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丹18401917年出生的名人1917去世,为什么

作文 整体的重要性材料作文:一天晚上,法国雕塑家罗丹()叫来几个学生,让他们一齐欣赏自己整整花了七年时间所雕成的巴尔扎克像.一位学生指着雕像那双叠合在胸前的手,说:“这手像极了!老师,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奇妙而完美的手啊!”
这真诚的赞美引起罗丹的沉思.他猛然操起身边的一柄斧子,朝着塑像的双手砍去,一双“完美的手”消失了,学生们也惊呆了!罗丹解释说: “这双手太突出了!它们已有了自己的生命,不属于这个雕像的整体了.记住.一件真正完美的艺术品,没有任何一部分是比整体更重要的.”
根据以上文字,从生活中选择一个有意义的话题,发表自己的见解.题目自拟,全文不少于800字.
帮我找个角度吧
论点什么的
第一部分 作文考点各个击破  一、切实强化话题作文的文体意识——记叙文篇  话题作文以其形式开放、体裁自由、内涵丰富等特点,颇受命题组专家的青睐,已成为近几年高考作文的主要形式.尤其是“三自”(自选文体、自拟题目、自主立意)方针的出台,使考生能够最大限度地张扬自己的个性,发挥长处.既可以写传统的议论文,也可以写小说、讲故事、编寓言,阐述对生活的真知灼见,抒发自己内心涌动的情感,形式自由,内容多样.但考生对于这种“自由”(文体自定)的理解容易产生偏差,于是近几年高考中文体特征不明,思路散漫,内容单薄的文章不时可见.  “文体自定”不是不讲求文体,而是要求考生选择适合立意为文,而且自己比较擅长的某一种文体进行写作.虽多了选择的自由,但任何文章都是以特定的文体形式存在的,各种文体都有其相对应的写作要求,考生在写作时就要遵循其中的“潜规则”.比如,打算写议论文,一定要有充分的“理”统摄全文,说理要透彻,主要运用议论这一表达方式;若想写记叙文,则要有“人”或“事”,语言简洁,叙述生动,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主要运用记叙、描写的方式等.因而“文体自定”不等于“无文体”.我们要杜绝满纸飘摇、玄虚无序,无“人”无“事”,无“论”无“议”的“四不像”文章的出现,在平时的教学中切切实实强化学生的文体意识,写什么就得“像什么”,就得“是什么”.  首先谈谈如何在考场上写出高水准的话题记叙文.  以话题记叙文为例,考生从小学就开始写话、写日记、写作文,写到高中,记叙文是最熟悉不过的文体了.但令人困惑的是:许多学生的记叙文写得连初中水平都没了.究其原因,恐怕很大程度在于,这些学生并没有意识到高中记叙文和初中记叙文的区别,什么才是高中记叙文的水准,也未曾为跨上这一档次而真正扎扎实实地努力.什么样的记叙文才算有水准?说来标准也多,在这里,且不说选材典型、组材有方、多种表达方式灵活运用,就我们进行作文指导的体会,谈几点拙见.  第一,“以理服人”.说白了,就是文章要“有思想”“有深度”.虽说记叙文,以记叙、描写为主,但高中记叙文要想真正把一个人写活,把一件事写生动,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平铺直叙,是远远不够的.“文以载道”,任何文体的文章失去了一定思想的依托,所写之人或事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这“思想”就是“立意”,和议论文不同的是,议论文可以直接亮出观点,但记叙文只有用形象说话,只有把立意内化为“人”或“事”,因而,写作时应当让事件载着自己对生活的关注、认识与思考,展示自身思想成长、升华的过程,并且用恰当的抒情、议论表现出来.有了立意,下一步就是选材.虽说记叙文写作的关键在于选材,但在多数学生生活面毕竟很窄的情况下,只强调选材的典型性还不能解决问题,还应当让他们学会“挖掘”,学会从日常小事中挖掘出新意、深意来.其实,事无巨细,只要懂得去开掘,哪怕是最寻常的事,也可以表现出自己富于个性的感悟来,也能给人许多回味与启迪.有时甚至仅是微小的细节,也可以挖出有价值的主题来,使文章因为“有思想”、有深度而登上新的台阶.若写作时不会往深处挖一挖,即使有好的素材也会写得俗之又俗的.每每读优秀作文,都不难发现,大凡成功之作,其实都是作者生活积淀中形成的独到见解的抒写载体,或是对自己参透的人生哲理的具体诠释.请看以下几例记叙文中的点旨之句:  1.坚韧是什么?坚韧就是不埋怨命运的坎坷多舛,不叹恨生活的无情磨难,坚韧就是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坚韧就是突破,就是追求,就是创造,就是希望.  2.人生又何不似这茶?一次又一次地被沸水冲起来,水凉后又跌落杯底,这样浮了又沉,沉了又浮,直到最后仍然散发着生命的脉脉清香.若是害怕沸水烫碎了心,烫失了生命,那么清香也会随风逝去……生命便应该像茶一样从容,不为成功沾沾自喜,更不会因遭受挫折而担惊受怕,用最坦然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倾轧,绝不放大痛苦,夸大挫折.  3.我一直感叹生活于我只是严酷的沙漠,现在才知道,那是因为我心里没有绿洲  高考作文训练  一、【考纲说明】要求:  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常用应用文.  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和发展两个等级.  1、基础等级D  ①符合题意;②符合文体要求;③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内容充实;④结构完整,语句通顺;⑤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2、发展等级D  1、深刻透彻(如: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预感事物发展的趋向和结果);  2、生动形象(如:善于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形象丰满,细节生动,意境深远);  3、有文采(如:用词生动,词语丰富,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的手法,文句有意蕴);  4、有创新(如:构思精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材料新鲜,见解新颖,有个性特征).    二、复习指导思想  近三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均只考一篇大作文.特点是文体宽泛,题材宽泛,考生有话可说,而且这几年的高考作文题基本上得到了社会各界与国家教委的肯定. 那么,以后是否沿袭这种命题方式?我们不能肯定.我们只能根据考纲进行全面训练,以不变应万变才为上策.  1、关于小作文是否需要练习的问题.我们认为无需多加练习,理由有三:  一、1999年考纲规定写作内容有“整篇文章”与“单项能力”,结果并未考“单项能力”,2000年只规定“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删除了“单项能力”的考查.估计高考命题组认为“单项能力”主要还是考的语言表达,可以在第五大题“语言表达”部 分考查,而无需再考小作文.  二、在考场上有限的时间内写两篇作文,不利考生写作能力的正常发挥,写两篇作文的结果,往往导致两篇作文的水平都不高,因而使考生的写作能力的评分趋于接近,拉不开分距,不利选才.  三、即使考小作文,但我们相信,只要考生的记叙、描写、议论、说明等基本的表达方式能过关,能写好大作文,就不怕写不好小作文.只要考场上审准小作文题,按题意要求写,平时不多练习小作文,同样能拿高分.  2、关于要不要进行各种文体分类训练的问题.有人认为近年来淡化文体,因此高三复习时不要进行分类训练,也不要进行文体模式训练.我们认为这种观念是错误的.理由有二:  一、淡化文体,并不是说没有文体.考题要求是“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也就是说可以让考生发挥自己的长处,长于写记叙文的就写记叙文,长于写议论文的就写议论文.因此掌握各种文体的基本模式及创新形式,很有必要.  二、学生进人高三时,写作能力差异很大,说有的学生的作文已达高考优秀作文水平,而有的只相当于、甚至于低于高一新生水平,绝非危言耸听.比如给学生一个话题,要他展开分析,把道理讲得透彻一点,如果议论文基本模式不掌握,恐怕很难写好这篇议论文.为了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所以有必要进行一段时间的模式训练.  3、关于复习训练内容如何安排的问题.考纲要求几种主要文体都考,而且作文评分分为基础等级与发展等级.因此,我们上学期的训练内容主要是议论文与记叙文的基本套路与审题训练,力图通过训练让学生作文达到基础等级.下学期是不限文体的作文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写作长处,确定某一文体进行强化训练,力图通过训练使其作文达到基础等级的上限或创新等级.鉴于历年高考大作文都没有考说明文(考场说明文很难做到材料具有客观性),所以没有安排说明文的大作文训练.  三、具体实施方案  ①、高三上学期(2000年下半年)着重审题能力(分记叙文和议论文)和写作基本套路的训练(分记叙文的物联式、领悟式、高潮式、镜头式和直抒式).  ②、下学期(2001年上半年)着重就作文的发展等级进行训练,具体分为:  ①、深刻透彻.②、生动形象 ③、有文采 ④、创新.    第一课时  【议论文审题训练】  一、 审题立论的要求  首先,根据题目确立论点要准确.其次,要根据读者思想实际立论,否则就是“无的放矢”.第三,确立的论点要新颖.即立论要有时代感,要敢于求异思维.    二、根据命题立论  写命题议论文要注意区别题目与论点,凡题目是疑问句的,需要作者作出正确的回答,回答的内容就是论点.凡题目是修饰句的,需要作者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考,与修饰句内容具有相似点的生活道理,都可作为论点.凡单概念型命题或多概念型命题,都要把题目补充为完整的判断.比如《漫话入迷》可以补充为“在事业上入迷,才活得更有意义”;《谈友谊》可以补充为“友谊要建立在共同的理想和志趣上”.其中多概念型命题首先要弄清概念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其关系补充为完整的判断作为论点.例如《汗水和灵感》是条件与结果的关系,可以补充为“只有付出辛勤的劳动,才能获得灵感”.三、根据材料立论  根据材料作文立论,除了要尽量做到“议论的角度”一节中所说的“准、实、新”之外,还要注意审准材料、弄清题意.下面举例说明:.  1、要“全”不要“漏”  作文题:情以“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名言进行立意,联系自己学习语文的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此题除题目与字数的要求外,从内容角度看有以下两点要注意:一是要理解“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话,并将它化为自己的观点;二是要联系自己学习语文的实际来发表看法.只谈语文学习和生活的关系而不联系自己的实际,就属于“漏”掉了要求,作文评分是要降等的.谈语文学习和生活的关系也要从两方面来理解,概括才全面.即生活离不开语文;语文要在生活中学习.这是文章的观点.文章思路应为,我在生活中是怎样用语文的,在生活中是怎样学语文的.  2、要“准”不要“偏”  作文题:后汉时期,有人曾怀着十斤金子,向杨震行贿,说:“暮夜无知者.”杨保答道:“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所知?”使行贿者碰了一鼻子灰.山东省曾有座“四知庙”,就是纪念这个杨震的.请根据这个材料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  此则材料涉及两个人物,我们应根据主要人物立论可拟题为《要发扬“四知”精神》,观点为“有职权者要清正廉洁”、如果根据次要人物行贿者立论,以《行贿者戒》为题,确立“行贿者必碰壁”为观点,则偏了题.因为在现实生活中行贿者不一定“必碰壁”.  3、要“深”不要“浅”  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用哲学观点去分析材料,认识问题,往往会高屋建瓴,洞若观火.  一、命题作文:《说说“眼见为实”》、《说“争”》、《发光与沾光》《小议“代沟”》、《说“风度”》《谈嫉妒》、《谈韧》、《“热”论》、《得与失》、《压力与动力》、《压力与潜力》、《荣与辱》、《红灯与绿灯》、《自卑、自负、自强》、《自责、自励、自强》、《小溪、大河、大海》、《护短、避短、补短》、《河、船、桥》  要求:l、给以上题目各确立一个论点,要求联系实际进行立论且立论新颖.2、任选一题写作;不少于800字.  二、材料作文:一天晚上,法国雕塑家罗丹()叫来几个学生,让他们一齐欣赏自己整整花了七年时间所雕成的巴尔扎克像.一位学生指着雕像那双叠合在胸前的手,说:“这手像极了!老师,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奇妙而完美的手啊!”  这真诚的赞美引起罗丹的沉思.他猛然操起身边的一柄斧子,朝着塑像的双手砍去,一双“完美的手”消失了,学生们也惊呆了!罗丹解释说: “这双手太突出了!它们已有了自己的生命,不属于这个雕像的整体了.记住.一件真正完美的艺术品,没有任何一部分是比整体更重要的.”  根据以上文字,从生活中选择一个有意义的话题,发表自己的见解.题目自拟,全文不少于800字.  第二课时  【记叙文审题训练】  根据不同的题目类型可以采取不同的构思方法.  一、大中取小法:如《追求》,从字面上看,题目很虚很大,审题立意时不知如何下手,这类题目就要从小处来写,可以写一个老教师的追求,一个普通工人的追求,一个边防战士的追求,一个中学生的追求,也可以写自己的追求,总之,各种典型人物的追求都可以写.  二、揭示本体法:题目是喻体或象征体,就应该揭示它的本体.如《春风》、《暖流》,本体可以是党的政策的鼓舞,可以是师长的教导可以是同学的帮助等等.《红叶》,不是写经霜的枫叶,而是要赞颂老干部、老工人、老教师.老革命家等老同志保持晚节、争献余热的高尚粮神.也就是说,《红叶》就是写树老叶红,人老心红.  另外既可作本体来理解,也可作喻体来理解的题目,如《一次不寻常的考试》,则可以写文化科学知识方面的一次实实在在的考试,也可以写思想、道德、行为方面的一次考验.《珍贵的礼物》.可以写人情往来方面的赠送的珍贵物品,也可以写在某方面的突出成绩、成就或成果,还可以指父母、师长或上级领导教育自己的金玉良言.  三、添加因素法:如《心事》,可以在原题前面加上“我的”、“老师的”、“奶奶的”、“班主任的”等.  四、改造文字法:如(啊,新世纪》,这个题目抒情色彩很浓, 审题的关键在于对“啊’”字的感情色彩的理解,“啊”字很显然含有惊喜、赞美之意,于是可将题目改造为《我赞美新世纪》、《新世纪畅想曲》  五、扩大范围法:题目含意内容很窄,无法取材,可以扩大范围来写.如《在今天的课堂上》,可以将发生在“今e的课堂上的所见所闻”作为文章的线索,穿插回忆昔日课堂内外的事;也可以把“今天”作为广义的今天来理解,写最近一个时期的课堂上的事.  六、 瞬间升华法:如《得与失》、《机会》、《勇气》、《考场》、位置》等,均可叙写发生在一瞬间的事情经过,结尾道目从中悟出的哲理.    【迁移训练】  作文题:《灯光》、《_的憾事》、《心灵深处》、《不能没有你》、《掌声》、《新生》《考验》、《桥》、《理想》、《心愿》.    要求:1.选择恰当的角度,给以上题目拟出简明的提纲.  2.任选一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    第三课时  【议论文的总分式、递进式】  议论文的基本套路实际上就是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方式.  总分式结构是先总说后分说,总说提出中心论点,分说部分则横向开拓,分解论点,论证中心. 递进式结构是纵向开拓,步步推进,深化议论.  纵向开拓的思路,就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也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一一解决问题”的论证模式.  “是什么”可理解为提出问题:或指明问题的实质,或申述论述的范围,或直接提出中心论点等;也可以是对论述对象作必要的解释、说明等.解释,不一定是下定义,可以举例说明,也可以对比说明.  从“为什么”与“怎么样”的角度论述,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这两部分可以并重,也可以有所侧重,不一定平均用力.侧重点的选择,要考虑需要我们着重讲清的是观点成立的理由,还是根据某个道理应该怎么做.一般说来,如果道理简单,显而易见,无须详加论证,则可在“怎么样”上多做文章;如“怎么样”的问题众所周知,不言而喻,则可在“为什么”上多做文章,“怎么样”可一笔带过或干脆不谈.  一般亮明观点之后展开的思路有两种走向:如果观点是肯定判断,那么就要从重要性、必要性角度论述,如观点是“我们要培养节俭的美德”,那么就谈“节俭”的重要性、必要性.‘如果观点是否定判断,就谈不能这么做的原因,或继续这么做的危害性.如观点是“这种赶时髦的做法并不好”,那就要讲“不好”的理由,或“赶时髦”的危害性.  由上可见,“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是最有助于拓开思路的论证结构模式.至于怎么用好这种模式,则关键在于灵活变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各自的论述侧重点.  递进式结构可以和总分式结构综合运用.比如,可以从“是什么”,或“为什么”,或“怎么样”的角度分别设立分论点,进行阐述.    【具体指导】  1.运用总分式,或递进式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600字.  题目:《只有勤写,才能善写》  写作要求:  2.字迹工整,卷面整洁;一节课完卷.不满600字者在下节课里重写一篇;字不工整、卷面不整洁者重抄一遍.  本次作文重点检查字迹、卷面与结构.  3.用三至五分钟时间在草稿纸上列出提纲(以后每次写作都如此).  4.写前心理调适:高度集中注意力.心里暗示自己;考场即战场,现在战斗开始.(以后每次写作都如此.)  只有勤写,才能善写  勤写者,何也?勤写,顾名思义,就是坚持不懈地练习写作.看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那些大文豪无不是靠勤写蜚声文坛,流传千古的.    勤写到底有哪些益处呢?  首先,勤写才能勤读.作文一写得多了,久而久之,就会发现有不少不如人意的地方也有不少精彩的语句写不出来,这样,就会不自觉地驱使自己去翻开一部部“大部头”,去钻研、揣摩乃至模仿前人的语言,古人“读 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26全神贯注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26全神贯注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1.07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正确教育旗下网站
题号:1591030试题类型:单选题 知识点:理性时代的到来(启蒙运动)&&更新日期:
雕塑家罗丹(年)在博物馆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时,有感而发说:“瞧!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气息,那是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依你的推论,罗丹所谓的“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主要指的是& [&&&&]A.尊崇人文主义,否定天主教的教规 B.提倡归纳或实验的方法 C.以理性的方法,思考人类社会的现象 D.倾向自由、平等,反对君主政体
难易度:较易
必须在注册登录后,才可以查看解析!
橡皮网学生APP下载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名校试题,天天更新,免费查看!
理性主义:
理性主义,欧洲理性主义是建立在承认人的推理可以作为知识来源的理论基础上上的一种哲学方法。一般认为随著笛卡尔的理论而产生,17-18世纪间主要在欧洲大陆上得以传播,本质上体现资产阶级的科学和民主,是启蒙运动的旗帜。同时代相对的另一种哲学方法被称为不列颠经验主义,它认为人类的想法来源于经验,所以知识可能除了数学以外主要来源于经验。
理性与启蒙的含义:“理性”是指人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所谓“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它强调凡事要以人的思维去判断,而不依赖天意或神的旨意,同时也强调人的独立自主性,其目的都是为了保障人的自然权利。这里涉及了一个思考什么(人的权利)、怎样思考(科学的方法)的问题。启蒙的行为其实就是引导人们去思考什么和怎样思考。 “启蒙”在法文中即为光明、智慧之意。启蒙思想家认为:过去的时代在天主教会和世俗封建主的统治下是迷信和无知的黑暗时代,而启蒙运动就是要从黑暗进入到智慧和光明的时代,而要驱散现实的黑暗就必须使用理性的阳光。因此,所谓的启蒙完全是针对“中世纪只知道的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而提出的,而“要触犯当时的社会制度,就必须从制度身上剥去那一层神圣外衣。”由此,启蒙思想家用人的思考和判断去剥封建制度身上的“神圣”外衣,去批判教权主义、专制主义,以此达到资产阶级所号召的消灭专制王权、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实现所追求的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 说到底是资产阶级要求民主、自由、平等。他们把理性变成了一面反封建的旗帜,主张把理性作为衡量一切现存事物的唯一标准,凡是违背理性的,都应予以打倒。
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比较:
理性时代的到来:(1)背景:& 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17-18世纪&阶级基础:新兴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 政治上: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 & 思想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也是欧洲发生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3)核心:理性主义& (4)内容: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去批判教权主义、专制主义,实现所追求的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 (5)概况:启蒙运动于17世纪兴起于英国,18世纪在法国达到高潮。
启蒙运动兴起的历史条件:
首先,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的愿望日益强烈。其次,自然科学取得很大进展,牛顿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发现了物质运动的基本法则,科学实验打破了束缚人们头脑的神学说教;在科学的启迪下,一些思想家们相信人的理性,力图发现支配人事和社会的法则。因此,自然科学的发展为启蒙运动提供了理论启迪和思想方法。再次,从14世纪到16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传播了人文主义。正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掀起了一场新的思想解放运动,史称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推动了理性时代的到来。
相关试题推荐
1、 (09年全国卷二)在20世纪,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大英帝国、大日本帝国等帝国渐次消失,这反映出A.资本主义扩张的方式发生变化B.第三世界的兴起C.经济实力的提高受到普遍重视D.民主政体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2、 (09年广东卷B)1494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教皇仲裁下,划定了一条分界线。 这意味着A.两国当时的航海成果得到承认 B.大西洋是两国争夺的焦点C.其他国家被永远排除在殖民争夺之外D.开辟新航路的主要目的是传播基督教
3、 (09年广东文基卷)从交通运输的角度看,代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是A.蒸汽机车B.内燃机车C.电力机车D.汽车
4、 (2009年全国Ⅰ卷文综)1787年费城会议制定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规定:合众国不得授予贵族爵位。这反映了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是 A.民主主义B.平等主义C.自由主义D.共和主义
5、 (2009海南历史)《独立宣言》曾被马克思称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人权宣言”。与法国《人权宣言》不同,《独立宣言》还提出 A.生命权B.自由权C.财产权D.反抗压迫权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12年“清室优待条件”节选   1924年“修正清室优待条件”节选 皇帝尊号仍存不废,以待各外 国 君主之礼相待;皇帝岁用400万两,由中华民国拨用;皇帝暂居宫禁,日后移居颐和园,侍卫人等照常留用;皇帝辞位后,原有私产由中华民国特别保护;原禁卫军归中华民国陆军部编制,额数俸饷特别保护。  即日起永远废除帝号,与国民在法律上同等;每年补助清室家用50万元,另特支200万元,开办平民工厂,收容旗籍贫民;即日移出宫禁,以后得自由选择居住;清室私产归清室完全享有,其一切公产应归政府。 (1)南京临时政府内部对是否接受“清室优待条件”有不同意见。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2)概括说明“修正清室优待条件”比“清室优待条件”有哪些进步。
7、 一部影片中有这样一组镜头:夜色中, 成群的武装起义者冲向首都的一座宫邸,从停在不远处河面上的战舰传来隆隆炮声;人流很快冲垮了守卫部队设立的防线,宫邸沉重的大门在起义者的呼喊中缓缓打开。这组镜头所取材时历史事件发生在
( ) A.1640年英国的伦敦B.1871年法国的巴黎C.1917年俄国的彼得堡D.1949年中国的南京
8、 1919年12月,重庆《川东学生周刊》创刊。对其创刊宗旨:“排斥强权”和“改良社会”理解全面的是A.反对北洋政府B.追求自由民主C.反帝反封建D.抨击专制皇权
9、 (2008年全国卷I)美国《时代》周刊评论说,1943年11月相关外交文件的签署“开辟了中国与西方列国之间关系的新纪元”,这一评论指的是A.中国与英、美等国签署宣言,保证团结一致打败法西斯B.中国与英、美两国签署宣言,要求日本无条件归还侵占的中国领土C.中国与英、美两国发表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D.中国与英、美两国签约,宣布废除英美在华治外法权等特权
10、 年份占工厂总数比例占工业资本总额比例占工人总数比例.4%7.3%%49%表中所示各种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抗日战争的影响B.抗日根据地扩大C.国际援助的增多D.民营工业的发展
11、 下列地图中表示草原文明的是A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A.20世纪70年代B.20世纪80年代C.20世纪90年代D.21世纪初
13、 图8中数字标明的地点,都是抗日战争期间著名战役的发生地,其中能为八路军战史提供实地的资料的是A.①B.②      C.③D.④
14、 下列选项中,能反映商朝农耕生产的是( ) A
15、 (08重庆卷,3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隋炀帝)大业八年,天下旱,百姓流亡。时发四海兵,帝亲征高丽,六军冻馁,死者十八九。十三年,天下大旱。时郡县乡邑,悉遣筑城,发南女,无少长,皆就役。                              ——《隋书》贞观十一年七月一日,……洛水暴涨,漂六百家余家。……十三日,诏曰:“暴雨为灾,大水泛滥,……诸司供进(进奉的财物),悉令减省。凡所力役,量事停废。遭水之家,赐帛有差。”……九月,黄河泛滥,……太宗辛白马坂以观之。——《旧唐书》材料二 凡有水旱,(清朝统治者)略不可怜恤,坐视其饿莩流离,暴露如莽,……有纵贪官污吏,布满天下,使剥民脂膏。                      ——杨秀清《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材料三 鸦片战争后十年间,民边迭起,个族人民的起义和暴动达100余次,以广西、广东、湖南三省声势最盛。                       ——摘编自王文泉《中国近代史》材料四 1933年5月,国会通过了《联邦救济法》,成立了联邦紧急救济署。1935年8月通过的《社会保险法》,改变了过去有民间团体自助自救或由慈善团体提供救助的传统,开始了美国的“福利主义”实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经济与社会矛盾都演变到极其严重的地步。为了摆脱困境,寻求发展,工党政府采用“福利国家”政策,实施社会改革,可谓顺乎历史潮流的明智选择。(1)根据材料一,说明灾害发生后隋炀帝,唐太宗对待百姓的态度, 概括唐太宗应对灾害的举措。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太宗采取上述态度和举措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与材料三所反映的史实有何内在联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太平天国在哪些方案中提出了改善百姓生活的办法,各举一条相关内容。 (3)根据材料四,说明美英两国社会福利改革各处于什么发展阶段, 归纳美国社会福利改革的主要措施。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措施对当时美国社会有何积极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16、 (08北京卷,16)以下对明清时期白银使用与流通历史的认识,正确的是A.“一条鞭法”实行赋税征银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B.“地丁银”加强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C.鸦片战争前,外贸出超造成中国白银外流D.截至清朝结束,铜钱与银两兑换的比值没有改变
扫描二维码马上下载橡皮网APP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名校试题,天天更新,免费查看!
接收老师发送的作业,在线答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孩子出生家人去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