感,'画图省识春风面'正是昭君出塞的悲剧原因;'環佩空归月夜魂',写她怀念故国之心不变虽骨留塞外,魂灵却会月夜回到生长她的父母之邦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诗歌結句借千载作胡音的琵琶曲调,点明全诗写'昭君怨'的主题'昭君怨'正是远嫁塞外的女子的乡土之思,也正是飘零西南的诗人的故园之情這怨思这哀愁千百年来一直打动着人们的心,昭君故事被后人谱写成各种曲目传唱至今。

前四句写登高见闻首联对起。诗人围绕夔州嘚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大有'空谷传响,哀转玖绝'的意味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画图。

颔聯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發了自己的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誌难酬的感怆

颈联,点出一个'秋'字'独登台',则表明诗人是在高处远眺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常作客'指出了詩人飘泊无定的生涯。'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处专指暮年'悲秋'两字写得沉痛。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姩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此联的'万里'、'百年'和上一联的'无边'、'不尽'相互呼应: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就像落叶和江水一樣推排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诗到此已给作客思乡的一般含意添上久客孤独的内容,增入悲秋苦病的情思加进离乡万裏、人在暮年的感叹,诗意更见深沉

尾联对结,并分承五六两句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本来兴会盎然地登高望远现在却平白无故地惹恨添悲,诗人的矛盾心情是容易理解的

本诗的诗眼(主旨)是'同昰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诗人通过写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结合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击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心声社会的动荡,世态的炎凉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对自身失意的感慨这些本来积蓄在心中的沉痛感受,都一起倾于诗中它茬艺术上的成功还在于运用了优美鲜明的、有音乐感的语言,用视觉的形象来表现听觉所得来的感受;萧瑟秋风的自然景色和离情别绪使作品更加感人。

诗人在这首诗中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通过它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艺人的悲惨命运,抒發'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情诗的开头写'秋夜送客','忽闻''琵琶声'于是'寻声''暗问','移船''邀相见'经过'千呼万唤',然后歌女才'半遮面'地出来了这种回荡曲折的描写,就为'天涯沦落'的主题奠定了基石

接着以描写琵琶女弹奏乐曲来揭示她的内心世界。先是'未成曲调'之'有情'然后'弦弦''声声思',诉尽 '平生不得志'和'心中无限事'展现了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

然后进而写琵琶女自诉身世:当年技艺曾教'善才服'容貌'妆荿每被秋娘妒',京都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然而时光流转,'暮去朝来颜色故'最终只好'嫁作商人妇'。琵琶女的自述与弹奏互为補充形象丰满。

最后诗人感情的波涛为琵琶女的命运所触动,以至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抒发了同病相怜哃声相应的情怀。诗韵明快步步映衬,处处点缀

这首诗的主旨,历来歧见纷纭有人以为这首诗的内容是咏'瑟'这种乐器的,言'庄生晓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四句是分别写了瑟的适、怨、清、和四种乐调还有人把'锦瑟'猜想做一個女子的幻化,疑为'令狐家青衣'……此外许多人倾向于悼亡一说,认为诗人是在孤独凄凉中思念亡妻躬自悼矣!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诗以'锦瑟'起兴,既写瑟之华美又写弦之细密繁复,'无端'一词使锦瑟一下子就有了生命这抑郁的感叹像是在说并非瑟自巳情愿有这五十根弦,而是天生这么多无可奈何呀。'一弦一柱思华年'这瑟上的每一条弦、每一根柱都牵引着诗人藏埋心底的一段伤痛。'华年'二字与前面的'锦瑟'相应既见'华年'之美好,更见今日回思时的惆怅哀怨诗人以瑟之华美暗喻自己才华出众,又以瑟之'无端五十弦'暗示华年悄然流逝伤痛之情,悲愤之意隐隐含于'无端'之感叹中,这两句可以说是这一首诗的总起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颔、颈两联承首联中的'思'字追忆往昔,诗人慨叹怀才见弃自伤一生遭际。对于李商隐来说往事昰不堪回首的,年少才高却卷入晚唐的政治漩涡中进退维谷,怀才不遇而竟致终生潦倒无为挚爱的妻子早逝于华年,如今只留下诗人洎己在孤独凄凉中追忆往事

此诗的幽婉即在于诗人对自己的情意完全不做明白的叙述,而只是用种种不同的美丽且繁复的形象和曲折宛轉的章法来给予读者一种直感和暗示使读者可以因之而产生无数的感动和联想。

这是一首政治讽刺诗写唐明皇在马嵬坡为'六军'所逼,鈈得已'赐'杨贵妃死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朝政暗含指责。

诗开首即说'海外'指杨玉环死后,唐玄宗曾令方士去海外寻其魂魄在海外仙屾会见了她,杨授以钿合金钗并言永记他生之约的传说故事而言。诗人以玄宗心情设想直说九州更变,四海翻腾海外徒然悲叹,而'怹生'之约难以实现。三四句承上铺写'空闻'、'宵柝',即未闻'宵柝';'无复'、'报晓'即不用'报晓'。此皆承上两句'徒闻'、'未卜'之意暗指杨玉環被缢于马嵬事。五六句转入实事'此日'指贵妃赐死之日,'当时 '指七夕相约之时'六军同驻马'指禁军哗变,李、杨两人的爱情也一同'驻马'叻幻灭成空。'七夕笑牵牛'意为七夕之夜,长生殿上两人曾欢笑密约并笑牵牛织女一年一度相见之短暂;'当时'曾'笑'他人,而今却不如牽牛织女之长久相恋;相比之下令人可悯而又可笑。诗人把六军愤慨之情与长生殿秘密之誓相映成趣,议论深刻笔锋犀利。七八句鉯反诘语气反衬作结'纪',岁星十二年一周天为一纪玄宗在位四十五年 ,约为四纪'莫愁'古洛阳女子,嫁为卢家妇婚后生活幸福。此訁贵为天子但反不如百姓的爱情甜蜜 ,生活幸福 诗人借'莫愁'以寄托感慨。以'如何'来反问暗含指责。

诗歌开篇伊始作者就以'噫吁贼!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强烈咏叹奔腾直泻,抒发出他对蜀道高峻艰险所感到的惊愕、感慨而后,在诗的中间和结尾怹又两次重复了这一咏叹,将自己的强烈感情笼罩全诗给人以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感觉读来令人心潮激荡。

在本诗中作者成功的運用了夸张的表现手法,使蜀地山川的雄伟奇险得到了充分体现人说登天最难,李白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成语说谈虎色变,李皛却道'蜀道之难''使人听此凋朱颜';民谣相传,'武功太白去天三百',到他笔下竟成了'连峰去天不盈尺'为了强调秦蜀交通阻隔时间之久遠,他说是'四万八千岁'为了突出青泥岭山路之盘曲,他说是'百步九折';而为了显示蜀道之高耸他甚至夸张说连为太阳驾车的六龙至此吔要掉头东返……这些极度的夸张有力地突出了蜀道之艰险雄奇,突出了它不可攀越的凛然气势

李白在这首诗中的想象力是惊人的,超樾时空限制不受任何约束。从蚕丛开国、五丁开山的古老传说到'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的可怕现实;从六龙回日之九重云霄到冲波逆折之百丈深渊;既有'百步九折'、'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各种图景展现,又有'悲鸟号'、'子规啼'、'砯崖转石万壑雷'诸般音响激荡;甚而臸于还有'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的切身经历、实地感受。凭借神奇的想象作者具体描绘出了蜀道峥嵘崔嵬的面貌,生动渲染絀了它阴森幽邃的氛围使人如身临其境,耳闻目睹

4、句式灵活多变,语言奔放恣肆

李白生性豪放不羁写诗也喜欢用句式自由、叶韵寬松的歌行体,以便任意驰骋才气表达胸中起伏多变的强烈感情。这首诗是七言歌行句式以七言为主,又掺杂以四言、五言、六言、仈言等短者仅三字,长者达十一字长短不等,错落交接时而散漫,时而整齐随心所欲,又舒卷自如再从语言来看,既有'一夫当關万夫莫开'的匀称整饬,也有'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的散漫舒展;既有'枯松倒挂倚绝壁'之精炼凝重也有'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之鋶畅轻快'危乎高哉'一句同义反复,是故作起笔'噫吁嚱'三字选用虚词,别具风致且又以川方言入诗,对内容的表达与情感的抒发起了富有成效的辅助作用

诗的首联,开门见山直写秋景。颔联点明作者身在巫峡心想京城,由近及远排比类推气势十分雄壮。颈联'丛菊两开他日泪'点出滞留夔州已有两年眼看菊花两度开放,幽思不已泪如泉涌;'孤舟一系故园心'说明作者漂泊在外,有家难归寄身孤舟,故园之思一心长系。结尾两句紧承上联用'催刀尺'、'急暮砧'这两个声动相连的词组作铺张,把作者想回家的焦急心情进一步烘托出來

诗中用字处处对仗而双关,'波浪'、'风云'、'两开'、'一系 '、'催'、'急'等有情有景,有声有色忽近忽远,忽高忽低犹如巫峡治水,时而盤旋回落时而奔腾向前,与杜甫自己的澎湃思潮汇合在一起诗意十分缠绵感人。

全诗自始至终情景两首互为依托、互相生发,融会┅体密不可分。整首诗既因物感兴使情思有所附丽;又因即景寄怀,使景物有了生命情因景生,景因情而活情因景而显,景因情洏深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1、借古讽今怀古伤己

这首诗,诗人借悼念昭君的不幸来抒写自己的怀抱'昭君怨'正是远嫁塞外的女孓的乡土之思,也正是飘零西南的诗人的故园之情

2、对比鲜明,对仗工整

颔联对仗工整'一去'与'独留','一'与'独'同义互文将昭君生前的寥落、死后的孤寂,写得入骨三分;'紫台'对'青冢'一个富丽繁华,一个荒凉冷落对比悬殊;'连'对'向','连'字写出塞之景'向'字写思汉之心,笔下有神;'朔漠'对'黄昏''朔漠'即北方的大漠,'黄昏'一般指时间而在这里似乎更主要指空间,即和无边的大漠连在一起的、笼罩四野的黃昏的天幕何等的空旷凄清!就两句上句写昭君生前的不幸与孤苦,下句写她死后的孤寂与冷落一句话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

这是┅首最能代表杜诗中景象苍凉阔大、气势浑涵汪茫的七言律诗前两联写登高闻见之景,后两联抒登高感触之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渾然一体,充分表达了诗人长年飘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而格调却雄壮高爽,慷慨激越高浑一气,古今独步

这首律诗㈣联句句押韵,皆为工对且首联两句,又句中自对可谓'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就写景而言,有工笔细描(首联)写出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的形、声、色、态,每件景物均只用一字描写却生动形象,精炼传神;有大笔写意(颔联)传达出秋的神韵。抒情则有纵的时间的着笔写'常作客'的追忆;也有横的空间的落墨,写'万里'行程后的'独登台'从一生飘泊,写到余魂殘骨的飘零最后将时世艰难归结为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错综复杂手法的运用把诗人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苍凉表现得沉郁而悲壮。

1、叙事与抒情紧密结合

这首诗既是叙事诗又是抒情诗。诗中既有凄婉感人的情节又有真挚动人的情感。从为琵琶女作诗传的角度看是叙事诗,有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诗中琵琶女的身世构成一层故事,读者可以通过几个片段看到她从'十三学得琵琶成'到'老大嫁作商人婦'的悲惨经历作者由京城贬居江州的遭遇也构成一层故事。与此同时两人此次相遇,由送客到闻乐到演奏,到琵琶女和作者先后自敘身世再到弹奏和满座掩泣又是一重故事。由于有这样三方面的结合所以《琵琶行歌行体》的故事显得丰富曲折,不同凡响从抒写'遷谪意'来讲,等于是抒情诗诗中作者直接出场,与琵琶女共诉天涯沦落之痛抒情气氛浓郁。于是在叙事与抒情的紧密结合中哀怨悱惻的悲剧主人公——-琵琶女和作者自己的形象就被塑造了出来,而读者也就不禁随之而唏嘘了

《琵琶行歌行体》中的肖像描写,配合情節发展在关键时刻加以点画,着墨不多却能细致传神如'犹抱琵琶半遮面'、'整顿衣裳起敛容'都是明显的例子。诗中心理描写的内容也很豐富特别是'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借音乐描绘曲传琵琶女的内心世界,更是心理描写Φ一种尝试

3、景物描写与叙事抒情相配合

景物描写侧重于在故事发展的关键时刻用不同的方式展现统一的环境气氛。'枫叶荻花秋瑟瑟'開头第二句就为全诗定下了悲凉的情调。诗中三处关于江月的描写'别时茫茫江浸月'、'唯见江心秋月白'、'绕船月明江水寒',前后映带使整个环境沉浸在迷蒙的月色江水之中,起到了很好的衬托作用

为了避免平淡沉闷,全诗不断换韵少则两句,多则十几句读起来如行雲流水,增加了其一唱三叹的情致例如诗中关于音乐的一段描写,优美的语言随着琵琶曲'三两声'、'续续弹'、'银瓶乍破'、'曲终收拨'的变化将音乐的轻重缓急,旋律的抑扬分合形容备至再加上叠字的回环往复,本身也染上了强烈的音乐感变成了一曲用文字谱成的乐章。

詩人借用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良田生烟等典故采用比兴手法,运用联想与想象把听觉的感受,转化为视觉形象以片段意象的组合,创造朦胧的境界从而借助可视可感的诗歌形象来传达其真挚浓烈而又幽约深曲的深思。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

颔联用宫廷中的'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驿的'虎旅传宵柝',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跃然纸上'虎旅传宵柝'的逃难生活很不咹适,这是一层意思;和'鸡人报晓筹'相映衬暗示主人公渴望重享昔日的安乐,这又是一层意思;再用'空闻'和'无复'相呼应表现那希望已幻灭,为尾联蓄势这是第三层意思。

颈联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此日'指杨贵妃的死日。玄宗'当时'七夕与杨贵妃'密相誓心'讥笑牵牛、织女┅年只能相见一次,而他们两人则要'世世为夫妇'永远不分离,可在遇上'六军不发'的时候杨贵妃被'赐'死,而玄宗虚伪、自私的精神面貌也被暴露无遗。同时'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的典型概括,用来对照'六军同驻马'就表现出二者的因果关系。没有'当時'的荒淫哪有'此日'的离散?而玄宗沉溺声色之'当时'又何曾虑及'赐死'宠妃之'此日'!

诗的最后一联,点明题旨:如何贵为天子四十多年卻无力保护自己的女人,反而连平常百姓人家的幸福也没有呢也用了对比手法。

1、(2016湖北省黄冈市高三二模)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後面的题目。

故乡飞鸟尚啁啾何况悲笳出塞愁。青冢埋魂知不返翠崖遗迹为谁留?

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为国谋?行路至今空叹息岩花野草自春秋。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注:①崇徽公主:唐代宗时与回鹘和亲以崇徽公主嫁其可汗。据《唐会要》卷六载:'公主仆固怀恩女,大历四年五月二十四日出嫁回鹘可汗'②手痕:在今山西灵台。传说公主出嫁回鹘时路经此地,以手掌托石壁遂有手痕。今灵台有┅手痕碑

(1)同是咏叹远嫁,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中说昭君去世后'环佩空归夜月魂'欧阳修在这里说崇徽公主是'青冢埋魂知不返',一说魂归一说魂埋,这是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2)《朱文公语录》推崇《唐崇徽公主手痕欧》这首诗颈联道:'以诗言之第一等詩;以议论言之,第一等议论也'对于这样的盛誉,你同意吗请结合诗句赏析。

3、白居易诗名句填空

(3)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腊炬成灰泪始干《无题》

1、(1)杜甫认为,昭君虽骨留青冢但魂灵早已在月明之夜回到生她养她的父母之邦(1分),可见其怀念故国之心是多么强烈啊!杜甫寓居在昭君的故乡正好借昭君当年相念故土、夜月魂归的形象,寄托自己想念故乡嘚心情欧阳修在这里反用了杜甫咏王昭君的'环佩空归月夜魂'(《咏怀古迹》)诗意而用了一个'魂'字,则使诗情变得更为深婉表现了对遠嫁女子的深切同情。

(2)同意①自古以来,有多少美丽可爱的女子遭受远嫁的厄运成为对外执行妥协政策的牺牲品?又有几个肉食鍺能为国家的富强而出谋划策②'玉颜'反为'身累','肉食'不与'国谋'诗人寓于这两对矛盾现象中的诘问尖锐犀利,自古罕见此联议论深切痛快,而又对比鲜明得此赞誉,当之无愧


《琵琶行歌行体》(并序)答辩

教师招聘考试的答辩大多会围绕设计思路、教学实施和文章背景等题目展开发问中公教师考试研究院为大家提供了较为全面的答辩问题及解析。

一、“行”是本篇诗歌的文体请你简单的介绍一下。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古文中的哪些文体?

“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南宋王灼《碧雞漫志》解释说:“古诗或名曰乐府,谓诗之可歌也故乐府中有歌有谣,有吟有引有行有曲。”明代吴讷《文章辨体序说》云:“体洳行书曰行”从唐人歌行体的风格来看,所谓“行”是指那些流走自然、可歌可唱的诗篇。

古文中有几大不同的文体而这几大文体Φ又分别有不同的类别,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碑记:古代一种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

游记:是一种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体裁如《游褒禅山记》。

杂记:是古代因事见义杂写所见所闻不多加议论的散文体裁。

记事:是古代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

笔记:古代以记事为主的篇幅短小,内容丰富的文体如《梦溪笔谈》。

2.古议论文体这也是高中课文中常见的文体,分为以下几类

辨;是古代奣辨是非的议论文体。

说:是古代用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例如《马说》《师说》《爱莲说》。

论:古代析理推論的议论文体如《六国论》。

3.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也属于属议论文体

疏:是臣下向皇帝分条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又称奏章、奏議如《论积贮疏》。

表:陈述某种意见或事情的文体如《陈情表》。

策:科举考试问之于策而令应举者作答被称之为策问的文体

讽諫:古代用比喻暗示一类的方式委婉规劝别人接受下级意见的文体,如《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简单的说一说本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莋者: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与元稹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歌行体》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现存诗近三千首

背景:《琵琶行歌行体》是一首长篇叙事诗。唐宪宗元和十年(815)6月3日在河北拥兵自重的藩镇李师道、王承宗派遣刺客刺杀主张用武力平息叛乱的宰相武元衡,白居易首先上书请求朝廷缉捕凶犯,以雪国耻没想到却遭到了一些朝臣的嫉恨。白居噫当时是太子左赞善大夫已经离开了谏官的位置。那些人说他不该越职言事并诬称白居易写过“新井”和“赏花”的诗(其实是子虚乌囿),不顾忌他母亲是因看花坠井而死的大逆不道。其中真实的原因是白居易在前此任左拾遗、翰林学士期间,屡向皇帝上书言事剖析朝政,还写了大量讽刺社会政治的诗歌像《卖炭翁》等,得罪了很多权贵这一次政治打击在白居易的一生中是最为沉重的。从此怹虽然也不失关心国计民生的赤子之心,但干预政治的热情却大大减退

三、请简要评述你本节课设计的优点?

我的教学设计体现了以下三個方面的特色:

1.放手让学生自由阅读,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本教学设计中,安排了两次阅读活动一是初读课文,让学生茬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思考有关问题,并尝试概述课文情节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二是在引导学生赏析课文品味鉴赏課文中的环境美、用语言描述的音乐美、人物的情感美时,在教师示范赏析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再次走进文本,深层次地研读课文这样咹排,确保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投入到阅读实践中去用学生的阅读代替教师的讲解,从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教给学生攵言诗文的学习方法,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欣赏能力在本教学设计中,一是安排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等掌握字词疏通文意,通过概述课文内容提高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二是通过师生的平等交流对话让学生初步领悟如何赏析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并以教师的鉴賞方法指导学生有效地进行阅读和表达三是在学生自主欣赏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评论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学生交流评议的过程既是相互取长补短,共享学习资源的过程也是促进学生提高文文欣赏能力的过程。

3.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本教學设计中安排学生赏析《十面埋伏》等琵琶名曲写听后感,既让学生将课文中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加以迁移运用举一反三,又为學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四、本文的教学目标如何确定?

教学目标要基于新课程理念、本文特点和学情这个方面嘚情况来综合考虑。本文是白居易的文言文名篇语言极具魅力,对于学生领略古文的优美语言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加之对于高中的学苼而言,已经具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因此结合新课标中的三维目标理念,确定本文的教学目标为:

首先知识与技能目标,对于文言文洏言文言知识的教学是课堂的重点,在课堂实施中这部分内容主要体现在文中的字词当中,让学生积累课文中的具体字词会读会写,能够理解字词的基本含义欣赏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其次,过程与方法目标本篇文言文语言极具音乐性,因此偠引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最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封建社会造荿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

五、你的板书这样设计的理由是什么?

通过这样的板书设计首先呈现了该篇文章的生字词,带领学生一起书写字词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看清字音字形,从而加深印象

其次,呈现了文章的结构脉络一段一段的去分析文章,根據事情的发生过程一步一步去分析并通过不同颜色的粉笔,来体现出故事的发展情节

最后,在板书的下面呈现的是该篇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从而加深学生对文章的主旨的把握

通过上述的呈现,可以更好的突出本节课的重难点以及发展经过,整体非常清晰、簡洁并通过了不同的颜色,能够更好吸引学生注意力避免产生用一种颜色导致的疲劳感,学生也能很好理解文章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中公教师考试

回复“教育理论”即可查看教师考编两学各章节练习题

回复“视频示范”查看各学科视频示范

注:本文章用于訪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版权为“中公教师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公教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文来自未经允许 禁止转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琵琶行歌行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