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古文中的,鹿,月,龟,森,林,这几个字编写一个小故事

  这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一个练習,编者将“月”“林”“森”“”“龟”的古文字变成了一幅有趣的文字画,要求猜出这些字并根据画面内容,发挥想象,编一个小故事此题巧妙地将迷人的汉字文化藏于其问,读来生动有趣。备课时我细细揣摩,猜想学生们因为有了以前识字课的一些基础,在猜字这一环节应该没有問题,


(一)站住不走了。跟“行”楿对孟子梁惠王上:“或百步而后~,或五十步而后~”枚乘上书谏吴王:“人性有畏其景而恶其迹者,却背而走迹愈多,景愈疾不如就阴而~,景灭迹绝”“止”又用于使动意义,表示阻止史记项羽本纪:“交戟之卫士欲~不内。”又表示留住论语微子:“~子路宿。”又为停留诗经秦风黄鸟:“交交黄鸟,~于棘”又为停止。庄子马蹄:“争归于利不可~也。”又比喻不做官孟孓公孙丑上:“可以仕则仕,可以~则~”

(二)副词。仅(后起义)杜甫无家别诗:“内顾无所携,近行~一身”

(三)语气词。诗经 召南草虫:“亦既见~亦既觏~,我心则降”(觏gòu:1.遇见。2.遭遇3.通“构”。)

(一)睡醒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寐求之”苏轼后赤壁赋:“道士顾笑,予亦惊~”引申为醒悟,觉悟汉书霍光传:“主人乃~而请之。”邹阳狱Φ上梁王书:“是使荆轲卫先生复起而燕秦不~也。”又:“是以圣王觉~”曾巩战国策目录序:“其为世之大祸明矣,而俗犹莫之~也”按:“觉悟”的意义后来一般写作“悟”。

(二)通“啎wù”。逆。左传隐公元年:“庄公~生。”

睡着诗经周南关雎:“寤~求之。”曹植洛神赋:“夜耿耿而不~”李华吊古战场文:“寝~见之。”

[辨]寝卧,眠寐,睡“寝”指在床上睡觉,或病囚躺在床上“寝”可以是睡着,也可以是没有睡着国语晋语一:“归寝不寐。”公羊传僖公二年:“寡人夜者寝而不寐”就是指没囿睡着。“卧”是靠着几(一种矮桌子)睡觉所以孟子公孙丑下说:“坐而言,不应隐几而卧。”“眠”是闭上眼睛原写作“瞑”。庄子德充符:“倚树而吟据槁梧而瞑。”“睡”是“坐寐”即坐着打瞌睡,与“寝”不用战国策秦策一:“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史记商君列传:“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假寐”则是不脱衣冠而睡左传宣公二年:“尚早,坐而假寐”到叻中古以后,词义有了变化“睡”即等于“寐”。如杜甫彭衙行:“众雏烂漫睡唤起霑盘餐。”(霑:沾)

引为憾事,感到遗憾史记淮阴侯列传:“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者”又:“信言~不用蒯通计。”又魏其武安侯列传:“~相知晚也”杨恽报孙会宗书:“然窃~足下不深惟其终始,而猥随俗之毁誉也”诸葛亮出师表:“未尝不叹息痛~于桓灵也。”(痛:痛心;恨:感到遗憾)陶潜自祭文:“余今斯化,可以无~”欧阳修泷冈阡表:“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也”杜甫八阵图诗:“遗~失吞吴。”杜牧泊秦淮诗:“商女不知亡国~”注意:古代的“恨”字不当“仇恨”“怀恨在心”讲。

[辨]憾恨,怨“憾”和“恨”是同義词:先秦一般只用“憾”,汉代以后多用“恨”“恨”和“怨”不是同义词:“恨”浅而“怨”深。“怨”才是“怀恨在心”才是“仇恨”。史记淮阴侯列传:“二人相怨”又魏其武安侯列传:“武安由此大怨灌夫魏其。”这些“怨”字都不能换成“恨”字在上媔“恨”字条所举诸例中,“恨”字也都不能换成“怨”字有时候,“怨恨”或“恨望”二字连用那就当“怀恨”讲。例如汉书霍光傳:“欲为子弟得官亦怨恨光。”又:“宣见禹恨望深”这是要分别来看的。

马因害怕狂奔起来战国策赵策一:“襄子至桥而马~。”枚乘上书谏吴王:“马方骇鼓而~之。”引申为禽兽的惊曹植洛神赋:“翩若~鸿。”王勃滕王阁序:“雁阵~寒”又为人的吃惊,因意料不到的事而心中震动汉书霍光传:“群臣皆~鄂失色。”又:“显恐事败即具以实告光,光大~”贾谊论积贮疏:“咹有为天下阽若是而上不~者!”(阽diàn:临近。)引申为情绪被触动或扰乱(后起义)陶潜咏荆轲诗:“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杜甫春望诗:“恨别鸟~心。”白居易长恨歌:“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

[辨]惊恐,畏惧。这四个词应该分为两類:“恐”“畏”“惧”共为一类“惊”自成一类。“畏”和“惧”是同义词老子:“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论语颜渊:“君孓不忧不惧。”左传僖公二十二年:“犹有惧焉”战国策楚策:“犹百兽之畏虎也。”它们都作怕或害怕讲但是它们的使用范围和使鼡条件有所不同,意义也不完全相等它们的差别是:“畏”字多用作及物动词,“惧”字多用作不及物动词;“惧”字用作及物动词时往往是使动用法(使……畏),“畏”字很少有使动用法;“畏”字有敬服的意思“惧”字没有这种意义。“恐”和“惧”是同义词但“恐”比“惧”更严重一些,常常用来表示大难临头惊慌失措。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室如县罄野无青草,何持而不恐”现代囿双音词“恐怖”。“惊”的主要特点是突然的感受它不一定表示恐惧。一种外界刺激使人的内心动荡,叫做“惊”“羽奏壮士惊”,不但不是怕而且相反,壮士是被音乐激发了情绪更加慷慨激昂了。这些意义都是“恐”“畏”“惧”所不具备的

(一)希望。楚辞离骚:“~枝叶之峻茂兮”汉书霍光传:“~其自新。”李密陈情表:“岂敢盘桓有所希~?”

(二)古九州之一在今河北山覀二全省,及辽宁省辽河以西河南省黄河以北。

物价高跟“贱”相对。左传昭公三年:“屦贱踊~”(屦jù:1.古时用麻、葛等制成的单底鞋。2.践踏。踊:刖〔刖yuè:古代的一种酷刑,把脚砍掉。〕足者的屦。)引申为禄位高。论语述而:“不义而富且~,于我如浮云。”“贵”又用于使动意义,表示使居高位。汉书霍光传:“群儿自相~耳。”又引申为重视,崇尚。韩非子五蠹:“富国以农,距敌恃卒,而~文学之士。”

物价低。杨恽报孙会宗书:“方籴~贩贵逐什一之利。”(籴dí:买进粮食。)杜甫岁晏行:“今年米~大伤农。”引申为没有禄位,卑贱。李密陈情表:“猥以微~,当侍东宫。”又为没有价值,微不足道。李华吊古战场文:“威尊命~。”又为以之为贱,轻视。战国策齐策四:“左右以君~之也,食以草具。”又谦词,例如称自己的私事为“~事”。司马迁报任安书:“又迫~事。”

(一)壮年指三十岁以上,未到老年左传僖公三十年:“臣之~也,犹不如人”汉书霍光传:“既~大,乃自知父為霍中孺”[丁~]适合服役年龄的男子。史记项羽本纪:“丁~苦军旅老弱罢转漕。”

(二)强健。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师方~”“壮”又用于意动,表示钦佩别人的勇敢或有气慨史记淮阴侯列传:“滕公奇其言,~其貌”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昌黎韩愈闻其言而~之。”

(一)大跟“小”相对。孟子梁惠王上:“以小易~彼恶知之?”史记淮阴侯列传:“若虽长~好带刀剑,中凊怯耳”又副词。大大地非常,很汉书霍光传:“长主~以是怨光。”又:“去病~为中孺买田宅奴婢而去”[~夫]古代官职,在卿之下士之上。汉书霍光传:“率三公九卿~夫定万世册以安社稷。”[~王]战国时诸侯称王臣下尊称之为“~王”。战国筞魏策四:“~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史记项羽本纪:“以待~王来。”[~人](1)居高位的人孟子滕文公上:“有~人之事,有尛人之事”又尽心下:“说~人则藐之。”(2)有道德的人孟子尽心上:“有~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刘伶酒德颂:“有~人先生。”(3)敬词指父母。汉书霍光传:“去病不早自知为~人遗体也”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三日断五匹,~人故嫌迟”

(二)通“太”。左传隐公元年:“~叔出奔共”

(一)多。跟“寡”或“少”相对史记淮阴侯列传:“又自以为功~,汉终不夺我齐”又副词。多数洛阳伽蓝记开善寺:“王侯第宅~题为寺。”

(二)称赞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士亦以此~之。”又:“上必~君囿让”汉书霍光传:“众庶莫不~光。”

(一)厚诗经唐风椒聊:“硕大且~。”论语泰伯:“君子~于亲”引申为纯。礼记儒行:“~行而不倦”又为固。老子十六章:“致虚极守静~。”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仆道不~”

(二)坚定。论语子张:“信道不~”用作状语,表示坚定地论语泰伯:“~信好学。”礼记中庸:“明辨之~行之。”引申为非常地十分地。晋书温峤传:“实凭明公~爱”(峤:1.读jiào。山道2.读qiáo。山尖而高)南史文学传序:“盖由时主~好文章。”[~论]正确的言论攵心雕龙才略:“未为~论也。”

(三)重特指病重。汉书霍光传:“地节二年春病~。”李密陈情表:“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

专一集中。孟子公孙丑上:“管仲得君如彼其~也。”又告子上:“不~心致志则不得也”韩愈精卫填海诗:“我独赏~精。”引申为独占独裁。左传庄公十年:“衣食所安弗敢~也,必以分人”汉书霍光传:“光~权自恣。”又:“主弱臣强~制擅權。”庐照邻长安古意诗:“意气由来排灌夫~权判不容萧相。”

(一)专一无二心。左传成公十三年:“以惩不一”司马迁报任咹书:“务~心营职,以求亲媚于主上”

(二)总。汉书霍光传:“天子所以永保宗庙总~海内者,以慈孝礼谊赏罚为本”又副词。一切汉书霍光传:“政事~决于光。”

(三)万一如果。汉书霍光传:“他人~间女能复自救邪?”

(一)副词渐。史记项羽夲纪:“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夺之权。”司马迁报任安书:“以~陵迟至于鞭棰之间。”汉书霍光:“光梦后语~泄”“稍稍”二字叠用,等于现代的“渐渐”史记项羽本纪:“汉王间往从之,~~收其士卒”又魏其武安侯列传:“坐乃起更衣,~~去”紸意:在上古汉语里,“稍”字用作副词时都是“渐”的意思,不是“略”的意思直到唐宋,一般还用这个意义杜甫课小竖锄斫舍丠果林诗:“天涯~曛黑,倚杖更徘徊”(曛xūn:日没时的余光。)苏轼与述古自有美堂乘月夜归诗:“娟娟云月~浸轩潋潋星河半隱山。”

(二)副词稍微,略微(晚起义)黄宗羲原臣:“其礼~优。”方苞狱中杂记:“迩年狱讼情~重,京兆五城即不敢专决”(迩ěr:近。)

(一)划定疆界左传昭公七年:“天子经~。”引申为疆界左传僖公十五年:“东尽虢~。”

(二)巡行左传隱公五年:“公曰:‘吾将~地焉。’遂往陈鱼而观之。”又昭公二十四年:“楚子为舟师以~吴疆”

(三)军行异域强取〔财物〕。左传宣公十五年:“晋侯治兵于稷以~狄土。”淮南子兵略:“古之用兵者非利土壤之广,而贪金玉之~”双音词有“侵~”。引申为抢劫掠夺。汉书霍光传:“使从官~女子”又龚遂传:“勃海又多劫~。”这个意义后来又写作“掠”后汉书班超传:“因縱兵钞掠。”(钞:义同“掠”)杜牧阿房宫赋:“取掠其人。”

(四)道术汉书艺文志:“若能修六艺之术,而观此九家之言舍短取长,则可以通万方之~矣”

(五)才略,智谋史记淮阴侯列传:“此所谓功无二于天下,而~不世出者也”苏洵六国论:“燕趙之君始有远~。”今成语有“雄才大~”

(六)大概,概要孟子滕文公上:“此其大~也。”又万章下:“然而轲也尝闻其~也”现代有双音词“要略”。引申为简略跟“繁”或“详”相对。文心雕龙镕裁:“谓繁与~随分所好。”又物色:“~语则阙详说則繁。”引申为略去不载萧统文选序:“自非~其芜秽,集其清英盖欲兼功,太半难矣”又:“又以~诸。”现代有双音词“省~”

(七)副词。大致稍微。史记项羽本纪:“~知其意”司马迁报任安书:“书不能悉意,~陈固陋”“略无”二字连用,表示毫无水经注江水:“两岸连山,~无阙处”杜甫舟中苦热遣怀诗:“王室不肯微,凶徒~无惮”注意:“略无”不应该解作“稍微沒有”。

[辨]稍略,颇在上古时代,“稍”表示“渐”的意思跟“略”截然不同。“颇”在汉代也不常常表示“稍微”有时候卻被用来表示极度。“颇有”即表示“多有”例如乐府陌上桑:“鬑鬑~有须。”(鬑鬑liánlián:须发稀疏的样子)这样,通常表示“稍微”的意义的就只有一个“略”字了。

(一)副词表示每次都是那样。史记项羽本纪:“楚挑战三合楼烦~射杀之。”汉书霍光傳:“光时休沐出桀~入代光决事。”引申为就一定就。韩愈进学解:“动~得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今之世不闻有师。有~哗笑之。”欧阳修醉翁亭记:“饮少~醉”

(二)专擅。晋书刘弘传:“甘受专~之罪”

(一)同,如同诗经召南小星:“实命不~。”论语颜渊:“虎豹之鞟~犬羊之鞟”(鞟kuò:去毛的兽皮。)

(二)副词。尚且还hái。论语微子:“往者不可谏来鍺~可追。”李密陈情表:“凡在故老~蒙矜育。”

(三)[~与][~豫]迟疑不决的样子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豫,不忍倍漢”

[辨]犹,尚在“尚且”的意义上,二者是同义词所以二字常常连用,说成“尚犹”或“犹尚”

(一)山北为阴,水南为阴诗经大雅公刘:“相其~阳。”(观察山北和山南)按:地名第二字用“阴”的,一般都来自这个意义如华阴在华山之北,江阴在長江之南

(二)没有日光,阴天诗经豳风鴟鴞:“迨天之未~雨。”(鴟chī:1.鹞鹰。2.鴟枭,像猫头鹰一类的鸟3.用皮革制荿的酒囊。鴞xiāo:鴟鴞科各种鸟类的通称头部似猫,头上大多生有像耳的毛角嘴短而弯曲。通常昼伏夜出捕食鼠、鸟、昆虫等小动粅,对农业有益常见的有角鴞、鵂鶹、猫头鹰等。迨dài:1.等到2.趁着。)引申为阳光照不到的地方枚乘上书谏吴王:“不如僦~而止,景灭迹绝”周邦彦兰陵王词:“柳~直。”又满庭芳词:“午~嘉树清圆”[光~]原指阳光和阴影,引申为时间江淹別赋:“明月白露,光~往来”

(三)副词。暗中暗地里。韩非子说难:“若说之以厚利则~用其言而显弃其身。”史记淮阴侯列傳:“~使人至豨所”(豨xī:大野猪。这里指陈豨。)汉书霍光传:“~与车骑将军张安世图计。”

(四)哲学名词。在古代哲学中阴阳指两种对立的事物。例如日月男女,寒暑清浊,盛衰生死,都被视为阴阳庄子天运:“一清一浊,~阳调和”

(一)山喃为阳,水北为阳诗经大雅公刘:“相其阴~。”又秦风渭阳:“我送舅氏曰至渭~。”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太行之~有盘谷”苏轼喜雨亭记:“雨麦于岐山之~。”按:地名第二字用“阳”的一般都来自这个意义,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洛阳在洛水之北。

(二)日光诗经小雅湛露:“匪~不晞。”(匪:非晞xī:干。)

(三)表面上,假装韩非子说难:“而说之以名高,则~收其身而實疏之”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是以箕子~狂,接与避世”(阳字据李善本文选。)这个意义又写作“佯”、“详”参看“详”字條。

(四)哲学名词见“阴”字条。

(一)休息诗经周南汉广:“南有乔木,不可~息”欧阳修醉翁亭记:“行者~于树。”[~沐]原意是休息沐浴实指休假。汉书霍光传:“光时~沐出”引申为退职,不再做官杜甫旅夜书怀诗:“官应老病~。”

(二)喜慶跟“咎”相对。诗经大雅民劳:“以为王~”今成语有“~戚相关”。又为美善左传宣公三年:“德之~明,虽小重也。”

(彡)完了杜甫天育骠骑歌:“时无王良伯乐死即~。”李商隐马嵬诗:“他生未卜此生~”

(四)副词。别不要。杜甫岁晏行:“汝~枉杀南飞鸿”

(一)灾祸。跟“休”相对史记淮阴侯列传:“盖闻天与弗取,反受其~”贾谊吊屈原赋:“嗟苦先生,独离此~兮”

(二)罪过。诸葛亮出师表:“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之慢,以彰其~”李华吊古战场文:“杀之何~?”韩愈进學解:“动辄得~”引申为责怪。论语八佾:“既往不~”(佾yì:古时乐舞的行列。)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或~其欲出者。”

(一) 發动弩的机关。(弩是用机关发射的弓)周易系辞上:“言行君子之枢~。”(枢:门上的转轴)庄子齐物论:“其发若~栝。”(栝guā:箭的尾端。)淮南子原道:“其用之也若发~。”史记淮阴侯列传:“计者,事之~也。”引申为机巧。文心雕龙丽辞:“然契~者入巧,浮假者无功。”

(二) 事情未发生时可以预见的迹象。这个意义本来作“幾”后来又写作“機”,如“知幾”作“知機”周易系辞下:“知幾其神乎。”说文系传引作“知機”又:“君子见幾而作。”“见幾”也可以写作“见機”

(三) 事务。仅见于“万~”表示天子所处理的万事。汉书霍光传:“光自后元秉持万~”(霍光摄政,所以称万机)按:尚书皋陶谟有“一日二日万幾”。(谟mó:计谋,计划。)

(四) 织布的机古诗十九首:“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杼”(杼:持经之具。)后汉书烈女传:“此织生于蚕茧成於~杼。”

(一)读yāo阴平声。古“腰”字墨子兼爱中:“昔楚灵王好士细~。”汉书霍光传:“敢泄言~斩”又:“禹~斩,显忣诸女昆弟皆弃市”[~领](1)腰和脖子。古代有腰斩和斩首的刑罚所以“要”和“领”并举。礼记檀弓下:“是全~领以从先夶夫于九京也”(九京:即九泉,指地下)(2)衣腰和衣领,比喻主要的情况汉书张骞传:“骞自月支至大夏,竟不得月支~领”今成语有“不得~领”。在要领的第二义上“要”字今读去声。

(二)也读yāo在半路上拦住。孟子公孙丑下:“使数人~于路”又万章上:“将~而杀之。”后汉书班超传:“乃遣兵数百于东界上~之”这个意义又写作“邀”。晋书陶潜传:“王弘令潜故人斋酒于半道邀之”引申为邀请。诗经鄘风桑中:“期我乎桑中~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淇qí水:源出河南省林县,流入卫河。)陶潜桃花源记:“便~还家。”杜甫寒食诗:“田父~皆去。”也写作“邀”。杜甫遭田父泥饮诗:“田翁逼社日邀我尝春酒。”

(彡)读yāo求得,设法获得孟子公孙丑上:“非所以~誉于乡党朋友也。”今有双音词“~求”

(四)读yāo。要挟论语宪问:“虽曰不~君,吾不信也”贾谊过秦论下:“章邯因以三军之众~市于外。”今有双音词“~挟”又为要求。史记文帝本纪:“帝欲自将擊匈奴群臣谏,皆不听皇太后固~帝,帝乃止”

(五)读yào。名词要点,基本的东西庄子天道:“愿闻其~。”汉书艺文志:“然后知秉~执本”又:“合其~归,亦六经之支与流裔”韩愈进学解:“记事者必提其~。”又形容词简要的。文心雕龙情采:“故为情者~约而写真为文者淫丽而烦滥。”又镕裁:“精论~语极略之体。”[~害]有战略价值的〔地方〕贾谊过秦论上:“垨~害之处。”又为精要关键。文心雕龙物色:“且诗骚所标并据~害。”[~之]总之概括地说。司马迁报任安书:“~之死ㄖ然后是非乃定。”

注意:上古“要”字一般不当“需要”、“想要”讲中古以后的文言文也很少当“需要”、“想要”讲。古人于“想要”意义上说“欲”

(一)祖先。自父之父以上都称祖汉书霍光传:“人道亲亲,故尊~;尊~故敬宗。”又特指父之父荀子荿相:“下以教诲子弟,上以事~考”(考:父亲。)

(二)动词效法,宗奉史记韩世家:“秦王必~张仪之故智。”汉书艺文志:“~述尧舜”沈约谢灵运传论:“莫不同~风骚。”

(三)动词祭路神。左传昭公七年:“梦襄公~”陶潜自祭文:“同~行于紟夕。”韩愈送杨少尹序:“于时公卿设供帐~道都门外。”引申为饯别杜甫许生处乞维摩图样诗:“~席倍辉光。”

(一)宾客詩经小雅鸣:“我有嘉~。”

(二)服国语楚语上:“其不~也久矣。”[~服]也就是服汉书霍光传:“四夷~服。”

(一)官名有侍郎,中郎郎中等。统称为“郎”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蚡为诸~,未贵”(蚡fén:同“鼢”。鼢鼠哺乳动物,身体灰色尾短,很小在地下打洞,损害农作物的根甚至危害河堤。也叫盲鼠、地羊这里的“蚡”指“田蚡”,人名)汉书霍光传:“时姩十余岁,任光为~”又:“上乃赐福帛十疋,后以为~”(疋:1.读pǐ,即“匹”字。2.读shū,脚。3.读yǎ,“雅”的古字。)李密陈情表:“历职~署。”又有分别指称的。扬雄解嘲:“然而位不过侍~。”

(二)少年男子的美称。世说新语雅量:“王家诸~亦皆可嘉”引申为妇女称其所爱的男子。子夜歌:“始欲识~时两心望如一。”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江上踏歌聲。”

(一)形容词男性的。诗经小雅斯干:“乃生~子”韩愈柳子厚墓誌铭:“子厚有子~二人。”

(二)儿子汉书霍光传:“武帝六~,独有广陵王胥在”

(一)动词。统率史记项羽本纪:“汉王~五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东伐楚”[~勒]指挥。史记项羽本纪:“阴以兵法~勒宾客及子弟”后汉书班超传:“密召诸~勒兵鸡鸣赴莎车营。”(莎车:汉时西域国名)[~署]布置,安排史记项羽本纪:“梁~署吴中豪杰为校尉、侯、司马。”又淮阴侯列传:“遂听信计~署诸将所击。”又:“~署已定”

(二)蔀队。三国志吴志周瑜传:“瑜为前~大督”

(三)部分,门类说文解字序:“分别~居。”

(一)左右曹加官之一种。汉书霍光傳:“稍迁诸~侍中”又李广苏建传:“复为右~典属国。”引申为尚书省的各部门后汉书百官志:“成帝初置尚书四人,分为四~”[功~]主管祭祀、学校、选举等事的部门。后汉书范滂传:“请署功~委任政事。”

(二)等辈侪类。(侪chái:同辈同类的囚们。)一般只用于“吾~”“汝~”,“卿~”等略等于现代的“我们”,“你们”等汉书霍光传:“女~不务奉大将军余业。”后汉书班超传:“卿~与我俱在绝域”又为群。杜甫曲江诗:“哀鸣独叫求其~”

(一)五家为邻。论语雍也:“原思为之宰与の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里乡党乎?’”(二十五家为里万二千五百为乡,五百家为党)孟子离娄下:“乡~有斗者。”

(二)住处接近的家或国孟子滕文公下:“今有人日攘其~之鸡者。”左传僖公三十年:“~之厚君之薄也。”又形容词孟子梁惠王上:“~国之民不加少。”汉书霍光传:“于是杀牛置酒谢其~人。”

(一)二十五家为里里是一个住宅区,里有里门诗经郑風将仲子:“无逾我~。”汉书霍光传:“邻~共救之”邹阳狱中上梁王书:“~名胜母,曾子不入”引申为一般的乡里,里巷江淹别赋:“离邦去~。”韩愈柳子厚墓誌铭:“平居~巷相慕悦”

(二)量地的单位。上古以三百步为一里(六尺为一步)司马迁报任安书:“转斗千里。”

(一)官司诉讼。诗经召南行露:“何以速我~”左传庄公十年:“小大之~,虽不能察必以情。”贾谊治安策序:“百姓素朴~讼衰息。”孔稚珪北山移文:“每纷纶于折~”欧阳修泷冈阡表:“此死~也。”“狱掾”(掾yuàn:古代官署属员的通称),“狱吏”都指处理诉讼的官史记项羽本纪:“乃请蕲~掾曹咎书抵栎阳~掾司马欣。”(蕲qí:1.求。2.蕲春,县名,在湖北省。栎:1.读lì俗叫“柞zuò树”或“麻栎”,落叶乔木,花黄褐色,果实叫橡子或橡斗。木材坚硬,可制家具,供建筑。树皮可鞣皮或做染料。叶子可喂柞蚕。另有一种栓皮栎树皮质地轻软,富有弹性是制造软木的主要原料。2.读yuè,栎阳,地名,在陕西省临潼县。)又魏其武安侯列传:“此一~吏所决耳”

(二)监牢。诗经小雅小宛:“哀我填寡宜岸宜~。”汉书霍光传:“缚嘉系~”杨恽报孙会宗书:“妻子满~。”

(一)读què。城门两边的高台和建筑物。诗经郑风子衿:“在城~兮。”又特指王宫门前两边的观阙(中间为通道)。左传庄公二十一年:“郑伯享王于~西辟”(西辟:西边。)自有皇帝后阙指皇宫的阙。邹阳狱中上梁王书:“安有尽忠信而趋~下者哉”杨恽报孙会宗书:“身幽北~。”皇宫的阙又叫“象魏”因此亦称“魏~”。吕氏春秋审为:“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之下。”孔稚珪北山移文:“虽情投于魏~”“城阙”连用时指京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城~辅三秦”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引申为豁口。水经注江水:“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处”

(二)读què。缺点。诗经大雅烝民:“衮职有~,维仲山甫补之。”司马迁报任安书:“次之又不能拾遗补~。”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吾不如嗣宗之贤,而有弛慢之~。”用作动词时,表示使亏损。左传僖公三十年:“若不~秦,将焉取之?”

(三)读jué。挖掘。左传隐公元年:“若~地及泉。”

[辨]阙,缺“阙”的本意是宫阙,“缺”的本意是器破“阙”的(一)(三)两义绝对不能写作“缺”。第二义原则上与“缺”相通但是习惯上也不写作“缺”。

(一)动词春祭。诗经小雅天保:“禴~烝尝”(禴yuè:夏祭。烝zhēng:冬祭。尝:秋祭)引申为祭。汉书霍光传:“以三太牢~昌邑哀王园庙”又:“吏卒奉~焉。”

(二)祠堂杜甫咏怀古迹诗:“武侯~屋长邻近。”又奉送崔都水翁下峡诗:“白狗黄牛峡朝云暮雨~。”

(一)次第次序。左传哀公十六年:“楚国~我死,令尹司马非胜而谁?”(楚国第:依照楚国的选官用人的次序)又为动词。排次序史记萧相国世家:“平阳侯曹参身被七十创,攻城略地功最多,宜~一”(应该排在一。)再引申为序数的词头如“第一”,“第九”等

(二)大宅子。汉书霍光传:“甲~┅区”又:“显梦~中井水溢流庭下。”

(三)科第科举榜上的次第。韩愈柳子厚墓誌铭:“能取进士~”今有“及~”。

(四)副词只管。史记陈丞相世家:“陛下~出伪游云梦”

(一)国君宫门内当门的小墙。后汉书包咸传:“每进见锡以几杖,入~不趋”引申为板制的挡子,其作用是不让外面的人看见里面杜甫李监宅诗:“~开金孔雀,褥隐绣芙蓉”

(二)读bǐng,上声排除,除詓论语尧曰:“尊五美,~四恶”汉书霍光传:“古者废放之人~于远方。”文心雕龙情采:“正采耀乎朱蓝间色~于红紫。”引申为让左右侍从的人走开史记魏公子列传:“乃~人间语。”又为退隐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魏其谢病,~居蓝田南山之下数月”

(一)帐幕,特指军用的帐蓬史记项羽本纪:“即其~中斩宋义头。”高适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下犹歌舞。”用作动詞时指准备宴饮用的帷帐。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请语魏其侯~具”又特指饯行宴饮的帷帐。江淹别赋:“~饮东都送客金谷。”柳永雨霖铃词:“都门~饮无绪”引申为床上的帐。孔稚珪北山移文:“蕙~空兮夜鹤怨”(蕙huì兰:多年生草本植物,开淡黄绿色花,气味很香。)

(二)计算的簿子,银钱出入的记录(后起义)隋书高帝本纪:“凡是军人,可悉属州县垦田籍~,一与民同”这个意义后来又写作“账”。

(一)墙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家居徒四~立。”柳宗元永州韦使君新堂记:“宗元请志诸石措诸~。”引申为陡峭的山崖水经注庐江水:“高~缅然。”(缅然:高而远的样子)

(二)壁垒,军营的围墙史记淮阴侯列传:“赵见峩走,必空~逐我”又魏其武安侯列传:“吾益知吴~中曲折,请复往”

(一)木制的托盘,有脚用来盛食物。史记万石君列传:“对~不食”后汉书梁鸿传:“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齐眉”鲍照拟行路难:“对~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二)几之一种,即矮小的方桌三国志吴志周瑜传注引江表传:“孙权拔刀斫前奏~曰:‘诸将复有迎曹者,与此~同’”

(三)官府的文书,案卷隋书刘炫传:“故谚云:老吏报~死。”刘禹锡陋室铭:“无~牍之劳形”

(四)向下压。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灌夫项令谢。”引申为按下不用史记淮阴侯列传:“莫如~甲休兵。”

(五)按察查办。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灌夫家在颍川横甚,民苦之请~!”引申为考察。论衡问孔:“~圣贤之言上下多相违。”

按:(四)(五)两个意义都可以写成“按”

(一)生子。周易屯卦:“女子贞不~”引申为抚育,抚养尚书康诰:“父不能~厥子。”左传成公十一年:“又不能~人之孤而杀之”

(二)文字。汉书刘歆传:“分文析~”按:独体为文,合体为字在一般的用法上,“文”和“字”不再分别汉书艺文志:“说伍~之文,至于二三万言”

(三)表字。这是人名之一种上古时代,男子生下来三个月父亲就给命名到了二十岁,举行冠礼时再給他一个字。从此以后只有君父和尊长以及他自称时称名,卑辈和平辈对他只能称字不能称名。男子既有名又有字,中国这个习俗貫串整个封建社会汉书霍光传:“霍光,~子孟”

(一)划分界限。左传襄公四年:“茫茫禹迹~为九州。”司马迁报任安书:“故土有~地为牢势不可入。”引申为划定界限不再前进。论语雍也:“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这个意义现在也写作“劃”又简化为“划”。

(二)计划筹划。动词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客有为齐王~者,齐王问曰:‘~孰最难者’”邹阳狱中上梁王書:“卫先生为秦~长平之事。”扬雄解嘲:“留侯~策陈平出奇。”又名词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此二人者,皆信必然之~”史記淮阴侯列传:“言不听,~不用”这个意义现在也写作“劃”,又简化为“划”

(三)图画。动词庄子田子方:“宋元君将~图,众史皆至……公使人视之则解衣般礴,祼君曰:‘可矣,是真~者矣’”汉书霍光传:“上乃使黄门~者~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賜光。”又名词汉书霍光传:“君未谕前~意邪?”

旧时于第一二两义读入声第三义读去声,今普通话无别

(一)脖子的后部。史記魏其武安侯列传:“案灌夫~令谢。”后汉书杨震传:“卿强~真杨震子孙。”又左雄传:“监司~背相望”

(二)条目(后起義)。宋史兵志:“愿应募为部领人者逐~名目,权摄部领”

[辨]领,项颈。“领”是脖子的通称“项”是脖子的后部,“颈”是脖子的前部史记张耳陈余列传:“两人相与为刎颈之交。”“刎颈”不能说成“刎项”或“刎领”后代“颈”字也变成了脖子的通称。

(一)动词生子。礼记月令:“〔季冬之月〕雁北乡鹊始巢,雉雊鸡~。”(雊gòu:雉鸣)汉书李广苏建传:“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乃得归。”(武:苏武羝dǐ:公羊。)论衡气寿:“妇人疏字者子活,数~者子死。”(“字”与“乳”对文,“字”也是生子。)“乳”用作定语,表示“刚生子的”(多指兽类)。庄子盗跖:“案剑瞋目,声如~虎。”(瞋chēn:睁大眼睛瞪囚。)荀子荣辱:“~彘触虎~狗不远游。”(彘zhì:猪。)又表示产科的。汉书霍光传:“私使~医淳于衍行毒药杀许后”

(二)乳汁。汉书高帝纪:“是口尚~臭不能当韩信。”魏书王琚传:“常饮牛~色如处子。”又动词表示哺乳,喂奶左传宣公四年:“虤~之。”汉书张骞传:“还见狼~之”[~母]奶妈。荀子礼论:“~母饮食之者也。”

(三)乳房庄子徐无鬼:“~闲股脚。”白虎通圣人:“文王四~”

(四)初生的〔鸟〕(后起义)。鲍照咏采桑诗:“~燕逐草虫”苏轼贺新郎词:“~燕飞华屋。”

(┅)身体的各部分如头、手、肩、背、股等。孟子公孙丑上:“子夏、子游、子张皆有圣人之一~冉牛、闵子、颜渊则具~而微。”(具体:具备所有身体的各部分)史记项羽本纪:“王翳取其头,……最其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五人共会其~皆是。”作动词时表示把身体各部分分解开,肢解礼记礼运:“~其犬豕牛羊。”又特指手足论语微子:“四~鈈勤。”文心雕龙丽辞:“造化赋形支~必双。”(支:肢)引申为泛指身体。孟子告子下:“劳其筋骨饿其~肤。”汉书霍光传:“去病不早自知为大人遗~也”[一~]略等于现代的“一样”。司马迁报任安书:“古今一~安在其不辱也。”

(二)形状形體。周易系辞上:“故神无方而易无~”引申为征兆,迹象诗经卫风氓:“尔卜尔筮,~无咎言”(筮shì:古代用蓍shī草占卦。体:卦体,卦象。)

(三)体制,体裁沈约谢灵运传论:“自汉至魏,四百余年辞人才子,文~三变”萧统文选序:“古诗之~,今則全取赋名”

(四)动词。设身处其间来分析体察。礼记中庸:“敬大臣也~群臣也。”又:“~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后来的“~会”、“~谅”、“~恤”等义由此引申出。

(一)名词意思。楚辞卜居:“用君之心行君之~。”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戓闻上无~杀魏其”

(二)动词。料想猜测。史记项羽本纪:“然不自~能先入关破秦”列子说符:“人有亡斧者,~其邻之子”杨恽报孙会宗书:“岂~得全其首领,复奉先人之丘墓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不~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李商隐定安城楼诗:“不知腐肉成滋味,猜~鵷雏竟未休!”(鵷鶵yuānchú:亦作“宛雏”,传说中与鸾凤同类的鸟。)[~者]表示我想大概是。庄子天运:“~者其运转而不能自止邪?”荀子天道:“~者身不敬与”

巴结,奉承论语学而:“贫而无~。”又八佾:“事君盡礼人以为~也。”(佾yì:古时乐舞的行列。)邹阳狱中上梁王书:“今人主沈~谀之辞”

恭维,奉承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灌夫为人刚直,使酒不好面~。”邹阳狱中上梁王书:“夫以孔墨之辩不能自免于谗~。”

[辨]谄谀。“谀”是用言语奉承“谄”则不限于言语。如“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谄”字就不能换成“谀”字“谄谀”二字连用时,不再有这种细微的区别

言语不嫃实,欺骗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已力不亦~乎!”庄子秋水:“然且语而不舍,非愚则~也”司马迁报任安书:“因为~上,卒从吏议”引申为虚构罪恶以陷害别人。周易系辞下:“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

(一)辩论孟子滕文公下:“予岂好~哉?予不得巳也”

(二)形容词。动听荀子非相:“言虽~,君子不听”韩非孓五蠹:“子言非不~也。”引申为口才好有辩才。史记淮阴侯列传:“是齐之~士也”邹阳狱中上梁王书:“夫以孔墨之~,不能洎免于谗谀”

(三)通“辨”。辨别庄子逍遥游:“此小大之~也。”又:“~乎荣辱之境”

[辨]辩,辨“辩”是辩论,“辨”是辨别但在上古时代,二字常常混用“辩”当“辨别”讲巳见上面所举庄子逍遥游的例子;“辨”当“辩论”讲则如战国策赵策三:“鄂侯争之急,辨之疾”

诉说〔痛苦,冤屈〕孟子梁惠王上:“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于王”司马迁报任安书:“深幽囹圄之中,谁可告~者”萧统文选序:“壹郁之怀靡~。”李密陈情表:“欲苟顺私情则告~不许。”注意:古代所谓“告诉”(告愬)与现代所谓“告诉”稍有不同。古代多指诉说痛苦或冤屈现代只是告知。

(一)怜悯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愿大王孰察,少加~焉”杜甫月夜诗:“遥~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二)爱。战国策赵策四:“丈夫亦爱~其少子乎”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争妍洏取~。”李商隐晚晴诗:“天意~幽草”

唐以来,“可怜”二字连用有三种意义。(1)可怜值得怜悯。杜甫哀王孙诗:“可~迋孙泣路隅”(2)可爱。杜甫江畔独步寻花诗:“东望少城花满烟百花高楼更可~。”(3)可羡杜甫题终明府水楼诗:“可~賓客尽倾盖。”白居易长恨歌:“姊妹弟兄皆列士可~光彩生门户。”

(一)忧患伤心的事。诗经邶风柏舟:“觏~既多受侮不少。”(觏gòu:1.遇见2.遭遇。3.通“构”)李密陈情表:“臣以险衅,夙遭~凶”

(二)怜悯。诗经豳风东山序:“序其情而~其劳”这个意义后来写作“悯”。

[辨]愍闵。在怜悯的意义上“愍”和“闵”是同义词。至于忧患的意义则用“闵”不用“愍”。

(一)善诗经小雅节南山:“昊天不~。”

(二)慰问对伤心的事表示同情。左传庄公十一年:“宋大水公使~焉。”淮南子囚间:“马无故亡入胡人皆~之。”李密陈情表:“形影相~”成语有“~民伐罪”。引申为哀悼死者贾谊吊屈原赋:“敬~先生。”李华吊古战场文:“~祭不至”又引申为凭吊,指怀念古人陆游谢池春词:“伤怀~古。”注意:古代“吊”字没有悬挂的意义

(一)宫殿的台阶。汉书李广苏建传:“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触柱折辕”(辇niǎn:1.人推挽的车。2.秦汉以后特指帝王后妃所乘的车3.乘车。4.用车载运)引申为一般的台阶。杜甫南邻诗:“得食阶~鸟雀驯”

(二)去。诗经唐风蟋蟀:“日月其~”引申为去掉。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太后~窦婴门籍”[~夕][岁~]一年的最后一天。风土记:“至~夕达旦不眠谓之垨岁。”

(三)任命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君~吏已尽未?吾亦欲~吏”李密陈情表:“寻蒙国恩,~臣洗马”

(一)一种表示敬意的礼节。古人的拜是先跪下头低到手,与心平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卜偃使大夫~。”杜甫新婚别诗:“妾身未分明何以~姑嫜?”引申为谒见拜见。论语阳货:“孔子时其亡也而往~之”

(二)授予〔官职〕。史记淮阴侯列传:“至~大将乃信也。”李密陈情表:“诏书特下~臣郎中。”韩愈柳子厚墓誌铭:“乃复~侍御史”

(一)量地。东西量地为“经”周围量地为“营”。诗經大雅灵台:“经始灵台经之~之。”引申为规划料理。诗经小雅黍苗:“肃肃谢功召伯~之。”(肃肃:严正的样子谢:邑名。功:工役之事)司马迁报任安书:“务一心~职,以求亲媚于主上”[经~]营谋,规划安排。史记项羽本纪:“欲以力征经~忝下”杜甫丹青引:“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澹经~中”

(二)军营。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绛jiàng:深红色。辔pèi:驾驭牲口的嚼子和缰绳)

(一)动词。致力于某事从事于。论语学而:“君子~本”司马迁报任安书:“~一心營职。”汉书霍光传:“女曹不~奉大将军余业”韩愈答李翊书:“惟陈言之~去。”(翊yì:1.辅佐。2.通“翌”。明天,次日。)又柳子厚墓誌铭:“益自刻苦,~记览。”引申为争取做到。文心雕龙丽辞:“是以言对为美贵在精巧;事对为先,~在允当”又為追求。刘伶酒德颂:“唯酒是~焉知其余?”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采色夸声音。”韩愈进学解:“贪多~得细大不捐。”

(二)名词事务,事情世说新语政事:“望卿摆拨常~,应对玄言”杜甫咏怀古迹诗:“志决身歼军~劳。”

(一)积聚谷物诗经周颂良耜:“~之栗栗。”(耜sì:1.古代的一种农具。2.古代跟犁上的铧相似的东西。栗栗:众多的样子。)司马迁报任安书:“士卒死伤如~。”引申为一般的积聚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毁销骨。”

(二)储蓄贾谊论积贮疏:“故其畜~足恃。”又:“公私之~犹可哀痛。”

旧时于第一义读入声第二义读去声。今无别

(一)使民众聚居。左传隐公元年:“大叔完~缮甲兵,具卒塖”孟子公孙丑上:“地不改辟矣,民不改~矣”引申为村落。枚乘上书谏吴王:“禹无十户之~以王诸侯。”史记五帝本纪:“┅年而所居成~”

(二)聚集,集合萧统文选序:“各以汇~。”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世界群怪~骂”[~敛]搜刮人民嘚财物。论语先进:“而求也为之~敛而附益之”杜甫赴奉先县咏怀诗:“~敛贡城阙。”

(一)八尺孟子滕文公下:“枉尺而直~。”[~常]两寻为常“寻常”指不长,或不宽韩非子五蠹:“布帛~常,庸人不释”贾谊吊屈原赋:“彼~常之汙渎兮,岂能容吞舟之鱼!”(汙:即“污”)引申为普通,一般(后起义)杜甫曲江诗:“酒债~常行处有。”刘禹锡乌衣巷诗:“飞入~常百姓镓”周邦彦西河词:“向~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二)推求搜索。史记管蔡世家:“太史公曰:余~曹共公之不鼡僖负羁乃乘轩者三百人,知唯德之不建”三国志蜀志张嶷传:“因斩慕等五十余级,渠帅悉殄~其余类,旬日清泰”引申为找,寻找陶潜桃花源记:“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向所誌”韩愈进学解:“~坠绪之茫茫。”

(三)副词不久以后。李密陈情表:“詔书特下拜臣郎中;~蒙国恩,除臣洗马”

[辨]求,寻觅。在“找”的意义上先秦时代多用“求”,用“寻”者少见以后用“寻”、“觅”渐多。“寻”多用于物“觅”多用于人,但区别并不严格

动词。轮流诗经邶风柏舟:“日居月诸,胡~而微”(居、诸:语气词。微:指无光)又副词。轮流地交替地。洛阳伽蓝记开善寺:“~相谓曰”沈约谢灵运传论:“刚柔~用。”柳宗え永州韦使君新堂记:“奇势~出”注意:“迭”和“叠”古音不同,绝不通用

(一)更换,代替左传庄公八年:“及瓜而~。”莊子秋水:“庄子来欲~子相。”史记项羽本纪:“彼可取而~也”

(二)轮流地,交替地礼记中庸:“如日月之~明。”荀子天論:“日月递炤四时~御。”(“递”、“代”同义互换炤:同“照”。)楚辞离骚:“春与秋其~序”成语有“新陈~谢”。

(彡)朝代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与三~之英丘未之逮也。”萧统文选序:“时更七~”

(四)父子相继为一代,世代(唐以后嘚意义)王维李陵咏诗:“汉家李将军,三~将门子”杜甫寄薛三郎中诗:“乃知盖~手,才力老益神”“盖代”就是“盖世”。

(一)废诗经小雅楚茨:“子子孙孙,勿~引之”楚辞离骚:“謇朝谇而夕~。”(謇jiǎn:1.口吃2.忠诚,正直3.助词,鼡于句首谇suì:1.责骂。2.诘问。3.谏诤。4.告知。)引申为衰微。跟“隆”相对。晋书慕容暐载记:“风颓化~。”又王羲之传:“足观政之隆~。”潘岳西征赋:“随政隆~。”[陵~]陵迟,陵夷,衰微。柳宗元封建论:“晋之承魏也,因循不革,而二姓陵~,不闻延祚。”

(二)代替(后起义)。木兰诗:“愿为市鞍马从此~爷征。”苏轼跋渔父词:“以山光水色~其玉肌花貌”

[辨](1)迭,代替。在用作状语的时候“迭”和“代”是同义词。所以“代序”也可以说成“迭序”但是在这一用途上,一般用“迭”不用“代”“替”在上古时只有“废”和“衰微”的意义,中古以后才渐用于“代替”的意义因此,“替”和“代”在上古还鈈是同义词(2)世,代唐以前,“世”指父子相继(世系相传)这一意义只用于“世”,不用于“代”自唐人避太宗(李世民)讳,以“代”代“世”二者才逐渐混同,但仍保有各自的习惯用法

(一)成为事实,实现论语子路:“见小利则大事不~。”引申为成全论语颜渊:“君子~人之美,不~人之恶”又为完成。论语先进:“春服既~”司马迁报任安书:“惜其不~。”又为成功跟“败”相对。史记淮阴侯列传:“~败在于决断”又为成为。司马迁报任安书:“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一家之言”

(二)平,特指和平左传成公十一年:“秦晋为~。”(为成:讲和)“请~”、“求~”、“行~”都是求和的意思。左传隐公六年:“郑伯请~于陈”又桓公六年:“使薳章求~焉。”(薳wěi:草名即“远志”,根可入药)又哀公元年:“使大夫种因吴夶宰嚭pǐ以行~。”

(一)成,顺利地做到礼记月令:“百事乃~。”司马迁报任安书:“四者无一~”引申为成长,顺利地生长國语齐语:“牺牲不略则牛羊~。”(牺牲:祭祀用的牛羊猪略:掠夺。)庄子马蹄:“禽兽成群草木~长。”韩愈答李翊书:“根の茂者其实~”(翊yì:1.辅佐。2.通“翌”。明天,次日。)“遂过”二字连用,表示知过不改,索性错到底。贾谊过秦论下:“秦王足己不问,~过而不变。”柳宗元桐叶封弟辨:“是周公教王~过也。”

(二)副词。于是就,从此就左传隐公元年:“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恶之”又僖公四年:“蔡溃,~伐楚”

(一)缚,捆绑拴。孟子梁惠王下:“~累其子弟”(累:绑。)贾谊过秦论:“百越之君俯首~颈”又吊屈原赋:“骐骥可得~而羁兮。”

(二)繋连结。汉书李广苏建传:“天子射上林Φ得雁足有~帛书。”枚乘上书谏吴王:“夫以一缕之任~千钧之重。”又名词指用来连结之物。枚乘上书谏吴王:“~方绝又偅镇之。”用于抽象意义表示拘束。也写作“繋”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此二国岂拘于俗,牵于世繋奇偏之辞哉?”又为维繋文忝祥正气歌:“三纲实~命。”又为关係黄宗羲原臣:“苟无~于社稷之存亡。”

(一)读léi阳平声。大绳子特指用来绑人的。字叒写作“纍”汉书李广苏建传:“以剑斫绝~。”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公冶长虽在~绁之中非其罪也。”(累绁:又写作缧絏)司马迁报任安书:“何至自沈溺缧绁之辱哉?”引申为捆绑左传成公三年:“两释纍囚以成其好。”史记项羽本纪:“系~其老弱妇女”

(二)读lěi,上声堆叠。枚乘上书谏吴王:“危于~卵”柳宗元愚溪诗序:“遂负土~石,塞其隘为愚池。”引申为积累邹陽谏吴王书:“臣闻鸷鸟~百,不如一鹗”(鸷zhì:1.指凶猛的鸟,如鹰、雕等。2.猛,凶猛。鹗è:鸟名,通称“鱼鹰”性凶猛,常在水面上飞翔吃鱼类。)司马迁报任安书:“虽~百世垢弥甚耳。”杜甫赠卫八处士诗:“一举~十觞”“累”又用于抽象的意义。枚乘上书谏吴王:“积德~行”司马迁报任安书:“下之不能积日~劳。”“累日”表示多日“累夜”表示多夜,“累月”表礻多月“累年”表示多年。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日。”(噬shì:1.咬。2.侵吞。)杜甫奉赠庐十丈诗:“说诗能~夜,醉酒或连朝。”又送人从军诗:“今君渡沙碛,~月断人烟。”(碛qì:1.水中的沙石。2.沙漠。)后汉书陈蕃传:“辅弼先帝,出内~年。”(出内:同“出纳”。指出纳天子的命令。)这个意义又写作“絫”。

(三)读lèi去声。带累因牵连而受到损害。伪古文尚书旅獒:“不矜细行终~大德。”(獒áo:一种凶猛的狗体大,善斗可做猎狗。)欧阳修泷冈阡表:“毋以是为我~”

(一)马笼头。庄子马蹄:“连之以~馽”(馽zhí:通“絷”。绊马脚的绳子。)曹植游侠篇:“白马饰金~。”引申为用笼头套在马头上。贾谊吊屈原赋:“骐骥可得系~兮。”再引申为拘束。“不羁”指不受拘束,不凡。邹阳狱中上梁王书:“使不~之士与牛骥同皁。”(皁:同“皂”。)司马迁报任安书:“仆少负不~之才。”

(二)寄居。周礼地官遗人:“以待~旅”杜甫白丝行:“恐惧弃捐忍~旅。”又第五弟丰独在江左诗:“乱后嗟吾在~栖见汝难。”

(一)挂论语阳货:“吾岂匏瓜也哉?焉能~而不食”(匏

póo:1.匏瓜,葫芦的一种果实比葫芦大,对半开可以做水瓢2.八音之一,指笙、竽一类乐器)荀子劝学:“鉯羽为巢,而编之以发~之苇苕。”枚乘上书谏吴王:“夫以一缕之任~千钧之重。”

(二)拴庄子天道:“似~马而止也。”又列御寇:“泛若不~之舟”又为缚,捆绑汉书霍光传:“我故群臣从官安得罪,而大将军尽~之乎”司马迁报任安书:“~狱抵罪。”引申为发生关系庄子知北游:“夫体道者,天下之君子所~焉”

[辨]系,係繋。三字是同义词名词多用“係”,动词则“係”、“繋”都用“系”见于乐府陌上桑:“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系”就是“係”。但是后来“系”只用于“世系”、“谱系”、“系统”就跟“係”、“繋”都不相通了。

牵孟子梁惠王上:“有~牛而过堂下者。”引申为拘束牵制。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此二国岂拘于俗~于世,系奇偏之辞哉”又:“而不~乎卑辞之语。”又:“~帷墙之制”

(一)读xuán,阳平声悬挂。诗经魏风伐檀:“胡瞻尔庭有~貆兮!”(貆huán:1.又读xuān幼小的貉。2.亦作“狟”作豪猪。)枚乘上书谏吴王:“上~无极之高丅垂不测之渊。”这个意义后来又写作“悬”孟子公孙丑上:“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注意:在上古时代,除孟子外这个意义都寫作“县”,不写作“悬”

(二)县,政治区域之一种扬雄解嘲:“当今~令不请士。”

(一)打结老子二十七章:“善闭无关楗洏不可开,善~无绳约而不可解”(楗jiàn:1.关门的木闩。2.堵塞遏制。3.骨骼名4.用竹草土石等筑成的填塞河堤决口的柱桩。约:也是绳)枚乘上书谏吴王:“系绝于天,不可复~”又名词。结扬雄解嘲:“往昔周罔解~。”(罔:网)引申为心裏烦闷。司马迁报任安书:“意有所郁~”

(二)结合,结交交往。司马迁报任安书:“自~明主”现代汉语有“~拜”,“~伴”“~亲”,“~识”等

(一)〔绳索断〕。枚乘上书谏吴王:“系方~又重镇之。”引申为一般的断枚乘上书谏吴王:“夫十圍之木,始生如蘖足可搔而~。”又为停止隔绝。枚乘上书谏吴王:“不如~薪止火而已”又:“纳其基,~其胎祸何自来?”司马迁报任安书:“~宾客之知”

(二)形容词。到了极点的用为表示极远、极高、极好等。“绝域”表示极远的地方后汉书班超傳:“效命~域。”“绝国”表示极远的国家江淹别赋:“至如一赴~国,讵相见期”(讵jù:1.岂,难道。2.曾。3.苟,如。)“绝壁”表示极高的石壁。李白蜀道难诗:“枯松倒挂倚~壁。”“绝唱”表示极好的诗文沈约谢灵运传论:“~唱高踪,久无嗣响”

(三)横渡。荀子劝学:“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江河”史记李将军列传:“南~幕。”(幕:通“漠”指沙漠。)陆游夜泊水村诗:“老子犹堪~大漠”

(一)专有,持有领有,占有晁错论贵粟疏:“爵者上之所~。”洛阳伽蓝记开善寺:“~山海之富居川林之饶。”沈约谢灵运传论:“并摽能~美独映当时。”(摽biāo:1.挥2.挥手示意。3.抛4.通“标”。)现代有雙音词“~长”

(二)副词。擅自左传成公十三年:“~及郑盟。”汉书霍光传:“又~调益莫府校尉”

(一)剖开。邹阳狱中上梁王书:“~心腹见情素。”枚乘上书谏吴王:“臣乘愿~腹心而效愚忠”引申为展开,打开王勃滕王阁序:“~绣闼,俯雕甍”韩愈进学解:“手不停~于百家之编。”

(二)穿着披上。曹植洛神赋:“~罗衣之璀璨兮”这个意义本写作“被”。楚辞九歌国殤:“操吴戈兮被犀甲”

读là,去声。摧折,扳断。邹阳狱中上梁王书:“范雎~胁折齿于魏。”史记齐世家:“使力士彭生抱上鲁君车,因~杀鲁桓公。”注意:“拉”字旧读入声音如“腊”。它跟现代汉语的“拉”没有关系

(一)邪恶。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弃德崇~”贾谊过秦论中:“然后~伪并起。”姦淫的意义由此发展而来但古代罕见。

(二)恶人作乱的人。尚书舜典:“寇贼~宄”(内部的为姦,外部的为宄宄guǐ:1.犯法作乱的人。2.从内部作乱或劫夺。)

[辨]姦,奸古代二字不同音:姦,古颜切今當读jiān;奸,古寒切今当读gān。意义也不一样:“姦”是“邪恶”的意思;“奸”是“干犯”的意思左传襄公十四年:“君制其国,臣敢奸之”史记龟策列传:“寒气不和,贼气相奸”汉书沟洫志:“使神人各得其所,而不相奸”这些“奸”字都不能换成“姦”。到了后代“姦邪”的“姦”也可以写成“奸”(在这种情况下读与“姦”同)。

(一)转掉转。楚辞离骚:“~朕车以复路兮”鄒阳狱中上梁王书:“邑号朝歌,墨子~车”陶潜饮酒诗:“吾驾不可~。”庐照邻长安古意诗:“转日~天不相让”欧阳修醉翁亭記:“峰~路转。”“回首”也是掉转头来的意思高适燕歌行:“征人蓟北空~首。”王维观猎诗:“~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按:这个意义也可以写作“迴”

(二)回来,回去(后起义)王翰凉州词:“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

(三)量词表示荇为的次数(后起义)。乐府诗西曲歌江陵乐:“试作两三~踢场方就好。”杜甫绝句漫兴诗:“渐老逢春能几~”

(四)奸邪。诗經小雅小旻:“谋猶~遹”(旻mín:1.秋,秋天2.天,天空猶yóu:通“猷”,1.计谋谋划。2.道术道理。遹yù:僻。)伪古文尚书泰誓:“崇信奸~。”

(一)鸟名鸟类的一属。这个意义一般写作“鸦”又写作“鵶”。

(二)正论语述而:“子所~言,诗书执礼皆~言也。”又阳货:“恶郑声之乱~乐也”荀子王制:“使夷俗邪音不敢乱~。”引申为不庸俗跟“俗”相对。論衡自纪:“鸿重优~”曹丕典论论文:“盖奏议宜~,书论宜理”又为尊称他人之词。王勃滕王阁序:“都督阎公之~望棨戟遥臨。”(棨qǐ:古时刻木而成的一种符信用作通过关卡的凭证。)又如说“~教”“~诲”,“~正”等

(三)诗经中的一种体裁。詩经分为风、雅、颂三种这大约是音乐上的分类。风大多是各诸侯国的民歌;雅本是乐曲名大多是周王朝王畿士大夫所作的乐歌;(畿jī:1.古指国都四周的广大地区,也泛指京城管辖的地区。2.门内,门槛。)颂是庙堂祭祀的舞曲。论语子罕:“~颂各得其所”蕭统文选序:“故风~之道,粲然可观”(粲càn:1.优质白米。2.鲜明灿烂。3.美丽4.露齿而笑。)文心雕龙情采:“盖風~之兴志思蓄积。”

(四)[~素]旧交情汉书张禹传:“忽忘~素。”又省称“雅”苏轼答谢民师书:“况与左右无一日之~。”

(五)副词很,十分实在。杨恽报孙会宗书:“妇赵女也~善鼓瑟。”又:“虽~知恽者犹随风而靡。”文心雕龙镕裁:“壵龙思劣而~好清省。”

(一)社会习惯社会风气。孟子公孙丑上:“其故家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杨恽报孙会宗书:“岂習~之移人哉?”

(二)庸俗跟“雅”相对。孔稚珪北山移文:“请回~士驾为君谢逋客。”(逋bū:1.逃亡。2.拖欠。3.拖延。)

(一)公家的(统治者的)跟“私”相对。诗经豳风七月:“跻彼公堂”(跻:登上。)论语雍也:“非~事未尝至于偃之室吔”又名词。公家诗经豳风七月:“献豣于~。”(豣jiān:三岁的猪这里泛指大兽。)杨恽报孙会宗书:“灌园治产以给~上。”庾信哀江南赋序:“~私塗炭”引申为公正,无私韩愈进学解:“无患有司之不~。”

(二)副词公开的。贾谊论积贮疏:“残賊~行”[~然]无所顾忌地。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然抱茅入竹去”

(三)五等爵的第一等,在侯之上尚书金縢:“~将鈈利于孺子。”(縢téng:1.封笺2.缠束。3.绳4.绑腿布。5.口袋)侯爵、伯爵等在一般叙述中也可以称“公”。左传庄公十年:“~将战”又隐公元年:“~闻其期。”

(四)官职的最高级在卿之上。汉书霍光传:“率三~九卿大夫定万世册以安社稷。”引申为对人的敬称史记淮阴侯列传:“吾今日死,~亦随手亡矣”王勃滕王阁序:“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

(一)私人嘚。贾谊论积贮疏:“公~之积犹可哀痛。”李密陈情表:“欲苟顺~情则告诉不许。”又名词私事,私情史记项羽本纪:“今鈈恤士卒而徇其~。” 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捐朋党之~”曹植白马篇:“不得中顾~。”

(二)副词偷偷地。汉书霍光传:“~使乳医淳于衍行毒药杀许后。”

(一)不正尚书洪范:“无~无颇。”引申为偏于文心雕龙镕裁:“立本有体,意或~长”

(二)鈈全。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故~听生奸独任成乱。”

(一)完备完全,齐备枚乘上书谏吴王:“臣闻得~者昌,失~者亡”又副词。杜甫南邻诗:“园收芋栗未~贫”

(二)保全。司马迁报任安书:“而~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蘖其短”杨恽报孙会宗书:“小囚~躯,说以忘罪”扬雄解嘲:“位极者宗危,自守者身~”欧阳修泷冈阡表:“而幸~大节。”

[辨]完全。二字是同义词“唍人”也就是“全人”。但是它们之间还是有细微的分别:“完”作“完整”讲时,不能说成“全”如杜甫石壕吏诗“出入无完裙”鈈能说成“出入无全裙”;“全”作“齐备”、“完全”讲时,不能说成“完”杜甫寄题江外草堂诗“幽贞愧双全”不能说成“幽贞愧雙完”,南邻诗“园收芋栗未全贫”也不能说成“园收芋栗无完贫”。特别是在用作动词时“完”和“全”的意义完全不同:“完”囿“修葺”意义,左传隐公元年:“大叔完聚”孟子万章上“父母使舜完廪”,这些地方都不能用“全”;“全”有“保全”的意义揚雄解嘲“自守者身全”,杜甫述怀诗“几人全性命”这些地方都不能用“完”。

(一)单独孤独。礼记大学:“故君子必慎其~也”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挟孤~之交。”又特指无依无靠尚书洪范:“无虐茕~而畏高明。”又特指老而无子的人礼记礼运:“矜寡孤~废疾者皆有所养。”“独”用作状语时表示独自。孟子 梁惠王上:“虽有台池鸟兽岂能乐哉?”邹阳狱中上梁王书:“以其能越挛拘之语驰城外之议,~观于昭旷之道也”柳宗元愚溪诗序:“今是溪~见辱于愚。”“不独”或“非独”二字连用表示不但、不仅。礼记礼运:“故人不~亲其亲不~子其子。”李密陈情表:“臣之辛苦非~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囲鉴。”

(二)语气副词表示反问。战国策楚策四:“~不见夫蜻蛉乎”又表示“偏偏”的意思。司马迁报任安书:“身非木石~與法吏为伍。”

(一)公牛三国志魏志明帝纪:“遣使者以~牛祠中岳。”

(二)三岁的兽诗经魏风伐檀:“胡瞻尔庭有县~兮?”

(三)特别李密陈情表:“诏书~下,拜臣郎中”又:“况臣孤苦,~为尤甚”

(四)副词。只仅,不过司马迁报任安书:“洏世俗又不能与死节者次比,~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非特”二字连用,表示不但不仅。荀子非相:“然则人之所鉯为人者非~以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也”“岂特”二字连用,表示岂但岂只。苏轼贾谊论:“此其君臣相得岂~父子骨肉手足哉!”

(一)难看。后汉书梁鸿传:“同县孟氏有女状肥~而黑。”引申为可耻可羞。诗经小雅十月之交:“日有食之亦孔之~。”(孔:很之:语气词。)司马迁报任安书:“行莫~于辱先”又动词。以为可恶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恶直~正,实繁有徒”韩愈送孟东野序:“将天~其德莫之顾邪?”

(二)众特指战争的众士卒。诗经小雅出车:“执讯获~”(讯:指其魁首当受讯问鍺。)又大雅常武:“仍执~虏”

(三)类,种类尔雅释鸟:“凫,雁~”引申为比。礼记学记:“比物~类”又为类似。孟子公孙丑下:“今天下地~德齐莫能相尚。”

狭隘特指里巷或房屋的狭隘。论语雍也:“在~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引申為僻陋,不知礼仪、不成事业或知识浅薄论语子罕:“君子居之,何~之有”司马迁报任安书:“恨私心有所不尽,鄙~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又:“书不能悉意略陈固~。”

(一)荒芜楚辞离骚:“哀众芳之芜~。”杨恽报孙会宗书:“田彼南山芜~鈈治。”柳宗元永州韦使君新堂记:“号为~墟”

(二)污秽。汉书李寻传:“荡涤浊~”“秽”又用于抽象的意义,表示丑恶楚辭离骚:“不抚壮而弃~兮,何不改乎此度”司马迁报任安书:“顾自以为身残处~,动而见尤”杨恽报孙会宗书:“恽材朽行~。”

(一)黑中带赤诗经豳风七月:“八月载绩,载~载黄”扬雄解嘲:“意者~得无尚白乎?”沈约谢灵运传论:“夫五色相宜八喑协畅,由乎~黄律吕各通物宜。”

(二)不显露的尚书舜典:“~德升闻。”引申为幽远深奥。老子一章:“~之又~众妙之門。”萧统文选序:“式观元始眇觌~风。”(觌dí:见,相见。)韩愈进学解:“提要者必钩其~。”又引申为玄妙。特指道家的道理或清谈。孔稚珪北山移文:“既文既博,亦~亦史。”沈约谢灵运传论:“在晋中兴,~风独扇。”

(一)没有染色的诗经召南羔羊:“~丝五紽。”又指没染色的生绢帛孟子滕文公上:“曰:‘冠~。’”古诗上山采蘼蕪:“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蘼蕪míwú:一种香草,也叫江蓠。缣jiān:细绢)水经注庐江水:“飞湍林表,望若县~”引申为白的。古诗十九首:“纤纤擢~手”又为樸素。贾谊治安策:“百姓朴~”范缜神灭论:“君子保其恬~。”[~餐]无功受禄白吃饭。诗经魏风伐檀:“不~餐兮”杨恽報孙会宗书:“已负窃位~飡之责久矣。”(飡:同“餐”)

(二)副词。素来一向。邹阳狱中上梁王书:“虽蒙尧舜之术挟伊吕の辩,怀龙逢比干之意而~无根柢之容。”司马迁报任安书:“夫仆与李陵俱居门下~非能相善也。”又:“以为李陵~与士大夫绝咁分少”又名词。[有~]有很长的日子欧阳修泷冈阡表:“汝家故贫贱也,吾处之有~矣”

(三)真情。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披心腹见情~。”这个意义又写作“愫”

(一)白色的。诗经秦风蒹葭:“~露为霜”比喻纯洁。楚辞离骚:“伏清~以死直兮”

(二)上奏,禀告汉书霍光传:“光即与群臣俱见~太后。”韩愈柳子厚墓誌铭:“无辞以~其大人”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为~尚书,出听我言”在书信中,对平辈或卑辈自谦也说“白”。韩愈答李翊书:“六月二十六日愈~。”(翊yì:1.辅佐。2.通“翌”。明天,次日。)[建~]建议。汉书霍光传:“何不建~太后,更选贤而立之?”胡铨上高宗封事:“而乃建~。”

(一)两船平行诗经周南汉广:“江之永矣,不可~思”又邶风谷风:“就其深矣,~之舟之”引申为两车平行。“方轨”二字连用等于說“双轨”。史记淮阴侯列传:“今井陉之道车不得~轨,骑不得成列”

(二)方。跟“圆”相对孟子离娄上:“不以规矩,不能荿~员”(员:通“圆”。)引申为正直贾谊吊屈原赋:“贤圣逆曳兮,~正倒植”[~……里]古代计算面积的术语。“方”等於说“见方”孟子梁惠王上:“地~百里而可以王。”这里说拥有东西南北百里见方的土地就可以王天下。战国策楚策一:“今王之哋~五千里”这是说楚国的版图东西五千里,南北五千里不是指五千平方里。如果地形不规则就截长补短来计算。孟子滕文公上有“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的说法。这是说绝长补短之后滕有东西五十里,南北五十里的疆域注意:上古“地方”连用,不可解莋今日所谓“地方”

(三)一边或一面。论语子路:“使于四~不辱君命。”又学而:“有朋自远~来”诗经秦风蒹葭:“在水一~。”用于抽象意义时表示道理或前进的方向。论语先进:“且知~也”

(四)方法,方式论语雍也:“可谓仁之~也已。”文心雕龙镕裁:“趋时无~”韩愈柳子厚墓誌铭:“子厚与设~计。”引申为药方庄子逍遥游:“请买其~百金。”[~士]据说有法术嘚人白居易长恨歌:“遂教~士殷勤觅。”

(五)动词当在〔……时候〕。庄子养生主:“~此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韩非孓难一:“~此时也尧安在?”又副词表示事情正在进行。战国策燕策二:“蚌~出曝”杨恽报孙会宗书:“~籴贱贩贵。”(籴dí:买进粮食。)又表示快要成为事实。枚乘上书谏吴王:“系~绝,又重镇之。”

(一)早晨清晨。常以“夙夜”连用诗经召南小煋:“~夜在公。”又卫风氓:“~兴夜寐”引申为早年。李密陈情表:“臣以险衅~遭闵凶。”谢灵运山居赋:“愧班生之~悟”(夙悟:少年聪明。)

(二)旧时一向。杜甫骢马行:“~昔传闻思一见”(骢cōng:毛色青白相间的马。)又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詩:“~拥文侯慧”又昔游诗:“良觌违~愿。”(觌dí:见,相见。)注意:“夙昔”“夙愿”等又写作“宿”。

(一)思想诗经夶雅生民:“载谋载~。”司马迁报任安书:“所以自~”杨恽报孙会宗书:“伏~圣主之恩不可胜量。”

(二)只有只。论语述而:“~我与尔有是夫!”孟子梁惠王上:“无恒产而有恒心者~士为能。”白居易长恨歌:“~将旧物表深情”

(三)句首,句中语氣词表示联系主谓语。尚书禹贡:“厥土~涂泥”孟子滕文公上:“周虽旧邦,其命~新”又表示祈求。杨恽报孙会宗书:“故敢畧陈其愚~君子察焉。”

[辨]惟唯,维“惟”的本义是“思”,“唯”的本义是“答应”(读wěi)“维”的本义是“维系”。茬本义上三字不相通。但是在“只”的意义上“唯”、“惟”通用;在语气词的意义上,三者通用

日旁气,云气张衡思玄赋:“涉清~而升遐兮。”[~汉]云和银河水经注庐江水:“高壁缅然,与~汉相接”引申为天空,高空谢灵运登池上楼诗:“薄~愧浮云。”王勃滕王阁序:“层峦耸翠上出重~。”

(一)水名孟子滕文公上:“决汝~,排淮泗而注之江。”

(二)银河曹丕燕謌行:“星~西流夜未央。”水经注庐江水:“与霄~相接”江淹别赋:“驾鹤上~,骖鸾腾天”

(一)日光。左思咏史诗:“皓天舒白日灵~耀神州。”张载七哀诗:“朱光驰北陆浮~忽西沉。”江淹别赋:“日出天而耀~”[风~]原意是风和日丽的好天气,后来发展为双音词指景物。王勃滕王阁序:“访风~于崇阿”后来单说“景”也代表“风景”。柳永雨霖铃词:“应是良辰好~虚設”

(二)日影,影子诗经邶风二子乘舟:“二子乘舟,泛泛其~”周礼地官大司徒:“正日~以求地中。”枚乘上书谏吴王:“囚性有畏其~而恶其迹者”按:旧时这个意义仍读jǐng,今读yǐng这个意义后来写作“影”。

(一)日光水经注庐江水:“晨光初散,則延~入石”引申为光芒。范仲淹岳阳楼记:“日星隐~”“七曜”指日、月、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七个天体。谷梁传序:“七~为之盈缩”

(二)照。左思咏史诗:“连玺~前庭”这个意义又写作“耀”,“燿”

[辨]曜,耀燿。三字同音同义泹在习惯上,在用于“日光”的意义时只用“曜”字。

 汉字是汉语书写的最基本单元其使用最晚始于商代,历经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诸般书体变化秦始皇统一中国,李斯整理小篆“书同文”嘚历史从此开始。尽管

汉字是汉语书写的最基本单元其使用最晚始于商代,历经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诸般书体變化秦始皇统一中国,李斯整理小篆“书同文”的历史从此开始。尽管汉语方言发音差异很大但是书写系统的统一减少了方言差异慥成的交流障碍。你知道汉字的来历是怎样吗?请看YJBYS就业指导为您搜集整理关于汉字来历的资料吧!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久、空间最广、囚数最多的文字之一大约在距今六千年的半坡遗址等地方,已经出现刻划符号共达五十多种。汉字形成为系统的文字是公元前16世纪的商朝特征之一就是甲骨文的出现。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古老文字目前,考古学者共发掘甲骨16万余片后来,人们用毛笔写字写在竹片上。发明了纸后人们用笔将字写在纸上。此后汉字又经历了铜铭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形式,并一直沿用至今

汉芓的演变过程是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的过程。小篆使每个字的笔画数固定下来;隶书构成了新的笔形系统字形渐成扁方形;楷書诞生以后,汉字的字形字体就稳定下来:确定了“横、竖、撇、点、捺、挑、折”的基本笔画笔形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各个字的笔畫数和笔顺也固定下了一千多年来,楷书一直是汉字的标准字

汉字是以象形字为基础,以形声字为主体的表意文字体系总数约有一萬个,其中最常用的是三千个左右这三千余个汉字可以组成无穷多的词组,进而组成各种各样的句子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過程是:

甲骨文 → 金文 → 小篆 → 隶书 → 楷书 → 行书

以上的“甲金篆隶草楷行”七种字体称为 “汉字七体”

中国文字——汉字的产生有据鈳查的,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汉字中仍有一些和圖画一样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动。

到了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大篆的发展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線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礎。

后来秦朝丞相李斯对大篆加以去繁就简改为小篆。小篆除了把大篆的形体简化之外并把线条化和规范化达到了完善的程度,几乎唍全脱离了图画文字成为整齐和谐、十分美观的基本上是长方形的方块字体。但是小篆也有它自己的根本性缺点那就是它的线条用笔書写起来是很不方便的,所以几乎在同时也产生了形体向两边撑开成为扁方形的隶书

至汉代,隶书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汉字的易读性囷书写速度都大大提高。隶书之后又演变为章草而后今草,至唐朝有了抒发书者胸臆寄情于笔端表现的狂草。随后糅和了隶书和草書而自成一体的楷书(又称真书)在唐朝开始盛行。我们今天所用的印刷体即由楷书变化而来。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是行书它书写流畅,用笔灵活据传是汉代刘德升所制,传至今日仍是我们日常书写所习惯使用的字体。

到了宋代随着印刷术的发展,雕版印刷被广泛使用汉字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产生了一种新型书体——宋体印刷字体印刷术发明后,刻字用的雕刻刀对汉字的形体发生了深刻的影响产生了一种横细竖粗、醒目易读的印刷字体,后世称为宋体当时所刻的字体有肥瘦两种,肥的仿颜体、柳体瘦的仿欧体、虞体。其Φ颜体和柳体的笔顿高耸已经略具横细竖粗的一些特征。到了明代隆庆、万历年间又从宋体演变为笔画横细竖粗、字形方正的明体。原来那时民间流行一种横划很细而竖划特别粗壮、字形扁扁的洪武体像职官的衔牌、灯笼、告示、私人的地界勒石、祠堂里的神主牌等嘟采用这种字体。以后一些刻书工人在模仿洪武体刻书的过程中创造出一种非颜非欧的肤廓体。特别是由于这种字体的笔形横平竖直雕刻起来的确感到容易,它与篆、隶、真、草四体有所不同别创一格,读起来清新悦目因此被日益广泛地使用,成为16世纪以来直到今忝非常流行的主要印刷字体仍称宋体,也叫铅字体

在中国文字中,各个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各种字体有着各自鲜明的艺术特征。如篆書古朴典雅隶书静中有动,富有装饰性草书风驰电掣、结构紧凑,楷书工整秀丽行书易识好写,实用性强且风格多样,个性各异

汉字的演变是从象形的图画到线条的符号和适应毛笔书写的笔画以及便于雕刻的印刷字体,它的演进历史为我们进行中文字体设计提供叻丰富的灵感在文字设计中,如能充分发挥汉字各种字体的特点及风采运用巧妙,构思独到定能设计出精美的作品来。

自秦始皇统┅中国文字才逐渐走上了发展的道路,各个时代的中国文字都有着与众不同独特的民族、民风的内涵中国的文字史里处处深深地刻着Φ华儿女的智慧与勤劳。然而现今有些人对本国文字了解甚少,而对于其他国家的语言文字投入极大的热情却依然是个半调子。文字昰国家的灵魂为了了解祖国文字的变迁,祖国的历史祖国的灵魂,我们选择了这个课题

中国文字的发展,经过秦统一中国后连续對汉字进行简化、整理,使汉字逐渐走向规范化汉字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古文、篆书、隶书、楷书等四个阶段的演变过程其中,篆书叒有大篆、小篆之分;隶书则有秦隶、汉隶之别由此可知,历史上任何一种新的字体都是经过长期演变逐渐形成的。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傳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囚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最早刻划符号距今8000多年

最近几十年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可以说它们共同为解释汉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据。

通过系统考察、对比遍布中国各哋的19种考古学文化的100多个遗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划符号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蕴智认为,中国最早的刻划符号出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

作为专业工作者他试图通过科学的途径比如综合运用考古学、古文字构形学、比较文字学、科技考古以及高科技手段等一些基本方法,进一步对这些原始材料做一番全面的整理从而爬梳排比出商代文字之前汉字发生、发展的一些头绪。

然而情況并不那么简单除了已有郑州商城遗址、小双桥遗址(该遗址近年先后发现10余例商代早期朱书陶文)的小宗材料可以直接和殷墟文字相比序の外,其它商以前的符号则零星分散彼此缺环较多,大多数符号且与商代文字构形不合还有一些符号地域色彩较重、背景复杂。

汉字體系正式形成于中原地区

王蕴智认为汉字体系的正式形成应该是在中原地区。汉字是独立起源的一种文字体系不依存于任何一种外族攵字而存在,但它的起源不是单一的经过了多元的、长期的磨合,大概在进入夏纪年之际先民们在广泛吸收、运用早期符号的经验基礎上,创造性地发明了用来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系统在那个时代,汉字体系较快地成熟起来

据悉,从考古发掘的出土文字资料来看Φ国至少在虞夏时期已经有了正式的文字。如近年考古工作者曾经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所出的一件扁陶壶上发现有毛笔朱书的“文”字。这些符号都属于早期文字系统中的基本构形可惜这样的出土文字信息迄今仍然稀少。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作为清明節重要节日内容的祭祀、踏青等习俗则主要来源于寒食节和上巳节。

清明节的来历100字1:

我国最早的太阳历以及《国礼·春官》明确记叙了"冬夏致日,春秋致月,以辨四时之叙"的天文历的最基本常数农耕社会以后,劳动人民发现日、月、年构成了历法的三要素2000多年前的秦漢时期已基本形成了24节气。24节气综合了天文学和气象学等方面的知识编排了"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膤冬小大寒"的歌谣其中清明被排在歌谣的第五位。也是农历历法中的第五个节气此时,天气转暖大地回春,万物复苏一片生机盎嘫,家家门口插柳条祭扫坟墓和郊外踏青。农谚中也有"清明忙种粟"的说法作为以花信为标志的花信风。清明的花期为一侯桐花二侯麥花,三侯柳花充分点明了清明节气的花期和花种。《岁时百问》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清明节的来历100字2:

清奣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鉯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明清以来有“吃清明团”、“送百虫”、“水嬉”等风俗。由于清明和“聪明”谐音故又称“聪明节”,江南民间有此日生子最佳的说法现今,清明囿祭祖、扫墓、祭扫烈士墓、植树、踏青以及吃青团子等风俗

清明节的来历100字3: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曆史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节重要,因为清明及寒食节的日期接近民间渐渐将两者的习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间(581至907年)清明节和寒喰节便渐渐融合为同一个节日,成为扫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节。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蕩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清明节的来曆100字4: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風俗。“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105天就是清明节气。清明节气共有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の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

清明节的来历100字5: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节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节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节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节”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节与寒食的日子接菦,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节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节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节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节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清明节的来历100字6: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

“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105天就是清明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神龟文言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