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他美奶粉对于中国宝宝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摄入足够不足够

当前位置: >
正确补钙小心过量
  爸爸妈妈对于补钙的热情源于对宝宝身体健康的不自信。认为平时食物里的营养还不够多,千方百计给宝宝吃钙片补钙,好让宝宝快高长大。其实这样很容易让宝宝补钙过量,危害更大。
  补钙过量对儿童危害极大
  专家介绍,补钙过量的主要症状是身体浮肿多汗、厌食、恶心、便秘、消化不良,严重的还容易引起高钙尿症,同时儿童补钙过量还可能限制大脑发育,并影响生长。血钙浓度过高,钙如果沉积在眼角膜周边将影响视力,沉积在心脏瓣膜上将影响心脏功能,沉积在血管壁上将加重血管硬化等。
  专家建议补钙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对于不明显缺钙的孩子可以通过豆制品、奶制品和鱼肉等食物来补充,并且配合阳光的紫外线作用。晒太阳和户外运动是最好的天然钙制剂,奶类应是首选的补钙食物。对于不喝牛奶的人,可用酸奶替代牛奶。通过膳食均衡补钙不但可行,而且更有效、更划算、更安全、更长久。
  孩子每天需要多少钙呢?
  0-6个月:300毫克/日
  6-12个月:400毫克/日
  1-3岁:600毫克/日
  4-10岁:800毫克/日
  11-18岁:1000毫克/日
  由于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仅仅靠食物中摄取的钙远远满足不了身体需要,因此在正常的食物之外,还需额外补足钙剂,每日补钙量则为以上各年龄组儿童需钙量的50%-60%。
  如何选择有效的钙剂直接关系到补钙效果,专家认为:选择补钙品主要考虑三方面的因素,即钙源含钙量是否足够高?是否安全?价效比是否经济合理?
  牛奶是最佳补钙品
  中国营养学会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第三条指出--常吃奶类、豆类或制品。
  牛奶及其他奶类是最佳的补钙食品,其所提供的钙质量是其他任何食品和药品所无法比拟的,同时还能为一天的活动提供能量、优质蛋白和维生素。奶类中营养成分的构成除含丰富的优质蛋白和维生素外,含钙量较高,且吸收利用率也较高,是天然钙质的极好来源。其中鲜牛奶每毫升含钙量达到了63-159毫克,牛奶粉每毫升高达216-1239毫克、酸奶每毫升含钙量达到了78-212毫克。
  其他的如果味奶、全指加糖牛奶粉、高钙奶粉、奶油等也有不低的钙含量,婴幼儿及青少年每天最好能吃一定量的乳类及其制品。另外,乳类还含有较多的维生素a和核黄素,这两种营养是我国人群膳食中常易缺乏的营养素。由于乳类是营养价值很高的食品,在发达国家将他单独例一大类食品,是人们每天必须吃的食品之一,为钙、磷、维生素a、d、b2的主要供给来源。
  在补钙时还不能忽视以下几个问题:
  1、补钙必须要加维生素d
  维生素d可有效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是打开钙代谢大门的金钥匙,儿童每天需要4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就可以了。其实维生素d人体自身可以合成,建议家长适当的带孩子晒太阳;或者选用一些含有维生素d的钙制剂。
  2、不要服用含磷的钙补充剂
  制造骨骼的主要元素是钙和磷,二者的关系十分密切。人体摄入的钙和磷必须符合一定的比例,如果磷的摄入量过多,就会结成不溶于水的磷酸钙排出体外。必然导致钙的流失。而中国人因为食物和水源的问题,磷的摄入量已大大超标。尤其是婴幼儿时期,磷超标会导致一系列严重后果。中国营养专家呼吁:千万不要给婴幼儿服用含磷的钙补充剂!
  3、镁影响钙的吸收
  钙和镁都是二价离子,在人体内的吸收会产生竞争作用。对于婴幼儿来说,体内的镁含量通过食物可以达到新陈代谢的需要,不需要额外补充,而镁过量不仅能够影响钙的吸收利用,还会引起运动机能障碍,建议不要盲目补充含镁的钙剂。
  4、食物要少盐,有利于钙的吸收
  近期有关研究发现:钙与钠在肾小管内的重吸收过程中发生竞争,钠摄入量高时,人体就会减少对钙的吸收。国际卫生组织建议中国人每人每天的食盐摄入量应在6g以下,婴幼儿越少越好。因此建议喜吃咸食的家庭严格控制孩子饮食中食盐的摄入,保证孩子体内钙的吸收利用。
  5、食物中的植酸、草酸对钙的影响
  中国人以植物性食物为主。豆类、未发酵面粉中含有植酸;一些蔬菜(菠菜、竹笋、毛豆、茭白、洋葱等)中含草酸,能与钙结合成不溶解的物质而影响钙的吸收。补钙时要适当注意这些问题。
&&&&& 亲宝推荐
上一篇:下一篇:
妈妈们都在看...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
拔萝卜 拔萝卜.嗨吆嗨吆,拔萝卜,嗨吆嗨吆,拔不动,老太婆,快快来,快来帮我们拔萝卜...
热门专题推荐
人气:369852
人气:142351
人气:16548
人气:22659
人气:26584
人气:12354
人气:32147
人气:43521
沪ICP备号© 版权所有第三方登录:当前位置: >
解读奶粉伴侣的营养误区
  不少妈咪发现,宝宝喝奶粉后会出现上火、便秘的情况,为了缓解这种状况,在喂养宝宝喝奶粉的时候,也会选择市场上所谓的“奶粉伴侣”,帮助减轻宝宝上火的症状。其实,这是一种营养误区。
  奶粉伴侣中有哪些成分?
  然而,这类产品,实在是很坑爹。这类产品的成分的确都是"营养成分",对于成人来说"即使无用,至少无害"。不过这些东西是针对婴幼儿的,而衡量一种成分是否适合婴儿的标准跟成人不同:只有必要的才是合适的,如果没有充分的证据证实"有必要",那么就不应该给——即使是母乳中有的成分,也需要进行量的限制。
  基于这样的思路,经过人类漫长演化、自然选择而形成的母乳是婴儿食品的"黄金标准"。在现代人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下,母乳喂养的婴儿可能缺乏维生素D和铁。除此之外,母乳不缺乏任何其他的营养成分。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婴儿六个月之内纯母乳喂养,连水都不应该喂。
  婴儿配方奶粉是对母乳的模拟。到目前,人类对母乳成分的认识已经相当深入,母乳中对婴儿生长发育相关的基本成分已经比较明确。基于这种认识设计的婴儿配方奶粉已经"足够好"。对于满足婴儿的生长发育需求,与母乳的差别已经很小。配方奶喂养的婴儿,连维生素D和铁都不用另外补充。
  配方奶粉的设计目标是"满足婴儿所有的营养需求"。它的每一种成分,都有比较严格的范围——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而这种"奶粉伴侣"的引入,就使得奶粉不再是婴儿唯一的营养来源。它的加入,就破坏了配方中对于"含量"的控制,从而加大了配方奶粉与母乳的差别。
  以下是奶粉伴侣中的主要成分:
  1.葡萄糖 葡萄糖是一种简单的糖,的确容易消化吸收。因为它只提供热量而不提供其他营养成分,所以婴儿吃了它之后,相当于在不增加其他营养成分的基础上增加了热量摄入。这样,婴儿在不需要吃那么多奶粉的情况下就"吃饱"了。热量够了,其他的营养成分却还不够。
  2."植物精华" 植物提取物是成分极为复杂的成分,人们并不完全清楚其中的成分。对于大人,即使其中有一些有害物质,人体的肝脏肾脏也能处理掉。但是婴儿的这些系统都还没有发育完善。任何"不明物质"都会增加身体的负担,从而为婴儿带来不必要的风险。
  3.益生元 益生元实际上是一些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它到了大肠之后,被那里的细菌发酵产生一些小分子物质。益生元是有利于"好细菌"生长,不利于"坏细菌"生长的成分。同样,对于成人,益生元的好处大过风险。而对婴儿,"好处"与"风险"的权衡就比较敏感,通常应该更倾向于强调"回避风险"。虽然现在有一些科学研究显示益生元的加入对于婴儿的健康"可能有好处",但是科学界以及权威部门认为目前的科学证据还不足以支持把它作为婴儿奶粉的必须成分。换句话说,让婴儿服用益生元,并没有科学证据来做担保。
  4.DHA和牛磺酸 DHA和牛磺酸是人体需要的成分,在母乳中也能找到它们的存在。不过它们的含量跟母亲的饮食关系比较大,不同人的母乳中含量差别也比较大。补充它们对于健康的作用,试验与流行病学调查都是针对成人的。宣传中的所谓"益智成分"只是商业营销用语,而"促进大脑和视力的发育,宝宝聪明,眼睛亮"只是"理论推测"和"良好愿望",并没有充分的科学证据支持。因为缺乏科学证据支持,目前的婴儿奶粉标准中并没有规定必须添加它们。但是它们在母乳中天然存在,从"模拟母乳"的角度说似乎又应该添加。所以,在目前的配方奶粉标准中,它们是"可选项"——不要求,但是可以加。不过,对于添加量有限制,并不是越多越好(所以所谓的"双倍添加DHA"只是一种广告噱头)。如果婴儿奶粉中已经添加了它们,再通过奶粉伴侣来添加,结果没准就"过量"了。
  需要奶粉伴侣来解决配方奶粉"上火,不易消化"的现象吗?
  很多家长给孩子"奶粉伴侣"的原因是"针对婴儿奶粉容易上火、不易消化的现象"。这些"现象"完全是为了推销产品"制造出来的问题"。配方奶粉喂养的婴儿,根本用不着什么"伴侣"来解决这些想象出来的问题。
  首先说"上火"。现代医学中没有这个概念,据中医专业人士说中医典籍中也没有这个用语。它基本上是一个"民间概念"——不同的人所描述的"上火"症状也各不相同。可以说,它是各种各样不适症状的集合。有人分析过那些"上火症状",发现产生原因相差迥异,比如有的是食物过敏,有的是维生素缺乏等等。吃配方奶粉的婴儿不会缺乏任何一种营养成分,自然也不缺乏维生素。反倒是补充了其他"营养品"之后,因为相应配方奶的食用量降低(婴儿能够吃的食物总量是有限的),倒是有可能出现某些营养成分缺乏的可能。而食物过敏则有一定的比例的婴儿出现,比如有一部分人对牛奶蛋白过敏,所以基于牛奶的配方奶粉就可能让这些婴儿出现比较严重的症状。这种过敏不是传说中的那些"清热下火"的植物能够解决的,通常的解决方案有两种:一是使用深度水解的配方奶,其中的牛奶蛋白被深度水解,过敏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二是使用基于大豆蛋白的配方奶,避免牛奶蛋白的摄入。
  再说"不易消化"。这是一个强加给婴儿奶粉的"缺陷"。婴儿奶粉的任何一种成分,都不存在不易消化的问题。酪蛋白不如乳清蛋白容易消化,只是消化速度慢的问题,而不是它的吸收。中国的婴儿奶粉,对于乳清蛋白的比例要求甚至比国外更高。实际上,目前做过的配方奶粉喂养和母乳喂养的对比研究,比较明确的一个差别是:配方奶粉喂养的孩子体重增加更快。通常认为,这是因为婴儿吸食奶瓶比母亲的乳头要更轻松,所以更容易吃多。不管真正的原因是不是如此,这至少说明,吃奶粉的婴儿,并不容易出现消化问题。
  婴儿在生长发育中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症状,很多人总是倾向与归结于"吃了什么"或者"没吃什么"。中国的孩子,一出生就面临着各种各样"婴儿营养品"的轰炸。许多父母即便将信将疑,也因为担心"输在起跑线上"而抱着"宁可信其有"的心态给孩子吃。殊不知,这些东西有用的可能性不大,带来问题的可能性倒小。
  结论:
  母乳是孩子婴儿最好的食物。在不能母乳喂养的情况下,配方奶粉可以满足婴儿的营养需求。各种针对配方奶粉的奶粉伴侣,其成分针对婴儿并无需要,反倒是带来的问题可能不小。
  婴儿的饮食原则:
  1、尽量母乳,做不到的选用配方奶粉;
  2、母乳喂养的每天补充400IU维生素D,4个月之后补充一些铁;用配方奶粉喂养的不用,除此之外拒绝任何其他食物或者"营养品"(包括水、钙、DHA等等);
  3、四到六个月之后根据婴儿发育状况开始添加含铁辅食(比如加铁米粉),逐个尝试各种最平常的食物,依然保证营养主要来自于奶。至于"奶粉伴侣"之类的"营养补充剂",就别让它们来坑爹了。
&&&&& 亲宝推荐
上一篇:下一篇:
妈妈们都在看...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
拔萝卜 拔萝卜.嗨吆嗨吆,拔萝卜,嗨吆嗨吆,拔不动,老太婆,快快来,快来帮我们拔萝卜...
热门专题推荐
人气:369852
人气:142351
人气:16548
人气:22659
人气:26584
人气:12354
人气:32147
人气:43521
沪ICP备号© 版权所有宝妈必看 米饭低营养宝宝营养摄入远不够_亲贝网
旗下网站:
& 宝妈必看 米饭低营养宝宝营养摄入远不够
宝妈必看 米饭低营养宝宝营养摄入远不够
近日,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联合食品企业共同调研的6-36月龄婴膳食营养调查结果显示,来自北京、上海、成都、广州、沈阳、兰州、郑州和苏州8城市的1409名婴幼儿,其食物种类集中在配方奶、米饭、面条、猪肉和鸡蛋组成的5大食物,但果蔬摄入&非常不理想&,而米饭和面条等&低营养密度食物&摄入过多,种类少且质量较差。
婴幼儿水果蔬菜摄入太少?米饭、面条属于低密度营养食物?这对于喜欢吃大米、白面、果蔬的中国妈妈来说,有些出乎意料。
对此,请来成都市妇女中心营养科主任陈克对此项报告进行解读,并结合世界卫生组织、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最新成果,对提高婴幼儿辅食质量给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1&米饭面条等低营养辅食摄入过多
提高奶蛋肉的饮食比例
由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雀巢研发中心和雀巢营养科学院发布的婴幼儿膳食营养报告指出,8城市婴幼儿食物种类非常集中在配方奶、米饭、面条、猪肉和鸡蛋组成的5大食物。建议减少米饭和面条等低营养密度食物,提高奶、蛋、肉等高营养密度的食物比例。
中国营养学会认为,7-12月龄所需能量约1/3-1/2来自辅食,13-24月龄幼儿约1/2-2/3的能量来自辅食,而的婴幼儿来自辅食的铁更高达99%。婴儿最先添加的辅食应是富铁的高能量食物,在此基础上逐渐引入其他不同种类的食物以提供不同的营养素。
中国营养学会《7~24月龄婴幼儿指南》:辅食添加每次只添加一种新食物,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从一种富铁泥糊状食物开始,如强化铁的婴儿米粉、肉泥等,逐渐过渡到半固体或固体食物,如烂面、肉末、碎菜、水果粒等。
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营养科主任陈克:米、面营养高低还要看烹调方式,汤泡饭、稀饭、汤面等可降低热卡,建议家长对1岁左右的孩子可选择软干饭。
如果您有与“婴幼儿辅食婴幼儿辅食制作婴幼儿辅食选择婴幼儿辅食添加婴幼儿辅食选购”的相关问题,请向提问
看了宝妈必看 米饭低营养宝宝营养摄入远不够的网友还看了
>> 更多关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儿童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