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画的平原省什么时候成立又什么又什么

苏葆桢_百度百科
苏葆桢(90.6),著名国画家,师从、、等大家,江苏省埠子镇苏圩村人。教授(现西南大学), 硕士生导师 ,原副院长。其父系秀才,开办私塾教书,喜书画。葆桢自幼受其父熏陶,以善画闻名于乡里。1936年毕业于江苏省立宿迁玻璃科职业学校(原省立宿迁中学玻璃职业班,即今)。
苏葆桢生平
1939年考入设于重庆沙坪坝的艺术
1986年苏先生在重庆南山写生
系,获得艺术大师、、、、等的教诲。1944年毕业于中央大学艺术系 。学生时代即开始创作,并举办个人画展,作品荣1941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青国美展和国际画展。作品流传遍及亚、非、欧、美的许多国家。
苏葆桢个人履历
苏葆桢,字子干,江苏宿迁人。男,汉族,西南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硕士导师。
1916年丙辰
◎5月20日出生于江苏省宿迁县埠子镇苏圩村。
1922年壬戌
◎ 秋,在村小开蒙读书,临习碑帖 。
1929年己巳
◎春,考入宿迁县埠子镇县立义保小学。
1930年庚午
◎夏,考入江苏省立宿迁中学初中部。受美术老师余定栋(上海画家的学生)指教。
1933年癸酉
◎夏, 考取江苏省立玻璃科职业中学(高中)。课余替学校刻钢板、油印教材、在玻璃器皿上画图案。
1936年丙子
◎毕业留校任教,兼任教务员和年级导师。
1937年丁丑
◎ 夏,江苏省教育厅保送公费赴日本留学,因8.13中日战争爆发未能成行。
◎ 12月,外出逃难,加入顾祝同组建的江苏省抗日青年训练团,任中队部文书上士。
1938年戊寅
◎ 春,离开青年训练团,返玻璃科职业中学筹办内迁。
◎ 玻璃科职业学校等中学在湖北沙市成立江苏省立联合中学,任联合中学会计。
◎ 11月,随学校西迁至重庆,校址定于江津中渡街。
1939年己卯
◎9月,考入艺术系,教师有、、、、陈之拂、、、等。
1940年庚辰
◎ 9月,主修张书旂花鸟画课。
◎ 无钱购买笔墨纸张颜料,幸得两同乡接济数十元解燃眉之急。
◎ 在解放碑赖廷祯的画店售画,所得用于购买纸笔墨颜料。
1941年辛巳
◎ 3月,主修花鸟画课。
◎ 《秋菊双鸡》在重庆举办的中华全国美展中获得“青年作家”一等奖。
1942年壬午
◎ 数幅花鸟画作品参加中国政府外交部在伦敦举办的中国艺术展,并被收藏。
◎ 欢迎从至东南亚各国美展载誉返校。
◎ 陪徐悲鸿至重庆家中调解夫妇关系。
◎ 国画《和平胜利》、《粉香玉暖》参加由教育部和中华全国美术会主办的第三届全国美术展览。
1943年葵未
◎ 加入中华全国美术会。
◎ 与一起在内江、成都、自贡、泸州办画展。
◎ 和岑学恭、、郭世清、、韩智中六青年在重庆夫子
池励志社举行联合画展,作品100余件,当时的《中央日报》、《世事新报》登载了消息。
◎ 参加由中国红十字总会主办的第三届红十字周国画展览,与、、、伍蠢甫、许敦谷、、李可梁、许士琪等名家同登一堂。
1944年甲申
◎ 夏,从毕业。
◎在《嘤鸣集》册页上绘《猫》相赠。
◎ 8月,毕业后,暑假中大艺术系聘回校当助教,因正则校长吕凤子再三延揽,到璧山吕凤子创办的私立正则艺专任讲师,未能回中大任教,错过一次很好的机会。
◎ 在重庆七星岗中苏文化协会举办个人画展。
1945年乙酉
◎ 《和平鸽》、《牡丹花》入选中国政府在英国伦敦举办的中国画作品展览。
◎赠画《冬瓜花》。
◎ 在中苏文化协会和联合举办画展,、常任侠、等撰文评价。
徐悲鸿的《世界日报》刊登的《岑学恭、苏葆桢两君画展》中说 &苏君擅花鸟,才气洋溢,近教授正则艺专,与先生砌磋,艺更大进。&
常任侠在《世界日报》中说:&观葆桢之画,即如见书旂之画也,书旂所受诸弟子,以葆桢最秀出,而作画又最勤,不仅能继宗风,其将来进程实无限也。&柳子谷也撰文说:& 苏葆桢先生的作品,我看得不多,偶尔看过他的《八哥玉兰》,《兔子》、《老鹰》、《紫藤》数幅,技巧很熟,色调匀和,很像书旂先生的作品,当代花鸟画作学,有如此造诣者,确亦不可多见。&
在《中央日报》撰文说:& 苏葆桢的画鸟,其技巧熟练,为大家所知,从前他步趋先生,现在也变得多了。艺术上的事,就是要多多冒险才有意思,不然,不但苦了自己也苦了鉴画人,他近年用的纸,仿佛随着主观活动而渐趋生纸,因为生纸是适于画家们冒险的,这次他有几幅菊花,可证明这一转变的特色,画纸上十分之七八做到了朴雅两字,倘再勇敢一些能把小部分的笔墨敛蓄起来,那就十全十美了。&
1946年丙戌
◎ 《玉兰八哥》、《丝瓜雏鸡》入选中国政府在印度加尔各答举办的中国画作品展览。
◎赠画《山水小景》。
◎ 至江津窑业学校,任美术教员、事务主任、教务主任。在江津举办个人画展。
1947年丁亥
◎ 《梅花》等三幅作品在南京参加中华全国美术会举办的美术展览。
◎ 1月,回江苏宿迁省亲。
◎ 8月,在四川壁山县与杨鸿瑚结婚。
1948年戊子
◎ 在重庆、江津举办个人画展。
◎ 接信函,叮嘱趁年富力强努力钻研花鸟绘画技艺。
1949年己丑
◎ 在重庆举办个人画展。
◎ 2月,在壁山创办私立健生艺术专科(职业)学校,担任校长并从教。
◎ 在重庆民权路农民银行举行个人画展。
◎ 5月和、、在北碚商场举办四人联展,展出作品200余件,《北碚日报》发多篇评价文章,这是苏葆桢在建国前参加的最后一次展览。
◎ 9月,健生艺术专科(职业)学校迁至北碚禅岩,改名为新中国艺术专科学校。
1950年庚寅
◎ 8月,新中国艺专解散,至北碚女师附中任教。
1951年辛卯
◎ 3月13日,深夜蒙冤入狱。
◎ 妻子和长子没有住所,走投无路,被迫返回老家四川永川县,正遇“土改” 运动,苦不堪言。
◎ 9月,北碚市人民法庭判处徒刑三年,并剥夺上诉权。
◎ 修建北碚地下水道及城区基础设施设施,合抬800斤重大石条,累至麻木,双腿红肿不能站立。
1952年壬辰
◎ 夜半狱警常点名,被点到者即抓去河边行刑枪毙,不知是否会轮到自己。
◎ 一次夜间突然点名40余人行刑枪毙,此后几日说不出话。
1953年葵巳
◎ 逐渐习惯重体力劳动。
◎ 亲眼见一狱犯劳动时在骄阳下突然倒毙。
◎ 狱中指导员点名去绘制宣传栏。
1954年甲午
◎ 3月,出狱。辗转于重庆七星岗、临江门、莲花池,靠替梁平工艺社画竹帘、替重庆美术公司幻灯片着色等为生。
1955年乙未
◎ 《月季花》、《菖蒲花》入选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 《》参加西南地区展览,并由重庆出版社单页出版。
1956年丙申
◎12月,应聘到西南师范学院美术系任国画花鸟画讲师。
◎《月季花》、《菖蒲花》参加重庆对外文化委员会举办的赴日本交流展览。
◎ 竹帘画《梅花》获得四川省轻工局、文化局三等奖。
1957年丁酉
◎ 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四川分会。
◎《》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单页出版。
◎《牡丹双鸽》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单页出版。
◎两幅花鸟画作品由长安美术出版社单页出版。
1958年戊戌
◎ 编写教学用花鸟画讲义及图谱,由西师印刷所石印制作教材。
◎《葡萄丰收》由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单页出版。
1959年己亥
◎ 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
◎《夹竹桃双鸡》、《葡萄》分别入选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花鸟画选集》、《现代中国画选集》。
1960年庚子
◎参加四川省委宣传部安排的北京人民大会堂四川厅美术作品设计、制作工作,历时一年,绘制数幅巨型作品。
◎与合作作品,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画刊》出版。
1961年辛丑
◎与四川美术学院教师合作《四川名胜》,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1962年壬寅
◎《》入选全国美术展览。
◎《芍药花》、《雨过天晴》、《》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四川分会在重庆的展览,并在《重庆日报》发表。
◎ 在重庆市中区文化馆及重庆江北区文化馆讲授花鸟画技法。
1963年癸卯
◎ 2月,应邀参加四川省美协创作座谈会。
◎ 5月,到峨眉山写生。
◎ 十八幅写生作品入选重庆出版社出版《白描花卉》画册。
◎《乘风破浪》入选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现代花鸟画》。
◎ 四条屏《峨眉花鸟》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 多幅作品分别在《中国画小辑》、《中国建设》、《河北美术》上发表。
◎ 作品参加四川省在北京的国画展。
◎ 作品参加在天津的“津川联展”
1964年甲辰
◎《雄鹰》入选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现代花鸟画选》。
◎《紫藤八哥》在《天津画报》发表。
1965年乙巳
◎ 作品《游击队》参加全国庆祝抗战胜利二十周年画展。
◎ 9月,长子16岁下乡至南江。
1966年丙午
◎ 6月,10年“文化革命运动”开始。
突然变成“牛鬼蛇神”,被抓到学校大操场批斗。
◎ 上交收藏的书画作品及资料三挑。
◎ 批斗中,被学生重重一记耳光将口腔内假牙打断,被青年教师声讨、批斗并划清界线。
◎ 工资被停发半年,全家没有生活来源。
1967年丁未
◎ 被革命委员会勒令反复交代历史问题,被派去打扫厕所和在学校试验地劳动。
◎ 7月,西南师范学院两派武斗大爆发,全家徒步经青木关至四川永川县躲武斗。
◎ 8月18日,辗转回到重庆,在同学家躲武斗。
◎ 9月返校接受批斗。
1968年戊申
◎ 在学校音乐厅、大操场、大礼堂等地的大会、小会上反复被批斗。
◎ 戴高帽子、挂黑旗游街。
◎ 打扫厕所、挑粪、种地、挑煤球、搬重物。
◎ 被打得伤痕满身,五花大绑被人从卡车上踹下来,头脸朝地。
◎ 求死不得,念及妻子、幼子无人照看,坚持活下来。
◎ 4月,被押至北碚西山坪劳改农场“管训队”审查和劳教。不知妻子、幼子在何方,夜不能寐。
◎ 学校开始迁梁平,妻子、幼子被赶出校舍流浪,栖身学校缝纫组杂物室,唯一一张床被校工抢走。
◎ 妻子、幼子被撵至校外东庄厕所的一间小屋居住,室内阴暗潮湿无法下脚的。
◎ 之后,每月妻子及幼子爬山涉水,至西山坪劳改农场“管训队”探视。
◎ 6月,从西山坪劳改农场“管训队”返回学校。
1970年庚戌
◎ 帮学校搬迁,挑抬课桌、板凳、煤球等各种重物。
◎ 帮革委会领导搬家。
◎ 到梁平参加劳动。
1972年壬子
◎ 抽调支援重庆工艺美术公司,绘制出口竹帘和刺绣画稿。
◎ 竹帘画《葡萄》、《玉羽迎春》入选全国工艺美术展览。
◎《人像速写》、《山渠》参加四川省速写展览。
◎ 10月至11月,四川石棉县、汉源大树公社写生体验生活。
1973年癸丑
◎《》、《白梅》、《山花烂漫》、《战地花开》(合作)参加四川省美术作品展。
◎《》2幅在《四川画报》发表。
1974年甲寅
◎ 3月,调至成都四川省美术展览办公室搞国画创作。
◎ 5月至10月,参加重庆工艺美术出国展品设计工作。
◎《川西三月》、《桐花烂漫》(合作)参加四川省庆祝建国25周年美术展览。
◎《川西三月》入选全国美术展览,原作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川西三月》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 为1974级工农兵学员教授花鸟画课程。
1975年甲寅
◎ 4月,到贵州遵义、娄山关、青年公社等处写生体验生活并作画。
◎《川西三月》相继在《荣宝斋》、《杨柳青年画》、《中国建设》(外文版)相继发表。
◎《苗寨新农》(合作)参加四川省年画展览。
◎ 为1974级工农兵学员教授花鸟画课程。
1976年丙辰
◎在四川仁寿、简阳三岔水库等工地写生体验生活并作画。
◎在成都为尼泊尔国王访问布置宾馆作画。
◎为四川省工艺美术公司设计画稿。
1977年丁巳
◎ 在四川渡口、成都百花坛公园、南郊公园、望江公园写生作画。
◎《英雄花》、《游击队》(合作)参加庆祝解放军建军50周年美术作品展览。
1978年戊午
◎ 7月,应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邀请,为美术学院花鸟专修班讲授写意花鸟画课程一学期,并编写《写意花鸟画技法》。由此,西南师范学院邀请吴冠中至美术学院讲学3月。
◎ 9月,应邀到文化部“中国画创作组”作画,作品出国参加巡回展览。
◎《硕果累累》发表在《四川画报》。
◎《》赴西德参加展览展,并入选西德出版《中国美术作品选集》。
◎《葡萄》、《川西三月》、《游击队》(合作)、《战地花开》(合作)参加四川省 “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三十五周年”美术展览。
◎《葡萄》、《墨竹》入选北京科学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科教片《中国花鸟画》。
1979年己未
◎ 晋升为副教授。
◎ 2月,在北京友谊宾馆与一起作画。
◎《葡萄图》、《白梅》参加“四川广东联展”。
◎12月,《》、《樱花孔雀》参加四川省美协组织作品赴香港展出,香港《文汇报》19日评论:“香港画家们对展品中有幅作品特别欣赏,那就是由西南师范学院美术系教授苏葆桢教授绘制的葡萄,堪称一绝”。
◎《水墨葡萄》参加日本福冈市举办的“亚洲近代美展”,并入选日本出版的《近代亚洲美术选辑》。
◎《玉羽迎春》参加四川省主办“国庆三十周年美术作品展览”。
◎四川省委书记赵紫阳同志出访西欧,特请苏葆桢作画数幅,作为国礼赠给外国政要。
1980年庚申
◎ 重庆市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四川分会理事,
◎ 加入九三学社,任重庆市政协委员。
◎ 北京人民大会堂四川厅翻新,作品《玉兰绶带》、《竹子》、《喜鹊闹梅》等画稿制作成磨花挂屏及座屏作北京人民大会堂四川厅装饰。
◎《苏葆桢作品》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入选上海师范大学艺术系拍摄的《中国画》教学片。
◎《》等参加中国展览公司在比利时举办的中国画展览。
1981年辛酉
◎ 晋升为教授。
◎ 当选为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出任重庆国画院副院长。
◎ 当选为四川省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成都画院顾问。
◎《》获得四川省美术作品优秀创作奖。
1982年壬戌
◎ 招收第一届硕士研究生。
◎ 编著《写意花鸟画技法》由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 在南京举办“苏葆桢、国画联展”。
◎《硕果丰收》入选《中国画研究院画集》。
1983年癸亥
◎《硕果丰收》赴苏联参加展览。
◎ 完成巨幅作品《万朵红霞春意闹》。
1984年甲子
◎《怎样画水墨葡萄》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组织重庆国画院画家作品首次赴京展览,随后赴南京江苏省美术馆展出
◎ 《鲜花盛开硕果丰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玉羽迎春》、《果实累累》被江苏省美术馆收藏。
1985年乙丑
◎ 被评为四川省劳动模范。
◎由重庆市群众艺术馆、重庆市美术家协会、重庆国画院主办“苏葆桢花鸟画展”,展出作品190余幅。
◎ 香港《新晚报》登载9幅力作;
◎《万古长青》、《和平胜利》参加重庆市举办的“纪念抗日战争及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四十周年画展”。
1986年丙寅
◎ 应日本尾道市日中友协邀请访日。 并与日本尾道市画家进行水墨画交流。
◎《苏葆桢画集》由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万朵红霞春意闹》、《硕果丰盈》由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为年历。
◎ 受聘为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硕士学位研论文答辩委员会委员。受聘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四川省分会理事。
1987年丁卯
◎组织重庆国画院画家作品第二次赴京展览。
◎《白梅》特邀参加深圳大学首届艺术节画展。
1988年戊辰
◎《硕果累累》参加香港画家联合会在香港主办的《四川省当代美术家作品交流展》。
◎《高洁》、《洁白无瑕》参加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纪念周恩来90诞辰书画展》。
◎《洁白无瑕》为毛主席纪念堂收藏。
◎ 11月,应法国图卢兹市法中友协邀请,携带重庆市部分画家作品80余幅,赴图卢兹市参观访问。并在“苏里昂画廊”“南方沙龙”展出重庆画家作品,举办交流座谈会。
◎《鸟语花香》为旧居艺术陈列室收藏。
◎ 组织重庆国画院作品在桂林展览。
1989年己巳
◎《硕果丰盈》为天安门收藏。
◎《果实累累》为四川省文史馆收藏。
◎《鲜花盛开硕果累累》入选四川省美协主办《四川省国画大展》并获“丹青寿星奖”。
◎准备100幅赴港个人画展作品。
1990年庚午
◎《硕果累累》参加四川省美协在香港主办的《四川与台湾同乡书画展》。
◎5月20日,100幅赴港集古斋个人画展作品完成。
◎6月19日在家中逝世。
1992年壬申
◎3月,重庆出版社出版《苏葆桢花卉蔬果白描集》。
2000年庚辰
◎6月19日在重庆国画院举办《苏葆桢作品回顾展》。
2007年丁亥
◎7月,《写意花鸟画技法教程》一书,被列入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并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修订出版。
2010年庚寅
◎6月,重庆出版社出版《苏葆桢画集.花卉卷》、《苏葆桢画集.蔬果鱼兽卷》、
《苏葆桢画集.禽鸟卷》三本大画册。
苏葆桢社会评价
用生命华光照亮艺术之旅
——苏葆桢先生艺术历程研究
提要:苏葆桢先生继承任伯年、、等近现代画坛大师的绘画精神和技法,虽历尽坎坷仍以其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蓬勃向上的精神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艺术成就。他奉献给热爱艺术的人们丰富多彩的作品,特别是独树一帜的,使他在20世纪后期的中国画坛占有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
关键词:苏葆桢 艺术承传 绘画精神 内核
苏葆桢先生在他长达半过多世纪的绘画生涯中,留存下了多姿多彩的作品,其卓著的成就,为新中国花鸟画的发展留下了重要的一笔。特别是他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就开始创造的墨彩葡萄图,历经三十余年的反复提炼,最终达到融中西绘画技艺于一炉的境界,为现代花鸟画坛开拓出了一片新天地。苏葆桢先生写意花鸟画,继承任伯年、为代表的近现代花鸟画之菁华,更兼实践大师重写生、对古法或守之或续之或改之或增之或融之的教诲,在20世纪后期,特别是在他本人累遭命运挑战的情况下,努力宏扬艺术精神和技法并取得了德艺双馨的成就。苏葆桢先生笔下的一花一木、一石一鸟无不出自生活, 他是一位热爱生命的艺术家,他用生命的华光照亮了不平坦的艺术之旅。
一 艺术生涯承传关系分析
苏葆桢字子干,祖籍江苏宿迁,生于日,卒于日。1938年随江苏省立联合中学躲避战火迁入重庆,次年暑期考入国民政府艺术系国画专业,师从先生、先生、先生、先生、先生、先生、先生等,画技日渐精进,作品参加全国美术展览获青年一等奖。1944年毕业后,先生竭力延揽,进入江津正则艺术专科学校担任教职。后自己在壁山创办健生艺专,无奈时局混乱,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却种下祸根。健生艺专1948年秋迁入北碚禅崖保育院,解放后随即解散,苏葆桢先生一家人也留在了北碚。此间,苏葆桢先生展转于重庆、成都、泸州、江津等地举办个人画展,画名鹊起。因与重庆壁山士绅杨家女儿鸿瑚女士结亲,故抗战胜利后留在重庆。解放后1956年,周恩来总理指示教育部在全国招聘人才,遂进入西南师范学院美术系任教。
苏葆桢先生之父苏老泉公是前清秀才,喜好书画,家中收藏有一些碑帖字画,闲时拿来欣赏。苏葆桢先生六岁时经父亲启蒙,初试画笔,在绘画方面即表现有很高的天赋。据苏葆桢先生自己回忆:父亲教他练字习字,临摹碑帖,并省吃减用积钱到上海书店去邮购画帖,左邻右舍亲友家有古画,无论是花鸟、山水、人物,都借来临摹。画纸和画笔也不讲究,硬纸、毛边纸、生宣和熟宣纸都画,这倒锻炼了他对各种纸的性能的适应。苏家有薄田数亩,常年种上果蔬、花木,喂养鸡、鸭、鹅等,每到收获季节,苏葆桢先生也去帮忙,这令他从小就对花木、禽鸟的形象结构和羽翎颜色十分熟悉。
江苏宿迁是个文物风土清嘉之地,尊崇文人画士的风气颇盛。苏葆桢先生升到中学,美术教师余定栋先生对他影响和帮助很大。余先生是上海老画家张律光先生的弟子,对、的山水和的花鸟画都颇为熟悉,他对苏葆桢先生悉心指导。在一次学校举行的绘画展览上,苏先生获得一等奖,奖品就是一本《书旂画集》,这对苏先生是很大的鼓励。由于苏先生勤奋好学,到中学毕业,他的绘画已体现出追摹张书旂画风的特征。
1937年10月,美术界巨擘先生及当时政府国立也相继辗转到了重庆,中大校址就设在重庆大学旁边的松林坡。校舍简陋,但教授阵容却十分强大。徐悲鸿先生、陈之拂先生、先生、先生、先生、先生、先生、先生、先生、先生、先生等,都在此任教。一时间,西南重庆的文化气氛掀起高潮。
很快,中央大学艺术系延考招生。苏先生十分高兴,他积极备考。1939年 7月,考取了国立中央艺术系国画专业。在中大学习的五年,苏先生系统学习绘画技艺和绘画理论,画技突飞猛进。中大艺术系十分注重对学生的基本技法的训练,一、二年级学习素描,进行石膏写生和人体写生,训练学生有扎实牢固的绘画基础,同时也进行国画工笔实象写生。在此基础上,又以速写和默写的方式训练学生的造型能力。速写要求在极短的时间里抓住物象的特征并以笔墨传神。默写则是根据生活中观察到的瞬间生动物象,凭着敏感的记忆力和印象默写描绘出物象的原貌。到三年级,才开始分科学习油画和国画。
在中大的教授们中,先生对这些从四面八方来的青年影响最大。他衣着朴素整洁,态度和蔼可亲,与大家一起在集体食堂吃饭。他对学生说:“无论有多大的困难,多画画是最重要的。”并教导学生:看画要看“天下第一”,画画要“一千张”,画素描要“一千张”,画水彩也要“一千张”,实际是说:要有量变,才能产生质变,要画得多,才能画得好。每次给大家作完示范之后,徐悲鸿先生都要把画桌收拾得干干净净,他说:举凡纸、笔、墨、颜色,无一不是许多人辛勤劳动的结果,绝不容许浪费。这些教导,成为中大艺术系学生宝贵的受用终身的精神财富。
事有凑巧,苏葆桢先生进入艺术系听的第一堂花鸟课竟然是先生所授,从此以后,张书旂先生和苏葆桢先生的师生之谊保持多年。张书旂先生为浙江浦江人氏,张家以诗、礼、书、画传家。评他:“刻意写生,自得家法,其气雄健,其笔超脱,欲与古人争一席地。”(2)总之,张书旂先生花鸟画博采众家所长但又不亦步亦趋,特别是他的粉彩画独树一帜,在有色宣纸上用白粉作画,“计白当黑”,纸与粉相辉映,显出雅丽的风采,在近现代花鸟画坛具有重要地位。苏葆桢先生在中大艺术系学习时深得张先生教益与嘉许,多年来对张先生的作品心摹手追,继承并发展了先生粉彩花鸟画技法。苏先生在在蓝底或淡赭底色宣上画孔雀,抓住孔雀炫耀其美丽羽毛的瞬间,用沟、写、丝的笔法展现孔雀羽毛的光洁、细润、纤尘不染及透明的质感,再配以浅红色、浅紫色、青紫色的杜鹃、樱花、玉兰,或配以山石、松枝、竹枝等,其山石、花卉的灵动与精妙,孔雀的神采奕奕,令你感到扑面而来的鸟语花香和典雅富丽的秀丽烂漫。苏先生在用粉调色运笔时,十分注重用粉与色的不同调配形成光线的明暗,来表现禽鸟背部、脖子部分的羽毛的鲜艳度和蓬松感,并且把粉彩广泛用于花卉和禽鸟的表现中,用粉来提点花瓣和鸟羽,使其更加润泽和光洁,苏先生用粉画各种花卉与禽鸟,一如用墨之法,浓淡、干湿、轻重、厚薄,随意点染,有时浓化鸟之羽毛,有时展示花之精神,笔致变化万千,效果苍劲秀润,风雅宜人,作品在神韵中求富丽,在艳丽中蕴藏雅静。这一实践,对传统花鸟画技法是一大推进,使传统花鸟画在写意、写实及生动性方面有了更多的表现手法。先生就曾说过:“中国近代绘画,山水不足道,所长者惟有花鸟。”从这个意义上讲,苏先生对任伯年、为代表的近代花鸟的继承和宏扬应功不可没。
二 绘画精神内核构成探略
形神兼备的写生过程。在中国现代画坛上,徐悲鸿先生大力倡导引进西方艺术,他注重在教学中贯注进这种思想,讲究不仅要对景对物写生,还要“速写”、“默写”。此举的目的在于强调对物象“形神”的准确把握,以期达到造型能力的提高。这样训练的结果使作品既外型准确洗练,又能淋漓尽致地发挥画家的意旨,获得浑然天趣、清润秀雅的效果。苏葆桢先生直接受教于悲鸿先生,因此他特别注重写生。他在其著作中强调:“写生是国画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国画的写生,在于热爱生活、观察生活,从而熟悉生活,掌握各种对象的结构特征与运动变化的规律,而又不受这些规律的限制,通过丰富的想象,大胆地夸张取舍,用精简的笔墨(包括色彩),描绘出瞬间的动态,”能“很自然地描绘出又真实、又概括、又得神的形象来。”(4)简言之就是要求 “形神兼备”、“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苏先生的许多作品都以写生为基础,从《苏葆桢花卉蔬果白描集》中,可见苏先生写生的勤奋:一年四季的各色蔬果、花卉,足迹所到之处的罕见花草,无不进入他的笔下,胡豆花、鸢尾花、凌霄花、绣球花、海棠花、秋葵花、石斛花、菖兰花、厚扑花、蔷薇花、紫藤花…..无花不画;蚕豆、茄子、萝卜、白菜、南瓜、丝瓜、玉米、葡萄、广柑、冬瓜、豇豆……无果不写。这些写生作品时间跨度达三十多年,伴随其绘画历程的始终。不同的品种,不同的组合,线条流畅简练,笔锋饱满圆润,晕染浓淡适中,形象准确,布局巧妙,令人感叹其观物工夫的精到。以苏葆桢先生代表作《川西三月》为例,就源自写生。1959 年和1963年,苏先生两次带学生到川西平原写生,正值菜花飘香的季节,一望无际的金色花田里点缀着丛丛四川农家特有的慈竹,列列整齐的蜂箱搁置在田边,勤劳飞舞的蜜蜂给暖洋洋的春日增添了蓬勃的生气。苏先生非常激动,把这富饶的川西景色印入心中。1974年春,四川省美协调集力量到成都搞创作,苏先生也接到通知。到成都的第二天,苏先生就带上两个干馒头到沙河堡写生。为了仔细观察,他一路步行,走走画画,画画走走,由于踏入花田仔细观察,头上被蜜蜂蛰了个大包。回驻地后,展纸凝神,落笔如风,一气呵成,数稿之后,巨幅精神充足、气韵生动的《川西三月》诞生了。那黄澄澄的菜花,那青亮亮的绿竹,那活伦伦的蜜蜂,把个天府之国的阳春三月图展现于眼前。此画参加了当年的全国美术大展,也给画家赢得了荣誉。创作这幅画,对菜花由近至远的效果的处理,体现竹竿的光润亮度等,都借鉴了西画的一些法理。为了衬托菜花的鲜亮,还把广告色中的柠檬黄、中黄点写菜花,并运用传统中国画的反衬法,在画纸背面用赭色反复晕染数遍,这是苏先生以反复写生为创作基石、创作思想“立象以尽意”、创作技法实践中西艺术合璧而取得的成功。苏先生的其他巨幅创作如《红棉八哥》、《五彩缤纷》、|《乘风破浪》等,莫不是源自于写生。
人格与画格的完美融合。在宋元以前的中国写意花鸟画,基本上以忠于和再现物象固有的“雍容”与“华贵”为审美意趣,而此后则逐步把对自然性状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理想、气质相契合,追求“意”与“象”的结合、“形”与“神”的结合。如明代徐渭画墨荷墨蟹作诗云:“稻熟江村蟹正肥,双螯如戟挺青泥。若教纸上翻身看,应见团团董卓脐。”(5)此为借题发泄他对世态的不满和对官僚搜刮民脂民膏的不满。在作葡萄画时题诗云:“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置野藤中。”此乃感叹他一生坎坷,怀才不遇,投路无门之苦。(6)社会的变迁几乎使每位有成就的画家所面对的世事均不那么平坦,可以这样说,成熟的中国画都是画家心灵的外化,反映画家的意识、思想、修养及人格。要品评20世纪中后期的画家作品,不能脱离考察社会的巨大变革对他们的影响。苏先生一生数度经历社会巨变所带来的灾难:1938年日本人侵华令他只身离乡背井、流亡入川;1951年“镇反运动”中因被诬陷而误判入狱三年;1968年文革中又因所谓“历史遗留问题”二度被关入西山坪劳改农场,一年零四个月才放出来。但苏先生勇敢面对这种生活强加于他的磨难和屈辱,不似明清文人画家以怪异之笔显示其落拓不拘,而以恢弘与洒脱的画笔展示乾坤。自古雄才多磨难,他顽强地击退一次又一次几乎灭顶的灾难,始终坚守绘画阵地。综观苏先生的作品,多作于1954年到1965年、1974年到1990年这前后两个十多年的时间之内,这意味着他每每刚刚从民族或个人的灾难打击中苏醒,来不及喘息立刻就拿起了画笔,这是怎样一个铮铮不屈的汉子!更为不易的是苏先生的作品始终以“真、善、美”示人,五六十年代,他画下了人民公社喜庆丰收的场景:黄南瓜,绿丝瓜,白菜萝卜满篮筐,鲜活的蔬果中融进他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有娄山关雄关道上的殷红山丹,也有金橘装满筐葵花向太阳,还有双蝶戏芙蓉群鸭卧莲塘,鸽子展翅飞葡萄挂枝头,这些作品更体现了他高尚的人生理想。七十到八十年代,苏先生的画品更为丰富:淡绿的百合花,浅绿的腊梅花,粉红的菖兰花,风声萧萧的墨竹,珠圆玉润的葡萄,柳丝轻拂紫燕纷飞,珠藤垂吊白头相依,雏菊横斜茸鸡觅食,卷丹吐蕊雄鸡高亢。这些画笔法已达到圆熟而炉火纯青的境界,其设色之苍润,情调之明快,构图之出神入化,不得不令人叹服“四十年来之少见,大西南之极品。”徐无闻先生在《苏葆桢画集序》中言:“他(苏先生)对生活始终抱乐观的态度,即使经历坎坷,仍然紧握画笔,执着于艺术的追求。画如其人,在他的作品里,没有怪僻荒诞,没有灰暗阴冷,他笔下的一切花鸟,组成一个爽朗清新、富丽和谐的世界,给人们以甜美的慰藉。”(7)给人安慰,令人忘忧,催人向上,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精神产品!“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这样的绘画精神内核何等崇高与慷慨!黄宾虹大师说过:“惟有高尚无邪的人品,才能确立好的画品,画作流露出人的思想感情、学识修养,不能有丝毫的伪装”,(8)人高则画亦高,画格以人格出之,人格之外无画格,画格以内无非人格。苏先生的画正体现了他博大弘远的胸襟,完美高尚的人格。对苏先生来说,画是他心灵上的一方净上,画是他珍视的物外人生,画是他生命之泉。一切艺术创造,人格因素第一,“画品之高,根于人品。画以人重,艺以道崇”(10)苏先生平易谦和、重德向善、坦城质朴、甚至拘谨克己的性格,使他不以绝俗遁世的方式抒发个人情怀,而选择振奋向上、同舟共济的高尚之气体现于画面之中,这样的人格和画格令人景仰、世代流芳。苏先生八十年代喜用几方印章“百花齐放”、“鸟语花香”、“推陈出新”、“八十年代”,是苏先生现实主义艺术主张的写照,也是一个老画家经历了大波大澜之后归于淡泊、宁静、简远人生的结晶,他以生命的沉重赋予了作品以厚实的内涵,以自我牺牲的精神奉献出朗朗无忧的画境。我们不能仅仅看到苏先生作品笔墨所具有的价值,更要读懂其历练人生赋予画的价值,这应该是读苏先生的画必须认识到的。
三 钟灵毓秀
艺术长存的生命在于创新,绘画艺术亦是如斯。创新之所以不易,在于其必须“丘壑内营”,而不能机械地描绘实物,而要以心接物,借物写心。傅雷先生曾论及绘画创作时说:“览宇宙之宝藏,穷天地之生机,饱游饫看,冥思遐想,穷年累月,胸中自具神气,造化自为我有;是师法造化,不徒为技术之事,尤为修养人格之终身课业;然后不求气韵而气韵自至,不求成法而法在其中。”(11)这段话深刻地指出艺术作品从再现到表现的内在过程的本质,而苏先生以其一生的艺术活动实践了创造过程的各个阶段。从他幼年时期起葡萄就印入心中。“幼年时期我家门外就栽有葡萄树,从春到秋发芽、开花、结实到成熟,它的生长姿态和一串串淡黄色或紫红色的葡萄,深深印在我的脑子里。”(12)葡萄因其甘甜味美之实受人喜欢,而在苏北乡间,还寓有多子多福之意,所以苏先生对这种水果珍爱有加。传统画葡萄之法,有工笔和写意两种,绘果实往往采用工笔,工笔即用勾勒添色和没骨晕染,因而葡萄缺乏透明的质感,显得死板。而写意则体现于藤子之上,采用书法笔法,象写篆书、行书、草书,追求笔力的纵横于挥洒自如。徐渭、所作葡萄,重在展示藤叶的疏放与潇洒,或是借此表露个人落拓不拘的性格,对累累果实关注较少。苏先生关注的恰恰就是前人忽略的部分,他认为应该表现那粒粒饱满晶莹的浅紫色或深墨色的葡萄串展示其丰盈充实之美。苏先生以“师造化”为起点,以“师传统”为基石,以“师心”为终极,创造出了独树一帜的而享誉海内外。从他存留的白描画稿看到,1963年和1965年夏天,苏先生就绘有多幅藤子和盘子葡萄写生图,画上所题为“写李际科老师后院葡萄”。他几乎走遍了重庆近郊的果园,西师园子里的葡萄不知多少在他笔下留过形象,他还曾与缙云山脚下一李姓果农结下深厚感情。多年以来,无论走到哪里,苏先生都想法对葡萄进行仔细观察。他出差到北京,数度到京郊葡萄园写生。 1986年,苏先生两度出访日本,他看到日本的葡萄颗粒饱满,串形漂亮,就准备带两串回国写生,到海关时才知道,水果是不能私自带过关的,苏先生非常遗憾。但当海关人员的知他就是著名的“苏葡萄”时,破例让苏先生如愿以偿。以此后多年的绘画过程中,徐渭、吴昌硕、齐白石、汪亚尘及先生所作葡萄,苏先生都认真研习过,他摈弃传统葡萄的“填写法”画法,利用水墨和生宣中棉料净皮纸的性能,采用“圈写法”,用精简的两笔完成葡萄的形状,利用墨色的淡浓和中间留出的高光,画出带光感和水分饱满的葡萄,并将葡萄组成一球球富有立体感的葡萄串,表现枝头葡萄的空间感。1989年10月四川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苏葆桢画彩墨葡萄》一书中,对葡萄的叶、藤的画法、水墨葡萄、彩色葡萄的绘制程序都有详尽讲解。苏先生不拘限使用水墨画葡萄,还运用花青、曙红、胭脂、藤黄相调配,画出紫色葡萄和绿色葡萄,并将紫、墨、绿三色画出不同颜色的葡萄串,配以篮子、盘子或各色花卉,表现不同情状下的葡萄。苏先生对葡萄藤叶和藤本的处理,采用了书法的运笔,显示其苍劲有力和新鲜茂盛。七十年代末以来,一幅幅构图精巧、设色秀丽、珠圆玉润、典雅端庄的作品相继问世,这些画富有昂扬的时代感,体现了焕然的生命活力,充满棉韧不屈的生机。人们为表示对他的创造葡萄画品的极大认同,冠以“苏葡萄”的美称。苏先生笔下的葡萄反古人 “闲抛闲掷”之意而用之,笔力融精致与洒脱于一体,既让人感觉如见丰收之葡萄,其实又哪有那一架葡萄。苏先生认为:“昔日荒山,今日变成果园,我们应该用画笔歌颂人民幸福的生活,歌颂农业丰收的喜悦给人以新鲜愉快的感情。”(13)这同苏先生一贯的艺术主张时相通的。改革开放以来,苏先生的葡萄不但为中国人们熟知,也走进了亚、欧、美等各大洲的博物馆和画廊。日本福冈市博物馆馆长,在一次中国文化部对外交流展览团举办的美术展览上看到苏葆桢先生的葡萄,大为惊叹:“用油画来表现葡萄的光感和质感都极不容易,而苏先生用这么简单的墨彩就把葡萄表现得如此精妙、巧夺天工,真是敬佩!”走过了数十载的风风雨雨,描绘了大半生的花卉禽鸟蔬果,苏先生可谓克尽画家之职守,蜀中画坛盟主冯健吴先生对苏先生评语为:“砚边奇卉,笔底明珠,艺坛健将,教授老苏。”十分象形地概括了苏先生老当益壮的气派。
此时,斯人已逝,唯其彩墨精神永留人间。
(1)《彩墨画 序》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年6月[
(2)《中丛书》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年11月出版
(3)《张书旂的绘画世界》〈〈张书旂画集〉〉45页台湾艺术图书公司出版发行 中华民国74年初版
(4)〈〈写意花鸟画技法〉〉苏葆桢 著31页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4月第四次印刷
(5)、(6)《中国传世名画》下卷 故宫博物院藏画 421页 西苑出版社 1998年10月出版
(7)《苏葆桢画集 序》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年7月出版
(8)《宾虹论画》转引自《黄宾虹山水画艺术论》叶子著33页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7月出版
(9)《谈艺录》著 转引自《》1998年5期
(10)《宾虹论画》转引自《黄宾虹山水画艺术论》叶子著100页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7月出版
(11)转引自《黄宾虹山水画艺术论》叶子著 102页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7月出版
(12)〈〈写意花鸟画技法〉〉苏葆桢著 59页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4月第四次印刷
(13)〈〈写意花鸟画技法〉〉苏葆桢著 59页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4月第四次印刷
苏葆桢著作
苏葆桢出版的美术作品
四川美术出版社1986年出版
花卉蔬果白描集
西南师范大学1986年出版大型画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7月出版教材
重庆出版社2010年6月出版画册之一
重庆出版社2010年6月出版画册之二
重庆出版社2010年6月出版画册之三
苏葆桢相关作品
苏葆桢书画作品
1982《翠羽迎春》
1945《桃花白头鸟》
1984《鲜花盛开硕果丰收》
.苏葆桢艺术研究网[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儿童画平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